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20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理念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柔性理念的內涵和外延
柔性理念是在研究人心理和行為規律上,采用非強制的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的自覺行為。柔性理念教育思想,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人的主體性,不是太看重教師的權力因素,強化非權力因素,感召力,使學生的主體得以充分發揮,通過柔性理念的教學,使得教與學形成一種主動、自覺的意識,充分激發教師和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
2柔性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充分發現學生優點
柔性理念強調肯定重于否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關鍵看老師有沒有用心去發現,同時經常去肯定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消除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消極心理,只為過關被動學習,轉變學生觀念,鼓勵學生積極上進,增強體育課程學習的努力程度。
2.2注重因材施教
柔性理念強調個體差異,既要照顧群體的普遍,同時也要關注個體的差異性、特殊性,這就要求不搞一刀切、大鍋飯、齊步走教學模式,要肯定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如果能夠這樣堅持,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3充分肯定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把教師對學生的那份濃厚的愛,充分展現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依賴于教師的業務能力,而且有賴于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準確的師范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更引起他們的贊賞和模仿,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時刻以自己的良好的人格品質,如嚴謹的工作態度,嚴格的自律精神,樂觀向上的情緒,平易近人的作風等影響著學生,這種影響不僅在體育教學中發揮作用,還將超越課堂的時空,影響他們的一生。
3柔性理念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中的“柔性”和“剛性”是兩個極端,為了更好認識柔性和剛性的理念在體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對本院的6個班級進行了教學實踐,6個班級分為2組,兩組都分別以傳統的剛性理念、柔性教學理念進行教學,一年的實踐結束之后,比較2組實踐的效果,柔性教學理念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明顯高于剛性教學理念的班級,剛性教學理念中,教育者的意志與被教育者的執行是同步,因為面對教師的要求,學生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表面上學生效果是非常好的,因為學生不折不扣的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執行了,其實這種效果,對學生本身來說,是短暫的,并沒有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而柔性理念中,教師意志的執行,短時間可能勞而無功,看不到效果,甚至多次反復之后才能看到微小的效果,但是柔性理念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是骨子里面的,是深遠的。以柔性教育為主,剛性管理為輔,即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之下,至柔至剛都不好,剛柔相濟、相輔相成,效果最佳,柔性理念是科學教育新興的重要領域,盡管在若干年的體育教學的摸索中,有些好的方法也許也用到過,但是作為一個系統正面認識,畢竟還是一種嘗試,這是一個重要有意義的事情。
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中學體育課程設置以及課堂教學模式應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模式,要做到在國家統一大綱的指導下進行多樣性的課程設置安排。主要以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傳授科學訓練方法和監督加強實踐鍛煉等方法來提升中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讓學生在科學的體育教學中學習到正確的體育健康知識,培養出積極的體育意識,并形成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習慣。
二、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
在中學體育課程教學中,首先要貫徹“終身體育”“、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學校的體育教學并不是應試教育模式下的量化體現,而是應該真正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從而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都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也能為未來社會輸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然而,傳統的體育教育一般都局限于呆板的課堂教學活動,知識陳舊且技能單一。體育運動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不僅有強身健體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緩解疲勞消除壓力的重要手段。而現階段中學體育的課程安排確都是機械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體育運動對學生的本質作用。在中學體育的教學活動中,課程的設置應利用起學生愛“玩”的心理,使用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模式,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開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如在技能實踐課上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球類、武術和健身操等趣味性的群體游戲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又能使學生掌握一項可以長期參與體育活動的既能。而在教材的選擇和體育知識傳授的時候,要注意知識內容的時效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同時,在課堂知識傳授時,要打破傳統教師填鴨式的講課方式,通過利用多媒體等有效手段,進行科學的、規范的體育知識傳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體育競技項目的賽程錄像進行觀摩,將理論與知識結合在一起,對于比賽規則和技能技巧同真實畫面的結合,使得學生對于體育知識有更加深刻和立體的認識。從而培養出學生對于體育健身持久的意識和興趣。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內容的改變
在體育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應營造出一種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并引導學生又被動進行體育鍛煉而轉變為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去。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十分重要。要改變體育課上單一的田徑類體育項目教學,而結合舞蹈、瑜伽等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項目,從而使得體育課程更加有趣和活潑。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教師可以采用多樣花的課堂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根據對體育賽事的講解與回訪組織學生對進行賽程模擬的方法,設置運動對抗組、裁判組和觀眾組,讓學生群體自發地組織一次體育賽事。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將豐富課堂的傳授內容,將營養學等內容引入體育教學內容當中去,采用競答或者心得分享等方法提高學生保持健康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興趣小組”的模式,以學生自學、教師指導和心得分享的模式,提升學生的自助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為學生離開學校后仍能進行體育鍛煉和掌握體育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體育活動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產生疑問,才能積極思考,并有所創造。生本理念下的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有的教學都是為“學”而服務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質疑、自主思考、大膽提問。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設計良好的問題情境,根據學生思維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魚躍前滾翻”時,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如果我們在快速運動過程中不小心摔倒,一般應采用怎樣的自救方法?”學生回答:“用手撐地”、“在地上滾翻”等。教師繼續引導:“對,當我們在快速運動時不小心摔倒,可以采用滾翻的方式減少地面與人體的摩擦力,降低受傷程度,這一點我們在很多功夫片中就能看到,有的人從高處落下,一般都采用在地上滾翻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動作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當學生興趣大增時,教師再適時引導:“通過滾翻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而且也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護性技能,能有效避免因偶發事件而引起的傷害,還能培養同學們堅強、勇敢的意志力,現在請大家展示一下自己魚躍前滾翻的水平吧!”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作為體育教師,要為動作要領的講解做好鋪墊,采用不同的設問方式,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及時捕捉動態資源,以使教學充滿靈動
在教學瞬息萬變之間就會有許多的動態課程資源生成,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機敏的教學機智和敏銳的捕捉力,及時捕捉動態資源,挖掘其中的生成價值,對信息進行引導、補充、重組和加工,使教學充滿活力和靈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總是將“奇思怪想”歸結到“節外生枝”中去,而是要因勢利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行為的調整優化,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練習健美操的時候,有些同學喜歡模仿其他同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這時,老師并不急著去批評學生,而是因勢利導,設計了一個“照鏡子”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反方向動作,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的動力。這些教學生成資源都是具有價值的,我們要及時將其作為寶貴的教學財富補充到教學活動中來,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健康人格統一發展。
三、關注課堂后進學生,實施有效分層指導
生本教育思想下的中學體育課堂就要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特別是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體育后進生,需要老師實施有效分層指導,讓這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得到快樂和進步。
1.用科學方法加以指導。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表現,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給予學生有的放矢地指導和點撥,提高學生對體育動作的掌握能力。例如,有的女生在做“仰臥起坐”時,往往做了幾個就體力不支了,而且呼吸變得非常急促,此時教師要仔細觀察,看看學生是因為動作不規范而導致的呼吸急促,還是因為學生的耐力較差,一定要準確找到問題根源,一旦發現問題本質,就要提出針對性的糾正措施,幫助學生盡快糾正,掌握正確的運動姿勢。
2.針對性設計分層練習。
例如,在引體向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適量減少“后進生”的完成數量,切忌采用懲罰性訓練的方法對待后進生,這樣只會取得相反的作用,讓學生越來越厭惡上體育課。因此,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幫助后進生找到問題原因,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改進課堂訓練方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3.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考核。
對于同一技術難度的動作,對于后進生,教師應適當降低練習難度,或者減輕重量、或者放慢速度,讓學生感到練習就有收獲,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只要學生稍加努力就能通過考核。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查閱相關的技術參數,并靈活掌握技術難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制定不同高度、不同重量、不同遠度等標準。比如,針對身體情況較差的學生,可以降低考核標準。除了進行正常的標準化考核以外,還可以適當增加互評、自評等多樣化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完成技術動作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
四、結語
“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諸多教學理念中最具體育本質特征、最能引導體育教學向學生健康方向發展,最能將學校體育階段效益與長遠小于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貫穿于學校體育教學中,其理念內涵體現“大體育”意識,本質在于針對中學學校教育過分追求升學率等功利性效益而忽略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養,使學生能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且在此過程中達到體技學習與自身健康向統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個性發展的目的。
二、以多種手段貫徹“健康第一”理念
中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學校體育教學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更好地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
(一)從教學目標貫徹“健康第一”理念
《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非常強調“體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健康是每個人生存、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保證”,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并把“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作為新的體育教學目標。所以,在校體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主動從亊體育活動,養成體育緞煉的習慣,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終身進行體育的意識,同時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達到全方位“健康第一”的總目標。
(二)從教學內容貫徹“健康第一”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傳統教學以教材為中心,教師必須按照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被動地安排教學,課堂氣氛沉悶。新的課標要求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基本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使教和學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以增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以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健康體魄,從而提高學生健康水平。
(三)從教學模式貫徹“健康第一”理念
從系統的觀點看,體育教學模式是“按照某種教學思想設計的具有相應結構和功能的關于體育教學活動的教學程序”。要求體育教師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利用體育教學優勢,制定走班學習,選項學習,采用模塊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走向體育,走向健康,同時根據學生自已的強項、興趣和愛好任意選擇所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學習。發揮學生充分的自,為他們所喜愛項目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空間,為體育課的有益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從教學評價體系貫徹“健康第一”理念長期以來,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往往把評價內容的中心放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考評上,對教學其他的目標,如體育態度、體育意識、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很少兼顧,而這些都會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運動習慣的養成等方面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的評價一定要對學生有一個積極促進的作用,可以根據自已學校狀況,以及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教學采用的形式,制定出自己的評價體系,使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熱愛體育運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養成強身健體的習慣,直至終身體育,達到“健康第一”的目地。
三、貫徹“健康第一”理念對教師要求
(一)思想重視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作為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提高健康意識,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教師必須牢固“健康第一,終身體育鍛煉”的教學思想,積極探索適應學生特點的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適應的新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改善學生身體形態和機能,達到體制將抗標準。
(二)轉變觀念
教師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健康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把學生看成發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和服務者,以實際行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三)建立新型教學結構
新課改理念要求體育教師改變原有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方式中不知不覺學會體育技能,使學的開心、學的有趣、大膽表現,身心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以“健康第一”實施體育課程教導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學校體育教學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
(一)精選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實的體育需要。盡可能擴大選取范圍,特別是游戲性教材內容。如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通過游戲,學生的思想、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煉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性的游戲活動,因為在游戲中,讓學生分成幾小組,每一組的學生為了在集體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的群體力量,同組的同學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動,行為互動,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展。
(二)精簡競技體育內容
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開展,利于終身鍛煉,并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近年來,我國對體育文化的研究課題越來越多,也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誤區和問題依然存在.在大學體育文化領域內,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學體育文化的發展對于實現素質教育的作用,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以及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途徑等方面.但這些研究往往有很強的學科局限性,研究領域較窄,其他方面的人文社會知識涉及的較少,此外,生態體育文化研究者缺乏廣泛的學科背景,其研究僅限于理論概念和現象等,無法挖掘到深層次和多角度的問題.況且,學者的研究方向和結論大同小異,缺乏創新意識,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對高校體育文化的研究很難形成熱點及引起社會關注.
2大學生態體育的內涵及作用
雖然學術界至今對生態體育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但其先進的理念已經深入到高校體育文化的各個方面.首先,生態體育對個人而言,以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為原則;對體育文化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尊重和遵守不傷害原則;對于社會和公共團體而言,它代表這體育和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
2.1生態體育的內涵
體育文化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巨大動力,生態體育融合了環保、自然的新領域,為體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與血液.生態體育覆蓋面極廣,包含多種體育形式,如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等,其原則都必須是綠色生態的,要做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和諧統一.2.1.1接近自然,熱愛自熱生態體育更加注重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價值,接近自然、熱愛自然是其首要原則,尊重每一個物種的生存空間,力爭做到綠色體育、天然體育.隨著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以生態為核心的高等教育已經成為21世紀大學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生態體育是以生態為中心的體育文化,也是大學體育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其中的任一環節都要做到與自然的良性互動.大學校園作為生態體育的載體,要積極為學生們營造“和諧”“、生態”的外部環境和濃厚的人文氛圍.因此,基于生態體育理念的大學體育文化不僅需要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還需要健康環保的體育活動使校園文化更加蓬勃有生命力.大學生是朝氣蓬勃的代名詞,也是創新人才的載體,學校通過營造與和諧生態大學互動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生態大學文化建設的題中之義.學校應在體育課中弘揚生態精神,讓生態環境、生態教育和生態文化成為建設生態大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2.1.2人與自熱的和諧相處生態文明觀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社會發展觀,其內涵是在現代化進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始終保持最優化的關系,達到經濟、社會、自然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人類發展史就是人與自然關系不斷調整優化的歷史,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多次發生人類向大自然過度索取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威脅人類生存空間的事例,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發展延續的必然趨勢.人與自然不應該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應是依賴與被依賴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自然是人類生命的載體,自然的退化和破壞終將導致人類文明的消失,因此,保護自然,尊重自然也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和發展.由于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有彈性的和無法預測的,因此人類的活動要尊重自然的法則,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環境承載力為依據,節約利用每一種生態資源,做到資源消耗最少,對環境影響最小,再生循環利用率最高的指標.此外,生態文明的消費觀也應是科學綠色的,既滿足自身基本需求,又無需以破壞自然為代價,時刻提醒自己綠色消費,反對過度消費和盲目消費,使人與自然形成良性循環.
2.2生態體育的必要性
生態體育強調社會發展要和自然界達到和諧統一,學校要適應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讓高校學生也參與到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行動中來.生態體育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能夠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獨立完成.2.2.1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實現體育強國的有效途徑競技體育中所要求的堅忍不拔、勇敢無畏、誠實守信等原則同樣是生態體育文化的精神向導,因此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實現體育強國的道路上,生態體育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學校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多樣開發體育活動類型,其一,增加觀賞性與參與性的活動,如游泳、滑冰、爬山、帆船等,動靜結合,滿足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需要.其二,高強度與低強度運動結合訓練,高強度運動包括攀巖,賽跑,潛水等,低強度運動包括騎車,徒步行走,垂釣等,在快慢節奏的交替中,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從而提高對學校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到達強身健體,終身體育的目的.2.2.2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需要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是一直困擾人類的永恒話題,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已付出慘痛代價,使得人與自然處于激烈對立的層面.自然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天人合一”原則,力爭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體育理念下的大學體育課程往往都是在自然環境下進行的,有利于大學生在自然的熏陶中形成環保意識,在與自然不斷的交流與融合中,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此外,還能使學生開闊胸襟,拋下一切煩惱雜念,盡情的享受自然帶給人們的快樂,從而啟發學生更好的保護自然、熱愛自然.
3生態體育文化的構建策略
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開始注重生態體育文化建設,定期舉行的戶外生存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如浙江農林大學在西校區進行擴建和修繕,本著“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原則,目前該校區已成為集教學、旅游和文化活動為一體的生態校園.其中,該校區綠植覆蓋面積為68%,有兩千種以上植被和大量珍稀物種.由于環境優美又依山傍水,學校濃濃的環保和生態理念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也吸引大量的專家學者前來進行考查研究.浙江農林大學的構建和設計無一不體現生態自然和諧的理念,其體育場館的維護和綠化方面和課程設置方面,都與其校園文化宗旨息息相關.在課程設置方面,同時具備開放性,多樣性和競爭性等特點.首先,生態體育不僅僅是校園內部的封閉管理,更應面向全社會;其次,體育課程形式多樣,要引入嶄新的教育理念,積極吸取外國先進經驗并注重于國外合作交流,使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與時俱進;最后,體育精神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競爭性,但生態體育更加注重在競爭中和諧,并培養大學生樂于拼搏,勇于挑戰的精神,使學生的身心更加健全,更加頑強.此外,該校還成為全國首個開展野外生存課程的大學,由于其地理位置植被覆蓋率大,有大量山地、灌木、湖泊等,為其開展野外生存訓練奠定基礎.學校建立了戶外拓展基地,讓學生進行野外生存基本常識和技能的學習,還包括登山、攀巖、負重越野、宿營、潛水等項目,讓學生在自然中不斷的學習和進步.要營造濃厚的生態大學體育文化,僅靠體育課程的安排還遠遠不夠,還需將生態理念貫穿到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要特別注意生態體育文化的開展和普及,利用宣傳欄和多媒體,并定期播放體育資訊和賽事.還可以定期舉辦生態體育盛會賽事,如生態體育節,運動會等,讓校園生態體育項目為廣大師生帶來心情的愉悅和比賽的,使生態體育觀念深入每一個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心中.
4總結
體育教師師資隊伍方面
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自身素質直接關系著體育課程的質量。作為體育運動技術的傳播者,體育教師隊伍同時也是課程改革的執行者。然而從目前看來,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師自身在思想觀念上重視不足的問題。隨著學生身心特征的變遷,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比重越來越弱,高職體育教育更需要與其整體職業教育目標相一致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改革思想上最急需解決的就是實現“傳習式”模式到“開放式”教學模式的轉變。另外,從體育教師隊伍的年齡層次上看,很多院校存在老、中、青年齡梯隊不合理的現象,在教師性別比例方面,由于體育專業的特殊性,使得教師男女比例差異大,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專項分布單一,缺乏時尚休閑新興運動項目,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主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開發方面
合適的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能滿足學生對職業體育知識的需求,并且能夠均衡發展一般身體素質和職業身體素質。然而,盡管現在已經有眾多高職高專體育教材,但是還存在內容雷同,與普通本科體育教材區分度低的問題,能突出職業特色,契合學生職業素質發展的教材非常緊缺。另外,即使是專門的高職高專體育教材也稍顯籠統,看似適合所有高職學生,但是又沒有按照職業崗位不同,編訂針對性強、具體可行的體育鍛煉方法,所以說校本課程與教材的開發還有待提高。
課程內容方面
課程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課程內容的選取。由于各地各類學校的教學環境以及師資資源問題,使得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不盡相同,但是普遍看來還存在著“重競技、輕素質”的問題,尚未實現從“育體”到“育心”的轉化。從歷年的體育選課情況來看,新潮時尚運動一直是最受學生喜愛的項目,但是由于師資力量問題,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選課的需求,從而致使很大部分學生分流到其他體育項目。如此以來,難免會出現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差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體育課程的改革應在注重發展學生職業能力基礎上,兼顧學生興趣開設靈活多樣的時尚體育運動項目。
高職體育課程改革中的幾點建議
1思想觀念上,樹立“課程改革為專業發展服務”的指導思路
高職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不僅是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同時還應賦予學生接受終身體育的興趣、動機和能力,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培養特殊的崗位職業素質。高職院校在“專業發展需求主導體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指導下,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發展定位,從整體上對改革觀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從而使得體育教學從“封閉式”的競技項目教授為主,轉變為體育鍛煉與職業素質需求相結合的“開放式”新思路。
2體育課程設置上,分階段、層進式的展開
為實現“課程改革為專業發展服務”的目標,體育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學期、學制的不同來分階段、層進式的展開。具體而言,第一階段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體育運動興趣、以及基礎的運動技能為主,第二階段則應該與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及未來職業需求結合,將職業體育能力與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作為主要目標。
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主要通過三方面來實現:即常規課程、課外體育活動課程和校外活動課程。根據高職院校的學制特點和教學周期安排,學者單小東在《從職業體能視角談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一文中則提出將體育教學劃分“2+1”“3+1”“1+1”三種模式:
“2+1”模式:在開設一學年體育選項課(學年制)或“基礎課+選項課(學期制)”的基礎上,以同一專業或同類專業為基礎,通過第三、四學期職業實用性體育必選課形式(類似于專業實訓課),主要進行同一專業或同類專業職業實用性體育理論和實踐課的教育。
“3+1”模式:在開設三學期體育選項課或“基礎課+選項課”的基礎上,以同一專業或同類專業為基礎,通過第四學期體育選修課任選1學期,進行職業實用性體育理論和實踐課的教育。
“1+1”模式:在通過每學年第一學期體育基礎課或選項課教學,每學年第二學期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為主要內容的課程設置模式。以上幾種不同的劃分方式看似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實質基本一致,就是基本遵從了分階段和層進式的教學設置,將基本身體素質和職業身體素質有機結合起來。
3教學方法上,采用開放式、創新型教學
針對當今學生個性凸顯、自我意識增強等特點,體育教學方法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良創新。而目前創新教學方法也非常多,諸如發現式教學法、引導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層式教學法以及學練小組教學法等。
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比較實用和得到較大推廣的分層式教學方法以及學練小組教學法,學者吳紅胤認為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的高低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然后根據技術層次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時,先分層次授課,以練習各層次的基本技術為主。然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互練習,發揮學生相互之間‘傳、幫、帶’的作用,不同層次之間可隨時進行彈性調整?!睂W生的運動技術分層始終處于動態平衡之中,分層根據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情況認定,較快掌握者進入高一階段,否則降級,以此鞭策激勵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更值得借鑒應用,通過分層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傳、幫、帶的交流學習中又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了畢業工作后的競爭能力及團結協作素質。
再者就是劃分學練小組的教學方式,它是根據體育課學生人數平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實行組長負責、組員互助的合作小組。當然,學練小組不是簡單根據人數分組,而是有目的有標準的劃分,在分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技術水平和個性,每個小組要有運動技術較好、個性活躍的積極分子。它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實現了學生的自主、自制,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促進學練小組成員間的交流,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提高團隊的協作和團結精神。這些都將成為學生日后踏上職業崗位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質。
傳統的籃球課教學多數是以傳授基本的技戰術內容為主,過分強調動作的規范性和技術的完整性,無論是實踐內容還是理論內容都過于競技化,違背了學生的鍛煉需求。在休閑體育理念的指引下對普通高校籃球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將具有健身性、娛樂性和實用性的籃球項目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休閑體育理念。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其接受能力也不同。為了把大部分喜歡籃球的學生吸引到籃球場上,只有降低學生的學習門檻,教學內容可以以花式籃球為主進行教學。花式籃球是傳統籃球運動的一種夸張的延伸,沒有固定的戰術,也沒有統一的要求?;ㄊ交@球內容多樣,氣氛熱烈,強調個人技術,側重表演,對球員要求低,符合現代大學生求新求異的思想,具備了休閑體育的挑戰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將花式籃球融入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打破傳統的籃球球性和基本技術教學模式,是對籃球基本技術教學的有利促進。學生喜歡籃球運動,往往是被籃球比賽的無窮魅力所吸引,但在休閑體育理念下,籃球教學中比賽不是單純意義的競技比賽,而是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運動帶來的樂趣,享受參與運動和實現自我的過程?;@球比賽中頻繁的身體接觸和碰撞,使很多喜歡籃球比賽,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籃球比賽中去,尤其是女生,強烈的身體對抗讓這些學生成為了籃球比賽的“看客”。在現今籃球高身體對抗的大背景下文式籃球作為一支新生軍異軍突起,文式籃球的意思就是非身體接觸或少身體接觸式籃球。熱愛籃球,討厭過度身體接觸是每個文式籃球支持者的選擇原因。休閑體育淡化競技要求,注重健身娛樂功能,并不是不講技術標準,相反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運動中得到提高。
2休閑體育理念對普通高?;@球理論教學內容的影響
目前,普通高?;@球理論課教學內容主要以籃球規則和裁判方法為主,簡單介紹籃球運動的產生、發展和趨勢,,內容單一、枯燥,方法簡單,學時少,實用價值不高,忽視體育文化的培養,偏離學生的實際需求。體育課不僅要鍛煉大學生健壯的體魄,還要傳授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教學中運動技術技能的傳授盡量刪繁就減,用更多的時間進行籃球文化知識和籃球欣賞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籃球運動技能和規則的同時,還了解不同的籃球文化知識,同時還學會如何欣賞籃球比賽、評價比賽,消除不良的體育觀賞行為,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體育水平,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