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47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貿易原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屬于國貿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政策兩部分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后續實務操作性課程做好理論和政策上的鋪墊。由于該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開展合作式教學,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合作教學法概述
(一)合作教學法的含義
合作教學法主要利用各小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學習;并利用小組本位的評核及各組間的比賽,營造團隊比賽的氣氛,以增進學習效果,使學習機會更為平等,學習動機更為強烈。
(二)合作教學法的策略
1.小組成績分工法
簡稱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學,其原理是將學生分成4―5人一組,盡量使每一組的學生結構具有最大的差異,其差異結構類似于整個班級的結構。采用演講法或討論法學習,以學生過去的成績為基準,每人進步成績均可為團體加分。各組練習中的表現,最優的與最優的比,差的與差的比,構成不同的分陣。
2.小組游戲比賽法
簡稱TGT,與STAD類似。學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組,每組均為異質性小組,并有每周一次的競賽。教學的程序,先由教師講述第一節課,然后分給工作單。同一組的成員共同進行學習,并隨時舉行評量,以確定各組員以學習精熟。在小組練習之后,有學末競賽。采用能力分級法;各組同程度的成員互為比賽對手。不論哪一級的選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贏得相同的分數。TGT的教學策略與STAD主要差異是以學藝競賽代替考試。
3.團體研究
薛倫(Sharan,1976)所提出,將教學分為幾個主題,并將全班分為多個小組分別負責這些主題,而每一小組成員再針對該組主題進行分工。每一小組準備其所負責的主主題并向全班同學報告。學生成績以小組報告質量和其他相關的團體表現為依據。本法所強調的是分工合作與共同分享團體努力的成果。
4.拼圖式教學
由阿倫遜(Aronson,1978)設計。將教材分成若干小題,負責相同小題的各組代表先成立專家組,共同研討該小題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組,負責將研討的內容教給同組其他同學。
(三)合作式教學法的優缺點
1.優點
通過合作式教學有利于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加強合作,發揮個人的專長,提高工作效率。
2.缺點
有時候大家的意見分歧太多,爭論不休,小組無法統一意見。另外小組討論時,有時會有不愿分擔責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責任,造成團體目標無法完成,影響團隊的成績。
二、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教學現狀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作為國貿專業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主要講授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基礎知識,由于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滯后性
國際貿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貿易理論部分所占的篇幅較大,對現實意義更強的當代國際貿易理論只作了簡單的論述,一些新的理論沒有及時補充進去;教學重點不能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不夠,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專業基礎薄弱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作為國際貿易原理課程的先修課程,這些課程盡管在教學計劃都有安排,但是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專業基礎知識薄弱勢必會影響到國際貿易原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3.教學方式以教師滿堂灌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國際貿易原理過程中主要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實現教學一體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過分依賴教材,偏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學在國際貿易原理課程中的運用
(一)深化教學方法改革
不斷開展教學研究,系統總結教學成果,突出能力培養核心,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設計,加強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1.開設研討課與自主學習課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大班講授,小班討論的授課方式,研討課采用課外準備、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的方式。大班課學生人數控制在100―120人之間,小班討論課學生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每個小班分成5個小組,每組6名左右學生。小組長的選舉需要由學生民主推選,這樣既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發言的機會,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講授比較優勢理論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對比較優勢陷阱的認識,對我國應如何發揮現有的比較優勢,如何創造新的比較優勢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在講授產業內貿易理論和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就哪個理論更適合目前的中國展開討論。
2.結合案例進行合作式教學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是國貿專業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為了避免討論變成紙上談兵,在開展合作式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現實案例教學,通過指導學生針對案例討論,提高學生的專業敏感度。
3.增加課程小論文
在開課初期,教師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部分留若干題目,學生選題開題,并撰寫課程小論文。這樣做,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學習借鑒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評判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增設課前外經貿新聞環節
每節課課前留出5分鐘由各小組輪流播報外經貿新聞,不僅可以拓展學社國內的專業視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達表達能力,調動學生關心國際經貿大事的熱情。
(二)加強教材建設
結合國際貿易理論新動態、學科前沿知識及學生課程能力培養新要求,編寫《國際貿易》教材。強調理論教學的應用性、實踐性,每章配備案例和能力素質訓練設計;增加了貿易救濟措施、原產地、普惠制等當代國際貿易中較為突出的實踐性知識、工作過程性知識。結合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編寫《國際貿易原理案例集》,理論教學與應用訓練密切結合,強化案例的時代性、適用性。
依據上海電力學院的“優基礎、強能力、重應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依托學校電力、能源學科的優勢,上海電力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堅持“寬口徑、國際化、實用性、行業化”的電力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努力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專業基礎扎實、行業特色明顯、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的有電力、能源知識背景的對外經貿專門人才。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與發展,目前上海電力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有以下特色。
1.注重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
突出強化專業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近幾年來,為了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上?!八膫€中心”建設對國際化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們加強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技能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的同時,更加突出強化學生專業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除了基礎英語外,我們還開設雙語課程,并聘請外教上專業課,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交流能力。
2.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
更加突出強化貿易實務和金融證券業務等實踐操作能力。在考察、學習國內外各層次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建設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上海電力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和服務面向,我們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寬口徑、國際化、實用性、行業化”,基于這一定位,我們在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加突出強化貿易實務和金融證券業務等實踐操作能力。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利用學院較為完善的各類實驗設施,開設了綜合性的大型作業“會計模擬操作”、“國際市場營銷”,還開設了“進出口貿易實務”、“進出口單證及結算”等國際貿易實踐類課程,同時還開設了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交易的模擬操作課程。
3.依托上海電力學院電力、能源的行業學科優勢
突出體現電力、能源貿易人才培養特色。作為電力、能源行業高校,學校要求從事教學的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電力能源行業經驗,不少教師都會安排專門時間在電力行業與電力企業掛職或兼職,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本專業學生每學期至少可以聽到6~8學時的具有電力、能源行業背景的專家講座。他們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電力能源經濟理論、電力國際化與電力行業產品國際貿易的相關政策,也提供了來自一線的電力能源貿易實踐案例。在課程設置上,本專業開設了多門“觸電”課程,比如電力發展概論、電力生產概論、電力金融市場、電力系統優化與決策、國際電力市場、電力國際貿易等。在實踐課程環節,安排和組織學生到電廠及電力公司等實習單位實習。通過以上途徑使本專業學生在學好國際經濟與貿易共性專業知識的同時,接觸、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電力、能源特色知識,從而提升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
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提升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學生走出校門、適應社會、迎接挑戰、開創輝煌事業的基因。本專業從大一新生抓起,要求本專業學生必須踴躍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參與各課外興趣小組,參與教師科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在課程設計上,開設了大型實踐課程《創業之星》,讓同學們進行創業模擬實踐。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自2011年以來,每年至少有3個團隊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全國性的學科競賽活動。自2011年以來,共有15項涵蓋校級、市級以及國家級的創新和創業項目立項。
二、實施特色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現存問題
1.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還缺乏本專業領域學術造詣深、知名度高的教學名師。大學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人才培養質量取決于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學和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師業務素質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兩者同等重要。教學是立足的根本,科研是保證。教學和科研應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專業教師在科研和教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科研方面,表現為高質量的論文偏少,國家級、省級的科研項目還比較少。尤其是還缺乏本專業領域學術造詣深、專家級的專業帶頭人。這種狀況的出現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方面在于教師普遍缺乏科研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陀^方面的原因在于,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使得他們很難抽出時間靜下心來關注學科發展前沿并從事科研,科研精力不夠。在教學方面,本專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夠高,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夠充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教學團隊,還沒有知名度較高的教學名師。這種狀況的出現也是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上,教師對教學工作重視不夠,教師敬業、愛崗、樂教的思想覺悟有所降低;客觀上,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大學教師的收入相對較低,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依據本專業人才培養“寬口徑、國際化、實用性、行業化”的定位,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已經給予了高度重視,但由于主客觀原因,這方面做得還不夠,仍需進一步加強。主觀上,本專業教師大多畢業于國內名牌重點高校,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依然偏好理論教學,致使教學中自然而然偏重理論教學,而淡化實踐操作教學??陀^上,一方面課時總量有限制,扣除各類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留給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實踐教學的場地、教學軟件、實習基地等條件有限,尤其是校企合作,目前大都流于形式,僅限于實地考察、聽報告,還沒有真正將合作融入專業實踐教學。
3.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仍缺乏經驗
“高分低能”是當前中國大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核心癥結就在于培養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由于大學的教學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比較被動地在接受教育,缺乏積極主動性,教和學是相分離的,同時教學內容比較陳舊、不能與時俱進,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本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同樣存在這些共性問題,如何發揮教師教的指引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在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今后亟需解決的問題。
4.專業建設經費的投入不是很充足
分配不均衡,使用不盡合理。目前普遍的看法依然是,社會科學類專業建設和發展不需要太多的經費投入就可以建好,尤其是在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社會科學類專業會更加遭受建設經費投入的“歧視”。本專業作為上海電力學院中為數不多幾個文科類專業,在專業建設經費投入上還不是很充足,教師的辦公備課條件還不是很好。同時,有限的專業建設經費在使用上還不盡合理,體現在重硬件設施投入輕軟件投入,一方面,因為這是可以用定量化指標進行評價和考核的。另一方面,實驗室引進的部分教學軟件,與現實管理存在差距且需要進行二次開發研究。
三、解決特色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現存問題對策措施
依據上海電力學院的“優基礎、強能力、重應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依托學校電力、能源學科的優勢,上海電力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堅持“寬口徑、國際化、實用性、行業化”的電力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努力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專業基礎扎實、行業特色明顯、綜合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的有電力、能源知識背景的對外經貿專門人才。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與發展,目前上海電力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有以下特色。
1.注重學生專業綜合素質
培養的同時,突出強化專業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近幾年來,為了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對國際化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們加強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技能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的同時,更加突出強化學生專業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除了基礎英語外,我們還開設雙語課程,并聘請外教上專業課,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交流能力。
2.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
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加突出強化貿易實務和金融證券業務等實踐操作能力。在考察、學習國內外各層次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建設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上海電力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和服務面向,我們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寬口徑、國際化、實用性、行業化”,基于這一定位,我們在注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加突出強化貿易實務和金融證券業務等實踐操作能力。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利用學院較為完善的各類實驗設施,開設了綜合性的大型作業“會計模擬操作”、“國際市場營銷”,還開設了“進出口貿易實務”、“進出口單證及結算”等國際貿易實踐類課程,同時還開設了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交易的模擬操作課程。
3.依托上海電力學院電力、能源的行業學科優勢
突出體現電力、能源貿易人才培養特色。作為電力、能源行業高校,學校要求從事教學的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電力能源行業經驗,不少教師都會安排專門時間在電力行業與電力企業掛職或兼職,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本專業學生每學期至少可以聽到6~8學時的具有電力、能源行業背景的專家講座。他們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電力能源經濟理論、電力國際化與電力行業產品國際貿易的相關政策,也提供了來自一線的電力能源貿易實踐案例。在課程設置上,本專業開設了多門“觸電”課程,比如電力發展概論、電力生產概論、電力金融市場、電力系統優化與決策、國際電力市場、電力國際貿易等。在實踐課程環節,安排和組織學生到電廠及電力公司等實習單位實習。通過以上途徑使本專業學生在學好國際經濟與貿易共性專業知識的同時,接觸、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電力、能源特色知識,從而提升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
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學生走出校門、適應社會、迎接挑戰、開創輝煌事業的基因。本專業從大一新生抓起,要求本專業學生必須踴躍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參與各課外興趣小組,參與教師科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在課程設計上,開設了大型實踐課程《創業之星》,讓同學們進行創業模擬實踐。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自2011年以來,每年至少有3個團隊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全國性的學科競賽活動。自2011年以來,共有15項涵蓋校級、市級以及國家級的創新和創業項目立項。
二、實施特色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現存問題
1.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還缺乏本專業領域學術造詣深、知名度高的教學名師。大學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人才培養質量取決于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學和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師業務素質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兩者同等重要。教學是立足的根本,科研是保證。教學和科研應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本專業教師在科研和教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科研方面,表現為高質量的論文偏少,國家級、省級的科研項目還比較少。尤其是還缺乏本專業領域學術造詣深、專家級的專業帶頭人。這種狀況的出現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方面在于教師普遍缺乏科研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陀^方面的原因在于,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使得他們很難抽出時間靜下心來關注學科發展前沿并從事科研,科研精力不夠。在教學方面,本專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夠高,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夠充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教學團隊,還沒有知名度較高的教學名師。這種狀況的出現也是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上,教師對教學工作重視不夠,教師敬業、愛崗、樂教的思想覺悟有所降低;客觀上,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大學教師的收入相對較低,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依據本專業人才培養“寬口徑、國際化、實用性、行業化”的定位,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已經給予了高度重視,但由于主客觀原因,這方面做得還不夠,仍需進一步加強。主觀上,本專業教師大多畢業于國內名牌重點高校,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依然偏好理論教學,致使教學中自然而然偏重理論教學,而淡化實踐操作教學??陀^上,一方面課時總量有限制,扣除各類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留給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實踐教學的場地、教學軟件、實習基地等條件有限,尤其是校企合作,目前大都流于形式,僅限于實地考察、聽報告,還沒有真正將合作融入專業實踐教學。
3.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仍缺乏經驗
“高分低能”是當前中國大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核心癥結就在于培養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由于大學的教學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比較被動地在接受教育,缺乏積極主動性,教和學是相分離的,同時教學內容比較陳舊、不能與時俱進,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本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同樣存在這些共性問題,如何發揮教師教的指引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在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今后亟需解決的問題。
4.專業建設經費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分配不均衡,使用不盡合理
目前普遍的看法依然是,社會科學類專業建設和發展不需要太多的經費投入就可以建好,尤其是在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社會科學類專業會更加遭受建設經費投入的“歧視”。本專業作為上海電力學院中為數不多幾個文科類專業,在專業建設經費投入上還不是很充足,教師的辦公備課條件還不是很好。同時,有限的專業建設經費在使用上還不盡合理,體現在重硬件設施投入輕軟件投入,一方面,因為這是可以用定量化指標進行評價和考核的。另一方面,實驗室引進的部分教學軟件,與現實管理存在差距且需要進行二次開發研究。
三、解決特色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現存問題對策措施
論文關鍵詞:網上教學設計;情境教學法;新聞情境
《國際貿易原理》是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學專業本科的一門選修課,主要講授國際貿易領域的基礎知識和一般原理,其理論性、系統性和專業性強的特點十分突出。傳統的網上教學設計常常讓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由于對這樣的經濟學理論課程感到復雜深奧、晦澀難懂,因而產生畏難情緒。同時,感覺經濟學理論學習和現實生活有距離,很難學以致用,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會給做好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提出挑戰,要求教師對網上教學設計不斷創新。筆者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依據情境教學法和對本課程開放教育學員學習情況的客觀分析,嘗試規劃并逐步實施一套基于新聞情境的網上教學設計。
一、網上教學設計的依據
(一)情境教學法
受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思潮的影響,國內外許多學者從建構主義的視角出發,重新思考知識和學習的性質以及教育活動諸要素,表現之一便是情境教學(contextualteachingandlearning)成為教育理論界的焦點之一。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講授內容,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
新聞情境是可創設的一種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在網上展示與課程相關的新聞文字和圖片或播放新聞視頻,引導學生進入新聞情境中,了解和理解新聞,并對新聞事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學生在這種切身的體驗過程中,會主動探求必要的理論知識,并無意識地自覺加以運用。
(二)本課程學生分析
參與本課程開放教育學習的學生絕大多數屬于在職的成人,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工學矛盾突出;文化素質、學習素質普遍較差,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不足,不習慣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大多數學生以通過考試為最終學習目標。另外,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本課程缺乏足夠的經濟學知識準備。學生希望降低學習門檻,節省學習時間,取得學習效果。
二、網上教學設計的規劃
(一)明確教學目標
通過基于新聞情境的網上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進行體驗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對本課程中不同層次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達到識記、理解和運用的不同標準。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二)劃分教學模塊
教師根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劃分出I、II、III三大教學模塊(如下圖)。
I是教學體驗模塊,包括新聞素材、新聞背景、新聞關鍵詞、新聞解讀、和新聞評價5個子模塊。合理選擇新聞素材十分關鍵,既要能夠迅速有效地將學生帶入新聞情境,又要能夠盡可能多地涉及到課程教學內容。新聞背景的提供是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既為學生完成新聞情境的體驗活動提供幫助,又向學生展示了本課程的相關知識要點。將新聞素材中出現的本課程中的重要概念設為新聞關鍵詞,讓學生識記這些專業術語。新聞解讀幫助學生真正讀懂新聞,不僅看到事件的表象,還能理解表象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新聞評價讓學生無意識地自覺運用經濟學理論、觀點和方法,表達意見和立場。
II是教學目標模塊,這是一個虛擬模塊,在課程網頁上沒有相應的實際內容,包括情境創設、知識要點、識記、理解和運用5個子模塊,與I的5個子模塊一一對應,與III的子模塊息息相關。它既是是教師在創設新聞情境時的教學目標,也是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
III是教學效果反饋模塊,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判斷題、辨析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多個子模塊,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習題及參考答案,體現了識記、理解和運用等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了解教學效果,學生也可以通過答題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是否達到預期。
(三)填充教學模塊
以下是筆者提供的一個范例,僅供參考。
說明:由于模塊II是虛擬的,因而只列出模塊I和模塊III的填充范例
三、網上教學設計的實施
在電大在線平臺上,可分別或同時在課程論壇、課程網頁和多媒體資源展示區實施基于新聞情境的經濟學理論課程網上教學設計。
(一)在課程論壇發起討論
教師可以在課程論壇上定期或不定期地發起主題帖,提供新聞素材和新聞背景,標出新聞關鍵詞,引導學生通過論壇討論跟帖的方式參與新聞解讀和新聞評價。這種實施操作的采用了師生互動的模式,教師持續的對討論的引導和控制顯得至關重要。雖然沒有習題,但學生在論壇里的表現可以作為教師檢驗教學效果和完善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
(二)設置“課程新聞榜”欄目
教師可以在課程網頁上設置“課程新聞榜”欄目,在欄目內以時間為序或以教學內容為序,分設若干個文件夾,文件夾名稱即為新聞標題。每個文件夾中設置上述模塊I和模塊III,供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
關鍵詞:國際貿易WTO國際貿易行政法院
1建立中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的必要性
1.1履行我國入世承諾的需要
我國在加人WTO的法律文件中承諾:“中國應設立或指定并維持審查庭,聯絡點和程序,以便迅速審查所有與《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94")第10條第1款、GATS第6條和《TRIPS協定》相關規定所指的法律、法規、普遍適用的司法決定和行政決定的實施有關的所有行政行為。此類審查庭應是公正的,井獨立于被授權進行行政執行的機關,且不應對審查事項的結果有任何實質利害關系。”“審查程序應包括給予須經審查的任何行政行為影響的個人或企業進行上訴的機會,且不因上訴受到處罰。如初始上訴權需要向行政機關提出,則在所有情況下應有選擇向司法機關對該決定提出上訴的機會。關于上訴的決定應通知上訴人,作出該決定的理由應以書面形式提供。上訴人還應被告知可進一步上訴的任何權利?!?/p>
1.2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
中國現在在世界貿易進出口總額中位列第三,對世界貿易的影響舉足輕重。隨著中國貿易實力的增強,中國和別國的貿易摩擦也隨之增加。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從傳統的反傾銷發展到反補貼、安全標準等技術貿易壁壘以及衛生、防疫等其他非關稅壁壘。對于進口貿易摩擦,我國國際貿易救濟立法與實踐成績斐然?,F在基本上建立了以《外貿法》為核心,以《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保障措施條例》為基礎的國際貿易救濟法律體系。這對維護我國公平的貿易秩序,保護本國產業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這些法律法規都是國際貿易行政救濟措施,但司法救濟措施卻只有2003年實施的最高院的三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為我國法院開展反傾銷、反補貼案件的司法審查提供了法律依據。這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司法審查的需要。
1.3我國現行的法院體制不能充分滿足變化了的涉外行政訴訟需要
人世以后,我國行政訴訟工作將日趨復雜而嚴峻,主要表現有:
(1)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不斷擴大。根據我國的人世承諾,凡是與國際貿易有關的抽象行政行為、行政終局等原來不屬于司法審查的行政行為最后都要納人到司法審查的范疇。
(2)涉外行政訴訟的增多。人世后,進出口貿易額大增,大量的外國企業、公民涌人國內市場進行經濟貿易活動。國際貿易數量和范圍的擴大,這使得涉外行政訴訟案件數量日趨增多,案件類型五花八門,訴訟當事人更為復雜,涉及的法律法規更加復雜。
(3)涉外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復雜化。我國承諾國內法律要與WTO規則保持一致,所以大量的法律、法規、規章將被清理、修改、廢除,如果是由于法制工作的相對滯后,將造成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法律適用上的模糊和混亂,由此也必然造成我國行政訴訟的錯綜復雜。
2中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之管轄權
中國建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是出于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的需要,因此,將來建立的中國國際貿易法院的受案范圍應以中國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貿易爭議為限,但并非一切的貿易爭議均由中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所管轄。具體來說,就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由于政府行政行為所引起的貿易爭議交由國際貿易行政法院所管轄,而把因合同爭議所引起的糾紛排除在國際貿易行政法院管轄之外。這是因為第一,我國2007年的進口貿易總額達到21738億美元,同時我國也成為全球與別國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之一。如果將外貿合同案件也交由國際貿易法院管轄,那么國際貿易法院就會因案件過多而無法承受;第二,我國已實行統一的合同法制度,若將內貿合同案件與外貿合同案件交由不同的法院去審理判決,可能會影響合同法的統一貫徹執行。因此,由外貿合同爭議所產生的糾紛仍應歸由普通法院所管轄,而應把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由于政府行政行為所產生的案件歸由國際貿易行政法院管轄。具體來說,人世以來,雖然中國努力把命令干預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引導型政府,但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政府干預的痕跡依然很明顯,這顯然與中國的人世承諾不符。如果單靠政府自身意識之轉變來兌現人世承諾,沒有外在的監督力量,這個轉變的過程將會是非常漫長而且缺乏效率的。因此,通過建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對政府行政行為行使司法監督權將會極大的促進這一轉變的過程。
論文摘要:中國入世時承諾如果國際貿易中一方初始上訴權是向行政機關提出的,那么在所有情況下,應有向司法機關提出上訴的機會,這意味著我國所有行政復議都不是終局性的,都要賦予當事人提請司法審查的機會,讓法院享有終局裁決權。按目前中國有關法律的規定,明顯與入世時承諾不符。而由法院承擔司法審查職能,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當前由普通法院行政庭實施司法審查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發展了的形勢需要,外貿救濟的司法審查主體應該由專門的國際貿易行政法院實施。
1建立中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的必要性
1.1履行我國入世承諾的需要
我國在加人WTO的法律文件中承諾:“中國應設立或指定并維持審查庭,聯絡點和程序,以便迅速審查所有與《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94")第10條第1款、GATS第6條和《TRIPS協定》相關規定所指的法律、法規、普遍適用的司法決定和行政決定的實施有關的所有行政行為。此類審查庭應是公正的,井獨立于被授權進行行政執行的機關,且不應對審查事項的結果有任何實質利害關系?!薄皩彶槌绦驊ńo予須經審查的任何行政行為影響的個人或企業進行上訴的機會,且不因上訴受到處罰。如初始上訴權需要向行政機關提出,則在所有情況下應有選擇向司法機關對該決定提出上訴的機會。關于上訴的決定應通知上訴人,作出該決定的理由應以書面形式提供。上訴人還應被告知可進一步上訴的任何權利。”
1.2當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
中國現在在世界貿易進出口總額中位列第三,對世界貿易的影響舉足輕重。隨著中國貿易實力的增強,中國和別國的貿易摩擦也隨之增加。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從傳統的反傾銷發展到反補貼、安全標準等技術貿易壁壘以及衛生、防疫等其他非關稅壁壘。對于進口貿易摩擦,我國國際貿易救濟立法與實踐成績斐然。現在基本上建立了以《外貿法》為核心,以《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保障措施條例》為基礎的國際貿易救濟法律體系。這對維護我國公平的貿易秩序,保護本國產業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這些法律法規都是國際貿易行政救濟措施,但司法救濟措施卻只有2003年實施的最高院的三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為我國法院開展反傾銷、反補貼案件的司法審查提供了法律依據。這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司法審查的需要。
1.3我國現行的法院體制不能充分滿足變化了的涉外行政訴訟需要
人世以后,我國行政訴訟工作將日趨復雜而嚴峻,主要表現有:
(1)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不斷擴大。根據我國的人世承諾,凡是與國際貿易有關的抽象行政行為、行政終局等原來不屬于司法審查的行政行為最后都要納人到司法審查的范疇。
(2)涉外行政訴訟的增多。人世后,進出口貿易額大增,大量的外國企業、公民涌人國內市場進行經濟貿易活動。國際貿易數量和范圍的擴大,這使得涉外行政訴訟案件數量日趨增多,案件類型五花八門,訴訟當事人更為復雜,涉及的法律法規更加復雜。
(3)涉外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復雜化。我國承諾國內法律要與WTO規則保持一致,所以大量的法律、法規、規章將被清理、修改、廢除,如果是由于法制工作的相對滯后,將造成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法律適用上的模糊和混亂,由此也必然造成我國行政訴訟的錯綜復雜。
2中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之管轄權
中國建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是出于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的需要,因此,將來建立的中國國際貿易法院的受案范圍應以中國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貿易爭議為限,但并非一切的貿易爭議均由中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所管轄。具體來說,就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由于政府行政行為所引起的貿易爭議交由國際貿易行政法院所管轄,而把因合同爭議所引起的糾紛排除在國際貿易行政法院管轄之外。這是因為第一,我國2007年的進口貿易總額達到21738億美元,同時我國也成為全球與別國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之一。如果將外貿合同案件也交由國際貿易法院管轄,那么國際貿易法院就會因案件過多而無法承受;第二,我國已實行統一的合同法制度,若將內貿合同案件與外貿合同案件交由不同的法院去審理判決,可能會影響合同法的統一貫徹執行。因此,由外貿合同爭議所產生的糾紛仍應歸由普通法院所管轄,而應把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由于政府行政行為所產生的案件歸由國際貿易行政法院管轄。具體來說,人世以來,雖然中國努力把命令干預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引導型政府,但是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政府干預的痕跡依然很明顯,這顯然與中國的人世承諾不符。如果單靠政府自身意識之轉變來兌現人世承諾,沒有外在的監督力量,這個轉變的過程將會是非常漫長而且缺乏效率的。因此,通過建立國際貿易行政法院,對政府行政行為行使司法監督權將會極大的促進這一轉變的過程。
1.教學內容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理論部分主要包括“國際貿易組織”“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概述”等方面的內容。實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國際貿易合同的磋商訂立和履行”“市場調研”“商品價格核算”“貿易術語”“國際貨款支付”“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秶H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牽涉的知識點也相對比較多。同時,隨著國際貿易實踐的不斷發展,相關的內容也隨之更新。例如,國際貿易理論中關于新的貿易保護壁壘,美國以及歐盟聯合推行了新的“碳關稅”,自由貿易區協議也更新了。再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在國際貿易實務方面,英國2009年1月1日正式開始應用《協會貨物運輸保險條款》;2011年1月1日,國際商會正式推出新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等。這些都表明不管是國際貿易理論還是實務方面的變化較多。但是,目前一些獨立學院的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較慢,沒有完全跟上國際市場的變化。在教學中沒有融合最新的內容,導致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很難有機融合。同時,有的獨立學院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基本上都是根據教材的編排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與實際嚴重脫節。講授的內容偏難、偏深,學生們很難理解。而在實務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過于強調實際操作,沒有解釋具體操作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導致很多學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比如,在學習“國際貨物運輸和保險”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將課堂教學時間主要投放在填制保險單、計算保險費及運費、提單等方面,導致和后續課程內容出現重疊。其次,有的教師在實務教學中并沒有注重講解、解釋和實務操作有關的國際國內法律、國際貿易慣例等,導致學生沒有建立一個整體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框架,樹立嚴格遵循國際貿易法律、慣例進行操作觀念。這樣的最終結果會導致學生的實務操作流于表面,不能幫助到學生日后的學習。
2.教學方法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普及應用,很多教師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中都已經學會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基本上每個授課教師會通過PPT課件列舉案例,讓學生們根據布置的任務相互討論,然后開展課堂演講。但是因為受諸多方面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并不樂觀。比如,有的教師在采用PPT課件授課的過程中,一味強調PPT課件的內容,忽略了課件設計的生動性。教師只顧自己講解,缺少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疲勞。小組討論是目前教師最為常用的互動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選擇比較合適的幾個實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且要求制作成PPT課件在班級上演講,最后再由教師點評學生的發言。但是這種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學生并不能全面掌握所有的知識,也因實踐的局限性,使他們并不能全面搜集相關的資料,這樣會導致分析失誤。有的教師協調、控制能力不足,也會影響教學效率及效果。
二、獨立學院《國際貿易理論及實務》教學改革建議
1.教學內容改革
⑴應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
獨立學院教師應注意整體把握《國際貿易理論及實務》這門學科的發展現狀及其趨勢,真正理解、掌握教學內容的內涵及本質,不斷學習關于國際貿易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不斷補充、完善課程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目光不能僅僅盯在課本教材上,而應該從相關的報刊、網絡等多種途徑和渠道獲取更多相關的信息,向學生們灌輸最新的知識。比如,從2012年8月1日起,我國正式開始執行“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將核銷單制度取消,企業不會再辦理出口外匯的核銷手續。針對這一改革,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新的要求做出適當調整。按照新的辦事程序、要求,向學生們講授關于“退稅”“報關”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同時,教師不僅應該引導學生們主動關注一些貿易理論作用及背景等方面的知識,還應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培養。例如,政府出臺保護貿易政策、自由貿易政策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都有實施目的、作用及條件。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出現正面、反面兩種效應。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們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例如,如果從國際貿易地理的層面上分析,我國主要的貿易合作伙伴是日本、美國、歐洲國家。但是近些年來,我國也增強了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提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和思考。其次,教師應該增加貿易理論教學中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比如,“非關稅壁壘”“反補貼、反傾銷以及保護措施”等,這些內容都是現代外貿企業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應讓學生熟悉、掌握我國對進口產品應該怎樣進行“兩反一保”,而國內外貿企業對外國又如何采取“兩反一保”措施,外貿企業怎樣突破外國建立的非關稅壁壘,特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相關知識。傳授這些知識有利于為學生以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突出考證的要求。
國際貿易實務的任課教師應采用多種渠道和途徑與外貿企業人員交流、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課程。在課程教學內容中引入外貿企業的實際案例及工作流程,突出、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針對性。其次,教師應以職業技能鑒定的相關標準,根據相關的考證要求,合理安排相關的教學內容?,F階段,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的考證主要包括外銷員、商務師、跟單員、單證員等,教師平時應仔細留意這些考試的試題內容,以及考試大綱要求。盡可能幫助學生們能夠順利通過考試,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為他們日后應聘提供基礎和條件。
2.應豐富課堂教學方法
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教師在制作PPT時應適當加入視頻、圖片等,增強PPT課件的吸引力。比如,在講解“非關稅壁壘措施”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件中插入相關的新聞視頻,有利于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在小組討論教學時,教師應合理分組,并且明確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工,使小組成員能夠通過團隊分工合作,提高小組討論效率。同時,教師應注重案例教學,案例教學不在于教學案例數量的多少,而應該選擇合適的經典案例。教師在案例解析時,應給學生們留出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然后再讓同學們自由發言,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簡單的總結。如果案例較為復雜,應先讓學生們在認真討論后,制作一份案例分析報告。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模擬實踐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解國際貨款結算中的“金融票據”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模擬票據流轉的過程?;驈耐赓Q公司拿到真實的票據復印件(空白),讓學生們按照教師提供的資料以及相關的要求,模擬完成出票、提示、背書轉讓、付款、拒付、承兌及追索等一系列票據行為。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熟悉、掌握票據的實際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3.豐富考核方式
考試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掌握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獨立學院《國際貿易理論及實務》課程的考試形式比較單一,考核方式缺乏科學性,沒有發揮出考核的應有作用??荚嚥粌H應采用傳統的筆試方式,同時也可以結合演示考試、操作考試、口試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際技能的考核力度。筆試的內容除了包括選擇、名詞解釋、判斷、填空、案例分析等知識記憶能力考核題型外,還應該加大綜合性主觀題型的比例,盡可能做到全面反映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