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8:51
序論:在您撰寫中醫診療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臨床醫師;基礎理論;診療技能
Abstract:Accordingtocurrentissuesclinicianshavetofacewith,thisarticlepresentsseveralmeasuresonhowtoenhancethediagnosticalcapabilityofclinicians.FurtherstudyonclassicalliteraturesofChineseMedicineenablesclinicianstoimprovetheirmindandprovidesthemaconditionofrelearning.Theabilityontreatmentsofallkindsofdifficultiesandvariousillnesseswillbeenhancedthroughreacquiringknowledgeandtheenthusiasmofclinicianswillbestimulatedbythebeneficialfromscientificresearchpolicies.Thisarticleemphasiso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heoreticalresearchersandclinicianswhichisreciprocalandwillleadstoadoublewinsfinally.
Keywords:Clinicians;Basictheory;Diagnosticalcapability
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現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主要是由療效決定的,而療效取決于中醫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樣的實踐就不會發展也不會長久。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價值取向的改變,臨床醫生能潛心學習理論,并將自己治療的醫案用理論進行認真分析的人越來越少。目前中醫面臨很多問題,除有些人的錯誤認識外,我們不能不從自身找原因,其中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不高導致診療技術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進而提高診療能力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筆者根據臨床醫師目前所面臨的有關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略抒管見:
1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深挖中醫精華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經典著作對學中醫的人來講非常重要,它是古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總結,它是我們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一般而言精通理論又注重實踐的醫師,臨床效果良好,反之,只有理論沒有臨床,或只有臨床不注重理論學習的,在醫療方面都不會有很高的造詣。我國歷代名醫如張仲景、劉完素、朱丹溪以及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等無不在學習《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基礎上有所發揮,有所建樹。就現代名老中醫而言,他們之所以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究其根源,無不精通《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對其中許多有指導性的內容能熟練背誦,理解深刻,在臨床對病因病機的分析時往往用經文一語中的,治療用方,靈活自如,讓人心服口服。
作為中醫臨床醫生,必須熟讀經典著作,否則對疾病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經典著作有一些偏見,認為經典著作歷時久遠,文字晦澀難懂,對臨床作用不大等等,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近年來,名老中醫呼吁:中醫精華的部分在經典著作中,中醫臨床、科研均應在經典著作中找閃光點。事實也正是如此,比如近年來對傳染病的研究,中醫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而溫病學為其無論從理論還是臨床,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和素材;近年來心理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已經稱為21世紀的第二殺手,而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有關郁證的論述,還有專論心身疾病的篇章,為這些疾病的診治預防指明了方向;再比如亞健康狀態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早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并創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深入學習經典著作一定能尋找出應對各種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醫現已延續了幾千年,但它的理論并沒有過時,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出治療疑難雜證的突破點。因此,作為中醫的臨床醫師應該在百忙中抽一定時間閱讀經典著作,對其中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將平時收集的病例,用經典著作中的理論進行剖析,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實踐技能,更能為臨床論文的撰寫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使醫生的論文有理有據,讓人心悅誠服?,F有的醫師臨床療效很好,積累的典型病例不少,但其分析討論比較浮淺,不能從理論上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升華,究其根源,經典著作讀得太少,記得太少。因此,醫院領導應為中醫臨床醫師加強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創造條件,如業務學習內容每月最少有一次是聘請水平較高的、對經典著作理解深刻、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講座;或者是各科室學術論文的交流,找出欠缺的理論根據,提高中醫臨床醫師對經典著作學習的興趣和自覺學習積極性,提高中醫理論水平,而理論水平的提高是診療技術提高的基礎和前提。
2為醫師提供再學習的機會,提高業務水平
業務學習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在行動上,醫院應制定相應的學習制度,臨床醫師可分期分批到中醫院校進修學習。從事臨床工作后很多醫師因為工作太忙忽視了業務的學習,導致醫療水平下降。有的甚至只知治病,不懂為什么要這樣治病,從機理上很難分析清楚。住院病歷、門診病歷書寫不規范;有的所記錄的臨床表現,治療大法,與用藥情況不符;有的對病人提出的問題不能自圓其說等等,理論知識的匱乏導致了這些弊端。實踐證明,在進行1~2年臨床工作后再到中醫院校有選擇性的學習一些理論知識,不但可以加深理解中醫理論,更能夠活學活用,提高分析、解決臨床病證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各地中醫院校經常舉辦短期中醫臨床大夫培訓班,請理論水平較高的教師講述中醫理論。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種“回爐”現象值得借鑒。實踐-理論-再實踐,會使臨床醫生的醫療技術和水平不斷提高,應對臨床各種病證的能力大大增強。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很快就會將原來學到的理論知識忘記,而沒有較高理論素養的醫師,醫療技術平平,見到疑難雜證,束手無策,往往草率行事,將病人打發了事,這樣做的結果是降低中醫威信,失去患者信任,對中醫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現在有一種現象,基層醫院派人外出學習,基本都是去醫院學習,而不主張,也沒有人愿意去學校進修學習,因為人們更注重的是實用,即快速見成效,什么藥治什么病,只要記住這些,就算有收獲,回去就能當好醫生。這就導致有些人去醫院學習,學會了用某方治某病,但為什么能治這種?。坎荒苡美碚撨M行深入剖析,不了解中醫個體化的診療特點,所以回去后不能把別人的經驗針對不同的人靈活運用,仍然于事無補。所以將有1~2年臨床經驗的醫生派到中醫院校再有選擇地學習非常必要。
中醫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在整個科技文化轉型的時代中,中醫理論必然在歷史變革中創造新的價值體系,發揮其學術生命的原動力。在這些問題有效解決的同時將獲得新的理論產出,對中醫學術的整體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對中醫臨床實踐產生指導作用,體現實用性?,F各學院都在進行教學改革,從學校畢業幾年后再回到學校就會發現,教科書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與臨床更加密切,尤其經典著作,幾乎每一個知識點都會講明它對臨床的指導作用。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有了改觀,多媒體的運用,實驗課的增加,討論課的設立,師生零距離的接觸,將臨床醫生從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又帶入一個較以前學習不一樣的全新環境,實踐證明許多臨床大夫非常珍惜再學習的機會,往往都會滿載而歸。
3正確對待臨床科研,不能顧此失彼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中醫要站穩腳跟,走向世界必須進行科學研究,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矯枉過正。當然有些問題并不在臨床醫生而是政策的制定者,現無論教學、醫療單位,科研是首務,課題成為聘崗的首要條件,而且必須是課題主持人。在晉升職稱中,醫生的醫療水平,患者就診率等理論上說作為考評的條件,但實質還是拿科研說事。眾所周知,職稱是患者衡量一個醫生水平高低的標準,職稱問題在任何單位均是讓人頭痛的問題,醫療單位更是如此。科研上不去,單位就不能上檔次,領導著急,群眾更著急,很多臨床醫生為解決職稱,不得不去想盡千方百計去搞課題,不管是不是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只要上級能批就好,上上下下大家都在搞課題。申報課題的大夫上班憂心忡忡擔心課題不能被批準,批準了課題的大夫上班還在想著動物實驗效果如何?不理想應該如何去彌補?回家大量的時間花在寫標書,寫論文上,誰還有時間去看書去學習。醫生們被課題搞的筋疲力盡,被論文搞得暈頭轉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這個病人療效不好,為什么?醫生很少從自己找原因,下班后針對白天看病的結果去看書,去查找問題的癥結所在的人寥寥無幾。
那么,如何解決呢?中醫的實驗難做,因為跟現代醫學的模式不同,而“因人制宜”是中醫一大治療原則,醫師應該把科研的重點放在自己如何運用辨證論治規律,通過實施個體化治療后取得的臨床療效上,運用各種現代化手段回訪病人,及時了解治療效果,及時完善治療措施,及時總結經驗,臨床醫師應該在自己專長和喜歡的工作中找課題,而不能為課題而工作。作為醫院應該為臨床醫師做這些工作提供一定的時間,上級組織在審批課題時也應該給予考慮。此外,中醫評定職稱也應有相應的傾斜政策,醫療水平高,技術全面,深受患者歡迎的臨床醫生在評定職稱時在同等水平中應該作為優先考慮的條件,或者發揮集體智慧,讓理論水平髙者協助他們總結經驗,申報課題,批準立項,從根本上調動臨床經驗豐富醫生的積極性,這對弘揚中醫有一定促進作用。
4治療任何疾病必須突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和西醫都以人為研究對象,但二者形成的時代不同,采取的思維方法研究手段各異,形成兩種差異很大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與它的理論的科學性不無關系。中醫學在漫長的歷史過程通過古代解剖,通過長期對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通過反復的醫療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正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中醫臨床才能產生卓著的療效。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臨床醫生治療疾病的有力武器,中醫治病如果失去這兩大法寶,將一事無成。比如現臨床出現的“三高”癥等,患者最大的心愿是降壓、降糖、降脂。作為中醫大夫,降糖、降壓等中藥可以運用,但不能刻舟求劍。目前中醫雜志上有很多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三高”癥收效良好的報道,值得臨床醫生的重視和借鑒,有機會應該多看中醫報刊、雜志,了解中醫藥的進展和研究動態,不斷用中醫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自己,在臨床上實現自我的價值。
5注重理論研究者和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
團隊精神值得提倡,中醫理論工作者與臨床工作者之間應該建立合作關系,現全國各中醫院校均有相應的教學醫院,這對雙方的互相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應該很好的利用這種條件,開展對疑難雜證進行會診的方式。教學醫院與教學單位掛鉤,每周進行一次病案討論,理論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對病證進行分析,提供思路,臨床大夫談他們的經驗,理論與實踐的優勢互補,可以取得雙贏的效果。
【摘要】 腹膜透析(CAPD)是治療終末期腎病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長期腹膜透析往往導致多種并發癥,尤其是消化系統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質量。雖然腹膜透析技術在不斷改進,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仍明顯低于正常人,合并癥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據統計,CAPD患者消化功能紊亂的發生率高達74.25%。筆者收集近5年來中醫藥在緩解腹透并發消化道疾病、改善腹透患者營養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的相關進展,總結分析如下。
一、中醫的病因病機
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是各種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此時患者的內環境喪失了穩定性,血中代謝廢物蓄積,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綜合癥,其中以消化系統并發癥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胃脘嘈雜、不欲飲食、 食入即吐、反酸、 噯氣、大便秘結等等。其表現屬于中醫的“嘔吐”“呃逆”“腹痛”“吐酸”等范疇,病位涉及肝、脾、腎等多臟,氣化不利、濕濁淤血內停貫穿疾病的始終。
1.1 濕濁內蘊在腹膜透析中,往往存在慢性炎癥狀態。有學者將炎癥因子增高歸為中醫的“濁毒”、“濕熱”范圍。慢性腎衰竭患者若高蛋白飲食反而助濕生熱,濕熱阻竭,脾腎氣化不利而加重虛損。蔡潯遠等認為慢性腎衰竭的形成,往往因水腫、淋證、腰痛、癃閉、眩暈等病證,遷延纏綿,久治不愈,導致脾腎嚴重受損,水濕內蘊體內,日久化濁,化毒,化淤,諸邪相互交接,壅滯于內,又會加重脾胃的虛損。
1.2 脾胃虛損CAPD患者透析后,可出現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良、水腫等癥狀,這些病狀統稱為營養缺失綜合征,屬中醫學“虛勞”范疇。《素問·通評虛實論篇》認為:“精氣奪則虛”。 研究表明,CAPD患者由于腹膜長期暴露在非生理性物質中,腹透液中高濃度的葡萄糖、乳酸、高滲透壓和低pH值等會對巨噬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腹膜的防御功能下降。腹透患者因長期透析致精微物質外漏,出現臟腑虧虛、氣血陰陽虛損等癥狀。脾氣虧虛,氣化不利,困阻脾胃,氣機失暢,使胃失受納,脾失健運,傳導失司,清濁不分,繼而出現腹脹、便秘、腹瀉或飲食減少等表現。
1.3 肝郁氣滯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抑郁表現。楊洪濤認為:一方面,患者因失去了部分腎功能導致身體機能下降,降低,并且失去了健康和一定的社會功能,在家庭和工作單位的地位也低,心理問題隨之而來;另一方面,巨額的醫療負擔是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狀態的重要影響因素。張紅梅等對腹膜透析的病人抑郁組和非抑郁組進行比較,發現抑郁組的軀體癥狀較非抑郁組發生率為高,尤其是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失眠癥狀更為突出。因肝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患者長期抑郁,肝失條達,怒則氣上,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表現為干嘔呃逆,噯氣吞酸;肝氣郁結日久,傷陰化火,肝絡淤阻,最終致“血濁氣澀”。血濁與氣澀互為因果,使濁邪壅遏于內,充斥三焦。三焦決瀆失司,痰濁阻滯腎絡,氣化不利故成本病。
1.4 陰陽兩虛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長期行CAPD治療,患者的殘腎功能逐漸下降,機體的免疫防御機能,患者表現為疲乏、少食、尿少或夜尿多,或無尿,舌暗,苔白,脈細?;颊吣I氣不足,封藏不固,腎陽虧損,無以蒸化水液,脾陽不足,無以運化水谷精微。聶峰等認為CAPD病人正虛證的演變過程為:脾腎氣虛型-脾腎陽虛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這種演變過程往往因實致虛,繼而在虛的基礎上又產生實邪,而實邪進一步加重本虛。由于腎不藏精反漏精,腎不泌濁反留濁,遷延日久,而致氣血陰陽俱虛。
二、中醫的辨證要點
2.1 辨虛實中醫學認為慢性腎衰竭(CRF)發病機理極為復雜,涉及五臟六腑,氣血陰陽,可概括為本虛標實-脾腎虛損為本,濕濁淤毒為標。張嘉毅認為CAPD患者剛剛進入透析階段(CAPD開始到第6周),體內毒素的清除尚不充分,正氣衰敗、淤濁痰濕等邪實之證表現更甚;隨著透析對毒素和水分的清除(第6周到第8周),邪實之證明顯減輕,正氣虧虛之證突出;(8周后)由于本病由多種腎臟疾病遷延日久發展而來,中醫素有“久病必淤,久病入絡”之說,所以本病患者皆有血氣郁滯、絡脈不暢、淤血內停、濕濁等病理變化,且與腎虛相伴而生,互為因果,并且貫穿疾病始終。蔡明認為腹膜透析乃屬中醫的祛邪之法,它不能替代腎臟的整體功能(只是替代腎臟的濾過功能,不能替代甚至還損害腎臟的內分泌功能)。研究已證實,腹膜透析影響機體蛋白質、氨基酸代謝,并導致其大量丟失,使血清蛋白質氨基酸水平顯著下降,加重機體營養不足。因此,腹膜透析在清除毒素,解除標證即祛邪的同時,必然會加重正虛,尤其是大量脫水可使水隨液脫,使虛損之腎氣更加衰敗,使腎失氣化開合之職,導致尿量急劇減少,殘余腎功能急劇丟失,甚則導致腎氣衰敗而死亡。所以治療時需要分清虛實輕重。
2.2 辨陰陽終末期腎病患者進入腹膜透析的初期,體內毒素積聚及水鈉潴留的病理狀態尚未完全緩解,阻礙脾腎陽氣運行溫煦,故中醫證型以脾腎陽虛為主;隨著透析齡的增加和透析方案的調整,腹膜透析的作用逐漸得到顯現,陽氣暫以暢通,虛寒之象也逐漸減輕;但是隨著腹膜透析病程的繼續延長,腹膜結構和功能損傷,超濾能力和物質轉運能力逐漸下降,腹膜炎發生率也逐漸增加,透析患者或因長期水液和精微物質流失,出現陰陽兩虛。由于腎不藏精反漏精(長期蛋白尿、腹膜透析致精微物質流失),精血虧虛,腎水不足,虛陽浮越于上,化燥傷陰,表現為嗜冷飲,腰膝酸軟,口干舌燥,五心煩熱,失眠等。故治療時需辨清陰虛和陽虛的孰輕孰重。
三、中醫的治療原則
3.1 健脾益腎,和胃降濁龔劍華等用溫脾降濁湯治療腹膜透析納呆24例,溫脾降濁湯以太子參、黃芪、白術、炙甘草補氣健脾;附子、肉桂溫腎助陽;知母、黃柏以制附子、肉桂之溫燥;當歸、白芍、熟地黃養陰補血;姜半夏、陳皮、紫蘇?;瘽窭須?,和胃降濁。諸藥配伍,溫補脾腎、和胃降濁、養陰補血,共奏其效。熊飛等認為腎衰合劑中加入一定量大黃(一般為10~15g)同煎,其瀉下作用不明顯,但降濁(濕、淤之邪)效果好,且能改善患者食欲,蓋因其降濁以開啟脾胃之功。腎衰合劑以健脾益腎,補益氣血為主,重在健脾益氣,達到升清降濁祛濁化淤的目的。腎衰合劑方中黃芪、太子參大補元氣,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枸杞、地黃、牛膝滋補腎精,以固腎元;白術、茯苓、厚樸健脾利濕,調理氣機,以絕濕濁生化之源;紅花、丹參、益母草活血化淤以治其淤血標實之邪;大黃降濁開啟脾胃。諸藥合用,而達到扶正祛邪,調和陰陽之效。魏連波認為CAPD的中醫辨證多為脾腎俱虛,氣血虧損,治療宜從健脾補腎,益氣養血著手防止CAPD患者低蛋白癥有較好的療效。可用溫膽湯加減改善食欲,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和吸收;用人參養榮湯加減以健脾補腎,益氣養血,使血漿蛋白回升。徐成江等以自擬參芪健胃湯(黃芪25g,黨參、白術、茯苓各15g,羊藿12g,肉桂3g,牛膝、當歸、白芍各15g,陳皮10g,半夏、佩蘭各12g,內金10g,谷麥芽15 g)治療厭食癥,在改善低蛋白血癥方面較單純西藥治療組療效更佳?,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參、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肝細胞合成白蛋白的作用;茯苓、淮山藥可改善患者消化吸收功能;雞內金、谷麥芽等能促進胃液分泌,使胃的運動機能加強,有助于消化,增進食欲。
3.2 健脾助運,行氣和中大多數學者認為,CAPD患者脾胃長期浸漬在水濕之中,濕濁彌漫三焦,困阻脾胃,氣機阻滯,脾失健運傳導失司,清濁不分。故治療上當從脾胃論治,注重健脾開胃,去濕化濁。傅玉素將該病分為五型論治:脾胃兩虛型用香砂六君湯、參苓白術散加減;脾虛氣滯型用黃芪健中湯、旋復代赭石湯合小半夏湯加減;寒熱錯雜型用半夏瀉心湯、黃連湯加減;脾腎陽虛型用附子理中湯、四神丸加減;胃陰不足型用益胃湯加減。
3.3 疏肝行氣,活血去濁張嘉毅則主張依據PD進程分階段論治以改善患者胃腸功能障礙,初始階段正氣雖衰,但淤濁痰濕標證更甚,故以溫膽腸加味;正軌階段標實減輕,氣(陽)虛證明顯,故治以補中益氣湯或無比山藥丸加減;長程階段久病多淤,應以固護腎元為主,佐以和絡泄濁,常須在補益藥基礎上加入活血化淤之品,如桃仁、紅花、赤芍藥、懷牛膝、川芎、積雪草等。
綜上所述,CAPD患者出現胃腸道癥狀的基本病機是正虛邪實,正虛為本,邪實為標。其主要治則是健脾益腎、和胃降濁、疏肝行氣、活血化淤等。主要方劑是溫脾降濁湯、參芪健胃湯、溫膽湯等。盡管CAPD患者損傷的臟腑在腎,但筆者認為五臟之中,除腎以外,與脾關系密切。脾胃為升降之樞紐,脾喜燥惡濕,患者長期腹透液存在腹腔,腸胃浸漬于水濕之中,水濕困脾,脾胃升降失調,胃氣上逆,出現惡心、嘔吐、納呆等。由于患者腎功能減退,長期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患者表現為情志抑郁,肝氣郁結,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出現食少,納呆等癥狀。臨床上患者惡心、嘔吐、納呆等脾胃癥狀出現最早且貫穿始終是其明證。同文獻表明,中醫藥治療主要通過健脾和中、顧護胃氣、調整中焦功能,從而保護腎功能。雖然中醫藥在改善CAPD患者的消化道癥狀上有一定的療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給藥的途徑,對患者的癥候分型的規范、辨證論治以及中藥提高CAPD效率的機制等問題需進一步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 Z. Tekin I0. Pocan B. Boran A. et al.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CRP and Fibrinonen Levels a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Early SLane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Ren Fail, 2008, 30(2):219.
[2] 張秀娟,寧紅雨.趙剛教授治療慢性腎衰竭經驗樜拾.中醫藥學刊[J].2005,23(2):234-254.
[3] Bergstrom J, Lindholim B, Lacson E, et al. What are the cause and consequse- quences of the Chronic inflammatory state in chronic dialysis patients. Semin Dial,2000,13:163.
[4] 朱辟僵,周 遜,趙 華,等.慢性腎衰竭微炎癥狀態與中醫證型關系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5):652.
關鍵詞:中醫/糖尿病治療新思路醫學/環境治療
糖尿病屬中醫的“消渴”范疇,指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隨著對糖尿病認識的深入,目前認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發病基礎。在胰島素抵抗階段,常常表現為一組臨床癥狀,即所謂的胰島素抵抗綜合癥或稱代謝綜合癥。包括: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向心性肥胖、進行性的葡萄糖耐量異常和血脂紊亂、高血壓、內皮功能障礙、及血液流變學、纖維蛋白溶解、凝血方面的障礙等。在糖尿病的患者中,有40%存在大血管病變,50%有高血壓,50%有高甘油三酯血癥,40%有微量蛋白尿。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盡早改善胰島素抵抗是預防延緩糖尿病發展的關鍵。因而中醫的治療思路也應隨之轉變,由單純的治療“消渴”,到改善胰島素抵抗,干預阻斷代謝綜合癥的核心環節,預防糖尿病及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拔床∠确馈蔽ㄈ绱瞬拍荏w現中醫的勢。故在現代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療中應有特別強調對“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抵抗綜合癥”的防治。
一、中醫對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癥的認識
代謝綜合癥類似中醫的“痰濕”“肝郁”“食郁”“血瘀”等致病的“肥滿”“眩暈”“濕阻”等?!胺蕽M”“眩暈”等,這些“證”看似與“消渴”無關,實際與消渴有共同的核心機制,或可以說是消渴早期的病理基礎。中醫認為以食郁為主導的六郁是該代謝綜合癥的發病基礎;以肝脾功能失調為核心的代謝功能紊亂是其基本病機。過食、少動造成食、氣、血、熱、痰、濕六郁作用于脾胃而釀成痰、瘀、濁、脂等病理產物。在該代謝綜合癥的早期,高胰島素血癥期,機體處于代償階段,形體壯實,整體機能旺盛,以實證為主,屬郁、熱階段,并沒有明顯的病態;至中晚期由實而虛,由盛而損,由脾開始既而肝腎,臟腑功能減退,整體機能失調而出現多種代謝紊亂;到晚期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使全身脈絡損傷,脈絡瘀滯出現嚴重的循環障礙,并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二、中醫對代謝綜合癥的防治
在辨證治療上,主張按“郁熱虛損”不同病機分階段治療。
2.1郁證階段:臨床表現僅見肥胖、過食、不耐疲勞。中醫辨證屬郁證,包括食郁、氣郁、痰郁、濕郁、血郁、火郁等“六郁”范疇,并以食郁為核心,治療宜消食散結,常用越鞠丸加減。
2.2熱證階段:臨床常見肝胃郁熱和痰熱互結兩個證型。肝胃郁熱者宜用開郁清熱的大柴胡湯加減;痰熱互結者宜用清熱活血的加味三黃湯(生大黃、黃芩、黃連、水蛭、地龍、赤芍)加減。其中防風通圣散,三黃瀉心湯,三仁湯、三石湯,小陷胸湯等分別用于此階段之表里三焦俱熱、肺胃熱盛、濕熱較盛、痰熱壅盛等不同證型。此階段因飲食不節,酒食生痰者亦不少見,常以順氣消食化痰丸治療;如因素體胃弱,因虛而郁,因郁而熱者宜用升陽散火湯或升陽益胃湯。熱證后期,氣由熱耗,虛實夾雜者宜用健脾丸,枳術丸等。
2.3虛損階段:病機復雜,臟腑功能減退,氣血陰陽不足,痰濁瘀血日甚,或以糖尿病為主要表現,或以高血壓病為主要表現,或以血脂異常為主要表現。終致“脈損”、“絡損”此時本虛標實是其核心病機,應根據側重的不同,在益氣、溫陽、滋陰、養血基礎上清化痰濁,活血化瘀。因該綜合癥的最終歸宿是血管病變,故中醫治療應以“活血化瘀通絡”為貫徹始終的主線。中醫在防治該綜合癥的“五高”上有獨到之處,即“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凝低纖溶血癥”“高粘血癥”的治療。如以黃連阿膠湯、黃連溫膽湯治療因抑郁失眠造成的難控制的高血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瀉心湯治療因肝經郁熱、肝陽上亢導致的以高血壓為主的該綜合癥;以瀉心湯合硝石礬石散治療因痰、濕、郁、熱導致的以血脂異常為主的該綜合癥;用抵擋丸治療該綜合癥的高凝、高粘血癥都能取得滿意療效。
三、中醫治療糖尿病思路的轉變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思路應由單純治療消渴轉變到防治胰島素抵抗、治療代謝綜合癥上。特別要重視該綜合癥的早中期,臨床癥狀不明顯而僅表現為身體肥胖、形體壯實、多食少動即郁熱階段,開郁清熱為其主要治法;該綜合癥的后期虛實夾雜,既有臟腑氣血功能不足又有痰、濕、瘀標實為患,治療當標本兼顧;到該綜合癥的晚期,虛癥更重、脈絡瘀阻更甚,補虛的同時更要強調活血化瘀通絡。隨著臨床和實驗研究的深入發展,證實許多單味藥或成方能改善胰島素分泌時相;調節胰島素與胰升糖素之間的反饋平衡;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血壓血脂;拮抗血漿內皮素受體,保護糖尿病患者的內皮細胞功能,預防治療糖尿病的血管病變等,這些成果為中藥治療該綜合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潘長玉,尹士男.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重要因素.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0,16(1):56.
[2]李賽美,熊曼琪,林安鐘,等.不同治法阻斷糖尿病大鼠高糖、高脂、胰島素初步觀察.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8):34~37.
摘要: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對睡眠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秦漢之際,在我國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睡眠理論的內容,相關論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機制、睡眠障礙的病因病機和病癥分類以及癥狀描述等多方面內容,形成了陰陽睡眠理論、營衛睡眠理論和五臟睡眠理論,為后世醫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從人類發展史上看,在很長的時期,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這樣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是出于無奈,最初也許沒有人去注意為什么天亮了人會醒來,天黑了人要睡覺,但也由此適應了自然變化規律,正是這種與晝夜更替和諧的痛寐節律為人類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在此不談及其他生物的睡眠),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良好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機體功能活動正常的寫照。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對睡眠有不同稱謂,先秦多稱“寐”、“寢”、“膜”,為其前后的文獻廣泛應用?!饵S帝內經》除沿用以上稱謂外,以“臥”表達睡眠之義的情況比較多,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屬此種情況,早在馬王堆醫書《十問》中就有“一昔(夕)不臥,百日不服”的論述。漢代以后慣稱“睡”或“眠”,以單音詞形式表達,“睡眠”一詞以合成詞形式表義最早見于翻譯后的漢文佛經,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論夢法,睡眠時始夢。如人睡眠中夢見虎威號叫,覺者見其如其夢耳?!薄饵S帝內經》對睡眠有獨到的認識,并形成了中醫學睡眠理論的基本框架,內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機制、導致睡眠障礙原因及辨證治療等。西醫學關于睡眠有抑制擴散學說、中樞學說和睡眠物質三大學說。巴甫洛夫以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論述覺醒與睡眠,睡眠是人體的抑制擴散狀態。之后神經生理學家們,從動物實驗認識了睡眠中樞。又有對激素和神經遞質的系統研究,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睡眠研究者從尿中提取出“尿核貳”,該物質有引發睡意的功能,被稱為睡眠因子或睡素。這種睡眠因子,既能促進睡眠,又能增強人的免疫功能。事實證明,人在發燒生病時,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隨之增加,使人體白細胞增加,吞噬細胞活躍,免疫功能和肝臟解毒功能增強,體內代謝速度加快,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故爾有人稱睡眠是治病良藥??傊?,睡眠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現象的確涉及諸多復雜的因素與機制,較之西醫學而言中醫學睡眠理論獨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機制
中醫睡眠理論認為睡眠是以神的活動為主導,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機樞,五臟藏精化氣為基礎的整體生理過程。
中醫理論中神的含義較為復雜,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臟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腎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腎意志為基,心神的自覺意識內斂為主導,肝魂隨之潛隱,肺魄失出人之機,則精神活動減弱乃至停止、各種感覺與運動反應遲鈍,進人睡眠狀態。在睡眠狀態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寧,魂不游蕩而無夢,魄處其舍而形靜。《莊子齊物論》:“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p>
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睡眠之機樞,《靈樞口問》云:“衛氣晝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螟;陰氣盡而陽氣盛,則痞矣?!薄鹅`樞營衛生會》云:“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薄鹅`樞衛氣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于目,目張則氣上行于頭,?!睂迮K主氣化。睡眠的各種神志信息由營衛氣血載負運轉,而營衛氣血的生成、運行與五臟密切相關。只有五臟氣化和調,營衛氣血充實、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氣順神靈,睡眠以時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發氣機、心脾之化營生血、肺之主氣行營衛、腎之主水蒸騰津液,以及肝脾調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腎藏泄適宜、心腎水火相交、脾腎先后天互養等,對睡眠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著重要的生理意義。
五臟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動,也是睡眠活動的基礎根底。先天之精化為五臟軀體,五臟主軀體又生化后天之精,以為氣化活動基礎。五臟之精充盛,其氣化活動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為根基,精盛體壯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暢,如《營衛生會》述少壯之人“晝精而夜眼”、老人“晝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說,《黃帝內經》睡眠理論有三,即陰陽理論、營衛理論和五臟理論,而五臟理論當為核心。中醫學睡眠理論體現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視整體,重視時間因素,重視時間的周期變化,又強調睡眠(寐)與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靜則寐,神動則痞。心神是五臟神之一,心神能否發揮主宰作用有賴于五臟神之間的協調與各司其職,這一認識確立了以五臟精氣神論睡眠的基本原則。后世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不斷豐富祖國醫學睡眠理論,為養生及臨床開創了獨具特色的道路。
二、睡眠障礙
2.1睡眠障礙的主要病癥睡眠的正常機制遭到破壞即導致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失眠、嗜睡、夢寐不寧、睡行癥。
失眠,或稱不寐、不得眠:表現為夜間難以人睡、或難以持續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來時有疲勞感。從神的層面看,心神受擾,動搖不定,可致不寐;從氣的層面看,衛氣留于陽,不人于陰則不寐;從精的層面看,五臟不足,心神的活動、氣的運行失去原動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總屬心神不能應時外張,魂魄沉溺于內,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證。究其原因總以陰、寒、濕、痰為患。而嗜睡見于大病后者,多氣虛懶臥;見于病證危重者,是精氣衰竭,神敗難振,當另論。
夢寐不寧:表現為多夢,常伴夢魔、夢驚、夢吃、夢交等,因夢不能安臥。一般以不快夢境反復出現,醒后身心不適為要點。從五臟神的層面看,夢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內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擾,魂魄分離,魄靜而魂動也。內刺激與生理或病理狀態有關,也可因情思經歷之痕記有所憶起而使魂不安寧而夢。《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云:“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播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與,甚饑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薄饵S帝內經素問方盛衰論篇》云:“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播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筑垣蓋屋?!薄饵S帝內經靈樞邪發夢》云:“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將以上三段經文的內容歸納起來可見:夢境的不同與臟腑陰陽的盛衰虛實有關,由此可見《黃帝內經》對睡眠中夢的現象已經有高度的認識,并引導人們通過了解病人的夢境,測知病人的臟腑陰陽氣血之盛衰,邪氣之強弱,病變之部位,從而正確診斷,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癥,或稱夢游,表現為睡中起來,睜開眼睛,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往往步伐緩慢但能避開障礙物,有時只限于睡房內活動,有時會走出去,嚴重者有離開住處很遠的情況。通常能自行返回繼續人睡,醒來對此毫無記憶。其原因是人寐后雖然心神內斂,意識潛而不張,但魂魄不寧,相為顛倒,魄激而形動,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憶;并非意識下的魂魄活動,故無“形開”(覺醒),多無感知,或僅有表淺感知。常見于少兒神志發育不全者,亦可發生在成人。
2.2睡眠障礙的辨治思路睡眠障礙的病機之本在于機體陰陽失調,一般地說不外飲食勞倦、情志刺激傷及人體臟腑氣血,導致臟氣不平,氣機逆亂,陰陽所主失序,出現少寐,或夢寐不寧、或嗜睡、或睡行等癥。從睡眠由心神主宰這一觀點出發認識睡眠障礙,啟發了從臟腑精、氣、神的角度分析睡眠障礙的病因病機思路,從而歷代醫家在臨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了以臟腑為核心論治睡眠障礙的基本原則。由于陰陽、營衛、五臟精氣神之間彼此聯系,故對于睡眠障礙的認識允許多視角、全方位,對不同體質、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病因、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季節所發生的同類疾病,均為辨證的重要依據,因此,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方法,體現了人性化治療的重要特色。wWw.gWyoO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特藥、特材不斷涌現,一些重特大病患者使用目錄外的新藥和技術治療,進一步加劇了參保個人醫療負擔。以本市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構成變化為例,十年前職工個人負擔醫保目錄外的費用約占醫療總費用的1/4,2011年已超過1/3;與此同時,乙類藥品和診療項目統籌前個人自負費用的占比,也由十年前的1/4變為1/3。統籌外負擔的加重主要發生在使用大量高價目錄外或乙類藥品和診療項目的重特大疾病患者身上,患者支付能力不足與醫藥創新的高投入要求高回報的機制之間的巨大矛盾,導致群眾對特藥保障呼聲強烈。為減輕參保患者的醫療負擔,緩解大病患者因病致貧問題,2012年7月青島市出臺了《關于建立城鎮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對新形勢下重特大疾病的醫療保障進行探索。
2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概述
參加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的患者,已享有正常醫療保險統籌支付待遇的,可享受城鎮大病醫療救助待遇,其資金來源于財政投入和醫?;?。其中財政投入用于醫保統籌范圍外費用的救助,由市、區(市)兩級財政按1∶1分擔,實行專項資金管理,??顚S?;醫?;鹩糜诮y籌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的救助。
2.1醫保統籌范圍外個人自負費用的救助
針對患重大疾病、罕見病的參保人,由財政部門劃撥專項資金,將臨床使用費用較高、療效顯著且難以用其他治療方案替代的特定藥品、特定醫用材料,經專家論證確定為特藥救助項目、特材救助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參?;颊甙醋罡呦揞~內個人自負費用的70%予以救助。
2.2醫保統籌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的救助
2.2.1特病救助。
參?;颊咭蚧贾卮蠹膊?、罕見病,為維持生命,需終生持續治療,且常年需支出巨額醫療費用的,經專家論證確定為特病救助項目。符合條件的患者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醫保統籌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超過3000元的,納入特病救助,按超過部分的70%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額不超過10萬元。
2.2.2大額救助。
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醫保統籌范圍內自負費用超過2萬元的,納入大額救助,按超過部分的70%給予救助,不設救助封頂線。
2.2.3超限救助。
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應由醫保統籌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已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及大額醫療補助金最高支付限額的,按超過部分的90%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額不超過20萬元。
3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實踐
有些跨國公司的新藥(含新的器材或技術)療效確切,在國外早已上市,但因價格高,短期內難以納入我國醫保目錄。這些公司為打開銷路,通過慈善機構向患者有限贈藥,不少危重患者用藥后病情大為好轉,但贈藥達到提取限額后,只能自費購藥。贈藥的方式雖然擴大了藥品銷路,但不能解決患者的后續治療問題,而且對我國現行醫保政策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青島市將群眾訴求強烈的藥品和器材,經臨床專家論證推薦,納入與相關藥商談判的范圍,提出以“減負”為導向,以“降費”為核心,采取復合式“降費”模式,形成“二次定價”。經逐一談判,包括倍泰龍、索馬杜林、科望、全可利、施達賽、索坦、赫塞汀、凱美納在內的8種特藥和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刺激器1種特殊醫療器械納入第一批救助范圍。
3.1多方共付機制
在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過程中,積極引入多方資源惠澤參?;颊?,支持和鼓勵慈善機構、愛心企業、藥品生產企業與供應商參與大病救助。醫?;鸷拓斦度塍w現了政府的主導責任,保障資金來源的穩定性。慈善機構、社會捐贈、藥品生產商和供應商的費用分擔,可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形成互助共濟合力。多方共付機制,為城鎮大病救助制度的有效運轉提供了重要保障。
3.2競價談判機制
以降低參保人員醫療負擔為核心,由政府部門主導,將群眾訴求強烈、臨床專家推薦的藥品和器材納入談判品種,圍繞價格、贈藥、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談判。在談判手段上,堅持靈活多變,引導藥品企業采用“打包式”降低費用模式。除對特藥特材本身進行降價讓利外,要求企業降低贈藥門檻、加大贈藥力度,在首批納入特藥的8種藥品中,有5種對符合用藥條件的低?;颊邔嵭腥堂赓M贈藥。作為制度準入條件,藥品企業還要拿出部分資金,用于改進患者服務、用藥隨訪、健康教育和治療輔導等。為避免特藥的過度使用,強化政府監管責任,根據每種藥品的適用癥和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測算參保人群中可能應用該藥的人數,并通過談判限定藥品的年度使用總量,超過總量的費用由供應商按醫保救助比例承擔。通過談判,一方面降低了參保患者的自負費用,另一方面引導藥品企業合理營銷以及醫療機構規范用藥。
3.3特藥特材準入機制
特藥特材救助實行專項管理,在遴選藥品時,以最大限度實現有效治療為主要依據,力求科學準確。以被國內治療指南一致推薦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標準治療藥赫賽汀為例,在乳腺癌患者中HER2陽性乳腺癌約占20%-30%,因此將基因檢測結果為HER2陽性作為申請特藥救助的條件之一。目前,本市已有100余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通過審核獲得特藥救助,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3.4責任醫師評估制度
經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確認的特藥救助、特材救助責任醫師共82名。申請特藥救助、特材救助待遇資格的參?;颊?,必須通過責任醫師申請并開處方,才能獲得大病醫療救助。同時,對已享受救助待遇的患者,在診療過程中責任醫師要實行再評估,確定應用療效以及是否適合繼續使用特藥特材。大病醫療救助責任醫師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參保患者得到權威專家的評估,確保合理診療;另一方面也為醫保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確保救助基金合理支出。醫保部門除抽查外,還要定期對運行數據進行分析,組織責任醫師對相關藥品、器材使用的合理性及療效進行評估,及時完善管理措施,提出政策調整的建議。
4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成效
截至2013年底,青島市共有6.9萬人次享受到大病醫療救助待遇,救助金額約1.9億元。借助醫療救助政策和醫保管理平臺,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特殊疾病患者也用上了高值藥品和器材,不僅延長了患者的生命,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4.1患者個人負擔明顯減輕
申請大病醫療救助人員因罹患重大疾病而導致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制度針對特定的救助項目不設立起付線或設立較低起付線,并規定了較大額度的報銷比例,被救助人員可以低價甚至免費使用治療重癥的高值藥品。以赫塞汀為例,該藥每支售價是2萬多元,患者個人全自費用藥靶向治療一年約需30余萬元。赫塞汀作為特藥納入大病救助項目后,個人自負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加上藥品企業通過慈善機構無償贈藥,用藥治療一個療程的費用僅4萬余元。又如治療BH4缺乏癥的藥品科望,大病救助制度實施后,通過醫保部門、藥品企業、慈善機構三方合作,免費為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提供用藥。經過及時發現并定期服藥的兒童,其身體機能與健全孩子相差無幾,不但使患兒家庭負擔減輕,更為孩子順利接受教育、融入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年近七旬的魏老太,因罹患重度帕金森氏病,生活不能自理已有兩年,在接受腦深部電刺激器(簡稱DBS)治療一個月后,王老太在家人陪同下親自到醫保大廳窗口辦理報銷手續。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兩個單側S型DBS,實際醫療費用總計14萬多元,納入大病醫療救助特材救助范圍后,個人只負擔4.3萬元,醫保報銷近10萬元,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我還有能下床走路的一天,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p>
4.2實現醫患保多方共贏
大病救助制度以醫療保險管理平臺為“支點”,運用協商談判機制,引入慈善機構、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捐助企業及個人多方資源,大大提升了患者使用高值高效藥品器材的支付能力,促進部分特種藥品的運行模式從慈善式轉為醫保式?;颊叩慕洕摀黠@減輕,后續治療得到有效保障;供應商的營銷成本降低,銷量增加;醫保的保障能力提高,此前因慈善贈藥停止而形成的大量上訪問題徹底解決。
4.3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心房顫動;辨證分型;中醫藥治療
房顫(AF)是最常見的心律紊亂,其患病率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且可導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腦卒中及周圍血管栓塞等并發癥。本文就房顫的辨證分型和中醫治療等方面做一綜述。
一、古代經典對房顫的認識
古人認為房顫的病機多以本虛為主,《傷寒論》177條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以方測證,這里的“心動悸”當屬心之陰陽氣血俱虛,心失所養,鼓動無力所致。宋·嚴用和在《濟生方·驚悸》中謂:“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蓋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則心君自安矣?!泵鞔_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唐·孫思邀在《千金方·心臟》謂:“…病苦悸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虛寒也”。又云:“陽氣外擊,陰氣內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均指出心陽虛衰可致驚悸。此外,痰瘀內阻亦可導致房顫的發生,《丹溪心法·驚悸怔忡》提出驚悸病本為心虛,在驚為痰,在悸為飲,認為心悸與痰擾心神有關。王清任則明確指出血瘀可致心悸,《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證目》謂“心跳、心悸,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法百發百中。”均認為血行不暢,瘀血內阻,可形成心悸怔忡。
二、辨證分型
杜毅等認為房顫中醫辨證主要分為心氣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心腎不交、濕濁擾心、心脈瘀阻,心失所養四種類型,治擬益氣溫陽、滋陰養心、健脾燥濕、活血化瘀四法。黃崇先等[2]通過對68例冠心病快速房顫患者的觀察,認為其基本病機為心脾兩虛、氣滯血瘀、心陽不振、水飲凌心。屬心脾兩虛者治以補血養心、益氣安神,以歸脾湯治療;屬氣滯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以桃仁紅花煎治療;屬心陽不振者治以溫補心陽,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屬水飲凌心者治以振奮心陽、化氣利水,以苓桂術甘湯治療。徐明揚則認為房顫辨證分型主要分為心陽虛脫證、氣陰兩虛證、痰瘀痹阻證、水飲凌心證四型。
三、房顫的中醫治療
3.1經方化裁治療
《傷寒論》首創炙甘草湯來治療“脈結代,心動悸”。許金鳳觀察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老年房顫的療效,提示炙甘草湯加味對老年房顫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杜貴傳觀察生脈散加減治療老年人房顫,結果30例患者,26例3d內心電圖恢復正常,認為生脈散加味對治療老年房顫是有效。劉興明將40例房顫患者分為兩組來觀察溫陽益陰,活血類中藥配伍治療心房顫動的臨床療效。提示治療本病可采用溫陽益陰,活血化瘀,兼清郁熱的治法提高療效。
3.2自擬方治療
李平平觀察自擬益心復脈湯為基礎隨癥加減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提示益氣復脈法加胺碘酮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療效確切。殷養國觀察心房顫動患者均有心悸、煩躁、情緒緊張、睡眠不寧等共同特征,辨證屬心神不寧,故采用養心安神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陳守宏等選擇88例房顫患者來觀察中藥益氣活血方在房顫抗凝中的療效。結果提示益氣活血方對房顫患者有較好的抗凝作用。張艷運用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特色中醫診療方法,以滋陰養血、益氣活血、復脈定悸為法辨證組方,以自擬方定心湯治療房顫,取得良好療效。
3.3中成藥
可用于治療房顫的中成藥有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通心絡膠囊、丹參注射液、參脈注射液等等。徐云校等用參脈注射液治療38例多種原因引起的心房顫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且副作用極少,認為其值得推廣。董昭書等運用參麥注射液治療包括房顫在內的各種快速心律失常,發現參麥注射液除了改善癥狀之外,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的藥物。覃俊安、鄧志忠將以二尖瓣狹窄為主要病變的風濕性心臟病合并AF經瓣膜置換術后仍為房顫的56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9g;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安慰劑。結論認為穩心顆粒對以二尖瓣狹窄為主要病變的風濕性心臟病合并AF經瓣膜置換術后仍為AF的病人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而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穩心顆粒的主要成分甘松提取物纈草酮進行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能與離子通道上的特異蛋白相結合,抑制鈉離子的內流,促進鉀離子的外流,降低心肌細胞的自律性,還能延長心房肌、心室肌及傳導系統的動作電位時間,打斷折返激動,從而達到治療AF的目的,具有與胺碘酮類似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對緩解房顫的癥狀,控制心律和心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房顫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同時,通過中醫辨證論治,聯合使用中藥、中成藥、針灸,既豐富了房顫治療的手段,同時又提高了療效。但房顫中醫臨床報道多集中在驗案,缺乏房顫分型統一標準的研究,對于房顫的臨床分型及其治療存在較大分歧,較難統一,臨床報道療效差別明顯。因此,進一步規范房顫的中醫治療行為,制定科學、客觀、安全而實用的診療規范并加以普及推廣極有必要,科學觀察房顫辨證分型,設立嚴格的治療方案將是今后房顫中醫治療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杜毅.中醫辨治陣發性房顫淺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4(22):30.
[2]黃崇先.辨證治療冠心病快速房顫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1(24):9.
[3]徐明揚.心房顫動的辨證論治[J].光明中醫雜志,1997,4(12):2527.
[4]許金鳳.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老年房顫38例[J].中醫藥信息,2007,3(24):27.
[5]杜貴傳.生脈散加減治療老年人房顫30例[J].吉林中醫藥,2007,12(27):20.
[6]劉興明.加味四妙勇安湯治療心房顫動40例[J].陜西中醫,2007,10(28):12861287.
[7]李平平.益心復脈湯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42例[J].陜西中醫,2006,2(27):154155.
[8]殷養國.安神復脈湯治療老年心房顫動24例[J].河北中醫,2001,10(23):766.
[9]陳守宏.益氣活血方對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7,4(27):2021.
[10]付蓉,張艷,柳士博,等.張艷教授治療房顫經驗擷菁[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1):1415.
[11]徐云校.參脈注射液治療心房顫動38例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0,6(9):260.
濕疹是由風濕熱邪所致的常見皮膚病,相當于祖國醫學的“風濕病”“浸瘡”“黃水瘡”。西醫認為濕疹為多種因素所致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多與變態反應有關。濕疹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有獨特優勢,綜述如下。
1內服外用
1.1中藥加西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洪淑珍[1]對急性濕疹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疏風止癢為主,藥用龍膽瀉肝湯、萆解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亞急性濕疹以健脾除濕、養血潤膚、疏風止癢為主,方用胃苓湯加減,慢性濕疹以養血疏風止癢、除濕潤燥為主,方用消風散加四物湯加減內服。外洗方:苦參30g,黃柏20g,地榆20g,蒼術20g,金銀花20,連翹15g。水煎成1500~2000ml,微溫外洗,日1次;西藥口服撲而敏、開瑞坦或賽庚啶,嚴重者口服小量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亞急性及慢性期,加用激素軟膏。治療100例,治愈66例,好轉3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劉明江等[2]采用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方用桂枝浮萍湯,并口服開瑞坦10mg/d,外用爐甘石洗劑,1%氫化可的松治療急性濕疹,療效滿意。何澤民等[3]把濕疹分為濕熱毒瘀型和陰血虧虛型,分別給予祛濕清熱解毒湯和滋陰養血止癢湯。西藥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息斯敏、強的松,中藥外洗(山豆根、苦參、金銀花、連翹、地榆、九里光、甘草),洗后病灶處涂三九皮炎平軟膏。治療52例,痊愈47例,痊愈率90.4%。程利敏等[4]治療濕疹60例。中醫辨證分型,風熱型:荊防湯加減,濕熱型:龍膽瀉肝湯或涼血消風湯加減,脾濕型:胃苓湯加減,陰虛夾濕型:滋陰除濕湯,風盛血燥:養血消風湯,配合口服西藥敏迪、賽庚啶。外用爐甘石洗劑、皮炎平、膚疾寧。痊愈53例,占88.33%,總有效率100%。
1.2中藥加西藥內服與西藥外用李俊鋒[5]治療濕疹100例,中藥內服予自擬濕疹湯;西藥服息斯敏10mg/d,地塞米松1.5mg,tid,日2次,外搽去炎松軟膏1支、地塞米松(0.75mg)10片、撲而敏(4mg)10片、四環素(0.25mg)10片研末、病毒唑針劑1ml、聚肌胞2ml,調勻外搽。痊愈96例,顯效4例,總有效率100%。曾建中等[6]治療急性濕疹68例,口服賽庚啶2mg,維生素C200mg,日3次,中藥以清熱止癢湯(地膚子、白蘚皮、綠豆衣等)口服,外搽維膚霜。治愈40例,好轉14例,有效6例,無效2例。吳國根等[7]用內服皿治林10mg1次/d,加用健脾潤膚湯(茯苓、蒼術、白術、當歸、丹參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軟膏治療慢性濕疹40例,總有效率92.5%。
1.3中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郭晴[8]以疏風養血,清熱除濕(當歸、防風、苦參、蟬蛻、生地、石膏、荊芥等)為法內服,外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方(黃連、黃柏、全蝎、大黃、苦參研末)混合尿素軟膏。輕者2~4d,重者4~7d治愈,隨訪1年未復發。
1.4西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楊主功[9]采用西藥常規口服維生素C200mg,3次/d,維生素B20mg,3次/d,葡萄糖酸鈣1.0g,3次/d,特非納丁60mg,2次/d,外用中藥水劑(土槿皮、大風子、地膚子、蒼術等)。膏劑(滑石粉、氧化鋅等),治療慢性濕疹40例,治愈36例,有效4例,治愈率100%。
1.5中藥內服與西藥外用李文忠等[10]治療慢性濕疹48例,內服藥用趙丙南經驗方全蟲方(全蝎、皂莢、皂角刺等),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軟膏,總有效率85.42%。劉斌[11]治療慢性濕疹50例,內服復方歸龍湯(地龍、當歸、白蒺藜、川芎、烏梢蛇等),外用5%乙氧苯柳胺軟膏,2次/d??傆行?0%。姜海燕等[12]治療慢性濕疹39例,給予中藥(生地、黃柏、當歸、黃芩、山梔子、白蘚皮、苦參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軟膏,總有效率94.9%。開雁[13]用內服中藥組方(黃柏、黃芩、金銀花、梔子、土茯苓、牡丹皮等),外用派瑞松霜,治療濕疹137例,總有效率91.2%。
1.6中藥加西藥內服吳琦琦等[14]治療慢性濕疹176例,西藥口服克敏:按照體重0.5mg~5mg/kg,2次/d;強的松:1.66mg~20mg/kg,2次/d,10d為1療程。加服清熱二十五味丸。痊愈48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78.4%。
2中藥注射劑與西藥口服外用
黃勇等[15]治療慢性濕疹50例,丹參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射液250ml,每日1次靜點,15d1個療程。同時口服特非納丁片60mg,2次/d。外用參子洗劑,再涂肝素鈉軟膏。治愈45例,有效5例,有效率100%。
3西藥注射劑與中藥口服外用
有人用5%葡萄糖鹽水500ml加慶大霉素16萬u加地塞米松10mg、維生素C1.0g靜點,日1次,連用5d;配中藥消濕湯(生地、玄參、當歸、茯苓、澤瀉、苦參、白蘚皮等)內服,爐甘石洗劑外洗,2~3次/d,另用馬齒莧、黃柏水煎敷患處,3次/d。治療急性、亞急性、慢性濕疹療效顯著。
4西藥注射劑與中藥內服與西藥外用
黨國玉[16]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g,隔日1次肌注。內服中藥(馬齒莧、龍膽草、黃柏、紅花、甘草、苦參、蛇床子等),局部皮損區搽派瑞松霜,治療30例,治愈13例,好轉16例。
【參考文獻】
[1]洪淑珍.經方為主治療濕疹100例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2):380.
[2]劉明江,王麗麗.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濕疹2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6):793.
[3]何澤民,楊迎賓.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疹52例[J].皮膚病與性病,2005,27(4):18-19.
[4]程利敏,程占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疹60例[J].河北醫藥,1999,21(6):477.
[5]李俊鋒.中西醫結合三聯療法治療皮膚濕疹100例[J].四川中醫,2002,20(11):53.
[6]曾建中,毛英.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濕疹68例療效對比觀察[J].四川醫學,2000,21(12):1059.
[7]吳國根.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濕疹48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4,4(5):42.
[8]郭晴.中西醫結合外敷內服治療急性濕疹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06,10(5):25.
[9]楊主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濕疹40例[J].實用醫藥雜志,2006,23(11):1294.
[10]李文忠,蘇秀峰.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濕疹48例[J].山東中醫雜志,2006,25(8):542.
[11]劉斌.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濕疹50例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7,21(2):39.
[12]姜海燕,劉巖.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2):144.
[13]開雁.中西醫結合治療濕疹137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2):102-103.
[14]吳琦琦,陳麗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濕疹176例療效觀察[J].基礎醫學論壇,2003,7(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