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10
序論:在您撰寫初級中學數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提升認識,構建有效的模式
既然教學設計的誤區在于教學目標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擬定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的教學流程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應注意如下幾點,方可實現教學設計的優化.(
1)增添課標解讀
什么是教學的靈魂?筆者認為要設計教學必須認真解讀課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思考“教什么”、“怎么教”,讓教學設計與教學效率相通.除此之外,更要思考“為什么教”,這個是站在學生個性化認知和能力發展的角度的思考,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精神.
(2)以課標為準繩
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的教學設計,如何制定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僅憑經驗和課后習題的解答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顯然是不科學的,怎么做呢?筆者認為必須以課程標準為準繩,對照其中的相關條目,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研究,領悟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寫,如此設計意圖何在?對照著課程標準設計導入環節,學生的探究活動任務,選擇例題及分析注意點等等,如此一來,整個初中數學教學的方向才得以清晰、正確.
(3)注重目標檢測
目標達成了沒有呢?這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更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有指導性作用,不能簡單地將教學看成學生學習了就會了,會了就通了,而應該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科學選擇并布置作業。
二、教學案例———“矩形”
1.擬定教學目標對照課程標準分析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和學生需要達到的學習水平目標1: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學生經歷矩形概念、性質的發現過程;目標2:師生互動,促進學生掌握矩形的概念;目標3:通過觀察、分析和習題演練,促使學生掌握矩形的性質定理“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目標4:通過觀察、分析和習題演練,促使學生掌握矩形的性質定理“矩形的對角線相等”;目標5:學生分組合作探索矩形的對稱性.
2.列表理順目標達成的思路,選擇教學資源
教學目標如何達成,如何評價,采用什么樣的策略,這是我們教師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借助于表2來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
所以課堂上采取讓學生從拼圖實驗出發,學生自己在活動中體驗,匯報自己的發現,自主生成矩形概念,并體驗概念的生成過程,對于理解和應用的目標水平,也不單一化,注重情境的創設和習題訓練,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1.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的內容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并且能夠實現圖文并茂的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等等.這樣學生會對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產生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再稍加進行引導,學生很快就能夠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進而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會顯著的提高.
2.有效的創新了教學模式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學生記憶知識,而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途徑就是黑板,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相應的教學重點,學生看著黑板記筆記,這種教學模式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聽到聲音,看到顏色,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提高學習的水平.
3.強化學生的創造性并且形成有效的教學反饋
由于初中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非常強,進而想象力和創造力都非常的豐富,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的教學內容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進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進行等腰三角形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和教學課件在教學屏幕上制作出三角形ABC和其角A的平分線,CB邊的垂直平分,,然后拖拽點A,保證三角形的三條線保持依存的關系不斷變化,引導學生總結出點A能夠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學生通過看到運動中的三角形能夠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助于擴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在構建教學情境中的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情境的構建中.例如,教師在教授圓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相應的圓形物體,并且將圓形物體設置成運動的狀態,使學生能夠通過運動中的圓形物體的相關形態,了解圓形的相關性質,這樣比教師單純的講授圓形的性質能夠更加有效果,學生的記憶力也會更加的深刻.
2.多媒體技術在展現圖形變化中的應用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圖形的變化.由于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展現圖形的變化非常的困難,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圖形的相關變化,進而也影響到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而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在展現圖形變化的過程中,可以放慢速度,讓學生真正的了解到圖形的變化過程,進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例如,在進行四邊形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幾何畫板中的相關功能,利用鼠標拖動圖形,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四邊形的變化情況,這樣學生在學習四邊形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到其四邊形變化的相關規律,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更好的掌握.可見,多媒體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教師只要合理的將其進行有效的利用,能夠更好的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中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會將課件制作得花里胡哨,集精美的圖片、悠揚的音樂、動態的背景等于一體,這對于初中生來說確實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由于課件本身的實用性不強,缺少實質性的內容,與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關聯不大,雖然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他們的關注,但學生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課件華麗的外表上,而并沒有實現學生思維與注意力的正遷移,一節課下來,課堂看起來熱鬧非凡,但是問學生掌握了什么,他們則是一臉茫然,這樣的教學同樣是失敗的。成功而有效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對認知對象濃厚的興趣之上,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來實現三維教學目標。這決定了我們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充分地考慮到形式與內在的關系,也就是要增強課件的實用性。只有基于這一正確認識,教師才能在設計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將之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起來,并以現代信息技術的新鮮有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上來。因此,教師要準確而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能夠深入其本質,這樣才能在選擇數學素材上做到精挑細選,選出最具代表性與科學性的素材,從而將學生的思維點集中在相關知識的探究上,讓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雙主性
所謂雙主性,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處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與核心。以往數學教學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次要地位,只是機械地接受。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一核心理論同樣需要體現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引導學生展開主體探究,并使他們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下完成探究,構建知識,能夠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整體提高,能夠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因此,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教師機械操作、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習需求,只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機械進行的固化式教學,這樣的教學依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注定是失敗的。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要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個平臺來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經歷數學探究過程,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培養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制作與操作課件的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以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為學生的主體參與與自主探究預留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整個課堂教學能夠圍繞著學生展開,使教學處于不斷的動態生成中。
三、輔
現代信息技術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它并不是萬能的,不可以取代其他一切教學手段。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它與其他教學手段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的。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肯定現代信息技術而否定其他教學手段,而是要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實現強強聯合,更好地體現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服務。眾所周知,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寓抽象而深奧的數學知識于直觀豐富的材料之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學生的親自操作。在做中學是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現代信息技術并不能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因此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預留學生主動動手與動腦的機會,使他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獲取豐富而直觀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親自動手來展開自主探究,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不僅可以真正地掌握這些知識,還能學會探究,掌握學習方法,更加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結語
1.信息堆積的不良影響
教學信息堆積即為無結構式課堂教學,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環節中,教師面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處理通常會歷經兩個主要教學階段,第一個教學階段就是對相關信息進行具體整合與確認,而后才是深度知識處理與知識優化.第二個主要課堂教學階段則為課堂教學設計核心和課堂教學設計重點,在此階段,無序化教學狀況和無結構教學狀況時有發生.信息堆積手段較為常用,但卻毫無實際利用價值可言.
2.實現有效且正規的文本理解
較為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進行具體課堂設計之前要讀懂教材,明確教材中所承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意圖,在此基礎上再對教學文本進行理解.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更應注重學生主體性回歸.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教材表層概念和表層信息,以真實問題為課堂教學設計背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直觀感受能力,以此為前提進行深度轉化思想教學,逐步推出后續公式,最后再逐一講解轉化思想的多方用法.綜上所述,此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流程可以歸納為:直觀感受理性探究歸納概括發散思考.
二、有效摒棄靜態數學知識梳理,使得數學動態思維模式貫穿整個課堂設計過程
1.靜態知識梳理的不足及缺點
教材知識為靜態,部分數學教師以此為教學基礎,在進行基礎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只是簡單進行知識梳理,自認為捋清知識主線就算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顯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數學教學思維的養成至關重要,如若以此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學生智力和學生思維均不會得到全面提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直接給出法則,用較多的時間(30分鐘以上)組織學生練習,以求熟練地掌握法則.這種教學的重點偏重于讓學生通過練習,熟悉法則的應用,此種教法近期效果較好.但是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不應單純注重靜態數學知識梳理,還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思維發展.
2.使得數學動態思維模式貫穿整個課堂設計過程
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針對某一課時進行數學問題情境具體設置,逐步引導學生.要想使學生獲得良好課堂收益,學習思維發展和學習思維養成尤為重要,學生思維發展會被分隔成幾個階段,但若不經過輔助學習思維引導和培訓,其并不會得到順利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學生自身思維習慣培養和學生自身能力培養等,時刻關注動態活動發展狀況和歷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且能及時和教師、學生溝通,并予以解決.
三、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視學生為教學主體
1.將學生作為教學工具的主要缺點
教學中學生被工具化現象較為嚴重.在教師眼里,學生只是他們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工具.部分教師自認為,課堂教學只要講解的通順、具有邏輯性即可,學生和教材都在可控范圍內.上述教學設計觀點有悖常理,視學生為教學工具學生主體性位置被忽略,更不會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2.恢復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主人
當前新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更應注重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換個角度而言,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以及創造性等均應在課堂上表現出來以至完成預期課堂學習的學生主體體驗性.這種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一個過程,體驗的原有本質要求要留給學生充足空間和時間,體驗的親歷性要求所設計的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體驗的驗證性要求所設計的問題能夠激發認知沖突,引發思維共鳴,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在課堂中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回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習;實驗;快樂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信息技術課更確切的說是一門“技術”課,而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輕松快樂的學到技術呢?這也正是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所應該探討的一個問題?;顫姾脛?,好奇心強,樂于發現與探索問題,正是由于初中學生的這些年齡及心理特征,決定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相對來說,信息技術的教學更加靈活、自由,但是,這種靈活與自由并不是漫無目的任學生我行我素,而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有趣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尋快樂。由于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就是愛動,愛問個為什么,愛探究個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術課上更不能把學生的思維束縛住,信息技術這門課的靈活性也正是學生喜歡這門課的原因所在。喜歡這門課的同時,又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呢?這也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不感興趣了,是很難讓他做好這件事情的。同樣,信息技術的學習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學習興趣之上。我在講授flash“逐幀動畫”這一節課的時候,首先給學生看了一個小動畫,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來了,開始詢問是如何做出來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動手去做,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做好引導,雖然學生剛一接觸會感覺比較吃力,但是,決不能讓學生喪失信心。既然有了學習興趣,再大的困難也要讓學生想辦法去克服。通過這一學習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這種樂趣。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是現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墒?,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出來呢?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相互作用的,教師只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而整個結果的呈現卻體現在學生的“學”上。信息技術這門課,更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信息技術課素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美譽,所以,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也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復習“圖文的混合編排”這一章的時候,我讓學生為二十年后的自己設計一張名片。此話一出,學生積極性突增,馬上開始動手設計了起來,一節課下來,我看到了學生的作品有公司經理,有房地產老板,有演員,有IT總裁……而設計的版面更是豐富多彩。我設計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復習一下圖像的插入、藝術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編排與修飾。通過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名片,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本節復習課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復習了本章的相關知識點。這就比教師一直強調,學生反復練習效果要好的多,相對來說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這樣的設計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課的樂趣。而在整節課中,教師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學生的疑問,指出學生所做設計中的不足和建議,當然,僅僅是建議而已,更大的自由性還在于學生自己。通過這一節課,我發現了學生的潛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學生想象力特別豐富,制作的名片相當漂亮,而學生這些能力的挖掘與呈現是其它課程所難以發現的。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自己為自己設計了名片,并在小組內互相做了交流、展示與學習,最后我們評出了“最佳設計獎”、“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最佳實用獎”等多個獎項,不僅鼓勵了學生,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并能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個新的規劃。
三鼓勵學生多角度解決問題
信息技術課更多體現的是一門“技術”,既然是技術,一個問題就有多種方法解決。在講授word中改變字體的時候,學生滔滔不絕,班里一個活潑好動的學生一口氣說出了三種方法:一種是通過“格式”菜單下的“字體”對話框來完成;一種是通過格式工具欄上的相關按鈕來完成;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快捷鍵,選擇“字體”命令。正是由于計算機的靈活性、計算機的特點,才使學生善于探索與研究,一個問題可以用多種方法來完成,并且可以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效果。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這也正是計算機的神奇之處。條條道路通羅馬,信息技術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讓學生牢記知識點,有利于這門技術課的發展。正是在這種思索、探究、實驗、證明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使這門課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在思考與學習的基礎上,感受到了計算機的強大性與趣味性。
四以形象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練習以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墒?,這樣下去,會使信息技術課變得比較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學習本門課的興趣。如果在講授相關知識點的時候能夠穿一些實際的內容,就比單純的講授知識容易理解,學生也更愿意聽,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講授如何完成文件夾中文件的移動與復制的時候,我以一個實際的問題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對學生說:“問大家一個問題:把大象放進冰箱需要幾步?”學生一邊笑著,一邊回答我的問題:“打開冰箱門,把大象放進去,關上冰箱門”,學生可能都看過趙本山曾經演的這個小品,所以,回答幾乎是異口同聲。看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了,于是,我趕緊引出了本節課的知識目標,然后又問學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進冰箱的步驟,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夾中移動與復制文件的步驟,請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試著做一下!”于是,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了,學生開始在小組內探討,如何打開“冰箱門”,如何把“大象”放進去或是拿走……不一會兒,已經有學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轉移,在學生的互相幫助下,大部分的學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務。最后,我只是對本節的知識點做了個總結與強調??磳W生本節課學習的高興勁兒,我也體會到了本節課的樂趣。信息技術課本身也是一門很抽象的課程,如果能把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生活中的鮮活例子,就能使學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
五以競爭方式激勵學生學習熱情
信息技術課是初中學生最喜歡的一門課之一,因為學生把信息技術課當成了一種活動課,把微機室當成了活動室,這種放松方式學生固然喜歡,那又如何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學到知識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展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以至于每個同學之間的競爭。在講授photoshop中“圖像的合成”這一節的時候,學生一開始就被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這時候,我充分利用了學生急于求成的這一特點來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給學生以充分的發揮余地,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討論與實驗、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夠在小組內帶動其他的學生,也讓學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競爭激勵制度也不僅僅體現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上,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一種意識,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環境下,競爭激勵、優勝劣態也是必然的趨勢,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也要讓學生意識到如此變化多端的社會,讓學生意識到團結協作的力量。
總之,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快樂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學生應該擁有的一種生活。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知識,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作者:范成英 單位: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桐林小學
參考文獻
[1]彭揚.信息技術課中如何進行思想行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學電教,2008(Z1):73-74.
[2]盧蓉.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存在問題之分析[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24(3):90-91.
[3]倪仲勛.游戲與教育能否“喜結良緣”[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2):63-64.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的理論課大部分是一些關于數據的單調的文字,講起來既繁瑣又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很難融入到學習中去,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信息技術的樂趣才有可能更加努力的學習,因此,教師在Excel的教學過程中,光憑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不僅難以理解更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對實例懂得實際操作進行演示,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過程中去,比如教師可以假設班級是一個銷售部門,要對本月的銷售數據進行整理操作,最后顯示出本月的銷售業績以及與上月的銷售業績數據對比情況,這樣就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表格的處理中來。再如,上網、下載以及通訊工具的應用,這也是初一下半學期所主要學習的內容,需要老師一步步的講解,不如一邊演示一邊講解,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的跟著教師的演示進行上網搜索并下載QQ等軟件進行安裝(為后面即時通信軟件的學習做準備),這樣既節省了課堂的時間,又能夠讓學生親自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進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利用學科關聯度,整合教學內容
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處理的能力,而所謂的這些信息的來源則是初中階段學生的其他學科的內容以及知識,這就使初中學生信息技術的教學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也就是如何將信息技術的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比如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文字的輸入教學時,就可以將輸入的課程內容與語文學科的內容整合起來,其主要是將語文中需要學習的漢字的內容通過計算中的識字軟件進行操作,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展示,讓學生跟著軟件進行漢字的結構、偏旁、部首、讀音以及寫法的學習,通過軟件的指導進行漢字的聽、說、讀、寫以及輸入等練習,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相互交流進行不斷地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對于多種學科內容的整合就是將不同學科的內容和素材進行統一的整合,變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真實的、具體的環境下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將不同的學科知識和內容合理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某一學習過程的體驗達到多種學科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也越來越普遍,計算機在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也引發了以超媒體方式進行教學信息的整合的思想,這種思想的產生更是為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提供了理論和操作技術上的支持,通過對學科內容的整合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融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不僅實現了其他學科的現代化教育,也實現了信息技術的高效教學,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學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進而使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三、結論
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它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每節課都很注重導入方法的選擇,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導入:
1.展示課堂成果,激發學習興趣。展示成果式導入即通過課件展示課堂學習內容的成果,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例如教學制作Word賀卡時,先通過課件展示精美的賀卡讓學生欣賞,然后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這些賀卡好看嗎?你們也想自己動手做賀卡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用Word制作賀卡?!?/p>
2.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認識計算機》時,我在課的一開始就提出問題:計算機有什么作用?計算機有什么特點?你知道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嗎?你想學習計算機嗎?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課本,自己解決問題,掌握本課內容。
3.新舊內容比較引入新課。把前面學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比較,以便顯示出新授內容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內容的興趣。如我在教《圖表生成與圖表修飾》時,將文字、表格、圖表三種形式一起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比較,指出各種表的優點、缺點,從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學科特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師把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完成每一個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內容,實現教學目標。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老師教學條理清楚,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很容易讓學生學會內容。我上在Word中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和自選圖形一課時,就采用的任務驅動法,不是一個個地介紹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將所有內容整合為一張電子賀卡。通過講解賀卡的制作,學生學習要掌握的內容,教學思路就是制作賀卡的全過程,這樣做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層次清楚。根據課的內容及難易程度,將內容分割成不同具體任務讓學生完成,學生就會有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在自己操作、嘗試的過程中,主動探索與尋求幫助,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了成功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但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具體內容、學生的特點,采用適合教學方法,設計一些趣味性、實用性、可行性任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三、根據初中教學水平,宜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
農村初中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參差不齊,如果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發展,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在信息技術課中采用異質分組方法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與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根據現實,宜精講多練,及時鞏固新知
信息技術課每周只有一節,且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重操作的課程,所以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教師通過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后,在精講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加練習,讓學生在練和互相幫助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其中,導入和新授時間應該壓縮在15分鐘以內,用25分鐘~3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練習。向45分鐘要效率,達到鞏固、熟練和提高的目的。
五、進行多學科整合,讓學生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要想把知識牢牢記住,就要反復運用。而初中信息技術課每周只有一節,所以要想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必須把所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結合,與學?;顒咏Y合,讓學生不再被動學習,而是主動運用所學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學校各項活動,組織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分組創作作品、展示作品、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同時讓學生取得成就感,體驗團隊協作精神。
六、老師適時引導與評價,引領學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