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3:03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審計隊伍素質不強
基礎薄弱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審計內容和范圍的不斷增加,審計職能對所從事的人員應該具備的業務知識要求也不斷提高,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熟練掌握財會知識,還要了解基本建設、物資采購、法律法規、商品價格等等各種知識。而現在的審計人員大部分所學的專業都比較單一,要么是專門的財會人員,要么是專業的工民建專業,或者是法律專業,沒有形成一支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隊伍。這就導致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不能很快進入角色,準確識別良莠,對各類被審人員利用自身熟練的業務水平從中作弊的情況看不出或拿不準,現翻資料,現學現問,使問題遲遲不能披露,這必然推延時間,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二)選用審計方法不當
浪費資源審計方法是貫穿于審計過程始終,銜接各項具體工作的紐帶,審計人員采用正確方法,就可以及時查清問題,取得充分有效的審計證據。而實際操作中,如果對審計項目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將各種方法結合運用,一味追求齊、全、深,逐頁看憑證,泛泛抄寫數字、資料,顧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浪費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效益,從而制約審計效率提高。
(三)法律法規不熟悉
定性不準審計依據就是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時判斷經濟活動合規性、合法性、正確性的準繩,是提出審計意見、做出審計結論的客觀標準,是加快審計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審計依據的種類很多,包括法律、法規、計劃、合同、業務規范、會計制度等等,審計人員因自身所學限制不可能掌握與審計對象有關的所有政策,因此在審計過程中,要么是不知道依據,到處收集、尋問,認定不準,難以一錘子定音;要么是不能全面、歷史、辯證地使用審計依據,造成對套用的法規依據產生模棱兩可的看法,無所適從,欲用不得,欲棄不舍。延誤時間,錯誤判斷,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四)論據不能說明問題
取證乏力收集、鑒定、綜合評定審計證據,并據以做出審計結論和意見的過程,不僅是審計實施的過程,也是審計人員對審計對象認識不斷深入,并逐步對其評價的過程。審計按要求取證,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審計中由于取證不慎重,因而有時取得的證據不真實或者只憑被詢問人的口證取得旁證,證明質量不高。為避免審計風險對證據要進行復查,這必然費時、費力,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五)審計手段較落后
不能適應監督的需要目前,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大部分還是手工操作,沒有形成全國性的聯網審計,審計手段相對落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各行各業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都在開展信息化建設,審計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監督手段,為了開拓工作領域,提高工作質量,更好地行使“免疫系統”的職能,必須與時俱進,緊跟被審計行業的發展。當前,審計工作一是缺乏相應的審計軟件,無法實現審計工作的流程化、標準化和規范化;二是審計隊伍中計算機和信息系統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難以對信息系統工程的成本和造價進行核實;三是信息化建設屬于新興產業,國家還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也沒有相應的造價信息,造成信息化審計無據可查,無本可依。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不能實現“信息工作基礎化,基礎工作信息化”的工作目標。
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幾點對策
(一)努力建設審計隊伍,提高人員素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優秀的審計人才是做好各項審計工作的基礎,只有懂本行,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憑自己的實力、技藝、智慧、毅力去拼搏,才能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被審計單位財經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規范他們的管理行為,使被審計單位口服心服。因此建設一支過硬的審計隊伍,是審計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抓好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選好用好人。二是要培育審計人員高尚的職業操守。三是要加強業務能力。要采取業務培訓、崗位練兵和實踐鍛煉等方式,不斷提高審計人員查找發現問題的能力。如何“強素質”?筆者認為學習是關鍵,應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定期培訓與自學相結合;二是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相結合;三是應用法規文件時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審計人員素質提高了,審計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審計工作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二)正確運用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益
審計方法分為兩大類,即一般方法和技術方法。不同的審計方法,在審計投入與產出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抽查法適用于業務量大,允許一定審計風險存的項目,詳查法適應于業務量少,需要做出準確審計結論的項目,分析法適用于側重經濟管理和經濟效益的審計項目。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運用科學的分析、推理和判斷來決定應該使用的審計辦法,形成正確的審計結論,不斷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益。
(三)及時掌握審計依據
保證定性準確法律、法規、制度等是審計工作報告最后定性的重要依據,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審計的核心價值觀也提出了“忠誠、依法、公正、廉潔”的要求,因此,作為經濟運行的監督者,審計人員更要知法,守法,對待每一個審計項目要嚴肅認真、嚴謹細致、嚴格執法,時刻把神圣的職責放在心中。日常工作中一要重視各類法規制度的收集和整理,發揮專職與兼職法規機構的作用,指定專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閱進行登記并有手續,保證文件、法規的存在性;二要正確地運用審計評價依據,要做到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要用歷史的眼光評審已經過去的審計事項。三要以書面文件為準。引用依據時,必須查對原文,不能單憑記憶,防止歪曲文件精神。只有選擇最恰當的審計評價依據,提出切合實際的審計意見,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才能提高審計效率。
(四)密切聯絡雙方關系
創造和諧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配合和支持是按時完成審計任務的外部條件,審計小組成員在審計期間,應嚴格按照審計準則辦事,遵守職業道德,嚴肅審計紀律;要主動向被審計單位征求意見;辦理審計事項時,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以良好的自身素質取得被審計單位的信任。只有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配合默契,審計業務核對及交換意見等工作才能順利完成,從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五)加強理論研究
論文關鍵詞:核心競爭力企業信息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系
核心竟爭力是企業針對特定的環境,根據自身的能力要素特點,形成企業獨有的,競爭對手在短時間內不可模仿的企業能力,使企業在市場竟爭中保持優勢。信息時代使企業生存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已經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ヂ摼W的飛速發展導致信息打破了物理空間的有形界限,傳播更加迅速便捷,同時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致使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迅速變化,企業面臨巨大的危機,信息和信息技術不僅作為企業資源來支撐企業的戰略,而且也成為企業戰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中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企業信息化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抵擋的發展趨勢。
1企業的楊心競爭力
1.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核心竟爭力是指形成能夠創造客戶價值的專門技能和技術,它以企業技術能力為核心,通過企業戰略決策,系統控制、市場營銷、組織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的相互整合,以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核心競爭力不僅是企業在本行業、本領域獲得明顯竟爭優勢的保障,而且還是企業開辟新領域、建立新的利潤增長點,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導產業、實現戰略重心轉移、尋求不斷發展的重要手段川。
1.2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
價值性核心競爭力有助于企業實現顧客所看重的核心價值,如能顯著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增加顧客的效用等,從而為企業創造長期的竟爭主動權,給企業帶來竟爭優勢。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培育和積淀而成的,孕育于企業文化,深深融合于企業內質之中,為該企業員工所共同擁有。因此它是特定企業的特定組織結構、特定企業文化、特定企業員工群體綜合作用的產物,是企業個性化的產物,難以被其他企業所模仿和替代。延展性核心竟爭力可以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以維系整個企業的運行發展。在企業能力體系中,核心競爭力是核心,可使企業在原有竟爭領域中保持持續的竟爭優勢,也可圍繞核心能力進行相關市場的拓展,通過創新獲取該市場領域的持續競爭優勢。動態性企業核心能力總與一定時期的產業動態、管理模式以及企業資源等變量高度相關,隨著彼此相關的變化,核心競爭能力的動態發展演變是客觀必然的,曾經是核心能力可能演變為企業的一般能力。
1.3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企業核心競爭力可能會來自多個方面,可能是決策層的戰田備現劃,也可能是業務過程的某個環節,比如研發、制造、營銷等;一般來說,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的經營能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經營出來的,就是生產制造、營銷和研發等各環節的契合。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對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進行戰略謀劃和模式革新,當某種企業特有的運營模式難以在短時期內被復制,其本身就能創造出強大的競爭優勢,是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企業的管理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之一。由于企業發展的歷史不同,管理者的經驗和偏好不同,更為主要的是員工在技能、經驗、認知等各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企業管理能力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這成為企業之間最為本質的差異,是無法模仿的。因此這種企業獨特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可以成為企業核心竟爭力的重要因素。
企業的綜合創新能力創新就是改變原有的規則和方法,對現存的業務或管理流程中的某些環節進行革新。它是企業打造其核心竟爭力的動力源泉,只有不斷倉嘶才能形成企業自身的特色,才能使企業在全球化和激烈的競爭的市場環境具有短時期內不被超越的競爭優勢。為此,企業必須準確把握世界科技和市場發展動態,制定相應創新戰略,使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工藝創新等協調展開。同時要求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業務層要有敏銳的觀察捕捉新事物的能力,根據市場和社會變化提出大膽新穎的推測和設想,進行認真周密的論證,不斷地創新和適應市場,保持企業的竟爭優勢。
2信息時代對企業楊心競爭力的影響
2.1信息時代的特點
工業時代的特點是物質性,所有產品者提以實物形式生產銷售并使用,企業資本積累速度較慢,當企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競爭力后,這種竟爭優勢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而隨著信息在企業資源以及企業價值增殖中越來越重要,工業時代的這種競爭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尤其是現在12世紀的信息時代,生產力高度發達,互聯網遍及世界各地,對于企業來說信息時代的特點是:公司的規模大小與其創造的價值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在Itnernte的世界中,大公司可以變的很小,小公司可以變的很大。主要因素是企業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能獲取的最大商業價值。
市場環境的變化已經不可預測,迅速且另人難以置信。隨著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人們可以獲取其所需的任何信息和知識??蛻舻亩鄻有孕枨蟮玫搅俗畲蠡捏w現,因此企業所面臨的市場也變幻莫測。因此信息時代的企業在向客戶提品和服務過程中不斷轉變觀念,不斷地試驗,投資和計劃,以適應多變的環境。企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和區域局限性的打破?;ヂ摼W技術的發展導致了新的企業經營模式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不僅使企業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組織經營,提供新產品和服務,而且幾乎可以在瞬間之內把那些產品和服務銷售給成千上萬的人,打破了營銷的地區壁壘,使企業信息交流變得直接和簡單,擴大了企業的輻射范圍。新的時代特點導致現代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危機更多,企業必須正視在信息時代企業競爭優勢可以在短時期內出現和消失的現實,也必須更加注重信息化對于企業核心竟爭力關鍵作用。信息技術正在從產品的信息含量和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兩個方面迫使企業重視和加強信息化建設。
2.2信息化對企業楊合竟爭力的關鍵作用
創新離不開信息化在企業創新中,信息化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例如在體制創新中,如果沒有有效的資產管理信息體系的支持,不僅做不到產權清晰,更做不到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就無法實現崗位責任的確定和崗位責任的監督,也無法實現資產經營者責任的履行。在技術創新中,如果不能運用信息技術收集市場信息,就不能進行企業產品和工藝的研發。而在管理創新中,企業如沒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對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就不能充分利用企業有限資源去實現價值最大化,而且如果沒有從研發到制造,從客戶到供應,從財務、資金到產品庫存的信息支持是無法實現業務重組和管理模式創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化是實現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信息化改進了核心競爭力的要素企業核心竟爭力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包括產品、服務、技術、營銷、管理等各個層面。企業信息化為這些要素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改變了企業的傳統競爭方式。它使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中間商的竟爭,逐步轉變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競爭。由以往的以產品和服務設計為中心的競爭,轉變為以管理和營銷為中心的競爭;由以往的產品和服務成本與質量的有形競爭轉變為爭取消費者信心的虛擬竟爭。信息化擴大了競爭領域?;ヂ摼W技術打破區域局限性,既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竟爭方式,又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競爭空間。信息技術的發展減少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環節,縮短距離,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成本優勢。信息技術減少出錯率實現了企業業務流程的高效化。據統計,在設計、規劃方面,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規劃,可使出錯率從手工設計、規劃時的5%降低到現在的1%,其工效提高6一8倍,投資至少節省2%一5%,產品試制周期縮短1/3一1/2。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和資金利用率。
信息化促進了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建設。企業信息化由于信息注支術的大量采用,改進和強化了企業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對企業固有的經營思想和管理模式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最終導致企業竟爭力的增強。信息化可以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由于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因而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就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與此同時,企業必須與全球范圍內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相關企業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將本企業中的非核心業務交由合作企業來完成,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提高競爭能力。
3在當前我國信息化環境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當前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增強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國企業在應對國際與國內市場激烈競爭、迎接經濟全球化挑戰時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3.1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系
要想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就一定要從企業整體出發,對企業進行全面管理,因此要建立一個符合信息化發展的竟爭力體系結構。構建核心競爭力的橫向結構橫向結構指的是企業中各項業務流程,包括物流、資金流等的信息化。首先要在企業業務流程中消除部門壁壘,明確各部門在流程中所承擔的職責。以流程管理代替職能管理,并對流程中相關部門職責進行描述,并形成制度。規范業務,并確定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梳理業務流程,刪除流程中不必要和冗余的環節,然后對關鍵業務流程進行優化,以事物發生的自然過程對流程進行重新設計,成為提高企業運行效率的重要途徑。使信息將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中流動起來,打破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信息在企業業務流程中傳遞流暢,實現業務數據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構建核心競爭力的縱向結構縱向結構是指企業的管理層從決策層、管理層到業務層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時代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因為正確的決策的基礎則是信息。對企業來說怎樣比對手早一步獲有效的市場信息顯得尤其關鍵,這正是信息技術的優勢,而這種優勢依賴于從企業管理業務層到決策層的信息傳遞,包括業務層和管理層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使決策層把企業決策建立在及時、可靠、高效的信息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資源有效開發利用進而提高企業的決策科學化水平。
人力資源和創新理念貫穿體系在競爭力體系中,有兩個因素是始終貫穿在體系的每一個環節中,就是人力資源和創新,這是因為:推進企業信息化,提升核心竟爭力,人才是根本。因此要盡快建立與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系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包括引人和培養既善于經營管理又懂得現代信息技術,還具備管理理念的復合型人才,將人力資源的規劃和管理滲透到體系的每個流程中去,對人才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管理。
創新是信息化企業楊白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競爭力體系的構建就是提高企業創新的速度和能力。因此創新理念應核滲透到體系的每一個環節中去,提高企業的敏捷性和應變能力。這是因為企業只看到信息化帶來的效益而沒有認清企業信息化發展所必須的條件和背景。所以我們在實施信息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信息化要與企業實際相結合,才能全面提升競爭力。企業要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和經營特色,設計適合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體系結構,才能為信息化的成功實施奠定一個良好而且重要的基礎。
不要重技術而輕管理。有些企業過分強調軟件技術的重要性,把企業信息化作為技米部門負責的項目,這是認識上的誤區,企業信息化僅僅是一種更為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更為科學的管理手段,但是這一切的基礎仍然是管理理念?!畔⒒侨珕T參與的工作。信息化的實施不僅要求企業各部門的協調和配合,更要求企業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打破部門壁壘的業務流程的重新設計,尤其需要全體員工的大力支持才能進行下去。
【摘要】高校房產產權檔案管理是高校房產管理部門在房產權屬登記、產權轉移、房屋變更等房產權屬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房產歷史記錄,是房產權屬登記管理工作的真實記載和重要依據。隨著計算機在高校管理中的普遍應用,如何將現代信息處理技術與房產檔案管理相結合,提高房產檔案的利用價值,已經成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房產產權檔案管理信息化
一、房地產權屬檔案管理的內容
1.房地產平面圖
房地產平面圖是一種反映房屋、土地現狀的專業圖。房地產平面圖是由測繪專業人員按國家規定的房產測量規范、標準和程序勘測和繪制出反映城市房屋和土地的分布、占有、使用等方面情況的專用性圖紙。
2.房地產有關證明和文件
有關證明文件是城市房地產行政管理部門在房地產權屬登記、調查、測繪、權屬轉移、變更等房地產權屬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3.房地產卡片
房地產卡片是對房地產權利人的情況、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狀況以及產權來源等情況扼要摘錄而制作的一種卡片。它按房地產產籍地號(丘號)順序,以一處房屋坐落中的每幢房屋為單位而填制的。
4.房地產登記簿冊
房地產簿冊是房地產權屬登記、發證中根據工作需要而分類編制的各種表冊的總稱。房地產產籍資料的各項內容應該是一致的,并應及時進行異動管理。
二、房地產權屬檔案的特點
1.專業性
權屬檔案產生于房地產專業部門。權屬檔案是專業性材料。房地產權屬管理工作特別是權屬登記工作,面廣量大,政策性強,形成的檔案材料專業性強。權屬檔案在內容和形式上與一般公文有明顯的區別,內容上反映房地權屬狀況和房地位置和面積大小,文件名稱采用房地產專業術語多,形式上,結構規范,多為表格式、填寫式。
2.動態性
權屬檔案的動態性是權屬檔案最顯著的特點。權屬檔案形成后,房地產權屬和房地情況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產權人的變化,房屋的損壞倒塌,城市建設的發展,房地產市場的活躍,房屋的買賣、交換、繼承、贈與、分析等權屬轉移不斷發生,房屋的拆除、翻改、擴建日趨頻繁,土地分割、合并等房地變更又不可避免。因而房地產權屬處于不斷轉移和變更之中,具有極強的動態性。目前,權屬檔案因產權變更引起異動的每年約有20%。隨著產權人的變化、房屋現狀的變更,權屬檔案體系中的圖、檔、卡、冊必須作相應更改,檔案目錄甚至于檔案材料要作動態注記,檔案必須及時補充新材料,以確保檔案的真實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產權的動態性,使權屬檔案成為“活”檔案。
3.真實性
權屬檔案是產權沿革的歷史記錄,這種記錄必須與實際相符,記載的產權人,產權范圍必須清楚,能在產權審核和排解產權糾紛中起憑證和參考作用。真實性是權屬檔案的生命,也是發揮檔案的現實效用的基礎和前提。
4.完整性
權屬檔案的完整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結合,二是圖、檔結合。
5.價值性
房地產屬于不動產,價值高,在單位和個人的財產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權屬檔案屬于財產檔案。6.法律性
由記載房屋所有權歸屬的憑證材料組成的權屬檔案,具有法律效力,是房地產管理部門和人民法院確認房屋產權、處理房地產糾紛的重要依據。鑒于上述特點,特別是權屬檔案的專業性和動態性,表明權屬檔案應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并單獨進行保管。權屬檔案不宜與文書檔案、會計檔案等其他門類檔案相混淆。
三、高校房產權屬檔案管理的現狀
我校檔案管理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紙質文件、圖紙的狀態。房產部門的主要工作是檔案整理、編寫卷宗、存儲入庫、備查立卷等。許多檔案資料處于長期閑置的狀態,沒有及時整理歸檔,更沒有很好的利用。管理人員的管理觀念比較保守,習慣于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來處理文本信息、處理房產檔案信息。這是因為房產管理人員多數不是專業對口的管理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學習、培訓,對檔案知識和技能不熟,只是對收集、整理、立卷、歸檔等一系列工作進行簡單的整理、分類、建檔,而沒有及時準確完整的進行更新;而且管理人員經常變動也造成檔案管理資料的保存不連續不持久,使房產檔案殘缺、間斷,一些數據丟失,導致房產檔案失去了歷史資料的功能和用途。
四、高校房產權屬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應用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住房由原來的福利分配逐漸向社會化、商品化轉變。房屋產權的變動情況越來越復雜,房屋的買賣、繼承、贈與等行為都使房屋產權發生變化。房產檔案應該全面、及時地反映房屋產權變化的過程。房產檔案作為房屋產權變動的原始記錄,必須隨著房屋及房屋所有權人的變動而變動。但是因為房產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變更速度慢,房產檔案的查詢和使用都很不方便。針對以上情況,建立一套符合學校特點,又方便快捷的房屋檔案管理軟件來提高管理效率是房產檔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房產管理信息化就是就是要把房屋的有關數據、信息、圖紙等存儲到計算機里,建立房屋信息數據庫,存儲各種形式的圖形和屬性數據,把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以有效的數據組織方法聯系起來,對數據的變動及時的更新,以方便于查詢和數據整理。
系統以數據庫中的房屋的區位、權益、實物等數據為基礎,利用先進的數據庫技術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料的歸檔和查詢。為了方便查詢、統計可以把數據分成公有住房管理、房改售房管理、辦公用房管理、商服用房管理等幾個模塊。這幾個模塊下還可以設定文件、編輯數據、工具、系統管理、打印等小模塊。文件模塊是對表格的操作、編輯模塊完成常規的編輯、工具模塊提供繪制所需的工具。系統管理模塊是對數據的備份和恢復進行管理。為了能夠方便查詢,保證數據的即時性,有必要建立一個平時用的工作庫,各種數據的修改、輸入、計算、統計都在這個庫里進行。
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無論是行政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其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硬件系統主要指的是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的計算機及相關外設設備。軟件系統指的是財務業務相關軟件和財政業務綜合系統的平臺。財政業務綜合平臺由相關業務流程的業務系統構成,包括如下幾個模塊:部門預算編審系統、用款計劃編審系統、財政資金支付系統、政府采購管理系統、報表管理系統等,這些業務系統基本上涵蓋了資金預算、日常結算業務、決算等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業務工作。②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財務管理信息化中,本身要求數據集成化程度高,而在財務會計部門,由于其部門性質的特殊性,幾乎包羅了企業所有的數據,因此它的數據紛繁復雜,從而要求集成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中的各種數據,不僅真實準確及時,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功能子系統平臺之間必須能夠實現良好的數據交互,系統間能實現很好的無縫連接,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能夠保證數據庫中數據的共享一致性。另一方面,財務管理信息化與其他業務部門緊密結合,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財務部門作為輸送“血液”—資金的環節,需要和其他部門緊密結合,因此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中,不是簡單地處理財務數據本身。在開發系統軟件的研發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財務部門自身處理的財務會計數據,還要面向流程中的其他業務單位或相關業務部門。③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有屬性決定了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實施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和障礙,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加以總結和剖析,并能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最終能夠促進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實施和發展??偟膩碚f,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體制問題,二是技術問題。
1.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體制問題分析。
(1)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正處于緊鑼密鼓之中,取得的成績也令人鼓舞,但是其自身存在的固有弊端不容忽視,比如上下級之間關系復雜、多頭管理,實施主體多,導致管理層次復雜,流程紊亂,業務標準也難統一。
(2)信息化制度建設不健全。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及制度建設上的存在諸多缺陷,這也導致財務信息化工作在制度上缺少足夠支持和幫助。因此從總體來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缺乏系統性,難以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
(3)缺乏承上啟下的規劃。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行政職能的劃分和崗位設置上的特點,導致我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從中央至地方成為一個自上而下的系統性的管理部門。但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具體實施情況來看,卻缺少上級主管部門對相應歸口管理單位的系統性的規劃和指導。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施財務管理信息化,實現各單位、各部門的數據交互與集成存在著諸多困難,諸如數據多樣性、接口難以統一、數據傳輸困難等。
(4)缺少上級對下級的監控技術手段。行政事業單位系統中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技術平臺和制度設計,只有這樣上級主管部門對基層單位的財務管理和決策,才能在充足、有效的信息的基礎上作出監管和控制。但是在現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信息化中,正是缺少這樣一個系統的、可控的信息來源平臺,上級主管部門對于來自基層單位的財務信息及其質量都無法判斷其有效性,尤其是當基層單位處于某種目的對財務信息進行有意加工時更是如此。②
2.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技術問題分析。
(1)技術手段落后。在現代管理理念中隨著大量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已經發生了革命的變化。但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領域,由于自身機制問題對先進技術尤其是現代管理理念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信息化實施程度嚴重地參差不齊。許多部門尤其是基層單位沒有部署信息化管理系統,有些單位即使上了系統,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然而財務軟件的使用不僅僅是使用會計記賬軟件,更重要的是利用軟件使現代管理理念在單位管理和部門決策中得到體現,從而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但是財務信息化軟件的實施往往流于形式,管理理念及其方式的改革在現有條件下也無法實施。
(2)從業人員技能素質不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建立一支具備一般性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還需要了解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甚至工程方面等多學科知識的人才隊伍。而對于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而言,這種既熟悉財務業務,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方面的人力資源是非常匱乏的。對于那些長期從事會計崗位年紀較大的人員,雖然熟悉財務知識,卻幾乎不了解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知識。這就導致軟件開發人員與用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配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業務需求無法向系統開發商準確提出。另一方面,普通的計算機學科的信息化從業人員也很難掌握財務方面的專業知識。這種在知識結構上的高要求導致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普遍達不到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3)財務軟件安全存在隱患?,F有的各類財務軟件,尤其是國產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數據處理過慢、系統穩定性不高經常死機、兼容性不足等缺陷,甚至出現數據錯亂、丟失以及相互干擾等問題,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財務管理軟件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財務軟件功能越完備、計算越快速精確、操作越簡單方便、安全性越高、網絡兼容性越好,就能排除在財務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諸多障礙,從而加快信息化進程。④
解決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問題的對策
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化制度?,F代的企業組織結構體系可以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鑒,尤其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改革,建立與現代管理制度相匹配的會計組織管理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內部審計工作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有切實落實會計管理的一體化,有效實施集中核算,規范化管理才能夠有效地得到強化。內部控制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方面包含著評審過程,這實際上是對內部審計工作參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與實施的一種手段。完善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將更好地在組織運營中發揮重要作用,消除經營管理與會計核算中的漏洞。
2.將信息化建設規劃化、制度化。從系統理論來說,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來自于不同的類型、不同的級別,無論是數據情況還是單位組織結構或地位都非常復雜。必須充分考慮大至國家,小至一個具體的行部門、單位的不同業務流程以及功能訴求,有系統、有計劃地進行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數據的傳輸問題,包括自下而上的財務信息共享,以及自上而下的財務信息采集。從目前整個系統的實施現狀來看,基層單位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子系統及其模塊不統一,因此必須對子系統的數據接口提出規范性要求,只有接口統一了才能解決數據共享的問題。
3.提高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素質。從業人員素質近年來得到很大提高,有很多“高、精、尖”人士走上了公務員崗位,為我國行政職能的提高和升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歷史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崗位的工作人員的素質達不到崗位職責的要求。為保證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得到充分的使用,發揮最大效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上級主管部門必須對財務人員的基本素質、上崗條件和后續教育培訓等方面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并采取切實措施,從而保證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與信息系統的發展相適應。
4.深化和提高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信息量非常巨大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以先進的技術手段為基礎,來獲取有效、準確的財務信息。但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是把雙刃劍,其另一面就是安全問題有很大的隱患。無論是網絡安全問題,還是軟件本身的bug都會給單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依據統一的技術標準,建立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財務管理信息平臺,并且根據信息技術發展,不斷更新。⑤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化檔案安全性維護性
會計檔案是重要的經濟檔案,隨著會計電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會計檔案的產生與保管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來手工記賬中的紙質憑證和檔案也被電子憑證和數字檔案所取代,由傳統意思上的檔案變為了信息化檔案。
1會計信息化檔案的特點
1.1會計信息化檔案的載體多樣性
傳統的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紙質材料,它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重要資料和證據。實行會計電算化后形成的會計檔案,既保留了傳統意義上書面紙質的會計檔案,又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硬盤、光盤等存儲介質中的會計數據和相應電算化環境下的財務軟件系統等。
1.2表現形式的特殊性
傳統的會計檔案直觀性強,主要以書面紙質形式保存,可以不借助任何技術手段而直接查看會計信息,但記錄信息量低,占用空間大,數據查找不便且不容易保管。信息化會計檔案,必須在特定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環境下才能使用,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性很強,但記錄信息量大,占用空間小,數據查詢簡單方便且容易保管。
1.3信息處理的便易性
信息化會計檔案因其會計信息的數字化,大大提高了會計檔案的利用效率,便于會計檔案信息的資源共享,但同時也加大了會計檔案被篡改、破壞及泄密的風險。
1.4保管條件較高
信息化會計檔案存儲介質十分精密,電子數據容易因溫度、濕度和其他意外情況而丟失,對使用存放環境要求較高。
2會計信息化檔案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2.1安全性
會計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檔案的調閱將不再完全依賴于手工的查賬,會計信息資料可以直接由軟件查詢,或通過拷貝光盤等存儲介質直接獲取相關資料,從而在會計信息檔案的管理中保證檔案的安全是首要問題。確保信息化檔案安全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信息化檔案的特點,制定和完善符合新環境下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特別是要建立權限分級制度,實行崗位專人專職制度,對不同崗位賦予不同權限,在會計電子檔案管理中負有不同職責,采取不相容職責相分離措施,嚴格崗位責任制,加強相互監督和約束。健全檔案歸檔、檔案查閱、檔案目錄登記和鑒定銷毀管理制度,嚴防會計電子檔案毀損、丟失和泄密。其次對信息化檔案采取必要的物理保護措施。根據其檔案載體的物理特性,在形成這些檔案時應采用“AB備份法”進行數據的備份,對于每一備份要注明形成檔案的時間與操作員姓名,最好做異地存放,存放地點還應遠離磁場,注意防塵防潮防靜電防高溫。對這些采用磁性介質保存的文檔,還要定期進行檢查,定期進行復制,以便在再利用或發生意外時能及時恢復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第三對傳輸、存檔的會計信息化檔案要提供保密功能,最好使用相關的檔案管理軟件能對產生的會計數據提供相應的加密措施,即使數據丟失,沒有特定軟件解密仍不能讀取數據,保證其不會泄密。第四對保存有信息化檔案數據的計算機應采取物理上的隔絕,只接入財務系統內部局域網,與Internet互聯網物理斷開,同時還要嚴格禁止在相關的計算機上直接使用移動存儲介質,必須用最新殺毒軟件查殺完畢后才可使用,防止計算機病毒感染,造成數據被破壞。
論文摘要:信息技術在為人類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實施會計信息化審計,加強對會計信息化信息系統運作的有效監督,對防范信息系統的風險將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多數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積極意義和效益,對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從而使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從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目標、特點、策略、前景”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目標
1.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是指組成會計信息系統的硬件、軟件、數據資源是否受到妥善保護,不因自然和人為的因素而遭到破壞、更改或者泄漏系統中的信息。會計信息系統的資源通常包括硬件、軟件、數據文件、系統文檔、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設施。這些資源經常放在一處或幾處,硬件可能被惡意破壞,軟件和數據文件的內容可能丟失或毀損,消耗性材料和數據資源可能未經批準而被使用。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是通過建立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護的,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主要是審查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對于不足之處應提出需要進行改進與完善的建議。
2.會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
會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是由其中的硬件系統的可靠性、軟件系統的可靠性及數據的可靠性等因素共同決定的。軟件系統的可靠性是指在運行環境中,在規定的運行時間內或規定的運行次數下,程序和所有數據元素運行不同測試用例的無差錯概率。硬件系統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個指定的時間周期內,在給定的控制條件下,硬件系統執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數據可靠性是指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及時,它取決于系統絕對數據的處理過程是否準確無誤,以及確保數據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系統的可靠性還體現在它的容錯能力上。對會計信息系統可靠性的評價要檢查系統的運行是否穩定可靠、是否容易出現偏差和錯誤,是否能抵御外界干擾而正常工作。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時,審計人員應對決定會計信息系統可靠性的各項因素進行綜合審查和評價。
3.會訓信息系統的有效性
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性是指該系統能否實現既定的目標、系統的各項處理過程是否符合國家法律和有關規章制度的要求。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性,必須了解用戶的需求。會計信息系統有效性的審計一般在系統運行一段時間之后進行,通過事后審計可確定會計信息系統是否能實現既定的目標,根據審計的結果,管理者可做出相應的決策。
二、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特點
1.審計的所有領域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目前,審計在每一領域都還做得不夠,如:尚未構筑起適應現代技術發展的一種或多種可能的、可用于解釋和預測多種審計現象的多維審計理論—,這種理論將使對審計環境、目標、本質、假設、概念、標準、技術、方法、過程等的論述更新穎、更豐富、更具邏輯性和環境適應力;急需加速我國的審計工作從落后的“繞過計算機審計”向先進的“通過計算機審計”和“使用計算機審計”轉化。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責任與風險巨大的審計(尤其是獨立審計)行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新時期,所有的審計人員都應成為完全意義上的電腦審計人員,而這是審計(后續)教育的重要任務。
2.會計信息化審計系統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多元、實時、開放性使會計信息化審計也具有多元、實時、開放性特征,實時審計、會計責任審計、環境審計、境外審計等都將因此而變得更加容易。
3.會計信息化審計將對傳統審計進行重整
盡管“兩權分離的程度決定了審計主體的種類和被審計單位的形式”,“審計效率和審計風險的矛盾決定了審計程序和方法的歷史變遷”,但如果所有的計算機只囿于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水平,提供的信息單一、過時、封閉,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業務(其必須依賴于多元、實時、開放的信息)收入又怎能達到其總收入的70%(我國僅30%左右)?事實上,正是信息量極大豐富的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和全新的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支持了卓有成效的“四大”國際會計公司及其或集權或分權的管理模式,支持了審計效率和審計風險矛盾的最有效的解決,從而支持了現在和將有的多種繁雜的具體業務。
三、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策略
1.建立會計信息化審計組織機構
會計信息化審計組織機構不健全將會阻礙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發展。為適應未來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應盡快建立自己的會計信息化審計組織機構,按照會計信息化審計的要求組織、協調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規劃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發展策略和職業培訓計劃,研究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方法、技術和規范,指導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在這項工作的起步階段,政府應加強領導力度,從宏觀上搞好規劃安排,從資金和技術上扶持會計信息化審計,有效規劃、部署和指導我國的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2.加強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研究
審計理論來源于審計實踐,又反過來指導、促進審計實踐,二者不可偏廢。沒有審計實踐,審計理論無法產生,沒有審計理論指導的實踐會走彎路。因此,要在審計實踐中善于及時發現、總結規律性的問題,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國內學術界、政府研究機構應當加強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理論研究,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密切關注國際會計信息化審計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發展與完善會計信息化審計理論,從而更好地為會計信息化審計實踐活動提供指導,促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3.制定會計信息化審計準則
會計信息化審計同傳統財務審計相比,在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內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為了規范會計信息化審計業務,明確工作要求,保證執業質量,應研究和制定我國的會計信息化審計準則和實務指南。會計信息化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由行業組織出面將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并把有關概念、工作流程和技術方法固定和統一起來,形成行業標準和規范。
4.強化企業領導加強管理與控制的觀念
樹立企業領導的信息化會計信息系統管理意識是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的關鍵。因此,企業主管部門在充分領會國務院有關“國民經濟信息化”指示精神,認真抓好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對企業領導進行會計信息化系統管理與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業領導從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會計信息化審計的重要意義,重視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將會計信息化審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5.大力培養會計信息化審計人才
從內部講,一是強化培訓。各級審計機關要擁有完備的培訓基地,從自己的需要加強不同崗位的適應性培訓;二是重點選拔。即有重點地選派一些“尖子”人才進高校深造,進行知識更新,或參與國際技術交流和技術合作,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干;三是完善機制。要逐步形成能有效鼓勵各類人才脫穎而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激發各類人才智力潛能的運行機制,使知識最終能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求參與分配。
6.加大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宣傳力度
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對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必須加大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宣傳力度,如實宣傳網絡環境下重構后的會計信息系統所帶來的風險,大力宣傳會計信息系統控制的重要性,讓更多的經營管理者,真正認識到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的必要性,增強會計信息化審計的迫切性,促進社會輿論對會計信息化審計的理解與支持,進而推動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的開展。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謝詩芬.高級財務會計問題研究[M].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45-52.
[2]胡仁顯.自助式會計信息系統[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78-82.
a)IT技術應用程度的評價。通過IT技術的評價,可以得知信息技術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管理系統的功能,更多得熟悉系統采用的技術先進性和可靠性,在用戶體檢界面和系統運維等方面也可以有更多了解。b)數據應用程度的評價。信息系統的運行要靠數據的開發和利用來支持,數據是信息系統的血液,對數據應用程度的評價,主要包括評估數據應用水平以及企業知識管理水平,主要通過數據的收集、加工、報表展示等方面進行評價。c)信息安全的評價。當前,利用相應的信息系統竊取、擾亂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內容的惡意事件逐漸增多。2014年,國家成立網絡語信息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從國家層面高度功重視信息安全問題,企業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信息安全形勢,因此,企業信息化安全的評價應當作為信息化建設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足夠的重視。d)人力資源的評價。系統需求方、系統開發商、系統運維團隊、系統用戶等都是信息化建設過程的重要參與者,是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主體。人力資源評價,應重點考察系統開發和運維人員的計算機軟件設計開發能力,以及軟件技術與應用需求的結合能力;其他人員應側重于員工執行力的提高和員工參與信息化程度的評價。e)信息化組織和控制的評價。企業比如利用完善的制度體系、通過制定嚴格的信息化相關標準,頒布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障信息建設過程管控以及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該項工作主要評價信息化規劃、組織與控制機制與企業日常管理的融合程度。f)效益的評價。信息化的本質是投資,投資必須要有產出。信息化的效益評價包括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兩種。常見的如減少人工時、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等。通過效益評價,可以讓管理層對信息化的資本投入有清晰的概念,也是通常信息化項目立項時的重點考慮因素。
2某企業信息化評價整改措施及效果
筆者所在企業,在近年開展以ERP為建設重點,覆蓋全產業鏈的大規模信息化建設后,采取專項工作,對企業信息化水平進行全面的評價,內容涵蓋信息技術水平、信息\數據資源利用、信息安全、信息化隊伍建設、信息化組織和管控、信息化效益等主要方面。通過該項工作,筆者所在企業找到了制約其信息化建設發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如下具體改進措施:a)針對發現信息技術的問題,以公司發展戰略為基礎,一是統一規劃了信息化建設藍圖,實施一個基礎網絡平臺的網絡拓撲改造、應用系統分層以及和一致的信息化管控體系,二是統一基礎設施標準和規范,三是拓寬網絡主鏈路、建設備份鏈路、保障通訊暢通。b)針對發現的信息資源問題,公司首先確立信息化愿景: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臺,確保公司信息安全,支持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二是確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四統一原則;三是確立“IT是技術的提供者、業務的支持者”的定位;四是加強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立項論證和建設過程管控。c)針對發現的信息安全問題,公司首先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規范;其次,快速實施統一身份認證的準入控制系統,實施強制密碼策略;第三,每年定期開展計網絡安全大檢查和培訓;第四,每年對網絡和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測評和整改;第五,建設災備中心。d)針對發現的人力資源問題,公司一是建立IT崗位序列,明確人員晉升標準;二是引進社會成品人才;三是組織技術交流、培訓和認證;四是加強信息化專、兼職機構建設。e)針對發現的組織和控制問題,公司首先編制、頒布信息化規劃;其次,理順管理流程,明確以CIO制度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組織架構;第三,全面建立健全信息化內控制度體系。f)針對發現的經濟效益評價問題,公司建立了信息化立項論證和評價體系,頒布信息化后評價辦法和指標。對重點項目進行立項時的定量或定性效益評價,完工驗收滿一年后開展后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