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8:01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首先是論文選題,研究成功的前提是選題要成功,選題要有問題意識,即:研究的目標要清晰、研究的具體范圍要準確、學術問題要具有創新性、爭鳴性。
2、另外一個則是文獻的整理和使用,好論文離不開文獻資料的支撐,同時它也是研究的基礎,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專業基礎和能力,在寫作德育論文前,選擇具有代表性、權威性的文獻,使用文獻切勿想當然的文獻堆砌、張冠李戴。
3、論文寫作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思維辯證過程,缺乏這種思維,會導致德育論文缺乏深度,其邏輯即是縝密性、科學性、學理性。切忌語言過于口語化。
4、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論文是研究的一種態度,初稿寫好后,需要對文論文總體結構進行斟酌,是否合理;對論文邏輯進行梳理,是否連貫;核對文獻、數據、注釋、文句等。
(來源:文章屋網 )
我校實行導師制。當學生有學習、心理上的問題,則可向導師進行交談與溝通。導師也會主動地與學生、學生家長逐步學會規劃人生,為其終身發展戰奠定基礎。
一次,我班某同學因家庭中出現矛盾,心情極度糟糕。這時,他的導師主動詢問其父母孩子最近精神狀態,不佳的原因。得知原因后,主動與該同學進行溝通、疏導。對父母的矛盾的緣由及后果進行分析。同學受其開導,狀態有所好轉,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更賣力地學習。
導師與學生的坦誠交往,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成長導師制應到我們走向成功之路,讓我們學會了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
去年我校教師節到來之際,我校領導因故并未為教師們舉行活動,而是選擇了讓身心勞累的老師們回家休息,而同學們卻借此機會,紛紛抒發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有些憂心的同學制作了一份份獎狀,寫著:“獎給辛苦工作,天天為同學們著想的XXX老師——最佳勞動規范獎。”
2、內容:我系畢業生要結合個人的成長經歷撰寫畢業總結論文,記錄對大學生
活的點滴回憶,對同學友情、師生情誼的感懷,對母校的惜別之情,記錄大學
四年的心路歷程、實踐感想、對成功與失敗的自我評判和反思,對青春及人生
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確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制訂今后的計劃和目標,在
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畢業總結論文由學生自己命題,可采用記敘文
散文、議論文等多種形式。
3、頁面設置畢業論文一律打印,采用A4紙張,頁邊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
左3cm,右15cm,行間距取多倍行距(設置值為1.25),字符間距為默認值(縮
放100%,間距:標準),封面采用化工系統一規定的格式。
4、字體要求:文章要求3000-5000字,標題一宋體3號字,副標題、正文、標
題二均用仿宋體4號字。
5、頁眉及頁碼:畢業論文各頁均加頁眉,采用宋體五號宋體居中,打印大慶石
油學院華瑞學院化學工程系2011級屆本科生畢業德育論文”。頁碼從正文開始
在頁腳按阿拉伯數字(宋體小五號)連續編排,居中書寫。
一、鉆研教本,挖掘德育信息陶冶學生情操
在教學蘇科版七年級第七章“圖形的平移”的知識時,筆者情境引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手扶電梯上的人”、“傳送帶上的物品”等生活中的照片.在此基礎上,和學生一起感受數學知識有時候不是那么枯燥,也會通俗易懂,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課后筆者布置了一個作業:利用平移設計圖案.結果學生完成得很出色,筆者驚嘆地稱贊:“只要按照自己的興趣堅持下去多付出,以后你們中一定會誕生出杰出的設計師.”筆者的鼓舞,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德育教育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表率力
德育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如何教,學生才肯聽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呢?其重要的一點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工作的“示范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親和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三、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結合德育教育,培養團隊意識
現在的數學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每個相關活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躍思維,大膽探究.因此教學方法就可以選擇合作交流式教學、師生探究式教學等.在數學教學中,經常需要在精講精練中總結歸納出重要的數學規律和結論.如果一味地由教師填鴨式傳授,那還是回到了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選擇例題和配套練習時,應該有層次有梯度,教師首先做好板演示范,然后可以由學生四人為一組,以討論交流的形式促進學習,總結出相應的知識點,達成課堂目標.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可以培養學生組內合作交流的能力,彼此揚長避短,相互借鑒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數學思想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滲透
常用的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如:劃歸、轉化、整體、方程、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等.當學生遇到需要用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來解決題目時,筆者會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在面對生活時同樣可能會遇到學習中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鑒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它.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能局部地看問題,凡事都應該一分為二地來考慮,不能偏激,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它,同時以正確的方法解決它,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學生遇到需要用整體的思想方法來解決的題目時,筆者經常借此語重心長地和學生談及人生感悟:要用長遠的眼光和大局的視野看問題,做任何事情要顧全大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五、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做到寓學于樂,學以致用
德育滲透不能僅僅局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與數學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在學習了“平面圖形的認識”的知識后,筆者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有趣的七巧板》的實踐活動,從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會標中找到七巧板的圖案,從而認識了七巧板.筆者課前做足了準備工作,告訴學生七巧板是我國祖先的一項卓越創造,是古代人民創造出來的益智游戲.在學生期盼的目光中介紹了它的歷史.學生的贊嘆聲此起彼伏,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隨后筆者設計了制作和欣賞七巧板的環節,學生在這兩個環節中表現出來的大膽的創新讓筆者耳目一新,整個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寓學于樂,學以致用.
大學四年匆匆而逝,我們即將要走出大學的校門。對我來說大學這四年可能是我人生的最后一段在校學習生涯。從青春年少長大成人,我們經歷著相同的階段,但是每人各有各的收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覺得在這里能進一步深入的認識自己,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盡管還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剛入大一,丟下高考的痛楚和疲憊,我輕松地邁入大學。那個時候學習沒有放松,但在與同學相處方面上一直表現得比較慢熱。而與高中老同學聯系的比較頻繁,經常寫信或者電話聯系。現在想起來沒有什么印象很深的事,倒是那一年積累的厚厚一沓的書信讓我頗感欣慰。第二年臨近暑假期間學校組織了一次軍訓,日子是辛苦的,但也是快樂的,同時也讓我深刻地明白一個人身處集體中,集體榮譽感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大學友情是個比較重要的話題。它不同于其他學生時代的情誼,不僅在學習中,更多的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同學之間有時難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這些小矛盾,如何解決這些小矛盾便是人與人相處的學問,也是成長中的必修課。它讓我學到了眼睛中不能只看到自己;也讓我學會換位思考,客觀地去看待問題。在矛盾化解之后,你會發現它并沒有破壞我們的感情,反而使彼此更加互相了解。
上大二后,對待學習也有了新的理解。學習的目的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識體系。很多時候在身邊的同學或朋友身上有時能學到更多。因此,學習也不應該只停留在學校里面,它更應該貫穿于人的一生。學習之外更多的時間就是去讀課外書,尤其是社科類書籍。這大大拓寬了知識視野,培養了我的批判性思維,對世界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實很多理論上的智慧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成為自己的血肉。其實在某時某刻,我總是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樣的人,走什么路。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給了我不少啟發。從中理解到“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
說明成功是多元化的,要學會做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做一個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謙虛,既聰慧又善于表達的人;做一個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的人。
在大三下學期開始后,面臨著是考研還是找工作這兩個抉擇。應該說我想了很多方面,但怎么也沒想到金融危機來得那么“恰巧”,那么突然。迫于家庭條件的壓力,最終還是選擇找工作這條路,這條路是遲早都要面對的。上研究生對我以后事業的幫助并不明朗。因為我一直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而我最欠缺的反而是在社會中的歷練。越磨難,越歷練。我現在需要盡早踏入社會去迎接自己的另一個階段。
當然找工作并不是那么順利,十月開始時網上投了很多簡歷,幾乎沒回復的。面試就更少了。在寒假里面試過一家股份公司,應該說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雖然最終沒能錄用。它使我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在以后的求職路上不再那么盲目,學會如何在能力和期待之間尋到一個滿意的平衡。雖然現在還在找,但至少沒有了當初的眼高手低和恐慌感,多了幾分平和。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實效性問題研究
3.新媒體時代下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5.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質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關鍵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點與實施策略
8.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與分析
9.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11.淺談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與對策
12.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的途徑分析
13.試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14.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16.提高職業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探討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認識與實踐
18.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淺析
19.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經驗與思考
20.中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狀調查
21.淺談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2.中小學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構建與提升
23.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統化分析
24.新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條原則(下)
25.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統化的理念引領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與對策
32.淺談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時機把握
33.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探索
34.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條原則(上)
37.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
39.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
40.新形勢下提高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潤物無聲用愛心播種希望——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
43.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積極心理學解讀
47.論幸福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淺談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討
53.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54.關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舉措的探討
55.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
56.關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創新工作探討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認識與思考
58.促進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探索
59.新形勢下提高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討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與德育教育方式解讀
61.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路徑研究
62.以愛的視角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淺談技工學校班主任德育預設
64.應用網絡平臺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
65.網絡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
67.淺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師德育職能弱化現象
68.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策略探討
69.會診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討
70.探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探究優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淺析提高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關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淺談技工學校班主任德育預設
78.淺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
79.淺談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創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時代境遇與突破路徑
84.傳統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當思想品德課教學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試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87.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淺議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90.問題解決取向心理咨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應用
91.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進學生轉化之我見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徑探究
94.試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95.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與分析
96.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淺談技工學校班主任德育預設
98.班主任德育工作點滴談
1.人的生命具有三個層面:肉體生命、社會文化生命和精神生命。肉體生命是人之為人的生命前提,是人生存的載體,是人的精神特性和社會文化本質的物質基礎。社會文化生命是指,人是社會的一員,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個人與他者具有必然的聯系,這種聯系使人的生命超越了生物個體的規定性,進入到普遍的族類生命活動之中,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本裆词侵?,人是一種有思想、有意識的精神性存在,人不斷地追問生存的意義。美國哲學家赫舍爾認為,“人的存在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存在,它總是牽涉到意義。意義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他甚至將“人的存在”與“做人”區別開來,認為“人的存在”遠不如“做人”重要。做人,即成為人,即立身處世。人如果不成為人,仍舊可以存在。可怕的是我們這個地球上充塞著一種“存在物”,從生物學上講,他們可以算作人類,他們存在著,活著,但他們缺少一種可以從精神上把自己與生物區別開來的性質。人之為人在于人同精神有關聯;做人,就是這種關聯的具體表現。人總是試圖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追問生活的意義,人在追問生活意義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認為,人不僅有物質需要,還有精神需要,而且人的精神需要和精神生活的滿足雖然要以滿足物質需要和物質生活為前提和基礎,但是人的精神需要一經產生,就會成為相對獨立性的因素作用于人的行為,影響著人的活動,這種影響力量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素質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并且在一定的條件和情形下會有比物質需要更大的動因作用。
2.馬克思非常重視精神需要及其滿足,并希望通過教育、發展文化等途徑使人得到精神食糧從而滿足精神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也認為,精神需要是人的高級需要,而且“高級需要的滿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觀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寧靜感,以及內心生活的豐富感”。總之,人不僅以自己的精神需要和精神生活的豐富與動物界區別開來,而且精神生活的不斷滿足是人成其為人的內在規定,也是人的發展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然而,我們的社會在轉型,人類不斷否定原有的精神世界,創造出新的精神世界,盡管帶來了一些社會新元素,但總體上還是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理想信念模糊、信仰危機、自性迷失、精神失落等現象。如何解決?路在何方?“在一個意義世界正在發生動蕩、轉換,意義處于低迷、失落的危機時代中,教育在人的意義世界建構中更是承擔著十分艱巨的任務?!钡拇_如此,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就是根據人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對人的身心施加影響,以促進人的各種素質的提高。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因此,教育應以人為本,應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以及精神生活的滿足。教育應承擔起人們精神家園建構的使命,特別是德育,因為“從生命及其意義創造的角度審視教育,我們會發現教育的一個莊嚴使命:教育作為人類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可以在生命和意義創造之間架起橋梁,激發、助推生命的意義創造”。
二、道德掌握世界具有特殊性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種“實踐———精神”的掌握,體現了實踐與精神的統一、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實然與應然的統一。就實踐與精神的統一而言,道德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意識形式,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因此它既是一個關系范疇,也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并且需要以行為準則的形式出現,用以調節人們的行為,從而實現道德的意義和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德又是實踐的。而現實與理想的統一、應然與實然的統一,則體現了道德掌握世界的基本手段和價值目標。道德掌握世界的基本手段是行為評價和選擇。道德評價以人們實然的行為為對象,向行為者發出行為應當的指令?!皯敗绷⒆阌趯嵢缓蛻?,但又不等于實然,“應當”是對實然的肯定和否定的統一,是從實然向應然的過渡。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本身就包含著實然和應然的辯證統一,它以推動人們行為從實然到應然為目標,讓人從現實出發追求理想。道德掌握世界正是通過使人們的行為從實然轉化到應然而實現的,這就是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規定性。德育,作為培養人的道德素質,即人的德性的一種實踐活動,應根據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因此,德育的本質不在于使受教育者了解人們的現實行為是怎樣的,而在于使他們認識到人的行為在特定環境下應當是怎樣的,人類行為的理想狀態是什么,如何更快地接受這個理想。按照某種高于現實的道德理想去培養和塑造人,促使人追求和接近這種理想,正是德育的本質。所以,德育的本質就是它的理想性。精神家園是人作為精神存在物的必然要求,是否有精神家園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所在。在精神普遍迷失的情形下,學校德育如何不斷引導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失落走向擁有、從貧瘠走向豐富、從衰弱走向強大、從現有走向應有呢?德育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努力建構人們的精神家園,讓每一個人能充分展現自己有意義、有價值、昂揚燦爛的人生。
三、文化具有民族性
1.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進程中,通過不斷的積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反映了該民族成員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理想人格、倫理觀念、傳統習俗等深層結構的內容。這種深層結構的文化及其所承載著的價值體系,充分地反映著文化的民族性,這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因密碼。正如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所說的:“一個沒有民族性的民族,就等于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它必然被消亡在另一些保存著自己獨特性的肉體之中?!闭軐W家張岱年也認為,“如果喪失了民族文化獨立性,就會喪失民族獨立性;喪失了民族獨立性,就淪為別的民族的附庸了”。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國家都在努力保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以保障自身立足于世界的根本,稱之為“軟權力”或“軟實力”。確實,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橫行的世界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民族文化的命運是大不相同的。美國哲學家亨廷頓認為:“軟權力只有在硬權力的基礎上才成其為權力。硬的經濟和軍事權力的增長會提高自信心、自負感以及更加相信與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和軟權力更加優越,并大大增強該文化和意識形態對其他民族的吸引力。
2.教育應堅持民族性原則,民族性應滲透到國民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的全面教育之中,“民族性可以給教育一把開啟人的心靈的可靠鑰匙”,“教育訴諸于民族性,永遠會在人的活躍而強烈的情感上找到回答和幫助”。中華民族歷經世代創造了豐富的文化,構筑了我們生存與發展的精神家園,這是一個不斷疊加的過程。一方面,我們每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基礎就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創造的精神家園,享受著精神家園的恩澤,獲得豐富的營養;另一方面,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又不斷地鑄就和豐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讓家園根繁葉茂,四季常青,綿延不絕。就精神家園對人生的意義而言,個體從出生之日起,就生存于既有的精神之中,就處在與這種精神的互動中,獲得這種精神的呵護、熏陶和培育。這就是能夠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血液和骨髓中的民族精神。在民族精神走向主體內心的過程中,受教育者一方面走向民族文化,走向民族精神,從而實現對民族精神的擁有和掌握;另一方面進行自我建構,這個過程不僅僅是適應文化的過程,更是個體精神建構的過程。這就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民族性是教育的靈魂,民族性原則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導原則。民族性是“國家的歷史生活的唯一源泉。一個民族的教育與這個民族的民族性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一種教育如果不根據民族性原則建立起來,就不可能成為民族發展歷史過程中的積極手段,不可能對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