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52
序論:在您撰寫石化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校動漫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思路
實踐教學對于動漫高等教育非常重要,合理的動漫實踐教學體系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動漫制作水平。關于高校動漫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筆者提出以下三點想法。
1.基礎課階段
隨著動漫教育在近些年的發展和逐步完善,各高等院校在動漫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一定改革。通常學校會把低年級動漫學生的課程歸為“基礎課”,學生在基礎課階段把基本功練好之后,進入動漫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這些基礎課一般由素描、色彩、速寫、外出寫生、三大構成等課程組成(圖1、圖2)。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打好基礎,而后再厚積薄發,對學生學習后續的動漫專業課程好處頗多。但是,很多學校忽視了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連續和過渡,造成學生專業課學習比較困難。
2010年以來,筆者在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的動漫專業教學中進行了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比重的嘗試,在素描、色彩、速寫等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實踐性,加入與專業課相關的內容。比如在素描教學中,筆者將傳統的人物練習變為與專業課聯系更為緊密的服裝、動漫道具等(圖3、圖4),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造型基礎和歸納提練能力;另外,學生對寫生對象可以進行卡通化處理,進行適當夸張變形。而在設計基礎課教學中,我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和透視等課程中再加入動漫元素,同時還要求學生使用計算機來完成課堂作業。
2.專業課階段
動漫專業課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核心內容,也是實踐教學實施的關鍵環節。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開設課程都是一個階段開設一門課,課程開設的時間多在一個月左右,學生要在這一個月之內就掌握這門課程的所有知識和操作技巧,常常會造成學生感覺很疲憊,教學效果也難以保證。更為重要的是,各個課程之間也存在著脫節現象,幾門專業課學下來學生難以應付。而在實踐教學改革中,卻恰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在新的專業課實踐教學環節中,引入“聯合案例”模式,即在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使用同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案例,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將各門課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最終做出完整的、高質量的動漫作品,讓學生真正具備從事動漫創作工作所必備的知識結構。例如腳本設計、角色設計、二維動畫、動畫短片創作這幾門課程,在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就要求學生以一個完整的案例將各門課程的學習內容有機串聯在一起。
在實踐項目選擇上,我們通常遵循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實踐項目相結合的學習思路,最終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與動漫企業合作大型的實踐項目。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接受專業教師的指導,同時還有企業內的專業人員來指導他們創作。這樣,學生在學習到實用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為他們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畢業設計階段
動漫專業與普通的藝術專業相比,其特殊性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與市場緊密結合,高等院校的畢業生應能夠面對動漫企業提出的種種要求,并具備獨立完成相應項目的能力。畢業設計階段的實踐教學,與基礎課階段和專業課階段有較大不同。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實踐教學中,已經不同程度地強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際操作能力,而畢業設計階段的實踐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通過畢業設計促使學生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動畫片。同時,鼓勵學生創作個人動漫作品參加各類動漫賽事,使學生將學習的重點由熟悉動漫流程、研究操作技巧,轉移到作品創作和動漫項目規劃上來。學生在完成好個人畢業設計的同時,也為其今后在動漫企業中晉升高級職位打下良好基礎。
如何提升高校動漫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
盡管對于高校的動漫專業而言,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已經在教學中達成共識。但由于我國的動漫教育起步晚,教學模式也是從國外設計院校或者其他鄰近設計專業借鑒過來的,因此從整體上看大多數院校的動漫實踐教學還處于摸索階段。如何才能提升高校動漫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筆者認為有三點值得關注。
1.在院內建立動漫制作工作室
通常,動漫專業課程的知識量大,學生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在課上完成相應案例的制作,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做大量練習。但是,由于學生的計算機配置較低等原因,學生在回到宿舍后往往獨自學習的效率不高,因此無法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而學校建立動漫工作室,可以為部分學生提供課余學習陣地,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模擬動漫企業的工作模式,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虛擬項目,通過實踐提高動手能力。
2.組建一支實踐經驗豐富、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
對于動漫專業的教學而言,實踐經驗的傳授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主題。課堂上,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以師傅帶徒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作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同時,也可以有效地解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另外,近幾年動漫產業發展迅速,其相關的電子設備和應用軟件,以及動畫表現技術等更新換代的速度比較快,如動畫制作領域的三維動畫、三維立體動畫、網絡動畫等,在7—8年的時間內動畫制作技術已經更新數次。因此,這就要求動漫教師做到專業知識常換常新,不可數年如一日地重復相同的內容,否則動漫專業課就變成了動漫歷史課了。
3.積極推進校企項目合作
對于學生來說,最好的實踐學習就是去動漫企業參與真實的工作項目。但實際的情況是動漫實習崗位比較難找,企業需要追求最大的利潤,大多數動畫公司對于實習生要求非常嚴格,而且往往需要付費實習。因此,為了提升實踐教學的水平,筆者認為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免費實習的機會。另外,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也可以聘請動漫企業中的技術骨干來校擔任部分授課工作,將實際的動漫設計項目引入到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貼近真實的動漫設計環境,從而使力爭通過校企項目合作的推進,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實用、更加合理,使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更加貼近動漫企業的需求,同時也大大地促進學校的實踐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機制
從一名學生到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個體長期努力和各種促進個體從教素質提高的機制共同作用的過程。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他們都是經過了高等學校的培養,經過到學校的見習、實習,并接受一定的在職培訓,通過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而逐步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經過了大學的培養機制(包括見習、實習機制)、進修單位的培訓機制、校本培訓機制、學校評價機制和各種獎懲機制等,經過這些機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師本人的主觀努力,他才有可能從一名師范生或大學生成為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教師。在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多種機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政策外,發揮著最重要作用的機制主要有三種,一是大學尤其是師范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的培養機制,二是對現任教師的培訓機制,三是學校管理中的教師評價機制。
1.培養機制
教師的培養機制是指有關教育機構培養教師的各種制度以及它們間的關系的具體運作方式。在我國,承擔培養教師的主要機構是師范類大學和學校,目前,由于教師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逐步實施、以及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師范類大學畢業生的從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師的培養機制不僅僅涉及到師范類學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師范類學校;同時,培養不僅僅是包括對未來教師的培養,也包括在職教師所接受的學歷教育。
毋容置疑,教師培養機制的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因為從成熟的專業六大特征(專業知能;專業道德;專業訓練;專業發展;專業自主;專業組織)來看,它是促進教師專業知能、專業道德、專業訓練、專業發展的重要機制。近年來,我國師范教育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師范教育體制、專業設置、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改革無不都是為了能最有效地促進未來從事教學工作的學生素質的提高??梢哉f,如果我們的畢業生在即將從事我們的教育工作之前,已具備了很高的教師專業素養,那么,我們的教師職業成為一門真正的專業就為時不遠了。
2.培訓機制
對教師的培訓通常是指由于社會和學科知識等方面的發展,現任教師應該進一步接受有關學科知識更新、業務素質提高等方面的再教育,不斷“充電”,以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所謂教師的培訓機制也就是有關教師進修提高的制度以及它們間相互關系的運行方式。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培養機制和培訓機制一直是分開運行的,它們分別承擔著培養教師和提高教師素質的職責。隨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人,以及教師職業專業發展理論和終身教育思想的不斷影響,這種條塊分割的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正在逐步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這種教師職前、職后教育的一體化的改革,無疑是為了形成一種更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需要不斷地學習進修”是專業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3.教師評價機制
當我們簡要地了解了教師教育的兩種主要機制——培養機制和培訓機制,在承認它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機制——教師評價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
從時間上來看,教師接受培養和培訓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與教師教學生涯伴隨始終的教師評價則要比它們長得多,況且,教師的教學是一門實踐的藝術,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的。也就是說,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是與學校的教師評價工作,伴隨始終的。從這點來說,教師的自我評價對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意義重大。
二、教師評價的核心——自我評價
教師評價是一項十分復雜而重要的活動,正是由于這種復雜性和重要性使得“沒有哪個領域如教師評價那樣持續地成為研究的熱點”。就其復雜性而言,在很大程度是田教師評價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1.教師評價的特殊性
這種復雜性和特殊性主要來源于:
(l)教師角色的多樣性
教師這一職業是一個多重角色的職業,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在不同的情境下,常常擁有多種身份,擔任各種不同的角色。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曾把教師的心理角色歸納為三大類:教學和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員、課堂管理員等),心理定向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家、人際關系的藝術家等),自我表現的角色(包括學者、父母形象等)。也有人認為教師的角色主要有“權威者角色”:包括知識的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模范公民、紀律執行者、家長人;“心理工作者”:包括朋友與知己、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心理治療者。由于人們對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們普遍認為,教師這一職業,是角色沖突的一種典型情境”。這就使得我們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究竟是應從多種角色出發,還是應該突出某種角色時,常常遇到不少困難。
(2)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教師的勞動是復雜的。這種復雜主要表現在:第一,教師的勞動是一種高級的腦力或者精神勞動。一般來說,教師往往要在先掌握有關知識、能力和社會生活規范的情況下,才能起到幫助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積極學習,最終才能造就具有個性完美、德才兼備的學生;第二,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具有個性的、正在迅速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由于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以及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的不同,教師的勞動應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第三,教師勞動成果的集體性和綜合性。學生所取得的成功和進步,很難說是具有哪位教師的作用,每位教師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學生的變化是一種社會性的變化,相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學校教師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會、學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第四,教師勞動的成果顯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即教師培養的學生是否滿足了社會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經過社會的檢驗才能得出結論;另外,教師的勞動還具有時空的靈活性,勞動形式的個體性等特點。馬卡連柯曾指出: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它很大程度上說,教育科學的這些特性就體現在教師的勞動上。
由于教師勞動的這些特點,使得我們在對教師的勞動價值作出判斷的時候顯得困難異常。目前教師評價實踐中有以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為主要依據的評價傾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會發現教學過程中教師勞動的創造性同教師評價追求有效教學的單一性標準,教學成果的綜合性、集體性與教師評價的個體性,教師勞動成果的追效性與教師評價所要求教學反饋信息的及時性之間的矛盾顯得越發尖銳。
(3)教師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師角色的多樣性和教師勞動的復雜性,決定了對教師的管理應該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同時,也更應注意到教師在學校教育中所處的特殊位置。在學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師、課程、學生中,學校教育的目的只一個,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最終的目的是指向學生的,但要達到這一目的,如果離開了教師則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寧同志曾指出:“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講授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么來決定呢?這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一切‘監督’、一切‘領導’、一切‘教學大綱’、‘章程’等等,絕對不能改變由教學人員所決定的課業的方向?!瓕W校的真正的性質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組織的良好心愿決定的,不是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的,…而是由教學人員決定的?!?/p>
教師角色的多樣性、勞動的復雜性以及教師所處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任何單一性的評價主體要想對教師作出全面而科學的評價是極其困難的,同時,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正是由于教師這一職業有這些特殊性,才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師的職業,應該是一個專業。
2.教師評價的主體
在現實的學校教師評價活動中,為了能全面而客觀地進行教師評價,一般都采用多途徑、多主體來評價教師。較為常見的教師評價主體形式有:(l)領導評價,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領導、學校領導(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等)對教師的評價。它是教師評價中對教師促進作用最大的一種外部機制。因為,在我國,領導對教師的評價,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師的職務晉升、獎金的分配等激勵性手段聯系在一起的。領導評價能否對教師素質的提高起促進作用,同領導者本身的素質、評價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極大的關系。(2)同行評價,是指教師與教師間的互評。由于教師評價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尤其涉及對教師學科水平、教學技能等方面的評價時,通常需要借助專家或同行教師的評價,才能保證教師的評價具有一定的效度。(3)學生評價,是指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因為,教師勞動的成果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同時,教師工作的絕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學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學生是評價教師工作好壞的主要發言人。(4)社會評價,是指學生的家長,以及社會其他人士、團體對教師的評價。它常常表現為一種社會對教師行為規范的要求和總體性的看法。(5)教師自我評價,是指教師通過自我認識,進行自我分析,從而達到自我提高的過程。它首先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自我認識能力,包括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專業水準、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有所認識,尤其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還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實現自我提高的途徑。
3.教師評價的核心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領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社會評價是評價中的“他評”,都是教師評價中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外部機制,即都是利用外部的壓力、外部的要求來刺激和規范教師的行為。而教師的自我評價則不同,它是評價中的“自評”,是一種教師通過認識自己,分析自我,從而達到自我提高的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內在機制。也即它是一種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內在機制。教師自我評價對于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眾所周知,當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無疑是一種主體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標之一是要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要培養具有積極自我意識的學生,則首先必須具有積極的自我意識的教師。而我們的評價中,強調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則正是培養教師本身自我意識的最佳途徑之一。我們強調教師的自我評價,將有利于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同樣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從而最終有利于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的形成。
(2)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內涵隨著經濟社會和教育本身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性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當然,教師創新精神的來源,離不開本文前述的教師培養和培訓機制,但是我們可以說,沒有自我評價能力的教師,是不會有創新精神的。因為,創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自身和現實的反思,尤其是來源于對自我的不斷否定。因此,自我評價在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從前面對教師勞動和教師角色、以及教師管理的特殊性分析中我們知道,教師勞動和教師角色是復雜而多樣的,尤其涉及到教師知識現、學生觀、人才觀等教育教學觀念的評價,用他評的方法,難度是顯而易見的,而自我評價作為一種教師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從而自己提高自己的過程,對自身的觀念的更新來說,不失為一條有益的途徑。
(4)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續的作用。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我發展的動力機制,對于教師的發展來說,是教師專業提高的根本動力。正如哈里斯(B.M.Harris)和希爾(J.Hill)所指出:“只有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具有最廣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過內省和實際的教學經驗,教師能夠對自己的表現形式和行為作一個有效的評價”。
(5)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領導評價,還是教師同行評價,它們要對教師的行為產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經過教師自我評價的機制,通過教師的認同、內化,最終才能起到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作用。
當然,并不是在進行教師評價時,教師才進行自我評價,教師的自我評價可以說是貫穿于教師專業成長過程始終的,在前述的教師培養機制和培訓機制中,要能發揮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真正作用,同樣離不開教師的自我評價,正是在這些意義上,我們可以將教師的自我評價看成教師評價的核心。
培養教師自我評價能力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在培養教師的師范教育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培訓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來提高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但就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學校開展教師評價的現實,在學校的教師評價中有效地開展教師的自我評價不失為一條培養教師自我評價能力的有益途徑。
三、有效開展教師評價的策略
教師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往往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或者過低。為此,我們應該針對教師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采取一些策略,這些策略主要包括:
1.對教師進行自我評價教育,樹立正確的自我評價觀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確實要客觀地對自身作一番評價是比較困難的。自我評價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評價的要求,讓教師懂得只有通過自我評價的內化,才能從根本上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做到發揚優點、克服不足。史蒂芬·柯維(StephenCovey)的自我評價現或許對教師來說是有所啟示的:“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個行動正確的人,這是持續一輩子的自我更新過程。過去錯誤的行動態度是‘不到破損不堪,絕不輕言修補?!F在正確的行動態度則是:‘如果沒有任何破損,那是你檢查不夠周全的緣故”。
同時,作為教師也應認識到,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師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斷提高,過去人們常將“教師”看成是“教書匠”,即教師只要能灌輸給學生知識就可以了;而后來人們又在此基礎上,將教師看作是“能師”,即不僅要傳授一定的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啟迪學生的智慧;而現在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該是一種“人師”,即他不僅是教書,而且還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來塑造學生的人格。誠然,要成為“人師”是對教師的高要求,但它卻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所必需的,同時,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所要求的。為了能夠達到這種高要求,教師在進行自評時,應將自我的角色定位在“潛在的學習者角色”。因為,“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系,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p>
2.研制可操作的教師自評指標體系
教師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賴于教師自我評價觀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有賴于我們是否為教師進行自我評價所作的準備。筆者曾對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學教師進行過有關教師評價的問卷調查,在調查教師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最缺乏的是什么時?有近一半的教師認為學校缺乏教師自評體系,同時筆者對來自全國各地近百位重點中學校長的訪談調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指標體系是評價的依據之一,而自評的指標體系無疑是自評的依據,它為教師在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行為時有了一個參考點。為此,我們必須盡快地開發操作性強的
教師自評指標體系。
在開發教師自評指標體系時,對影響教學結果的有關因素進行評價可能比簡單地評價教學的結果來得更為有效。因此,我們應將自評的指標集中在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上。同時由于自評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進教學,因此,一般說來這種指標不宣給權重,作出定量化處理。同時,在自我評價準則方面,除了指標體系還有“概括性問題”,如何體現出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的導向作用,也許“概括性問題”作用更大,這正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3.注重教師的自評結果
不可否認,在目前教師評價的教師自評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形成了一種似乎“為了他評而自評”的傾向,忽視了“他評”最終需“自評”的“內化”來達到評價目的的基本道理。同樣在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學教師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學校對教師自評結果的不重視:
如果我們將‘作為參考”算作“不太重視”的話,那么,對教師自評結果的不重視就超過了60%,這是我們的學校領導在進行教師評價時,必須加以注意的重要現象。
藍維教授指出德育專業化的關鍵在于德育教師的專業化,對德育教師存在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并指出發展標準,她認為德育教師專業標準是綜合性的和高水平的,標準中蘊含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良好的人格特征等無形的方面。從專業知識來看,主要是對德育課程所涉及內容的掌握;對于專業技能,要求教師不僅僅有傳授知識的技能,還要有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建構自身道德素養的能力,知識的學習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通過關心、了解學生,用人格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德性和道德信念的能力。以上是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教師德育專業化內容的概括,不難發現教師德育專業化關注教師德育素養,大多涉及教師德育的理念、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在此基礎上,筆者把教師德育專業化內容概括為專業德育知識、專業德育能力及專業德育情感三個方面。專業德育知識是指教師在職前教育中,除學習本專業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和關于學生的知識外,還應該學習道德哲學、品德與德育心理、德育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只有系統地接受德育相關課程,才能具備一定道德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素養,對德育的本質和規律有具體的認識。正如赫斯特所說的,“專門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應該對道德的本質有所研究,對道德的適當領域有必要而合理的理解,而且在道德教學上受過專門的訓練”。專業德育能力既包括教師傳授德育知識的能力,還包括在德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組織、交流、溝通、表達、示范等方面的能力。道德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內隱的、有生命的,因此,教師應具備賦予道德知識生命的能力,通過傳授有生命力的德育文本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道德體驗、創設學生熟悉的道德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讓學生在與德育文本的對話中聆聽道德的聲音,增加學生對道德的感悟與體驗。教師德育專業素養不僅包括專業德育知識和專業德育能力,還應該包括專業德育情感,專業道德情感主要由德育情感意識、德育情感定勢以及德育情感能力組成。德育情感意識是教師的情感意識,是指教師對情感在教育中價值的理解和認識;德育情感定勢是教師對德育環境的習慣性的情感反應方式;情感德育能力是教師對自己的情感內省和調控以及對學生情感的辨別和溝通兩個方面。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5]。專業德育知識、專業德育能力和專業德育情感構成了教師德育專業素養內容的框架,三者缺一不可,教師應用專業知識啟發學生,用專業能力與學生溝通,用專業人格感染學生。只有具備教師德育專業素養,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教師德育專業化的途徑
教師德育專業化的途徑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職前專門的德育師資培訓、職后德育科研和自我教育。師德培訓。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是要加強師德建設。師德不但是約束、鞭策和指導教師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勵和教育學生的道德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規范的總和,所以國內關于教師師德的培訓中應加強師范類大學教育院系培育德育師資。[6]教師師德培訓對德育教師態度的改變、信念的確立、德育行為的實施有著重要影響,加強師德培訓有助于教師處理好德育與一般學科教學的關系、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道德的關系,完善教師對德育的認識。教師具有人格的感召力,教師的道德行為具有更強的表率性和典范性,學生不但聽其言,更注意觀其行。師德培訓通過對教師德育任務的明確,促進教師對職業道德規范的遵守,實施德育,促進學生發展。同時,與師德培訓相關的是教師德育專業素養中專業德育情感的養成。專業德育情感是師范生除教育學知識和教育技能之外,促進德育專業化的內在的、隱性素養。加強對教師專業德育情感的培養可以通過情感課程的學習、情感情境的模擬、情感問題的處理等方式進行。從而使教師在德育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道德信念的確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德育科研。對專門的德育教師而言,德育科研是指德育教師將德育科研重點放在對具體的德育教學活動的經驗性研究上,同時要與專門的德育理論工作者交流,獲得當前德育的新理念的過程,主要是針對當前學校德育出現的問題,對德育課程的設置、德育理念的倡導、德育方法的應用以及德育任務的分配,從理論到實踐尋求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過程。而對非專門的德育教師而言,通過德育科研,探索德育的基本規律,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并配合專門德育教師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德育科研的三個核心要素,它們構成德育科研的“三位一體”的結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單純的自我反思如果只是拘泥于自我的反思,很難有超越性的發展,往往會因為百思不得其解而放棄對于問題的思考;不與同伴交流會很難發現問題的其他方面,往往會以偏概全,無法從整體上形成對問題的全面認識,從而無法準確地用德育的理論解決問題;而在與同伴交流反思,取得對問題多方面的理解之后,向專家學者學習以及獲得幫助、引導,獲得對于德育問題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結合德育理論,更好地應用于實踐。自我教育。除職前和職后的培訓,教師德育專業化還要求教師要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識、具有德育使命意識和實踐反思意識。自我教育的意識是指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勇于自我剖析,發現不足,從而及時學習,獲得發展。德育使命意識是使所有教師都要有認可德育意義的意識,實際上所有的教師都具有德育的任務,都有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責任,只有教師具有德育使命意識,才能夠將育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實踐反思意識主要是針對教師德育發展自身出現的問題經常反思,并提出改進策略,教師德育專業化才能夠實現。教師德育專業化最關鍵的是要讓所有的教師都承擔德育的責任,而教師德育專業素養的培養不僅僅要通過職前和職后的教育,還需要教師自己樹立自我教育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教師德育專業化的方法
近幾年來,在教師德育專業化過程中,我國許多學者紛紛提出了種種“實踐取向”,區別于單純的“理論取向”的促進教師德育專業化的方法,廣大一線教師也紛紛踐行,已初顯成效,以下幾種方法的實踐效果尤其突出。德育敘事。德育敘事就是教師能夠將所看到的德育事實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發現隱藏在德育事實背后的德育原理和德育行為的指導思想,把對德育的獨到理解和德育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并且內化到自己的德育實踐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德育教學。德育敘事不僅僅是針對現階段正發生在教師自己身上的德育事實,還有周圍其他教師身上的德育事實,教師在敘事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素養的成長過程,使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名有德性素養的教師。德育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問題或者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問題的方法??梢姲咐鳛榻處煹掠龑I化發展的具體方法,其典型性、實踐性和聯系性顯得尤為突出。案例來自于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通常案例是德育教學實踐中實實在在的、比較典型而大多數教師比較敏感而又把握不好的問題,把對德育教學案例的研究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有利于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反思,可以大大縮短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差距,并且在以后的德育教學實踐中碰見類似的案例時做到舉一反三。同時德育案例中包含高度綜合性的德育原理知識,對于案例的處理,通常是德育理論與實踐良好結合的。因此對于新教師以及進行德育科研的教師,案例的學習是短時間內豐富德育理論、提升德育實踐水平的針對性策略。德育合作研討。教育合作研討是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所賴以存在的場域,即教師德育專業化發展是教師群體的發展,只有教師群體將教師職業變成專業,將教師職業理想作為自身永遠的追求,并在此過程中獲得自我的滿足,才能形成終身信仰。教育合作探討就是要求教師能在德育過程中,將出現的德育問題或就當前的德育熱點,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激發思考,形成對德育問題的認識。教育合作研討是在教師群體內的研討,因此有利于在教師之間形成一種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在相互學習與提升中,豐富自己對德育的認識,提高德育實施能力,提高專業化水平。德育專題考察。專題考察是就某一個德育專題去考察,是帶著問題去考察,區別于那些水過地皮濕的觀察,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并且在考察過程中檢驗自己的解決方案。即在考察之前教師就應該對某一專題有了認識基礎,并且結合德育知識,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考察過程中檢驗自己的認識與教師群體以及德育權威的認識是否一致,在獲得別人對于這一問題的認識之后,與自己的認識做出對比,獲得對這一專題更高層次的認識,從而提升自己解決德育問題的品質。
四、結語
(一)硅酸鹽水泥的凝結與硬化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下面我們對其具體形成過程進行詳解:硅酸鹽水泥顆粒與蒸餾水進行接觸,其表面礦物質(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4CaO·Al2O3·Fe2O3等)會首先與水發生水化反應,并且放出一定的熱量。學生在做這類的化學實驗的時候,就要注意鋁酸三鈣水化很快,使水泥漿產生急凝,不利于施工,這時應選用石膏參與,阻止水化鋁酸鈣的急凝(3CaO·Al2O3·6H2O+3(CaSO4·2H2O)+19H2O圯3CaO·Al2O3·3CaSO4·31H2O),但如果摻入的過多,又會形成促凝物質,其引起的過量膨脹會使硬化初期的水泥石漲裂,這就要求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嚴格把握反應參與物的用量與實驗速度的問題。若在水泥中摻入活性混合材料,在水泥水化的過程中,活性混合材料所含的活性SiO2和活性Al2O3與硅酸三鈣、硅酸二鈣的水化產物Ca(OH)2發生二次反應,生成水化硅酸鈣和水化鋁酸鈣?;钚曰旌喜牧纤鶇⑴c的反應,使水泥石中的Ca(OH)2數量大為減少,這樣對增強水泥石的抗腐蝕性能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學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就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活性材料參與反應,不同的活性材料選擇決定不同的反應結果。
(二)水泥技術檢測中用到的化學儀器
水泥技術的檢測中,主要涉及的是水泥成分檢測,實驗室主要應用TBL2006-8X水泥組分測定儀對其進行檢測。其采用了最新型的半導體質量技術,具有良好儀器使用性能,可在5—50℃溫度內,無論外界溫度高低,任何一個設定溫度,都可使系統轉換為恒溫,溫度控制范圍小于±1℃,同時該設備具有定時、報時、旋轉攪拌等作用。該設備也可實際利用與各種需要恒溫條件的領域,是化學實驗室的常用儀器。水泥組分測定儀是國家標準GB/T12960《水泥組分的定量測定》的配套設備,是檢測水泥成分的必須使用設備。
二、教學案例分析
在材料課中,有一章主要講述分析化學,分析化學是進行材料組織分析、質量檢驗及結構和性能檢查的專業基礎理論課。下面我們就實例來說明,材料課中分析化學怎么與實驗課良好結合。
(一)實驗準備階段,在分析化學實驗中,把整體實驗拆解,分成部分實驗進行。例如,在進行絡合滴定法實驗室,我們把整個實驗分成五大部分,分別是配制原溶液、量取絡合溶液、絡合溶液劑量標準、試樣使用方式、稱量標準試樣,五大部分的操作全應由學生獨立完成,分工明確,目的性強,每個人都有動手的機會。
(二)所做實驗不能離開本專業的范圍,避免學生產生抗拒心理。
學生能夠積極的完成實驗內容,最好的方法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主動的加入實驗操作中。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試樣選擇方面,盡量選擇實驗要求的真實試樣,制造良好的實驗氛圍,把專業、生產和興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三)實際操作過程中,老師進行分組,組內成員有明確分工,環環相扣,每個人在試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學生考慮到了自身的重要性,態度自然積極,老師指導授課方式,實驗之前進行點名分組,指導實驗進行,實驗結束進行考察。分析化學實驗課有兩個考察方式:一種方式是通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數據記錄的準確度,和實驗結果的真實性進行考察。另一種方式是,指導教師一對多輪流指導,可以直觀的看出學生是否積極實驗。對于考核方式其他一些建議,實驗儀器數量允許的條件下,學生按老師分配,對號入座,每組實驗數據因誤差,或多或少出現不同,老師可以從實驗數據清晰看出學生是否正常實驗,同樣,依據這種方法,老師也可明確學生實驗的不足,給予指導。學生實驗操作臺的固定,讓學生更有自律性,能夠按規程積極的完成教學任務,正確使用儀器,避免儀器損害。分析化學實驗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之余,還提高實驗素質,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舉一反三,分析化學實驗是否可以運用到其他材料實驗課中,如材料金屬腐蝕實驗、有機化學實驗、試樣制取實驗、材料現代化分析,提高實驗與實驗之間的相關性,這樣,實驗間可以相互補充,又不雷同。了解不同實驗的概念,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實施最優組合,從材料課整體出發,優化這門課程,提高教育水平。
(五)在分析化學實驗課之前,我們根據實驗內容,了解并熟知相關的理論知識,避免在實驗過程中因理論知識的匱乏造成實驗難以進行。
(一)影視廣告創意簡介創意(IDEA)
最基本的含義是指有創造性的主意,就是有一個好點子,是一種通過創新思維意識,進一步挖掘和激活資源組合方式,實現資源價值的一種方法。創意是設計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優雅的藝術。專業動畫老師說:“事物都會存在它的閃光點,如何讓它發光,不僅僅取決于事物的本質,沒有生命的物質,怎么讓它活起來呢,而是在于一個設計者的思想”。
(二)影視廣告創意方法
(1)重要訊息:首先了解產品的特點,再查找收集重要的訊息;(2)比較:比較他人優秀的創意,比較與其他相似產品的特點;(3)定位:定位消費群體;(4)幽默:廣告創意不單單需要炫,更需要在需要的位置中添加幽默元素,起到幽默與畫龍點睛的作用;(5)音效設計:音效設計是廣告中的靈魂,地位不可缺少,選擇好合適恰當的音效,能夠錦上添花;(6)卡通或動畫:很多廣告都將目標投放在新興的卡通動畫上;(7)后期特效:這塊是不可缺少的,使效果更加吸引顧客的眼球;(8)名人推薦:簡單的說就是名人代言,當然選人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9)消費見證:一些廣告可以在鏡頭前描述消費者對產品使用的情況;(10)企業形象:好的產品必有好的企業,好的企業必有好的形象。
二、動畫專業與影視廣告創意的共同點
(一)廣告創意是整個影視廣告是廣告的基礎
它是通過實際性的調查、縝密的數據分析,及嚴格的邏輯推理得出的意識形態創造的過程。從初步的策劃制作到推廣,與動畫制作有著幾分相似,都是把某種事物用電腦設計出來。
(二)廣告讓消費者對品牌有最快速的了解消費者
通過幾秒廣告會對商品產生最直觀快速的認知。例如:勁酒雖好,但不好貪杯哦。這個很有創意的廣告詞,既讓大家認識到品牌,同時也告知了消費者不要貪杯,就是希望消費者有適量飲酒,健康飲酒的意識。影視廣告創意在于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而動畫則是把這創意用某種形式,例如卡通形象、寫實形象等在電腦上把動作做出來,在熒幕上展現給大家。
(三)廣告要與觀眾產生共鳴一些廣告的溝通方式
能使消費產生興趣與共鳴,例如:蘋果電腦廣告動聽的音樂加上年輕人動感的舞步使人心情愉悅、賞心悅目。
(四)加深消費者的印象
建立品牌知名度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有了好的創意,加上后期動畫制作,完美的展現出產品的特點,這就是動畫專業與影視廣告創意的共同點,二者都需要好的創意來展現給大家。
三、動畫專業與影視廣告的創意
要將廣告的“創意”與“概念”全盤照顧到,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創意”強調的是單點訴求,不能太復雜也不能太啰嗦,抓住重點單刀直入,才能發揮它的傳播功效,但是“概念”卻必須通盤照顧,面面俱到,所以一個是創意切入的角度問題,而另一個是整體考量的廣度問題。動畫的制作發展要創意,深度的了解并且分析制作的產品,優秀的動畫廣告需要用幾個簡單的字讓觀眾了解產品的特點、適合人群、價格等的同時,對產品產生購買欲,這也是一個成功動畫廣告的關鍵所在。
四、總結
現階段高校數字影視動畫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存在若干問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與市場需求的脫軌高校影視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通常是院校根據自身的師資、設備等軟、硬件條件確定,或偏重藝術層面,或偏重技術層面,往往忽視了市場、行業對相關人才的素質要求。人才培養目標的偏差導致課程體系與教學體系設計的一系列問題,課程教學中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是重技術輕藝術,一種是重藝術輕技術。偏技術型學生可能會熟練操作動畫制作軟件,但由于美術功底不扎實,導致在造型上無法深入;在進行動畫影片后期處理中,雖然對剪輯軟件能很快上手,但由于對鏡頭語言把握不精準,使后期剪出來的影片效果不佳。偏藝術型學生又很可能由于硬件設備的局限與自身實際操作能力的缺失,即使前期有思想有創意,后期制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設備投入不足影視動畫專業的教學需要有大量先進、昂貴的數字化設備作為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支撐,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設備的性能與基本操作技巧后,才能更為全面地了解動畫的創作流程,熟練掌握某些制作環節的關鍵技術。由于組建數字影視動畫實驗室投資巨大,而且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硬件設備升級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一些高校難以跟上設備更新的速度,只能刪減相關課程或是采用價格便宜的替代設備和軟件,導致已建的動畫實訓基地和工作室只能是象征性投入。由于這些軟、硬件設備投入不到位,本應重視的實踐教學只能局限于小規模、小范圍、單體的動漫形象的構思與制作,因此,影視動畫的實踐教學大多數形同虛設。
3.師資力量薄弱影視動畫的發展雖然已有100余年的歷史,而影視動畫專業則是近年才興起的新專業,它是影視和繪畫藝術的交叉學科?,F階段計算機技術被大量運用于影視動畫的制作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應同時具備影視、動畫藝術功底,又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編輯等軟件。由于以前動畫生產人員的培養只依靠美術電影制片廠,員工大多沒有教學經驗,其快速發展的動畫產業也沒有多余的人員參與教學,導致許多院校的動畫專業是在早期的美術、計算機等專業基礎上嫁接的,部分動畫專業的教師邊學邊教邊探索。有的教師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能從事動畫專業的理論研究,但缺乏實際動手與創作能力;有的教師具備實踐能力,但理論功底弱或教學經驗、能力不足。另外,近年來,由于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教師的職稱和學歷,使得社會上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能型人才被擋在校外,補充進教師隊伍的大都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生,他們自身專業知識體系尚不完備,實踐經驗缺乏,能力結構還有待完善;學校即使聘請了相關的技術性教師和專門的短期培訓動畫教師,但又面臨外聘教師不便管理、教學時間與效果無法得到保證等問題。
二、對高校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只有明確了高校影視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合理設置課程結構與教學目標,才能培養出緊貼市場需求的既懂藝術又懂技術的高素質影視動畫人才。高??梢劳凶陨韺I的學科群與人文環境,如影視文學、影視編導、影視表演、影視節目制作、錄音藝術、戲劇美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相關學科優勢,并與企業共建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企業掌握的最新市場信息以及前期對區域產業、行業技術與就業崗位的調研分析,細化影視動畫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與職業素養,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影視學科、計算機軟件的基礎知識,能熟練掌握各種影視動畫制作軟件,具有較好的藝術鑒賞能力與創作能力,了解相關學科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學習遷移能力與創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與人文素養。
2.加強工作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動畫制作需要多方面的實踐技能。高校影視動畫專業通過基訓實踐、專業實踐、實習、畢業設計等,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有針對性的實踐技能訓練。影視動畫應按專業進行階段化教學,建立包括影視動畫拉片觀影室、數字手繪工作室、透寫拷貝室、線拍系統工作室、動作捕捉系統工作室、渲染器合成室、二維動畫創作室、三維動畫創作室等動畫實驗室,并注重各個工作室之間的配合與協作。高校影視動畫專業還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大與外界的交流互動,擴充優質的社會教學資源,與社會行業以及動畫企業共同建立比較穩定的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學校在利用好校內資源建設實驗室、工作室的同時,更要利用好校外資源建立生產性、制作性實踐教學基地。學??稍谛葹槠髽I免費提供場地,企業負責配備相應的設備,共建動畫設計工作室,并按企業實際生產情況進行設置;校企聯合共建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基地,并通過企業的動畫制作人員將動畫創作的精神與技巧以真實項目的形式傳授給學生。
3.完善影視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管理動畫是技術與藝術的集合,它集影、光、聲、色于一身,融文學、繪畫、攝影、設計于一體,只有技術的動畫是不完美的。動畫人才應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故高校影視動畫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涵蓋對學生美感、技術與創意等多個方面的訓練,每門課程之間彼此銜接呼應又逐步深入。設置課程要合理地協調理論與實踐、軟件學習與藝術修養等課程的比例,同時還可以開設不同專業方向的選修課和跨學科選修課,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學過程加大真實課題、項目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課程體系和教學管理既符合教育規律、藝術規律,又緊跟時代前沿、與市場需求和發展同步。高校在教育教學管理上應建立課程內容遴選機制,包括建立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信息反饋制度,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校企合作交流會,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教材是課程的載體,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應注重教材的更新以及與企業合作開發教材,確保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在課程內容上,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結構,實行模塊化教學,構建起基于影視動畫生產任務和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專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時以項目教學為主,使教學言之有物、學生學以致用。
4.加強專業師資建設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制定教師培養規劃,提供師資隊伍建設專項經費。在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可以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第一,采取“外送”。對本校教師可以鼓勵一部分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優秀動畫公司、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參與實際項目,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系統地獲取實踐經驗,提升自身綜合專業素質與水平。學校還可輸送部分教師到國內外辦學經驗豐富、實踐教學有特色的重點院校進行學習深造或短期進修,以開闊眼界,學習專業前沿知識,掌握最新的制作技術。第二,采取“外引”??梢云刚垬I界的資深人士、一線的創作人員作為兼職教師補充進教師隊伍,以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技能水平,壯大本校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第三,采取“內訓”。高??梢砸M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具有高級職稱或職務的其他高校教師補充進來成立“名師工作室”,既可以對優選的學生單獨組織“精英教育”強化性教學,還可以作為指導教師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在崗培訓”,指導并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結語
來看一下我們的教師培養機制。不管是高級職稱的評定還是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甚至特級教師的評選,都有和公開課這兩項必備條件。先說,一般都要求在省級教育刊物上發表,這簡直讓多數普通教師望而生畏。全國的教育刊物市場就那么大,再除去一些名師專家的論文,留給普通教師的還有多大的空間?僧多粥少,看似可及卻遙不可及。再說公開課,一般也要求有省級以上的,所以對多數普通教師而言也是微乎其微,多數教師也許一輩子都不可能上一堂省級公開課。再加上一些名師工程,確定了苗子后要重點打造,幾乎讓他囊括了所有的上公開課的機會,其他教師只能望“公開課”興嘆。名師工程的目的決不應該是培養了少數幾個名師卻造就了一批庸師,整個教育不是幾個名師能夠包辦代替的,大批的一線普通教師的專業化決定著教育的未來,我們是造就精英教師”還是造就“教師精英”呢?答案不言而喻。同樣,教師培養機制是為了激勵教師的專業化,而不是設置種種高不可攀的障礙阻止教師的專業發展,把多數教師拒之門外。筆者以為,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師培養機制應該面向整個教師群體,不是限制而是扶持,不是走獨木橋而是走陽關道,讓更廣闊的空間和平臺成為教師專業化的沃土。
二、教育的另一種不公平
再來看我們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個教師因為教學業績突出而被選拔到一所辦學條件更好一點的學校工作是對該教師最大的肯定,這是教師獲得成就感的另一種途徑,它能夠激勵教師更投入地工作,釋放出更大的潛能,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但現在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也變得不再純潔,一些教師靠走后門、靠關系進入城區學校或名校,而一些教學業績突出卻沒有任何背景的教師只能留守農村。其實不管城區還是農村都需要腳踏實地的教育工作者,但這樣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顯然是教育的另一種不公平,是對人才的漠視和打擊,也是造成人才流失和~些教師甘于平庸的原因之一。我曾聽說一件“新奇”事:一所學校選派教師參加市級的教學比武活動,教師們相互推諉,沒人愿意參加,無奈之下,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只好親自上陣。這雖屬個別現象,但不可否認,諸多的教師甘于平庸的現象與我們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有關系,有才能的比不上有背景的,鉆研業務的比不上經營人際之道的,教師的才能得不到賞識,教學業績得不到尊重,那么教師拒絕上公開課這樣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在這樣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下,教師的專業化在某種程度上只能是一廂情愿,教師可以用多種形式消極對待。因而,教師專業化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審視在教師培訓、激勵、評價、流動、選拔機制中的種種不公平,興利除弊,為教師的專業化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三、我的教育理想不是夢
經常聽到身邊的一些教師感慨:像那些成名成家的教師全國能有多少個?言下之意我傾其一生努力也不會成為那個幸運兒。話語中不僅透露出失落和無奈的情緒,同時也傳遞著一種價值觀:教師作為~個生命個體的存在,作為一種職業的存在,他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成就感。普通教師除了經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還需要多少外在因素的幫助,才能夠成長為名師或教育家?成為名師或教育家的幾率能有多大?客觀地講,名師或教育家群體中不乏靠個人奮斗而“功成名就”者,但具備這樣的天時地利者能有幾個?對普通教師而言,“成名成家”的理想不是鏡中花,就是水中月,既如此,教師的教育理想漸漸消失,專業化沒有前行的動力便不值得奇怪了。一個沒有教育理想的教師其專業發展是不難想象的。教師的專業化除了提高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這一基本目標之外,其終極目標在于期待教師成長為科研型教師、學者型教師甚至教育家??偫碓?007年政府工作報告別強調“要提倡教育家辦學”。時下,許多教育媒體旗幟鮮明地提出“時代呼喚教育家”、“呼喚教育家辦學”等等,這是時代的呼喚,這是教育的需求。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把教育家過于神化和圣人化,普通教師成長為教育家恰如癡人說夢,這說明我們的教育還缺少足夠的自信和包容的氣度。其實真正的教育家并非遠在天外,他應該來自普通教師,來自教學一線,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躬耕于教育,有著教育的理想,有著教育的智慧,有著教育的思考,有著教育的情懷。教育家是教師專業化的最高境界,是教師經過努力能夠到達的最終的目的地,并非高不可攀的金字塔,更不是天方夜譚。什么時候,我們才可以很大度地說我們身邊不乏教育家?什么時候,我們才可以很誠懇地說期待更多的教師成長為教育家?什么時候,普通教師才能都夢想著成為教育家?我們期待著那個時候的到來,因為那才標志著教師專業化春天的來臨。
筆者以為,在大力提倡教師專業化的今天,教師專業化不應該只是一種期待,需要的是冷靜的審視,理性的變革,整體的規劃,精心的經營,耐心的扶持!海不拒細流所以成其大,山不拒沙石所以成其高,倘能如此,教師專業化終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