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1:16
序論:在您撰寫現狀調查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畢業論文 現狀調查 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Take Bijie Universit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as an example
MA Zhongya
(Bijie University, Bijie, Guizhou 551700)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a summary and test of students' study at university;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grasp 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study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status investigation; undergraduate
1 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管理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以無記名問卷方式,調查了畢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13屆畢業生及參與2013屆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教師。指導老師的調查問卷共發放34份,有效回收率為90.51%。學生的調查問卷共發放295份,有效回收率為91.36%。
1.1 對畢業論文意義的認識
1.1.1 選題情況
在選題方面,屬于應用研究類的有 83%,理論研究類的有12%,案例研究類的有5%,在題目中結合當地社會和經濟的所占比例最大為91%。學生選題主要考慮的是資料是否易于收集,內容是否易于撰寫、題目是否具有普遍性,并考慮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經管類畢業論文存在選題寬泛性的特征,而目前畢業論文選題難、內容空洞的問題突出。①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學習的主動性不足,缺乏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
1.1.2 撰寫情況
對于畢業論文的撰寫,有34.6%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在認為有必要的學生中,有42.4%的學生是鑒于畢業論文是教育部規定的必須過程,僅有23%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是對大學所學知識的總結。這表明相當大一部分學生毫無學術研究的興趣,對論文采取排斥的態度。但是對于論文寫作態度這個問題,有3%的學生認為自己是極不認真的,10%的學生抱著應付過關的態度,其他87%的學生主觀態度是認真的,故而,大部分學生能認真對待論文。
關于論文寫作所需的資料,60%以上的學生主要通過上圖書館和上網查閱,以及教師提供來獲取資料,少部分學生是通過平時積累,和畢業實習實踐來獲取資料。畢業論文中僅約 8%的學生在文章中圍繞自己的論點進行論述,并在實際調查基礎上撰寫論文;約 92%的學生對別人的文章進行裁剪并整合修改。
由于畢業論文時間一般安排在大學四年級下學期,調查結果顯示,就業壓力成為影響畢業論文寫作的最大因素,由于90%以上的學生畢業后的去向是工作,他們面臨極大的就業壓力,希望盡快找到適合的工作,時間更多花費到尋找實習單位、收集就業信息、制作投遞簡歷。而完成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與求職時間沖突,因此導致精力無法集中。有約 10%的學生在一個月內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約 30%的學生在三個月以上完成,其余在兩到三個月內。
1.1.3 教師指導情況
在論文寫作中,指導教師的督促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態度,約 93%的學生認為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寫作幫助很大;約 90%的學生認為指導老師指導態度認真。
關于指導老師的指導內容,問卷調查顯示指導最多的是審閱論文并批改論文。學生認為論文選題和論文撰寫環節最需要老師指導,而在實際過程中教師指導最集中的正是這兩個環節。②指導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方式主要是當面指導、電話溝通、短信交流、電子郵件往來和QQ交流等溝通方式,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認為,面對面交流的溝通方式更有利于對學生論文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糾正。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指導教師選擇定期集中指導的方式,頻率一周一次的居多,占比為73.5%,半個月見一次指導教師的占比為24.3%,交流時間間隔在半個月以上的僅有2.2%。
現實過程中,因人施教指導的方法不足。針對教師在學生論文選題和撰寫過程中給予幫助和輔導,應加強教師對論文的指導,增加面談次數。在高校擴招的影響之下,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過多,有超過半數的教師每人需要指導十個以上的學生,這導致教師平均對每個學生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嚴重不足,并且出現嚴重的浮躁情緒,抱著“完成任務、得過且過”的思想實施論文指導,這直接影響到學生論文的完成過程和論文質量。
2 提高經管類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改進建議
2.1 建立理論與技能并重的專業培養模式
論文的寫作過程由選題、收集資料、文獻綜述、資料數據分析、文字寫作、論文答辯等環節組成,每個環節從不同的側面考核學生能力,在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強化專業理論學習與科研技能培養并重,加強專業科研能力訓練的實踐教學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彌補目前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不同階段具體的科研訓練項目所形成的實踐訓練平臺,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感。③對于畢業論文的選題,鼓勵學生盡早地去實習基地做實習,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讓選題來于實踐,源于實際。
2.2 提供課程教學與畢業論文教學融合的平臺
加強教師在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前的指導,注重課堂教學環節對論文寫作的積累,將畢業論文選題指導融入日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學階段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專業知識,還應了解學術發展前沿動態,培養他們的科研意識以及綜合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研究和創新能力;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確定一個研究方向,日常注意收集有關資料信息,為完成論到“有備而來”。增加對假期時間的利用,延長論文教學時間,使得學生實習前完成畢業論文的主要工作成為可能。④
2.3 強化“個性化”的論文指導
由于每位同學不同的選題,涉及到不同的研究內容,選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指導教師針對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指導工作量不僅大,而且有相當的難度,面對不同的問題,對教師也是個挑戰,指導過程也教師再學習的過程。在現階段學院對學生論文質量的考評相對弱化前提下,教師基于工作任務的完成,加之學生方面的配合不足,教師缺乏高質量完成論文指導的壓力與動力。實際中,能真正突出個性化指導的教師是少數,這需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
2.4 啟動激勵競爭機制
建立畢業論文獎懲機制,既獎勵優秀論文、又實施論文考核的末位淘汰制;既獎勵學生,又獎勵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嚴格執行學?!氨究飘厴I論文管理條例”;細化學院對論文的中期檢查;細化指導、評閱、答辯意見撰寫要求;明確并切實落實答辯后再修改、定稿、再答辯等環節的管理。
注釋
① 呂瑩,陳璧州.教學研究型大學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9-71.
② 吳文文.基于滲透理念的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探索[J].商業會計,2013(7):112-115.
[關鍵詞]網絡課程;遠程開放學習;調查分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179(2002)06-0013-04
從1998年9月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試點現代遠程教育至今,全國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網絡教育學院。隨著網絡教育試點實踐的實施,對我國遠程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文認為制約遠程學習者學習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課程問題。調查顯示,現有的網絡課程無論從質量和數量上,都不能適應網絡學習者的需求;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網絡課程始終處于非主流的輔助地位。本研究試圖對我國當前網絡課程的現狀作一調查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從網絡課程之角度對遠程開放學習做一反思。
本課題調查與分析的對象,涵蓋了“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網絡課程以及部分網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網絡課程;涉及網院的母體學校包括,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學科包括理論力學、日語初級教程、刑事訴訟法學、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腦廣告設計與制作、機械原理、針灸學、財政學、畫法幾何和工程制圖、動物生物化學等等。
一、對網絡課程進行分析后的總體評價
課題組在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分析的基礎上,對網絡課程的總體評價如下:
1.幾乎所有的網絡課程都非常重視教學內容的”講解”、“演示”環節,不同院校不同學科各展所長,如流媒體視頻、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以盡可能將課程知識講全、講細、講系統,且大部分教學內容皆按印刷課本章節順序編排。
2.網頁的設計在布局、風格、色彩、鏈接、超文本等諸方面已相當專業化,基本不存在什么問題。
3.學科特點非常突出。不同學科在欄目設計、技術實現,及內容安排上皆能發揮學科所長、突出學科優勢、符合學科特點。比如,語言學科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聽、讀訓練和情景對話;工科則利用各種圖片、虛擬現實技術、Flas等演示與講解原理與過程;其他學科如法學的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的角色扮演;醫學的各種病理圖片、體內器官動畫,藥劑配方圖表等。
4.常用的幾種教學方式歸納如下:
文字+圖片+表格
文字+圖片+表格+多媒體動畫(多以Flash為主)
文字+圖片+表格+視頻(流媒體、其它格式)
文字+圖片+表格+多媒體動畫十教師的電子講稿(PPT)
5.網絡課程基本欄目包括:導航、課程介紹、課程教學、練習。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綜合使用多種媒體,有的教學信息的表達更活潑、更有效。
7.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其一,從整體上講,這些網絡課程共同存在著重教學內容的呈現與講解,輕學習環境與學習活動的設計。其二,相當一部分網絡教學內容的講解與呈現仍以大量的文字閱讀為主,個別的仍存在著文字教材搬家的現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學習的環節。其四,缺乏協作學習的設計,及組織與實施的指導和建議。
二、具體指標項的分析
1.關于導航導航應該包括軟件使用導航和課程內容導航。在被調查的網絡課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內容導航,而提供軟件使用聯機幫助系統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課程提供了較為系統、完整、規范的軟件使用聯機幫助系統。有53%的課程使用了路徑導航。
我們認為,導航并不是越細越好,對于界面設計清晰、層次結構簡潔的網絡課程,用戶無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夠熟悉和掌握。導航應簡潔明了,但必要的導航是不可或缺的。
2.關于教學/學習目標調查顯示,67%的課程有明確的教學/學習目標陳述,而只有13%的課程對目標做了細化,清晰地告知學生各章的目標層次(按照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而設置的)。
學生借助網絡課程的學習是一種高度自主化的學習。在遠程學習中,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是分離的,而網絡課程作為教與學之間的橋梁,應該承擔起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許多角色與任務。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環節在網絡課程中應該通過相關欄目體現出來。遠程學習者面對一門全新的課程時,對于教學/學習目標的了解是最起碼、最基本的。遠程學習者不但要清楚整個課程的總體目標,而且也要明晰各章節,各知識點,各階段的學習目標。依據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學習目標層次化、階段化、可視化原則,我們認為,網絡課程目標的設置應該實現從課程目標向學生學習目標的以下幾個方面的轉化:即,從共性目標轉化為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符合學習者個性特征的高效個性化學習目標;從教師制定的抽象課程目標轉變為師生共同制定的,具體、明確、可操作、可檢測的學習目標;由單一目標向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目標的轉化——一門網絡課程不但要有教師統一制定的課程目標,還要有小組的學習目標及個人的學習目標??傊?,要注重學習者目標意識的培養,努力培養學習者將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習計劃的意識和能力。
3.關于教學對象和學科起點知識、技能的要求與說明調查顯示,有47%的網絡課程對課程的教學對象給予了明確的說明,40%的網絡課程對學科起點知識、技能的要求也給予了說明。
網絡課程的開放性決定了它的學習者的開放性。如果遠程教育發展到準許學生跨學校、跨學科、跨專業,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選擇課程的話,那么作為一門網絡課程適合什么樣的學習者來學,須具備什么樣的基礎知識與能力才能夠學,這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且又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了。
4.關于課程的教學/學習安排與建議調查顯示,有60%的課程為學習者提供了此項信息。
遠程開放學習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決定了借助于網絡課程的學習是一種高度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靈活的學習時空,個性化的學習安排和計劃(建議),對遠程學習者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參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們是學習者個人學習安排和計劃的依據與指南,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把握與安排的前提。
5.關于學習指導與建議調查顯示,有67%的課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學習指導與建議,而僅有27%的課程提供了較為詳細的學習指導與建議。
對于絕大多數的網絡生來說,他們并不是現行教育體制中的優秀者,他們在中等教育階段獲得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并沒有為進入遠程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梢哉f,他們是因為無法進入傳統高等院校校園進行學習而求其次才選擇網絡教育學院的。因此遠程學習中的學習指導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響遠程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遠程開放學習是一種不同于傳統課堂的學習,它的學習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點的,對遠程學習者的要求不僅高且還特殊;而現階段的遠程學習者基本上都是傳統課堂學習中培養出來的,他們的學習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適應于面對面教師講授的,是基于傳統的校園文化、教室文化的。對于遠程學習這種方式,大多數的學習者一開始會很不適應,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感到盲目與茫然,感到孤立無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幫助與指導。
6.關于網上學習資源調查顯示,有73%的網絡課程設立了網上學習資源的欄目,但內容的設計差別甚大:有的只是簡單地列出了網址,沒有任何介紹;有的進行了分類,且每一類中都給出了相關的網站;有的還為學習者提供了相關專業的搜索引擎。
7。關于形成性練習(測驗)調查發現,除了一門課程外,幾乎所有課程都設置了練習/測驗欄目,但其設計與實現卻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只是將書上練習變成網頁形式,并附上簡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題形式提出,沒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帶題庫,可以自動生成各類題目;還有的有欄目,卻無內容(其將該項功能留給了平臺)。
8.關于流媒體視頻的運用調查發現,有33%的課程使用了流媒體視頻,但主要是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解,也有對實驗及操作過程的演示。
9.關于課程評價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沒有關于課程評價的說明與介紹(只有一門課程在導航中列出了“教師評價”、“評價教師”的欄目標題,但內容卻是空的)。
作為一門完整的網絡課程,也應該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標、內容、策略(活動、媒體、資源等)和評價?,F代教育評價的趨勢體現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如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者的自我評價、形成性評價、學習者的成就性評價和學習者之間的相互評價。當前,我國大部分網院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仍依賴于傳統的集中式的一次性書面考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網絡課程可能只是傳統方式的補充或可選擇項。大多數的網院都通過光盤、教學點(學習中心)的集中聽課、面授輔導、印刷材料等方式進行教學。然而,如何通過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實現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及相互評價,使評價方式多元化、過程化、民主化,則是我們亟待探索、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0.關于協作學習的設計調查顯示,所有的網絡課程基本上沒有協作學習的設計。
網絡的最大優勢之一在于交流和溝通。對于協作學習的關注,目前已成為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但大多僅停留在理論分析和論述階段。網上的協作學習如何設計與實現?協作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是通過網絡課程來實現,還是屬于平臺的功能?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11.關于網絡課程學習中的交互調查顯示,大多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者并不清楚遠程學習中的交互如何操作與實施,哪類交互是網絡課程本身能夠實現的?哪類交互則需借助平臺的功能?
據美國遠程教育學者穆爾的觀點,遠程學習中的交互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和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Moor,1989)。網絡課程中的三類交互如何設計與實現?我們認為,網絡課程中的交互設計應側重于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而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和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需要借助遠程教學平臺得以實現。
三、困惑與反思
在對網絡課程進行分析的同時,也引發了筆者的諸多困惑與反思:
1.網絡課程是一種什么類型的課程型態?是從什么角度提出的課程理念?追尋媒體用于教學的歷史,曾經出現過“廣播課程”、“電視課程”等說法,今天的“網絡課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們的延續?是否有質的不同?從教材到課程,從課件到課程,其根本區別在哪里?今天我們在國內見到的所謂網絡課程,從本質上講是屬于“網絡課程”還是屬于“網絡教材”?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是否還會出現新的“媒體+課程”的組合?
2.在對網絡課程進行界定時,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參見(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認為,“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對于“網絡教學支撐環境”,有學者認為其“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惫P者基本上同意這種解釋與界定。但在對網絡課程進行設計、開發與分析評價時,對于網絡課程與教學平臺關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們仍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立項項目建設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學支撐平臺已提供的功能,實現與教學平臺的掛接”。由于目前國內缺乏比較成熟的教學支撐平臺,因此如何做到網絡課程開發時既基于平臺,同時又獨立于平臺,這是我們在開發和制作網絡課程時感到比較困惑的問題。
——網絡課程與教學平臺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間的功能如何互補?哪些是平臺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網絡課程應有的功能?特別是涉及到交互、協作、答疑、討論、測試、搜索等功能時,網絡課程在開發與設計時如何與教學平臺配合?
我們認為,在依托教學平臺有效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課程的責任教師根據學習者的特點與課程教學要求,并結合教學平臺對教學和學習活動進行進一步的設計與開發,這樣才能對遠程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
同時,我們建議在設計與開發網絡課程時,將其分為核心模塊與擴展模塊。擴展模塊依托于課程實施過程中責任教師對網絡課程的擴展與創造性實踐,特別是在網上答疑、網上討論、網上作業、網上測驗、實踐操作等環節,一門網絡課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經過長時期的教學實踐的。
3.網絡課程能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嗎?或者說是否有必要成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嗎?如何解決某些特定課程中實驗與實踐操作的環節?
4.網絡學習適用于所有的內容與學科嗎?什么學科、什么教學內容適合網絡教學?反之,什么又不適合網絡教學?
5.當網絡課程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時,傳統的教育、教學、課堂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桑新民,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理論與試驗研究階段性總結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2001(11)
關鍵詞:畢業論文;撰寫;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477?搖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06-03
撰寫畢業論文是教學計劃中規定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內容,是需要學生在學業完成前寫作并提交的論文,是學生在畢業前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嘗試。為深入了解江漢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目前畢業論文的寫作狀況,提高我院畢業論文的質量,我們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我院畢業論文的現狀進行了調查。
1 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我院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現狀,并分析調查結果,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2 對象
我院2007級及2008級共415名學生,其中護理專業314名、醫學影像專業58名、口腔醫學專業43名,均完成了在校期間各門課程的學習。
3 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動機及方法、畢業論文的選題類型及數據來源、論文的完成時間及場所、影響論文撰寫的主要因素、獲教師指導的情況、論文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對教學的建議等。發放問卷415份,收回有效問卷403份,有效回收率為97%。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所得數據。
4 結果
4.1 撰寫畢業論文的動機及方法
在對畢業論文的認知方面: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地完成學校的任務,12.8%的學生認為是檢驗學習成果,僅有8.5%和1.1%的學生今后有做科研的打算和興趣驅使。而在論文寫作中有17%學生肯定自己是會抄襲的,30.9%的學生還持猶疑態度。
4.2 畢業論文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4.3 影響論文撰寫的主要因素
4.4 畢業論文的選題類型及數據來源
在選題方面僅有23.4%的學生會選本專業科研論文,30.9%的學生對所選課題略有研究,27.7%的學生認為該題目好寫,而只有22.3%和19.1%的學生是從圖書館、實習調研中獲取研究數據。
4.5 獲得指導教師指導的情況
在論文完成過程中有52.1%的學生是由指導老師指導的,有21.3%學生受到老師5次以上指導,還有38.3%的學生既有指導老師指導,又有其他老師共同指導。
4.6 學生對教學的建議
5 討論
5.1 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從表1、2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未能全面認識畢業論文對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及影響今后的發展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雖然??粕欠裼斜匾珜懏厴I論文目前仍存在爭議,但是畢業論文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長遠看,它能使學生樹立科研精神,形成創新思維,強化創新意識、信息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以及成就意識[1]。
5.2 加強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從表3、4中我們發現,由于學生缺乏基本的科研與寫作能力,所以第一需花較多的時間去選題,第二較難確定合適的選題,第三獲取數據、分析資料的能力較差,第四寫作水平仍處于總結、回顧分析為主導的階段。從實際看,科研是??平虒W中的薄弱環節。醫學??茖W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是: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初步掌握撰寫科研論文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2]。
5.3 改進畢業論文的指導過程
表5顯示,我院參與畢業論文指導的老師工作態度端正、責任心較強,能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較高,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請教老師。但由于論文寫作到第三學年畢業實習前才布置,學生因在醫院實習而無法回校,而指導教師也大多不忍心要求學生回校見面,所以多以郵件、電話的形式相互聯系,使指導工作缺乏相應的針對性。因此,在表6中學生就要求增加與導師溝通的時間、提前訓練寫作技巧、開展學術活動、訂閱論文期刊等。
6 建議
畢業論文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6.1 調整課程結構
筆者認為將畢業論文的教學從最后一學年提前到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提早布置論文寫作任務,增加《科研設計》、《文獻檢索》等課程,在寫作類課程中融入畢業論文寫作指導,開展專題講座、學習交流活動或學科競賽等。既能讓學生較早地接觸畢業論文的相關知識,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和規范,加強思想認識,培養科研興趣,鍛煉寫作能力;又能大大減輕學生和教師的工作壓力;還能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與工作中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現問題,查閱大量的資料,選擇合適的課題,并有充足的時間科學地進行科研設計、實驗研究及對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書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6.2 完善指導方式
利用我院良好的院校合作基礎如分校、實習基地及教學醫院等,提前向他們畢業論文題目類型及要求等信息,不僅可以共同設計畢業論文選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基本條件,更可以請實習帶教老師共同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這樣既能夠讓相關醫療單位通過畢業論文的完成過程對所需人才進行設計定位,又能夠使畢業論文選題更貼近醫學臨床實踐并增強其科學性和吸引力[4],還能夠通過畢業論文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醫療單位對所需人才的要求并熟悉實際工作中科研工作的開展方法,更能夠讓學生盡快確定合適選題,順利撰寫畢業論文,完成培養計劃。
6.3 豐富論文形式
??茖W院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根據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將傳統單一的畢業論文模式,向應用性、實用性方面轉變。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可豐富論文形式,如學生可以自己的實習醫院為背景撰寫調研報告,結合實習期間的所見病患編寫大病歷、病案分析;還可以豐富論文內容,如既可涉及臨床也可涉及??谱o理、健康宣教、醫德倫理、衛生法規等;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教師或實習單位的科研活動、社會調查和學科知識競賽等,以提交學年論文或其他畢業實踐的報告來抵免畢業論文的學分。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或解決現實問題,提高其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建宙,周歧江,李壯.醫學畢業論文教學的初步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1,23(5):831-832.
[2]張景龍.成人教育護理專科生畢業論文評價標準的分析[J].護理研究,20,(05):295-296.
[3]趙旦峰,李剛.論科學選題在本科生畢業設計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0):109-I10.
[關鍵詞]廣東;高校教師師德;調查研究
教師作為一種“傳道、授業、解惑”的特殊職業,社會對其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要求。高校作為培養專門人才的重要園地,其師德建設情況更為引人注目。近年來,關于高校師德問題的研究為數不少,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師德的內涵和規范、師德建設的現狀、加強師德建設的意義和加強師德建設的對策等[1]。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這與對教師、學生的調查不夠深入有關。因此,我們對廣東省高校教師進行了一次調查,從高校教師的視角,了解當前高校師德的真實現狀及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師自身不僅對高校師德現狀非常關注,而且對高校如何進行師德建設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調查對象及研究方法
這次調查的對象是廣東省內三所部屬和省屬高校的教師。共發放問卷440份,回收問卷328份,回收率為74.5%,有效問卷321份(個別題目漏答不影響整個問卷分析的按有效問卷處理),有效率74.3%。
調查形式以調查問卷為主,同時,還通過與高校教師的訪談對調查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了擴展。我們結合高校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及影響高校教師發展的其它因素,設計了高校教師師德狀況的調查問卷(除個人基本情況外,共計40個題目,其中選擇題39個,開放式題目1個),對調查數據運用SPSS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高校師德內涵的界定
關于高校師德的內涵,一些官員和學者提出了各種看法。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愛與責任——師德之魂”這樣一個新命題[2]。多數學者認為師德應體現在三個層次,即“學高為師——師德之基,身正為范——師德之本,熱愛學生——師德之魂”[3]。接受調查的教師中,多數教師主張,師德應是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準則,其中選擇“基本的職業規范、準則”的占68.5%,選擇“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標準”的占27.6%,選擇“可以達到的、值得表揚和學習的標準”的占7.6%。同時,高校教師普遍贊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師德的內涵也應該不斷發展變化,選擇“完全贊成”的占27.6%,選擇“比較贊成”的占33.7%,選擇“贊成”的占32.7%,選擇“較不贊成”的占1.9%,選擇“不贊成”的占4.1%。
2.對當前高校師德狀況的認識
在為何選擇當高校教師的問題中,選擇“它的穩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選擇“有較高的收入”的占2.1%,選擇“為了實現學術上的目標”的占30.9%,選擇“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的占7.4%,選擇“其它”的占4.2%,與性別、學歷顯著相關(p<0.01),與職稱相關(p<0.05)。在是否有離開學校,尋找其它發展的想法方面,選擇“有”的占24.4%,選擇“無”的占75.6%。至于離開高校的原因,選擇“工作壓力大”的占25.4%,選擇“收入和福利待遇低”的占28.8%,選擇“職業發展前景不樂觀”的占10.2%,選擇“工作的滿意度不高”的占33.9%,選擇“其它”的占1.7%。半數以上教師因高校教師職業的穩定性和自由性而選擇當高校教師,其中女教師所占比例更高,達67.2%,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最低,職稱越低的教師,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當部分男教師選擇當高校教師是為了實現學術上的目標,具有副教授職稱的教師選擇此項所占比例也更高。
對“教師應是全社會的表率”這種提法,“完全贊成”的占13.1%,“比較贊成”的占22.0%,“贊成”的占33.8%,“較不贊成”的占17.5%,“不贊成”的占13.7%。在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取向方面,選擇“培育人才、奉獻社會”的占53.4%,選擇“義利并舉、德利合一”的占42.7%,選擇“等價交換、按勞取酬”的占3.9%,與性別、行政職務相關(p<0.05)。就自己如何處理個人、部門和學校三者的利益關系,選擇“先學校、后部門、再個人”的占62.8%,選擇“先部門、后個人、再學?!钡恼?9.5%,選擇“先個人、后部門、再學?!闭?7.7%,與行政職務顯著相關(p<0.01),有行政職務的教師更多選擇“先學校、后部門、再個人”。
在是否認為“如果過分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會與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相矛盾”問題,選擇“完全會”的占7.1%,選擇“比較會”的占12.3%,選擇“會”的46.3%,選擇“基本會”的占25.2%,選擇“不會”的占9.1%,與職稱相關(p<0.05)。在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之間,選擇“作為教師,應該將奉獻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選擇“應該首先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的占34.9%,選擇“處理得好,二者可以實現有機統一”的占58.7%。半數以上高校教師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關系”,選擇“平等關系”的占60.4%,選擇“服務關系”的占13.0%,選擇“教育關系”的占26.6%。在與學生的關系方面,選擇“關系親密”的占13.2%,選擇“比較親密”的占67.4%,選擇“一般”的占18.8%,選擇“疏遠”的占0.6%,無人選擇“很疏遠”。
參與調查的教師對當前高校師德狀況的總體評價一般,選擇“非常好”的占2.3%,選擇“較好”的占27.3%,選擇“一般”的占57.9%,選擇“較差”的占9.0%,選擇“很差”的占3.5%。對當前的師德狀況,教師最不滿意者涉及幾個方面:選擇“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熱衷創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選擇“教學上無心鉆研業務,只求不過不失”的占14.0%,選擇“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竊他人成果”的占24.3%,選擇“只完成教學時數,對學生不管不問”的占14.0%,選擇“利用師生關系謀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師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較多教師認為是考核制度的問題,選擇“對學校沒有認同感”的占11.8%,選擇“教師個人放棄思想道德修養”的占22.8%,選擇“經濟壓力大”的占21.3%,選擇“考核制度方面的問題”的占38.8%,選擇“師生關系疏遠”的占5.3%,與學歷相關(p<0.05),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認為“考核制度有問題”所占比例最高,占41.4%。
3.對高校師德內容及其具體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師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選擇“刻苦鉆研業務”的占9.2%,選擇“工作嚴謹,認真負責”的占43.7%,選擇“以良好的品德行為影響學生”的占37.1%,“謙虛謹慎,維護其它老師的尊嚴”的占0.9%,選擇“注意培養學生優良的學風”的占8.7%,選擇“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占0.4%,與職稱相關(p<0.05)。
關于做一個好的教師最突出的方面,選擇“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選擇“教學效果好”的占19.5%,選擇“教學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選擇“深受學生愛戴”的占19.5%,選擇“同事公認”的占0.4%,與性別、職稱相關(p<0.05),與學歷顯著相關(p<0.01)。自身在實際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選擇“科學研究”的占12.3%,選擇“教學”的占30.1%,選擇“科研和教學均好”的占33.8%,選擇“和學生溝通”的占16.9%,選擇“和同事們相處”的占4.8%,與性別、行政職務相關(p<0.05),與職稱、學歷顯著相關(p<0.01)。履行教師職責時花費時間最多的方面,選擇“教學”的49.4%,選擇“科研”的占33.8%,選擇“和學生溝通”的占10.4%,選擇“社會服務”的占1.1%,選擇“參與管理”的占5.2%,與職稱、學歷、行政職務顯著相關(p<0.01)。學歷越高、職稱越高的教師越認同教學和科研均突出的觀念,而男教師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學歷越高、職稱越高的教師越認為自己教學和科研均好,男教師的比例要遠高于女教師。職稱越高的教師選擇“在科研上花費時間最多”比例越高,特別是教授,所占比例遠遠超過副教授。職稱越高的教師選擇“在教學上花費時間最多”比例越低。
在對高校教師師德的內容及具體要求的了解方面,選擇“非常了解”的占6.3%,選擇“比較了解”的占43.8%,選擇“一般”的占34.1%,選擇“了解一些”的占11.0%,選擇“不了解”的占4.7%,與性別、職稱相關(p<0.05)。至于獲悉途徑(可多選),高校教師多是通過《教師工作手冊》、“崗前培訓”及“相關文件”來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師選擇“《教師工作手冊》”,有48.1%的高校教師選擇“崗前培訓”,46.8%的教師選擇“相關文件”。關于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制度基礎,高校教師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了解較多。有67.7%的高校教師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師了解《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師了解《教師資格條例》。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教師對高校教師師德內容及其具體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師比女教師了解得深入一些,職稱越高的教師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師德建設的成效
在高校師德建設必要性方面,選擇“非常必要”的占28.0%,選擇“較必要”的占19.1%,選擇“必要”的占32.5%,選擇“有些必要”的占14.3%,選擇“沒有必要”的占6.1%。關于當前師德建設亟須解決的問題,選擇“教師缺乏獻身精神”的占8.6%,選擇“教師缺乏責任感”的占37.9%,選擇“師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選擇“其它”的占5.7%。
在是否贊成高校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方面,選擇“非常贊成”的占11.4%,選擇“比較贊成”的占15.9%,選擇“贊成”的占21.6%,選擇“基本贊成”的占20.6%,選擇“不贊成”的占30.5%,與職稱顯著相關(p<0.01),與學歷相關(p<0.05)。在對學校對師德建設采取過什么措施方面(可多選),有54.2%的教師選擇“制定教師職業規范”,有39.1%的教師選擇“教師職業道德培訓”,有39.1%的教師選擇“考核中有師德要求”,有9.5%的教師選擇“制定學術道德規范”,有5.9%的教師選擇“師德標兵評選和師德報告會”。在所在學校師德建設取得的成效方面,選擇“顯著”的占4.7%,選擇“較顯著”的占28.1%,選擇“一般”的占47.2%,選擇“有些效果”的占9.0%,選擇“沒有效果”的占11.0%。
教師雖認為高校師德建設較有必要,但除比較了解“制定教師職業規范外”,對其它措施都不太了解。對高校是否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態度多樣,雖多數教師持贊成或基本贊成態度,但不贊成的教師也為數不少,特別是低職稱的教師基本上持不贊成的態度。
5.高校師德的評價方式
在評選高校師德標兵的必要性方面,選擇“很有必要”的教師占14.8%,選擇“較有必要”的占26.4%,選擇“一般”的占28.6%,選擇“有些必要”的占4.7%,選擇“無必要”的占25.5%,與職稱、學歷相關(p<0.05)。高校教師對目前師德標兵評價標準的了解程度不高,選擇“非常了解”的占0.6%,選擇“比較了解”的占10.8%,選擇“了解”的占12.3%,選擇“基本了解”的占23.4%,選擇“不了解”的占52.8%。高校教師較認可目前高校師德標兵的評價標準,選擇“完全認可”的占5.6%,選擇“比較認可”的占75.0%,選擇“認可”的占5.6%,選擇“基本認可”的占5.6%,選擇“不認可”的占8.3%。在是否會把師德標兵作為自己仿效的對象項目上,選擇“完全會”的占4.5%,選擇“比較會”的占10.3%,選擇“會”的占31.9%,選擇“基本會”的占25.8%,選擇“不會”的占27.4%。
對最了解的師德評價方式,選擇“自我評價”的占11.9%,選擇“集體評價”的占21.5%,選擇“學生評價”的占46.4%,選擇“組織測評”的占9.6%,選擇“社會評價”的占10.7%。關于最贊成哪種師德評價方式上,選擇“自我評價”的占7.0%,選擇“集體評價”的占27.9%,選擇“學生評價”的占41.2%,選擇“組織測評”的占7.7%,選擇“社會評價”的占16.2%,與職稱相關(p<0.05)。
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教師對目前師德標兵評價標準了解程度較低,“不了解”的占52.8%。其結果導致教師雖基本上認可目前高校師德標兵的評價標準,但部分教師不會把師德標兵作為自己仿效的對象,甚至認為無必要評選師德標兵。高校教師比較了解“學生評價”,也比較認同“學生評價”。越低職稱的教師越認同“學生評價”,越高職稱的教師,越不認同“學生評價”,教授認同“學生評價”的比例明顯低于副教授。
三、討論
1.高校師德建設現狀不容樂觀
近年來,不少高校進行師德建設,但成效一般。原因是不少高校教師對學校的措施不認同。教師對師德內涵的基本已形成共識,即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但不少高校領導,對師德內涵的看法仍偏于泛化,過于務虛,與多數教師的看法差距甚遠。因此,高校師德建設的措施難以為教師所接受,如高校師德標兵評選,主要是其立意太高,遠遠超過了高校教師對師德內涵的共識。一些與師德建設有關的措施,也不受教師的歡迎,如要求高校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教師態度因職稱、學歷的不同而差異顯著。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師德建設時,應廣泛了解教師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方能切實可行。
2.對教師職業性質的新看法影響師德的塑造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師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師德內涵的認識及自身行為。調查顯示,高校教師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認識,有傳統的一面,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選擇也出現了。如一些教師對“教師應是全社會的表率”的提法,持不贊成的態度,一些教師把“把按勞取酬、等價交換”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一些教師認為“個人或部門利益高于學校利益”,多數教師不贊成過于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不少人在選擇當高校教師時,多是從“它的穩定性和自由性”和“為了實現學術上的目標”等方面考慮,而沒有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及對其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要求的一面。當前高校教師師德現狀不甚使人滿意,部分源于人們對高校教師職業性質的錯誤認識,不少教師也認識到這一問題,如調查結果顯示,四成多的教師對師德失范最不滿意的方面集中在“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熱衷創收,精力分散”。因此,高校在進行師德建設時,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加以一定的引導,使高校教師認同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
3.考核評價制度對師德建設的導向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現行考核評價制度過分看重教師的科研成果,雖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也包括了教學和社會服務。原因是教師的科研成果除了易于量化考核外,還會給對學校帶來許多好處。由于現行考核評價制度的引導,不少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對教學則得過且過,對學生不管不問。不僅如此,個別教師由于過于急功近利,在科研上造假甚至剽竊他人成果。因此,一些高校的現行考核制度有必要加以改變,應在重視科研的同時,也要給教學適當的重視。對教師教學的考核機制應進一步完善,不能僅看是否完成教學時數,更要尊重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的付出,在這方面教師的師德最容易體現出來。至于師德評價方式,應重視“學生評價”,原因是高校教師比較了解“學生評價”,也比較認同“學生評價”。
四、建議
1.應首先制定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
職業道德規范代表的是一個行業的成員一致認同的合適的行為準則。國家或高校在進行師德建設時,應首先制定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讓高校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有據可依。作為一個高校教師,職業生涯開始就應該熟悉職業道德規范。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礎,如《高等教育法》、《教師法》等,但缺乏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解釋。教育部人事司主編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一書對職業道德雖有所解釋,認為教師職業道德主要由職業理想、職業責任、職業態度、職業紀律、職業技能、職業良心、職業作風和職業榮譽八個因素組成,但學校難以以此作為考核內容的依據,教師也難以遵守。因此,國家或高校應結合高校教師對師德的認識,盡快制訂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引導教師的價值取向,約束教師的行為。職業道德規范制訂后,應通過各種途徑讓教師了解,并加以遵守。
2.應讓高校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師德建設
近年來,不少高校非常重視師德建設,但效果一般,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教師的參與,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參與,如高校師德標兵的評選,許多教師難以參與評選過程,而且選出來的師德標兵,多是有行政職務、高職稱的教師,難以成為青年教師仿效的對象,并使他們認為無必要評選師德標兵。缺乏青年教師的積極參與,高校師德建設效果倍受影響,而與此同時,高校青年教師的比例卻越來越高。為了使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師德建設,選擇對他們比較公平,也比較為他們所認同的措施非常關鍵。如目前高校教師師德評價方式多樣,但低職稱的教師多認同“學生評價”,這也是多數高校青年教師比較認同的方式。原因是相對其它評價方式,如“組織測評”、“社會評價”、“集體評價”,“學生評價”對青年教師更為公平一些,把他們和其它教師置于同一起點上。因此,高校在進行師德建設時應考慮層次性,面向青年教師所采取的措施應更切合青年教師的實際,從而增強青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露璐.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研究綜述[J].道德與文明,2006,(1):76-78.
[關鍵詞]SCI論文;醫院;價值定位;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6)12(b)-0162-03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享譽全球的文獻檢索工具[1],其作用是幫助科技人員查閱最新科技文獻,跟蹤最新學術前沿,了解最新學術動態。然而,近年來相關文獻[2-3]紛紛報道我國科技領域逐漸把SCI泛化、異化,以SCI收錄論文數量來衡量單位或個人科研學術水平的高低,并作為職稱晉升的重要評價指標,出現了前所未有的“SCI熱潮”。就連國外Nature雜志也報道SCI在中國學術界存在不良現象和弊病[4]。本文就SCI在醫院的價值定位進行相關調查和討論。
1資料與方法
其一,選擇河南和山東14所醫院、2所療養院、2所衛生研究機構為單位調查對象,采用電話咨詢所在單位是否將SCI論文列為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是否對SCI論文有重獎措施。其二,選擇上述兩省4所三甲醫院221名醫療技術人員為個人調查對象,采用匿名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SCI論文的看法、對SCI論文引入評價指標(職稱、學術、獎勵)的看法、對SCI論文收錄數量與醫療水平關系的認知、SCI論文能否實踐轉化的認知。
2結果
2.1單位調查結果與分析
18所醫療單位均將SCI論文定為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在獎勵措施上,18所醫療單位在2013年前全部有經濟獎勵。之后,14所醫院取消了經濟獎勵,而是在職稱晉升上加大了分值,說明純潔學術風氣正在醫院興起,4所醫療單位仍有經濟獎勵。
2.2個體調查結果與分析
4所三甲醫院發放問卷240份,收回有效問卷221份,回收率92.1%。其中,本科42人,碩士141人,博士38人,分別占19.0%、63.8%、17.2%;醫類152人,藥類21人,技類48人,分別占68.8%、9.5%、21.7%。
2.2.1對SCI論文的看法從選項統計看,“為職稱晉升做準備”占50.7%,與單位調查中“SIC論文列入職稱晉升指標”相符,說明被調查人員在某種程度上背負著單位指標的壓力。其次是“為醫院科研做貢獻”占12.7%、“為臨床服務”占7.7%、“提升自己能力”占4.6%,其他為多選次數占24.3%。
2.2.2對SCI引入評價指標的看法從選項統計看,選擇“有合理性但不是唯一”占59.3%,說明多數被調查人員能理性看待SCI。其次是“不合理”占13.2%,“合理”占7.2%,“不做評判”占4.5%,其他為多選次數占15.8%。
2.2.3對SCI論文數量與醫療技術水平關系的認知從選項統計看,“SCI論文數量不能反映醫療技術高低”占45.2%,“SCI論文數量與技術無關”占39.3%,說明多數被調查人員明白SCI論文與臨床實踐的區別。其次是“SCI論文數量能反映醫療技術高低”占6.8%,“SCI論文數量多技術越好”占4.2%,其他為多選次數占4.5%。
2.2.4對SCI能否實踐轉化的認知從選擇統計看,“不知道”占49.7%,說明多數人對SCI的認知還停留在只是發文,沒有理解其實踐轉化的意義?!皼]有轉化”占19.9%,說明SCI論文并沒有完全運用于臨床實踐。其次是“轉化”占17.3%,“個別轉化”占13.1%。
3討論
3.1SCI論文在醫院價值認知調查反映出的問題
其實,“SCI熱”之現象是全球性的,并逐漸蔓延和加劇[5]。但是,在SCI論文價值認知上,國外多數醫療機構沒有刻意將SCI論文設定為指標,而是更加注重通過SIC論文對某種疾病、某項研究的評估,注重其實踐轉化[6]。本次調查并結合相關文獻報道,發現以下問題。
3.1.1以SCI論文論英雄國內多數醫療機構把SCI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醫院之間的競爭、個人進步的評價,都與SCI緊緊捆綁,把SCI論文列為“剛性指標”[7]。在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能看病、能解決疑難病癥的醫生,只是沒有SCI收錄的論文,在職稱晉升中被甩在后面,嚴重挫傷了積極性。這種以SCI論文論英雄,必然在醫院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
3.1.2對SCI基本概念的認識不足不少醫院盲目“崇拜”SCI,對其發展歷史、收錄特點、評價方法并不了解。本次調查中的某院對全院科主任進行考評,把SCI列為評價指標,結果管理、信息、情報、工程等科主任排在末尾。這就暴露醫院管理者對SCI基本概念認識不足。SCI是一種文獻檢索工具,收錄的重點是自然科學,也就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而信息學、情報學、管理學屬于社會科學。這種“一刀切”式的評價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
3.1.3SCI價值本質的扭曲2013年前多數醫院對SCI論文給予經濟獎勵,吳咸中院士報道有的醫院SCI論文可得到幾萬乃至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年終獎勵[8]。此外,也有根據影響因子系數進行獎勵,如影響因子系數0.3獎勵3000元,系數1獎勵1萬元,以此類推。這種誘惑式獎勵條件,扭曲了SCI的科學價值定位,把醫務人員引向金錢的誤區,最終導致醫院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價值觀的滑坡。
3.1.4優質論文相繼外流國家自然基金成果都是以論文形式呈現,各類基金成果對SCI收錄的論文給予優先,加之各醫院優厚的獎勵條件,導致優質論文大量外流,造成國家花錢資助的研究成果被外國人享受,受益的首先不是中國人[9],導致國內核心期刊高質量論文組稿困難,影響力較低,最終使國家科技實力受到影響。
3.1.5由SCI論文引發的學術造假在國內把SCI論文過度化的影響下,帶來的是SCI產業鏈,出現了一批打著知識創新的網站,明碼標價提供從、翻譯、刊用“一條龍”服務。于是,造假、剽竊成風,學術腐敗、欺騙泛濫成災。有報道2009年國內銷售額達10億元[10]。試想,脫離了臨床實踐的論文,談何促進醫學創新的發展。
3.2SCI的價值定位
3.2.1充分肯定SCI在醫院的作用價值其一,我國科研成果產出形式之一是,所以,醫院SCI論文產生得越多,科研成果獲獎率相對就高,對醫院科研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二,把論文投向被SCI收錄的國外醫學期刊,既可得到國際專家對論文的指導,也有助于英文寫作水平的提高[11],對提升個人素質有一定的幫助。其三,在同等條件下選拔人才,必須有一套評價系統為依據,以體現公平公正,SCI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具有合理性。
3.2.2SCI論文要有但不是唯一國家應積極推進科技政策導向的改制,SCI論文要有,但不是唯一。不能將SCI論文成為逐利的工具,作為衡量醫務人員的砝碼。提倡開展醫療績效評價方式,SCI要有,但臨床實踐、業務能力和醫療安全不能忽視,才能充分調動各層次醫務人員為臨床服務的積極性。
3.2.3科學了解和評價SCI2014年,韓啟德、吳孟超、吳咸中等33名國內著名醫學專家聯合倡議“正確對待SCI,盲目熱衷有弊病”[12]。其實,SCI自身也存在弱點和缺陷,如影響因子就是造成評價偏倚和失真的例子。影響因子是指該期刊被引用情況的相對均值,并不是某篇論文的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為4,并不代表論文的影響因子為4。因此,在正確了解和認識SCI的同時,取其精華,融合本國特色制訂出更加科學、合理、公正的評價標準,使評價機制回歸本源。
3.2.4遏制由SCI引發的學術造假2014年某網站報道了《科學美國人》雜志對國際期刊進行抄襲調查,結果所調查的百人名單中,96篇來自中國[13]。當然,學術不端的行為并非我國特例,國外學者報道2047篇被撤銷論文中,抄襲和偽造占撤銷論文總量的67%[14]。上述現象應該引起我國科技領域的深思和注意。首先,醫院要加強科研的規范化管理,遵循科研倫理,注重醫務人員的學術道德教育,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有效預防。其次,政府要整頓網絡,取締論文中介組織,堅決遏制學術造假的不良風氣。
3.2.5明確SCI論文與醫療實踐的相互關系SCI論文的終極目標不是獎勵刺激,而是能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醫療實踐,在臨床上得到推廣應用、解決疑難病例,為人類生命健康作出新的貢獻。如果只是為了SCI論文去科研、去提升職稱,就是混淆了SCI論文與醫療實踐的相互關系。因此,SCI論文在醫院的價值定位關鍵在于將研究成果進行醫療實踐轉化,提高臨床疑難病例的診治和預防水平。
“SCI之父”Garfield博士曾說,SCI是一個國際標準數據庫,用這個標準衡量科研人員,或以收錄論文數量評價科學研究不合適[15]。雖然SCI對促進我國科研學術、衡量醫務人員學術水平具有參照價值,但是國家科技領域應注重政策導向宣傳,醫院也要辯證看待SCI利弊,制訂出科研與臨床績效相結合、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成果與轉化相結合的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多維性的評價體系。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國家反腐倡廉的深入,醫療機構正在逐步整頓,通過調查筆者看到不少醫院取消了對SCI論文的重金獎勵,而是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與成果轉化?!耙許CI論英雄”的局面必將得到改善,醫院的學術風氣也將逐漸正本清源。
[參考文獻]
[1]楊勇,欒嘉,冷懷明.以學術影響力為中心的辦刊策略——以《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 26(5):532-536.
[2]殷忠勇.告別SCI崇拜:重塑文化自信和變革評價制度[J].醫學與哲學,2015,36(1):10-14.
[3]姜瑩.SCI論文過熱帶來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4,35(12):91-92.
[4]Lai DY.Rule on papers puts China′s PhDs at risk[J].Nature,2011,476(7359):152.
[5]劉雪立.SCI及影響因子用于科研績效評價的局限性[J].眼科新進展,2008,28(9):654.
[6]張超杰,肖薔,張志功.SCI論文在醫療領域價值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4,35(7):1-6.
[7]何權瀛.泛化或異化SCI評估體系的利弊思辨[J].醫學與哲學,2014,35(7):10-12.
畢業實習與論文撰寫是本科生學習的最后階段,也是大學 實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由于畢業論文撰寫正值畢業生找工 作、考研或實習之際,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重要性的認識普遍 不足,出現應付差事現象,學校和指導教師也睜一只眼閉一只 眼,以致醫藥相關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下降,與提高畢業 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相悖。因此,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質 量一直是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中備受關注的問題。我們有 必要對醫藥相關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對策。
1對象與方法
l.1調查對象
選擇我校人文學院2014屆畢業生,發放調查表280份,收 回265份,問卷有效率94.64%。
1.2調查內容與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畢業論文準備、畢業論文撰寫和 畢業論文答辯與反思等內容。于2014年6月初,利用畢業生開 班會的時間,交由各班學習委員發放,畢業生填寫后統一收回。
1.3統計分析
運用雙盲雙錄方式,將收回的有效調查表整理錄人Epidata 3.1數據庫,并利用Excel和SPSS 20.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 析。
2結果
2.1畢業生基本情況(見表1)
2.2畢業論文準備階段
2.2.1開始時間與指導內容被調査畢業生中,有121人 (45.66%)認為畢業論文開始時間應為大四第一學期,81人 (30.57%)認為畢業論文開始時間應為大四第二學期,其余學生 認為什么時候開始畢業論文寫作無所謂。在畢業論文寫作與實 習、找工作是否沖突的問題上,接近70%的畢業生認為有沖突, 其中161人(占60.75%)認為雖有沖突但能合理安排。畢業生認 為需要教師指導的環節依次為:論文撰寫93人(35.09% )、選題89人(33.58% )、論文設計86人(32.45% )、開題57人 (21.51%)、査閱資料35人(13.21%)和論文答辯25人(9.43%)。 2.2.2論文選題相關問題被調査畢業生中,有133人(50.19%) 論文選題是依據個人興趣自主確定的,97人(36.60%)論文選題 源自實習中的感悟,34人(12.83%)論文選題由指導教師指定。 在寫作過程中,修改過論文題目的被調査者占76.23%(202 人),沒有修改過論文題目的僅為23.77%(63人)。66.42%(176 人)的畢業生認為開題報告很重要,應該認真撰寫。
2.3畢業論文撰寫階段
被調査者中,有209人(78.87%)認為畢業論文寫作有助于 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166人(62.64%)認為畢業 論文寫作有助于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133人(50.19%)認為 畢業論文寫作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僅18人(6.79%)認為畢業 論文寫作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有165人(62.26%)認為在論文寫 作前開設論文寫作課有幫助,164人(61.89%)認為組織一次畢 業論文寫作講座很有幫助,141人(53.21%)認為選修文獻信息 檢索課有助于論文寫作,88人(33.21%)認為進行個別指導有利 于論文寫作。214人(80.75%)的畢業論文中40%以下內容是摘 錄參考資料,37人(13.96%)承認其畢業論文中摘錄參考資料比 例超過60%,這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被調查畢業生認為撰寫 畢業論文的困難依次是:專業水平不足和資料難査(146人,占 55.09%)、寫作能力不足(141人,占53.21%)、缺少指導(137 人,占51.70%)、創新性要求較高(136人,占51.32%)、寫作時 間緊(126人,占47.55%)等。
2.4畢業論文評價階段
2.4.1論大荅辯相關問題論文答辯是對畢業生論文監管的最后一道關,畢業生對論文答辯意義的理解各不相同:有127人 (47.92%)認為畢業論文答辯能夠進一步考查和驗證論文撰寫 水平,120人(45.28%)認為畢業論文答辯是增長知識、交流信 息的過程,90人(33.96%)認為畢業論文答辯能夠審核畢業論文 是否為學生獨立完成,76人(28.68%)認為畢業論文答辯是展示 才能的機會,只有8人(3.02%)認為畢業論文答辯只是形式、走 過場。
2.4.2論大質董相關間題被調査畢業生認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依次為:專業知識(142人,占53.58%)、寫作態度(135 人,占50.94%)、教師指導(64人,占24.15%)、監督管理(27人, 占10.19%)。認為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依次為:平時缺乏訓 練且寫作有困難(171人,占64.53%)、圖書館資料缺乏(120人, 占45.28%)、獲取素材的途徑匱乏(112人,占42.26%)、選題較 困難(89人,占33.58%)、與找工作時間沖突(57人,占 21.51%)、教師指導不力且寫作時間安排較短(34人,占 12.83%)、導師指導任務過重(17人,占6.42%)、考核標準較低 (10人,占3.77%)。認為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質量應采取的措施 依次為:學校加強論文質量監控(111人,占41.89%)、將寫作與 文獻檢索課作為必修課(86人,占32.45%)、建立獎懲分明的師 生互評激勵機制(79人,占29.81%)、延長畢業論文寫作時間 (67 人,占 25.28%)。
3討論與建議
3.1靈活安排畢業論文撰寫時間,構建師生交流平臺
結合畢業生意愿,靈活安排畢業論文撰寫時間,由畢業生 自行選擇在大四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完成畢業論文,并做好分 批答辯管理安排,以滿足不同畢業生的需要,減少畢業論文撰 寫與畢業實習的沖突,使學生能夠安心準備論文。
針對畢業生論文指導需求,建議指導教師提前了解畢業生 興趣點和實習狀況,有針對性地給予選題意見可以要求畢業 生自學文獻檢索等網上公開視頻資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 文獻的檢索與閱讀;學生必須經常與指導教師交流文獻閱讀心 得,并在教師指導下確定論文題目,通過及時交流解決論文撰 寫中遇到的問題,以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3.2善于利用網絡視頻資源,強化學生寫作能力訓練
調査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畢業生能夠正確認識撰寫畢業論 文的意義。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前觀看相關網 絡公開課程,充分認識畢業論文撰寫的意義、過程與方法,進一 步落實畢業論文撰寫工作。
畢業生寫作能力較差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需要從 長計議。建議從人學抓起,增加寫作必修課[51,要求大二學生每 學期至少參加一次征文活動,并給予獲獎學生一定獎勵;要求 大三學生主干專業課論文成績占期末成績的一定比例,引導學 生重視寫作能力訓練。同時,也可不定期組織開展征文活動, 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實現課堂內外遞進式寫作能力訓練,逐步 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3加強專業知識應用訓練,引導學生端正寫作態度
調查數據顯示,多數畢業生認為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 因素是專業知識和寫作態度。因此,建議理順、精簡專業課數 量,要求專業課教學突出專業知識的應用性??刹扇∏榫澳M 訓練、小組討論分析、撰寫分析報告等形式,對學生專業知識掌 握情況進行檢驗,督促學生重視專業知識學習與應用。建議加 強畢業論文管理n,實施畢業論文指導過程監控,優化畢業論文 答辯流程與辦法'推進畢業論文考評機制創新,將學生“慕課” 學習計人學分,激勵其自主學習。同時規范指導教師的言行與 指導流程,逐步深化畢業生對畢業論文的認識,幫助學生端正 畢業論文撰寫態度,努力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某普通高校7個理工類專業為樣本,涉及628名2007屆本科畢業生。
二、調查內容
根據筆者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感受,考慮輿論對本科論文批評的角度,選擇的調查內容包括:學生接受論文任務前對畢業論文的認識、學生是否愿意取消本科論文、選題心理、如何看待“抄襲”、是否重視開題論證環節、完成論文的障礙及對答辯的認識。
三、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628份,回收有效問卷405份。從統計結果看,確實有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1.學生對畢業論文的認識
本科畢業論文承載了考核畢業生學位資格的功能,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大檢驗,在教學計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多數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方法知之甚少,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缺乏認識。13%的學生在接受任務之前對畢業論文意義一無所知,25%的學生是在二、三年級時通過學長對畢業論文有一點了解,13%的學生表示專業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介紹過相關常識,27%的學生在選題前通過參加講座了解畢業論文寫作要求;23%的學生不知道畢業論文具有考核學位資格的功能;76%的學生不知道畢業論文成績評定標準。
2.學生對“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觀點持否定態度
輿論認為本科論文質量不高,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傾向嚴重,與其讓“摻水”論文泛濫,不如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調查對象中,只有32%表示如果學校政策允許,愿意多學兩門專業課來頂替論文學分??磥磔浾摰暮袈曋皇桥杂^者的看法,多數學生并不愿意取消本科論文。
3.學生選題心理
調查樣本中只有19%的學生愿意自擬題目。選題時56%的學生把自己平時感興趣的問題作為選題的第一因素,24%的學生選題時考慮就業或考研復試的需要,20%根據對指導教師的好惡、題目的難度選題,存在“拈輕怕重”傾向。
4.學生抄襲心理
本科論文抄襲現象嚴重。調查顯示,7.8%的學生表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抄襲,64%的學生基本知道什么是抄襲,但是不知道如何界定抄襲;32%的學生意識到抄襲屬于學術道德問題,抄襲可恥,40%的學生表示可以適當抄襲,但不要太過分,28%的學生認為抄襲是無奈的選擇。
5.學生對開題論證的認識
對學生來講,開題論證是接受老師集中指導、同學相互學習的好機會,然而調查顯示,當就業面試機會與開題論證時間沖突時,63%的學生選擇不參加開題論證,足以說明學生不重視開題論證。如果畢業論文管理條例或成績評定標準中沒有必要的約束,開題環節的功能會打折扣的。
6.學生完成論文的過程
為加強對論文寫作過程的監控,很多院校設計了任務書、開題報告、開題記錄、中期檢查、教師評語、答辯記錄、成績評定、指導記錄等近十種表格,其中大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填寫。調查顯示只有21%的學生按部就班填寫表格,其他學生均有一定程度的拖拉現象,套表的監控作用被弱化了。
7.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障礙
很多學生在完成論文時常常遇到一些障礙,調查中37%的學生認為最大障礙是知識功底不足,書到用時方恨少,20%的學生抱怨實驗(上機)條件不好,15%的學生感到指導教師太忙,具體指導某一個學生的時間很有限,另有28%的學生認為圖書資料太少??磥肀究普撐膶懽鞯恼系K有超過六成是來自于師資、圖書資料、實驗條件等。
8.學生對答辯過程的認識
72%的調查對象認為每個畢業生都有必要參加答辯。在答辯環節中,由于分組的偶然性和不同組別老師掌握的尺度差異,某篇論文在A答辯組只能得到“中等”,其論文水平可能比B組的“良好”還高。69%的學生表示在乎成績的高低,希望能夠把握好平衡,成績要盡量合理。為了保證成績評定的公正與客觀,有的院校實行答辯回避制度,指導教師不得參加自己所指導學生的答辯工作。36%的學生認為這種做法是對指導教師的約束,有助于成績評定的公正性,45%的學生則坦然表示指導教師是否在場沒關系,決定成績的主要因素是論文的質量。
四、建議
1.加強早期基礎教育和開題前教育
為保證學生對畢業論文有充分的認識,應對學生加強基礎教育和開題前教育。基礎教育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鼓勵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內容滲透論文選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逐步訓練學生的科研能力;二是要為理工科專業學生開設《科技寫作基礎》選修課,彌補理工科學生在應用寫作方面的不足。開題前教育應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畢業論文的意義,鼓勵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論文寫作中;二是讓學生明確畢業論文的規格要求、成績的評定辦法,把“抄襲”降到最低限度。
2.嚴格篩選畢業論文題目
組織有經驗的指導教師組成畢業論文題目審查小組,對指導教師提交的建議題目進行認真篩選。通過篩選至少達到三個目的:一是督促指導教師精心做好準備工作,在深思熟慮之后提出建議題目或建議方向。二是保證論文題目的質量。將那些大小、難度符合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的題目精選出來,要控制專業學科論文和教育學科論文的比例,不設綜述性題目。三是組織學生旁聽題目篩選過程,使學生對建議題目有所了解,從而避免學生選題的盲目性。
3.做好畢業論文的硬件保證
學生在畢業論文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硬件條件:圖書資料、實驗設備、機房等。對于一般院校,特別是新建院校,在硬件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缺口,學校方面有必要加大資金投入,做好畢業論文的硬件保證。
4.加強對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監控
為保證論文質量,首先要挑選業務水平高、有畢業論文指導經驗和能力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其次,要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指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討論畢業論文中的重要問題和步驟,既要指導到位,又要防止“越俎代庖”;要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和二級學院要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飛行檢查,防止畢業論文寫作“前松后緊”現象,保證畢業論文工作正常進行。
5.嚴把畢業論文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