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1:26
序論:在您撰寫城市社會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西方城市社會學研究的范式演進
2.面向規劃學科需求的城市社會學教學研究
3.城市化、公共政策與城市認同——市民創造城市:城市社會學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探索
4.資本主義城市空間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西方城市社會學理論的一種視角
5.城市空間結構分化的社會學解析:經典與啟示
6.城市社會空間分化如何可能——西方城市社會學空間理論的中國意義
7.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派主要理論述評
8.城市社會學研究的女性主義視角
9.試論城市社會學的跨學科研究
10.城市社會學的興起與困境——兼議城市在當代社會理論研究中的地位
11.淺談城市規劃層面的城市社會學研究
12.城市社會學研究前沿:場景理論述評
13.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城市社會學
14.城市社會學的主要理論及其發展
15.新城市社會學:1970年代以來西方城市社會學的范式轉變
16.城市社會學教材建設中的問題和思考
17.恩格斯早期城市社會學思想及其當代回響
18.城市社會學的產生與理論發展
19.農民工居住形態的城市社會學解讀
20.城市文化研究與城市社會學的想象力
21.群體性“冷漠行為”的社會結構成因分析:一種城市社會學的視角
22.新城市社會學的社會空間轉向
23.何謂“空間”——一種來自城市社會學學科的思考
24.社區、空間與城市社會學——再議城市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25.城市人的社會特性——源自城市社會學的理解和認識
26.城市社會學研究的空間轉向
27.當代城市社會學研究的生態學視角
28.反思性延續:認知視角下的城市社會學思想流派
29.城市社會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30.芝加哥社會學派的城市研究——以《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文集》為例
31.關于城市社會學界定的辨析與整合
32.城市社會學視閾下城市規劃理論的演進
33.世紀之交的城市社會學新前沿
34.試析人類生態學范式與新城市社會學范式之不同
35.論城市社會學對電視研究的空間拓展
36.新城市社會學視域下我國當代城市空間生產的特征
37.在社會學和城市學雙重視野中發展城市社會學——兼論在新的城市社會學框架中的城市社會發展與預測研究
38.新城市社會學對我國地域政策的啟示
39.新生代農民工居住形態與城市融入——基于城市社會學視角
40.城市社會學研究的女性主義視角
41.新城市社會學的主要理論
42.日本城市社會學的歷史發展
43.關于城市社會學界定的辨析與整合
44.城市社會學實踐教學環節的創新性探討
45.城市社會學視角下的傳統建筑文化保護與開發——以閩侯縣南嶼鎮為例
46.芝加哥學派的城市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47.新移民浪潮中的城市社會學淺析
48.列斐伏爾的城市空間社會學理論及其中國意義
49.當代大學《城市社會學》課程組織與教學改革探討
50.城市商業步行街區建設的社會學研究
51.城市社會學主導下的舊城更新之路
52.西方城市社會學的早期發展
53.城市社會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城市社會學原理》簡介
54.有關城市社會學研究的若干探究
55.城市社會學的領域及理論流派
56.社會學滲透下的城市規劃泛論——兼論現階段的中國城市規劃
57.城市道路交通環境的社會學分析
58.基于城市社會學角度重構舊城改造的和諧對策探析
59.城市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結構和功能(一)
60.從城市社會學視角看我國城市傳統古建筑現狀——以南昌老城區傳統古建筑為例
61.對照教學法進行城市社會學教學的模式研究
62."社會空間視角":當代城市社會學研究的新視角
63.教育與城市互動關系新探——《教育與城市空間生產——基于對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拓展》評析
64.城市社會學帶有傾向性的理論問題——介紹《城市社會學》一書
65.從城市社會學角度重構舊城改造的和諧對策
66.新城市社會學
67.我國城市白領群體生活方式的社會學研究
68.集體消費理論對城市社會學經驗的再認識
69.新的城市社會學
70.城市社會學與城市化
71.城市空間社會學:溯源與拓展
72.新城市社會學下我國當代藝術社區的邏輯探尋
73.城市社會學
74.北京學——從城市文化生態學到城市社會學
75.社會主義城市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踐
76.足智多謀的城市:夢想與憂思——國際城市社會學與區域發展協會2013年學術會議紀要
77.解讀《新周刊》的城市社會學
78.城市社會學研究對象與相鄰學科關系
79.論城市規劃的社會學轉向
80.近年我國城市社會學研究概述
81.西方城市社會學研究概況
82.必須重視城市社會學的研究
83.要重視社會學在城市建設上的作用——《新城市社會學》讀后感
84.城市的形式與內涵——關于《城市社會學》的課程教學研究
85.對城市旅游景點無障礙環境問題的社會學思考——以成都市為例
86.社會學視角下的國內外城市空間研究述評
87.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解構”與“結構”——新城市社會學的視角
88.城市研究中的空間分析
89.閱讀城市的社會學視角——評《巴黎社會學》
90.評《城市社會學》
91.芝加哥城市社會學與實證研究的發展
92.當代日本城市社會學探析
93.城市社會學與城市化
94.城市社會學與城市發展學術研討會暨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籌)成立大會綜述
95.城市社會學與城市規劃
96.唐長安文明成就的城市社會學分析
97.研究城市社會 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介紹鄭也夫的《城市社會學》
98.城市社會學視角下城市居住空間重構初探——以沈陽為例
(一)女性認識在城市化進程中萌芽
不同于鄉村生活,城市生活更加具有選擇的自由性,是人類生活的最佳社會形式之一。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進程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大規模城市,這一過程中改變了人的生活空間和生活形態,并且也巨大地解放了人類自身。人們開始倡導自由思考,隨著生活視野的不斷拓展,人們的基本素質和精神境界也都水漲船高。伴隨著這一過程,城市婦女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解放。女性的角色在城市的環境中也發生了變化,那是因為如今的城市社會環境已經不再以體力決定社會角色了。城市中的女性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取更多的機會與權利,更加積極地對待工作、參與時政,也對傳統的社會觀念進行挑戰。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解放運動與女性主義是伴隨著城市產生的。
(二)城市所引發的女性問題
城市化必定是把雙刃劍,女性在城市中有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女權意識不斷覺醒,但是與此同時城市化也發現了一些女性問題,使女性生活的部分方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惡化,甚至使部分女性陷入困境。城市化的發展過程當中,女性并不是必定的受益者。在低端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自鄉村的女性移民身體健壯、易于管理、工資水平低等特點使其相對于城市固有女性居民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也伴隨著一定的代價:健康問題、推遲婚姻等。
(三)性別歧視與城市化過程中女性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性別歧視意味著不同的性別所擁有的待遇是有差異的。為了消除性別歧視,使女性獲得與男性相同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利,我們應在城市化發展中加入性別視角。女性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使她們往往對城市的一些問題更加敏感,更容易體會到城市社會的規劃和管理中不合理、不人性化的地方。但是由于適當途徑的缺乏,城市管理者接收不到她們合理的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學術界普遍認為,城市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管理不善,而非財政資源、技術缺乏等原因。城市的規劃和管理過程中加入性別視角,就會弱化不平等這樣的道德問題,而且能更加全面地吸收接納全體市民,特別是女性市民對城市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二、城市女性的生活空間
(一)傳統(古代)城市中女性空間的特點
在女性社會很低的傳統社會,我們在大街小巷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因為世俗的束縛,不允許她們出現在公共場合,她們日常的活動范圍基本只能在家中,甚至在家中的一些區域也是她們不能涉足的。在中國傳統的居住設計中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在中國傳統住宅中男女有各自的活動范圍和區域,前堂后室,以“中門”為界,而“前堂”往往是女性不能涉足之地。這種格局看似保護婦女,事實上限制了女性的生活空間和人身自由,使女性完全脫離了社會生活。
(二)現代城市中女性空間的特點
論文摘要:知識社會是強調以知識為核心的社會,知識社會也是學習社會。在即將到朱的知識社會,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結構,注重發展農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學習型社區;成人學習具有了新的特點,要重視素質教育,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在知識社會中,遠程教育、網絡教育因為其自身的明顯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的成人學習者的歡迎。這是海峽兩岸“知識社會與成人擘習”學術研討會所探討的主要問題。
繼2000年在蘇州召開的“海峽兩岸成人教育”學術討論會之后,由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和江蘇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舉辦的海峽兩岸“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學術研討會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揚州舉行。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會議討論的議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知識社會的基本特征、知識社會與知識經濟、知識社會與教育發展、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知識社會與終身學習、知識社會與遠程教育、知識社會與社區教育、知識社會與人力資源開發等。陽春三月,美麗的瘦西湖畔,來自海峽兩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工作者聚濟一堂,聽取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于云秀教授(知識經濟與中國電大教育的發展》、臺灣成人教育學會顧問郭為藩教授《網絡大學體制化的商榷》、臺灣成人教育學會會長黃富順教授(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吳康寧教授(知識社會中“工作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等專題報告,并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和討論、對知識社會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的新特點及發展趨勢等大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一、知識社會的特點及其挑戰
黃富順教授在其主題報告《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中詳細分析了知識社會的特征、他指出,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知識社會,知識社會是強調以知識為核心的社會,其特征是:(1)知識生產的速度前所未有,嶄新的知識充斥整個社會,形成知識的爆炸;(2)知識的壽命快速縮短,知識老化日益加速;(3)知識的傳輸迅速,取得容易,儲存方便:(4)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5)知識型勞動者主導生產,他們不斷開發腦力,激發創意,更新產品,提高品質,提升競爭力。
江蘇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校長陳乃林在《知識社會與成人學習》的專題論文中對知識社會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識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及人與社會、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社會;知識社會是以知識管理為紐帶的社會:知識社會也是學習社會。
于云秀教授在專題報告中指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產業和智力為支撐的經濟。知識社會的到來.也就是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它意味著學習意識的普遍化和學習行為的社會化.意味著終身教育體系的真正確立、意味著教育的社會化、民主化、國際化和個別化。這些無疑對傳統的成人教育觀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二、成人教育的適應與成人學習的轉型
成人教育如何適應知識社會以及知識社會成員的學習要求,是本次研討會的豐要論題之一、黃富順教授認為,知識社會成人教育的重點工作和策略是:(約倡導成人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2)推動成人自學的運動。要加強宣傳和引導,喚起民眾參與學習,激發成人自覺、主動地學習。(3)加強成人的在職進修與訓練.增強他們獲得、積累與轉化知識的能力,進而激發其創造知識。(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養。(5)鼓勵成人學會學習。(6)擴展網絡學習。
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胡鳳英明確提出了知識社會呼喚成人教育結構性改革的命題。她從辦學體制的社會化、市場化,運行機制的社會性、靈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樣化、服務性。教育手段的網絡化、信息化。人才培訓的本土化、國際化等方面闡明了成人教育結構性變革的主要任務。
江蘇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陳東瑜副研究員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闡發了我國為迎接知識社會到來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學習化社會的要求努力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二是堅持“兩基”重中之重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為知識社會構建扎實的人才資源基礎:三是充分發揮成人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四是教會成人學會學習,努力提高數字化學習能力。
不少專家關注到社區教育在知識社會成人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區社區教育委員會張利民的交流發言通過玄武區創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積極整合社區內豐富的教育資源。做到橫向聯合??v向溝通。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的共有、共享的實踐.介紹了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強社區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網絡,加強組織資源的整合;(3)專兼結合,加強人力資源的整合;又})積極引導。加強物質資源的整合;(5)開展活動.加強人文資源的整合。
吳江市成人教育協會王建平探討了城鎮學習型社區教育問題二他認為,城鎮學習型社區教育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或形式,提高全體社區成員的科技人文素質和生存質量、促進城鎮社區健康、有序發展的教育活動的總和。他分析了營造城鎮學習型社區的障礙.井指出,開展城鎮社區教育要注意加強城鎮社區教育理論框架、管理體系、活動設施、網絡隊伍和經費給付體制的建設,推進城鎮學習型社區的建設,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
海門市教育局黃志豪則關注知識社會中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問題:他認為.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質低的問題十分突出。遠遠一下能適應知識社會的要求。因而,必須重視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和創新。首先.要轉變農村成人教育觀念.實現由單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轉變,由掃除青壯年文盲為主向大力培養農業骨干為主的轉變。由教育部門獨家經營的體制向一校多牌聯合辦學的體制的轉變,由單純的傳授知識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轉變.由傳統的學校模式向三教統籌、農科結合的教育模式的轉變。以迎接知識社會的到來:
知識社會的特性決定了成人學習在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式等方面的轉變。吳康寧教授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知識社會中“工作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他認為。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客觀性知識”?!肮ぷ鞒扇恕睂W習的“技術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準人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功利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開放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個體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知識社會賴以立基的知識是“速變性知識:.“工作成人”學習的“全程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
個人要在知識社會中生存和發展,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還要十分重視成人的素質教育,幫助成人提高素質.獲得完滿的發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呢?鎮江市廣播電視大學校長祝誠教授在交流發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改變部分成人學習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實施成人素質教育的理想模式是遠程開放教育,其開放性、網絡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學習者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確處理好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第四,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
知識社會以知識為核心,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臺灣師范大學林振春教授對知識社會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他在交流發言中分析了知識社會的知識特性,把知識分為資料、信息、知識和智能4個層級;闡述了積累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創造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專題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探測性閱讀、實用性閱讀、交叉性閱讀等l1種閱讀類型的不同特點和功用;提出了4種有效的閱讀方法:01}4R法、SQ3R法、問題閱讀法、十步閱讀法;并認為,在知識社會中,有必要擴大閱讀能力的范圍,培養閱讀能力應該包括閱讀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4個方面。
三、遠程教育、網絡學習是知識杜會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社會,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對教育的需求、要求明顯提高、而傳統的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資源.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方式等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學習的需要二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應運而生、并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習者的歡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學障礙的成人學習者的青睞?,F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以其自身明顯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成人教育、成人學習的最佳形式。參加研討會的代表對遠程教育、網絡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優勢及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情況,對知識社會中國電大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見。他認為,首先,要加快辦學體制改革,逐步實現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有的辦學模式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靈活辦學模式的轉變。第二,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第三,提供優質服務,保證教學質量。第四,廣泛開展聯合、合作辦學,參與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第五,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把好教育質量的源頭。第六,調整專業結構,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第七,充分發揮電大系統的優勢,在競爭中以整體優勢取勝。第八,加強遠程開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
南通市電大如東分??娦氯A探討了縣級電大在知識社會的作用問題,提出了知識社會縣級社區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模式建設意見。他認為,縣級電大作為縣級社區學習中心、有中央及省、市電大作支撐,通過有選擇地引進高校的優質資源.必將發揮學習資源中心、學法指導中心、學習信息中心、學習交流中心、學習評價中心和學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識社會成人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
郭為藩教授的主題報告探討了網絡大學體制化問題。他認為,在21世紀的知識社會,網絡大學必定會有很大的發展。而目前網絡大學還很不規范,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開設的課程缺乏大學應有的多學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為止網絡大學尚未制度化。(1)在經濟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趨頗繁的形勢下,網絡大學將率先實現跨國合作、成為國際大學的先聲。所以,網絡大學必須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維持其應有的學術水準及機構規模二(2)網絡大學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數字圖書館或資源中心,有現代化的傳播科技與教學科技設備,并擁有一支網絡科技與傳播科技的專業團隊,配備相當人數的全時助理人員來支持繁重的教學輔導工作。(3)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網絡大學必須跟既有的大學合作,分享現成的師資與教學設施資源:在現階段全部課程采用網絡教學實為大多數學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學模式,包括電視廣播、面授、教學套裝對教學品質并不見得有降低之虞。網絡大學的起飛,尚需一段時間。
臺灣中正大學成教系揚國德教授則在他的交流發言中,著重分析了歐美國家網絡學習的應用與發展趨勢。網絡學習的優勢明顯:彈性學習的時間與地點;具有地球村與世界性的發展潛力;可以調適與應用不同的設備與資源;快速提供新發展的學習材料;容易更新內容與增加資料;以較低的成本就可以發展不受時空限制的有效學習方式,特別是提供師生之間很多的互動。歐美國家正在努力地運用這些優勢,發展成人教育。就正規教育來看,提供網絡教育的機構有4種模式:與傳統大學結盟、純粹的網絡大學、傳統的開放大學和傳統大學的延伸。網絡學習的設計有2種模式:單一模式,即全部為遠程教育而設計,如英國等設立的開放大學;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學機構在進行校園教學的同時提供遠程教育課程,在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瑞典等以已相當盛行。就非正規教育來看,各種公私立機構,特別是企業界.運用計算機網絡,規劃在職進修教材,提供超越時空的學習與練這種新興的媒介,由于國際網絡的普及與運用已成為未來工作與學習的時代趨勢。
教師在教學中對社會實踐養成教育的認識不夠職業院校社會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往往是灌輸式的,在崗位上將大量的理論性知識交給學生,而不是理性地帶動學生進入社會實踐崗位。教師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多,對于社會實踐教學理念與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認識不清,缺乏改善的積極性與動力,作者:董雷,淄博市博山區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55216)。習慣于按部就班,循環往復,缺乏交流互動,導致學生社會實踐教學實際與社會實踐脫節。在社會實踐教學中對養成教育教學的教學不夠重視在職業院校社會實踐崗位教學中,崗位養成教育一直未受到老師與學生的重視,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達到要求,學生對自身社會實踐的能力了解也不充分,進而造成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在社會實踐教學中實施養成教育體系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崗位所學知識的了解,更能有效地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反饋,讓教師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成果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社會實踐教學計劃。
2改進加強我國職業院校社會實踐教學的方法與措施
通過養成教育體系激發學生的社會實踐積極性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存在著自身控制能力較差,本身的社會實踐知識基礎不牢固的問題,需要專業的社會實踐教師來引領學習,激發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自覺克服解決實踐崗位上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養成教育體系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學習,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形成良性的社會實踐學習競爭,增強學習效果。積極進行職業院校社會實踐崗位養成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嘗試在職業院校社會實踐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進行養成教育系統的方法探究與嘗試,完善從養成出發的社會實踐教學體系。教師教學中要及時根據自己班級的整體社會實踐能力與社會實踐水平調整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提升社會實踐教學的水平。通過養成教育體系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制訂與調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社會實踐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而養成教育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最好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考察每個學生不同的社會實踐能力,以及其擅長的實踐方式,將相似的學生分到一組,并在準備社會實踐計劃的時候按照不同的組別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在社會實踐階段,根據學生的差異情況和教學目標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使不同實踐能力的學生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協作學習,優化社會實踐教學效果。
3結束語
這一模式在以往應用較多的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女大學生、少數民族大學生及殘疾大學生四類特殊畢業生群體進行重點一對一幫扶的基礎上,開拓思路、擴充內涵,將一對一幫扶理念擴展延伸,構建社會化、全程化、系統化、個性化的一對一就業指導新模式,主要實現以下轉變:第一,將指導工作時限從單純的畢業階段擴展為從學生入學開始直至就業崗位落實以后;第二,將指導工作面向的群體從就業困難群體擴展至全體在校大學生;第三,將指導工作項目從單純的就業指導擴展為升學、就業、創業等學涯及生涯規劃多領域、全方位指導;第四,將指導工作者從班主任、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擴展為涵蓋專業課教師、優秀校友和優秀畢業生、用人單位招聘代表等不同群體;第五,將指導工作從單純的就業推薦指導擴展為指導、咨詢、推薦、跟蹤為一體的新模式。
二基于社會化全程式一對一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的師資隊伍建設及實施要點
為了真正達到指導效果與目的,該模式倡導以專業或學科為基礎構建以班主任為主體,充分整合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專業教師、優秀校友、優秀畢業生及用人單位招聘代表等相關力量,形成專項指導導師及“一對一”指導導師兩支隊伍,實施具體幫扶工作,具體實施要點如下:第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將領導負責制與班主任聯系制、專項導師制與“一對一”導師制有機結合,統籌安排并分專業制定所有在校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第二,各專業要制定專人負責“一對一”指導方案的制定、實施、協調及完善工作,如提交隊伍建設建議、工作實施方案,具體負責幫扶人員的聘請、選拔及使用等具體問題,接受學生的學業、就業、創業及職業發展等相關問題的咨詢指導,為學生配備“一對一”指導導師,安排相應的活動、約談等,并建立、配發、回收幫扶臺賬,整理留存學生的成長發展情況,為對其進一步的咨詢指導提供依據。第三,為各專業配備專業素質強及工作熱情高的優秀專業導師、校友導師各一名,負責通過郵件、講座、座談、約談等方式解答學生相關困惑。在每屆畢業生中選拔優秀就業、升學或創業畢業生作為朋輩教育導師,向低年級學生提供成功求職、升學或創業經驗,分享最新的成功資訊。同時,聯系在該專業就業過程中發展方向對口且廣受學生歡迎的用人單位招聘代表作為社會導師為學生提供企業招聘要求、發展需要、入職條件、職業適應及發展等相關問題的講座及指導。綜合構建專業導師、優秀校友導師、朋輩教育導師及社會導師的專項、多維指導模式,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幫扶教育工作,綜合使用講座、咨詢及一對一指導等多種手段,全方位關注學生成長發展需要。第四,構建階段化、個性化、漸進式的幫扶模式,結合專業及不同學生個體發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業、就業、創業等成長需要,分階段設立有針對性的、漸進式的幫扶目標并完善實施。
三基于社會化的全程式一對一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的階段劃分及實施要求
基于社會化的全程式一對一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以綜合性的師資、全程化的系統指導見長,充分整合多方力量,以各專業、各年級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為著眼點,具體指導方式以“一對一”約談為主線,輔以專項講座、座談、分享等形式,通過“了解、引導、解答、幫助、跟蹤”,在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力的同時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良性發展與循環。該模式具體指導工作的階段劃分及實施要求如下:
1大一年級(了解及信任建立期)
建立“一對一”指導檔案,為每專業學生配備專業導師、校友導師、朋輩教育導師及社會導師,以班主任為主,其他領域導師力量為輔,全面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生活、學習等各方面情況,接受并解答學生以大學生活適應問題為主的各種咨詢,整理專項導師情況簡表及學生“一對一”指導扶導師情況表,制作指導臺賬。2大二年級(引導及方向明確期)在此階段,結合學生專業及個性發展需要,引導其明確方向,積極完善自身素質,充分認識專業特征及社會發展需要,從而科學規劃人生,更好地利用時間、分配精力,努力成長。組織“一對一”指導導師分階段進行專業認識問題、學業規劃問題及素質養成問題的專項約談,幫助學生認識了解專業、進行學業規劃、完善自身素質。同時組織專業導師進行專業介紹講座、校友導師進行素質養成講座、朋輩教育導師進行專業學習講座、社會導師進行專業前沿發展講座等活動。
3大三年級(解答及整合準備期)
既要整合學生的共性特征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工作,積極解答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困惑,幫助學生積極探索社會,明確專業與社會需要的對接重點,錘煉情商、逆商,合理規劃職業發展路徑并指導其積極進行準備。組織“一對一”指導導師就實習實踐、畢業準備等問題進行約談,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幫助引導其制定自主實習實踐方案,幫助學生探索畢業去向并進行準備。組織專業導師講解專業與社會需要的對接重點、校友導師講解社會相關要求及情商逆商錘煉、朋輩教育導師結合自身及相關同學的經歷幫助學生探索畢業去向及準備條件、社會導師活動講解相關專業招聘要求及就業準備要求。
4大四年級(幫助、解決就業期)
將共性指導與個性指導有機結合,充分關注畢業生的各種發展需要,對畢業去向受阻畢業生予以重點幫助,為實現其夢想助航。一方面積極促進畢業生高質量、高滿意度地落實畢業去向,一方面積極聯系就業、升學及創業領域的優秀畢業生,發展朋輩導師,積極貯備力量。同時對畢業期間沒有就業的學生進行重點指導,幫助其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為離校后繼續幫扶做好準備。組織“一對一”指導導師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畢業選擇進行簡歷設計、升學準備或創業準備的專項約談,及時針對準備就業的同學進行心理調適、畢業準備及離校入職問題的約談,幫助同學們設計簡歷基礎模板、確定升學方向并進行準備、評估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及風險,引導學生適時進行心理調適、明確畢業準備及相關政策和流程、幫助學生做好離校準備。同時,組織優秀校友導師及社會導師從社會化的角度進行就業準備及職業發展準備相關問題的講解,并進行職業角色轉換等相關問題的咨詢答疑。
5畢業離校后(跟蹤及校友關系儲備期)
作者:馬周坤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誠信”在現代轉型中其基礎也受到嚴重動搖,古代家庭教育功能逐漸分離并弱化,優秀的儒家誠信文化繼承受阻;違反誠信道德文化的剛性懲戒逐漸彈性化與輕度化以至于失范;傳統主流文化伴隨著近現代各種思想解放和社會運動以及采用的各種適宜和不適宜方式都使其逐步轉變為亞文化甚至某些成為反文化,這樣誠信文化社會化與繼承被邊緣化;再加上轉型期間,教育主體在教育上的缺位,新的引導機制、監督機制、制約機制無建構或不健全,則誠信因素失去了發揮其有效性和功能的基礎。我國社會的遲發展對誠信的影響我國工業化和市場經濟與歐美其他國家相比起步較遲,屬于遲發展之列,因此我國社會實際上是一種遲發展社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遲發展效應的影響。1、我國的市場經濟脫胎于我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過程中,計劃經濟體制本身也為誠信缺失埋下了潛在條件,特別對于企業、個人來說,“國家、政府以統購統銷的方式直接調配資源,政府是企業、個人信用的支撐,企業和個人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承擔起信用的責任”。再在后面計劃經濟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政企分開、權責明確,每個企業、每個個體都成為獨立的主體,他們不再直接借用政府的信用,而信用的承載者在從政府到企業、個人的置換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空缺,這種空缺會導致不講信用的出現”。當市場經濟地位基本確立且有了一定的良性發展后,我國企業、個人、以及新產生的各種營利和非營利的組織都成為一個獨立主體,正如風險社會理論提到的“致使自己成為一個以市場為媒介,對自己的生存、發展進行規劃與組織的行動者”。但市場經濟有其固有的弊端與缺陷,市場行動主體總是會在“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功利觀念沖擊下,規避誠信原則,這即使在較健全的市場制度環境下也會發生。2、遲發展中的轉型效應對誠信影響較深。所謂轉型效應,“主要指由社會體制、社會結構等轉換的不同步性而對社會運行產生的影響和制約”。在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剛剛確立,然而適應其發展和保障其發展的社會結構、制度、體制還很不健全3、政府信用建設問題凸出和法律引導懲罰倒逼機制不力。今天的社會改革發展進程中,政府的信用建設與執行效力至關重要,它不僅保證行政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關系到的政府公信力、權威和對群眾的密切聯系以及對市場經濟的調控,而且對整個社會起表率作用。然而,我國有些地方政府和人員卻嚴重破壞了政府誠信形象,給社會誠信氛圍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再就是我國法律還不健全,司法部門執法力度不夠,對違法懲罰不嚴,特別有些執法部門本身存在不忠實執行法律的信用問題。
重視和利用社會化途徑,培養社會各組織、群體和個人現代誠信理念通過社會化途徑,進行誠信教育。一方面要發揮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輩群體、大眾傳媒等主體從各方面并以各種方式開展教育與培訓,加強和內化現代誠信理念;另一方面要構建現代誠信文化,培育良好誠信氛圍,抓住當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體制改革的良好機遇,調動各種文化資源,培育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二)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為社會樹良好形象并起表率作用加強政府誠信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并為社會誠信建設起強大的示范作用。政府部門是整個社會的領導、管理與公共服務部門,良好的誠信形象將為整個社會誠信建設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帶動作用。為此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建設:提高公務員誠信意識;加強政府誠信組織建設,提供組織保障;開展“廉潔、親民”活動和“樹標兵、做榜樣”活動;依法行政;政府選舉、決策透明化;建立強有力的獎勵與懲處機制等方式。積極培育和發展關于誠信建設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興起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結構和功能組成部分。培養誠信建設方面的社會組織,有利于為誠信建設承擔載體作用;有利于誠信文化和誠信體系建設;有利于承擔政府轉移和無力承擔的誠信發揮的功能;有利于彌補政府、企業以及其它主體誠信失靈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為社會主體提供了“誠信測量與監督”的功能。實行誠信檔案建設,跟蹤誠信發展狀況,促進誠信建設實行誠信檔案建設,有利于了解社會各組織以及個人的誠信發展狀況,誠信檔案應與升學、就業、升職、提拔、企業經營管理、享受福利、評優等聯系在一起,使不守誠信之人或組織付出誠信代價,更好的督促社會中各組織以及個人的誠信建設。建立完善的誠信機制體系健全誠信機制體系,為解決誠信危機提供可靠路徑。一是建立誠信常態化的教育導向機制,為社會主體提供引領作用;二是建立誠信評估機制,測量社會主體誠信等級,以利于誠信危機警示和提高誠信系數;三是建立誠信激勵機制,有利于加強調動社會各主體積極性,促進誠信氛圍的培育和誠信理念的內化;四是建立強有力的誠信監督機制;五是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機制,加強引導,對違反有關誠信方面法律的組織與個人予以嚴厲懲處,倒逼誠信建設。總之,構建完善的誠信機制有利于保持良性的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
論文關鍵詞:成本會計 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性強,方法、體系復雜且應用性突出的會計專業課。目前成本會計教材內容體系結構不完整,教學方法不完備,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難以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因此,對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及建議。
1.現行成本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是繼《基礎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后開設的又一門專業課。其理論性強,方法體系相對復雜且應用性突出的專業課程?,F行成本會計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上都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并予以改進。
1.1 課程體系不完整。
現行成本會計是基于產品生產的傳統制造環境。所謂傳統制造環境主要是工人借助機器設備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出產品,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所占比重較大,制造費用所占比重較小,也就是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為中心,對費用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歸集與分配,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成本的預測、決策和計劃,再對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成本控制,按照責任成本進行考核和分析。從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上看,一般包括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成本會計總論,主要提供成本會計概念基礎;第二層次是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層次是成本核算基礎,是第二層次的具體化,也是成本會計的重點內容。包括各項費用要素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第四層次是成本計算方法。由于不同企業其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決定了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分類法與定額法;第五層次是成本報表。是向企業內部各管理部門提供成本信息的載體。十多年沒有變化的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適應新的制造環境下產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因為當前的經濟環境和制造環境已發生變化,在新的制造環境下,機器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方面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不斷下降,而制造費用急劇在增加,如果仍簡單地按傳統成本法歸集與分配費用,不僅不能公平地分配費用、計算和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甚至會扭曲成本信息;第二,從教學內容上看,沒有制造業核算過程的介紹,學生對典型的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感性不足,認識不夠,不利于學生對工業制造業生產核算過程的把握,更不利于將成本會計知識體系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第三,現行成本會計教學內容明顯滯后。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成本會計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同時成本會計又要適應會計環境的變化,及時掌握社會需求動態,不斷更新、補充、優化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融為一體,以滿足培養既有理論深度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成本會計人才的需要和滿足企業日益發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傳統的成本計算原理和方法的講述,即使對于近年來國外在成本會計領域出現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會因為課時的限制而僅僅作初步的介紹。這種傳統、狹窄的教學內容,即不利于培養多元化、全面掌握成本管理會計知識,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性會計人才,也忽視了與企業管理實踐的結合,忽視了滿足企業不斷發展變化的管理需要。
1.2 教學方法不完備。
目前,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手段絕大多數還是依靠自然媒體(黑板和粉筆),還是采用“單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傳統而落后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教學的需要,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學方式單一,還是采用“單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任課教師主要講授書本理論知識,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新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著重于傳授知識,而忽略知識的應用,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帶來的是膚淺的教學效果,更無法培養出思維開闊并適應當前經濟環境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第二,實踐教學欠缺,影響學生對成本會計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通過課堂理論課的學習,確實可以把握成本核算過程中各費用的具體分配方法,但缺乏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的了解,又沒有實踐環節的訓練,很難將成本會計知識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掌握的只是零碎的知識片段,難以將其整合運用,更無法對成本會計知識進行整體靈活運用;第三,教學手段落后。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手段絕大多數停留在黑板和粉筆等自然媒體,而傳統的自然媒體的教學手段最大的問題在于限制教學容量,不便于按成本會計知識的內在實質進行結構化教學。因為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鉤稽關系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這種數據的來龍去脈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的有關表格反映的,為了講解一個完整的成本核算過程,不可能將所有的成本數據表格在黑板上板書,只能通過課本前后翻閱才能解決,使學生知識結構前后不能連貫且不成體系,不利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缺乏連貫和流暢性,學生極易產生厭煩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成本會計課程本身的特點,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面臨著革新。
2.改革成本會計教學內容
2.1 在成本核算方面,增加作業成本法內容。隨著高新技術在生產領域的廣泛運用,使得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高度電腦化、自動化,改變了企業的產品成本結構,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費用比重卻大幅度上升。這樣,無論從提高產品成本計算的相關性,還是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來看,都要求把產品成本計算工作重點放在制造費用分配上,而傳統成本法下以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作為制造費用分配標準分配費用已不能準確提品成本信息,甚至會造成成本信息的嚴重扭曲,作出錯誤決策。于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應運而生,并且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作業成本計算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法不同之處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費用分配標準,而傳統成本計算法采用單一標準分配制造費用,由此導致產品產量大、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成本偏高,而產品產量小、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產品之間的成本轉移,造成生產經營決策的失誤。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中心,而不是以“產品”為中心,是將產品生產劃分為若干作業中心,按引起制造費用發生的各種成本動因進行分配,可以避免產品或勞務成本的扭曲。作業成本法在我國部分先進制造企業已逐步的推廣和應用,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一新的理念和計算方法,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中應增加作業成本法。
2.2 在成本會計教學體系結構上,增加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成本會計知識整體應用兩個環節。
從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體系結構上看,一方面沒有包括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進行了解這一環節;另一方面也沒有包括集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報表于一體的成本會計整體應用層次。我們的學生都是從高中直接進入大學的,缺乏對工業生產的直觀了解和認識。而一般成本會計教學均以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為背景,學生對課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簡單的工業生產術語難以理解,不利于學生對以工業企業為背景的成本核算過程和成本計算方法理解,影響他們對成本會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也不利于將成本會計知識體系應用于企業的具體實踐。所以,在原有的成本會計體系結構上,在第二和第三層次之間應增加一個環節,即工業企業生產過程概況,其目的是通過該環節的學習讓學生對典型的工業企業生產過程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有利于其后以工業企業為背景的成本核算基礎層次和成本計算方法層次的學習和運用。同時,在原有的第五層次后再增加一個環節,即成本會計知識整體應用。主要包括針對不同生產組織和工藝過程特點的具體企業如何組織成本會計工作、進行成本計算及編制成本報表等內容,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成本會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強化成本會計知識的具體實際應用。
2.3 與管理接軌,推陳出新,教授幾個新知識點。
新的制造環境和管理理論與方法,要求成本會計體系必須提供與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關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教學必須與生產管理實踐密切結合?,F代成本會計已不單純是成本的計算、歸集和分配,成本核算是為了做好成本管理,形成管理決策,所以,現代的成本會計必須與管理會計銜接。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成本信息是企業管理當局極為注重的信息,成本管理會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就成本論成本,就教材論教材,一定要將這些時代性的新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包括作業成本管理和質量成本管理的內容。
作業成本管理將作業作為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以成本動因為標準進行費用分配,強調的是直接追蹤和動因追蹤,利用的是產品消耗費用與成本分配標準之間的因果關系。作業成本管理從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到以“作業”為中心上來,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追蹤進行動態反映,通過優化“作業鏈”,促進“顧客價值”的提高,可以更好地發揮決策、計劃和控制的作用,也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代經濟社會,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產品或服務質量水平高低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質量成為許多企業的基本戰略目標,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就會上升,市場份額也就隨之上升。質量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因素。許多企業已實現了全面質量管理,這就要求成本會計人員在以往質量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根據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實行質量成本決策、最佳成本模型和質量成本綜合控制等方法進行系統管理,同時要求在提供業績評價的信息時,提供一些非財務性的相關信息,如質量成本報告、質量成本趨勢報告和質量成本業績報告等。
在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生產技術不斷變化,生產組織和管理要求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因而對會計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會計體系應適應這種變化,把各種成本會計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進行吸收與借鑒,并將其補充到《成本會計》課程中,做到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的更新。
3.創新成本會計教學方法
成本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如果一味地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完善實踐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的黑板和粉筆等自然媒體的教學手段,勢必會影響學生對成本會計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也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成本會計人才。因此,創新成本會計教學方式、實施多元化教學已勢在必行。
3.1 改革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方式,強化案例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比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能動性。因此要適應現代成本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和嘗試各種與教學層次相適應的啟發式教學方法,以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考與分析判斷能力。此外強化案例教學和模擬學習,將案例應用于教學,根據實際資料,設計具有代表性、綜合性的成本會計案例,通過教師講授,組織學生討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能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進行模擬,以便使他們加強理性認識。要想增強學生的成本會計意識,培養符合時展的會計人才,就必須加強成本會計案例教學。對教學案例進行設計時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要真實。成本會計案例必須來源于現實經濟生活,基本情節和數據真實可信,為學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經濟事項情景,展示出會計事項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思維創新和熱烈討論;二要有針對性。每個教學案例,都應該能突破課程中的某些重點、難點,使學生在該課程的某些問題上有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動性。會計案例的展示,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成為案例教學的“主角”,引導學生的思維和操作進入會計處理的情景之中,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案例,讓老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發言產生互動。
3.2 完善實踐教學方式,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
在強化和完善理論教學的同時,逐步地完善實踐教學方式??梢越嬆M實驗室,配備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創造仿真的會計環境,將成本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統一于教學中,從成本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通過精心設計,在模擬實驗過程中給學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查閱教材,搜集資料,相互討論,尋求教師的幫助,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成本會計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同在會計部門做業務一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課堂上的抽象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強化成本會計知識的具體實際應用。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走出校門,讓學生親自參加社會實踐,到實際工作中去演練,到業務部門到基層企業去搜集資料,發現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檢驗,而且有助于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整體環境和整個工作過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總之,要創造條件,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實踐性互動式教學,使成本會計的教學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使我們的學生能夠把掌握的會計知識轉化為強大的實踐能力,從而成為社會有用的應用性人才。
3.3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高質量的成本會計多媒體教學課件。
先進的教學工具不但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會計專業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發展趨勢的認知水平。成本會計有個特點:就是數據多,表格多,計算復雜,而且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勾稽關系來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由于傳統教學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書進行講解,造成學生對各知識點不能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如果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但能夠克服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法的不足,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信息量,還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成本會計理論和技能,把枯燥無味的成本會計理論表現的生動有趣,再加上動畫、音樂和圖像,會營造一個非?;钴S的課堂氣氛。同時,成本會計多媒體教學系統能更突出地強調各種成本核算整體流程的講解,在重點講授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概念、特點、適用范圍以及成本計算的有關問題的前提下,更突出的強調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從要素費用到完工產品成本的整體核算流程的講解。而且,每種成本計算方法的講授都可以采用菜單程序式教學,將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講解的菜單上,菜單的各個選項是有先后順序的,只有在前一個程序過程完成才能進行后程序的操作,使學生對各成本計算方法有一個完整、系統、結構化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國的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在管理上的要求越來越高,適應這種需求,開放教育培養出的21世紀的會計人才應具有全面的成本管理會計知識、較高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新的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2] 黃世英、徐保華.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7,(14)
[3] 朱寶安.《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探討[J].時代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