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8:52
序論:在您撰寫低碳經濟發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低碳經濟的特點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并且現在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很多發達國家都通過財政方式對低碳經濟做出很多有益的嘗試,加大政府財政的激勵和約束作用。本文主要介紹我國低碳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瓶頸,詳細的闡述解決措施,為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性參考依據。
關鍵詞:低碳經濟;經濟發展;財政政策
全球范圍內應對氣候變暖,主要的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并且在運行中主要是解決氣候的變化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問題,該事件已經受到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中國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迅速前行的國家,不但要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也要承受環境負擔,所以我國的整體發展中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推動低碳產業鏈的發展,讓我國的低碳產業在國際發展中立于前列,在產業發展中經濟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慮環境為子孫后代帶來的影響,因而要運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節能降耗的效果顯著。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央安排336億的財政內投資,中央財政總體資金額達到505億元,用于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與城市污水設施配套處理。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導致全國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根據現行數據統計累計下降大概10.1%,而這直接節約了2.9億噸標準煤。
(二)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顯著提升。我國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展顯著,不但提升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并且產業發展也形成一定的規模,2013年底,我國的新生能源主要占比已經超過原有的13%。2014年,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已經位居世界榜首,成為全球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在全球發展態勢不利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30%的高增長。2014年底,中國的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300萬千瓦,風力發電在全球排名第四,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發展潛力較大。
二、我國低碳經濟面臨的發展困境
(一)煤炭依舊是能源結構的主體。我國正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發展時期,因而對能源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有必要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于低碳產品的研發。根據相關資料預測,我國的能源消費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持續穩步的增長,到2020年,我國的能源消耗將會達到50億噸以上。從能源結構考慮問題,我國的煤炭消費占比最高,截止到2015年,在我國的整體能源消耗中占比量達到76.5%,而發達國家不能超過22%,以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的總體發展態勢,表面我國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必須解決有關環境與企業發展的問題,協調煤炭能源的妥善利用方式。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也需要合理調整,現在比較大的產業結構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在環境方面的劣勢主要體現在耗能低、污染少,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整體的發展狀況落后,占比也較低,所以我國的整體經濟增長更依賴于第二產業。2014年,我國的第一產業總體占比達到GDP的16.1%,與上一年相比其比重上升了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整體比重為44.8%,上升比重是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是47.1%,整體比重下降升0.3個百分點,出現上述情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占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導致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滯緩,不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資金支持不能落實現在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所以在低碳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技術創心是核心內容,當前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較為薄弱,究其原因是缺乏資金支持。一方面,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免,現在我國的很多技術的研發都是依靠政府臨時撥款,以及技術立項后申請資金補助,這種資金供給方式很低效,并且資金到位滯緩,當資金經過層層審批到位后,很多技術的研發已經錯過最佳階段,因而沒有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機制。另一方面,資金獲取的主要方式是貸款,但是金融機構對于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不夠,很多銀行不看好低碳項目的融資渠道,即使選擇,資金總額上也會受到限度,這將不能滿足低碳能源的研發需求,也將限制低碳經濟的發展,很多資金對于整體的項目研究而言只能是杯水車薪。
三、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實施政策
(一)政府減免低碳產生的稅收。在低碳產業中政府地位舉足輕重,為了鼓勵低碳產業的發展,政府需要對這些企業給予財稅支持,鼓勵發展,并在這個過程中吸引其他企業發展低碳經濟。主要的措施如下:第一,強化財政中的鼓勵和約束作用,減免從事低碳企業的所得稅,鼓勵更多的企業從事該行業。如果企業購置環保設備,政府可以補貼一部分資金,可以推行投資退稅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國內外企業加入該行業;第二,完善低碳技術中的財務激勵政策,通過研究、開發、引進這些稅收積累政策,積極的引進外國的優良技術,推動國內外技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努力提高我國的企業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技術稅收減免、技術轉讓等有效措施;第三,運用各類合理的關稅,保護國內和國外資源以及投資環境,努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完善關稅政策,抑制高耗能的產品,支持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升級企業產品和技術,鼓勵資源的二次運用。
(二)能源價格的改革機制。我國需要將各種能源都引入到市場中,依靠市場的供求關系和規律調整資源的配比,讓市場價格可以準確的反應出環境變化規律,最終建立可持續的能源價格系統。第一,建立科學的成本核算機制,要求煤炭價格相互聯動,可以及時的處理煤炭產業中的各類矛盾;第二,完善與煤炭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產業結構情況,了解國際市場的變化發展規律,國內的供求情況,在生產、銷售等相關環節建立以競爭為主體的市場結構,要求天然氣的價格內外統一,并且給用戶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以節約能源為原則。另外,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競爭機制,要求市場整體和諧有序,推動綠色能源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低碳經濟必須依靠低碳技術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優化能源產業結構,通過轉變生產方式,降低化石能源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占比,盡量用無污染的可替代能源進行生產活動,主要的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率,減少碳的排放量,避免污染,以能源的發展帶動經濟的高效運行。同時正確的財政政策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處于關鍵性地位,不但能保障低碳經濟的穩步發展,更能起到調節及引導的作用,為低碳經濟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何沅懋.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財稅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低碳經濟發展論文范文二: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城市化進展的不斷加深,我們在獲得經濟建設成果顯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金融;低碳經濟
一、我國發展對策建議
通過對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相關計量檢驗可知,只有將金融發展轉變為碳金融發展模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低碳經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下面針對我國目前低碳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的相關理論,提出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一些建議,主要表現在政策、服務以及金融市場三個方面。
(一)構建相應的碳金融市場
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首先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并且采取各種有力措施進行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利用。我國是能源大國,碳排放資源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較為豐富的,我國的碳排放權供給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名列前茅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進行供給。這是我國目前存在的獨特優勢。但是我國的碳金融市場就目前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國外先進國家尤其是一些碳金融市場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無論是從碳金融市場的功能方面而言,還是從碳金融市場的規模而言,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國只有區域性的交易試點,就全國范圍而言,還沒能形成較為系統全面的碳金融市場交易平臺。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發展較為滯后,還基本是起步階段,碳交易市場的交易量小,也達不到理想的價格。這些都是我國碳交易市場中存在的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始終處于碳排放權交易的價值鏈低端。這是因為如此,我國應該極力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碳金融市場國家的經驗,學習他們在碳金融市場的區域規劃、制度設計以及交易平臺的建設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同時結合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就目前而言,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少一部分區域性的碳排放權交易所,但是這些已經成立的碳交易所都是各自為營,相對獨立,它們之間并沒有統一的、系統的、全面的可以跨越不同交易所的市場規則和體制,因此急需要我們構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機制,完善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加強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促進我國快步融入世界碳交易市場高端價值鏈,成為國際上都屈指可數的碳交易平臺。另外就是,我國的碳交易產品相對單一,很少有或者幾乎沒有碳金融相關的衍生產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為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清潔機制項目交易、合理能源管理交易、自愿減排項目交易以及節能減排技術交易,加強其優勢競爭力,促進廣大的企業能夠了解和熟悉相關的碳金融產品,加強碳交易產品市場的規范化建設,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對碳交易產品的相關衍生產品進行大力開發和創新,不斷推出相關的衍生產品,比如將碳排放權作為標的物的相關的期權以及期貨等碳金融交易產品的衍生產品等。
(二)完善服務體系
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除了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碳金融交易產品之外,還應該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碳金融服務體系和機制,通過培養一些碳金融中介機構,來很好地服務于碳金融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交易流程比較復雜,交易過程中涉及眾多交接事項,而且交易歷時較長,且常常涉及到境外客戶進行交易,對整個交易場所和交易管理人員的綜合專業要求較高,因此,應該大力發展具備相關的交易執行能力和相關項目開發能力的專業性機構來服務于碳金融市場的交易。我國的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相應的碳金融中介機構也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不僅缺乏必要的交易專業知識和經驗,而且相關的碳金融交易中介規模和數量也存在很大的劣勢,遠遠形不成規模和系統的服務機構體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發展。為此,我們應該在開展碳金融交易的同時,加強開發和發展中介交易機構的力度,培養專業碳交易服務體系,促進我國碳金融快速高效健康的發展??梢约訌妼I咨詢機構的參與力度,加強其對碳交易活動的指導,同時加大相關評估機構的參與力度,并加強一些基金公司、碳金融業務相關的銀行以及碳金融業務相關的保險行業等進行介入,以達到有效降低碳交易成本,降低碳交易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保證碳交易市場高效健康持續的發展的目的。通過大力發展碳金融服務體系,加強中介服務機構和服務體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碳金融的快速高效發展。首先,商業銀行要不斷的開發和拓展相關的碳金融中介服務和業務活動,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務,包括與低碳項目相關的信息咨詢、項目推薦、資金管理以及相關的項目開發等服務,銀行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有優勢和資源,積極參與協調國外投資者、政府部門、和項目發起人以及相關的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積極開發和創新各種金融理財產品,全面為企業的各項金融交易等提供一系列的資金支持,積極開拓各種全新的投資渠道。其次就是,相關的碳資源管理公司要加強自身在碳金融市場中參與力度與調控力度,積極為碳金融市場提供相關的各類資訊服務,如碳信用經紀服務、碳資產開發、相關碳項目的融資和相關的碳金融項目的咨詢服務等。只有加強相關的碳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力度,才能有力地保障碳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再次,就是要加強碳資產評估機構的參與力度和調控力度,要完善相關的碳金融產品的評估體系,為碳金融進行全面系統的咨詢,最大程度地規避碳資源市場的風險,為碳金融市場提供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經紀服務。最后,就是要保證在碳金融市場中作為評級機構部門的信用程度,碳信用評級機構要充分認識自身在碳金融交易市場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要確保能夠對碳信用進行合理科學公正的評級,對相關企業做出公正合理的信用級別評價,最大可能地降低碳金融市場交易中的風險因素,積極為企業碳金融交易進行融資,并為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費用。
(三)健全法律政策
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目前而言還處于起步階段,碳金融交易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還幾乎是處于一片空白,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除了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碳金融交易產品,構建與之相應的中介服務機制體系之外,還應該從宏觀上對碳金融交易活動進行調控和管理,為碳金融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保障其能在一個健康有效的大環境中快速發展。我國應該充分借鑒國外碳金融市場較為先進的國家情況,結合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系列的配套的與碳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并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對其進行健全和完善,以保證我國的碳市場能夠高效持續而且規范化地運行和發展。
(四)加強監管力度
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離不開監管部門的配合和管控。只有保證監管部門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和流程進行監控和管理,才能保證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在碳金融市場的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之外,還應該在同時加強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金融監管部門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接受和創新最新的服務理念,改變傳統的監管模式和方法,研究和開發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能夠在現代碳金融市場中發揮獨特巨大作用的碳金融監管新思路,另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也要根據國際先進碳金融市場發展狀況,結合我國自身碳金融市場現狀,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一系列配套的監管體制和風險調控制度等,全面降低碳金融的風險,保證我國的碳金融業務能夠在一個健康良性的大環境中持續高效快速的發展。
二、結語
隨著現代城市化進展的不斷加深,我們在獲得經濟建設成果顯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我國就目前而言,低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項法律制度和政策還處于一片空白,相關的碳金融中介服務機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產品較為單一,缺乏一些碳金融產品的衍生產品,這些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良性健康高效的發展。我們應該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這些情況予以重視,不斷尋求適合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低碳經濟發展論文范文一:固碳林業對低碳經濟發展的促進
摘要:森林碳匯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一是政府引導,積極與低碳交易平臺開展合作,如與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開展合作。
關鍵詞:固碳林業;低碳經濟
全球氣候變暖對于人類生存的威脅,促使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碳排放這一重要問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長方式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需要在新時期采取更加經濟環保的措施。這對于林業發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概念解釋
1.固碳林業
固碳林業(CarbonForestry),通俗來講,就是利用森林和森林產品來固碳,增加植被、森林以及耐久木材產品中貯存的碳量,能起到這樣作用的林業,就是固碳林業。固碳林業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儲量,如造林、再造林,擴大植被覆蓋面積等增加固碳。二是保護現有碳儲量,維護現有的森林植被覆蓋面積,防止多余的碳向大氣排放。三是林業可持續經營,通過林業產業自身的經營來獲取經濟效益。四是林業替代。通過不同的林業品種來進行替代,如用耐用木質林木材產品來代替普通木材產品等。
2.清潔發展機制(CDM)造林項目
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是當前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通用的,連接固碳林業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1997年,《京都議定書》提出了在發展中國家實行清潔發展機制(CDM),通過這一項目可獲得碳信用,這一信用可用于抵消《京都議定書》中各國所承諾的碳排放指標。CDM的顯著作用在于,它將發展林業與發展經濟聯系起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可以運用這一項目實現碳交易,既可以讓發達國家完成碳排放指標,又可以讓發展中國家獲得經濟收益。目前,我國在CDM上發展取得一定成果。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與主要趨勢
1.減排任務艱巨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召開,一方面提出并明確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目標的低碳經濟的來臨,另一方面制定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我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從數字上來看,會議提出,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控制在500億噸,我國所能獲得的最大減排額度有104億噸。但是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指出,2013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100億噸。2014年,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的估算顯示,我國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在我國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距離104噸的額度也只一步之遙。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屆時將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2.能源結構和經濟模式限制
多年來,我國的能源特征一向是富煤、少氣、缺油。傳統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高排放,加上粗放的增長方式,一直使得我國碳排放高居不下。目前,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依然接近七成,而且這一占比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有所改變的難度很大。煤炭的過度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樣來看,到2020年完成任務就非常艱巨。
3.發展固碳林業成為主要趨勢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已經開始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節能減排,這里面就包含了大力發展林業及固碳林業。一方面能帶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保護環境,吸收二氧化碳,達到最終溫室氣體減排的目的。同時,《京都議定書》也規定了通過森林碳匯來進行間接減排,充分發揮森林固碳的作用。這其實就是大力發展固碳林業。投資少、效果好、副作用低等特點,也使得我國在固碳林業發展上前景光明。
三、固碳林業如何迎接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
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發展固碳林業則是最優途徑。因此,固碳林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本文以陜西省關中地區(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一帶)林業建設為研究對象,對如何迎接這一機遇作簡要分析。2014年11月,陜西省林業廳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了一份關中地區林業治污減霾功能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關中地區森林面積為207.12萬公頃,年固碳量達到397萬噸,相當于1212萬城鎮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抵消全省2012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5.1%。2013年,《關中城市群治污減霾林業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實施,預計到2015年,年固碳量達到418萬噸,相當于1369萬城鎮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抵消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5.76%??梢钥闯觯@樣的一個大型項目,對于減排溫室氣體排放有著極大幫助。在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下,這樣的項目還可以有進一步的發展。
1.建立固碳林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林業,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即可,要有選擇、有目的性的選擇林業品種?!蛾P中城市群治污減霾林業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出了森林覆蓋率,人工林、山地森林生態屏障,防風固沙帶,護林綠化帶等一系列措施,但對于林業產業的發展提及較少。將固碳林業和低碳經濟發展起來,在第一產業要擴大種植豐產林、用材林、糧油能源林等,增加森林碳匯儲量。在第二產業應發展林業高精加工產業等環境友好型工業,實行從林業中提煉固體燃料、清潔乙醇等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以及利用固碳林業資源進行氣熱電聯產等。
2.開展森林碳匯交易
森林碳匯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一是政府引導,積極與低碳交易平臺開展合作,如與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開展合作。二是社會參與,社會上要逐漸成立參與碳交易的企業,運用自身已有優勢與國外市場進行碳交易,獲取經濟利益。三是權利義務引導??梢詤⒖肌毒┒甲h定書》中所采用的碳交易規定,借鑒多排碳源、多買碳匯、受益者付費、損害者賠償的原則,對陜西省內相關企業進行約束,要求其加入固碳林業建設,客觀上促進森林碳匯交易的同時,達到整體減排的目的。低碳經濟的到來和趨勢,使固碳林業的發展迎來了嶄新的機遇,但在當前整體環境下還面臨很大的挑戰。這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共同發展,才能真正保護我們所擁有的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付允;馬永歡;劉怡君;牛文元;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05-15
2、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莊貴陽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07-10
低碳經濟發展論文范文二: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問題與對策
摘要: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惡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和關鍵,是工業文明向低碳生態文明轉型的根本途徑。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目前面臨著能源結構單一、技術落后、研發能力較低、國家政策缺陷等諸多問題,加快發展中國低碳經濟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加大科研力度,實現自主研發與對外合作的有機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術,同時建立健全的低碳經濟技術研發保障制度,由此才能進一步推進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研發。文章主要對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發展創新問題進行研究,希望對低碳經濟技術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問題;對策
世界經濟發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基礎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事實上這是一種高碳經濟,嚴重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現代化工業,高碳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危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由此催生了低碳經濟的產生。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通過新一輪的技術研發、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及新能源的應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產與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這是人類走出高碳經濟和生態危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低碳經濟與技術創新概述
低碳經濟產生于高碳經濟下全球變暖的時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國的共鳴,主要來源于英國政府在2003年頒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書。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對此仍然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定義。通常來說,目前學術界又三種觀點:方法論、行為論與革命論。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英國環境專家魯賓斯特認為:低碳經濟指的是以市場經濟發展機制為核心,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技術的創新,最終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從行為論的角度來說,我國專家馮之駿、潘家華和陳柳新曾經指出:目前,各種經濟類型中,低碳經濟是社會經濟成本和生態環境成本最低的經濟類型,集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經濟發展形態的總和,是一種修復地球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型經濟形態。從革命論角度說,我國學者鮑健強、莊貴陽等人認為:從根本上來說,低碳經濟是對現代化工業文明的反思,是一場依賴于技術和制度創新的新型經濟格局,是一場涉及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價值觀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能源經濟革命。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技術創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J.A.的創新研究概念非常廣泛,涉及到技術創新和非技術創新。從技術創新角度來說,J.A.將其定義為新技術應用導致產生的函數的移動或者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他認為技術創新就是一種技術價值的實現。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術創新方面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國內學者對技術創新的界定受國外學者影響較大。傅家驥等人認為:技術創新是某一地區或者國家抓住市場發展潛在的機會,以獲得經濟效益和商業利潤為主要目標,重新組織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費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而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和創新生產方法,開辟國內外更廣泛的市場,獲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給地區和國家的生產。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高效的技術創新系統,粗放型經濟向效率型經濟轉變就缺少了技術支撐。
二、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發展現狀
從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現狀來看,在低碳技術創新、專利技術轉讓及應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薄弱,自主創新研究發展緩慢。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研發環節的強弱。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創新技術研發人才極度匱乏,核心技術研發人員、優秀的技術創新人員和綜合素質較高、目光長遠的企業家更是鳳毛菱角,嚴重制約了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第二,我國低碳技術整體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相對于國際水平來說比較落后。很多關鍵技術,例如高性價比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生物能技術、氫能技術等都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缺少科學有效的資金支持和建立機制。第三,低碳創新技術研發資金欠缺,同時低碳技術專利質量偏低。我國低碳技術專利總量較多,但是發明專利所占比重僅達到一半,而且我國低碳技術創新專利申請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業專利申請數量過少。其次,我國企業低碳技術創新意識淡薄。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仍然缺乏生態平衡的緊迫感和低碳技術研發創新的熱情,在低碳技術創新模式與方向的選擇上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期行為,企業戰略發展方向時常背離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后,低碳技術國家轉移受到嚴格的限制,影響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的腳步。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基于國情的發展需求和結構優勢來說,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引進等方式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由此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區別的原則來說,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共同協作過程中,發達國家有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低碳技術。但是很多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核心技術,維護低碳技術優勢以及處于國家利益考慮,總是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借口,設置重重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低碳技術的進步??傮w來說,我國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之路困難重重,要想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國家、企業及相關部門必須從人才、資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為低碳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大力扶持低碳技術創新及專利技術的研發保護,讓中國盡早步入低碳經濟發展軌道。
三、中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發展對策
(一)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首先,企業需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系。如今,低碳經濟已經席卷全球,低碳技術已經引發了社會的迅速變化,綠色世界就是人類向往的未來。企業作為低碳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這就需要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盡快適應世界低碳經濟的熱潮,明確技術研發的目標,從根本上實現低碳經濟的轉型。目前,我國很多企業低碳技術創新仍然依賴于高校及科研機構,產品的市場指向性不明確。所以,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應該實現緊密合作,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人力資源和企業的資金實現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調動各自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盡快實現我國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優化。其次,我國企業需要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增加資金投入,實現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企業作為低碳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充分考慮市場、消費者需求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低碳經濟的國際化的背景下,如果企業只考慮短期利益,放棄長遠利益,必定會被時代淘汰。企業必須調整經營模式,讓自身的發展經營模式與低碳技術之間達到平衡。企業作為低碳經濟的執行者,同樣應該對社會承擔責任。企業在進行產品營銷過程中需要大力宣傳低碳經營理念,提高廣大消費者的低碳環保意識,并逐漸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創造、發現市場契機。因此,我國企業需要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以企業的自主創新為發展動力,通過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對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實現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培育、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同時加速發展生產業,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續航能力,為我國盡早步入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制定相關保護措施,推動低碳經濟技術創新
一項低碳技術專利的成果從研發到投入市場,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未知風險,風險之重制約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的研發。因此,政府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在政策上給予低碳技術研究一定的優惠。當然,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會在技術研發過程中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新技術研發成功,順利投入市場,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則應該獲得相應的風險投資收益。就全球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我國政府必須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與話語權,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國開展低碳經濟,才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當中。
(三)加強國際低碳經濟技術創新之間的交流合作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種技術、多門學科為一體才能進行生存與發展。低碳技術與傳統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匯聚了多門學科與技術,單獨依賴于某一個企業、某個領域、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國家都無法完全實現低碳經濟。低碳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共同面對世界生態環境問題,共同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技術聯盟,才能更好地運行低碳經濟。我國低碳技術發展與發達國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時間內提高低碳技術創新與發展,一方面要借鑒國外的自主創新成果,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實現低碳技術全球共享,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以美國為例,低碳技術創新非常重視市場調節,技術創新機制由高校、企業、非營利性組織共同構成。各個產業之間實現了技術融合與擴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國低碳技術研發創新資金有八成都是企業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術研究都由高校擔任,非盈利機構則在企業與高校之間起到協調、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會直接投入市場應用。再例如,歐盟低碳技術研究由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歐洲聯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擔。歐盟為了將新的科研技術普及到各個生產領域,大力進行新技術的宣傳推廣、試驗和示范,中介機構也會為了新技術的宣傳制定一系列的宣傳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低碳技術從研發、投入生產到進入市場一路順暢,讓低碳技術充滿活力。從美國和歐盟的例子來看,我國需要向其努力學習,加強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交流,積極引進、吸收、消化低碳技術,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尋我國低碳技術發展之路。此外,我國還應該建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聯盟,探索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業、高校、學術、培訓機構、非營利組織等,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作出努力??偟膩碚f,低碳經濟技術創新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機構、高校、政府、企業及消費者等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必須協調發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順利實現。當然,現階段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相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一定可以逐步解決問題,帶領中國企業走出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瓶頸,迎來社會經濟全新的發展局面。
參考文獻: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黃棟.低碳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J].中國科技論壇,2010,(2)
[4]馮之浚,周榮,張倩.低碳經濟的若干思考[J].中國軟科學,2009,(12).
[5]莊貴陽.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與障礙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9,(7).
[6]孫滔.低碳技術低碳經濟的核心競爭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趙卓,肖利平.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瓶頸與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10,(6).
低碳經濟是建立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低碳經濟是一種符合國際發展需要的經濟模式,但是在中國利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自身國情原因,也存在一定的發展制約因素,下面我簡單對其分析探討。
第一,發展階段,中國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過程中,那么其人口增長、消費結構變化以及城市發展建設水平等處于一個快速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我國的能源需求量也是處于不斷的增長過程中,那么我國的能源氣體排放量也是非常高,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已經成為了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
第二,發展模式,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堅持一種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于能源和資源的依賴性較高,那么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單位能源和主要產品的能耗都是非常高的,盡管我國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但是由于其經濟發展模式特點,所以其排放量仍然較大,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成為了制約我國向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第三,資源稟賦,在我國能源探明儲量的發展過程中,煤炭資源占據了大約94%,天然氣占據了0.60%,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石油,那么這種不合理的資源分布結構決定著我國必須以煤炭資源為主要的能源來進行開采和發展,那么在我國長期的貿易往來發展過程中,煤炭的能源消耗比重也逐漸發生了下降,直到最近幾年的發展不斷的改善,其能源消耗比重才開始回升,但是煤炭能源消耗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是天然氣的兩倍以上,因此這樣的資源分布結構使得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高,嚴重影響了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
第四,除了上述提到的以上三種影響因素外,還有另外兩種就是貿易結構和鎖定效應,這些都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改善和轉型都產生了較大的阻礙作用,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
二、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發展策略探討
在我國逐漸向著低碳經濟發展轉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到這種發展經濟模式,下面我簡單對其提出的相應的發展策略進行分析。
第一,以國家利益為先,正確的評估和認識我國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在國際談判過程中,中國需要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在國際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所必須承擔的任務,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逐漸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正確的認識到我國經濟的發展限制因素,需要對貿易和投資引發的轉移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要正確的認識到我國的能源分布特點和發展特點,在經濟發展建設過程中,能夠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其資源的利用效率,承擔其必要的經濟社會責任,在進行低碳經濟的合作發展過程中,能夠堅持做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管理,做好技術把關,正確的進行減排成本的核算,保證這一系列的工作順利開展,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的良好運用和實施。
第二,以我國戰略發展的角度認識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主動去認識發展和減排之間的關系,實現一個經濟和低碳減排之間的正確認識,能夠堅持有關的國際條款的基礎上,及早的開展各項經濟活動,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能夠減少經濟損失,以我國國情為基礎出發,從而避免經濟建設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在生命周期的資金和技術鎖定效應,進一步通過節能減排措施的實施,提高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和轉型,從而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良好運行。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會計;綠色信息披露
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發展模式,不僅是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良方。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為中國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多個低碳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最為突出。在2008年中國政府4萬億的經濟激勵計劃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和能效提高為重點投資領域。今年的兩會政協一號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經濟。
在實施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通過實施綠色會計,能夠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環境資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諸多問題通過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進企業自身的效益,從而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實施綠色會計可以充分考慮社會生態環境的成本,準確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
一、我國綠色會計發展現狀
(一)綠色會計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還比較模糊
綠色會計(GreenAccounting),亦稱環境會計(EnvironmentalAccounting),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給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收益和損失進行確認、計量揭示、分析,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是環境科學與會計和實物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全新的應用科學。
(二)研究方法單一
總體看來,目前我國會計界綠色會計的研究是以規范性研究為主,多數研究涉獵的是綠色會計的必要性、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確認等內容,但實證研究仍鳳毛麟角。
(三)綠色會計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由于綠色會計目標定位過高,過于追求理想化的綠色會計模式,以至于綠色會計的核算如會計科目、記賬方法、會計報告的設計和使用方法都沒有走出套用傳統會計的模式。一方面,我國在綠色會計的制度和準則制訂上才剛起步,缺少可執行的國家級的相關制度的約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國特色的綠色會計理論與實踐體系作為綠色會計實踐的支撐。
(四)專業人才儲備缺乏
綠色會計對于任何國家都是一種新生事物,理論上講是一個邊緣性學科,發展綠色會計需要跨學科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深諳會計理論,又要掌握一定的資源、環保知識。我國目前相當缺乏這樣的人才,高校相關學科建設與教學研究也相對滯后。現有的會計人員由于知識結構有限,很少有在環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業目前財會人員的現有的素質來看,難以恰當處理環境問題,以及環境績效問題。
二、完善綠色會計實施的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自1979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以來,已頒布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規30余部,國家環境標準360多項,地方法規600多項,加入的相關國際公約20余項。
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一些環境保護法規,但是,一方面這些法規本身不完整,實施細則不明確,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對于法規執行起來很不得利。為此,國務院在《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要求: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切實履行環境保護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加強環境監理執法隊伍的建設,嚴格環保執法,規范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規落到實處。
(二)樹立綠色經營理念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可避免地發生這樣那樣的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經濟行為。在追求價值最大化的情況下,只要企業的經濟活動能夠帶來純利潤,只要這種經濟行為的邊際利潤大于零,企業就會選擇這種經濟行為,甚至會擴大經濟規模。但是企業在新的運營形式下,考慮了環境因素的影響,其成本結構必然發生了變化。在綠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業必須為犧牲和維護環境付出代價。因此企業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就必須考慮這部分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對于企業的總成本(包括綠色成本)有一個綜合的測算。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管理者才能決定是否擴大生產和生產的規模,以使企業的該種經濟行為達到一種最優的環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綠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綠色會計核算發揮重要影響的主要途徑。要提高我國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的質量,還要盡快大力發展和完善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及報表。綠色會計報表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利用資源是否有效、環境污染的治理和環境成本的發生情況、環境損益形成情況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等。綠色會計報表包括綠色資產負債表、綠色成本報表、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排放表及環境政策報告。由于目前企業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還處于認識和起步階段,可以借鑒財務報告的模式,即在現行會計報表內增加與環境有關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指標進行單獨披露。即單獨設置“綠色資產”、“綠色負債”、“綠色權益”項目,分別列示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項目中,再單獨設置“綠色成本”和“綠色效益”項目,列示在利潤表中。讓報表使用者在了解企業財務業績的同時,知曉該企業的環境狀況。同時,企業還應在會計報告的附注中披露相關的環境信息,如企業的綠色會計政策治理措施企業的資源環境管理系統企業對環境的損害情況及處理措施企業采用的環境標準及其變化對數據的影響企業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業對有害的環境影響結果進行保險,以及政府對此補助金的運用情況,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四)加大綠色會計的宣傳和教育力度
實施綠色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經濟發展。要廣泛開展可持續理論、綠色會計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尤其是國家行政部門和企業的環保意識,以促使政府加強環保執法力度,促使企業認識環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覺建立并實行綠色會計核算體系。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提高社會的環保意識教育,使綠色會計逐步被公眾、企業和市場接受。超級秘書網
(五)完善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
綠色會計實務操作存在的問題,反映出綠色會計理論的不成熟。綠色會計所依賴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計量環節上沒能突破,使得當前綠色會計缺乏與實務相結合的理論支點。如果政府或相關部門能結合當地引導會計理論界在綠色會計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綠色會計理論及應用專題課題組,認真研究得出相應成果,將會提高我國企業綠色會計理論水平,促進綠色會計理論與實務更好地結合。一方面,我國綠色會計理論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晚,迫切需要積極參與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關部門如能在綠色會計理論研究方面加以適當地引導,加強環境、資源、生態經濟與會計等多方面理論研究的合作,將會提高我國的綠色會計理論水平,促使綠色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相結合。
1.亟待突破傳統經濟的桎梏
傳統國際經濟,以利益至上為主要目的,認為一切增加成本費用的經濟行為,均屬于違背經濟利益的行為。而國際低碳經濟的發展,從經濟理念到經濟模式,除了致力于保持和提升國際經濟的效益,而且要求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些指標與國際經濟對資源、環境的保護要求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的。目前國際低碳經濟發展態勢已基本趨向于積極明確,但由于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需要相關行業投入更為先進的發展技術,以及耗費更高的成本去治理行業生產可能帶來的污染,使得習慣于傳統國際經濟發展模式的企業頗為抵觸,只能依靠逐漸增大的財政投入,但實際成效并不樂觀。
2.制度改革與完善勢在必行
國際低碳經濟體制的實行,需要借助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和戰略規劃等,在國際法當中,尚未出臺關于國際低碳經濟的針對性法律法規,僅能依靠各國相關的政策性規定予以約束,而各國政策法規處于自身國情的考慮,必然存在差異和相悖之處,譬如在中國,除了2009年1月出臺《循環經濟促進法》之外,以及零散的地方性發展戰略外,其他政策性制度并不完善。國際低碳經濟法律法規缺乏針對性,未能進行環境污染在源頭、事前、事中的統一規劃,所設置的目標過于寬泛和籠統,同時沒有建立起國際低碳經濟的財稅體系和生產消費體系,甚至存在體系之間互相制約的情況,從側面要求盡快改革和完善相關的制度,這也是國際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3.要求提高經濟主體的動力
經濟主體是國際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這些主體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然而,由于各國經濟體制正處于轉型階段,譬如在中國,經濟體制剛剛跨過計劃經濟的羈絆,處于市場經濟的轉型階段,很多行業并沒有考慮到低碳經濟的意義,而國家在經濟主體節能生產、技術改進、可再生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并不到位,高成本的低碳經濟技術,很多經濟主體即便認同,面對技術的高成本,也會逐漸失去支持和認同的動力,使得低碳經濟仍然無法成為國際經濟的主體,僅僅體現在少部分的高端行業中。
二、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基于低碳經濟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為進一步提高國際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水平,我們需要分別從各個層面研討相關的發展方法,以便在突破傳統經濟桎梏的同時,能夠同步完善低碳經濟發展體制和提高經濟主體支持動力。相關的發展建議如下:
1.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
在國際經濟轉型的同時,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基礎,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基于國際的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包括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等低碳經濟理念,均可融入到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當中,形成國際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期間需要羅列出國際低碳經濟發展中可能存在的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作為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攻克的難點,以促使各個國家重視各行業碳排放、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協同關系。具體到某個國家,應該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促使各方利益主體能夠積極響應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的發展,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通過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擬定,可引導低碳經濟按照較為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以此保證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的效益水平。
2.調整相關行業結構
低碳經濟貫穿于整個國際經濟發展的各個產業鏈中,其中相關行業結構需要進行重新調整。下面將以工業、現代服務業、農業等為例進行探討:
2.1工業結構調整
調整的主要原因是工業的能源消耗總量,在國際經濟占有78%的比例,其中電力、建筑、冶金、化工、石油、石化所占比例就超過了一半以上,這種高強度的能耗,伴隨著居高不下的碳排放量,因此出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目的,應對工業結構進行升級優化,引入高新技術和先進的裝備,譬如產業的信息化發展,以及加快工業園區的統一規劃建設,形成集中型的產業結構布局,便于低碳技術的一次性到位。
2.2現代服務業發展模式的借鑒
該行業屬于典型的低碳產業,包括物流、旅游、出版、科學研究、教育等行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的比例卻高達60%-70%,因此與其他產業的結構相比,應該將該行業作為重點來抓,并將相關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經驗,融入到其他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業當中。
2.3低碳農業的發展
主要針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問題,控制化肥和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該行業要盡快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性,走有機生態農業的路線,譬如推廣太陽能和物質能開發等。
3.建設技術創新體系
國際低碳經濟需要借助各種高新技術手段,其中包括節能減排技術、能源高效利用技術、化石能源潔凈處理技術等,為保證這些技術的有效應用,有必要建立適合國際經濟發展實情的技術創新體系。首先是科技投入的加大,通過技術的自主創新,提高中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量,在不影響本國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鼓勵各國加強科技經驗的交流;其次是建立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平臺,在政府引導和市場導向的作用下,鼓勵包括科研機構和高校等技術研究機構的參與,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體系,這種技術創新體系,也應該作為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的重點,以形成一種全新的國際經濟發展氛圍;再次是加強與國際節能減排市交流合作,將先進技術引入到各國,為國際低碳經濟發展,創新優良的技術環境??傊?,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根據各個行業的發展特征及趨勢,對相關技術現狀進行不斷刷新,通過技術的引進、創新和研發,提高技術在國際低碳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力量。
三、結語
(一)當前農業經濟生產理念和發展模式落后于整體社會經濟建設發展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低碳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發展轉型階段中形成的新模式,并沒有深入實踐當中。受農村區域信息獲取速度、知識普及度的影響,人們對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了解甚少。另外,由于低碳經濟投入度高、經濟收益獲取周期時間長,人們對其接受度也比較低。因為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在人們思想觀念中根深蒂固,習慣于依賴化肥、農藥等加快農作物生長,長此以往,造成農田土壤可耕種質量嚴重下滑,直接影響了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實施。
(二)科技創新性差且沒有科學技術作指導
在低碳農業經濟模式發展轉變階段,受科學技術支持度和農業發展基礎的影響,缺乏核心性科技發展元素,很難將其轉化為生態經濟模式,滿足不了社會發展需求,諸如:農村耕地質量問題、農田水利設施問題以及環境保護問題等都是阻礙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的影響因素。所以,在低碳經濟理念指導下,必須以科學技術的創新性發展作為基礎,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科學技術含量,創新技術手段,才可以有效的加快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速度。
(三)當前我國農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我國在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總量的同時,造成的農業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農業環境被污染,不僅會阻礙農業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還會降低農民收益。若這一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控制和改善,將會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同時,調查資料顯示,造成農業污染的因素很多,如:養殖業污染、農業種植污染以及農業廢棄物污染等。其中,農業種植業污染最嚴重,主要有:化肥、農藥污染、秸稈污染等;養殖業污染主要為:水污染和水資源富營養化。在國際貿易農產品出口過程中,魚藥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造成的水產品污染已成為影響出口關鍵因素。
(四)農村從業人員的整體勞動素質不高
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整體社會的文化教育水平,各行各業對人才需求的競爭日益激烈。然而,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受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認為農業生產不需要強有力的技術作重要支撐,學生在專業填寫的時候很少選擇農業,然而實際為,農業部門需要大量的對口人才加入。尤其是在現階段農業發展模式急需轉變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專業性農業專家參與。但當前參與農業生產的人大部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整體農業從業隊伍人員素質偏下,這種情況,對于低碳農業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惡劣的,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步伐。
二、低碳經濟理念下農業經濟發展驅動因素分析
(一)農業生產過程中生態環境壓力的驅動因素分析
1.世界范圍內人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認識度的提高。全球氣候變暖的直接危害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被破壞,節約能源資源、減少廢棄物排放,是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據美國氣象局調查資料顯示,在相同氣候條件因素下,不同行業所受到的影響程度最為嚴重的是農業。而農業生產所釋放以CO2為主溫室氣體約占全球人為因素所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農業生產所用的有機化肥數量過多、農業廢棄物燃燒過于嚴重;一方面是農業耕地致使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所致。而氣候變化與農業生產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前者影響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后者加快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為確保低碳經濟理念下,實現農業生產與節能減排之間的協調性,必須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2.我國對低碳經濟理念下農業生態文明建設重視度的提高。當前,我國正處在農業發展由高碳經濟逐步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全球低碳經濟建設理念的發展趨勢下,我國愈加重視農業生態文明建設,重視農業生產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間發展的協調性。參照《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中的相關規定,農業在生產過程中須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內容,開展以防治水土污染為重點的農業環境保護政策,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依法調整部分污染嚴重難以投入農業生產活動的耕地,提高水產養殖業污染治理水平,做好農作物秸稈焚燒利用工作,妥善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用水,有效解決農村生產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臟、亂問題。由此可見,國家對低碳經濟理念下現代化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
(二)現代農業科技因素的驅動力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為了更好的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農業生產低碳理念的引導下,國家大力研發各類與農業生產發展相關的科學技術,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如農村沼氣工程,它以秸稈、生活類垃圾等為原料,在減少CO2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又能夠減少煤炭等資源的消耗量;秸稈還田技術,它既能夠培育地力,改善土質的酸堿平衡,又能夠作為動物飼料、肥料等使用。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既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低碳式發展,又能夠實現農業生產與農業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三)農業協調發展的推動因素分析
在當前的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農業產生過程中的各經濟主體為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提高農業生產總值,不惜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致使農業生態環境被破壞。而在低碳經濟發展視角下,為確保現代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則需要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類經濟主體,按照各自生產機制的特點,將各組成部分聯系在一起,促使它們協調運轉。
(四)低碳經濟理念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各類激勵機制推動因素分析
1.生態補償機制。生態補償機制是政府參照農業經濟生產總值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所采取的推動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都需遵低能耗、低碳化及低污染的原則,借助市場與行政調控手段,再結合農業生態保護成本及其服務價值,來協調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
2.制約機制。第一,建立以農業廢棄物排放為主的稅收制度,加大政府財政生態補償力度,采取“以能代賑”的措施,大力研發風能、沼氣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低碳經濟理念下,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撐;第二,征收農業碳排放稅。其最終目標是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期目標是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各類廢棄物的排放總量,開發新型可再生能源;短期目標是增加低碳類農產品的生產總量,籌集更多的環保資金。
三、提高低碳經濟理念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相關措施
(一)深化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革新農業經濟生產機制
農村之所以不斷推廣低碳經濟發展究其原因為,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體制過于落后于時展步伐。在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加大低碳經濟發展宣傳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低碳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的用意,確保低碳經濟發展思想深入人心。另外,改革農業經濟生產體制,需要在農村生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完善發展機制,制定有效措施推廣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從根本上促進低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減緩農業經濟生產環境污染問題
緩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深化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明確我國所追求的GDP增長應當以環境保護為前提,而不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這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找到持續化發展的最佳路徑,選擇低污染、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益的農業經濟發展新模式;其次,在低碳經濟理念的引領下,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發揮其引領作用,做到收入產出的最大化,加快經濟產業的轉變步伐。
(三)選擇綜合化農業發展道路,逐步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作為農業經濟生產發展大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急需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科技化、機械化、低碳化、循環化的綜合農業經濟發展道路。依照資源化、持續化、減量化的原則,選擇正確的生產技術,全方位、多層次的增加農業經濟生產收入,在提高農業產量的同時,提升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資源效益的整合利用。
(四)加大農業勞動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訓力度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生產發展的整體水平差,導致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為農業勞動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偏低,人作為主導其它事物發展的主觀因素,影響事物發展的各方面,只有作為勞動主體人的素質提升了,才可以從根源上革新農業生產發展模式。所以,我國若想成為農業經濟生產大國,就必須造就一批有知識、有素質、有技術、有能力的專業化團隊。另外,還需不斷開發應用新型生產工具,加大農業生產技術研究資金的投入額度,對廣大勞動群眾進行適當培訓,調動其農業生產積極性。
(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低碳農產品市場體系
促進低碳區域農業資源整合的有效辦法是建立完善的低碳農產品市場。借助區域政府間的行政調控手段,加強經濟合作,共同建立起有序的低碳農產品市場機制,并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質量認證標準、低碳產品檢測標準及農業生產標準等,在確保各方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區域低碳經濟的協調發展。其具體措施為:第一,建立低碳農產品品牌市場,積極培育地方特色低碳農產品;第二,政府加大農產品企業扶持力度,緊抓龍頭企業,鼓勵企業積極探索外向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在提高農產品市場增值的同時,實現農業經濟的節能減排;第三,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公開推廣低碳農產品信息;第四,不斷完善農業勞動生產制度體系,確保低碳農業經濟生產的實施。政府有關部門要從農業生產發展的科學角度來重新審視農業經濟生產的相關制度,爭取為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制度,誰污染誰治理,鼓勵農村企業發展低碳融資。
(六)不斷革新農業生產技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逐步改善傳統形式的生產方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科學合理的使用施藥數量,降低對農業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料,如:動物糞便、生物肥以及又復合有機肥等,加快生物型農藥研究力度,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降低害蟲災害,可選擇抗病植株的方式降低農藥使用頻率。另外,大力發展可循環性農業經濟模式,提高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效率。
(七)建立低碳農業生產技術試點基地
當前,我國正處在低碳農業技術的探索發展階段,建立低碳農產品技術試點基地能夠有效整合各區域間的農業技術資源,共同研發低碳農業技術,逐步建立起以農村低碳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鏈,依照市場發展需求,合理配置技術資源,組組建區域技術創新團隊,通過由點及面的方式逐步輻射帶動提高區域內的低碳農產品生產水平。
四、結語
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中提出“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作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技術改革,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從而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發展低碳經濟就是把有機整體,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最終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雙贏。
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面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劣,歐盟制定了嚴格的減排目標,對現有的社會和經濟體制向低碳經濟進行轉變,并率先承諾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低到15%—25%左右,到了2050年可減排至70%左右,而丹麥、英國等國家建設低碳城市,挪威的目標是建設低碳國家,希望在2020年減排到35%左右。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惡化形勢更加嚴峻,以石油、煤炭、天然等燃料為主,“高碳”經濟特征非常明顯,從而使我國面臨嚴重的生態挑戰?!笆濉逼陂g,我國計劃投入1000多億元用以治理大氣污染,投入3500億元用于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包括: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業煙粉塵治理、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能力建設等類。以上重點項目投資總需求約3500億元,其中二氧化硫治理約730億元,氮氧化物治理約530億元,工業煙粉塵治理約470億元,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約400億元,油氣回收約215億元,黃標車淘汰約940億元等。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徹底落實低碳經濟的各項措施及行動,從而使我國快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解決發展與生態之間的重重矛盾。
三、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
1.我國新型能源短缺,出現“煤多、油少、氣缺”的情況。近幾年的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煤炭比重下降了27%左右,石油消費提高了15%,天然氣消費提高到4%,核電、水電及風電在能源比例中提高到了10%左右。其中我國傳統的能源占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煤炭在能源比例中一直都占有比較大的比例。
2.我國的制造業和傳統業仍然是產業結構中的主體。目前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其消費結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口增長等對這些行業需求在日益增加。
3.我國的經濟水平雖然發展較快,但是人均收入不高,同時人們對物質的享受仍然是重點追求部分,離“田園式”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
四、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能源經濟生態革命的措施
1.加強新能源的研發工作,提高新能源的綠色化,并以新能源為核心形成綠色能源的產業基地和產業圈,從而作為我國綠色經濟發展和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基礎點。
2.加強環保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力度,建立一系列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環保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就是綠色能源也可以說是低碳或無碳能源。發展清潔環保、可再生能源是我國未來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發展綠色經濟的方向。
3.加強化石能源的生態化,降低高碳能源的利用率,把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轉變,這不僅是現階段我國調整優化能源產業結構的方向,也是我國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唯一途徑。因此,我國應該利用現代先進的技術對高碳能源進行低碳化或無碳化的處理,從而實現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目的。
五、發展低碳經濟的建議
1.提高環保意識,制定規劃。加強低碳經濟的宣傳力度,樹立人們低碳經濟發展的概念和意識,使人們明確的認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從而提高人們過低碳生活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各級政府應重視低碳經濟發展政策、項目、措施的徹底落實,并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
2.加強綠色能源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加強綠色能源的研發和技術的創新,即清潔環保能源技術和清潔環保生產技術以及低碳或無碳技術。重視和促進綠色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與運用,形成一系列綠色能源技術體系,從而為中國低碳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的保障的條件。
3.合理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制度。通過低碳經濟發展制度的制定,推動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以及推進低碳經濟體制的各種創新。例如創新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綠色信貸的體制機制、節能減排產業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綠色化的體制機制以及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各種綠色管理機制機制、法律保障體制機制等,從而形成一系列我國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環保發展等法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