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52
序論:在您撰寫林業造林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前,我國人工林地保存面積居世界首位,林業資源的總量持續增長,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顯示,森林面積凈增2054.3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的林業資源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雖然我國林業發展取得很多成就,但林業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國林業發展成績與問題并存,要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大對營林造林技術的探討。
2常見營林造林方法
我國幅員遼闊,森林的分布不均,營林造林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播種造林。
我國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地理條件較好,比較適合采用播種造林的方式。所謂的播種造林就是將種子播撒在造林地里進行造林。這種造林方式最常用的就是撒播和穴播,撒播就是直接在土壤上拋撒種子,穴播就是在平整過的土壤上開穴并均勻地播下種子,然后覆土輕壓。種造林這種方法程序簡單,施工便利,應用比較簡單,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是人們常用的一種造林方式。但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對土地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在植被茂密、死地被層厚的地方播種的幼苗不易成活,幼苗成活率比較低。
2)植苗造林。
造林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就是將生長好的小苗木進行移栽的方法,因此,又被稱為栽植造林。這種造林方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因移栽的苗木帶有根系,栽種后能夠很快的適應環境的要求,生長快,成活的幾率很大,尤其適用于干旱、雜草繁茂或土壤貧瘠的地方。這些地區采用播種造林效果不明顯,植苗造林是最好的選擇。然而這種方法也有不利的一方面,需要提前培育苗木,這項工作費時費力,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3)分殖造林。
通過利用樹木的枝干、根系作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的過程,能夠有效地節約時間和成本,林木的生長速度很快,成活率也比較高,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造林技術。但受造林地條件、材料來源的限制,這種造林方法應用范圍有限,得不到廣泛的應用。
4)混交造林。
混交造林,顧名思義,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樹種組成的一種造林技術。這種方法既可以將樹木在行內彼此隔株進行,也可以隔行進行混交,還可以把樹種栽植成塊狀,與另一種樹種的塊狀依次進行混交。樹木的混交不但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獲得多種木材原料,而且還能夠調節樹種之間的平衡性,增強林種的穩定性,實現樹種的速生豐產。但是混交造林要嚴格樹種的選擇,確保混交出來的樹種具有較好的抗病抗災能力,這樣質量才能過關。
3林業營林造林技術探討
1)整地技術。
造林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整地,它是營林造林的基礎。整地技術就是在造林前清除林地上的雜草或植被,翻墾土地的生產技術措施。造林整地可以通過帶狀整地、魚鱗坑整地、穴狀整地、高臺整地等方式開展。在山地緩坡、丘陵地區可以用帶狀整地的方式;需要蓄水保土的石質山地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坡地營林造林可用魚鱗坑整地的方式;在山地、丘陵、平原地帶可以運用穴狀整地的方式;而對于間歇性積水、輕度鹽堿地的平整則可以用高臺整地的方式。整地能夠使土壤變得松軟,增加含水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利于苗木根系的自然伸展,能夠保障造林施工的有序開展。
2)樹種選擇。
樹種選擇是營林造林最核心的一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是樹種選擇總的原則。樹種的選擇適當與否關系到造林工作的成敗,關系到林木的成活率,因此要慎重選擇。在選擇樹種時可以從適地適樹適種源這方面考慮,意思就是看看所選的樹種能否適應造林地的自然條件。有的樹種喜歡濕熱的環境,適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長,適合在南方地區種植,比如樟樹,它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寒性不強,耐水濕,不耐干旱,適合在南方生長。而有的樹種抗旱能力比較強,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不高,西北干旱地區就比較適合種植這種樹種,例如胡楊,它木質纖細,樹葉闊大,耐旱耐澇耐鹽堿,生命頑強,能夠適應干旱的環境,它就比較適合在干旱的沙漠中種植生長。當然,如果不確定該地區到底該種植什么樣的樹種,最好就選擇適應性強、抗性好的鄉土樹種。樹種選擇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各種條件,比如氣候環境因素、土壤環境、樹種對光照的需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優良樹種,確保選好、選對樹種。
3)移植補栽。
不是所有種植的樹木都能存活,樹苗有一定的成活率。因此,營林造林工作結束后,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檢查,看看樹木有沒有不長或者死苗的現象,如果有,要及時移植補栽。造林結束后,要及時給樹木澆水灌溉,為樹木提供充足的水分;若遇到大雨天,要及時做好苗木的保護工作,保證存活率。在移植補栽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一般苗木所帶的吸收根越多,成活的幾率越大,因此要盡量保護吸收根,在運送的過程中也要盡可能保護土球的完整。此外,要把握好樹苗移植補栽的時間,一般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移栽最合適。地區不同、環境不同,移栽的時間也不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后期養護。
營林造林過程中,整地技術是基礎,樹種選擇是核心,后期養護是關鍵。樹木不僅要種好,而且要管理好,林木的養護可以通過適當澆水、施肥、對樹葉進行修剪、自然災害的預防、病蟲害的防治等方式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養護工作的重點,小樹苗的抵抗能力比較差,極容易感染病蟲害,需要采取更多的保護措施。噴藥法是防治林木害蟲最常用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極易造成環境污染,且對一些頑固性害蟲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治害蟲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首先是樹干涂白法,就是將栽種完的樹木局部涂白,這樣能夠防止害蟲在樹干上產卵,并防止日灼。其次還可以用農藥埋施法,在樹木的根部挖坑、打孔,放入農藥,根部將農藥輸送到樹木的各個部分,害蟲吸取后中毒而亡。這種方法比較直接,且藥效持久,不受溫度、降水的影響,效果較好。
4結語
論文摘要: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本文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國林業溶入了國際林業體系中,與世界各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學會運用整地、造林的方法,盡快使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
1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的現狀
1.1森林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hm2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了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2竹資源豐富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hm2,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t。竹材和竹制品,無論在品種還是在產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國均為首位。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1.3盛產松香和林副特產品我國松香每年產量在40萬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應國內市場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國脂松香在國際市場上有很高的聲譽,占據重要地位。近幾年出口量均在20萬t左右,年創匯均在1億美元以上。我國芳香油年產量2~3萬t,其中桉樹芳香油在世界市場上占有絕對優勢。
我國林副特產品資源豐富,其中不少是名特優產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信譽,具有較強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緣艛嗔烁郯氖袌?,在東南亞、日本、德國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
1.4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對林產品市場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來我國在建筑業、室內裝飾、家具等方面以及對紙產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紙產品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這就為我國林產工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1.5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2.3造林方法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等危害極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傊?,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種苗(又稱原生苗)、營養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時在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時,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來,有些地區發展營養器苗造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1強烈的市場需求造成了林業資源的匱乏
隨著我國各方面的高速發展,林業產品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及其一些類似行業的發展,對木材的需求可以說達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我國雖然說是幅員遼闊,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采挖,逐漸變為一個森林資源匱乏的國家,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森林面積在不斷地減小,而且分布極其不均勻;木材的質量也變得差了許多,群落結構不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樹木的生長狀況不好,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產量極低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林場出的木材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這就不能最大程度的履行森林對于人們所應該履行的義務而這種現象的后果就是,許多與林業相關的產業發展滯后,也降低了林業市場的競爭能力。
1.2一些地方綠地利用率低
綠化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這幾年各個地方綠化程度不斷增加[1],但是仍有許多地方的綠地利用率相對較低,首先是現如今許多城市修建雕塑廣場,只是單純的為了某些官員的政績上添上一筆而已,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還有就是城鎮綠地的結構極其不合理,沒有做到喬灌草相結合,更有甚者盲目崇拜外國,引種外國的可觀賞性花草,造成物種入侵,許多地方呈現出草坪多但是喬灌木少的情況,生態效益就會變得很低。還有就是一些路邊樹選種不適合的現象,根本沒有調查清楚,栽種較為盲目,不僅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而且還大大的降低了生態效益。
1.3林業資源缺乏保護力度
現我國破壞林業資源的現象仍然是隨處可見,林業資源設置好就不管了,這樣如果沒有后期的檢查跟保養,這樣很容易造成一些樹木因為各種原因死亡,損失掉了林業資源,還有就是隨著現在木材價格的上漲,所以一些人為破壞林業資源的現象也在增多,一些不法分子砍伐樹木進行交易,取得不法利益,還有就是一些天災的出現,一些地方因為二氧化硫污染下起了酸雨,這樣會嚴重損害樹木的結構,會給一些樹木造成傷害,加大林業資源的匱乏,但還有就是現在我們對一些林業資源的保養力度嚴重不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樹木的衰老,剪短了它的壽命。
2針對造林更新技術與林業發展中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加大造林更新的投入
加大造林更新的投入目的是為了生產出更多的林業資源來滿足市場的需求[2],并且帶動林業的發展,要生產出更多的林業資源首先要選種,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樹種,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然后就是要對林業進行一個統一的管理,要進行合理的密植,要讓每個樹苗都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陽光來進行生長,還有就是注意后來的病蟲害危害,要進行防護和定時的檢查,讓樹木健康的生長,還有對一些生長力比較弱的幼苗進行更大力度的保護,對一些年幼的小苗也要定時的提供營養,給他們輸送營養成分,保持他們的生命力,只有讓每個樹木都健康的生長,才能生產出更多的林業資源。
2.2加大綠色利用率
綠化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一大問題,我們在做城市綠化的時候不能只是鋪上草坪那些盲目跟隨,我們還要在草坪上種一些樹木,要讓各方面協調起來,有草有樹,對于樹木的選擇上,我們盡可能的選擇一些發育比較茂盛的樹木,這樣的樹成長起來才會產生大范圍的遮陰面積,可以在夏天給人們創造出更多的休息環境,讓人們舒服的度過夏天,還有就是樹木在路邊種植是一定要選育好品種,比如什么書適合做行道樹,什么樹適合做園路樹,這些選擇一定要認真,只有這樣做,我們才會在城市里面看到更多的樹木,才會提高綠色利用率。
2.3加大對林業資源的保護
力度對于現在一些林業資源的損壞現象[3],我們必須要加大檢查力度來幫助林業資源盡量的維持好原有的狀態,對一些破壞明顯的地方要安裝攝像頭,并且如果抓到破壞林業資源的行為,一定要處于相應的罰款和一些處分,要做到嚴厲打擊這種行為,還有就是要加大對林業資源的保養力度,一定要定時的對林業資源進行保養,這樣可以延長一些樹木壽命,也一定程度上保證它的活力,如果可以的話要大力宣傳林業資源的宣語,讓保護林業資源的理念深深的留在人們的心中,只有人們做到保護好林業資源,林業資源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幫人們創造出一個更好的環境。
3結語
安化縣位于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面積4950km2,其中有林業用地39萬hm2,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79.00%,森林蓄積量1216萬m³,立竹蓄積13793萬根,森林覆蓋率達76.17%。多年來,安化縣林業堅持以建立比較完備的生態體系和發達的產業體系為目標,以造林綠化、資源林政管理和產業化建設為重點,以科技為支撐,使林業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先后獲得“中國厚樸之鄉”“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林木種苗行政執法與質量監督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資源林政管理先進單位”等殊榮,2006年,又被評為“中國竹子之鄉”。安化縣通過采取工程造林、義務植樹和社會造林并舉的綠化措施,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共完成各類造林3萬hm2,義務植樹750萬株,封山育林22萬hm2,森林資源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和增長,生態明顯好轉,基本形成了“小雨水不下川、大雨土不下坡”的生態安全體系;逐步建立了森林病蟲害監測機構,完善了森林火災預警機制和補救指揮體系,成立了護林總隊,組建了森林火災補救隊伍和民兵應急分隊,強化了森立公安、木材檢查站監督執法機構職能,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林地林權管理日益加強,林權發生面積達97.00%以上。林業第一產業形成了杉木、馬尾松、毛竹、木本藥材、林果5個頗具規模的林產基地,年產木材15萬m³,毛竹1000萬根,木本藥材1000t,林果15000t;林業第二產業形成了木材采運、制材、人造板、木竹地板、家具、松香、干鮮果品、木竹制品及工藝品等門類齊全,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基礎的林產工業體系;林業第三產業形成了以柘溪庫區省級森林公園、雪峰湖省級地質公園,紅巖和六步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森林生態旅游網絡,年森林旅游收入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當前,安化縣已進入林業發展最快階段,全縣總產值已突破10億元大關,農民純收入來自林業的比重達23.00%,林業產業已成為安化的重要支柱產業,對縣域經濟的影響和財政貢獻越來越大。今后,安化將會以現代林業建設為重點,做大做強“中國厚樸之鄉”和“中國竹子之鄉”,傾力打造秀美、和諧的新安化。
2林業資源培育技術
當前,為加快資源培育,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方法是其中較為理想的技術措施之一。由于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和林木生長周期較長等,這就決定了造林地種類的多樣化,整地任務艱巨,且整地質量和效果要求較高等。首先要對造林地土壤結構、養分和水分等方面進行改善,清除有雜草和灌木的林地,深翻土壤,經過這樣整地后改善了土壤水熱條件,肥力增加,使得人工栽植省力又省工,有利于播種后種子發芽和幼苗期根系生長及成活,避免林間植被與林木相互競爭林地營養空間,提高了造林質量。要根據栽植林木的不同進行林地整理,并因地制宜開展全面、帶狀或塊狀整地,一般平原和沙荒及水土流失較輕的坡地適用于全面整地,在整地帶之間存留一定寬度的不墾帶有利于保持水土;同時,依據苗木特性確定整地面積大小,面積大的林地山地要留有穴狀、魚鱗坑等,平原留有坑狀、高臺等,這樣既可提高土地使用率,又可防止水土流失。翻理林地前,要將整地清理的雜草、灌木以及采伐過的倒樹、枝丫、伐根等處理干凈,可利用人工、機具割除,然后,歸堆鋪平用火燒清除,還可以采用化學農藥噴灑,以殺死雜草和灌木植物。
3造林方法
3.1造林樹種選擇
現代造林遵循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因地而異等種植理念,常常合理搭配樹種選擇和塊狀套種,這樣既改善了土壤結構和質量,有效增加土壤保濕能力和土壤肥力,也提高了闊葉林面積和造林質量,同時,還有效改變了林業面貌和多樣性,營造了多樣化自然環境,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使生態趨于平衡,對安化縣地理環境、自然氣候及生態平衡都有很好的改善。
3.2林木繁殖方法
3.1.1直播造林
這種方法施工簡單,省去了育苗工序,適用于大面積林地造林,但是直播造林只適合種粒大、易發芽、種源充足的樹種,在撒播時林地土壤必須水分充足,才有利于種子發芽生長;而且對于后期幼林撫育管理要求也較高。因此直播造林常選擇偏遠、人煙稀少、自然災害較輕的地區,有撒播、穴播、條插、縫插和塊狀播種等。
3.1.2分殖造林
安化縣竹子繁殖造林可采用利用竹子地下莖直接造林,該技術簡單,易操作,不但節省了育苗時間和費用,而且成活率高,幼林扎根后生長較快,可充分保持母本優良性狀。這種方法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要求較高,分殖材料受母本數量和分布狀況限制較大,適用于竹子、楊樹、柳樹等營養繁殖樹種。
3.1.3植苗造林
除了直播和分殖造林外,還可采用植苗造林法,通常利用一年生實生苗進行育林。
3.2造林最佳時間
傳統造林時間以春季為主,隨著造林技術推廣和樹木引種成效,植樹造林工作均有所提前,通常可在每年的12月到翌年2月完成,最晚不超過3月,冬季和初春季節溫度偏低,苗木大都處于休眠狀態,起苗和栽苗時水土流失較小,苗木栽植后更易于成活,有利于苗木根莖生長,提高抗逆性。這個時節造林第一年生長量可遠超秋季造林20.00%,陰雨天和雨過天晴時候最為適宜。
3.3栽植方式
所謂套簍造林,就是栽植后給每棵幼苗套上特制的防護簍,并在栽植時與某些防風固沙、抗旱節水措施相結合,如澆水覆膜、大苗深栽、大坑換土。其中,防護簍用沙柳枝條編制而成,形似無底的紙簍,上口小、下口大。一般規格為上口直徑20cm~30cm、下口直徑30cm~40cm、高度50cm~60cm,并在下口留三個長10cm的腿腳。套簍時,用鐵锨將防護簍的腿腳扎入土中,使防護簍牢固直立地面。套簍措施可以單獨使用,與搭設沙障、澆水覆膜、大苗深栽、大坑換土等防風固沙、抗旱節水措施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加明顯。
2套簍造林技術控制風蝕沙埋的效果
為了解套簍造林技術對防風固沙能力的影響,對風蝕沙埋造成的主要后果進行了觀察、測定和統計。結果顯示:(1)套簍造林的平均風蝕率為8.0%、平均風蝕深度1.0cm、最大風蝕深度3.0cm,不套簍造林的平均風蝕率為20.0%、平均風蝕深度4.0cm、最大風蝕深度7.0cm。(2)套簍造林的平均沙埋率8.0%、平均沙埋深度1.0cm、最大沙埋深度3.0cm,不套簍造林的平均沙埋率70.0%、平均沙埋深度4.5cm、最大沙埋深度7.5cm。(3)套簍造林的樹干通直個體占95.0%、彎曲個體占5.0%,不套簍造林的樹干通直個體占70.0%、樹干彎曲個體占30.0%。由此表明:套簍造林技術可以有效地減輕風蝕沙埋現象,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
3套簍造林技術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
由表2可見:套簍處理的土壤含水率達到4.18%,土壤水分儲量高達7.09t/hm2;而不套簍處理的土壤含水量僅為2.71%,土壤水分儲量為4.60t/hm2;套簍的土壤儲水量高出不套簍2.49t/hm2,提高幅度為54.13%。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套簍處理的樟子松林地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儲量極顯著高于不套簍處理的林地土壤,即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儲量差異由是否套簍而造成。究其原因,套簍通過減小光照強度、降低風速減少土壤和樹體水分的無效蒸散;沒有套簍的土壤和樹體全部暴露在強烈的日照之下,土壤和樹體水分蒸散較快。由此表明:防護簍通過減小光照強度、降低風速有效減少土壤和樹體水分的無效蒸散,有利于土壤和樹體的水分保持,從而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儲水量。
4套簍造林技術改善土壤養分狀況的效果
由表3可見:除了土壤pH值和土壤全鉀儲量外,套簍造林的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有效磷儲量極顯著高于不套簍林地的土壤,水解氮、速效鉀顯著高于不套簍林地的土壤。與不套簍造林相比,套簍造林可使林地土壤有機質、全磷、全氮分別增加366.96kg/hm2、19.63kg/hm2、19.62kg/hm2,相應的提高幅度分別為83.86%、100.05%、49.99%;可使林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分別增加0.98kg/hm2、0.60kg/hm2、2.13kg/hm2,相應的提高幅度為27.84%、60.61%、20.02%。根據觀察發現:套簍造林之所以能夠改善林地土壤的養分儲量,原因在于套簍能夠減輕風蝕將枯枝落物吹出樹穴的現象,并可將枯枝落物聚集在防護簍內外,通過分解向土壤提供養分。由此表明:套簍可以減輕風蝕將枯枝落物移出林地并將其聚集在防護簍內外,從而提高林地土壤的養分含量。
5套簍造林技術對林地其他特性的改善作用
為了解套簍造林技術的其他作用,對林地動物危害程度、物種多樣性、生物結皮等特征進行了統計和比較。結果表明:套簍林地的動物危害率在5.0%以下,不套簍林地的動物危害率大于20.0%;套簍林地擁有天然灌木4種~6種、蓋度15%~20%以及草本植物2種~4種、蓋度5%~10%,不套簍林地擁有天然灌木2種~4種、蓋度小于5%以及草本植物1種、蓋度小于5%;套簍林地的生物結皮厚度在1cm~3cm之間,生物結皮的蓋度在5%~10%之間,不套簍林地未發現生物結皮現象。由此表明:防護簍不僅能通過阻擋作用減輕動物危害,而且可通過改善林地水分和養分作用提高林地物種多樣性、促進林地生物結皮的形成。
6套簍造林技術提高造林效果的作用
由表4可見:套簍的造林保存率高達96.67%,不套簍的造林保存率僅66.67%,套簍比不套簍的造林保存率提高30.0%。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套簍林地的造林保存率極顯著高于不套簍林地,即造林保存率的高低由是否套簍決定。由表5可見:套簍造林的樹高、地徑、冠幅生長量比不套簍造林分別提高36.70%、42.37%、48.33%,而樹冠覆蓋率、生產力增加幅度則高達223.87%、303.70%。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套簍林地的生長量、林冠覆蓋率、林地生產力極顯著高于不套簍林地,即生長量、樹冠覆蓋率、生產力高低由是否套簍決定。上述結果表明:套簍造林技術不僅可以提高保存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林木生長量、樹冠覆蓋率及林地生產力。
7套簍造林技術提高造林效果的生物量調節機制
根據表6計算可知:套簍造林的總生物量投資(積累)比不套簍造林提高168.02%,樹干、枝條、葉片、根系的生物量投資(積累)分別比不套簍提高128.93%、205.36%、236.11%、102.22%。由此表明:采用套簍造林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種群總生物量及各個構件的生物量投資,為其生長奠定物質基礎。由表6還可看出:在生物量的分配中,套簍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90.79%、地下生物量占9.21%,不套簍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87.69%、地下生物量占12.31%。在地上生物量的再分配過程中,套簍造林的樹干占36.84%、枝條和葉片占53.95%,不套簍造林的樹干占43.21%、枝條和葉片占44.49%。由此表明:采用套簍造林的情況下,種群將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樹冠的生長發育,從而減少了種群對根系的生物量分配;不采用套簍造林技術的情況下,種群將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的生長發育,從而減少了種群對樹冠的生物量分配。
8結論
1選地
落葉松的種子粒比較小,生長初期的幼苗弱嫩,苗圃地應選在交替便利、地勢平坦、土質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澆灌方便,比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進行育苗。
2整地
由于落葉松幼苗的根系非常纖弱細嫩,根須的下扎力與擴展力較差,因而一定要深耕細耙,盡量使土壤變得疏松透氣。通常是結合秋季起苗進行翻耕。如有條件可采取深翻,其深度在30公分左右,翻后不耙,可有助于春季耙地后的土壤保墑。落葉松的幼苗對土壤肥力有較高的要求,因其扎根比較淺,只能吸收土壤表層的養分,如果幼苗的密度大,就要提供足夠的養分。這一階段通常每畝應施優質農家肥8000公斤以上,最少不應低于6000公斤。過磷酸鈣每畝40~50公斤。施肥最好采用分層法,即翻地與坐床時各施入一半,這樣會使苗木在不同的生育期都會得到充足的養分供給。
二、種子處理
播種前先將種子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3~4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子表面的溶液,再放到45℃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4~36小時,后撈出晾干加入三倍于種子體積的細河沙均勻混合,最后放入發芽坑內進行催芽。發芽坑最好安排在向陽背風處,坑的深度與寬度約50公分即可,其長度可根據具體需要而定。種子放好后在坑頂部加蓋塑料薄膜,如夜晚氣溫較低再加蓋一層草簾等物,以防因溫度低影響出芽。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1~2次,直到有35%以上的種子裂嘴便可進行播種。
三、播種
1適時早播
當土壤已經化凍,平均氣溫在12℃以上,苗床表層土溫度達到8℃以上即可播種。
2適量播種
根據以往經驗,發芽率在30%~40%之間的,種子播量為每畝7~8公斤,發芽率在40%~50%之間的,種子播量為每畝6~6.5公斤,發芽率在50%以上的,種子播量為每畝5~5.5公斤。
3覆蓋保溫
種子播種完成后,上面應覆蓋一層細沙。由于落葉松的種粒小,覆沙厚度在0.5公分即可。然后再在上面用干枯稻草薄薄覆蓋一層,并用草繩類壓住,以防大風。待小苗出床后,視情況及時撤去草簾。
四、苗期管理
1及時澆水
這一時期首先是保持苗床表土濕潤,提高地表溫度,以保證種子及時萌發以及幼苗出土時所需的溫度與水分。出苗期一般在3周左右,這一階段要少澆、勤澆,不使土層干裂。當苗木長出第二輪真葉時,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期,由于此時的氣溫在逐步升高,蒸發量也隨之加大,所以澆水量也要相應增加,并且每次都要澆透。
2合理追肥
要保證苗木質量,就要及時進行追肥。當幼苗進入速生期后,生長速度加快,主根伸長,側根增多,因而需要大量的養分供應。如此時發現葉片窄而薄、新葉短、葉發黃,屬于缺氮;如果是葉色老率,生長緩慢,則視為缺磷。可追施腐熟的人、畜尿糞肥,在6月下~7月中旬進行追施,到7月底前應停止追肥。
3及時間苗
由于在播種時種子播撒不均勻或由于種子自身的問題,造成出苗不均。所以,為使苗木密度分布均勻,應適度間苗。通常分為兩次間苗,第一次每平方米可留苗700株左右;第二次作為定苗,每平方米可留550~600株左右。間苗要認真,剔除其病、弱、殘苗。
4防霜凍
待幼苗出土后,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因春季經常會出現晚霜,尤其是晚間。因此,一旦氣溫下降,及時做好幼苗的防寒保暖工作。
5除草松土
及時清除雜草,不然會影響到苗木的生長。播種后可采用化學除草,即出苗前噴灑40%除草醚,2~3次。苗木拔節后,本著除早和除小的原則,及時進行人工除草,以保證苗木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并充分利用水、肥、光資源。每隔兩周左右進行一次松土,其深度以不傷到幼苗根部為準。
6病蟲害防治
落葉松幼苗初期易患松苗立枯病,應采用播前種子消毒和土壤消毒處理的方法進行防治。當幼苗基本出齊后,可選用等量式波爾多液0.5%~1.0進行噴灑,每隔1周進行一次,連續3~4次。蟲害防治主要針對地老虎和蠐螬。播種前可用甲拌磷5公斤/畝施于土中,也可用敵百蟲拌毒餌引誘殺蟲。在速生期內如發現有蠐螬活動,可進行人工捕捉,效果也不錯。
五、造林技術
1起苗
由于落葉松苗木春季萌動早,所以最好在秋季起苗,第二年春季栽植。起苗應在苗木落葉后實施,并事先進行一次灌水,以防起苗時傷根。
2密度
選擇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其密度為每畝300株左右為宜,株行距約1.5×1.5米。如立地條件較差,其密度為每畝250株或400株左右,株行距為2×1.5米。
3幼林撫育
關鍵詞:太行山封山育林,點播,植苗,適地適樹
太行山地處華北大平原西側,是京津和華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它既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襲擊,又可接納東南暖濕氣流,是海河水系的發源地及黃河中下游部分支流的上游。太行山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4省市的交際處,總面積1049萬公頃。太行山山勢陡峭,地形復雜,土壤瘠薄,植被稀少,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旱、澇、洪、雹、凍等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發展落后。建設太行山綠化工程,不僅具有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本地效應,而且具有重要的“外部”效果,對于根治海河,減少京津及華北平原的自然災害,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現狀特點
太行山屬于石質山區,并有多處侵入性火成巖,由于這個區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歷史上開發較為久遠,原有森林植被已被破壞殆盡,僅有少數深山地區還保留一部分天然次生林。除了植被較好的地方外,大都巖石裸露,土層瘠薄。該區域為半溫暖半濕潤地區,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雨水集中于夏季,春冬干旱。由于土壤,氣候限制,造林成活率偏低,即使成活了,人蓄、鳥獸危害也比較嚴重,特別是冬春季節,易發生森林火災,使造林成果毀于一旦。
二、建議
1、封山育林 荒山造林應當以封為主,特別是在土壤瘠薄、坡度陡峭的山地,人工造林難以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長緩慢,這時就應當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資源的一種重要營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對加快綠化速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原來的疏林地、灌叢地、灌木林地、具備封育條件的荒山荒地等經過5―10年的封育,大多成為了有林地,而封育成本僅為人工造林的1/5―1/10。封育起來的林地,植被種類豐富,生物多樣性增加,使其涵養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強,森林病蟲害減輕,林分質量提高,育林不破壞植被,既可保護原有的樹種資源,又能形成混交林,是保護珍稀樹種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保存原有灌木,采取封山的方式,減少人為的破壞,應當成為我國荒山造林的一種重要模式。
2、適地適樹 根據造林的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樹種,做到“樹”與“地”的辨證統一。論文參考網。適地適樹是因地制宜原則和生態經濟原則在造林樹種選擇中的具體應用,既如何使樹木資源與綜合自然生態因數密切適應,以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首先在大區域方面,盡量選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是最適合本地土壤、氣候等生長因子的,是自然界競爭、淘汰存留的樹種。如果選用外來樹種,要先小區域、小范圍引種實驗,觀察其在本地的生長發育情況,看其是否適應本地各種生長因子,能否正常生長,以及是否對本地其他物種構成威脅。盲目引種,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其次根據不同立地條件,選用不同的樹種,在土層深厚的地方,可以種植花椒、棗樹等具有經濟效益的樹種或椿樹、黃連木等樹種,而在土壤瘠薄或坡度陡峭的山坡上,應采用適應性強耐瘠薄的側柏等,甚至采用馬角刺、荊條、酸棗等灌木。
總之,適地適樹是首要原則,違背這一點,輕則樹木生長緩慢,重則樹木死亡,達不到造林期目的,只能是勞民傷財。
3、造林方式 造林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播種造林,一類是植苗造林。
播種造林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式。分為飛機播種與人工播種。播種造林的人工林,從種子發芽開始就在造林地上生長,中間不經過移植。因此林木個體對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有所增強,而且根系未受損傷,對樹木生長十分有利,這一點對于直根性樹種尤為重要。播種造林的施工技術比較簡單,它不僅省去了繁雜的育苗工序,而且在施工過程中也比植苗造林簡便的多。播種造林的優點是投資小,主根明顯,生命力強,效率高。論文參考網。飛機播種適宜在山勢陡峭,人工難以作業的地方實行。
植苗造林是我國的傳統造林方式,是用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具體分為裸根苗造林與容器苗造林兩種。具有成林快,林相整齊,除了在土層深厚的地方種植經濟樹木外,應盡量采用造林,以減少對地表物的破壞,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容器苗帶土移植,不損根系,沒有緩苗現象,成活率比較高,但成本大。論文參考網。裸根苗造林與容器苗相比,方便快捷,但根系損傷嚴重,緩苗期長,成活率、保存率低。
三、討論
為了盡快綠化太行山,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我們應建立起護林防火專業隊伍,大力開展封山育林,采取點播與植苗相結合,選用本地鄉土樹種,針葉樹與闊葉樹混交,實行喬、灌、草多層次方式,使物種多樣化,林業的生態效益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造林學》北京林學院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年
[2]《太行山生態林業工程實用技術》.李新平主編.
[3]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