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4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品德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以趣激情,導入新課。
教師必須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善于發現和利用教材中能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以趣激情的導課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下面簡要介紹三種方法。
(1)、設疑布障,以趣激情。如教《金銀盾的啟示》一文,教師可采用幻燈直觀演示的辦法,設置誘引學生判斷錯誤的羽毛球拍、臉盆和頭梳的局部圖。通過正誤對比,使學生初步認識片面性造成的危害,從而激發起探求這類問題的學習興趣,形成喜愛學習的積極情感。
(2)、創設情景,觸景生情。如教《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一文,利用掛圖把“明星村”一派欣欣向榮的小康景象展現出來,告訴學生這是福建省永春縣西北部一個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村莊,讓學生感到驚奇,產生佩服“領頭雁”的思想感情和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3)、比較對照,情趣交融。如教《學習做事講效率》一文,教師采用競賽導入,借例釋題的辦法,讓三位學生當堂競算數學題。學生興致勃勃,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形象有趣的比較對照中,理解了什么叫“效率”,并產生了學習課文的良好情緒。
知中生情,學文明理。
學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這個階段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認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愛之切”,因而教師要善于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在學生形成道德認知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1)渲染課堂氣氛,產生情感共鳴。小學生善于直觀體驗,側重形象思維、易受感動。教師要力求將課文中的道德知識點與學生情感上的激發點結合起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把靜態的文字、抽象的術語、干巴的數字變成形象生動的語言或畫面。讓學生在具體認知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起敬慕道德榜樣行為的情感。例如教《焦裕祿一心為人民》一課時,錄制電影《焦裕祿》萬民泣送書記的場面,再配上斷斷續續的畫外音:“請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把我埋在沙丘上,我活著不能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們把沙丘治好?!边@些都深深打動學生的心弦。一個清廉愛民,無私奉獻的光輝形象牢牢扎根在學生心坎上,激發起學生的敬仰學習之情。
(2)精心設計問題,增強心理體驗。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明白道理,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想、想象對比、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教《真正的友誼》一課,提出問題:王剛想到魏堅會告發他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設想王剛的心態和被告發后的境地,聯想他的思想波動,合理想象放學后的情景。道德認識:魏堅的“告發”是善意的,態度是誠懇的,這正是維護友誼的表現。角色互換:如果你是魏堅,根據當時的情況,你會怎么處理?發散思維:你能不能想出更妥當的辦法?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和師生課堂間的真情交流,學生不僅獲得道德知識,而且獲得發自內心的情感認同。
情理交融,辨析導行。
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知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行為,“辨析導行”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1)要注重感情的評價標準。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要借助于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感情的評價標準。通過介紹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李潤五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么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要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跡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1)教師在制定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具體目標時,首先要對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同時還要在這一過程中把握好過程和方法以及價值導向等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和原則將之前設定的教學目標予以有效的貫徹和落實,同時為了讓課堂教學更加的生動活潑,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定不同的教學重點,將學生的價值導向放在教育教學最為核心的位置上。
(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自身的發展予以高度的重視。每一門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之前都應該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的和教材的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增強教學活動中的針對性,從而也更好的保證了教學效果。
(3)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主體,所以在教學當中要充分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出不同的層次,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這樣就會使得處在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和收獲。
2設計精巧的教學課程使得教學擁有了更好的環境和氛圍
(1)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認知和體驗以及實踐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對課程進行科學的設計,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和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這樣就使得學生可以更加充分的融入到課堂當中,從而也加強了教學的效果。
(2)了解學生的特點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因為這門課程大多針對中低年級小學生,所以豐富、生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活潑生動的教學氛圍很有必要。讓學生融入學習環境中.讓學生用眼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用嘴巴說、用手做,全身心地學習,在創設情境、辯論交流、模擬實際情況、提問解決、實踐等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中學到知識,使學習生活充滿樂趣。
3讓品德與社會的課堂融入生活中
學校給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定位是緊密結合學生的社會日常生活,其關鍵是不局限于課本,盡量向課本外拓展延伸,大量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和調研活動。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尋找各種途徑讓學生做社會調查、踐行社會研究、參觀相關社會現象,讓學生真正走出教室,見識廣闊的社會環境,真實地體會社會道德標準,培養適應社會的各項綜合能力。就像杜威所說:“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目標.也沒有什么目的。”我們要讓學生接觸真實生活的鮮活事例,體驗社會生活和將來需要經歷的人生。
4采用有效模式多角度地展開教學
(1)充滿激情講明道理的模式。它以傳統講解模式為基礎,在品德與社會等各種課程中都很適用。這種講課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途徑是激情講解、直觀展示、評價作為、豐富情感等。它可以讓學生自己了解感知、分辨是非、找出對錯,最后真正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這樣的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很短時間里學到了豐富的知識。
(2)角色扮演模式。這種模式具有趣味性??蓜撛O日常生活里典型的常見相關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感同身受地體會到生活中的這些是非。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以行為訓練為主.但是這樣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適合故事感較強的課文,以論述為主的課文則不適用。大部分低年級小學生都適合這種模式。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激起他們的興趣。
5與實際相結合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關鍵方法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的目的性很強。就是要改變學生不良的態度和行為。為了讓這門課更高效,就要讓課本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相聯系,為學生組織有趣豐富的活動.拉近學生與這門學科的距離,使他們真正參與其中,并通過自己的研究、判斷、評價建立屬于自己的是非觀念。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事,什么是不能做的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畢竟經歷的事情很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不夠深刻。
6結語
生態課堂不僅要追求趣味,還要求實現自主與合作學習,要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他們的個性化得到發展。因此,小學品德生態課堂教學方案應該貫穿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活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活躍。以六年級《成長中遇到的新問題》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這就讓眾多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達到了教學目的。
在四年級《我的家長在變化》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觀察我們家長在十年中變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在這些活動中,靈活地使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都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
二、小學品德生態課堂教學方案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要實現課堂教學生態化,就必須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實現學生之間的平等,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不同的學生,在基礎、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也就導致學生在相同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接受知識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績不同。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努力實現學生個體的共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多觀察學生,給予學生真切的關愛,不歧視差生,也不優待優生。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全面考慮學生的狀況,要盡量照顧每個層次的學生。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課后輔導,給予其安慰,消除他們的挫敗感,給予他們關愛,幫助其樹立信心,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肯定的評價,鼓勵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傊?,要實現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態化,教師就要盡量重視學生的個體,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發展。
三、貼近學生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要實現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態化,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蘇教版的小學品德教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在教材中兒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傳統的“小明”“小紅”,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更加真實。另外,教師應該多使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進行舉例,盡量拉近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減少他們的抵觸心理,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教師還應該多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無疑是實現課堂教學生態化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實踐教學能夠保證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實踐教學也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性,使課堂始終維持活躍的氣氛,不僅能夠達到教學目標,還能夠極大地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五年級《到外面走一走》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外面世界的不同,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社會中的各種因素。
四、結語
1.在思想品德課上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相對于教師只以課本理論知識作為講解內容的課堂來說,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改善了學生對于死知識不理解而導致記住了也容易忘的狀況。案例教學法的一個好處就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得學生易于接受。
2.當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會隨著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討論,這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評價剖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這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極有好處的。
3.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正是一種減小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案例是社會問題的具體體現,它可以將課堂與現實接軌,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思考,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而且很難調動起其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就不同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5.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與原方案相違背,也應該予以肯定。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約束得過死,教師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參考書及標準答案成了學術權威而不可懷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幾乎不敢也沒有信心和意識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有關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采用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
1.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經過仔細的篩選,這些案例一定是與當堂所學的知識是相對應、相聯系的較為典型的案例,因為這些案例是為了教學目標而選定的。
2.教師在上課時候,要用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些案例,運用正確的方式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對于事件的關注,這樣所要學的知識才可以融會貫通被學生吸收而達到教學目的。
3.當學生對案例產生興趣后,一定會進行深層次的思索,一旦他們遇到無法理解的問題,其第一反應會是找尋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解惑。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條理的列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接受與思考,如果還是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進行進一步講解。這是理論知識最好的導入時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會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產生抵觸情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再將疑問反饋給老師進行解決。
4.在案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當中,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或是預習得到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這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當討論過程中出現狀況時候教師要以正確及時的方式解決問題,使得討論活動順利進行。
5.在利用案例教學法教學的課堂上,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總結。教師對討論活動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優缺點進行分析總結,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收集,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剖析,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運用廣闊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得知識內化。
三、結語
小學思想品德課目標教學是隨教學目標分類學的研究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它以美國心理學家布魯 姆關于“為掌握而學習”、“為發展而學習”的理論為基礎,強調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有強烈的目標意 識,圍繞著教材的總目標,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和采取教學手段,并按“總目標(揭示)--分目標 (感知、論證、鞏固)--總目標(強化)”的過程,把圍繞總目標而分解出來的分目標附于課堂教學的各個 環節之中,從而克服課堂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筆者在思品課教學中,圍繞著思品課一般的課堂結構,采用“目標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一、在激趣引課中,揭示總目標
這一環節是實施目標的開端。它要求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處 于心理上的最佳狀態,然后揭示出總目標。例如:《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為》一課目標的揭示就可以分以下步 驟:1、讓學生聽自讀課文《誰勇敢》的錄音故事。2、當學生明白了故事的大概情節之后,提出思考題:① “小松敢捅馬蜂窩,人們為什么不稱贊他勇敢?”②“小勇不敢捅馬蜂窩,并且被馬蜂蜇了以后還哭了,而人 們為什么稱他最勇敢?”3、讓學生充分討論并發表意見之后,教師順勢揭示目標:以上這些問題,就是我們 今天要學的內容--《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為》,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判斷勇敢行為的方法,還 要能夠判斷我們以前所做的事哪些是真正的勇敢行為,哪些不是。
這樣不但很好地引出了課題,并且揭示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總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 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為分目標的實施打下了基礎。
二、在學習課文中,感知分目標
思想品德課課文一般都以故事蘊含基本的道德觀點,學生是在以事寓理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道德形象、 道德行為、道德動機、道德效果及道德評價的具體感知,而逐步樹立起道德觀點的,因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感知分目標,是實施總目標的關鍵,是目標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例如:《愛惜糧食》一課,總目標 是教育學生愛惜糧食,從小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課文也正是圍繞著總目標,以8幅圖和課后習題來分解 目標并實現總目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內容 分目標 總目標 圖1 一家人吃飯 揭示 總述 所以 圖2-7 糧食的生產過程-糧食來得不容易 要 圖8 糧食的用途--糧食是個寶 愛惜
習題二:看圖說說--節約糧食作用大 糧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聯系判斷中,論證分目標
在學生對目標有所感知,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知識和有了道德認識之后,如何對已學的知識進一步論證 和鞏固,并通過對各種事物的評價使教學目標得到鞏固?這就需要在聯系判斷中論證分目標。如《學會全面看 問題》,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為什么要全面看問題?”和“怎么樣學會全面看問題?”這兩個分目標之后,通 過聯系“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中哪些是全面看問題?哪些不是全面看問題?并得到怎樣的結果?”的討論、比 較,學生用剛剛學到的觀念來判斷、評價,使各個目標活學活用,同時教師從學生討論、評價當中獲得反饋的 信息,了解學生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地根據目標來進行評價和矯正,促使學生實現由目標的感知到目標的鞏 固。
當前,在不少教師中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意識淡薄,課堂教學方法簡單,改進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課要做到一課一得。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所提出的不同層次要求,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為目的,系統地理解每冊、每單元、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做到每一節課都能有所收獲。根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大綱,以及當前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以下教學基本內容:熱愛祖國教育、熱愛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教育、愛人民愛勞動教育、愛學習愛科學教育、紀律與法制教育、道德規范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質教育。大綱對小學生愛勞動的教育目標已按年段明確規定:在低年級只要求學生知道從小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當好值日生,在家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如課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級則要求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要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學會做飯菜》。高年級要求學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創造,勤勞守法、勞動致富光榮;損人利己、投機取巧可恥;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學習勞動人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參加簡單的生產勞動,如《從小學創造》。如果教師把握不準各年段的教材,對小學生進行“愛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和層次就很可能提得過高或降低要求,達不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應通讀全套教材,明確大綱對各年級的教學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準目標,搞好教學。
廣泛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能力較差,思想品德課教師如果憑書講書,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根據教學任務和教材特點及師生實際精心選擇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戲、小品表演、兒歌等形式,運用幻燈、掛圖、攝影、錄音、錄相等教學媒體。如教低年級《愛護花草樹木》一課時,先讓學生學兒歌,再讓學生看攝影。孩子們看到的是只有亭、橋和光禿禿的公園,然后教師用復片為公園種上花、草、樹,這樣整個公園變得有生氣了,以景激情,讓學生懂得愛護花草樹木、美化環境的道理。對中年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選擇攝影、歌曲、幻燈、錄相等手段。教學《林則徐》,先讓學生在看書、聽錄音后,帶著課后的問題看錄相《林則徐》片斷,學生從心中油然升起對林則徐這位杰出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的無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級,事理型的課文增多了,可用攝影、錄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來辨明事理。如教學《祖國河山多壯麗》,讓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祖國名山和風景區,然后用幻燈片介紹泰山、華山、黃山、武夷山、喜馬拉雅山、長江、黃河、西雙版納、大興安嶺等,讓他們領會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發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為保護名山、建設風景區作貢獻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聽其形”、“觀其聲”、“動其情”、“悟其理”,從而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張揚個性,激發學生發問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人性不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緊貼學生生活,強調學習者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課程。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激起學生發問,充分彰顯其個性。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鄙朴诩ぐl學生提問有助于培植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將提問權還給學生,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發展水平,根據學生提出的生成性問題進行理性、靈活的處理,再生成新的教學起點和教學的最佳切入點。
如在講“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時,由于學生普遍感到政治生活離我們實際生活很遙遠,因此,我提示學生,青少年作為國家的小主人,不僅要關心國家大事,更要關注身邊的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積極依法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學校附近最近形成了‘馬路市場’,給我們的上學、人們的行走帶來了不便。這連政府、學校、老師都沒有做好的工作,我們作為學生,就更無權過問,也沒辦法去過問呀?!币皇て鹎永?,許多學生贊同他的觀點。學生把生活中真切遇到的問題直接拋給了我,此時我如果加以回避仍按原先預設的教學思路講下去,就會使本來鮮活靈動的課堂變成一潭死水,教學也就成了空洞的說教。于是,我拋開原有教案,巧妙將這一生成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新起點,設計了以下問題:①學校、老師、學生有權過問嗎?為什么?②我們師生有辦法過問嗎?有哪些辦法?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順利地使學生掌握了我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主要內容和渠道等教學內容。隨即我又以此為切入點,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在過問這一問題時,還應注意些什么?”在教師的追問中,學生內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釋放,思維空間得以充分拓展,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課堂所達成的目標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二、打破常規,巧用逆向思維
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存在著一些頑固的思維定勢:教師按照教材來“定音”,學生跟著去“彈琴”,不得跑調。這種做法使學生失去了思維的主動性和自由度,失去了應有的開拓與創新意識,從而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課堂問題生成的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而建構主義者認為,事物的意義,并非獨立于我們而存在,而是源于我們的建構。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標準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撤銷掉禁錮學生的思維籬笆。教會學生摒棄習慣性思路,打破常規的束縛,學會運用逆向思維,從不同層面去尋求解答問題的新思路,促使課堂問題精彩生成。在教學中巧妙地引入逆向思維,這是課堂出彩的一條重要捷徑。教師引導學生另辟蹊徑去思考、去討論,才能將學生的智慧火花引爆到一個嶄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有教師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請學生例舉走進低碳生活,做一個“低碳達人”的具體行動。學生的答案可謂“百花齊放”。在學生發言之際,教師察覺到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在實際生活中卻遠遠沒有做到。因此,他突破原定預設,順手從講臺旁拿出學生喝剩的半瓶礦泉水,機智地將問題拋給學生:“我們不能只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呀。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個人的私事,那么如何處理這喝剩的半瓶礦泉水,僅僅是我們個人的私事嗎?”本來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問題,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做法,經過教師的精心捕捉,用“僅僅”提醒學生注意思考的方向,卻一下抓住了學生的“眼球”。通過教師的精心引領,學生們跳出了常規思維的束縛,運用逆向思維克服了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進而明白了這是我們個人的私事,但又不完全是個人私事的原因。接著教師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一個“特殊群體”,講了著名影星成龍的故事:成龍為了避免與別人的礦泉水瓶搞混,造成浪費,他總是在自己的瓶上簽上名字,直到喝完。請問像成龍這樣的著名影星有必要如此節約嗎?并說明理由。教師通過成龍這一公眾人物的事跡再次引導學生由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求異辯證思維發展,促使學生突破常規,從新的角度去挖掘、去理解。這樣學生會越學越有靈氣,思想境界也能逐步得以升華,課堂問題的有效生成也會水到渠成。
三、練就“慧眼”,妙用學生錯誤
作為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課程資源,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作為教師要練就一雙“慧眼”,勤于開發利用,緊緊抓住其中的教學契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及時判斷其教學生成的價值,提煉出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并有效生成,否則活生生的具有靈性的課堂教學,就會變成教師對預設方案的生硬灌輸和空洞說教。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睆哪撤N程度上講,由于學生正處于知識、情感、價值觀的發展階段,因而他們的知識經驗積累就相對不足,對有些是非問題缺乏應有的分析判斷能力,從而使其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會出現認知和理解上的偏差。此時,教師面對學生在知識、方法、認識上出現的“錯誤”,既不能盲目引導,一味迎合學生的興趣而偏離教學目標的達成,也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一棍子打死。而是在肯定學生質疑價值,保護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上,采用機智的方法,巧妙加以利用,對教學預設作即興的調整,鼓勵學生進一步思錯、辨錯,并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理論和思維方法來糾錯,從而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標準,讓學生的認識思維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
如在教“學會合理消費”時,教材文本指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應該有適度的消費,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要節儉?!睂Υ司陀袑W生提出:“現在我們家庭生活已經富裕了,況且時代也不同了,教材指出要去消費,那么我追求名牌又何嘗不可,干嗎還要提倡節儉,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面對學生進發出來的思維火花,我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錯誤資源”:學生的消費觀中恰恰忽視了“適度”和“節儉”兩個關鍵詞語。這表明學生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我靈機一動,抓住這一契機,靈活地調整了原來的教學思路,請學生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自身的實際生活水平,談談對適度和節儉消費的認識。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們在思維碰撞中紛紛發表自己鮮明的見解。正是課堂上發出的意外“聲音”,使這一“問胚”資源成為了本課中的亮點和精彩之筆。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進一步擴展和提升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充分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動靜相間,善用“布白”藝術
所謂課堂“布白藝術”,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去思考、去遐想、去探索,讓他們做教學時空的主人,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獲得對教材更深的理解、把握和實踐。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教學智慧,讓課堂“火”起來的同時,還要適時創造情境讓學生靜思。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握課堂節奏,適時順著學生的思路來組織教學,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熱鬧”,而應動中有靜,精心做好留空補白的準備,切實把握問題生成的最佳切入點,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與活動的時空,促使問題在情境中展開,在“布白”中思考,在探究中生成,從而讓學生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和最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