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1:43
序論:在您撰寫公共美術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課程內容尚待完善,層次感有待加強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整體上按照美術理論、美術鑒賞、美術實踐等類別進行了分類,然而每個學期只是從這幾個大類別里面選2-3門課程左右開課,例如某大學的美術公共課程見表2;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公共美術課程的教學也是依據教師資源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節奏性差。最終導致了整體的美術課程結構松,內容缺乏層次感。國外大學的美術公共課程分類比較簡單,分為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理論課程主要是歐洲中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等;其實踐課程主要是創作和表演。整個美術或者藝術課程內容就成為一體。(2)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設置的課程內容只注重了課程內容的橫向聯系雖然近時期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開設的課程注重了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但課程內容之間的縱向聯系還是稍弱。而國外大學的藝術課程設置考慮相對全面,既有橫向聯系,又重視縱向深度。例如,華盛頓大學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既有16世紀的宗教藝術,又有18世紀隨著工業革命到來現代歐洲藝術,還有當今的藝術發展等,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深度聯系。
二、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的對策
1.增加美術課程的數量
我國公共美術教育的課程數量偏少,這使得美術教育課程很難形成系統性的,跨學科的教育。根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僅有53%高校開設公共美術教育課程超過5門;有33%的高校開設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為3門,其余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更低,甚至某些高校沒有設立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我國應該增加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的數量,各個高校應該嚴格按照我國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目標進行課程設置。
2.確立合適的課程目標
首先,確立的課程目標要與高校教育的目標一致。不同時期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標不一樣。經濟發展的新時期,高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既要有專業水平,還要求創新精神以及實踐。因此,高校教育課程目標不僅要培養專業水平高,還要有知識廣的結合以及較高的人文素質要求。其次,我國的高校公共教育目標要體現課程的多維性,要體現社會關系,體現社會感情,體現學生的價值觀等。教育課程目標要包涵文化多元化,剖析在特定的歷史時間內,特定的事件與美術的關系。文化多元化,特定時間與美術的關系要借助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以及評論;通過個人參與美術活動,進行創造性的實踐而實現。
3.加強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的綜合性
(1)實現學科之間的綜合我國高校的美術課程專業性較強,教學的目的就是在傳授專業的美術知識。、在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上還待完善,更須注意改善美術課程與社會的聯系。學生不能從更加寬廣的視野范圍去觀察,去體會美術的價值,不能形成宏觀的觀念去發現美術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要想建立這種學科間的交叉關系,就必須找到交叉點,在交叉點的不同方向上可以延伸到不同的學科??梢詫⒛骋粴v史階段作為交叉點,將在這一歷史階段中與美術有關的政治、經濟、宗教等內容綜合在一起。例如“歐洲中世紀的美術與宗教”,由于該時期是由宗教統治時期,美術的發展與宗教之間就有了密切的關系,這個課程也是探討美術和宗教以及社會之間的關系。要實現這種結合,可以通過論題的方式和主線的方法展開。論題的方式可以借鑒一些優秀大學論題的方式,例如“抗戰時期延安的版畫藝術與政治”從藝術到政治、版畫與社會的發展分為幾個主體進行,站在不同的學科討論與社會的關系等。(2)建立案例使得美術教育和社會相聯系通過案例將學生與學科和社會聯系在一起,這種案例教學是在思想層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所有人都要面對“家”的主體,通過這一主體可以探討多方面的內容,從家的環境開始,可以延伸到各種情感問題,老年人養老問題等。通過案例教學,使得學生建立與社會的價值取向,提高學生面對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現公共美術課程結構的模塊化
公共美術教育的模塊化可以明確學生選擇學習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對技能知識的把握。建立一個知識模塊,需要考慮課程之間的聯系因素,通過聯系因素的節點,形成知識模塊。模塊化知識教學適應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能夠使得教學課程的內容、教學課程的時間等分配合理化。美術教育課程的模塊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為歷史模塊,現代美學藝術模塊;也可以按照美術教學的內容進行劃分,分為歷史模塊,鑒賞模塊、創作實踐模塊。劃分好模塊之后,可以在每個模塊選擇幾門課程進行同時教學,通過局部模塊實現整個美術課程的完整性。在設置四個模塊內容的時候,還要考慮到美術課程的深度教學。要加強模塊之間深度組織,例如,在歷史模塊,不能僅僅設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還應該有當代的藝術以及現代藝術,這些課程可以設置在不同的學期開設。在設置模塊的過程中,要注意各個學科的對美術發展的影響,例如在我國隋朝時期,佛教開始盛行,統治者信奉佛教,佛教文化對當時的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公共課程的模塊化離不開多樣化的課程類型。課程類型的多樣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學生更廣泛的選擇空間。
三、總結
1.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目標雖然明確但效果尚不顯著課程目標對高校編制課程有著重要的作用,具有指導意義。然而,我國高校在公共美術課程目標方面沒有根據國家政策文件制定適合自己學校的課程目標。例如某高校的課程目標為“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完善學生的人格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該課程目標只是普遍意義的課程目標,沒有將目標具體化,沒有可操作性,已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高校公共美術課程的教育不是針對專業人員的教育,而是實現具有專業水平的人員提高其文化藝術素養。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要輔助專業技能人才,加強專業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然而,我國目前的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逐漸呈現了專業化,這種趨勢逐漸導致了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內容范圍不適應時展的需求,須加強人文精神,注重藝術文化的多樣性。如不加以改善,將會影響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梳理首先,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內容綜合性稍差。表1中列出了我國部分高校美術課程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美術公共課程的設置是按照美術的專業性進行分類,這些科目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內容,像素描、色彩等,缺乏學科之間的交叉。另外我國公共美術教育課程過多的注重專業水平,沒有體現藝術與社會、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沒有對三者關系進行梳理。國外高校公共美術課程不僅僅有專業性的內容,還有其他學科的內容。例如,斯坦福大學設置的美術課程中有非洲撒哈拉地區的藝術與占卜,主要講述了美洲文明發展的過程,闡釋了在美洲文明進程的中,美洲的藝術家是怎樣運用方法和技術進行創作的,對考古學家等領域的專業人員怎樣促進了藝術史的發展進行了論證。其次,我國高校公共美術課教育課程內容普遍適應性弱,水平要求較高,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生而言學習非常吃力。高校公共教育課程中的“立體構成”等內容,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缺乏像國外高校開設的如“蒙古征服時期的藝術,成吉思汗和他的勝利者”等具有探索性適合公共教育學生的學習。
3.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結構的問題透視(1)課程內容尚待完善,層次感有待加強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整體上按照美術理論、美術鑒賞、美術實踐等類別進行了分類,然而每個學期只是從這幾個大類別里面選2-3門課程左右開課,例如某大學的美術公共課程見表2;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公共美術課程的教學也是依據教師資源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節奏性差。最終導致了整體的美術課程結構松,內容缺乏層次感。國外大學的美術公共課程分類比較簡單,分為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理論課程主要是歐洲中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等;其實踐課程主要是創作和表演。整個美術或者藝術課程內容就成為一體。(2)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設置的課程內容只注重了課程內容的橫向聯系雖然近時期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開設的課程注重了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但課程內容之間的縱向聯系還是稍弱。而國外大學的藝術課程設置考慮相對全面,既有橫向聯系,又重視縱向深度。例如,華盛頓大學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既有16世紀的宗教藝術,又有18世紀隨著工業革命到來現代歐洲藝術,還有當今的藝術發展等,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深度聯系。
二、我國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的對策
1.增加美術課程的數量我國公共美術教育的課程數量偏少,這使得美術教育課程很難形成系統性的,跨學科的教育。根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僅有53%高校開設公共美術教育課程超過5門;有33%的高校開設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為3門,其余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更低,甚至某些高校沒有設立公共美術教育課程。我國應該增加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的數量,各個高校應該嚴格按照我國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目標進行課程設置。
2.確立合適的課程目標首先,確立的課程目標要與高校教育的目標一致。不同時期的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標不一樣。經濟發展的新時期,高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既要有專業水平,還要求創新精神以及實踐。因此,高校教育課程目標不僅要培養專業水平高,還要有知識廣的結合以及較高的人文素質要求。其次,我國的高校公共教育目標要體現課程的多維性,要體現社會關系,體現社會感情,體現學生的價值觀等。教育課程目標要包涵文化多元化,剖析在特定的歷史時間內,特定的事件與美術的關系。文化多元化,特定時間與美術的關系要借助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以及評論;通過個人參與美術活動,進行創造性的實踐而實現。
3.加強高校公共美術教育課程的綜合性(1)實現學科之間的綜合我國高校的美術課程專業性較強,教學的目的就是在傳授專業的美術知識。、在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上還待完善,更須注意改善美術課程與社會的聯系。學生不能從更加寬廣的視野范圍去觀察,去體會美術的價值,不能形成宏觀的觀念去發現美術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要想建立這種學科間的交叉關系,就必須找到交叉點,在交叉點的不同方向上可以延伸到不同的學科??梢詫⒛骋粴v史階段作為交叉點,將在這一歷史階段中與美術有關的政治、經濟、宗教等內容綜合在一起。例如“歐洲中世紀的美術與宗教”,由于該時期是由宗教統治時期,美術的發展與宗教之間就有了密切的關系,這個課程也是探討美術和宗教以及社會之間的關系。要實現這種結合,可以通過論題的方式和主線的方法展開。論題的方式可以借鑒一些優秀大學論題的方式,例如“抗戰時期延安的版畫藝術與政治”從藝術到政治、版畫與社會的發展分為幾個主體進行,站在不同的學科討論與社會的關系等。(2)建立案例使得美術教育和社會相聯系通過案例將學生與學科和社會聯系在一起,這種案例教學是在思想層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所有人都要面對“家”的主體,通過這一主體可以探討多方面的內容,從家的環境開始,可以延伸到各種情感問題,老年人養老問題等。通過案例教學,使得學生建立與社會的價值取向,提高學生面對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現公共美術課程結構的模塊化公共美術教育的模塊化可以明確學生選擇學習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對技能知識的把握。建立一個知識模塊,需要考慮課程之間的聯系因素,通過聯系因素的節點,形成知識模塊。模塊化知識教學適應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能夠使得教學課程的內容、教學課程的時間等分配合理化。美術教育課程的模塊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為歷史模塊,現代美學藝術模塊;也可以按照美術教學的內容進行劃分,分為歷史模塊,鑒賞模塊、創作實踐模塊。劃分好模塊之后,可以在每個模塊選擇幾門課程進行同時教學,通過局部模塊實現整個美術課程的完整性。在設置四個模塊內容的時候,還要考慮到美術課程的深度教學。要加強模塊之間深度組織,例如,在歷史模塊,不能僅僅設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還應該有當代的藝術以及現代藝術,這些課程可以設置在不同的學期開設。在設置模塊的過程中,要注意各個學科的對美術發展的影響,例如在我國隋朝時期,佛教開始盛行,統治者信奉佛教,佛教文化對當時的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公共課程的模塊化離不開多樣化的課程類型。課程類型的多樣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學生更廣泛的選擇空間。
三、總結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發展包括三部分:2~4歲屬于玩耍階段,4~5歲屬于直覺表現階段,5~7歲屬于樣式化表現階段,不同階段的兒童具有其階段鮮明的特點。
1.玩耍階段
這一階段兒童由于年齡尚幼,骨骼、肌肉等發育不完善,對于工具和材料的掌握能力較弱,但是好奇心較嚴重,因此比較喜歡動手探索,通過特有的方式與世界接觸和對話。玩耍階段兒童通過揉、撕、搓等動作對紙張材料進行探索,老師要注意兒童與工具的接觸,保障兒童的安全,特別是在剪刀的使用過程中,要特別的注意,可以使用兒童專用剪刀。
2.直覺表現階段
直覺表現階段的兒童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創作欲望,在進行手工紙藝的創作過程中,往往都有自己的思想存在,且希望自己參與創作,能夠對各種創作用具進行熟練應用,通過弧形、直線、拼貼以及折紙等操作,對紙張材料進行再創作和應用,因此老師與家長要對兒童進行鼓勵,并滿足兒童創作的欲望。如果在創作過程中,兒童遇到困難,老師或者是家長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兒童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與手工紙藝的興趣,提高兒童自身的動手能力。
3.樣式化表現階段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兒童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兒童對于手工紙藝存在更大的創作欲望。該階段兒童能夠實現對紙張與工具一些應用,通過自己的創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與意識。兒童能夠通過剪刀來完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且注意剪紙邊緣的完整性,懂得運用多種創作形式,因此該階段兒童的紙張作品的形式較為多樣化。
二、兒童美術教育中手工紙藝的回歸
在日常生活中,紙張屬于較為常見的物品,具有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因此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
1.手工撕紙
在紙張藝術品創造的過程中,可以說手工撕紙的難度極低,且便于操作,可以在紙張上描繪出所需的動物形狀,然后通過拽、扯、撕、拉等操作,獲取所需的作品,例如:兒童可以先用紙張拽、扯、撕、拉出一條魚形,然后再利用藍色的紙張撕出水草、波浪等形狀,對魚形畫面進行裝飾,以保障紙藝的質量與豐富性。老師可以先安排學生觀看《海底世界》,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再對魚缸中的魚兒進行觀摩,通過現實生活提高兒童對于手工撕紙的積極性。
2.手工折紙
手工折紙雖然不用借助與其他用具,但是經過疊、折、壓等不同的操作形式來對一張平整的紙進行創作,擺脫紙張原有的形狀,賦予其一種全新的具有活力的形象。在手工折紙的過程中,按照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培養學生對折、中心對折以及對角折的能力,而且在手工折紙中存在一定的規律,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來形成變化多樣的作品。
3.剪紙
剪紙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屬于一種民間藝術,通過剪刀與紙張的有效配合,形成一種極富藝術性的作品,不僅能夠對兒童的動手能力進行鍛煉,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兒童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剪紙中還存在著拼貼與鏤空的形式,豐富多樣,不單調,提高了兒童的興趣。
三、結語
(一)師資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工藝美術高職教育需求的不斷上升,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約80%的大專院校開設了工藝美術類專業課程,甚至有部分還將其獨立出來,成立設計學院。一方面,高職工藝美術類專業一擁而上,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并沒有相應的師資儲備。這就導致市場需求與教育供應不成比例的問題,也間接致使高職院校工藝美術類專業教學人才匱乏。有的一半以上的工藝美術從業人員都來自于中文、哲學等一些與工業美術專業不太相關的專業,在這種局面下,工藝美術類專業師資供應不足的現象屢見不鮮。
(二)教學設備
現狀工藝美術教學和其他教學一樣,既有教學原則的一般性,又有其獨特性,應將理論和基本技能相結合。高職工藝美術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挖掘學生創作的潛力,工藝美術高職教師除了講授理論知識,還要教授藝術形式的表達方式及熟練使用特殊的材料技能等,達到此效果,是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會使用到多媒體及特殊設備向學生展示、實踐與工藝美術相關的信息,以此進行更好的創作。在高職院校中,教學設備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高職院校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學也同樣離不開先進的教學設備。目前,高?;径际褂枚嗝襟w設備。在工藝美術高職教師教學中,多媒體設備同樣應用廣泛。但是,對于高等院校的工藝美術專業,多媒體設備存在一定的局限約束性,如在傳遞信息上單一、硬件受限制、設備及材料受限、資源不能共享,不利于交流等原因。由此可見,多媒體設備越來越不適應工藝美術高職教師教學的要求,不適合當前工藝美術高職教師教學向現代化過渡的需求。調究數據顯示:造成高職工藝美術師資培養硬件匱乏與落后的原因,有58.3%的教師認為是培養培訓場地條件限制,17.6%的教師認為是物質條件限制,還有13.7%的教師認為是統籌規劃不夠。因此,如何提高工藝美術教學設備、儀器設備與特殊設備的使用率是工藝美術高職教師思考的問題。大部分工藝美術高職院校教學設備在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較晚,一方面對工藝美術教學設備管理沒有進行系統研究,在觀念、管理體方面也存在著制約因素。另一方面保障機制與管理體系不夠完善,貴重教學設備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和與各高校資源共享的機會。因此,根據工藝美術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構建工藝美術高職教學設備高效且科學的管理、使用以及共享機制,是當前工藝美術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教師專業綜合素質
高等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場的一種教育。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高職工藝美術教師首先要以社會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就業為導向,以搞好市場調研、教學定位、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為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養,培養出應用型、全能型、實用型的工藝美術設計專業領域的卓越人才,使他們在未來的社會就業中獲得更好的競爭力。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職工藝美術類教師專業綜合素質的情況,課題組作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選取了江西本地一些有代表性學校的工藝美術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如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西現代學院、江西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等。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含網絡試卷),其中有效問卷287份,有效率達到95.7%。本次問卷主要涉及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師培訓等幾個方面。經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顯示,其中參加過工藝美術培訓的教師有15.4%;樂意參加工藝美術培訓的教師有36.8%:認為課程安排合理的教師有11.7%;另有12.6%的教師對工藝美術創作技巧不熟悉、23.5%的工藝美術教師認為教學和時代有所脫節。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對工藝美術高職教師進行培訓是很有必有的,以此來增強工藝美術高職教師的專業綜合素質。
1.教師專業知識分析。
工藝美術高職教師專業知識,是指在工藝美術范圍內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工藝美術知識。通過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工藝美術專業教學方式不重視,教師缺乏創新意識。例如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師,教學時注重學生簡單基礎的平面設計制作軟件,沒有從更深的專業角度去教學與引導學生,這樣使學生局限在機械的制圖領域,無法具有創新意識與更深層次的專業素養。從圖2中可看出,學科背景知識、專業教學知識在整個金字塔里占的比重較大,但是我國工藝美術類高職學校教師在這兩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提高學科背景和專業教學知識是高職工藝美術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作為工藝美術類教師應具備的最基礎知識,也值得各大高職院校倍加重視。
2.教師專業能力分析。
工藝美術高職教師專業能力是指在工藝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工藝美術專業知識與經驗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式。從工藝美術高職教師專業指導的定位來分析:一方面,作為一個合格的工藝美術教師應時刻關注市場走向以及學生專業素養適應市場要求的變化,在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的服務與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市場的變化節奏相匹配,內容上體現出最新成果的可靠性方向。另一方面,在專業師資的配備方面,加大師資力量的協同發展,既要擁有高學歷的人才,也要引進一批具有企業實踐能力的技術型教師來豐富教學實踐隊伍,保障教學質量的高效、優質。
3.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狀況。
審視以往的工藝美術教育模式,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現代的工藝美術教育模式在不斷的變更,教育思想觀念也隨著模式的變化而在一直的更新,創建出一種符合新一代工藝美術教育的新方向。但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工藝美術教學都存在著諸如教學管理體系薄弱、教學機制不明確等問題。另外,由于高職工藝美術教師上課缺乏完整的教學體系且隨意性大,導致學生接受面狹窄,應用能力和市場需求不一致現象,進一步造成人才浪費。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則是企業急需應用型人才,而學校卻無法培養出與企業相匹配的具有相應技術水平的學生。當前這種現象的改變就需要加強企業和學校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出應用能力強并可以與技術理論相融合的復合型學生,這才是高職工藝美術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接軌的重要環節。
4.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創新能力和創意思維有著直接的影響。高職學校工藝美術類課程過于模式化,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脫節,順應市場科學發展的能力不足,掌握國際工藝美術設計流行趨勢的方向感不夠,這些也是影響教學內容的最為直接因素。教學方法墨守陳規,缺少大膽創新,理論與實踐不協調。另外,高職工藝美術院校培養的學生理論水平較高,但缺乏實踐經驗,往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在遇到相對復雜的工藝美術市場運作等實踐操作問題上容易產生迷茫與退縮的情緒,因此,各高職院校在培養畢業生時至少要增加一年以上的專業實踐的能力培訓課程,從而增強學生適應社會就業需求的競爭力。各高職工藝美術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更好的將學生從理論型轉變為實踐型。
二、高職工藝美術類教師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能力中缺乏全面性與科學性教師針對“您認為學校的專業設施能否達到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有41.3%的教師選擇了“完全能夠滿足”,28.7%的教師認為能夠滿足。但在走訪中,卻發覺不少工藝美術高職教師在人才培養目的的理解中把綜合職業能力與技能相混淆,覺得培養學生的工藝美術操作技能就是培養學生的工藝美術綜合能力,由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常常側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反而忽視了專業技能與實踐操作能力的發展。
(二)教學與作業的評價方式不合理在我國大部分的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中,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課業成績的評定大多都以“作品是否好看、獲獎是否多”為標準,很少以“市場需求”與“一幅作品是否能夠促進經濟消費”為評定標準。其實,能否滿足市場需求才是檢驗設計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從自身入手,降低對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硬性評價要求,客觀辯證的對待。
三、高職工藝美術類專業教學的職業指導性定位
(一)強化教學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學性在新世紀階段,各高職院校工藝美術類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才培養跟不上社會的需求,而現實情況則是眾多高職工藝美術類院校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基本成“跟風”狀態,并且出現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在社會實踐中不吻合現象。二是傳統思想觀念嚴重,基礎課程的設計只以美術課程和手工畫為重點,缺乏完整的體系。因此,各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變傳統思想為主線,大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強化教學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學性,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加強學生選修課的學習,體現教學機制的綜合性、實踐性、可操作性。
(二)以就業為導向定位工藝美術類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體系的改革,既是工藝美術教育改革的核心,又是能否保證教學質量和培養適應新世紀變革人才的關鍵所在。課程體系的改革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和市場,要在質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使學生具備精湛的專業能力,把目標定位在適合一線崗位需求的要求來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針對不同的專業,課程內容不僅要精選,而且要抓住重點,多設置專業重點課程取代一些非重點的課程。充分發揮本地區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制訂辦學方針,培養出適合國情、具有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三)大力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首先,高職工藝美術類專業實踐課程,必須把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市場、企業,作為重點來安排。實踐應該是多角度和多層次的,實現企業、學校、學生的互贏,使實踐教學的各環節得到落實和保障,發展和延續,把學校、企業、設計用人單位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當企業或單位提出方案以后,專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路,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考和分析,向企業以及專業教師闡述,最后再由幾方共同決定使用哪個方案。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與交際能力,還可對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積極影響,讓他們及時掌握社會及企業所需的設計趨勢動態。最后,學習不能閉門造車,只有不斷的接觸社會、企業、客戶,才能提升自主創新意識,加強自身綜合素質,以此來適應不斷變化的設計潮流。一是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時的教學材料要具有可選擇性,同時引導學生嘗試新的創作技巧,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二是采取多樣性的實踐變量。一個具體的科學問題,就是一個教學量的改變,它往往與其他多個要素有關聯,因此,教學研究常見的對策是掌握變量法。學生的認知水平程度有高有低,教學進展程度與課堂上有限的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學中,不可能同時解決所有問題,這時,教師就需有重點、目的來組織學生的教學活動。三是傳送信息的多樣性。在探索式的工藝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獲取知識,多與學生交流、溝通,采納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這也是一種改進我國高職院校工藝美術教學的有效途徑。
四、提高高職工藝美術教師能力的策略
(一)調整高職教師師資結構及建設標準工藝美術高職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不斷更新觀念。教師的繼續教育除了學歷上的提高,還應該注重專業知識的提高,并爭取在專業技能上能夠有所突破。此外,也可以學習國外的相關經驗來優化師資結構。合理的師資結構應該是全職教師、社會行業專家與客座教師各占編制數的1/3。高職院校只有不斷地調整師資結構,讓其趨于合理,才能有利于資源的優化和積極性的調動。對教師的授課要求和評價必須以職業指導作為相應的標準。從市場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學生不僅能了解設計市場的運作環境,還能具有較高的創意能力和工藝美術水平,這是工藝美術教學的關鍵所在。
(二)根據市場的需要有意識拓展專業創新能力教師只對教材和學生有深入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時刻關注市場的動態、教材與市場對接的狀況以及市場對學生需求的變化。在課堂上要將市場的最新動向、流行趨勢傳達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努力使教學內容迎合市場。另外,教材不要與現實生產活動脫節,出現滯后性,加強教材的應用性研究,將教學工作與市場需求對接,不斷拓展教師的專業能力,從而更好的根據市場需要挖掘學生在工藝美術專業上的創新力與競爭力。
(三)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經驗應對市場競爭與挑戰競爭意識也是市場觀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所謂有競爭才有進步,因此高職教師們首先要敢于競爭,并積極主動投入競爭,在競爭中尋求進步,而不是被動地陷入競爭、躲避競爭,只有主動抓住一切機會,豐富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促進自身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其次應該努力讓企業走進課堂,讓教師與學生走進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他們對市場的了解。同時,提升教師了解、引導、培養學生的能力,增長高職教師個人的發展空間,豐富學生與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這些方式間接地提高了學校的競爭能力,形成教師與學?!半p贏”的局面,或者是教師、學校、學生、社會“共贏”的局面。
(四)提升教師課程創新能力,終身學習,達到“知行思”融合知、行、思(學習、實踐、思考)是人類提升能力的獨有方式,是一名工藝美術教師需具備的基本技能與知識。因此作為工藝美術教師,要熟悉工藝美術的職業能力,就需要定期接受培訓,拓展知識與技能,了解理論、技術、設備等發展趨勢,這樣有利于提升工藝美術教師教學動手能力及科研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期間的學習與實踐是分析、反思、提高的認知思維活動。工藝美術教師只有把自己的課程創新成果付諸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有所思考、改善,并將“知行思”三者相互交融、密切聯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藝美術教師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五、總結
本文所研究的工藝美術高職教師專業的問題是結合實際調研中所發現的問題提出的相應對策,因此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與需要,對工藝美術類專業來說,學校與教師都需要積極提升自己來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研究實踐性教學的新方法,培養高素質的、高水平、一專多能的工藝美術類專業的學生。通過學校、教師、學生的努力來適應市場的變化,緊跟時代步伐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方向。只有這樣,工藝美術類專業的高職教師教學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就會逐漸縮小,并逐漸形成穩固的、良性循環的互動關系。
一、新媒體在公共藝術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1、公共藝術教育本質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滲透,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得以迅速推廣和普及,并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藝術教育不同于藝術專業教育,它面向的是全體非藝術專業學生,涵蓋了音樂、影視、舞蹈、美術、戲劇和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是一門加強學生綜合藝術修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發展創造力的的藝術課程。具體而言,公共藝術教育主要從藝術興趣、藝術知識、藝術欣賞和藝術表現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的課程學習和實踐,兼顧了理論、賞析和技巧等多個層次,體現了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藝術修養水平,而且對于未來學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而在公共藝術教育不斷深化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困境,存在著:教學內容和方法不當;藝術實踐空間較窄;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公共藝術教育目標的實現,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此,只有在公共藝術教學中引入新媒體技術,運用其創造性,挖掘其教學本質,變革期教學內容和方式,找到兩者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才能最終實現公共藝術教育的目標。
2、新媒體技術發揮自身優勢的必然結果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公共藝術教育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網絡化、多元化的新媒體教學平臺的發展更是成為必然趨勢,其作為新動力、新引擎影響著公共藝術未來發展之路。大力推進新媒體技術在公共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既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客觀要求,也是凸顯新媒體技術優勢,應對公共藝術教育變革,深化其教學本質認識,實現教學目標的內在要求。新媒體技術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具體應用優勢體現在:首先,傳統的公共藝術教育大多固定在教室,受時空限制較多,而新媒體教學平臺的構建,拓寬了教育場地的范圍,延伸了教學范圍,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藝術培養,實現了學校教育和學生自主教育的融合發展;其次,新媒體的出現,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使學生切身的感受藝術魅力,拉近學生與藝術本身的距離感,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具有明顯作用。
二、新媒體環境下公共藝術教育變革思路
1、加快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變革
公共藝術教育最早源于廣義的藝術教育,隨著人們對于該學科教學本質的深化認識逐漸衍變成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關注的是學生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與培訓。然而,就目前我國公共技術教育的現狀來看,其課程體系還不健全,需要重新審視,以提高教學效果:首選,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本質的認識,要更新傳統的觀念,正確看待藝術教育的目的,該課程的開設有其重要的審美藝術教育作用,是學生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要加強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除了要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之外,也要注重藝術教育在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健康心理方面的作用,在課程類別選擇上堅持多層次、多元化的原則,建立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兼顧興趣培養、藝術感知、欣賞、實踐能力的綜合性提升,并注重藝術教育與其它學科的融合發展。
2、促進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發展
公共藝術教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要想提升教學質量,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加強學生藝術實踐活動,藝術知識的獲取、藝術素養的培養更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學實踐,而鑒于新媒體技術優勢,將其融入到公共藝術實踐活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選,新媒體是在網絡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對于藝術教育的宣傳和推廣具有重要影響,能夠讓學生及時掌握現代藝術發展潮流,跟進藝術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其次,新媒體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實踐平臺和氛圍,藝術教育強調的是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借助于新媒體的技術優勢能夠為學生搭建、創設更好的藝術情境,為學生的藝術實踐提供良好的藝術氛圍,從而推動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全面展開。
三、新媒體環境下公共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策略
1、利用新媒體,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公共藝術教育的關鍵在讓學生切身的去體驗和感受藝術魅力,以此帶動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而這都必須以良好的藝術氛圍為前提。而新媒體的發展,推動了學?,F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為學生營造了真實的藝術教育情境,改變了以往單調、范圍的理論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觀看精美的、生動的藝術圖片和視頻資料,可以真實的感受藝術效果,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據此促進了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提升了其創造性思維。
2、利用新媒體,創新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模式
新媒體環境下,公共藝術教育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開始轉向遠程教育、在線教育模式,教師通過網絡上傳教學資源,學生通過計算機就可以實現藝術課件的學習、下載和溝通交流。在公共藝術教育過程中,引入新媒體技術,拓展了藝術教育模式,使其呈現多樣化發展,使得學生自主學生成為可能,學生可以通過e-mail、BBS、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媒介進行在線學習,實時接受藝術教育,進行藝術交流,由此改變了單純以學校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公共藝術教育模式的新發展。
四、結語
職業院校尤其是中職學校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貧困戶和城市困難及低收入家庭,到職業學校就讀,學習一技之長以便將來走上社會謀生是他們的最大愿望。那么,面對這樣一群學生,如何提高他們的知識技能和審美素養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做法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感性素質培養,導致學生在審美教育中還是側重于作品年代、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成就、社會影響、審美價值以及在美術史上的地位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其目的還是通過“畫以載道”闡明作品背后承載的社會意義。并且學生也很難有機會到博物館、美術館中去面對面地接受偉大藝術杰作之藝術美的熏陶,無法去直觀感受、去體會。比如欣賞歷史古跡、風景名勝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往往是記下了一些專有名詞、歷史典故,忽略了學生對美的感受,假如他們把遠方的山、眼前的樹、腳下的石頭和古老滄桑的建筑仔細端詳一下,這種美的感受可能勝過老師的千言萬語。再比如美術作品欣賞,學生不知道何處是好,對寫實類型的作品只能說出“畫得真像”、“很逼真”,對寫意、抽象類型的作品則更是直呼看不懂,實際上在這方面都是感性審美教育的失缺導致的。記得在一次學術講座中,有人問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如何才能學會欣賞美術作品?”邵先生回答是:“多看,看多了就自然知道畫得好不好?!比绾涡蕾p書法?范曾先生說:“我要告訴大家一個訣竅,這個書法好,那個書法不好,感覺最重要,它給你快樂的感覺沒有,給你愉悅沒有?它給了你哪種不可言說的感動?有了這個東西,你就認為這個字是好的?!眱晌幌壬鸁o意中說出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即感性素質的培養,而這些恰恰是職業學校審美教育中極其缺失的。
二、推進民間工藝美術融入職業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民間工藝美術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系
民間工藝美術的作者主要是農民,其創作完全帶有自發的性質,很少是專業藝人,因而顯得質樸、率真,沒有任何拘泥與做作,表現出強烈的地方性特色,體現著世代相傳的文化積淀,比如剪紙、木板年畫、織繡、傳統壁畫、泥塑等,從中可以窺見人民大眾的審美心態,也能體察到民族的精神所在,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這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藝術,洋溢著樂觀的生活態度,美好的理想追求,從材料、工藝、技巧、制作過程到夸張、象征、擬人等藝術手段的運用,獨特的色彩觀念,富有寓意的符號化特征,美妙的裝飾圖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趣味,特別是那無與倫比的表現技巧展示出來的創造之美、技藝之美,體現著鄉土文明中手工藝人的生命情感與崇高行為,無疑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具有多重意義。
(二)民間工藝美術更貼近職業學校學生審美教育的實際
民間工藝美術可以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求,從職業技能教育的層面上講,民間工藝美術的手工技藝有助于學生形成樸素、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觀,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智慧和才能,形成直觀感受、動作思維,養成認真操作的習慣,以及提高熟悉并運用各種材料的組裝和表現力,這與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并無二致。職業學校學生接受專業技能教育,就是要鍛煉一雙靈巧的雙手,清晰的程序思維,準確無誤的操控能力,鍛煉協調功能與形式統一的的本領,更重要的是通過手工制作來啟發創造性的思維,從而開掘出對傳統工藝之美的領悟能力。因此,民間工藝美術融入職業學校教育,既是一種審美教育,又是一種技能教育,特別是這種建立在手工藝基礎上的獨立、分工、合作、標準有利于將集體智慧下的傳統非物質文化很好地保留下來,也體現了現代工業發展的特點,是職業教育最為生動的實踐形式,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也最為接近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
(三)有助于增強職業學校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
民族傳統文化一般來說分為三個層面,即上層、中層和下層,在藝術上也大體如此。作為下層文化的民間工藝美術在歷史上是相對于宮廷美術、官造工藝而獨立存在的,它是廣大勞動人民在勞動中世代相傳的產物,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古代的宮廷美術和文人美術都是從民間美術中汲取營養發展而來,整個中國美術史的發展進程背后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民間美術的影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它是形成整個民族文化的基礎,優秀的民族文化是整個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是民族群體的靈魂,是中華傳統文化記憶的密碼。特別是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在發揮其實用功能的同時,以其傳統的、反映著民眾趣味和價值觀的造型樣式,與民眾共同創造著平凡有樂趣的生活,同時也在不斷地創造和豐富、完善著豐厚的民間文化傳統,讓人不能忽視?!钡?,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民間工藝美術的保護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傳統民間美術生態土壤正在加劇流失,文化生態鏈條正在加劇斷裂,有的甚至已經無法修復彌補。因此在職業學校推進民間工藝美術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而且能通過審美教育來增強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推進民間工藝美術融入職業學校審美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
2013年4月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明確規定:“公共藝術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實施美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薄洞缶V》還對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結構和要求、教學實施進行了說明。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用文件形式把公共藝術課程上升為學生必修課對職業學校來講還是第一次。2013年5月15日,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民委又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及創新工作的意見》,對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及創新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工作措施及組織保障等進行了明確。其中有兩點說明意義重大“,一是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是發揮職業教育基礎性作用,發展壯大中華文化的基本要求。二是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服務民族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有了決定性的基礎指導文件,長期不受重視、松散不統一的公共文化藝術課就有了“硬杠杠”,課程建設也有了依據。
(二)抓好教材編寫工作
一是鼓勵優秀民間藝人、工藝美術大師、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參與,特別是一些優秀民間藝人、技藝大師,他們所從事的創造活動,技術復雜,技巧高超,是在長年累月的實踐和積累中獲得的,也曾經得到師傅、年長者手把手的傳授指點,是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最好代言人,請他們參與,可以保證教材編寫基礎更廣泛、更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合理,也更加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實際上,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中,在建立職業教育保障體系方面明確要求“傳承民族文化工藝中以德為先、追求技藝、重視傳統的優良傳統”。二是教材開發要有多樣性。全國各地職業教育發展層次、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情況、生活習俗也有較大不同,發展較好的學校也都是行業特色、專業特色、文化特色鮮明的學校。如果用一本教材在全國通用顯然是不行的,不符合實際,一來不能滿足所有學校的教學需要,即使用了,對有的學校來說可能會造成“水土不服”;二來各地區存在文化差異,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揮不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實際上是在拋棄自己的傳統文化,與推進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愿景背道而馳。因此,教材的編寫要在尊重教育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進行靈活調整,開發出兼具多樣性、靈活性和實效性的地方教材作為補充。既有國家規劃教材領銜,又有各省地方教材補充,形成內外有別、多樣互補、特色鮮明、多元統一的立體化美術教材體系。三是教材編寫要貼近實際,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中國地域遼闊,自然人文景觀差異明顯,各地雖然經濟發展有差距,但在文化上都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全國各地,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大量的文化標志品種,美術教學資源十分豐富,都能夠開發自己的特色美術教材。就民間美術來講,代表性的有年畫、刺繡、泥塑、剪紙、玉雕等,在傳統手工藝方面,有陶瓷、漆藝、蠟染、編結、藍印花布、云錦、皮影、香包等;各民族還有一些技藝具有文化“活化石”價值,比如“苗繡”、“大理白族扎染”、“海南黎族織錦藝術”、“土家族織錦”等。而且每種優秀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藝都有工藝美術大師、技藝大師傳承人,豐富的美術資源和美術教育資源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極大方便,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把各個領域的專家組織起來,統籌規劃編寫教材,實現優勢互補,可以綜合起來分門別類地進行編寫,形成系列教材,最大限度地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間美術成就。此項工作意義深遠,如果能做好,是對職業教育的重大貢獻,功莫大焉。
(三)加強師資培養
目前,職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師資還是比較缺乏的,因為審美教育長期不受重視,美術師資建設一直停留在低水平階段,有的職業學校在校生幾千人,只有1個美術教師。隨著國家對職業學校美育的重視,各個學校也會從不同渠道積極引進教師,師資緊張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建設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仍然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此外,還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基本技能決定了教學水平,現有的藝術類教師基本都是從高校藝術專業畢業,優點是理論素養比較全面,基本技能比較扎實,不足是缺乏對民間美術的理論認識和技能方面的訓練。為此,可以組織教師輪番到專門的院校去培訓學習,也可以定期安排到工藝大師工作室去實踐鍛煉。目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在傳承民間工藝美術方面做得比較好,是學習提高的理想之地,可以利用國家級、省級培訓項目開展培訓。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最好安排教師利用寒暑假到各民族地區去考察,以開闊視野,切身感受體驗民間的古老技藝,搜集整理第一手民間美術教學資料,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發展能力。
(四)保證規定課時開齊開足
作為審美教育的最主要課程,目前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的學時還是偏少,按教育部教學大綱規定,總共72學時,其中美術36學時,基礎模塊只有18學時,課時少,教學內容多,教學質量能否得到到保證還是個問題。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由于受其它專業課程影響,音樂和美術分在上、下兩個學期進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班級都能開課,學生學了音樂就學不了美術,而且,尤其能夠體現職業教育手工傳承特色的內容都安排在拓展模塊。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怎樣保證教學質量,設計出更為合理的教學內容應是教材開發部門和編寫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四、結語
1.將現代教育理論作為指導
很多中職學校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所以其教學方式與現代人才培養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效果,所以教師應將現代教育理論作為教學指導,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突破口是改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水平,并積極探索并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建一個能夠自主獲取知識的學習平臺。例如,在3Dsmax實踐教學中,教師最好不要單純的進行理論講授,應指導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在了解和掌握理論內容的基礎上,自行進行設計和實踐,并結合3Dsmax的設計實例,重復操作,加深視覺美的體現,并結合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師生就設計實例的具體情況展開自主合作的深入探討。學生能夠在實際應用與深入的探討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氣氛熱烈。這時教師應發揮組織者的作用,積極做好現場調控,并進行全面而客觀的總結和點評,這種方式能有效推動學生學習方法的快速改變,向著有利于就業競爭力提高的方向發展,其發展性學習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2.順應市場需求
人才培養規范的主體是知識結構設計,而知識結構設計的集中體現是課程體系的構建。為了確保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學能夠以服務為宗旨,將就業作為教學導向,相關人員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順應市場需求,收集大量教改資料,并與企業主管和多個專家進行探討,交流經驗,并聽取各方意見,然后按照行業和企業的用人標準和現狀,對課程和權重比例進行調整,認真修改和研究校企的課程內容銜接,相繼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爭取做到傳統與現代內容、理論與實踐、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綜合實力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統一,并在新的教學改革中,積極融入新的知識和技術,以及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