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51
序論:在您撰寫消費效益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文作者:徐其東工作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特征及成因
生活性消費糊口化農村居民當前還是把保證溫飽放到首位,消費行為的“糊口化”趨勢較為明顯。調查顯示:戶主對衣食住行娛樂等消費類別按重要性排序時,82.4%(385戶)的家庭戶主選擇滿足基本衣食生活需要,排在首位。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下的家庭戶主90%以上認為收入低,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家庭戶主90%以上認為家庭支出大,幾乎所有收入階段的家庭戶主都認為當前物價高,這一比重高達98.9%,說明經濟因素決定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在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收入)一定時,消費結構層次會與其相適應。2011年河南省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1%,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仍然很大,居民消費糊口化傾向明顯,居民進行消費時期受到民以食為天等傳統消費習俗的影響,從骨子里認為追求溫飽需求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潛意識里把溫飽問題作為人生的基本需求。個人消費城市示范化農村居民的個人消費城市示范化是指農村居民在消費時受到城市居民消費影響所誘發的不顧自身經濟條件去模仿城市過高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的經濟現象。調查發現,農村居民個人消費的城市示范化特征趨勢較為明顯,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這種城市示范化特征越明顯。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樣本家庭戶主在對“城市居民消費行為對你的消費有影響嗎?”的回答中,僅有14.3%的戶主回答“沒有”,58.5%回答“有”,27.2%回答“說不清”,在對“哪類生活消費受城市居民消費影響較大?”回答中,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個人消費城市化現象,醫療保健、衣著和文化娛樂用品及服務城市示范化特征最為顯著,60%以上的家庭戶主認為受到城市居民消費的影響。這說明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這種城市示范化特征越明顯。農村居民的個人消費城市化趨勢受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日趨緊密和農村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等因素共同影響而產生的。河南省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按農村居民家庭按收入來源分組的平均每人純收入從2006年的2871元增加到2010年的5524元,年均增長率18.5%,收入的增長為農村居民消費城市化提供了經濟基礎;河南2011年城鎮化率40%以上,加速了城鄉一體化的融合,加之多年來的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常年外出進城務工,這都為農村居民消費仿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現實參照。當今農村居民傳統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追求小康富裕生活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展現自我個性成為許多農村居民消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顯露其居地社會地位的隱性炫耀和攀比的心理需求。消費決策思考集體化農村居民消費以家庭觀念為中心,農村居民在做出消費決策時,以惠及家庭成員的集體性思考表現出很高的一致性,筆者稱之為消費決策思考的集體化特征。在對農業生產消費問卷調查中,農業生產類消費諸如種子、肥料、農用機械等家庭戶主表現出集體性思考的一致性,94.9%的樣本家庭戶主認為其價值觀影響農業生產類消費行為。筆者認為農村家庭戶主的消費決策是理性的行為,戶主要考慮家庭集體需要,也是由農民職業化定位的長期歷史角色所決定,況且當前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較高,農村勞力能長時間抽身出來從事非農經營,使農業生產相對變成簡單的非主業化經營,較少的投入即能實現家庭基本生活的滿足。在對生活消費類調查中,家庭戶主對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文化娛樂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和醫療保健的消費影響較大,均超過六成,以家庭觀念為中心的消費決策集體化特征也較為明顯。原因是農民雖然重視基本生活消費但已基本得到滿足,把注意力集中到耐用品及教育醫療等。由于這類消費對于居民家庭生活的發展、改善和享受密切相關,同農村居民家庭社會角色地位心理預期相符合,所以在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相對較低且不確定性加大、支出較大的生活現實和物價高漲的心理預期下,家庭消費十分謹慎而理性,考慮家庭預期的整體需要。家庭代際消費非均衡化農村家庭消費支出在農村家庭成員之間的分配以老人和其子女代際之間非均衡化進行,即老人消費支出比例相對于其子女消費支出比例較小,表現出家庭消費代際間的非均衡化特征。我們調查中篩選出二代以上同堂的家庭,在全部有效樣本家庭中有379戶家庭符合這一條件。在回答“在您消費時是以子女為中心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時,90.2%樣本家庭戶主回答以子女為中心,僅有9.8%的樣本家庭戶主回答以自我為中心;回答“請列舉出子女的哪項開支較大”時,為子女的建房、婚事、教育是家庭開支的居前三位,分別有66.8%、56.5%和35.9%的戶主回答開支大。之所以農村居民消費呈現代際的非均衡化,可以從我國的家庭特有的血緣親情關系和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現實狀況考慮。在我國家庭生活中,父輩一代人對自己的后代普遍存在著恩愛有加的情愫,當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較低時,為使家庭有限的經濟收入實現價值最大化,老一代人表現出消費利他主義的價值傾向,在消費時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末位考慮,優先滿足家庭其他成員的消費需求,再加上今天子輩的年輕人消費理念和傳統消費習俗與父輩們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消費動機已經成為家庭消費的主要驅動力,強化了家庭消費的非均衡化。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得出了當前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特征的基本結論:農村居民消費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首先考慮滿足生存需求的溫飽問題,在具體的消費過程中追求發展和享受型的、體現個性需求的、城市居民消費示范化的消費行為,在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居民消費決策時表現出很高的集體化的決策思考,消費行為結果家庭代際消費非均衡化的消費特征較顯著。本文得出的研究結論是基于我們對當前農村調查分析,有利于我們把握現階段農村經濟的新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的措施開拓和刺激農村消費市場,合理引導農村居民消費,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筆者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議:拓寬農村居民收入渠道,增強農村居民消費信心農村居民消費相對于城市居民消費層次總體上較低,收入是制約消費的基本因素。因此,拓寬農村居民收入渠道,關鍵是努力尋求和增加農村居民持久收入來源,提高持久收入水平而增強其消費信心。一是繼續提高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尤其是提高農村常住人口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二是大力增加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收入,在穩定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收入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努力拓展第二第三產業的收入。三是逐步改善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比重偏低的現狀,發揮農村居民家庭財產性收入積累性作用,穩定并適時增加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力度,切實提高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調動農村居民發展農村經濟和從事農業的積極性。優化農村消費市場環境,挖掘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在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商品流通以及社會管理等方面建立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制度,為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營造良好的基礎條件,進一步開發農村消費市場潛力。一是以城市商品流通體系為參照,以符合各地特色的農貿市場為依托,整合當地的資源優勢、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建立起與城市商品流通體系相對接的農村商品流通體系,便捷而高效地服務農村消費市場。二是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城鄉發展不平衡現狀,為農村消費市場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基本保障,優先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資和生活產品進入農村消費市場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加強工商、稅務、質檢、農業等機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從源頭上保證農村市場產品的安全,防止傷農、坑農現象發生,規范農村消費市場秩序。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村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心理顧慮挖掘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消除影響農村居民消費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心理顧慮,應改變我國農民一直沿襲的“土地和家庭保障”模式,建立起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的基本方面統一的、覆蓋全社會的、符合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信心,改變農村居民不能消費、不敢消費和非均衡消費的現象。一是建立和完善符合農民的最低生活需求、經濟發展水平、政府財政和集體經濟承受能力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健全“保大病”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應根據群眾意愿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選擇多種合作醫療形式,逐步形成以村合作醫療組織為基礎、鄉(鎮)合作醫療組織為重點的合作醫療組織體系,積極探索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和其他形式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例如在條件成熟的農村地區可以鼓勵農民參加商業醫療保險。三是創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按照農民自愿和政府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家庭養老保障與社會養老保險相結合,建立滿足不同層次農村居民需要的、多樣化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提高社會化養老的程度。培育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正確引導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形成有利于正確引導農村居民合理的消費行為。一方面政府要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農村大力倡導文明消費、理性消費、綠色環保消費等積極的消費行為,制定正確的促進農村消費的政策,形成符合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結構合理的消費行為。另一方面農村居民應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和合理的消費需求進行理性消費,在保持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優良傳統消費觀念的同時,適時地提升自身的消費層次,逐步培育出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相適應的積極健康的農村新消費觀念,減少超越農村實際的盲目地仿效城市那種顯示地位和生活水平沖動性的短期購買行為,力戒過度的炫耀性消費和相互攀比性消費行為,消除片面追求物質消費的畸形現象。
掌握購買者行為對于廣告創意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通過對消費者消費行為過程中的種種因素的分析,能夠使廣告創意者在制廣告創意中做到心中有數,用最適合和消費者喜歡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提高銷量,獲得更大的效益和發展。在實際的消費過程中,會對廣告創意者在進行產品宣傳和消費引導時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消費者受到的各方面因素都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這時,也要盡可能的控制這些情況中的不穩定因素,將其進行引導,使其轉化為消費者對產品正面而穩定的總體印象,使消費行為順利進行,這時就要盡可能的的利用穩定的因素,對消費者決策施加以積極的影響,以促使其做出對產品銷售有利的決策行為。
當然,廣告創意有著一定的模式可追尋,分別體現在思維、情感、個人價值、生活方式、環境影響等方面。我們知道,人的情感相對于豐富和具有激發力,而廣告的目的則是要激發人們的消費欲望,而人們消費行為的發生一般是和情感活動一起。情感活動越強烈,消費行為就越容易發生,甚至可以說相當程度上購買行為的產生根本就是取決于個人的情感,感性訴求廣告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的。它并不完全從商品本身固有的特點出發,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運用合理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廣告創作,尋求最能夠引發消費者情感共鳴的出發點,從而促使消費者在動情之中接受廣告,激發購買。如今的消費者需要正從物質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這就是消費的高層次的提高。也就是說消費者越來越需要體現自身的價值,他們更需要擁有該產品所獲得的價值觀念,即產品實用價值之外的心理價值,如榮譽、地位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的名氣比用途更重要。廣告的創意也是有規律可言的,比如G.塞利爾的“生殖過程”七分法,他將創意的產生的過程比喻成人類的生殖過程一樣,要經過戀愛期;受胎期;孕育期;產前陣痛期;分娩期;產看檢驗期;生活期這幾個階段。
分別指創造者對知識的強烈興趣、熱情和欲望,以及對哲理的追求;指創造者的創造潛力必須用具體事實和知識來進行“受胎”,否則其智慧依然是無“生殖力”的;指創造者孕育著新思想,期間經歷了無意識孕育的漫長過程,也即“十月懷胎”的過程;當新思想完全發育成熟時,創造者感到一種不舒適,一種答案即將降臨的獨特感受;指新思想的誕生,即創意的清晰出現;像檢查初生嬰兒一樣,使新思想接受邏輯和實踐的檢驗;新思想被確認后,開始存活下來,并可能被廣泛使用。我國的王國維先生把創意產生形容成“三境界”,用一首詩詞比喻: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袋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廣告創意的策略目的在于尋找說服消費者的一種或幾種方式,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同時,廣告創意也是產品特征、價格觀念和觀念價值的一種體現,它有著一定的模式和規律可言,但是,也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著變化。廣告創意也隨著消費者的環境、年齡、文化的變化而發生這變化??傊?,好得廣告創意,廣告創作者必須有極高的策劃能力和審美能力;必須對市場有著行之有效的解讀方式。一個廣告就是在表現“說什么”和“怎么說”的問題?!罢f什么”就是廣告創意者的問題,比如廣告的創意、賣點;“怎么說”是廣告的實施戰略問題,比如說表現形式、形象、語言、圖形、媒體等等。消費者隨著年齡、環境、心態、收入等的變化發生著消費行為的變化,所以我們之所以研究廣告創意也是為了跟隨消費行為的變化而產生的。
作者:王婷 單位:西安航空學院
關鍵詞: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情境因素;因子分析
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們將會有不同的行為。在消費者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行為也受到情境的影響。面對同樣的營銷刺激,如同樣的產品、服務及同樣的廣告,同一個消費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將會作出不同的反應,采取不同的消費行為[1]。以往學者對于情境對消費者行為影響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情境對消費行為哪些方面有影響,而忽視了到底是情境因素中哪些因子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以及情境因素與其他因素之間是否有交互作用[2]。本文便在貝克情境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實際分析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一、情境理論與消費者行為
(一)情境理論
情境是指消費者的消費或購買活動發生時個體所面臨的短暫的環境因素,如購物時的氣候、購物場所的擁擠程度以及消費者的心情等等。貝克(Belk)認為,情境由五個變量或因素構成,即物質環境、社會環境、時間、任務和先行狀態[1]。貝克的情境理論提出后,學者對情境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情境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品牌選擇、信息搜集范圍、涉入度的影響等。然而,不同學者應用情境解釋消費行為的解釋力卻千差萬別。Belk的研究表明,情境因素是解釋消費行為的主要變量,它解釋了消費行為18.7%的變異量,而個人因素只能解釋3.4%的行為變異;Sandell的研究則證明,高達40%的消費行為變異可以歸因于情境因素,個人因素對行為變異的貢獻率僅占28%;Lutz和Kakkar的研究結論卻顯示,情境對消費行為的解釋力只有不到6%[3-4]。
盡管這些研究結論有一定的差異,但它們都表明情境對消費行為有影響作用。本文便是在情境理論及眾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就情境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作用進行研究,分析指出具體是情境中的哪些因子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
(二)消費者行為研究
國際上對于消費者行為的關注開始于18世紀,當時,消費社會開始在英國出現。隨著收入的增加,大眾消費顯著增長,到了19世紀,這種消費社會形態在美國和法國也相繼出現。隨著消費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經營觀念越來越關注消費者的變化。從20世紀60年代起,企業的經營觀念已從生產取向、推銷取向發展為營銷取向。在市場營銷觀念的推動下,西方的消費者行為研究逐漸發展起來[5]。
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內學者開始關注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特別是香港和臺灣的學者。目前,他們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主要是在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消費者研究方法這兩個方面。1999年,國內學者盧泰宏教授開始致力于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主要就中國青年一代生活方式、消費者氣質行為模式、中國女性消費者自我概念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5]。另外,國內學者還對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主要就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進行了研究。綜合而言,國內學者認為,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產品自身方面的因素等[1,6-8]。
二、研究方法
在貝克情境理論的指導下,筆者進行了實地的分析觀察,提出影響消費者行為的情境變量主要有天氣、周圍的物質、商店的地理位置、背景音樂、燈光、氣味、廣告、折扣、優惠券、購買的緊迫性、購買時間是否為特殊時點、時間壓力、是否有他人在場(朋友、服務人員)、是否與他人進行了互動,以及消費行為發生之前購買目的是否明確和消費行為發生時消費者的負面和正面情緒等17個變量[1]。應用SPSS16.0分析軟件對這17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后,得到影響消費者行為的主因子,并對這些主因子進行命名[9]。討論這些主因子與其他影響因素的關系,進而分析情境因素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在此研究過程中,采用問卷法讓被調查者回憶自己最近的一次消費經歷,然后根據當時的真實感受填寫問卷,以獲得真實有效的數據。
(一)樣本選擇
通過問卷初稿,先對20個大學生進行試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后,于2008年11月在西安的一所大學對本科生進行了正式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得到280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3.3%,被調查的大學生年齡為18-24歲,平均年齡為21歲,其中男生61%,女生占39%。選擇學生樣本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同質性高,使得研究有較高的內在效度。
(二)產品選擇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請被調查者回憶自己在最近購買口香糖、牙膏、瓶裝水、衣服、鞋子、手機或電腦等幾種商品中的一種時,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消費經歷,并根據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回答問卷中的問題。所選擇的商品都是大學生較多購買的,因此被調查者有普遍的消費經驗,提高了所收集數據的真實性。同時,為調查對象提供了較多的商品以供選擇,這將有助于研究發現的概括性[10]。
(三)數據分析
1.數據信度檢驗。運用SPSS的可靠性分析對調查問卷的信度進行a系數檢驗。本文采用的問卷是對情境變量的分析,計算得出的a系數為0.769。a系數越大,表示量表內的內部一致性越高,若a系數值大于0.7則顯示其信度相當高,若介于0.7與0.35間的信度為尚可,而如小于0.35則表示信度低。本文研究的數據采集的a系數大于0.7,屬于高信度,因此數據的可靠性很高。
2.數據效度檢驗。本次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設計,進行定序測量,按“非常認同”、“認同”、“一般”、“不太認同”和“非常不認同”5個等級設計成表格,讓受訪者根據自己對每項問題的認同程度在相應的等級下面做出標記,最后按照“5=非常認同”、“4=認同”、“3=一般”、“2=不太認同”和“1=非常不認同”進行賦值并輸入計算機,利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算。
KMO統計量的取值在0和1之間,KMO值越接近1,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原有變量越適合作因子分析,0.9以上表示非常適合,0.8表示適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適合,0.5以下表示極不適合。其結果KMO值=0.817,大于0.8,數據符合因子分析的效度要求。
(四)結果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提取公因子,針對SPSS的統計結果取其特征根大于1,負荷量絕對值大于0.5的變量,作為因子命名的依據,共六個因子且各自的變量負荷量的絕對值均在0.5以上,總計累積貢獻率達66.614%,能反應較大部分的信息,因此本文選取了六個公因子作為分析依據。同時,運用SPSS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進行分析,對初始的因子做了進一步的旋轉,得出正交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最終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系數表,如表1。
然后分別確定六個因子各自的決定變量,現將六個因子的決定變量和因子負荷量詳細闡述如下:
因子一:心理因子,該因子的三個變量分別為負面情緒、正面情緒和購買目的,它們的因子負荷量分別是:0.872、0.746和0.555,均大于0.5。心理因子描述的是消費者采取消費行為時的心理因素,包括消費者在采取消費行為之前便已明確的購買目的和消費者當時的情緒。對于同一種產品,購買的具體目的可以是多種多樣,同時消費者的情緒包括正面情緒(如高興、興奮等)和負面情緒(如壓抑、沮喪、悲傷等)。
因子二:環境因子,該因子共計四個變量:背景音樂、燈光、廣告及氣味,對應的因子負荷量分別為:0.713、0.700、0.608和0.533,均大于0.5。環境因子描述的是消費者采取消費行為時消費場景中的環境因素,包括店內的背景音樂、燈光的明暗程度、店內的氣味以及是否有相關的廣告懸掛于消費者的視線范圍內。
因子三:營銷因子,該因子共計兩個變量:折扣和優惠券,對應的因子負荷量為0.886和0.827,均大于0.5。營銷因子描述的是消費者消費場景中的營銷因素,包括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是否有折扣,是否會贈送購物券等。
因子四:時間因子,該因子共計三個變量:購買的緊迫性、特殊時點及時間壓力,對應的因子負荷量為:0.767、0.673、0.550,均大于0.5。時間因子所描述的是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時間因素,主要是指該消費行為的緊迫性,即是否迫切的需要購買,消費時間是否是某一特殊的時點,如一天、一周或是一月的某一特殊時間,以及消費者的時間壓力,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仔細挑選。
因子五:物質因子,該因子共計三個變量,即天氣、周圍的物質和地理位置,對應的因子負荷量分別為0.804、0.504、0.504,均大于0.5。物質因子所描述的是消費情境中的物質因素,包括消費行為發生時的天氣情況、周圍的物質以及消費場所的地理位置、交通情況等。
因子六:互動因子,互動因子共計兩個變量:與他人的互動和是否有他人在場,對應的因子負荷量為0.835和0.691,均大于0.5。該因子所描述的是消費行為發生時消費者與情境中相關人員的互動,包括是否有服務人員及自己的同伴在場以及是否與他們進行了互動。
三、結論分析
通過以上研究得出,影響消費者行為的情境因素由六個因子組成,通過分析研究將這六個公因子分別命名為:心理因子、環境因子、營銷因子、時間因子、物質因子和互動因子??偨Y以往學者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得到影響消費者行為因素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
由此得到結論,情境因素與消費者自身因素、產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經濟因素及營銷者因素一樣對消費者行為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它由心理因子、環境因子、營銷因子、時間因子、物質因子和互動因子等六個因子組成,是這六個因子分別對消費者行為產生影響。同時,這六個因子又不同程度的受到其他影響因素的影響。例如,心理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費者自身因素的影響,營銷因子受到營銷者因素的影響,互動因子則受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等等??梢?情境因素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受到其他影響因素的交互作用。
四、研究展望
盡管本文的研究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還存有一定的不足。首先,研究的過程中所選取的樣本比較單一,年齡結構比較集中,這使得樣本的多樣性較差,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選取更廣泛的樣本。其次,研究雖然得出結論,說明情境因素可以被區分為六個因子,但具體而言,對于每個因子影響作用的權重究竟如何,則沒有進行系統的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繼續深入研究。再次,雖然也指出情境因素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受到其他影響因素的交互作用,但未具體分析指出交互作用究竟有多大,在以后可以在這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最后,本文只是對情境因素常見的17個變量進行了討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選取更多的變量進行分析,得到更為完善的結論。
參考文獻:
[1]符國群.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0.
[2]KennethA.Coney.ConsumerBehavior:BuildingMarketingstrategy[M].MCGVAWHill/Irwin,2000.
[3]代祺,周庭銳,胡培.情境視角下從眾與反從眾消費行為研究[J].管理科學,2007,20(4):39.
[4]LutzR,KakkarP.ThePsychologicalSituationsasaDeterminantofConsumerBehavior[J].AdvancesinConsumerResearch,1974,2(1):439-454.
[5]楊曉燕.中國消費者行為研究綜述[J].經濟經緯,2003(1):56-57.
[6]任錦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分析[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2(1):31-32.
[7]左洪亮.對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心理因素的研究[J].商業研究,2005(10):98-99.
[8]曾潔.影響中國消費者沖動性購買行為之因素研究[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9]薛薇.基于SPSS的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59-385.
隨著貨幣發展不斷滲入,科學技術含量與物質生產力的極大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發生了難以置信的變化,整個社會經濟在經濟自由、刺激經濟內需、打造上帝等建立消費型社會時代觀的熏陶下,各種各樣的新型消費方式順勢而出,預付費消費更是一呼百應,迅速鋪展而來。如今,在美容美發,洗車、健身、網絡、醫療、各種球會、商會、電信等服務領域,預付費消費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消費模式,其在給消費者帶來優惠與方便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問題和困惑,預付費消費中存在的市場風險、道德風險與法律風險致使消費者權益的行使變得極為脆弱。
一、預付費消費的性質及消費者的法律地位
預付費消費也稱提前消費,指消費者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務向經營者預先交付一定的費用,從經營者處獲取會員卡(內部成員卡),并依會員(內部成員)資格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務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
預付費消費中消費者既可享用便利,省卻每次交付現金的麻煩,又能得到價格上的優惠,而經營者可以一次性收取大額資金,能較快回籠經營成本并可長期擁有固定客戶,這種共贏的特征正是其得到迅速發展的最大原因。通過現有的司法實務經驗以及市場的具體情況來看,常見的預付費消費可分為三類:一為定點式消費,如美容美發店、洗車場所、網絡會所、球會等;二為定時式消費,如上述案例中王先生的健身活動,健身休閑中心通常是在固定的時間段安排健身活動,以保障有效的成果;三為定額式消費,如各種商場或超市發放的購物卡,購物卡的面額價值即為消費者的消費限度。
預付費消費是眾多的新型消費方式中的一種,具有不同于其他消費方式的特征:其一,從會員(或成員,以下統一為會員)資格的取得上看,消費者欲取得預付費消費中的權利須以會員資格的取得為標準,而會員資格是在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直接產生的,不需要媒介機構如銀行、證券機構等,會員資格的形成通常也需考慮消費者的民事行為能力,對于一些特殊的行業,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發展需求,可基于消費者的民事行為能力考慮是否給予消費者會員資格,如網絡會所對未成年兒童的合理限制;其二,從消費者權利實現的限度來看,預付費消費的消費者權利并不是一次全部獲得,而具有部分期待權的性質;其三,預付費消費是一種雙方法律行為,消費者與經營者只有在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方可進入預付費消費的實質性階段;其四,預付費消費具有單方風險性,經營者集中獲取了權利而分散地承擔義務,處于極為優勢的地位,而消費者是以分散的方式獲得權利,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1]
預付費消費是在服務行業中產生的一種消費,消費者作為客戶,為特定的服務目的而向經營者支付一定的金錢,購買經營者的商品、勞務,經營者則向消費者出售自己的商品項目,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已構成服務消費合同,在這層意義上,雙方是一種相互平等地支付對價并相應獲取權利的契約關系。另外,預付費消費是一種預付款合同,亦可稱為非即時履行格式合同,由于此種消費的先交費后消費的特征,決定了經營者不可能一次性履行完其所有的義務,而是根據行業的具體情況按次或按期履行。嚴格意義上講,預付費消費是一種單方非即時履行合同,消費者作為其中的一方提前履行其應承擔的義務,在與經營者的對抗中處于明顯不利,兩者之間存在著地位的懸殊。同時,預付費消費亦是一種格式合同,其合同條款和內容通常表現和記載在會員卡中。會員卡是由經營者單方預先創設并重復使用的,是經營者為了吸引不特定多數的消費者,而以優惠條件發放會員卡的方式來與消費者達成協議,通常會做出一些利于己方而不利于對方的規定。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經營者會與消費者單獨訂立一個格式合同或載有格式條款的合同,而不是以會員卡的形式出現。此外,從經濟學意義上講,預付費消費是一種不完全合同,是在交易市場中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合同雙方在將來各種狀態下的權利義務不可能完全規定在雙方協議中的合同。市場信息是瞬息萬變的,尤其是在權利享受還未確定的期待交易中,消費者被先天性地套上弱勢的標牌,故而,經營者往往憑借自身的優勢凌駕于消費者之上,消費者信息的貧乏與權利意識的淡薄也使得消費者疲于自嘆: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在預付費消費中,消費者的法律地位應該是清晰的,當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中的消費者,享受《消法》賦予的各種權利,承擔其基本義務。然而作為一種特殊的消費模式,消費者在其中的法律地位亦有特殊之處,基于以上對預付費消費性質的分析,首先,預付費消費中的消費者是服務消費合同中的買受人,消費者以金錢作價的方式(這也是消費者在服務消費合同中最為重要的義務)換取經營者相應的給付行為,通常情況下消費者的這種行為可視為債務人的行為,然而,消費者在預付費中卻實施了先予行為,從而具有了債權人的某些權利和地位,即請求經營者提供特定的商品或服務的權利。其次,消費者是格式合同中的被提供方,提前交納費用而分段地享受權利,承擔著權利落空的風險,不但如此,作為格式合同的被提供方還被限制了作為一般消費者應有的基本權利,而不知不覺成為經營者通過格式合同制定霸王條款欺壓的對象。[2]
二、消費者在預付費消費中的權利困境及其原因之探析
預付費消費興起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惑,消費者基于信賴利益而預先履行自己之義務,而這種信賴利益又完全被經營者所掌控,由此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單方風險。根據調查,經營者收取消費者價款后消失的案件發生率極高,此類案例對消費者的損失最大的也最難以維權。甘肅省消費者協會于2008年4月16日至5月7日期間,以問卷調查和網上調查結合的形式開展的預付費消費調查活動的結果顯示:有75.3%的消費者使用過消費卡進行消費,但使用的滿意率僅為15.4%,其中最不滿意的集中在美容美發、電信業務、網絡等行業領域。(注:參見甘肅315維權網(http://gs315.org.cn/)。)筆者認為,消費者權利在預付費消費中遭受扼殺或限制的主要表現有:
其一,經營者利用拖與跑的方式損害消費者權益。在實踐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經營者在收取大量的會員費后就遁跡而無影無蹤,筆者也曾遇到過這樣的經歷,筆者花了60元在一理發店辦了一張會員卡,可享受十次的服務機會并可節省十多元錢和以后每次單付費用的時間與精力。筆者在享受服務之前就一次性將十次的服務費預先交給了理發店,因而也就產生了十次的服務期待權,然而就在筆者辦理會員卡不到5個月時,該理發店消失一空,筆者自身的權益無處可保。經營者的消失讓消費者的期待權落空,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理性地分析,經營者的跑有兩種:一種是故意的跑,即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另一種是被迫的跑,即無害人之心卻實有害人之果。因而,筆者所經歷的該理發店可能是為了非法獲取消費者的錢財而成立的,也可能是在成立之后而專以會員卡的形式騙取消費者的錢財,還可能是由于某種客觀的原因如經營不善、租期屆滿、拆遷等原因而造成的,但這在事實上都給消費者帶來了損失。此外,經營者利用拖的方式,即在企業或某個經濟體成立之前,以各種優惠條件吸引消費者,在消費者交了錢之后,卻以各種理由搪塞而遲遲不開業,造成消費者權利的中空,在定時的預付費消費中,這段期限的權利是否可以順延,很多經營者是持否定態度的,中空也就成了真空。經營者還有一種策略為虛假承諾,即承諾消費者在入會后能夠享受多么盈實的服務、多么實惠的價格,待消費者入會之后,得到的卻是經營者的擅自提價,致使消費者上當受騙,后悔莫及。[3]
其二,經營者使用四變的方式侵害消費者的利益。例如:2009年3月王先生在某健身中心辦理了一張健身卡,后來王先生發現該中心器材差,服務態度惡劣,要求退費被拒絕,后來該中心以裝飾為由將所有會員轉讓他人,而新老板不承認轉讓之前的會員資格。一變為經營者服務質量變差了,王先生參與健身休閑中心的活動的目的在于依靠中心的健身器材與工作人員的指導來強身健體,但中心的健身器材與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讓王先生感覺被忽悠,第一次健身的效益值100元,第二次就值70元,第三次就只值40元了,服務質量的下降迫使王先生作出了退會的要求;二變為錢變沒了,即經營者利用霸王條款拒絕退還消費者的余額,就等于直接把消費者的錢沒收了,王先生在要求退會退款時,健身休閑中心卻主張當初達成的格式合同中的規定會員一旦繳費,概不退還,對此王先生無可奈何,卻只能空悲切,亦長恨三變為經營者主體變了,之前的會員資格也變沒了。案例中健身休閑中心在變更經營主體后,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新經營主體卻否認了之前所有的會員資格,因而王先生等人也失去了其應享受的權利,消費者權利憑空被剝奪更加凸顯了其在市場交易中的劣勢地位;四變為消費者的選擇權變沒了,《消法》第9條第1款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但實際情況是,經營者雖以優惠條件吸引消費者參與會員制度,然而又極大地限制優惠的范圍與消費的時間段與服務類型。中國甘肅移動在2009年年未針對學生開展了一次預存60元送60元話費活動,但是參加這次活動的所有人都被要求開通某一特定的業務并扣取5元的該業務第一個月的費用,中國甘肅移動捆綁其業務并強制消費的行為嚴重地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侵害了消費者的財產權。
其三,經營者肆意泄露消費者的隱私。在預付費消費的領域中,有些行業如電信部門、球會、大商場均會要求登記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這些企業為了經營與審查身份的需要可以登記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但個人信息作為消費者最基本的隱私,經營者有義務保障個人信息的安全,但近些年來,消費者個人信息外泄問題日趨嚴重,甚有愈演愈烈之趨勢,經營者為了獲取大量利益也肆無忌憚地利用或擅自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的現象廣為存在。為了打擊這種行為,立法從刑法上對此進行了規制,在《刑法修正案七》中,電信、金融、國家機關等單位的工作人員若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給他人,情節嚴重的將受到刑事處罰(注: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7條。),而在剛通過不久并于2010年7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注: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隱私已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民事權益列入其中。[4]
其四,消費者維權難。無救濟則無權利,在我國許多法律中都規定了救濟的途徑、方式與程序。但在預付費消費中,消費者如何維權于法無據。如經營者在騙取錢財后就蒸發了,侵權者跑了,未有明確的被告何以立案?又如前案例中的王先生,有什么證據能夠證明自己是健身休閑中心的會員?法院會承認會員卡的證據效力嗎?即使承認,僅僅依靠會員卡就能證明消費者的會員資格,就能證明消費者所享有的特殊權利嗎?還有一個很客觀的問題在于,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者群,而我國司法資源卻有限的情況下,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例全交由法院處理不僅消耗了司法的有限資源,而且增加了消費者解決權益糾紛案件的成本,而這又成為消費者是否選擇訴訟救濟的困擾。
消費者權利發展至今,有著與其他權利一樣的發展歷程,但更具艱辛與曲折。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法律本身的滯后性以及消費者對權利認識的不同程度等因素的存在,消費者權利發展本身就十分復雜,繼而,在預付費消費這種新型消費模式中,更多復雜的新因素滲入到消費過程中,給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增添了幾分新的挑戰。
論文關鍵詞:公共品;消費行為;結構化理論
農村居民消費具有自給性消費水平高而邊際消費傾向低這一特征,形成這一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我國的公共產品供給主要采取政府出資、政府主導的方式,容易產生行政行為的低效率。而且,在以往的理論分析中往往忽視這樣一個現實: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公共品使用者——農民的行為意向經常是被忽略的,其結果是導致公共品供給難以符合農民的意愿。因此,研究農村公共品供給,需要將使用者的行為意向這一因素納入到分析框架中來。本文應用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作為分析框架,分析農村居民的行為反應對公共品供給的影響,并以一個失敗的飲用水工程為例證,分析公共品供給過程中使用者的心理結果和行為意向,從行為分析的角度對農村公共品供給提出管理建議。
一、結構化分析框架
社會學理論認為,行動者個體不是被動服從于制度的安排,其對制度主觀能動的反應能夠導致制度的變遷。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將宏觀制度分析和微觀行為分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結構化理論為基礎,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行為慣例
消費者行為是處于既定的規則和資源結構中的,規則的制約可通過日常行為慣例表現出來。這里將行為慣例分離出文化導引和制度變遷兩個維度。
1,文化導引。農耕文化已經根植于農村居民的心靈深處,對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給自足”、‘重儉黜奢”等消費理念以生活慣例的形式對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進行約束。對于飲用水、燒柴等自然賦予的物品,農民一直持有無償使用的觀念。
2.制度變遷。免費用水等消費隕例體現出的是村莊中的傳統消費制度。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農村居民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公共品供給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但在公共品消費過程中要或多或少的付費,這與原有的消費慣例相沖突。在制度變遷中,農民的行為會做出適應性反應,他們的行為后果也會對制度變遷產生影響。
(二)心理與行為運作機制
心理與行為運作機制是在文化導引和社會比較的雙重作用下形成和發展的,最終歸結為特定的農民理性。
1.社會比較?,F代傳媒和農民工的流動所帶來的外部信息正在改變延續了幾千年的消費觀念,農村居民開始向往健康、舒適的生活模式。對于政府主導的公共品供給,農村居民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過公共品供給提高生活品質。當然,較高期望也往往會導致較高的失望和不滿,在經歷公共品供給失敗之后,他們將會對政府的公共品供給采取不合作的態度。
2.農民理性。農民理性是農民采取行為的心理基礎。Scott認為農民的經濟行為奉行“生計第一”和安全第一”的原則,而不是理性經濟人的收益最大化原則。林毅夫認為小農的行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行為卻恰恰是外部條件限制下的理性表現。我們認同林毅夫的觀點,農民在外部條件限制下,會按照傳統慣例做出消費行為,但在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呈現理性經濟人的特征。
(三)消費行為
按照吉登斯提出的行動者的分層模型,消費行為是由行動的反思性調節、合理化及動因所構成的一系列過程。
1.行動的反思性調節。在公共品消費過程中,農村居民不僅調節著自己的消費行為,而且對公共品的供應者存在同樣的行動期望。他們會根據公共品消費的后果和其他人的反應來不斷地反思、改變和調節著自己的消費行為。
2.行動的合理化。農村居民對公共品消費行為始終保持著理論性的理解,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有能力對自己的消費行為做出合理化的解釋。
3.行動的動因。傳統消費慣例以及具有農民理性特征的心理和行為運作機制會形成特定的行動動因。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這些特定的行動動因會驅動農村居民采取符合理性的行為。
(四)意外的行動后果
受自身能力和信息的限制,消費者有意圖的消費行為會產生意外的后果。公共品的消費可能經歷意想不到的失敗,而且農村居民會將這種消費失敗歸因為公共品供給決策和管理的不當,并根據這種后果決定未來的行為。
(五)未被認識的行動條件
未被農村居民預料到的意外后果會以反饋的形式成為以后行動的未被意識到的條件。換言之,這些意外后果會促發下一步的消費行為。當然,下一步的消費行為可能是繼續合作,也可能是退出公共品的消費過程。
二、一項飲用水工程的例證
(一)工程介紹
該飲用水工程位于長春地區東南部,該地區居民一直飲用淺層地下水,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要求。工程始建于2001年,覆蓋7個相互毗鄰的自然村落,為407個農戶2187人供水。水源為深層地下水,采取深水機井汲取的方式,通過鋪設地下管線將水引到407個農戶家中。資金來源分為財政撥款和農戶自籌兩部分,市縣兩級財政共出資20萬元,每個農戶支付350元的管網費,在運營之后,每戶每年需支付3.5元的管理費。管網的鋪設采取農民出義務工的形式,農民和工程部門都不需要付費。
(二)消費規則的變化
在傳統封閉的村莊生活中,自給自足是最合理的生存選擇。飲用水一類資源在村民的心里認同為自然的賜予,吃水不花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飲用水工程出現之前,村民曾經用兩種方式汲取飲用水,早期的公共水井和后來的各戶自用的手壓井。在飲用水工程之后,以前存在的不花錢飲水的慣例則發生變化,以后的歲月中,吃水要支付少量的現金。
(三)農民的心理和行為
在‘重儉黜奢”的文化傳統下,雖然低收人約束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但村民依然堅持樸素的生活方式。雖然村莊中的水質不好,但是一代代人就是在這方水土里成長,因此長期以來沒有誰會投人大筆資金改善飲用水質量。不過,由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現代傳媒的影響,新一代農民開始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深水機井的費用較高,需要2000元,很多農戶都擱置了打深水機井的計劃。他們認為,雖然水質不好,但是還沒有達到需要動用2000元來改善的程度。在新的規則之下,每戶要支付350元的管網費,每戶每年要交納3.5元的管理費。與打深水機井相比,要便宜的多,支付成本相當于打一口淺水井的費用。因此,村民接受了這個未來的吃水規則。
(四)意外的后果
該工程將水源地選擇在一處適應打深水機井的低洼地帶,以保證未來有充足的水源供應。工程于2001年秋季完工并開始正式供水,整個秋季和冬季該工程都正常運行。但在2000年前后,正是農村種植水稻收益高于玉米的時候,在水源地周圍,十幾戶農民將原來的旱田改成水田,并且灌溉用水也是采取深水機井的方式。2002年夏天的降水較正常年景大幅減少,水田灌溉用水增多,地下水過度開采,飲用水工程由于水源不足出現供水中斷隋況。在整個夏季,飲用水工程處于半停業狀態。在停水的時候,農民們重新啟用了自家的手壓井。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之后,飲用水恢復正常供應。但在年底,在工程部門收取管理費的時候,雙方出現了分歧。分歧出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戶認為整個夏季的間歇性供水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變,責任在于工程部門,所以.不應該交納管理費,而工程管理人員認為間歇性供水屬于不可預測事件,不應該涉及到管理費的正常收??;二是農戶認為他們交納的錢是350多元,應該得到很好的服務,目前的服務質量不能令他們滿意,而工程部門認為先前交納350元是管網費,與管理費無關,每戶每年3.5元的管理費已經很低了,即便偶爾中斷供水,農戶也沒有不交的理由。雙方爭執不下,農戶不能得到在未來正常供水的承諾,很多農戶拒絕交納每人每戶3.5元的管理費。因此,在該工程供水一年多之后,飲用水工程停止了運行。
(五)目前的狀況
在飲用水工程停止運行之后,農戶重新采用手壓井的供水方式。飲用水工程部門撤離,機井和管線閑置。同期,糧食的市場價格出現變化,玉米價格持續走高,而水稻價格維持不變,種植玉米的收益高于種植水稻的收益,因此農戶紛紛將水田改種玉米,地下水供應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飲用水水源不足問題已經不存在。但是,工程部門已經撤走,當地政府也沒有重新運行飲水工程的計劃。在農業稅免除之后,糧食價格持續走高,農民的收益提升。富裕的農戶開始考慮提高生活質量,為提高飲用水品質,一些農戶自家投資2000元開鑿深水機井。尤其是蓋新房的農戶,在蓋新房的同時,必定選擇開鑿深水機井。當然,大多數農戶還是引用淺層地下水。
(六)未來的趨勢
在過去,農村居民飲用水經歷了公共水井和自家手壓井兩個階段,而未來的趨勢如何還很難預料,但必定是以下兩種模式之一:一種是農戶采取個體行為方式,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口深水機井,就如同現在每家每戶擁有一口手壓井一樣。這種模式符合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習慣,但是成本較高。另一種模式是依靠國家投資或者是引導農民采取集體行動的做法,興建飲用水工程,集中供水。這種模式與自給自足的生活傳統相違背,但具有規模效應,成本較低。
三、研究結論和局限
(一)研究結論
1.面對消費規則的變化,農村居民會選擇適應。傳統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對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應對傳統消費行為予以理解和引導。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消費意愿。
2.政府主導的公共品供給往往具有行政行為的低效率的特征,從項目的投資到后續的管理往往缺少科學性和持續性。而公共品的質量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公共品供給質量會影響到農村居民的滿意程度。一個失敗的嘗試可能促使農村居…民回歸到原來的自給自足的消費模式下,而這種消費模式從宏觀的視角來審視是不經濟的。
3.農戶具有分散行動的傳統,一些農戶會在某些公共品供給的領域自行采取行為,比如說農戶打深水機井的行為。而公共品的提供屬于集體行為,在未來的公共品供給過程中,這些富裕的農戶可能會拒絕參與公共品工程,因為他們已經自行解決了類似于飲用水問題。因此,公共品供給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時機過遲可能失去對部分農戶的吸引力,在參與意愿不足的情況下,公共品的規模效益無法充分的發揮。
本文作者:張孜博工作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消費函數的計量模型設定由于大學生消費水平受多種收入因素的影響,借用消費理論的消費函數,以此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如下:y=βo+β1X1+β2X2+β3X3+εiE(y)=βo+β1X1+β2X2+β3X3其中,y為學生的平均月消費(元);X1為學生平均每月由家庭提供的收入(元);X2為學生平均每月做兼職所獲取的收入(元);X3為學生平均每月的特困補助的收入(元);βo為自發性消費;β1、β2、β3為邊際消費傾向;ε表示其它隨機因素的影響。數據的搜集情況收集2010年南京工業大學經管、外語、中文院50名在校生每月消費支出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60%的同學做課外兼職,15%的同學享受國家特困補助。比例較有代表性,基本符合高校學生特點。為方便分析大學生消費狀況,在調查中,除去了大學生向學校所繳納的培養費、學雜費、住宿費和寒假往返費。結果見表1。表1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生活費用來源于消費情況(元/月)上表設總體回歸模型為:Yi=β0+β1X1i+β2X2i+β3X3+μi(i=1,2,3,…,50)——(1)該式是樣本數據結構形式的多元總體線性回歸模型,它由50個方程,4個未知參數組成。模型矩陣為Y=Xβ+U。參數β0,β1,β2,β3都是未知數,利用樣本觀測值估計。設計算得到的樣本估計量為β0,β1,β2,β3是相應的未知數β0,β1,β2,β3的估計值。用stata得回歸方程為Y=98.757+0.778X1+0.40X2-1.2787X3,所以:擬合優度R2=RSS/TSS=0.9951。
模型分析與檢驗1、模型分析復相關系數R=0.9975擬合優度R2=0.9951,因此,大學生消費函數的回歸方程擬合優度高。2、F檢驗從總體上對模型中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是否顯著,對一定顯著性水平下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α=0.05);具體是:(i)提出原假設Ho:β1=β2=0;備擇假設H1:β1,β2至少有一個不為0;(ii)RSS=147524.595,ESS=727.905,n=10,k=3計算得:F=RSS/k/ESS/(n-k-1)=405.3;(iii)查F分布表,得F=F(3,6)=4.76(α=0.05,自由度n-k-1=6)做判斷由于F=405.3>F(3,6)=4.76,說明Xi對因變量y有顯著影響。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總體回歸方程是顯著的。即:大學生消費支出與各類所得收入間的線性關系顯著。結果分析假設X2、X3保持不變,E(y)對X1求偏導,得β1,β1為邊際消費傾向,可理解為家庭給予的費用每增加一個單位,學生消費y的值就平均增加0.778個單位。由于β1是正值,表明隨家庭給予費用增加,學生消費值相應增加,且學生們在此項收入來源上消費傾向很高,與事實較符。假設X1、X3保持不變,E(y)對X2求偏導,得β2為邊際消費傾向,可解釋為學生勤工儉學的收入每增加一個單位,學生消費y的值就增加0.40個單位.由于β2是正的,表明y與β2的變化規律是學生勤工儉學費用增加,學生消費也提高,說明學生對自己勞動所得貨幣的支配消費欲望相對低。假設X1,X2保持不變,E(y)對X3求偏導,得β3為邊際消費傾向,可以解釋為學生享有的特困補助每增加一個單位,特困學生消費相對平均量E(y)的值減少1.2787單位。β3符號為負,表明y與β3的變化規律是特困補助金額越高,消費平均值越低。
大學生月消費集中在800元~1500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規范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大學生直面的人生課題。完全依靠家庭供給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娛樂、旅游等精神享用品,通訊費等灰色消費支出占一定比例。模型的反饋反映大學生消費水平與其生活費用不同來源有正、反兩方面的變化趨勢。因此,希望社會、家庭和高校教師能以此變化規律,引導富裕家庭學生的消費行為;不要鋪張浪費。學校應增加特困生津貼,為特困學生創造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
作者:梁小莉 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必要性
商業健身消費作為一種即時的體驗消費,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需要與教練、會籍顧問、其他消費者等進行社會交往。因此,商業健身消費不僅具有經濟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無疑是一種社會活動。消費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社會現象和過程的消費[7],為此有必要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對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進行深入研究。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意義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意義主要凸顯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理論意義。傳統上,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經濟學的視角,消費社會學的視角則有助于了解影響商業健身消費的社會學因素、認識商業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和社會功能,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商業健身消費的本質,從而不斷豐富體育消費的理論體系,并有利于拓寬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視域,進而有助于促進體育社會學學科建設。其二是應用價值。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研究能夠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為刺激商業健身消費、促進商業健身俱樂部健康發展提供一系列對策建議,如社會階層結構的視角、消費觀念的視角、參照群體的視角等等,這些研究成果同時對于提高體育消費整體水平亦有借鑒價值。
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主要議題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消費者在商業健身消費方面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家庭類型。不同類型的家庭如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等對消費者的商業健身消費應該具有一定的影響。社會互動。社會互動影響了具體的消費需要,表現為“跟潮效應”、“認同效應”、“示范效應”,同時還影響到抽象消費需要的層次,表現為“反叛效應”和“攀比效應”[7]。社會互動同樣會影響到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健身消費。社會階層。隨著社會階層結構的不斷變遷,當代中國社會可以劃分為十大社會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8]。由于各社會階層消費者在資源占有上存在著差異,必然會導致商業健身消費的差別。第五,社會資本。布迪厄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者潛在資源的集合,這些資源與由相互默認或承認的關系所組成的持久網絡有關,而且這些關系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認的、而且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9]。社會資本的主要內容包括信任、社會網絡、規范[10]。社會資本不僅對個人,而且對組織、社區等的發展都具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勢必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健身消費。第六,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如“消費理性主義、禁欲主義、利他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7]等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的健身消費也不例外。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關系消費?!瓣P系消費”(consumptionofrelations)是法國社會學家波德里亞(Baudrillard,2001:25)所提出的一個概念[11]。關系消費其實就是人們為了建立和維持社會關系而進行的消費行為。在注重關系的當代中國社會,關系消費現象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過于請客送禮。商業健身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關系消費的特征。筆者曾對中高檔商業健身俱樂部的消費者做過訪談,發現有的消費者將商業健身俱樂部作為建立商業伙伴關系的平臺,有的將其作為維持、鞏固客戶關系、朋友關系的一個手段,而健身消費的本體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被部分消費者邊緣化了。第二,中上階層消費文化。消費不純粹是滿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質性活動,它同時也是一種符號活動、交流活動和表現活動[7]。商業健身消費屬于較高層次的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商業健身消費表達的是一種健康、時尚、尊貴的中上階層消費文化,象征著一種高品位的生活方式,顯示了消費者具有較富足的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從消費主體來看,商業健身消費與一般的大眾消費存在明顯的區別。第三,消費分層。由于各社會階層資源占有的不同,導致消費觀念、消費水平均存在差異,消費分層現象客觀存在,商業健身消費亦存在分層現象。筆者曾對商業健身俱樂部消費者調查發現,有的動輒花費數萬元購買私教卡(聘請私人教練)、有的辦理金卡、銀卡,而有的則僅僅辦理一張普通會員卡,還有的只是購買季卡或月卡。在商業健身消費方面,社會上層、中上層、中中層等之間,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等消費者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功能商業健身消費不僅具有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經濟功能,而且具有一系列社會功能,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促進個體社會資本的增長。一方面,消費者在參與商業健身消費的過程中,通過與私人教練、會籍顧問及其他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絡;另一方面,一些消費者將健身消費作為一種“關系消費”,有助于鞏固和建立社會關系網絡,兩方面都有利于促進個體社會資本的不斷增長。第二,有助于促進社會流動。商業健身消費不同于其他物質文化消費,它其實是進行人力資本投資,西方經濟學家將健身消費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商業健身消費有利于促進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商業健身消費能夠使消費者積累更多的社會資本,從而有助于促進消費者的社會流動。第三,有助于進行社會控制?,F代社會,風險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問題日益增多,社會張力逐漸膨脹,影響到社會穩定和諧,對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方式參與對社會成員的社會控制[12]。商業健身消費可以使人們釋放壓力、愉悅身心、溝通感情,在滿足健身需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社會控制的功能。第四,有助于促進社會整合。當代中國,社會分化現象客觀存在,對社會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整合即促進社會各系統之間關系的協調,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的有機體,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至關重要。商業健身消費能夠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社會整合度。消費社會學視角下促進商業健身消費的對策如果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研究促進商業健身消費的對策,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當代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尚不太合理,底層太大而中上層太小,尤其是中產階層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距離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尚有較大的差距。這種社會階層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為較高層次的健身消費,因為商業健身消費屬于中上階層消費文化,需要一定的經濟和文化資源作為基礎。為此,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是促進商業健身消費的重要條件,如何完善社會階層結構需要學術界深入研究。第二,挖掘中產階層健身消費潛力。在西方國家,龐大的中產階層是健身消費的主體,而且引領著消費潮流,在促進健身消費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學者對上海市的研究表明,龐大的社會“中間階層”的預期體育消費投入不足[13],這應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如何努力挖掘中產階層健身消費潛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第三,制定分層營銷策略。不同社會階層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偏好、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為此,商業健身俱樂部在制定營銷策略時要充分考慮社會階層的因素,根據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第四,倡導科學的商業健身消費觀念。消費觀念對消費者行為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不合理、不科學的觀念將會直接抑制人們的商業健身消費。有必要建立并倡導科學的商業健身消費觀念,使人們認識到商業健身消費不僅是單純的經濟投入,而且是一種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投資方式。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第五,發揮參照群體的作用。作為一個社會人總是處于頻繁的社會互動之中,每個人身邊都有許許多多的群體,人們的消費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周邊參照群體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發揮參照群體在促進商業健身消費方面的作用同樣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