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18
序論:在您撰寫就業指導課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總體而言,雖然我院現在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比較豐富、課程的實施為學生能良好的就業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仍存在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專業化師資隊伍薄弱等問題。對此提出以下改革建議。
1分級授課、豐富形式、突出重點
我院目前的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形勢分析、簡歷制作、面試、筆試注意事項、應聘技巧等,面對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一旦講授的知識陳舊或是教學手段單一,最終只能事倍功半的收場。
根據目前我院的具體情況,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年級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開設分支課程。如針對大一年級可以開設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讓剛進校的大學生了解“如何規劃職業生涯”這一現實問題的重要性;針對大二、大三年級可以開設如職業素養提升、職業能力拓展等課程,通過與專業知識的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在專業技術領域扎實的基本功和職業能力;對于大四年級的學生,我們則可以開設如創業輔導、面試、筆試技能培訓、簡歷制作指導等課程,及時為即將進入應聘階段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
在授課形式上,我們應該推陳出新,大膽創新,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具體可采用的方式包括:
模擬式:模擬招聘、筆試、面試現場。讓學生了解面試程序,幫助學生消除緊張情緒,增進自信心。
案例式:在指導過程中引用我院、本系、本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典型案例,引導、教育學生。
體驗式:鼓勵、組織學生提早進入人才市場、招聘現場去體驗和感受,增強認識和緊迫感。
討論式:針對某一主題,分組進行問答、辯論或討論,讓大家各自發表意見,真正參與到課程中來。
游戲式:設計一些和就業有關的小游戲,并設置小獎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們應該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方式,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提供有效的幫助。
2設立教研小組、吸收畢業班輔導員加入就業指導工作隊伍
教學研究是一門課程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應不斷的完善機制,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教研室。以課題為單位設立教研小組,統籌安排。通過前期的課題研討、中期的課程試講、后期的課程評價,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在統一的理念、大綱和模式下,通過系統培訓后,教師為學生講授統一標準課程。
另外,根據我院的具體情況,我們還可以吸收畢業班輔導員加入到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中來。輔導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可或缺的資源。我們應高度重視和利用這些資源,充分認識到輔導員的重要性并發揮輔導員的這一重要作用。
針對低年級的課程如大一年級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我們可以采取統籌安排、交叉授課的方式,由該教研小組的成員對全院學生進行授課;再如大二、大三年級的職業素養提升、職業能力拓展等課程,則需要各系或專業設置相近的系統籌安排,如電子信息工程系和微電子技術系的就業工作人員和畢業班輔導員可以組建一個該門課程的教研小組,針對兩個系的大二大三年級學生進行授課,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給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大四年級的創業輔導、面試、筆試技能培訓、簡歷制作指導等課程,同樣可以成立相應的教研小組,面對全院大四年級學生統一授課。在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必須邀請一些具有企事業單位工作經驗的專家現身說法,為同學提供實用性的幫助;每門課程的教研小組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為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學期的課程結束之后,應該對教研小組進行調整,讓每位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都能有機會從事其他更多課題的教研,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從而提升就業指導課程的整體水平。
3提高授課教師的業務水平
目前,我院配備的就業指導專職工作人員數量明顯不足,且較少有長期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另外,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希望學院能為他們提供機會,拓寬眼界,提升能力,為提高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創造條件,如適時鼓勵考取我國從1999年開始推行的《職業指導師》職業資格證等。
4加強質量監控、建立反饋機制
由于就業指導課程的歸屬不一,有些人認為是公選課,有些人認為是選修課,還有些人認為僅僅是一次講座,這樣不便在教師和學生中引起重視;其次,目前,我們還缺乏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我們應該對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考核進行全面的監控,以評促建,有效的推進就業指導;我們還應當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通過如學生評教、收集學生意見等方式不斷改進教學,真正讓學生受益。
一、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社會價值
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由求大于供轉變為現在的供大于求,高校畢業生面臨著越來越難的就業困難,而且多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時間都比較短,而且具有較高的跳槽頻率。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就業指導課程越發重要。
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價值體現在三個層面:社會、高校、個人。課程社會價值指的是課程在滿足社會物質需求基礎上,傳播社會意識形態、政治觀與價值觀等價值理念。科學合理的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積極影響。高校通過就業課程指導體系,讓學生明確社會需求,完善自身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培養畢業生的綜合素養。運用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構建畢業生的技能體系,引導畢業生形成正確的就業擇業觀,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水平選擇適宜的工作。引導畢業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理念。
二、目前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指導理念不明確。目前國內高校就業指導教育理念還停留在初始發展階段,注重就業率的提高,注重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卻忽略畢業生的綜合素養培養與發展。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發展規劃。設定就業指導課程的初衷是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而不是為了學校聲譽,提高自身就業率而讓學生不管適合與否都盡快在畢業前后找到工作。沒有正確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關鍵。由于缺乏明確的課程指導理念導致就業指導課程沒有發揮其本身的價值,沒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
2)就業課程內容枯燥,模式單一。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應該遵循教育價值觀,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在相關課程指導中,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理念??墒悄壳皣鴥雀咝>蜆I課程內容較為枯燥。教學內容全部來源于相關教材,呈現照本宣科的教學狀態。單一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無法理解教師所進行就業指導活動。就業課程教學內容缺乏靈活性、針對性,是簡單的就業理論知識疊加,教學課程缺乏趣味性與吸引性。3)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受到傳統提高就業率觀念的影響,國內許多高校開展就業指導課程的出發點就是提高高校畢業班級的就業率,忽略畢業班級學生畢業前的學習狀態、擇業狀態。不能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教學目標。缺乏合理的課程教學安排。有的大學將就業課程設定在大一開學伊始,處于應付了事的狀態。有的高校則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畢業前指導。不合理的課程安排不能發揮就業指導課程的作用。
三、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策略
1)強化培養大學生生存能力。大學生需要明確自身的人生理想與目標,通過合理的職業規劃實現自己理想目標。高校就業指導需要根據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大學生需求,重點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發展能力。為學生在擇業方面出謀劃策,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技能。大學時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階段,必須針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正確的引導。許多大學生在面臨畢業的時候都會產生迷茫,不能該做什么。幫助大學生合理規劃人生,培養大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
2)改革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方法。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重視參與性與實踐性的課程,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不聽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增加課程的實效互動,推動學生就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增強學生就能能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內容融入學長學姐案例分析、進行小組討論、角色互換表現等,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社會調查,通過課程模擬活動,將新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就業知識體系中,實現就業課程知識的遷移,實現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
3)提高就業課程教學隊伍專業素養。教學隊伍是實現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一。新時期打造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需要建設專業指導隊伍,提高就業課程教學隊伍專業素養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沒有建立專門的就業課程教學隊伍,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多為其他專業課教師兼職。高校必須樹立就業指導理念,建立具有良好社會觀察能力的高資歷師資隊伍。在加強現有隊伍人員的職業素養修養建設,提高隊伍專業素養,提高就業課程教學效率與水平。
4)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總體教學計劃。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活動的不斷進行,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設置就業指導中心或開設相關課程。但是每個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認識不統一,有的將其作為選修課,有的則貫穿整個大學階段。就業難的問題,成為人們重點考慮的重點。就業指導課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我們需要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總體教學計劃中,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實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四、總結與思考
(一)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
單一當前,大多數高職學校的就業指導課,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主要以老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育為主。教師主要依靠課本,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政策,求職材料收集及創業等進行淺層次、固定化的講解,學生學習定格在被動接受的層面,學習積極性不高。其次,在就業指導的同時,缺乏對學生的心理狀況的了解,學生在由學校走入社會的過程中角色和周邊環境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學生心理的變化也應該被納入到就業指導的課程中,并被重視起來。
(二)缺乏專業化的師資
由于就業指導課是依據教育和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在此之前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在開設這門課程時基本屬于“邊上邊學”的探索階段,課程主要由學工人員兼任。他們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只能照本宣科或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講授,缺乏教學的系統性和專業性。
(三)就業指導課安排的隨機性和不合理性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時間較短,且職業教育大多以就業為導向開設課程,注重技能掌握,忽略理論學習。因此就業指導課往往沒有系統的教學計劃和明確的指導思想,在課程的開設時,教學內容和教學師資上具有很大的隨機性。當前,有不少大專院校將就業指導課安排在大三進行學習,匆忙的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方面的指導,敷衍走過場,學習效率低下,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大多采取大班上課,人數眾多,缺乏針對性當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大多以大班上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人數眾多,往往達到100多人同時上課,教學效果差。由于同學們關注的重點不同,有的同學注重就業信息的獲取方式和途徑,而另一些同學則關注面試的技巧和面試著裝,且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專業,對于就業指導的需求各有差異。但是絕大多數大專院校仍采取單純的教學模式,不管什么樣的專業、什么樣的學生都是采取同一內容進行教學。
二、對就業指導課的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就業指導課的課程設置
就業指導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就業能力,使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迅速就業。這除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理論外,實踐的鍛煉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理論的教學,要根據課本系統的設置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除了傳統的講授之外,就業指導課程還可以采取案例教學、專題研討方式教學、專題講座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法也是就業指導課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校可以舉辦模擬求職大賽,邀請企業的人事專員參與,使學生與企業近距離接觸,增強學生的緊迫感。另外,就業指導課程進行過程中可以邀請成功人士、校友等開設講座,讓學生真正了解社會。再者,學校也可安排學生到當地的人才市場參與招聘過程,根據當前社會的需求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這些教學方式由單純課堂講授向多種方法并用的轉變,可以將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拓展自我素質轉變,教學內容由單純的政策法規講授向更廣泛的職業素質的訓練轉變。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學隊伍
就業指導課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課程,涉及到了關于法學、心理學、社會學、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知識。因此要求就業指導老師也是一個多面手,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深入學生內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要及時掌握就業信息和市場需求,方可對學生就業做出適時可行的就業指導。學校更應對相關教師進行系統培訓,鼓勵和要求教師參加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并取證。另外,還可以聘請校外企業家、成功人士、校友作為兼職教師,開設專題講座,通過多種形式穩定這支教學隊伍。
(三)就業“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
在進行個性化指導時,可根據經濟區域化、職業特征、地理位置等制定一系列職業規劃方案,實現學生的對號入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制定屬于自己的一套就業方案。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等優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剖析,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就業理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成功就業。
(四)實現全程就業指導課程
當前多數院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在學生即將畢業時才開展,任務重,時間緊,很多同學已經開始實習或是找工作,心思基本不在學校,整個課程常常以走馬觀花的形式開展。而全程的就業指導課是指學生從大一入學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全程就業指導課具有系統化、階段化、模塊化、實訓化四個特點。例如階段化,可以根據同學們的身心發展狀況、學習狀況、年級等不同階段的特點和需求,形成具有階段性、針對性、科學性的全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同時就業指導課程的教授要更加飽滿,不能太過單一,要循序漸進,不僅要學習課程的理論知識而且要聯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了解就業所要做的準備,以便更好的踏入社會。
三、結束語
我國完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政府的職能和機制在改革的深化中漸漸轉變,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這場新的變革中悄然地發生著深刻的轉變。在高校畢業生步入社會前的這段時期,予必要的就業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將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相結合意義就更加深遠,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畢業生就業工作過程較復雜,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高校畢業生要想擇業成功,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因此有必要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并建立統一的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指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設計合理的職業生涯,調適好擇業前的心理,保持良好的求職狀態,是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一項重要任務。
2就業指導課程標準化建設的理論基礎
2.1課程觀———以學生為中心
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求職時的社會環境、所在地區及國家的當前就業形勢;清楚個人的職業理想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知道職業生涯發展的內涵;建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擇業觀念;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個人的特點合理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提高社會適應力;樹立市場經濟就業意識;掌握一些求職方法和面試技巧;培養創業能力,掌握創業知識;知道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對于大學生們來說,通過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自我探索、制定自身職業發展的路徑,努力實施,不僅是一種自我教育,更是一種職場準備。因此,就業指導課程標準化建設,整體思路要地體現出引導性,關注高校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這種引導性不僅要引導學生實現個體的發展,而且要引導學生群體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規劃,使學生關懷他人、關心社會發展和祖國的命運。課程應重視職業環境的變化對個人的影響,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經濟文化背景及不同專業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課程應客觀地面對學生的職業心理成長;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分析求職過程中的情感;解析學生因社會生活的變動而帶來的道德觀的改變。總的來說,就業指導課程要以學生職業生涯和人生的發展為出發點組織、實施日常教學,立足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及職場知識的實際應用,立足職業與生活緊密結合,強調實效性。
2.2能力本位的質量觀
就業指導課程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強調職業選擇能力、職業能力思維、職業道德、職業心理健康、人際溝通能力、法治意識、求職競爭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等。因此,課程標準化的建設應體現圍繞各項職業能力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等內容。同時,課程內容要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圍繞能力與素質結構的整合性。將相關學科知識整合和人格發展按體系向學生傳授。
2.3教學觀———個性化、自主化
目前,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但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學校要意識到這門課不僅僅是傳授就業知識和技能,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它還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度過大學階段,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學校要按照“全程性”的要求,高度重視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要把這門課的建設與實施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作為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其列入教學計劃,成為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并加以規范化建設。
二、規范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研室的建立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研室是該課程的教學組織,它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目前國內高校對于該教研室的所屬有不同劃分,有的歸到招生就業辦公室,有的歸到學生處,還有的歸入德育教學部,其中劃入招生就業辦公室是比較常見和合理的一種歸屬方式。教研室擔負著涉及課程教學在內相關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為就業指導課提供組織和制度上的保障,進而能夠加快課程的系統化、專業化建設,從而奠定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地位。1.構建全程化、全員化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立要突出體現全程化和全員化的特點,這就要求該課程應從新生開始,面向全體學生,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教學活動,不能一蹴而就,忽視“過程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實施過程應該是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過程,因此要以全程化的要求設置就業指導課,每個階段的教授內容和方法都要有所不同,分學期、分重點地進行合理規劃與開展[2]。2.規范教學大綱、加強教材建設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課程的實施質量。教學大綱是課程進行的主線,教材是課程進行的“劇本”。就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指導方面的教材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種類繁多,但良莠不齊,在大綱的統一性或者教材自身內容方面往往存在不足,缺乏公認的標桿性和全局性的好教材,這就給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帶來了不少困難。目前,選用一本教材作為主教材,再根據大綱選用幾本輔助教材是普遍也是比較合理的現象。我院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適當地選用了非本校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編寫了適合自己學校學生類型和教師授課需要的教材。但無論是選用還是編寫教材,都要本著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操作性的原則,用一本有教育性、實用性、指導學習功能的好教材來保證就業指導課的順利進行。3.健全課程管理機制、規范教學管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應納入到高校的教學計劃中,這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管理和檢查機制。一是要保證教學學時和教學條件,促進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規范學;二是要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三是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考試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基礎知識可以采用試卷考試,其他注重實踐的內容可以采用課后作業、實踐報告、課后訪談等形式考核。
三、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因此,建設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我國職業指導課師資隊伍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從教師數量、隊伍結構還是教師素質都需要加快建設。大多數高校的職業指導課教師主要是由就業辦公室、學生工作處的老師、學生輔導員擔任。這些人工作在第一線,了解、熟悉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有具體指導學生就業的經驗,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就業信息,這也是目前多數高校選擇他們承擔教學任務的理由。其次,這支隊伍因為剛剛起步,也存在許多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就業指導教師的系統培訓。由于本課程涉及許多學科知識,因此教師具備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多數老師都是“半路出家”,所以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學、職業指導、科學測評等方面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要鼓勵教師通過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再次,要鼓勵教師開展教學交流活動,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第三,要讓教師走出去,打破傳統的、封閉的課堂講授模式。因為該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時代性,任課老師要有計劃地到校外進行調研參觀,比如進行畢業生的跟蹤、用人單位的回訪和交流、市場需求調查、企業參觀等。任課教師在調研參觀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才能使課上得生動、鮮活、有說服力,才能與社會接軌,避免口頭說教,紙上談兵,才能使課程的經驗屬性更加突出。第四,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還要靠教師自身多學習、多鉆研,只有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通過自學擴充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是課程的需要,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基礎,而這種提升不可能僅僅通過幾次培訓來完成。
四、改進就業指導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課程的設置
根據《教學要求》,通過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目標計劃安排就業的指導課程,限制最低的課程時間。通過開始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就業,每個課程院校要結合具體情況,課程要有則重點,通過課程的開設,再制定出具體的就業指導課程。
(二)完善教學模式
在課程中,要盡可能的凸顯出教師和學生兩方在課堂中的積極互動,創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的去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有計劃的去規劃職業的最大意義,全面的認識職業的規劃意見發展的過程。課程的開展要注意與實際結合。
(三)從各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學情況看
課程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教學。就業指導的課程因其本身具有社會性、廣泛性、多變性等特點,就不能讓這門課程像普通的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等幫助學生學習。
二、各高職高專院校目前在就業指導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都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其課程的內容包含的不全面,不能全方位的為學生提供就業的方向及規劃,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必要的就業技能和技巧。
(二)課程能讓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
部分學校的課程設置只對畢業生,課程的體系不完整,能讓比較單一,指導的重復性,而在教育引導上較少,忽視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職業道德的培養,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心里素質。
(三)相對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都是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或者向外校應聘一些教師,他們即使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就業指導上還是缺乏經驗,這樣會導致對學生的舞蹈的課程設置的不全面,課程的覆蓋面狹窄,內容不夠新穎。
三、對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思路
(一)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對以后的職業教育,也可以說是就業教育。其獨有的性質就決定它不能像普通的學校那樣一學科本位的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中國要重視就業的指導。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種: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學校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一起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學習和企業的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半學半工模式。
按照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育方式進行開展,最大的優勢是半工半學,讓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應用能力不斷的提升,能更好的與實際結合。
(3)結合地域經濟特點重點培養的模式。
將地方的經濟和模式相結合,在專業的培養中更加重視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重心放在培養地方人才。
(二)以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為根據調整或設置專業。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內容單一,進行文理分科,高等學校也通過分科的方法,將各學科分成不同的專業。這種分科的教育,影響到高職高專的專業設置,對社會的發展也起到阻礙。所以,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出適合產業發展的模式,及時的調整專業的結構,高校要在人才培養中制定新的方針,更好的適應產業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要重視強調基礎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讓課程更好的適應當今的社會,具有現代化、理論化、多樣化、綜合化等特征。主要是分不同的層面,包括課程開發設計的層面、課程結構的設計層面、課程內容的設計層面和課程教學目的的設計層面等四大層面,更好的融入課堂。
(四)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的內容要和教學的方式保持一致,教學的方式應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要從事的崗位、社會的發展、所學到的技能,將教學中的實驗、實訓、實習相連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除了讓課程更加豐富,還可以讓學生采取邊上班邊學習。為上崗提前做好準備。
(五)改革教學評估標準。
高等學校的教育其本身就是為就業做準備,所以,重點要放在社會或企業需要的人才,學生要必備的條件是教學評估的基本要求,根據職業的適應能力為基礎,整合其他的素質,具體的考核標準應該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心里素質、人文底蘊。除了這些標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
四、結束語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就業能力校企合作
近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一些基本問題仍未完全解決,一方面大批畢業生感嘆就業艱難、工作難找。另一方面,企業界對難于招聘到合適人才的抱怨也日漸強烈,分析這種人才培養中供需之間的矛盾,以滿足企業界對人才的要求、學校的辦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職業發展,達到“三盈”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通過對一些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對職業教育課程與證書、就業及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進行研究。調查選擇2所職業中專、1所職業高中和2所高等職業院校的1700名應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涉及機械、會計、計算機、電子、土木、外語、工商管理、文秘等專業,共發放問卷1700份,回收有效問卷1508份。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都已經有了求職或就業的經歷,對于研究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很有價值。
1.課程與證書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用人單位基本上都提出了“有工作經驗”和“有相關職業證書”的要求。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的重要舉措。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為了滿足就業的需求,具有相關職業證書就成了獲取就業機會十分重要的一個砝碼。那么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是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取相關證書呢?
表1顯示,學校的課程設置在幫助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方面總體上來說是比較有幫助的,然而學校的課程設置在某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從表2可見,大部分畢業生認為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和與專業相關考證內容列人教學要求是學校最應加強的教學方面的工作。要加強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在設置專業前首先應進行行業的分析,然后再確定專業課程體系以及所開設課程的性質和內容,專業基礎知識也應根據職業和崗位的需要系統化,以區別于學科課程體系中由一些專家事先給出專業的學科基礎性課程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學科專家的意見提出學科基礎課程設置的做法。在具體操作時,與企業保持緊密的聯系,由行業主管部門參與專業設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業設置和按行業歸類是必須的。這樣學生在工作中需要加強的許多知識就可以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直接獲得。學校可以建立實驗室,請企業內的專家為學生授課;或與企業合作,定期讓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及實習,將課程與就業通過校企合作有效的連接起來,不但加強了實踐性教學環節,還使專業相關考證內容更形象化。
2.課程與就業能力
就業要求中剝除對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的外衣后,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要求才是其根本需求。當然,職業教育的目標也是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生產服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和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上應該有明確的職業針對性,這一要求也體現在專業和課程的設置上。調查顯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能力。那么,應該如何設置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使其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呢?首先,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確定專業課,然后根據專業課的需要,設置專業基礎課,最后再根據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需要安排基礎課。按這種模式設置各專業的課程,在總體上應注意加強專業課,適當拓寬專業基礎課,合理地壓縮基礎課。從實際出發科學地安排課程的課時比例。同時,在課程內容上專業基礎課要突出專業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做到學用結合,基礎課要充分體現為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服務的職能。只有這樣才能使課程體系既有層次性,又密切了各層次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最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這里舉個例子來說明課程設置與就業能力之間的關系,表3是某學校數控機床專業的課程計劃:
由表3可見,從普通文化課程方面看,沒有突破原來的語文、數學、物理、政治這種框架,明顯具有普通高中課程壓縮的痕跡,沒有心理教育、人際交流、環境教育、兩性教育、各地文化教育等內容。生涯規劃在各職業類學校還處于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期,所以還不成熟,有的被窄化為就業指導教育,造成大部分學生生涯規劃意識薄弱等,而這些能力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應該慢慢培養起來的。從專業課程方面看,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第三學年上半學期學習的很多理論,沒有上機實踐,到下半學期用整個學期的課時實踐,這樣的安排學生反映很不合理,理論本來就枯燥難懂,還要進行一個學期的純理論教育,肯定不能完全消化,到下半學期實踐時理論知識就已忘得差不多,那么教學效果又有多少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多少呢?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能力。
職業教育不能光講理論沒有實踐,實踐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體現,是學生素質與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亦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要科學合理地安排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解決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個體系間有機結合的問題,徹底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編制,但也要注意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從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穿行,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后,馬上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或者先進行實踐,碰到不懂的地方,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對書本的閱讀等途徑掌握相應的理論,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校還應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總學時、內容和要求,形成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使二者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相互配合、交叉互補。
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已經關注到與就業的相互關系,除了要提供更好質量更高層次就業的專業實踐教育和證書教育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在理論教學上的寬厚度,及加強有關基礎職業能力及生涯規劃方面的內容,為學生職業發展的長遠性,以及職后的繼續教育打下基礎。
3.課程與學生職業發展
表4的數據顯示就實踐性環節而言,在企業內的實習是更接近社會工作需要的課程,可以了解職業與工作場所以及了解和發現自我的職業發展方向對學生就業幫助是最大的。在校通過實習,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學校應給學生創造一個既符合教學規律又有足夠真實性的工作環境,解決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這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加強與行業、企業結合的力度,在課程設置中體現和強化企業內實習這一教學環節,可以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就業基礎??刹扇∫韵路椒ǎ簩W校成立由行業企業代表參加的就業指導委員會,請企業人士一起參與實習指導工作,制定學生的實訓方案、訓練的時間、內容和要領,縮短學生與職場之間的距離;學校應企業要求實行訂單培養,課程設置上完全把專業與職業崗位對接,使學校、學生、教師的工作學習要求進一步明確化;學校把實訓基地放在企業,把實習培訓與學生就業工作合而為一,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學主要由學校負責,企業內實習訓練主要由企業負責,雙方分工承擔了教學任務。
然而學生獲取實習的機會也是多種多樣的。從表5“所有學?!币粰诘臄祿矗黜椵^平均。但將“文科學校”和“工科學?!眱蓹趯Ρ瓤?,就能發現其中的明顯區別。工科學校的學生獲取實習機會的途徑主要是學校推薦和校企合作,而文科學校的學生獲取實習機會的途徑主要是親屬介紹。
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企業內實習,因為其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獲取就業能力以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梢妼W校的課程設置除考慮學生的就業外,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學校應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學生到企業內實習,其最好的方式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對工科學校的學生就業幫助最大,通過此途徑與企業建立關系,一個企業需要該專業的人是一批量的,實習后如果沒有問題,就可順利進入該企業工作。而對文科類專業的學生通過實習直接找到工作的幾率不大,因為一個中等企業需要其數量不會很多,但校企合作可以使學生積累工作經驗,了解職業與工作場所、了解和發現自我的職業發展方向,這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和就業幫助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校企合作對于長遠地發展職業教育課程設置中的實踐環節具有深遠的意義。學校在設置課程時,就需考慮企業用人的計劃與標準,并與企業一起商定招生專業和數量,一起考核錄取新生,實行招生與招工相結合,并且與企業一起編寫一些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制定學生三年實訓方案、訓練的時間、內容和要領,分工承擔了教學任務,如: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學主要由學校負責,校內外學生實習訓練主要由企業負責。學校還需與企業加強溝通,定期召集雙方的人員,一起研究教學、實習工作,協調和解決有關問題,校企雙方共同培養既能頂崗進行熟練操作又能愛崗敬業的技術人員,學生一畢業就能迅速的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成為合格的企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