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2:44
序論:在您撰寫訓練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戴芳老師執教的《一次課外活動》的作文指導,在《省小學作文教學觀摩會》上獲得與會者的一致好評。這節課之所以獲得成功,我想除教師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外,主要是這節課具有緊扣要求,訓練有方的特點。
審題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也是培養學生掌握正確思維方法的一種基礎訓練。教師十分重視作文的第一道程序,引導學生對作文題目做一番研究分析,弄清題目的要求、范圍和重點,使學生知道這次習作是寫一次課外活動,具體要求有三點,即:1、要按活動的先后順序寫;2、重點是把活動過程寫具體;3、要注意用詞準確,語句通順。通過師生共同審題,使習作要求更清晰明白,便于學生操作。
一節作文指導課涉及的訓練點是多方面的,然而指導最忌蜻蜓點水,面面俱到。只有抓住每次習作要求的重點,集中力量突出訓練重點,才能保證學生學有所得,提高教學效率。這節課教師恰當地處理好了重點與一般的關系。把活動過程寫具體是這次習作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分兩步解決怎么寫具體的問題:一是在課前教師有組織有目的地帶領學生開展了一次小制作活動。由于活動是學生親自參加過的,所以學生就有內容可寫,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二是教師把自己參加過的一次用蔬菜做小制作———辣椒“鞭炮”的過程重新演示,同時邊帶領學生說制作過程,然后出示了下水文,緊扣習作的三個要求,讓學生找出表示活動先后順序的詞語,說出哪些地方寫具體,同時進行板書,從而使學生知道要抓住人物的動作才能把活動過程寫具體,并及時地告訴了學生如何把詞語用準確。
在優化作文指導的教學程序上,這節課的總體設計做了可喜的探索。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審、導、說、寫、評五個環節,環環緊扣,步步提高。一節課內,教師給了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口頭和書面的練習,教師引導說,同位互相說,發現問題及時說,真正做到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最后學生花了十二分鐘寫完了制作過程的片斷。從課堂反饋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松,都能緊扣習作要求,抓住人物動作把活動過程寫具體。
1.能在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注意事物的聯系,初步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理解課文的能力和認識事物的能力。
2.能在“注意事物的聯系”的訓練過程中,鞏固弄懂自然段的意思,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朗讀默讀與自學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訓練要領]
一、明確所處位置,認清“注意事物的聯系”的重要
第七冊安排讀的三個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練習概括中心思想,第八冊安排讀的三個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事物的聯系、理清課文的條理、分清課文的主次?!白⒁馐挛锏穆撓怠闭菑牡谄邇韵虻诎藘浴吧钊搿边M行篇的訓練的有機整體中的一個重要銜接點。同時,從第八冊的三次側重指導讀的重點訓練項目看,“注意事物的聯系”又是后兩個訓練重點的基礎。
因為從某個意義上說,“課文的條理”、“課文的主次”正是事物間聯系的反映。“注意事物的聯系”,這個重點訓練項目是第七冊篇的訓練的繼續和深入,又是第八冊后面幾項訓練的準備和基矗據此,在第八冊第一、二組的教學中,必須結合這一訓練重點,做好復習鞏固和打基礎的工作。比如,第一組教材沒有安排重點訓練項目,教學中要緊扣課文要求,有意識地復習鞏固第七冊進行過的一些訓練項目,提高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堆嘧印芬徽n,可抓住課后“思考·練習”第2、3題,鞏固和提高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的能力?!逗I先粘觥芬徽n,可抓住課后第2、3題,鞏固和提高學生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栋讞睢芬徽n,可鞏固和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進行“基礎訓練1”“閱讀”一題的訓練,則可以讓學生較獨立地鍛煉自己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二、根據課文類型,引導學生“注意事物的聯系”
教學講讀課文《蛇與莊稼》,可在理解自然段意思的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事物的聯系,更好地理解課文。比如,為了理解蛇為什么能使莊稼獲得豐收,就要進一步分析第四層幾句話的意思:第六、七句先寫洪水淹死了蛇,田鼠繁殖得又快又多,糟蹋莊稼,莊稼欠收;第八句再寫放了蛇,蛇大量捕食田鼠,田鼠少了,對莊稼的危害就小了。這就清楚地寫出了蛇、田鼠與莊稼的關系。這樣把用分層的方法理解自然段意思的訓練與“分清事物的聯系”的訓練結合起來進行,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講讀課文《跳水》的故事是在事物的聯系和變化中發展的。故事發生在一條船上,船上有水手、孩子、船長和猴子,他(它)們都活動在船上,必然有種種聯系。其中,人與猴子的聯系是最主要的聯系。而且水手與猴子,猴子與孩子,水手與孩子,船長、孩子與水手之間聯系的變化和發展,推動著故事發展的全過程。教學中,把《跳水》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同人物之間的聯系與變化有機地配合好,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閱讀課文《威尼斯的小艇》著重寫了小艇的特點和它在水城中的作用,揭示了小艇與水城的關系,表現了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美麗和獨特的風情。教學中,可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訓練與注意事物聯系的訓練結合起來進行。首先,可引導學生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把課文分成四段,并掌握各段段意;然后,讓學生歸納出全課的主要內容;再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在訓練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事物(特別是小艇與水城)的聯系。
在進行“基礎訓練2”中的“閱讀”練習時,要引導學生較獨立地閱讀《小獅子愛爾莎》一文,在掌握小獅子愛爾莎成長過程的同時,知道課文中人與動物的聯系與變化,人在馴養獅子的過程中產生了感情,從而既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又鍛煉自己“注意事物的聯系”的能力。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根據課文類型引導學生注意事物的聯系時,必須特別注意兩點:第一,“注意事物的聯系”的訓練,必須在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結合進行。第二,要根據不同類型課文的特點,由扶到放地培養學生“注意事物的聯系”的能力。
三、聯系實際,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
普通聯系和永恒發展是物質世界的總特征。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根本觀點。進行“注意事物的聯系”這一項目的訓練,只要求根據課文的內容適當滲透,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絕不能過多地講理論,更不能硬搬“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之類的名詞術語。
一定要掌握分寸。在這方面,要注意兩點:
1.要鉆研“思考·練習”,掌握訓練的要求、內容和方法。
《蛇與莊稼》的第1題要求回答的三個小題,既提示了訓練要求,既要結合課文內容,初步知道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并啟發人們研究這種聯系,掌握它們的規律,以便把事情做得更合自己的意愿;又提示了訓練內容,即認識簡單聯系與復雜聯系;還提示了訓練方法,即從課文段與段、層與層、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上去分析,就能達到訓練要求。
為了進一步使獲獎的課題成果轉化為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能力,湖南省電教館于去年在桃源縣召開了湖南省小學語文自能作文推廣應用會。推廣了小學自能作文的電教模式:“激趣導向----拓思激情----表達融情”。在提供給教師觀摩的九堂自能作文示范課中都體現了這一模式。從這九堂課中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我省小學語文自能作文的現狀。
一、聲像并舉,注重感知的主體性心理學實踐表明:多方式地為學生提供感知的多種形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
小學生作文往往缺乏真清實感,說套話、空話的現象比較普遍。究其原因,小學生雖然置身于現實生活,卻往往對周圍的人和事、景和物視而不見,打不開思路,無從下手。
自能作文訓練針對這一情況設計了運用電教媒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清境,較好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圍,使學生在有意無意之間,自覺與不自覺之中被深深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目標捐向上,調動了寫作文的情緒。
如一堂《介紹一種動物》作文訓練課,上課伊始,“汪汪汪----,喵----,哞----呱呱呱----”當錄音機播放出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小學生立即瞪大了眼睛,努力去辨別這是什么動物的叫聲,開始全身心地投入,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調動起來。而當電視----展示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小狗、小貓、小羊、小青蛙……學生的耳之所聞轉入目之所見,學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至此,《介紹一種動物》的作文訓練序幕已經拉開,學生已進入角色,教師只需輕松地駕馭訓練的進程,讓學生盡情地發言敘述說話。
在《找春天》的作文訓練課中,教師在節奏明快、曲調歡樂的《春天在哪里》的樂曲聲中,投影展示一張張充滿春天氣息的投影片:百花盛開的公園,一片碧綠的田野,小鳥在樹枝上鳴叫,桃樹綴滿了粉紅色的花蕾……學生被絢麗多彩的畫面吸引,??激趣引人入勝的音樂將學生帶入到一種興奮的學習環境之中。
“找春天”的教學目標不言而喻已出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產生要表達的愿望。
九節自能作文課都采用了多種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創設感知的情境,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抓住,對展現的情景、事物產生了興趣。這種自能作文訓練開端為下面所要進行的訓練奠定了基礎,充分顯示了電教模式“感知----理解----表達”三個環節的獨到之處,注重了感知的主體性,提供感知的表象,促使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
二、綱要演示,突出訓練的有序性
自能作文訓練的電教模式中有一個突出的標志,即“感知激情----理解動清----表達融情”的三環節。體現三環節的訓練步驟是從整體入手,從低年級開始。
但側重點各有不同:低年級側重句子和句群訓練,中年級側重片斷訓練,高年級側重篇章訓練。在訓練的要求上,一改過去的“從形式入手”而為“從內容入手”。
在提供了思維的原材料之后,隨之而來是敘述的有序訓練問題。學生往往容易犯兩個毛?。阂皇怯浟魉畮ぃ瑹o條理、無中心,二是寫得不具體,抓不住主要事件。那么在《學記日記》和《晚飯之后》的兩節作文課中采用電教媒體較好地解決了這兩個障礙。
在《學記日記》的訓練中,老師運用自能作文的“感知----理解----表達”電教模式,在訓練方法上來取先役影,讓學生看到某某同學一天生活中所經歷的事件:(1)吃早餐;(2)參加升旗儀式;(3)做眼保健操,(4)看到小朋友打架上前勸阻;(5)做課間操,(6)打乒乓球;(7)搞衛生;(8)做功課;(9)看動畫片,(10)睡覺。
這一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在這一大堆的素材中哪些是有意義的。經過篩選,只剩下(2)、(4),當然可以挖掘的素材還有(5)、(6)、(7)、(8)。只要自己認為有意義或感受深的事,都可以寫下來,但不要寫成流水賬,把起床、洗臉、睡覺等瑣事都寫進去??梢詳⑹聦懭?,還可以對某一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關鍵一條是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老師再根據學生們的發言,再投映日記的基本格式。
要強調的是,記日記要能以小見大,從小事瑣事落筆,在細節上描寫逼真,注意觀察周圍的人或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
如果說《學記日記》用投影展示起了訓練有序性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晚飯之后》這一課的訓練中,則將作文寫作中的“動詞用準,神態描寫要真,語言有個性”等要求用投影方式具體化。
這一課的關鍵是表達。當學生看完一段錄像,老師出示一段文字投影,讓學生尋找描寫圓圓動作的詞匯:躡手躡腳、捧、叫、栽、揉、嚷……動作的動詞用準了,把圓圓晚飯之后走進客廳的一系列事件維妙維肖描寫出來,把一個調皮有心計的小女孩寫活了。尋找描寫爸爸神態的詞匯:慢條斯理、悠閑……這種生動形象描寫使作文語言富于變化、不呆板、不干巴。
再如,描寫人物語言個性化的語言:圓圓棒著肚子,嚷著說:“哎喲!肚子疼死了。”爸爸慢條斯理他說:“讓她去吧,說不上人家都等急了?!眿寢寗t反駁:“你們都這么陰陽怪氣的,我不去了?!眻A圓一聽媽媽說不去了,立即說:“你不去了?!那我的肚子也不疼了。”這些語言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富有人物的個性。指導學生要豐富積累自己的詞匯,使作文語言更豐富更生動。
三、直觀評閱,提高寫作的反饋性
這次觀摩活動采用了投影講評的方法,如前述的《晚飯之后》、《學記日記》,還有《植樹》、找《春天》、《介紹一種動物》等作文訓練課。
采用投影進行作文講評,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快刃。在短短的一節課內集指導、講評、修改為一體,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作用。其次指正見效快,學生作文中可能會產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發現后立即及時指正,學生比較對照發現自己作文中的問題,予以改正。
古人非常重視朗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正是古人對“朗讀”作用的形象說明。在語文教學中,作為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之一的朗讀,仍具有重要的作用。放聲朗讀文章,可以增強對語音、語義和語法的感受能力。對優美的文章反復進行朗讀,會增加對語言規范的敏感和鑒別能力,聽到不正確的讀音或詞不達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會從感覺上感到不適而發現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訓練。在訓練學生朗讀時,應有明確的要求,并給以方法上的指導。
第一,在教學中必須使用普通話。
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用普通話進行教學的重要意義,并自覺運用普通話來進行教學。因為標準的普通話易于表情達意,而方言則不然,甚至會令人感到別扭。同時,使學生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也是教學大綱的要求。
第二,要引導學生注意把握作品的“文氣”。
何謂“文氣”呢?著名學者唐同志曾說過:一個句子的構成,或長或短,或張或弛,彼此并不是一律的。因此,讀起來的時候,我們從這些句子所得到的感覺,以及讀出來的聲音,也就有高低、有強弱、有緩急,抑揚頓挫,這就是所謂“文氣”了。(唐《文章修養》)文氣是由作品中所蘊涵的情感體現的,當然也就決定著朗讀時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比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全文的情感基調是悲憤和沉痛。開頭,作者用了一個長句點明烈士遇害的時間、地點和“我”的沉痛心情。那么,在朗讀時就宜用緩慢、低沉的語調,以表達出作者沉痛的心情。又如作者在寫到當局的兇殘和流言家的卑劣時,用了一連串短句。在朗讀時,就應用高亢、激越的語調,以表達出作者的憤激之情。第三,應仔細品味關鍵詞語,感受關鍵詞語在語言中的表意效果。
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熬G”字用得好,這是作者對“到”、“過”、“吹”等字進行比較后才選定的。原來的幾個動詞缺乏形象感,而“綠”字色彩鮮明,生動刻畫出了江南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朗讀時就應該仔細品味“綠”字的表意效果。
第四,在朗讀中體會通過停頓來表情達意。
停頓是朗讀中的間歇。停頓的位置不同,表意的效果也不同。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中有這樣幾句話:“要寫下去,在中國的現在,還是沒有寫處的。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睂ζ渲械耐nD,就需認真揣摩。若在“很怪他”后面停頓,那是表達作者對他只寫了“寥寥的幾行”的埋怨和責怪,而這句話的本意是對他只寫了“寥寥的幾行”的疑惑和不解。因此,正確的停頓位置應在“很怪”之后。還有,這段話的最后一句“現在我懂得了”,是作者那強烈的憤怒和極度的悲痛,經過層層積淀至此達到飽和程度的體現。所以,讀到此處,可以充分運用停頓來表達這種感情,應在“現在”之后作一個較長的停頓,讓學生在這里充分體味作者內心蘊積的情感。再在“我”字后面停頓一下,從而表現作者欲說無言、欲罷不能的心情。
片斷訓練是篇幅短孝內容單一、形式靈活的一種寫作訓練形式,也叫小作文、小練筆、單項練習等。是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利用其進行短平快的戰術性訓練,能幫助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積累生活體驗,豐富語言材料,掌握寫作方法。
從作文教學的角度看,片斷訓練是一種分格訓練,所謂的“格”是指單一的寫作基本訓練單位,主要是寫作中的常用片斷,如開頭、結尾、總分段式,借物喻人的方法等。著力于“格”的理解和運用,并努力使之序列化。
從閱讀教學角度看,片斷訓練是讀寫結合的基本形式。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主要是閱讀材料中的典型片斷,如《三味書屋》中介紹書屋一段,方位清楚,有模仿價值。注重閱讀與寫作間對應要素的理解和遷移。
片斷訓練需要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智力的綜合參與;同時又是學生說話、聽話和閱讀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一種學生內部智力技能和語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綜合訓練;是一種學生作文知識技能和心理活動辯證統一的訓練形式。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特別是寫作能力的階梯和橋梁。
片斷訓練根據訓練內容和訓練目的,可以分成: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和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四類。
(一)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
小學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教會學生虛構,而是教會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因此,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成為學生作文訓練的最佳形式。所謂觀察素描型片斷訓練就是以片斷或簡短的篇章為形式,將描寫與敘述結合起來,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通過觀察素描類片斷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具體訓練中要做到:
1.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觀察是獲得感性表象的唯一途徑。觀察的對象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圖畫或錄像,它們生動具體,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而牢固的表象。使語言訓練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幫助學生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馴出典型表象。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對豐富而完整的觀察對象或過程獲得感性表象;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重點的觀察,幫助他們把握事物本質特性,篩選典型表象;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鮮明、生動的文字去強化典型表象。
3.讓學生通過想象,生動地表現典型表象,使中心的表現更為有力、深刻。
(二)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
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就是指導學生以課文為素材練習寫作的片斷訓練。它不是簡單地重復課文內容,而是對課文有所創造,或改變課文容量,或轉換表現角度,或別出新意,或馳騁想象,既依據課文又超越課文。課文素材型片斷訓練是讀寫結合的一種形式,將閱讀和寫作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上融合起來,使讀和寫既互為手段又互為目的,促進學生讀寫的同步發展。在實施訓練時,教師要做到:
1.幫助學生發現可創作的課文素材。一般教師在這幾方面引導學生著力尋找:
(1)課文留給讀者回味思索的空白點。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進行片斷訓練。如:《憶鐵人》中鐵人的語言“哦?……咳!”可引導學生把鐵人此時豐富的內心世界寫出來。
(2)改變課文原來的表現角度,進行片斷訓練。如《再見了親人》寫志愿軍叔叔向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話語,可讓學生以小金花的口氣寫她向志愿軍叔叔道別的話語。
(3)改變課文的容量,縮寫或擴寫其中的某個部分,進行片斷訓練。
(4)改變課文的文體進行片斷的訓練,如把古詩改寫成寫景或記事的記敘文。
2.向學生提供準確進行語言表達的幫助;或向學生介紹某些背景情況;或向學生提供關鍵的詞匯、句式;或告訴學生基本的寫作常識和技巧,如詩歌改成記敘文應注意的問題;或幫助學生理清表達的思路。使學生能順利地把內心所感外化為文字。
(三)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
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是模仿范文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和觀察方法進行片斷練寫的寫作訓練形式。是將在閱讀范文時感知、理解的表達方式及時進行遷移運用。根據學生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斷章句,如:開關、結尾、對話、煉字、修辭方法、句群段式結構等。使學生在借鑒范文的過程中加深對作者的各種表達方式的理解和記憶,在實際的操作中初步形成寫作的思維組塊,以形成一定的寫作能力。針對形式仿效型片斷訓練的特點和目標,在指導時要注意:
1.加強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展示理解、積累、鑒賞的過程,以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特別要講清范文片斷的特點。如:《火燒云》中寫火燒云變化的部分寫作方法是:①按出現—變化—消失順序寫;②描寫變化的動詞各不相同。
2.向學生提供與范文情況相關的寫作素材。兩者間的相關度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水平,以及寫作方法的難易程度做恰當的調節,也可分層提供或分步提供。還可以設法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由學生自己尋找寫作素材,如:在仿效《火燒云》中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部分的寫作方法進行訓練時,讓學生想象火燒云還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可以想象成動物,也可以想象成其他事物。
3.重視片斷講評,并把講評的重點放在要求仿效的寫作方法上,而對學生的練寫片斷中其他的優缺點,暫時不講。同時,要引導學生互相講評,自我批評,在講評中鞏固寫作方法。
(四)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
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就是運作用學習到的部分語言文字進行片斷寫作的一種訓練形式。促進學生對書面語言的內化,加速將消極語言轉化成積極語言,豐富學生頭腦的語匯儲備,使學生的寫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能“言之有文”、“妙語連珠”。能夠進行語言文字包括詞語(成語)、句式、警句、格言,甚至部分自然段的有意識地積累。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型片斷訓練時,教師要注意:
1.恰當選擇需要積累、運用的語言文字。這些語言文字一般應具有連綴能力強,使用范圍廣,富有表現力等特點;或者是微言大義,或者是意境深遠……衡量的標準是在學生的語言交往中能經常運用或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有切實幫助的。
一、課堂朗讀一一克服畏懼心理的好辦法從93屆高中學生入學時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大倍分學生在大眾面的回答問題時,態度忸怩,口語不清,甚至詞不達意,男生在這方面尤為突出。那么,怎樣消除這種害畏懼心理呢?課堂教學是語文課最基本的授課形式,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主要場合。課堂朗讀是克服學生畏懼心理的最好形式。照本朗讀學生的心理壓力小,站起來讀課文就放得開,畏懼心理就慢慢消失。膽子孝聲音小的學生要多讓他們站起來讀,逐步提高其口語能力。
二、課堂內問答一一口語表達的初期訓練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形式,也是進行口語表達的初期訓練方法,是發揮性的口語練習。課文后的思考練習題,有不少是要求口頭答的。這就為教師進行口語訓練提供了材料和問題。幾乎每課都有這樣的練習題,只要堅持不懈地讓學生口頭回答、就可達到訓練目的。為了達到好的效果,如果沒有訓練題目時,可以自行設計。設計問題和選擇答題的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設計問題時除了考慮難易適中,開拓學生的思路外,還要考慮學生經認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來,該提示什么,補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學生站起來答不出而感到尷尬。在選擇回答問題的學生時,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請學習成績不同,口頭表達能力不同的學生來回答。在教學中持久地堅持這種訓練,既完成了課文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三、五分鐘講話——指令性口語訓練口語訓練要經?;纬梢环N習慣,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鍛煉的場合。這樣才能人人都講,個個過關。五分鐘即興講話目的就是這樣.訓練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講見聞,講故事,談理想等.學生們盡管讀高中了,但還是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的。所以開故事會是寓教于樂的一種好的訓練方式。除了上面這幾種外,課本中的說話訓練也是進行五分鐘口語訓練的素材。在高二我根據課文單元訓練的題目,安排了“五分鐘講話”。
為了使學生重視,我按十分制計成績,作為平時成績計入期末語文成績中。
閱讀訓練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它主要對學生閱讀、理解、欣賞、分析、辨題、綜合等方面的能力訓練,也就是把平時所學的知識變為技能、技巧,實際上是個升華過程,所以對閱讀題絕對不能用猜題押寶、死記硬背、臨時應付的辦法;更不能叫苦連天、怨天尤人或放任自流、得幾分算幾分地消極對待。而要把閱讀訓練當作一門系統工程看待,認思想上高度重視,大膽探索其規律,扎扎實實從起始年級抓起,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打開閱讀大門。具體可分三步進行:
(一)可選擇一些簡單明顯,容易分析、思考的文章進行閱讀,給學生指一條閱讀之路。
例如初中“課文《白楊禮贊》就適合同學的入門閱讀,能幫助同學們找到閱讀規律。課文第五自然段開頭用了一個總起句:‘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本o接著用分說的方法,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對于這一段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讀——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思考——師生共同歸納”的步驟進行示范訓練。教師可以設疑:“白楊樹是一種什么樹?”讓學生分析、思考,自由發表看法。起先有的只答第一句話,有的答具體形象描寫的二點或三點,最后在教師的提示下,同學們都心悅誠服地明確了:一、白揚樹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神形兼備,是總起句;二、文章從干、枝、葉、皮4方面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是形美;三、形象描繪了白楊樹的性格,這是神美,運用了先總后分的寫法。這一訓練使同學們受到啟發,初步探出了閱讀的規律,必須認真閱讀原文中的每一句話,順著作者的思路,根據文章的內部聯系,理清層次關系,最關鍵的是要善于抓關鍵性詞語,有標志性的詞語,以及文章的標點符號。
(二)要舉一反三,由易而難,逐步加深,拓寬訓練。
在教師指導閱讀典起作品的基礎上,可放眼課外自讀課文上。起先教師可以設疑,稍加提示進行閱讀,隨后可采用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疑;或同學們分成組,這一組設疑,那一用分析、回答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多方面開拓同學的智力,提高閱讀興趣。真正把學生引人浩瀚的閱讀領域里,讓他們親自去嘗試,尋找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閱讀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