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41
序論:在您撰寫幸福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系統的訓練內容: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積極情緒研究,如愉悅、滿意、樂觀、希望、感恩和寬恕等和主觀幸福感相關的內在體驗。第二是積極特質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優勢和美德,并且認為發揮積極特質是實現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第三是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研究,如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會、廣泛的道德等,以及它們如何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在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從個體和群體層面,建構積極情緒訓練、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積極人際關系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將整體上促進大學生幸福感的各個方面,從而幫助大學生掌握幸福技能,實現幸福人生。其中積極人格特質訓練是核心內容,成為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基礎;積極情緒體驗是個體層面主觀感受,積極關系獲得是群體層面交往技能與幸福獲得的保障條件。同時,在積極心理學三大研究體系內,積極心理學家們建構了大量的理論來解釋什么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如賽里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學說、弗雷德里克森的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希斯贊米特哈伊的“心流”學說、弗蘭克爾的人生意義觀等等,這都將是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人際關系訓練的核心主題和重要方法來源。
(二)體系化訓練方法與原則:理論、研究、應用大學生心理訓練應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科學實驗的證據及有效的訓練方法,訓練過程要堅持理論性、研究性和應用性原則。首先,大學生心理訓練目標、內容、方法受到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同時心理訓練過程中也有必要進行理論傳授、闡釋,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這樣訓練,而且清楚怎樣配合和自我練習才能導致更好的效果。忽視理論的關照,心理訓練就會流于表面,甚至導致游戲化和娛樂化。其次,積極心理學以事實為依據,經過嚴謹的科學方法得出結論,具有科學性?;诜e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訓練也要堅持研究性原則,即一方面通過傳達幸??茖W增強訓練的說服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大規模的人群調查、對照組實驗設計、跟蹤調查等,力求掌握我國大學生心理訓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結論,以更好地實現訓練目標。最后,應用性原則是指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闡述與研究的結論解釋上,而將它們進行必要的、合理的應用轉化,轉化成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各種訓練方法的具體設計,使得理論、研究結論與應用緊密結合,如先測試、再干預、再測試的訓練過程,融理論、研究和應用為一體,既避免枯燥,又增強趣味。同時,不僅是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研究和應用,整個訓練環境也要嵌入積極觀念,教授生活中便于應用的幸福心理技巧。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對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的思考
(一)幸福感覺提升,積極情緒體驗訓練積極情緒的擴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讓我們感覺良好,即它不僅反映成功和健康,還能夠產生成功和健康;積極情緒改變我們的思維,即拓展常規之外更廣泛的思想和行為意識;積極情緒改變我們的未來,使我們能夠發現和建構新的技能、新的關系、新的知識和新的生存方式。幫助大學生識別、喚醒、體驗積極情緒并成為習慣化技能,首先就要根據積極心理學關于情緒研究的分類,即有關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積極情緒三類,針對性地開展訓練活動,幫助學生保持面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情緒的連貫性,從而抵御消極情緒,提高生活滿意度,獲得主觀幸福感。面對過去的積極情緒有滿意、滿足、成就感、驕傲、平靜等,如何獲得這些情緒?積極心理學從改變認知、學會感恩等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學生心理訓練過程中,改變認知訓練,就是要講解情緒與認知的關系,即所有過去的情緒都是由思維和解釋啟動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尤其是要幫助學生糾正教條的決定論,即過去不幸影響未來的錯誤觀念;其次,進行感恩訓練,就是要通過課堂感恩記錄、感恩沉思、感恩分享,課后記感恩日記、“感恩拜訪”等的練習有效改變大學生對過去事件的情緒體驗,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面對未來的積極情緒包括樂觀、希望、信心和信任等,如何引發這些情緒?積極心理學認為可以通過改變對未來的希望而實現。在心理訓練過程中就是要幫助大學生獲得習得性樂觀,從訓練積極樂觀的解釋風格開始。首先,教授艾利克斯的情緒ABC模式,通過講授理論及案例分析、完成句子等形式讓大學生認識到對事件的看法和解釋而不是事件本身決定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其次,教授反駁悲觀的技巧。如采用完成句子、續寫故事等方式傳授自我對話和自動思維反駁技能。具體可采取當悲觀想法出現時,先進行舉證、再擴展解釋來發現自己對事件的曲解,從而打破破壞性習慣思維等。最后,教授減少悲觀想法的技能。如通過三步走的方法,分別試想最壞、最好和最可能的情形,然后針對最可能的情形制定一個應對計劃并實施。以上訓練方法都可以根據大學生實際生活情境進行案例編排展開。面對現在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愉悅”和“滿意”。積極心理學并不排斥合理的培養愉悅感以獲得當下的幸福體驗。當然,面對現在的積極情緒僅僅停留在愉悅感上是不夠的,還要將其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幸福體驗,即面對當下的“滿意感”。如獲得當下的愉悅感可以通過訓練大學生的正念,讓他們學會在心靈安靜中全心與當下同在,承認、接納和審視正在發生的不幸、消極情緒等,從而激發直面它們的信心、勇氣和能力。而滿意感的獲得,則需要大學生必須付出努力和意志力,因為它來自于自身優勢和美德的展現。幫助大學生識別、展現和發揮自身的美德和優勢的所有途徑都有助于他們獲得滿意體驗而感到幸福,如讓他們去幫助別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發揮潛能進行作品創造等等。
(二)幸福品質培養,積極人格特質訓練關于優勢和美德的人格特質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身體中都有著基于進化需要而遺傳自遠古的優勢有待展現,每個個體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運用這些優勢,不僅能獲得當下的積極情緒體驗即滿意感,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緩沖和對抗自身缺點、疾病、挫折和不幸等等。因此,訓練大學生如何識別、展示、運用他們自身的美德和優勢,成為積極人格特質訓練的核心,也勢必會促進其良好人格發展,最終實現幸福人生。積極心理學研究了整個世界橫跨3000年歷史及不同文化,歸納出人類普遍存在的六種美德,為了建構和測量及實現這些美德,將它們細化后提出24項性格優勢,而培養這24種性格優勢則是實現六種美德的途徑。為了測量這六大美德和相應的24種性格優勢,Park等人編制了“優勢行動價值問卷VIA-IS”,現已被數百萬人廣泛使用,而我國的研究者段文杰等對這一問卷進行了中國大學生的適用性研究,結果表明,除美德結構劃分不合理外,VIS-IS可以作為測量中國大學生性格優勢的工具。[5]研究表明性格優點存在跨文化的普遍性,并且性格優點與優良表現、主觀幸福感以及創傷后成長呈顯著的正相關。[6]因此,識別我國大學生個體及群體的突出性格優勢,針對性地加以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解決大學生群體現存的心理問題,而且還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第一步,就是要運用“優勢行動價值問卷”對大學生個體和群體的性格優勢進行評估和識別,為展示和應用性格優勢訓練打好基礎;第二步,就要在訓練過程中幫助大學生進行優勢性格展示,可以采用小組優勢討論的方式,一起分享自身有哪些優勢,曾用哪些優勢幫助過別人,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第三步,就需要幫助大學生更廣范圍應用這些性格優勢,如設置高難度的團隊任務,發揮團隊優勢才能克服的挑戰,任務完成前小組討論團隊優勢,任務完成后每個人寫下“挑戰中的優勢”故事,并進行集體分享等。同時要開發“性格優勢運用”的家庭作業方案,在社會生活真實環境下促進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
創新是復雜系統的基本特征。正因為復雜系統總是充滿著新異性,所以人類總是對此充滿吸引力。由于復雜系統常常出現其部分不常具有的整體性質,因此在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復雜系統經常出現一些新穎的狀態和特征。如元胞自動機,雖然生命規則不復雜,但是只要用3-5個規則進行不同組合,會出現令人驚異的現象和變化;還如螞蟻群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動方式;又如計算機中模擬現象,會制造出成千上萬種奇異的現象,所以有人說這是“組合爆炸”。這些現象都反映了復雜系統創新性的重要方面。大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由于其主體多元、影響因素多樣、文化選擇和適應的多樣性等,使得大學本身是充滿創新的地方。從大學誕生的那一天起,大學就是創新的重要舞臺。有學者對中世紀大學的評價就具有非常積極性的一面,認為大學是黑暗的中世紀留下的唯一被后人稱道的光芒。正如涂爾干所說“:很少能找到這樣一種機構,既是那么統一,又是那么多樣,無論選用什么偽裝都可以認出。但是,沒有一個地方,它和其他機構完全相同。這種統一性和多樣性構成大學是中世紀生活的自發產物的程度的最后證明。因為只有活的東西才能這樣盡量充分保持它們的個性,同時使他們自己服從和適應形勢和環境的全部變化。”后來,洪堡對大學發展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最大的貢獻在于將科學研究引入大學教育和發展過程中,使大學的職能進一步擴大。他認為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還是研究和發展知識的場所?;蛘哒f,大學生存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出和傳遞,而且還要創造知識。當時德國大學所建立的實驗室成為大學內部科學研究的中心,這些實驗室在19世紀成為世界性的研究中心,從那里畢業出來的學生遍及世界許多國家,使德國大學的模式得以廣泛的傳播。因而,19世紀后半期,德國大學贏得了世界大學模式的榮譽。
二戰后美國社會的高速發展,跟美國大學的創新也有密切的關系。美國大學在開創初期原本是承襲英國殖民地大學的傳統,組織結構簡單,規模不大。但是,在美國大學發展史上,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是1862年的《莫里爾贈地法案》,使得美國公立大學體系正式形成,并且極大地促進美國大學的發展,尤其在課程創新、社會服務創新等方面獲得大力發展。“這些贈地學院將美國人的“求實精神”注入高校的辦學思想與實踐之中,形成了美國高校獨特的風格,……康乃爾大學提出“適于所有目的”的課程思想,開出眾多的學科課程。威斯康星大學則建立了推廣教學中心、實驗室社會服務,成了“州的智囊”,大學成為政治、社會和工業立法以及科學與高等教育民主化的試驗站”。
美國大學規模、學生人數、課程等不斷增加,美國大學的復雜性和創新性也在不斷增強。20世紀60年代美國“巨型大學”的產生,更加促使大學復雜性和創新性的發展。這種大學是通過聯合、合并的形成產生的,規模非常巨大。這種巨型大學的產生使得美國大學的復雜性日益增強,甚至有些大學校長都明顯感覺到管理的難度。1963年哈佛大學校長克拉克•科爾就談到了這一困境“大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巨型大學,校長的特性隨之發生變化。……在任何巨型的大學中,創新和權力的途徑多種多樣,學校存在一種‘無法狀態’,而且校長的任務就是將這種‘無法狀態’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另外美國大學復雜性和創新性還體現在組織結構的創新方面,具體表現為在大學里出現了大量的研究機構、研究中心等,而且大學的類型也非常多,包括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還有遠程教育、留學生教育等等。巨型大學的產生也使得大學的創新范疇和創新力度得到進一步拓展。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充滿創新的組織,對這種組織的管理我們應該要用創新的管理理念來指導。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國家對大學的管理是過分保守的,過度行政化導致大學管理體制僵化,使得大學缺乏應有的活力和發展動力。
二、基于復雜性理論的大學管理創新
創新的概念是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的,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指開發一種新的產品、實施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獲得一種新的原材料供應來源以及實現一種新的組織。后來,沿著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逐漸形成了兩大研究分支和研究取向,一種傾向于技術變革領域的技術創新研究;一種傾向于制度形成和制度變革的制度創新研究,也有學者稱之為管理創新研究。大學管理如何創新?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對策。從復雜性理論的角度來看,創新一般發生在系統的混沌邊緣,創新需要遠離平衡條件,創新需要一個創新的奇異吸引子的激發等?;趶碗s性理論視角的思考,我們認為大學管理的創新主要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大學管理創新與系統的混沌邊緣
復雜系統理論認為創新常常發生在系統的混沌邊緣,這種邊緣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創新可能性和創新能力,這種邊緣狀態容易產生創新的空間。那么,混沌邊緣到底是怎樣一個空間領域,具有什么樣的特征,混沌邊緣又如何形成?復雜性理論引入了影子系統和合法系統兩個概念,認為在組織中影子系統就是受隱性符號系統驅動,這些隱性符號系統由組織中一些個體所擁有的模式獲得,并不是全體人員共同遵守的顯性規則或者共享范式。隱性系統所表現的是潛在的行動,未外露的想法和創意等。而合法系統是組織中的一種很明顯的控制系統,通常效率非常高,處理問題也比較有效,通常起到維持組織的秩序和平衡狀態的作用,并消除組織的不穩定性和沖突機制。影子系統和合法系統常常發生互動作用,有些時候出現相互沖突,甚至起到破壞的作用。影子系統常常渴望創新,渴望表現出個性,而合法系統卻用共同形成的外在規則進行壓制。這種相互牽制往往就產生創造性空間,這種空間就是在混沌的邊緣。
大學管理系統中同樣存在著影子系統和合法系統,合法系統就是大學明文規定的一些制度和規定,以及明文成立的機構等,這些制度和規定就是為了大學的穩定發展而制定的,維持穩定是它們的基本目的。而影子系統則是存在教師中間和學生中間充滿個性的潛在的思想觀念和文化,這些影子系統渴望突破體制但又受到阻礙。從復雜性理論的角度來看,要促使大學管理的創新,我們不能過分打壓影子系統,不要一發現與眾不同的看法和建議,就強摁下去,聽不進不同的聲音和建議。恰恰相反,這些影子系統是大學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創造性的源泉。在影子系統與合法系統發生碰撞的時候,創新的空間才會慢慢顯露出來。如果單純的只有合法系統,整個大學管理系統將過分穩定,沒有創新的空間,最后可能合法系統也難以繼續存在下去。以課程管理創新為例,首先應該既要加強顯性課程的建設,也要加強隱性課程的建設,使大學里面這兩種課程相互影響和相互碰撞。其次就是要促使課程與學科的交叉性,使得他們在交叉處出現混沌的邊緣,這種邊緣就是充滿創造性的領域?,F代新興的學科和新興的創新發明就是多種學科交叉的融合,美國圣菲研究所所研究的復雜性問題,就是生命科學、計算機、數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最后,從課程制度層面來看,要保持寬容的心態,對于新興的不太成熟的課程應采取鼓勵和積極推動的態度。
(二)大學管理創新與系統的漲落
漲落是復雜性理論里面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復雜性理論看來,漲落是使系統遠離平衡態,達到新的平衡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說,通過漲落達到有序。在這種有序與無序之間,就是創新的重要領域和空間。有序是傾向于維持穩定,穩定有它的價值,系統通常趨向于穩定,如果沒有外在的干擾或內在的刺激,系統基本上是在穩定的狀態下運行的。但是,過分穩定卻是創新的阻礙,因為過分穩定意味著保守,系統甚至會走向崩潰。無序雖然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要走向更高級別的有序,必須要經過無序的階段。當然,無序也是有一個臨界值的,有一個度的范圍,如果漲落小于臨界值,系統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如果超過臨界值,系統可能整體就要取代原有狀態,形成新的有序狀態。所以我們說,遠離平衡條件的建立是創新的前提。對于組織來說,要學會利用發展過程中的漲落信息,來促使組織系統的創新。
那么,怎么才能促使系統出現漲落情況?或者說如果我們想讓組織通過漲落保持創造性,一般應經歷怎樣的路徑?一般情況下,漲落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環境的擾動,這些擾動使得組織內部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帶動組織的變革和創新;二是內部系統或者構成要素的隨機運動,使得組織產生內部變革。如何能夠保持環境對組織產生漲落的影響?首先要保持組織對環境的開放性,保持信息的交換;其次組織本身也應該有較強的敏銳性,保持對環境發生變化的識別能力。對于組織內部隨機運動導致組織創新性的問題,關鍵是要有寬松的環境,自由的生存狀態,組織內部的要素或者構成部分能夠自主的活動,這些自主性活動是促使系統內在漲落的重要動力。從大學面臨的環境和發展路徑來看,大學管理和戰略發展要保持創造性,大學必須要對社會保持開放性,不斷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系統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通過與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來促使大學保持適當的漲落范圍,通過漲落達到大學發展更高的有序狀態。大學內部管理也是促使管理創新的重要來源,關鍵是要提倡自主管理和自主發展策略,通過各個院系等系統組成部分或者教師學生等的創造性來推動整個大學的創造性發展。
(三)大學管理創新與系統開放
復雜性理論認為,開放是系統演化的重要前提條件。如果一個系統過于封閉,不與外界進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換,那么這個封閉的系統就會自動走向熵增,最后可能就會趨于混亂甚至崩潰。一個系統只有保持開放的狀態,并且與外界環境不斷的進行信息、能量和物質的交換,這個系統才可以從無序走向有序,才可以不斷地朝著更高級的有序層面發展。大學也是這樣,大學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大學的是更大范圍的開放的社會系統,大學的內部看上去和外部沒有發生多少關系,實際上它也時時都在與社會的政治系統、經濟系統和自然系統等保持開放的姿態。也只有這種開放,保持信息流、物質流和能量流的暢通交換,大學才能保持活力。
大學是社會復雜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與社會大系統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梢哉f,社會的變化對大學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經濟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現在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其需要的規格和素質對大學培養目標產生重要的影響。還有科技發展對大學的影響,計算機技術不僅改變了大學教育手段和方式,而且根本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出現了現代網絡教育等新型的教育方式與學習方式。更不要說政權的更替、社會變遷對大學的影響,那幾乎是脫胎換骨的改變。大學從一誕生開始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當前,大學的地位日益凸顯,已經從社會的邊緣逐漸走向社會的中心。為什么大學能夠走向社會的中心?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的:一是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現代社會、經濟及科技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這是現代高等教育走向“社會的中心”的主要原因;二是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相聯系,是促使現代高等教育走向“社會的中心”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的因素;三是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導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對現代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促使現代高等教育走向“社會的中心”的一個因素。高等教育地位的提升對社會發展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大學為社會提供大量的高等人才,大學所創造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也為社會技術進步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大學組織文化也反作用于社會文化,高校不僅是社會經濟再生產的工具,也是文化再生產的手段。
三、總結
1.1效果評價分別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患者滿意度。其中心理狀況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量表均含有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標準分50分以上表明存在焦慮或抑郁。50~59分為輕度焦慮或抑郁,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颊邼M意度采用自行設計的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對護理服務、護士態度和病區環境等3個方面,按照滿意程度不同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1.2統計方法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況比較(表1)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程度接近,干預后觀察組無焦慮和抑郁所占百分比均有明顯升高,而對照組變化不明顯。
2.2患者滿意度比較(表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護士態度和病區環境等的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除病區環境外,余兩項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忍受長期服藥帶來的副作用,心理負擔重,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危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反過來又會影響疾病的過程,加大對患者的傷害,使其生活質量進一步下降。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細節問題對患者的影響。人性化護理服務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為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服務的一種護理模式,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各方面綜合體的護理。在給予患者有效治療的同時,配合積極的人性化護理措施,讓其感受到更多的關心、愛護和尊重,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理解程度,增強其治療的配合度,對于早日康復出院具有重要意義。
1.1評價指標入組時對患者家屬采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由患者家屬自填,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要求陪護家屬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獨立評定,當場填寫當場收回,總計發放70份,回收有效率100%。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在患者入院后3天內對其家屬進行第1次評定,第2次評定是在實施護理干預2周后進行。問卷內容:①自制的一般資料問卷調查,包括受試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陪護家屬與患者的關系、對患者病情了解的程度、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家屬的各種心理狀態等項目。②應用SAS、SDS量表各由20個項目,將20個項目的各項得分相加得總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得到標準分,用于評定受試者有無焦慮或抑郁以及焦慮和抑郁的程度。評分標準為4級,≤40分為無焦慮、41分~59分為輕度、60分~79分為中度、≥80分為重度。受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并標明產生負性心理的相關因素,統計各項例數及百分比。
1.2統計學方法將干預前后調查所得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干預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患者家屬SAS及SDS評分比較(表1)。
2.2家屬產生負性心理的相關因素排序(表2)
3討論
上述評定結果顯示:綜合干預后患者家屬的SAS、SDS評分較干預前有明顯降低且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影響患者家屬產生負性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精神衛生知識缺乏;患者的病態表現;陌生的住院環境等共6項,針對患者家屬產生負性心理的不同原因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后,其焦慮、抑郁表現明顯下降,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通過實施心理干預,制定詳細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因此,護士應重視家庭、社會因素對患者的影響,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4],同時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普及精神衛生知識,使社會能給予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關愛,鼓勵患者家屬在面對可能獲得的社會支持時,積極爭取,勇敢接納,以提高社會支持的利用度。通過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為患者家屬普及了精神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掌握了對精神病患者相應的應對方式,增強了家屬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屬的心理緊張,減少了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的發生。
4小結
筆者就如何克服這種現象,談一些教學體會:
一、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以學習目的為出發點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自然不會產生動機力量。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優生有高目標,學習差些的學生也有符合其發展而且經過努力可能實現的目標。這些目標一旦被學生理解后,就能很好的內化為其學習的需要,從而較好地克服惰性心理。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產生積極而愉快的探索欲望,是激發學習動機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要注意通過教學的實際及富有感染力的事例,讓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意義。
二、利用學習成果,進行反饋評價
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情況,看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效果,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十分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提高自我反饋的能力。
在教學中除了掌握學生課堂的答問、解題、演練等單向的反饋外,還應該增加同學間的互相交流討論,讓思維惰性的學生在多方交流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量,啟迪他們積極思維,鍛煉他們的判斷和評價能力,讓他們在良好、活潑、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獲取知識,體驗到思考的甜頭,從而能較好地克服其惰性心理。對有些情況則要運用延時反饋。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有這樣一道綜合題:“小華上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2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時3千米,小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少?”學生懶于思考,看題后很快列出(2+3)÷2=2.5(千米)的解法。這時,教師不給予及時評價而是啟發學生思考:“要求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須先知道什么?”學生經過思考答出要知道“總路程”和“總時間”。教師反問:“總路程是(2+3)嗎?總時間是2嗎?”學生此刻意識到自己解法的錯誤,進行自我反省,從而自我調節、監控,運用轉化思想得出正確的解法。
三、營造成功心理,獲得情緒體驗
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自我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作用?!庇纱丝梢?,教師要營造學生成功心理,在學習成就中激起旺盛求知欲,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樂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掌握了教學規律與教學思想方法,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從中得到情緒體驗,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和濃厚的興趣。這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學好數學的內部動力,也是克服學生的惰性心理有效途徑。
四、加強實踐操作,創設求知意境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之間的練習就不能發展。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一課時,讓每組學生用12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方木塊,任意擺出形狀各異的長方體。于是學生擺出了如下幾種不同的長方體:
①把12個小正方體擺長一排,出現一個長12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
②把12個小正方體擺成每排6個,2排,1層,出現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
③把12個小正方體擺成每排4個,3排,1層,出現了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
④把12個小正方體擺成每排3個,2排,2層,出現了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
然后在屏幕顯示:
每排個數(長)排數(寬)層數(高)總個數
12 1 1 12
6 2 1 12
4 3 1 12
3 2 2 12
觀察發現:總個數=每排個數×排數×層數
體積=長×寬×高
討論小結:長方體的體積就是長方體所含單位的個數,相當于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的乘積,實際上就是長、寬、高的乘積。
再現表現:在屏幕出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模型,讓學生閉眼想象這個長方體的長4厘米就是每排4個,寬3厘米就是3排,高2厘米就是2層。再讓學生到講臺上擺這樣的長方體。
1.溝通優勢
輔導員的年齡優勢使其容易和學生溝通。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齡、價值觀、生活模式與在讀大學生都很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塑造、提高和發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2.資源優勢
就工作內容來看,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學生的生活起居,大到畢業生就業,對于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任課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勢。同時,輔導員要伴隨大學生走完大學求學的幾年時間,相較于專業課教師,他們是“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上課”門數最多的老師,和大學生接觸最廣泛、最具體、最有機會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困惑、壓力等,知道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這有助于他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自身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數年師范教育的熏陶,使得這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較為敏感,而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輔導員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確的實現成長的其他途徑。非師范教育專業出身的高校輔導員,在正式參加工作前,也接受了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進入職業狀態也比較容易??傊?,高校輔導員已經基本具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顧問功能和疏導功能。
二、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輔導員開展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措施與方案。而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就要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異常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預防。上課學習階段,任課老師也要觀察學生情況,反映給班主任、輔導員,結合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心理變化,再及時反映到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做統一的心理知識講座預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個別進行指導、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養學生骨干,建設和諧班級
班風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組合在不同的某一個班級內,班內同學彼此熟悉,沒有較大的距離感。而和諧的班集體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在班內建立一些愛心小組,同學間互幫互助,互敬互愛,這種對心理的關愛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讓人動情、感觸深,甚至終生難忘。相反,若一個班級的風氣是消極的、互不配合,像一盤散沙,那么班級的每個學生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緊張壓抑,班集體名存實亡,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效率,而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班級建設,要把班風建設作為班級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風建設。輔導員可以在學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學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關鍵還要靠培養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認識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從中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表率作用。父母應該而且必須配合學校,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父母有責任了解與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尤其在一些年輕人情感糾葛問題上,家庭的處理往往比其他機構更有效。輔導員首先應使家長明確家庭對學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讓家長認識到預防學生陷入心理危機的重要性。其次應定期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內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最后對于發生心理危機的學生,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使家長配合干預,對其實施監控。
5.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輔導員要學會傾聽藝術。傾聽藝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情感復雜動蕩,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將其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輔導員在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說,認真地傾聽學生訴說也很重要。如果輔導員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感情,認真地聽取學生的陳述,并啟發學生陳述,讓其在述說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宣泄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地、客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6.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雖然輔導員很難既是一個“管理者”,又是一個“心理咨詢師”。但是,高校輔導員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仍然是必要的。廣博而豐富的理論知識不僅使他們能從容地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而且便于他們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建立融洽、和諧、相互信賴的師生關系。而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加強心理教育的相關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養與心理咨詢水平,在原有專業知識結構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效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效應,將其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服、口服,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以自己的知識素養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新里程碑,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東西的新興科學。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志。
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