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8:51
序論:在您撰寫學生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感恩教育是整個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體味來自他人、社會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讓孩子感知來自痛苦、挫折和失敗等的“恩”。并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教育。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與家長的溺愛有一定的關系?,F在一些青少年意識不到感恩,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不無關系的。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情商與品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傳統家庭模式中,父母的角色是為子女無償付出,他們再苦再累也不求什么回報,而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幼嬌生慣養,很少體諒父母的艱辛。如今的應試教育,使得考試成績一俊遮百丑,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勞,造成少數孩子唯我獨尊,甚至有的還恩將仇報。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感恩意識就很難養成。其次,學校教育的片面,學校重視智育忽視德育。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考就是指揮棒。學校、教師、學生變成唯分數論的忠實擁護者,學校教育的絕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用于加大加深的知識內容、題海戰術與增加學生的作業量上,成績幾乎是評判學生好壞的惟一標準,只要學習好、成績高,即使有些生活方面的小毛病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德育方面的教育就必然被壓縮甚至忽略。而大部分學校評三好學生的標準只有一條——成績好,“三好”變成了“一好”。最后,社會環境不良風氣的影響,錯誤的價值導向的引導。當今社會感恩意識的缺失,雖然局限于少數人和個別現象,然而其影響卻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導致個體品質的自私自利、導致人情的冷漠、導致社會道德的滑坡。所以說,喚醒青少年的感恩意識,彌補感恩教育的缺失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問題的探索
首先,曉之以理,以德服人。通過開展系列化的教育活動,逐步深化青少年的感恩意識。學??山栌梦覈膫鹘y典籍,古文新用,將《弟子規》納入學生的必選課,熏陶學生的感恩意識;還可以通過辦板報的方法,在校園的櫥窗、展板、班級板報宣傳欄里,有計劃的制作感恩方面的教育內容。社會則可以利用媒體宣傳報道感恩方面的新聞、公益影片,加大《感恩中國》這類電視節目宣傳與報道的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知恩圖報的優良氛圍。其次,動之以情,注重身教。親子之情不應該是家長單邊的給予付出,還要有孩子的反哺回饋。家庭感恩教育是親子的雙向互愛,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明白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體諒父母謀生的艱辛。身教勝于言傳,父母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子女,因此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孝敬父母,真誠待人,心存感恩,讓自己的良好品行無意間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學會感動,學會感恩,學會愛與被愛,使他們的心更善良、情更真摯。然后,實踐活動,重在行動。知恩報恩,不僅要用心,更需要踐行!把感恩教育融進社會實踐,學校可以依托大學生志愿者協會、學生社團等組織,開展多種志愿活動,使學生走進敬老院、孤兒院,走到留守兒童們中間,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感恩品質。學校還可以在每年重陽節這天,布置家庭親情作業,學生身體力行的為父母做頓飯、打掃房間、收拾碗筷等,內容不限,形式多樣,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靈受到撞擊,并用文字記錄下父母的感動瞬間,以及自己的行動過程和心靈感觸,讓行動與心靈交互碰撞,使行為內化于心。最后,持之以恒,塑造良品。知恩報恩不是一次行為,需要堅持不懈。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項艱巨工程,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實效,也應反復抓。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家長以身作則的同時對孩子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學校教育為發展,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注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各年級的德育都要把感恩教育作為其中一個系列,長期開展。社會環境為導向,社會要傳遞正能量,將知恩圖報作為社會主旋律進行大力宣傳。
三、結語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育事業;合作方式
任何一種好的教育教學方法都必須適合學生,順應學生,服務學生。教師要做到這一點,確實很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我們教師要有以苦為樂,樂在其中的心境,因為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了苦孩子,甘為駱駝”的胸懷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大愛,可以說是淋漓盡致。
要想做到教育教學適合學生,順應學生,服務學生,我們教師必須創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還有教師具有以前那種傳統觀念,教師中心主義和權威主義還很流行。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在這種長期的、沒有硝煙的“傳統版教育”中“正?!钡匮蜎],只能導致師生間的隔膜、對立甚至怨恨。只有師生平等、和諧地交往,才能讓師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了解。教師千萬不能認為學生是小孩。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小孩不小歌》里說:“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便比小孩還小。”“四塊糖果”的故事就充分體現陶行知先生的那種師生平等、和諧共處的博大情懷: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后,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墒翘招兄獏s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蹦猩@疑地接過糖果。隨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苯處熤挥信I造寬松、和諧、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圍,才能創造有利于學生求知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效、高效教學。
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從教育過程中的領導者、操縱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服務者。在當今新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是配角,課堂不再是教師的舞臺,而是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呼喚“新版教育”,呼喚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呼喚學生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的自由舒展,我們必須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充滿求知欲的強烈心境。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討論法、研究法等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爭論、交流,相互啟迪,產生共鳴。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合作方式,使合作過程成為一個愉快、歡樂和充滿智能的挑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他們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輕易表態或下結論,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不壓抑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發現,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不要怕出錯,要敢于面對問題、挫折和失敗,關鍵是通過交流和討論發言后知道自己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理解、認識問題的缺陷。這種良好的課堂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個性的彰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高效學習。
培根說過:“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萁?,叢山荒蕪?!苯處熞朴谟觅p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并給予表揚和適當的獎勵。學生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少一些打擊和嘲諷?!昂脤W生是夸出來的?!泵總€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學生更是如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不懂得尊重學生的教師,就是沒有人本精神的人,肯定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就不能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育實習;問題;對策
教育實習是老師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師范類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必經之路。教育實習主要有教學工作學習、學校管理實習等方面的內容,教育實習能夠有效的鍛煉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做充足的準備。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全面人才。
一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少專業認同感
有很多大學生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選擇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自己本身缺少對所學專業的熱愛,缺少對專業的認同感。他們認為小學教育專業畢業后只能去城鎮當一個小學老師,沒有出息,導致學生在教育課堂上不能認真的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在實習期間不能認真的對待教育實習的工作。還有一些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認識到老師的職責,缺少對小學生的關愛,缺少對實習工作的重視度。
(二)缺少實踐經驗
很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教育實習前,都缺少相關的實踐經驗,學校也沒有組織過教學實踐活動,造成學生不了解教育實習的具體內容,使得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缺乏教學經驗,和小學生不能有效的溝通,沒有達到預期的實習目的。此外,由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是在校學生,在實習前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人生閱歷比較淺薄,導致在教育實習過程中不能很好的處理所面對的社會問題[1],從而打擊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三)不被實習學校重視
由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之前,學校缺少對學生的實習培訓,常常出現學生在實習學校所教的學科與所學專業的課程知識不相符的情況,造成學生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專業優勢,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還有一些實習學校不讓學生在教育實習期間上課,給學生安排其他的工作,比如批改學生的作業,幫其他老師處理一些瑣事。實習學校缺少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重視,學校認為他們沒有實踐經驗,不給學生講課的機會,造成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二影響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質量的原因
(一)高等師范類學校自身的原因
1.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理論化,缺少實踐性。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才能在教育實習中順利完成實習工作。因此,學校要積極的開展實踐教學,尤其是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課堂實踐教學技能方面,預防學生在實習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活動組織能力。
2.學校缺少對學生教育實習的重視。首先,雖然一些學校在教學計劃中包含著教育實習的設置,但仍缺少對學生教育實習的重視,沒有認識到教育實習對學生就業的重要性。其次,學校在學生實習前沒有向學生講教育實習的重要性,造成學生在實習期間工作不夠認真,沒有達到教育實習的目的。最后,由于學校的實習考核制度不嚴格,造成學生不夠重視教育實習,學校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考核主要是通過書面總結或者報告的形式,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對于學生的具體實習情況不夠了解,缺少對學生實習的關注[2]。
3.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當前,學校在教育實習方面采用集中位置的實踐管理模式,雖然對于教育實習的組織管理有一定的幫助,但卻無法確保學生的實習質量。帶隊老師沒有充足的時間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老師對于學生的實習管理無法落到實處,只能與實習學校的負責人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況,間接的對學生進行管理[3]。此外,有些帶隊老師缺乏管理學生的經驗,造成實習工作散亂,學生的教育實習達不到實踐的目的。
(二)實習學校方面的原因
1.實習學校指導老師缺乏工作熱情。師范類學校學生的教育實習是為了讓學生把在學校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轉化為實踐教學。師范類學生是教育實習的主要力量,是我國未來老師的新生力量。指導老師在學生實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學生的教育實習過程中,寫教學文案、講課、聽課都離不開指導老師的指導,如果指導老師認真負責的對待學生,會提高學生教育實習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目前一些實習學校的指導老師缺乏工作熱情,沒有強烈的責任感。
2.實習學校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實習生?,F在大多數的學校都把升學率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有的學校領導認為,讓實習生去給學生講課,是拿學校做實驗,會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學校的發展。因此,一些實習學校不愿意讓實習生給學校里的學生上課,即使給實習生講課的機會,也不讓實習生講新的知識,害怕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有些實習學校大多是讓實習生去教室里聽其他老師講課,讓實習生間接的掌握實踐經驗。
3.學生在實習學校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在教育實習中,一些實習學校把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的教研組,由實習老師負責學生的實習情況。有的實習老師會把自己的工作讓實習生去做,導致出現工作量分配不合理的情況。此外,有的實習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實習評價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決定,沒有根據學生的實習情況做出科學的評價,有著很大的隨意性,影響學生的實踐效果。
(三)實習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實習生的綜合素質不高。老師素質的高低影響著教學質量,從而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所以,老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老師的雛形,所以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如果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學生的素養不高,會影響教育實習的質量。
2.學生的角色轉變不正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前還是在校學生,對老師持有尊敬的態度。在教育實習期間要由學生轉變為老師,教育專業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角色轉變,無法給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
三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實習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管理,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很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對實習工作不夠熱情,缺少對教育實習的重視。因此,學校要從學生的自身專業出發,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的重要作用,還要通過專業課的教學設置提高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專業,才能更好的在教育實習中認真工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二)加強學生對教育實習的重要性的了解
教育實習是成為正式老師的準備階段,是把在學校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教學的過程。所以,學生的教育實習要受到學校的重視。在教育實習之前,學校要召開實習動員大會,讓學生認識到教育實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實習態度,從學生自身開始進行教育,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實習質量,確保學生在實習期間都能有所收獲,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4]。
(三)提高實習老師的工作熱情
教育實習是師范類學生的重要實踐課程,關系著學生以后就業的情況。實習老師要發揮出自己的職責,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對實習生進行認真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提高指導工作效果
首先,學校要明確指導老師的職責。在學生教育實習期間,指導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實踐教學知識,從而讓學生適應教育實習工作。其次,學校還要改變指導老師的傳統觀念,讓指導老師認真的對待學生。最后,學校還要鼓勵老師多參加實習工作,讓老師認真的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教育實習工作的開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五)改革學校的課程設置
隨著我國對師范類學校的重視,學校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突破了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所以,學校要加強開設實踐性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
四結語
教育實習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它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伴隨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師范類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教育實習,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文剛.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2):47-48+51.
[2]吳萍,曹紅麗.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11):38-40.
[3]韓翠萍,李靜,黃淑珍.高等師范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09):27-28.
美術、音樂教育屬于美的教育的一部分。不可否認,它們對培養人的興趣,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養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一種潛在、容易被人所忽略,而且其范圍極限小,其形式雖是實踐,但其實質仍脫離不了為學而學,為教而教的范疇。盡管有的學校,美術、音樂、勞技搞得有聲有色,但學生的德育、智育等方面卻仍很欠缺,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對美的認識發展和真正的感悟。而要真正領略到它們的美和作用,關鍵還是要"悟",而這個"悟",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美學知識是很難達到其境界的。也就是說,這種教育并不是使某人單純只具有什么特長獲得什么獎就達到了,或只是知道它們的作用而自己并未用此來規范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就行了。真正的目的是要通過這種教育,在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審美修養、審美品味的基礎上,用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達到"言行文明禮貌;衣著合適得體;情趣高尚有別;心靈純潔無私的境界。"真正做"全面發展,特長明顯"的中學生,就必須加強美學教育。
美學教育的任務是把美學理論滲入人們的審美心理、審美意識之中,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可開設專題講座,如行為美,外在美和內在美等;可貫穿于各學科教育中,如語文的語言美,數學的線條美等;可寓于美術課中,如山水畫的意境美、色澤美,人物畫的形體美、動作美等;也可推廣到班主任工作中,教室的環境美,學生的心靈美都可對班級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那么,如何對中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呢?
首先,加強學生人體美教育。讓學生明確外在美和內在美,知道什么是美的言行,什么是不美的言行,從而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潛移默化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人體美包括外在美和心靈美,但關鍵是后者。一個人光有漂亮的外表也是不美的,只有一顆美的心靈加一個美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正如荀子在《非相》篇中寫道"形象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象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對中學生來說,外在美就是體質健全,五官端正,衣著得體適合,要求穿適合中學生的服飾,留適合中學生的發型。心靈美就是人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方面的美。表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系上,就是愛祖國;在處理個人和集體關系時,要愛集體、公而忘私、遵守紀律和社會公德;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要誠實正直、助人為樂、團結同學。表現在個人修養方面要嚴于律已、自尊自愛、刻苦學習、奮發圖強。通過這種理論教育,實施者再貫穿關于人體美的幻燈片于其中,啟發引導學生來判斷分析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從而從理論和實踐中實現了人體美教育的目的。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境。這要求上美育課的教師在課前要設個好的意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激情和余地。如音樂課,革命歌曲氣勢磅礴,可通過相關的錄相帶和講解創造一個情景相融的審美意境,從而激發學生高亢激昂的熱情。民俗歌曲清朗委婉,可通過錄音或實踐(歌頌祖國的可讓學生在室外親身感受體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有"音樂感的耳朵","寓教于樂"。通過創設意境,間接的激發學生審美感知、審美意識的熱情,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理解和審美情趣,進而達到審美創造。
三、對學生進行審美理想教育和校園環境的美的創造的培養。學生白天在校時間長,一個幽雅和諧的校園,安靜整潔的教室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學生提高精神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校園環境的美化,是實現審美理想達到審美創造的重要內容??梢酝ㄟ^開辟或提供社會實踐的場所,讓學生親自參與種花種草的園林工作和修理桌椅粉刷墻壁等勞動實踐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給予美的感知和享受。另一方面,培養他們愛惜校園環境及其財物的品質;激發他們創造的熱情和想象的天地,營造一個美倫美奐的室內外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發展,達到以"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的審美教育的作用。
四、對教師進行審美教育。我們的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基本條件之一。"德高為范"
關鍵詞:農村;初中;輟學;控輟
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研究課題自2002年立項后,在原有對部分縣調查的基礎上,又對中西部地區的河南、河北、吉林、黑龍江、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涉及13個縣區、130余所學校。
本課題的調查研究,以求真務實的精神,采用問卷、座談、個案訪談等方法,深入農村,實地調查縣教育局的領導及有關科室的工作人員、鄉(鎮)政府的領導、中學校長、教師、在校學生、輟學學生以及輟學生家長,盡其所能地把握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真實情況和相關數據,通過分析,解讀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真實原因,探討解決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對策。本課題的研究對于把握農村初中生輟學問題,提高人們對控輟迫切性的熟悉及控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農村初中學生輟學數字
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現象比較嚴重,個別縣或學校輟學現象觸目驚心,令人堪憂。吉林省A縣1999級初中學生輟學率最低的學校其輟學率為6.88%,輟學率最高的學校其輟學率高達71.93%;B縣2000級初中學生平均輟學率為48.5%。黑龍江省某縣1999年入學的四年制初中學生總輟學率為67.86%,其中輟學率最低的學校其輟學率為34.7%,輟學率最高的學校其輟學率為80.85%。抽樣調查河北省某地區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現狀,輟學率最低的學校其輟學率為2.97%,輟學率最高的學校其輟學率為60.87%。隨機抽取河南省某縣三個鄉鎮1999年入學的初中學生,輟學率最低的為34.62%,最高的為64.31%,平均為42.68%。隨機抽取寧夏回族自治區某縣三所學校,輟學率最低的為7.6%,最高的為50%。某旗1999級初中學生總輟學率為22.921%。(本文數據均參見《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研究》,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此外,農村初中還有為數不少的隱性輟學學生。這些學生中有的由于家長反對其離開學校等原因,而留在學校,但不追求完成學業,也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任務,而是只等著拿個畢業證。
這里顯示的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狀況,雖然只是我國部分縣的部分學校的情況,但是其他許多農村學校,同這些學校處在同一環境中,有著大致相同的背景,這些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應引起有關方面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二、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們對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原因的調查和分析顯示,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會、經濟、教育、家庭、文化等各個方面,導致初中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厭學
調查顯示,厭學是導致農村學生輟學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農村初中輟學生中,多數對學習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由厭學走向輟學。學生之所以厭學,是“應試教育”給他們帶來的極大壓力,非凡是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幾乎構成一種威脅。
“應試教育”對農村影響比較突出,在調查中,73%的教師認為農村學校仍以升學為主,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升學率。學校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的惟一指標也是升學率,多數縣把各鄉鎮的中考升學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學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學生壓力加重。調查的輟學生中,多數認為自己學習負擔很重或比較重。學習壓力經常壓得學生沒有自由的喘息時間,除了晚作業外,很多學校都增加了午作業。對輟學生調查顯示,由于考試壓力而輟學的占89%,對在校生調查“學生輟學原因”時,認為考試壓力大和學習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別為89%和82%。
學困生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三重“歧視”,對老師和同學的態度、行為異常敏感,不僅易受傷害,而且極度自卑,在家中還會經常受到恨鐵不成鋼但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的家長的傷害。對一個幼小的心靈來說,還有什么比離開學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試經常排名次,班主任評語措辭又很嚴厲,家長看到成績后表現出失望和不滿,致使學生壓力過大,逐漸產生厭學情緒,最后沒辦法干脆放棄學業。
初中學生厭學的另一個原因是對學習沒有愛好。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后,學習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學生無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學習任務。學生說,一科還沒有學明白,其他學科的內容就又上來了,似乎有學不完的內容在等著自己,時間長了對學習的愛好逐漸減少,越來越覺得學習是—種負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最困難的科目是英語、代數、幾何。調查發現,新的課程改革沒有解決好農村中小學教育銜接問題,例如,新的課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英語是在小學學兩年英語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很多地區幾乎所有的村級小學和部分中心校的學生沒有英語基礎,升入初中后不能適應,學習很吃力。初中數學的學習是代數和幾何分開進行的,許多學生不適應,認為代數和幾何很難學。另外,農村師資質量不高,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學生的愛好逐漸減少的原因之一。
農村學校課程與農村兒童生活經驗相疏遠,偏重書本知識,忽視實踐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內容與職業教育內容未能溝通與相互滲透,引不起學生學習愛好和積極性。另外,據在內蒙某旗對在校生的問卷調查反映,有74%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不好,唯書本、滿堂灌、題海戰術,這也是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愛好而厭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觀念落后、錯位
在農村,農民的觀念并沒有也不會隨著農村的發展而同步改變。落后、錯位的觀念依然支配著他們的教育行為。長期落后、貧困的農村環境以及不平等的城鄉待遇,作為父輩的農民,受盡了一輩子的煎熬,他們認為下一代改變這種命運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脫離農村,這是多數農民教子讀書的價值觀,也是多數農村孩子的價值追求。但應試教育給農村孩子帶來的傷害比希望大得多。農村教育質量差,升學的機會遠遠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學的寥寥無幾。農民普遍認為,中學學的東西農村用不上,假如“考不上學,還上這個學有什么用”,“能看個報、寫個信就行了”,“什么時候種地都是種地,早種比晚種強”。
高等學校擴招之初,農民對改變子女命運、跳出“農門”又有了一線希望,但隨著高等學校的發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這種希望又一次破滅。高等學校擴招后,畢業生大量增加,現有的就業市場,容納不了這么大的就業人群,加之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實行雙向選擇,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會無所事事,非凡是家在農村的一些大學畢業生,家長無權無錢,找不到“后門”,只好賦閑在家。以前初中畢業后,如能考上中師、中專,也能分配,找到工作,現在連大專畢業生找工作都困難,何況中師、中專呢!因此,許多家長產生了供子女讀書不劃算的想法。農民認為,“既然上學學習已經不能改變子女的命運,何必再去讀書”,還不如早點干活掙錢貼補家用??梢哉f,農民的這種觀念,對初中學生輟學影響非常大,但也有不少農民,由于子女學習好,跳出農門的希望很大,就是舉債供子女讀書也是愿意的。
農民重男輕女思想仍比較嚴重,并有廣泛的影響力。在男女孩間,男孩優先,女孩次之,認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供其讀書無用,導致輟學學生中女童多于男童。
在這種環境下,有的農村地區“讀書無用”、“文盲無害”的錯誤思想比較流行,致使某些家長不積極或拒送子女上學讀書。對在校生問卷調查中顯示,贊同“讀書無用論”觀點的占75%;對輟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68%的輟學生認為“讀書無用”對它的影響很大和比較大;教師問卷中有62%的人認為現在“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很盛行。
從調查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觀念的弊障是農村初中生輟學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長期以來,農村業余文化生活很少,農村文化處于貧困化狀態。文化的貧困,強化了農村的落后觀念,催化著與農村建設相錯位觀念的滋生,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同時反過來,這種情況又會造成農村更加貧困的文化,進而又“催化”著新的初中輟學學生。這種循環還在惡性地進行著。
(三)農村教育缺失
農村學校教育還遠沒有離開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還沒有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更沒有成為教育的實際行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是一句空話。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仍然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好壞的惟一尺度,作為獎懲學校和教師的基本依據。訪談時學生告訴我們,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學率,很多學校讓教師動員學習不好的學生退學,有一些學生就是因為老師認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學校為了保證合格率和升學率而被勸退的。
農村學校教師整體素質偏低,時有傷害學生的行為發生。近些年農村教師學歷有所提高,但是,教師的實際學識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質與其學歷并不完全相當,這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同時也有不少農村學校教師學歷并不高,內蒙某旗有40%的初中教師取得大專學歷,取得本科學歷的教師只有8—9%,從專業技術職稱看,初中擁有中高級職稱的只占本旗教職工總數的32%,而城鎮擁有中高級職稱的占教職工總數的70%,農村初中初級職稱占55%,城鎮初級職稱占28%。長期以來,農村送出去的本科生回不來,??粕峙浠貋淼纳伲S多專任教師只能通過成人或自學考試取得合格學歷。幾乎有一半的教師所教學科與所學專業不對口,尤其是英語和信息技術課異常薄弱,大都是“半路出家”,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學校的教學質量不高,學習氛圍差、教師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態度不好,學生普遍希望教師對待學生要平等、關心,不要諷刺、說難聽的話,并且“不要為一點小事而懲罰學生”。在教師問卷中,有72%的教師認為“學校中存在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
調查發現,非人性化治理導致教師對工作失去熱情和創造力。被調查的教師說:“治理太苛刻了,我們的工資有30%預先扣著……遲到、請假都要扣工資,而早來、晚歸、加班卻不加工資”;“我們的周末、假期被各種各樣的考試、繼續教育擠滿,不管有沒有用,不管有沒有效,反正就要考你”;“學校要求教案必須按統一的格式寫滿四頁,寫得不滿不合格,格式稍與規定有出入就不合格”。機械的評價方式,很難為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創造好的環境,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對工作的態度認真負責,但其付出與效果卻不成比例。非人性化的治理和評價,使老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心帶有很大的功利性。在對教師進行調查時,對“若有可能,你是否愿意調離教師工作崗位?”一題的回答,某地區被調查教師中竟有82%回答很愿意和愿意,只有6%的人愿意堅持留在自己崗位上。有一位教師說,“我們天天盼,盼快點到五十,到五十歲就能退休了”。治理上的弄虛作假也讓教師無可奈何,調查時老師告訴我們:“上邊一檢查我們就變,現在我們講課都是‘兩張皮’,有人來聽課一套講法,實際上對學生又是一套講法”;“學生練習冊說是不讓買,實際照買,做題時發給學生,做完就收上來……”。教師既要不停地變換“兩張皮”,又要面對過于嚴格、規范的治理,同時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和培訓,他們到底還有多少時間、精力和真心去面對學生?
(四)經濟困難
我國農村經濟無論從相對的角度,還是從絕對的角度說都是落后的。雖然有的地方比較富裕,但就農村的整體來說,多數農村經濟落后,農民生活水平低。
農民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靠種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數靠傳統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據在內蒙、吉林調查,2002年很多農民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個初中生讀一年初中的費用是400多元。在內蒙,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約占輟學人數的71%。困難的家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常年患病,家中沒有勞動力;另一類是家庭耕地少導致收入少,供孩子上學有困難。盡管學校對貧困的學生有一定的補助和減免措施,但是學校的資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難的學生比例較大,有的學校需要補助的困難學生占學生總數的60%多,學校對學生的補助很多是輪流的,今年給這一部分學生補助,明年給另一部分學生補助,沒有能力把所有應該補助的學生一補到底,有相當一部分接受過補助的學生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有的學生家里年年靠借錢交書費、雜費,今年借,明年還,一些初中學生不想讓家庭再負債而走上輟學之路。
廣大農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數,非凡是少數民族地區,不少家庭子女都比較多,在相同經濟收入的情況下,生活相對比較困難,負擔多子女上學讀書幾乎不可能。據調查,在內蒙、寧夏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初中輟學生多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成員。輟學生中,家庭兄弟姐妹在三人以上的占80%左右。在內蒙,我們走訪的一個輟學生,家中有6口人,除父母外有三個女孩,一個男孩,家里一貧如洗,僅有6床破舊的棉被,一個破飯桌,一個14英寸的黑白電視,母女衣衫襤褸。在農村,靠種地維持生活并供一個孩子讀書就已不輕松,多生、超生,導致家庭貧困加重,也是學生輟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農村長期處于貧困落后狀態,農民家庭經濟基礎薄弱,經不住突發事件的沖擊。正常年景可以維持生計,一旦遇上天災人禍,家庭溫飽問題難以維持,更沒錢供孩子讀書。有一部分學生就是因為家庭出現變故而被迫輟學。
三、控制農村初中學生輟學對策探討
(一)落實“三農”政策,強化教育扶貧力度
“三農”政策是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基本國策,只有認真落實這一政策,才能加強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促進農業發展,才能全面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實現農村小康。同時,落實“三農”政策,也是解決農村教育和控制農村學生輟學的最根本措施。從教育這個角度說,落實“三農”政策,就是要強化教育扶貧力度,要像開發西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樣,既要有聲勢,又要有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高等師范院校要招收農村定向生,學??梢詼p免部分或全部學費,或者地方政府補助部分或全部學費,畢業后回到農村中學從教;也可以像組織西部支援者那樣,組織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數年,數年后給與某些的優惠政策;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有條件的農村中學教師帶薪到高等師范院校脫產進修;建立城市中學教師到農村中學任教數年的制度,并作為考核、晉升的重要依據之一。各高等學校和有條件的城市中學,要從圖書、微機、實驗儀器等方面支援農村中學建設,使其物盡其用。各級政府要積極吸收社會教育捐助,建立困難學生資助基金,做到嚴格治理,專款專用等等。
(二)依法治教,加強政府責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規定,依法保證義務教育投入的“三個增長”。要對近幾年來財政教育撥款增長情況進行一次全面分析,按照法條衡量,找出存在的問題,制定具體措施,把“三個增長”落到實處。要研究制定教育經費定期報告制度和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等有關制度,監督和保證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同時,要依照《教育法》規定,改革教育經費治理體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努力爭取做到事權與財權統一,教育經費單獨列項。
要依法保證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對各種違反國家規定,侵犯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的行為,隨意改變教學計劃、削減思想品德課、體育課的行為,非法印制復習資料、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行為,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傳播、販賣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為等等,進行重點監督和查處。
要依法保證農村教師待遇的落實。要依照教育法律的有關規定,積極制定和建立正常的教師工資增長機制和教師工資水平監控制度,完善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制度。對于拖欠教師工資的違法典型,認真追究責任。
依法規范義務教育收費行為。按照教育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收費審批制度、收費公開制度、收費使用治理制度、收費監督檢查和違紀處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確收費程序和辦法,規范收費行為,嚴禁學校擅自擴大收費項目,尤其對實行“一費制”的地區,嚴禁提高收費標準,并努力做到向社會公開,使收費行為走上規范化軌道。
依法防止初中學生輟學,實行鄉鎮政府目標責任制,將控輟任務落實到鄉、村一級,依法健全和完善輟學生報告制度??h、鄉鎮和學校建立具體的學籍檔案,各中學定期向鄉鎮和縣報告輟學情況。一經發現初中在校學生輟學,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當地政府和學校針對具體問題幫助解決,動員學生復學。
對實施義務教育漠不關心、不作為的政府及其官員,進行教育和依法查處。
(三)加快農村中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弘揚素質教育理念,堅持素質教育方向。農村基礎教育是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使每一個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是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教育。農村教育要堅持素質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傳素質教育理念,不僅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各學校負責人要知道,教師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學生,包括輟學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領導的決策,必須始終堅持素質教育的原則和方向,各種教育改革舉措必須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革除應試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侵襲和干擾;第三,素質教育不能只掛在口頭上,必須落在實處,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個學校,都要狠抓落實,一抓到底。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解決學生輟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就目前農村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第一,提高農村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自覺地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個性差異,自覺愛護學生,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實施教師網聯計劃,快速提高現有農村教師專業素質。教育部袁貴仁副部長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預備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一文中,提出實施“區域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建設計劃,為廣大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的終身學習提供服務的思路。按照教師教育改革總體思路和“教育部關于實施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的指導意見”以及2002年《教育部關于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意見》精神,積極整合縣級教師培訓、教研、電教等相關部門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構建“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上掛高等學校,下連中小學校的新型縣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成為農村教師接受現代遠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學點,為教師研修學習提供必要的服務與支持。充分借助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打破時空阻隔,大規模開展高水平的教師培訓,使不同地區的教師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第三,培養農村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使每一個教師都能根據學科特點,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創造性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改革農村課程設置。從增強農村初中課程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以及學生就業需要出發,對農村初中課程進行調整、改革:第一,增加選修課。當前農村初中課程,選修課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隨著年級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實用性的技術課程,職業性選修課程應占相當的分量;第二,增強普教內容與職業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性。普教和職業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在農村,要把普通文化課程的教學與學生未來職業聯系起來,與當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結合起來,要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實踐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增強學生的學習愛好,開發學生智力;第四,結合當地實際,有選擇地把“綠色證書”課程內容納入到農村初中課程之中,農村初中畢業生實行“雙證制”;第五,農村學校增加勞動課,增加職業技術課,從而使學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適應就業的要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改善農村學校治理。首先,改變治理觀念,實行人性化治理。農村教育需要有現代素質的治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師,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工作和學習環境。開放而有效的治理為老師注入活力和熱情,激發他們的工作聰明;同時也會打破沉悶的學校生活,讓學生離教師、離課堂更近,而不是輟學。其次,改變教育評價體制。以成績、排名為基礎的傳統評價方式既害學生又害教師。還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擊、傷害大多數學生?還有什么比以考試分數為評定標準更能誤導教師的教育方向?發展性的教育評價不僅會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學習氛圍,也同時引領教師不斷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參與到教育變革的實踐中來。第三,提倡嚴厲老實的治理風尚。治理態度、方法、風氣都會直接影響教育部門的風尚也直接影響教師的職業態度和素養。老實的精神面貌是現代的樓房和設備所換不到的。不老實、不務實,再大的財力投入也改變不了教育力量的蒼白。在教育治理上,要實事求是,果斷摒棄弄虛作假等腐敗的行為,這是養成教師和學生誠信的基本條件。
(四)建立大區域農村教育治理體制,發揮大區域的治理優勢
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治理體制的建立,是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進,但這一推進的重點是以“三個確?!保ū9べY、保運轉、保安全)為主要內容。從體制改革的立意來看,“三個確?!眱H僅是從穩定角度出發的考慮,然而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采取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完全實現農村的義務教育。從農村教育發展的角度考慮,應該建立以地(市)為主的農村教育治理體制,并逐步過渡到建立以?。ㄗ灾螀^、直轄市)為主的教育治理體制。這一治理體制能對教育提供較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提供較大的科學化、人性化的治理空間,有利于在全地區范圍內合理調配和使用教育資源,有利于發揮優質學校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示范作用,有利于加強對薄弱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各類學校教育的整合和協調發展。推動區域教育符合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同時更易籌集社會資金支援教育,建立貧困學生資助基金制度等。
教育大區域治理,要建立相應的區域性教育評價制度。區域性教育評價,必須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核心內容,其評價的原則和方法等必須以素質教育為理念,通過評價引導社會和人們轉變觀念,沖破應試教育的束縛,矯正農村教育培養目標錯位,使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
區域教育評價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是學校教育的指揮棒和驅動器。評價要制度化,增強實效性,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敷衍了事,走過場,而是真正成為區域教育行政部門落實素質教育,治理和指導農村學校辦學,提高辦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升華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參考文獻:
中華民族向以“禮儀之邦”而驕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對他人的寬容是處理人際關系,和諧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有效手段,是自然人向社會過渡的基本品質。
寬容是一種善意,就是要人善意地去對待別人和生活周圍所發生的事,它不是用狹隘的眼光去揣度別人的心思,而是從別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所以發生的理由,理解了就不會有極端的偏執態度,就會有一種“有容乃大”心態,就會用一種善意的方式與人達到交流和溝通。
一個班集體里,沒有團結友愛的良好班風,沒有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沒有學生自身對人寬容、謙讓、友好的個性品質,就不可能形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沒有良好教育氛圍的班集體,其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
在過去,一家子女兩個以上,“大帶小,大讓小”的寬容意識在父母的教養下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兄弟姊妹之間的寬容,為后來我們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社會風尚打下了堅實的教育基礎,我們有了對寬容情感深刻的體驗,也就能夠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上。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獨生子女已成普遍,在家里,受寵嬌慣頗多,幾乎都像“小皇帝”,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更滋長了他們嬌氣、驕傲、任性、固執甚至蠻橫。把這樣的品質帶到學校、班集體里來,同學間合作、寬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們往往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甚至大動“干戈”,嚴重影響班集體和學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學,有礙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不利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請看如下幾個鏡頭:
鏡頭一:學生A、B均為獨生子女,各自在原來就讀的學校被老師譽為品學兼優的學生,二人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初中,編在同一個班學習。一天下課,A從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將B入學時剛買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筆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邊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邊就彎腰去撿文具.這時B不由分說,跑到A的座位上,將其所有的書和文具全部丟在地上,這時,A一氣之下將已經撿起的文具丟在地上。接下來兩人便扭打在一起,對同學的勸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師到來,才停止“戰斗”。
鏡頭二:學生C準備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平常訓練很吃苦,想為班集體增添榮譽。比賽的前一天,她叫媽媽買一雙運動鞋,她媽媽馬上答應了??墒撬龐寢屇翘斓墓ぷ骱苊?一直加班,連午飯和晚飯都沒有回家吃,晚上回家時也就沒有為她買到運動鞋。她媽媽向她作了解釋并請她原諒,保證第二天比賽前買到鞋,可她就是不理,還鬧得不可開交!
鏡頭三:學生D從小聽話,讀小學時成績優秀,家長和老師都說沒操什么心。進入初犯中學習,他也深知競爭很大,沒敢松懈。可幾次測驗下來,他對結果不很滿意。此時老師也找他談心,幫助他分析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鼓勵他不要氣餒,但他卻大吼“我就是不能容忍自已的失敗”。
諸多現象表明,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寬容意識,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這種意識并升華為良好的人格品質呢?
一、鼓勵學生多交往,在交往中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寬容,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人們難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煩悶的事情,這時總會找朋友、同學、親友、老師傾述。一個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傾述衷腸,這就有賴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彼此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寬容、互相諒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一個人只有學會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鏡頭一中的學生A、B,如果他們巳經形成了這種情感體驗,那么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戰斗”。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經常組織有特色的班會和其它活動,指導學生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待人要謙讓寬容,在交往中尊重他人,才會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教育學生培養自理能力,學會依靠自已的力量干好事情,理解和寬容他人對自已所求之事的局限和困難。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優勢與不足,因此,每個人可能需要別人幫助,也可能幫助別人。但是,一個人不能凡事都寄期望于別人,應當先立足自身,培養自理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干好。如果自已確實需要幫助,而別人又不能滿足自己的所求之事時,那么還是應該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想想別人的局限和困難,進而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即便是子女對父母的正當要求因故未能實現,子女也應該多聽聽父母的解釋。鏡頭二中的學生C就該首先想想買鞋這件事情是否自己能做,再認識自己對母親無寬容、理解之心行為的錯誤。
三、幫助學生正確確立奮斗目標,讓學生克服求全責備思想,培養他們的寬容意識。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學生能否正確地估計自已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的優勢和劣勢,事關個人奮斗目標的確立。目標太高或目標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優勢,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而此時又無寬容意識,不能靜下來認真思考自已的目標,往往導致更大的挫折。
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寬容謙讓的教育中,始終要與理想、前途、學習目的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現個人奮斗目標過程中學會寬容,懂得凡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鏡頭三中的學生D,如果他能認真與老師一起探討自已的問題,找準自已的能力優勢,寬容自已的暫時失敗,重新確立奮斗目標,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教師在教育學生中要善于運用寬容,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苯處煂W生過失的寬容,決不是姑息、放縱,而是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對犯錯誤的學生理解、尊重,給予反思的充分時間,給以改過自新的機會,使他們最終改正錯誤。
同時,教師的寬容也能喚醒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老師的教育方式必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深刻的印跡,所產生的教育作用是我們“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方式無可比擬的。
我曾經有這樣一位學生,自她讀初中以來,她的父母關系一直不好。該生給我提及此事.,從她的談話中,我看出她既恨父母,又離不開他們,時而也表現出對父母的理解和寬容,認為大人的事她不想過問那么多,只要自已努力學習則罷。該生脾氣犟,對老師、父母的說教往往不予理睬。一學期過去了,她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降了許多。新學期開學不久,我找到她談心,對她的思想狀況和成績現狀提出我的看法,表明我對她的情況的理解,并以她喜歡畫畫為切入點,介紹她到美術老師處學畫。她的父母對此表示非常感謝,她也似乎懂得了點什么,每當她違背課堂和自習紀律時,不再需要老師太多的指點了。她這樣寫道:只要我找到自已應該做的事,就不會有時間去閑聊了。
一、幼兒教師要具有藝術素養
幼兒師范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教師必備的素質中,藝術素養是重要的一方面?!八囆g”作為幼兒園五大內容領域之一,是幼兒園教育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分為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幼兒衛生學等;能力包括幼兒園教學的各項基本功,比如在樂器演奏方面要求具有樂器演奏和為歌曲伴奏的能力。能進行自彈自唱能力,能夠做到彈唱配合協調,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在舞蹈表演與創編方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能夠進行兒童舞蹈的教學與創編。能夠根據兒童興趣與愛好特點進行藝術課的教學與活動設計,如舞蹈編排、音樂游戲、演奏、演唱指導、環境設計等。個人認為知識很重要,技能更為重要。
二、要全力培養“實用性”人才
根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要培養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學前教育的藝術教育要全力培養“實用性”人才,而非“專業性”人才。所謂“實用性”人才是指各種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都要掌握一點,多多益善。所謂“專業性”人才是指在某一方面技藝精湛,而在另外的方面存在著缺陷。當然如果“實用性”人才在某一方面稍微突出一點就更好了。我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中,藝術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存在,說明藝術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試想一位幼兒園老師鍵盤彈得很好,但是唱得跑調,或者光能唱不能彈,這樣的幼兒園老師怎么能勝任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工作,又怎么能受到幼兒和家長的歡迎呢?曾經看過實習生組織的一次中班的音樂活動,教師在示范歌曲時,光在鋼琴彈奏歌曲而沒有演唱歌曲,在教幼兒學唱歌時又是清唱歌曲,沒有彈琴伴奏。這種情況下小朋友沒有幾個跟著她學唱歌曲,老師也急得臉通紅,不知如何是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假如她能在熟練彈奏歌曲的基礎上輔以優美的歌聲,想必教學效果會迥然不同。
三、藝術教育存在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