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59
序論:在您撰寫審計信息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審計隊伍素質不強
基礎薄弱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審計內容和范圍的不斷增加,審計職能對所從事的人員應該具備的業務知識要求也不斷提高,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熟練掌握財會知識,還要了解基本建設、物資采購、法律法規、商品價格等等各種知識。而現在的審計人員大部分所學的專業都比較單一,要么是專門的財會人員,要么是專業的工民建專業,或者是法律專業,沒有形成一支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隊伍。這就導致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不能很快進入角色,準確識別良莠,對各類被審人員利用自身熟練的業務水平從中作弊的情況看不出或拿不準,現翻資料,現學現問,使問題遲遲不能披露,這必然推延時間,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二)選用審計方法不當
浪費資源審計方法是貫穿于審計過程始終,銜接各項具體工作的紐帶,審計人員采用正確方法,就可以及時查清問題,取得充分有效的審計證據。而實際操作中,如果對審計項目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將各種方法結合運用,一味追求齊、全、深,逐頁看憑證,泛泛抄寫數字、資料,顧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浪費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效益,從而制約審計效率提高。
(三)法律法規不熟悉
定性不準審計依據就是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時判斷經濟活動合規性、合法性、正確性的準繩,是提出審計意見、做出審計結論的客觀標準,是加快審計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審計依據的種類很多,包括法律、法規、計劃、合同、業務規范、會計制度等等,審計人員因自身所學限制不可能掌握與審計對象有關的所有政策,因此在審計過程中,要么是不知道依據,到處收集、尋問,認定不準,難以一錘子定音;要么是不能全面、歷史、辯證地使用審計依據,造成對套用的法規依據產生模棱兩可的看法,無所適從,欲用不得,欲棄不舍。延誤時間,錯誤判斷,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四)論據不能說明問題
取證乏力收集、鑒定、綜合評定審計證據,并據以做出審計結論和意見的過程,不僅是審計實施的過程,也是審計人員對審計對象認識不斷深入,并逐步對其評價的過程。審計按要求取證,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審計中由于取證不慎重,因而有時取得的證據不真實或者只憑被詢問人的口證取得旁證,證明質量不高。為避免審計風險對證據要進行復查,這必然費時、費力,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五)審計手段較落后
不能適應監督的需要目前,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大部分還是手工操作,沒有形成全國性的聯網審計,審計手段相對落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各行各業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都在開展信息化建設,審計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監督手段,為了開拓工作領域,提高工作質量,更好地行使“免疫系統”的職能,必須與時俱進,緊跟被審計行業的發展。當前,審計工作一是缺乏相應的審計軟件,無法實現審計工作的流程化、標準化和規范化;二是審計隊伍中計算機和信息系統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難以對信息系統工程的成本和造價進行核實;三是信息化建設屬于新興產業,國家還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也沒有相應的造價信息,造成信息化審計無據可查,無本可依。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不能實現“信息工作基礎化,基礎工作信息化”的工作目標。
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幾點對策
(一)努力建設審計隊伍,提高人員素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優秀的審計人才是做好各項審計工作的基礎,只有懂本行,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憑自己的實力、技藝、智慧、毅力去拼搏,才能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被審計單位財經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規范他們的管理行為,使被審計單位口服心服。因此建設一支過硬的審計隊伍,是審計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抓好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選好用好人。二是要培育審計人員高尚的職業操守。三是要加強業務能力。要采取業務培訓、崗位練兵和實踐鍛煉等方式,不斷提高審計人員查找發現問題的能力。如何“強素質”?筆者認為學習是關鍵,應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定期培訓與自學相結合;二是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相結合;三是應用法規文件時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審計人員素質提高了,審計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審計工作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二)正確運用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益
審計方法分為兩大類,即一般方法和技術方法。不同的審計方法,在審計投入與產出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抽查法適用于業務量大,允許一定審計風險存的項目,詳查法適應于業務量少,需要做出準確審計結論的項目,分析法適用于側重經濟管理和經濟效益的審計項目。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運用科學的分析、推理和判斷來決定應該使用的審計辦法,形成正確的審計結論,不斷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益。
(三)及時掌握審計依據
保證定性準確法律、法規、制度等是審計工作報告最后定性的重要依據,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審計的核心價值觀也提出了“忠誠、依法、公正、廉潔”的要求,因此,作為經濟運行的監督者,審計人員更要知法,守法,對待每一個審計項目要嚴肅認真、嚴謹細致、嚴格執法,時刻把神圣的職責放在心中。日常工作中一要重視各類法規制度的收集和整理,發揮專職與兼職法規機構的作用,指定專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閱進行登記并有手續,保證文件、法規的存在性;二要正確地運用審計評價依據,要做到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要用歷史的眼光評審已經過去的審計事項。三要以書面文件為準。引用依據時,必須查對原文,不能單憑記憶,防止歪曲文件精神。只有選擇最恰當的審計評價依據,提出切合實際的審計意見,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才能提高審計效率。
(四)密切聯絡雙方關系
創造和諧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配合和支持是按時完成審計任務的外部條件,審計小組成員在審計期間,應嚴格按照審計準則辦事,遵守職業道德,嚴肅審計紀律;要主動向被審計單位征求意見;辦理審計事項時,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以良好的自身素質取得被審計單位的信任。只有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配合默契,審計業務核對及交換意見等工作才能順利完成,從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五)加強理論研究
論文摘要:信息技術在為人類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實施會計信息化審計,加強對會計信息化信息系統運作的有效監督,對防范信息系統的風險將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多數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積極意義和效益,對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從而使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從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目標、特點、策略、前景”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目標
1.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是指組成會計信息系統的硬件、軟件、數據資源是否受到妥善保護,不因自然和人為的因素而遭到破壞、更改或者泄漏系統中的信息。會計信息系統的資源通常包括硬件、軟件、數據文件、系統文檔、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設施。這些資源經常放在一處或幾處,硬件可能被惡意破壞,軟件和數據文件的內容可能丟失或毀損,消耗性材料和數據資源可能未經批準而被使用。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是通過建立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護的,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主要是審查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對于不足之處應提出需要進行改進與完善的建議。
2.會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
會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是由其中的硬件系統的可靠性、軟件系統的可靠性及數據的可靠性等因素共同決定的。軟件系統的可靠性是指在運行環境中,在規定的運行時間內或規定的運行次數下,程序和所有數據元素運行不同測試用例的無差錯概率。硬件系統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個指定的時間周期內,在給定的控制條件下,硬件系統執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數據可靠性是指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及時,它取決于系統絕對數據的處理過程是否準確無誤,以及確保數據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系統的可靠性還體現在它的容錯能力上。對會計信息系統可靠性的評價要檢查系統的運行是否穩定可靠、是否容易出現偏差和錯誤,是否能抵御外界干擾而正常工作。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時,審計人員應對決定會計信息系統可靠性的各項因素進行綜合審查和評價。
3.會訓信息系統的有效性
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性是指該系統能否實現既定的目標、系統的各項處理過程是否符合國家法律和有關規章制度的要求。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性,必須了解用戶的需求。會計信息系統有效性的審計一般在系統運行一段時間之后進行,通過事后審計可確定會計信息系統是否能實現既定的目標,根據審計的結果,管理者可做出相應的決策。
二、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特點
1.審計的所有領域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目前,審計在每一領域都還做得不夠,如:尚未構筑起適應現代技術發展的一種或多種可能的、可用于解釋和預測多種審計現象的多維審計理論—,這種理論將使對審計環境、目標、本質、假設、概念、標準、技術、方法、過程等的論述更新穎、更豐富、更具邏輯性和環境適應力;急需加速我國的審計工作從落后的“繞過計算機審計”向先進的“通過計算機審計”和“使用計算機審計”轉化。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責任與風險巨大的審計(尤其是獨立審計)行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新時期,所有的審計人員都應成為完全意義上的電腦審計人員,而這是審計(后續)教育的重要任務。
2.會計信息化審計系統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多元、實時、開放性使會計信息化審計也具有多元、實時、開放性特征,實時審計、會計責任審計、環境審計、境外審計等都將因此而變得更加容易。
3.會計信息化審計將對傳統審計進行重整
盡管“兩權分離的程度決定了審計主體的種類和被審計單位的形式”,“審計效率和審計風險的矛盾決定了審計程序和方法的歷史變遷”,但如果所有的計算機只囿于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水平,提供的信息單一、過時、封閉,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業務(其必須依賴于多元、實時、開放的信息)收入又怎能達到其總收入的70%(我國僅30%左右)?事實上,正是信息量極大豐富的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和全新的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支持了卓有成效的“四大”國際會計公司及其或集權或分權的管理模式,支持了審計效率和審計風險矛盾的最有效的解決,從而支持了現在和將有的多種繁雜的具體業務。
三、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策略
1.建立會計信息化審計組織機構
會計信息化審計組織機構不健全將會阻礙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發展。為適應未來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應盡快建立自己的會計信息化審計組織機構,按照會計信息化審計的要求組織、協調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規劃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發展策略和職業培訓計劃,研究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方法、技術和規范,指導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在這項工作的起步階段,政府應加強領導力度,從宏觀上搞好規劃安排,從資金和技術上扶持會計信息化審計,有效規劃、部署和指導我國的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2.加強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研究
審計理論來源于審計實踐,又反過來指導、促進審計實踐,二者不可偏廢。沒有審計實踐,審計理論無法產生,沒有審計理論指導的實踐會走彎路。因此,要在審計實踐中善于及時發現、總結規律性的問題,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國內學術界、政府研究機構應當加強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理論研究,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密切關注國際會計信息化審計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發展與完善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從而更好地為會計信息化審計實踐活動提供指導,促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3.制定會計信息化審計準則
會計信息化審計同傳統財務審計相比,在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內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為了規范會計信息化審計業務,明確工作要求,保證執業質量,應研究和制定我國的會計信息化審計準則和實務指南。會計信息化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由行業組織出面將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并把有關概念、工作流程和技術方法固定和統一起來,形成行業標準和規范。
4.強化企業領導加強管理與控制的觀念
樹立企業領導的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管理意識是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的關鍵。因此,企業主管部門在充分領會國務院有關“國民經濟信息化”指示精神,認真抓好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對企業領導進行會計信息化系統管理與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業領導從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會計信息化審計的重要意義,重視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將會計信息化審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5.大力培養會計信息化審計人才
從內部講,一是強化培訓。各級審計機關要擁有完備的培訓基地,從自己的需要加強不同崗位的適應性培訓;二是重點選拔。即有重點地選派一些“尖子”人才進高校深造,進行知識更新,或參與國際技術交流和技術合作,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干;三是完善機制。要逐步形成能有效鼓勵各類人才脫穎而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激發各類人才智力潛能的運行機制,使知識最終能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求參與分配。
6.加大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宣傳力度
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對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必須加大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宣傳力度,如實宣傳網絡環境下重構后的會計信息系統所帶來的風險,大力宣傳會計信息系統控制的重要性,讓更多的經營管理者,真正認識到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必要性,增強會計信息化審計的迫切性,促進社會輿論對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理解與支持,進而推動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的開展。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謝詩芬.高級財務會計問題研究[M].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45-52.
[2]胡仁顯.自助式會計信息系統[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78-82.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與發展,促使我國與國際市場間的經濟往來不斷增多,國際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促使我國企業不斷的走向國際化。在此過程中,開放的市場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企業的經濟業務逐漸增多,與之相應的,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對象就隨著壯大、審計的內容不斷增多。因而,面對企業當前發展的形勢,會計審計工作在處理業務的過程中,所要顧忌的因素就隨之增多,這不僅給企業會計審計帶來了挑戰,也增加了企業會計審計的風險。
二、實現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對策
(一)制定完善的會計審計原則當前,由于會計審計工作的環境發生了變化,要想實現會計信息化審計,就需要制定完善的會計審計原則,以適應當前會計審計工作的發展。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結合當前會計審計工作發展的實際狀況,根據審計機構以及審計部門的實際需求,制定與其相適應的審計原則[2]。在此基礎上,政府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在實施會計審計原則的過程中,要隨時掌握其發展的動態,如果發現不完善或者無法符合當前會計審計工作實際需求的地方,就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條款,以確保此原則的實施效果。與此同時,作為應用此原則的對象,會計行業自身也要提高認識,將其有效的應用于實際的審計工作中,以從實踐中檢驗理論,并促進自身的發展,實現會計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推進會計審計信息化的進程。
(二)加大會計審計人才的培養力度,并加強對其的管理首先,要加強對現有會計審計人員的培養。審計工作信息化的實現效果直接受到審計人員專業能力的影響,因此,企業在重視發展、重視審計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從而使其掌握相關的技術知識,全面提高現有會計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其次,要積極的引進相關專業的人才,并與開設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合作,對口接應相關人才,以更新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知識,增強審計工作的活力,從而推進審計信息化的進程。最后,要加強對會計審計人員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獎罰體系,在提高會計審計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提升會計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從而確保會計審計信息化的順利前行[3]。
(三)強化企業以及會計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會計審計工作所存在的風險不僅給企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如果發生嚴重事件,會計審計人員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強化企業以及設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加強其安全防范能力是實現會計審計信息化的保障。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要摒除以效率和利益為先的思想,將審計風險放在審計工作的首位,這樣才能做到有效規避審計風險,從而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從根本上實現審計信息化。
三、總結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已經快速接受這一現代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從而使工作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好處。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也已經大量借鑒和引進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了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但是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其引進新技術的速度要遠遠落后于企業的其它活動,當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依然延續著傳統的工作方式,存在著效率低下,工作質量不高等問題,嚴重阻礙審計工作作用的發揮,不利于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順應時代大勢,必須大力推進企業內部審計的信息化。
二、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約束因素
但是,從總體上說,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規范企業經濟行為方面的作用。當前制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對內審工作信息化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多年來一直難以有效推進,多年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組織結構不完善,制度建設滯后等諸多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識上存在問題。一些企業領導雖然知道信息化有好處但是總覺得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需要的投資太多,而且回報慢,因此缺乏推進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在動力,使得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缺少資金支持和精神動力,信息化建設動作緩慢。目前雖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內部審的信息化建設,但是絕大多數依舊停留在較低層次的電子數據處理方面,與真正的信息化還有較大的差距。
2.審計人員的水平有待提高。
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信息化要求企業內部審計員工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能夠熟練進行計算機軟件操作,因此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僅要學好審計專業本身的知識還要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但是當前我國還缺少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從我國企業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審計工作人員都難以達到這種標準。因為我國多數企業的審計人員就是財務系統的工作人員,而財務人員一般都是會計專業出身,他們往往缺少計算技術相關的知識,因此難以勝任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重任。
3.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方法。
內部審計工作涉及許多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與之相對應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當前,我國內部審計部門的電腦雖然已經與互聯網實現連接,但是能夠適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應用軟件卻十分有限,從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難以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審計項目等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使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低下,難以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因此,當前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方法的缺乏是阻礙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大力解決。
4.理論建設滯后。
內部審計信息化與其它各種工作一樣需要理論進行指導,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只有在科學先進的理論指導下,才能使工作得以順利有效推進,反之,則會阻礙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著理論滯后的情況。多年來該領域的研究一直跟不上現實審計信息化工作的發展要求,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的重視程度增加,該領域的研究學者有所增加,所以相應的推動了內部審計信息化理論工作的進步,提出了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理論方法,對當前的審計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研究相關研究依舊顯得稀少而零散,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種情況阻礙了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措施
內部審計工作是我國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承擔著確保企業經濟活動合法地進行,防止經濟犯罪和滋生的重任。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內部審計制度日益完善,組織結構不斷得到改進,但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
1.提高認識水平。
內部審計是一項具有很大意義的工作,如果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因此作為企業及其管理人員來講必須轉變觀念,大力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首先企業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在內部審計中推行信息化的重要意義,為在企業中順利推行提供必要保障。其次還要加強員工的培訓,使得企業各個部門員工理解支持內部審計工作,提高信息化在企業中全面實行。
2.提升審計人員素質。
首先要努力加強專業素養,樹立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理念,切實掌握經營活動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努力提高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審計工作轉型的基本內涵、原則要求和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控制和體制改革等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映給行政負責人及上級主管部門,當好領導的參謀,真正做好內審工作,服務于內部經營管理。其次,要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不能在固守本專業,在信息化背景下尤其要重視對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以適應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從審計部門來說,需要設計一套有效的內部審計人員選拔、考核的制度,同時加大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注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水平,建立針對審計人員的獎懲機制,充分發揮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3.制定內部審計信息化實施計劃。
首先,要認真研究設計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方案,確定信息系統由哪些子系統構成,各系統之間如何連接。其次,要合理確定軟硬件的配置,同時規定計算機的工作方式。第三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平臺。吸收現代管理理念,整合企業內部審計資源,努力嘗試根據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情況自主開發應用軟件,審計工作平臺主要包括數據庫、門戶體統、審計系統、管理系統、監控系統等。
4.加強理論建設。
事務所對企業的內控審計,應積極應對信息化環境給內控審計工作帶來的各項挑戰,不斷更新觀念,增長認識,確保內控審計工作合理并有效。
(一)創新內控審計方式,提供審計工作效率
信息化環境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內控審計的方法和內容也隨之改變。創新是改善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重要方法,樹立創新意識,并改變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標,為進一步提升內控審計管理能力和工作質量奠定有力的基礎。
(二)加強內控審計力度,加快軟件技術開發
在信息化較強的企業,事務所的內控審計人員應事先了解企業內控的制定、修改及自我評價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重點關注不符合國家相關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部分,提出建議,做好事前評審和問卷調查等。。這些人員應重點分析制度是否完善,在應用中能否有效運行,防止舞弊現象、執行偏差度和措施的出現。在制度制定后,相關人員應執行穿行測試,并按照相關程序和環境對風險較大的企業進行多次測試,審計人員應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和規范,給企業的內控體系提出一定建議,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風險預防和應對能力。企業內控審計工作會在信息化環境下變得更為復雜,審計技術的要求不斷提升,促進事務所不得不對軟件進行更新,以此適應這種發展環境。所以,要加快審計軟件的更新速度,加速開發,適應企業新環境內控審計需要。事務所還應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審計軟件使用效率,使審計軟件的審計優勢得到發揮,從而滿足信息化審計需求的發展。
(三)提高信息化內控審計人員的審計業務水平
內控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也影響著內控審計工作的質量,這是提高內控審計工作質量的有效保證,為了提高內控審計工作的質量,應重點提高內控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想擁有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就要不斷提升內控審計人員素質。內控審計人員應掌握審計工作的技術、業務和實務規范,并全面了解國家的信息化建設和相關法律法規。要讓審計人員熟悉企業中的各項業務產品和控制操作,對審計職業謹慎觀念進行強化,從而在審計人員心中樹立審計風險意識,讓其認真履行審計規則。事務所應重視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適合計算機審計發展需求的培訓制度,并給與不了解計算機的審計人員一個系統化的教育,確保內控審計人員能夠在掌握會計知識的前提下,精通計算機知識,成為行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四)擴大內控審計工作范圍
在信息化環境的影響下,事務所的業務處理過程主要有計算機處理、手工處理和人與計算機的交互處理。針對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重點是人機交互處理過程、計算機系統業務處理和不同系統之間的傳遞,只有通過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實施審計,才能更好的了解內控的運行情況,從而保證后續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相關人員要明確審計的對象,并處理好其他審計系統,這些管理信息會影響企業管理的決策工作。審計判斷是審計人員的一項技能,隨著審計工作的不斷深入,逐漸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情況。信息化環境,審計人員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由此提高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審計人員應對企業進行客觀而公正的判斷,以降低審計的風險和審計質量為標準。在實際工作中,除了審計師個人的經驗積累外,還應對重要審計進行集體判斷,推廣好的審計方法。審計人員可以應用訪談的方式,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例如訪談對象可能在內控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合理設置訪談內容,充分體現這些人員在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法。相關人員應做好訪談記錄,充分利用訪談機會,調動訪談人員的積極性,得到有用的訪談資料。
二、結束語
1.1外部審計信息化發展大環境。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國內綜合實力排名前500強的企業中,絕大部分具備了網絡環境,但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只占10%。那么在社會大環境信息化整體落后的情形下,電信行業盡管在軟件、硬件、人員條件上都占盡先機,但若想逆轉社會大環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1.2審計地位不高,審計結果發揮作用不強,制約信息化發展。寧夏電信公司作為技術服務先進的國企,無論從內審部門設置到內審職能的行使都是較先進的,不但內審部門獨立,且可以發揮一定的職能,不僅牽頭公司的內控檢查,財務、經營等日常檢查,更開展一些經營、管理方面的專項調查,很好的體現了內審價值,但即便如此,內審部門在公司內的權威性也不高,審計結果對公司的經營發展指導性不強,加之公司資金有限,若想在審計信息化發展上有大的建樹也需假以時日。
1.3審計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應用取得顯著成效但還不夠完善。①審計軟件上線后,審計及時率準確率大幅提高,工程檔案管理有待規范。以工程項目決算為例,寧夏電信公司每年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有兩千余項,在軟件上線前,工程項目決算審計以手工審計為主,效率很低?,F在寧夏電信公司所有的工程項目決算都由工程審計人員自審,不僅所有的已決算待審項目做到不拖不欠,而且出具的“項目審簽單”更加規范,審計資料也更便于歸檔管理。②審計軟件目前存在缺陷。一是軟件本身還有不足,如授權項目挑對后仍有顯示,與未挑對項目無法區分;已審計過的項目允許重復再審而系統不予提示,導致項目有重復決算審計的風險;二是軟件本身獨立,無法與公司內其他系統軟件接口,如提交決算時,無法從建設部CPMIS系統或財務部財務核算系統數據傳入、無法與其他系統數據共享,送審方式、審計結果仍需紙質傳送。
1.4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①專業知識領域局限。隨著內審的發展和審計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內審已經不僅僅是監督檢查了,成熟先進的內審在內容上還會涉及包括咨詢、顧問、建議、協調、流程設計和培訓等工作。而公司目前的內審人員多數是會計專業出身,對市場營銷、計算機操作與維護、公司管理等方面不太擅長,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審計成果的取得。②操作、利用計算機軟件的程度不高。目前寧夏電信公司內審人員年齡偏大,基本都在四十歲以上,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較低,若要求他們熟練掌握計算機從思想上、行動上也是比較困難的,不熟悉自己部門的審計軟件,影響工作效率;不熟悉公司其他部門的軟件,導致開展某些專項調查時流于淺層,無法深入研究、挖掘問題。
2審計信息化的發展目標
2.1審計信息化的傳統目標。①硬件、軟件要求。通訊行業相比其他行業或企業而言,信息化水平應是較先進的。公司部門內配備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等、便于出差工作需要,內審人員配備臺式電腦、便攜電腦及上網所需要的VPN等設備、辦公室提供公司內網及外網的網絡環境。②人員素質要求。第一層次:加強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在維護、使用、管理計算機方面要達到一定水平。第二層次:不斷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將專業知識與審計軟件融會貫通。目前在集團公司的統一督導下,寧夏電信公司已于2008年實現審計系統上線并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審計效率。第三層次:熟悉公司內的各系統軟件。內審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開展觸角延伸至公司各個部門。因此,內審人員必須克服專業領域障礙,了解熟悉公司內的相關系統軟件的功能和簡單應用,才能順利開展審計工作。③審計信息系統與其他軟件系統的銜接。公司目前各個專業各個部門使用的系統軟件不少,但相對獨立,沒有接口鏈接。目前有接口、并達到互傳數據使用效果最好的就是建設部的CPMIS系統和財務核算系統。但審計系統和這兩個系統目前都沒有聯系,項目從立項、概預算、計劃下達到財務核算、提交結算(決算)審計、審計結果反饋都沒有在一個完整的流程里運轉。要想使公司的流程信息化、內審工作信息化,那么系統間的整合是勢在必行的。
2.2審計信息化的廣義目標。①外延內審職能。我們應以發散性思維定義審計信息化,既可以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等進行全過程動態審計,也可用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還可以充當企業經營管理、輔助決策的工具,甚至對公司內各系統軟件進行審計監督。②利用審計信息系統推進審計方式前移。目前公司內審部門分為兩個小組:業務組和工程組。業務組應著重關注公司的發展新領域和熱點,電子商務和渠道建設是公司著手開拓發展的領域,或者沒有前車之鑒,或者發展處于瓶頸沒有突破,內審人員應從各方面參與到這些專業部門,爭取介入工作關鍵節點、系統門戶的特權,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然后開展專項調查課題,做到審計工作內容前移、有的放矢。③審計結果的閉環反饋。目前,寧夏電信公司的工程結(決)算審計結果都是紙質打印反饋相關部門,這就存在著工程結(決)算重復審計的風險漏洞。但如果做到系統整合,閉環反饋,那么所有審計過的項目的結(決)算都會在系統中留下痕跡,絕不會出現重復送審和審計的現象,真正實現審計流程、審計方式和審計結果的信息化。④公司內審工作公開透明,提高內審地位。從社會環境到電信公司,審計部門現在的地位并不高,審計工作也深受抵觸。因此,審計部門在公司內應搭建一個審計平臺,集思廣益,接受外界的披露、投訴、意見或建議,并將所做的工作、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及時其上,使員工真正了解審計部門職能,并將審計工作從事中事后調整到事前,真正發揮內審作用。⑤集團內審計工作信息化交流。寧夏作為西部落后小省,從經濟上、專業上、技術上都是相對落后的,我們希望集團公司在全國范圍內也能搭建一個審計平臺,一是達成各省的互動和交流,共同進步;二是集團可以對各省的審計工作、審計成果隨時掌握、備查;三是實現審計信息化從各省到集團的橫向和縱向的立體化管理;四是可以創造或提供內審人員的培訓平臺。
3結語
(1)會計工作方式發生變化。
企業會計業務的主流程最大程度地標準化和規范化,大量的業務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營銷、采購、倉儲、生產、質檢、技術、設備動力等管理子系統直接傳輸到財務部門,經賬務系統自動處理后,生成XBRL格式的會計數據,通過公共接口與企業內外部系統相連接,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數據。會計數據處理中人工干預大大減少,且信息以電子數據形式保存在云平臺。
(2)會計信息的利用程度與共享方式發生變化。
首先,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帶來高度的信息共享。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可以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及時了解、使用會計信息。其次,采用通用的XBRL格式語言披露會計信息,實現數據的集成與最大化利用,通過外部接口可直接為企業外部使用者諸如商業銀行、稅務機關、供應商、經銷商等讀取及進一步處理,提高工作效率。
(3)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逐步融合。
隨著云計算、網絡技術發展,會計人員從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管理角色也在轉換。同時,內部管理需求將催生更多的管理模塊,各部門從云平臺抓取所需的會計信息,通過加工分析后提供給會計人員做更細致的管理分析,會計信息處理與管理會計的專業分析逐步智能化、一體化。
2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對內部審計的影響
(1)內部審計環境發生了變化。
會計工作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企業整體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經過調整,內部審計面對的不再是如山的憑證、厚厚的賬冊和成堆的會計報表,而是內外共享的信息系統平臺提供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系統突破了歷史的、滯后的、貨幣計量甚至會計分期的限制,提供實時的、貨幣與非貨幣計量的、相關度高的各種會計信息;為滿足內部管理需要,還能提供跨期的或者任意會計分期下的會計數據。
(2)企業內部控制發生變化。
首先,內部控制形式發生了變化。在手工會計工作環境下,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在職責范圍內工作,通過簽章明確,通過職能分割、人員分工形成內部控制體系。在會計電算化工作環境下,通過授權控制,外加記賬憑證簽章明確。而在會計信息化下,會計、管理和業務一體化,崗位分工、授權控制、全面預算、文件記錄等都以數據形式存在,而且,會計內部控制已經不再局限于會計核算部門。其次,內部控制制度在內容、層次、深度上需要不斷得到豐富、完善和深化。內部審計人員面對是電子簽名、流程、表單以及其他終端輸出。流程控制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對傳統職責分離的控制審計在實際中很難找到審計線索,而是更多地依賴計算機本身的程序。企業如果對操作員的權限管理松懈,操作員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進入系統并進行不同的操作,崗位責任制控制將名存實亡。
(3)內部審計風險進一步加大。
由于內部審計目的是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當審計環境與企業內部控制發生變化后,內部審計風險進一步加大。首先,會計數據來源復雜、自動處理,如若設置與控制環節不夠完善,出錯后果更為嚴重,且不容易查對。其次,審計面對的內部控制風險測試的難度加大。不管是進行符合性測試還是實質性測試都很難把握固有風險的評估。比如在信息化過程中管理人員(不僅僅是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不夠、計算機系統“防火墻”受到破壞、計算機病毒、電源故障、操作失誤、程序處理錯誤和網絡傳輸故障都會造成實際數據與電子賬面數據不相符,增加了固有審計風險。再次,審計人員由于自身業務水平跟不上信息化技術發展而不能發現審計線索,不能發現財務報表實際存在的重大錯報、漏報的風險。另外,企業管理系統以及會計信息系統軟件的更新升級,也會增加審計檢查風險。對賬戶或交易的重大實質性測試往往離不開企業的歷史數據,軟件版本的更新、平臺的遷移都會對新舊數據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帶來檢查風險。
3企業內部審計的適應對策
3.1認真開展會計信息化系統安全評估
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如果會計信息系統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內審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企業應該借助專業的網絡安全公司進行網絡安全評估。主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安全評估工作:
(1)評估企業內部管理系統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會計記錄來源于原始業務數據,網絡開放性、數據共享性使得內部人員對原始數據的修改或刪除可以不留痕跡。內部審計機構配合網絡安全公司首先要梳理明確業務流程,然后對被測試系統做系統分析,分析其架構、軟件體系以及程序部署等,再對被測系統做系統安全分析,進行安全建模,明確本系統可能受到的潛在威脅,最后需要剖析系統,確認有哪些攻擊界面,根據測試方案進行測試。
(2)評估與企業外部對接環節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銀企互聯的技術已應用于企業委托收款與支付環節,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實現了銀行和企業財務系統的平滑對接,企業通過財務系統中的操作可以直接完成銀行賬戶資金的管理和調度。網上銀行業務環節既有網絡系統的安全問題也有操作控制的安全問題。數字證書、電子銀行口令卡都是在企業管理系統內部共用的環境下使用,惡意的攻擊侵入與無意的錯誤操作都有可能發生,導致企業財產受到損失。內部審計機構要配合網絡安全公司對重點部位或者系統關鍵點實行滲透測試,滲透測試考慮的是以黑客方法,從單點上找到利用途徑,主動發動攻擊侵入系統,以測試系統關鍵部位是否安全,這種測試可以更直觀地幫助企業提高認識,也能解決一些重要問題。
(3)制定防范措施。
經過安全評估,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對企業整體系統架構、安全編碼、安全測試、安全測試覆蓋性、安全度量等多個因素有全面的認識,清楚會計信息化系統的安全威脅所在,協助網絡安全公司提出解決方案,修補漏洞,參與制定安全防護措施。當企業管理系統或者會計信息系統軟件更新升級時,做數據備份的同時還需要重新評估整體安全性,進行必要的實質性測試,否則會帶來不可知的檢查風險。
3.2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審,降低控制風險
內部審計是評價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健全與否,控制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內控措施包括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
(1)程序控制方面主要選擇理想的審計軟件或者對現有的審計軟件進行二次開發,以適應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需要。
理想的審計軟件應該是一個會計信息化系統評測、審計技術分析、內部績效評價與考核等多種功能技術的集合體。它可以與管理系統直接對接,為子系統提供評測,直接取數,對財務數據開展分析、測試、計算處理、稽核,可以自動生成一部分審計工作底稿。經過對審計項目參數設置,提供績效考核各種指標。內部審計注重對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及績效評價指標考核的全程監控,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的作用。
(2)制度控制方面主要做好權限密碼管理,針對數據異常錯誤和聯網傳輸問題采取相應具體措施。
包括:分配設置責任中心和操作權限密碼,降低約束機制失效可能性;提高網絡通信效率和效果,降低軟件出現異常錯誤的可能性等。企業信息化初期建設階段,關注會計信息系統的操作風險,隨著試運行結束,在磨合期段后段,注重控制的流程、內控漏洞防控。
(3)在內部績效考核審計方面注重實時、全面、增值,從單純的查錯防弊向促進提高管理水平轉變。
第一,利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結合內控制度審計,重新設計考評制度,評價企業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為改進內控管理服務。第二,利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對專項業務活動的審計,要優化考評流程,實時、動態地考評被審計部門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管理職能的發揮情況、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第三,根據企業的內審環境,建立一種類似平衡計分法的評價模式,對照預算指標、安全生產目標等方面的業績指標,對各部門和員工當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兌現獎懲。
3.4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會計信息化帶來新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它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必須熟練掌握審計標準、程序和技術,并運用到實際審計業務中。內部審計人員同時要熟悉會計準則和技術,必須理解管理原則,從而認定和評價偏離良好經營慣例情形的重要性和重大性。內部審計人員只有通過繼續教育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才能精通內部審計標準、程序和技術運用。
(2)拓展內審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審計依據、審計技術,熟練使用各種審計軟件,還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熟悉財務會計與企業管理軟件,適時補充管理科學和信息科學方面的知識,不斷加深對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新型會計工作模式的理解。內部審計人員應當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實踐培訓活動,成為適應企業管理需要的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
(3)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