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24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會計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有助于優化該課程的教學組織。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強化考核的靈活性與實用性,增強教學的實踐性。(2)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專業教師能力。(3)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4)能促進我校培養符合市場要求、滿足社會需要的、具有后續學習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整體提高我校高職會計類人才培養水平。(5)還可以為會計專業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經驗,為推進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2現狀分析
“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既是“會計基礎”課程的拓展,又是后續課程如“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會計電算化”“會計報表分析”“稅務會計”等課程學習的基礎。同時財務會計還是會計從業資格、助理會計師、會計師、經濟師、注冊稅務師及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這些資格考試中難度最大的考試科目。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從事財務各崗位工作應具備的會計理論知識、會計操作技能。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培養、專業素養形成起支撐和促進作用。但是,目前我國財務會計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
2.1教學內容多且難度大
目前,“財務會計”課程知識點相對孤立,內容詳盡瑣碎,注重介紹理論方面的條款,內容設計也相對枯燥。這就要求授課對象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而高職學生多喜歡形象、具體思維,在學習財務會計課程之前缺少會計行業實踐認知,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不熟悉,很難掌握好財務會計知識。尤其是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如金融資產和減值準備等,對學生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2.2知識更新快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正處于與國際會計準則全面趨同的階段,是變革時期,修改很頻繁。2014年上半年剛講過利潤變和長期股權投資,結果2014年7月份這兩項準則就變動了,這些實際的變革都要求“財務會計”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體現了知識更新的特點。
2.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
目前我國理論教學是文字性的,看著課本和文字來練習業務的處理,而實踐教學也好,實際工作也好,每筆業務都沒有文字,都是看著原始憑證對業務進行會計處理,而如何看懂原始憑證,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學會。
2.4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大多學校財務會計的教學一般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并認真記筆記,然后課下做大量的練習題來鞏固已學知識。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單一。
2.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數財務會計課程理論教學采用傳統的書面閉卷考試方法,考試內容也是理論知識及會計的賬務處理。大多數學生平時不學習,到考試前兩周,通宵達旦地復習書中的知識,翻著上課的筆記。這種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更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3改革內容
(1)立足高職教育的特點,正確定位“財務會計”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2)轉變教學理念,進行開放式教學,定期把學生帶到校外實訓基地,如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由實訓指導教師或企業師傅進行現場教學。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在會計教育中的應用。(3)為了鍛煉學生的思考表達及創新能力,將財務會計課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個一個的知識點,目的性強地進行講解,要求學生課堂隨身攜帶筆記本,每一個知識點開始前,教師會提問,讓學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與該知識點有關的實際案例,然后教師再列舉情景,教師不再板書。因為教師板書學生只聽的話,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師講,讓學生自己寫下來,這樣學生可以邊寫邊消化、邊理解。有些知識點教師認為學生預習能看懂的,教師讓學生自愿上來講,然后教師補充說明。課內實訓中,教師會在課堂中留有時間讓他們練習,然后讓他們上講臺說答案并講出原因,教師再糾正補充。(4)把教學內容中的難點、不常見的業務從必修課中剔除,轉變為選修課。由于該門課程是初級會計師考試必考科目之一,為了響應“崗、證、課、賽融通”課程體系的總體要求,備課時還要參考初級會計實務考證大綱的要求。(5)教材與崗位、業務一體化。(6)教學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較分析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知識串聯法、教學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業仿真模擬實訓室,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場所一體化。(7)加強實踐教學,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爭取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并且實訓環節要組團隊、分崗位進行。(8)改變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論為主變考核職業能力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師能夠為社會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4改革目標
本文以國務院、國家教育部出臺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市場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通過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創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這種新的卓越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強化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形成“崗、證、課、賽融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既滿足學生的就業要求,又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持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滿足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所需的大批量會計專業人才,還可以為學校知名度的遠播和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5可行性分析
(1)國務院、國家教育部及學校未來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對教學改革的支持。(2)項目組成員、教學團隊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項目組成員中有2名副教授,6名碩士,已經完成多項省、廳級教研、科研課題,發表多篇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已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積極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師敬業負責,在研究能力、時間上以及實施上能夠保證本項目的順利開展。(3)12年以來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漸總結出了適合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4)理實一體化教材開始出現。(5)多年的教學使課題組成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項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礎。(6)從2007年開始,我們重點加強了學生實習實訓條件建設,建立了ERP和會計分崗實驗室,為本項目提供了實驗條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礎,能夠實現“行業與專業對接”“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對接”。
6實施方案
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不是單純為了拿到一張能證明其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證,而是為了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改革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財務會計課程是高職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傳統的財務會計課程比較完整,內容的連續性和邏輯性較強,涵蓋面較廣。后來隨著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單獨形成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會計模擬操作等課程,使得整個財務會計課程脈絡稍顯復雜,而部分院校在教學內容上劃分界限的不明晰也可能導致各教師教學時的重復或漏缺,從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框架的整體認識和學習。
(二)教學模式單一
財務會計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充當著“聆聽者”的角色。課堂上教師唾沫橫飛、學生昏昏欲睡的景象屢見不鮮。教師習慣了“一言堂”,學生也習慣了被動接受信息。一些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工具:一本教材、一支粉筆。“老師寫,學生抄”的情況仍不少見,有的教師雖然采用了PPT課件講課,但也多是“照本宣科”。(三)理論與實踐相脫離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難度系數較高的學科,學生不僅僅需要鞏固理論知識,也需要在企業實踐中真正體驗業務流程。而在課堂上,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僅通過教師的描述難以使學生深入了解。因為實踐的缺乏使得學生頭腦里的想象可能跟實際工作相差甚遠,所以高職教育應該采取工學結合方式,但是又由于實際操作困難和資金問題等,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把工學結合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四)考核形式不科學
我國的高職院校很少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一般只對期末考試和畢業論文或設計作出了簡單要求。考核方式也以卷面考試為主,分數多按照平時表現分和卷面分數的比例計算,且卷面分占的比重較大。學生平時不努力,臨考“抱佛腳”,求60分過關即可;教師為了控制“掛科率”,出題偏基礎。由此僅憑考試分數很難準確判斷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三、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多元教學模式選擇
(一)設計教學法
1、設計教學法的基本介紹
教學設計法萌芽于16世紀歐洲的建筑學領域,后來美國教育學家克伯屈在“問題教學法”基礎上創立了設計教學法。設計教學法提倡以學生為活動中心,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師給的信息,而是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才能。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注重學生所表達的內容而不拘泥于形式。
2、設計教學法在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1)提出問題,啟發設計
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提出真實的、具體的熱點問題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活躍學生的記憶和思維,讓學生自主設計。對于設計方案的選題,教師可以給出多個相關的話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來確定,并按題目分組,按要求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給出設計方案的整體構思。
(1)深入分析,指導設計
教師的指導不能局限于課堂上對整個班級學生的共同指導,而要覆蓋到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指導可以是即興的、個性化的,但是要到位。整個設計方案設計的環節包括選題、收集資料、發現問題、研究討論、給出解決方案和結論等。
(3)落實建議,實施設計
在教師重視指導設計的同時,學生也要將教師的建議落實到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相關企業實地調查或采訪一些專業人士,收集更為真實有效的新信息。在條件有限時,還可以參考企業官網的相關信息,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作深入分析,撰寫成設計報告。
(4)得出結論,予以評價
對于整個設計情況要作出總結。教師可以給予適當評價,但是更客觀的評價方法是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教師對大家的點評作最后的總結發言。老師可以給出一個評價標準,如設計內容是否切合選題,設計方法是否得當,數據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等。
3、設計教學法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作用
設計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首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中插入相關有趣問題,引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從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和表現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習小組成員共同學習和探究,互相提供信息和討論,同享學習的快樂。
(二)項目教學法在
1、項目教學法的基本介紹
項目教學法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是一種通過“項目”形式來進行教學的方法。這里的“項目”包括多門課程的知識。老師將任務以“項目”形式讓學生自己計劃和完成。項目教學法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
2、項目教學法在財務會計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1)項目任務的確定
教師提出項目任務,讓學生討論和最終確定。項目任務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目的要明確。項目不能和教學目標相脫離。第二,項目要完整。項目從設計、實施到最后完成應該是個連貫完整的過程,不能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第三,項目容量要適度。學生相關經驗不多,項目容量過大會造成學生的畏懼心理。
(2)項目計劃的制定
項目任務確定后,教師應對學生分組并指定主要負責人,具體分配任務,分發任務指導書。小組成員要適當搭配,以利于項目工作的進行。學生內部討論項目行動計劃,明確分工。
(3)項目任務的實施
學生按照實現制定好的工作步驟開始行動,各成員分工合作。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作出相應的指導。實施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學校會計模擬實訓室進行會計業務流程的實際操作完成項目任務。
(4)項目成果的展示
項目任務完成后,班級可以開展成果交流會。教師和學生共同評估與檢測。對于成果情況作出書面匯報,內容可以包括帳薄登記的準確性;憑證、票據填制的規范性等等。最后,教師可在課堂上回顧全體學生的項目工作情況,突出相關知識要點。3、項目教學法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作用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到項目之中,通過實踐過程進一步理解并把握所學專業知識,既體驗了創新的樂趣,又培養了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運用項目教學法,不僅為學生積累了會計工作經驗,還培養了學生在團隊中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
1、案例教學法的基本介紹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于20世紀80年代才受到教育行業的重視。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根據教學目標、老師以案例為基礎組織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在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2、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材料準備
在正式開始前,教師把案例材料發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熟悉案例材料并借助各種手段找到相關的材料、搜集有用的信息,并進行積極思考。
(2)小組討論
把學生分為3-5個小組,將事先準備好的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對內容的深入了解。比如在講授財務這一知識點時,小組討論案例:上海某企業采取“轉賬“方式,由銀行直接轉工資到員工賬戶。該企業工資核算員利用工資發放中款項的支付無需收款人簽字的漏洞,2年里將企業225萬公款收入自己腰包。通過此案例向學生提出問題:“該企業采取的轉賬方式有何利弊?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克服其弊端?”根據這些疑問,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熱烈討論。
(3)總結
針對學生的各種觀點和看法,由教師來總結和點評。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又可以將知識點在案例的提出、討論和總結過程中講授給學生。
3、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案例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通過案例,學生學到的是濃縮了的知識,通過整合課本上的資源,對案例中蘊含的知識點進行吸收和消化;其次,通過案例教學,將教學情境與現實情境相融合,課堂演練更為真實,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論知識
4、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要求
由于案例教學法本身就有一定的優勢,教師在應用過程中,很可能會大量使用案例以求解決課堂中的難點,但是在使用案例過程中,應控制其數量,如果案例過多,還會對學生的正常思路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是“邊際效益遞減”等問題,適得其反。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還需迎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能為了案例而案例教學。適當引導、提高難度,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主要應用要求。(四)其他教學法除了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可以應用于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教學模式可以借鑒,如體驗式教學法、導向教學法、模塊化教學法、一體模式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模式都不同于傳統教學,多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新課改要求要創造性、選擇性地使用教材,提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與能力,因此在會計教學中要注重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整合,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教師在備課之時要根據教學理念將《財務會計》與《基礎會計》整合起來,按照會計工作的過程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形成從建賬、日常處理到編制會計報表以及期末處理等較完整的循環性會計教學流程,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夠了解與掌握會計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識、方法與技能,突出以應用能力為重點的教學目標;還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除了整合必要的主科知識內容,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加入證券學、理財學等副科的內容,比如在教學"長期借款"內容時,可以設計運用"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嘗試歸納更多種與長期借款相關的知識點,比如產權比率、借款為工程建設、復利計息等,這樣備課與開展實際的教學不僅能夠將《財務會計》的各章內容進行整合,而且還融入了其他必要的知識點,為學生會計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在會計教學中注重運用實踐性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學生對相應的會計案例有一定的分析、操作能力之后,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領悟與掌握更多的會計技能。比如可以考慮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將學期末的最后一個月定為會計專業商品的模擬交易會月,在這一個月期間,讓學生通過分組成立相應的公司,并設置不同的工作崗位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為了保證這種模擬實訓的效果,在開始之前就要準備好各單位求購信息、教學用銀行轉賬支票、《商品交易模擬操作系統指導》、庫存商品明細賬、商品驗收單等資料,同時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會計操作技巧,在如此準備充足又具備實踐性的模擬情境中,學生學習的熱情大大的增強,而且在一個月的模擬實踐中也鍛煉了學生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為了避免課堂中出現精神分散、聽課厭倦等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活動,比如在進行有關支票結算的教學之時,可以指導學生三人一組分角色扮演稽核、會計與出納,并相互進行輪換,教師則擔任銀行職務,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填制支票,熟練的進行日記賬的登記以及進賬單的設置等,在此進程中要注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別是要關照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給每位學生體驗成功的空間和機會,從而在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的情況下也提升了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束語
分析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外乎三個關鍵環節,即實驗、實訓、實習。這三個環節分別體現了教學環節的實踐性、開放性以及職業性。工學結合就是這樣一種注重這三個環節改革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習與工作結合起來了,究其本質,也就是結合了市場與社會需求,為用人單位培養出令其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的會計人才。在高職會計教育中實行工學結合,不但能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職業素質以及能力,還非常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就業質量。更重要的是,這種改革可以帶動整個財務專業建設,進而引導課程改革。
二、基于工學結合的《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策略
基于工學結合的基礎,《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可以作如下改革:
(一)“課崗融合”的教學模式。
所謂“課崗融合”,指在工學結合模式中將課程與崗位進行融合。具體而言就是一課融多崗、一崗融多課,做到課中融崗、崗中融課,真正實現課崗融合。在教學的構建中,根據工作崗位來進行。在《財務會計》教學改革中實行課崗融合,不但滿足了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的需要,而且滿足了《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教學的需要,有利于學生就業。
(二)結合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設計教學內容。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其總體思路可以結合會計實際工作崗位對學生會計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具體設計時不妨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職業行動領域的工作過程中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幾個教學模塊分別開展教學。具體到每個模塊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最好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來進行。這樣便于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工作內容融為一體。如果能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將專業理論知識同步傳授給學生,就真正實現了工學結合的目的。在分解具體教學模塊時,不妨從理論知識和崗位兩個方面來開展。分解完模塊以后,確定每個模塊的具體教學內容。如財務會計的理論知識模塊,其主要教學內容是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再如會計出納崗位模塊,貨幣資金的核算與管理是其主要教學內容。其它每個崗位模塊都有其教學內容,在分解為這些模塊后,要根據具體崗位確定具體教學內容,并在工學結合中進行實施開展。
(三)建立財務會計模擬實訓室。
開展工學結合,就需要進行會計仿真教學。而建立財務會計模擬實訓室是一條有效途徑??稍趯W校內建立與學生規模相當的會計手工操作模擬實訓室以及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在這些實訓室內,要設置各種模擬系統,以增加會計教學的仿真度。比如銀行結算模擬系統、會計崗位模擬系統、納稅申報模擬系統以及會計業務模擬系統等,只有這樣才能在會計模擬實訓室中體現出會計崗位的業務。在這些模擬實訓室中,通過提供相應的操作模擬訓練,以及組合各個環節,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實訓環境。在這個環境中通過不同規模企業的會計業務組合,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會計身份進行反復演練,諸如材料會計、固定資產會計、成本會計、銷售空間、稅務會計、會計主管、出納以及往來會計等身份。同時,在這個仿真環境中,供應商、采購商、企業經理、財政、稅務或倉庫保管、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審計等不同身份也可以得到模擬訓練。這樣,通過校內實習,將手工操作和電算化實訓相結合,學生就會在實訓中了解應用會計軟件進行電算化操作和會計手工操作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除了在校內建立實訓室內進行模擬訓練,還可以聘請軟件公司或企業的專家到實訓現場隊學生進行指導,以提高仿真實訓的真實性。
(四)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設計方法的采取。
一般來說,企業在實際工作通常是會分為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而在這些不同的時期中,企業也會涉及到深淺不同的財務會計內容。企業的發展總是會從初創期漸漸發展到成熟期的,隨著企業的發展,其所涉及到的會計知識往往會由淺入深,其工作量也會由少漸多。因此,會計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鑒于此,可按照企業的類型安排難易相當的教學內容。比如在企業的初創期,安排最基礎的會計工作。而對于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會計就可以安排相對較深的會計內容。在教授理論課程的基礎上,要結合企業的不同階段安排實踐模塊的內容。而設計理論課程模塊時,就可以從初創期模塊、成長期模塊和成熟期模塊等不同階段來開展。針對每個模塊的具體教學,在實踐中,最好“講練結合、邊講邊練”。要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將理論融合到實際工作中,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工學結合的目的。
(五)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
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要把傳統的對掌握知識的考察改變為對職業能力的考核。在具體考核中,首先可采用現場實景操作的方式對每一崗位的具體工作過程進行考核評價。其次,采用綜合模擬操作的方式對不同崗位進行考核評價。
三、結語
關鍵詞:職業勝任能力;財務會計;創新教學
一、目前高等院校會計教學面臨的問題
1.教學理念的誤區使會計教育培養出的學生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目前,會計執業界和教育界之間缺乏應有的交流與溝通,會計學教學理念重會計輕管理、重操作輕原理、重規則輕質疑、重簿記輕報告、重個體輕系統、重本體輕環境、重技巧輕育人。像批判性思維、寫作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和決策能力這些最重要的會計技能要素并未歸于會計教學理念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素質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會計教育理念存在理論聯系實際不夠、職業道德教育不夠等問題。2.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銜接不暢。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專業課內容重復較多、課程設置中存在遺漏等顯著性問題。在會計教材方面,對會計準則解釋較多,理論分析很少,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沒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各高校關于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安排大同小異,即設置《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課,而中級財務會計中關于持有至到期投資、非流動資產減值測試等內容涉及貨幣時間價值、風險與收益等財務管理內容,但此時還未開設此課程;中級財務會計中的長期股權投資與高級財務會計中的企業合并、合并會計報表內容高度相關,卻被人為劃分至兩門課程。目前,現行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偏重對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顯得不夠,教材和教師會用大量篇幅介紹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列報,卻很少解釋會計政策選擇、會計職業判斷所帶來的經濟后果,而這恰恰是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3.教學模式落后,導致會計專業畢業生專業勝任能力欠缺。當前我國會計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教師課堂講授,“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側重于知識傳授,忽視對于知識的應用,很難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隨著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制度、方法不斷增加和修改,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變得越來越多,以傳授知識為重點的傳統教學方式會很難跟上客觀形勢的變化。教師沒有時間啟發、引導學生思考,造成學生在重要原理和重大問題上認識膚淺。實際上,會計充滿了假設和主觀判斷,從會計政策選擇到會計估計變更都充滿不確定性,為會計職業判斷留下充分空間,職業判斷的結果會產生直接的經濟后果,而我們目前的會計教育恰恰忽略了這一重要特征。4.教學評價單一,無法推動高校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F在很多高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得過且過,平時不努力,在考試前要求老師給予重點,長此以往,造成學風不良,教學質量低下。這可能源于目前學生評價方式單一,主要以學校為主導,注重卷面成績不重視實際能力,只注重期末成績不重視平時成績,這種傳統的教學考核評價機制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很難真正地檢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國高校的管理過程中,無論是評定職稱,還是各種待遇的獲得,更多的是以教師的科研成果來進行評價,較少考慮教師的教學情況,更沒有把教師的職業資格、實踐能力與職稱評定掛鉤。
二、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1.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美國會計學會(AAA)的會計教育委員會在《會計教育的目標》明確指出:“學校進行會計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教導學生具備學習和創新的能力,給予學生終生學習的基礎,使得他們在畢業以后能夠以自我獨立的意志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北究茣嫿逃淖円越處煘橹行牡慕逃虒W理念,教師不應將教學內容僅局限于課本之中,而是從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開始,逐步拓展到實踐里,給學生講解實際情況下的具體操作問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寫作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和決策能力等重要的會計技能要素的培養,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讓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同時,積極與ACCA、CMA等國際教育機構合作,開設ACCA、CMA國際方向班,鼓勵更多學生學習國際化會計專業知識,與國際接軌。按照這種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專業勝任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會計專業人才。2.優化課程設計方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專業方向分得越來越細。不同的工作崗位、工作環境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不同的單位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各有其重視的方面。會計教育教學要以市場需要為導向,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方向優化課程設計方案,制定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課程教學方案,錄制與之相配套的網絡課程,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推行翻轉課堂,達到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改變教師現有的職能,使教師起到引導、答疑的作用,而不僅是簡單地傳授知識。在財務會計課程的設置過程中,需要注意財務會計課程先后順序合理化的銜接、財務會計課程與最新會計準則的銜接以及財務會計課程與相應其他課程的銜接。3.創新教學方法與模式,提高學生專業職業勝任力。創新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僅“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不僅要關注會計準則的運用,更要關注會計準則制定背后利益集團的博弈,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不同的準則適用于不同的經濟環境,打破“每一個問題都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思維局限。關注會計準則可能引發的經濟后果,讓學生了解“會計不僅僅是與數字數據打交道,更是與人打交道”。適當增加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實務模擬教學等模塊,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課程內容和能力訓練的整合。在專業教育中加入會計人員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培養,利用團隊合作等方式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和團結協作能力,提高專業綜合素質與職業勝任能力。圍繞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培養方案,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結構的比重,注重加強與行業或企業合作,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一方面加大財經類專業實驗室建設,另一方面與行業或企業開展實踐教學和產學研合作。4.改革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創新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于高校師生的評價與考核體系過于單一,強調知識考核、結果考核,忽視能力考核、過程考核;對于教師,關注科研能力,忽視教學水平,更加忽視實踐能力。為了培養高水平的本科會計專業人才,我們必須改革高校師生考核與評價方式,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評價方式多樣化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專家評價等納入評價體系;以職業勝任能力培養為本,考核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評價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積極對高校教師評價機制實施改革,重視對教師進行實踐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的培養與考核,納入教師職稱評定。拓寬對于教師的考核評價機制,不能再以單純的科研成果作為評價標準,更加注重教師對教學、科研、實踐與服務社會等多種能力的培養。允許教師結合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將科研和教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和實踐的推動器,使高校教師成長為會計專業專家。
三、結束語
1.以事實為依據,體現出真實性
中職財務會計教學中所舉的案例多來自于企業實踐,務必要以事實為依據,不加入教師任何的分析和評論,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真實地感受案例。
2.案例中所包含的問題,能啟發學生思考
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來學會案例的討論、分析、思考、閱讀,讓學生成為教學“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他們思考。
3.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之間的合作溝通極為強調。學生通過討論案例,能夠互相尊重、互相協作、取長補短,進而更好地融入到團體生活中,發揮出團隊的合作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1.合理選擇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之前,務必要掌握所講解的內,然后基于課程的要求和課程的內容來選擇案例,案例務必要符合中職財務會計課堂教學和課程改革的整體要求,做到針對性強。例如中職《財務會計》中會涉及到現金業務,教師可以利用預借差旅費來編寫一個案例,讓學生對其中所需列出的會計賬目進行分析,寫出會計分錄,這樣一來,能夠便于學生較好地記憶所學的知識。
2.借助輔助教學軟件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利用輔助教學軟件進行教學,由于多媒體教學既不會受到空間、時間的限制,又能夠將教學過程用動畫、聲音的方式進行展示,能夠讓案例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同時,多媒體教學時,教師還應該適時提問,值得注意的是,務必要講究課堂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在給學生提問題時,既要針對中職財務會計課程的難點和重點,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年齡特征,提的問題做到有層次性、聯系性、針對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
3.注重案例形式的多樣化
案例教學法形式多種,既可以利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又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還可以教師和學生一起溝通討論。例如中職財務會計會涉及到應收及預付款項,教師可設計一個有關材料采購的案例,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自行去討論、設計方案,編寫正確的會計分錄,這樣一來,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夠大幅度節約教師講解的時間,一舉兩得。
4.案例教學法要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
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集中在對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目標企業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按照工作內容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要求來設計工作任務,驅動教學過程,達到教學目標。目前,對于崗位和工作內容的分析已非常具體詳細,也較為準確,但工作任務的設計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企業會計崗位中接觸到的工作任務是以原始憑證為載體的,會計人員總是通過原始憑證、相關文件來識別經濟業務,然后執行相應的工作流程和會計工作規范,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工作任務設計,并不能完全實現按原始憑證來進行任務設計,一是因為會計教學過程中很多知識要比實踐中涉及到的更深入,無法用原始憑證來進行表達;二是因為有些業務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涉及到不同的原始憑證,教學設計會非常麻煩;三是因為教師并沒有完全的實踐工作經驗,不能還原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原始憑證。所以我們設計的工作任務往往浮于對原有教學內容的拆分,并沒有真實體現企業的工作過程。
二、教學理念
深入企業進行實地的頂崗和調研,我們發現,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理念是與企業不接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強調會計的核算和監督的職能,會計人員要在對經濟業務進行正確處理的同時監督經濟業務,杜絕不真實、不合法的業務發生。而在企業中,配合業務完成工作進程,是企業對財務人員更為迫切的要求。因為在一個制度完善的企業里,經濟業務的辦理會有規范的流程,健全的授權審批制度和合理的預算制度。比如說費用的報銷,經辦人員會根據業務流程來辦理報銷手續,授權審批制度會進行審批權限的制約,有權審批的業務經理會綜合考慮部門、業務的總體預算后給予或不予報銷。所以,審核的關鍵點應該在業務主管而非財務人員。一筆業務如果按正確的流程,經有權限的業務主管審核無誤,財務人員應該基本信任業務本身真實性和合法性,加快業務辦理速度。財務對于業務應該是配合,甚至是服務于業務的態度,而不是持續的質疑。二是我們強調“不做假賬”的職業素養,并在各門課程的各個環節傾力培養學生的這一素養。但其實在一個穩定運行、合理贏利的公司中,會計人員會根據利潤或稅務的目標,在年初時做全盤的籌劃,執行過程中進行相應控制,到年底時,基本可以得到想要的財務數據結果。如果到了年末再去做單筆的賬目調整,很容易就被審計和稅務發現,單位和會計人員都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所以高明的會計人員只有籌劃與控制,沒有“假賬”。三是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設定的工作任務去收集相關信息,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這樣的教學過程的弊端在于,學生會形成思維定式,拿到業務后,馬上想到應該怎么樣進行賬務處理,把業務處理完成了,任務也就完成了。但在公司里,特別是財務分工比較細的大公司中,固定崗位的財務人員面對的業務往往是單一業務的不斷重復。賬務處理因為重復,變得簡單,在工作中是重點并不是難點。財務人員在職場上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做好賬務處理是不夠的。那么,什么是更重要的呢?在同一崗位類似業務日復一日的重復中,管理層對財務人員的更高要求是拿到業務后能夠思考:風險點在哪里?如何控制,并給出合理建議。而按原來的教學思路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可能很難適應企業的更高要求。
三、教學內容
理論教學中,我們反復強調的內容可能在實踐中并無用處。比如:“在途物資”科目,我們在原材料和庫存商品業務中花很多力氣介紹,但在買方市場中,企業一般不確認“在途物資”科目。當買方強勢,買方會要求賣方將貨物送至買方指定倉庫,經質檢部門驗收合格,并由業務人員將發票提交至財務,財務部門才會確認存貨和應付往來。買方一般不愿意確認未收貨的在途存貨,一方面這會增加資產持有風險,另一方面影響存貨周轉率等財務指標。再如,企業會計準則對收入的確認條件進行了嚴格的規范,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也自然將這一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在企業操作過程中這一業務卻非常簡單,一般來說,企業確認收入的標準就是是否開具發票,以開具發票作為收入確認的時點,而是否開具發票又是由業務人員根據業務流程來確認,并非由財務人員來掌握。主流的財務軟件也將發票的開具設置為自動生成收入確認的條件。反而是在審計環節會將收入的確認作為審計要點,所以,財務會計課程對于收入確認的介紹角度是否應當重新斟酌。
四、教學案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