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1:06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學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會計畢業論文課題研究
畢業論文是屬于習作性的學術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創見性和科學性,但目前會計學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卻每況愈下,一方面表現在盲目選題,應付了事;另一方面論文內容空洞。究其原因,供大于求的就業環境改變使得畢業論文的重要性降低;學校對畢業論文的組織工作過于簡單、粗陋,如選題工作不夠細致、分派給教師指導的學生過多等;教師方面的原因,如學生和老師溝通不夠、教師本身的學術能力不強或缺少實踐經驗等。筆者認為,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學生論文寫作能力較差,會計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不少高校卻只是將“論文指導”作為獨立的教學環節,割裂了與其他教學環節之間的必然聯系,認為論文質量的提高可在短期內完成。事實上會計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應是循序漸進的,僅靠教師短期突擊指導是很難見效的。要改變這一現況,提高會計論文的質量,“研究性教學”勢在必行。
一、研究性教學基本內涵及實踐模式
“研究性教學”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選擇和確定與學科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中吸收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實踐活動。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發表了題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的報告,報告建議建立以“研究為本”的學習標準,使學生從入學第一年開始就在盡可能多的科目中,參與研究活動,將探索為本的學習、合作努力以及對書面語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是相對應的,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主探索、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精神和能力。對會計專業學生實施研究性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科研意識、創新意識的形成,對大學會計教學的最后環節――會計畢業論文寫作有著重要作用。會計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模式有很多種,筆者認為,提高會計畢業論文質量的模式大致可分為五種,如(圖1)所示。
(一)專題講座模式專題講座具有針對性、時效性、開闊學生視野的特點,其程序是:向學生搜集問題==>篩選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確定講座課題內容==>確定主題報告人==>提出解決問題策略==>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在研究性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與研究的需要,可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題講座。如在入學教育中,將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強調,還可以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告訴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知識基礎、理論修養、創新能力和文字素養,是其素質和能力在較高層次上的綜合體現,因此必須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接受這種教育,思想上就會高度重視畢業論文。無論是在自主性學習中,還是在課程教學中,都會有意識地與畢業論文聯系起來。再如針對學生不會查閱會計論文寫作的支撐資料,舉辦“如何查閱會計‘及相關資料”的講座;針對學生不會表述會計研究成果,舉辦“怎樣寫經濟類研究報告”的講座;針對學生缺乏某些專業知識或對某些問題有興趣,舉辦“某一會計專題講座”等。
(二)直接教學模式直接教學模式適用于講授會計研究方法知識和技能,也可用于對研究性學習基本理論和方法的講授。其程序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講授研究方法知識==>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練習==>總結。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師生對其均普遍缺乏認識。為消除其對研究的恐懼和誤解,了解有關的會計研前沿動態和科研課題,掌握研究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懂得如何進行科學研究,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諸如會計研究方法、會計模擬實驗、經濟類文獻檢索、科研報告與會計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局限于書本,要將會計領域中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及其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如在每一講結束后,補充一些與本講有關的會計資料,提供重要的參考書和期刊目錄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當前的實際問題,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會計的研究性教學也對會計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表現為會計、財務、金融、法律等知識的綜合,同時還要利用邊緣知識。這就需要教師保持旺盛的創新精神,強化終身學習的觀點,密切跟蹤當代會計、財務、金融等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保持很好的適應性。
(三)問題探討模式問題探討模式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發展水平,借鑒前蘇聯的馬赫穆托夫提出的理論總結出來的,即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出問題==>涉及相關知識==>搜集相關文獻==>探求解題方法==>得出科學結論==>運用新知識。這一模式首先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考,使其產生問題,并激發其探索的動機。在問題解決模式的流程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疑,激發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解疑。在問題的驅動下,教師進一步引導研讀教學素材、跟蹤國外前沿研究熱點,對現有會計技術進行實驗、評價和比較分析等。具體到會計論文寫作上,教師必須及時向學生介紹會計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和學術爭鳴;提供有關會計文獻資料,以供學生檢索研究;合理推薦有關的會計學術著作與學術文章,不斷鼓勵學生向一些經典的、傳統、名人的觀點挑戰。只有這樣,學生論文寫作的學術思路才會清晰,視野才會開闊,會計論題的選擇、論點的提出、論據的占有和結論的得出才會有創新和突破。
(四)自主探究模式自主探究模式就是學生獨立從事和完成某項課題的整個過程,其基本程序是:學生發現問題==>確定題目搜集資料并制定研究計劃分析資料并實施研究計劃==>撰寫研究報告。在這一模式中,問題涉及范圍較廣,可以是學生在學習理論時發現的新問題,也可以是其在社會實際中發現的新問題。這一階段可與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相結合。大學生參與科學訓練被普遍認為是有效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國內外許多知名大學已經取得了成功經驗。上海財經大學啟動了本科生學術研究資助計劃,主要是資助本科學生根據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理論及政策課題研究,學校每年鼓勵學生自行選定研究項目,并資助一定經費。支持學生開展項目研究,各院系指派有科研能力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并組織學生成立討論小組,讓學生共同參與一項科研項目研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訓練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通過課題研究培養和發展學生收集文獻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和推導論證、分析與綜合能力;科學實驗、發明創造的能力;寫作能
力等。在整個過程中,指導教師不會直接參與其中,更不會將其觀點強加給學生,只是在學生需要的情況下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在論文寫作訓練和練習中,在選擇自主研究模式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必要時多給予學生指導和咨詢,以便形成學生自覺自主、嚴謹探索的習慣和作風。
(五)課題參與模式課題參與模式是指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從中進行科學學習、科學探索和科學實踐的活動。其基本流程:教師在研課題匯總:=>介紹課題背景知識:=>介紹相關文獻資料:=>學生選擇感興趣課題參與==>承擔部分任務或子課題一>參加小范圍研究式討論一>總結。因為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有自己的科研項目,大至國家級重點課題,至校級項目。這些研究不僅緊跟學術發展的前沿,而且其成果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如若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可以獲得在傳統教學中得不到的寶貴經驗。在論文寫作訓練指導中,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給學生有針對性的題目,并給予指導,同時還要允許學生闡述和發表一些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看法。也可吸收學生參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課題和項目,給他們分配一定的任務或者分擔子課題的研究,不僅可以為課題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協助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增加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們逐步熟悉從事科研的過程、方法和作風,為其將來真正從事科學研究打好堅實基礎。
二、研究性教學指導會計論文寫作的階段性設計
要想改變會計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就要從源頭上對會計本科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改革。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知識基礎及專業接受能力,建議采取以課題研究為主線的研究性教學來提高會計畢業論文的質量。階段性設計如(表1)所示:
三、研究性教學模式下的畢業論文指導建議
(一)從培養目標上和課程體系設置上重視學生科研與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培養有獨立見解的學生應是培養創新能力人才的落腳點,而培養思想和見解的最有效途徑就是科研和寫作。從目前絕大多數高校課程體系的設置看,通常會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語文,專業課學習中偶有學校會開沒財經應用文寫作的選修課,然后在最后一學期設置畢業論文寫作環節。這樣沒有統一指導思想的、不連貫、不系統的寫作訓練環節的設置,很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整個課程體系中并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對學生科研與寫作能力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的科研寫作能力、提高會計畢業論文的質量,應該首先自上而下的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充分重視對科研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并以此作為重要培養目標之一,科學、系統地設置大學的課程體系,將這一培養理念和目標貫徹到所有核心課程的學習中去。首先增加訓練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專門課程和教學環節,如在中級專業課程結束以后,增加學年論文的學習環節,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可以結合實際問題或者理論前沿的一些問題展開研究。由于是對會計論文寫作的初次練習,因此應以培養寫作方法和思路為主,字數不宜太多,要求不宜太高,題材可以是論文寫作、案例分析、調查研究等多種題材的一種,主要在于使學生了解規范科學的程序,為畢業論文寫作打好基礎。同時從財務會計課程以上的專業課程均應有小論文寫作的要求,讓學生從日常的課程學習中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增加寫作能力的訓練。教師應該在授課的過程中對一些相關的論題展開討論,并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探索,幫助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和題目,這樣平時的思考日積月累下來就會形成一定的沉淀,學生才會在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階段有自己的方向和想法。
(二)加強對師資的培養力度,實施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激勵措施負責指導畢業論文的老師應從道德素質上和專業勝任能力兩個層面提出要求:一方面由于畢業論文的指導是項較為繁瑣、費時費力的T=作,需要指導教師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耐心,能夠全程認真負責地完成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畢業論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專業深度和創新要求,因此,對指導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要求也較高。這不僅要求專業教師要注重對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鉆研,學校也應實施各種措施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全國性或者區域性的各種學術研討會,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學術專長和研究領域開漫相關選修課和講座。這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引導有興趣的學生進人教師的研究領域,對相關的論文指導教師有一定的了解,使學生選擇指導教師時不盲目,有利于保證師生雙方的溝通。應盡量讓教師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較早的接觸各種理論前沿和實踐中的課題,有一定的思考和積累后再選擇研究方向,在選擇指導老師時也盡量做到雙向選擇,以避免學生和老師研究的專業方向存在“信息不對稱”。
1.組成學習小組:為了更好的學習,需要3—5個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學習點或其它有條件的地方參加學習小組活動,和同學一起學習討論,可以相互學習、交流經驗,老師可以定期到學習點指導學習小組活動,這樣疑難問題基本可以在學習小組解答,要求學生小組活動要有記錄,是否按時參加學習小組活動,以及在活動中是否積極發言,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內容。
2.網上學習:要求學員經常登錄中央電大、省電大、市電大、本校電大教學平臺,查詢有關學習資源,收看直播課堂,把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電子郵件發給我們,瀏覽網上輔導,通過流媒體和多媒體課件學習、自測,從網上搜集資料。不要放棄一切上網的機會。網上學習作為期末考核內容。
3.學習筆記:學生不論是通過哪種媒體自學還是參加面授課,都要有學習筆記,每學期至少檢查兩次。
4.形成性考核:目前的考核,比較多的是學習結果的考核,沒有涉及教學全過程,而在遠程開放教育的成人學習中,對學習過程的監控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要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考核。通過形成性考核冊來完成。所謂形成性考核,就是通過學習過程的考核、平時的考核,包括平時作業、自我測試、參加學習小組活動等等,學員應該獨立完成每章節后的綜合練習題和形成性考核冊內的題目,這些題目中的一些疑問是可以在學習小組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的。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可以為其他同學的學習提供幫助。
二、教師導學過程
1.設計教學方案: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特點,對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適合個人自主學習的多媒體一體化教學設計方案。指導學生根據教案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并對實施過程進行檢查。
2.答疑、講解重難點:我們每學期組織3—4次的面授輔導,會計學專業學員基本都是到校輔導,比如《基礎會計》,第一次輔導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第二次輔導會計憑證,第三次輔導會計賬簿,第四次輔導會計報表。平時有問題可以發電子郵件或者電話答疑,這樣疑難問題基本都可以解決了,要求每次答疑活動都有記錄。
3.關于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形成性成績作業,給出成績并簽名,沒有形成性成績練習冊的課程,教師至少要留三次作業并認真批改、簽名。任課教師每學期要在網上發2次作業并批改,教師在教務論壇上發作業,學生將答案傳到任課教師的E_mail信箱,任課教師將批改完的作業用郵件發到統一信箱。
三、考核環節
1.自檢自測:學生在自學及接受面授輔導過程中,要完成形成性作業冊、網上作業及網上測試題等,把握重點問題,疑難問題找老師及時解決。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績采取百分制記錄,60分為及格,具體分值分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其在課程總成績的比例為20%,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參加期末考試。
3.終結性考核:終結性考核是檢驗學生對一門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是衡量學員對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的一種手段,最重要的是考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中央電大和省電大在電大在線平臺上建有各門課程的復綱、復習指導、考前指導、考前練兵等資源,幫助學生進入復習狀態,順利完成終結性考核。
【摘要】會計倫理建設具有豐富的當代意蘊,其作為一種新的倫理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在價值和目標上都是一致的,體現了鮮明的時代價值。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導會計走出倫理困境,解決倫理困惑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采用倫理學理論對會計倫理建設的現實和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會計倫理建設實施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倫理理論基礎實施機制二律相融信息披露制度
所謂倫理,按其字面理解,是指事物的次序和條理。“倫理”一詞最早出現在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倫理法性是由風俗習慣沿襲而言,因此把習慣一詞的拼寫方法略加改動,就有了倫理這個名稱”,西方倫理學大多在此尋找本義?!抖Y記·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注曰:“倫,猶類也;理,分也?!钡胶髞韨惱聿疟粚iT用來稱謂有關人倫的道理。人倫就是指存在于人類之間的倫常、輩份關系。所謂人倫道理就是指有關人類倫常次序和輩份關系的道理?!皞惱怼边B用其義就是說人們在處理人與人的這種相互關系所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會計倫理的概念就是人們在從事會計工作過程中所構建起來的人倫關系,以及人們在處理這種關系時所應當遵循的原則。由此確定了會計倫理學的研究范圍是人與人之間在會計工作中所應遵循的次序和道理。
1會計倫理建設的理論基礎
1.1經濟倫理學視角
經濟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化、體系化的學科對在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中倫理道德問題的給予了系統的研究。經濟倫理學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本身是建立在人們的“實踐理性”的道德基礎之上的,經濟交往必須有一種道德框架作為基礎,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既需要制度約束,也需要道德基礎。首先,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法制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生產、流通、分配與消費是靠市場主體間的契約聯結在一起的,為了保證這些契約的公正和得到遵守,就需要完備的法律制度;其次不可忽視的是,市場經濟還體現為倫理經濟,市場經濟的經濟模式和經濟體制都有自身的倫理道德和價值意義,它依靠義務、良心、榮譽、節操、人格來建立相互交往的友好關系,以確保社會成員的行為合情、合法、合理。正如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所說:“自愛、自律、勞動習慣、誠實、公平、正義感、勇氣、謙遜、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等,所有這些都是人們在前往市場之前所必須擁有的”。無獨有偶,1970年的獲獎者薩繆爾森說“市場是無心的,無頭腦的,它從不會思考,也不會顧慮什么”,可見盲目地相信市場的力量必然導致社會失范、市場失序和經濟失信,經濟離不開正確的倫理價值導向。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作為一門商業語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宗旨在于向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相關的財務信息以助其決策。會計倫理為市場經濟中的會計組織機構和會計人員提供一種價值導向,進而調節會計組織機構和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依據經濟倫理學理論,市場經濟越發展、越成熟,在會計活動中,會計倫理道德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會計倫理建設不僅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道德進步的表現。
1.2新制度經濟學視角
隨著會計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會計行為具有經濟性和社會性的特征?!皶嬕粋€重要功能就是,為企業各種契約的訂立和執行提供相應的數據,以界定契約關系”](林鐘高,趙宏,2001),會計行為具有經濟后果,會計程序必須公平地對待一切利益集團,財務報告應保持真實和準確,會計數據應當公允、無偏見,因此會計活動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梢姇嬓袨楸旧硇枰贫燃s束和規范。
新制度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諾思(North)認為:制度是人們之間為實現專業化和分工所帶來的貿易收益,并使財富最大化而做出的契約安排,它包含著一套以章程和規則為形式的行為約束,一套從章程和規則出發來檢測偏差的程序,最后還有一套道德、倫理的行為規范,這類規范限定了章程和規則的約束方式的輪廓。由此看來,約束會計行為的制度不僅僅包括會計準則、制度規范,即“正式的制度”,還應包括會計倫理規范這類非正式約束。會計制度約束作用的有效性依賴于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原因有三:第一,會計制度中的“正式制度”具有強制性,一般借助國家機器保障其執行。正式的會計制度只有借助于具有高度柔性的會計倫理力量才得以執行和實施;第二,由于會計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會計環境的不確定性,會計正式制度作為一種顯性契約,有著其可能存在的不完備性。此時非正式制度可以誘導人們在正義和非正義、合理與不不合理之間做出道德選擇,以合理的解釋和恰當的方式處理制度不完善所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彌補正式制度的缺失。第三,新制度經濟學認為,良好的倫理道德(非正式制度)能有效地淡化制度遵守主體的機會主義成本,從而進一步減化制度執行的監管成本和制度實施的其它費用。
由此可見,作為一種非正式約束的會計倫理是會計正式制度得以執行和有效運作的重要基礎和精神保障。開展會計倫理建設是會計制度不斷完善的客觀要求,也是會計行業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
1.3契約論視角
現代契約論認為:企業是一組契約關系的聯結,企業內部契約安排按其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要素使用權交易契約和會計契約兩部分,要素使用權交易契約規定企業內部生產要素的組織結構和企業所有權安排方式,并最終決定企業剩余索取權的分享狀態,會計契約決定企業剩余的計量方式,而現實中的契約都是不完全的,要素使用權交易契約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現在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剩余索取權的分享,會計契約的不完全性表現在經營者擁有剩余的會計規則制定權。經營者既享有剩余索取權又擁有控制剩余計量的會計執行權,其它契約主體必定會擔心自己在企業中的契約利益會因會計契約的不完全而受到損害,從而影響其簽定企業契約的積極性,但是在現實中各方參與企業組織時,并沒有人會因為會計契約的不完全性而對其利益的可能損害給與足夠的關注,這一理論與實際中的矛盾稱之為“不完全契約的企業簽約悖論”。這一理論與實踐相互矛盾的企業簽約悖論,只能通過會計倫理來解讀。這是因為:現行會計規則安排是一種顯性契約,它作為一種制度化的存在已被契約方廣泛接受,因而企業締約者無需每次重復簽定會計契約。這種現象可稱之為會計契約的自動簽定。但契約方之所以對具有經濟后果的會計契約自動簽定,其中隱含了這樣一個假設:已有會計契約條款是客觀公正并且會計契約的執行過程是誠實守信的,即契約方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約定,這個約定就是會計倫理。會計倫理是一種隱性契約,它是由企業物質要素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簽訂的關于會計執行的一份隱含契約(劉建秋,2005)。可以看出,會計倫理是會計契約不完全的必然要求,正是會計倫理彌補了不完全顯性會計契約的天然缺陷,才大大提高了企業契約交易的效率。這樣,不完全會計契約的企業簽約悖論得到解讀。
顯然,只有大力提升會計契約簽訂者雙方的倫理道德素質才能使這份心照不宣的隱含契約得以持續,此時會計倫理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2會計倫理建設的實施機制
會計倫理的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通過制度創新,采取自我修養與外部監督相結合、道德教育與檢查懲戒相結合、行業自律與法律監管相結合相結合等形式,以培養會計人強烈的倫理意識,引導和規范倫理行為,使倫理規范成為廣大會計人的行為指南,最終使得會計倫理道德水準逐步邁向理想狀態。具體來說,會計倫理建設的實施機制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加強會計道德教育是基礎
一種倫理道德生長和確定,比任何其他文化形式都更需要教育的輔助。會計倫理也不例外,會計倫理建設與發展離不開道德教育的具體支持,我們認為加強會計人道德教育是會計倫理建設與發展的基礎。
現階段我國會計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對潛在會計人的會計道德教育,即對大、中專院校會計專業的在校學生進行會計道德教育,使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學習和了解會計道德理論,培養職業道德情感和觀念等道德意識,為潛在會計人今后進入會計職業活動中自覺遵守會計道德規范奠定基礎;二是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即對會計人進行持續的再教育,將會計道德教育作為后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其目的在于把對會計人的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會計工作職業生涯中,讓從事會計工作的會計人不僅認知會計道德規范,更要通過道德教化使他們將會計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觀念,并指導和約束自身的行為,以提高自律、自省能力,形成良好、穩定的道德品行。第一,制定培訓規劃,建立規章制度;第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管理制度和形式,針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時間短、內容新、容量大等特點,開展多形式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形式和類別;第三,建立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優化師資隊伍配置;第四,各培訓單位應當建立嚴格的培訓教學管理制度和培訓人員檔案管理制度,嚴格考勤、考核、考試制度;最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應立足于行政管理,必須認真履行職責,完善規章制度,制訂培訓規劃,審核培訓單位,建立師資隊伍,強化市場監管,嚴格培訓考核。
2.2實現法律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二律相融是核心
實現法律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二律相融是會計倫理建設的核心。首先實現法律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二律相融具有必要性:會計倫理的建設離不開法律監管和行業自律的雙重保障。法律監管對會計行為的調節具有最高的強制力,對其遵守與否受制于外在的約束力,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是一種典型的他律型規范。但是,法律規范只限定了會計人的下限而行業道德規范卻能從信念、品行、能力等更為本質和深刻的層次來影響并提高會計行為質量,正如思想家龐德所指出的“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系統能深入到人的生活、信念等深層結構,而法律卻只能望而卻步”。在經濟生活中,經常發生沒有違反法律制度,但卻違反了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此時,會計職業團體可通過自律性監管,對發現的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進行相應的懲戒,對會計敗德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規范。與法律監管不同的是,行業自律主要通過“執業能力和道德”評價來形成約束,既有“自律”成分,如憑借個人良心、道德上的自覺自省,也有他律的成分,如通過社會輿論的譴責、行業內的紀律處罰等手段,屬自律和他律的相結合。行業自律除其核心部分已固化為共同的職業守則,并經由職業團體擬定、頒布、形成文字從而成為正式制度安排之外,其余的仍以倫理、道德、意識形態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其次行業自律與法律監管的相融具有可行性。二律的相融性具體體現在:由于法律制定、實施和監管成本較高,且會計行為具有復雜多變性,不可能通過法律的形式將方方面面規范到,而道德自律的較大一部分約束力正是因為存在于人們的觀念和意識中,因而更具廣泛性。因此我們在進行會計倫理建設時,“行業自律”和“法律監管”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2.3明確會計道德評價機制是導向
會計道德評價貫穿于會計道德的教育、修養、遵行等整個會計實踐的活動之中,是整個會計道德規范體系發揮功用的“杠桿”。會計道德評價機制的構建由會計道德評價機構、評價指標和評價程序三大要素的有機統一所構成。
2.4建立會計倫理信息披露制度是關鍵
人的行為過程和行為方式是受制度條件約束的,但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人的行為方式和行為過程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變量,即存在著人的行為對制度架空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便會產生“制度虛置”的難題。而傳統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于信息披露主體(信息供給方)的行為除了受上市公司制度、規范和慣例等制度性因素制約外,信息披露的時機、規模與質量主要是受主體自身的道德約束。這種約束結構意味著信息供給者的行為對信息披露制度的吻合程度,主要是由其道德水平決定的。因此,傳統的信息披露制度具有較大的“道德風險”。信息披露主體一旦出現“敗德”問題,信息披露的失范將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信息披露失范的情況下,上市公司信息不僅無法起到決策有用的功能,甚至也不可能具有監督功能??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設計,離不開人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水平的考量,而這恰恰是現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機制所忽視的。毫無疑問,在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框架中,如何實現倫理秩序與現行制度安排和技術規則的融合,已成為眾多學者重要的研究課題。我們認為建立會計倫理信息披露制度,這不僅能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決策有用性,還能規范會計人的道德行為,提高會計人的道德水平。因此我們說,建立會計倫理信息披露制度實則會計倫理建設的關鍵所在。
2.5開展倫理道德鑒證服務是監督
近些年,國外政府、社會公眾及企業界對倫理道德建設越來越重視,由此催生了審計師的新興服務——倫理鑒證服務,即道德審計。道德審計應是系統地對企業道德各個方面進行描述、分析和評價,并提出從道德素質評價、行為審查、利益相關者審查、公司道德管理制度和措施審查、道德困境解決方法審查、員工個人品質和所處環境評估等六個方面進行企業道德審計。他認為,企業道德審計與社會審計不同的是,道德審計包括更多企業道德方面的因素。
縱觀現有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會計倫理作為企業倫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在道德審計中并未得到專門地反映。我們認為,會計倫理建設的道德審計是指審計組織的審計人員受托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時,衡量會計人(會計實務工作者)是否遵守道德管理制度規定及對會計道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進行評審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戴海青.會計倫理與會計道德的區別研究.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1.引入新會計科目,鏈接相關知識點。經濟業務的處理,可以由教師直接指出涉及的會計科目(如供應過程的核算,可PPT呈現“在途物資、原材料、應付賬款、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也可讓學生從會計科目表中自主查找、判斷該引入哪些新的會計科目。教師通過PPT展示該會計科目的特點,或提供教材頁碼讓學生自主翻閱了解,小結該經濟業務引起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繼而歸納出會計分錄。對于需要引入其他相關知識點的,如運費增值稅的抵扣、運雜費的攤銷等,在這一環節一并完成。
2.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完全遵照現實會計崗位的會計賬務處理,實現填制憑證、登記日記賬、分類賬同步進行,使學生有一個整體賬務處理感觀,幫助學生形成“專業技能集成系統”,有效防止零星記憶。
3.成果驗證與強化。通過PPT展示正確的憑證填制、賬簿登記結果。要求學生不僅要驗證會計科目、金額等的正確性,而且要注意日期(尤其是票據和結算憑證中需用中文大寫的日期)、摘要等其他內容的對錯,以及會計數碼、漢字書寫的規范性。驗證后,再提供若干類似的經濟業務,進行強化訓練。
二、技能導向型基礎會計教學模式的特點
技能導向型基礎會計教學,與依托學科知識體系的教學相比,有較大差異。其主要特點是:
1.實物資料成為教學主要載體。課堂上,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再是會計的概念、基本職能、特點等一大堆會計理論和知識的講授,而是反映經濟業務的實物形式的原始票據,以及空白的記賬憑證、日記賬、總賬、明細賬、報表,也就是在會計崗位中直接應對的實物和任務。通過精心設計的經濟業務的依次展開和多次重復,實現任務驅動,強化專業技能訓練。
2.教材成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書”。在課堂上,可充分發揮PPT的教學輔助功能,以一個個“知識小貼士”的形式,將所需的必要知識點、實物影像、賬證填制關鍵點等快捷地展示出來,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在學生處理經濟業務、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以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完成作業過程中,需要獲取相應知識點的時候,教材才成為學生翻閱的“工具書”。
3.技能掌握程度成為教學評價的主要衡量標準。對學生的評價,以專業技能考查為主,即能不能正確、快速、規范地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文字、數字的書寫,如文字的清晰度、大小寫數字的規范性,列入評價考查范圍。憑證、賬簿、報表的整潔度,作為會計基本技能,也列入考查。對學科知識點的考查,側重正確理解和實際運用辨析,不再要求死記硬背。
三、技能導向型教學模式的實踐反思
在該階段應注意所創設的情景必須與教學內容相聯系,以明確學習目標;同時,情景設計應充分發揮學習者認知結構變量中的可利用性,圍繞學習者的原有生活知識、情感體驗,層層設疑,步步引導學習者將各情景任務付諸于行動。基礎會計前半部都是理論性的內容,主要解決概念、特點、原理等基礎知識,學生首先必須明確會計是核算特定主體已經發生的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圍繞這一教學內容在第一次課上就進行了一次真實的經濟活動:籌集資金。教師作為發起人,發動學生參與到資金的籌集中,并產生借貸關系。具體活動是結合當時臨近中秋,教師首先提議與同學一起采購一批燈籠回來,在校園銷售。隨即教師拿出現金200元作為資本,并盛情邀請同學入股。很多同學處于一種不知所措或是旁觀的心態,但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在經過再次游說后,有同學拿出現金50或100元表示愿意投資,氣氛開始逐漸活躍?;I集到現金350元后,教師還隨手拿起學生桌面的物品比如計算器、文具等作為入股,最后再讓一位同學取出現金如100元作為對他的借款。在籌集資金活動中,部分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全班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起來。籌集資金結束后便緊接著進行下一階段的活動。
隨后還可創設的情景則為虛擬,如購進貨物,銷售貨物,償還借款等,這一虛擬情境可以通過圖片和動畫展示。第二階段:進行角色定位,設計問題,分組討論,培養分析解決問題及溝通交流等技能。該階段一定要讓學生對所處的情境產生問題,問題的提出者既可以是教師提出,也可以是學生,問題的提出必須結合教學目標。當學生很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后,教師要給與學生角色定位:例如在第一階段進行的籌集資金活動中,假設你現在就是一名會計,面對這樣的環境———籌集資金(以后是購買貨物、銷售貨物….)需要解決的問題有:①會計記錄什么,即會計核算對象的理解;②應該怎樣記錄,即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給予直接的提示和答案,只需要強調學生對會計是算錢的這一已有的認知,同時可以指出結合課本的哪些內容進行思考討論。盡管學生記錄的內容和格式可能千奇百怪,甚至是錯誤的,但沒有關系。學習就是一個應該包括掙扎的過程,沒有答案,必須在海水里游來游去,直到游到岸邊為止。在這一階段,為避免學生無從思考,個別學生不參與,分組討論是非常必要的。
行動導向教學法里包含了許多具體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所有教學法都涉及一個如何開展的形式問題。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以小組團隊形式進行具體教學法的開展,是因為小組合作能化整為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能讓其參與到問題解決的一個良好的小環境,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意識和能力。為避免無意義的討論以及提高課堂效率,討論解決問題的時間必須加以事先設定。第三階段:成果展示及點評,培養總結表達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時間到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主要是海報和解說。教師事先發給每組空白紙,要求每組將本組討論的結果記載在紙上,再到講臺上或者到別的小組進行展示和解說。每次活動展示的同學都要求是不同的同學,以求每個同學都能參與。點評通常分為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小組互評是學生進一步溝通的橋梁,也是學生各自思考碰撞產生火花的平臺。這一環節同樣需要控制好時間。
教師的點評應該是積極的,積極的點評是對學生參與和努力的一種肯定,點評時要注意運用語言手勢等技巧,創造漢堡包式的評價,即肯定—建議—肯定。教師的點評還應是對每次行動結果的理論性深化。除了幫助學生對本次行動所涉及知識進行總結,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實踐與理論聯系起來,并明確下次教學內容的出發點,從而將本課程知識系統化。例如會計概念:核算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會計對象:資金運動會計要素:會計對象具體分類會計科目:會計要素的具體名稱等。以上三個階段是對基礎會計課堂運用行動導向教學的實踐總結。教學實踐表明,通過這樣的模式,雖然耗的時間較長,但同學經過自己努力和小組合作,慢慢推出來的概念、原理、方法、公式等等知識,特別有成就感,既提高了獨立學習、溝通合作等能力,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這樣的三階段模式能否成為中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常態?具體運用中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如何創設更多更有意義同時又能引起學生興趣并行動的情境?受到課桌擺放的固定性及課堂時間限制,每次的分組應如何解決?難題自然不少,但相信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決。
作者:鄧愛華
1.明確教學的任務確定好教學目標之后,就要據此選擇明確而恰當的教學任務,明確的教學任務,是學生培養方案中得重要內容。在選擇教學任務之前,需要了解相關專業學生培養層次。通常,會計電算化知識有三個層次的培訓等級:初級培訓,只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和會計核算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學任務的安排應注重軟件的操作訓練;中級培訓的教學任務應加入會計軟件維護和軟件參數設置的訓練,以期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為會計軟件開發提供業務支持;高級培訓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會計軟件的開發、維護等。針對不同培養需求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需要,也滿足了社會發展對不同人才的需求。
2.創設教學的情境,實施角色扮演會計電算化應用人才的培養,是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重點,而應用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實踐教學。在實施了任務導向教學法的課堂教學中,應將課程中的問題按類別、按體系加以切分,并根據學生個人特色和所形成的小組特色,合理分派。這樣,每個學生都面臨一定的任務,處于特定的實踐情境中。例如,在劃分會計工作崗位輪流實訓,要求學生實施從創建帳套、完成初始化、輸入記賬憑證、審核、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整個過程。二是學生群體形成臨時工作小組,要求學生使用某種會計軟件完成一定的實驗任務,小組成員輪流轉換角色,相互評價,這樣有利于他們切身體驗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熟練相關的工作流程,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二、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實施任務導向教學法的啟示
1.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任務導向教學法轉變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傳統課堂中,教師充當的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實施任務導向教學法,課堂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咨詢者和指導者,充分挖掘了學生的主卦能動性,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絕大所數的時間都留給學生,教師僅僅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積極地學習會計電算化等相關知識、熟練掌握學習的方法,輔之以一定的實際操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使他們具備了走上工作崗位后所需要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會計電算化課堂中采用任務導向教學法,首先讓學生自主成立學習小組,由教師給各個學習小組分配學習任務,小組內學生自主分配各自角色,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探討與各自的角色體驗,深刻領悟了課堂所學知識,并以實際操作取代了傳統課堂中的“死記硬背”,改變了傳統課堂中重理論知識輕實際鍛煉的傾向。在這樣的實際操作中,學生各自承擔相應的實踐任務,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探討和角色演練,在實踐中發現不足之處。任務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新知識的熱情,知識的獲得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究
傳統教學的特點是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作為講授者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而這些內容都是已存在于實踐中的顯性知識,很難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銀行會計教學中如果采用傳統方式就會有很大的困難。首先,金融專業學生長期在學校接受教育沒有社會實踐的經歷;其次,學生在已接受原先知識的情況下,再學習金融業的業務處理往往會將知識點混淆。相比較下,用行動導向法進行銀行會計課程的教學,可以更好地表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進而培養學生在職業環境下靈活運用銀行會計知識進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進行比較。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銀行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一)明確培養目標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有其特定的教學目標。銀行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需要在德智體全方面發展,具備與金融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能熟練掌握業務的操作、管理、服務咨詢等技能,具有從事金融專業相應崗位工作的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
(二)完善課程內容
目前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都在進行課程改革。而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優化職業能力的課程教學項目模塊化設計,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項目來源不規范。職業學校一般采取的是模擬方法,要與企業的實際業務相匹配較困難。課程教學仍以學科體系為主,在后面增加幾個項目。這種所謂的項目化教學對學生的訓練達不到理想效果。所以銀行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只憑以往教學模式經驗來完成,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行業調研
通過對一定數量的在崗畢業生的尋訪了解、走訪金融組織,并在廣泛征詢各方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明確工作崗位,確定工作任務,從而明確教學項目。銀行會計課程的內容應以銀行典型業務為主軸,以項目為載體,將每個項目劃分為若干模塊,然后在各模塊中設計具體的工作任務,同時描述工作目標,明確學生應掌握的技能,要將行業專家的實務經驗與專業教師的教學經驗融為一體。
2.課堂與崗位要充分結合
在充分考慮銀行會計工作崗位需求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既要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培養,還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增長,從而更好地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提高學生職業競爭能力。
3.注重實訓實習
為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專業理論課程學習之外要加強實踐教學。在實訓教學中,校外實習是利用校企聯合的實習基地來完成。學校制定學生的頂崗實習計劃,通過企業實習,可縮短學生的實習適應期,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改善教學法
銀行會計課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實踐操作性強,所以適合采用項目化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是以實際工作業務為參照構建仿真項目。每一個學習項目都是以仿真工作情境為依據的。我們把整個教學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確定任務”、“制定計劃”、“教學實施”、“學習檢查”“、學習評價”五個環節。下面以存款業務當中的“單位活期存款業務核算”為例,采用項目化來實施教學過程,教學中,我們選擇興秦有限公司辦理現金存取的業務為工作情境,模擬項目教學法從第一個環節給出工作任務開始到最終環節學習評價,全程都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一開始教師參與會占較大比重,而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學生參與為主。此外,對于不同的工作情境,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角色扮演、FLASH演示等。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同時體會實際的操作技能,充分體現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