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3:02
序論:在您撰寫用電管理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技術方面的線損。配電網絡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10千伏配電所的出線間隔相對滯后,配電網絡的電源支撐點相對缺少,由于這些原因的慧,導致10千伏供電線路供電半徑相對過長,由于負荷點不集中,造成線路迂回供電,致配電運行損耗增加。②目前一戶一表工程改造雖然快速地進展,但尚未沒有改造的低壓供電網絡存在線徑小、供電半徑大及設備嚴重老化的問題。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和商業用電、空調、冰箱、電磁爐、電加熱器和其他的感性負荷增長,原配電網絡無功補償設備容量已經出現不足,無功功率損耗的比例日益增加,電壓質量不能保證,線路損耗增加。④由于歷史技術原因,加上變壓器設計運行年限較長的因素,目前配電網絡中還存在相當數量的高能耗變壓器在運行。⑤在配電變壓器投入運行以后,由于多種不可預知因素的影響,部分城區還存在變壓器容量與實際用電負載不匹配的現象,造成“大馬拉小車”,致配電變壓器沒有經濟運行,也就是說一些公用變壓器在高峰時段過負荷運行、低谷時段輕載運行;再者一些公用變壓器三相負載不平衡,導致變壓器的中性點發生移位。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使變壓器的損耗增加。
2)管理方面的線損。①供電企業營業區域大,分多個營業網點,但存在管理模式不規范、不統一,這樣勢必在內部管理體質方面存在線損漏洞。②部分營業抄收人員缺乏培訓,思想和業務素質方面相差較大,更存在估抄、錯抄、漏抄等現象,更有甚者與一些不法用戶勾結,竊取不正當的利益,使供電企業蒙受損失。③城中村進行了配網戶表改造,低壓配電網絡有了很明顯的改觀,城中村部分住家戶因房屋修繕及樓層加高等原因,致使私拉接現象非常普遍,致使這些區域的配電網絡線路損耗相對較高。④一些公用變壓器所帶的繁華商業地段的動力戶,他們是帶倍率的動力戶,他們的電量如果出現差錯,將是居民戶用電量的好多倍,而這些用電戶平時缺少檢查,一旦出現如計量或竊電現象,供電企業將受到很大程度的電量損失。⑤由于受到大的社會環境的制約,所有的居民用戶將必須由供電企業直抄到戶,所以供電企業的戶表數量越來越多,由于計量裝置資產管理不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電能表計運行年限周期很長,個別用電計量裝置從安裝運行起很少有人去檢查校驗,造成電量流失,直接影響到了供電企業的配網線損率。
2采取的措施及對策
1)技術方面的降損對策。①一方面,定期進行配電網絡的潮流實測及理論線損計算工作,掌握配電網絡潮流分布的真實情況,了解配網的實際運行參數,臺區損耗中可變損耗與固定損耗的比重情況,為制定線損指標的制定提供依據。②增加城市區域110千伏變電站布局,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和切負荷需求及發展情況,適時增加環分布,提高功率點,從而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回供電。③城市配網10千伏主導線采用絕緣線或地纜線;380伏低壓主干線全部更換為型號相當絕緣導線;改造低壓下戶線,增大導線截面;對配網新上配變采用S11等節能型配變。④增加無功補償器布局,以減少無功電流在配網中的傳輸,這樣一則能減少無功電流在線路及變壓器中引起的有功損耗,二則可以提高配電網的供電能力,從而充分利用了目前現有的配變容量,達到多供少損目的。無功補償的原則,應“分散補償,就地平衡”。⑤規范業擴流程,實行統一報裝、統一受理,統籌考慮,要重點摸清好負荷分布情況,理清過載或輕載的線路,合理配置公用變壓的容量,盡力使各個臺區的變壓器經濟運行。使配電網絡結構保持一個最佳的經濟運行狀態。⑥加強配電網的安全經濟調度。合理安排設備的檢查時間,實行狀態檢修,統一調度,綜合協調各方工作,盡可能做到供電設備和用電設備同時檢修試驗,以減少設備的停電次數,從而減少對外停電時間。盡力減少臨時停電檢修。大力推廣帶電作業,減少大面積的的對外停電,利用分時電價政策,運用經濟扛桿,進行削峰填谷,使日負荷各時段盡量趣于均衡。⑦積極和當地政府溝通,及時了解城市規劃情況,力爭使城市規劃和配網規劃能夠有機結合起來,盡可能保證配網經濟運行。
[論文摘要]汽車是當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的發明和汽車相關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員的流通。
隨著汽車工業與電子工業的不斷發展,在現代汽車上,電子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汽車電子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汽車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催生出汽車電子技術概念。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中的廣泛應用加快了電子汽車的發展趨勢,推動了汽車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
一、汽車電子技術
現代電子技術與汽車工業的結合促成了電子汽車概念的誕生和實現,概括地來說當前的汽車電子技術主要包括:智能化集成傳感器:提供用于模擬和處理的信號,而且還能對信號作坊大處理。同時,他還能自動進行時漂、溫漂和非線性的自動校正,具有較強的抵抗外部電磁干擾的能力,保證傳感器信號的質量不受影響;嵌入式微處理機已廣泛地應用與安全、環保、發動機、傳動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診斷中。軟件技術:隨著汽車電子技術應用的增加,對有關控制軟件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并可能要求進一步計算機聯網。因此,要求使用多種語言,并開發出通用的高水平軟件,以滿足多種硬件的要求。轎車上多通道傳輸網絡將大大地依賴于軟件;多通道傳輸技術,多通道傳輸技術的采用,對電子控制集成化的實現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采用這種技術后,使各個數據線成為一個網絡,以便分享汽車中心計算機的信息。汽車車載電子網絡:汽車電子設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大量使用微處理機來改善汽車的性能。隨著電控器件在汽車上越來越多的應用,車載電子設備間的數據通信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行使的經濟性,溫度及車速等信息必須在不同控制單元間交換。由此,以分布式控制系統為基礎構造汽車車載電子網絡系統是很有必要的。集成化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向是功能集成化,從而實現更經濟、更有效以及可診斷的數據中心。光導纖維:汽車電子技術的進步,已使各系統控制走向集中,形成整車控制系統。這一系統除了中心電腦外,甚至包括多達23個微處理器及大量傳感器和執行部件,組成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信息交換與控制系統等。
二、國內汽車電子技術發展
電子技術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加快了汽車技術的升級和突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汽車工業的長足發展,也是以電子技術(特別是計算機、集成電路技術)為動力而實現的。采用電子技術是解決汽車所面臨的諸多技術問題的最佳方案。因此一國電子產業的發展水平及其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情況決定了其在未來軌跡汽車行業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目前,國產汽車的電子技術應用多數還處于初級階段。只有少數廠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外合資和國內較為先進的汽車生產廠家,開始將電子控制裝置應用在汽車工業中。國內現在采用的電子裝置主要包括發動機的燃油噴射、電子點火控制、汽車安全性方面的安全氣囊,ABS等領域,而且多數為直接引進國外產品組裝,國內科研院所目前有關汽車電子技術應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控制、電控懸架、ABS系統等幾個方面,在汽車的電子網絡化技術、GPRS導航及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等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
三、現代電子技術促進汽車智能管理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汽車工業要求的逐步提高,當前的電子技術在汽車工業領域里得到了很好較快較好的應用。汽車智能管理系統就是這一應用的重要體現。車輛智能管理儀(以下簡稱管理儀)硬件構成主要由CPU,數據存儲器擴展電路、IC卡接口電路、GPS接收電路、光電隔離的輸入、輸出電路、數碼相機控制電路、指示燈、蜂鳴器及電源部分組成。采用GPS接收機接收衛星的信號,經過計算后可得出車輛所處的經緯度、行駛速度、行駛方向等參數。管理儀還能夠采集與司機操作有關的數據,如剎車、遠光燈、近光燈、左右轉向燈、喇叭、霧燈、制動氣壓、車門開關等參數。管理儀根據預先設定的時間間隔和特殊事件的觸發,將有關數據保存入IC(IntelligentCard)卡中。根據這些數據,車輛管理部門就可以對車輛的歷史運行狀況進行檢查、管理,以確定車輛是否按照規定的要求運行。管理儀還能夠對最近15次停車前,每次停車前50秒的所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GPS數據的采集速度受GPS系統的限制,每秒鐘記錄1次,其他參數每隔0.2秒記錄一次。管理儀還具有數碼照相機的控制接口,可以根據外部觸發信號,對車內的情景拍照。
汽車工業是高科技工業,汽車性能的每一步提升都伴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電子技術是21世紀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重要技術之一,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汽車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有效提升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高艷青:《現代電力電子及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載《電腦與電信》2007,1.
[2]張慶湘:《淺析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中的發展與應用》,載《企業技術開發》2007,6.
[3]李衛東:《淺談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領域中的應用》,載《中國職工教育》2005,9.
[4]陳長軍、張敏、馬紅巖、林希峰、閆文清,《激光技術在汽車工業上的應用》,載《機械工程師》2007,9.
水利水電工程往往規模大、投資多、施工難度大,因而在工程設計和管理過程中,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優化選擇施工機械及配套組合,制訂切合實際的施工進度計劃,高效簡便地對施工信息進行管理,直觀形象地反映復雜施工過程,對于確保工程建設如期完成和降低工程造價都是至關重要的。為達到上述目的,除了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工程特點和具體施工各種條件外,若能在事先對工程施工的運行發展過程和施工中各項活動的協調關系等狀況進行預測和評價,將對工程施工組織計劃的正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梢暬抡婕夹g的產生與發展正好適應了這種客觀需要,它為解決施工中上述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
國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提出循環網絡仿真技術(CYCLONE),至今已發展了一系列的工程仿真應用軟件,但這些研究成果及仿真軟件主要應用于土木工程施工如高層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等。20世紀80年代初,天津大學率先在全國開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仿真方法研究,在近20年的發展中取得了大量開拓性的成果和社會效益。近年來,又在推動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和管理向可視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借助于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和工程科學與技術的迅速發展,重點研究了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理論與方法及其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獲得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成果。
在開展可視化仿真及其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工作中,存在以下三個關鍵技術問題:
1.可視化技術與系統仿真技術結合的途徑
建立基于GIS的交互式可視化仿真系統框架,將可視化技術與系統仿真的各個環節相結合,實現仿真建??梢暬?、仿真計算可視化、仿真結果可視化。
2.可視化仿真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問題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將可視化仿真技術與具體的工程問題相結合,提出可視化仿真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應用的具體途徑。
3.可視化仿真軟件的通用化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系統仿真軟件的通用化不僅是關鍵技術問題之一,而且是推廣應用的前提。
二、基于GIS的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技術
1.可視化仿真涵義
可視化仿真(VisualSimulationVS)是計算機可視化技術和系統建模技術相結合后形成的一種新型仿真技術,其實質是采用圖形或圖像方式對仿真計算過程的跟蹤、駕馭和結果的后處理,同時實現仿真軟件界面的可視化,具有迅速、高效、直觀、形象的建模特點。使用可視化技術以后,系統的子模塊用形象的圖形來表示,并可通過鼠標在屏幕上直觀形象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整個仿真任務。一般可視化仿真包含三個重要的環節,即仿真計算過程可視化、仿真結果可視化、仿真建模過程的可視化。
2.全過程動態仿真理論與方法
全過程動態仿真理論融合了面向對象的圖形輔助建模、動態仿真、網絡計劃分析與優化、動態演示、數據庫等技術,把整個施工過程作為一個整體,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跟蹤模擬。
全過程動態仿真理論的特點就是體現了系統工程的思想。它是針對整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系統進行的,所有的優化及調配目標是使整個系統達到最優,而不是局部達到最優。它把整個施工過程作為一個大的系統,綜合考慮系統中各個單項工程之間、各個工作面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分析整體的施工進度、施工強度等關鍵問題,獲得更為真實的施工情況,從而達到為施工組織設計提供科學依據的目的。仿真流程圖見圖1。
3.面向對象的圖形輔助仿真建模技術
仿真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活動,建模是仿真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能夠實現簡化而又靈活的建模過程是仿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面向對象方法的應用使建模過程變得自然直觀,用戶可以把被仿真系統的各種活動都看成對象,并根據這些對象的類屬關系和本身特性直接構造仿真模型。這種建模過程十分類似于人類所習慣的對客觀世界中事件分類的思維過程,所以使仿真用戶感到由物理模型到計算機模型的過渡非常自然。面向對象方法的繼承性,使仿真系統十分容易擴充。同時,利用對象類層次結構的合理設計,可以達到最高的代碼重用率。
在系統仿真中應用圖形技術,能夠描述許多用語言難以表達的信息,圖形輔助建模就是利用鼠標在計算機屏幕上繪制系統模型或用模型庫中已有的系統元件拼合系統模型。
面向對象的圖形輔助建模的基礎是系統的可分性,即認為系統是由子系統組成的,而子系統又可分解成更原始的子系統。由于這種性質的存在,構造模型的方式是通過連接組成系統模型的成分模型(子模型)來建造總體模型。對于一個復雜的施工系統而言,按施工系統的層次性,可將其分解為相對簡單和獨立的子系統,而子系統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可在子系統模型間設置相應耦合接口而加以協調,這樣可將各個子模型拼接起來而構成整體系統模型。施工系統的運行規律通過施工系統模型中各實體的屬性與狀態的變化來反映和體現。根據上述,便形成了面向對象的圖形輔助仿真建模思想。
4.基于GIS的較全面的仿真三維動態數字模型構造及其可視化方法
(1)數字地形模型建立
地表數字地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DTM)是整個工程施工三維數字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既是所有工程建筑物布置及施工活動的場所,也是施工過程中地形動態填挖的受體。水利水電工程一般均建在地形起伏較大的高原和山區,因此施工區地表DTM采用TIN模型來實現。建立工程地表DTM由地形等高線原始數據按一定的算法生成TIN模型。
(2)動態實體參數化數字建模
按照實體對象的屬性,可將其分別用點、線、面、體等四類圖形數據結構來表達。動態實體的數字模型尚需反映其屬性信息,幾何圖形與其屬性的一一對應關系建立可利用GIS的空間數據組織結構來實現。同時為反映工程施工的動態過程,在其數據結構中除了描述幾何特征及屬性外,還體現時間特征。
實體建模若采用參數化建模方法,可大大簡化建模過程。參數化實體建模是一種通過相關幾何關系組合一系列用參數控制的特征部件而構造整個幾何結構模型的技術。整個建模過程可描述成一組特征部件的組裝過程,而每個部件都由一些關鍵的參數來定義。
(3)地形動態填挖
地形填挖表現為DTM模型的修改,實質上是對地形TIN模型進行操作。即用足夠大的開挖(填筑)初始形體面轉化的TIN模型,與地形TIN兩者生成相交邊界,再從地形TIN上沿相交線切去填挖初始形體面所包含的地形區域,同時從填挖形體TIN模型中以相交線為邊界切去多余的開挖(填筑)邊坡區域,最后把兩個修正后的TIN合并構成一個經填挖后的地形DTM。在填挖計算過程中可同時得到填挖區域表面積與填挖體的工程量。
5.基于GIS的三維動態演示方法
基于GIS的三維動態演示是對任意時刻系統仿真面貌的再現,它反映了仿真系統內部數據場的動態變化過程。利用仿真模塊得到工程系統的動態信息,包括時間、建筑物幾何形狀及其屬性等,生成工程施工系統各環節某一動態變化單元i對應的圖元(施工、水位單元等)任意時刻t的面貌Vi(t),則t時刻的工程整體面貌可表示為V(t)=Σvi(t),n為總的圖元數。其中,vi(t)=fi(Xi,Yi,Xi,t),表示在動態施工過程中,包含時間信息的圖元的幾何形狀,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把工程施工任意時刻的整體面貌貯存在圖形庫中,并與其一一對應的屬性數據建立聯系,從而在動畫演示時,按時間順序讀取圖形庫中的形體數據及相對應的屬性信息,不斷更新繪圖變量和屬性變量賦值,同時不斷刷新屏幕顯示。這樣就實現了整體工程施工過程的三維面貌及相應信息的動態顯示。
6.基于GIS的交互式可視化仿真系統結構
基于GIS系統仿真的可視化表現在建模過程中利用GIS的信息可視化采集,以及在仿真可視化操作過程中利用GIS的動態信息可視化表達。由于GIS特有的空間信息組織機制,使得其實現這些功能有著先天的優勢。同時,在可視化仿真系統中,用戶可根據顯示的圖像交互控制仿真的各個階段,直到對所模擬的現象獲得理解與洞察。在這一過程中,用戶可以通過系統提供的操作界面隨著可視化仿真系統反饋的結果來同步保持交互對仿真過程的控制。
圖2表示的是一個基于GIS的系統交互式可視化仿真的框架模型,在此模型中清晰地反映了GIS在系統仿真中結合的具體環節,以及用戶控制仿真進程的實現手段。
三、可視化仿真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1.復雜地下洞室群施工動態可視化仿真與優化方法研究
地下廠房系統施工開挖量大,施工強度高,施工條件復雜,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由于工序的作業時間的隨機性,容易產生隨機排隊現象而影響其他作業;由于地下洞室系統縱橫交錯,布置密集,高差大,施工通道少,使得各工序配合與相互干擾錯綜復雜;在安排各個洞室施工先后順序及隧洞施工順序時,需要考慮對工程的總工期、圍巖穩定、通風散煙條件、施工強度以及交通運輸等問題的影響。各個洞室施工在時間、空間上的邏輯關系復雜,傳統橫道圖難以直觀地揭示其復雜的時空關系。因而僅靠設計人員采用傳統的方法分析計算,難以確定合理的施工機械設備配套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進度計劃和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難以全面、快速、準確地掌握施工全過程。
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復雜地下廠房施工系統可視化仿真理論方法,并研制開發了相應的計算機軟件ESAS,其基本構成見圖3。通過地下洞室群施工全過程動態仿真,可以對施工過程進行定量計算與分析,進行多方案的比較和優化,直到得出滿意方案。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導截流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方法研究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導流設計和管理過程,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數據及圖形信息,如壩區的水文、地形、地質資料以及樞紐設計、施工場地布置和施工導流方案設計等各種數據及圖紙。高效、簡便地對這些信息進行管理,是提高設計效率及施工管理水平的關鍵之一。同時,施工導流方案設計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環節,其設計過程復雜,對不同的導流方案很難進行直觀的比較,所以實現施工導流形象直觀的表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為此,提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導截流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理論與方法,并實現施工導截流可視化信息管理與三維動態演示系統CDMIS。此系統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強大的空間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建立三維施工導截流場地布置模型,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可視化的信息查詢及管理等功能,從而實現設計過程中信息的可視化管理,同時實現施工導截流三維動態演示。水電工程施工導截流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系統(CDMIS)結構圖見圖4。
3.混凝土壩施工過程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與優化方法研究
混凝土壩施工,考慮到溫度、應力、澆筑機械設備布置和澆筑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需將混凝土壩體按一定的原則進行分縫分塊澆筑。由于混凝土壩澆筑量大,澆筑塊數以千、萬計,澆筑塊之間的施工約束條件十分復雜,這就給安排澆筑順序和進度帶來極大閑難,使人工安排澆筑塊、澆筑順序幾乎成為不可能。目前在制定混凝土壩施工組織計劃時,傳統的方法是憑經驗用類比的方法按月升高若干澆筑層和混凝土澆筑強度等指標來控制施工計劃的進程。這種方法由于缺乏系統的定量計算分析,在論證施工各階段的筑壩進度以及各混凝土壩段升高過程是否能滿足大壩施工各方面的要求時總感到論據不足。
隨著計算機和系統仿真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系統仿真技術在復雜系統運行中的推廣應用,使得有可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混凝上壩施工的動態過程的仿真實驗。事先擬定不同的混凝土壩施工方案,并對施工動態過程進行仿真,可預測不同施工方案下混凝土施工進程的各項定量指標,這對制定合理的混凝土壩施工進度計劃將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在充分考慮各種澆筑施工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建立混凝土壩施工系統的數學邏輯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礎上編制計算機仿真軟件。通過選取各種可能的機械配套方案及輸入不同的施工技術參數進行大壩施工過程的仿真計算,可得到最優機械配套的數量、機械的利用率、混凝土月澆筑強度、逐月累計混凝土澆筑方量過程曲線。同時還可得到相應某施工方案下大壩澆筑施工的詳細進度計劃、各控制階段的筑壩進程面貌等。而且通過混凝土壩澆筑仿真還可對其不同的澆筑規則對壩體上升進程的影響進行分析和研究。
同時,利用基于GIS的三維動態演示系統來表現復雜混凝土壩施工過程。通過建立坐標系,把現實世界的事物在計算機中對應位置重現出來,建立實體的數字模型,并按照一定方式將實體與其屬性一一對應,從而反映實體的靜態空間特征。同時利用過程信息,生成三維動畫,為描述復雜的施工過程提供可視化手段。
4.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布置三維動態可視化仿真方法研究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布置是對工程施工場地在施工期間進行的空間規劃。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場地布置幾乎包括了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擬建的建筑物,一切為施工服務的臨時性建筑物(包括砂石加工系統、混凝土系統等),因此布置過程非常復雜。
對樞紐主要建筑物施工全過程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各建筑物施工關系之間的協調,以實現直觀的施工總布置形象全過程三維動態仿真,使施工場地布置隨工程進度計劃盡可能形象、直觀、迅速地演示現場施工場地變化過程。不僅能直觀顯示樞紐施工組織設計的成果,而且將極大地方便工程施工總布置決策及管理。水電站施工總布置可視化仿真系統(CLMIS)的總體結構見圖5。
四、結束語
可視化仿真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全過程動態仿真理論、圖形輔助仿真建模方法、基于GIS的三維動態數字模型構造及其可視化方法、基于GIS的三維動態演示方法及基于GIS的交互式可視化仿真系統結構等,實現了仿真建模、仿真計算過程及成果的可視化。
1.檔案保管方式不同
傳統的項目圖紙等實物檔案,按照卷冊號有序地存放于庫房的檔案排架上,依照檔案庫的防火、防霉、防盜等規定進行保管。數字檔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數據中心的系統安全管理、設備操作管理、訪問權限管理、數據備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側重于防病毒、防攻擊、防災害等數據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顯高于傳統檔案。
2.檔案利用方式不同
傳統檔案利用需要設計人員親自到檔案館借閱,且受限于實體檔案的數量、檔案的借閱情況、檔案館的開館時間等,利用率較低。數字檔案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傳輸的便捷性和實時性,隨時為用戶提供瀏覽或下載檔案服務。數字檔案的使用率遠遠高于紙質檔案,使檔案充分發揮出其自身的價值。但是,數字檔案的頻繁訪問也對數字檔案管理在電力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文/周惠平檔案系統的健壯性、數據結構的合理性、檔案編研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電力工程設計中加強數字檔案管理的對策
1.加強檔案管理業務平臺建設
檔案管理服務于電力工程設計工作,所以,數字檔案管理平臺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協同設計平臺集成于同一工作平臺。電力設計院的設計人員與檔案管理人員,都使用該平臺進行設計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并通過該平臺實時在線溝通。在協同設計平臺上設計完成的電力工程,其電子檔案基于網絡審核合格后,由檔案管理人員負責接收、整理和網上歸檔。應用檔案管理業務平臺實現在線檔案收集,保證了電子文檔的真實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對電子文檔進行版本更新,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構建各類檔案信息庫
檔案數字化是一項細致而繁瑣的工作,底圖和文書檔案需進行掃描,聲像檔案可采用錄像轉視頻文件、照片生成電子圖片等方式,集中進行數字化處理。工程檔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數字化后,需進一步進行網上編目,自動生成流水號、文檔掛接等工作,構建各類檔案信息庫。檔案管理平臺具有電子檔案密級和權限劃分功能,可以根據密級和權限劃分規則,對全部電子檔案進行密級和權限劃分,從而實現了檔案信息庫的自動安全管理。
3.實現數字檔案的集中統一管理
【關鍵詞】電力計量技術;管理問題;應用對策
電力計量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了電力計量技術和流程向更加科學和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未來電力系統實現現代化和自動化發展的需要。電力計量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使遠程自動化計量監控成為了可能,電力設施不同情況的變化都會被電力計量一體化設備進行自動化電力計量。同時,電力計量技術設備對用電監控系統及電力計量技術設備診斷系統的可靠性檢驗帶來了可行性運行。為進一步提高電力計量技術裝備的性能和技術,提高電力計量技術的使用效率,需要對電力計量技術的管理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并總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1 當前我國電力計量技術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和城鎮化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我國的電力企業的電力計量技術也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電力計量技術的發展遠遠不能達到人們對用電需求的要求,人們對電力計量系統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電力供電企業的電力計量技術的發展及相關的管理工作仍然面對著巨大的考驗。
1.1 電力計量法制意識不強
在實際的電力企業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計量器具的使用單位和個人沒有強烈的計量法制意識,沒有依法申請和接受強檢的自覺性,有的甚至公開拒檢。民用計量器的準確度較低,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不僅會造成公民的財產損失,甚至還會導致公民受到人身安全傷害。
1.2 電力計量管理方法落后
現實中的一些企業,招聘的計量人員的素質不高,企業自身的計量意識單薄,企業的計量管理人員通常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計量知識和計量技術的培訓,部分企業計量管理人員在企業改制、下崗分流等的過程中流失嚴重,導致一些企業的計量工作變得不那么重要,相應的計量管理方法落后。
1.3 電力計量監督管理不力
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人身生命財產的安全往往與一些檢定計量器具相關,要保證這些計量器具符合國家的標準,不僅能夠保證量值的準確性,同時還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生產和經濟秩序。但是,在現實的計量器具的檢定中,有一部分企業拒絕對自己企業的計量器具進行檢定,妨礙正常計量監督執法,使電力計量在現實監督管理過程中困難重重。
1.4 電力計量量值不符合國家標準
在現實生活中,電力和自來水供應部門一直控制著電表和水表計量儀表的檢定。電力和自來水供應部門自己承擔了電表和水表的檢定工作,并基于電表和水表的量值對用戶進行費用的收取。但是,現實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相應的監管部門是自己企業的人員,等于自己人管理監督自己人,這就導致用戶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證。例如,一些物業管理部門為了增加物業管理的管理費用,對小區居民的水表和電表進行更換,其量值不能保證完全準確,這就造成許多地方的電表和水表計量問題糾紛層出不窮。
1.5 社會監督管理不力
我國社會整體對于計量工作的認識不足,沒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監督管理部門,目前的計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不利于形成全民參與的計量局面,過高的檢定費用也導致了計量檢定過程中各種問題的出現,不能形成良性的監督管理,大量計量違規問題的發現與舉報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1.6 相關計量部門的檢定管理能力不高
一些計量部門,特別是基層的計量部門,其自身的檢定管理能力不強,設備和管理標準的落后,以及專業檢定管理人員的缺失,這些情況都限制了檢定管理領域的發展。同時,計量檢定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執法保證,對于在檢定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解決,進而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
2 電力計量技術的管理對策
加強對電力計量技術的管理,就能夠使電力計量技術在電力計量工作中得到合理、高效的應用,想要進一步促進電力計量技術的發展就要不斷提升電力計量技術的管理水平。其中,電力計量技術具體的管理對策有:
2.1 健全電力計量技術管理機制
設置電力計量技術管理部門,并建立責任落實到個人的制度是健全電力計量技術管理機制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加強對電力企業電力計量管理的科學領導,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和管理機構,并加強管理者的責任感;其次,要加強各個管理人員相互之間的監督管理,并創建相對完善的電力計量管理網絡,做到全員管理,全部門管理的相互管理,相互協調理念,從而進一步實現電力計量的有效管理。
2.2 強化電力計量技術管理隊伍素質建設
想要做好電力計量技術的管理工作,就要加強企業各研發人員的培訓工作,并加大技術的研發投入,在鼓勵企業相關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改革的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學習培訓制度,為實現技術的創新和新產品的成功研制,還要關注國外的技術研究方向,再和國內的研究技術進行綜合,充分保證產品設備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及時做到產品的換代,提高電力計量管理水平。
2.3 健全規章制度并強化落實
在完善了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要靈活的進行管理,管理活動想要達到預想的目的就要實行人性化的管理,保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好電力計量管理的保證就是要確保建立制度能夠公平公正的執行。所以,要制定健全的制度體系,例如:電力計量設備管理制度,電力計量設備定期檢查檢修制度,設備安裝檢修制度,力計量事故造查報告制度,供電系統設備定期檢測檢驗制度,供電系統管理制度電力調度管理制度,電力計量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和電力計量上崗檢查制度等。此外,想要保證制度能夠有效的落實,還要建立相應的監督獎罰制度。
2.4 強化電力計量設備綜合管理
電力計量設備的管理是電力計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其內容主要包括:(1)對設備技術性能的相關記錄,(2)對設備運行狀態的掌握,(3)對設備檔案的建立,(4)對設備更新、改造、修配、購置等相關報告的編制,(5)對設備進行的定期的審查和對設備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與此同時,電力企業想要實現設備管理的精細化、制度管理規范化、技術管理科學化和生產安全有效化,就要結合自身電力設備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相對應的電力計量設備管理體系和電力計量技術運行體系,在調配設備管理人員時要特別注意結合員工的自身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積極開展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加強教育管理培訓。
3 總結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電力計量設備的自動化和現代化,就要對電力計量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技術開發,使企業管理能夠達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同時加強對電力計量技術的應用和管理,進而提升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增強地理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和提高電力供電服務的質量。電力企業對電力計量技術的管理,健全技術管理體系和完善技術管理制度是電力計量技術得以應用和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1電力市場開放和能源政策的變遷隨著社會對電力的依賴越來越大,電力市場的競爭又越發的激烈,然而電力的安全與布局分布發電等問題也愈發的嚴重,加上煤炭等資源的緊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國家大力推行新能源的開發與能源結構的優化,使得通過數字化控制的電網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1.2電網發展滯后與運行控制不協調無論是國外發達國家還是像中國這樣發展比較快的國家,由于電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老化、電網運行冗余度小,傳統的電力系統不是通過整體的發展自上而下規劃發展來的,而是在基礎上一步步添加而來的,這就使得電網的發展比較落后,電網的運行控制也不協調。
2數字化在電網應用中的體系結構
2.1數字化電網的概念數字化電網是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實現電網整體的經濟、可靠、高效的運營。數字化電網需要與企業信息化相結合,通過自身的特點來達到相輔相成。數字化電網主要側重電網規劃、運營和運行過程中通過數字化對電網進行監控與控制。
2.2數字化電網的特點數字化電網具有自愈功能,能夠通過自身的自動檢測來不斷地更新,保證電網的正常運行,這樣的特點能夠保證電網更經得起外部的安全攻擊。數字化電網能夠容納各種發電形式,可以提供更高的電能質量,能夠更好地對電力市場進行支持。
3通過數字化對電網信息集成
3.1數字化電網中信息集成的特點數字化電網中的信息主要通過采集裝置從電網中獲得,主要是通過國家電力調度數據網絡與無線網絡傳輸到調度控制中心。數字化電網中的數據有統一的模型,數據的存儲按照統一的模型在信息平臺中統一存儲。
3.2以當前電網為基礎實現數字化電網的信息集成數字化電網的建設并不是對電網進行全面改革,而是在原有電網基礎上進行結構優化,有計劃地對電網中的問題進行改良,想要實現數字化電網的信息集成,首先應當解決電網系統中存在的系統異構問題,然后按照統一的模型建立信息中心,目前我國主要對以下幾點進行研究:
⑴建立統一的電網信息模型,完善開發的模型基礎;
⑵發開高效的信息對接平臺,解決系統間的交互困難;
⑶提取各系統之間的共同信息量,建立數據交換平臺;
⑷規劃生產調度信息平臺,建立統一的信息中心。
4數字化在電力管理中的前景展望
如今社會對于電網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急需一個更加智能更加可靠的電網,數字化電網的實現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原有電力結構的不足之處,數字化電網的信息集成不會出現以前信息中的孤島現象,而是以信息平臺的方式提供信息中心,實現信息的橫向和縱向的互聯,數字化電網中的信息平臺涉及到管理與維護,需要適當的考慮管理流程。
5結束語
【關鍵詞】信息管理 電力變電 安全性
1.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實現組織目標、滿足組織要求、解決組織環境問題而開發、規劃、集成、控制、利用信息資源,以提高信息利用率,使信息效用價值最大化的一種實現的一種戰略管理。
2.電力信息化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更趨向于科學性、實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電力企業開發了一系列企業管理和經濟運行有關的應用系統,目的在于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益以及信息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電能可以瞬間完成發電、輸電、配電直到用電,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具有連續性、等量以及同時的特點,要想確保電力的安全生產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生產,必須要根據調度指令對電力系統的所有環節瞬時作出反應,電力系統的控制中心、調度中心要同時對發電、配電、輸電以及用電的各種數據進行全面掌握,并及時地分析、調度和處理,對生產運行進行科學的安排,要及時的處理大而廣、紛繁復雜的信息量,這使得信息處理工作面臨著一定的挑戰。而信息管理技術的出現正好為信息的處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結合了GIS技術,能實現多源數據的迅速整合,便于電力系統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綜合管理大量的屬性數據和地理信息數據,可以為經營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結合了網絡技術,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促進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電力信息的共享,有利于電力系統信息管理更加的透明。電力系統涉及到了十分廣泛的地理區域,需要多個部門對同一圖層進行編輯,傳統的GIS圖層數據不支持多用并發操作,只適合單用戶使用,它采用的是文件格式,采用文件服務器的方式來共享圖層,若不進行特殊處理,多用戶同時更新同一圖層文件時就會發生沖突。而新型的ORDBMS技術可以彌補這一缺陷,不會發生共享沖突,它采用的是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可以集中式管理地理屬性數據和信息空間數據,支持版本管理以及并發操作,還支持完全數據庫存儲模式,能夠解決數據安全機制、存儲管理大量的數據、數據完整性以及多用戶編輯等方面的問題。
1.先進性和開放性
數據倉庫技術使數據有了更加廣泛的來源,便于使用,方便與MIS等系統接口,系統的構造和Internet模式進行了結合,應有前景良好。
2.實用性強
信息管理技術有利于變電運行中二次部分各類數據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對于變電保護技術工作人員來說,有利于提高系統分析和數據統計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護運行水平。
3.可靠性高,易于維護和升級
方法庫和數據倉庫的采用使得整個信息管理系統運行集中于網絡中心規則庫和數據庫,不再在各級用戶之間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個客戶的工作站突然損壞了,也不會對系統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響,并且很容易恢復,軟件開發人員只需改變方法庫就可以進行升級換代,既方便又快捷。
1.安全技術策略
為了確保信息的安全,采取的必不可少的安全技術措施有:1)病毒防護技術。應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計算機病毒庫的升級分發以及病毒的預防、檢測等環節,應該采取全面的防病毒策略應用于信息系統的各個環節,有效的防治和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2)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主要用于隔離信任網絡與非信任網絡,它的檢查方式是通過單一集中的安全檢查點,強制實施安全策略來實現,避免非法存取和訪問重要的信息資源;3)數據與系統備份技術。電力企業必須制定數據備份策略,定期對數據庫進行備份,按照重要程度劃分數據備份等級,建立企業數據備份中心,采用災難恢復技術來備份應用系統以及關鍵業務的數據,并制定詳細的數據庫故障恢復預案以及應用數據庫備份,并定期的進行預演,以防止在數據遭到破壞或是系統崩潰時能夠及時的修復,從而使信息系統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4)安全審計技術。在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安全設施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電氣企業應該引進集中智能的安全審計系統,采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來自動統一審計網絡設備日志、業務應用系統運行日志、操作系統運行日志以及安全設施運行日志等,迅速自動的對系統安全事件進行分析,安全管理系統的運行。另外建立信息安全身份認證體系以及虛擬局域網技術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