時間:2023-03-21 17:11:43
序論:在您撰寫土木工程創新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強化信息技術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
傳統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不適應現代土木工程施工,為了能夠滿足現代化發展要求,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到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中,這樣能夠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質量。選擇專業的網絡人才對土木工程施工進行系統化分析研究,強化施工人員專業文化素質,使其成為施工建設主要力量。在現代技術影響下實現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智能化發展,只有在現代技術影響下才能夠使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
1.2完善管理體制實現技術創新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要在完善的管理體制下才能夠實現,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能夠促進土木工程技術創新,實現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不斷創新發展??茖W管理方式能夠促進施工技術的完善。在專業知識指導下,實現對土木工程深基坑技術研究創新。深基坑支擋技術,可以逐步建立起樁與錨、支擋與承重的一體化結構體系。在傳統施工過程中這種施工方式產生的效果并不明顯,施工效率較低,但是通過技術的創新能夠改善這種情況,提升施工效率,強化施工質量,并且能夠減少施工投入的成本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發展。
1.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設計創新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施工技術設計階段。施工設計人員要根據施工特點提升對施工設備、材料、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結合具體施工情況,使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能夠滿足施工現場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使施工現場荷載等方面受到限制,針對這種情況施工人員要克服施工現場的限制,實現施工技術的創新發展,并且在實際應用中更好的突破現有施工技術,實現深坑支擋技術和預應力技術創新。
1.4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中深基坑支擋技術創新
城市化發展速度的加快使房屋建筑的高度越來越高,高層建筑抗震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地下空間的利用情況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深基坑支擋技術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有了明顯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樁錨支擋體系的應用。施工建設過程中地質條件較差通常采用預應力錨桿和灌注樁體系。同時也可以制定針對地下水位上下的不同類型圖層宜采用引進的套管水沖法成錨技術。土木工程施工中,許多臨時支擋的加固樁或地下支撐墻或永久性的支擋樁或支擋柱可以實施支擋與承重一體化支擋技術方案,一體化的承重與支擋系統既能夠滿足支擋的需要和承重要求,提升施工建設的速度,使施工建設產生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支擋技術中,旋挖施工工藝在管控灌注樁施工中也是較為科學合理的技術創新方案,但在利用旋挖灌柱樁施工中必須保證成孔質量,較少施工質量中的不利影響因素。
1.5新型預應力技術在土工工程施工技術中的創新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中預應力施工技術是一種重要的施工方法。主要表現為體外應力,是一種預應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預應力。與傳統的布置于構件截面內的預應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結或者無粘結預應力相對應。體外預應力在大跨度土木工程和預應力混凝土道橋施工和特種結構施工中有一定程度的應用。其中粘接體外預應力是體外預應力應用中的典范之一。這種預應力主要作用在管道結構外,這樣產生的預應力摩擦相對較小,有利于后期進行施工維護。管道在鋪設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進行控制,無粘接力體外預應力體系也是應用較多的體外預應力施工方式,無粘接力體外預應力施工操作相對較為簡單,單根無粘接摩擦損失相當小,體外預應力比傳統的預應力施工更加科學合理,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好。
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發展新趨勢
2.1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科技化發展
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就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發展。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設中工程造價影響著施工建設的開展,并且能夠推動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發展研究,是技術提升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學技術能夠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智能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實現多元化滲透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效率。
2.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自動化發展
科學技術的提升促進了建筑行業自動化發展,實現了傳統流水線建筑向標準化、工廠化的轉變,優化了傳統生產方式。建筑構件到外部腳手架等都可以由工業生產完成,標準化的實施帶來建筑的高效率,為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創新奠定了基礎。
2.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生態化發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是人們進行施工建設的主要方式。經濟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進行生態化施工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是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施工建設階段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土木工程節能發展的重要體現。避免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出現環境污染,這樣能夠降低能耗,是建筑與自然環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3結語
包括試驗準備、試驗過程、試驗結果分析的完整錄像資料。由于破壞性實驗復現工作量較大,要求投入經費較多,通過錄制破壞性實驗教學資料,可以在理論教學和實驗之間建立緩沖段,一方面可以作為破壞實驗的預習內容,另一方面當破壞性實驗由于條件所限無法大量開展時,此視頻將作為破壞實驗演示型教學內容。
2.開設大批量流水式“小而精”的土力學實驗項目
我校擁有土力學實驗分室,利用該實驗分室的儀器設備,開設大批量流水式“小而精”的土力學實驗項目,從土的變形和強度等工程特性方面出發,對武陵山片區的土質狀況進行實驗研究。該系列實驗難度不大,“小而精”,可以大批量流水式展開。
3.實施一批混凝土材料等創新實驗項目
在土木工程實驗中,混凝土材料實驗特別重要。從水灰比的設計,到添加物的稱量,再到現場攪拌施工的過程,既能培養學生認真謹慎的實驗態度,又能展示其大膽精心的設計理念,還能鍛煉學生吃苦耐勞品質,是一項特別有意義的實驗項目。3.4開展系列服務地方的實驗項目在土木工程實驗項目的設置上,要考慮地方需求,依據自身實力和條件,開展一定數量服務地方的實驗項目。譬如,開展地方性混凝土設計(粉煤灰混凝土、礦渣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等)、結構無損檢測、地基土樣分析等應用于地方的服務性實驗項目。
4.創新+實用模式的成果
吉首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師生在創新+實用實驗教學模式的帶動下,累積了一定的實驗教學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卓德兵老師已經開始了實驗視頻教學的初步探索和研究。其制作的“鋼筋拉伸試驗”視頻改變過去單一的直觀演示實驗模式,采用多媒體及視頻技術,記錄鋼筋拉伸破壞的全過程。這不僅大大節約了實驗的耗材成本,而且讓實驗的全過程清晰、反復地展現,激發學生對土木軟件及視頻制作的興趣。該視頻在“湖南省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競賽”直觀展現,并助卓老師獲得省一等獎。王子國老師帶領學生從事防爆抗沖擊仿生混凝土材料的研發。該混凝土的制作利用仿生學原理,具有顯著的防爆抗沖擊能力。這樣的研究性實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學生一有空就進入實驗室忙著查閱資料、記錄數據、制作模型等相關實驗內容,改變了過去在學校無事可干,只知道打游戲的懶散學風,同時激發學生認真學習課堂知識的意愿。孫宇雁老師帶領學生以參加混凝土設計學科競賽為契機,從事自密實混凝土方面的實驗教學研究,且獲得了國家級的實踐技能獎。此外,龍自立老師正打算帶領學生從事高性能粉煤灰透水再生混凝土的實驗研究。陳柯達、周沙溆老師初步進行了土力學方面的實驗教學。
5.結語
1.1施工技術落后在現在的建筑過程中,傳統的施工技術仍在被大范圍的使用。地基是一個工程的建造基礎,它主要分為兩種極限狀態即承載能力極限和正常使用極限。而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存在對建筑地基承載能力的不確定性,因此不能對地基建造的技術做出正確的選擇,可能會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問題,給建造過程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1.2施工方施工環節控制力度不夠某建筑公司在近幾年的的建筑活動中,主要采用的混凝土結構是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但是近年來建筑公司進行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痕、混凝土表面結構凹凸不平、鋼筋在混凝土表面、梁柱結構軸線結構偏差大、混凝土結構上荷過早。由于施工方在施工環節的控制力度不夠,質量控制力度欠缺造成此類現象的產生[3]。
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策略
2.1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體制完善的管理體制是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才能使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擁有創新發展的潛力。技術工作人員要依靠科學的理論、技術指導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在充分掌握現有技術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深層次的研究和創新研究。
2.2做好現場臨建規劃工作比如,某市地下車庫建設,建設過程中需要臨時修建部分道路并做好場地衛護,施工現場需要做好全面的硬化處理工作。如臨時道路采用硬化厚度為15cm的商用混凝土,來滿足材料運輸的需要以及消防的需要;而在場區的其他區域則采用硬化厚度為8cm的商用混凝土,并采用2m高的高彩色壓型鋼板對現場進行圍擋,并在施工區建立一個臨時的施工和指揮中心。有利于工程施工過程中隨時對出現的施工問題進行處理[4]。
2.3創新技術基礎,引進先進技術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運用到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例如深基坑支擋技術的使用,有效的解決了高層建筑的質量問題。在深基坑技術中樁帽支檔作為其主要的運用,需要應用在深度比較深的地基中,用于保障和固定土壤,增加其穩定性。尤其是在一些土質相對疏松的地區,必須強制使用深基坑支檔技術,再輔助以澆灌定性技術加固臨時支架,使得承重墻和墻體內部鋼筋結構融為一體,對建筑起到更好的支撐作用,下面對一些新型創新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首先是樁基技術?,F代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混凝土灌注技術,因為混凝土具有承載力強的特點,再加上底部、側部壓力水漿注入使的樁側、樁地四周的抗壓能力加強,有效地防止了位置偏離的危險。另外,沉管樁、擴底樁等新技術的使用有效的防止了打樁力度不勻造成的樁柱損壞以及打偏之后造成的安全隱患。其次是深基坑支護技術。土釘墻因為具有成本低、施工簡單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在工程環境相對簡單的環境中。但是使用土釘墻時要注意土質松軟的土地不能使用,以免造成安全隱患。連續墻主要應用于工程操作相對嚴格的深基坑工程中,在高層建筑的建筑結構中,由于防水、防壓的建筑需要,外墻體一般采用封閉式的地下連接墻,這樣的墻體結構能夠更好的起到穩定的作用。最后是新型預應力技術的使用。體外預應力技術的發現和創新,越來越被建筑機構所重視,特別是在大型橋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尤為重要。這項技術與傳統的預應力檢測技術正好相反,在使用這項技術時,要把預能力筋放置在或混凝土截面的外部,減小預能力摩擦損失[5]。
3結語
1.1土木工程的管理體制不健全
土木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長、勞動力需求量大、投資大、材料用量大以及設備耗用量大的特點,這就造成我國對土木工程實行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變得比較復雜。再者,我國對于土木工程領域的研究不夠深入,導致我國在土木工程領域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而且自土木工程發展至今,仍然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這就造成在土木工程的實施建設中涌現出的問題越來越多。
1.2施工技術落后
在現在的建筑過程中,傳統的施工技術仍在被大范圍的使用。地基是一個工程的建造基礎,它主要分為兩種極限狀態即承載能力極限和正常使用極限。而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存在對建筑地基承載能力的不確定性,因此不能對地基建造的技術做出正確的選擇,可能會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問題,給建造過程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1.3施工方施工環節控制力度不夠
某建筑公司在近幾年的的建筑活動中,主要采用的混凝土結構是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但是近年來建筑公司進行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痕、混凝土表面結構凹凸不平、鋼筋在混凝土表面、梁柱結構軸線結構偏差大、混凝土結構上荷過早。由于施工方在施工環節的控制力度不夠,質量控制力度欠缺造成此類現象的產生。
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策略
2.1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體制
完善的管理體制是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才能使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擁有創新發展的潛力。技術工作人員要依靠科學的理論、技術指導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在充分掌握現有技術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深層次的研究和創新研究。
2.2做好現場臨建規劃工作
比如,某市地下車庫建設,建設過程中需要臨時修建部分道路并做好場地衛護,施工現場需要做好全面的硬化處理工作。如臨時道路采用硬化厚度為15cm的商用混凝土,來滿足材料運輸的需要以及消防的需要;而在場區的其他區域則采用硬化厚度為8cm的商用混凝土,并采用2m高的高彩色壓型鋼板對現場進行圍擋,并在施工區建立一個臨時的施工和指揮中心。有利于工程施工過程中隨時對出現的施工問題進行處理。
2.3創新技術基礎,引進先進技術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運用到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例如深基坑支擋技術的使用,有效的解決了高層建筑的質量問題。在深基坑技術中樁帽支檔作為其主要的運用,需要應用在深度比較深的地基中,用于保障和固定土壤,增加其穩定性。尤其是在一些土質相對疏松的地區,必須強制使用深基坑支檔技術,再輔助以澆灌定性技術加固臨時支架,使得承重墻和墻體內部鋼筋結構融為一體,對建筑起到更好的支撐作用,下面對一些新型創新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首先是樁基技術?,F代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混凝土灌注技術,因為混凝土具有承載力強的特點,再加上底部、側部壓力水漿注入使的樁側、樁地四周的抗壓能力加強,有效地防止了位置偏離的危險。另外,沉管樁、擴底樁等新技術的使用有效的防止了打樁力度不勻造成的樁柱損壞以及打偏之后造成的安全隱患。其次是深基坑支護技術。
土釘墻因為具有成本低、施工簡單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在工程環境相對簡單的環境中。但是使用土釘墻時要注意土質松軟的土地不能使用,以免造成安全隱患。連續墻主要應用于工程操作相對嚴格的深基坑工程中,在高層建筑的建筑結構中,由于防水、防壓的建筑需要,外墻體一般采用封閉式的地下連接墻,這樣的墻體結構能夠更好的起到穩定的作用。最后是新型預應力技術的使用。體外預應力技術的發現和創新,越來越被建筑機構所重視,特別是在大型橋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尤為重要。這項技術與傳統的預應力檢測技術正好相反,在使用這項技術時,要把預能力筋放置在或混凝土截面的外部,減小預能力摩擦損失。
3結語
雖然很多的應用型高等院校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有了更好的認識,在教學內容上也安排了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由于實踐內容缺乏新穎度,對于新知識、新材料以及新設備的運用很少,大部分使用效率不高。另外,實驗室的管理不是很先進,學校內部各個實驗室之間的交流很少,各個學校之間的交流就更少,這樣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
二、進行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措施
(一)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實踐教學
在學校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要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特別是針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因為土木工程專業進行的教學專業性與使用性很強,會廣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適應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人才,將實踐環節融入到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保證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能力教學一起進行,甚至可以在實踐操作時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從而建立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保證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
(二)設置完善的課程體系
現代社會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也就要求各個高校建立起更好的課程體系,并及時關注現代建設的需求變化,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3]。各大高??梢詫ΜF有課程進行更新,調整課程體系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既要包含土木工程專業必備的專業知識領域,又要突出土木工程專業的獨有特點,保證所學知識的廣泛性與實用性。比如,對建筑設計、建筑經濟與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課程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專業課程進行學習,使其符合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
(三)努力培養專業人才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土木工程專業與其他學科專業之間相互聯系與交叉,這樣也使得土木工程專業趨向綜合性,從而對于學生的要求也就更高。學校要將培養普通學生與培養專業人才結合起來,在平常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專業優勢與興趣,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足夠的興趣,才可以更好地鉆研與創新,并對其進行特長培養,保證學校培養出符合公司與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出有一定的特長與技術的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現在,大多數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只是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很大的幫助。要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就要保證學生自身具有創新意識,所以學校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4]。這就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形成創新的文化環境,讓學生一進入學校就可以有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可以在不斷地討論與科學研究中發現自己的潛能。在與同學、導師以及科學人才進行交流的同時,可以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了解公司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便于學生在好的學習氛圍中去學習、聽課、研究與創新。
(五)建立學校與社會、企業聯合機制
為了更好地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學校要積極與企業、社會建立聯合機制,學校與學校之間可以加強聯系與交流,讓學生有一個討論與交流的機會。運用這樣的機制,可以讓學生有機會進入企業以及社會部門進行學習與實踐,通過進行實際操作加深對土木工程的理解,也進一步明確自己要選擇繼續學習與研究的方向,有利于培養出符合企業與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有利于學校及時改進教學內容,將專業知識融入到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中去,真正為培養土木工程創新型人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結束語
針對以上問題,長沙理工大學于2009年成立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其建設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大學生科技立項和學科競賽為載體,以學生課內外科學研究及發明創造活動為主線,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理念、方法、模式、機制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探索與試驗,努力構建特色鮮明的土木類創新人才培養示范體系。經過近5年的建設,中心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并于2014年正式立項成為湖南省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土木工程創新訓練中心的建設主要圍繞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創新訓練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訓練模式、運行機制與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一是建設一支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科研和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二是擴大創新訓練覆蓋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訓練方法。三是建立大學生科技交流平臺和網絡管理平臺,形成創新實踐資源開放共享的有效機制和學生自主學習與自由探索的有利環境。四是構建土木類創新人才培養支持與獎勵體系。五是創新訓練中心完善運行與管理模式,確保創新訓練中心持續健康發展。六是建立與兄弟院校長期交流合作的平臺。
二、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的具體建設內容
(一)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加大創新訓練師資隊伍的建設經費投入,不斷吸納優秀人才加入,提高土木工程創新訓練專職教師比例,確保創新培訓穩步、有序地開展。加強雙師型指導教師的培養,選送指導教師到企業培訓;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通過傳幫帶等優良傳統指導培養年輕教師,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即一個老教師指導一個年輕教師,在基本理論和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指導;通過校企合作方式,聘請優秀企業人才加入指導教師團隊,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高水平的創新輔導課或專題講座。構建一支以專業教師、工程技術人員、高級技術工人組成的優勢互補的創新訓練指導教師團隊。
(二)擴大創新訓練覆蓋面,改革大學生創新訓練方法
1.在土木工程專業試點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在2014版培養計劃的夏季學期設立“創新學習與實踐”環節,在創新訓練中心實施。針對該環節,編寫特色培訓教材。2.創新訓練中心對創新能力分階段培養,骨干創新人才與普及人才共同發展。實施創新能力培養的分層次、不間斷遞進式培養。初級創新訓練階段:以一、二年級學生為主,以學科競賽為依托,吸引有創新積極性的學生,通過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力學理論水平,初步了解結構設計,結構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時結合工程實踐了解工程管理、成本分析和安全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中級創新訓練階段:以二、三年級學生為主,以大學生科技立項、“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設計院或施工企業技術革新技術改造項目等為依托,以綜合設計和自主創新能力訓練為目標。高級創新訓練階段:以三、四年級學生和一年級研究生為主,以教師科研項目和企業工程技術項目為依托,如大型橋梁的施工監控項目、合作企業的施工技術難題、設計院的創新結構設計和工程結構的改造加固研究等,并及時將這些工程實踐融入到本科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中去,以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三)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支持體系
1.建設力學理論與工程結構相結合、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中心的訓練課程與內容將注重力學理論與工程結構結合。對初級訓練階段的學生開展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基礎性的力學理論專題培訓,夯實其基本理論與基礎,提高學生學習力學理論課程的積極性與興趣。對中級訓練階段的學生開展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有限元軟件分析等專題培訓,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對高級訓練階段的學生開展大團隊創新項目訓練,以企業的施工技術研究、設計院的創新結構設計項目、工程結構的改造加固項目以及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為依托,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創新訓練課程體系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模式,向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的實踐型和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讓力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更為緊密。2.加大軟硬件投入通過加大創新訓練中心軟硬件投入,共享學科專業平臺資源,進一步擴大學生受益面,建設一個能夠同時容納200人以上的完全開放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平臺,每年吸引超過800名本科學生進入創新中心,力爭累計訓練學生數達15000人天/年。訓練項目來源多樣化,通過參與教師科研轉化項目、企業技術革新和改造項目、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和中心招標項目,支持學生的科學研究、創新結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活動。3.構建大學生學科競賽支撐平臺中心組織開展系列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如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周培源全國力學綜合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結構力學競賽、基礎力學實驗競賽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組織宣講會、成果展覽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擴大參與各類學科競賽的人數,確保每年各類賽事參賽的學生人數在300人以上。以學科競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改善了學風。4.構建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和科技的優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拓展和申報。創新訓練中心每年尋求多家設計院或施工企業進行合作,吸引企業深度介入大學生創新訓練的全過程,培養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突出的土木特質人才;鼓勵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促進土木工程教育回歸實際工程。一是積極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促進科技成果盡快向生產力轉化;二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深入到企業中去,了解、發現并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在生產中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科研興趣。5.建設院校交流與合作管道以創新培訓為主題,通過與湖南省人力資源協會協調,建立與省內兄弟院校長期交流與合作的管道,吸收和接納兄弟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到創新中心開展實習和專題培訓,中心安排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指導。中心定期派出業務專精的教師深入兄弟院校進行現場指導,積極參加土木工程各類教學實踐研討會議,學習有效的創新教育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式。同時積極申請承辦中南地區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和湖南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增強與省內外兄弟院校的交流與合作。6.完善網絡管理和創新學習平臺不斷完善大學生科技交流平臺,完善土木工程創新訓練網站,公布創新訓練基地的全部實踐活動,包括培訓時間、內容、各類創新項目申報情況、學術研討活動、儀器設備使用現狀等。創新項目申報,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的組織等工作的網絡化管理具體由創新訓練中心辦公室完成。
三、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的運行與管理模式
中心成立跨學科、跨部門的創新訓練專家指導委員會,對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建設發展、學術交流、日常運行進行指導和監督。建立校內學生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創新訓練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凡對土木工程相關結構的創新設計或結構模型制作有興趣的學生都可以以團隊形式申請,經考核批準后進入中心,可參加中心學期培訓及暑期培訓,有資格選修中心的專有課程,可使用中心會議室進行會議或者學習活動;中心采取項目管理制模式進行運作,學生可以自帶項目,經評審批準后進入中心;中心也可以設立項目面向學生進行招標,獲準立項的學生進入中心;省級以上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團隊、學科競賽決賽團隊,經申請批準后進入中心。中心將為學生提供開展創新活動所必須的場地、儀器設備條件,并配備指導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未達到項目要求或未取得實質進展的應作相應處理。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合理利用學校的學科競賽經費,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對學生正常開展的創新活動一律不收取任何費用;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的自主申報工作,爭取教育廳和學校的項目和經費支持;建立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機制,擴大創新項目經費來源;與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爭取企業的創新基金,解決資金投入與發展的瓶頸問題,做到??顚S?。構建訓練目標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創新訓練目標管理指標體系,研究主要觀測點及評價辦法,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結合、以激勵為主的原則,重在培養學生的結構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一)加強實驗室和實踐基地建設
1.強化校內實驗設施建設
發揮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2011年學校土木建筑工程綜合實驗中心被評為“遼寧省示范性實驗中心”。2013年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借搬遷新校區之際,在新教學實驗樓的建設中,對實驗條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善,增大了實驗室的使用空間,購置了大量用于本科教學的實驗設備,以滿足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創新”理念的教學要求,為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創造有利條件。此外,積極鼓勵教師結合生產實際開展科學研究,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形成科研促教學的良好局面。在實驗教學中,為培養和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增加了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內容。并結合各種學科大賽,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準備性試驗。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學科競賽均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以專業導師工作室制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導師工作室的課題研究,增加科研實驗比例,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能力。
2.校企合作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參照“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建立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的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協議建立校企聯合辦學的組織機構,制定相關管理條例、培養方案和培養標準等。近年來,該專業與大連市8家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及大型監理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辦學的實踐基地,除頂崗實習外,企業還接收30余名學生參加“3+1”試點班的企業學習。此外,學校還聘請了有經驗的工程師作為校外指導教師,結合工程實際項目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生產實習進行指導。多年的實踐教學證明,學生在企業實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和團隊合作精神,強化了創新創業意識。
(二)加強創新教育建設學校
土木工程專業重視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為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以及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建立了“創新工作室制”的創新能力培養機制;以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為目的,建立了“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創新工作室”;以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混凝土配合比大賽為目的,建立了“混凝土材料性能創新工作室”;以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測繪大賽為目的,建立了“土木工程測繪技術創新工作室”等。近期,又開設了“力學應用創新工作室”、“土工實驗創新工作室”等。各創新工作室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并配有相應的設備,由專業指導教師進行指導。通過創新工作室的訓練,學生獲得了工程實踐和應用創新能力的鍛煉。近年,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還多次主辦市級大學生學科競賽,并組織學生參與全國混凝土配合比大賽,省、市級結構大賽和測繪大賽、力學大賽,各種級別的“挑戰杯”大賽等,均取得了優異成績。開展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創新積極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培養方案
大連民族學院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直屬院校,學生來自全國56個民族。木工工程專業2000年開始招生,為滿足民族地區及周邊地區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土木工程專業下設兩個專業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和交通土建方向。學校60%以上的學生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在語言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學中主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層教學,即對將來繼續從事土木工程科學研究準備考研的學生,著力加強其理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對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則加強其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方案還設置了基本能夠滿足各類學生自主選擇需要的選修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應用創新”的辦學理念,堅持“理論適度,重在應用”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增加能夠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課程。2009培養方案對原來的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將培養方案分為三大平臺,即通識教育平臺、專業類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尤其在專業教育平臺的設置中,開設了一些新的能夠培養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的課程,如土木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土木工程技術工作室課程、道路測試技術工作室課程等,并設置相應學分,使應用創新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近年來,在培養方案中增加了“3+1”的培養計劃,使校企聯合辦學的培養模式更加規范化。在編寫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結合企業的工程實際,調整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改革“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增加課程設計、實驗、實習等實踐課的內容和學時數。如在畢業設計之前,增加畢業實習的環節;在混凝土課程設計中,增加混凝土雙向板的設計內容,以滿足工程實際需要;在高層建筑結構課程中,增設了高層建筑結構課程設計;在交通土建方向的限選課中,增設地下結構課程設計;在專業選修課中,增設3D掃描技術在民族建筑保護中的應用和結構無損檢測等實踐課??傊?,力求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并具有時代專業特色。
二、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