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15
序論:在您撰寫分級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繁榮的現代教育培育出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形成了現代教學法叢林。無論是傳統教學法還是由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技術催生出來的新型教學法,各種教學法都具有其獨到之處。對各種教學法優缺點的評價不能脫離具體教學內容、現實教學條件約束和教學對象自身狀況一概而論,更不能為了單純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盲目推行看似新穎、活潑、現代化的教學法而全然不顧學生獲取知識的效果。許多傳統教學法在幾千年的教育實踐中被反復運用,依然生機勃勃,例如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導,指引學生學習的講授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涌現出來的網絡教學,以教學基地為依托的實踐教學,以及各有偏重的研究性教學、互動式教學等眾多現代教學法,因其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活動參與度,啟發學生思考以及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安排靈活性上的種種優勢,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廣泛歡迎。隨著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活動中還出現了各種教學法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的態勢,一門課程的教學往往同時運用了幾種教學法,實現各種教學法的優勢互補。但僅就教學法本身而言無法判斷其好壞,也無法保障教學目標實現。適宜的教學法就是好的教學法。為此應從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出發,以教學目標實現的效果作為判斷教學法優劣的標準。早到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認為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特性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筆者提出的融會式分級教學法,正是順應了現代高等教育“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以“因材施教”法為基礎加以變通,其教學特色集中體現在分級與融會兩個方面。一是分級。所謂分級是指教學中根據教學對象知識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學習推進層次性要求而采取的層級式教學法。碩士研究生階段的教學對象是已完成了本科學習任務并通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較為成熟的大學生。這些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在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嚴謹性上還有待深化,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還有待培養。因此,碩士研究生教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就決定了該階段的教學既要向學生教授更多前沿理論知識,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與探索空間。為滿足市場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和向更高一級科研領域輸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教學目標存在明顯差異。從學科知識角度上看,科學碩士的學科知識、科研能力要求較高,屬于學術型人才遴選,以及為更高一級科研工作做知識與能力準備的階段。專業碩士則偏重于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偏重于學生綜合素質、專業能力的培養,是為勞動力市場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中高級管理人才的階段。為達到上述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分級式教學法能更為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更為合理地選取教學形式、考核方式,教學效果的評估也將更為客觀、合理。二是融會。這主要體現在知識學習與運用的交融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相互支撐性以及學生未來發展的互通性三個方面。知識的交融性是指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是實踐運用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不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就談不上知識的運用,即使是運用也時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情況稍有變化就不知如何處理,因此,基礎知識的學習仍就是研究生階段的教學重點。但與本科階段相比,研究生階段將更加注重對學科知識來源的探究,通過來源追溯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并在知識的發展變遷中觸摸知識的運用,在學與用的交融中實現學與用的互動,以學助用,以用促學、促創新。現代高等教育強調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這包含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學習能力是學生日后從事科研工作、實際管理工作的首要能力,同時也是表達能力與交流溝通能力提升的基石。具備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不僅能較快地尋找到學習重點,系統掌握學科知識,實現自我學習,而且還能利用其較強的學習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積累總結經驗,實現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現代科研與管理工作并不是截然分割開來的??蒲泄ぷ餍枰獙嶋H管理案例的支持,管理工作需要科研成果的指導,研究生在未來工作中都會涉及到,因此學生必需同時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和管理能力。融會式教學法通過專業知識的分級與融會,多種教學形式交融,可以為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拓寬學生未來就業可能性。
二、融會式分級教學法的設計與構建
了解科學碩士與專業碩士新生專業背景、學科知識掌握情況是實施融會式分級教學的起點??鐚I甚至是跨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是近些年來研究生招生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海南大學目前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中幾乎沒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有近一半的學生是經管類其它專業的學生,還有一半是非經管類的跨學科學生;科學碩士的這種情況要好于專業碩士,但學生的跨專業率也幾乎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多數學生只學習過經濟管理的一般知識,而從未接觸過農林經濟管理知識。根據學生這一實際情況,為達到培養目標,設計并構建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就成為融會式分級教學法的核心。
(一)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首先將農業經濟管理碩士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硬核、主干和外延三個層次,明確各個教學層次的關系與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指標,選擇具體教學內容,完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硬核、主干和外延三方面的關系從下至上來看,處于下層的知識是學習上層內容的基礎。例如,硬核是學習主干的基礎,主干是學習外延的臺階,并且硬核處于最下方,是“中級宏觀經濟學”的必備內容。從上至下看則是,外延是主干內容的具體化,是對硬核的拓展,而主干將在學習中固化為硬核,成為進一步學習的階梯。此外,上述三方面教學內容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層次性,但不是簡單的逐級向上關系,而是在相互支撐的同時,彼此之間相互促進,使理論學習和實際運用能夠順利地進入到下一個更高級的層次。下面分別就三個層次內容的構建目標和依據展開具體論述。具體來說,硬核包含知識與能力兩項。知識是進行專業學術研究必需的專有知識。能力則是指專業分析能力,具體指是否能從基本假設出發,瞄準論證目標,通過分步驟嚴格推導論證,得到最終結果的分析能力,同時還包含了對研究問題進行發散式思考的才能。因此,硬核內容的確定依據:一是從專業知識層面出發確定農林經濟管理碩士必備的專業知識;二是從研究與應用能力出發的綜合分析能力與邏輯推導能力,是超越了專業知識范疇的通用能力。所以就專業知識而言,農林經濟管理碩士的硬核教學內容明顯有別于其它專業;但就能力而言,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與其它專業的碩士極為相似。學生在掌握了硬核內容中屬于知識部分的內容之后,就可以進行主干學習了。從專業知識角度上看,主干具有明顯的課程屬性,表現為不同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中級宏觀經濟學主干教學內容的確定依據:一是處于中級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位置,是學習該課程其它內容的起點;二是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在當前的專業研究領域中被廣泛使用;三是能反映研究領域的主流發展方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是專業研究領域中最有可能取得新突破的研究點;四是與當前宏觀經濟領域中突顯出來的主要經濟矛盾密切相關,倍受關注。確定了主干教學內容,硬核中所要求的能力培養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平臺。通過向學生講解模型構建的出發點、過程及目標,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問題論證的順序性、邏輯性與規律性。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學術問題嚴謹論證的思維習慣,提升其理論模型發散式探討的能力,在探討中發現并拓展方向。外延由于完成時間較靈活,考核形式較寬松,通常被誤認為是最不重要的教學內容。事實上,在對外延的重要性進行合理評價之前,應先明確外延的教學目標。經濟學在經管類碩士生知識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已毋庸置疑,當前許多不同專業的研究生都要學習該課程,形成了在同一經濟學課堂匯集了許多不同專業的經管類碩士生的局面。但各個專業甚至具體到每個學生需求的具體知識不同,這就決定了外延學習的多目標性。從大的方向上講,一是通過外延的學習,使原本抽象的理論模型生動化、具體化,學生能接觸到與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運用實例。二是通過外延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掌握科研工作展開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論證本專業學術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大量學術性論文的閱讀與具體案例剖析,使學生形成查閱參考文獻的習慣,在閱讀中發掘學科研究熱點與空白,熟悉規范性科研學術論文的撰寫格式,提高寫作能力。
(二)教學內容選擇指標及教學內容確定
明確了各層次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下一步就是要將教學內容選擇指標具體化,并確定每一層次的具體教學內容??紤]到科學碩士與專業碩士專業背景與培養目標的不同,指標確定與具體教學內容選取也將有所不同。首先,硬核的基礎性特征決定了科學碩士與專業碩士的硬核選取指標極為相似,都集中在基礎假設、分析工具與分析方法三個方面。所不同的是,科學碩士大多具有一定的專業教育背景,硬核的選取重在知識深化,專業碩士重在學科基礎知識構建。具體來說,專業碩士的基礎理論學習是要使其養成從專業假設出發,按照專業思路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習慣,成為名副其實的專業人員;科學碩士則是要進一步深化理論基礎知識。盡管中級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假設與初級并無根本不同,但受層次上的限制,初級經濟學中的假設往往直接給出,較為武斷,有關理論與事實不相吻合的現象也沒有給予全面系統的解釋,使得學生常對理論是否有價值產生疑問。為使經濟問題的探討能在更為客觀、合理的基礎上展開,需要對已學假設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探討,例如經濟人假設合理性的問題?;A性分析工具是貫穿“中級宏觀經濟學”始終,并被大量反復使用的工具。沒有這一基礎性工具就無法系統準確地學習中級經濟學的理論模型??紤]到專業碩士與科學碩士知識儲備上的差距,專業碩士的學習重點是基礎技術學習,以運用為目的學習分析工具,不做系統理論探討??茖W碩士則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數學知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函數極值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穩定性問題的討論與求解,理解動態均衡的內涵與求解方法。在分析方法上,無論哪類研究生都要掌握從合理的假設前提出發,通過科學邏輯推導得到結論的推理論證法,科學碩士出于研究上的需要還應做到各種分析方法的靈活運用。依照分級要求,兩類碩士研究生的主干選擇指標不同,科學碩士以研究中的使用頻率、學科發展方向作為選擇指標;專業碩士則以基礎模型、體現專業性、實用性作為選擇指標。選擇指標確定后,兩類碩士“中級宏觀經濟學”的主干內容就明朗化了。例如,新古典增長模型中的索羅-斯旺模型不僅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開端,而且是理解其它增長模型的基礎,在中級宏觀經濟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同時該模型還具有極強的包容性,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宏觀經濟問題的實證研究中,有著大量豐富的模型運用案例,所以該模型應列為宏觀經濟學主干教學內容。再如,市場非完全性、技術與知識的外溢性與非遞減增長等,都是近些年來宏觀經濟研究取得突破的方向,經典的新古典模型未能涵蓋上述內容,AK模型則對其中的一些進行了高度概括,所以對AK模型的解析是科學碩士另一主干教學內容。相比之下,專業碩士的主干學習是為了構建學科框架,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能力,因此,主干內容以一般性的宏觀知識為主,重在知識的實際應用,這樣宏觀供需模型、管理政策、農業與工業化專題、“三農”專題便成為了專業碩士的主干內容。外延較硬核和主干而言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隨專業研究熱點、研究技術、實際經濟運行以及學生學習狀況調整??茖W碩士的選擇指標是模型加深、運用拓展和熱點追蹤。根據這三項指標確定的教學內容,一是與基礎模型密切相關的經典論文原文精讀,如索羅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羅默的《內生經濟增長》。通過經典論文原文閱讀,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世界一流的創新型研究成果,經典原文中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及語言上的要求也是學生的必學內容。二是國內外優秀專業雜志論文選讀。研究生階段可以把重點放在國內優秀雜志閱讀上,避免要求過高而學生無法實現的問題,但論文閱讀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實現了解國內研究動態的目的。文章的選取要把握好與主干模型相關,體現主干模型變化與運用的原則,同時要與學生專業相關,體現專業研究熱點的原則。專業碩士的外延包括獲取當前農林經濟數據,了解當前農林經濟管理狀況及具體管理案例等內容。學生通過數據文獻查詢,熟悉掌握數據來源、數據間的相互關系、結構,培養自己日后實際工作中對數據的敏感性與重視度。管理案例剖析是專業碩士重要的外延內容,通過對不同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對比分析,掌握各種運營模式的發展演變、管理績效,探尋不同管理模型、運營方式的適用空間,做到學以致用。
三、融會式分級教學法的實施與考核
(一)組織實施
“中級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性決定了該課程仍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但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可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內容定方式,以方式促內容。具體來說,就是要綜合考慮各層次教學內容的目標、學生學習能力和各種教學方式的長處,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教學階段采用最為適宜的教學方式。對于硬核中較為穩定、規范化的內容,如基礎性數學知識,仍以老師課堂講授為主,并結合一定的課后習題式作業。目前研究生階段課后習題式作業幾乎是一片空白,這種現象往往基于這樣一種認識: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和學生都應集中精力做科研,而研究生已具備相當的自學能力,不需要再進行費時、費力而又刻板的課后習題練習。殊不知,這違背了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原則,沒有硬核支撐的研究將難以維系,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何況研究生還處于積累專業知識的階段,課后習題是掌握知識所必需的。硬核中屬于能力的內容則可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如課堂講授、課堂討論、互動和學生課后閱讀等。因為能力是多維的,單一教學方式不可能實現培養多維能力的目的,能力的評價也需要具體問題支撐,缺乏客觀評價標準,也沒有現成程序可以遵循。為構建學生堅實的綜合能力硬核,分階段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可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第一階段以課堂教學法完成研究思路、分析方法的講解;第二階段由學生完成課后閱讀、相關作業,并要求將學習成果書面化;第三階段針對學生提交的書面化學習成果進行課堂或課后的師生互動,保證整個教學都圍繞著提高能力展開。主干內容的學時數最多,教學場所也主要在課堂這一較易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感覺的場所中展開。為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學生能自行閱讀掌握的主干內容可采用提問引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活躍教學氣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同時還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合理安排后續教學內容。此外,教師還可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營造更為活潑的課堂氛圍。外延教學形式最為靈活,通常采取學生課后閱讀、自學和完成一定課后作業、研究任務的方式。從學生的角度上看,外延內容的學習主要集中在課外,容易產生外延學習與課堂教學無關的錯誤印象。事實上,外延之所以采取課外自學的方式,是因為通過前期的課堂教學,學生已經可以脫離教師的指導,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現在需要的是個人在課外拓展性學習,針對研究課題選擇性學習。應當指出的是,外延教學不是完全放任學生不管,及時督促、檢查是促進外延學習所必需的,因此,要安排學生進行課堂文獻解讀、案例剖析,并在期終考試中設置一定的外延內容檢查學生是否完成了外延學習任務。
(二)考核
中職學生在學習上存在著天壤之別。少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好,學習態度端正,對學習也存在較濃厚的興趣,接收知識的能力比較強;另有少部分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厭學情緒,對學習失去了必要的信心。中間層次學生學習基礎一般,也能跟上教學進度安排,但是他們學習態度一般,主動思維不強,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思想上需要教師的重視,學習上需要教師的幫助和督促。面對這些學生,如果一味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會出現好學生學不好,差學生學不會,不能調動全部學生的學習興趣。分層教學先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進行分層。由于在開學的初期任課教師不能完全搞清楚學生的狀況,所以筆者的經驗是這時不要急于分層??梢栽谝恢羶芍軙r間里通過觀察,通過與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成三層。第一層(A組)為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第二層(B組)為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第三層(C組)為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般在實際教學中,班級里各個層次學生的比例在1∶2∶1。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好A組學生,保持他們良好學習興趣的同時,讓他們在知識和技能上得到提高;集中精力抓住B組和C組的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畏難心理,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創造良好的條件。當下中職機電教學多采用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的模式,一般會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展開教學。若完全按層次分組不一定是最優的搭配。筆者的經驗是每組安排三個層次的學生在一起,高中低搭配,這樣在實訓課教學中學生能夠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適應的教學目標,并準備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中職《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程為例,該門課程是機電專業的主干課程,專業性很強,實訓比重在70%左右。以“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為例,筆者將這個課題分成三個階段來展開教學。在每一階段中,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細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階段為安裝控制線路前的理論教學階段。這個階段基本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線路動作原理,看懂原理圖和安裝圖。理論教學是中職大部分學生的短板,怎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要求,對后續的實訓教學開展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這部分教學的關鍵就是學生要正確理解兩支交流接觸器的“自鎖”與“互鎖”,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路控制電機的運轉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模擬引導學生理解線路的接通和斷開的狀態,再通過實物充分講解,讓學生對電路的工作過程有一個充分的理解。這部分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善于列舉生活化的實例來引起學生的思考,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掌握。筆者把分層教學目標定位在:B組學生要達到基本教學目標;C組學生要求降低,在基本理解線路原理的基礎上,明確線路所需的低壓元器件及正確安裝位置;對于A組學生提出提高性的要求,在掌握線路原理圖的基礎上能自行設計接線圖。
第二階段為安裝線路圖,實踐階段。根據線路的要求選配低壓元器件,根據接線圖進行接線。這個階段基本的教學目標定在能夠根據接線圖接線,接線工藝合格。這部分教學為實訓教學,小組采用高中低搭配能體現出分層教學法的特點。學生根據任務的安排,自行完成電路的接線,同組制作比較好的學生指導其他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C組學生基礎差,但是動手能力不一定差,所以要充分調動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在他們實訓的過程中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表揚。這個階段教學目標定位在:B組學生要達到基本教學目標;C組學生要能完成線路的接線,安裝工藝基本合格;對于A組學生則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據生產控制要求,掌握接線的技巧和創新性。第三階段電路的檢查和試車。線路的故障排除是教學的難點。全面檢查接線的正確性,根據動作原理,防止因為錯接、漏接造成的電路不能運轉或者短路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此階段基本教學目標為學生自查和小組互查結合,小組討論,保證自己線路能夠正常運轉。對A組學生要求會使用儀表排除線路故障。
3分層輔導,保證每個學生學有所得
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差異,實行分層輔導是必要的,主要是面對B組和C組的學生,對他們實行有針對性的輔導。A組學生要發揮他們的自學能力,為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開展教學時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這些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同時要讓他們帶動B組和C組的學生學習。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一般性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給予答案,要求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給予幫助。遇到有共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帶動學生一起討論。
4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學生任務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作品的展示。每個小組派一至兩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給予正確、客觀的評價,對有閃光點的學生要及時給于表揚。同時引導學生發現缺點和不足,進而讓學生進行完善。筆者在教學中發現,自我完善這個過程開展比較困難,學生缺乏足夠的耐心。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培養他們這方面的意識。教師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這是學生繼續探索新知的動力和源泉,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和喜悅,特別是后進生要逐步讓他們獲得自信。采用任務檢測和評價表,自評、小組交叉評分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做一個了解,以便在下一次的教學中更好地開展。
5結語
(1)高職學生的基礎狀況需要分層次教學。高職學生計算機的差異性較大,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計算機基礎也各不相同,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方法也各不相同,針對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自己計算機學習的準確定位,找到合適的學習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兼顧學生的基礎,就會讓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感覺到老師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較少,不能夠向更高的層次邁進;而計算機城市基礎較差的學生感覺老師所設計的目標難以實現,教學內容不易消化,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學習效率也無法提升,更無法保證學習效果。
(2)技能型人才需要采取分層次教學法。高職院校是我國社職業人才的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應該從社會發展實際出發,也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高等院校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型人才,分層次教學能夠針對學生的專業發展,培養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人才。高等院校培養職業型人才定位各不相同,也就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法、組織形式,采取分層次教學法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很好的指導和教育,有利于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計算機綜合能力。教師通過分層次教學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讓基礎較弱的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向軟件開發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努力,成為更高層次的專業技能人才。
2高職計算機教學實施分層次教學的策略分析
2.1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
高職計算機教學實施分層次教學法,首先應該針對學生的基礎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計算機水平,立足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展層次,給學生制定適合他們學習和發展的學習目標。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了解自己的基礎,確保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基礎相符合,引導學生自我定位,及時的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斷地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同時,結合學生的發展進步情況,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找到合適的學習目標,確保學生不斷進步進。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測,教師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對他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和發展變化,對學生進行動態的管理,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基礎各不相同,經過一段時間以后,他們的基礎逐步提升,學習方法不斷改進,很多層次較弱的學生有可能成為基礎層次較好的學生,此時就應該給他們制定新的學習目標。這樣,通過動態的教學目標管理,及時的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2.2針對學生基礎,實施分層次教學活動
在實施分層次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基礎等級,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發展階段,采取有區別的教學實踐活動。以中等層次學生為衡量標準,對優等生有一個更高的要求,給他們設置更多的問題,給予他們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引導他們想更高層次目標努力,讓他們在做好各種軟件應用的基礎上,學會開發設計更多的程序,或者編寫較為復雜的應用程序。而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一方面引導他們學好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表揚讓他們不斷地獲得自信和力量,給他們以方法和指導,讓他們逐步找到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做好基本應用操作,在反復的實踐當中訓練他們的操作技能,增強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為他們更好的將來從事與計算機應用奠定較好的基礎。而對于技術層次較好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探究性活動,更好地培養他們的開發和創新能力,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富有創新性的任務,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培養計算機高端人才。
2.3堅持動態跟蹤管理,教學評價注重基礎層次
計算機教學需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促進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教學管理過程中,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操作技能,對學生進行動態的分層次管理,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變化。對于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適當調整學習目標,引導向更好目標邁進,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及時看到進步和成績,不斷增強自信和勇氣。對于成績進步較慢的學生,適當降低對他們的學習目標,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全面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綜合考量的基礎上合理分層,并能夠及時調整。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也應立足學生的基礎,實施分層次評價,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學生產生驕傲情緒,引導他們不斷創新突破。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和特長,不斷增強學習自信,防止灰心喪氣,讓他們及時發展自己的進步和收獲。
分層教學法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論的具體實踐,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在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區別對待,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法的實現手段是給不同水平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和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實現既定目標。這種教學模式對于發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水平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高職計算機教學方面的問題急需分層教學法來解決
1.高職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需采用分層教學法
高職學生自身層次復雜,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受到教育、家庭和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間各方面差異性凸顯。針對每個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學習能力,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如果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相同的授課內容和教學方式,無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2.培養技能人才客觀上要求采用分層教學法
高職院校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高職學生要通過學習和實踐訓練掌握所學內容,高職院校輸出的是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分層教學法的引入對于高職學生專業方向不明,教學內容過整的問題能夠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分層教學法在了解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成長為專業的技能型人才。
三、高職計算機課程分層教學法實施策略
1.教學目標上的分層
在了解學生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學生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能實現學習目標。要想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對學生做好目標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努力目標。
2.教學活動分層
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中等水平的學生作為衡量標準,對于優等生要嚴格要求,隨時教授新的計算機課程知識,針對差生要多做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同時引導他們掌握好基礎知識。
3.做好教育對象的分層管理
分層教學的基礎是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情況,所以,在進行分層教學活動前,要掌握每個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在進行計算機能力摸底時全面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等要素,在全面考量的基礎上將學生歸為幾個不同的層次,進行分成管理。
四、結束語
關鍵詞:語音教學;教學方法;意義
任何語言首先是以代表一定意義的聲音(即語言)作為交流思想的媒介。趙元任有句著名的話,“一失音成千古恨,一開始沒學好,一輩子改不過來”,這段話說得很深刻。在英語中,語音既是一門專門的知識,又與單詞的拼寫、構詞法及句子的語法都有密切的聯系。語音的缺陷往往會影響到詞匯的記憶、日常交際以及英語閱讀等英語學習。因此,語音是根本的、首要的。
一、語音是語言的基礎
(一)語音的中介作用
對語言來說,聲音是第一性的。不管在人類語言發展方面,還是在言語的運用記憶方面,語音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音學習的結果促使了語言動覺能力的發展。這一能力的發展又促進了刺激驅動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涉及言語動覺的語言產生在中介語,提高中介語的主要作用是加強句法學習,檢驗假設和培養自動化。
Skehan指出,成功學習語言的三個要素是:語言編碼能力;語言分析能力;記憶力。他還指出音位編碼能力在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可能特別重要,因為把聲學輸入轉變為可認知加工的信息內容是極其重要的。在這方面的失敗可能無輸入可加工,并且在非正式的場合,意味著語言學習機會的喪失。音位編碼能力一般來說對下一階段能用于認知學習的可理解的輸入的獲得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習者接觸聲學刺激之后所獲得的音位編碼能力越強,隨后可用于分析的材料內容就越豐富。反過來說,聾啞人很難學會語言,就是由于不能獲得語音的聲音輸入的緣故。
在語言學習中,通過視覺或聽覺登記而獲得的語言輸入,是以語音作為中介的,然后經過短時記憶的存儲及處理,才與長時記憶產生整合作用,而后發展為內部語言。感覺登記過程中,圖象能延續約1/4秒,而聲象能延續約數秒。正是由于聲象的感覺記憶較長,能達到數秒,困難的或陌生的語音輸入認知學習都依賴語音表征來完成。
(二)語音對聽說技能的培養有直接關系
言語的聽辯過程涉及音位的感知辨識、短時記憶、反饋監控等過程。言語聽辯感知是言語理解的前提,沒有對言語的感知就談不上對言語的理解。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語音單位。然而語音并沒有不變式(invariant)或標準的形式。言語的音素和實施并沒有一對一的關系。雖然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語音單位,但對音節的認識反應較音素快。在言語活動中,音節卻是比音素更易覺察的語音單位。
連續性語言的聽辯并非是吸收聲學信號的被動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語言輸入認知處理過程。由于在真實言語交際中的語音輸入往往是伴隨著非語音信息。這樣,在聽辯中就應有所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聽者運用聽覺記憶,根據大腦皮層中關于語音信息的若干區別性特征而把音位加以識別,也就是將神經沖動所傳人的反映聲波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的連續語音信號轉變為按一定規律排列組合的語音單位序列。因此,如果某一音位組合在聽者的心理詞匯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他就無法檢索到該詞,無法知道該音節組合表示什么意思。
肌動論的觀點認為,在言語聽辨過程中,言語信號是參照言語的肌肉活動來辨認的。這種理論把語言產生的過程和言語感知的過程聯系起來,因為它強調我們是怎樣按照我們產生言語來辨認言語的。由于大腦記憶認知的特點具有模糊性、近似性和粗略性。我們認為人類對語言聲音的記憶認知是以語音原型(phoneticprototype)為基礎,因原型具有概括的作用,能提高辨認的速度。語音原型的來源是語音能力訓練發展的結果。
英語是語調語言,其韻律因素,包括語調、重音、節奏等,對言語的聽覺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英語的旋律音調模式是句子結構的一部分,而不屬于詞的結構,人們借助語調來使用語言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傳遞句中表達的思想。不同的語調要求作出不同的言語反映或以某種活動作出反應,構成不同的交際類型。語調是依靠發音器官來實現的,因此,對語調的聽知覺需要有聽者發音器官模仿發音的神經活動的參與,從另一角度來說語音能力的發展是口語聽辨能力發展的前提。
(三)語音對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有促進作用
良好的發音習慣有助于提高閱讀速度。我們在閱讀時所使用的書面符號很快便會在頭腦中轉換成相應的聲音形象。這個轉換過程的快慢決定著我們的閱讀速度。如果發音困難大,朗讀時結結巴巴,不時有停頓和重復,那么閱讀速度就會大受影響。
在閱讀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詞進行識別。人們意識中的字母組合及拼法知識影響著詞的感知辨認。字母組合及拼法知識最先通過聲音來表征。在詞的認知中形碼會自動激活音碼,而音碼也會喚起語義的聯想。詞或詞組作為語言組塊,對其感知的單位大小取決于讀者認知詞的熟練程度、材料的熟悉程度、材料的物理特征及其所引起的語言共鳴等情況。因此,語音能力發展能促進詞匯的辨認。
Dearborn(1906)研究了閱讀中的正字法和可音讀性(1egibility),認為在閱讀中注視時間的長短部分決定于字母的序列。如果一個詞中的字母的序列是正常的并且是比較普遍的,例如:wrap,wake,teacher等,則聯結的過程受到的干擾就比較少,知覺它的時間就會比較短;相反,就會使聯結的期待落空,知覺它的時間就會比較長,閱讀從而受到影響。
閱讀時,言語輸入必須經過短時記憶的存儲及認知處理,才能與長時記憶產生整合作用。短時記憶的能力決定著語言輸入的認知處理情況。短時記憶弱,語言輸入就會在未認知處理之前消失,成為無效輸入Gough認為在短時記憶中,心理詞典(mentallexicon)詞條的內容應該包括語音、句法和語義信息。因此,語音能力的訓練對短時記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四)有些語法、詞匯的確定也和語音有關
語法和詞匯都是通過語音得到體現的。只有學好發音,才能把所學的語言材料以正確的形式在腦子里儲存下來,以正確的形式使它重現,從而加強對語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語法和詞匯,提高實際使用的能力。
比如同一個詞作名詞用時重音在前,作為動詞用時重音后移。如present這個單詞念成[preznt]是名詞或形容詞;若念成[prizent]則成為動詞。另外初學者感到難以區分動名詞和現在分詞作定語時,形態上完全相同,但在重音處理上有所區別的。如walkingstick的重音落在前面時,則作“會走路的手杖”講;如重音落在后面一個詞時,則作“會走路的魔杖”解釋了。前者為動名詞詞組,后者為現在分詞詞組??梢娭匾舻奈恢脤υ~類的劃分和詞義的確定具有很密切的關系。這說明某些語法現象與詞匯意義需要我們從語音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
二、語音教學的方法
(一)模仿
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按學習結果,把學習分為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語言信息、動作技能和態度等五類。又將智慧技能分為若干亞類:辨別;概念;規則;解決問題。認為人的智慧發展過程主要是一些習得的能力的累積過程。語言教學實際上與五類學習都有一定的關系,但如果強調學習發音,則主要是運動技能的學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智慧技能的學習和言語信息的學習。加涅認為運用技能是協調運動的能力。運動技能實際上有兩個成分:一是描述如何進行運動的規則;二是因練習與反饋而逐漸變得精確和連貫的實際肌肉運動。顯然,發音和書寫都有運動技能,都是習得的能力。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傳授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技能基本方法有兩種即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模仿在心理上是一個隨著感知進行再現或嘗試的過程。這是人類一切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對外語學習中的語音教學有著尤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模仿是習得語言最有力的手段。離開模仿幾乎可以說不可能掌握任何語言。
直接模仿法主要是指單純模仿,即在不做任何解釋的前提下進行模仿。學生只依靠聽覺的感受,模仿教師的發音,直到模仿正確為止。
(二)反復練習
語音練習無疑是語音教學階段中的重要活動。語言教學不僅要廣泛進行練習,而且要講練隨時穿插,即所謂邊講邊練。例如一次課要講授十個音,決不能在講完全部音的發音方法以后再練,而應該每講一個音就練一個音。
語音練習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和培養發音和誦讀技巧,培養在視覺、聽覺和動覺間迅速建立聯系并構成協同表象的能力。特別是學習字母讀音,只達到會是不夠的,必須在初學階段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一見到每個字母立即讀出,反之,一聽到某個音就立即寫出字母。
為了有效地進行語音練習。不僅應有合理的教學安排,使語音學習與口筆語訓練巧妙的配合,相互促進,迅速提高,而且應選用或自編適合學習者的最佳練習材料,練習中應有足夠的例詞、例句,包含積極訓練的要求、積極訓練的內容,注重清濁、軟硬以及其他相似音之間的區別和對比聯系,對重音、語調,也都需配有相當的材料進行練習。如果能選用常用的詞、句對提高口語能力也不無幫助。這種語音材料還不僅僅是文字材料,最好能配一錄音材料或錄像材料。多聽地道的外語是學習任何語言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沒有一個從未有聽到過外語的人能夠講出使人理解的外語。外語錄音、錄像教材,網絡資源為學習外語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大量的地道語音資料。
摘要:步入21世紀,全球化的侵襲,信息化的逼近,社會特征的知識轉型,以及學習化社會的逐步生成,這些無一不要求我們教學要轉變原有形態,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認識,才能跟上時代,應對當今社會的挑戰??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就必須要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態度;激發興趣
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興趣,誘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即合作性學習、競爭性學習和個人學習,其中最佳學習情境就是合作性學習,因為這種情境非常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班級范圍太大,學生個體往往被淹沒,因此就學習交往而言,小組合作比較適合,這里既有集體中的合作性,又有個體的主動參與,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有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許多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見解比全班范圍內要積極的多,因為相對穩定的組間成員關系比較友好,合作的氣氛更讓他們喜歡。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間互補優勢,各盡所能,從而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被這種學習情境誘發出來。
2.仔細研究教材,激發思維興趣,逐步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根據小學生愛新奇、好勝的心理特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誘發學生興趣,逐步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歸一應用題”,如果直接出示例題,細細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因此巧妙設計準備題搭橋鋪路,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嘗試將準備題改編成歸一應用題。通過啟發比較,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大膽發表不同意見,并解決驗證。最后學生由教師幫助歸納變題思路(變條件、變問題),這樣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感、成功感,從而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3.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進一步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進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促使自己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可創設買三套衣服(分別知道上衣和褲子的單價)需多少錢的生活情景,學生在求總價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兩種解法其結果一樣的情況,接著再讓學生也從生活中尋找類似的數學事實。然后再在眾多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新知。這樣,學生頭腦中的“乘法分配律”就不再是抽象的數與符號構成的,而是以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生活實例建構和呈現的
例如:教學“歸總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總量不變”這一特征,我舉了學生做操排隊的例子:每排24人,可以排2隊;如果每排6人,可以排幾隊?再改編其中的條件和問題,使學生理解不管每隊人數怎樣變化,總人數不變。這樣,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的知識過程中,興趣盎然地、不自覺的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習效果好。
4.加強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知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師教學時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學生愛玩、好玩的特點,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通過數、擺、畫、量、拆、拼等實際操作活動,變抽象為直觀,促使學生理解、研究知識。
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公式的形成過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個人才能,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而且不同的學生都產生了學習興趣,促使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
5.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提高學生的競爭興趣,鞏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從本質上來說,復式分層教學法,就是在學生知識基礎、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均存在顯著差異的情況下,教師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并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中,復式分層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將大大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使全體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充分地發揮出了教學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提高了教師綜合教學的能力,而且推動了全體學生的有效學習,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2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復式分層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有效運用分層教學法,首先,教師必須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性特征,不僅僅是對計算機相關知識的認知上,更是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思維方式以及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從而對學生產生了相應的學習障礙。其次,教師要承認只有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特征采取不同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學好與計算機有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積極展開復式分層教學。
2.1更新教學觀念,進行角色轉變
復式分層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要求教師積極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實現以“學”為中心的轉變,且教師的角色也不再是知識的領導者、權威者,而是學生全面展開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與協調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一味地采用“滿堂灌式”的教學,而是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全面實施“多元化”、“開放式”的個別化、多層次的教學。同時,在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還需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感受,積極引導學生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因此,教師必須做好有關分層教學的宣傳工作,詳細地向學生介紹有關分層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各層次中計算機教學的活動、內容以及目標和方法等,以避免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負擔,積極引導學生轉變觀念、不斷進取,以獲得共同的發展。
2.2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處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問卷調查或是測試的形式充分地了解學生當前的計算機水平,并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即完全沒有基礎、基本能夠操作、操作較熟練以及操作很熟練,進而根據計算機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對具體教學目標進行設定,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于操作較熟練的學生,其知識目標應該是較快地掌握基本的操作,而在能力目標的培養上,應該是重點培養其操作技能,以進一步引導其向操作很熟練的學習群體發展,且在實踐操作方面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拓展與提高。例如,在教授《Word小板藝術排版》時,教師就可根據學生實際,將學生能力目標的培養分為四個層次,即完全沒有基礎的學生只要能夠跟隨教師完成所有操作就可;基本能夠操作的學生則在教師講解完成后可較快完成效果圖;操作較熟練的學生,不僅需較快完成效果圖,且需保證2小時內完成;對于操作很熟練的學生,則要求其能夠給出設計方案,且在1.5小時內順利地完成效果圖。這樣,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將能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成就,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率。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