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1:0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生心理咨詢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調查對象:選擇我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先進(標兵)單位復評檢查的中小學校,學校分別是高(職)中10所,初中9所,小學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區學校11所,農村學校15所。每所調查學校隨機抽取師生6名作為訪談被試,被試來源與分配情況是小學4~6年級,每個年級師生各2名;初、高中每個年級師生各2名。師生各156名,男女比例為1∶1。1.2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編制了《僑鄉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領導、機構建設、師資隊伍、教學、咨詢、宣傳與普及與教研等。其中機構建設包括功能室與相關制度建設;教學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與總結、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團體輔導等;宣傳與普及包括講座、板報、校園廣播欄目及社團活動等;咨詢包括功能室開放、專(兼)職教師值班狀況和咨詢記錄;教研包括學生心理測試與檔案建立、課題研究和教育等。問卷經過相關專家評定、修改后,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實反映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狀況。訪談法,制定了師生對心理咨詢輔導行為和態度的訪談提綱,隨機抽取所檢查學校部分師生,在指定地點進行訪談。1.3調查實施與數據處理:正式調查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的工作人員在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先進單位復評檢查中進行,研究人員對被檢查學校根據實際狀況認真填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然后由研究人員在檢查中核對和評定,保證所采集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最后統一收回調查問卷。抽樣訪談是根據事先擬好訪談提綱進行面對面的交談,研究人員作好信息收集記錄。調查研究分3組,時間2d,最后獲得有效問卷26份,抽樣師生共156名。對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數據,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僑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狀況:所抽樣的26所中小學中,100%都建立了組織領導,58%建立了功能場室機構,42%有專業和開展教學工作,50%開展心理咨詢輔導服務,81%開展宣傳及普及工作,58%組織開展教研工作,31%總體工作開展較好。2.2僑鄉中小學師生對心理咨詢輔導的行為與態度:中小學生抽樣中,84.6%認為進行心理咨詢是有意義和必要的;26.9%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43.5%認為有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28.8%不敢去心理咨詢;23.1%怕別人嘲笑;8.3%擔心患有神經病。教師抽樣中,90.4%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義有必要;43.6%兼職心理咨詢輔導;46.2%認為自己不會咨詢輔導;75.0%認為忙,沒有功夫;12.8%認為不是自己分內的事;5.1%認為自己都需要咨詢輔導。2.3僑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差異比較:在抽樣的26所學校中,城區82%建立了功能場室,9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活動,91%定期開放功能室,100%有咨詢記錄,82%安排教師值班,82%建立了心理檔案,91%開展了課題研究和相關論文撰寫,有73%有專業教師。而鄉村地區以上指標分別是40%、33%、20%、53%、33%、47%、53%和20%,兩區域χ2值分別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0.05),城區學校功能室、社團活動、咨詢工作、研究工作和專業教師5個方面顯著高于鄉村學校。其他指標,城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各學段學校在功能室建設、計劃與總結、開展講座、定期開放功能室、咨詢記錄、教師值班、心理測試與檔案、課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和專業教師配備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學分別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別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別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標χ2值分別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0.05)。功能室建設、計劃與總結、開展講座、定期開放功能室、咨詢記錄、教師值班、心理測試與檔案、課題研究、教育論文和專業教師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所抽樣學生中認為心理咨詢輔導有意義有必要、去心理咨詢怕自己真的有神經病態度上城區87.9%和4.8%,鄉村82.2%和12.1%,χ2值分別為0.935和2.149,城鄉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敢去咨詢、怕別人笑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這3點行為和態度上,城區15.2%、10.7%和27.2%,鄉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別是10.453、10.023、8.213(P<0.05),鄉村顯著高于城區。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的城區48.5%,鄉村11.1%,χ2值為27.033,P<0.05,城區高于鄉村。在不同學段上,認為心理咨詢有意義有必要、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的行為態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不敢去咨詢,初中高于小學,小學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經病,小學、初中和高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怕別人嘲笑的態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學。
3討論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
亦可采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準這一選題。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開題報告的質量寫得好與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把在準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標題的擬定。課題在準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么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干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
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么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么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于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么。
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歷程,追憶戰士的豐功偉績,對概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么是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于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
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準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準備分幾步來完成。
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準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這屬于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
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
然后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后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后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占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
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后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于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課題名稱: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論依據
研究意義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與核心,同時也是智能正常發揮的保證。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小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為此,從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方面,分析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說明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是社會、家庭、學校和小學生自身等諸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我們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文獻綜述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物質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學生的天生素質如何發展,有賴于他的周圍環境,而其心理怎樣發展,則取決于他的生活過程。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與遺傳、營養、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以及學生心理的自我強度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
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自殺呈現低齡化趨勢。應試教育與學習壓力的超負荷造成少兒身心的亞健康。心理疾患的高發是造成自殺行為的低齡化的重要原因。我國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園欺侮現象也是造成少兒自殺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對于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著重要關聯。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減負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中小學教育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有效防治自殺的重要途徑。
田云蘭.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情況與目標取向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國內比較常見的提法還有心理衛生教育、心理品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心理教育等。這類提法含義基本一致,即離不開心理二字,最終還在于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還有一類提法比較普遍,如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診斷、心理衛生等。這類提法沿用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的術語,但含義十分廣泛,在學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們沿用心理咨詢這個術語,從心理咨詢自身的發展來看,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編輯的《心理學百科全書》(1984年)認為,心理咨詢應遵循兩種定義模式,即教育模式和發展模式。指出咨詢心理要始終遵循著教育的而不是臨床的、治療的或醫學的模式,咨詢對象(不是患者)被認為是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咨詢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為,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已經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為適當的應變能力。咨詢心理學強調發展的模式,它試圖幫助咨詢對象得到充分的發展,掃除其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障礙。
高平從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影響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礎,心理因素是依據,環境影響是條件。要想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必須從改善外部環境入手,開展廣泛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強調了就安康的實質;認識到了健康不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適應問題、情感問題、學習問題、行為和人格偏離四大類,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我們應當從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生物的、環境的、教育的幾個方面來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標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人們提出了全面素質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說,心理素質決定著其他各種素質的質量水平,甚至于決定著學生最終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全發展。
1、通過研究,全面了解小學生心理狀況,獲得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通過實驗研究,獲得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個案,探索出適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內容
1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2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3學校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4社會環境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心理測試法、經驗總結法、成果分析法。
三、論文大綱
1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
(1)遺傳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家庭結構;(2)家庭氛圍;(3)家庭關系;(4)教養方式;(5)家長的榜樣;(6)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3、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導因素
(1)校風與班風;(2)學校環境;(3)教學內容和方法;(4)教師素質;(5)師生關系。
4、社會環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誘發因素
(1)社會政治、經濟生活;(2)大眾傳媒;(3)社區環境。
四、主要參考文獻
[1]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4(6):70-72.
主辦單位:
北師大心理咨詢與測量研究室
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
北京講心堂心理咨詢中心
課程設置:
培訓特色:名師薈萃、實操課程、針對性強、典型示范觀摩與交流
培訓地點:北京師范大學
會議時間:2008年6月9日報到,6月10~ 12日參加培訓
培訓費:980元/人(含培訓費、資料費、證書費,食宿費用自理,會務組協助安排)
證書:由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頒發培訓結業證書
聯系方式:010-58806777
E-mail:
網站:
報名方式:參訓者可通過電子郵箱、電話等多種方式報名,報名回執請在上下載。為了保證課堂與交流質量,限額50名,接受提前預約報名,額滿為止。
論文評獎:
參加會議的老師可以提交800字以上的論文、心理輔導個案或心理健康課摘要,大會將編制論文集。論文截止時間為2008年5月31日。
本次會議期間,優秀論文頒發證書,名單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上公布,并推薦在該刊上發表。參評人需要在5月31日前將電子稿發至,同時郵寄評審費50元。
專家介紹:
吳武典 教授
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學校心理學),臺灣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及校務顧問。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五種國際學術期刊編輯顧問或副主編。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團體輔導的研究,相繼出版了《團體輔導手冊》、《團體輔導》、《青少年問題與對策》等多部著作,并從事多年心理輔導的教育普及工作,已在大陸和港臺地區進行過數百場講座和互動式培訓,是團體輔導培訓方面的一流專家。
鄭日昌 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人事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測評師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主任。積極倡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促進了我國學校心理輔導制度的建立。代表作有《心理測量》、《學校心理咨詢》、《心理咨詢與治療》等。
[論文關鍵詞]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干預;朋輩輔導;自殺
近年來,中小學生因心理危機得不到恰當的處理而最終走向自殺等極端化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何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有效的干預是學者們關注的話題。然而由于歷史等原因,我國中小學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嚴重不足,大多數的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兼職,很少中小學配備有專職的心理教師。而朋輩輔導是現階段中小學開展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專職心理老師不足的缺陷,更發揮了學生在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主體作用。
一、學校心理危機及其干預
中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和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以及過渡統一性危機,獲得穩定的自我。自我的期待、情感的困惑、自我的焦慮等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中小學生們承受著沉重的壓力,而他們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現狀使他們還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量順利化解面臨的壓力,因而構建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中小學的心理危機干預中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心理危機的概念
Capalan(1964)把心理危機定義為: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亡故,突發威脅生命的疾病、災難等)個體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通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如果在心理危機狀況下,個體能成功把握心理危機或及時得到適當有效的干預,學會新的應對技能,不但能獲得心理平衡,還能獲得心理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這危機便變成了機遇。
心理危機是中小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構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將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事件解決在萌芽狀態,減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
(二)學校心理干預系統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建立在學校教育和學校管理基礎上的心理危機干預。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主要是在學校學習的中小學生、從事學校教育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以及與他們相關的親屬或親屬人群。
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危機干預技術的專業要求,我們把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分為三大階段:預防階段、干預階段及提升階段。
1.預防階段
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本身就是最成功的干預。預防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過開展系列心理課程,將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人次盡可能減少,將心理危機化解于萌芽狀態;二是通過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給予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高危群體“必要幫助”,及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三是根據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為將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作鋪墊,包括組建機構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2.干預階段
干預階段指當心理危機發生時,學校組建應對心理危機的組織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主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危機應對小組的緊急調度機制,確保危機干預過程中,小組人員處于工作狀態,以隨時配合危機干預的需要,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二是建立危機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是危機干預取得成功的關鍵點;三是對重度心理危機學生進行必要的轉介,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危機得到更好的干預。
3.提升階段
對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而言,如何提高心理危機重點所在。干預的實效性是可以從以下幾點人手:一是危機干預結束后,對本次干預工作進行評估,提高危機干預運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對危機學生的跟蹤服務,這樣能及時把握高危學生的心理現狀,增強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主動性。
二、朋輩輔導的含義及特點
(一)朋輩輔導的含義
國內外專家關于朋輩輔導有著不同的定義,蘇珊(susan,1978)認為,朋輩輔導是指受過培訓和督導的學生向前來尋求幫助的學生以言語或非語言的方式,盡量少給或者不給建議,而為其提供傾聽、支持和幫助的過程。
我國學者李偉健認為,朋輩輔導是同齡人之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相互幫助和輔導,主要是指學校運用和受輔導對象年齡層接近或稍長、有相似經驗的學生,經過挑選并給予短期的培訓,讓這些半專業的助人者擔任朋輩輔導員,為其他學生提供心理幫助。陳國海等人認為,所謂朋輩輔導,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相互給予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輔助功能的幫助過程,可以理解為非專業工作者作為幫助者從事一種類似于心理輔導的幫助活動。
我們認為,朋輩輔導是指非專業人員就求助的學生提供的情況和要求,與求助者一起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商討,幫助求助者更有效地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朋輩在這里指的是“朋友”和“同輩”,在學校是指年齡相當的經過培訓并接受督導的學生。朋輩輔導員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輔導訓練,并接受專業人員和機構的督導。我們可以把朋輩輔導理解成是“準心理輔導”或“半專業心理輔導”,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輔導,只是帶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動。朋輩輔導主要給予求助者傾聽、安慰和支持,基本上不涉及深層心理問題的咨詢及處理。
(二)朋輩輔導的特點
朋輩輔導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朋輩輔導員和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圈,能及時了解同學的心理動態,有效地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朋輩的關系讓有心理困惑的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減少干預過程中的阻抗;干預結束后,朋輩輔導可以很好地鞏固干預效果,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1.朋輩輔導阻抗性小
受年齡差距、身份差別等因素的影響,面對心理輔導老師,中小學生往往會產生很強的阻抗情緒,因而遇到心理問題,中小學生很少向專業心理咨詢老師求助。調查表明,除了有18.3%中小學生選擇自己解決外,在眾多傾訴對象中,“朋友和同學”這一朋輩群體占有最大比例。朋輩輔導中,朋輩輔導員與求助者之間有較為接近的價值觀念,這讓求助者有被共情之感,更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秘密,在輔導的過程中阻抗較少。
2.朋輩輔導覆蓋面廣
朋輩輔導員大都來自班級的心理委員,他們和求助者共同生活,空間距離近,交往頻繁,提供傾聽、安慰和勸導等心理支持比較方便,這就拓展了心理危機干預的覆蓋面。通過他們。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全面掌握本校學生的心理動態。
3.朋輩輔導及時性高
目前,雖然許多的中小學都開設了心理咨詢室,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主動到咨詢室尋求幫助。因此,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多時候不能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甚至出現危機狀態時也很難被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及時發現。朋輩輔導員來自學生,他們和廣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圈,在學習生活中,他們能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當身邊的同學有著心理危機的征兆時,他們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通過專注的傾聽、積極的引導等,往往能將同學的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不能解決的上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心理輔導老師及時作專業的干預。
4.朋輩輔導應用范圍廣
朋輩輔導的效果不如專業的心理咨詢,但朋輩心理輔導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受時間、地域因素的影響較少,這些有利條件讓朋輩輔導能在較大范圍給予來訪者以輔導幫助。朋輩輔導員不但能及時發現具有心理危機征兆的學生,還能協助他們解決引起心理問題的應激源,增強其心理素質及相關的適應能力。
此外,朋輩輔導員可參與到學校各個階段:預防階段,他們可以協助心理健康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增強心理課程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干預階段,他們往往是發現心理危機學生的第一人,能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提升階段,他們是跟蹤服務的最佳助手,讓學校的心理干預工作更積極主動。
三、朋輩輔導在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
(一)宣傳心理知識,減少干預人次
大部分中小學生不能正確看待心理咨詢,他們當中通常存在這樣一些錯誤認識:心理問題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向別人咨詢;需要心理咨詢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作用很有必要。而由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現身說法式的宣傳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中小學生能夠享受到朋輩心理咨詢帶來的喜悅與成功,對普及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理念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減少心理危機干預人次,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心理危機干預預防階段的主要任務。朋輩輔導員在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減少危機干預人次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半專業訓練的朋輩輔導員,他們了解學生心理危機的征兆以及心理危機應激源的特征及強度,能夠協助同學構建合理的認識,可以有效地減少非理性、糟糕之極的錯誤認知,從而減少危機干預人次。
(二)了解心理動態,預防心理危機
朋輩心理咨詢雖然不能完全與專業意義上的心理咨詢相比,但它卻是幫助中小學生擺脫心理困境、獲得外部支持的一種重要方式。當中小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首先求助的對象便是他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這一朋輩群體。這使朋輩輔導員能及時了解身邊同學的心理動態,以便傾聽安慰。
把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問題與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是預防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重點。朋輩輔導員生活在學生們當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對具有心理危機征兆的同學,能夠對其進行專注的傾聽、合理的勸導、真誠的安慰,從而使身陷困惑的同學作出合理的應對,預防心理危機的產生。
(三)及時有效干預,減輕心理負擔
朋輩心理咨詢員本身就是中小學生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生活在學生們當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這時,如果他們能夠對其進行專注的傾聽、合理的勸導、理智的分析、真誠的安慰,那么,在很多時候會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學生恢復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及時調整情緒、重拾信心。
朋輩心理咨詢員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后,可在專業咨詢人員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他們不僅可以減輕學校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的工作負擔,而且還可以使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此外,由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現身說法式的宣傳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鞏固干預效果,促進能力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心理負擔過重,部分學生的身心健康每況愈下。而要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僅靠上幾節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和心理咨詢老師的一兩次心理輔導是遠遠不夠的。而朋輩心理咨詢員經過嚴格挑選及專業培訓后,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他們既可以成為在校中小學生模仿的榜樣,又可以引導和幫助中小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接納他人、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等。因此,朋輩心理咨詢的效果可以延伸到中小學學生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最后階段,朋輩心理咨詢員可以協助經歷危機的中小學生正確總結和處理危機遺留的心理問題,幫助其盡快恢復心理平衡,以盡量減少在學生中造成的負面影響。
危機干預過后,如何將危機轉化成機遇,讓個體在重新獲得心理平衡的同時學會新的應對方式,促進心理的進一步發展是心理干預提升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朋輩輔導不但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同伴進行心理干預,而且可以將干預的效果延伸,促進能力的發展。
(五)協助他人自助,提升干預能力
[論文關鍵詞]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干預;朋輩輔導;自殺
近年來,中小學生因心理危機得不到恰當的處理而最終走向自殺等極端化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何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有效的干預是學者們關注的話題。然而由于歷史等原因,我國中小學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嚴重不足,大多數的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兼職,很少中小學配備有專職的心理教師。而朋輩輔導是現階段中小學開展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專職心理老師不足的缺陷,更發揮了學生在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主體作用。
一、學校心理危機及其干預
中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和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以及過渡統一性危機,獲得穩定的自我。自我的期待、情感的困惑、自我的焦慮等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中小學生們承受著沉重的壓力,而他們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現狀使他們還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量順利化解面臨的壓力,因而構建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中小學的心理危機干預中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心理危機的概念
capalan(1964)把心理危機定義為: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亡故,突發威脅生命的疾病、災難等)個體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通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如果在心理危機狀況下,個體能成功把握心理危機或及時得到適當有效的干預,學會新的應對技能,不但能獲得心理平衡,還能獲得心理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這危機便變成了機遇。
心理危機是中小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構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將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事件解決在萌芽狀態,減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
(二)學校心理干預系統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建立在學校教育和學校管理基礎上的心理危機干預。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主要是在學校學習的中小學生、從事學校教育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以及與他們相關的親屬或親屬人群。
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危機干預技術的專業要求,我們把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分為三大階段:預防階段、干預階段及提升階段。
1.預防階段
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本身就是最成功的干預。預防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過開展系列心理課程,將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人次盡可能減少,將心理危機化解于萌芽狀態;二是通過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給予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高危群體“必要幫助”,及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三是根據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為將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作鋪墊,包括組建機構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2.干預階段
干預階段指當心理危機發生時,學校組建應對心理危機的組織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主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危機應對小組的緊急調度機制,確保危機干預過程中,小組人員處于工作狀態,以隨時配合危機干預的需要,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二是建立危機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是危機干預取得成功的關鍵點;三是對重度心理危機學生進行必要的轉介,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危機得到更好的干預。
3.提升階段
對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而言,如何提高心理危機重點所在。干預的實效性是可以從以下幾點人手:一是危機干預結束后,對本次干預工作進行評估,提高危機干預運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對危機學生的跟蹤服務,這樣能及時把握高危學生的心理現狀,增強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主動性。
二、朋輩輔導的含義及特點
(一)朋輩輔導的含義
國內外專家關于朋輩輔導有著不同的定義,蘇珊(susan,1978)認為,朋輩輔導是指受過培訓和督導的學生向前來尋求幫助的學生以言語或非語言的方式,盡量少給或者不給建議,而為其提供傾聽、支持和幫助的過程。
我國學者李偉健認為,朋輩輔導是同齡人之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相互幫助和輔導,主要是指學校運用和受輔導對象年齡層接近或稍長、有相似經驗的學生,經過挑選并給予短期的培訓,讓這些半專業的助人者擔任朋輩輔導員,為其他學生提供心理幫助。陳國海等人認為,所謂朋輩輔導,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相互給予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輔助功能的幫助過程,可以理解為非專業工作者作為幫助者從事一種類似于心理輔導的幫助活動。
我們認為,朋輩輔導是指非專業人員就求助的學生提供的情況和要求,與求助者一起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商討,幫助求助者更有效地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朋輩在這里指的是“朋友”和“同輩”,在學校是指年齡相當的經過培訓并接受督導的學生。朋輩輔導員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輔導訓練,并接受專業人員和機構的督導。我們可以把朋輩輔導理解成是“準心理輔導”或“半專業心理輔導”,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輔導,只是帶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動。朋輩輔導主要給予求助者傾聽、安慰和支持,基本上不涉及深層心理問題的咨詢及處理。
(二)朋輩輔導的特點
朋輩輔導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朋輩輔導員和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圈,能及時了解同學的心理動態,有效地將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朋輩的關系讓有心理困惑的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減少干預過程中的阻抗;干預結束后,朋輩輔導可以很好地鞏固干預效果,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1.朋輩輔導阻抗性小
受年齡差距、身份差別等因素的影響,面對心理輔導老師,中小學生往往會產生很強的阻抗情緒,因而遇到心理問題,中小學生很少向專業心理咨詢老師求助。調查表明,除了有18.3%中小學生選擇自己解決外,在眾多傾訴對象中,“朋友和同學”這一朋輩群體占有最大比例。朋輩輔導中,朋輩輔導員與求助者之間有較為接近的價值觀念,這讓求助者有被共情之感,更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秘密,在輔導的過程中阻抗較少。
2.朋輩輔導覆蓋面廣
朋輩輔導員大都來自班級的心理委員,他們和求助者共同生活,空間距離近,交往頻繁,提供傾聽、安慰和勸導等心理支持比較方便,這就拓展了心理危機干預的覆蓋面。通過他們。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全面掌握本校學生的心理動態。
3.朋輩輔導及時性高
目前,雖然許多的中小學都開設了心理咨詢室,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主動到咨詢室尋求幫助。因此,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多時候不能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甚至出現危機狀態時也很難被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及時發現。朋輩輔導員來自學生,他們和廣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圈,在學習生活中,他們能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當身邊的同學有著心理危機的征兆時,他們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通過專注的傾聽、積極的引導等,往往能將同學的心理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不能解決的上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心理輔導老師及時作專業的干預。
4.朋輩輔導應用范圍廣
朋輩輔導的效果不如專業的心理咨詢,但朋輩心理輔導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受時間、地域因素的影響較少,這些有利條件讓朋輩輔導能在較大范圍給予來訪者以輔導幫助。朋輩輔導員不但能及時發現具有心理危機征兆的學生,還能協助他們解決引起心理問題的應激源,增強其心理素質及相關的適應能力。
此外,朋輩輔導員可參與到學校各個階段:預防階段,他們可以協助心理健康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增強心理課程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干預階段,他們往往是發現心理危機學生的第一人,能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提升階段,他們是跟蹤服務的最佳助手,讓學校的心理干預工作更積極主動。
三、朋輩輔導在學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
(一)宣傳心理知識,減少干預人次
大部分中小學生不能正確看待心理咨詢,他們當中通常存在這樣一些錯誤認識:心理問題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向別人咨詢;需要心理咨詢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作用很有必要。而由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現身說法式的宣傳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中小學生能夠享受到朋輩心理咨詢帶來的喜悅與成功,對普及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理念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減少心理危機干預人次,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心理危機干預預防階段的主要任務。朋輩輔導員在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減少危機干預人次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半專業訓練的朋輩輔導員,他們了解學生心理危機的征兆以及心理危機應激源的特征及強度,能夠協助同學構建合理的認識,可以有效地減少非理性、糟糕之極的錯誤認知,從而減少危機干預人次。
(二)了解心理動態,預防心理危機
朋輩心理咨詢雖然不能完全與專業意義上的心理咨詢相比,但它卻是幫助中小學生擺脫心理困境、獲得外部支持的一種重要方式。當中小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首先求助的對象便是他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這一朋輩群體。這使朋輩輔導員能及時了解身邊同學的心理動態,以便傾聽安慰。
把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問題與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是預防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重點。朋輩輔導員生活在學生們當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對具有心理危機征兆的同學,能夠對其進行專注的傾聽、合理的勸導、真誠的安慰,從而使身陷困惑的同學作出合理的應對,預防心理危機的產生。
(三)及時有效干預,減輕心理負擔
朋輩心理咨詢員本身就是中小學生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生活在學生們當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這時,如果他們能夠對其進行專注的傾聽、合理的勸導、理智的分析、真誠的安慰,那么,在很多時候會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學生恢復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及時調整情緒、重拾信心。
朋輩心理咨詢員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后,可在專業咨詢人員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他們不僅可以減輕學校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的工作負擔,而且還可以使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工作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此外,由朋輩心理咨詢員進行現身說法式的宣傳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鞏固干預效果,促進能力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心理負擔過重,部分學生的身心健康每況愈下。而要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僅靠上幾節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和心理咨詢老師的一兩次心理輔導是遠遠不夠的。而朋輩心理咨詢員經過嚴格挑選及專業培訓后,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他們既可以成為在校中小學生模仿的榜樣,又可以引導和幫助中小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接納他人、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等。因此,朋輩心理咨詢的效果可以延伸到中小學學生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最后階段,朋輩心理咨詢員可以協助經歷危機的中小學生正確總結和處理危機遺留的心理問題,幫助其盡快恢復心理平衡,以盡量減少在學生中造成的負面影響。
危機干預過后,如何將危機轉化成機遇,讓個體在重新獲得心理平衡的同時學會新的應對方式,促進心理的進一步發展是心理干預提升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朋輩輔導不但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同伴進行心理干預,而且可以將干預的效果延伸,促進能力的發展。
(五)協助他人自助,提升干預能力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2)12-0013-03
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和使用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標志、特征和平臺。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興起,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工作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我國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步呼吁階段。80年代中期,我國部分學者和機構開始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研究,少數中小學開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在北京、上海、廣州、江蘇等地,開始出現一些初露心理健康教育雛形的學校。
第二個階段,推進、發展階段。1999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積極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大中城市具備條件的中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同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科學管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始發展起來,并涌現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第三個階段,全面推廣階段。2002年,教育部制定印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規定“大中城市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配置專職人員”。心理健康咨詢室作為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全國各地正在加快中小學心理健康咨詢室的建設步伐,積極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咨詢室的建設工作。
我國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于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
一、心理咨詢室功能與職責的研究
(一)心理咨詢室的功能
人們對于心理咨詢室功能的認識引領著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的發展方向。關于心理咨詢室的功能研究,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王家祥和冷澤兵(2008)認為,心理咨詢室一是學生生活指導設計的企劃室;二是對學生個體進行指導的研究室;三是提供及保管情報的資料室;四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基地;五是學校與家庭的橋梁。盧駿(2002)提出心理室不僅只對有心理問題和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進行心理幫助,還應對所有的學生開放。另外,宋寧(2006)認為中小學心理咨詢室應該承擔著心理教育專業管理與心理咨詢專業服務的功能。
心理咨詢室建設在實踐中存在以下四類問題,嚴重影響著其功能的發揮。第一,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等原因,目前仍有一定數量的中小學沒有建設心理咨詢室。第二,部分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存在著“形同虛設”的問題,心理咨詢室的相關硬件設施配備完備,但缺少專業的心理教師,導致無法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第三,心理咨詢室的低效問題,部分心理咨詢室只提供心理咨詢的服務,只對提出心理咨詢的要求的學生進行心理幫助,而心理咨詢室的大部分時間和資源都浪費了。第四,由于中學生面臨著升學壓力,因此中學和小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著差異,與中學相比小學更為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咨詢室的建設方面小學比中學更為重視。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在從小學生變為中學生的角色轉化中,可能會面臨身心的不協調發展、認知沖突、人際關系不協調、學習壓力過大等多方面心理問題,而中學不重視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工作,將導致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以解決,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二)心理咨詢室的職責
中小學心理咨詢室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只有充分履行其職責,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才能有效開展。丁彥華(2001)提出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具有以下七大職責:開展心理咨詢;進行心理訓練;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設心理健康指導課;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心理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開展課題研究。
二、心理咨詢室硬件投入的研究
(一)心理咨詢室位置的選擇
大多數學者認為,應從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的特征出發,心理咨詢室應體現人性化設計和人文關懷。張富洪(2005)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具置最好選擇圖書資料室附近,避免與音樂室、體育場所以及校長室、教研室較近;二是要在咨詢室門口張貼《來訪者注意事項》,將保密承諾和咨詢細則告知來訪者,讓來訪者了解和放心;三是來訪者的座位應避免朝向門窗方向,不應讓學生與突然來訪的外人照面,以增強私密性。
(二)心理咨詢室設備的配備
一般而言,心理咨詢室需要配備桌椅、沙發、圖書、電腦、打印機、學生心理檔案資料柜、心理測試工具、影碟機、咨詢信箱、電話、錄音機、沙盤游戲等。李道慶(2010)提出為專業心理咨詢教師、一般教師以及學生配備不同的心理書籍,并建議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心理健康專題閱覽室,讓學生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從而得到幫助和啟示。另外,心理閱覽室還可以為教師提供有關心理教育方面的資料。
(三)心理咨詢室區域的劃分
關于心理咨詢室的區域劃分問題上,郭成(2006)提出了“組合模式論”,將心理咨詢室劃分為性質不同的功能區域,具體劃分為教師辦公室、個體咨詢室、團體活動室、心理宣泄室、沙盤游戲室、心理放松室、心理訓練室,并根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配置不同類型心理咨詢室的組合模式,普通學校可配置個體咨詢室和教師辦公室,中心校和實驗??膳渲脗€體咨詢室、辦公室和團體咨詢室,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可配置個體咨詢室、辦公室、團體咨詢室和其他功能室。
三、心理咨詢室軟件投入的研究
(一)心理咨詢室名稱的選擇
目前中小學心理咨詢機構的稱謂頗多,除了心理咨詢室以外,還有其他許多稱謂。耿柳娜(2006)認為,第一類是專業色彩較濃,如“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站”等。這類稱謂帶有一種“掛號看病”的味道。由于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有限,對心理咨詢的涵義和范疇理解不清晰,因而存在對心理咨詢的抵觸心理。另一類稱謂輕松靈活,如“心情驛站”“陽光心理屋”“心理空間”“心理聊天室”等,這類稱謂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既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特色,又顯得親切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被學生認可和接受。
(二)心理咨詢室環境的布置
王家祥、冷澤兵(2008)認為咨詢室的布置要體現以下四點。第一,溫馨。咨詢室面積一般不宜過大,屋內的布置要以淺色調為主,還可在醒目的位置寫一些溫馨話語。第二,宣傳??梢栽趬ι蠏煊小靶睦碜稍內藛T工作守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等宣傳材料,加深來訪者的了解。第三,隱密。在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測量時,要避免外界探視、聆聽。第四,寧靜。咨詢室的整體氛圍要寧靜,不應布置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物件。
(三)心理咨詢室人員的配備
張日昇和黃大慶(2005)提出中小學心理咨詢教師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一是心理發展的理論知識;二是在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方面受過系統的訓練;三是在心理測量方面受過系統的訓練;四是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品質。關于心理咨詢教師資格,徐光興(2000)提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經驗是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必備條件,具體有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大學畢業后有兩年以上學校心理輔導專職工作經驗;二是在兩年工作期間受過經驗豐富的專家指導;三是必須有至少兩篇正規的研究論文、研究報告在權威性刊物上發表。
關于心理咨詢專業人員配備的現狀研究,就目前而言,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專業心理咨詢人員不足,存在著科任教師、教務教師等擔任心理咨詢教師的工作。心理咨詢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人員擔任,中小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期,如果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可能會帶來終身的不利影響。由非專業人員擔任心理咨詢老師不但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可能會起反作用。
四、心理咨詢室相關制度建設的研究
(一)心理檔案制度的建設
張日昇和黃大慶(2005)建議,檔案資料應該在咨詢中心由專人進行管理,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不得擅自帶走、抄錄和復印等,以免泄露。若要整理出版、或研究報告,或在大眾傳媒上使用某些數據、案例等,須征得學生本人的同意。
(二)心理咨詢室日常工作制度的建設
學校心理咨詢室可根據學生數量、經費狀況和學校心理咨詢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一周的開放天數、次數以及每天開放的時間段,并形成一個固定的、長期不變的時間制度。在具體的實踐中,一般中小學應該配有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兩名,并制定咨詢室時間制度。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常設機構,心理咨詢室的一個常規工作就是為學生、教師和家長完成預約和解惑答疑。因此,在咨詢室開放時,值班人員必不可少。
(三)心理咨詢室評估制度的建設
學校應該建立起心理咨詢室的性質、職能、功能、輔導原則、工作時間、相關管理方式等一系列評估的指標,并對心理咨詢室定期進行評估,一般為每周一次,由有經驗的心理咨詢教師帶領咨詢室全體成員進行,提高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工作效能。
五、心理咨詢室使用情況的現狀研究
隨著中小學生心理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工作難以滿足其發展需要,在實踐中也出現了諸多具體問題。楊忠?。?007)對北京市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的素質存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差距,大部分小學心理教師都是兼職,不具備心理咨詢資格,咨詢不專業、不規范;在心理咨詢室的效率問題方面,存在著對咨詢室功能定位不準、有偏差等問題,在建設中功能劃分過于求全,造成使用不充分的設施出現浪費等情況。張玉堂等人(2011)對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和使用情況作了調研分析,以蘭州市七所重點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在心理咨詢室的建設、使用方面為例,28.6%的學校心理咨詢室的面積只占10平方米以內,57.1%的學校心理咨詢室的面積只有10~30平方米,還有14.3%的學校沒有建立心理咨詢室;從心理咨詢室的開放時間來看,有57.1%的學校根本不向學生開放,或者某些學校根本就沒有心理咨詢室。在心理咨詢室的硬件建設方面,28.6%的學校沒有配備電腦,57.1%的學校沒有可使用的心理測評工具。
六、已有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化、細化,我國學者逐漸重視心理健康咨詢室建設的探索,也獲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但較多集中在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名稱選擇、位置選擇、環境布置、設備配備、人員配備等問題上,往往忽略了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特殊性研究,需要弄清楚和反思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中小學心理咨詢室與社會心理咨詢室的異同問題,中小學心理咨詢面向的是發展中的學生,咨詢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學習壓力、人際交往、認知沖突等問題上,而社會心理咨詢面向的是社會中的成人,咨詢的內容是工作壓力、情感困境等問題,心理咨詢的重點在于問題的解決。
第二,中小學心理咨詢室與大學心理咨詢室的異同問題,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功能在于利用心理理論解決學生實際問題,而大學心理咨詢室則是利用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專業優勢進行心理理論研究。另外,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心理狀況缺乏自我認知,難以主動走進心理咨詢室尋求心理幫助,而大學生的身心成熟,能較快較好地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主動向心理咨詢教師發出求助信號,有利于心理咨詢教師提供正確處理和幫助。
第三,中小學心理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異同問題,中小學心理教育要與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等相結合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中小學心理教育的特色在于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總之,我國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工作起步較晚,而現實中的問題又十分復雜,因此理論的研究離不開實踐中的問題,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或者指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才能不斷向真理靠近。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基礎教育重點規劃課題“區域性教師行動研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08-10-001。
參考文獻:
[1]張玉堂,鄭雪燕、秦積翠.七所重點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和使用情況分析[J].校園心理,2011,9(4).
[2]楊忠健.北京市小學心理咨詢室的建設情況調研[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21).
[3]張日昇,黃大慶.在中學建立心理咨詢室的幾點思考[J].河北教育,2005,(14).
[4]徐光興.學校心理學-心理輔導與咨詢[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一)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化
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了從管理到實施到研究的三級網絡體系:工作網絡――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區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咨詢援助網絡――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師”工作站)區縣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師”工作站分站)學校心理咨詢室;科研網絡――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組區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組學校心理健康教研組。
在具體實踐方面,也形成了三級系統。一級系統(心理培育系統)面向全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規劃、組織、管理,由學校承擔。二級系統(心理輔導系統)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對一般性的心理困擾、初始性的心理障礙進行輔導。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師”工作站實施。三級系統(心理矯正系統)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援助,對患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干預與治療。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師”工作站和醫學心理治療機構承擔。三個級別的系統各自對個案進行專業評估后,根據實際情況相互轉介。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制度化
在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組建方面,我市于2000年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資格認證實施辦法》,并配套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方案》和《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員培訓方案》。2001年又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考核辦法》。為確保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工作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我們于2001年又出臺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工作準則》,并于2007年出臺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工作規程》。
為促進學校心理咨詢室的發展,我市于1999年出臺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暫行辦法》,2002年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室評估方案(試行)》,2006年對該方案作了修訂,正式頒布了《南京市學校合格心理咨詢室建設及評估標準》。2007年頒布了《南京市學校示范心理咨詢室建設及評估標準》。2008年下發了《關于開展“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的通知》。2009年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下發了《關于成立南京市少年心理司法矯治中心的決定》。
這些政策和規章制度的頒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進入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學化
南京是在全國最早啟動心理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就著手研制了《兒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綱要》,這是國內推出的首個學校心理教育的指導性藍本。緊接著,該所又會同鼓樓區教育局編寫了《完善你自己――中學生心理百題》。此后,南京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領之下健康有序地發展著。
“九五”期間,我市幾十所學校匯聚在國家重點課題“大中小學心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十五”期間,我市又成功立項了教育部規劃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監護系統的構建與運作”,集中了八十多所中小學參與研究、實踐??蒲姓n題整合了全市學校的心育資源,使全市學校心育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另外,全市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輻射全國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較具影響力的有“中小學心理信息采集與分析中心”“兒童感統訓練中心”“兒童心理劇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兒心理科學院”等。這些研究中心以一個學校為主要基地,以一批志同道合的學校為聯盟,開展心理教育研究,探索心理教育特色。
從2007年起,我市由教育行政領導牽頭,從教育發展的戰略高度啟動了中小學生“學習力”研究,以多領域合作、多學科融合的方式開掘學生學習的心理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化
從1994年起,我市開始對中小學心理教育骨干教師進行培訓。2002年開始,我市在全國率先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資格認證制度”,成立了資格認證機構,制訂了培訓方案,認定了培訓部門的資質,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辦法。培訓方案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的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內容、課時安排和學員甄選等分別作出明確規定。市教育局還組織專業人員,編寫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用的專門講義,制訂了考核辦法等。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師取得了心理咨詢員資格,1882名教師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
此外,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隊伍的穩定發展,我市還專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進行職稱評定,并對市級心理學科帶頭人進行評選。這些舉措大大激發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精神。同時,為在教師通識培訓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專業性,我們還專門成立了由高校專家、一線優秀專業人員等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師團,以專家數據庫的方式為各教師培訓機構提供咨詢。
(五)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規范化
我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詢室的建設與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明確心理咨詢室的職能。學校心理咨詢室不僅承擔對上門咨詢的學生的幫助,而且要承擔宣傳心理健康、指導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專題性團體心理輔導、整合學校心理教育資源等任務。二是認證心理咨詢室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員必須經市教育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后持證上崗。三是評估和驗收合格心理咨詢室。我們制訂了合格心理咨詢室的試行標準,從2002年起每年進行評估和驗收。2006至2007年,我們對535所學校的心理咨詢室進行整改擴建,大大提高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水平。2007年我們又啟動了學校示范心理咨詢室的評估驗收。迄今經過評估驗收的合格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已達651個,占我市中小學總數的92%以上,并驗收了47個示范心理咨詢室。四是總結和交流心理咨詢室工作經驗。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心理學術團體舉辦過多次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驗交流會和心理咨詢室建設專題論壇。
(六)心理健康教育運作品牌化
1994年,南京市教科所開通了全國第一條專為中學生提供性心理咨詢與性教育的電話熱線――“智慧果”。熱線開通后引起了廣泛、熱烈而持續的反響,一時間北京的“少女課堂”和南京的“智慧果”成了當時國內青少年性教育的代表模式。
2004年,為拓展和完善“南京市中小學生談心電話”的功能,我市整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資源,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師”,并將“陶老師”的名稱和標識進行了注冊。南京的廣大中小學生都記住了那個伴隨他們共同成長的“陶老師”。
此外,為保證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我們還參照“陶老師”的運作模式,于2006年成立了“寧教授”工作室――南京市中小學教師網絡心理咨詢室。“寧教授”匯聚了在學校一線工作的10名優秀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利用網絡平臺專門為教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目前這一咨詢方式運作良好,已為市內外近4000名教師及其他人群提供了服務。
同樣,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我們也注重品牌建設,其中夫子廟小學的“我能行俱樂部”、漢中門小學的“開心超市”、南京師大附中的“學生心理協會”、孝陵衛中心小學的“校園心理短劇”、寧海中學的“親子輔導營”、信息工程大學附小的“學習動力訓練營”等都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樣化
我們堅持對學科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問題進行探索,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關注學生情感、意志、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