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38
序論:在您撰寫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考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考核是教師隊伍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及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農村中小學教師是我國教師中最龐大的一支隊伍,因此,對他們的考核至關重要。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實施的現狀如何?本文對西部某省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現狀作相關調查進行分析,希冀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二、數據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對西部某省農村基礎教育調查的一部分數據,獲得農村中小學教師樣本801個和學校樣本128個。在分析時,采用教師問卷和學校問卷數據相結合的方式。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考核現狀分析
(一)考核組織者
在所調查的學校中,有13.3%的學校教師年終考核是由學校組織的,有45.3%的學校是由學區組織實施的,有34.4%的學校是由學校和學區綜合實施的,還有7%的學校是由教育局或者學區和教育局一起負責的。就是說大多數學校是由學區參與組織教師考核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被調查地區的中小學基本上都實行學區管理的模式。
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53.7%的教師認為應該由學校來負責教師的年終考核,29.2%的教師認為應由學區來負責,12.3%的教師認為應由教育局來負責,2.6%的教師認為應由學校和學區共同負責,還有2.2%的教師認為應由教師評議或自己自評??梢姡话攵嗟慕處熣J為教師考核應該由學校來負責。
(二)考核內容
在所列的21項考核內容中,選擇最重要的考核內容,排在前五位的是“學生成績”、“師風師德”、“出勤率”、“教學計劃完成情況”以及“備課、教案和作業批改”。從這些考核可以看出在對教師進行“德能勤績”的考核中,大多數學校特別重視“績”的考核,而且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的指標。有64.3%的學校把師風師德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但與“學生成績”相比,這一比例要低許多,這一方面說明一些學校對教師的“德”方面的考核重視不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師風師德的考核彈性較大,操作起來困難。而“教學計劃完成情況”和“備課、教案和作業批改”這兩個指標之所以成為最重要的考核內容,一方面這兩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態度和勤奮程度,另一方面這兩個指標是比較容易量化、容易操作的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8%的學校重視對教師的“教研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考核,這與課程改革要求很不相稱。
(三)考核的方法和考核主體
調查發現,有83.3%的學校對教師考核時,進行民主測評,16.7%的學校則沒有進行民主測評。
從關于民主測評的參與者的統計來看,幾乎所有的學校教師是最主要的評價者,而在62.9%的學校中學校領導是民主測評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參與測評的學校只占37.1%,學生家長參與測評的則僅占25.7%,樹干部參與測評的學校更少,僅占11.4%。這些數字表明,目前中小學教師考核中的民主測評還極不完善,真正最有發言權的學生或學生家長參與測評的比例偏低,這必然影響到民主測評的公正和公平,而且不利于學校和家長的交流與聯系;村干部參與測評的比例太低,這既不利于更全面地考核教師,也不利于調動村干部支持學校工作的積極性。
哪些人員的民主測評會影響到教師的考核結果?有46.9%的教師認為其他教師的民主測評對考核結果有影響,有33.7%的教師認為學生的民主測評會影響考核結果,有19.9%的教師認為學生家長的民主測評會影響。這和上述的民主測評的參與者的構成情況是密切相關的。此外,有25.9%的教師認為雖有測評但不影響考核結果,也就是說在一些學校民主測評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在調查中還發現,有65.1%的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考核等級和分數是如何評定的,而另外34.9%的教師則不知道。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的教師考核等級和分數的評定還不夠透明。
總之,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學教師考核方法還不夠規范,民主測評在教師考核中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考核主體也比較單一。
(四)考核結果的反饋和使用
教師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考核增強教師的工作能力,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因而考核要重視考核結果的反饋。調查中發現,91.3%的教師知道最近兩年的年終考核結果,有1.9%的教師只知道其中1年的考核結果,6.9%的教師則都不知道。而從獲得考核結果的途徑來看,72.8%的教師是學校統一公布結果,O.3%的教師是學區公布,還有11.6%的教師是由學校通知教師個人,而不是由統一公布得知,此外還有15.3%的教師則是靠打聽才得知??梢?,有些學校在考核結束后,對考核結果進行保密,這種做法既不利于調動教師參與考核的積極性,也違背了考核的初衷。調查還發現,59.2%的教師認為可以申請復議評定結果,40.8%的教師則認為不可以申請復議評定結果,這說明一些地方教師考核結果的反饋機制還不健全。
獎懲制度是學校常用的一種管理制度,也是大多數學校激勵教9幣的重要手段。獎懲所依據的標準一般是學校對教師的綜合考評或年終考核結果。對獎懲制度的激勵作用的調查表明,61.2%的教師認為獎懲有很大作用或較大作用,23.6%的教師認為作用不大,4.4%的教師則認為沒有作用,還有10.8%的教師認為獎懲會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
四、對策及建議
首先,嚴格操作,規范教師考核方法。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考核應主要由學校來組織,學區和教育局主要負責監督考核工作公正、公開、公平地進行,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對教師的民主測評要公開公正,充分發揮民主測評的功能,而不流于形式。其次,全面考核,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對教師的考核不應只盯在學生成績上,應該從德、能、勤、績等多方面去考核,尤其要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對新知識的攝取、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考核,而農村教師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這些方面明顯落后于城市,所以更需要努力趕上。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職業;終身體育思想
終身體育思想、全民健身計劃已是現代社會健康概念的主旋律。健康文明不僅體現在身體的強壯,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情操,還體現了一個人的包括心靈的美、情感上的高尚、內在的無私等一系的行為。高校體育的組成部分不僅僅包括體育課、群體活動、體育鍛煉等身體方面的內容,它還包括心理、交流、溝通、人際關系、信任互動等方面的內容,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達到情感、意識、品質和體育整體素質上的升華,從而更好的從事學習和工作。
一、高校體育的內涵和外延
1高校體育的內涵
(1)多樣的課程設置
體育課教學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同時接受身體教育和理論知識并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特殊課程。體育課的開設是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是讓學生自由選擇所喜愛的課程,通過教師身體的示范和學習理論知識,使之達到對體育項目發生興趣,學習并掌握,并作為鍛煉身體的手段。
體育課程的多樣性是給大學生各種素質的完善統一。體育教師通過身體和語言形象描繪了身體的各種活動和各項機能指標,讓學生知道如何科學的鍛煉身體,保證鍛煉的實效性問題。多樣的體育課程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終身受益,并且提高了學生課余活動的質量,能讓他們更好的體會體育給他們帶來的身體震撼、發泄緩解壓力、人際關系的改進和情感的交流等等方面的樂趣。
(2)單項體育俱樂部的創立
學校建立各種單項體育俱樂部是為了學生的不同體育愛好而設立的。通過統一的管理,統一的制度,來發揮、滿足學生最大限度的創造性和興趣,這是體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可以發掘出一批體育骨干力量,在各單位發揮重要作用。體育俱樂部的創立是體育選修課的延伸,是學校群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帶動了高校體育不斷完善和發展。建立單項體育俱樂部是開放搞活高校體育的重要機制,是和各單位、學校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3)學生對技能和機能的要求
學生個體的發展是由多方面因素組成的,它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能力、思維和想象能力。學生不光對身體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戰術以及運動生理指標有著濃厚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通過教師的引導,不斷地啟發學生,激發他們的潛智,創造意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積極性所產生的驅動力為推動運動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內在的心理條件。
(4)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高校體育也必須要以素質教育為前提,使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真正得到素質教育。高校體育實施有效的素質教育,是通過多種渠道來進行的,應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滲透,互相促進,以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2學校體育的外延
(1)終身體育思想的理念
高校體育是學生時代的最后身體教育階段,可以影響一個大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可以灌輸終身體育的思想。終身體育的形成是與社會環境、社會制度、體育社會化的程度有直接關系的。所以終身體育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由體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點決定的,而且受社會的發展和影響而發展。終身體育的形成、發展與我國體育事業的性質和高校體育的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也就是在體育自身發展前提下,和體育多功能觀的影響下,伴隨終身教育思想發展起來的。
終身體育是從微觀上為實現全民健身計劃提供具體、科學、可行的方法。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終身體育作為現代人的一種提高生活質量的手段,標志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種現象的產生本身就證明了終身體育,對社會有著促進作用。同時也說明社會的發展同樣也需要新的體育形式取代傳統的形式。終身體育的發展,將非常有利于高校體育和全民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它體現了現代社會和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人們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體質的需要,更是全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需要。從而使整個社會向著兩個文明方向發展,使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變為現實。
(2)全民健身計劃的體現
高校體育是全民健身計劃的基礎,學校階段是學生形成個性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體育活動進行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體育價值觀念的形成和運動習慣的養成,對走向社會后終身體育活動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全民健身計劃是從宏觀上給予科學指導的作用,要實現全民健身計劃,必須建立科學的系統工程,使全民健身計劃建立在科學可行的基礎上,使廣大學生、群眾從科學健身中享受到實際健身效果。
(3)健康意識的培養
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健康為主的體育知識為基礎,以運動和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具體的終身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的培養。使其發掘潛能,完善個性,在受教育過程中進德、益智、健身、促美,達到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高校體育教育職業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1提高高校體育教育的社會地位
首先,要利用全民健身計劃的戰略優勢,廣泛宣傳高校體育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對人才的需求,重大而深遠的社會意義和作用,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體育風氣,提高全民的體育意識,增強終身體育理念,完善高校體育工作;其次,加大高校體育改革力度,增加學生體育空間,改善高校體育設施,給學生自由發揮空間。真正肯定高校體育重要的基礎作用,確立了高校體育的社會地位,才能提高學生及全民的體育意識。
2把握高校體育教學方向
應該面對全體學生,把工作的注意力重點放到全體學生的體質與健康上。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的原則,只有處理好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關系,才能使有限的財力、物力產生更大的效益。
3發揮高校體育多功能作用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朝著“快樂化、生活化、終身化、健康化”的方向發展。終身體育將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在強調體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時,把生活引入課堂,使之與將來社會(生活)接軌,加強高校與社會的聯系,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協作、競爭、拼搏、進取等現代人的意識;通過高校體育的最終教育,使學生養成自發、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和習慣,為學生終生服務。
三、結論
高校體育應盡快建立適應現代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體育教育新體系、新措施,把樹立大學生終身體育觀作為體育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同時搞好高校體育改革,使高校體育與全民健身計劃接軌,為培養跨世紀的優秀科技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啟偉從哲學和社會科學視角認識體育運動[J]體育科學,2002,3(22):40-42
一是完善幼兒教師培訓體系。目前,國家還沒有出版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多數地區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使用全國統編的高校(或中師)學前教育專業教材,不能解決幼兒教師的實際問題。所以,本課題的研究在于探索幼兒教師新的培訓教材體系,促進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學改革。教育部要求,幼兒師專既要培養高素質的未來幼兒教師,又要培訓高能力的在職幼兒教師。所以,開展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開發與研究.既能完善幼兒教師培訓體系,又能促進高師數學教學改革;二是有利于高師增強為學前教育服務的意識。教育部要求高職高專實現“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對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來說,就是高校的教學與幼兒園實際相結合;三是有利于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綱要》)。教育部在《綱要》中指出:“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師范院校和幼兒師范學校要認真、深入地學習《綱要》的精神,改革學前教育課程和師資培養方式,并主動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做好貫徹落實《綱要》的宣傳和培訓工作”。所以,研究本課題正是落實《綱要》的體現。
2研究的理論與事實依據
第一,理論依據。主要理論依據是:《綱要》;m.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的范例學習理論;約翰·杜威(johndewey)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發展的理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理論等。
第二,事實依據。在總結以往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經驗和教訓基礎上,著重分析了牡丹江市幼兒教師數學培訓的現狀與問題,包括了解了大量的個體幼兒園教師,還關注了把素質教育作為切人,突出其實用性。
第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培訓工作要重視人的發展,應該是對完整的人性和人格的建構。數學培訓的目的不僅在于促進幼兒教師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更要培養教師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兒教師的數學學習活動,通過數學觀念的恰當構建,提高對世界的認識和解讀能力,通過數學方法與技能的有效把握,培養改造世界的能力,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
第四,建構主義心理學基礎。真正的數學學習不是對外部所授予知識的簡單接受和積累,而是學員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活動。數學培訓教材強調對被動式學習的超越,強調學員是學習的主人為前提,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條件,以發揮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特征,以發展學員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為目的,學員通過在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在賦予知識的同時,培養自主意識、自主習慣和自主能力。
3研究的內容與問題
第一,研究的主要內容。從學員實際出發,有利于學員發展的實際,促進學員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念的更新。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突出實用性,著重培養學員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拓展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解決的主要問題。全面剖析數學培訓教材的編寫特點,努力追求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的和諧統一;了解幼兒教師、家庭和社會對教材編寫的需求,使教材編寫el趨完善。
4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4.l主要研究方法。
4.1.1文獻法。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查閱與學習,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動態,提升學員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提高課題研究的針對性與實效眭。
4.1.2比較法。以三年制高師教材與中師教材為依托,編寫新型培訓教材。
4.1.3實驗法。對學生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問卷、數據統計對教材試用后進行反饋與分析,再與第一次數據進行比較。確定兩個實驗班,分別采用新、舊教材進行教學對比實驗。
4.1.4問卷法。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狀況、學習動機、學習適應性等方面問卷調查。
4.1.5調查法。深入幼兒園,反饋職后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4.1.6統計法。通過對各種研究數據進行處理,為課題研究提供決策依據。
4.1.7行動研究法。在研究中采取互動研究的方式,讓“教研”與“科研”有機結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4.1.8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成功、失敗的經驗與教訓,不斷對研究進行反思,及時調整研究思路,保證研究有序有效的開展。
4.2課題研究的過程。
4.2.1設計方案,宣傳發動。分析學員數學培訓的整體狀況,制定實施計劃,提出具體的研究方向與方法。
4.2.2建立組織確保落實。組建課題領導小組,保證課題研究工作落實到人,使每個教師都置于網絡的管理中。形成例會度,定期交流課題研究情況,對研究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控。
4.2.3加強培訓,提高素質。要求全體實驗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并進行專題培訓,提高課題研究人員的素質。
4.2.4及時反饋,修訂不足。經過一段實驗后組織實驗班學員座談、反饋信息,針對學員提出的問題,對教材加以修訂,如內容上又將難度降低對難度大的例題、習題、練習題進行刪減,增加一些與幼兒園有關的題目。
5主要研究策略
第一,以人格本位。所謂人格本位,就是以人為中心,充分尊重學員的個性差異,從培養學員人格素質的高度出發。即一切從學員的情感、愛好心理素質、價值觀念需要出發,一切以學員的個性發展,能力的培養為著眼點。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健全的心智,知識和能力綜合發展的幼兒教師。
第二,注重社會功用性。幼兒教師要實現社會化,必須力加強與社會的聯系。所以,培訓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數學培訓教材的開發,要關注社會的發展。教師應走出教室,走向幼兒園,走向社會,及時了解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社會經濟的發展的特點和方向,為數學培訓注入新鮮的時代氣息。
第三,注重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數學教材不僅表現在為學員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數學理念,數學思維,更重要的在于服務幼兒園?!毒V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因此,數學培訓教材的開發,除了培養學員一些基本的原則性的數學及能力外,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增加一些可供選擇的幼兒園的知識內容。如“數的概念”、“集合概念”、“空間和幾何圖形概念”、“量的概念”,幼兒園中的教學實例。還要選擇一些知識性、趣味性的故事,供學員閱讀拓寬視野。
6研究成果
第一,教師的素質提高了。通過數學培訓教材的開發,促進了教師專業的成長,教師對案例的分析加強了,對問題原因的解剖深人了,對教材整合的能力拓展了。
第二,教材內容更新了。在素材的選擇上聯系學生的實際水平案材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景及幼兒園中的教學實例。
關鍵詞:對象;內容;方法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庫、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庫和LexisNexisAcademic數據庫進行了相關研究的檢索,結果發現:國內既有對探究式教法的研究,也有對探究式教法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研究;國外只有部分對探究式教法的研究,沒有對探究式教法在學科中的應用研究。因此,只選擇了部分國內具有代表意義的論文進行了閱讀研究。我們從中發現:在我國,探究式教學法的研究還處于初始狀態。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教育教學方式非常單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灌輸”現象,對探究教學的研究可以說僅僅是來源于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
選擇河北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2012級體育教育高爾夫2個教學班的本科生共計60人,分為(1)班30人為實驗班、(2)班30人為對比班。
二、研究內容
在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計算機課程中,針對實驗班和對比班分別采用探究式教法和傳統教法進行授課。通過比較以確定探究式教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筆者自執教以來發現在計算機教學中同行們用的教學模式均為: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上機練習這樣的傳統模式,導致學生有一種“被學習”的感覺。而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學習新知識前給學生提出了要求:對教材的內容提前預習、分析、提煉知識點、完成教師根據本節內容設置問題對應的任務,學生從“被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從角色的轉變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從而提高自學能力。本研究對象為大一新生,隨機分班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比班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出兩班的差異很小。通過一學期按照不同的教學模式授課后繼續對兩班學生情況進行調查和測試,以確定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學的效果要優于傳統模式教學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要求,筆者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庫、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庫和Lexis Nexis Academic數據庫等網站進行了相關研究的檢索,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資料,并對所獲文獻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歸納與分析。
2.問卷調查法
設計問卷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調查。
3.實驗法
通過實驗來驗證探究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4.邏輯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分析實驗得出的結果及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加以改善,并對數據和結果進行比較,以期使本研究效果更客觀、更可靠。
四、結論與分析
1.學生方面
一學期的教學結束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比班進行了考核,從考核結果來看,實驗班對本教材各知識點的掌握都要優于對比班。尤其是上機操作部分,實驗班的正確率較對比班要高很多。鑒于此,筆者認為,將探究式教學法引入計算機教學中是可行且效果非常顯著的方法。
2.教師方面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識點,教師就要在問題的設置、學生興趣的培養等問題上多下工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
(1)在探究式教學法中問題的設置相當關鍵
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 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特征,創設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問題情境的體驗中產生問題意識、發現并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一旦有了問題意識,就會對問題的解決產生興趣,同時對知識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因而有一種想要學習的心理傾向。從整個教學實踐過程看,探究式教法中問題的設置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式教學法中問題的設置是今后研究的重點課題。
(2)教師投入精力的多少決定著實驗的成敗
在探究式教學法中,要想體現其核心――探究,就得解決學生愿意“探究”與否、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能“探究”多少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問題的設置中激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參與進來后,就會隨著教師的引導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內容進行“探究”,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游德有,吳敏麗.淺談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計算機與網絡,2010(1).
[2]丁小文.探究式教學在高職技能類課程中的應用: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12(3).
[3]李莉.探究式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問題設置的基本原則[J].教育革新,2010(2).
[4]楊小艷,張海娟.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改革初探[J].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2009(6).
課題來源:河北體育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2J
YZIC08
作者簡介:
尹素清(1977―),河北省張家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研究。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 大學生科研能力 教學設計
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創造性、探究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創新素質,從而提高創新能力。以往該課程的教學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學,授受式教學法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集中把系統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學法是一種需要學生設計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資料、構建證據,圍繞從證據中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的方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依托的學習過程,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本研究試圖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結合《體育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課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查閱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博士論文數據庫等有關本課題的論文及會議文獻,課程教學和探究式教學有關的專著,為研究提供理論上的依據。
(2)教學實驗法
①教學實驗目的
通過教學實驗檢驗在《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程教學中運用探究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實驗對象和樣本量
實驗對象為西安體育學院2009級體育教育專業參加選修《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程的學生96人。按教學分班進行隨機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其中實驗班為6-10班52人,對照班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對照組采用傳統授受式教學法,對實驗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學法。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現有的相關知識的起點,分析為達到目標,運用探究式教學法步驟如下:
a.呈現教學目標,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b.教師講授新課中的認知領域目標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
c.提出問題或給出實例,引導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技能領域目標中的問題。
d.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
e.教師讓學生展示探究的結果,然后點評。
f.教師給出解題策略指導。然后,學生再次討論前面探究結果,得出結論。
g.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和相關技能運用于實際,布置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課后作業,要以書面形式呈現探究結果,在下節課要進行討論和評價。
④實驗條件的控制
a.分組前先調查學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況,盡量保證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起點相同。
b.使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師是同一人,教學條件相同。
c.教師進行統一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專人進行統計處理。
⑤效應指標
a.認知領域的指標:以《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考試為手段,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b.技能領域的指標:以學生完成的調查報告為手段,檢驗學生結合實際運用體育科研理論和方法的能力,以驗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變化情況。
(3)數理統計法
運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軟件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研究結果與分析
1.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探究式教學設計至少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效果評價三方面的設計。結合體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結構的內在學習順序,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應從培養學生科研選題能力、搜集和分析資料能力、成功表達能力三個層次,就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效果評價三方面展開具體的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的設計
①確定領域目標的理論依據
布魯姆等人認為,教學目標可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而且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活動不同,每一領域又分為不同水平層次的亞目標。
②確定重點領域目標的依據
探究式教學法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獲取知識和直接經驗,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方法。結合《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的教學任務,在設計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目標時重點在于認知領域目標和技能領域目標的達成,而且在技能性領域目標達成過程中已經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態度。
③根據教學單元特點調整各領域教學目標
根據《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各章節中每個教學單元的特點,選擇性地實施探究式教學。在選擇時要遵循3個基本原則:一是執行相同的教學時數,以一次課為一個教學單元。二是本教學單元的內容及特點,難度適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對于體育教學目標的表述應遵循規范性、操作性和具體性要求。
(2)教學策略的設計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開發決定于對教學任務的分析,分析教學目標中包含的學習結果類型、學生的起點能力和從起點能力達到終點目標所需要的使能目標和其他支持性條件。第一步要通過復習或在課堂上講解學生應具備的起點能力;第二步要呈現教學目標,并根據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提出學生要進行的探究問題或解決實例問題;第三步學生采用獨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學習活動,教師讓學生展示探究結果;第四步教師提供解題策略,學生對剛才探究的結果進行再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第五步探究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實際,布置作業;第六步對所有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作簡單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教學策略,進入下一目標的教學。探究式教學環節見圖1。
(3)教學效果評價的設計
認知領域目標的評價:該領域目標中的問題有標準答案,評價學生是否獲得了正確結果,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評價,把相關知識融入試卷中的問題進行考核。
能力領域目標的評價:能力領域目標的評價是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習得策略性知識的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評價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結合給定的相關關鍵詞“××參加××體育活動××調查”,完成一個調查報告。
2.運用探究教學法取得的教學效果分析
(1)學生完成調查報告質量情況的比較分析
實驗班學生完成的調查報告整體質量要好于對照班學生的情況(P
通過學生確定的調查報告題目來看,由于時間和無經費的限制,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確定的選題范圍處于適中和偏小的多些,選題難度不是很大;選題依據的表述基本清楚,兩班沒有明顯的區別。只是從選題新穎性方面,實驗班的情況要好于對照班,實驗班學生認為確定論文題目較容易的學生占35.50%,較難的占到16.15%,對照班分別為15.38% 和27.76%,從數據看來,學生確定論文題目過程中感覺難易程度存在一定差異。
學生的調查報告中,搜集相關的數據和資料,學生以采用問卷調查法、訪問調查法或觀察法為主,實驗班71.24%的學生采用了問卷調查法,20.75%學生采用了訪問調查法;對照班為50.36%和45.82%。對照班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少于實驗班,而采用訪問調查的較多。實驗班學生運用搜集資料和經驗事實材料方法達到較熟練程度以上的占60%,而對照班達到較熟練程度以上的占46.66%;實驗班學生不太熟練和不熟練運用方法的共占到20%,對照班占到30% 。
從研究成果表達能力的各評價指標來分析,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圖表的規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結論三方面。72.16%的學生對摘要內容的表述不夠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圖表的規范性主要因為學生平時缺乏實際操作,對統計圖表的使用條件和格式不清楚,實驗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對照班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研究結論的表述方面存在較大差別。
從實驗結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學法無論是對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選題能力、搜集和分析資料能力、成果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程結業考試成績的比較分析
學生考試分數整體情況,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成績成正態分布,各班學生成績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學生對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的基礎知識掌握良好。實驗班學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學生人數要高于對照班的情況。
從學生回答卷面問題情況分析,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對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層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題和簡答題方面,從學生得失分情況分析,學生總體失分情況無大的差異。
學生在知識的運用、分析和評價層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即在辨析題和應用題回答方面,學生的失分情況相差較大,試驗班學生得分率要好于對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學過程,讓學生自主體驗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靈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結論及建議
結合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探究式教學法運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學法在《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的教學設計應從培養學生科研選題能力、搜集和分析資料能力、成果表達能力三個層次,就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效果評價三方面展開具體的教學設計。采用探究式教學過程,讓學生自主體驗解決問題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靈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運用探究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校適當增加《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課程的開課時數,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體育科研理論和方法。授課時間和撰寫畢業論文時間有一定的銜接性,以保證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編譯現代教學發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363.
[2]崔相錄,曾天山主編.中小學探究教學實踐[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
[3]皮連生等.現代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楊光翠.探究式教學方法淺談[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1):49-50.
[6]陳珂.淺談體育教師科研[J].時代教育,2009(10):19 .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恰當設疑;閱讀解疑;學生釋疑;教師答疑;深思省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普通高等師范院校語文教育和新聞、文秘專業學生的一門基礎主干課。這門課程以“五四”以來的我國的文學史和作家的作品為教學內容,其中貫穿了該時期我國文藝思潮的發展和論爭等內容。通過對這一時期我國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的學習和了解,可以還原該時期文學存在的圖景,可以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識、深刻的人文思想、豐富的想象能力、敏銳的審美感悟能力和較強的寫作能力。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課堂上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方法時,“探究”是目的,“討論”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討論”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方法的實施
1.恰當質疑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在講授某一文學史或作品前給學生布置供他們思考的習題,以讓學生能帶著問題去閱讀相關資料。針對某一文學現象或某一部文學作品,教師只能根據教學大綱選擇一到兩個適合學生的問題以供學生進行探究和討論,不能像采用講授法那樣面面俱到。這是因為,問題多了,學生的精力會分散,會抓不住重點,最后實質問題會得不到解決。比如在講授經典戲劇《雷雨》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誰是《雷雨》的主人公?這看起來只是一道題,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對《雷雨》中的人物進行認真的分析,同時其中還必然兼有對于《雷雨》主題的分析。再如在講授《游園驚夢》時,我也給學生布置了一道題:《游園驚夢》中的意識流的手法是如何體現的?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懂《游園驚夢》的內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對意識流的寫作手法的運用。這個過程看似簡單,看似只需教師在下課前用幾分鐘時間用多媒體課件對問題加以展示即可,實則體現了教師對于這個問題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師拋出的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游園驚夢》授課中的重點和難點。
2.閱讀解疑
閱讀解疑由閱讀文本、隨機討論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環節組成。認真閱讀文本是學生參與討論的前提,只這一個環節就實現了對于以往的講授法的質的超越。講授法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運用講授法,學生只要記好筆記并在考前對之加以背誦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無關緊要。這自然激不起學生看書的興趣。相反,使用探究與討論式的教學法,討論時每個學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觀點,會讓學生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由此閱讀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們必須完成的一項學習任務。因為教師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學史教材已經歸納好的,所以即使學生能認真閱讀作品,他們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確定的結論。此時,隨機討論便自然是學生的一種需要了。有時候,針對某個重點問題學生們會展開熱烈的爭論,甚至爭論得面紅耳赤。爭論本身就是一個或肯定、或質疑、或反駁的過程,這對促進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探討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過討論或爭論,學生們思考成熟了,觀點明確了,就可以動筆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這種材料在課堂上發言。
3.學生釋疑
學生釋疑即學生在課堂上條理清晰、語言流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實施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時,這個環節經常會冷場,原因是大多數學生由于準備不充分而不愿發言。這時教師一定要給學生以鼓勵,尤其是要設法讓沒有準備發言的學生勇敢地站起來說出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與當同時,教師也一定要做好“無人喝彩”的準備,即真的“干啟不發”的狀況出現時,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棄,要一邊講授相關內容,一邊鼓勵學生發言。在通常情況下,冷場是不會持續很久的,只要教師能循循善誘,僵局總是會被打破的。教師還應該具備在現場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講評或總結的能力,對于正確的觀點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學予以記錄;對于錯誤的、有分歧觀點,則應組織學生進一步展開討論。在此環節中,如果學生能積極踴躍地發言,教師一定要對之加以引導,即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問題沿著正確的思路由淺入深地予以探討,不能四面出擊,否則會勞而無功。比如在講授《鍛煉鍛煉》時,我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看待楊小四?”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根據楊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進行分析,吃不飽時的狡猾、小腿疼時的蠻橫和支書的“和事佬”作風等都只能作為論證楊小四性格的佐證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強調。
4.教師答疑
教師答疑就是教師要針對學生釋疑過程中的錯誤加以糾正或解釋,其中也包括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師對問題的必要的畫龍點睛。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耙虢o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學生解讀文本之前,教師必須深入細致地鉆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認識,同時教師還要設想學生對問題的可能產生的看法,還要設想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只有經過這種較充分的準備,教師在課堂上才能應付自如,才能對學生予以正確的引導。例如在講授《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時,學生一般不能從一開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W生會認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薄懊娉蠛?,春暖花開”這樣的詩句表達了海子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感。此時,教師若提示學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進一步了解他僅25年的生命歷程,同時也說明此詩的創作時間是海子自殺前的兩個月,那么學生的思想感情就會受到觸動,就會對該詩中的一些字眼再進行玩味,比如進一步玩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愿你在塵世獲得幸?!薄拔抑辉该娉蠛#号ㄩ_”。這之后,再經過討論,再加上教師給出的一個參考性的結論,即本詩是海子自殺前的宣言,是海子傷心的絕筆。如此之后,就會給學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學生在課下對問題再作進一步的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只是曇花一現,要想使學生對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還必須有課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為此,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的發言或提出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后進一步進行研究。如果是觀點明確,思路清晰,就要及時形成論文,以供大家共同賞閱;如果是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則更要及時地將它記錄下來,以供進一步探討。這個“省疑”的過程是學生對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個總結,同時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開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學習的環節?!笆∫伞边^程是學生論文形成的過程。有了這個收束的過程,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才真正能以“討論”達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的長處
首先,探究與討論式教學符合人本思想,與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性質也是契合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是真正的“人的文學”,它實踐著“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啊逅摹膶W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僅畫出了舊文學與新文學的明確分界,還初步確立了作為新文學主體的‘新人’的本體精神。換句話說,現代意義上的‘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構成了‘五四’文學革命對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的主要貢獻”[2]。因此,學習這樣一門課程我們自然要培養學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學生樹立起自己的作為主人翁的社會責任感,從而關注人的生命及其價值,探索人生的真諦。只有將這種“五四”精神體現在中國現當文學的講授中,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本學科的學科內涵。探究與討論式教學能給每一個想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運用這種展示,他們會親手繪制出這一時期中國文學的地圖。
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視學生為課堂的核心,尊重學生的意愿,首先重視為學生創設一種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以讓學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這種環境里,學生不會產生危機感,不會懼怕受到批評。其次,在這種環境里,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會使他們敢于探索,樂于找到論據來充實自己的看法,敢于堅持自己的看法。這也會讓學生逐步學會有效的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最后,堅持不懈地采用探究與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獨自閱讀和思考,然后將自己的所得表達出來,會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會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坝懻摲ㄍㄟ^引發問題激蕩人的思維,把潛藏在人的意識深處的才能激發出來,把每一個人都視為是新思想和新知識的創造者,會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展現自我、表達自我、開發自我,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動地發展自己”[3]。
第三,學生將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論文,有助于學生的就業。俗語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寫出論文也就是“收口”。沒有最后這個”收口”的過程,他們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會被遺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這個“口”,則會獲益無窮。實踐證明,寫作過專業論文的學生,他們在寫作畢業論文時就會知道如何構思、如何組織語言、如何圍繞中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能力在答考研試卷時會讓導師另眼相看。就因為有這一條,所以我院每年都有優秀的學生考取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
三、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其一,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會使得課堂的涵蓋量變得較小,一般只能討論一個到兩個問題。但這個缺憾比較容易解決,解決的辦法就是教師可將探究與討論式教學與講授式教學結合起來。
其二,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容易導致學生的兩極分化。善于表達、基礎較好的學生會從中嘗到甜頭;不愿認真準備的學生,則往往會在課堂上被邊緣化。這是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時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并且也是一個不易解決的問題。
其三,目前學生課業壓力較大,有效閱讀時間有限,所以就導致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容易流于表面。運用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法是需要給學生以較多的時間的,但目前文學院學生每周都要上30多個學時的課。披星戴月地上課使學生甚感疲勞,經常抱怨沒有時間看書,所以課堂討論就往往沒有深度,沒有內容。每當這個時候,教師便有些進退兩難:終止討論,怕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任由沒有實質內容的討論討論下去,又怕耽誤時間。這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較為棘手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金學,張寶歌. 構建探究討論式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J]. 中國高等教育,2011(23).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8-0081-02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ZHOU Lei, WANG Mulan, TANG Yudo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full analysis of current postgraduat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engi-
neer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ability and teamwork,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f postgraduat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quiry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越來越迫切。自2009年9月起,教育部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收全日制攻讀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模式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模式轉變。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為了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不能照搬照抄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方法,如何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和評估其教學質量,是當今研究生教育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注重實踐和應用能力,最突出的特點是將學術能力和職業能力緊密結合。但如何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體現職業能力?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研究生課堂教學。因此,其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研究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影響[1]。
2 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理論知識傳授為重點,往往會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大都采用“填鴨式”教學、討論型教學和論文型教學。
1)“填鴨式”教學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課做筆記,無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討論型教學是教師設定問題,啟發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但在教師布置設定的問題和提供相關參考資料后,部分學生不一定會自覺思考;
3)論文型教學,采用學期初布置任務、中期檢查、期末上交論文的方式,由于缺乏相應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部分學生會應付完成,達不到預期效果[2-3]。
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獨立性和批判性。
3 探究式教學法
在碩士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課程學習至少占三分之一的時間。因此,課堂教學質量是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本保證。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思想為在教師的指導下,給出一些典型案例或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做實驗和研究討論等方式,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4]。探究式教學法將課堂教學與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相結合,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實現學生由課堂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的轉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W方法。
4 探究式教學法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
為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教育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課程教學對研究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教育不同,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理論知識的傳承,而是將理論知識用于實際應用,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專業人才。要實現這樣的培養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
據調查發現,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評價中,教學方法評價最差[5]。當確定了教學目的,并有了相應的教學任務之后,就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否則,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就要落空。因此,教學方法對完成教?W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大意義。在研究生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加有益于學校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6]。本文主要討論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創新。
教學理念的變化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和組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提供學生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做實驗和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再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總結。這樣做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教學內容的變化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作為主體負責將理論知識傳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難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中。探究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一方面通過開設討論課的形式,采用小組探討、師生互動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根據問題去動手實驗或查閱相關資料、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撰寫研究報告或課堂交流匯報,分析各自研究成果。
考核方式的變化 合理的考核辦法有利于檢驗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傳統教學法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主要采用閉卷考試,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需要考查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探究、如何探究、探究結果怎樣等??己朔绞蕉鄻踊?,可采用閉卷、開卷和閉卷與開卷相結合,將學生出勤、課堂表現、討論內容、綜合性大作業和研究報告等按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從而鼓勵學生都積極參與探究式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