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2:11
序論:在您撰寫導學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石偉 陳琳 單位: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商業市場猶如硬幣的兩面,一方面敦促動漫教育緊跟行業趨勢,另一方面又布下金錢的誘惑。在藝術創作中,如果過分地追求經濟利益,再好的藝術作品也會因過于功利而失色。如同潘多拉的魔盒,打開的同時,各種利益驅動隨之而來,不利于教育的發展。傳統的高職動漫藝術教育,多數課程中都不愿涉及“了解市場”這一欄目,如此教育出來的動漫從業者又怎么做出令市場接受的作品?招人難與求職難并不是不可解答的題目,是職業教育與商業市場意識沒有對接的緣故。我們的動漫教育要打破發展瓶頸,除了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商業規則外,還要教會學生找到支撐動漫產生的商業價值,越過“直線追求”,做“曲線運動”的點。這個點就是動漫背后的文化價值取向。打造動漫“攻心”的文化價值取向傳統動漫教學結構下的學生動漫作品,太過直白的例子數不勝數:說教味太濃、缺少可看性、不易被觀眾接受、觀眾定位不準確等等。承上所述的“曲線運動的支撐點”是讓動漫增加更為豐富的文化價值取向,動漫作品只有打動人心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當前的高職動漫教育需通過完善教學設計,為學生快速地建立動漫創作時的價值取向問題,以便更好地使動漫藝術創作與商業結合,而不僅僅只是電腦技術拼裝出的無人問津的動畫短片。日本著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漫作品,做到了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其產生的商業價值及在學術界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面對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其作品的特點是抓住了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的發展變化,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正是這種對人生深層的思考造就了宮崎駿宏大的動畫世界。面對高職動漫專業學生的“先天”藝術素養不足、創意匱乏的現實,我們需要在動畫短片創作理念上進行系列教學設計,有助于學生理解創作意圖,進而在未來的基層工作崗位中理解導演、主創人員的工作意圖,有利于學生在專業層面上與同伴有效地溝通,達到動漫企業基層制作人員“創意目的現實化”的崗位要求。以往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太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特別是中國文化素養的培養。文化素養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標志。在中國,動漫產品,特別是動畫片的特殊性在于其受眾群體往往是兒童,動畫片是在構建兒童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如同啟蒙老師般的動畫制作人員必然會被社會要求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高職動畫專業的學生,所創作的任何形式的動畫作品要能吸引他人的眼球,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內容作為強力粘合劑,串聯起主題、情節、人物,其中的關鍵就是文化價值取向??沼型獗頉]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不會令人回味,只有技術而沒有思想的動畫作者充其量只是個代工工匠。
文化雜糅就是因為文化價值取向不明確,導致作品漏洞百出。近年來如《寶蓮燈》、《魔比斯環》等中國動畫作品飽受爭議,皆由這兩個因素是目前中國動畫從業者的軟肋的緣故。在動漫產業的構成中,中期制作人員占據大量的比重,前期基礎和后期人員嚴重缺乏,沒有文化支撐、只有技術工人的產業其提高也是極其有限的。我們的學生就自身的提高發展而言,也需要在文化素養方面多接受一些熏陶和教育,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度地調整藝術和文化的交叉關系。利用地域優勢“攻城”照本宣科不如就地取材,傳統的高職動漫教育吶喊著讓學生熟練掌握電腦操作技能,教師設計實訓項目多從教材演示及模擬仿真練習出發,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技術告訴我們,最佳的訓練方式是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實踐,了解工作流程,進而在職業生涯中可持續發展。比如,視美動畫公司的動畫片《麻辣小冤家》不僅獲得了成功,而且還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并登上國際舞臺獲得大獎,它就是建立在重慶本土生活劇《生活麻辣燙》的熱播下。而當時該部動畫片的主創人員,就是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隨著近幾年各地動漫基地的陸續建成和不斷發展,動漫教育服務城市的理念,將成為更多的高職動漫教育者關注的話題。我們應當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當地本土文化藝術富礦,整理出適合動漫創意的項目,包括聘請專家論證、評估其合理性。并在本院系形成可持續的固定工作項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導進行該項目的相關動漫作品開發。逐漸形成文化積淀,從而成為學院的精神財富。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最好能利用本土地域優勢,讓學生充分參與實地調查,抓住本土文化資源,有據可依地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動漫作品。
確立以“運動規律”為主干的專業課程教學結構體系動漫是一門集藝術與技術于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兩者缺一不可。新的電腦技術和軟件的運用如不及時更新,就無法在教學中進行展示和實踐。教師應不斷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及時調整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推動整個專業群均衡發展。將課程標準與項目化教學相結合,把崗位細化為目標,長期跟蹤研究行業發展規律,定期進行市場調研,及時分析論證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向,使得學生能準確地理解課程標準框架下的項目工作所需要的技術,并能針對技術的升級換代進行相應的分析和使用。為了保證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為相關專業群提供及時的專業技術支持,我們確立以“運動規律”為主干的專業課程教學結構體系。按照商業動畫片的制作流程,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為(圖略)從商業動畫制作企業的流程和崗位對應我們的預設課程來看,比較吻合?;倔w現了從策劃到制作,再到成片的流程,也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過程。與此同時,我們設置相應的課程標準來進行實施,我們將課程標準的制定與項目化教學結合起來,牢牢抓住專業核心課程的標準化建設。為改變目前動漫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一線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對行業典型工作崗位進行分析,重新修訂動漫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多方位、多領域的相關課程和技術課程群,以運動規律為主干的核心課程帶動專業群一般課程的建設,改變教師把掌握軟件的能力等同于設計技術能力的錯誤觀念,使得教學模式形成完整、規范、有效的職業技術教育模式。尋找合作企業,開發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適時引入原創動漫設計市場化以及動漫作品的后續開發。打破了學科化的知識體系,將項目化教學和市場引入傳統課堂,是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爭取通過幾年的努力,讓動漫職業教育與動漫市場發展相協調,項目化教學以參與實際項目、活動為載體,將課程、教室、生產實踐融為一體,以課程知識為基礎,專業技術應用為核心,學生自主學習為支柱,教師為推手。將生產、教學、實訓緊密結合,在生產項目和技術中完成綜合專業技術的訓練。為彌補校內實訓基地不足的教育頑癥,通過以項目化教學、頂崗實習等為主的教學方式,將工學結合真正落實到專業教學中。這樣,學生既能檢驗所學技術,提高動手能力,又能學到企業文化,進行有效的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五、結束語綜上所述,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經歷認識市場、行業認知、練就技術與創意開發幾種不同維度的訓練以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實現與市場企業的無縫對接,企業不需要再培訓,學生一畢業即可上崗操作。這樣既為企業培養了動漫從業人員,同時又讓學生快速適應了相應的崗位,一舉數得。
導游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導游詞有什么特點?學生寫導游詞應該寫到怎樣的程度?在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后,終于在《大學語文》中找到了比較全面科學的介紹———《導游詞及導游詞創作》。書中對導游詞是這樣定義的:“導游詞是導游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吸引和招徠游客的重要手段?!蔽闹袑Α皩в卧~”的創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語言詼諧、幽默和具有詩歌音樂美,靈活運用各種修辭和表達方法”等。這是大學語文的要求,小學語文又該如何處理?基于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習作水平,反復研究之后,確定指導習作時應該緊緊抓住導游詞“講究口語化,注重互動交流”的特點。另外,四年級上冊還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因此,本次習作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寫一段導游詞。
二、探尋最佳路徑
(一)前置學習做準備
前置性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性差異,有利于教師基于學生的真實起點組織教學?!皩憣в卧~”的教學,如果僅僅在課堂上讓學生回憶參觀游覽的某個景點來進行習作,要想取得教學的成功是相當困難的。如果由教師提供某些景點的風光介紹或故事傳說展開教學,學生面對的是他未必熟悉或未必感興趣的內容,想要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也是困難的。同時,這樣做法跟當下倡導的“生本課堂”的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根據《寫導游詞》這一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桂林學生的學情編制了《桂林景點資料收集單》,讓學生提前一天完成。課始,呈現學生推薦景點的統計,讓學生感受到那一個個景點是他們真誠用心推薦的,一個個數字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晶。這既是對前置性學習的回應,又是對課堂學習的驅動。習作前,展示優秀的資料收集單,并對學生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梳理,分類羅列給予表揚,這樣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習作興趣。習作時,有了這一“前置性學習單”的支撐,大大降低了寫導游詞的難度,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尋方法
通覽教師的習作課,往往會從“習作提示”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對“習作提示”的閱讀、討論、分析,明確習作的內容和要求;然后,教師再根據習作的內容和要求對學生進行作前指導。這樣的做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的學習。如何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作用,從“教而學”走向“學而教”呢?在“寫導游詞”的教學中,又該從怎樣的途徑讓學生明晰習作的內容,掌握導游詞的習作特點呢?首先,制作了一段介紹“趙州橋”的導游講解視頻讓學生欣賞,使學生對導游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出示課文《趙州橋》相應片段,架構起習作與閱讀的鏈接;最后,同時呈現趙州橋課文片段與導游詞,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①比一比,導游詞和課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②比一比,導游詞和課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讓學生小組探究。學生經過對比探究,不僅明白了導游詞的習作內容,而且了解到導游詞最大的特點是導游與游客的互動交流,更重要的是發現導游與游客交流的方式有歡迎、指示、提醒等,發現導游在介紹時經常會用自問自答的方法引起游客的注意,引導游客參觀游覽。這樣的教學,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探究、討論,對有關導游詞的知識了解逐步深入,對導游詞的表達特點逐步明確,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個別學生回答的策略,使得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對提升全體學生的能力有比較好的效果。
(三)分層習作自主選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應該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課堂。那對四年級的學生“寫導游詞”應該提出怎樣的要求比較合適?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興趣點也不盡相同。于是,在反復研究之后,設計了分層習作的要求:“請選擇一項內容寫導游詞:①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寫成導游詞,可介紹景點風光或景點的故事、傳說等;②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寫成導游詞,既介紹景點風光又介紹有關景點的故事、傳說等?!边@樣的要求,通過一個“或”字與一個“和”字,使得學生在習作的內容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加以選擇,在習作的難度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加以選擇,摒棄以往星級分層的做法,將分層的形式淡化、弱化,充分觀照學生的心理感受。
三、融通指導評改課
在習作教學中,有“習作指導課”和“習作講評課”之分,兩種不同的課型一般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呈現?!皩憣в卧~”的教學,根據中年級習作的要求和習作內容的特殊性以及前置性學習的支撐,設計了評改與指導的融通。具體分三個步驟來實施。
(一)借助清單自評自改
在習作教學中,哪怕在習作前學生已經非常明確習作的要求,在習作時有些要點也會被他們忽視甚至忘卻。因此,我們在學生的習作單下面設計了一份“評價清單”。對照清單修正自己的習作。初稿完成后,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導游詞,對照清單在自評一欄里打打鉤。這樣一次自評,使學生在評價自己的習作時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依據,避免了孩子無從著手的尷尬,也改變了以往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僅僅改幾個錯別字和標點的狀況?!傲曌髟u價清單”對孩子們深入地把握導游詞的基本特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幫助,同時也為孩子們自主獨立地評改習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傲曌髟u價清單”在自我層面上融通了評改和指導。
(二)互讀習作提出建議
在試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完成200字左右的導游詞,大部分的孩子大約需要12分鐘,少數孩子只要8分鐘左右,而有些孩子需要15分鐘以上。如何讓先行完成的孩子繼續提高,而不是無謂的等待,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生自評完成后,讓他們尋找學習伙伴交換評改,讀一讀對方的導游詞,在“評價清單”互評一欄里給對方打打鉤,并且提出修改建議。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看到他人的缺點,另一方面也能夠學習他人的優點。這是一個互相評改、互相指導的過程,在同伴層面上融通了評改與指導。
(三)指名展示二度指導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應變“先講后練,以講為主;先教后學,以教為主”為“先練后講,以練為主;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從而把由教師灌輸的講讀過程,變為生動的學生自學的閱讀過程,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下面介紹幾種經過反復實驗而確立的有效教學模式:
一、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學課文中的某個重點段落,然后集體討論,教師相機指導深化,以“主”帶“次”,理解全篇。
如:《小音樂家揚科》的自學可以這樣安排:
1.從解題入手,抓住重點。出示思考題:從課題《小音樂家揚科》中,你覺得課文應寫些什么?揚科成了音樂家嗎?
2.編列提綱,理清層次。自學課文,思考:揚科喜愛音樂,課文寫了哪些事?除了寫揚科喜愛音樂,課文開頭還交代了什么?揚科的結局又怎樣?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層次。
3.出示習題,指導練習。圍繞下列問題,準備自學講析課文重點:(1)揚科是怎樣欣賞大自然中的“音樂”的?(2)揚科怎樣陶醉在旅店的音樂聲中的?揚科愛小提琴,設想他是怎樣想的?(3)揚科看見地主食具間的小提琴,又是怎樣想的?“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在講述第三點時,可結合觀察課文的插圖,想象描述當時環境和揚科的心理活動。
4.自學課文,嘗試講析。學生先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第二步分小組討論,排疑解難,互相補充,準備作嘗試性講解分析。第三步學生嘗試講解分析課文重點,注意發揮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評析時,教師相機點撥,以加深拓寬,落實訓練。
二、抓住思路,理解課文對思路較明顯的課文,通過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課文。
如《桂林山水》一課,有經驗的老師是這樣安排的:
1.審題,預測思路。出題后先提出桂林在地圖上的位置,然后讓學生思考:(1)看了題目,你認為文章是寫什么的?重點應該寫什么?(2)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以設置懸念。
2.感知課文,理清思路。通過以下“練讀”,理清文章脈絡:(1)哪幾段分別寫桂林的山和水?(2)課文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3)在段落結構上,本文有什么特點?給課文列思路圖。
3.閱讀分析,理解思路。教師激情朗讀,學生自讀體會。指名列思路圖,全班評析。在評議中,滲入必要的詞句和讀寫訓練,并組織質疑。
三、抓住中心,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中心詞或中心句。然后以此作為自學題統攝全篇,讀懂課文。
如《草船借箭》一課的自學題可以這樣設計:
1.初讀課文,掌握課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又怎樣?”
2.找出中心詞,統攝全篇。明確“草船借箭”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心詞語:“神機妙算”,并理解什么叫“神機妙算”?
3.細讀課文,抓住主線。思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自學“借箭”一段時可啟發學生找出描寫第三天四更時的景色和諸葛亮與魯肅的問答,借箭的巧妙調度等情節的重點詞語。如“大霧漫天”“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笑著說”“……只管……就……”等,還可簡單地勾劃出受箭時船頭船尾的方向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當堂講解,集體評議。
4.反復誦讀,深挖開拓。有感情地朗讀,體味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謀的氣度和周瑜妒賢忌能、心胸狹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綱,理解課文要求學生列出課文的詳細提綱,并以此深入理解課文。教師可在學生討論評議時相機誘導。
如《蟋蟀的住宅》一課的自學題可以這樣安排:
1.聯系已有知識初讀課文。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蟋蟀的知識,了解蟋蟀的特點。嘗試講述對蟋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初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
2.細讀課文,編擬提綱。先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提綱,后再根據分段,寫出段意,然后集體交流討論,充分評議、修改。教師從中點撥。吸收反饋信息,作針對性的重點講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導入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借助某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創設的情境,正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外部條件。用艷麗奪目的彩圖和充滿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可以撥動學生的心弦,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如《鋤禾》這首詩是講農民勞動辛苦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的道理。導入課文時可出示多媒體視圖課件《老農鋤禾》讓學生細致觀察,教師有感情敘述圖意:“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烈日下,一位農民爺爺手握鋤頭鋤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頭上的汗滴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直落。他舍不得歇一會兒,擦擦汗,繼續鋤起來。同學們,這位農民爺爺辛苦嗎?糧食來得容易嗎?今年我們就來學習《鋤禾》這首詩?!?/p>
二、聯系實際 導入新課
實際生活中有不少現象,學生往往能感覺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便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因素,從學生親身經歷的實際問題導入新課。如《要下雨了》一課,可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下雨之前小燕子總是飛得很低,大群大群的螞蟻往高處搬家,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了《要下雨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p>
三、直觀演示 導入新課
采用直觀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梁。因此,采用直觀演示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方法的興趣。如《烏鴉喝水》一課,可以這樣導入:教師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講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讓學生觀察瓶子里的水面的變化情況。學生回答出觀察的現象之后,教師談話:“有一只聰明的鳥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喝到水的,這節課我們學習《烏鴉喝水》。”
四、故事誘導 導入新課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愛聽有趣的故事。教師若能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因素,變學生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月光曲》一課,教師可把貝多芬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在兩百多年前,一位德國少年出身宮廷歌手世家,自幼跟從父親學音樂,17歲就擔任音樂老師??伤髞韰s失去了聽覺,對于自己的坎坷命運他并不氣餒,以超人的毅力創作了眾多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成為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這位作曲家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課文《月光曲》的主要人物――貝多芬?!?/p>
五、謎語引路 導入新課
謎語導入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營造歡樂、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有重要的作用。如《小猴子下山》一課可這樣導入:“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出個謎語,看誰先猜中。謎語的內容是:又有腳來又有手,有時爬來有時走,走時好像一個人,爬時好像一條狗?!睂W生們經過認真思考猜出謎語后,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猜得很對,是淘氣的猴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小猴子下山》?!?/p>
六、巧設懸念 導入新課
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帶有懸念的問題來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司馬光》一課可用這樣的導語:“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幾個小朋友到花園里玩,有個小朋友上到花園的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剛好掉進假山下面的大水缸里,缸里的水滿滿的,旁邊又沒有大人,眼看小朋友有生命危險,這該怎么辦呢?在緊急關頭,司馬光急中生智,他是怎樣救出小伙伴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司馬光》”。
興趣是求知的良師。教師應有針對性、創造性地設計導入,力求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從而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得到發展和提高。
在語文課堂上,要巧妙創設情境,進行有效的情境教學,自然要設計精妙的導入,以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為了努力探尋中學語文課堂導入的奧妙,進行有效的情境教學,筆者進行了四方面嘗試。
一、詩情畫意,創設情境
古代詩詞名句是古典文化的精華,其語言簡潔,意境優美,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因此,在導入環節,教師可通過古代詩詞名句,渲染詩情畫意的典雅氣氛,創設潤物無聲的審美情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性情陶冶,正所謂“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例如在教學余光中的名篇《鄉愁》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一顆露珠,一陣清風,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情別緒,都會勾起游子對故鄉的眷戀。王建說,“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之問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李白說,“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那么,思鄉之情在余光中筆下又是怎樣的情深意長、綿綿不絕呢?就讓我們一起賞析他的作品《鄉愁》吧!
又如,在教學的《沁園春?雪》時,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這樣的導入。
師:大家能說出哪些有關“雪”的詩句?
生1: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生2: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3:高適的“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師:“岑參描寫的雪世界燦爛至極、瑰麗奇幻,柳宗元描寫的雪世界凄涼孤寂、毫無生機,高適描寫的雪世界豪放激昂、慷慨悲壯。那么,筆下的雪世界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一同欣賞的《沁園春?雪》?!?/p>
的確,在古代詩詞名句的感染下,學生能更迅速地進入課堂教學要求的學習狀態。
二、借助插圖,再現情境
借助插圖,再現情境,可使課文具體化、形象化,可謂“一圖勝千言”。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的課文配有與其內容相符的插圖,有的課文附有作者或小說人物的肖像畫,等等。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些插圖的存在,錯過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媒介。其實,每當打開課本、學習課文時,首先映入學生眼簾的便是課文中的插圖。這時,教師就要在新課的導入環節加以引導,讓學生通過插圖展開聯想,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探究。
用語言描繪課文中的插圖:有風煙俱凈、天山一色的長江三峽,有蜿蜒游動、連綿不絕的萬里長城,有孑然于世、悠然采菊的陶淵明,還有充滿生機、妙趣橫生的世界――百草園。這些插圖盡管只是從某個角度捕捉的印象,概括反映的思想情感并不完整、充實,但其或巧妙揭示了課文的主題,或形象描繪了課文的精彩之處,或將課文中的典型人物具體化。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便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感受中理解課文,進入情境。
除了課文插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更為豐富的圖片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在導入環節,我讓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圖片。從留園到獅子林,從拙政園到滄浪亭,每看一幅圖片,學生都興趣十足。我還把自己在蘇州園林拍攝的照片拿給學生看,他們陶醉于蘇州園林典雅別致的景色中,在暗自感嘆之外還希望將來有機會去蘇州看看。就這樣,學生們一邊觀看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一邊概述蘇州園林的特征:水色山光美麗怡人,園林中不講求對稱的建筑,亭臺軒榭的布局很合理,自然環境賞心悅目……由此,我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巧妙地令學生直觀欣賞美,理性鑒賞美,自主創造美。
三、樂曲開篇,引入情境
挑選旋律迷人的音樂、歌詞精當的歌曲在新課的導入環節播放,將出現別有洞天的美妙意境。
例如在教學周敦頤的《愛蓮說》時,在導入環節,我為學生播放古箏名曲《漁舟唱晚》,那舒緩婉轉的古韻,令學生如癡如醉,漸入古文之情境。接下來,我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
樂聲飄飄,我們的眼前似有朵朵蓮花綻放,它盈盈水間,卓然而立,圣潔不俗,出淤泥而不染,它是文人周敦頤筆下寄予了高潔品質的蓮花,讓我們在這《漁舟唱晚》的飄飄仙樂中傾聽《愛蓮說》吧。
又如在教學《楊修之死》一課時,我為學生播放了一首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其雄渾、豪邁的歌詞,為學生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金戈鐵馬的古戰場,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謙遜親民的劉備,英姿颯爽的周瑜,情深義重的關羽,忠勇仗義的張飛……歌曲放完,我適時引入新課。
相信大家已經沉醉其中,今天就讓我們再來結識兩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楊修和曹操,并一睹他們的風采。
樂曲開篇,導入在后,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驗美的情感,使學生充滿激情地主動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四、故事導入,引人入境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在于教給學生多么深奧的知識,而在于喚醒學生沉睡的激情,令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其實,學生的創新想法和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而興趣和好奇又常常來自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如果教師能把握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情境的創設中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導入,便能吸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親切感。
例如在教學《競選州長》一課時,我采用這樣一則故事作為導入。
一次,作家馬克?吐溫與當時的紐約州州長不期而遇。這位州長早就對馬克?吐溫懷恨在心,因此見到馬克?吐溫劈頭就問:“馬克?吐溫,你的小說很成功嗎?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厚實、最堅固,什么最銳利嗎?告訴你――我的防彈車最堅固,我手槍里的子彈最銳利。”馬克?吐溫微微一笑,說:“尊貴的先生,我了解的和你不一樣,我認為世界上最厚實、最堅固的是你的臉皮,而最銳利的是你的胡須。瞧,你的臉皮那么厚,而你的胡須竟能刺破它鉆出來,能不銳利嗎?
這個故事引來學生陣陣笑聲,而我順勢板書課題,學生便順理成章地投入到《競選州長》一課的學習中。
又如在教學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在她一歲半時,突發猩紅熱,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時,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且孤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成為一個不健全的人。但她卻以驚人的毅力學完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并通曉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成為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被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評為“19世紀兩個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這一奇跡的創造,當然與她自身的努力分不開,但在那些艱辛的歲月里,她能走出心靈的障礙,重新塑造自我的生命,也不得不歸功于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莉文。
這樣的導入,既切合教學內容,又充滿情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次課程學習半導體三極管的結構、類型符號、工作原理以及特性曲線。教材選用康華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模擬電路中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放大電路,而構成放大電路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器件就是半導體三極管。本次課安排在半導體、PN結和二極管之后,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再對三極管的結構、電流放大關系和特性曲線進行學習,同時也為下節課學習三極管的各種放大電路打下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分析
2.1情感目標
從三極管的應用出發,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及熱情,學以致用。
2.2知識目標
理解晶體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掌握三極管的放大條件。掌握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電流分配關系及其特性曲線。
2.3能力目標
教學過程中體現由表及里、兼顧內因和外因、化繁為簡等思想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通過實驗、分析、總結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是三極管的結構、電流放大條件及其分配關系、特性曲線。教學難點是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規律。
4教具和方法
教具采用黑板、粉筆、多媒體幻燈片、多媒體視頻以及三極管實物輔助教學情景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引導思考教學法、講解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5教學過程設計
5.1導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引出擴音設備,引發學生對新學習課程的興趣。然后給學生介紹擴音設備的組成和工作原理。通過一個設問“什么樣的器件能夠實現這樣的功能呢”,引出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半導體三極管。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同時也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此處加入關于三極管發明的一些知識。
5.2講授新課
接著給學生演示一些常用的三極管實物,告訴他們正是這些小小的器件實現了電信號的放大,進一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課件給學生介紹三極管的封裝,以及不同封裝分別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根據認識事物由表及里的規律,認識了三極管的外形,下一步給學生介紹三極管的內部結構。結合多媒體課件介紹三極管的結構及其符號,并與學生一起總結出三極管三區、兩結、三極的基本構成。提出問題“:三極管猶如兩個反向串聯的二極管,能否將兩個普通的二極管串聯起來組成三極管?”引導學生思考并引出對三極管內部具體結構的學習。將三極管的內部結構比喻為漢堡,通過與漢堡的類比加深學生的印象,并告訴學生三極管的這一結構特點正是它能夠進行放大的內部條件。那么,具有這種結構特點的三極管就可以進行放大嗎?實際上,三極管進行放大除了結構特點為其放大提供了內部條件外,還必須滿足一定的外部條件。接著給學生介紹外部條件,正是認識事物需要同時兼顧內因和外因思想的體現。同時當學生對三極管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后,下一步學習三極管的工作原理。首先重點強調三極管放大“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這一外部條件,以及具體電路中如何保證這一條件實現,加深學生對這一條件的記憶。下面介紹這一節課的重點內容,三極管內部電流的分配和放大關系。為了避免枯燥的公式推導,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和掌握三極管內部電流分配關系,在講臺上演示實際的三極管放大電路,通過改變電位器阻值,測得一系列發射極、集電極和基極電流數據。啟發學生觀察測得的數據,得出三極管三個電流之間的關系。這樣繁瑣的推導過程被簡單直觀的實驗所代替,體現認識事物由繁瑣到簡單的客觀規律,而學生通過實驗和自己觀察總結出的結論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三極管內部電流的分配關系IE=IC+IB正是基爾霍夫定律的體現,而IC=βIB正是三極管電流放大作用的體現。通過設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引起學生的思考。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這一現象是由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規律決定的。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規律是這一節課的難點,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直觀地演示載流子運動的復雜過程。對照多媒體動畫分發射、復合和收集三個階段給學生介紹這一過程,同時與學生一起推導三極管運動過程中內部電流之間的關系,得出與實驗完全吻合的結果。另外,可以再播放一段三極管內部載流子運動的視頻,幫助學生回顧和進一步加深理解這一難點內容。
5.3思考與討論
設計兩個思考題:(1)既然三極管具有兩個PN結,可否用兩個二極管相連以構成一只三極管?(2)放大電路輸出端增加的能量是從哪里來的?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加強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5.4小結
通過提問與學生一起總結本次課的內容,并通過板書加深印象。
6教學反思
(1)課堂中通過一段音樂引出擴音系統進而引出新課程三極管的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用實驗的方法代替復雜的公式推導,用更直觀的實驗數據加強學生對三極管電流分配關系的記憶;(3)用直觀動態的多媒體視頻演示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過程加強學生的理解,同時也活躍了課程氣氛。(4)教學過程中體現了由表及里,兼顧內因和外因,化繁為簡等思想,除了注重學生對所講課程的學習,更注重學生認識事物能力的培養。
7結論
在教學活動中,引導文教學法強調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主動者參加課程實施過程。完成引導文,學生需要運用觀察、分析、歸納等腦力技巧,也需要決斷、合作、協調等動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引導文時,學生將在制作計劃、收集信息、判斷正誤、評估成果的主動行為中得到綜合能力的集中運用,并會在適應之后,自覺轉換成為今后的工作方式和流程。通過運用引導文教學法,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有目的地設定一些引導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問題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不僅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總結能力、協作能力等,以適應社會需求。
二、引導文教學法在茶類標志設計實訓教學中的運用
標志設計實訓課程一般在平面設計理論基礎課程和設計軟件基礎課程完成后開設,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平面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后,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但中職學生在理論課中學習自覺性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思維和眼界受到生活環境的局限,以致理論基礎掌握得不扎實、不穩固,設計思維難以拓展。因此,在實訓課中,運用引導文教學法,不僅能讓學生盡可能主動地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高質量地完成標志設計的實訓任務。在茶類標志設計實訓教學中如何運用引導文教學法進行教學?現以茶類標志設計一課的教學為例。
1.課前準備
第一,準備資料。(1)學生準備學習材料:A4白紙、A3白卡紙、鉛筆、馬克筆、橡皮、燕尾夾,用以完成小組設計項目。(2)教師準備材料:畫架畫板4~6套,用以展示最終作品。(3)教師準備茶文化視頻,介紹茶文化、帶入教學主題。(4)教師準備引導文,引導實訓過程。第二,進行分組。引導文教學法是運用在以個體或小組工作完成引導文中的問題,進而實施教學計劃的課程,通常以小組作為主要的課堂組織形式。我將40人的教學班分成8組,每組5人,其中組長1人,策劃1人,手繪1人,資料搜集2人。為便于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應在課前培訓組長了解引導文的閱讀和完成方法。第三,明確任務。在完成課前導入和引導文的填寫之后,學生應該明確本課的任務,根據引導文的引導,學生將有條不紊地實施茶類標志的設計項目。教師在此過程中隨時觀察學生的引導文填寫、鼓勵學生、提示要點,讓學生能基于引導文上的問題思考分析本組的項目。第四,工作步驟。在設計公司實施設計項目的工作流程中,設計團隊在接受任務前會對項目的同類作品和項目本身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借鑒這一工作方式,學生在進行本課的學習前,首先要對中國茶文化和目前商業環境中的同類標志有一個較全面地認識,本任務由組內的資料搜集員完成。在選擇了設計對象之后,擔任策劃的學生則開始填寫引導文,組員完成品名設定、品牌定位、元素取舍等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若干個草稿。最后,確定正稿,由負責手繪的學生完成上色彩稿,并由組長進行展示和設計解說。
2.教學過程
在引導文教學的實施中,各小組圍繞著引導文中的問題,遵循工作步驟自主地完成項目實施。在設計引導文時,我不單只設計了向學生提問的資料性問題,還設計了讓學生觀察判斷的圖像問題,這樣學生對于設計方法會有更直觀地認識。如,《中國茶類標志的設計》引導文:(1)中國茶類主要有哪些?(2)從這些茶的種類中,我們可以提取出哪些顏色可以用于設計?(3)中國茶文化,常常與哪些文化相聯系?(4)通過與這些文化聯系,我們可以提取哪些元素用于茶類的標志設計?(5)在你心目中,優秀中國茶類設計標志有哪些?(請畫出草圖)(6)以下是一些方案未能通過的標志設計作品,請觀察后判斷它們失敗的原因。(7)根據以上失敗的標志設計案例來看,應該如何才能得到一枚成功的標志?(8)請列出你在標志設計中計劃使用的元素和顏色并簡述原因。本課的引導文設置的問題比較直觀,學生通過完成問題2和問題3可以提取出有效的可用元素,如蓮花、云、佛等。而引導文中最有效的是圖形問題,在問題6中,我提供4枚茶類標志的失敗案例,要求學生思考并表述標志設計失敗的原因,如在“茶宴”這個案例中,學生會發現麥穗元素出現在茶類標志中是不合理的;而“云佛”中,同一個元素出現多次,并生硬地組合起來,缺失了圖形美感,也是不合理的設計。通過完成此類問題,能鍛煉學生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掌握茶類標志中可以出現的元素,也有效避免了出現失敗的設計作品。
三、教學反思
引導文中的問題對設計成果的影響和學生的思考方向具有指導作用,但學生也有可能忽略一些關鍵的內容,教師應將重點問題強調出來,讓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教師在巡堂時應注意并升華學生的優點,讓學生感受到認可。在運用引導文教學法完成茶類標志設計的教學實訓課程后,我進行了反思和歸納,所得如下:
1.利用引導文問題引領學生完成設計任務,學生學習目標明確
引導文問題設置內容豐富,既有背景知識問題,又有與學生完成項目相關的指導性、總結性問題,還有具象的圖形問題,問題設置能貫穿學生完成標志設計的過程始終。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氛圍活躍
根據標志設計項目工作流程的實際需要進行分工,分解任務,具體到每個學生,使學生人人有任務,組內組間交流頻繁,課堂氣氛活躍。
3.突出學生主體,師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