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7 18:48:09
序論:在您撰寫網課交流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導學式是以教師的教學設計為主的教學模式。
具體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導讀--導思--導疑--導議--導練
符合這類課型的一般是《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這樣的主題。這類知識比較抽象、枯燥、又難理解只有教師利用導學式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人教版《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等》;河北版《細胞體由細胞構成》《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等。
2.自學式
自學式是學生通過自學將教材內容系統化,學生將知識點以各種題型的形式存儲起來,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體是:收集信息--閱讀教材--獨立思考--提煉知識--組內交流(處理信息)--組間交流--生生質疑--師生質疑--解決問題
符合這類課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樣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術》等主題。這些主題學生可以根據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愛好,興趣自選教材內容,提升知識點這更能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的原則。例如:人教版《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河北版《保護物種多樣性》《我國的珍惜動物》《我國的珍惜植物》《藥品與安全》
3.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師對教材重點內容設置多個專題,由小組成員展示本組的專題。
具體是:依據教材(生物標準)--自選專題(學生)--組內設計--組間表演--評價主題(師生)符合這類課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與環境》等主題。這些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例如:人教版《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動物的調查》
4.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是由學生收集材料經小組加工處理后,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研討后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
具體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處理材料(組內)--表達交流(組間)--提問質疑(組間)----得出結論(師生)
符合這類課型的有《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等主題。例如:人教版《空中飛行的動物》《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實驗探究式
實驗探究式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背景由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
第一種模式:問題情境(材料)--提出問題(學生)--作出假設(學生)--實施方案(學生)--表達交流(組間)--得出結論(師生)
第二種模式:實驗情境(驗證性的材料)--提出問題(教師)--得出結論(學生)--猜測推理(理論推理或質疑)--實驗證明(現有實驗材料)--表達交流(組間)--生成問題(師生)--全班展示--得出結論(生、師)
符合這類課型的有《科學探究》主題。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探究種子的萌發》;河北版《探究螞蟻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較強的探究性實驗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數屬于第一種操作模式。比較經典的實驗例如《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屬于第二種模式。
6.競賽式
教師和學生事先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應用性強的題庫,有小組成員自選題目進行搶答、掄答、必答等專題。這類題要求教師設計同一類專題的剃度相當,難度相當,教師評價公正。
具體是:課程標準(熟讀課標)--分析教材--確立重點--收集材料--重組加工(材料)--編寫題庫(基礎性、能力性、趣味性、應用性)--自選專題(學生)--表達交流(組內合作)--及時評價(師、生)--評出優勝(積分制)--頒獎獎勵
由于學生自選專題組間互動教師能科學的評出優秀組。這樣就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競爭意識增強。符合這種課型的有:單元復習課。
7.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進行展示和研討。適用:生物資料展示、科技論文、設計展、優秀標本展、優秀模型展。
8.講述式
講述啟發式:根據教材中的難點,教師可利用講述啟發方式突破難點,輸導學生思維。
具體是:確定重點(難點)--教師講述(思維過程)--適時啟發--得出結論(師生合作)
符合這類課型的有《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等主題。例如《動物的生長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等。這種模式不同于應試教育下的講述,它要求教師角色發生變化教師完全將自己擺到和所教的學生的同樣位置、同樣水平、同樣無知、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合作者。同時教師又是他們中間的領頭羊,要求教師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直接講解知識點。
9.網絡整合式
網絡整合式:是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的教材內容相整合并在網絡教室展示的教學模式。
具體是:收集資源(網上)--整理資源(課下)--小組交流(QQ,人與人)--組間交流(BBS論壇)--互動研討(人機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結論
此類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有計算機的打字基礎,上網收集材料和處理材料的能力,教師必須具有網上的基礎。
10.光蝶互動式
光蝶互動式:是光蝶中的學生和教師與課堂中的學生和教師有機的互動的過程。
具體是:依據課標--確定重點--設計問題(教師)--整合光蝶(整合課堂、整合問題、整合學生)--四動學習--(光蝶中的生生互動、師師相動;課堂中的生生互動、師師互動;課堂與光蝶中的師生互動;光蝶與課堂中的生生互動)。
11、問題式
問題式:是以學生的問題為線索教師和學生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
具體是: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合作交流(師、生)--質疑問題(生、師)--生成問題(師、生)--學以致用
一、針對不同課型實施閱讀教學
1.新授課的閱讀分為概念課、命題課、解題課、研究性學習課的閱讀.
概念課的閱讀.采用“粗讀、細讀、精讀”三環節教學.粗讀——了解慨念的結構、意義及背景.細讀——反復推敲關鍵字、詞、句.精讀—一準確把握概念關鍵特征、基本性質,明確其內涵和外延,區分相近的概念,理解其適用范圍.
命題課的閱讀.采用“粗讀、細讀、精讀、拓展”四環節教學.粗讀——弄清命題的條件、結論及其來龍去脈和內在聯系,細讀—一探討命題的證明途徑和方法.精讀——聯想類似命題,進行分析比較,掌握其應用.拓展——思考命題能否逆用、變用、巧用、推廣及引伸,并舉例說明.
解題課的閱讀.采用“細讀、精讀、拓展”三環節教學.細讀——認真審題,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關系,思考解題過程.精讀——嘗試解題并與正解比較解法的優劣,掌握用圖技巧,使解題過程的表達簡捷規范.拓展——適當變換問題的條件或結論,探求問題成立的真假,總結解題規律并努力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自編題目進行知識拓展.
研究性學習課的閱讀:課內外結合,以教材內容為引子,鼓勵學生多方收集信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方案),構建數學模型,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活動與合作交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的閱讀,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學習新知能力,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反思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復習課的閱讀.
課前獨立反思性閱讀,系統梳理、歸納整理所學知識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溝通知識與方法間的聯系.課中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討論成果,教師點評,使學生體驗構建知識網絡過程,形成所學內容的整體結構.最后,通過拓展解決—些綜合性或應用性較強的問題,訓練技能,使知識“循環出現、螺旋上升、不斷深化”,從而提高能力.
3.講評課的閱讀.
測驗后,反饋結果,展示典型錯例,讓學生細讀,尋找錯因,進行討論、評析、糾正.展示一題多解及創新性解法,進行借鑒性閱讀,優化解法.對典型題目進行拓展、變式訓練.評析后可布置一些相應的練習題作鞏固或拓寬,鼓勵學生寫出學習心得或對試題作變式研究.使學生得到更大的收獲.
二、將閱讀教學按階段劃分,分層次要求
研究中,根據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將閱讀教學分為“扶讀、解讀、放讀”三個階段,分層次要求.“扶讀”階段——教師編好閱讀提綱,選一些典型內容進行閱讀示范,帶領學生逐字逐句進行閱讀,解讀每段材料的含義,指出關鍵點,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教會學生閱讀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解讀”階段——在老師指導下自編提綱,根據,材料進行閱讀,逐步掌握數學閱讀的策略并適當進行交流評價.“放讀”階段——學生獨立閱讀,整理歸納出閱讀重點,并進行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評價,遇到困難能自己查閱相關輔助資料進行解決.
三、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培養閱讀的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在初期,向學生推薦科普讀物、期刊、網站等,讓學生收集趣味數學、數學史、生活中的數學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學生通過“讀”,學習數學新知識,感知數學閱讀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通過在閱讀材料中設置一些易錯、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學生體驗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學科閱讀的區別,轉變觀念,提高閱讀意識.
四、注重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采用主動式閱讀.
充分利用數學知識特有的邏輯性和教材編寫特點,根據上下出預知、猜想、估計、試證等等,再與材料進行比較,通過主動加工上下文材料,發現知識進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2.重視數學語言的掌握及轉化訓練.
數學語言是文本、符號、圖形語言的交融,閱瀆中語義轉換頻繁,要求思維靈活.因此學生應邊閱讀材料邊進行畫圖、演算、推理、概括、驗證和揭示規律等,把閱讀交流內容轉化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為學生的閱讀奠定基礎.
3.通過學生習作培養數學語言的理解、表達、交流能力.
鼓勵學生寫讀后感、數學小論文、錯題剖析、歸納學法及解題方法等材料,并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五、推薦課外資料,加強閱瀆指導
美國教育技術界將數字化環境下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大類:學生學習內容、教師準備材料、學生作品、特殊興趣。學生學習內容來源包括多媒體片段、錄像、教科書、參考作品、期刊、數據庫等多個方面;教師準備材料包括單元或課、教學方案、活動及指南或必要的培訓等;學生作品則是數字化學習過程中的學生成果,包括數字作品和活動方案等;特殊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者興趣的內容或手段,如競賽、游戲、內容獎品等。參考借鑒這種分類方式,把一門課程學習的課程資源分為: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準備的材料、學生作品、特殊興趣(也可叫后援支持內容,包括一些技術操作信息、興趣刺激信息),如果建立一個專門的系統管理這些課程資源,將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大的幫助。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很多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講授的內容很少,而是需要學生大量地去獲得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因而便利地獲得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高等院校教學中出現的課堂大、課程周期短等情況,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周期和別的專業不同。
據筆者調查所知,大部分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上課周期是一個月,也就是一個月要把一門課程結束,這樣雖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一門課程的知識,但是也有很多學生反映,感覺剛入門了,課程也結束了,很多學生希望拿到教師的PPT或者其它一些學習資源,以便后續學習和鞏固。同時,課堂大、課程周期短又使得和學生的交流及溝通時間有限。目前,很多教師通過QQ、MSN等軟件和學生進行聯絡及溝通,但是也有不少學生表示,希望有一個專門的平臺,來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積累了很多的教學資源,比如教師的講義、教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品和成果等,都是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資源,如果不對其加以歸類、整理,并展示出來,它們就會繼續分散、無序,以致最后消失,這是資源的一個巨大浪費?;谠摲N情況,建立課程資源管理系統,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本文正是針對這些原因,提出創建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資源管理系統,對院系教師課程教學和學生課程學習這一全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課程資源進行組織和建設,并把這些資源在平臺上展示出來,實現資源共享和資源利用。另外,針對高校教學中師生缺乏交流的情況,在系統中創建師生交流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就一門課程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更為廣泛的交流。本系統是以網絡教學資源庫為建構模型,以教師的課程教學為中心,圍繞課程,實現課程資源的網上、查詢、瀏覽和更新。另外通過網上答疑、師生交流和專題討論等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交互,為課程資源的建設管理和師生交流提供平臺。
系統功能設計與分析
本系統建立的目的在于為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建立一個課程資源管理系統,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Irt-naet、Ietmet或者通過手機瀏覽和利用本系統,其它學習者和兄弟院校也可以通過本系統了解院系的教學資源情況,做到資源共享和互通有無。本系統的功能設計分為如下方面:
1用戶管理
這一模塊主要實現的功能是用戶的注冊信息認證和用戶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統中把用戶分為4類:一是教師,主要指藝術專業院系的教師,在教師用戶中,如果某一教師創建了課程,他就成為該門課程的課程管理員,承擔該門課程資源建設的義務;二是學生,指本院系在讀的學生;三是一般用戶,指教師和學生以外的用戶;四是系統管理員。在系統中,各類用戶的角色不同,其被給予的訪問權限也不同,其系統操作的內容也不同。
2課程創建管理
這一模塊也是本系統的主體,主要實現新課程的創建,以及創建一門課程后,課程管理員對課程資源的上傳、審核、刪除等相關管理工作。
3課程管理
這一模塊是對所有添加在系統里的課程進行管理。
4用戶課程管理
這一模塊實現的是對某一個用戶所添加的所有課程進行管理。
5課程資源管理
實現的功能是按照課程組織呈現資源,這些資源包括課程資源的四大部分:學生學習內容、教師準備材料、學生作品、特殊興趣。在學生學習內容中,資源包括與課程教學相關的視頻、動畫、數字書籍、參考作品、期刊文章等;教師準備材料中,資源包括教學方案(教學大綱、教案、PPT、單元或課)、課程中安排的活動、教學指南或試卷試題等;學生作品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品或者學生習得成果;特殊興趣包括一些競賽信息、一些激勵學生學習的文章等,以實現資源檢索、下載、上傳及審核與錄用的功能。
6課程公告管理
這一模塊是對課程公告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添加和刪除公告。這些公告包括課程的上課安排、調課安排、考試安排等。
7課程留言板管理
這一模塊是實現課程留言的管理,主要是留言的瀏覽、簽寫、回復和刪除。
8系統管理
這一模塊是對各類用戶權限的管理,還有對系統進行各種更新和維護。本系統由功能模塊組成,其中,課程資源管理模塊又分為:學生學習內容管理、教師準備材料管理、學生作品管理、特殊興趣管理4個子模塊。本系統的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
研究課程資源管理平臺的意義
1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教師: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學生:激發興趣、進入狀態。目的:通過教師設置的情景,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探究課題,以躍躍欲試的心態投入新課學習。操作提示:創設情景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和興趣點,以便在學生的經驗世界里取得共鳴,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欲望。要使學生對教學無關的活動得到抑制,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課學習中來,并使之得到保持。同時明確這一課題主要是解決什么問題,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情景可以是小故事、小資料,可以是演示實驗、某一生活現象,也可以是上節課與本節課的內在聯系等。注意:①新課導入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意圖,激起求知欲,如果長時間沒有進入主題,學生會在等待中喪失興趣。②要由已學知識的局限性,體現新課研究的必要性。激起學生迫切學習的積極性。③情景和問題不能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識水平。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任務分配、調控參與、幫助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組內交流、達成共識、找出問題。目的:這一環節是學生為實現學習目標而進行的基礎性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解決了解、識記層面的知識并形成基本技能。學生將自主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點、方法、規律或疑惑進行合作交流,達到知識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能講、敢問、善思、善辯的能力。操作提示:教師分配任務,出示探究材料或問題,學生組內全員參與,組長組織本組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討論,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教師巡回指導,規范要求。注意: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認真分析,科學設計學習任務。給學生布置的每一項學習任務要具備以下幾個要點:①為學生探究指明方向,即解決什么問題。②創設一個具體的學習情景:為小組合作探究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景,以此驅動學生進行合作交流。③要明確完成任務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個體自主探究和小組成員的合作達成目標。
3 展示成果,質疑深化。教師:提供平臺、點撥評價、完善結論。學生:展示交流、質疑釋疑、成果共享。目的:通過成果的展示,進行思維碰撞,點燃創新火花,交流探究中發現的新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對探究問題進一步深化,同時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操作提示:可以以一個小組為主,其他小組完善補充;也可以對分解的幾個問題分別由不同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注意總結以提升問題解決的深度和廣度。交流互動過程是一種自我評價與完善的過程。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創設一個交流爭辯的平臺,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在爭辯中得到提高,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評析,激起主體與主導之間的思維共鳴,使個體從不同側面得到自我完善。注意:①學生展示成果和進行爭辯的時間要充分。②信息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要明確對錯誤信息的辨析過程比死記正確信息更重要。③要關注為什么,不能只關注是什么。④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評析,而不要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裁決。⑤學生要依據事實組織好語言,用最簡潔的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要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包括可能是錯誤的觀點),要善意地與他人爭辯。⑥要以成果共享、互相完善的心態進行交流。⑦教師必須根據交流情況,通過引導、點撥等方式使學生達成共識,必要時進行補充完善,確保最后結論的正確性。說明:學會分享與合作是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也是現代人必備的重要素質。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觀點和看法,在科學探究中得到的初步結論,往往都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這些空間的完善不能靠教師的講解補充(甚至糾正)來實現,而只能通過學生之間成果的交流,進行互動爭辯,以實現自我完善。
4 梳理知識,歸納整合。教師:搭建平臺、引導歸納、知識整合。學生:學生自結、交流互評、共建網絡。目的:這一環節是為學生及時構建知識體系而開展的整合性認知活動,讓學生對學得的知識及其本質屬性進行再認識,對自己掌握的知識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歸類鏈接,重新整合,構建符合自己的知識體系。操作提示:①學生個體先自結,整合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②組內討論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③教師引導組間交流,形成本節的知識體系。注意:是學生自己的總結整理,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完善自己的思維過程,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5 強化訓練,鞏固提升。教師:提供材料、診斷補償的。學生:自我演練、查漏補缺、鞏固提升。目的: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認知目標后,而進行的形成性評價,使已獲取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同時對前幾個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補償,幫助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拓展和提高。操作提示:教師出示訓練材料,材料的出示應根據學情,靈活設置。學生自我演練,獨立完成。
一、“三段五環節”復習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三段五環節”模式的基本框架:(課前階段)提出整理要求,學生自主整理――(課中階段)分享交流構建,全面內化提升(五環節)――(課后階段)進行檢測評價,反饋復習效果?!叭挝瀛h節”模式的最大的特點是:把課堂教學擴展到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間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角”作用,讓學生在獨立自主中學習,在分享交流中構建,在分層練習中內化提升。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教材為教學資源,以樂于參與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交流、分享、構建等學習方式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整理復習中構建知識網絡,查漏補缺,全面內化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二、“三段五環節”復習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本人上的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復習》一課為例解說模式。
(一)課前階段:提出整理要求,學生自主整理
復習課,由于學生對舊知識或多或少出現了遺忘,所以在上復習課前,教師要根據復習目標和重難點編制好整理復習材料,提出具體的整理要求。如:在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復習》時,我是這樣編制整理復習材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與復習:1.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特征?利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整理。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我們學過有哪些知識?利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整理。3. 我們已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些所有知識,請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4. 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時,你有哪些不明白的?有哪些題目容易出錯?把題目及你的錯解寫下來。
(二)課中階段:分享交流構建,全面內化提升(五環節)
復習課主要的目的是將平時所學的分散、零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全面內化提升,提高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本人認為可通過下面五環節實現:
第一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復習興趣。在上課伊始,教師就要通過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使舊知以新的形式出現,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如: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課伊始,我就用課件創設這樣的一個教學情境:猜一個被一塊木板擋住上部分,長5厘米,寬5厘米的規則圖形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讓學生大膽地去猜想,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創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復習興趣。
第二環節:小組分享交流,構建知識結構。教師出示課前整理復習材料,學生圍繞整理復習材料的內容在小組內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小組內各成員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討論,在此基礎上形成小組共識,把自己整理得不夠完整的材料補充完整,初步構建知識結構。
第三環節:全班分享交流,完善知識網絡。構建知識網絡是復習課教學的中心環節,此環節我為學生創設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有補充的同學可站起來補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起智慧的碰撞,最后全班達成共識,完善知識網絡圖:
第四環節:組織分層練習,全面內化提升。在復習課中,要針對復習目標、重難點、學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內容,知識的生長點、連接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得到全面內化提升,實現查漏補缺、鞏固提高的目地。
第五環節:開展多元評價,及時總結反思。教育心里學認為:通過教W評價,能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階段:進行檢測評價,反饋復習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閱讀;教學
數學的學習不能離開閱讀,隨著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社會越來越數學化,僅具語文閱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示出其能力的不足,而需要一種以語文閱讀能力為基礎,包括外語閱讀能力、數學閱讀能力、科技閱讀能力在內的綜合閱讀能力,本文就高中數學不同課型閱讀教學談點粗淺看法。
一、針對不同課型實施閱讀教學
(一)新授課的閱讀分為概念課、命題課、解題課、研究性學習課的閱讀。
概念課的閱讀。采用“粗讀、細讀、精讀”三環節教學。粗讀――了解概念的結構、意義及背景。細讀――反復推敲關鍵字、詞、句。精讀―一準確把握概念關鍵特征、基本性質,明確其內涵和外延,區分相近的概念,理解其適用范圍,命題課的閱讀。采用“粗讀、細讀、精讀、拓展”四環節教學。粗讀――弄清命題的條件、結論及其來龍去脈和內在聯系,細讀―一探討命題的證明途徑和方法。精讀――聯想類似命題,進行分析比較,掌握其應用。拓展――思考命題能否逆用、變用、巧用、推廣及引申,并舉例說明。
解題課的閱讀。采用“細讀、精讀、拓展”三環節教學。細讀――認真審題,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關系,思考解題過程。精讀――嘗試解題并與正解比較解法的優劣,掌握用圖技巧,使解題過程的表達簡捷規范。拓展――適當變換問題的條件或結論,探求問題成立的真假,總結解題規律并努力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自編題目進行知識拓展。
研究性學習課的閱讀:課內外結合,以教材內容為引子,鼓勵學生多方收集信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方案),構建數學模型,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活動與合作交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的閱讀,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學習新知能力,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反思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復習課的閱讀。課前獨立反思性閱讀,系統梳理、歸納整理所學知識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溝通知識與方法間的聯系。課中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討論成果,教師點評,使學生體驗構建知識網絡過程,形成所學內容的整體結構。最后,通過拓展解決―些綜合性或應用性較強的問題,訓練技能,使知識“循環出現、螺旋上升、不斷深化”,從而提高能力。
(三)講評課的閱讀。測驗后,反饋結果,展示典型錯例,讓學生細讀,尋找錯因,進行討論、評析、糾正。展示一題多解及創新性解法,進行借鑒性閱讀,優化解法。對典型題目進行拓展、變式訓練。評析后可布置一些相應的練習題作鞏固或拓寬,鼓勵學生寫出學習心得或對試題作變式研究。使學生得到更大的收獲。
二、將閱讀教學按階段劃分,分層次要求
研究中,根據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將閱讀教學分為“扶讀、解讀、放讀”三個階段,分層次要求?!胺鲎x”階段――教師編好閱讀提綱,選一些典型內容進行閱讀示范,帶領學生逐字逐句進行閱讀,解讀每段材料的含義,指出關鍵點,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教會學生閱讀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敖庾x”階段――在老師指導下自編提綱,根據,材料進行閱讀,逐步掌握數學閱讀的策略并適當進行交流評價。“放讀”階段――學生獨立閱讀,整理歸納出閱讀重點,并進行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評價,遇到困難能自己查閱相關輔助資料進行解決。
三、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培養閱讀的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在初期,向學生推薦科普讀物、期刊、網站等,讓學生收集趣味數學、數學史、生活中的數學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學生通過“讀”,學習數學新知識,感知數學閱讀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通過在閱讀材料中設置一些易錯、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學生體驗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學科閱讀的區別,轉變觀念,提高閱讀意識。
四、注重學法指導
(一)鼓勵學生采用主動式閱讀。充分利用數學知識特有的邏輯性和教材編寫特點,根據上下出預知、猜想、估計、試證等等,再與材料進行比較,通過主動加工上下文材料,發現知識進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重視數學語言的掌握及轉化訓練。數學語言是文本、符號、圖形語言的交融,閱瀆中語義轉換頻繁,要求思維靈活。因此學生應邊閱讀材料邊進行畫圖、演算、推理、概括、驗證和揭示規律等,把閱讀交流內容轉化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為學生的閱讀奠定基礎。
(三)通過學生習作培養數學語言的理解、表達、交流能力。鼓勵學生寫讀后感、數學小論文、錯題剖析、歸納學法及解題方法等材料,并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五、推薦課外資料,加強閱瀆指導
【論文編號】1671-7384(2017)07-0063-03
近年來,一種新的視頻教學模式“微課”成為我國教育研究與應用領域的熱點。一些致力于研究翻轉課堂的學者也意識到了微課對于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目前,翻轉課堂已經引起我國教學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開始了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與微課的關系
1. 微課是翻轉課堂的基礎
翻轉課堂是將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進行顛倒安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在課外通過觀看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進行自學。而大多數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并不多,而且要完成多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課是非常適合課外自學的一種教學內容呈現形式。
微課內容精煉,學生能夠輕松地抓住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微課時間較短,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不會疲勞,注意力分散的幾率較低;微課觀看方便,學生可以使用任何移動設備,如手機、電腦,隨時隨地觀看;微課內容豐富,包含文字、圖片甚至電影片段,學生可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新知識,減輕學習壓力。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課堂前知識傳遞效果,影響課堂內教學活動設計,從而影響最后的教學效果。
2. 翻轉課堂為微課發展提供載體
目前微課還處于建設階段,推廣的范圍和力度都還不夠,主要應用于不同教師或學校間的相互交流借鑒、觀摩和學習,對學生的啟迪和幫助不是很大,利用效率不夠理想。而翻轉課堂的推廣和應用必然會推動微課的快速發展。在此情況下,植根于翻轉課堂的微課也能夠充分發揮其優勢,被教師和學生接受并使用。
微課的教學效果也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來驗證。實施翻轉課堂后,學生會將課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通過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整理和評價,教師將會發現微課制作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修正,推動微課的不斷改進和完善。
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顛覆,主要目的是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中職校學生基礎一般比較差,自制力比較弱,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更是他們的弱項,他們學習英語知識迫于英語是必修課或為了參加高考。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地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設計,要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其英語學科素養。
教師應避免教學視頻成為變相的灌輸式授課。視頻內容除了包括知識點的精講外,還應設置提問、思考和練習環節,使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不只是傾聽、記錄,而要通過積極思考、積極行動去解決問題、消化新知識。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主導者,不再長篇大論地授課,而是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所有的學習任務都要依靠學生自己的能力或是小組協作來完成,教師只在學習活動進展不順利或是學生求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2)有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
同一班級的學生水平必定會參差不齊,如何讓不同基礎的學習者都能夠跟上學習進度一直是困擾廣大教師的一大難題。翻轉課堂令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自由,把知識傳授過程放在課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放在課堂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實現了分層教學的目的。
要在翻轉課堂上實現個性化教學,首先,教師除了提供基礎教學資源外,還應補充擴展資源。擴展資源主要是為了讓基礎差的學生加強訓練。其次,教師應開設網絡在線交流平臺,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通過交流平臺向同學或教師請教。再次,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優等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后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從而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學困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調整學習進度,不必為了遷就他人而被迫忽視甚至放棄某些知識的學習。
(3)注重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依據反饋信息對整個教學活動狀態做出分析與判斷,以及必要的修正和調整。學生根據從教師那里獲得的有關自己學習行為及效果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形成反思總結,并及時修正與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及方式。
在翻轉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比傳統課堂上要多,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教學反饋。一是通過網絡在線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導并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二是通過課堂面對面交流。課堂上學生執行學習任務過程中可隨時向教師求助,教師為學生解答難題,同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和進度。三是通過批改作業獲得反饋。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并寫上評語,學生根據教師的評語改正自己的不足。
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案例
下面以“基于現在完成時的視聽說練習”這一教學內容為例,闡述如何在中職校英語教學中實施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W。
1. 課程開發
(1)導學設計
導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本節課選用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太空旅行,并以此話題為背景加入聽力材料和電影視頻片段,引導他們在了解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使用英文進行交流和表達。語言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用法,在復習、輸入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使用現在完成時進一步談論空間旅行。
(2)錄制微課
如果想要長期借助微課進行教學,最好學習使用專業的視頻制作軟件,這樣可以提升制作效果。本節課在聽力文本和視頻材料的基礎上,使用Mark這樣一位人物,將聽力和視頻以及課后的任務表述串了起來,分為聽前、聽中、聽后三大部分。聽前部分使用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聽中部分引導學生從Mark 的日記,即聽力材料和視頻材料中使用不同的聽力技巧加深對文本和視頻的理解,同時使用開放性的問題加大對學生思維的啟發。聽后部分鼓勵學生在一系列的語言學習、體驗后,能夠結合自己的想法,準確使用現在完成時的各種句型,以記者的身份用現在完成時句型在新聞會上對Mark進行采訪,自由的表述空間旅行的相關內容。
本節課以學生的聽說練習為主,是屬于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教師的角色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情境,講授不宜過多,只以畫外音的形式進行解說,錄制一段 8分鐘左右的微課。錄制微課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語言還是微課中的文字都應盡量使用英語,生僻的單詞可以配上漢語解釋。為了強調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可以將重點詞匯進行標紅處理。
(3)上傳學習資料
通常情況下,需要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的內容包括多媒體資源和文字材料。多媒體資源包括教師自制的微課和課件,以及從其他學習資源網站上下載的微課、課件、視頻短片、音頻資料等。
2. 知識傳授
(1)教師遠程監督
雖然翻轉課堂將知識傳授放到課外,教師無法親眼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但他們可以通過現代通訊設備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定時給每位同學發消息提醒他們按時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積極地與學生進行網絡在線交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并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教師應將學生提出的問題記錄下來,進行歸納整理,對于大多數學生都提出的普遍性問題,教師應在課堂上統一安排時間進行解答,而對于少數同學提出的問題,教師通過在線交流進行個別指導即可。
(2)學生自主學習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知識傳授環節放到了課外,學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學習進度,自由地選擇時間、地點觀看微課。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教師上傳的微課,甚至在互聯網上搜集自己感興趣的微課。
學習基礎好的同學可能只需要看一遍微課就能完成相關練習,再結合教師提供的參考資料,就能夠獨立用現在完成時寫出對Mark提問的內容?;A差一些的同學可能需要多次暫?;蚴腔胤盼⒄n,雖然花費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最終仍能夠按照要求完成Mark新聞會的提問。
完成練習后,如果時間允許,學生可以與同學或教師進行網絡在線交流,提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是介紹自己的學習心得。由于不必和教師面對面說話,學生會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得到的反饋也會更加全面。
3. 知識內化
(1)教師組織指導
在課堂上教師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解答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這樣才能夠保證其他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但是教師集中授課的時間不宜過長,只需要用 10~15 分鐘進行簡明扼要地講解即可。本節課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對現在完成時及其用法進行復習。講授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習任務了。如前所述,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和教學內容特點,教師在課前已經設計好了課堂活動,在課堂上只需要按照步驟宣布任務內容及要求就可以了。本節課課堂任務依次為:解決課前?W習過程中的難題、復習現在完成時及其用法、聽說練習、完成任務以及小組互評。
(2)學生協作學習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習任務主要通過協作學習完成。因為只有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夠豐富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協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互助完成任務的行為。協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交際能力,注重學習過程的交流與互助,通過“生生互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評價反思
(1)教師總結
教師的課后總結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主要是通過批閱作業的方式。二是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偨Y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學生的反饋,二是對教學過程的觀察和教學效果的評定。如果在總結過程中發現有任何不足,教師應及時更正,以保證今后的教學過程更加完善,教學效率得到不斷提高。
(2)學生復習
學生要根據教師的指導和評價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如果聽力材料難度較大,可以多聽幾遍。如果覺得詞匯量不夠,可以給自己布置任務,每天至少背幾十個英語單詞。在復習過程中,如果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向老師或是同學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