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1:29
序論:在您撰寫中外教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本研究以周星和周韻[14]、李素枝[5]和謝曉燕[22]的3次研究設計為參考,以兩所同層次高校內執教交際性口語課程的中外教師為研究對象,擬研究中外教師在EFL課堂話語總量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中外教師在課堂互動中提問的類型及其比例,以及中外教師在課堂互動中反饋的類型及其比例。(二)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同一城市相鄰的兩所同層次高校內的4名中國教師(CT)和5名母語為英語的外籍教師(FT)為研究對象,其中中國教師都承擔著2009級中文專業大學英語口語四級課程,5名外籍教師則承擔了2009級英語專業口語四級課程。(三)研究方法與步驟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和描述國內EFL課堂語境下中外教師課堂話語的特點,而不涉及任何課堂話語與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探討,因而采用以課堂觀察為主的自然調查法,并對教師進行了訪談。數據采集共持續兩周,其目的是獲取不同教師講授相同課程相同章節時的課堂話語。在未事先通知和不干涉課堂教學的情況下,筆者對9位教師進行跟班聽課,對各自講授的兩課時(50分鐘/課時)進行了完整錄音,在課后與同事一起轉寫錄音,并對音頻和文字材料進行了統計分析。
結果與討論
論文摘要:目前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語言、輕文化”的現象,改善這種局面的有效途徑是要加強文化教學。本文論述了文化差異對于外語教學所造成的障礙,并提出了三種文化導入模式。
傳統的外語教學缺乏西方文化環境的配合,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語法知識、語法結構,但在實際交際能力上卻很缺乏。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把語言與文化有機的結合,使外語教學只是單純的培養了“純語言能力”。要改善這種局面,在語言教學中導入文化是刻不容緩的事。筆者根據其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三種文化導入模式。
一、 典故引入模式
英語中有很多固定搭配有其固定的意思,這很類似于中國的成語。這些看似簡單的習語卻很容易對學生的理解造成障礙。對于這樣的習語,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典故向學生引入其意思,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在具體的語境下,加深了學生對習語的理解。例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就決不是“把每塊石頭都翻遍”的意思。這是出自于一個歷史典故。波斯與希臘在公元前五世紀大戰于古希臘的普拉特亞城,波斯戰敗。事后,有傳言說波斯軍隊留下了大批珍寶。一個叫波利克雷茲的人東挖西掘,但一無所獲。失望之余,他跑到阿波羅神殿去問神。神諭:“leave no stone unturned!”。波利克雷茲照做,果然找到了珍寶。此語現在被引申為“千方百計”、“不遺余力”、“不錯過任何機會”。
二、 實踐經驗積累模式
記得一位外國朋友問我,當他問中國學生“how are you?”,絕大部分學生的回答都是“fine, thank you! and you?”這使他非常的費解,難道他們都經歷了同樣的事情?感覺都一樣嗎?從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口語教學太過于模式化,缺乏靈活性。那么除了了解課本知識之外,還要通過實踐,即與英語國家的人接觸,從交往的過程來提高口語的交際能力,同時學習異國文化。中西之間打招呼的區別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中國人見面往往會說“吃了沒有?”,而西方人則很簡單,僅“hello!”或“how are you?”。中國人喜歡問一些在外國人看來是屬于隱私的問題,如“你的衣服在哪里買的?”,“多少錢?”等。對于別人的贊揚,中國人喜歡謙虛,總喜歡說“you are flattering me!”這會讓西方人摸不到頭腦,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僅這幾例日常用語,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通過實踐,學生們既學會了如何與西方人交際,也了解了西方文化。這要比在教室里組織學生對話收效大的多,達到了雙重目的。
三、 對比分析模式
東方文化含蓄、婉約,而西方文化則是開放、外露。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習俗、價值取向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導入這類文化時,就要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別,從而加深對異國文化的了解。以《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三單元“the present”中的“marigold”(萬壽菊或金盞菊)為例,絕大多數學生特意為老太太的生日獻上一束“marigold”,以表示對她的關心,這與老太太女兒的態度形成鮮明對照??墒?,中國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要“marigold”,而不是“carnation”(康乃馨)?這里就涉及到西方文化源泉之一,即宗教文化方面的信息。眾所周知,carnation表“祝?!敝?,而且是母親節的花卉。實際上,marigold意為“圣母瑪利亞的花”之意。據說古人以此花獻給因失去耶穌而悲傷的圣母瑪利亞。更重要的是marigold的花語是grief,而這不正是象征著老太太的凄涼晚景嗎?至此,學生對整個課文的悲涼基調就能很好的把握了。
綜上所述,文化是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文化差異使不同的語言的使用者在交際中受到了限制,但這種差異并非不可逾越,我們在教授過程中應該把文化知識的傳授貫穿于語言的學習中。因而,這對語言教師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語言教師既要教規范的語言,又要教不同情況下的語言使用方式,因此必須兼顧語言的個體和社會性。語言教師除了教語言以外,也應該是外國文化的介紹者和教育改革的促進者。語言教師應對其職業進行思考,從而將語言教學置于更為廣闊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中,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巧,而且成為新型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 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h. g. widdowson.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世紀英國人類學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一個比較經典的定義:“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币虼嗽谛抡n程的英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如果我們抽出一點精力,換一個角度,從西方文化入手,讓學生感受英語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同時也會使大多數學生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一、英語語言文化
談到英語語言文化,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國和美國。英國文化源遠流長,歷經盎格魯―薩克遜、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不同歷史階段。美國文學在19世紀末就已不再是“英國文學的一個分支”。進入20世紀,美國文學日趨成熟,成為真正意義上獨立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學。
英語的根源很復雜,包括拉丁語、日耳曼語、凱爾特語、挪威語等等。但它同時也變得更富有彈性,也更強大。目前,全世界有3.8億人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大約2.5億人將其作為第二語言;另外還有10億人正在學習它。它是全球化的語言,廣泛應用在國際商務、政治和外交領域中;它也是電腦和互聯網的通用語言。
二、文化差異在語言中的體現
作為語際的交流,把握文化所傳承的信息,至關重要。曾經有一個翻譯的軼事:一位外國人參加中國朋友的婚禮,他稱贊新娘很漂亮,新郎謙虛地回答:“哪里,哪里。”外國朋友大吃一驚,以為是問哪里美,只好硬著頭皮說:“鼻子,眼睛,耳朵,嘴巴都很美?!?/p>
1.地理位置的不同。英國是一個海島,而中國傳統是內陸文化。因而在英語中很多習語與水有關,但在漢語中很難找到相同的對應。例如: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Drank the fish 牛飲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千萬不要班門弄斧
氣候同樣也帶有地域特色。中國人喜愛東風,因為東風象征著春天,給大地帶來一片生機,通常用來比喻革命的氣勢和力量。而西風是冬天的象征,給大地帶來一片蕭瑟和凄涼,通常用來比喻沒落的腐朽勢力?!皷|風壓西風”(),如果不了解此殊含義,外國人是不會明白其特殊含義。但在西方,英國是海洋性氣候,西風代表著春天,象征著生氣勃勃,大地復蘇。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天的謳歌。
2.思維方式的不同。民族思維方式屬于傳統文化,這種觀念文化的主要載體是語言的句法結構。漢語句子重“意合”,反映中國人重“綜合”,英語句子重“形合”,反映西方人重“分析”。漢語通常從已知到未知,從大到小的詞序和英語從未知到已知,從小到大的詞序,反映了中國人的順向思維和西方人的逆向思維。譬如在地址和時間的順序上,中國人先省份,后城市,再地方,而西方人則習慣于先小地方,再大地方。
3.人名文化的差異。人名的文字形式以及人名的結構模式影射出不同的信仰、習俗和價值觀。中國傳統的姓名由三個字組成,第一個是姓,第二個是家族的輩分,第三個才是名。但中西方在姓名的排列順序上,卻有很大不同。中國人姓在前,名在后;西方人則是名在前,姓在后。這種姓和名的不同排列順序體現了中西方不同的傳統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宗族觀念,姓代表著宗族、氏族、群體和血緣關系,而代表個性的“名”就理應在后。然而西方更強調個性和個體,尊重個體獨立的人格和主體意識,所以必然把代表個體的“名”放前,而代表共性的“姓”放在后面。
三、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徑
首先,在教材選編上應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育同步發展。因此要考慮那些語言精華的文學作品和介紹語言國家風俗習慣的語言材料。其次,在文化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實用性和循序漸進性原則。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語言文化教學。
1.結合中國文化,欣賞英語諺語。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華――諺語。在課堂中,開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專欄,學生分組做競猜,用漢語的諺語翻譯。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譯為:今天是昨天的教師)學生要譯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為最佳。
2.對比中西節日,學習背景文化。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節日,隨著文化的融合,中國節日特別是傳統節日備受外國朋友的青睞,如燈籠節又叫元霄節(Lantern Festival),中秋節(Mid-autumn Day),重陽節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樣,學習英語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收集關于西方節日的相關信息資料,圖片、音樂、或影片,向“中國人”簡介西方節日的相關習俗知識;同時收集中國的節日,同樣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其由來,習俗等等。由此學生可以了解到眾多的西方節日的知識。
3.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眾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語言來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終是為了交流。而英語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語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課堂中開展“快人快語”quick-speaking 活動,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個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訴你)B: Sure thin! (當然)。學生通過這個很簡短的對話,卻學到了很多在生活對話中很實用的句子。
4.巧用動物滲透文化知識。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動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漢語說壯如牛,英語卻說as strong as horse 壯如馬;漢語說亡羊補牢,英語說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馬補牢”;從以上的關于動物的習語中可能聯想到語言形成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形態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是農耕民族,以牛為主要的勞動力故出現“壯如?!币徽f,西方是以游牧為主的,所以馬在他們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現“壯如馬”、“亡馬補牢”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樣西方對狗是情有獨鐘的,所以英語中有大量的關于狗的習語,如lucky dog幸運的人,top dog優勝者,under dog 失敗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會叫的狗不咬人等。在教學中滲透有關此類的文化知識,并鼓勵學生收集相關動物的習語。
另外在課外補充上要下大工夫。教師要根據學生水平布置難度相當的外語原版讀物任務。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此來大量攝取語言文化知識,深層挖掘語言背景信息。
從任職資格來看,隨著國家對師資隊伍達標的新要求,中小學教師在學歷上面臨新挑戰,相當多的教師必須進行學歷上的再提高,將近一半的英語教師盡管有??苹虮究茖W歷,但并不具備從事英語教學的資格,他們在專業方面沒有接受深入、系統的學習,其語言能力和教學技能不足以保障教學效果,給英語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從年齡結構來看,結構不合理,師資缺口大。教師隊伍年輕,經驗豐富的中老年老師偏少,年輕教師居多。這些年輕教師擁有新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語言技能,但是教學閱歷膚淺,教學經驗欠缺,既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開展。從接受培訓來看,大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足,覺得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自覺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意識淡薄,不注重在教學實踐中的提高;教學任務過重影響了教師理論學習與研究,制約了教師發展的“后勁”。同時由于專業基礎欠缺,喪失學習興趣和動機。此外,培訓也忽略了接受培訓的教師的認知方式和他們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教學實踐所形成的個人教育理念及這種理念在他們接受新知識過程中的作用。加之時間短、內容多,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也不現實。因此培訓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搞“一刀切”,而沒有采用多種培訓形式相結合的作法,構建一種“分層要求、分類推進、多種形式、多方結合”的培養模式。
二、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外語教學有其特殊規律性。培訓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歷,也是為了加強語言能力、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技巧和現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改變當前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exam-orientededucation)的現象。從根本上講,教師培訓就是開發人力資源(humanresources),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提高性和實效性。由于年齡、經歷、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異,要發揮其應有功效,培訓務必確保差異性、應用性和實效性。正如優秀教師所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一樣。培訓所涉及的內容也應是全方位的。為了真正將培訓落到實處、卓有成效,根據社會發展對英語教育提出的要求,再結合當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實際情況及教育現狀,教師培訓應涵蓋以下方面:
1、完善培訓機制
完善的培訓機制是確保中小學英語教師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基礎。目前,我國的培訓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或者說還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要按照“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再培訓,再上崗”的原則,不斷加強適合中小學英語繼續教育課程的教材建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完善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機構,從而在機制上為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
2、明確目標定位
培訓旨在喚醒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和專業自覺,促進教師的角色重建(rolereconstruction)。根據葉瀾教授的觀點,未來中小學英語教師理想的風采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支點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二是多層復合知識結構,突破“傳統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三是形成更高要求上的新能力,如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四是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這就是我們期望的未來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理想風采。
3、更新教學理念
結合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觀,培訓的目的是使接受培訓者完成對培訓中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擯棄根據經驗和教學實踐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中的不合理成分,樹立相應的現代教育理念,能運用大教育觀、學習觀對教育行為進行反思(reflection),探索新的教學行為。中小學英語教學應以交際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應充分領悟語言教學思想的內涵??死辏↘rashen)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新舊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而這種結合必須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所以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由主體變主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組織參與交際活動。
4、提高教研意識
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師教研水平低下,難以適應外語教學改革的要求。長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表明,外語教學應根據個體認知差異(cognitivedifferences),把握語言教學的規律及特點,科學實效地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這就要求外語教師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培養良好的教研意識,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教研能力。教研能力的培養說到底就是培養用研究的方法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在正確的外語教學理論指導下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技巧,這是教學改革對教師的必然挑戰,也是教師的必備本領??蒲泄ぷ鲬越虒W活動為研究對象,結合外語教學理論,在教材、教法等方面開展實證研究(empiricalresearch)。研究不能憑感覺,而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回顧課堂教學行為過程,總結自己的優缺點并適時加以調整,形成新的教學決策能力,開展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提高科研水平主要是培養科研意識、科研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5、強化信息技術
僅有良好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教學理論知識還不夠,還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和應用信息技術能力,能切實理解當今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的基本特點,把握如何選擇合適的信息通信技術來呈現中小學英語知識體系的相關知識點。教師應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利用網絡搜集獲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和評價信息的能力,實現信息技術和教學實踐的整合。
6、形成整體銜接
我國的外語教育要不斷改善宏觀調控措施,立足整體,統籌安排,應根據國情(缺少語言環境、辦學條件差、師資水平不高等),從實際出發,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外語教育整體方案。中小學、大學外語教育應形成系統,環環相扣,“三位一體”緊密配合,協調一致,形成“一條龍”的整體銜接。這就要求三者在大綱、教材、方法、考試等方面有可行的銜接安排,避免銜接不利而造成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學生對機械重復、炒現飯的外語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不相銜接的問題嚴重違背了教育學原理:前一階段的學習要為后一階段打基礎,后一階段是對前一階段的深化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當前外語教學中出現的“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尷尬局面。
三、結語
[關鍵詞]外來語 英語原詞 發音 詞形 語義用法
一、研究目的
外來語是日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雖然它只有短短五百年的歷史,卻在日語的語言表達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日本民族一直比較注重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特別到了近代,眾多新事物、新概念被引進的同時,大量的外來語也進入了日語之中。詞匯數量的激增和使用頻率的提高,都反映出外來語的發展勢頭之強。特別是日本年輕人,對外來語的使用甚至達到了泛濫的地步。據說在日本,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新的外來語辭典。
日語中雖然也有很多來自法、德、西、意、荷、俄等語的外來語,但從數量和使用頻率來看,毋庸置疑,英語仍占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本文中提到的外來語,除作特殊說明外,一般均指來自英語的外來語。
我們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在進入大學之前,已經接受了至少6年的英語教育,具備較強的英語語感和較大的詞匯量。因此,在學習日語的外來語時,這些學生應該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學生在外來語的學習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考試中有關外來語的題目失分情況也比較嚴重。經過觀察與總結,筆者認為,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外來語的發音、詞形、語義等都有自己的特點,并非與英語原詞完全一致。所以,學習者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本文擬將外來語與英語原詞作一對比分析,試總結其特征和規律,為外來語的教學提供一些建議。
二、日語外來語的特征
首先,我們先來對日語外來語的特征作一具體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與原詞進行對比,找出其差異,并說明這些差異對于學習者會產生什么樣的困擾和影響,以及導致學習者出錯的原因。下面,筆者從發音、詞形、語義用法等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1 .發音的差異
(1)輔音的音節化
所謂輔音的音節化,就是指英語中原本以輔音結尾的單詞在進入日語中以后,大部分都被加上了元音,構成音節。例如:
ストライク(strike) サラダ(salad) オル(all)
(2)用近似音替換
我們知道,英語有20個元音和28個輔音,而日語只有5個元音(あ、い、う、え、お),輔音的數量也要遠遠少于英語,這就導致了大量的英語單詞在日語中找不到與其完全對應的發音,因此,只能以近似的讀音來代替。例如:
ルム(room) ラブ(love)フロント(front)スリ(three)
(3)使用長音和促音。例如:
デト(date)ドッグ(dog)インタネット(internet) カップ(cup)
(4)使用外來語特殊音(即合拗音)
合拗音是日語中的特殊發音,基本上都是用于外來語,和語詞和漢語詞幾乎不用。這也是為了彌補日語發音體系的不足,使外來語的發音更接近原詞的一種手段。例如:
パティ(party) チェック(check)ソファ(sofa)
(5)音調的日語化
所謂音調的日語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將英語的強弱調變為日語式的高低調以及重音的位置與原詞有異。例如:
マネジャ(manage) ポケット(pocket)
(在這兩個單詞中,日語的重音都在第二個音節,而英語原詞的重音則在第一個音節。)
日語外來語與英語原詞在發音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上幾個方面,這些差異給學習者,特別是初學者帶來了不少的困難,特別是在進行聽力、聽寫和朗讀練習時,稍不留神就會出錯。了解了這些差異,有助于學習者提高對外來語的認識,減少失誤,提高學習效率。
2 .詞形的差異
(1)日語式省略
日語外來語中的省略現象非常突出,而且基本上沒有什么規律可言。例如下面這些詞都是保留了前半部分而省略了后半部分:
スパ(スパマケット) supermarket
コンビニ(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convenience store
還有一些縮略語是將兩個單詞的前半部分組合而成。例如:
セクハラ(セクシャル•ハラスメント)sexual harassment
パソコン(パソナル•コンピュタ)personal computer
ワプロ(ワドプロセッサ) word process
(2)表記的問題(非一對一 )
表記也是外來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題,最突出的表現是,很多外來語可以對應多個英語原詞,例如:
カラ(colour/ collar)イタリア/イタリヤ(Italia)
テレホン/テレフォン(telephone) コンピュタ/コンピュタ(computer)
インク/インキ(ink)
詞形的差異給學習者帶來的困擾主要表現在書寫、記憶和理解方面,利用原有的英語知識,初學者很難準確地判斷所給的外來語對應的是哪個英語原詞,特別是在閱讀文中,如果對單詞的理解有偏差,將會影響對整篇文章的把握。
3 .語義、用法的差異
(1)語法的含義和用法
這里所說的語法,主要是從詞性角度加以分析。大部分外來語的詞性與英語原詞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
ア將形容詞作名詞用,如:ブル(blue) ピンク(pink)
イ詞尾添加[い]、變為形容詞,例如:ナウい(now)
ウ詞尾添加[だ][な][に]、變為形容動詞,例如:
スムズだ(smooth ) スムズな通 スムズに移行する
エ詞尾添加[る]、變為動詞,例如:
アジる(アジテション的動詞化、“唆使,引誘”) デモる(デモ的動詞化、“示威,游行”)
オ詞尾添加[する]、變為サ變動詞
這一類情況比較常見,大多數英語動詞在進入日語中以后,為了保留其動詞的詞性不變,都可以在詞尾添加する,成為サ變動詞,例如:
オプンするカットするリドする
(2)與原詞在語義上的對應關系
外來語與英語原詞在語義上并非完全一致,大致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ア基本一致(大多數專業術語都屬于這一類)例如:コンピュタ
イ語義擴大,例如:
レポト(英語單詞report只表示“報告”這一含義;而作為外來語的レポト除了“報告”之外,還增加了“課程小論文”這一含義)
ウ語義縮小,例如:
エンジン(英語單詞engine有兩個意思:1.發動機、引擎;2.機車、火車頭;而作為外來語的エンジン則只保留了前者的語義)
エ迥然不同 ,例如:
クラ(意為“空調,制冷設備”;但在英語中,“空調”這一含義常使用“air conditioner”來表達)
外來語與英語原詞在語義上的這些差異,也給學習者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如何才能準確理解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不是僅僅靠擴大英語詞匯量就能解決的,必須了解英語單詞與日語外來語單詞的異同。此外,外語學習貴在實踐,我們學習外來語不僅是為了了解它的讀音、書寫和含義,更重要的是能在會話和寫作中正確地加以運用,如果不了解外來語的這些特征,就難免會不犯錯。
三、外來語教育的對策
綜上所述,外來語是日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日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但由于學生大多具備較強的英語基礎,因而容易忽視對外來語的學習,導致優勢變劣勢。本文通過分析外來語與英語原詞在讀音、詞形、語義等方面的差異,希望可以為日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筆者認為,要提高外來語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視外來語的學習。外來語雖然源自英語,但又與英語有很大的不同,必須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不能憑借所擁有的英語知識去進行想當然的判斷和理解,而應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下功夫認真去學。從發音階段開始,就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熟記片假名的書寫,能準確辨認合拗音,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另外,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外來語的含義及用法,學一個記一個,不能偷懶,更不能自己搞發明創造。
其次,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外來語的特征和規律。本文對此已經作了詳細地分析說明,教師可以經常給學生做一些總結,也可以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尋找規律。
再次,要善于利用外來語詞典。外來語是日語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語種,因此,它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各類考試中的熱點。但根據筆者的調查(表1),目前,基礎階段的日語教材中,外來語的收錄數量并不多,很難滿足學習和考試的需要。因此,必須借助工具書來督促學生多記、多掌握一些外來語。
表1 基礎日語教材中外來語的收錄數目
最后,可以利用日本較新的原版小說、漫畫、音樂、影視作品等材料來擴大外來語的詞匯量,了解外來語是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的。這些都是日本人自己創作的鮮活的作品,代表了日本人的普遍心理,也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狀,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此,不妨拿來一用。這一類的作品大多數都是面向年輕人的,因此,其中外來語的數量和使用頻率都比較高,很適合用作外來語教學的課外教材。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新詞匯、也能加強對日本人和日本社會的了解,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結語
外來語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使學生在各類考試中順利過關;如何使學生掌握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是每一名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筆者愿與日語教育界的同行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玉村文郎集.『座日本と日本教育第6.日本の、意味(上)明治院.平成12年.
[2]國立國研究所.『日本教育指參考16.外來の形成とその教育.平成2年.
[3]朱京偉.《日語詞匯學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6.
[4]龔志明.《日本教育における外來の學》.外語研究,2001,3.
關鍵詞:淺析 外語教學 文化導入
傳統的外語教學缺乏西方文化環境的配合,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語法知識、語法結構,但在實際交際能力上卻很缺乏。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把語言與文化有機的結合,使外語教學只是單純的培養了“純語言能力”。要改善這種局面,在語言教學中導入文化是刻不容緩的事。筆者根據其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三種文化導入模式。
一、 典故引入模式
英語中有很多固定搭配有其固定的意思,這很類似于中國的成語。這些看似簡單的習語卻很容易對學生的理解造成障礙。對于這樣的習語,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典故向學生引入其意思,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在具體的語境下,加深了學生對習語的理解。例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就決不是“把每塊石頭都翻遍”的意思。這是出自于一個歷史典故。波斯與希臘在公元前五世紀大戰于古希臘的普拉特亞城,波斯戰敗。事后,有傳言說波斯軍隊留下了大批珍寶。一個叫波利克雷茲的人東挖西掘,但一無所獲。失望之余,他跑到阿波羅神殿去問神。神諭:“Leave no stone unturned!”。波利克雷茲照做,果然找到了珍寶。此語現在被引申為“千方百計”、“不遺余力”、“不錯過任何機會”。
二、 實踐經驗積累模式
記得一位外國朋友問我,當他問中國學生“How are you?”,絕大部分學生的回答都是“Fine, thank you! And you?”這使他非常的費解,難道他們都經歷了同樣的事情?感覺都一樣嗎?從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口語教學太過于模式化,缺乏靈活性。那么除了了解課本知識之外,還要通過實踐,即與英語國家的人接觸,從交往的過程來提高口語的交際能力,同時學習異國文化。中西之間打招呼的區別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中國人見面往往會說“吃了沒有?”,而西方人則很簡單,僅“Hello!”或“How are you?”。中國人喜歡問一些在外國人看來是屬于隱私的問題,如“你的衣服在哪里買的?”,“多少錢?”等。對于別人的贊揚,中國人喜歡謙虛,總喜歡說“You are flattering me!”這會讓西方人摸不到頭腦,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僅這幾例日常用語,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通過實踐,學生們既學會了如何與西方人交際,也了解了西方文化。這要比在教室里組織學生對話收效大的多,達到了雙重目的。
三、 對比分析模式
東方文化含蓄、婉約,而西方文化則是開放、外露。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習俗、價值取向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導入這類文化時,就要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別,從而加深對異國文化的了解。以《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三單元“The Present”中的“marigold”(萬壽菊或金盞菊)為例,絕大多數學生特意為老太太的生日獻上一束“marigold”,以表示對她的關心,這與老太太女兒的態度形成鮮明對照??墒牵袊鴮W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要“marigold”,而不是“carnation”(康乃馨)?這里就涉及到西方文化源泉之一,即宗教文化方面的信息。眾所周知,carnation表“祝福”之意,而且是母親節的花卉。實際上,marigold意為“圣母瑪利亞的花”之意。據說古人以此花獻給因失去耶穌而悲傷的圣母瑪利亞。更重要的是marigold的花語是grief,而這不正是象征著老太太的凄涼晚景嗎?至此,學生對整個課文的悲涼基調就能很好的把握了。
綜上所述,文化是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文化差異使不同的語言的使用者在交際中受到了限制,但這種差異并非不可逾越,我們在教授過程中應該把文化知識的傳授貫穿于語言的學習中。因而,這對語言教師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語言教師既要教規范的語言,又要教不同情況下的語言使用方式,因此必須兼顧語言的個體和社會性。語言教師除了教語言以外,也應該是外國文化的介紹者和教育改革的促進者。語言教師應對其職業進行思考,從而將語言教學置于更為廣闊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中,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技巧,而且成為新型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1)外科學總論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據中醫學知識來治療的
例如:麻醉方面,歷史上曾有華佗使用中藥湯劑麻沸散進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腫散、魚石脂軟膏、芙蓉膏、黃金散和玉露散等藥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消退腫脹;燒傷病人的護理方面,Ⅰ°燒傷使用京萬紅軟膏治療,II°燒傷使用濕潤燒傷膏和麻油紗布包扎治療;毒蛇咬傷使用季德勝蛇藥治療;腫瘤治療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醫的扶正祛邪、通經活絡、化瘀散結、清熱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學分論中與中醫學有關的內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遙散和小金丹等中藥治療
腸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氣湯,針刺雙側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瘡治療使用馬應龍痔瘡膏,苦參湯坐??;膽石癥治療使用消炎利膽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藥物;膽道蛔蟲病使用烏梅湯驅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使用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尿石癥使用金錢草顆粒利尿驅石;骨科病人護理涉及中醫骨傷學知識;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采用中醫推拿、按摩、理療等方法。
(3)皮膚病和性病病人護理也涉及許多中醫學知識
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就提出治療濕疹采用“浸瘡,黃連粉主之”的治療之法;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可以使用中藥雷公藤;系統性紅斑狼瘡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藥治療,還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療;色素性皮膚?。ㄈ绨遵帮L)使用中藥丹桃沖劑配合黃芪口服液治療;銀屑病可以使用一些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癢方劑(黃連解毒湯和五味消毒飲)治療。
2中西醫結合教學方法的優勢
2.1培養護生人文素養
中醫作為國粹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一脈相承。中醫的諸多理念就是從我國古代哲學中衍生而來的,譬如陰陽五行理論、相生相克學說、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等。故《素問》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也。”指出學習中醫者須通曉天文、地理和醫道等。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滲透中醫學知識,進而溫習中醫歷史,講敘如張仲景、華佗、李時珍等中醫名家的故事,無疑對提高護生人文素養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彌補醫學院校人文氣息薄弱的缺陷。
2.2促進護生身心健康,為護生人生導航
我校護生絕大多數是女生,在教學中講授一些中醫學知識,可以教會護生預防和治療感冒、腹痛、痛經等常見病,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抵抗力。在講授西醫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古代中醫名家的經歷和治病救人的事跡,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2.3培養護生嚴謹的醫學態度,樹立整體護理理念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整體觀念,這與現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謀而合。在外科護理學課堂上講授古代中醫名家嚴謹的工作作風,對于培養護生認真的醫學態度具有積極作用?,F代護理注重整體護理,以實施護理程序為方法,恢復健康為目標,為病人提供計劃性、連續性、系統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會、文化綜合因素的優質護理。中西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符合整體護理要求,對于促進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醫在數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疾病和護養病人的經驗,并且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歷來講究醫護不分家,強調“三分治,七分養”,這也符合整體護理觀念。
3外科護理學教學中中醫學知識的滲透方法
3.1邀請中醫護理學教師參與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集體研讀教學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動。邀請中醫護理學教師參與外科護理學教研室的集體備課,讓其從中醫角度闡述外科疾病治療方法,而外科護理學教師也提出建議,希望在中醫護理學教學中注入外科疾病中醫治療方法的講解。這樣的備課別出心裁,使教師受益匪淺。
3.2鼓勵學生參加繼續教育學院的中醫職業技能培訓
我校繼續教育學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開展了諸如中醫按摩、中醫針灸和中醫推拿等項目的職業培訓,并且可以授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和級別認定證書。應動員和支持護生參加這些培訓,使護生醫學技能多樣化,成為擁有一本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多本職業技能證書的人才,而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護理中得到應用,如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等。
3.3改革外科護理學教材,適當增加中醫治療和護理內容
目前,我校高職護理專業使用的外科護理學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護理學》(2版),該教材實用性強,內容翔實,但缺點是對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紹較少??稍?ldquo;骨科病人的護理”章節適當增加中醫骨傷科治療方法,讓護生了解中醫治療骨傷的方法;對腫瘤病人的中醫護理方法只用一句話帶過,沒有詳細講解中醫治療腫瘤的方法和藥物,護生普遍希望能適當增加這部分內容。因此,可在適當的時候編寫校本教材,增加中醫治療外科疾病的內容,從而適應新形勢下復合型護理人才需求。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