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44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校園安全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和諧校園 大學生 安全教育
所謂“和諧校園”,是指學校結構之間良性運行、相互協調、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幫助,學校成員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人與自然之間協調發展的社會。建設和諧校園,實際上對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學校的和諧發展,大學生安全教育面臨著一個新的轉型。以構建和諧校園的理念來認識大學生安全教育,找到“不和諧”的癥結,會使我們的認識更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性。
一、和諧校園構建過程中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內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大學生安全教育也同樣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安全意識淡薄、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同時,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現象和薄弱環節。以和諧理念來看大學生安全教育,不難發現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尚存在許多不和諧方面。
大學生的安全問題不同于社會層面一般的安全問題,一旦發生安全事件,涉及面廣,社會反響強烈,危害后果不可低估,而控制高校安全事件發生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對大學生開展廣泛的安全教育。當前許多高校已逐漸加大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力度,然而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安全教育仍然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知識教育不和諧
這兩個方面應該是相互交融的關系,即安全教育融入知識教育之中,知識教育要擔負著安全教育的重任。但在現實中,知識教育與安全教育卻被截然分成了兩個部分。于是,就有了過于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安全教育的現象。
2.大學生安全教育重視程度與實際效果不和諧
安全教育在諸多高校的教育計劃中,往往都是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但事實上卻都是形式上的存在。實際上,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夠重視,辦法不多。全社會關心支持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學校安全教育理論課程尚未形成系統化且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安全教育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結合不緊密;學生安全管理工作與形勢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安全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3.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方法與時展的不和諧
安全教育按其理論設計來看,應該是最貼近時代、最貼近學生生活的一種教育活動,因為如果跟不上時代,不了解學生的心理,便不可能達到教育目的。事實上,大學生安全教育在這一方面卻十分滯后。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內容固化,針對性不強;在方式方法上,灌輸成為唯一的方式,忽視其它方法的運用;在技術層面上,現代的教育技術手段運用極少,傳統的說教依然暢行。
二、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對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安全教育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揮著巨大的功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群體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推進和形成和諧校園的重要基礎工程。
1.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和諧校園理論的宣傳與教育
大學生安全教育能夠起到良好的理論宣傳作用。理論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通過安全教育活動,將和諧校園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科學內涵、主要任務、基本特征等內容完整、準確地傳授給學生。理論教育是前提和基礎,理論宣傳是理論教育的深化。在對學生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大學生將和諧校園理論在社會上深入宣傳。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作用不僅在校園內,其影響力遠在校園之外。同時,在理論宣傳的過程中還能夠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水平,使其把握和諧校園理論的精髓,為更好地開展理論宣傳創造條件。
2.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建設和諧校園
首先,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利于保持學校的政治和治安穩定,更有利于維護全社會的穩定。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但也容易被錯誤的思想觀念所誤導。大學生安全教育要致力于解決有關政治穩定、國家安全和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維護校園的政治和治安穩定。
其次,和諧校園的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大學生安全教育首先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與學生的學習和成材密切相關。但是,在當前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與學生意志不符、影響學校和諧穩定的事情,如學校新老校區建設中帶來的資源條件差別和校園文化氛圍的差距,高校后勤改革之后引發的學生醫療、食宿問題,物價上漲問題等。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正確看待這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這些問題只是眼前的、暫時的,會隨著學校改革的完善和不斷發展慢慢消除,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最后,和諧校園的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誠信意識。合作精神和誠信意識是大學生素質中兩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合作精神是和諧社會對人才的一項基本要求。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培養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積極與他人合作,團結友愛,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這是符合和諧社會“誠信友愛”這一特征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要通過樹立榜樣、注重宣傳、教師以身作則等方法在全校乃至全社會形成講誠信的良好風氣。
3.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
和諧校園的構建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是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地方。大學生安全教育理應在優秀人才培養方面為和諧校園的構建發揮作用。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高素質人才。和諧校園需要的人才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才、身心健康的人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不懈追求。在深入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安全教育主要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構建和諧校園,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幾點思考。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根據時展的要求,不斷在觀念、內容、方法和機制等方面改進、創新,形成動態的、發展的、高度和諧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目標體系。按照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使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富有創造性。
1.更新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理念
(1)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思想為指導
科學發展觀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指導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對新世紀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對科教文化事業,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也同樣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在強調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科學發展觀里,素質教育的本體價值將得到充分體現,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將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 大學校園 消防安全 建設
完善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首先得清楚何為大學校園消防安全,筆者認為大學校園消防安全是指在大學校園范圍內,供廣大師生生活、學習、工作、實驗等場所的消防安全的統稱。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如何做好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加強校園消防安全,已經成為社會一個廣泛關注的熱點和研究的課題。
一、加強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高校之中很多師生都認為消防安全離自己很遠,所以對之關心甚少。但是那些發生在大學校園火災慘痛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如,2011年10月12日中南大學一棟修建于1960年的化學化工學院教學樓頂樓發生火災,整棟樓基本被燒毀。2011年3月20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男生宿舍發生火災,約20間宿舍全部被燒毀。2010年11月13日,清華大學為了迎接百年校慶,清華學堂發生火災,經308名消防官兵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撲救,大火才被撲滅。2010年10月1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一棟八層的研究生宿舍頂樓發生火災,因建筑結構不利通風,著火后濃煙灌滿高層樓道,一名女子窒息身亡。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時10分左右,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一學生宿舍樓發生火災,4名女生在煙火過大的情況下從6樓宿舍陽臺跳樓逃生,全部遇難。
做好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意義深遠。大學校園的消防安全關系到廣大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更是牽動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心和備受社會關注。所以,做好大學校園的消防安全建設不僅關系到學生和老師的切實利益,也關系到學校的發展,更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安寧。做好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有利于廣大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利于學校的穩定,有利于千萬家庭的和諧穩定,更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二、我國大學校園消防安全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檢索文獻和查閱有關資料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總結出我國目前大學校園消防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相關消防安全規章制度不健全
我國早于1998年就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并于2008年10月對其進行了修訂。但是很多高校沒有按照《消防法》的規定制定各自相關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與規定。有的高等院校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但也是流于形式或者缺乏可操作性。這樣一來對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缺乏相應的制度指導與規范。
(二)大學校園消防安全責任不明確或者沒有落實到位
首先,高校消防安全責任不明確或者安全責任滯留于書面材料上,沒有把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導致相關責任人相互推諉或者在工作中不能履行消防安全責任。其次,即使有些高校明確了相關安全責任,但責任制度不健全,未能建立從學校到院系再到班級宿舍的層級責任制度,沒有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和人員身上。
(三)火災多發生在宿舍、食堂、實驗室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這些地方人員密集,存在的可燃物多,火災荷載大。實驗室儲存了很多易燃易爆等化學物品,加上在實驗時操作不當和老師不到位的監督,使實驗室的隱患相當突出。再加上學生防范意識薄弱,違規使用電器和亂拉臨時線路,在樓道內隨意堆放雜物,宿舍隱患普遍突出。還有的建筑,如食堂,建筑改造內裝修沒有按照國家或者地方相關規定施工,消防安全設施不到位,耐火等級低,而且存在線路老化、安全疏散通道堆放雜物,樓道內安裝柵欄,都使其火災隱患突出。
(四)大學校園的特殊性導致早起建筑防火等級低,極易發生火災
很多高校歷史悠久,保留了很多早期的建筑,但是由于當時的條件和材料的限制,這些早期建筑存在大量的磚木結構,消防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防火等級低,消防設施不齊全,電力電路設施隱患多,安全通道較少或者沒有消防通道。這都導致早期校園建筑防火等級低,極易發生火災。
(五)對大學校園對消防安全重視不夠,消防安全經費投入不足
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高校消防設施設備大多數比較陳舊落后,消防經費投入有保障的和基本有保障的僅占31.3%,滅火器與消火栓配備不達標的占43%,消防設施設備不達標的占93%。很多高校消防經費投入不足,基礎消防設施薄弱,建筑消防設備短缺。再加上學校對消防安全重視不夠,對消防設施的更新不及時,原有設施陳舊。還有不少設備,由于缺少必要的檢修、維護,導致難以發揮防火滅火應有的作用,或者不能使用。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火災發生的救援和撲滅工作,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六)大學校園消防安全教育缺失,消防安全宣傳不夠,廣大在校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普遍淡薄
我國的高等院校很少把消防安全納入到教學管理之中,沒有設置專門的消防安全課程,沒有意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安全教育缺失。高校很少或者從來沒有組織師生進行消防安全演習和培訓。廣大師生對消防安全存有僥幸心里,對于消防安全沒有意識,對于學校組織的消防教育和活動也不積極參加。同時高校消防安全知識宣傳不夠,導致大學校園內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知識匱乏。在面臨火災發生之時,缺乏逃生和救援技巧和知識,極易造成群死群傷事件,造成重大損失。
三、關于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的幾點思考
筆者認為,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事前的預防、事中的搶救與避難逃生、事后的總結與完善。故筆者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談談對大學校園消防安全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與規定,提升大學校園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與規定,加大對消防安全經費的投入
各高校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規定,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相對完善、切實可行、安全長效的消防安全制度與規定,如建立消防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消防設施定期檢查與維護制度等;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即從學校到各院系再到各班級最后到宿舍的層級安全責任制度,把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個人,明確各級崗位與人員的責任和管理目標,調動各級人員防火積極性,做到提前預防各類火災的發生。同時加大對消防安全的經費投入,提升對消防安全的重視程度,改善大學校園的消防基礎設施。對各個建筑的消防設施、器材進行定時檢修與維護,及時更換與更新消防設施、器材,確保消防設施的齊備與完全,預防火災的發生。
2.提升大學校園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加強對宿舍等火災易發場所的管理與監督
在相關制度與規定指導下,在明確各自責任和管理目標的情況下,定期對大學校園內如宿舍、實驗室等火災易發和人流密集場所進行檢查與監督,保證這些場所的消防安全通道暢通,消防設施完好。有些高校為了方便管理和節約成本,在宿舍等場所只開放一個安全出口,甚至到了晚上熄燈后還會上鎖,這樣極不利于火災發生時的救援與逃生。同時加強學生宿舍和食堂、實驗室等場所的用電、用火的監督與管理。在宿舍禁止使用明火,嚴禁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和亂拉電線。及時對這些場所進行排查,發現問題與違規情況立即整改與落實責任。
(二)強化大學校園消防安全教育,積極宣傳消防安全知識
1.強化大學校園消防安全教育與培訓
按照《消防法》的要求,把消防安全教育納入到高校的教育課程計劃之內。讓學生在理論上學習消防法律法規知識,掌握如何報警、如何撲救、初期火災如何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識和技能,提高廣大學生的消防安全素質。同時利用新生入學之機,將消防安全培訓與消防演練和軍訓一樣納入新生入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實踐上讓學生掌握防火、滅火和避難逃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另外,對相關責任人和教職工的消防安全培訓也不可忽略,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提升教職工及時有效合理應對火災隱患的能力。
2.積極普及和宣傳消防安全知識
在強化消防安全教育的前提下,還要不斷的普及和宣傳消防安全知識。首先,利用學校各個場所的宣傳欄宣傳國家的消防法規、學院安全消防條例、消防知識、消防標語等。其次,組織學生觀看消防安全教育片,使學生認識火災的危害,提高消防意識,掌握消防知識。再次,利用大學生社團組織定期開展各種消防安全活動,發放消防安全知識手冊,提高學生消防安全意識和對消防安全的關注。最后,利用學校網絡進行宣傳消防安全知識與法規,方便廣大師生查閱。利用多種手段對校園消防安全進行宣傳,使廣大師生從觀念上對消防安全永不懈怠,警鐘長鳴。
3.密切與消防部門的聯系,共建大學校園消防安全
在提高廣大師生消防安全意識和掌握基本消防安全知識的基礎上,學校要保持和相關消防部門的積極聯系,定期聘請消防部門專家來校講座或者聯系消防部隊來校演習,讓廣大師生熟悉消防救援流程,消防部門熟悉校園環境。在校園發生火災時,消防部門能及時做出反應,第一時間展開撲救工作。大學校園和消防部門共建大學校園消防安全。
(三)高校應定期舉行例會,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完善消防安全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研究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
提起目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現狀,就要先看一看目前高校大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如今許多當代大學生安全知識缺乏,而且絕大多數自大學生我保護意識薄弱,隨著大學生接觸社會機率的不斷增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就如何防范和避免大學生安全事故頻發,如何讓大學生們熟知安全法律法規,真正掌握安全避害技巧,全力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保護能力,已經是迫在眉睫的課題,而且一起起事故在提醒我們,大學生安全工作的全面啟動是刻不容緩的。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建設的重要性
實施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建設,能夠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納上日程,并上升到比較提出的位置上來,實行安全模塊化教育后,則更能突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明確重點、明晰難點之后,就能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營造起平安的大學校園,構建高等院校的安全氛圍,所以說,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建設是十分重要的。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建設的可行路徑
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建設的重要性后,就可以著手實施安全教育模塊建設,即實行模塊化安全教育工作,為了能更快地推進此項工作,筆者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為大家提供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塊建設的可行性路徑,推動平安校園建設進程。
(一)安全意識要全面提升
要想確保大學校園的安全和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就需要提升大學生全部群體的安全意識,而不是泛泛地走走形式,或是重點地宣傳一下,而是要實行“撒網式、地毯式”的安全意識灌輸,讓安全保護意識在每一個大學生的身上都能充分的體現,讓大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安全平安的元素,總之一句話,所謂的安全意識全面提升,就是要全體性――一個大學生都不疏忽的,就是要全口徑――一所大學都不能遺漏。
(二)安全教育要因人而異
安全教育包括幾個層面的意思,首先是安全知識的學習,要有選擇性地學習安全知識,要適合大學校園,結合大學生實際學習和生活的安全知識,組織大家進行集中的學習;其次是安全技能的培訓,重點在應急救援能力和自我防范保護能力上,必須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在實戰演練的時候盡量聘請公安、消防、安監等專業人士來作指導,從而確保安全技能培訓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第三是安全設施的安裝,大學校園周邊、大學校園內、大學生的寢室和教室,都盡可能實現“天眼”工程的全覆蓋,確保校園科技安全網絡的一流建設,在防火、防盜、防恐怖、防突發等方面,都要不惜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一定要確保校園安全基礎設施的全面達標;再則是重點群體的警示教育,對經常外出、夜間歸校、與社會人員接觸頻繁的大學生群體,一定要單獨集中組織起來,進行重點教育,尤其要發揮各類安全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讓大學生們引以為戒,保護好自己;最后是對個別學生的重點監護,對已經有過安全事故先例,或者在安全上出現危險信號的學生們要實行重點監護,嚴防意外的發生。
(三)安全建設要長效常態
高等院校以教書育人為目的,要想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必須要高度重視校園安全環境的營造和校園安全文化的推廣及建設,力爭在安全教育中,潛移默化地把安全文化和所要掌握的科學文化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用科學知識來促動安全知識的灌輸,用安全知識確??茖W知識的平安傳授,從而建立起校園安全的長效機制。不可否認,要想保證大學校園的安全常態化,物質建設是基礎,制度機制建設則是安全工作的保障,安全意識提升和精神建設則是校園安全建設的關鍵。只有在大學校園中建立起平安健康的成長學習環境,才能真正創建出一流的大學院校。
(四)安全知識要科學灌輸
安全知識所謂的科學灌輸,就是要結合第一點安全知識的學習,僅僅學習了還不夠,要檢驗大學生們是否接受和消化了相關的安全知識,并且促動了安全意識的提升。同時,還要檢驗在安全知識接受消化后,所學的知識是否轉化成了安全防御技能,是否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應用到實際的安全防范和安全防護中去。另外,在知識灌輸的對象選擇上還要結合第三點,就是要按照群體和對象的不同,去選擇安全知識側重點,不能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是要針對安全意識薄弱的學生群體進行重點和著重教育,對安全意識較強的學生群體則進行有側重的安全教育,在安全知識內容的選擇上也要做好區分和考量,這就是安全知識的科學灌輸和傳授。
四、總結
安全為天,曾經說過:“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安全工作是沒有止境的,安全意識是永遠都不能懈怠的,安全這根弦必須要緊緊繃住,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那么,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也永遠在路上,需要有識之士去常抓不懈,確保校園平安,社會平安,中國平安。
本論文系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13YJ-15013),( 13YJ-15016)
參考文獻:
[1]鮑建偉;高校武術教學對大學生品格教育的意義研究[J];搏擊.武術學科;2007(10).
[2]陳婷.王金剛;高職院校學生安全素質教育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
關鍵詞: 大學校園文化育人理念和諧校園文化
大學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文化的輻射源。高雅活潑、健康向上的先進校園文化是一種育人環境,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磨練意志的作用。建設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能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完善知識結構和提升素質能力等方面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和諧的校園文化既包括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諧的人際關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又包括校容校貌、校園的建筑特色、校園的綠化美化程度、教學科研設備水平等。
但是在現實中,校園文化缺失的問題日益顯現。大學校園文化沉淀單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校園制度尚不完善、校園精神文化較為貧乏、缺少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氛圍等問題困擾著教育管理者,同時也困擾著渴望濃郁文化氛圍的莘莘學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所面臨的難題也將漸漸地被解決。
一、在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注重精神文化建設
我們應改變以往重物質文化輕精神內涵的思維,在物質文化建設中植入文化內涵。為什么有的大學不愿拆除爬滿青藤的老屋,為什么有的大學不愿放棄一個小小的雕塑?因為這些正是校園文化的標志,它們如春風春雨般熏陶著一代代的師生,潤物無聲。
盡管有的大學校園區有嶄新優良的設施和設備,但是大學生真正向往的絕不是清一色單調的大樓,即使外表很華麗,設備很先進,那也只是一堆不會說話的石頭。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在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墻壁會說話。”每幢樓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每條路、每個湖都有一個富有意義的名字,富有個性的建筑組合成一幅文化的畫卷,這才是大學的校園。同時,校園可以修建一些有文化涵義的雕塑和建筑,讓每一處都成為師生修身養性的場所。
二、確立以人為本的制度
首先要逐漸完善各種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學校教學、生活正常有序的重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要注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要有利于學生發揚個性、發揮特長。
其次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和教風。教師良好的師德和教風,能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風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時健全組織。針對后勤管理、校園安全等學生關心的問題,學校要建立相應的組織,為學生校園學習生活提供保障。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格、心智不斷健全的特殊時段,我們要為其排憂解難、解疑釋惑,要把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困難與和諧校園建設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大學生的和諧成長來促進和諧文化建設。
三、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文化氛圍
大學生社團日益成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群體。它們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中校風、學風的重要表現形式,對于營造大學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學校的歷史傳統,都起重要作用。
我們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活動,特別是知識性、趣味性、生活性的講座特別容易吸引學生的參與。要定期安排專家、學者和名人進行專題講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圍繞大學生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大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為焦點開展辯論賽、演講比賽和征文活動等,鍛煉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積極開展科技節、藝術節等文化活動,努力營造有大學生特點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主體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在進行一些創造性的活動,如在進行論文寫作、相關最新信息獲取、發明創造時,需要教師的指點、啟發。梅貽琦先生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睂嵺`證明,一個學識淵博、思維敏捷的教師對學生的啟發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學應鼓勵有作為的教師與學生進行課外交流。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維護校園和諧穩定
我們要以共同的理想來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和諧文化的建設。要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就要形成這樣的思想共識:大學生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追求同國家民族的命運和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主體是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以及輔導員、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要積極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大學生掌握正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黨團干部、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堅持深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多和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贏得學生的信任。此外,我們要努力避免影響校園穩定事件的發生,對危機事件苗頭要及時發現,及早處理。
所有教師都有育人的職責,專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術,而且要積極參與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來,加深對大學生的了解,準確解讀大學生心聲,知曉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切實增強教學效果。
五、完善渠道,加強溝通,構建和諧的信息交流網絡
我們要做到信息及時上傳下達,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應有合理渠道予以上報,有專門的部門對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完善院系學生工作機制,設立校長信箱和校長接待日制度。校內媒體要做好信息公示,使廣大學生能夠及時知曉學校改革發展的情況。
和諧校園文化要靠身處校園內的全體師生共同建立和推動。大學的育人理念要體現在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利用學生所參與的每一項活動,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對他們的熏陶,同時又要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促進和諧校園文化邁上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張之洞.籌定學堂規模次第興辦折[A].張文襄公全集[C].文海出版社,1966.
[2]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4]16號.
關鍵詞:大學高密度校園;特質化需求;交通組織
Abstract: This paper though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density campus and the research of particular requirement of the Road Traffic, put forwa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approach for high- density campus road planning.
Key words: High-density campus;Particular requirement;Traffic organiz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通過多種形式的迅速擴展,入學率從1990年的3.7%增加到2000年的11%,預計到2021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將達到40%,而2035年將達到50%,達到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表1所示為大學校園毛入學率趨勢分析圖。
表1大學校園毛入學率趨勢分析圖(數據來源:中國教育統計網)
表2 部分城市型大學校園人均用地現狀統計(數據來源:各高校網站)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正在不斷加大,入學率的增加導致用地壓力也越來越大。國內規劃新校區用地控制指標實行“人均一分地”的規劃標準,即人口密度是1.5萬人/平方公里,其人口密度已經相對較高。受擴招的影響,大部分城市型大學超過了這個指標,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情況更為嚴重,如表2所示。校園用地不足與原有建筑的土地使用率較低的矛盾成為城市型大學規劃的主要問題。節約用地,促進校園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城市型大學校園規劃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密度為切入點,提出“高密度”校園的規劃設計手法。
1高密度
1.1高密度城市
香港規劃師協會前主席潘國城曾提出城市高密度地區的定義:密度是一個比較性的概念,密度的高或低,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它描述的是一種城市狀態,即在某一區域甚至世界范圍內,與城市中其他地區相比,該地區的建筑相對密集,居住或就業人口稠密,形成一個“高密度地區。中心商務區是高密度地區的典型代表形式。
高密度的規劃設計理論在城市的規劃設計中得到了較早的應用,歐美的緊湊型城市理論、
新城市主義理論和精明增長理論都給出了城市向高密度規劃設計的理論指導。1990年歐洲社區委員會(CEC)的布魯塞爾綠皮書中就已經提出:相對較高的密度能減少交通壓力、能源需求以及環境污染,從而更好地保證生活質量和環境狀況。這一理論宗旨是推崇緊湊而且高密度的城市形態,提倡高密集而多樣化的城市。
1.2高密度校園
大學校園是微縮的城市,城市的規劃理論理應指導校園的規劃與建設。本文提出的高密度是指“合理密度最大化”。即在滿足校園舒適性、安全性、有序性的基礎上、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實現的土地使用最高效率。
高密度校園發展表現在多個方面,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密度以及活動密度等。人口密度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大學高密度校園面臨著的根本問題。雖然目前尚無關于大學高密度校園數值上的定論,但以大學所在城市的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作為參照系,本文認為大學校園人口密度達到或者超過城市中心區域的人口密度,稱之為大學高密度校園。
2大學高密度校園特征分析
大學校園是特定的人群在一定的土地基礎上所建設的文化景觀。從物質構成的角度看,校園包括實體要素和空間要素,如建筑、道路、廣場、綠化和小品等。它們構成了大學校園的物質空間環境。因此,大學校園規劃的構成要素可以總結為:校園建筑、校園交通、校園公共空間、校園景觀四大類。大學高密度校園由于人口密度高于普通大學校園,具有其特質化表現。
2.1聚合化的校園建筑
聚合化趨勢的校園建筑表示的不僅是建筑功能的聚合,而且是建筑數量的聚合。兩者的共同作用使大學高密度校園建筑開始出現緊密相連的系科集群乃至巨型的教學、科研綜合樓。
2.2高強度的校園交通流
大學高密度校園人口的大量集聚,直觀反映的不僅是土地利用強度加大,同時還有交通量的明顯增加。高強度的交通流直接關系著校園的安全性與秩序性。
2.3變異的校園公共空間
人類對于外界高密度的生理反映是具有一定規律的,在每一個特定的區域文化中,總有某種確定的空間利用模式來應對高密度而導致的偏離。大學生對于高密度空間的適應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學生們認同的公共空間不是同質性、等級性與神圣性的公共空間,而是具有場所感、參與性及互動性的新型公共空間。
2.4匱乏的校園景觀
大學是城市難能可貴的“綠核”,是設施齊全的“城市花園”,大學校園的綠化環境對校園本身和所在城市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高密度校園建筑的大體量、高數量集聚以及道路交通容量的增加,對校園景觀環境產生強烈的沖擊作用。許多高密度大學校園犧牲了大量的校園環境和景觀來保證校園必須的建筑和道路容量,造成校園景觀匱乏和人文環境稀缺。
因此,大學高密度校園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組織、更新的建筑技術、更高質量的公共綠化和公共空間、以及更高的防災要求等來保證校園生活的正常運行。
校園道路是校園環境的主導性構成要素。道路連接建筑及空間節點,是校園空間形態的骨骼,是校園形態特征的主要構成因素之一,是取得校園整體秩序的最有力手段。如何有效組織大學高密度校園動態交通和靜態交通,創造安全、舒適及有秩序的校園環境是大學高密度校園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3大學高密度校園交通組織特點及問題
校園土地利用的高密度開發,必然會增加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流量和交通量,導致校園大量且集中的交通需求。大學高密度校園在一般大學校園交通特征的基礎上,顯示出其特有的交通需求和不足。
3.1不匹配的道路容量
大學高密度校園隨著人口密度增大,人均用地減少。體現在校園構成要素上,帶來的不僅是校園教育用房的嚴重不足,更嚴重的是校園道路容量不足,從而引發道路交通擁擠不堪、停車困難等弊端。尤其是在校園交通陣發性和交錯性特征的基礎上,更需要有充分的疏導和流通的路網空間,否則極易造成交通狀況的混亂和發生交通事故,對校園安全性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3.2混亂的可達性
校園道路往往要承載步行、自行車行、機動車行三種交通方式。許多大學高密度校園自行車成為主要的交通方式,自行車保有量極高,校園用地緊張導致缺乏相應合理的停車設施和管理制度,大量的自行車停車場地沖擊了良好的步行空間,極大的影響了道路交通組織的通達性。大學高密度校園在交通量增加的情況下,要求道路交通具有更高的可達性和連接性,以便更迅速的疏散瞬間爆發的大交通量和緩解主要道路交通的壓力。
關鍵詞:校園;廠商直銷;法律糾紛;關系;監督途徑
一、大學校園廠商直銷的調查情況分析
(一)大學校園廠商直銷在校園的現狀
校園廠商直銷在90年代開始流行,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在興起,但是當時的物流、信譽基礎建設還不夠完善。引發大學生與廠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據本文作者在校園對大學生消費者和校園廠商直銷的15份問卷調查和10份訪談筆錄得知,約有60%的大學生在服務過程中有過受騙的經歷;其中46%的大學生沒有主動追究責任;66%的大學生在簽訂購買合同時草草看過或者認為合同款項和違約責任無關緊要;約有30%的大學生不了解合同的性質,很多大學生有過上當受騙的經歷,其中有部分以金額涉及不多和怕麻煩選擇了花錢買教訓,還有小部分同學選擇投訴或者法律咨詢的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由于很多廠商直銷資格難以確定,大學生兼職常引發大學生之間矛盾沖突,而學校在監督方面職責不清,發揮作用甚小。
(二)主要問題
1.大學校園廠商直銷所產生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很多問題單憑學生自身難以解決,其復雜性隨著商業模式的混雜而難以理清其中關系,其中主要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點:
(1)直銷廠商良莠不齊
①眾多直銷廠商是皮包公司,利用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單純,并以低廉的價格吸引眼球,形成價格欺詐,經常通過冒充學長學姐加以上門推銷的方式,使新生放松心理戒備,從而實現其詐騙的目的。
②由于校園廠商直銷門檻較低且缺乏有效地監督管理,諸多廠家都是以小作坊,盜用或者套用大品牌的方式存在,通過各種廣告推銷,標注物美價廉,搶購從優的方式吸引大學生消費者,消費者很難通過主觀判斷辨清真假,往往發生購買商品質量低劣的情況,例如,電子產品U盤發生斷裂,讀取空間不足,小電器漏電、衣服起毛掉色、熱水瓶掉底燙傷、移動硬盤燒壞等。
(2)簽訂合同極不規范
①為了提高效率,在很多廠商直銷售過程中往往通過口頭約定的形式訂立合同,在出現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時,廠商直銷態度惡劣,借口推脫責任,大學生消費者居于不利地位,很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②在大學生消費者與廠商直銷之間簽訂合同時,其書面合同往往是格式合同并且在篇尾經常標注,本合同最終解釋權歸該廠商所有。這使得消費者在法律上居于被動不利地位,在引起法律糾紛時,消費者難以據合同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3)校園人資格漏洞頻出
①一些廠商根本不具有合法銷售資格,則其任命的人表面上足以使大學生消費者相信其資格,比如蘋果電腦直銷,出國留學校園,往往涉及金額數目較大,在交付押金簽訂合同后人去樓空,攜帶資金潛逃,無權事件在大學校園中時常發生。
②在廠商直銷過程中,常有假借推銷的名義隨意出入學生寢室,行盜竊之實,學生貴重物品時常丟失,據調查,校園中經常發生筆記本電腦失竊事件,每學期至少有三起以上。
③大學生校園往往幾家以上的品牌,而且和廠商簽訂的合同一般為一年,這樣引發了大量表見案件,商通過大量蓋章的空白合同與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者間訂立合同關系,而后撤出,引發了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的爭端。
(4)大學校園監管機制缺乏
①糾紛發生前,學校對廠商校園一塊視為校園外的事物,對于其設立和撤出都缺乏明確的標準,任其發展,大學生消費者的權益僅通過自身判斷力,辨別商品的真偽,很難獲得校方的幫助。
②糾紛發生后,維權成本過高是很多大學生消費者采取花錢買教訓的重要原因,例如,大學生通過團購的方式訂購寒假火車票服務,在交納20元的訂購費用后,常常因為火車票訂購困難、“嚴打黃牛黨”等情況,導致無法按時回家,而且無法收回其費用,因為時間緊張,往往產生“花錢買教訓”的心理,放棄追討費用。
2.問題成因
廠商直銷糾紛產生的原因不僅僅局限在商的產品問題,隨著銷售模式的多樣化和涉及人員的復雜化,主要問題成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簽訂合同缺乏審慎心理
①在選擇直銷時,通常是因為被商品的價格低廉所吸引,直接購物不便利或者校園是其熟悉同學時,匆忙下單,只有口頭約定,沒有簽訂具體的合同。
②在大學生消費者與廠商直銷簽訂合同過程中沒有仔細審核合同條款,往往忽視了一些對消費者非常不利的條款,在出現問題退換或者保修時,商據此不利條款不以理會。
(2)廠商直銷糾紛是各方責任的綜合
①大學生消費者的責任:在選擇廠商直銷,尤其是以上門推銷的方式介紹商品時,沒有通過網絡或者電話在工商部門網頁上查詢該廠家是否存在,尤其是大宗商品的銷售資格,像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盤、考證培訓等。
②學校的責任:只將精力關注于日常教學、學生社團組織活動、校園安全保障等方面,欠缺對校園商家的監管力度,將其認定為社會有關部門應當承擔的責任,沒有設立統一的進入門檻,統一采取外包的方式,成為受益者的同時忽略了其作為監管者的作用。
③廠商直銷的責任:一般情況下直銷由兩類人構成,其一是專職商;其二是大學生兼職,第二種更為普遍,其特點是沒有基礎工資,而是依靠產品銷售提成的方式作為回報,只有合同,按銷售業績提成。為了提高銷售業績,通過夸大宣傳、聯合排擠其他競爭對手等不正當的手段給校園環境帶來不良影響。例如,校園常常宣傳網絡包月套餐,限時套餐,校園此前統一定價,形成價格壟斷。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一)防范機制
1.學校應當承擔積極的監督角色,一則有利于維護校園環境,保障學生財產安全,二則有利于促進廠商直銷這種商業模式的完善,提高師生在生活上的便利。
2.正規商家在廠商直銷中的作用
例如北京澳加教育咨詢公司針對高校制定了專門的澳加高校管理制度,本身通過制定公司條例的方法,明確權、責、利。不僅規范了本身的模式,對總、復的選擇也作出了詳細的規定,這樣才能更好的防止關系的混雜而出現不必要的糾紛,同時也為自身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提高大學生消費者的法律維權意識
(1)針對大學生普遍缺乏的自身權益維護意識,可以由學?;蛘咝F委組織開展消費權益保護的專題講座、發宣傳單的方式增強大學生維權意識和提高購物判斷力,減少上當受騙的幾率。
(2)另外,通過本校法律專業學生組成法律問題咨詢小組,針對校園廠商直銷常見問題總結報告,為大學校園購物監督條例的制定提供借鑒素材和法律依據。
(二)糾紛解決機制
1.協商機制
在建立糾紛解決機制之前首先要分析糾紛產生的原因,盡量避免發生暴力沖突,如果在該處不能得到很好的問題解決方法,可以通過了解廠商聯系方式直接溝通,對該商品購買的數量、質量和售后服務全面了解,并協商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調解機制
(1)通過由學校、廠商、學生代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之間協商成立專門的調解組織,可以設立在校園,成立專門的辦公室,在發生糾紛時,可以通過該組織直接找到廠商,對核心問題厘清,并出具調解書,這樣更具有法律效力,也有利于挽回大學生消費者的損失。
(2)在廠商設立校園,其商品在校園的銷售時,通過學生會及學生代表的監督,由其廠商在新設立銀行戶頭上存入保證金,數額由其銷售標的價值和廠商的規模而定,該保證金由學校設立專門賬戶進行管理,在廠商、學校、學生代表調解成功或認定廠商責任時支付,以盡快解決糾紛。
3.訴訟機制
(1)在大學廠商直銷的商業模式中最為普遍的情況是涉及人數眾多,而爭議的標的額普遍較小,在涉及標的額較小的大多數情況下很少有同學注意索取保存憑單,只有銷售記錄,而這些銷售記錄常常沒有印章而缺乏法律效力,而且校園人數過多,很難搜集相關證據,因此本文作者認為,在涉及訴訟,尤其是代表人訴訟時,應當采用民事訴訟法中的證據共同原則,只要有一人能證明其與有權人簽訂了有效地合同,即使其他的消費者證據欠缺,仍應該推斷他們是交易的第三人,除非該廠商有相反的證據進行抗辯。
(2)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既有其有效地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法律手段解決問題,訴訟往往是最具有執行力的,但作為大學生,通常沒有時間、精力和金錢去耗費。廠商有時也會通過“拉鋸戰”使調解膠著不前,最后的情況往往不了了之,本文作者提出一個建議,可以由本學校法學院學生將涉及交易同種類合同匯集起來,代為訴訟,一方面,由于數量眾多,囊括金額積少成多,便于法院受理,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該法學院學生司法實踐的水平。
三、結語
校園廠商直銷是大學校園普遍存在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便利了大學生校園購物生活,但是也存在著眾多問題亟待提供法律依據加以解決,對于大學生選擇校園進行工作實踐簽訂合同前,應當詢問曾兼職或者正在兼職的同學,發生糾紛難以解決時,更要即時咨詢父母、老師亦或者律師等專門的法律人員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要輕易發生直接的沖突,以免出現損傷。并且需要社會、學校、學生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加以監督和管制,完善這種模式,通過借鑒各種先進法律理念加強立法監督強化權利救濟機制,完善司法規制,同時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法律維權意識。(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魏振瀛.民法(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5.
[2]王澤鑒.債法原理(第一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82-284.
關鍵詞:高校 公共空間 行為主體
中圖分類號:TU2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高校室外公共空間研究背景
高校作為培育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場所,大學校園環境品質的地位非常重要??臻g與人是相互作用的,空間通過對人的引導與限制能夠形成人們的行為方式與習慣,因此校園室外公共空間規劃應當能起到引導大學生行為習慣的作用。隨著近年來普通高校生源壓力日漸顯現“大學城”等擴張式的建設模式已不再適應新的需要,如何在現有校園內充分挖掘空間利用的潛力,提高戶外空間的環境品質,滿足學生新的需要逐漸成為必然。
教育理念的轉變,使得教育場所由室內拓展到室外,室外教育與室內教育形成一種互動互補的關系。在室外各種交流顯得自由,隨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實際上既是一種信息交換與傳播過程,也是交往雙方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發生相互影響的過程。正是通過這種面對面的直接接觸,彼此展示自我、學會分享、學會互助,并產生強烈的歸屬感,這不僅對他們的求知解惑有重要的幫助,而且也是促進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手段。因此,對校園規劃和建設而言,在大學教育迅速發展,建筑設計由對功能的關注向對人的關注的轉變的時代背景下,對校園室外公共空間從行為這一角度來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室外公共空間設計現狀分析
1.室外公共空間
高校室外公共空間是指高校校園內服務于生活、學習、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類軟質和硬質景觀,主要為向全校師生開放的運動場地、大型娛樂場地和校園公共廣場等。
(1)運動場地
運動場地是每個學生都會使用到的場地,按照規定,學生的文體生活區用地在校園中的用地比例應達到12%~15%。但是根據調查,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存在運動場地面積嚴重缺乏,類型單一等等問題,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各種活動的需要。
(2)公共廣場
校園內的公共空間包括校內的各開放的公共廣場。廣場提供了整合校園文化與校園空間結構的機會。可能的情況下,還應布置紀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識別性強的空間造型。中心廣場在一些建筑的構造上,要盡量符合高校老師學生的需要,味他們創造休憩、交往交流的條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中心廣場設計的不夠人性化,比如中心的噴泉過大,讓身處其中的人們產生狹窄、壓抑等不自在的感覺。
2.半公共空間
半公共空間主要是使用群體特定的建筑前的活動空間,為人們提供學習、交談、休憩等活動的場地。
(1)建筑的前廊與前院
對許多大學校園的觀察表明,學生們最經常使用的入口往往就是他們所認為的前門或主入口?!敖ㄖ皇俏枧_背景……它們為在這些建筑物之內或之間的空隙中發生的事件提供發生的場所”。因此,在這個入口處,應該創造一個過渡性的前廊空間,用于等待、約會、隨便聊天等活動。這個前廊空間構成了由公共社區生活向較小社會群體的生活在空間上和心理上的重要過渡。
當一個建筑的前廊和門前通道為硬質鋪地時,其前院通常作為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的過渡帶或緩沖帶,如各院系大樓前的廣場就是從室內空間到校園公共空間的一個過渡。
但是,大多數高校的學院建筑因為缺乏前廊與前院的設計,使得學院建筑前的半公共空間缺乏吸引人流停駐的因素,主要交通流較為混亂,多半變成停放機動車與自行車的場地。
(2)學習、休憩場地
校園內的小游園、趣味園及小廣場一般不大,但同樣是活躍校園氣氛的要素。如路邊上布置的石桌石凳提供的也是一種半公共空間,這類半公共空間在大多數高校校園的使用頻率較高,也較受學生歡迎。天氣允許的情況下,校園的公共綠地區域(以及建筑周圍的綠地)很適于進行在室內容易干擾到別人的討論或者隨意的課間學習。
3.半私密空間與私密空間
半私密空間是一種可提供給1~2人交流、交往、學習的空間,此空間應能提供較為寧靜安全的氛圍。
在校園中應有各種類型的自然空間,在這些自然空間的設計中,應保留部分或全部種植邊界, 從而使休息者都能找到空間邊界坐下來,因為校園公共空間和所有的公共空間一樣,人們喜歡坐在空間邊緣,而且靠著什么東西而坐。座位的設計既應有供一個人使用的比較私密的座位,也應有可供3~4個人的小團體聚會交談的座位。長凳應避免太長,因為太長會使單個使用者感到不適,還會限制兩個人以上的私人談話。
半私密空間與私密空間一般需要有一定的設計與一定配套設施,如樹林里設置了石桌石凳以后可成為學生戶外學習不受干擾的場所,大多數高校校園內可布置為半私密空間與私密空間的場所一般都不少,如果充分利用,可以滿足師生們學習、休憩、交流交往的需要,但是因為缺乏對配套公共設施的考慮,這兩類空間顯得不足。
三.高校公共空間規劃建議
通過對大學校園公共空間的分析研究我們認識到:空間、環境影響著人的活動,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反過來人的活動又能造就空間。正所謂“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笨臻g、環境的設計質量不僅取決于其形式,更取決于它們的使用者,所以設計者應當充分重視環境的本質并深刻理解使用者對環境的需要。
1.公眾參與原則
校園規劃是校園建設良好發展的保障,對已建成的校園進行改建或增建規劃時,建議“自上而下”的設計和“自下而上”的設計相結合,進行一些現狀使的調查研究,收集學生和教工及其他校園使用者對校園戶外空間的要求并分析案例,這些工作將有助于校園建設的總體布局、特殊空間保護和戶外空間細部設計?!白陨隙隆钡脑O計和“自下而上”的設計都隱含著按照某種設計價值取向的視覺特征和物質印痕,不再僅限于空間美學和視覺藝術效果,而是注入了人—社會—環境為核心的復合評價標準。
2.統籌規劃原則
在校園規劃設計中室外空間應作為整體中的一部分統籌考慮,而不應簡單地視為校園建筑布置后的剩余部分,在校園主場地規劃完成后,簡單地種些花草樹木,根本不考慮空間的用途。高校校園規劃設計,更應側重于建筑群體空間格局、開放空間和環境設計、建筑小品的空間布置和設計。
3.合理分區原則
高校應設置有利于交往、有活力的交往空間。根據校園中人群的性質及公共空間的功能要求,設置有利于公共接觸和社會交往的外部空間是必不可少的。它應該是安全、方便且易于到達,這就需要校園規劃分區合理,道路便捷,同時周邊建筑及道路應對公共空間環境提供相應的支持;其次要具有合適的尺度;并且開敞與封閉相結合,有一定的向心傾向,便于使用者參與其中的活動,從而形成生機蓬勃和舒適宜人的校園環境。
完善配套原則
在對高校的室外活動空間進行規劃設計時,還應考慮這些空間場所配套設施的完整性,如夜間照明設計,提高其夜間安全性,這也是從建立整個校園安全、安靜的環境考慮。針對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內的閑置用地或者改造部分綠化景觀用地用作運動場地,在新建、擴建時應該考慮盡量多設置運動場地以滿足高校師生現今與將來發展的需要。四.結語
一個成功的設計必須關心社會需求,良好的環境不只是重視形象上的“包裝”,或是只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人的行為因素和行為特征更應當引起設計者的重視。 從人的行為和需要出發,設置實用、高效的校園公共空間才是根本。由于校園空間體現校園精神,同時肩負著培養、塑造學生品格的重任,因此這里所指的“實用”絕不僅僅限于使用功能方面,而應進一步擴展至精神領域。綜上所述,校園空間的形態應符合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規律,也有必要進行設計前的調研和使用后的評估,從而使校園空間合情合理,并且具備相當的實用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嚴樂,高宏. 校園公共空間模型[J]. 山西建筑. 2011(32)
[2] 孫遲, 葉蒙. 中國傳統色彩在環境空間設計中的應用[A]. 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A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文集[C]. 2010
[3] 王小紅. 校園規劃和學校建筑認識[A]. 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0卷)[C]. 2008
[4] 余菲菲,李桂媛. 傳統園林造景與現代大學校園 [A].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