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09
序論:在您撰寫外語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能鍛煉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分析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概括文章含義,進行前后文的解釋。有的文章還會留一些空白和想象的空間,需要學生理解作品后進行填充,學生填充內容的過程,就是對文章整體把握和理解的過程。
(二)課堂增加“佐料”,教學綻放光彩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讀”,學生通過作品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從而領悟文章的真正要義,獲得心靈的啟迪。所以,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開展閱讀游戲、閱讀競賽等,學生在游戲中激起了參與的熱情,也提高了閱讀能力。
二、講求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要提高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文章內涵,獲得情感體驗。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適當地增加他們的閱讀時間,多對學生進行指導,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例如,在《雅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適時引導,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經歷閱讀探究過程,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性閱讀,在閱讀活動中,解放學生的個性,張揚學生的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他們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
(二)打牢學生的知識基礎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題材內容、背景環境、情感主旨等相關知識;要教會學生掌握體裁結構、表達方式、抒情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語言風格等相關知識。學生將這些基礎知識融匯貫通,有助于他們真正學會閱讀、分析、鑒賞文章,全面培養語文素養。所以說,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使閱讀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鑰匙。
三、重視課外閱讀的“延伸”
張志公先生說:“貧乏,是語文的致命傷。”要克服這一致命傷,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還要大量閱讀,廣泛涉獵,包括政治、經濟、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閱讀要廣,但不一定篇篇都懂,句句都會,關鍵在于知識的積淀,積累越多,學生的語感會越來越純熟,對寫作會有很大幫助。
(一)幫助學生選擇具有時代性、信息化的讀物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劇增,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優秀報刊很適合學生閱讀,如《視野》《青年文摘》《微型小說選刊》《雜文報》等具有時代性、信息化的讀物,既切合生活實際,又是大家所喜聞樂見的,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他們閱讀興趣,是“與時俱進”的優秀課外資料。
(二)創造課外閱讀的機會
1.缺乏過應的教育能力
所謂教育能力不僅是要求外語教師具備過應的語言知識和一定的講授知識的能力,還應具備觀察、組織、協調、溝通、啟發、激勵、創造等多種能力進而形成其綜合效應。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智能差異,因材施教,用恰當的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教師的教育能力決定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和今后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探索、積累、完善,熟悉教材,駕馭教材,根據學生差異設定不同的教育目標,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2.缺乏必要的知識更新
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外語教材多年沒能更新,教師多年講授不變的內容,導致缺乏必要的知識更新,也就逐漸喪失了發展的能力,很多教師一直在吃老本,這樣長此以往,教師不但不能成為推動教學改革的主力軍,也沒能具備“一桶水”,那么又怎能給學生高質量的一杯水呢?因此,教師應除了要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和過應的教育能力,還應根據時展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高于教材,而不能教材的奴隸。
二、高職外語課堂的科學性改革
1.開展課堂文化導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學習離不開文化學習,因此,外語教學要有目的的進行相關的文化背景導入。文化導入的方法很多,以高職高專英語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Ⅱ第一單元為例,課文講授內容為《麥當勞第一家餐廳》,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背景知識展示法,將麥當勞文化及發展過程用多媒體圖片方式逐一展示,這樣必然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文B講授內容為《迪士尼—沒有的鏡子》,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導入法,先介紹詞匯“mirror”的含義、引申義及在課文標題中的巧用,之后系統地,導入迪士尼的相關內容。
2.加強課堂師生互動學習
科學的外語課堂教學設計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要從“灌輸者”向“引導者”轉變;由“導師”向“參與者”轉變;由“知識源泉”向“開發者”轉變;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由知識的“繼承”向知識的創新轉變,加強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授課氛圍。例如教師在講授《時尚和潮流》時,教師可以就現今時尚話題與學生熱烈探討,比如買房、健身、瑜伽、電影、食品等等。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討論,也可以參與到小組中進行,根據課文內容把握討論方向,提高研討效率。在互動學習中教師了解了學生的觀點,拉近了師生距離,學生也在口語表達中增加了詞匯量,練習了聽力,糾正了發音,提高了口語表達水平。3.3完善任務型外語教學任務型外語教學是要在外語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任務中實現自身價值,挖掘自身學習潛力??茖W的設計外語課堂,并適當分配給不同學生不同的任務以實現因材施教是高職外語課堂改革的重點。任務的完成會給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感和滿足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課堂上分成幾個小組,讓優等生完成較難的觀念表達問題;讓中等生完成翻譯或角色表揚問題;讓學困生在課文中找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在任務的學習和完成中,學生們學會了合作學習,提高了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每個學生不同的任務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更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3.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與時俱進。傳統的教學觀念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絆腳石,一言堂的教學觀念需要轉變,改進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模式,科學設計外語課堂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該知道“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典故,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一方面,教師除了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準確的課堂表達,還應具備清醒的頭腦,嚴謹的邏輯和充滿激情的授課狀態。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情商的提高對于高職外語教學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高職學生并不喜歡外語學習,那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溝通常??梢猿蔀閷W生外語學習的助推器。因此教師要具備自信、樂觀、豁達的情趣和博大的胸襟來包容和欣賞學生。此外,教師要具備分析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提出指導意見,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完善自我學生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為將來生活和就業打好基礎。
4.實施課堂激勵性教學評價
1.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現狀。全科醫學教育引入我國的時間最早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社區衛生服務與全科醫療服務的試點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進行開展,同時還在部分試點的醫學院校里對醫學生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由于我國的醫學教育模式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導致了我國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現狀與西方國家也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必須在充分借鑒國外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自身的國情,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發展模式。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主要有畢業后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等方式。[7]畢業后教育主要針對的是醫學應屆本科畢業生,他們在經過四年的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后,即可成為合格的全科醫生;崗位培訓主要是針對那些正在從事或即將從事基層衛生服務的執業醫生,在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脫產或半脫產的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后,使其達到并勝任全科醫生的崗位要求與職責;成人學歷教育則是針對正在從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執業醫生,對其開展全科醫學的專業成人教育;學歷教育主要是在現有的高等醫學院校中進行開展,通過設立與全科醫學專業相關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能使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理念、思想及工作任務有初步的了解,為將來成為全科醫生夯實基礎;繼續教育是針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全科醫生,通過深入開展以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理論和新技術為內容的教育活動,使其適應醫學的學科發展并掌握學科的最新動態,提高其學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因此,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現狀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嚴重阻礙并影響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2.我國全科醫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全科醫學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中較為薄弱。目前,在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中,僅有為數不多的院校設立了專門的全科醫學教學機構,全科醫學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中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視,而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和荷蘭的大部分醫學院校都設置了專業的全科醫學部或者家庭醫學部。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一般以五年制的臨床醫學教育為藍本,簡單地減少公共課的學時,單純地增加全科醫學的學時,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專業的師資隊伍,在管理上又缺乏重視。畢業實習與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實習、考核方式和制度與專科醫學生無不同。這樣的教學計劃不能體現全科醫學的精髓,也不能實現建設全科醫學的初衷;還有一些高等醫學院校的全科醫學的師資水平不高,業務不精,多數由公共衛生學院的老師或者是醫院中對應的??漆t師來承擔;我國臨床醫學專業中的全科醫學課程種類和學時偏少;教學內容安排上理論課時多于實踐課時。第二,全科醫學教育的實踐培訓基地有限。全國各大高等醫學院校在教學實踐基地的選擇上,一般都將二級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作為醫學生培養基地,缺乏與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相互合作,也沒有將其建設成為學校的教學基地。由于高質量的基層實踐培訓基地的相對短缺,使得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工作難以得到廣泛的開展。各高等醫學院校中選擇全科醫學專業的學生很少,尤其是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進入社區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數量更少,甚至不足10%。第三,全科醫學住院醫師的培訓體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在大部分城市及地區開展了全科醫師培訓工作,但仍存在專職師資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夠、規范化崗位培訓進展緩慢、培訓的標準和制度不夠統一、規范化的培訓中心發展不協調等現實問題。各地區全科醫生的崗位培訓與使用相脫節,崗位培訓與資格考試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性,崗位培訓存在著嚴重的重理論輕技能的問題等等。第四,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還需完善。我國全科醫師職業生涯相關的配套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未建立科學、完善的與全科醫學教育相關的配套政策及制度,使得培訓人員在職務晉升、職稱考評及工資待遇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全科醫學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和政府對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不夠,全科醫師與??漆t師相比而言,其收入較低,能夠參加繼續教育、獲得職務及職稱上的晉升幾率要小,這導致了應屆醫學本科畢業生不愿從事全科醫學事業。然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政策上對全科醫學教育進行補貼,加大了畢業生從事全科醫學專業工作的積極性。第五,人們的就醫觀念仍未改變。人們預防保健的意識薄弱,社區首診的觀念尚未建立。全科醫師的“守門人”作用尚未充分地發揮,進而導致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病源相對稀缺。加之,我國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經費的來源渠道也很少,這就制約了全科醫療和全科醫學教育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工作,導致了全科醫學人才的流失。
二、加強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全科醫學教學體系的建立。全科醫學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的發展需要政府、醫學院校、社會團體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協同努力,這樣才能夠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全科醫學的教育體系包含了全科醫生培養的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教學的內容及培養育人的方法等。課程體系的設置要兼顧實用性、系統性和理論性,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畢業后教育方面的相關問題。在教學內容方面,指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重視溝通與團隊協作意識的養成。在培養育人方面,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考核評定體系和相關標準,充分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知識掌握程度、技能應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及人際溝通交流的能力等。
2.加快臨床培訓基地和社區教學基地的建設。臨床培訓和社區教學基地的建設工作與人才的培養質量是息息相關的,我國應在基地建設的標準、基地帶教醫生的業務能力水平及與社區基層的業務互動聯系等方面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基地的教學示范作用,不斷滿足全科醫學發展的教學需求,努力建設集醫院、社區為一體的培訓教學基地。
3.加大崗位培訓進程、重視基層衛生人員全科醫學知識的培訓。當前應把全科醫師的崗位培訓作為重點任務,根據國家關于發展建設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和培訓大綱,努力完成好全科醫師的崗位培訓任務。這是當前最快地發展大批全科醫生的有效途徑。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近53.5%的人到衛生所或私人診所就醫,約25.8%的人到鄉鎮級的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由此可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是很高的,農村全科醫療服務的試點工作可以在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中進行開展。
4.全面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國應該對從事全科醫學專業教育的師資人員設立明確的要求和嚴格的準入制度。進行全科醫學教育的指導人員必須符合以下六項基本條件的考核標準,主要有:品行、醫德、職業水準、可用于培訓的時間以及提供培訓的主觀愿望和行動。并且嚴格按照其執行。這些舉措不僅要解決師資數量上不足的問題,更要注重提高質量和完善結構。同時,應該讓從事全科醫學教育的師資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有關機構應適當增加全科醫學國家級繼續教育的項目,以便讓更多的全科醫學師資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提升自我。爭取讓100%的師資接受全科醫學培訓。此外,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學徒式全科醫師培訓,并進一步研究澳大利亞學徒式在我國應用的可行性。進而培養我國全科醫學師資隊伍,提高我國全科醫學的師資力量,促進我國的全科醫學事業的發展。
5.加強全科醫學的國際學術交流及宣傳力度。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科醫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資源,探索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項目,廣泛學習并充分借鑒國外全科醫學教育以及全科醫療服務的最新管理理念與實踐經驗。應充分認識到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使醫療組織和教育部門的相關人員意識到高質量的全科醫師隊伍,是深入開展優質社區衛生服務的關鍵所在,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現在社會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攻克各種難題,把培訓工作落到實處,能夠真正保質保量地完成全科醫師的教育和培訓任務。
1中學生獲取科學知識與信息的途徑
1.1主要途徑根據非正式科學教育所涵蓋的學習環境,并結合調查對象的特點,問卷中列舉了11項在校中學生可能接觸到的獲取科學知識與信息的渠道.調查表明,中學生獲取科學信息的主要渠道選擇最多的是老師授課(73.6%),這一點完全符合中學生的特點.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將近30%的學生并沒有將學校老師的授課當作自己獲取科學知識與信息的主要途徑.接下來依次是互聯網(54.5%)、電視(41.4%)和圖書(39.5%),可見學生群體較充分的利用了互聯網技術來獲取科技信息,電視和圖書也占據了相當的比例.科學場館、科普活動的利用情況并不理想.同時,報紙、雜志等紙質載體所占比例也不高,廣播這一渠道基本上遠離了中學生的生活,
1.2途徑的差異分析
1.2.1城郊區差異為進一步了解中學生獲取科學信息的途徑,將數據做了城郊區差異的比較.城區學校的學生更好地利用了互聯網及與人交談的機會,同時,利用科學場館的比例較郊區學生高出5.1個百分點,這與城區優越的地理位置關系很大;位于郊區的學生則更充分地使用電視來獲取科學信息,較城區學生高出了近16個百分點.
1.2.2性別差異在性別差異上,男生較女生而言會更頻繁的使用互聯網瀏覽與科學相關的網頁及視頻,他們也會較多的就科學話題進行討論,故在互聯網、與人交談這兩條途徑上,男生比女生分別高出了7.4和7.6個百分點.而女生則更傾向于從傳統的紙質媒體如圖書和雜志等來獲得科學知識和信息,其中女生使用一般雜志的比例比男生高出了近9個百分點.
2中學生利用校外科學教育設施的情況
2.1中學生利用校外科學教育設施的統計首先,如圖4所示,中學生利用較多的是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等(93.5%),科技館等科技類博物館(87.5%),及公共圖書館(83.9%),學校內供學生使用的圖書閱覽室也得到了充分利用(83.4%).但明顯可以看出,各種專業科技場所的使用率普遍偏低,比例依次為工農業生產園區(33.2%)、科技示范點或科普活動站(28.6%)、高?;蚩蒲兴鶎嶒炇?25.1%).2.2中學生利用校外科學教育設施與否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利用各種校外非正式科學教育設施的具體原因.在圖4中利用率最高的前4項,大部分的中學生去過或沒去過的原因都是出于自身的興趣.而各種專業類科技場所的使用率之所以普遍的偏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學生不知道它們位于什么位置,尤其是不知道高?;蚩蒲性核鶎嶒炇以谀睦锏谋壤哌_45%.當然也有一部分同學直接表示對這些專業科技場所根本不感興趣.
2.3中學生利用校外科學教育設施的收獲調查顯示,只要是利用了各種科普場所和設施,覺得毫無收獲的中學生占極少數,極大多數的中學生在這些地方都有所收獲.同時,中學生覺得非常有收獲的比例過半的有公共圖書館(59.4%)、科技館等科技類博物館(58.0%).加上覺得有少許收獲的人數,比例較高的有科技館等科技類博物館(89.8%)、動物園等(89.2%)、公共圖書館(86.5%)、圖書閱覽室(81.3%).各專業科技場所雖利用率不高,但去過的中學生覺得有所收獲的比例都在65%以上;最低的科普畫廊或宣傳欄也達到了61.6%.
3中學生校外科學教育的呈現形式和參與方式
1中學生對校外科學教育呈現形式的態度本調查中所謂的呈現形式是指我國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而在社會上組織舉辦的各種科普活動,中學生處于這樣一種大環境中,對于這些形式的校外科學教育的了解程度如何?他們是否感興趣?他們是否參與過?中學生對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都有一定的了解,完全沒聽說過的人占少數,只有科普宣傳車這種形式在中學生群體中的知曉度稍差一些,沒聽說過的占到了45.8%.就是否感興趣而言,普遍說來參加過的學生都表示出一定的興趣,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表示雖沒參與過,但在聽說后都有興趣參加.但這些中科普活動普遍的參與度不高,最高的科技展覽參觀比例也為過半(44.4%).
2中學生參與校外科學教育的方式閱讀報刊書籍、瀏覽網頁、與人交談以及參觀各種科技場館等都是中學生校外科學教育的參與方式,那么究竟哪些方式他們參與得較多呢?如圖7所示,中學生更愿意閱讀報紙、期刊或互聯網上與科技相關的文章,同時與人談論、參觀科技場館也是他們經常參與的,但是那些需要與人互動的話題討論,以及需要動手參與的科技節等活動他們參與得并不多,這與這一代的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與人交流的欲望與動手能力不強有一定關系,但這些活動的普及度不高、活動形式不具吸引力也對此產生了極大影響.參加科普講座或其他科普宣傳活動這種方式尤其不受歡迎,這可能與它們形式的單一性和內容的吸引力不夠有關.
二結論與反思
教學工作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統一體(謝云錦,王萱,2000)。過去,在“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忽略了課外活動對英語教學的幫助。雖然這種狀況現在有所改變,但是并未引起多數教師的足夠重視。因此,筆者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將課外活動引入初中英語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英語課外活動教學談點粗淺的體會,以求教于同行。
一、英語課外活動的必要性
1、英語課外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身處改革一線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角色,調整教學策略;還要求具備課程開發能力和整合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加強對新技能的學習培訓(李英、黃艷明,2002)。課外活動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如朗誦會、演講比賽、參觀訪問、實地調查、生活Party、小型運動會等等,都可適時地引入英語教學。語言教學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Leech,1983)。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通用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如果英語學習通過真實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那么學生就能接觸到更貼近學習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信息資源;學生的參與意識隨之不斷增強,交流方式也將由課內活動的單、雙向交流,轉為多向交流的方式。
2、開展英語課外活動的意義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3)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克服了學科課程割裂知識的弊端(袁桂林,1999)。
(4)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英語課外活動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1、盡量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目前,“任務型教學活動”受到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任務型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習內容,設計各種貼近學生實際的交際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根據社會認知主義理論,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在實際中使用語言,交流的過程與語言成品(linguistic product)同樣重要(張建偉、陳琦,1996)。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動態過程。而以任務型教學活動為模式的英語課外活動,它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學生帶著真實的目的任務去學習,學生是任務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在任務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心靈深處將學習變成一種積極的心理需求;日常學習中許多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在集體活動中,通過互動、互助,都能得到很快解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還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且最大限度展現學習者學習的潛能。為在英語課外活動過程中真正把語言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個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應重視以下原則: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2)任務內容要真實、自然,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為出點。
(3)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控制任務的難易程度。
(4)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任務設計要有啟發性和創造性。
(5)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2、教學實踐案例
“任務型英語課外活動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實踐證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任務型),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明顯的作用。
[教學案例]
·設計背影:初二下學期以后,隨著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增強,學生已經可以接受一些社會調查任務通過他們與社會的接觸,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活動目標:
(1)學生通過閱讀材料(教師提供的小資料或是教材課文JEFC Book Ⅲ Unit 3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Unit 11.Planting Trees),在實踐中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解決有關問題的辦法,并且用英語通過不同方式表達出來。
(3)營造合作交流的氛圍,列舉周圍環境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與個人調查
·活動過程:(1)組織學生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可根據學生所在社區、興趣小組或是個人意愿,將活動成員分為4-5組,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并作好記錄,每小組選派1-2名代表向大家介紹各小組調查情況。(可以從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查找有關英文材料)
如:我們的團隊有:(name) 、 、 、 、 、
小隊長(Squad Leader):
(一)PBL的定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以病人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PBL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基礎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學習外科護理臨床科學知識,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PBL教學能夠實現將問題提升為一個新的學習議題的目的,以使學生獲得參與議題自主討論的機會,并能依據同學及老師的協助,獲取更好的學習成果及更佳的回饋效果。
(二)PBL的特點
PBL教學模式是要求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的,同時學習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在進行生物醫學訓練的同時,學生還必須要熟練掌握技能,并鼓勵自己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進而再樹立自己終身學習的理念。PBL教學在傳授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并不是依據綜合信息的提供,而是依據一個更自由、更真實的空間提供出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
在對PBL的眾多解釋中,梁繼權認為PBL是一種反推式學習法(backward learning),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先獲得一個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臨床問題,接著必須要對問題進行認真仔細的分析,并確認出問題,然后針對所確認的問題提出假設、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找尋及整理與問題相關的數據、解答問題、評估結果等步驟[2]。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及時轉用在對臨床問題的解決上,還能夠訓練學生批判的思考能力,是與臨床問題的處理最為接近的。在外科護理學中,PBL能夠滿足護士終生學習的需要,能夠培養學生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彌補傳統學習法中存在的不足。
(三)PBL的應用現狀
目前,PBL教學模式在我國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的主要形式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5步教育。這種形式已廣泛應用于我國本科、大專以及中專的外科護理課程教學活動中。另外,根據對相應的文獻的分析、報道,還能發現PBL教學模式在個案護理、護理查房、臨床護理教學、在職護士培訓以及護理程序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二、PBL應用于外科護理教學的劣勢
(一)耗時較多,只適合部分學生
PBL雖然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但并不適合所有的外科護理學生,對于一些基礎知識較差、理解能力不高、自學能力不強的學生,再應用PBL的效果就欠佳。PBL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師生互動,整個教學過程耗時較多,師生需要充分的教學時間去實現。然而,由于外科護理的臨床護理人力緊缺,護理的工作量很大,怎樣落實PBL教學模式有待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二)教學資源要求豐富
參考書籍相對較少、教學資源相對缺乏、校園網不夠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PBL教學模式的廣泛開展。
(三)護理師資要求水平高
P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師具備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和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教學水平以及淵博的綜合知識。然而,目前很多的外科護理臨床帶教老師的年齡普遍偏大,學歷也不高,多是中專、大專,雖然他們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但是缺乏良好的知識系統,在對知識及教學水平的更新上還沒有與目前的專、本科教育的要求接軌,因此,目前的外科臨床護理師資也制約著PBL教學模式的發展。
三、PBL應用于外科護理教學的優勢、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雙向交流
PBL是屬于一種學生作為主體,將問題作為基礎,并且在教師的全稱指導、把握之下,通過現代如教材、圖書館、多媒體、電腦技術等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形成的護生自學的模式;在教學的課堂之上,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應該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去,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長期學習記憶的形成。而從教學的方面入手,教師與護生的有效解除,充分的了解護生之所想、護生之所趣,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能夠做到在教學當中有的放矢的進行指導,并且逐漸促成教師與護生的雙向交流。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教學模式能夠讓護生再一個現實的場景當中,面對實際的臨床問題。而PBL教學模式的使用,也能將護理各個學科以及臨床知識聯系到實際例子當中,教學知識、實際知識的相互滲透,從而有利于以護生以及對病人的護理整體作為中心,培養出學生發散性、聚斂性的思維模式的形成,從而大大提高護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重視傳授學生實用性強的知識
PBL模式的目的很明顯,以優秀護生的培養為目標,教導護生在面對不同的病患的時候,能夠根據病患各種各樣的需求給予病患最優質、最恰當的專業護理;面對危重癥患者,要能及時的發現其病情的變化,能夠配合醫生進行及時的、快速的搶救。所以PBL模式是從實用性知識的傳授出發,讓學生掌握面對各種病患必要的護理知識、相關醫學知識以及溝通、醫護協作等等人文知識。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PBL小組教學模式主要教學中最主要的成分,讓護生以小組為單位,當老師講授了專業知識以及相關技能之后,通過護生之間的不斷討論與探索,之后再選出一位護生來逐個發言并演練出小組探討的成果,然后再由其他的護生以及老師來分析講解過程。
通過教學師生、護生之間的互動,能夠逐漸形成護生的團隊學習的精神、有效的培養出協作能力,這對于一個合格的護生是尤為重要的。在臨床工作中,護士之間的相互協作,才能夠給予患者最優質護理。
(五)能夠促進教學績效的準確評估
PBL教學的考核,是一種全方面的考查,它包括了學生在每一次討論會的發言情況、準備,從最基本的護理概念到問題的解決的方法、能力以及整體思路等等。當一個學習環節結束,需要將分散的考試與最后的綜合型考試相結合,主觀和客觀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體系,科學的、合理的判斷出PBL教學績效,這樣能夠有效的刺激學生積極的投入到下一個教學環境中去,從而達到學習強化的效果。PBL教學本身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為了學生的自我展現、表達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逐漸的客服恐懼和羞怯,提高護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關鍵詞】外科學總論;人文教育;加強研究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醫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人才,不僅僅需要掌握充分良好的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和責任心,更應該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優良的品質、健康的心理、較強的適應力等方面。在實際的外科臨床中,如果醫生的思想不正或工作疏忽,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身體的健康造成損害。因此,在外科的學習教育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對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專業人才至關重要。
一、加強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在當前社會發展的背景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適應社會需要的醫學專業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和科學素質以及較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堅實的專業和學科知識基礎,同時要充分的利用先進的手段對各類相關信息進行探索分析,培養和創新自身嚴謹的科學意識和態度,全面提高想象、思考、觀察、分析等能力,進而真正的實現當前教育的目標[1]。第二,患者的客觀需求?;颊呱菍氋F的,醫生對于人類的研究和服務的責任非常重大,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因此,醫學校的學生一定要全面具備良好的人文和醫學素質,才能有效夠維護人們身心健康的權利。另外,有關研究提出,學習人文知識不僅有助于醫學生快速成才,還可以有效地提升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二、加強人文教育的方法
第一,規范教學方法。醫學院要根據自身的教育特點,堅持“強化基礎、提升素質、注重培養、優化創新”等原則,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融入素質教育,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使學校的教學程序更加規范。雖然大部分學生對于外科總論的學習具有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受到學科的內容繁雜以及學生的時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一般的教學程序很難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學習。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根據大綱的內容,提前合理的安排好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獲取到更加多的知識。另外,在課堂上,老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采取有效地方法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比如實施討論式、辯解式、啟蒙式等教學手段。同時,要充分發揮當前的電子教學優勢,對于部分用語言不好表達的知識,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片對學生進行講解[2]。第二,提高老師的素質水平。一個學校的師資水平的強弱可以直接反映該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當前我國在外科學總論教學中的老師由于受到來源廣、流動快、年紀輕、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醫學院的教學質量不高。因此,更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強化對于老師素質水平的培訓,比如加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專業知識、人文素質等方面。具體有以下措施:(1)每半月或每月對老師進行一次集體的老師學習教育。(2)老師之間相互監督并實行自查。(3)建立考核、考查制度,成立相關的督導組,不定期對老師進行督查。第三,實施針對性的教育。由于當前外科學總論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水平也存在明顯的區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素質水平有計劃、有針對的實施知識教育和人文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參與精神,使更多的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素質。第四,開設講座或選修課。醫學院教研室要結合相關教授或品質優良的學生及老師的先進事例,不定期的為學生開展以人文教育為專題的演講或講座,使其的思想觀念和認識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另外,為了能夠使更多的學生參加和接受人文教育,醫學院要開設相應的人文教育選修課,為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德、智、體等方面的素質水平提供有利條件。外科學總論作為外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外科和臨床課的主要前提。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更快的把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是當前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綜上所述,僅僅傳授知識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更主要的還是要重視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只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素質高、能力高、意識強的醫學人才。因此,在實際的外科總論的教育過程當中,一定要合理的滲透關于人文素質的教育,對于知識基礎扎實、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瓊,王漢群,向瓊,等.對師生醫學人文素質教育途徑認識的調查和分析[J].科教文匯,2016,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