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59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作品的成形和心理經驗的整合已經不分彼此。這里不妨將此觀點引申到美術課堂教學的范圍中。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經驗,即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緊密聯系,不能脫節。要做到讓學生在所學書本知識與個人生活經歷之間建立一種認知聯系,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接近學生的經驗,越是與學生已有的現實生活聯系得緊密,教學就會越有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在現代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幫助、引導學生很好地把個人直接的生活經驗與間接的美術教材知識融合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來講,融入藝術治療的美術教育就發揮了極大優勢。具體舉例來說,當學生繪制作品的時候,其藝術表現形式就不再是一個定式,既可以畫得具象也可以畫得抽象,可以畫得很豐富,也可以畫得很簡單??傊囆g創作重在內心的表現、感情的抒發和精神的獨立。
2.嘗試以積極取向為切入點,規避其病理性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資料,筆者發現目前國內針對藝術治療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一直存在一種病理性治療模式的傾向。近10年來,國內已有的藝術治療項目多應用于特殊教育、校園心理輔導、災后心理干預、精神病人輔助治療、成癮者的輔助治療等領域。在筆者看來,當藝術治療被應用在普通美術教育中,教師工作的重點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緊張性刺激給學生心理帶來的消極影響上,而應該以積極的心理學視角為切入點,將藝術治療與學校美術教學相交融,這是更為可取的方式。舉例來說,在教師運用繪畫投射分析技術時,把絕大部分畫作中的積極元素用對應的積極概念加以解釋,將相對消極、負面的元素及對應的消極解釋也羅列出來,并將其解釋轉化得相對積極或中性一些。在積極心理學產生以后,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藝術治療還是一個全新的應用、實踐和研究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通過校外資源深化課程影響
因人而異的藝術素養培養模式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力和興趣,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優點,以尋求正確的發展方向。
1.學校情景式教學。
積極發展和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大力改進職校美術教學方式,加強師資力量,提高美術教學設備質量,組織多種形式且與藝術素養有關的各種課外活動,定期做好教學后期的總結和檢查,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造能力。
2.內外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積極地將課外活動引入美術教學中來,實現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活動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大力發展研究型、興趣型、綜合型等多種形態的藝術教學體系,將傳統美術專業知識的教學與藝術素養的培養相結合,推動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比賽培訓等課外的柔性藝術教育體系,使學生在培養藝術素養中能夠達到虛實結合、剛柔并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藝術素養融入課堂的培養模式。
教師在進行美術專業知識的教學時,可以適當的增設一些有關藝術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例如《美學》、《藝術考察》等。并將這兩者之間的聯系發掘出來,講解給學生聽,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更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進行藝術素養的培養,例如多媒體網絡技術、電子白板等。
二、綜合美術和其他學科的資源,促進職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發展
在我國,美術知識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要積極而又充分的考慮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以及美術課堂所具備的特點。現階段,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極具探究精神和創造力以及藝術素養高的新型人才,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符合現當代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是美術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趨勢之一。所以,積極促進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整合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資源是加強教學資源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更能有效的促進藝術素養的全方位發展。教師要立足于當今社會發展背景,將我國傳統的文化融入到美術教學之中,將美術教育作為橋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美術專業知識以及與美術有關的內容,并將其進行科學的綜合,逐漸形成以美術教學為主體,其他學科為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多角度的進行思考和學習,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能夠做到全面的認識美術,將美術教學的特征、美術表現出來的相異性、美術發展的規律等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不同的學科資源有聯系的放在一起進行詳細的分析,例如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幾何圖形為基礎創作的。這就有機的結合了數學和美術兩種學科的知識。
三、加強學生美術修養,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首先,理論知識豐富美術修養,為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奠定了基礎。在職校美術教學課堂中,我們要關注的是對美術的學習和藝術熏陶的作用。教師應當避開傳統教學模式,泛泛的理論知識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要積極挖掘美術教學中的亮點和藝術魅力,并將其呈現在課堂之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中感受藝術的發展、學習我國和外國的各個美術學派的風格和特點、了解藝術發展的主流方向,在美術作品中感悟美、欣賞美,為培養藝術素養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在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教師也要積極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其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作品的創作。美術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在美術教學的課堂中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將學生帶入“美”的世界中去,讓他們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同美聯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繪畫方式將這種體驗表達出來。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感知、通過自己創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斷提升,藝術素養也在不斷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發現藝術的美,在課堂外培養藝術素養。美術教學不能只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中,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各種與美術相關的活動中去,去觀看畫展、參加美術比賽、拜訪一些名家傾聽繪畫心得,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不斷培養自己的藝術素養。
四、結語
一、語言親切,富有情感
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對待學生,語言都應親切,富有情感。特別是對待差生,更應做到這一點,以此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應細心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即使錯了,也用委婉的話語指出其不足。當然,表揚、激勵、鼓舞都必須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師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過多地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那就會使學生失掉學習數學的信心,由厭惡數學老師到厭惡數學學科,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非常注意這一點,有時他一眼就看出學生的計算是錯誤的,但卻還是喜歡以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慈樣的目光和學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學生回答問題時,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你也許課前忘了復習,若課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夠回答的”等,這樣做到了多鼓勵,少指責;多進行正面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有奔頭,有積極性,使他們能“親其師而信其道?!?/p>
二、語言精練,提高效率
所謂語言精煉,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少說廢話”,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更豐富的內客。
有的教師唯恐學生“消化不良”,講課語言繁瑣羅嗦,面面俱到,其實這種做法法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更不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須知,語言精練并不是單純地削減語言的數量,而是要提高語言的質量,這就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化難點。如在講解垂徑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時,教師只需講清扇形與等腰三角形之間的聯系,任何一個扇形都對應著一個等腰三角形,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點是圓心,頂角是扇形的圓心角,底邊是扇形的圓心角所對的弦,兩腰是扇形的半徑,至于垂徑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自己去導出。
語言精練必須服從于教學規律,采用最優教學方法,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思考、討論、猜想、總結,教師的語言只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
三、語言生動,確保通俗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又可以憑借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原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尚處于“開放期”,他們純真、活躍,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簡明扼要的口訣、膾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把教學內容講得生動、通俗,學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追求語言的生動、通俗,但不要出現粗俚的語言,而應該是文明、規范、高雅,蘊含著豐富知識乳汁的語言。
四、語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如講有理數的運算,學生往往不注意先確定符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幽默他說:“有理數的運算,先問一問你的得數,有沒有姓?若有,它是姓‘正’,還是姓‘負’?”
這樣抓住問題的要害,利用流暢幽默而風趣的語言答疑,總比直接給出標準答案好得多吧!
1.教材難易度要與學生專業知識的基礎相適宜。
我校藝術設計學院校學生相對重點、一本院校的學生來說,專業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如果一味的追求和重點及一本院校材、提高教材難度,這樣將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藝術教學的效果。
2.教材內容要豐富多彩。
藝術專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有的教材過于強調理論知識部分,實踐內容較少,不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教材教學實踐部分占比較重,理論知識基礎較少,這樣的教材對學生的引導是重實踐輕理論。由此可見教材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要具有實用性。
藝術是一種表現形式,我們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運用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思維,這就要求我們的教材必須具有實用性,與時俱進,讓學生學后能運用自如。綜上所述,我們要選擇內容新穎與時代同步的教材,培養的人才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
二、改變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學校對藝術教育課重視程度不夠,普遍存在著課時不足這一情況。由于課時非常有限,授課內容又較多,很多藝術教育教師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多講些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藝術教育知識而采用比較傳統的”滿堂灌”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滿堂的講解,學生滿堂的聽講與記錄,課堂氣氛十分匆忙緊張。老師講得累,學生學得累,課堂教學乏味無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減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滿堂灌”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必須改進“滿堂灌”這種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要多發言,加強教學互動,趣味性教學,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藝術教育教師如果能很好地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方法,不僅會使枯燥乏味的教學生動化、趣味化,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此外,教師應盡量使用詼諧幽默,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語言,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喜歡藝術教育課。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現代教育技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想提高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傳統的“以書講書”“、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藝術教育教學質量,所以在藝術教學中適當地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已勢在必行?,F在多媒體和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力量,開辟了一片新天地。藝術教育教學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現代教育技術。在藝術教學中,教師除了制作教學課件、搜集下載教學資料和共享教學資源外,在課堂上還可以播放一些跟教材內容相關的短片、藝術教育電影、動畫片等。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享受的同時,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學習,反而覺得很有趣、很輕松、很愉快。學生漸漸的對藝術教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今后的藝術教育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多媒體和現代教育技術引進藝術教育課堂,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四、提高藝術教育專業教師的素質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指導作用,尤其是藝術專業教師,其綜合素質影響著課堂的有效性?,F在藝術教育專業的老師偏年輕化,有的老師剛剛走出校門,沒有教學經驗,教學語言生硬、無感染力,教學思維不夠清晰;有的理論課老師照本宣科、考試前給學生劃重點;有的實踐課老師不能顧全大局、指導不夠到位。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注重提高藝術教育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具體措施如下:
1.組織新教師聽課。
教學經驗不僅僅要靠自己積累,還可以通過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而獲得。聽課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它不僅讓新教師感官認識到前輩教學的整體情況,還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教學思路;不僅能夠識記前輩的教學語言,更能提高自己語言的感染力。可見,聽課是新教師綜合素質提高的好辦法。
2.組織藝術專業教師進行深化學習。
好多藝術專業教師自步入大學的講臺,就很少有充電學習的機會。平時工作比較繁忙,課時上的安排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放假期間,其他專業的教師還有機會出去交流學習,藝術專業方面的交流學習相對較少。鑒于這種情況,校方應積極主動地給藝術專業教師聯系交流學習的機會,以便教師能在假期這段閑暇的時間進行充電,從而提高藝術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其綜合素質。
文化藝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聲樂教學也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進行改革。為適應時展的要求,中等藝術學校聲樂教學有必要改變舊的教學理念,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探索新的教學理念。一方面,從我國博大的聲樂文化中攝取精髓。我國很早就展開了聲樂理論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頗豐,如唐代《樂府雜錄》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及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既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我國聲樂理論中自古就有“氣為聲之本,氣乃音之帥”的說法。我們應當潛心研究并繼承和發展豐富多彩的民族聲樂文化,吸收其精華,才能推動我國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借鑒國外先進的聲樂教學理念。“對于聲樂訓練的本身,科學唱法和技巧是共性,是中外各種唱法共有的。在中國傳統民族唱法中有科學性,在外國聲樂中也有科學性。”因此,我們改進聲樂教學理念,僅僅繼承民族聲樂文化還不夠,更應吸取國外各種風格聲樂學派先進、科學的演唱方法和藝術表現手段,豐富和發展教學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們的聲樂教學。
二、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國中等藝術學校聲樂教學課沿用“一對一”的小課教學模式,教師對每位聲樂專業的學生一周安排兩節小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針對性強、因材施教,但是也有弊端,如費時費力、學生之間缺乏探討、束縛學生的視野等。時代在發展,我們面對的授課對象與過去不同,如果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制約中等藝術學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根據授課對象的年齡、學習程度等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適當的調整和改革。
1.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應采取“一對二”的教學模式。
如今,中等藝術學校聲樂專業學生的入學年齡為14~16歲,比以往學生的入學年齡小很多。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如果一節課之內對他們進行連續的聲樂訓練,他們的嗓子容易疲勞、沙啞,影響其發聲器官的健康發育。因此,我們對他們應采取“一對二”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訓練當中不僅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休息,而且能使兩位學生互相觀摩,有利于他們對技巧的掌握。
2.對二年級的學生要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通過前一年的學習,二年級學生掌握了一些聲樂技術技巧,有了較好的基本功,發聲器官的承受能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我們對他們應該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加大聲樂訓練力度,適當地拓展音域,為三年級的高考沖刺打好基礎。
3.對三年級的學生應采取“一周三節課”的教學模式。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絕大多數要參加藝術類高考,他們的學習任務非常重,需要加強專業和文化課的學習。因此,對他們的聲樂課應從“一周兩節課”增加到“一周三節課”,使他們的聲樂水平得到提升,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4.對演唱方面有問題的學生老師們要采取共同“會診”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當中,教師會遇到演唱方面具有不良習慣的、有問題的學生,這類學生教起來非常困難。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像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那樣輔導男女各聲部的學生,而且還能夠讓他們在國內外聲樂大賽上屢次獲獎的人,在聲樂界是罕見的。教學當中,有些教師善于解決男生提喉頭的問題,有些則善于解決女生真假聲不合的問題。因此,當聲樂教師遇到難教的學生時,聲樂教研室的老師們就會及時“會診”,各顯其能,彼此交換意見,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方法,使學生受益匪淺。
三、聲樂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當前我國中等藝術學校還沒有統一規范的聲樂教材。我們使用的教材基本照搬高等師范院?;蚋叩纫魳穼W院的聲樂教材。由于中等藝術學校與高等音樂學府在聲樂技能技巧要求、培養目標等多方面有著很大差別,二者在教學內容上有所不同。“聲樂教學內容決定于不同教育層次的培養目標。”聲樂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有針對性的。然而在教材的選擇上,有些教師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為學生布置練聲曲或聲樂作品,隨意性很大,缺乏明確統一標準和依據;有些聲樂教師甚至列出一張聲樂作品名單給每位學生一份,根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缺乏針對性;有些教師布置聲樂作品時范圍狹窄,局限在舊作品上,不主動積極地布置新作品,曲目缺乏橫向突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沒有統一規范的聲樂教材就會影響聲樂課的實際運用和操作,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教育部門應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聲樂教師編撰一套適合中等藝術學校的聲樂專業教材。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參考高等音樂學府教材,對它進行提煉、簡化并在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補。教材要明確體現出中等藝術學校聲樂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強調教材的針對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寓學于樂”、易于理解和接受,為學生在專業學習道路上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考慮到以下方面的問題:
1.教材必須有針對性。
在教學當中,有些教師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用同一個練聲曲;不論舌根緊的還是提喉結的都用i母音練聲;無論一年級學生還是二年級學生都用同一個聲樂作品進行訓練,缺乏針對性,嚴重影響學生的進步。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學習程度也不一樣,因此,教師選擇教材內容時必須有針對性,要考慮到學生的訓練程度、存在的問題以及哪些練習適合,避免盲目性。如對提喉結演唱的學生多用下行的u母音練習;舌根緊的學生多唱a母音的跳音練習;初學者唱《月之故鄉》《大海啊!故鄉》《花非花》等簡短易唱的作品;具備一定演唱能力的學生唱《長城永在我心上》《妮娜》《草原之夜》等難度稍大的作品。針對性的原則就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師只有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才能使每位學生揚長補短,收到教學效果。
2.教材內容要豐富多彩。
在教學當中,我們基本上一直沿用那些舊作品,學生很少接觸新作品。當然有些舊作品是經典曲目、經典教材,諸如《紅豆詞》《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的太陽》《祖國慈祥的母親》等。然而藝術本身是發展的,人們的審美標準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的,新時代涌現出了一批被聲樂專業學生和廣大群眾喜愛的具有藝術性、思想性的新作品,如《往日時光》《跟你走》《呼倫貝爾大草原》等。這些作品不僅在聲樂技巧運用方面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作品風格上也多樣化,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易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不僅要選擇舊的經典作品還要敢于開發新作品。把這些新作品充實到教材內容中不僅起到豐富教材內容的作用,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一)用音樂形象激發想象
音樂和美術一樣,都是藝術,是人類想象的產物。音樂能夠通過聲音調動人們的思緒,感染人的情緒,由此激發出人類的創作欲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畫出優秀的作品。比如,當《小夜曲》響起時,優雅的旋律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美妙的世界,繁星點點、夜鶯鳴唱,風中帶著花香輕撫著孩子的臉。學生心中洶涌著創作的熱情,只想用手中的畫筆畫下這美好的時刻。當《命運》鏗鏘有力的響起時,悲壯的交響樂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柔軟的線條都不足以表達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畫筆通過點、線、面互相結合,畫出強勁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當學生閉著眼睛,優美的旋律在耳邊流淌,藝術創作之路就向他們鋪開。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互相討論音樂帶給自己的感受,讓學生自己選擇繪畫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畫出心中的圖畫。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作品進行肯定的評價。
(二)用文學作品激發想象
文學家用文字打動人心,畫家用畫筆勾勒世界。兩者都是對社會真善美的藝術展示,優美的文字能激起畫家作畫的欲望。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引入傳統文化的精粹,讓文學語言展現魅力,激起學生的想象力。比如,馬致遠的經典詩文《浣溪沙》一系列場景構成了一副優美的圖畫:古藤旁的老樹、小橋、潺潺的流水、茶馬古道、一匹瘦馬、昏黃的落日,這些元素組成了一幅唯美的圖畫,雖然是生活中常見的,但每一組都有其自然風景的特點,從上到下,從遠到近,三組的審美形象的畫面,藝術再現了三維自然風光之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語言的字里行間感悟生活之美,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形成自己的藝術創作,通過各種形式記錄下來,幫助他們開啟藝術創造的大門。
二、開發潛在意識,創造想象
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也是人的一種生理現象。大家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的實質就是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潛意識反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畫筆畫出夢的場景,盡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場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發揮。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頗有自由浪漫和夢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藝術家的表現手法,如夏加爾的《我和村莊》與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藝術的手段把夢境進一步完善。雖然學生因為年紀小,生活閱歷不足,很多作品比較生澀,但夢境的創作過程,正是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的過程。
三、積累生活素材,促發靈感想象
人文環境素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南通,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璦就是從南通這塊土地上走出去,推行“蘇湖教學法”,開啟了全國一代教育新風。100多年前,清末狀元張謇提出“父教育而母實業”的主張,把教育事業放在有關國運盛衰和民族存亡的高度來認識。他畢生辦校400余所,可謂教育大家。南通也因此而誕生了中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中等師范學校及中國近代教育史上諸多個第一。南通擁有一批名校長和名教師,現有特級教師100多人,其中江蘇省首批名校長、名教師6人。南通市政府很重視,組織拍攝過專題片,全方位向外介紹南通的葫蘆藝術,海門的徐晉庭先生還專門撰寫了《葫蘆王陳寶龍》一書,經中國文聯出版社正式出版。葫蘆藝術是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這一文化形式在南通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傳承人的經歷、對藝術的敏感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促成了精湛的葫蘆藝術,在風格上與其他地區的有很大的差異性,反映了南通地區的地域文化。2010年,南通葫蘆藝術正式納入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是入住南通非遺工坊的18種民間藝術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高速發展,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據筆者與傳承人交談得知,葫蘆藝術這一文化由于兩個孫女都無意繼承,已經面臨缺少傳人無以傳承的尷尬境地。筆者渴望將南通的葫蘆藝術引入地方初中教學中,將它的區域性特點、文化內涵、審美特征、制作工藝、情感表現等多方面串聯起來研究,以此為南通的民間藝術研究添磚加瓦,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貢獻力量。
二、初中美術教學內容在編制與設計上的針對性
1.選擇適合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容我國的美術教育大約集中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這三個階段。我國的初中生年齡一般在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之間,稱為少年期。這個時期他們對各種顏色比較敏感,分析與綜合能力,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動性,對抽象材料的使用能力都有所加強。記憶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從無意識記憶到有意識記憶發展,記憶中情緒來體驗材料的興趣也增強。初中生的抽象思維正在逐漸發展,這使他們的思維活動也變得空前的廣闊。但在很大程度上,具體形象思維仍起到重要作用。在南通葫蘆藝術課程資源開發的校本課程中,本著以采風為基礎,帶領學生們去參觀傳承人的種植,采用雕刻彩繪和鑲嵌,并巧妙利用松針,草,羽毛,植物纖維,藤蔓,樹葉等材料與葫蘆本身結合,分析和比較各個地區的葫蘆藝術特點。
2.選擇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內容通常初中美術開設的教材,看重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卻忽視了美術創作與應用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藝術作品不僅局限于形式美法則,還在于技術美及藝術功能性。現在的教育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創造性,不僅在于加強教學中引導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的教育內容,還在于課程安排的教學內容。因此,南通葫蘆藝術校本課程的教學在這方面的內容給予加強。
3.選擇能夠拓展文化視野的內容南通葫蘆藝術的開發和利用將進一步挖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結合當代的時代特點由學生運用現代的形式和題材進行創作。時代的不同因而孩子們的思想也有所不同,運用葫蘆這個載體,使孩子們發揮想象,拓展思維,從而使這一民間藝術發揚光大。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