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11
序論:在您撰寫批評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很多學生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很可能因為兒童的種種錯誤而“大發脾氣”,認為兒童的行為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是在為自己找麻煩,所以對兒童進行批評教育時會產生負面情緒,將自己心里的“委屈”一并發泄給兒童。兒童對于教師批評反饋行為的分析表明,大多數兒童會對教師的批評感到恐懼,尤其是教師的批評行為中帶有負面情感特征的時候。教師的負面情緒會在批評教育的過程中傳達給兒童,讓兒童覺得教師是在討厭自己,兒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在接下來與老師的學習與交流中埋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對教師接下來的管理有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先收起自己的負面情緒,再對兒童進行批評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對學前兒童耐心教育管理是自己的職責。教師需要為兒童提供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在此基礎上學習、成長,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對兒童進行管理教育時注意說話態度,即使自己很生氣,也應該在批評中掌握說話表達方式和藝術性,在兒童心里真正塑造啟蒙教師的形象。
二、讓學生了解適度批評的重要性
在課程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明白學前教育中,兒童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應該認真了解兒童行為的原因,有許多行為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特有的,教師不應對兒童進行深度批評,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這樣的行為再次發生。應該循循善誘,用平和的語言告訴兒童,這樣行為的錯誤性和這樣的行為長期下來會造成的結果,在對兒童進行講解之后,可以做出一種期望或向兒童指明如果再次發生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教訓。教師要認識到學前教育中批評不需要謾罵與侮辱,教師對幼兒要該獎則講、該罰則罰,獎懲并濟且獎懲適度,強化兒童的良好行為,抑制兒童的不良行為。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各種學前教育中教師對學生過度批評的案例,通過各種新聞、社會調查結果、調查報告等,告誡學生對幼兒深度批評的負面影響,并以此引導學生掌握批評的度。
三、引導學生在對兒童的批評過程中滲透情感關愛
一日,我們幾個年輕教師正在辦公室里備課。突然,年長的李老師推門而入,后面跟著個垂頭喪氣的男同學。我們幾個使了個眼色——又有“掉淚”的感情戲可看了??刹唬^了不多會兒,在他的口頭教育之下,男孩強忍的眼淚還是流了出來,連忙用手去擦。李老師見狀,又動情地教育了一通,這下,男孩的眼淚狂落不已。此時,李老師最后叮嚀到:“以后,可要好好學習啊,遵守紀律?!蹦泻⒖薜脜柡?,不知他有沒有聽見。李老師這才讓學生離開。他的教育信條是:批評教育學生,一定要到他(她)掉淚為止。這樣才能說明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才能改正錯誤??勺屛覀兏械绞衷尞惖氖?,過了兩天,那位同學又被喊到了辦公室,兩天前的一幕又毫無變動地重演了一次。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個人流淚是內心的感情受到刺激的一種外在流露。一般說來,某一次的流淚行為并不能在一個人的大腦中停留很長的時間﹑對人產生長遠的影響。比如,你看一場電影,男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讓你淚流滿面。過后,你是否就會有他們一樣或類似的性格了呢?顯然不會。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學生時代肯定挨過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流過眼淚,難道你當時真的就想到要改過嗎?不說全部,至少有一部分人并沒有真正做到。就這個問題,本人作了一次五百人的調查,有超過一半的同學回答說,流淚跟認識和改正錯誤無關,而是當時其他的原因所致;或流淚的時候認識到自己有些錯了,但事后過了一段時間就忘了。更有一次在洗手間里,聽到兩位學生在交流,語氣透露出一絲的得意,“在我們李老師面前,你只要掉幾滴眼淚準能過關!”當時,若李老師聽到,不知會有何想法。
顯然,批評教育學生,我們不能僅看到學生流淚這一表象。因為學生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一內在的真實想法并非只有流淚一種外在表現,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現方式。比如,在周記中認真深刻地與老師交流;在談話中由與老師據理力爭到認真地聆聽;在談話中由默默承受到與老師交流等等。不能只許老師說,學生只許聽。作為老師,尤其應該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敏銳地抓住學生內心想法的外在表露,逐層深入學生的內心,深層次地解決問題。在批評教育學生時,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
我并非反對在批評教育學生時使學生流淚,因為流淚也是學生內在的一種反映,也許是真實的,那么作為老師就應該抓住。我只是認為老師們應該探討更多更好的方式,成為教育學生的多面手,在教育學生時游刃有余,最關鍵是能達到教育好學生的目的。
1.教師批評要尊重學生
21世紀的學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生活的環境致使其自尊心較強,在學校尤其重視自身形象。因此,教師在進行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時,批評語要盡量減少和杜絕語言暴力。在大庭廣眾下進行批評的行為,不僅會傷害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產生怨恨情緒,也有損教師的形象。因此,新時期的批評教育,教師應該選擇人少的場所和課間、午休的時間以聊天的方式和學生推心置腹,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發揮批評語言的教育實效性,從而達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2.教師批評要公正合理
學生犯錯,教師以批評的方式引導學生是一種科學的教育途徑。然而,在實際批評教育中,有些教師易受個人感情因素的影響,將工作與生活中的不快發泄在學生身上;有的教師還在批評學生時,依據個人對學生的固有印象進行判斷,把對其錯誤的批評轉變為對學生個人性格的責難,造成了不合理的批評行為,喪失了批評教育的公平合理性。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將客觀事實與主觀因素理清,公平合理地批評學生,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
二、提高教師批評的語言藝術的建議
1.保持沉默,進行“冷處理”
學生在犯錯的時候,教師使用批評用語的方式提醒并引導學生改錯是最為常用的教育方法。然而,部分教師卻未使用親和開導式的語言,而依靠責備的語言鎮住學生,并強調其改正錯誤。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學生一旦受到教師嚴厲的批評時,容易產生怨恨心理,而不會去反省自己。相反,教師如果發現學生犯了錯誤時,保持沉默,只需一個眼神也能足以讓學生感到緊張與不安,并體會到教師的關愛,保持沉默的“冷處理”方式反而會讓學生反省自己的錯誤。這就要求素質教育實施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階段的教師都應該盡量合理避免正面的批評教育,積極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教育學生。
2.注重批評場合,維護學生自尊心
學生在犯錯的時候,教師的批評教育非常重要,然而批評的場合選擇對于批評教育的成效則更加重要。教師在進行批評教育時要講究場合,對于較為固執、不能及時認識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在辦公室進行批評教育;對于自尊心強的學生,則應該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下,例如校園花壇、操場等,以聊天的形式使其認識到錯誤。以學生上課遲到為例,當學生遲到較長時間,教師可以在下課后找該學生親切地問一句:“是家里出了事呢?還是身體不舒服?導致你上課遲到。”當學生否認這些原因后,教師可以說“那你就是路上貪玩啦?”以設問誘導的語言,緩解了學生緊張害怕的情緒,既能問清遲到的原因,也能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促進學生積極改正。
3.注重含蓄幽默,觸動學生心靈
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注重批評的語言藝術,較多時候都能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這里的語言藝術尤其要注重語言的含蓄與幽默,達到觸動學生心靈深處的目的。含蓄的批評語言能讓學生在接受批評時保持自尊,幽默的批評語言則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教師應該將幽默的語言巧妙的運用在批評教育中,以此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緩解尷尬的氣氛。例如,教師在檢查某教室的清潔衛生工作時,當用手摸到地球儀上,發現了較多的灰塵,教師說了句“為何這里落滿灰塵?原來我摸的地方正好是撒哈拉沙漠。”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以此也間接批評了當日的值日生清潔工作未落實到位。從此教室窗明幾凈,整潔有序??梢姡u的語言藝術是一門大學問,更是教師應該廣泛學習和培養的藝術。
4.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我覺悟
教育家陶行知針對頑皮學生王友進行批評的“四塊糖果”故事告訴我們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育人。當學生犯錯的時候,教師應能夠心平氣和地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我覺悟,這樣比嚴厲地批評,督促其改正錯誤的效果更明顯,最強之處還在于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師要學習多樣的批評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必要時需要以表揚替代批評,讓學生自我覺悟。例如,課間有故意使壞的學生在黑板上將教師板書的內容添加或刪減文字,造成句子句意混亂,教師發現后,可以不露聲色的對該學生說,“是不是以為老師弄錯了,漏掉了或添加了字,所以就幫助老師完成了。”這樣的話語,能讓學生立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自覺進行改正。
三、結語
后現代主義是源自本世紀70年代西方的一種哲學思潮。這一思潮誕生以后,作為一種新的批評范式,很快 被廣泛地運用于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尤其是被運用到文學、藝術的批評中。當現代主義宣稱以實證的、科 學的精神把人類從非理性狀態中解放出來,它確實給現代社會科學研究乃自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變化。但當現 代主義片面地夸大科學所起的作用,并被無節制和濫用到許多社會科學領域之時,正是它為本世紀70年代后現 代主義的誕生提供了產床。
從本質上說,后現代主義是西方各種思潮特質的混雜。美國學者波林·羅斯諾的《后現代主義與社會科學 》對其作了深入研究。根據他的概括,后現代主義有幾個基本特點:第一,懷疑權威,重視審美而非強調道德 教育及其功用。它不以普遍道德上簡單的善與惡為標準評價文本,而重視文本的審美價值。第二,反對科學主 義及其系統性等等,強調非理性。它不主張將任何單個的系統的觀點武斷地強加于人;對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觀 點則持寬容的態度。當現代話語以風格的精確性、確切性、實用性和嚴密性為目標的時候,后現代主義的表達 更注重自身特性,尤其是模糊性和不可確定性;后現代主義不是先分離其內部諸因素,再揭示其相互關系,最 后予以系統綜合;恰恰相反,他們給出的是不確定性而非確定性,是多樣性而非統一性,是繁復而非簡潔。第 三,它擯棄常規性的、學院式的話語,偏愛大膽的煽動性的表達方式。后現代主義正是由此而變得鼓舞人心和 引人入勝,同時它又陷入了混亂狀態的邊際。第四,懷舊心態。它往往越過現性特征而指向現代性之前的 個體情感。
1997年11月,在《北京文學》組織了3篇較長篇幅的文章, 對當前語文教育現狀作了激烈的批評之后,全 國許多報刊紛紛開辟專欄,關注和研討語文教學,其后結集出版了一本《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如果以最先 對語文教育發難的三篇文章作為研究對象,可以發現它們在批評方式和內容取向上有幾個顯著特征:其一,內 容上,批評以政治道德教育為主的語文教育模式,強調文學教育。王麗說:“在高一第一學期的語文課本中, 真正從語文角度來編選的篇目大約只有一半,其余一半則大體上是從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考慮的 ,而且還是50、60年代那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即便是寫景抒情文章也是如此?!编u靜之說:“很多人已經把 文學看成是一個附屬的令人厭倦的東西了。這與使人生厭的語文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堅信如果按教科書中的方 法來寫作或欣賞文學作品,那將離文學越來越遠?!逼涠?,反對語文教學中所謂科學主義,對語文教材中的解 釋系統和設計的練習、問題不滿,認為不是無味,就是繁瑣。薛毅說:“問題更為嚴重的是,那套解釋體系也 能把經典作品講偏,講歪,講得味同嚼蠟,刻板無趣。仿佛全世界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用反對封建主義、批判資 產階級,同情人民大眾諸如此類的大詞來概括,再加上階級局限性、消極面,就完事大吉,天衣無縫了。里面 就是沒有人,沒有人的豐富情感,沒有對人的處境的體驗、同情、理解、悲憫?!钡谌?,采取非學院式話語。 幽默、揶揄、諷刺等,充斥于作者的行文中。對高中語文教材編入的《松樹的風格》,薛毅的評價是:編者教 學生學習松樹,“也不知那些編教材的和教書的學得如何。沒聽說他們集體捐獻心臟肝臟。也許他們沒有學好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钡鹊取5谒?,懷舊心態。王麗在發表了《中學語文教學手記》之后,仿佛預感到“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即輾轉京、滬等地,走訪許多專家學者,用不無懷舊的筆調,記述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學 者深情回憶少年時學習語文的美好時光,哪怕是私塾式的教育,在作者的筆下也充滿了田園牧歌式的低吟淺唱 。
顯然,筆者在比較后現代主義與上述語文教學的批評時,突出了二者的相似特質而沒有揭示其差異性,客 觀上二者之間的差別之大,亦無須筆者多言。薛毅在文中也對90年代中國的后現代主義不屑一顧。但事實上, 他們在批評方式上既與時下語文教育研究大異其趣,而在內容及取向上,如上所述,又與現代主義等西方批評 方式有許多神似之處。他們均是從事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之一族,對后現代主義等批評方式可謂輕車熟路,起 碼在上述對語文教學的批評中滲透了明顯的后現代主義的思想傾向或痕跡,因此,我們姑且把它稱之為語文教 育的后現代主義式批評。
后現代主義式批評對語文教育的誤讀
作為受教育的中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真正定型,正處于人生關鍵轉型期。作為中學生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切實有效地批評教育,更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使用藝術性的批評方法和注重語言的藝術性。
一、教師批評語遵循的原則
批評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藝術。正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樣,批評雖無定法、定式,但也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嚴寬適度原則
嚴寬適度原則是指教師批評中學生時要把尊重寬容與嚴格要求兩者相結合。批評學生時首先要愛護、尊重、信賴學生,寬容地對待犯錯誤學生及那些后進生,決不能挖苦、諷刺、羞辱甚至責罰學生。同時要以德服人。其次,批評前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不能僅憑一面之詞、表象而妄下結論;批評時準許學生申訴辯解;批評后更要關注學生情感變化,進一步鞏固批評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時間空間原則
時間原則指教師批評教育學生時要適時、及時,把握好時機。學生犯錯應得到及時地批評教育,對該生反饋相關信息,幫助學生盡早地認識自身錯誤。對待常犯錯誤的學生,教師要耐心地等待其行為轉變。
空間原則是指教師批評教育學生時注意環境、情境、場合,是當面批評、當眾批評,還是私下溝通交流。對于犯一般性錯誤的學生,私下交流、個別批評教育即可,而對于影響大、性質嚴重的犯錯誤學生則應在公眾的場合中教育。
(三)就事論事原則
就事論事是指語文教師批評中學生時要客觀辯證地進行分析指正,既不要通過此事延伸、提及其他事情,即所謂的“舉一反三”,也不要全盤否定學生以往種種做法、行為。否則極易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失落感,對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憤恨情緒。
(四)因材施教原則
具體說來,對于膽小怕事、心靈脆弱的中學生,要給與更多的關照,運用暗示鼓勵性語言對其進行耐心地教導;對于自卑的中學生,要采取暗示、表揚等方式進行教育,要善于發現其閃光點,適時加以表揚;而對明知故犯、屢犯不改的學生,應用嚴厲的態度、尖銳的言辭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從而使他們幡然悔悟。通過區分不同類型的學生而對其批評教育,避免了簡單化、公式化。
二、教師批評語運用的方法
中學語文教師面對的是自尊心較強、具有自我認知能力、易情緒化的中學生。作為教育前沿的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探尋思考,找到既切實有效而又不會傷害學生的批評方法。
(一)客觀辯證批評法
現階段的中學生大多都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備受家庭的寵愛。受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中學生較關注個人利益得失,常表現出任性、責任心不強、受挫能力差等特點。對班級事情顯得漫不經心,人人都想爭做學生干部,沒有為同學服務等意識。對此,教師要謹慎地選擇適合學生個性特征的批評方法。
(二)角色轉化批評法
角色轉化批評法是指讓學生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認識分析自我行為。此原則可用于多種場合,比如班級同學發生口角最終大打出手,不防運用此方法,勸誡雙方保持冷靜、易位而處,站在對方的位置上看待整個事件,讓雙發嘗試體會對方的內心感受,教其如何將心比心地認識自身不足,認真反思自我行為。
(三)心靈溝通批評法
如果教師要改變學生的態度,僅僅提出良好性的建議并不夠,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具體而言,在某種程度上,學生愿意把教師當成他們的知心朋友,也期待教師能夠把他們當做好朋友;此時,教師不僅要做一名聆聽者,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同時,也要在生活中加強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心靈距離。
(四)書信網絡批評法
用書信網絡等形式傳遞批評信息,借助于這些現代傳播信息的手段,尤其是網絡符合當代中學生交流習慣口味,尤其適用于加強與性格內向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通過這種途徑訴說自己的心事,可見,書信網絡已成為師生間交流的新橋梁。
三、教師批評語使用的語言
(一)教師禁忌性批評語言
一些教師認為,教育學生越嚴越好。實際上,如果運用不當的方法,不注意語言的使用,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標。諸如諷刺、揭短、挖苦、威脅性語言是萬萬不能使用的。
教師禁忌性語言是一個值得廣泛重視的問題,教師應用文明語、藝術性的批評語言來代替這些禁忌語。
(二)教師藝術性批評語言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更要注意用純美的語言觸動學生的心弦,其產生的力量會讓學生改正缺點錯誤,即便頑石也能綻放美麗的花朵。那么,在語言表達藝術方面,語文教師應注意什么呢?
1.富有哲理、旁敲側擊
語文教師在語言表達上不僅要做到以情感人,同時也要以理服人。在批評中學生時,并不直言其事,而借助于運用寓言故事、逸聞軼事、歷史典故,也可舉例子、打比方、講笑話,學生會聽出話外之音,反省思考。
2.幽默風趣、寓莊于諧
在幽默愉快的語境中,師生間沒有心理隔閡與障礙,在這種氛圍中的溝通就是所謂心照不宣的默契。
3.欲抑先揚、抑揚有致
欲抑先揚,就是教師批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不開門見山批評,而是先提出錯誤言行所蘊涵的積極目標,以此消除學生戒備心理、對立情緒,以便指出其錯誤。
4.嚴話寬說、提醒點撥
溫馨提示般批評前提是理解、寬容與愛,使得被批評者對改正自身缺點更加自覺并充滿信心。教師也可運用含蓄委婉的語言,對學生不良行為從側面敲擊一下,提醒點播、巧避鋒芒、促其深省。
5.正話反說、明話暗說
中國古語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師生溝通中,教師有時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口頭說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實意圖恰恰相反。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夠正確分析教師正反、明暗話語之意。
6.態勢語言、鼓勵暗示
論文關鍵詞:比較文學;文學批評;方法論;意義
在大學中文專業本科教學中,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氨容^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歸于外國文學學科領域,而文學批評則是文藝學中與文學理論、文學史共同構筑“三足鼎立”基本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不爭的共識是:“‘比較文學’中的‘文學’,單指文學研究而言,不包括文學創作。所以,比較文學屬于文學研究。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明確了這一點也就明確了比較文學的學科歸屬和基本屬性。比較文學也就有了質的規定;而文學批評是一種以文學欣賞為前提、以文學理論為指導、以各種具體的文學現象為對象的研究、評價活動。既然如此.比較文學就應該是文學批評的重要內容;而比較文學一旦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就具有了方法論的意義。學界對于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的探討,更多地是分而論之,對兩者的天然聯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盡管樂黛云、陳悖等比較文學界的前輩都不失時機地強調比較文學與文學研究的融通,并呼吁比較文學方法論的拓展,但未能引起批評界應有的響應。在文學批評領域,人們論及方法,更多地關注的是文學批評本身的內在方法和外在方法等方法論體系,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之關涉以及比較文學方法論意義的研究還屬于薄弱環節。本文正是針對這一點,嘗試著討論文學批評視域中的比較文學方法論之意義。
一、比較與比較文學
任何存在物都無法獨自存在,任何事物都處于與別的事物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關系之中。比較的意識應該是隨著人類意識的產生而產生的;有意識的比較思維在人類思維的歷史上也會找到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淵源和學理基礎;比較的方法作為人類思維的基礎,其運用也可以一直追溯到遙遠的古代。英國女學者波斯奈特指出:“用比較法來獲得知識或者交流知識,在某種意義上說和思維本身的歷史一樣悠久”;并將比較稱之為支撐人類思維的“原始的腳手架?!?/p>
從學理上推論:比較意識的產生,比較思維的形成,比較方法的運用,似乎一脈貫之,清晰地勾勒出“比較”概念的生成?!掇o?!愤@樣解釋“比較”: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梢?,察同辨異是“比較”的基本特性;而察同辨異也是一切學術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因此,比較方法的運用存在于一切學科之中。
法國比較文學研究者梵第根早就意識到比較之于文學研究的重要:“一種心智的產物是罕有孤立。不論作者有意無意,像一幅畫一座塑像,一個奏鳴曲一樣,一部書也是歸入一個系列之中的,它有著前驅者,它也會有后繼者?!瘪R克思、恩格斯對比較文學產生的背景作了極為科學的說明:“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彼麄兊念A言很快被證實。19世紀上半葉,比較文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開始發展起來。直至成為一門顯學。
比較文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意識形態的相互關系的比較研究,包括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而不同國家的學者強調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為代表的法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影響研究,以韋勒克為代表的美國學者強調不同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以阿歷克謝耶夫和日爾蒙斯基為代表的俄羅斯學者則認為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應該同時并重。
比較文學研究盡管各有側重,以致形成不同學派,但其共同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較?!氨容^文學中的比較與人類思維中早已存在的比較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上并沒有根本的差異,然而,比較文學又并非單純的比較,有時也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比較文學中的比較具有某種特異的東西,這種特異性在于:進行比較文學研究,需要處理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這時作為研究主體的‘我’無法超然于研究對象之外。而往往先在地認同于兩個要素之中的一個.這樣我們要處理的就不僅僅是兩個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還包括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笨梢?。比較文學學科中“比較”的意義具有特定的并且確切的學理內容,它是一種旨在把握“雙邊”或“多邊”文學的內在關系.并進而認識它們的本質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思維形態、思維過程和方法論。
總之,比較是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有意識的比較思維體現于人類思維的發展進程之中:比較方法的運用存在于一切學科之中:比較文學中的比較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有其特定的內涵,是一種跨民族、跨學科、跨文化的比較;而比較文學一旦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就具有了方法淪的意義。撇開文學批評而泛談比較文學方法論.抑或文學批評方法論中忽略比較文學方法,這些都必不能探驪得珠,甚至會南轅北轍。
二、文學批評中比較文學思維的滲透
比較文學的研究趨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學的差異性和同一性之間建立一種辯證的關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圍中尋覓思維本質的共性,它是辯證思維方式與方法論的結合?!叭绻麊螐姆椒ㄕ摰慕嵌葘Ρ容^文學作歷時性的追溯,那么.我們便可以發現.由于各個時期比較文學觀念的不同,它的理論背景和指導思想的不同.因而在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影響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的應運而生就是很好的說明。我們還可以發現,比較文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都與文學批評的理論、方法有著天然的關聯,即文學批評中滲透著比較文學的意識和思維,諸如:社會歷史批評與影響研究,新批評、符號學與平行研究,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女性主義批評與比較文學,文化批判與比較文學等等。
陳悖等學者在《比較文學》中指出:歷史的實證的方法和審美的批評方法.是比較文學史上存在的兩種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對其流變作了梳理:在l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上半期,比較文學被看成文學史的一個分支,影響研究占有絕對統治的地位,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幾乎成了唯一的方法這類研究在理論上發展到極端,就是梵第根所主張的,把比較文學看成歷史科學,只作事實的搜索考證,研究因果聯系,而排斥審美批評。50年代之后,美國學者提倡平行研究,他們的理論背景是形式主義和新批評,因而在實踐上強調審美的批評方法.強調“文學性”。這種梳理,實際上觸及到了文學批評中的社會歷史批評、原型批評、新批評、符號學與比較文學中的影響研究、平行研究的關系問題。社會歷史批評與影響研究都注重事實的考據,強調實證分析,探微索隱地辨析、說明文學現象之間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新批評、符號學與平行研究都運用審美的批評方法,致力于發掘無事實聯系的文學現象之間的內在的美學價值,體現了法國學者金伯勒的思考:文學的比較研究不應當局限于“事實聯系的研究”.而必須嘗試把研究導向對作品的價值的思考。
文學批評中讀者反應批評的理論主干是接受美學,作為文學研究的一種新范式。它將讀者置于批評的中心,為考察文學現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接受理論強調讀者的參與和創造,重視讀者的接受過程;比較文學關注作品的“創作經過路線”??剂勘容^的放送與接受,兩者有頗多接近之處。接受理論創始人之一的堯斯為了論證接受理論與比較文學的關系,曾經討論了“歌德的《浮士德》與瓦萊里的《浮士德》:論問題與回答的闡釋學”。將德國的歌德與法國的瓦萊里的作品相比。這顯然是比較文學的視野;而其中叉涉及到瓦萊里對歌德的接受問題,這又屬讀者反應批評的范疇。堯斯正是領悟到了接受理論中的比較意識以及比較文學中的接受因子,才強調:“我們研究《浮士德》時,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針對歌德的《浮士德》和后來瓦萊里的《浮士德》所回答的問題,對癥下藥。”他還通過比較和接受研究發現:“歌德以他的人性戲劇回答浮士德神話的原始問題時,已經作r些改動。瓦萊里也發現歌德的《浮士德》的回答已不能滿足他。于是他提出浮士德神話中蘊涵的另一個問題?!眻蛩沟呐u實踐,充分證明了隨著比較文學創作活動、放送者、接受者關系網的滲透,接受美學、讀者批評形成了一個新的理論層面.并由此開辟了文學研究新的探索途徑。
符號學成為西方各種形式主義批評堅實的理論支撐,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都直接從中獲得靈感。符號學研究力圖借鑒語言符號分析法和代碼理論,從意義建構的“零框架”上尋求人類文化的同一性.這與比較文學的跨學科(文學與語言學聯姻)、跨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異同)研究如出一轍。在比較文學平行研究中,有一種間接比較稱為理論移植.即以一國文學理論去闡釋另一國文學作品(俗稱“西論中用”)。上世紀70、80年代.臺灣學者楊牧和大陸學者周英雄先后對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六中的一首小詩《公無渡河》的分析,就是借用西方文學批評中結構主義二元對立原則和符號學原理解讀中國文學作品的典型案例;論者從形式因素人手,創造性地從語音層次的分析上升到語義層次的分析,由此傳達出對生命的喟嘆,進而揭示悲劇精神,充分體現了比較文學的理論移植方法與文學批評的符號學方法、結構主義方法的融合;這種批評實踐,是結構主義詩學中國化的開拓性嘗試,并顯示出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的不解之緣。
女性主義批評由于其性別的獨特性、理念的多元性、視角的開放性,自然與比較文學研究產生了許多契合點。當今世界女性主義批評運動千姿百態.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使發生在不同國度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活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注重社會實踐而輕視理論化的英美女性主義批評、理性而多元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法國流派、爭取女權強調本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東方女性主義批評。新見迭出,不乏勝解,各領,形成了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閾。并昭示人們:無論是社會學女性主義批評、符號學女性主義批評,還是心理學女性主義批評、女性主義批評。一旦跨越民族、跨越國界、跨越文化.就具有了比較文學方法論的意義。
此外,從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文學和社會學、文學和心理學的傳通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到原型批評、心理分析批評甚至精神分析批評等文學批評方法的特質。
辨析文學批評方法與比較文學方法之關涉.使我們得到的啟示是:比較文學學科的邊緣性決定了它必然要與其他學科發生緊密的關系,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較;而比較文學的根本屬性是文學研究.也就決定了它在文學批評的視野中必然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因此,將比較文學方法論納入文學批評的視野,是文學批評方法論教學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比較文學方法論意義
比較文學是比較思維與比較方法結合的產物。它以理解不同文化和文學問的差異性和同一性的辯證思維為主導,其研究方法也因此超越形式的異同類比,而包括了各種文學的不同研究方式,從而展現各種文學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辯證聯系。
問題在于,處于當下這個多元參照和學科整合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歷史性地從方法論、認識論和學科本體論的不同層面,去理解和認識“比較”的不同內涵及其對于文學研究的意義?去思考和探尋這種比較的價值目標將如何影響到比較文學學科方法和文學研究范式的有效性?有學者對此有著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在當下所謂現代性視域和多元文化語境中,比較’只能建立在堅定不移地拆解文化中心主義、肯定多元文化共生權利、堅持價值傾向和發展擔當互補共存的意識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這些價值理念的支撐,一般意義上的比較方法.甚至是跨越文化、語言、民族的比較研究,同樣不能保證得到這個時代的文化對話所期待的結果?!?/p>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一直伴隨著方法論的探索,許多學者致力于新時期文學研究方法有效性的考求;在一致推重“比較”作為比較文學的出發點、思維方式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學界還就“闡發法”、“異同比較法”、“尋根法”、“對話”等研究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實踐證明,它們無論是在比較文學領域還是在文學批評范疇,都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闡發研究既是一種研究類型.也是一種比較方法。它是中國學者的一個創造。王國維、、聞一多等現代學者曾嘗試這種實踐;1976年臺灣學者古添洪把“援用西方的理論與方法.以開發中國文學的寶藏”的研究,稱作“闡發”研究。這種間接比較實質上屬于理論移植,即以一國文學理論去闡釋另一國文學作品:而一國文學理論是從該國文學創作總結、抽象而來,在被用于另一國作品闡釋時,無可避免地隱含著兩種作品的比較:理論移用中的逆與順,折射出兩種作品的異與同。
平行研究中根據性質類型可分為類比研究和對比研究,稱為“異同比較法”。這是一種跨文化的比較研究.是在異質異源的不同文化體系之間進行的比較。它要求從求同出發,進而辨異,進而探究其深層原因;同時,在異同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各自的民族特色和獨特價值,尋求相互的了解、溝通和融合。
“尋根法”即“文化模子尋根法”,它是跨文化研究中文化沖突、文化碰撞的產物,是美籍華裔學者葉維廉提出的。他主張在進行不同類型文化背景的文學比較研究時.以文化模子的尋根作為基礎.而且必須從兩個模子的疊合處察同辨異,尋根探源,并認為,只有這樣.方能窮究事物的本來面貌.達到兩者的融合。葉維廉的思考.為中西文學比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對話”是比較的重要路徑,也是文化傳通的有效方法樂黛云從對話的角度反觀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基點和研究范式,提出了文學對話這個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基礎.并深刻地揭示了比較文學的實質:比較不是理由,比較中達成直接或間接的對話并且通過對話產生互補、互識、互鑒的成果.才是比較文學題中應有之義。這也正是巴赫金所憧憬的境界:在兩種文化發生這種對話性相遇的情況之下.它們既不會彼此融合,也不會相互混同,各自都會保持自己的統一性和開放性的完整性,然而它們都相互豐富起來。
關鍵詞:動畫教育;動畫批評;融入
隨著我國動畫行業的不斷發展,及綜合性教育事業的相關發展需求,我國在進入新世紀以后也在大力發展動畫教育,并且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動畫教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逐漸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就動畫教育的整體來分析,其內容主要應當包括動畫史講解、動畫理論教學及動畫批評。但是,很多院校在動畫教育當中沒有將這幾部分重要內容聯系在一起,而是出現了明顯的內容缺位,其中,動畫批評的缺失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樣一來,不僅會給動畫教育的整體質量帶來影響,更會造成學生的相關能力無法提高。因此,針對動畫批評進行分析并在動畫教育當中融合動畫批評就變得極為重要。
1動畫批評自身的必要價值
動畫批評的主要范圍和對象,是動畫創作以及動畫作品,對所有的動畫形式和內容進行理論評說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動畫批評。動畫批評對提高動畫理論價值和動畫創作實踐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動畫批評自身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它是一項科學的、嚴謹的、具有深刻美學價值的活動。動畫批評是動畫領域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正性、全面性、客觀性、科學性以及建設性是動畫批評的主要抓手。
1.1保證動畫教育過程順利進行
動畫批評是動畫教育過程順利進行強有力的保障。動畫批評能夠將動畫理論和動畫實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和諧統一于動畫作品的意境之中。動畫批評本身應當是動畫教育的組成部分,并且可以與動畫教育相互影響。所以,在動畫教育當中,教師需要利用動畫批評與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不斷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一些粗制濫造的動畫作品等,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提高動畫批評的能力,并且可以不斷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保證動畫教育順利進行。如果動畫教育缺少了動畫批評這一重要內容,學生在學習當中就不會具有批評意識,教育內容就不夠完整。
1.2對于動畫創作存在重要意義
動畫批評是伴隨動畫的出現而逐漸發展的,可以進一步帶動動畫思想的具體發展,是動畫思想上升到實踐理論并且指導具體實踐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動畫批評與動畫創作存在緊密聯系,在動畫創作過程當中,相關人員會對不同的動畫方案進行批評分析,從中選擇最優方案,并且對動畫創意進行批評分析,進而保證動畫創作的整體質量,以免動畫創作存在明顯的盲目性與滯后性。此外,動畫批評還可以及時發現動畫創作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后續的動畫創作提供科學的方案,不斷提高動畫創作質量。
2如何在動畫教育中融入動畫批評
我國高等教育在對動畫專業的教學設計中淡化了動畫批評這一重要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得動畫教育在涉及動畫批評方面的課題少之又少。眾所周知,動畫理論是建立在動畫實踐基礎之上的,而動畫批評是一項理論的科學活動。一方面,動畫批評能夠促進動畫理論在批評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普遍理論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動畫批評能夠促進動畫實踐自覺地接受動畫普遍理論的指導,從而形成動畫專業教學的理論批評和實踐創作的良性互動與循環。
2.1正確認識動畫批評及動畫鑒賞關系
在我國開設動畫教育專業的學科建設中,很少有將動畫批評作為內部的分支學科的現象,大多數使用動畫鑒賞等其他內容代替。還有很多教師認為動畫鑒賞與動畫批評是相同的,導致動畫批評無法順利開展。動畫鑒賞,主要是指欣賞動畫的對象利用自身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等對動畫內容進行藝術方面的再創造,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享受。而動畫批評是在動畫鑒賞基礎上發展形成,帶有很強的客觀性與理智性,是一種以價值分析為表現形式的活動。動畫鑒賞帶有很強的被動性,也是動畫批評的最初階段。相關教師應當告知學生,動畫批評是在動畫鑒賞的基礎之上深入發展的,主要是在動畫相關理論的引導下對動畫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進行理論方面的鑒別等。
2.2在動畫批評中遵循科學原則
教師若想在動畫教育當中融入動畫批評,就需要遵循相關的科學原則。對于人類個體而言,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這就會使不同的批評者對于同樣的動畫作品產生不同的感受。在動畫批評當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并且貫徹“實事求是”的批評原則,由于動畫作品是整體存在的藝術創作,所以還需要學生在動畫批評中進行整體批評。如果學生從單一角度對動畫作品等進行批評,就會造成對動畫作品的片面認識,甚至會出現錯誤的批評認知。如果在動畫批評當中,批評者僅能將批評視角局限于某一個小的角度,將批評的立論建立在片面的認識上,就會造成動畫批評的科學性逐漸消失。只有在動畫批評當中確保多元化的批評特點,才能真正保證動畫批評的相關效果。
2.3給予動畫批評應有的重視
在我國動畫教育當中,雖然動畫批評還沒有被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但無法否認動畫批評對于動畫創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所以,開設動畫教育的院校及相關教師,應當認識到動畫批評的自身價值,并且給予其應有的重視。動畫批評從實質上分析是一種科學活動,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對動畫創作作品等進行分析,并將動畫作品中的深層內涵揭示出來,對動畫創作的經驗進行總體分析,并且挖掘出動畫創作的規律。作為動漫專業的教師應當認識到,動畫批評在動畫創作、動畫教育等發展當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應當在動畫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建立起完善的批評體系,并且確保動畫批評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動畫批評的自身意義得到高度重視,并且讓學生對動畫批評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為動畫批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較好的環境。
3結語
從我國動畫教育的整體發展來看,動畫批評一直未能受到應有的關注。我國動畫批評之所以沒有得到重視,與很多因素有關。正是因為很多院校在動畫教育當中未能將動畫批評納入教育體系,所以造成學生無法提高在動畫批評方面的能力,相關的批評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很多學生僅能夠對動畫作品進行主觀的臆斷和十分膚淺的評價,而無法掌握動畫批評中的精髓所在。這就需要我們在開展動畫教育的同時全面認識到動畫批評的意義,并且將兩者緊密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動畫教育的整體質量,提高學生對動畫作品的洞察力以及在動畫批評方面的能力,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宇.動畫片創作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
[2]韓文利.動畫批評融入動畫教育的思考[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3]趙慧,王曉燕.融入中國元素的動畫創作創新理念初探[J].電子世界,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