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22
序論:在您撰寫幼師拿證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納稅遵從是衡量一個國家稅收征納關系是否和諧的標志之一,因此研究納稅遵從對于從根本上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有著深遠的意義。總結了國內外關于納稅遵從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了簡要的說明。以期為我國當前的稅收征管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論文關鍵詞:蚋稅遵從遮稅稅收流失
1國外對納稅遵從的研究
1.1對納稅遵從理論模型研究
納稅遵從的正式理論研究起始于1972年Allingham&Sandmo的《所得稅逃稅:一種理論分析》。他們在“納稅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設基礎上建立了預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即A—S模型)。他們研究認為,納稅人作出納稅遵從或不遵從的決策只是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同時,他們從理論角度論證出罰款率、稽查率與納稅遵從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而稅率與逃稅之間的關系不能確定。A—s模型是第一個基于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提出的靜態研究模型,為后來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研究范式和方向,但也存在若干缺陷。
Aim(1992年)用期望理論解釋了為什么現實的納稅遵從度高于預期效用理論得出的遵從度。認為人們納稅的可能原因是高估了稽查概率。所以在低概率損失面前,納稅人是風險厭惡型的,所以選擇遵從。
Elffers和Hessing(1997年)的實證研究表明-有意提高預扣稅款可以提高納稅遵從。因為人們往往將獲得稅款返還視為一種獲得。而將補繳稅款視為一種損失。
1.2對納稅道從成本的研究
納稅遵從成本的測量源于1934年,海格(Haig)首次對稅收體系的遵從負擔進行了正式地估算,但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于稅收流失現象充斥各國,遵從成本問題才開始在國外的研究中凸現出來。當時的代表性的研究就是英國學者錫德里克·桑德福(Sandford)的《稅收遵從成本:計量與政策》和《稅收管理成本和遵從成本》兩本著作。
20世紀80年代,西方學者對納稅遵從成本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對全都稅收或某項稅收的遵從成本進行測量。且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抽象調查的研究方法。美國Slemrod(1989年)的對稅收遵從成本與稅收遵從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得出稅收遵從成本與稅收不遵從程度之間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性。即稅收遵從成本越高,則稅收不遵從程度也越高。
20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對稅收遵從成本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編寫納稅遵從成本的指導年鑒?,F代的稅收遵從成本研究的重點也不同于最初測量的目的,它不再是對僅整個遵從成本進行測量,更重要的是估計特別稅收條款變化的影響。Blumenthal和S|emrod(1995)在《美國的近期稅收遵從研究》中就提到,他們的研究目的除了研究納稅遵從成本的規模和組成成分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公司的稅收狀況與遵從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要了解企業對當時稅改方案的態度以及對稅改措施的建議等等。
2國內對納稅遵從的研究
國內對納稅遵從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直接研究納稅遵從的課題不是很多。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不及西方國家。
王火生(1998年)、麻勇愛(2002年)、張文春(2005年)對國外納稅遵從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并分析了其對我國稅收征管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馬國強(2000年)在借鑒西方學者對納稅遵從和不遵從多項分類的基礎上,對它們進行了更集中的概括;將稅收遵從分為防衛性遵從、制度性遵從和忠誠性遵從;將稅收不遵從分為自私性不遵從、無知性不遵從和情感性不遵從。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決定稅收遵從與不遵從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稅收觀念、二是稅收知識、三是稅收制度、四是納稅程序、五是逃稅成本。
近十幾年,國內學者對稅收流失的研究相對密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稅收流失規模的測算、成因的探討以及對策的提出上。馬拴友(2001年)、郝春虹(2003年)將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應用于稅收征納行為分析中。研究得出納稅人與稅務當局的非合作博弈。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分別以一定的概率隨機選擇稽查和逃稅。稅收流失表現為征稅中存在的納稅人與政府、政府與納稅人以及政府、稅務機關與稅務人員三種委托問題。賈紹華(8002年)采用現金比率法和稅收收入能力測算法,利用國家公布的統計數據對我國20世紀90年代的稅收收入流失情況進行了測算。結果發現1995—2000年我國的稅收流失率均在26%以上。國內學者對納稅遵從成本的研究也不在少數,但大多局限于定性分析和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引進。雷根強、沈峰(2002年)介紹了納稅遵從成本的概念和分類、分析其組成要素,提出了在我國應重視對納稅遵從成本的研究。李林木(2004年)對國外納稅遵從成本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較全面的介紹,特別是對納稅遵從成本的評估和構成作了比較詳細地介紹。
李林木(8005年)結合我國的實際對納稅遵從同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奉行成本方面,提出了測算我國企業稅收奉行成本的系列公式。并通過抽樣調查推算了我國企業的稅收奉行成本;在稅收威懾機制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國“第三方稅源信息報告”制度、信息化的稅源信息比對系統和稅務審計選案系統的構思;在稅收激勵機制方面。研究了提高我國納稅遵從度的誠信激勵政策,還研究了國際上旨在激勵稅收不遵從者改過自新的稅收赦免政策,并評估了這一政策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他的研究較為全面,也給我國當前的稅收征管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楊得前(2007年)研究了稅收道德與納稅遵從之間星正相關的關系。作者將稅收道德定義為促使納稅人付稅的內在動機,是納稅人自覺支付稅款的意愿。從關系契約的角度研究指出,公民的稅收道德在相當大程度上內生于公民與政府、公民與稅務機關及公民與公民的互動之中。政府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納稅人的稅收道德,主要體現在司法腐敗和安全這兩個因素上。從微觀層面上來看,性別、年齡及婚姻狀況對稅收道德有顯著影響。而收入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對納稅人的道德沒有顯著影響。作者對稅收道德的研究在國內對納稅遵從問題的研究中是比較有新意的,拓寬了國內學者的研究范圍。
總的說來,國內學者對納稅遵從的研究大多是對國外納稅遵從經驗的總結,缺乏深入的理論分析。在研究視角上較窄,更多的研究仍局限于稅務機關本身的實際稅收管理模式、具體的征稅方式等,割裂了納稅人、征稅人關系角度去考察,沒有從整個環境角度如管理機制、行為機制等來分析問題,對納稅遵從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性。此外,研究中對其他學科成果的利用不夠,具體治理對策的提出缺乏理論支撐,也沒有形成相對系統的解決方案。
論文摘要:新課改下幼師生綜合素質養成要求德智體諸方面協調發展的。幼師擔負著幼兒全面教育的工作,需要廣泛的多學科知識和教育藝術,才能滿足素質教育今天幼兒發展的需要,勝任幼師工作。要求課堂教學是一項動態、多變的綜合活動。同樣幼師學校教師的教育機智成了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作為幼師的教師對新課改背景下幼師生應具備的素質加以探討。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人才衡量的標準也發生了改變。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包括幼兒思想意識的形成、對社會認知、文化素養 生活動力等等 ,畢竟幼師是幼兒成長中除家長之外的第一父母,因此,綜合素養的養成應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不容忽視的探究課題。
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形成,雖然不單單取決于學校教育的效能,但是學校教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教育途徑,應努力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創造最佳的環境。
我認為,幼師學校教育對幼師生的素養形成應注重以下幾個條件:
一、遠大理想是素質養成的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個真理?!边@里的“目標”,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理想。
幼師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其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樹立理想,為理想奮斗的黃金時期。一個好的班風,一個團結向上的先進集體,離不開理想教育。而班級管理中的班會活動、手抄報、板報很多宣傳手段,都可以作為開展理想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定期舉辦各種以“我的理想”為主題的演講,或者舉辦理想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使幼師生產生崇高的理想,這樣會對她們各方面素養的養成會提供一個強大的動力。
當學生一旦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就會有明確的目標,就可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百折不回的斗爭精神。教育者就更容易檢查學生的進步情況,受教育者更能養成自我意識,如果能以制定短期和長期的目標計劃的形式經常在師生間交流,對整體學生的學習,思想的提高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二、培養興趣是素質養成的土壤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探求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性。它是一種自覺的動機,對人的活動有推動作用。就幼師教育教學過程而言,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其目標達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要使學生成為未來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求其具備專業知識素養、道德素養而且還需要其具備諸如人文素養等等其他素質修養。興趣的廣泛能使素養的發展更加全面;興趣的集中能使素養的養成更加迅速。舉例來說,教師如果對幼師生興趣加以積極的引導,鼓勵,那么很容易促進相關素養的養成。一個愛好文學的幼師生,可以參加學校的文學社,提高語文素養,也可以同時擔任文學社干部,提高管理素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一石二鳥”。其實只要我們留心所教的學生在哪方面有興趣,就可以用成立小組,開展活動的等方法讓這棵興趣的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
三、改變評價標準是素質養成的甘霖
真正的素養應該是廣義上的素養,也就是說他絕不會只限于能在文化課的考試上拿高分的少數人所具備文化知識素養。就業的壓力,升學的壓力,都使我們的學生在壓力中喘不過氣來。如果我們拿一種模式去評價學生,定義所謂的“人才”,那么很多素養的形成就會變成空中樓閣。
我們要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去使那些在學業上、技能上落后的幼師生樹立起自信。讓她們認識到無論平凡或偉大,聰明或愚鈍都不是阻擋其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各種集體活動,力爭在某方面取的優異的成績都是可貴的。
只有真正改變一種評價的標準,傳統上的“后進生”才會徹底消失。我們如果真正能讓每一位幼師生在某方面付出努力后得到積極的鼓勵,那么她的某方面素養就會得到培養。而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其產生的社會意義絕不亞于送幾個“清華”那么簡單。
四、提高修養美德是素質養成的靈魂
司馬光曾有句名言:“有德少才者,其德可以補其才不足;有才無德者,其才可以助其惡。”可從此句看到,“德”在“人才”定義中的分量。
其實,綜合素質養成教育又何償不是如此?我們的幼師生即使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廣泛的文化素養,但如果沒有修養,沒有美德恐怕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不能忽視修養美德教育的作用。我們在讓自己的幼師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勞動者之前,應首先讓她們學會做一個合格的“人”。所以,在班級教育中,我們應不斷加強道德教育,每個美德教育都要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去。我們只有先育出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真正做貢獻的人,才能談到為社會做貢獻的才。
五、營造積極文化環境是素質養成的保證
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中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理,一種素質的養成也需要一定的條件。我認為,利用學校教育的宣傳途徑,努力營造校園文化,是很多學生素養形成重要保證。
校園文化反映一種精神風貌,她來自個別,同時又影響個別。例如狹義上說,每次板報反映的內容,每次手工制作的展出,校園中師生的言談舉止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同時,校園文化又反作用于學生生活。
這種校園文化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導向性。教育者要針對幼師生素質要求,努力地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校園文化。例如,我們重視幼師業務素質的養成,就應該多舉辦藝術類、教學技能、從業知識相關的活動,在校園中營造多種文化氛圍。
總之,素質養成不是不需要條件的“無源之流”。影響幼師生的素質養成教育條件應該值得我們去分析、探討,以便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重視藝術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吳興仁
落實集體備課 積極推進學科組建設 鄧才明
論文摘要:新課改下幼師生綜合素質養成要求德智體諸方面協調發展的。幼師擔負著幼兒全面教育的工作,需要廣泛的多學科知識和教育藝術,才能滿足素質教育今天幼兒發展的需要,勝任幼師工作。要求課堂教學是一項動態、多變的綜合活動。同樣幼師學校教師的教育機智成了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作為幼師的教師對新課改背景下幼師生應具備的素質加以探討。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人才衡量的標準也發生了改變。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包括幼兒思想意識的形成、對社會認知、文化素養 生活動力等等 ,畢竟幼師是幼兒成長中除家長之外的第一父母,因此,綜合素養的養成應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不容忽視的探究課題。
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形成,雖然不單單取決于學校教育的效能,但是學校教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教育途徑,應努力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創造最佳的環境。
我認為,幼師學校教育對幼師生的素養形成應注重以下幾個條件:
一、遠大理想是素質養成的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個真理?!边@里的“目標”,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理想。
幼師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其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樹立理想,為理想奮斗的黃金時期。一個好的班風,一個團結向上的先進集體,離不開理想教育。而班級管理中的班會活動、手抄報、板報很多宣傳手段,都可以作為開展理想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定期舉辦各種以“我的理想”為主題的演講,或者舉辦理想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使幼師生產生崇高的理想,這樣會對她們各方面素養的養成會提供一個強大的動力。
當學生一旦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就會有明確的目標,就可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百折不回的斗爭精神。教育者就更容易檢查學生的進步情況,受教育者更能養成自我意識,如果能以制定短期和長期的目標計劃的形式經常在師生間交流,對整體學生的學習,思想的提高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二、培養興趣是素質養成的土壤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探求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性。它是一種自覺的動機,對人的活動有推動作用。就幼師教育教學過程而言,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其目標達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要使學生成為未來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求其具備專業知識素養、道德素養而且還需要其具備諸如人文素養等等其他素質修養。興趣的廣泛能使素養的發展更加全面;興趣的集中能使素養的養成更加迅速。舉例來說,教師如果對幼師生興趣加以積極的引導,鼓勵,那么很容易促進相關素養的養成。一個愛好文學的幼師生,可以參加學校的文學社,提高語文素養,也可以同時擔任文學社干部,提高管理素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一石二鳥”。其實只要我們留心所教的學生在哪方面有興趣,就可以用成立小組,開展活動的等方法讓這棵興趣的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
三、改變評價標準是素質養成的甘霖
真正的素養應該是廣義上的素養,也就是說他絕不會只限于能在文化課的考試上拿高分的少數人所具備文化知識素養。就業的壓力,升學的壓力,都使我們的學生在壓力中喘不過氣來。如果我們拿一種模式去評價學生,定義所謂的“人才”,那么很多素養的形成就會變成空中樓閣。
我們要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去使那些在學業上、技能上落后的幼師生樹立起自信。讓她們認識到無論平凡或偉大,聰明或愚鈍都不是阻擋其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各種集體活動,力爭在某方面取的優異的成績都是可貴的。
只有真正改變一種評價的標準,傳統上的“后進生”才會徹底消失。我們如果真正能讓每一位幼師生在某方面付出努力后得到積極的鼓勵,那么她的某方面素養就會得到培養。而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其產生的社會意義絕不亞于送幾個“清華”那么簡單。
四、提高修養美德是素質養成的靈魂
司馬光曾有句名言:“有德少才者,其德可以補其才不足;有才無德者,其才可以助其惡。”可從此句看到,“德”在“人才”定義中的分量。
其實,綜合素質養成教育又何償不是如此?我們的幼師生即使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廣泛的文化素養,但如果沒有修養,沒有美德恐怕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不能忽視修養美德教育的作用。我們在讓自己的幼師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勞動者之前,應首先讓她們學會做一個合格的“人”。所以,在班級教育中,我們應不斷加強道德教育,每個美德教育都要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去。我們只有先育出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真正做貢獻的人,才能談到為社會做貢獻的才。
五、營造積極文化環境是素質養成的保證
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中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理,一種素質的養成也需要一定的條件。我認為,利用學校教育的宣傳途徑,努力營造校園文化,是很多學生素養形成重要保證。
校園文化反映一種精神風貌,她來自個別,同時又影響個別。例如狹義上說,每次板報反映的內容,每次手工制作的展出,校園中師生的言談舉止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同時,校園文化又反作用于學生生活。
這種校園文化應該有一定的目的性、導向性。教育者要針對幼師生素質要求,努力地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校園文化。例如,我們重視幼師業務素質的養成,就應該多舉辦藝術類、教學技能、從業知識相關的活動,在校園中營造多種文化氛圍。
總之,素質養成不是不需要條件的“無源之流”。影響幼師生的素質養成教育條件應該值得我們去分析、探討,以便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重視藝術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吳興仁
落實集體備課 積極推進學科組建設 鄧才明
2010年,江蘇省首開先河,在全國率先試點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免費師范男生培養工作。男幼師培養是江蘇省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在國際上也是獨特的創舉。布萊頓全球教育集團董事長貝爾認為,“江蘇免費男幼師培養是中國的一大特色,這讓西方教育者非常羨慕。男幼師將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能量和視野。”5年來,全省共招收免費幼兒師范男生2317人,而2014年首屆300名學生已經走上了實習崗位。他們的出現,為我省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經筆者調查,承擔培養任務的學校都已制訂了免費男幼師生培養、考核方案。各校培養、考核方案都側重從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學業評價、畢業要求、培養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但筆者發現培養、考核方案中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方面規定得較少。鑒于此狀況,筆者認為,在免費男幼師生成長的過程中,除了重點培養他們的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體現學前教師專業特質和技能以外,還應當重視男幼師生教育科研素質的培養,積極探索和改進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一 概念界定
免費男幼師生須在中考前參加招生培養學校統一組織的面試。面試合格者方可填報免費男幼師生志愿。畢業時拿的依然是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飘厴I證書。在就業方面,為免費男幼師生制定寬松的就業政策。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是取得畢業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的免費男幼師生,均可自由選擇就業出路。包括參加教師公開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轄市公辦幼兒園任教,也可通過雙向選擇到民辦幼兒園任教。經公開招聘、雙向選擇依然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還可由省轄市教育部門負責協調,安排到農村公辦幼兒園任教。經協調安排到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兒免費師范生,應承諾在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則負責確保,到公辦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兒免費師范生有編有崗?!庇捎诰蜆I有保障,學生報考熱情高漲,錄取分數線均達到了當地四星級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蘇州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常州幼兒師范學校、鎮江高等??茖W校、宿遷高等師范學校、阜寧高等師范學校八所學校承擔培養任務。
二 加強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的應有之義,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眾模式過渡,規范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及其培養方式,應當成為免費男幼師生培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由于幼師男生未來承擔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任務,所以他們自身的素質一定要過硬,教育科研能力不僅是他們能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職后發展成為研究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師范生的培養和培訓做出了詳細的規劃,提出了“教師即研究者”的口號,體現了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視角來分析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免費男幼師生必須在職前教育階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興趣,讓他們參與科研活動,激發探索精神,為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目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意識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三次免費男幼師生匯報會上,充分彰顯了男幼師生培養在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人文精神、教育實踐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男幼師生們進行了體育類、美術類、互動實踐課、文藝類展演,贏得一片喝彩。武術、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師生們的蓬勃朝氣、陽光帥氣;兒童水墨畫、蠟筆畫,則展現了他們的剛柔并濟、內外兼修。這些技能、技藝,素質、素養,品德、品格,已經在4年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錘煉,形成常態。但是匯報會上卻沒有關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屆300名學生已經五年級了,2015年7月即將畢業。經過筆者訪談調查和問卷調查統計:參與到老師各項課題研究的學生僅約10%,在正式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文章的約為1%,參加假期社會實踐的僅約20%,課后閱讀教育科研類期刊的僅約10%。應當承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意識較為淡薄,很多學生只把專業技能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作為主要目標,沒有探討學術問題的意識,參與調查研究的經歷較少。
2.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掌握甚少
通過對八所培養學校免費男幼師生的問卷調查表明,只有三所學校開設了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教師教育類課程,其他五所學校只是把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公共任選類課程來開設。調查表明,只有約5%的同學參加了公共任選課的學習,還有個別學校因公共任選課學生報名人數較少,取消了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程的開設。僅約10%的學生了解教育類研究論文的相關寫作要求,只有極少數學生通過參與教師課題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課題選擇、調查問卷設計等知識。學生主動去了解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展狀況的幾乎沒有。
3.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實踐能力有限
在訪談中,大部分免費男幼師生都認為工作之前參與教育科研實踐不重要,認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學實踐基礎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僅有個別學校提供給學生可選擇研究的課題,這些課題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間社會實踐調查類的。沒有學生主動申報研究課題,只有極少數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做一些數據調查、記錄、統計等方面輔助工作。調查表明,有80%的學生能通過圖書館文獻索引查找文獻資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質較低,究其原因,不僅有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也與學校對學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關。
1.對教育見習、實習進行改革,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相結合
學校與鄰邊的幼兒園共同建立免費男幼師生教育培養實驗區,免費男幼師生在幼兒園見習、實習,建立免費男幼師生見習、實習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費男幼師生見習、實習培養過程管理。把教育見習時間安排為從第二學期至第九學期,共8次,每次為期一周,把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到第六學期、第八學期和第十學期,共3次,每次兩個月。每次都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撰寫見習、實習案例分析,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繼而去解決問題。學校給每一個指導教師下達任務,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教師每人必須至少在指導免費男幼師生幼兒園見習、實習中設立一個課題,同時這一課題組中必須有5~10位同學參與。不僅增加了學生見習、實習的時間,而且加強指導教師的職責,在培養學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指導教師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加強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構建新的評價體制
教育部在《關于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師范院校特別要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堅持科研和教育教學相結合,提高師范生教育學術水平,高度重視教育科學研究,特別是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高師院校要提高認識,從思想上和實踐上加強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調查,免費男幼師生培養學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學生畢業撰寫畢業論文的制度,把學生畢業與撰寫教育類論文或課題研究相掛鉤。學校明確科研處牽頭,制定考核標準,對學生科研活動實施統一的協調管理,特別是對在校期間完成科研項目的學生予以一定的獎勵。學校從制度層面使培養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并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及每個人身上。
一 概念界定
免費男幼師生須在中考前參加招生培養學校統一組織的面試。面試合格者方可填報免費男幼師生志愿。畢業時拿的依然是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專科畢業證書。在就業方面,為免費男幼師生制定寬松的就業政策。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只要是取得畢業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的免費男幼師生,均可自由選擇就業出路。包括參加教師公開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轄市公辦幼兒園任教,也可通過雙向選擇到民辦幼兒園任教。經公開招聘、雙向選擇依然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還可由省轄市教育部門負責協調,安排到農村公辦幼兒園任教。經協調安排到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兒免費師范生,應承諾在農村公辦幼兒園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則負責確保,到公辦幼兒園工作的男幼兒免費師范生有編有崗?!庇捎诰蜆I有保障,學生報考熱情高漲,錄取分數線均達到了當地四星級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蘇州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常州幼兒師范學校、鎮江高等??茖W校、宿遷高等師范學校、阜寧高等師范學校八所學校承擔培養任務。
二 加強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的應有之義,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眾模式過渡,規范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及其培養方式,應當成為免費男幼師生培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由于幼師男生未來承擔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任務,所以他們自身的素質一定要過硬,教育科研能力不僅是他們能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職后發展成為研究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師范生的培養和培訓做出了詳細的規劃,提出了“教師即研究者”的口號,體現了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視角來分析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免費男幼師生必須在職前教育階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興趣,讓他們參與科研活動,激發探索精神,為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目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意識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三次免費男幼師生匯報會上,充分彰顯了男幼師生培養在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人文精神、教育實踐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男幼師生們進行了體育類、美術類、互動實踐課、文藝類展演,贏得一片喝彩。武術、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師生們的蓬勃朝氣、陽光帥氣;兒童水墨畫、蠟筆畫,則展現了他們的剛柔并濟、內外兼修。這些技能、技藝,素質、素養,品德、品格,已經在4年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錘煉,形成常態。但是匯報會上卻沒有關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屆300名學生已經五年級了,2015年7月即將畢業。經過筆者訪談調查和問卷調查統計:參與到老師各項課題研究的學生僅約10%,在正式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文章的約為1%,參加假期社會實踐的僅約20%,課后閱讀教育科研類期刊的僅約10%。應當承認,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意識較為淡薄,很多學生只把專業技能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作為主要目標,沒有探討學術問題的意識,參與調查研究的經歷較少。
2.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掌握甚少
通過對八所培養學校免費男幼師生的問卷調查表明,只有三所學校開設了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教師教育類課程,其他五所學校只是把學前教育研究方法作為公共任選類課程來開設。調查表明,只有約5%的同學參加了公共任選課的學習,還有個別學校因公共任選課學生報名人數較少,取消了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程的開設。僅約10%的學生了解教育類研究論文的相關寫作要求,只有極少數學生通過參與教師課題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課題選擇、調查問卷設計等知識。學生主動去了解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展狀況的幾乎沒有。
3.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實踐能力有限
在訪談中,大部分免費男幼師生都認為工作之前參與教育科研實踐不重要,認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學實踐基礎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僅有個別學校提供給學生可選擇研究的課題,這些課題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間社會實踐調查類的。沒有學生主動申報研究課題,只有極少數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做一些數據調查、記錄、統計等方面輔助工作。調查表明,有80%的學生能通過圖書館文獻索引查找文獻資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質較低,究其原因,不僅有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也與學校對學生教育科研能力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關。
1.對教育見習、實習進行改革,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相結合
學校與鄰邊的幼兒園共同建立免費男幼師生教育培養實驗區,免費男幼師生在幼兒園見習、實習,建立免費男幼師生見習、實習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費男幼師生見習、實習培養過程管理。把教育見習時間安排為從第二學期至第九學期,共8次,每 次為期一周,把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到第六學期、第八學期和第十學期,共3次,每次兩個月。每次都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撰寫見習、實習案例分析,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繼而去解決問題。學校給每一個指導教師下達任務,與教師的績效考核掛鉤,教師每人必須至少在指導免費男幼師生幼兒園見習、實習中設立一個課題,同時這一課題組中必須有5~10位同學參與。不僅增加了學生見習、實習的時間,而且加強指導教師的職責,在培養學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指導教師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加強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構建新的評價體制
教育部在《關于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師范院校特別要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堅持科研和教育教學相結合,提高師范生教育學術水平,高度重視教育科學研究,特別是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高師院校要提高認識,從思想上和實踐上加強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調查,免費男幼師生培養學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學生畢業撰寫畢業論文的制度,把學生畢業與撰寫教育類論文或課題研究相掛鉤。學校明確科研處牽頭,制定考核標準,對學生科研活動實施統一的協調管理,特別是對在校期間完成科研項目的學生予以一定的獎勵。學校從制度層面使培養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能力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并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及每個人身上。
3.以專業課程為依托,建設免費男幼師生教育科研精品課程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指出:“推進精品課程建設,進行重點改革和建設,力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隊、教材建設、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較大改善,全面帶動我國高等學校的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蔽倚5膶W前教育研究方法課程作為校級精品課程,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運用、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費男幼師生專業課程主要有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前這些課程的考核都以考試為主,現在部分課程用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提高對學生的科研要求。精品課程內容的選擇上,精選教育研究選題與研究方案設計、收集與分析研究資料、教育調查、行動研究、課堂觀察等專題,運用案例教學法、談話法、討論法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幼兒園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教育科研對教育工作的推動作用,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中職幼師生道德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生源質量的改變,制約了幼師生道德素質培養
隨著社會和經濟體制變革,以及教育發展形勢的需要,上世紀90年代,我國教師教育進行布局結構調整,實現了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曾經作為中堅力量的“中師”被逐步取消,有幸留存的中師學校也面臨著招生就業體制由統分統招走向自主招生、自主擇業的改革,直接導致一些原來學習不錯、希望“吃國家飯”的學生放棄了讀幼師;與此同時,“高考擴招”帶來的“普高熱”,更加劇了生源的惡化,只有那些被中考淘汰的,因考大學希望渺茫,上高中吃力的學生才在萬般無奈之下就讀幼師。他們相對于普高學生來說,學習能力遜色,自我期望值降低,包括道德追求在內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原動力不明顯、不強烈,順利畢業、拿張文憑是他們唯一的目標,至于畢業后當不當幼兒教師,能否勝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歷史重任,均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這些,不僅在很大程度影響了中職幼師生文化水平的提高,更為嚴重的是制約了他們的教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教育部師范司副司長宋永剛曾在論壇上回憶起的“美妙的中師時代”(生源好、培養好、養成氛圍好)一去不復返了,一些幼師學校的校長也忍不住大聲疾呼:“不是我培養不出優秀的師資,是我的生源有問題?!?/p>
(二)特殊的心理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師生道德上的不成熟
中職幼師生99%為女生,年齡大都在十五、六歲到十八、九歲。雖然同為中職生,但隨著青少年期生理期發展的飛速變化,女性身體發育和心理成熟較早,帶給女生的心理困擾或適應問題比男生更多,表現更加明顯。首先,作為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獨立處事能力不強,尤其是女生,遇到問題更易激發她們想家戀母的情結;其次,處于逆反、叛逆期,如果說男生做事比較沖動,欠缺考慮,那么女生則表現為好攀比、虛榮,敏感;第三,身處青春期,他們渴望尊重,但由于經過中考的篩選,使得他們的社會地位以及自我認同感不高,既自卑,又有自尊。尤其是女生,她們缺乏自信,卻又清高自傲;她們渴望關注,尤其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卻又毫無內涵,只懂得在外貌上涂脂抹粉;她們渴望友情,卻又自私霸道……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其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直接關系到能否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幼兒教師!試想,一個心理和道德有問題的幼師生何以擔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何以擔當幼兒的啟蒙老師?!
(三)家庭、學校教育的不足,阻礙了中職幼師生道德素質的提升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在一個人道德和品行操守形成的漫長過程中,其所生活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環境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環境中得到啟蒙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個體首先在家庭里接受思想、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并逐漸影響他們的行為。筆者曾在一個年級中做了調查,學生的父母有91%是外出務工,有73%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外地,對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的教育和交流。在學校,中考指揮棒的引領,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學生排名成為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校的硬性指標,而學生道德素質則作為“軟指標”被擠壓,德育課幾乎淪落到替補位置:課時的安排、教師的配備均有很大的隨意性。所以說,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學校過于追求“升學率”,社會崇尚金錢主義的負面影響等等,促使中職幼師生的道德教育正日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
二、課外閱讀在促進中職幼師生道德素質培養中的作用
(一)課外閱讀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手段
從心理學上來分析,人的行為動力來自于內心深處的需要和欲望,其表現形態為興趣、情感、信念、理想等,它們構成一個人的行為動力系統。如何喚醒一個思想偏激和品行缺失的孩子在內心深處對高尚道德情操的欲望和需求,筆者認為僅靠單純的理論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所有課程中,語文課程對于人的情感發展的功能是最大的、無與倫比的、無可替代的,它不似政治課般生硬的說教,也不似歷史課般死板的介紹,更不似理科有嚴密的邏輯,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巴金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北热缯f,《背影》讓學生感受到摯愛深沉的父子親情,《愛蓮說》旨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操守,《夜游承天寺》意在恬淡寧靜的境界,《唐雎不辱使命》中,面對強權威脅的英勇氣概何其慷慨,《將相和》中,面對同僚羞辱的避讓行為又何其大度……這些作品中表現出的鮮活的人和事,蘊含著豐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提供了生動的榜樣或參照。
所以說,教師在尊重學生閱讀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前提下,積極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充滿人性,關注人類命運和地球家園,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真假、美丑,具有正義感,愛好和平,擁有愛心和溫情的書籍,引導學生與那些人類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魯迅、、巴金等大師對話,就能讓學生在優秀人物的行為與事跡中受到意志品質的教育和精神的鼓舞,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關鍵詞:語文學科;教材開發;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 G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1-137-2
1 關注語文學科的性質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要素之一,它是教師教語文、學生學語文必不可少的依據、手段和媒介,是學生習得語文基礎知識、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憑借,這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體現,這些特性必須從語文教材中體現出來。我校學生生源素質差,但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專業的幼師人才,這也決定了語文校本教材必須注重基礎性,要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能掌握未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的語文能力。因此,幼師語文校本教材在基礎知識方面應符合《幼兒師范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否則,編出來的教材無疑對學生具有不適宜性。
但注重了基礎訓練的校本教材還不能說就是一本好教材。語文既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傳承文化。語文教材要以全面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為最終目的進行編寫,所以,好的語文校本教材應該將基礎訓練和人文培養完美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大量的畢業生反饋告訴我們,現今的學生缺乏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缺失。殊不聞,一起起幼兒老師虐童事件?女幼師對幼兒狂扇耳光、將幼兒揪耳朵拎起、針扎幼兒、將幼兒遺忘至校車內致死,這一例例事件無不讓我們聞之驚心!這充分暴露了當今幼師畢業生缺乏較高的人文素養的弊端,因此,我們的語文校本教材還必須兼具人文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幼師語文教材的內容還應有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審美觀,提高她們思想道德素養的任務。通過語文學習,學生不僅能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各地文化的豐富多彩,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和人類文化的營養精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學生還將在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職業道德等方面獲得陶冶和培養,逐步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育專家顧明遠也曾說道:“工具論也好,文化論也好,都不能忘記語文既是交往工具,又是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民族文化傳統的結晶。只有把工具論和文化論結合起來,在教會學生使用漢字的同時,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因此,幼師語文校本教材在開發時不光要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還應該適應時代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讓學生能得到幼兒園及社會的好評,讓幼兒身上觸目驚心的悲劇不再上演。
2 關注時代性與實用性
顧黃初先生認為:“語文教材是借助四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組織起全部的教學內容的,這四個系統分別為選文系統、知識系統、練習系統和導學系統。這四個系統的合理編組,便形成一套教科書的基本結構”。 而這其中,選文系統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校本教材在選文上要認真甄選,仔細審核,既要保證有一定數量的經典作品,也要有能反映教材的時代性與實用性的現當代優秀作品。
首先,拿經典名文來說。古往今來,經典名文,數不勝數,而經典也素有定論,多為名家名篇,誠然,我們要注重選文的典范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經典全部適合當今的學生。比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等,這些文章背景復雜,遠離當代現實,對于文史知識欠缺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頗大,已然不適合我校這樣起點較低的學生了。因此,我們的校本教材要具有現代意識,要能反映時代的進步和時代的精神,要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反映當前的先進文化。
其次,我們選文一定要結合幼師的專業特點,突出實用性,讓學生能學有所用。學前教育也是師范教育,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語文能力,如傾聽理解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誦讀演講的能力、溝通交流的能力、應用文寫作的能力等,而這些能力的習得都離不開語文學科的學習,語文校本教材的編制要充分考慮到學生這些能力的需要,要利用選文教學既讓學生掌握母語的基本知識,同時又讓學生逐步掌握擁有這些能力,為未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只有這樣,結合我校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編制出的教材才是最適合的教材。
3 關注社會需求與學生需求
職業教育是應用型教育,開發幼師語文校本教材必須重視其就業導向性,兼顧社會和學生的雙重需求,充分發揮語文為幼師專業發展服務的功能,重視學生未來職業的需求和能力,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的學習狀態,考慮學生個體語文學習時的認知、心理等多方面需求。
幼師語文校本教材要關注社會需求。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加深,社會對幼師人才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三至六歲的兒童,他們由于年齡幼小,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需要教師用心呵護,這就對幼師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師在工作中要更多地運用其愛心、細心、責任心去照顧、幫助、指導每一個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愉快地學習、游戲,體驗成長的樂趣。社會對幼師人才的高標準要求使得我們在編制語文校本教材時要從內容上體現出社會的這一需求,要通過選文及語文活動的設計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豐厚的人文精神,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因此,我們的教材可以設計教師應該具備的道德素質、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等相關內容,使學生從心理上做好儲備,為成為合格幼師打下堅實基礎。
4 關注知識性與專業能力培養
語文校本教材的內容,不僅要體現知識性、人文性與趣味性,還要體現專業培養能力。
首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材應該重視知識性,而知識性對于校本教材來說則要以實用性為導向。不管我們的培養目標如何,我們都必須要承認教材的基本知識的承載功能。編進語文教材的語文知識要具備基礎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它如同人體的骨骼足以支撐起全套教材。因為任何能力的培養都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之上的,學生只有在對基本知識的扎實掌握的基礎上,各種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將知識與能力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達到社會的要求,成為可以勝任未來工作的一員。因此,作為編制者,在處理知識點時有必要將基礎知識連貫化、系統化,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在消化吸收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最終形成語文綜合能力。
其次,要突出人文性和趣味性。廣闊的生活大舞臺就是語文校本教材的最好素材。因而,教材編制者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要力求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情感,貼近學生心靈,注入生活內容,創設生活情境,倡導生活化學習,選擇學生最喜歡的、最有樂趣的文本和材料,設計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新鮮、活潑、具有創新思想又緊密地聯系未來職業的學習活動,喚起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內在動力,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再次,要重點突出專業能力培養。多年來,我校使用的語文教材雖然也體現出了對幼師專業能力的培養,但已遠遠不適應當今社會對幼師人才的需求。因此,教材應以就業為導向,結合當前市場需求,強化以專業知識為內容的表達能力、誦讀能力等的訓練。筆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幼師畢業生在制訂教學計劃、撰寫教案、進行文字表達時覺得有困難,不會和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方法欠缺。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抓不住重點,不會設計關鍵的提問,工作總結、教育論文更是難上加難。
5 關注地方民族特色
我區是回族聚居區,回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34.77%。我校作為寧夏首府銀川的一所重要的幼師人才的培養基地,多年來一直設有專門的民族班,招收的都是回族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后很多都成為當地民族幼兒園的主力,但在教學實踐中,她們也苦惱地發現,民族幼兒園似乎就只能在飲食及風俗習慣上凸顯民族特色,別的方面只能是有心無力,她們都傾向于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能增加一些關于回族特色的知識和文化,以便今后能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因此,在幼師語文校本教材中體現我區回族民族特色是一個現實需求。
幼師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繁雜的過程,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使教材能夠適應學校情況,適合學生發展,那么開發出來的教材才會是好教材,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參 考 文 獻
[1] 劉永康.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