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1:09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很大程度上,傳統公辦大學生公寓往往被學生視為居住的場所,根本沒有意識到學生公寓與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之間的密切聯系。作為公寓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日常工作中,其職責主要表現為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要求學生遵守紀律,對于違反規章制度的學生往往進行嚴格懲罰等,根本不了解學生的內心需要,缺乏相應的服務意識,難以為學生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體現。其習慣性認為育人應該在學校、院系、班級等場所,公寓就是學生休息的地方。實際上,大學生公寓作為重要的陣地和舞臺,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并且大學生公寓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公寓環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借助學生公寓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及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方面的教育。歸根結底,大學生公寓本身就具有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對于大學生公寓來說,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其職能的內在要求和本質訴求。如果脫離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大學生公寓就會喪失自身的價值。學生公寓不僅具有管理、教育、服務的功能,同時學生作為公寓的主體,通常情況下也能夠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2實踐向度:健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形式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其公寓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機制靈活,憑借該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便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公寓著實需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聚集各方力量加強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們堅信:“要實現教育的發展,需要立足于樹立正確的教育發展觀和價值觀”。對于公辦高校來說,在大學生教育體制方面,普遍缺乏以人為本的合理的公寓工作管理隊伍。大學生公寓學生管理隊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學生公寓的安全與穩定,同時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展。徐貴權教授說“: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社會適應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這種適應代表著個人或群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這是一種良好的關系,在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個人或群體通過對自己的身心狀態進行不斷的調整,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與社會環境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對此,民辦高校需要打破傳統的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形式,進一步適應大學生健康發展的規律。第一,建立和完善專職公寓輔導員管理制度。在對學生公寓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過構建學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同時結合公寓教育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也就是對公寓輔導員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寓管理委員會。由學生工作處負責領導公寓管理委員的日常工作,由公寓輔導員擔任公寓管理委員會主任,由各二級學院輔導員組成公寓管理委員。通過上述安排,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各公寓樓層有專職的公寓管理委員會成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過程中,公寓委員會成員各司其職,進一步將公寓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在值班過程中,公寓管理委員會需要不定時的走訪學生宿舍,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了解并滿足學生真實的內心需求,進而為大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幫助。
第三,在公寓內部,組織大學生成立相應的自律委員會和宿舍管理委員會。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和宿舍管理委員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為公寓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進一步幫助大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同時對大學生進行育人教育,并且可以通過學生教育學生的方式,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大學生在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第四,在學生公寓組織成立基層黨支部。在開展大學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公寓基層黨支部發揮著堡壘作用,通過黨支部將學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堡壘作用覆蓋到每個同學,進而對每一位同學產生影響,進而便于組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交往理性:公寓思想政治工作范式的轉向
(一)心理壓力較大。
西部民族高校的學生多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尤其少數民族貧困生特別多。許多貧困生家中人口多,而家中主要勞動力漢語水平不高,無法外出務工,導致其家庭經濟情況非常不好。家庭經濟困難使得他們自卑與自尊并存。一方面,他們由于貧困,生活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學。另外,由于他們接受的中學教育一般在教育水平較低,所以進入大學后,在學習基礎和能力上跟其他同學也有差距,這使得他們有自卑心理;但另一方面,他們在學業等各方面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想要通過自己優異的成績改變家庭命運,又有很強的自尊心。自卑與自尊兩種心態相互交織。一旦出現偏差,他們就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二)部分貧困生缺乏自立精神。
西部民族高校學生雖然大多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但由于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傾斜,許多學生在中學時期已經享受了較多資助,這使部分學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較重,覺得大學階段也理應享受各項資助,殊不知在大學階段,各項費用較之中學更多,并且西部民族高校的貧困生數量多,國家各項資助可能不能解決每一位貧困生的所有經濟困難,或者有些經濟情況相對好些的學生就無法得到資助,這讓部分學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無法得到滿足,究其原因,都是這部分學生缺乏自立精神,沒有確立正確的貧困觀。
(三)綜合能力不強。
1.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西部民族高校的貧困生多數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他們積極進取,想要通過自己努力改變命運,但由于家庭貧困,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進入大學學習基礎與其他同學有差距,他們堅信“讀書改變命運”,所以他們多注重在學業上下工夫,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比如與人交往時,他們大多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自我,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2.實踐能力不強。
西部民族高校的許多貧困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水平較低,大學階段,他們在學業方面可能就需比其他同學花更多時間,加之他們人際交往能力不高,導致他們在培養自身社會實踐能力上有所欠缺。與此同時,目前多數高校注重物質上對貧困生上的幫扶,忽略了對其精神和心理上的重視,這使得他們在組織協調,實踐創新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
二、為什么要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是教育公平的體現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需要。
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貧困生思政工作,關系到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區高校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西部民族高校的學生多數來自“老、少、邊、窮”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地域等原因,這些地區的基礎教育比較薄弱,貧困生覆蓋面大、貧困程度嚴重,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幫助貧困生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學業,改變家庭命運。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畢業后會選擇回家鄉工作,故還有利于他們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后面貌貢獻力量,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
2.有利于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貧困生自卑與自尊的心理并存,承受的來自社會、家庭以及周圍同學帶給他們的壓力相對更大。他們深知金錢的重要性,更想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這可能會導致他們過度注重自身的發展,有部分貧困生還會有“金錢至上”的觀念,甚至會發展成拜金主義。但我們說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體,所以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才能讓貧困生突破只對“自我”的關注,投身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改革浪潮中去,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如何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強資助制度建設。
1.建立良好完善的貧困生認定制度。
目前在中國的高校,沒有明確對“貧困生”進行定義。一般情況下,蓋有村、鄉、縣或市民政部門公章的三級貧困證明是比較有力的證據,但西部民族高校的學生多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尤其是貧困生,多來自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區,各類消息不暢通,反而無法開具貧困證明,這導致部分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生因沒有貧困證明而無法得到幫助,故在貧困生認定時,負責認定的教師或部門不能僅憑一紙證明就下定論,還需參考學生平時的生活情況綜合考量。同時,高校要加強對相關國家政策的宣傳。以西南民族大學為例,學校在為每一位新生寄入學通知書的時候,會附上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以及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國家助學金等政策的宣傳單,以便學生在拿到通知書的時候便知道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緩解上學費用的困難,從源頭上減少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學習機會的貧困生數量。
2.完善資助體系,形成以助為主,獎、貸、勤為輔的資助體系。
一方面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對西部民族高校的政策傾斜,擴大助補免的資金總量,讓更多的貧困生得到幫助,滿足其學業和生活需要,順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要加強“獎、貸、勤”方面作為對貧困生的補充資助,首先要加大獎學金金額及比例,大多數貧困生在學業上比較刻苦努力,他們獲得獎學金的可能性較大,加大獎學金金額和比例,讓更多貧困生可以拿到獎學金,更能助其釋放經濟和心理的壓力;其次,鼓勵貧困生通過國家助學貸款解決學費問題,通過勤工助學減小生活的經濟壓力,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自理自強的有力途徑,也有利于讓貧困生摒棄“等、靠、要”的依賴心理。
(二)加強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高校輔導員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教師隊伍。高校輔導員是大學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這支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成長成才。民族高校的輔導員,不僅肩負著對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重任,還關系著民族高校自身的和諧與發展。培養一支專業化及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更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進行。輔導員不僅要掌握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更要掌握社會發展動態,在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給予最有效的幫助。特別是在貧困生思政工作上,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人文關懷。對貧困生要傾注更多的時間,幫助他們戰勝困難,關愛他們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成長成才,為社會、為民族地區輸送人才。
2.加強對貧困生心理的關愛。
大學生處于成年初期,他們在知識結構、生活閱歷等方面都不成熟,而貧困生還要承受更多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帶給他們的壓力,這可能會導致其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高??梢酝ㄟ^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開設對學生有實質幫助的心理輔導課程或者開展多形式的心理輔導活動,鼓勵學生特別是貧困生直面困難,在逆境中奮發圖強。同時,民族高校要營造一個健康、溫馨、開放、包容的校園環境,西部民族高校的貧困生中有很多少數民族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民族習慣,許多學生在學校的歸屬感不強,因此高校要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特別是貧困生滿足尊重、理解等多種心理需求。另外,要充分發揮班團組織、輔導員、班主任等的作用,引導貧困生正面貧困,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釋放心理壓力,幫助他們多參加社會實踐,提高綜合能力。
3.培養貧困生的自立自強精神和誠信觀念。
當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育的時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充分重視互聯網的作用,構建“一體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機制。
主題詞:網絡信息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挑戰
1.網絡信息雜亂無章
在網絡信息時代以前,學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新聞媒體,這些媒體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規范,強調的是黨性原則與社會規范,而網絡媒體的出現使這種穩定的格局發生改變。由于在網絡上傳遞信息、發表意見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不承擔責任。因此,各種政治的、社會的謠言甚至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到處流傳,再從網上傳到網下,會造成學生原有穩定的傳統文化的分裂和趨異,對他們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政治信仰的畸變將產生重大影響,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也受到巨大的沖擊,對學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2.網絡對傳統思想教育方式帶來沖擊
“網絡信息時代”開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統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動態的和超文本式的傳播模式,這種人機系統高度自動化、精確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導致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使人產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問題。
3.學生網民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現實,網民的最大構成群體是學生(如下圖所示),學生群體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極大地活躍著中國的互聯網應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國互聯網的商業價值。網民數猛增,大學生上網人數占得比例很大,網絡技術的發展嚴重沖擊著大校園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
1.充分利用網絡有利條件,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教育與引導
發揮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養大學生文化自省、選擇、判斷能力和批判意識。還要充分發揮網絡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讓學生參與“網絡社會”的信息管理與研究工作,以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精神,促使他們成為“網絡社會”中的道德主體。
2.網絡良好的交互性克服了時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以教育者為中心,受教育者在封閉的空間被動地接受灌輸,效果不佳,從而也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而網絡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躍時空的特點,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教育,他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網絡上方便自由地與教師(或同學)進行“直接”對話,溝通交流,教師以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和現實表現,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引導或對疑難問題予以解答、輔導,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從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3.信息網絡與學校、家庭有效聯合
通過網絡,還可以將學校與家庭聯系起來,家長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子女在校的思想表現、學習表現等情況,學校也可以在網上與家庭保持聯系,即時溝通、交換信息,做到家庭、學校相結合,為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手段。
4.網絡內容的多樣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信息網絡是一種具有感染力,充滿時代性的傳播媒介,其影響和吸引力明顯大于過去任何一種傳播手段。尤其是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寓教于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其效果是傳統的教育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的對策
職業院校肩負著為經濟建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質量對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一批符合時展需要的高素質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當前,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狀況。許多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工作做了很多,精力耗了許多,卻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應該針對當前網絡信息時代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1.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牢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面對困難和問題,要毫不退縮和畏懼,發揚善于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又要有創新、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別要善于學習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運用到工作中去。要通過開展輔導員工作經驗交流、研討、撰寫論文、校外培訓等活動,提高工作水平,推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發展。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舊有的方法和措施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因此,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決新的問題,努力開創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建立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要搞好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沒有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學院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網絡信息技術和業務能力,諸如利用網絡進行教學的能力、利用網絡與學生互動的業務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域學生進行溝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當代學生的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對癥下藥,找出解決之策。
3.加強網絡管理,促使學生合理、有節制地使用網絡
學生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較欠缺,極有可能在網上喪失自我而做出觸犯法律、違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學生還因為上網沒有節制而造成學業受挫。因此,學校應該制定規范學生上網的條例和守則,對學生上網的機房、圖書館要配有專職的網絡管理人員進行監督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制止。
4.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的新觀念
思想政治工作網絡是指各級黨政機關、政工人員以及傳輸系統、通信系統組成的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網絡。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交換、傳輸包括文字、數據、聲音、圖形、動畫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對高職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激勵、引導和調控。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可提高信息的傳播率、利用率。通過網絡傳播,可使先進模范的講話,有關專家的輔導、電視教育講座直接進入網絡課堂,使一人授課,全體學生同時接受教育成為可能。并且由于網絡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觀性的優點,使受教育者達到的學習效果遠優于普通課堂教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還可以將其他大眾媒體,如報刊、廣播、電視、圖書、錄音錄像和戶外宣傳信息移置到網絡上,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大眾傳媒的結合與互補,大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導作用。同時,在網絡上還可以讓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實現雙向交流,及時獲得咨詢信息,及時反饋意見,從而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進一步增強其教育功能。
5.優化校園網站,積極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平臺
面對學生上網的高比例,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過網絡“潤物細無聲”地進行。網絡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建設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的網站或網頁,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關鍵。為做好學生上網教育工作,必須積極主動建設好校園網,重點開發和扶持一批網站,形成立體式的宣傳教育網絡平臺。
四、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的新思考
1.規范網絡道德,促進網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結合
這是提高對互聯網的控制力和對有害信息的審視能力,堅決抵制西方意識形態在網上滲透和傳播的有效途徑。要加大網絡監控力量,清除網上垃圾,規范網上行為,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上活動空間。要廣泛開展網絡安全教育,保證網絡健康、有序運行。要在網絡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的宣傳教育,規范他們的網上行為,強化他們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意識。
2.營造全新的網絡文化氛圍,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營造全新的網絡文化氛圍,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進網絡的標志之一。我們要用先進的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氛圍,從而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應該采用學生喜聞樂見電子論壇、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傳輸方式把科學理論灌輸和滲透到他們頭腦中去,讓他們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觀念的侵襲。要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和易參與性來實現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
3.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加強網絡責任感
面對精彩得讓人眼花繚亂的網絡,要加大網絡道德教育,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對有害信息進行抵制,識別和拒絕網絡破壞;另一方面強化法制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培養健康的網上人格,正確對待人機關系,正確對待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理性地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加強網絡責任感。
4.構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
互聯網絡的發展擴展了思想教育空間,今天的互聯網,事實上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開放系統,高?!皣鷫Α钡母拍顚⒅鸩较?不同地點的高校學生,既可通過網絡共享思想教育資源,又可在網上自由地向教師咨詢思想問題,與其他同學開展思想交流和討論。互聯網使用的普及性,將社會、家庭與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連為一體,將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思想工作的社會化,使得原先相對狹小的教育空間,變成了全社會的、開放性的教育空間,為全社會育人創造了一個最新的育人環境和育人模式。
構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系,其內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實現網絡管理的全面展開,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陣地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找準切人點,建立好網上網下互動、課內課外互補,覆蓋全校、輻射社會的立體交叉大網絡,使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高校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并努力取得優良的教育效果。
結束語
在網絡化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網絡環境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努力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去占領網絡文化的陣地,切實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工作。今天,伴隨著知識經濟和網絡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主動利用信息網絡技術為我們提供的現代化手段,來拓展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總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的育人工程,涉及學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院工作的各個方面,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翁寒松.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網絡文化〔J〕.新華文摘,2000(3).
[2].戴國家.跨越時空媒體的發展與科技推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6.
[3].萬新恒.信息化校園:大學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43.
[4].謝龍,李濤.與當代社會思潮[J].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3).
[5].張志剛.張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一)思政教育工作理念滯后于時代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全球化使得資本、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等要素的流動穿越了國界。這種多元的文化要素、信息資源、意識形態觀念等隨著全球化的不可逆轉的趨勢,注入到生活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根據國家意識形態的需要開展工作,是以社會為本位的同化教育,往往片面重視灌輸和說教,沒有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也沒有尊重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對大學生高度關注和深感困惑的“熱點”“疑點”“難點”問題涉及甚少,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影響。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多為“85后”“90后”青少年,在他們身上體現著兩種非常鮮明的個性化群體特征:其一,強烈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意識、求新意識;其二,一定程度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和消極偏激。因此,原有的強調傳統、單一、剛性、權威理念和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已難以適應作為思維活躍、思想開放、好奇心強、追求多元價值的大學生群體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忽視青年學生的個體價值取向
市場經濟強調經濟理性、利益最大化、競爭等理念,區別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所具有的屬性。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進程給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和水平。但是,與之相伴的是,原有的以單位制為核心的共同體生活結構逐漸解體,“國家—單位—個體”三位一體的結構變成“國家—個體”二元結構,中間力量或組織的缺位,導致中國社會的原子化傾向成為現實。同時,市場化導向的經濟發展格局,又催生出了明顯的個體化社會,即一方面鼓勵社會大眾創造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又將市場的經濟理性、物化、功利主義等思想滲透到個體之中。原則上,這種個體化傾向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和重視青年大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現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相對忽視青年學生的個體價值取向。因此,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追求學生個性發展與受集體主義思維約制的矛盾,個體化、個性自由、主體性、自主性與集體主義原則未能得到整合與超越。
(三)消費社會帶來的生活方式變革和挑戰
國際上先發現代化國家和地區在上世紀已進入消費型社會狀態,體現了一種重要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革。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日益受到這股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把獲取物質消費當作生活的目標,而這些物品的獲取未必是出于他們對生活的必需,而是為了獲取他們的某種身份認同。由于大學生群體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形塑與生成的重要階段,他們對這種以消費為導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追求和模仿,極大地彰顯了其不同于其他群體的獨特特征。但是,現行的高校思政工作并沒有有效回應消費主義體現的對于通過消費所追求和獲取的身份認同、群體認同等。
二、優勢與因應: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重構
雖然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體系,且后者是傳統上占居主導地位的學生工作手段,但是已有很多學者基于理論分析和實踐基礎,初步論證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優越性和可行性。本文認為,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應后者在社會變遷和社會轉型背景下所遭遇的困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理念優勢。
(一)強調服務學生而非教育學生的工作理念
社會工作自誕生之日發展至今,逐漸從單一的慈善救濟功能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成為現代社會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科學方法與社會制度。“服務為本”的工作理念是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核心。相較于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管理學生為核心的理念,高校社會工作以服務學生為邏輯起點,從而達到育人自育的境界。
(二)強調學生為本而非學校為本的工作重點
社會工作本質上是要重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生。在此過程中,社會工作扮演了重要的福利制度功能,以人為本的福利觀念成為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指南。社會工作在看待和介入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時,能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來開展工作,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積極適應高校生活、學習、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工作環境。
(三)強調增權賦能而非控制約束的工作導向
增權理論是社會工作學科發展的重要理論成果,其核心在于:挖掘個體自身內在潛力和資源,實現個體權力的本來面目,改善個體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力狀態,促進宏觀上的人際和諧和社會公正,最終達致社會的平等、和諧狀態。因此,在開展學生工作中,社會工作注重整合學生自身及周遭存在的有利資源,從個體、群體、組織層面,協助學生達至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狀態。
(四)強調學生參與而非消極被動的互動機制
社會工作被視為一項福利性行動,這種行動需要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共同成為行動主體、平等參與、協力探尋和應對服務對象所遇問題。因此,“與服務對象一起”成為社會工作的重要實踐機制。社會工作在看待學生所遇困境和需求時,強調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需求評量、問題界定、方案設計、服務開展與評估等全過程。
(五)強調全面發展而非片面僵化的教育目標
社會工作的目標在于幫助有需要的個體、團體、家庭和社區,并進一步整合相關資源,促進各主體的發展,發揮其發展。同時,通過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維護社會秩序,發揮預防。高校大學生整體上處于身心發展和價值觀形塑的重要階段,發展性任務是大學階段的核心要旨。因而,社會工作在介入學生工作時,通過積極整合有利資源、促進學生發展,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全面發展。
三、互構與共生: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邏輯
當前,盡管不少學者呼吁將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以發揮社會工作對高校思政工作的補足功能。但是,他們在強調社會工作向高校原有學生工作體制進行嵌入時,更多地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調社會工作向高校學生工作體制的強勢嵌入,體現了一種專業霸權主義的傾向;二是強調社會工作的單向嵌入,忽視了高校學生工作體制的接納、主動導入;三是強調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二元分離。本文認為,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實上可以存在融合互構的關系。在學校場域推動思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理念、方法之間的相互體驗與功能互構,將為大學生提供有別于傳統的教育內容和服務體驗,有效彌補傳統思政模式的不足,回應學生需要,協調和學生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理念互構
在傳統學生工作領域,常堅持管理型、約束型的工作理念,如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的評價更多強調學生對于意識形態的順從、規則的接納和秩序的遵守。事實上,培養各種規訓和服從秩序的順從者,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教育效果。社會工作堅持尊重與平等、助人自助、服務至上,以及個性化等理念,這些理念本質上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參與平等,鼓勵服務對象自覺基礎上的自主發展;強調服務,尊重個體差異基礎上培養社會主義公民。一些研究也表明,堅持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形成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伙伴關系,為進一步培養現代化公民奠定基礎。
(二)功能互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功能在于通過對大學生進行一系列教育活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繼而指導他們的行動和行為習慣,以成為教育者所期望的群體??梢姡枷胝谓逃龔娬{對學生進行政治、道德和思想教化。但是,其在實踐過程中常忽視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結機制,忽視調動與大學生個體有關的其他系統和資源來協力助推學生發展。社會工作的工作邏輯在于通過對服務對象處境、問題和需求進行科學、客觀、系統的評估,與服務對象一起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幫助他們成功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困境和挑戰,并積極適應社會環境,即實現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之中,注重從學生及其周遭環境來看待學生所遇困境和需求,通過整合學生個人、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等多元系統環境的互動,共同協助學生成長與發展。
(三)內容互構
事實上,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小學時代就已開始,一直貫穿至大學階段。學習周期過長,學習內容重復,且與實際生活脫節情況嚴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破傳統框架,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內容體系和多元育人形式。相比而言,社會工作沒有一成不變的服務內容,從微觀層面講,它借助個案、小組、社區工作為有需要的個體、團體和社區提供專業;從中觀和宏觀層面講,社會工作發揮著評估社區需求、整合社區資源、進行政策倡導等功能。社會工作在實踐中堅持證據為本原則,通過科學、客觀的評估方法,以學生需求為前提,借助生態系統理論、優勢視角、增權理論、抗逆力理論等理論和方法體系,為大學生個體、群體,乃至校園提供內容多樣、形式多元的專業服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機制互構
現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多個主體幾乎同時開展工作,包括“兩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校心理咨詢教師等。實施者存在多元且分化的情況,雖然分工明確,但基本上沒有形成有效協作的實踐機制?,F代社會工作注重對多元主體關系的整合,強調多主體之間的合作與良性互動。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有效發揮其整合多元主體優勢,調動多元主體積極互動與合作。
四、重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土化創新路徑
如前所述,盡管在主體、理念、功能、內容和機制等維度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社會工作的介入并不否定其作用與優勢,而是尊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在屬性和本質特征,調動思政工作相關主體的資源互動與積極合作,以形成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互構格局,共同服務于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一)探索和建立主客體之間的平等地位和伙伴關系
在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堅持主體互構,意指強調主客體之間的相互形塑、互相作用以及角色互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效回應當前挑戰并進行創新,需要改變傳統上堅守的主客體對立局面,借助社會工作的主客體之間平等關系理念,搭建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平臺,形成師生之間的和諧伙伴關系。只有堅持平等參與和互動,才有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能。
(二)堅持和施行以學生為本的公民教育實踐
強調理念互構,意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鑒社會工作的相關理念,逐漸改變原有的管理導向型工作理念,形成服務導向型的工作理念;逐漸改變消極的教育方式,探尋積極的公民教育方式;逐漸改變將學生視為被動的個體,而將之視為積極主動的個體。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標的內在前提。
(三)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及其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在實踐中強調功能互構,意指在未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借助社會工作具有的支持、服務與發展等功能定位,強調對學生的無條件接納與支持,強調對學生的服務供給而非灌輸說教,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性關懷而非病理性治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效服務于現代高等教育目標,就必須從自身功能定位上進行創新和變革。
(四)構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與多元整合的教育內容
強調內容互構,意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應該對目前的教育內容和方式進行反思和總結,提煉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實踐經驗;同時,應該借助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內容體系,對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進行梳理、擴展和整合,加強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責任教育、社會職業與生涯發展教育、多元文化體系和價值觀教育。新的歷史時期,需要對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進行全方位的重構與創新,以符合時展所需。
(五)建立多主體之間的協作治理與良性互動機制
強調機制互構,意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要搭建多元主體之間的互動和合作網絡,包括學校層面、“兩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咨詢教師、專業課教師、學生干部、大學生等,對于目前多元主體之間分離的關系格局,有必要汲取社會工作在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方面的原則和優勢,形成學校多元主體之間的協作治理機制,共同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以提升高校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根本目標。
五、結語
(一)開拓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在學生工作中,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是報告會、演講、墻報、??⑸鐣嵺`及各種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而在網絡時代,隨著大學生上網率的提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如網上講座、BBS論壇、電子信箱、網上交談、紅色網站、熱線服務等等,學校這種形式的教育工作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入腦、入心,影響更為廣泛。由于網絡具有雙向傳播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進行雙向溝通、避免單純說教,使得思想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并且能夠使學生及時了解到國內外的信息和熱點問題,結合自身的學習,對這些熱點問題開展討論,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
(二)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服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網絡與教育的聯姻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表現,網絡作為高新科技,其獨特功能與特點為大學生的成才提供了卓越的條件,對大學生具有積極的正面影響。而網絡教育具有的資源共享、雙向互動、合作交流的特點,使全球教育,雙向教育,開放教育成為可能,為大學生資料與信息的查找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
(三)增進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距離
大學生是社會中最活躍的群體,但其社會交往面仍然狹窄,基本上局限在校園這個象牙塔內。而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模式。通過網絡交流,大學生可以接觸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增強了文化的感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而強大的互動功能則為大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發表自己的意見提供了條件。
(四)更新了大學生的觀念和思想,加快了大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與接受
網絡有利于信息的傳播與交流,便捷了大學生們的生活,開闊了眼界,活潑了思想,促進了觀念的更新。它極大地刺激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實效意識,落后、封閉、保守的觀念被他們拋棄。它也開辟了大學校園文化的新領域,使他們在道德觀念、生活態度、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展、價值取向等方面表現出新的發展與提升。
(五)加大了高校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學生處于一種接受知識的地位,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揮,創新精神被排斥或限制。而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文化的強烈開放性和全球化、數字化、虛擬化等特點,使學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體驗網絡文化帶給人們的新境界。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式接受知識的“灌輸”教育轉化為主動參與思想交流,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均可以在網上袒露無疑。這使學生工作者能夠獲得真實的思想信息,對于學生工作的研究及開展針對性和時效性教育提供了契機。二、網絡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方面
(一)容易導致教育效果下降
教育中,師生間的交流是雙向的。在網絡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沒能對學生的疑問及時反饋,或不能根據學生的交互反饋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因而對學生的交互活動缺乏有效控制。網絡教育能夠為學生認知發展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卻缺乏對學生情感的關注?!拔ɡ碇墙逃齼A向”顯現于網絡教育,智力獲得和智力訓練占據了網絡教育目標體系的中心位置,忽視了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去激發學生追求人文意義的興趣和激情。網絡教育在促進學生情感發展方面尚顯不足。網上冗余信息、垃圾信息、“黑、白、黃”信息等不良信息大量充斥。學生利用網絡進行游戲、聊天甚至從事有損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動就在所難免,這樣對教育教學無益反而有害。
(二)容易導致價值觀念偏移
網絡環境是一個沒有邊際的世界,各種不同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在這里匯聚交織。西方發達國家欲建立“網絡霸主”壟斷信息的制造和傳播,竭力將自己的思想意識凌駕于世界之上。這種斗爭雖然不像真槍實彈那樣為每個人所感覺,但它可以通過網絡傳播改變人們的思想。因此,在網絡環境中,應重視年輕人受西方價值觀念影響的問題。
(三)容易導致道德法律觀念的淡化
由于網絡環境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法律規范,因此,網上行為主要取決網絡使用者的自覺和道德責任感。再加上網絡行為具有虛擬性的特點,約束不力,會造成道德責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識的泛濫。
(四)容易導致思維方式的漸變
從思維模式上看,書刊造就了人們發達的想象和邏輯思維能力,而網絡媒介則使人的形象思維能力發達,想象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網絡環境具有高度的綜合性,超越簡單文字或靜態圖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圖像化往往會導致青少年漸漸忽視思考、追問本質的思維方式,它的形象化傾向會誘導他們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來認識世界,它會使人們過多地依賴信息而忽視實踐,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年輕人整體素質的提高。
(五)容易導致生活方式改變
年輕人可以從網絡環境中獲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這種極大的方便,似乎令人感覺只要有了網絡,足不出戶便擁有了一切,從而沉迷于個人小天地,變得“閉關自守”起來。網格環境可以加劇年輕人的自我封閉,造成人際關系的淡漠,使得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往的機會減少,久而久之,使人產生非社會化的傾向,容易導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際情感逐漸萎縮淡化。
在網絡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努力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去占領網絡文化的陣地,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工作。今天,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關起門來進行德育教育的時代已經過去,代之而起的應該是開放的德育觀念,既要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又要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既要增強教育對象對多種意識形態、多元價值取向的辨別能力,又要使他們在多元價值觀念中保持必要的張力,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摘要]網絡已經引起了人們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會行為等各方面的顯著變化,特別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更為強烈和深刻的影響。本文論述了正確認識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利與弊,為做好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問題。
[關健詞]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與弊
近年來,網絡以其交互性、開放性、及時性、平等性等特點和優勢,深受高校廣大師生的喜愛。作為信息傳播的第四媒體,互聯網對高校師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和道德法制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化”也是高校信息技術資源的發展趨勢和目標建設。然而在當前,網絡管理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處,網絡社會的法律道德秩序亟待構建和規范,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絡化”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深遠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參考文獻:
1.1思想政治教育職能原本就是保衛部門的職責所在
高校維穩工作中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維穩的重要部門保衛部門工作中在做好學生安全管理的同時,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為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邦A防為主、教育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導原則,因此,首先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墻”,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以此為基礎通過有效的扎實工作來確保學校的安全穩定。采取治標和治本相結合,預防和治理相結合的手段,通過加強思想教育、法規法紀教育,促使其從內心深處自覺遵守校園的安全規則和秩序,確保學校的和諧穩定。
1.2當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內在要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推進,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著改變,給高校安保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安全保衛工作如果還是因循守舊,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時期要使安全保衛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調動安全保衛工作者的積極性,把工作的被動處理變為主動出擊,是十分必要的。主動改變傳統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動權,掌握先機。把管理為主,改為服務為主,樹立服務的理念,增強服務的意識,堅持管理和育人相結合,要給師生擺道理,講事實,以理服人,少采用或盡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關心師生的利益訴求,把師生的冷暖放在心上,處處為師生著想,創造條件,幫助他們解決自身的實際困難,讓師生真正的感受到是為他們著想,這樣他們才不會抵觸安保工作。
1.3從發達國家高校保衛組織上來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高校校園警察就已提出了對師生實行安全服務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務制度。以往,校園警察與老師、學生之間也互相對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園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師生們認為是專門壓制、打擊他們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園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討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來校園警察對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進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決定轉變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將重心放到為師生服務上來,以服務為首、為核心,切實幫助解決學生、老師們的實際困難,以此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增進理解和支持,加強溝通,拉近距離。長期的堅持,師生和校園警察之間逐漸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2.當前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現狀一:思想上認識不足由于受到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人們會普遍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處、各系的職責。安全保衛部門的工作就是“看大門”,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邊,對于學生違紀違法的動機和心理根本不會去關注,只會對學生進行訓斥。
現狀二:安保隊伍經驗缺乏目前,我國高校安全保衛部門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部隊轉業或是其他部門轉崗的人員,年齡偏大,普遍缺乏處理學生問題的經驗,思想政治素質不高,整體文化層次偏低。因此他們通常會采取較為簡單的工作方法,對于工作不會有什么創新,更不會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現狀三:高校重視不夠教學、科研工作歷來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務,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將安全保衛工作逐漸邊緣化,更不用說去重視安全保衛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不能及時補充和調整安全保衛工作人員的結構,不能及時對保衛干部和安保人員進行培訓,使得在安全保衛工作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必要的條件。
3.加強安保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途徑
3.1切實提高保衛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保衛隊伍特別是保衛干部是保衛部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質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衛干部要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和水平,提高政治覺悟,具有大局觀念和服務意識,這也是安全保衛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業務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衛工作的專業知識,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確處理學生的思想問題,解決學生問題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學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實和實踐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3.2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對于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也不例外,在實際工作中,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就是說要以滿足師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想師生所想,急師生所急,師生利益至上。改變以往傳統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強創新性。以滿足師生的安全需求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發揮其主動參與的自覺性,發揮其主體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實踐結合起來,安保工作固然要通過一些安全規章制度、規則、紀律的約束,同時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綜合治理的手段,否則很難形成良好的校園環境和生活秩序,但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為高校的服務對象是大學生,高校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可以說都于學生有關,都源于學生的信仰、意識、觀念等發生了一定的偏離,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采取正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實解決。因此,新形勢下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須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實踐之中。
3.3工作中要靈活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大學生思維活躍,他們在思想上、政治上尚未成熟,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所以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問題,要耐心說服,不能強制、壓服。解決思想問題原本就是細致復雜的工作,不能簡單粗暴,要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理,曉之以情,使其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采取說服教育的同時,必須貫徹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加強管理,維護校園的良好秩序。通過典型實際案例的警示作用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從而達到教育本人及他人的目的。
物業管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對象之一是從業人員。這些人的經歷、學歷、閱歷、年齡等情況均不相同。隨著十以來改革的力度不斷深入,社會處于轉型期,從業人員的思想十分活躍,社會上的各種思潮均會影響他們,我們要認真分析,做出正確判斷,有的放矢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一)技術更新要求及時思想引導
物業管理企業是各層次人員密集,專業技術門類繁多的部門,是廣大從業人員從事工作實踐的場所。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科技進步、知識更新已經成為現代化物業管理的特點。現代化設備、經驗的引入,無不影響著員工們的行為和思想,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及時、正確地引導和鼓勵企業員工保持學習心態,掌握新技術、新知識,轉變陳舊理念,充分運用新方法,指導實際工作,提升從業人員的各項素質,從而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用品質贏得市場。
(二)職業屬性要求從業人員思想素質高
高校物業人員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責任意識以及為師生服務的奉獻意識。高校物業管理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從規范管理制度、加強員工服務理念、提升員工道德水平著手,將員工思想建設作為平日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避免出現因為價值觀念不同、態度不友善、道德觀念扭曲等問題破壞與高校師生之間的聯系,損害學校利益的現象。此外還需定期調研分析員工的思想狀態,隨時把握員工工作中出的問題,根據問題的不同、表現的不同和性質的不同,對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應采取因人而異的方法,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以獲得最佳工作效果,把員工的思想統一到“一切為學校師生服務”的目標上來。
(三)從業人員自身素質需要
健康、快樂、高效的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是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企業持續、協調、有效發展的根本保障。企業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出發點,實事求是,了解員工實際情況,體貼關懷愛護所有員工,提高員工待遇,完善激勵機制,從實際出發幫助和解決員工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充分運用組織的力量,堅持以員工利益為中心,秉承公開、公正、公平原則,調動員工對工作的熱情,積極采納員工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
二、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意識,為構建和諧校園服務
高校物業管理的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離開了這個就無從談起,因此,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視了師生意愿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也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最缺乏、最薄弱的環節。
(一)服務質量高,師生生活滿意度高
物業服務的對象是業主,好的物業服務能讓業主的生活更舒適和便捷。高校中,物業公司服務的對象相對集中,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教師,服務對象的素質相對較高,同樣對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要求也會更高,因此物業全體員工應以熱情周到的服務,全心全意地為師生服務,提高自身服務質量。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對學校產生認同感,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二)根據師生所需,完善服務體系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物業管理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物業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從服務流程、服務態度以及設備環境等方面進行不斷改善,其次對危機意識和市場意識也需正確引導,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服務質量高低為依據,滿足師生間的不同需求。同時還需建立服務滿意度測評系統,分析與評估師生的滿意度,尋找服務質量與高校師生期望值之間的差距,查找工作中出現的不足,提出針對性強的管理舉措,改進服務質量,提高師生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高校物業管理的服務品質,打造精品服務團隊。
(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提升服務質量
物業服務是一項特殊的、較繁雜的服務工作,由于在服務與管理過程中,服務與被服務雙方供需信息不平等,作為業主方希望得到更多周到的服務,而作為物業管理企業,必須考慮成本、利潤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高校物業管理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與師生的理解信任關系,從員工的意識和行動出發,切實履行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自身業務技巧,加強與師生的溝通,搭建起理解、尊重、信任的橋梁,讓師生了解物業管理中的獨特之處與所面臨的困難,物業公司也能理解和化解高校師生對工作中不合理的方面的投訴與抱怨,做到真正的讓師生滿意,建立良好的新型業主關系。
三、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為構建和諧物業管理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