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3:03
序論:在您撰寫商務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提高中國文化素養符合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當今的就業市場需要多元化的外語人才,對于英語相關專業而言,社會上普遍需求的是英語與其他專業緊密結合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商務英語專業在此應運而生,培養能用英語進行諸如商務、旅游、物流、外貿、文秘、會展等商貿活動的復合型人才。在兩種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決定溝通質量的是代表中國形象的學生的中國文化素養和自身的英語水平。
2、諳熟中國文化可以助力學生的英語學習
在英語業已成為世界語的今天,商務英語專業作為英語專業的一個分支,長期以來英語學習過程中都強調英語語言知識的輸入,強調英語與商務的結合,注重發音標準、表達流利、語法運用得體等,其重視程度甚至遠遠勝于對中國文化涵養的關注。而語言內在的思想性被忽略甚至被淹沒,因此外語學習過程中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很難發揮出來。換言之,倘若學生憑借自己較高的中國文化涵養來進行英語學習,聽說讀寫的學習障礙將會大大降低,英漢雙語的相互切換也會迎刃而解。
3、熟悉中國文化有利于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
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不僅是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更應該是把優秀的母語文化即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承載著幾千年文明的中國,其優秀精華的文化應該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與英語這門語言站在文化對等的位置上對話。在對外漢語教學日益盛行的今天,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也應該盡己之力通曉中國文化及其英文講解方法思路,在商務活動中使世界通過我們更加了解中國璀璨文化。
二、商務英語專業中國文化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對于中國文化的缺失
2000年南京大學的從叢教授在《“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育的缺陷》中提到“許多中國青年學者雖然具有相當程度的英語水平,但是在與西方人交往的過程中,始終顯示不出來自古文化大國的學者所應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較高的基礎英語水平,也有較高的中國文化修養,但是一旦進入英語交流語境,便會立即呈現出‘中國文化失語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中出現“失語”現象,是因為在英語教學中獲得用英語準確表達中國文化知識的不足。例如,介紹魯迅先生故居的一段話中很多學生把“故居”一詞翻譯成“oldhouse”,幾乎沒有學生知道地道的說法是“formerresidence”。同時,很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上注重實用性,講求英語語言知識與商務知識的結合。作為只有36學時的選修課,課時有限,任務緊張,很多學生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沒有真正重視中國文化的學習與提高。
2、日常教學頻頻出現中國文化缺失
過度重視英語及英語文化而忽視中國文化導致英語文化的內化在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中越來越深入,許多學生成為英語通、西方文化通,俚語通,而中國傳統文化成為許多學生的認知荒漠:課堂上問及學生“杞人憂天”、“門泊東吳萬里船”等詞句無法用英語解釋出來。今天的四六級考試中增加了段落翻譯項目,而且頻頻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但是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不要說“四合院”“、茶馬古道”“、敦煌石窟”、就是“少林功夫”、“吉祥文化”、“筷子”等很多中國文化常見語的譯法學生都聞所未聞、瞠目結舌。比如,在介紹孔子的一段話的翻譯中,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孔子(Confucius)、儒學(theRuSchool)、孔圣人(MasterKung)。學生英語水平雖然大幅提高,母語文化卻丟之腦后,這不得不說是失衡的英語教育造就的悲哀。
3、學生測評體系對中國文化的忽視
目前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對學生的測驗評價體系依然比較傳統地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聽力考試材料來源基本上是BEC、BBC、VOA、CNN,文化背景都是清一色的西方英語國家日常生活與商務活動,很少涉及中國文化;口語考試依然一如既往地關注發音標準、表達流利、地道清晰、商務術語準確等因素;閱讀、寫作、翻譯考試也多是傳統的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計算題等,中國文化元素依然難得一見。
三、商務英語專業中國文化教學強化對策
全世界早已掀起了“漢語熱”:孔子學院的設立、漢語等級考試的興起、對外漢語教學人才的稀缺都足以為證。商務英語專業作為以英語語言為橋梁、深化英語與商務專業知識相銜接的專業,學生內在的中國文化素養亟待提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1、課程設置對于中國文化可以有所傾斜
商務英語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大一全校開設的大學語文之外,可以考慮自己開設現代漢語及漢語語言學等課程。畢竟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學的過程中一定會不自覺地發問:為什么多年的學習生涯中學校從未開設過漢語語言學呢?很多學生會盲目認為英語語言學在重要性上一定勝過漢語語言學,因此造成了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顧此而失彼。條件允許的話,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還可以鼓勵專業教師開設與中國相關的公共選修課:英文講解的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歷史、中國文化通史、古代詩詞及名著賞析、對外漢語教學等課程,應體現哲學、歷史、宗教、社會、教育、文化、藝術等中國文化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中國文化素養和母語人文涵養,給學生創造良好的中國文化學習氛圍。通過這些課程,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更加熟悉中國文化。
2、日常教學將中國文化貫穿始終
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該自覺提高自身中國文化修養,深入學習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并在日常教學中成功實現中國文化的漢英切換,注重中西文化對比、中國文化知識的傳播和對外漢語宣傳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美國文化的五大象征時,可以啟發學生用英語討論中國文化的象征,學生熱烈討論中會涉及長城、孔子、筷子、菜系、絲綢之路、天安門廣場、故宮等許多中華文化象征,啟發學生盡可能詳盡地用英語表述中國元素。同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盡可能多地熟悉中國特有文化的英文譯法,多多積累中國文化各種英文介紹,例如,可以參考作品中涉及大量中國文化元素的林語堂、錢鐘書和賽珍珠的作品及英文版的《中國文化》等書籍。
3、完善學生測評體系,強調中國文化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測評不僅應該單獨設置中國文化課程的考核,還應在綜合英語、精讀等課程的測試中體現中國元素,加入相關檢測試題,學生在備考過程中系統復習,不斷強化,中國文化素養必然會得到提高。在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考試中盡可能選取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料。在學生的各類測試中增加中西文化比較,根據主題與作者觀點,適當進行廣泛的跨文化對比分析,使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特點有清楚的認識,能夠深刻地意識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通過系統教學、講解、反復訓練、復習、檢測等環節實現學生熟練用英文較準確表達中國文化相關內容。
四、結語
[關鍵詞]跨文化;商務往來;英語語用
[中圖分類號]F7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5024(2006)11-0072-03
[作者簡介]黃曉雄,南昌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江西南昌330099)
目前,越來越多的外向型企業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產品走向世界,中國和外國,東方和西方在商務交流方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商務交流像一座跨越中西方商務的橋梁,把中國的企業、產品和服務推向了世界,把西方企業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資金引進了中國,使得中國的企業飛速發展同世界發達企業的發展在縮小差距。
這種跨文化商務往來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通過語言交際來溝通的。在當今世界上,國際通行的商務語言主要是英語。我們知道,任何語言都是某種社會文化的反映,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文化是語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兩者局部交叉滲透。
語用學是一門科學地研究語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學問。就英語而言,它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每個方面都有十分豐富的內容。
中國和西方有著不同的歷史發展道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底蘊。因此,在思維、個性、價值觀、言談舉止、風俗習慣方面有著極大的差異。如果不注意這些不同,另一方面又受到母語和母語文化的影響,中國涉外企業在商務往來中就極其容易產生文化遷移,導致英語語用失誤,從而對涉外企業跨文化商務往來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涉外企業跨文化商務往來英語語用失誤的原因
1.跨文化商務往來中受漢語的語用規則及漢語文化的干擾。“本族語者(native-speakers)和非本族語者(non-native-speakers)之間以及語言和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之間的交流,形成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思維方式、說話規則、價值觀念、詞匯的社會內涵等方面的差異造成誤解或談話中斷,致使交際失敗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語用失誤(pragmaticfailures)”。“語用失誤”一詞是英國語言學家Thomas在1983年首次提出來的。中西方往來中文化語境不同,人們在遇到的現象、事物和行為的評價和解釋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在商務跨文化交際中也同樣如此,容易形成“民族中心”主義,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觀念和標準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們的行為舉止、交際方式、社會習俗、管理模式以及價值觀念等。民族中心主義往往表現在交流傳遞信息上,因此往往會造成語用失誤,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本民族文化負面遷移。母語的語用規則及母語文化的干擾是產生語用失誤的根源。文化不同語言的使用規則就會不同,一種文化的標準規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條件加以解釋,而不能以此為規范來描述另一種文化,否則必然會導致跨文化商務往來的語用失敗。
比如說在商務往來交際初次見面互相介紹場合,“老經理”是我們有時表示對年紀雖不老但資格老的人的敬語,而在西方文化里,“老”(Old)表示“過時”、“沒用”,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冠以“Oldmanager”(老經理)的“頭銜”,西方人肯定迷惑不解甚至不悅。他們喜歡用“experienced”(有經驗的)這個詞來表示贊賞和尊敬。
2.對員工只注重英語語言技能的培訓,忽視英語國家文化的導入。無庸置疑,涉外企業對員工的英語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非常重視對員工的英語培訓。但是,培訓過程中往往只重視英語語言技能,反復練習英語的詞句、翻譯、會話等,卻忽視文化導入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員工缺乏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能力。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學會了這門外語并能順利地進行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正如Thomas指出:“語法錯誤從表層上就能看出,受話者很容易發現這種錯誤。這種錯誤一旦發現,受話者便會認為說話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語用失誤卻不會被像語法失誤一樣看待。如果一個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于語言能力的缺乏,而會被歸咎于他的粗魯或敵意。”顯見,外語培訓需要文化學的支撐。人們在使用語言交際的同時,又在傳遞著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所以,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不能缺少文化創造力的參與,文化創造力是員工的一種主觀能動性。
二、提高涉外企業跨文化商務往來語用策略
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良好的商務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并不是說可以較好地運用英語語用策略進行得體的交流。在涉外商務交流中,由于語用失誤而造成互相不理解、不接受從而喪失很多商務機會,甚至造成經濟損失的教訓很多。比如,北方有家企業向英國出口“山羊牌”羊絨被,他們把中文里的“山羊牌”說成英語“Goats”,結果雖然羊絨被的品質上乘,但卻滯銷,這是因為“Goats”在英語里含有“色鬼”之意??缥幕浑H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缥幕浑H中有一個語言的文化差異問題。英國語言學家Malinowski說過:“語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現實和該民族人民的習俗中,語言研究離不開這一寬泛的語言行為環境。要理解語言,歸根到底要懂得說話人的整個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我們在英語使用過程中,無論是理解或表達,都需要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詞句。而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防止語用失誤。因此,涉外企業提高自身跨文化商務往來的英語語用策略研究是必須的。
1.加大員工英語技能培訓時跨文化交際的訓練力度。在企業培訓中,除了加強員工的英語學習,還要加強員工的跨文化訓練,加強員工跨文化交際的意識,給員工提供信息為主的訓練,如邀請有經驗的涉外專家對和本企業經常有商務往來的一些國家的歷史和風俗作專題講座或報告,通過播放錄像、DVD等讓員工通過感官與心靈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以輕松愉悅的心情體驗外國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內涵,并對有關西方文化問題組織討論;經常讓員工了解有關在跨文化商務往來中英語語用出現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讓員工結合自己在涉外工作中的經歷分析和研究案例,并以此為鑒;引導員工比較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使其認知、理解這種文化差異,有意識地參照得體、恰當的文化背景來進行交流;創設好英語文化氛圍,鼓勵員工廣泛地進行閱讀,多渠道地攝取文化養分,在閱讀過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細節,以便更深層次地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必要時可以讓員工進行角色體驗型訓練,就是訓練者指定受訓者一定的角色,由他們扮演,并體會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困難和問題,其目的是為了人為地制造另一種英語文化環境,讓受訓者在這種環境中學會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此外,鼓勵員工多和西方人士進行面對面交談,或訪問網站,與西方網友交流,讓員工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鍛煉跨文化交際能力。
2.注意英漢語言的語用差異,恰到好處地使英語語言適合其語境。由于英漢兩種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語用失誤表現在使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時容易套用漢語的語言習慣、格式、套話,含有本民族的思想和價值觀,因此容易使對方產生歧義。
由于語境不同,雙方又是一種直接的、面對面的跨文化交際,其能否成功取決于雙方對對方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否胸有成竹。我們在用英語語言交流時應該避免英語語言不適合其語境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注意不要兩種語言在用詞上一一對應。這是在英語交流中常見的問題,漢語里喜歡用重疊的成語來加強語氣,比如“處理和對待”、“貫徹執行”等等,如果在英語都去找其對應詞,那么是不符合英語語言規律的,顯得很生硬,有畫蛇添足的感覺。二是不要把漢語里的“套語”完全“套”成英語。比如,在開正式商務會議時,發言人喜歡最后祝福與會代表“家庭幸福、合家歡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等客套語,如果把這種“套話”完全“套”成英語,未免使英語人士啼笑皆非,因為在正式會議場合,英語國家不用這么長的句子來表示客套,如果用,只需簡單的詞和句子一帶而過。三是注意處理好漢語中的一些特殊環境下所產生的“獨特”的語言。在漢語里,我們喜歡以簡單的詞和詞組來概括很豐富含義的內容,比如“出口轉內銷”、“暴發戶”、“五講四美”、“八榮八恥”等,諸如此類的很多詞在漢語里有著其獨特的典故、歷史背景,人文環境的內涵,對于這應該加以解釋說明,以便讓對方很好地接受,不至于產生迷惑。比如,在向外商介紹投資環境時,把一座城市的優點概括為“三城五優”,若只是把這四個字直譯出去,不加任何解釋,那么外商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如果我們把這四個字作進一步的解釋,“三城”是指“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新興的工業城,“五優”是指“優越的環境、資源、服務、優惠的政策和優良的效益”。有了這些解釋,效果就會極大的不同,生硬難以理解的表達一下就可以生動起來。四是切忌初次見面詢問一些對方忌諱的問題。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為四個詞: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個詞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不問“吃了嗎”。懂得和了解這些一般商務往來英語語用常見的技巧,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
3.克服文化自卑崇洋和“面子”心理,以平等的語用策略進行跨文化商務往來。有些西方大企業自恃資金雄厚,在商務往來語用中不自覺地流露出文化優勢,涉外企業在這種情形下要采取應對措施,保持不亢不卑的英語語用策略。每一種文化都是社會和歷史發展的結晶,不存在孰優孰劣。不同的文化應該互相尊重,取長補短,借鑒和融合。所以,涉外企業無論在商務談判還是在商務接洽時都應該采取平等的語用原則,以不變應萬變。遇到對方挑釁,可以針鋒相對,義正辭言。
另外,“面子”問題是一個老調重談的問題。我們一貫強調中國是禮儀之幫,受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的影響,為了顧及“面子”,涉外企業在貿易洽談中有時表現得過于恭謙和隨和,強調客氣。比如,喜愛用一些模糊詞,如“也許/或許”(maybe,perhaps),“隨便”(Whatever)等。雖然從漢語語境和文化心理上講,我們做得很有禮貌和委婉,但這類詞語在商務往來用得過多過濫便會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性格開放豪爽,說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過多的模糊詞給人模棱兩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他們會覺得和中國人商務交往非常困難,會產生中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不能公開地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也沒有能力公開地闡明自己的看法和態度的印象,其結果造成商務往來困難和無效率。涉外企業在對外商務往來中應該積極地以文化適應態度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進行交往,一方面,懂得英語語境和漢語語境差異性。由于商務往來在目前大多為英語,若以漢語語境和思維模式用英語表達,勢必造成語用失敗。因此,應該盡量適應和融入英語語境;另一方面,應該積極適時地向西方人介紹中國的文化背景,避免由于文化理解可能造成的對外商務交往沖突??朔懊孀印崩Щ?不要因小失大。
4.在跨文化商務往來中注意非語言交際,以實現英語語用最優化。非語言交際是指那些不通過語言手段的交際,包括手勢、身勢、眼神、微笑、沉默、面部表情、服飾、體觸、體距、對于時間和空間的利用,等等。Samovar說過:“絕大多數研究專家認為,在面對面交際中,信息的社交內容只有35%左右是語言行為,其他都是通過非語言行為傳遞的”。美國有專家研究表明,在表達感情和態度時,語言只占交際行為的7%,而聲調和面部表情所傳遞的信息卻多達93%。對于西方學者所作的這些調查和統計數字,我們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非語言交際是整個交際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非語言交際手段十分豐富,一般是和語言結合使用的,起著加重語氣、重復、表明態度和好惡等作用,但也有不和語言一起使用的,比如時間觀念、體距等等。一般來說,非語言交際如果能夠配合好英語語言交流,那么對英語語用優化是一個促進作用,它能夠使得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顯得得體大方、彬彬有理;反之,則可能破壞語言交流的作用,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梢?非語言交際在跨文化商務往來語用優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語: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如何采取恰當的跨文化商務往來英語語用策略,成功地進行跨文化商務活動是每個涉外企業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涉外企業在國際市場取得競爭優勢的前提之一。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胡超.跨文化交際:E-時代的范式與能力構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車麗娟,胡英坤.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文化沖突現象分析[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5).
商務交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商務談判,如交易中商品的價格、發貨時間、付款方式、售后服務等都會涉及談判,談判不僅需要商務英語的使用規范得體,而且要求語言的使用符合對方的文化背景,及飲食文化等,不能觸到對方的禁忌,這樣才能順利進行交際,最終促進交易的完成。此外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有利于企業間加深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發更多的客戶。但是受高職學制的影響,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都過于重視學生商務英語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教學,缺乏文化的教學,使文化和語言知識脫節。這在表面上看確實是集中全部力量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但是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培養出的人才只掌握了語言這個交流的載體,卻缺乏引導交流順利進行的內容,會說英語,但卻不知道該說什么,交流的不恰當嚴重時會影響商務關系的建立。因此不了解對方的國家情況、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文化風俗、商務文化,就無法建立良好的商務關系。雖然通過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確實培養出了許多有非常高的商務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日常的交往活動中,也可以輕松自如地和外國人交流,但是在商務活動中,因為對對方的國家文化了解甚少,導致貿易無法正常進行,或者給公司帶來貿易損失的現象也很多。
2商務英語教學的現狀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從培養符合社會和崗位需求的人才出發。高職教學有別于本科的教學,高職教學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是高職辦學的特色。一切學科都需要跟崗位需求相結合,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也是如此,開設了商務實訓課程,努力使學生擁有實際操作技能,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實踐。因此,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的課程設計也是從這一目的出發,包括語言和商務知識的傳授,同時進行商務環境模擬。這是商務英語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只有語言能力過關,商務知識專業的學生才能從事對外貿易活動。但是這兩點雖然具備了從事商務活動的基本條件,但卻不能保證能夠順利開展商務活動,這是因為各種交際活動歸根結底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以相互尊重,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不觸碰對方的禁忌是根本保證,這就需要了解貿易國的文化和習俗。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普遍對文化的重視性不強。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沒有這方面學習的需求,高職的學生普遍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對英語的學習還是停留在過四、六級的需求上。雖然教師在課堂上有時也會給學生滲透一些文化知識,但卻會有學生因此而反映教師教學不專注課本,課外知識導入過多。二是整個學生培養方案中沒有英美文化這樣的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按照大綱教學就不會進行過多的文化知識的導入,了解文化差異是順利進行交際的必要條件,只有交流順利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貿易談判、商務往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一定要從教師和人才培養方案這個根本來明確文化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商務文化的培養。同時也要讓學生理解這類課程設置的意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商務宴請是貿易往來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活動,有利于促進商務關系的建立和維護,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適得其反。簡單的一次宴請會涉及許多文化方面的內容。如座位安排禮儀、餐具的使用禮儀、上菜的順序、搭配酒類的習慣、餐桌上取食的禮儀、餐桌上交談的禮儀、用餐后或用餐中離席的禮儀,以及勸酒布菜的中西方區別,等等。此外如果宴請的對象是西方人,那么就要注意宴會時間的選擇,一定要在工作時間中進行,因為西方傳統注重家庭和個人私有時間,占用他的休息時間,即使是商務宴請這樣的活動也會給對方造成不快,同時也要注意按時參加宴會不要遲到。而在中國和日本等一些國家,商務活動從業人員加班和應酬是工作常態,人們喜歡在酒桌上解決問題,開發客戶,維護與客戶的關系。因此了解這些差異,盡量避免給對方帶來不快,是商務活動能夠順利展開的必要條件。
3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了解了文化對于國際貿易順利開展的重要性和原因之后就要對學生進行文化的滲透和導入,來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學習的興趣。那怎么來實現這個目的呢?下面針對目前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來給出一些解決方法。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學思想和教學目的。要從根本出發,雖然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思想行為和教學傾向性會對學生的學習重心產生影響,因此想要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重視文化的滲透和導入。其教學活動是根據不同的商務環境、文化進行實用型商務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明確這一點,只有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商務文化的重要性,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才會滲透商務文化,也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目前有的教師本身就不重視文化在日常教學中的滲透,因此要督促教師從自身做起,提升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這樣才能將文化知識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對文化的作用有所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運用多種手段,采取周刊選讀、分組討論、網絡查詢等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通過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對其他國家的禮儀、文化、習俗都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有聲資料,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到文化知識,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交際能力。通過社會調查、小組討論、案例教學、分角色扮演,進行互動式的教學。教師還需要掌握跨文化外語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技能,在進行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量多地給學生交流發言的機會,讓他們實現語言知識、商務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有機融合,培養既具有語言能力又具有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的商務英語復合型人才。最后,要重視日常教學中跨文化知識的導入。因為英語、商務和文化三者之間關系緊密、相互聯系,因此培養企業需求的實用型商務英語人才,就不能忽略對學生能力和文化的培養。所以我們需要培養既有扎實的語言能力,又有專業的商務詞匯和表達,以及跨文化的知識多能型人才。我們對前兩項都非常重視,也一直是教學的重點,而文化意識的培養就經常被忽略,而這對于學生今后的交際和可持續性發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無法要求老師在短短的三年學制中能教授學生所有的文化差異,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們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非語言交際能力,幫助學生意識到文化差異在交際中會引起的誤會和失誤,引導他們意識到文化對于交際的重要性,從而掌握學習方法和方向,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非語言交際是跨文化交際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據研究大概有70%左右的信息是通過非言語交際方式來傳遞的。因為非語言交際傳遞的信息不直接,只有相同文化基礎的人才能意識到,因此它所傳遞的信息甚至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更有影響力,一個簡單的手勢或動作,如果觸碰了對方的文化禁忌,就會引起誤會,進而會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交際,更不要說進行商務談判與合作了。所以要重視不同文化中肢體語言所代表的不同意義,也就是不同文化下的非語言交際方式。在不同文化中,肢體語言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語言交際方式。在日常教學中,高職學制只有三年,無法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跨文化信息的導入,但是可以讓學生課后多花點時間去查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每節課拿出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語言的運用能力,也掌握了文化知識,如此在達到學生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結語
關鍵詞:跨文化貿易能力跨文化能力發展曲線跨文化能力培養教學方法本科
貿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國公司越來越多。新的國際貿易形式的出現,比如戰略聯盟和國際易貨貿易,這意味著企業對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跨文化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是20世紀末首先在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出現的。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企業跨國經營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領域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了,美國和歐洲一些一流的商學院非常重視培訓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總的來說相對較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起步也比較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跨文化能力對國際貿易的重大意義。
跨文化能力的內涵
在跨文化能力內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識、跨文化商務技巧和國際管理能力已成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是指商務人員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并做出適當反應的一種商務意識。換言之,反映國際貿易者本土文化的價值觀的行為標準已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發展的需要了。國際化的企業運作中的各個環節,如:人力資源管理和激勵機制、國際營銷、交流決策,都需要較高跨文化意識。在文化研究的范疇內,很多研究者提倡將文化差異概念化,以使學習者認識到文化多樣性對商務的影響,并為跨文化意識培養奠定基礎。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歷史是影響文化的三個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則深入的解釋了文化差異對個體行為方式的影響。他們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個體的交際行為、審美觀念、時間觀念和個人成就觀會有所不同。hofstede對文化差異的實證研究則在該領域最具影響力。他認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個體受到態度、價值觀、文化差異的巨大影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個體從四個維度上互相區別: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生活數量與生活質量和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識不僅僅是在國際貿易中對文化差異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識是跨文化貿易組織創造競爭優勢的首要條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響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因素,有時甚至起決定性影響。以上有關文化意識的文獻回顧旨在為國際商務人才培養者提供一個框架,使他們能更好幫助學生深入、客觀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樣性。應當注意的是,僅僅了解文化差異是不夠的。至少,跨文化意識必須轉化為跨文化商務技巧才能為商務活動服務。
跨文化商務技巧
對國際商務人才所應具備的商務能力的研究,美國學者bigelow在此領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貢獻。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務環境下的商務能力應涵蓋十個方面:對文化和組織的理解力、適應能力、建立關系能力、系統和多視角的思維能力、態度、敏感性、語言能力、文化影響下的決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與distefano(1992)在回顧了有關全球國際商務戰略管理和國際營銷領域中急需解決的人力資源能力問題后,強調了國際商務管理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發展和運用國際商務技巧的能力、管理變化和過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進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組織結構中設計和運作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在組織中學習與轉移知識的能力。顯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務技巧能使商務貿易者有效的參與國際貿易事務。
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語言、文化、商務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國,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培養方式。馮毅(2004)闡釋了企業管理中的跨文化溝通。提出從認知層面、價值觀層面、語言層面和非語言交際層面構建我國企業跨文化溝通體系的建議。周錳珍(2004)從言語行為、非言語行為、意識形態、價值標準、禮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經濟交際在商務話語系統中的表現、作用和影響,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對方文化和遵循經濟市場的共同規約等建議。
誠然,跨文化商務技巧的發展需要在商務環境中得到磨練,實踐經驗和大量的在職培訓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養商務人才時,義不容辭要以培養學生跨文化商務技巧為核心。越來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過跨國合作提供國際商務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參加多文化的小組活動,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同學進行合作與交流??缥幕芾砟芰?/p>
跨文化管理能力與跨文化商務技巧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強調綜觀全局的高級管理能力。一個跨國公司跨國投資經營時,他們往往需要融合三種文化: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企業的文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國際化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黃華,2004)。國際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國際視野的商務能力、在國際貿易管理中協調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國際貿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的能力。合格跨國管理人才應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對地方情況快速做出反應、協同學習、轉變和適應、跨文化交際、合作與國外經驗等素質(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貿易能力的發展順序
在國際商務課程中,有效跨文化素養發展途徑要求其培養過程必須符合一定的能力發展順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2000)的跨文化能力發展曲線將跨文化能力發展分為六個階段(見表1)。
發展的第一階段被clackworthy看成為“質疑”或“無知”階段。他把受訓者稱為“本地專家”。也就是說,受訓者具有較表層的文化差異的認識,而他們行事以本國文化為標準。在“覺察”階段,學習者逐漸意識到跨文化差異的存在,同時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弱點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階段,學習者開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異的內涵以及跨文化技能發展的性質和緯度。在“合成”階段,學習者開始將本土文化和異國文化進行融合,這些“二元文化專家”開始掌握了以技能為基礎的跨文化能力。接著學習者自然的過渡到了“選擇”階段,學習者又被稱為綜合者,能夠自如的融合兩種文化,并結合技能方法構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階段,學習者能夠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國際貿易項目,達到了一個多元文化“領導者”應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國際商務課程是符合市場需要,并急需通過與國際接軌來加強建設的一門學科。對我國高校國際商務課程建設者來說,其挑戰在于開發將跨文化能力發展曲線和技能發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的課程內容,,以使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這種培訓理念時,整個程序中的技能發展培訓必須在多元文化的視角下進行。但是在課程整合與統一的現代國際商務教學下,方案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在英國,大部分大學的商校開設的國際貿易專業的一些課程的教科書都已將跨文化教學內容獨立成章,其他課程則將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個章節中。在美國,不少商學院開設了“國際貿易文化”課程,如圣路易斯大學開設了“歐洲政治和文化環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環境”、“亞太政治和文化環境”和“管理文化差異”等課程,以期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商務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深入到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具體教學策略,我們可以從人力資源培訓項目中汲取經驗。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發展曲線為基礎,結合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培養任務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
從教學的模式來說,我們可將教學分為事實教學、分析教學、實踐教學(見表2)。
事實教學
事實教學一般用于學生跨文化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學生此時往往會對異域文化存在疑問,開始覺察到文化差異的存在,容易會以固有的本國文化來對異域文化想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的介紹不同的文化,并簡單介紹相關的文化理論(如:hofsted的四維理論),使學生在了解大量的有關跨文化知識的同時建構初步的理論框架。具體的實施方法有講課、提供相關書籍、播放錄像、專題講座等。
分析教學
分析教學是指以對比分析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國際商務實踐中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學生對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較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務的技巧。在此階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課堂語言訓練、比較練習、多媒體交互學習等方法來進行教學。
實踐教學
實踐學習適用于跨文化能力發展的最后階段。教師以發展學生多元文化能力為目標。教育學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構建正確的文化觀。初步參與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進行商務實踐。這一階段是針對大三大四開始參加商務實踐的學生設計的。教學以參于活動的方式為主。可以采用的教學活動方式有:跨國小組活動、文化訓練自我診斷、角色扮演、國際工作經驗、跨國商務談判模擬等方法。這一階段的關鍵是發展學生的文化元認知能力,在每一項活動前,讓學生事先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學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加快了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跨文化素質是跨國界合作的必備素質。任何高校的人才培養都應服務于市場需要。忽略勞動力市場發展趨勢的培養模式將導致學生面對挑戰無所適從。以上對跨文化能力的內涵界定和發展順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體教學建議供高校國際經濟貿易課程設計者、教材編撰者、一線教育者參考。
參考文獻:
1.曾宇平.國家經濟與貿易人才獨特素質及其培養對策.經濟師,2003(11)
2.陳立新.跨文化管理對我國企業跨國經濟活動的影響.商業時代,2004(12)
關鍵詞:跨文化貿易能力跨文化能力發展曲線跨文化能力培養教學方法本科
貿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國公司越來越多。新的國際貿易形式的出現,比如戰略聯盟和國際易貨貿易,這意味著企業對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缥幕芾碜鳛橐婚T新興學科是20世紀末首先在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出現的。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企業跨國經營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領域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了,美國和歐洲一些一流的商學院非常重視培訓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總的來說相對較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起步也比較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跨文化能力對國際貿易的重大意義。
跨文化能力的內涵
在跨文化能力內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識、跨文化商務技巧和國際管理能力已成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是指商務人員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并做出適當反應的一種商務意識。換言之,反映國際貿易者本土文化的價值觀的行為標準已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發展的需要了。國際化的企業運作中的各個環節,如:人力資源管理和激勵機制、國際營銷、交流決策,都需要較高跨文化意識。在文化研究的范疇內,很多研究者提倡將文化差異概念化,以使學習者認識到文化多樣性對商務的影響,并為跨文化意識培養奠定基礎。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歷史是影響文化的三個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則深入的解釋了文化差異對個體行為方式的影響。他們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個體的交際行為、審美觀念、時間觀念和個人成就觀會有所不同。Hofstede對文化差異的實證研究則在該領域最具影響力。他認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個體受到態度、價值觀、文化差異的巨大影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個體從四個維度上互相區別: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生活數量與生活質量和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識不僅僅是在國際貿易中對文化差異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識是跨文化貿易組織創造競爭優勢的首要條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響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因素,有時甚至起決定性影響。以上有關文化意識的文獻回顧旨在為國際商務人才培養者提供一個框架,使他們能更好幫助學生深入、客觀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樣性。應當注意的是,僅僅了解文化差異是不夠的。至少,跨文化意識必須轉化為跨文化商務技巧才能為商務活動服務。
跨文化商務技巧
對國際商務人才所應具備的商務能力的研究,美國學者Bigelow在此領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貢獻。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務環境下的商務能力應涵蓋十個方面:對文化和組織的理解力、適應能力、建立關系能力、系統和多視角的思維能力、態度、敏感性、語言能力、文化影響下的決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與Distefano(1992)在回顧了有關全球國際商務戰略管理和國際營銷領域中急需解決的人力資源能力問題后,強調了國際商務管理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發展和運用國際商務技巧的能力、管理變化和過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進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組織結構中設計和運作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在組織中學習與轉移知識的能力。顯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務技巧能使商務貿易者有效的參與國際貿易事務。
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語言、文化、商務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國,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培養方式。馮毅(2004)闡釋了企業管理中的跨文化溝通。提出從認知層面、價值觀層面、語言層面和非語言交際層面構建我國企業跨文化溝通體系的建議。周錳珍(2004)從言語行為、非言語行為、意識形態、價值標準、禮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經濟交際在商務話語系統中的表現、作用和影響,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對方文化和遵循經濟市場的共同規約等建議。
誠然,跨文化商務技巧的發展需要在商務環境中得到磨練,實踐經驗和大量的在職培訓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養商務人才時,義不容辭要以培養學生跨文化商務技巧為核心。越來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過跨國合作提供國際商務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參加多文化的小組活動,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同學進行合作與交流。
跨文化管理能力
跨文化管理能力與跨文化商務技巧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強調綜觀全局的高級管理能力。一個跨國公司跨國投資經營時,他們往往需要融合三種文化: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企業的文化??缥幕芾砟芰υ趪H化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黃華,2004)。國際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國際視野的商務能力、在國際貿易管理中協調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國際貿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的能力。合格跨國管理人才應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對地方情況快速做出反應、協同學習、轉變和適應、跨文化交際、合作與國外經驗等素質(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貿易能力的發展順序
在國際商務課程中,有效跨文化素養發展途徑要求其培養過程必須符合一定的能力發展順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2000)的跨文化能力發展曲線將跨文化能力發展分為六個階段(見表1)。
發展的第一階段被Clackworthy看成為“質疑”或“無知”階段。他把受訓者稱為“本地專家”。也就是說,受訓者具有較表層的文化差異的認識,而他們行事以本國文化為標準。在“覺察”階段,學習者逐漸意識到跨文化差異的存在,同時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弱點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階段,學習者開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異的內涵以及跨文化技能發展的性質和緯度。在“合成”階段,學習者開始將本土文化和異國文化進行融合,這些“二元文化專家”開始掌握了以技能為基礎的跨文化能力。接著學習者自然的過渡到了“選擇”階段,學習者又被稱為綜合者,能夠自如的融合兩種文化,并結合技能方法構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階段,學習者能夠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國際貿易項目,達到了一個多元文化“領導者”應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國際商務課程是符合市場需要,并急需通過與國際接軌來加強建設的一門學科。對我國高校國際商務課程建設者來說,其挑戰在于開發將跨文化能力發展曲線和技能發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的課程內容,,以使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這種培訓理念時,整個程序中的技能發展培訓必須在多元文化的視角下進行。但是在課程整合與統一的現代國際商務教學下,方案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在英國,大部分大學的商校開設的國際貿易專業的一些課程的教科書都已將跨文化教學內容獨立成章,其他課程則將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個章節中。在美國,不少商學院開設了“國際貿易文化”課程,如圣路易斯大學開設了“歐洲政治和文化環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環境”、“亞太政治和文化環境”和“管理文化差異”等課程,以期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商務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深入到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具體教學策略,我們可以從人力資源培訓項目中汲取經驗。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發展曲線為基礎,結合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培養任務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
從教學的模式來說,我們可將教學分為事實教學、分析教學、實踐教學(見表2)。
事實教學
事實教學一般用于學生跨文化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學生此時往往會對異域文化存在疑問,開始覺察到文化差異的存在,容易會以固有的本國文化來對異域文化想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的介紹不同的文化,并簡單介紹相關的文化理論(如:Hofsted的四維理論),使學生在了解大量的有關跨文化知識的同時建構初步的理論框架。具體的實施方法有講課、提供相關書籍、播放錄像、專題講座等。
分析教學
分析教學是指以對比分析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國際商務實踐中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學生對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較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務的技巧。在此階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課堂語言訓練、比較練習、多媒體交互學習等方法來進行教學。
實踐教學
實踐學習適用于跨文化能力發展的最后階段。教師以發展學生多元文化能力為目標。教育學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構建正確的文化觀。初步參與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進行商務實踐。這一階段是針對大三大四開始參加商務實踐的學生設計的。教學以參于活動的方式為主??梢圆捎玫慕虒W活動方式有:跨國小組活動、文化訓練自我診斷、角色扮演、國際工作經驗、跨國商務談判模擬等方法。這一階段的關鍵是發展學生的文化元認知能力,在每一項活動前,讓學生事先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學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加快了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缥幕刭|是跨國界合作的必備素質。任何高校的人才培養都應服務于市場需要。忽略勞動力市場發展趨勢的培養模式將導致學生面對挑戰無所適從。以上對跨文化能力的內涵界定和發展順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體教學建議供高校國際經濟貿易課程設計者、教材編撰者、一線教育者參考。
參考文獻:
1.曾宇平.國家經濟與貿易人才獨特素質及其培養對策.經濟師,2003(11)
2.陳立新.跨文化管理對我國企業跨國經濟活動的影響.商業時代,2004(12)
【關鍵詞】文化;因素;商務談判
I.Introduction
Withtheemergence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China’sentryintoWTO,internationalbusinessbecomesincreasinglyintercultural.Asinternationalbusinessrelationsgrow,sodoesthefrequencyofbusinessnegotiationsamongpeoplefromdifferentcountriesandcultures.Andthatcancreateconsiderablechallengesforbusinessrepresentativesunfamiliarwiththeculturesofdifferentgroups.Sotheinterculturalapproachtointernationalbusinessnegotiationhasattractedincreasingacademicattention.Negotiationscaneasilybreakdownbecauseofalackofunderstandingoftheculturalcomponentinthenegotiationprocess.
Therefore,tothesuccessfulnegotiations,thetwosidesmustfirstunderstandtheculturaldifferences.Negotiatorswhotakethetimetounderstandtheapproachthattheotherpartiesarelikelytouseandtoadapttheirownstylestothatonearelikelytobemoreeffectivenegotiators.Thusinaninterculturalnegotiation,inadditiontothebasicnegotiationskills,itisimportanttounderstandtheculturaldifferences,andtomodifythenegotiationstyleaccordingly.
Thispaperfocusonthefourdimensionsofcultureanddifferentnegotiatingstylestoillustratetheimportanceoftheculturefactorsinbusinessnegotiation.
II.NegotiationandCulture
Theverydefinitionofnegotiation,initsmodernsense,canvaryfromculturetoculture.Whatanegotiationisdesignedtoaccomplishisseendifferentlybydifferentgroupsofpeople.Beforeoneevencomestothetable,suchdifferencesinthemeaningorpurposeofthenegotiationaffectthenegotiation,ashowonedefinestheprocessofnegotiatingisculturallydetermined.Someculturesseeitonlyasanopportunitytobargain,othersastheestablishmentofalifetimerelationshipthatgoesbeyondtheoccasionalmeeting,stillothersasanopportunitytodemonstratetheircapacityforeloquenceanddebate.Somedonotseenegotiationasaprocessatall.Forinstance,AmericansandEuropeanstendtoseenegotiationsasacompetitiveprocess;theChineseandtheJapaneseseeitasacollaborativeendeavor.
Sotherearemanymorechallengesinaninterculturalenvironmentthaninamono-culturalsetting.Interculturalnegotiationsarenegotiationwherethenegotiatingpartiesbelongtodifferentculturesanddonotsharethesamewaysofthinking,feeling,andbehavior.Thenegotiationprocessisgenerallymorecomplexbecauseculturalnormsmayundermineeffectivecommunication.
III.SomeCultureFactorsinBusinessNegotiation
Languagegoesbeyondthespokenword,encompassingnonverbalactionsandbehaviorsthatrevealhiddencluestoculture.Inthenegotiationprocess,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isthekeyactivitythattakesplaceattheverbal,nonverbal,situationalcontextuallevel,andatotalcommunicationsystemcanassistthenegotiatortobridgethegapbetweenutteranceandfeltmeaning.Threekeytopics---time,space,bodylanguage---offerastartingpointfromwhichnegotiatorscanbegintoacquiretheunderstandingnecessarytodobusinessinforeigncountries.
Time
Twodifferentorientationstotimeexistacrosstheworld:monochronicandpolychronic.Monochronicapproachestotimearelinear,sequentialandinvolvefocusingononethingatatime.TheseapproachesaremostcommonintheEuropean-influencedculturesoftheUnitedStates,Germany,Switzerland,andtheScandinavia.Japanesepeoplealsotendtowardthisendofthetimecontinuum.Polychronicorientationstotimeinvolveworkingonseveralactivitiessimultaneously.Thetimeittakestocompleteaninteractioniselastic,andmoreimportantthananyschedule.ThisorientationismostcommoninMediterraneanandLatinculturesincludingFrance,Italy,Greece,andMexico,aswellassomeEasternandAfricancultures.
Space
Spaceorientationsdifferacrosscultures.Theyhavetodowithterritory,divisionsbetweenprivateandpublic,comfortablepersonaldistance,comfortorlackofcomfortwithphysicaltouchandcontact,andexpectationsaboutwhereandhowcontactwilltakeplace.Forexample,anAmericanetiquettemanualadvisesthisaboutpersonalspace:“Whenyoumeetsomeone,don’tstandtooclose.Anuncomfortableclosenessisveryannoyingtotheotherperson,sokeepyourphysicaldistance,orhe’llhavetokeepbackingofffromyou.Aminimumoftwofeetawayfromtheotherpersonwilldoit.”
Therearelargedifferencesinspatialpreferencesaccordingtogender,age,generation,socioeconomicclass,andcontext.Thesedifferencesvarybygroup,butshouldbeconsideredinanyexplorationofspaceasavariableinnegotiations.
BodyLanguage
BodyLanguagecanbetellingasitcanhelponedeterminetheexactmeaningofwhattheothersideissayingandalsocanhelpyougetyourownmessageacross.Likesanddislikes,tensions,andassessinganargumentareshownbynumeroussignssuchasblushing,contractionoffacialmuscles,giggling,strainedlaughterorsimplysilence.Whereverapartynegotiates,thenegotiatormustwatchandobservetheotherparty.People,whenseated,leanforwardiftheylikewhatyouaresayingorareinterestedinlistening.Theysitbackwithcrossedarmsiftheydonotlikethemessage.Nervousnesscanmanifestitselfthroughnonverbalbehavior,andblinkingcanberelatedtofeelingofguiltorfear.
IV.FourDimensionsofCulture
Anyanalysisofcultureisincompletewithoutthebasicrecognitionofculturaldifferences.Ithasbeenarguedthatdifferencesamongculturescanbeexplainedaccordingtofourdimensionsofculture.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Inindividualisticculturesthefocusofone’sbehaviorcanbeunashamedlyself-centered.Theindividualcanmakeobjections,statehisfeelingsandbeopenlyjudgmental.Successorfailureislefttotheindividualanddoesnotcausethesamedegreeofshameamongthegroup.Inindividualisticcultures,peopletendtoputtasksbeforerelationshipsandtovalueindependencehighly.Peopleintheseculturesareexpectedtotakecareofthemselvesandtovaluetheneedsoftheindividualoverthoseofthegroups,community,orsociety.Individualisticculturespreferlinearlogicandtendtovalueopenconflict.
Membersfromindividualisticsocietiesexpecttheotherside’snegotiatorstohavetheabilitytomakedecisionsunilaterally.
Collectivistnegotiatorstendtoassumethatdetailscanbeworkedoutifthenegotiatorscanagreeongeneralities.Collectivistsocietiesshowmoreconcernfortheneedsoftheotherpartyandfocusmoreongroupgoalsthanindividualisticsocieties.Membersofcollectivistsocietieschafewhenmembersfromindividualisticsocietiespromotetheirownpositionsandideasduringnegotiations.
國際商務活動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體或者交易者之間的交往都帶著地區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跨文化交際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十分顯著,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種:首先是交際語言因素,包括詞義、語序和句法結構三方面。詞義方面,英語詞語對上下文語境依賴性較大,含義相對廣泛,詞義受上下文限制,而漢語詞語對上下文語境限制較小,含義較窄,相對具體、固定、嚴謹。如“10cans to acarton”和“Can we ship the goods in tin?”中can既可以是名詞“罐子”,也可用作情態動詞表示“能夠”。語序方面,由于英漢語表達語序大不相同,翻譯時要注意調整。如aver-ag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rate的翻譯應為“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句法方面,英語句法結構較嚴謹,漢語則相對松散,主要表現在主語和謂語的使用。英語句中主語一般不可缺,謂語動詞有時態、語態和語氣的變化,中文則相對靈活,主語可省。如“Evidently some mistakes were made andthe goods have been wrongly delivered.”可省略主語譯為主動句“很明顯,出了差錯,發錯了貨?!?/p>
其次是社會文化因素,主要體現在地域和宗教習俗差異方面。英國西臨大西洋,西風從大西洋吹來,溫暖和煦,因此英國有Zephyr(西風)汽車,而中國西面接壤陸地,東面臨海,西風只能帶來寒冷,東風才溫暖,故而“東風汽車”成就中國一汽;英國是個島國而中國是大陸國家,因此spend money like water就成了“揮金如土”。此外宗教對中西方影響都很深遠,如上帝用6天創世,第7天休息,“7-up”七喜成了眾所周知的飲料品牌;但由于宗教形象差異性較大,龍在東方人眼中是膜頂朝拜之物,《圣經》卻將撒旦描述為agreat dragon,因此亞洲的“四小龍”譯成了“fourtigers”。
最后是思維方式因素。中國人習慣螺旋形地展開敘述,喜歡用寬泛和模糊語來陳述傳達信息,如“可能,基本上,有關部門,適當的”等模糊詞語用來表達“可以感覺到,但不能解釋的話”,讓聽眾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斷,便于說話者有更多機會糾正錯誤;西方人則是習慣線性思維,喜歡清晰簡明的表達方式。因此在商務翻譯活動中明確雙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性,把握尺度,翻譯才會有效。如用“The jobis difficult,and we have made great certain efforts”談論某個項目成果時,“certain efforts”為一模糊詞,若要表明“工作已經產生一些影響”則應譯為“we have made positive ef-forts”,國外合作伙伴就明白“哦,工作有效”。
二、商務英語翻譯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語言文化能力培養
語言能力培養應從詞法和語法兩方面進行。詞法能力的提高首先從中英商務詞匯積累開始,尤其是一詞多義的詞匯和相關專業術語,即普通商務詞匯和專業商務詞匯的積累。譯者應廣泛閱讀各類型的中英文商務材料,如商務報刊、商務雜志、商務簡報、商務合同等,積極參加商務活動,獲得一手資料,實踐中積累豐富詞匯;其次要培養良好的漢語文化功底,以提高運用準確詞匯進行翻譯的能力。漢語文化功底的培養應從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入手,提升自身文化內涵修養,還要學習商務禮儀,掌握各類中文商務文體寫作以及商務談判和商務報告等商務活動中的典型詞匯、句型和文本,提高商務素養;最后要學習掌握商務翻譯常用技巧,如直譯、意譯、音譯和增譯等,結合商務英語語言特色靈活掌握常用被動句、無主句和虛擬語氣等句式的翻譯技巧,提高翻譯效率。
語法的主要任務是描述句法結構、語義結構和二者關系,譯者對語法的準確掌握有助于提高翻譯準確性。語法能力的培養應充分融入各門英語課程學習中,學習者要有意識地對學習資料進行語法句法研究,以提高翻譯準確性。翻譯實踐中要重視培養句法能力,準確分析語序和句法結構,充分理解語句內涵。如“Unless the terms or context ofthis contract otherwise provide,this contract shall be inter-preted in accordance with Schedule A,and each of theterms used herein shall have the meaning ascribed to it inSchedule A(Defi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or Schedule B(Special Terms)as the case may be.”首先分析句法結構,找出句子主干“contract shall be interpreted...and eachshall have the meaning...”其核心意思便一目了然,“合同應根據...解釋,每一條款定義見...”,接著根據核心意思自問“合同根據什么解釋?什么條款?定義在哪?”再次進行分析,就會找到“in accordance with Schedule A”,“usedherein”,“in Schedule A(Defi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orSchedule B(Special Terms)”,可具體為“合同應根據(條款A)的解釋,(此處所用)每一條款定義見(條款A)或(條款B)”,最后結合上下文,將as the case may be譯為“以適使用者為準”,整段翻譯為“合同應根據條款A的解釋,此處所用每一條款定義見條款A(定義和解釋)或條款B(特別條款),以適使用者為準”。
(二)社會文化能力培養
中國人學習第二語言往往更注重學習語言知識,忽略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交流實質上是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譯者要平衡文化和語言二者的重要性,避免重語言輕文化的傾向,培養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雙方都會從各自文化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忽視對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為促進交流的圓滿成功,譯者在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和掌握相關文化背景基礎上,要利用增減靈活轉化來提高處理文化信息的能力。如“飯菜不好,請多包涵”可譯為“These are the best disheswe are able to prepare,please make yourself at home”。再如翻譯時添加文字補充說明外國人不熟悉的名稱和中國歷史事件,例如-cultural revolution((1966~1976)),秦始皇Qin Shi Huang(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秦朝的第一個皇帝),幫助對方理解相關背景,更好地溝通交流。肢體語言是生活口語交際的補充,是使用最廣泛和最豐富的表達方式,同一肢體語言行為在不同文化中含義不同,呈現的意義大不相同。如英語國家中說話時人們彼此凝視和目光交流意味著誠實;而在中國談話時盯著對方眼睛帶來傲慢,咄咄逼人的感覺,讓人覺得粗魯和不禮貌。因此,譯者需觀察學習肢體語言,掌握肢體語言相關知識,促進溝通交流??缥幕浑H不是盲目追崇對方,而是尊重不同文化價值和習慣,促進文化融合,促進相互理解。在商業活動中,若不妥善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會造成摩擦和沖突,甚至影響企業合作。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要遵循這一國際通用規則,尊重文化差異,在不損害雙方利益的基礎上。
(三)思維能力培養
譯者由于易受母語思維影響,翻譯時習慣性套用本族語思維方式,否定翻譯能比較典型地反映中西方思維差異。如將中文“我認為他不同意這項條款”譯為“I think hedoesn’t agree with this clause”,譯者沒能正確把握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用中式思維對譯“我認為”為“I think”,應將否定放在句首,進行全部否定而非部分否定,“I don’t thinkhe agrees with this clause.”才是正確翻譯。再如英譯中“You can’t be too careful to handle in transit due to thegoods is fragile”應為“鑒于商品易碎,在搬運過程中,越小心越好?!倍皇恰拌b于商品易碎,在搬運過程中,不能太小心”。
譯者要克服固定思維模式缺點,應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首先比較英漢語思維方式,認識其共性和差異性,并在翻譯、寫作和口語中注意差異特征。其次閱讀英文原版材料,如政治報告、科技論文的文獻等,培養英語的思維習慣。還要多聽、多模仿簡潔、地道、典型的英語國家著名演講材料。多聽和多讀有助于自我訓練,培養英語思維方式,在翻譯時可以模仿此類句子和表達相關,逐步意識并分辨中英表達與思維習慣的差異,潛移默化接受并使用英語思維方式,最后通過實踐進行舉一反三,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如“我們的價格是按照成本加運費報的,所以保險請你們自己辦理。”譯文可有以下幾種:“Since our price is based on CFR,you have to takecare of the insurance”;“Our price is quoted on CFR basis,and consequently,the insurance is to be covered by yourselves”;“Since our price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CFR,the insurance premium shall be on your account”.這幾個譯文都傳達相同的意義,翻譯時要邏輯思維清晰,靈活改變句子結構但不改變句子原意,勇于實踐才能在商務翻譯中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