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00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四語文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從“四對反義詞”,談欣賞教學設計
首先,我想和大家說的是欣賞課的選題,這也是我們上欣賞課的前期工作,這里我用了一對反義詞:生僻與熟知,老師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取不同體裁不用類型的音樂欣賞課題,有的耳熟能詳,有的卻了解甚少,但是不一定你熟知的樂曲就能上得入情入境,生僻的曲子就會索然無味,草草了事,這里最關鍵的就取決于我們的耳朵,多聽,多聽,吳斌老師在《中國音樂教育》雜志中點評一課欣賞課時,他引用了一位美國大學教授的例子,我也搬來用一用:我拿到一首曲子的時候,首先是要熟悉它,在我準備決定開始上這個課的那天起,無論是吃飯、睡覺、走路的時候,我無時無刻不在聽這首曲子,當把這首曲子聽了上百遍之后,當這首曲子的任何一段響起我都能和著唱下去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段音樂最具有表現力的地方在哪里,我才知道用什么方法讓學生學習這段音樂最有效。我想我們老師肯定也有同感,在沒聽幾十遍之前,完全不知道這音樂是怎么回事,對音樂的理解只是表沒有里,但聽了無數遍之后,音樂會從我的內心中自然的流露出來,這時候的理解才是發自肺腑的。
寧波市音樂教研員黃老師說過:藝術音樂有別于其他音樂最大的特點就在于,藝術音樂一開始聽大部分人都覺得不好聽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集,不知道在描述什么,但是你多聽多聽,會覺得越來越好聽,百聽不厭,靈感也就會一觸即發。其實道理和我們的美國大學教授一樣,前期工作就要做到:一個字,聽,兩個字,多聽。
二、案頭工作:擷取與舍去
我這里指的案頭工作,就是我們下筆的工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聽曲上百遍,下筆是否真有神,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會出現另一種極端,想法越來越多,資料越來越多,這個也想講,那個也覺得該讓學生知道,這個好像是重點,那個也是難點等等,各種方案各種設計涌上心頭,千頭萬緒,不知道該怎么取舍,結果可能會導致教學預設重難點不突出,教學超時,顧此失彼,本末倒置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擷取與舍棄。
有位教師在備課《圖蘭朵與茉莉花》一課時,花了三四個小時,為求一個答案:歌劇《圖蘭朵》的選曲《東邊升起月亮》是根據3235 6516 這個曲調還是335 6116 曲調?資料一,由沈陽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的學生寫的文章,認為是335,不一定是權威,資料二,圖蘭朵的淵源,有個截圖,在外國出版的舊報紙上,外國的旅行家將其搜集到的中國的音樂寫在了五線譜上,是335,而不是3235,感覺有將近100年,但思前想后,怕引起爭議,抓小辮子所以還是不再鉆進去,決定舍去,我認為是理智的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在擷取方面,選擇聆聽民歌《茉莉花》的環節上,這位教師選取了對比較明顯的江蘇和河北茉莉花,舍去了其中一首《茉莉花》,既抓住了教學重點也把握了教學的節奏,更為圖蘭朵的欣賞作了較好的鋪墊。又如在分析對比江蘇茉莉花和圖蘭朵中茉莉花的兩個主題旋律的環節,教師在黑鍵上隨意彈奏12356,讓學生在中國民族五聲調式中感受旋律的神奇與優美。
這些環節的擷取與舍去都是考驗我們教師的預設能力,找準重點與難點,學會取舍。
三、實踐工作:
1、有效與無效
前面兩項工作的預期達成只是成功的一半,因為你對作品的理解和你的教學預設都要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展現,而出現的教學效果有兩種:有效與無效,因為這里有個主體,那就是學生,老師們都會這樣想一個問題,一首作品教師聽了百遍后才能感受到音樂的內涵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集,才能哼唱,那在短短四十分鐘里,我們的孩子能理解音樂嗎?幾年級的學生,怎樣的生活經驗,有多少信息儲備量,需要怎樣的引導與講解,理解感悟音樂達到哪種程度等等,都是我們考慮的范圍,這就需要我們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a)教師講解:分為教師的講述與教師的語言引導。其一教師的講解必須是正確的,不能將錯誤的或者模棱兩可的答案傳達給學生。其二欣賞課中的語言引導最多的就是教師在提問后的再次追問,讓學生有個問題先行,音樂充盈,追問跟進,思維碰撞的過程,自己理解音樂。
b)視頻欣賞:我們較多采用的是與音樂作品相符的視頻圖像,且不說它有較強的視覺沖擊,還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與理解音樂作品,視頻的精彩剪輯運用不僅為課堂增色不少,還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探求的學習欲望。
c)主題哼唱: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是樂思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引導學生學唱樂曲主題,有利于學生在聆聽中更好地把握主題的變化和重復,使學生的音樂思維充分調動起來更好地獲得音響體驗。
d)圖譜感知:小圖譜,大作用。在欣賞教學中重視和強調視覺輔助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將抽象的音樂用簡明的圖畫、線條等方式表現出來,在強化學生音樂審美感受的同時還能提高音樂記憶效果,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e)體態律動:律動是走進音樂的另一種方式,體態律動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欣賞音樂,律動以即興為主,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學生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f)多元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討論是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的一個平臺,很多時候情感體驗是一種個體行為,但如果能在體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也可以起到深化理解音樂的作用,同時也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g)文化承載:語言的盡頭是音樂,其實音樂創作的背后有更多更多的話可以講,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思想,如《藍色多瑙河》、《1812序曲》、《沃爾塔瓦》《北京喜訊到邊寨》、《春節序曲》《藍色狂想曲》等這些好的音樂作品能真正的催人奮進,發人深省,深入人心,所以音樂欣賞既有感受、認知、體驗的感性成分,也應該有理性的一角,通過教師對作品創作背景的深刻挖掘,音樂所承載的文化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極大推動力。
2、卷入與跳出
剛剛所講到的是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實踐成功的課例,但縱觀我們的很多的公開課評優課不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而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試教與研磨,所以說這個過程使我們很多老師很糾結很痛苦,兩個或多個實踐中有個調整,因為我們是本著一次比一次好的想法進行磨課的,這個過程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對反義詞:卷入與跳出。所謂卷入,有兩種,一種是過分依賴教參,唯書是從,當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不被理解,當教材所呈現的理念不被教師所領悟,機械地執行教材與運用教參,最終會使我們的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得不償失。第二種卷入是過分堅持自我,認為自己的設計已經很不錯了不想再大動干戈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集,推倒重來。這樣的卷入只會讓我們的思維狹隘,鉆牛角尖,所以這里我想說我們需要跳出,跳出原本的設計,跳出教參的束縛,這里我的一節《木偶的步態舞》讓我記憶猶新,我看見書本畫著學生的手指木偶,我用了50個畫有木偶的手套,還設想它們去野外郊游,后來一試教效果不好,陳老師張老師都給我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手套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設計也存在憑空想象牽強附會之嫌,于是我選擇了“跳出”, 再設計中我通過動作猜謎導入新知——提問交流熟悉木偶特點——柯達伊手勢進一步感知木偶形象——跟隨音樂邊哼唱邊做木偶動作等手段,一系列的引導都是在過程中形成與實現的。經過一步步的有效引導,學生從觀察到交流,從猜測到模仿,從哼唱到表現,都是一個投入再投入、提高再提高的過程,之后的A段、B段以及再現段的欣賞我也采取了學唱主題旋律、畫畫旋律線、引導想象和教師自己彈奏樂曲等多種有效手段進行了二次實踐,沒有手套,沒有課件,我基本上了一節裸課,但是效果好多了,這個跳出的過程讓我覺得在教學實踐中用心去感悟,時時審視自己的教學,才能做到憤起悱發、以三隅反!
最后的結尾工作要做到及時反思,葉瀾教授說過一句話: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師,但寫三年的反思可能成為名師。重要的是思考,實踐過后能及時跟進自己的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找差距找標桿,做一名有想法的年輕教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相較于思想品德課的優越性在于,語文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它通過文學形象的塑造,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思想教育變得有聲有色,自然流露的情感更易被學生接受,并且在文章的部分,也是學生最容易感動的部分。教師通過引導,將文章的主旨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達到滲透的目的,過早或過晚地為文章貼上標簽都不會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與楚王精彩的辯論將是整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边@句話則完美駁倒了楚王的謬論,維護了晏子及其國家的尊嚴,將故事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當講解到這一時段時,學生被晏子不畏強權,維護國家尊嚴的行為深深感染,教師抓住這一時機,對文章中心進行滲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一次思想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
2.以文育人,把握思想教育尺度
2.1把握好小學生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尺度
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對于事物的認知處于懵懂階段,加之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時間跨度較大,導致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范圍和接受能力不盡相同。因此,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首先就要把握好小學生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尺度。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處于模仿階段,教師講什么,他們就學什么,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弱,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他們只是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一個雛形足矣。四到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師需要進行正面引導,以免學生誤入歧途,造成人格偏差。
2.2把握好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的尺度
在語文課堂進行思想教育時,最忌諱的就是脫離課本,脫離實際,講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走形式主義路線。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這種枯燥僵化的教育形式無疑是一種折磨,不僅最終達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為了避免這一局面,教師要把握好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以課本為標準,聯系實際生活,使學生得到的感悟更加鮮活可信,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3把握好滲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
通過語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只是語文教學的功能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最終的目標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語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學的區別,確定語文教學的本質,把握好滲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圍繞這一主題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只有將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并且以語言文字的培養為主體,才能打破本末倒置的特殊局面,從而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水平。
3.結語
(一)人生意義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內容
不可否認,讓學生過有價值、有意義的幸福人生,是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哲學認為人的生命有兩重含義:一是自然生命,它是追求生命價值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實現生命價值,它是生命的本質。這也是人區別于其它動物的根本不同。由于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的發育時期,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的自我意識正逐漸走向成熟,對他們的價值引導越發的迫切和急需。引導學生追求生命價值、追尋生活意義,通過引導,使學生主動學習、反思和理解,將客觀的價值升華為對人生意義的感悟,感悟轉化為日常的學習行動。這與現代教育強調學生主體性理念是一致的。
(二)學生對價值的選擇極為重要
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事實上,由于中國的社會文化轉型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展開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帶有市場經濟本身所具有的負面東西,對于這些負面的東西,哲學必須進行批判,而且只有通過批判,哲學才能揭示隱藏于這些文化現象背后的本質的東西,推動中國文化向著善和美的方向發展。”[2]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加上網絡媒體的無限開放,讓年輕幼稚、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深感迷茫,稍不留神就可能選錯價值方向。多元化的社會由此產生多元價值,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價值選擇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成為當代學校教育的重要一課。
(三)價值引導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工作既要“教書”,又要“育人”,甚至“育人”要先于“教書”。相比其他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將教師作為心目中的“榜樣”,無比敬畏。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優勢,將價值引導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人生價值、意義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教師進行價值引導的原則及方式
價值引導實際上是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內心世界進行的,只有被引導者真正的理解、體悟、認可、決定,引導的目的才會真正實現?!皟r值是人們認識、理解、審視、建構自我及其存在的依據或準則。”
(一)價值引導應以“尊重”為前提
“自尊,是指人對自我行為的價值與能力被他人與社會承認或認可的一種主觀需要,是人對自己尊嚴和價值的追求?!保?]自尊是人發展的根本動力。學生的心理、生理雖然處于嫩芽期,但他們同成年人一樣渴望被尊重,而且也必須受到尊重,一旦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可能誘發其逆反心理的產生,價值引導將很難實現。尊重可以激發學生的自尊。教師從抽象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地位,從具體上要尊重學生的言行舉止,當學生的主體地位獲得尊重,那學生的自我決定能力和責任感才能真正的培養起來。在現實中,有時會遇到身體缺陷或后進學生等情況,當此類學生的主體地位獲得尊重后,內心的自尊和自信被極大地激發出來,自尊和自信共同作用,使得他們取得階梯式的進步,教師的價值引導會使之欣然接受。教師要掌握一些教育藝術,在尊重的原則下得以運用,例如“允許學生保留意見”等。
(二)價值引導應將“理解”滲透其中
教師價值引導的做法包括澄清、表達、判斷、選擇、超越這幾部分。每個部分中都滲透著理解。教師在和學生討論價值問題時,必須把價值觀念澄清,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清晰和準確的認識,還要提升每個學生對價值觀念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甚至要支持學生在這些價值觀念問題上的某些超越。過程中,不同學生對同一價值觀念的認識往往不同,表達、判斷、選擇、超越可能出現多元現象,甚至出現錯誤的認識。此時,教師就應該本著價值多元的理念,理解學生的認識,根據學生價值意識形成的年齡特點,藝術地進行引導,使學生一步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充分溝通是理解的前提,故價值引導倡導例如“討論課”等活動方式,“討論課”應具備開放、自由的環境,平等、和諧的氣氛。
(三)價值引導運用“召喚”方式
精神世界的價值追求是不能強制的,只有在善意的召喚下,通過自己去傾聽、共鳴、理解、認可,才能逐漸體悟。在召喚中,對話和示范的方法較好。對話的前提是平等、和氣、友好的,這樣意義下的對話才會卓有成效。堅決反對訓話或質問,學生的逆反心理或因老師、家長等成人放不下架子而反叛。平等的對話,學生得到尊重,同時學生也會尊重對方,此時敞開心扉,交換思想。對話的目的是交流思想和看法,尋求共鳴,而不是讓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觀點。教師不能抱著“我說的才是權威、正確的”的想法,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傊?,“平等”前提下的“對話”才會有效。道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的價值引導也是在行動中進行的。價值意識是一種領悟,只有教師在自身理解、消化、吸收的前提下,以身作則,以身示范,學生才有可能接納一種價值觀點,正所謂“榜樣”的影響和作用。[5]
三、當前教師進行價值引導的兩個重要內容———“名”與“利”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不停地探索: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特別是在當今市場經濟、商品社會中,人們更有必要去思索這個問題。教育是擴展人的價值的直接手段,教師的價值引導自然不能回避“名”與“利”這兩個問題。
(一)對“名”的正確引導
“青史留名”的價值觀一直以來被以積極的觀點來對待,認為一個人所做事情得到歷史的承認。但“青史留名”與得到歷史承認有兩點本質不同,一是前者是個人主動追求,后者是客觀上歷史對一個人作出的評價;二是前者“留名”和后者“貢獻”的目的指向不一致?!扒嗍妨裘弊非蟮氖莻€人目的,這是一種虛榮心;而把為社會做貢獻作為人生目的的人,行動是付出,目的是奉獻,主觀上沒有求得歷史的評價。在當前浮躁的社會心態下,受“青史留名”的侵蝕,有些學生及家長心情迫切,演變成“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使得那些捕捉到商機的人,利用了人們求名、出名、成名的心理大發橫財,殊不知是對孩子幼小心靈價值觀的扭曲。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小形成“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思想,使學生感悟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引導學生樹立“人生應該給人留下溫暖而忘名”的價值觀。
(二)對“利”的正確引導
1蒙學教育思想中的精髓
1.1重視道德的養成中國古代蒙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道德教育,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蒙養之始,以德育為先?!痹诮邮芟到y教育之前兒童對許多事物都處于探索發現的狀態,啟蒙教育是奠基階段,根基牢固與否直接影響兒童今后的成長,所以古人十分重視道德教育,在教予兒童知識之前,先對其進行道德教育。蒙學教材中滲透著眾多的德育思想,如《三字經》中就包含了“仁、義、誠、敬、孝”的思想,通過學習這些教材培養兒童積極健康的心態,從而幫助他們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中保持積極向善的本心。
1.2注重朗讀與背誦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惫湃酥鲝埗嘧x書,注重讀者的自我體驗。古代蒙學教育也是如此,主張兒童多讀書。與現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課文分析的教學方法略有不同,蒙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朗讀與背誦。蒙學教材選文對仗工整、注重押韻、富有節奏感,適合兒童的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夫子不但要求學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還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從而培養童蒙的語感以及自學能力。音樂性較強的蒙學教材利于兒童的背誦。如:《三字經》、《弟子規》都是整齊劃一的三字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背誦。相較于深入分析課文,夫子更加注重童蒙的自我閱讀體驗,往往在對課文進行簡單的講解后,留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與背誦,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參悟課文的內涵。
1.3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魯迅認為:“教育是要立人?!绷⑷说氖戮鶡o小事,萬丈高樓平地起,對童蒙的教育就應從點滴做起,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家洛克認為:“習慣一旦養成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長久積累而成的。一旦養成就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兒童的成長。好的習慣能夠促進兒童的成長,是兒童取之不盡的財富,所以古代教育家十分注重童蒙良好習慣的養成。如:朱熹在《童蒙須知》中就分別從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文、雜細事宜這五個部分對童蒙的生活起居,言談舉止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從生活細節著手,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1.4內容豐富的蒙學教材對于兒童來說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有著許多未知的事物等待他們去發現探索,古代蒙學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向兒童展示著大千世界,擴展童蒙見識,培養他們的興趣。除此之外,依照兒童的年齡特征,童蒙教材還引入大量貼近生活的故事,對兒童進行人文思想的熏陶。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五子登科”這些故事讓童蒙在寓教于樂中學有所得。
2蒙學教育對現今小學語文教育的啟示
歷史的車轍不斷向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回顧過去,吸取蒙學教育的養分能夠更好地滋養小學語文教育的根基。在課程改革不斷前進的浪潮中,各種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層出不窮,紛繁復雜,也給教師帶來怎樣才能教好語文的困惑,對于這個問題,崔巒先生曾說:“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怎樣簡單而又扎實的教語文呢?我想我們可以從蒙學教育精髓中得到一些啟示。
2.1注重讀與寫的訓練何為語文?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本于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倍Z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新生一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行之有效的辦法當為基本功訓練,朗讀與書寫就是語文基本功中必不可少的兩項。通過朗讀能較快的將學生引入教材選文特定的語境中,在這個語境中去積累字詞、感受語言、培養語感。特級名師于永正認為:“沒有朗讀或朗讀不到位的課堂是冷冰冰的課堂,是沒有味道的課堂,是沒有靈性的課堂。要把孩子教聰明,就得好好朗讀,朗讀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崩首x是語文課堂的靈魂。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具體的課文以及教學目標來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科技性較強的選文,應注重學生閱讀思維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此類文章的方法。注重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切忌讓自己的閱讀體驗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而對于人文性較強的選文,則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對于理解力不足的小學生來說,對于課文中的人文精神、用字藝術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礙,教師過多的分析會讓他們感到云里霧里,蒙頭轉向。這樣的教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對于此類文章應提倡學生多讀,教師進行范讀,通過教師的范讀指導學生的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范讀還能揣摩教師的朗讀技巧,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除了提倡朗讀教學外,還應要求學生背誦。背誦是學習語文不得不下的苦功夫,教材中不乏優秀的選文,這些優秀的選文無論在語言還是內容上都是經得起推敲的。對于這樣的選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能幫助學生將優秀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小學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小學語文教育除了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外,還應該注重書寫訓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使用的普及,下筆寫字的機會逐漸減少,人們的書寫水平也有所下降,有時還會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音形義結合于一身,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能正確工整的書寫祖國文字是語文素養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小學教師應遵循書寫規律,選擇科學的訓練方法,對小學生進行書寫訓練,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2.2培養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蓖ㄟ^大量的閱讀,能增長見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古代蒙學教育主張童蒙多讀書,通過閱讀擴展自己的視野。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有益的書籍凝聚著作者的智慧,作者對語言文字的把握,思索問題的方式都值得學生學習,學好語文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教師與其讓學生在題海中把握語言的運用技巧,不如抽出部分時間,讓學生閱讀優秀的書籍,在語言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雖然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閱讀習慣的培養仍然重要。廣泛的閱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在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后,兒童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這樣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就能在愉悅的心情下形成良性的循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推薦他們閱讀優秀的書籍,在需要的情況下予以指導。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有望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能讓他終生受益。
2.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多元教材教材的內容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兒童,雖然兒童的注意品質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注意的穩定性不好。課堂上除了需要教師時常關注學生的注意力外,教材的選文也很重要。過于艱深枯燥的內容不易引起兒童的注意,相比貼近生活、富有趣味性的選文更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啟蒙階段的教育要注意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布盧姆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苯滩倪x文與學生的學習動力關系密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滲透 思想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好這門學科,獲取新知識,對于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薄拔囊暂d道”、“文道統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語文課堂是對青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
一、在教學內容中滲透思想教育,要善于挖掘教材資源
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不可能像政治課那樣具有完善的系統性與嚴密的層次性,教師應當根據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來開展思想教育。
1、堅持正面教育,滲透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學要堅持正面教育,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培養“四有”新人。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是涉及反面形象的,因而在教學中要堅持正面教育,要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把握正面形象,注意滲透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不要把反面形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教材中有不少古詩,這些古詩表達了特定時代詩人特定的思想感情。有些感情比較復雜,如孤寂、憤世嫉俗、懷才不遇等等。像李商隱的《游原》、李白的《秋浦歌》等詩,小學生不易理解,也不必過早地去理解,更不必引發共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盡可能地挖掘積極的思想教育因素,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教材處理,把握好思想教育的重心。每篇課本,思想教育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教師應重視和研究教材中所蘊涵的、起主導作用的思想教育因素,進行和諧的、自然的思想教育。如在《狼和小羊》一課的教學中,僅取“狼的兇殘,羊的善良”這一點,還不能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有的教師讓學生敘述故事的結尾,結果學生想像出許多“狼被打死,小羊得救”的大團圓的結局。這不但違背了作者的原意,而且使兒童認為,只要善良就可解決一切問題。這樣的思想認識水平能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嗎?《狼和小羊》一課的思想教育重心應該是引導學生領悟,那些兇殘的壞蛋在陷害好人時,總是絞盡腦汁,無中生有找借口的。明確了這一點,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政治素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要善于捕捉教學時機
思想教育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而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都有最感人、最使學生動情、最能促進學生領悟教學內容的實質和使之內化為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的最佳時機。這個“時機”就是恰到火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過早“貼上標簽”或事后“穿靴戴帽”都會削弱寓德于教的效果。介紹時代背景、字詞教學、分析講解、評價人物、指導朗讀、直觀演示等環節都有可供選擇的“滲透良機”。如《燈光》一課,講述作者在天安門廣場看到璀璨的燈光,不由地回想起戰爭時期的一位英雄——郝副營長。在一次戰斗前半個小時,他在戰壕里翻一本破舊的書,仔細看書中的插圖,那圖上畫的是一盞電燈,燈下一個孩子在看書。他向往革命勝利后也能在電燈下看書。天黑了,戰斗打響了,他是突擊隊員,沖進圍城的缺口后,周圍黑黑的一片。為了讓后續部隊盡快找到缺口,他點燃了那本書。微弱的光亮為部隊指明了方向,而他自己則暴露在敵人的機槍口下……他英勇獻身時,年僅22歲?!敖裉斓男腋I睿菬o數戰士用生命換來的”這一深刻的主題思想觸動了學生的心靈。這位年輕的戰士在千鈞一發之時,毅然點燃了那本書,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戰斗的勝利。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而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親眼見一見真正的電燈是什么樣。這一段講解是滲透思想教育的最佳點,也是最佳時機。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應注重教學效果
每篇課文所反映的思想有很大的“張力”,彈性較大。這就需要依據所教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思想實際,具體確定進行思想教育的尺度。因此,把握好滲透思想教育的尺度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首先,要把握好小學生認識發展的階段性尺度。由于年齡段的不同,學生的認識能力、接受能力必然存在差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
果在低年級搞得過深,或是在高年級搞得過淺,都達不到預期教育效果。其次,要把握好教材本身蘊涵的思想教育意義的尺度。在語文課中進行思想教育一定要從教材的內在教育因素出發,從語言因素人手,不可外加拔高,脫離教材,任意漫游,無限上綱,空洞說教,說些空話、大話、假話、套話,把語文課搞成形式主義的思想政治報告會。再次,要把握好滲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語文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文文字的能力。思想教育不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只是任務之一,不能因為強調思想教育而忽視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課中的思想教育要把握好“量”的“度”,不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四、在語文課中滲透思想教育,有其獨特性和優越性
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內容是蘊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的,是蘊涵在文學形象之中的。這就使語文課中的思想教育避免了簡單生硬,易于做到生動活潑、情真意切,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在有聲有色中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在語文課中滲透思想教育,學生易懂、易接受。這是因為語文教師借助文學作品的魅力,使思想教育能夠吸引學生,使學生愛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語文教師在講解作品內容時,富有感染力,使學生沉浸在作品的思想感情中,這樣,教師的人各魅力與文學作品的魅力和諧就打動了學生,致使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趣、良好的意志品格……令學生景仰、向往。在語文課中滲透思想教育,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注意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做到學高身正,教書育人。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探討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對于小學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改進,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性性,主動性,無疑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想教育;教材內涵;教學情境
我從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創設生動教學情境這兩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的滲透進行闡述和說明。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涵,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盡管題材、風格不同,卻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文章中的生字生詞,更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使學生深刻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情感的教育和熏陶。
例如,在學習《海倫?凱勒》這篇課文時,我就緊緊圍繞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后,在教師指導下刻苦學習知識這一條線組織教學。幫助學生緊扣課文重點內容,然后讓學生找出能體現海倫“不屈不撓”的句子,進行交流和探討,使他們走進海倫的世界,感悟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這樣,我通過充分挖掘教材內涵,使學生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學生也能由此學會樂觀面對生活,做生活的強者。
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在濃郁的氛圍中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
由于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情節與學生現在所處的環境和時代有著巨大差別,加上小學生的學習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若是我們僅靠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課文中的情節,既顯得枯燥無味,學生也無法深刻感知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可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與文章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濃郁的課堂氛圍中接受思想上的教育。
例如,在學習《黃果樹瀑布》這篇課文時,我就通過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將課文中所描繪的黃果樹瀑布的壯美景觀以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美輪美奐、如詩如畫的瀑布美景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同時也使學生感悟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性情的陶冶。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在思想教育滲透方面的優勢,使學生在學國語言文字的同時,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完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包含三方面涵義:一是我所過的生活和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及所接觸的事物,就是我們的教育內容;二是生活與教育要做到同步,先行而后教,先學后育,讓學生敢做敢試然后得到收獲;三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讓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得學生不覺得學習是拋開生活的一種求生辦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言簡意賅,直述重點。使筆者深刻的體會和了解到現代教育所缺乏的一些切合實際的東西,也發現了現代教育存在的部分問題。
一、語文課堂與生活緊密結合,一體化教育
語文課堂與生活其實是相互實踐相互印證的,什么是語文: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所謂文學也是作者基于生活基于文化所創作的一種載體,所以語文離不開生活,脫離生活便不是語文,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同時語文不是只與分數掛鉤,而是與文化生活,交際生活相結合。因此,語文教學內容可以從自然社會生活中獲取。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的中心就是要把理論與實習合為一爐而冶之。”教師的責任是教學而不是教,在于教學生學,不是將知識填鴨式塞給學生讓其應付考試。教學是老師和學生雙方的責任,老師負責的是教學生如何學,而學生負責的是學習如何學。面對問題,并不是讓老師給出答案讓學生推導過程也不是給出過程讓學生推導答案,應該是學生去尋找過程尋找答案。老師需要做的是怎樣組織學生,創造條件并將問題與生活結合與自然結合,使學生有更方便簡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同時也可用同類辦法解決相似問題。做到觸類旁通,全過程由學生去做,老師只起到一個提點,引路的作用。這其中更多的是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面對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勇氣。這種勇氣是可以面對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也是以一個點突破一個面。不論是何問題解決辦法都是面對,學生需要有問題,老師需要給與問題,而問題來源于自然社會生活。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無非提醒教育者: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一味的傳授理論那么教育就沒有意義了,是假教育,偽教育。
二、以生活實踐為主,自然教學資源為輔學習語文
陶先生提出“他頭上頂著青天,腳上踏著大地,東南西北是他的圍墻,大千世界是他的課室,萬物變化是他的教科書?!闭Z文課堂的特點近乎如此,讓學生聯系教材,生活并運用生活中的素材去學習。生活中充滿了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具有與時俱進,自然生成等特性開展有趣,有益的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課堂融入生活。
1.通過書本等紙質載體學習語文。不論何時,書籍是人類通往進步的階梯。教育和學習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書籍。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不只是讀課內的書籍,還要讀課外的一些國內外經典名著?;蛘咦约合矚g的一些書籍。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各種讀書方法都值得推廣,只要有益于學生的知識增長和閱讀能力。校內的圖書館圖書角都需擴充書籍容量,增加閱讀范圍。
2.通過現今發達的網絡等媒體學習語文。如今社會科技發展飛速,電腦手機等網絡載體分布廣泛。由于網絡的原因,全球各地信息交流迅速,這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好機會,但前提是需要教會學生辨別網絡的危害和好處。還有電視,不妨讓學生對有關歷史的電視劇或者有關典故的電影進行一番點評,讓他們對故事中的某一段劇情或者某個人進行分析,這都是現代社會中可以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切合實際聯系社會,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讓語文學習多樣化不再僅限于書本。當學生利用網絡了解世界的時候他們首先說的大概是自我介紹以及家鄉的特色,這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自己的家鄉以及所在地區。我們不妨設立此類語文實踐活動來增加同學們的知識量和拓展他們的視野
3.人際交往中學習語文。在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語文也是重要的一環,學生之間或者學生老師之間,在或者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當中的用詞,用句或者引用典故都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學生在一天的所見所聞當中,有些字詞不認識不理解,或者有些故事有些信息不能充分認識,都可以當面提出進行詳細的解答,如果還不了解則可以借助老師家人或者網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