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04
序論:在您撰寫專技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各生產步驟是否需要計算半成品成本將分步法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其中,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為計算半成品成本法,它的計算對象是各種產成品及其所經過的各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在這類企業中,各步驟所生產完工的半成品既可以作為本企業下一個步驟繼續加工的對象,也可以對外銷售。如果對外銷售,企業管理人員就需要了解該半成品的加工成本,以便給于合理定價。而平行結轉分步法主要運用于多步驟裝配式生產的企業,這類企業各步驟生產半成品的種類很多,一般只供本企業生產產品所用,很少對外銷售,管理上也不要求提供各步驟半成品資料,所以不計算半成品成本。
二、平行結轉分步法出現教學難點的原因
當教師講到平行結轉分步法時,學生看書、看圖表往往一頭霧水,即便書中給出了大篇幅的解釋,學生仍然覺得圖表中的數字無法理解,因為,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成本計算程序是各步驟只計算本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將各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進行平行加總,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它出現教學難點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種計算方法與我們的常規思維發生了沖撞,我們通常喜歡按照生產產品的加工順序計算產品的成本,這也是逐步結轉分步法往往得到大家思想認同的原因,不需多言每個人也都能了解其計算方法。而平行結轉分步法并非按產品加工順序計算成本。其次,就拿例6-2來說,生產產品是分步驟進行的,而且是連續不斷的,第一步完工后進入第二步驟,然后再進入第三步驟,而圖表中的數字僅僅是某個時刻產品在生產線上的一個狀態,圖表是靜態的,無法表示整個流轉的過程,所以書中僅僅給了生產線的一個初始和結束時刻的數字,而結束時的狀態是產品不斷流轉后的結果。讓學生看靜態的數字,故而更加難以理解。再次,平行結轉分步法只計算本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將各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份額”進行平行加總,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胺蓊~”說白了就是每個生產步驟對該產品的貢獻程度,到底貢獻了多少就需要我們來計算了。而此時就需要我們對“約當產量法”活學活用,特別是要會計算“廣義在產品”的約當產量,還要弄清哪一個步驟是真正需要計算“約當產量”的。最后“,廣義在產品”都包括產品的哪些狀態呢?又需要學生從思想上劃出范圍界限,這樣我們的計算才不會錯誤。
三、解決平行結轉分步法教學難點的建議
首先,讓我們來區分“廣義在產品”,書中給了長長的定義。而用我們自己的話,就是除了徹底完工的產品,其余生產狀態的產品都是廣義在產品。
其次,讓學生明白生產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流水線。才能幫助學生理解表格內容,理解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的計算方法。書中表格里的數字僅僅是某個時刻生產線的一個狀態。此時,教師如果能夠靈活運用PPT,將產品流轉的整個過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那么學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可以在PPT上畫出四個矩形框,前三個框代表每個生產步驟,第四個框代表徹底完工的產品。分別在每個步驟上寫上生產產品的狀態,即在產品多少?完工產品多少?投入多少?然后再利用PPT特有的功能,將每一步驟的完工產品數字慢慢的移動到下一個步驟中去,代表前面步驟的完工半產品連續不斷的投入到下一個步驟中繼續加工。隨著生產的開始,每一步的生產也都開始了。新的投產A陸續進入第一步,與原有的在產品300一起接受加工,同時陸續的有新的半成品完工進入第二步,第一步新完工的半成品B與第二步原有的在產品200一起接受加工,同時陸續的有新的半成品完工進入第三步,第二步新完工的半成品C與第三步原有的在產品100一起接受加工,同時陸續的有徹底完工的產品D進入產品倉庫。而這個A、B、C、D的最終數量為600、500、400、300.
再次,明確了生產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之后,我們就會明白一件完工了的產品,肯定享用了前面各步驟的原材料、加工費用。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再幫助學生解決平行結轉法的關鍵問題———各步驟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的“份額”。為此,我們只需要明確兩個問題:第一,各步驟投入了多少的原材料、多少的加工費用,這個很好計算,用期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費用即可得到。第二,各個步驟有多少的產品享用了這些原材料和加工費用。即計算出產品的約當總產量。關鍵是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的計算。一個關鍵問題要明白對于前面步驟來講,它以后的各步驟的在產品都是該步驟的完工產品,即享用了該步驟100%的服務,因為只有經過該步驟才能到達下一步進行繼續加工。以加工費用的處理為例,對于第一步來講,以后的第二步、第三步以及最終完工產品都是它的完工產品(300+200+300),而它自身的在產品才是真正需要計算約當產量的(400*50%)。即約當總產量為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400*50%+300+200)+最終完工產品300。同樣的對第二步來講,第三步以及最終完工產品都是它的完工產品(200+300),即約當總產量為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300*50%+200)+最終完工產品300。而第一步卻享受不到它的服務,所以不用承擔該步驟發生的費用。對第三步來講,只有最終完工產品是它的完工產品。同樣的,由于第一步、第二步沒有享受它的服務,所以也不用承擔該步驟發生的費用。即約當總產量為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200*50%)+最終完工產品300。
對我國高層建筑設計的若干探討:由于受人口壓力的不斷增大,以及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雙重影響,促使現代建筑形式轉。向高層空間發展,隨之高層建筑工程便成為了現階段我國建筑風格形式的一個主要潮流趨勢。隨著高層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數量與規模的不斷加大,高層建筑技術與工藝也逐步向復雜性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高層建筑設計上面的一些不足之處就逐步的暴露出來。如何更好的提升高層建筑的設計便成為當今建筑行業發展所需要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
深度解讀殯葬建筑設計中的生態自然元素:本文圍繞殯葬建筑與生態自然元素的契合展開,試解讀當下殯葬建筑設計中自然元素在城市生態化發展中發揮出的重要作用,讓自然元素在殯葬建筑空間上的痕跡通過一系列的手法得以體現,也使人在其中體會到當融入了各種自然介質時,殯葬建筑作為一個主體變化的獨立性,及這種變化給人以豐富的感受,契合了主題。同時去深層次的挖掘變化的內涵,展示動態的過程,使建筑作品與自然融為一體,具有特色。
建筑設計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分析探討: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建筑設計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尤其是數字化技術的運用,逐漸成為現代建筑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以計算機技術與信息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化技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建筑設計也不例外。本文將對數字化技術及其對建筑設計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數字化技術如何在建筑設計中得以廣泛應用。 建筑設計中的生態性問題分析 1)可持續發展意識有待加強。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已經宣傳了很多年,然而,在實際行動中,很多情況下可持續發展只是一聲響亮的口號。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線,造成華而不實的建筑工程數不勝數,導致建筑物的毒性逐步吞噬了居住者的健康,也加重了自然環境的壓力。我國建筑缺乏生態因素的重要原因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口號響亮,光說不練,因此,通過建筑設計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落實是目前我國建筑行業的重要課題。 2)建筑物的整體性意識有待加強。建筑物既是單獨個體,也與其他建筑物之間存在整體性聯系,建筑物的整體性意識能夠全方位評價建筑物的周圍環境和能源。目前,我國的建筑設計對建筑之間的整體性關聯缺乏重視。建筑物的整體性意識薄弱是目前我國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建筑物孤立,評價單一,導致人與自然很難連接,建立綜合的生態觀念也存在很大的困難,由此可見,將生態策略是計劃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筑物的整體意識。 3)建筑物的實際功能意識有待加強。我國建筑設計存在一個通病,那就是建筑設計過于形式化,建筑物華而不實。目前國際上的建筑風格都趨向于簡約風格,而中國建筑背道而馳。生態策略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重視建筑的實際功能是尤為重要的,我國對建筑物的實際功能意識還有待加強。對建筑各個方面的實質性功能考察我國實現生態建筑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高度重視。
會計專業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而不斷進步,會計專業想要獲得機遇,會計專業學生想要獲得市場和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做到對會計專業教育和教學的不斷地創新。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是會計專業的整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和創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這樣才能適應會計專業的建設需要。而當前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經常被傳統而單一的知識學習和陳舊的教學所取代,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沒有必要的針對性,不能根據學生特點和市場需要做出內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調整,出現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創新不足,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成果不明顯的實際問題。
二、會計專業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強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占據中心的地位,要根據市場需要有針對地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要以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為中心,輔助思政課程和專業教學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對學生愛崗敬業精神、遵紀守法思想、嚴謹誠信態度、文明禮貌禮儀的全面教育和培養,以規范的職業觀、價值觀來保障會計專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以此來適應會計市場和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應該通過挖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要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能力,最終實現會計專業學生的全面的完善和發展。
(二)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的核心能力
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需要針對學生職業的特點,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職能能力,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應該將交流、合作、學習、應用、創新等能力作為中心,以教學、實習為途徑提升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有效性。職業核心能力是會計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優勢,也是確保學生職業成長的重要基礎,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過程中要突出會計信息處理能力提升,會計實際問題解決,會計工作國際視野培養等內容,通過課堂滲透、日常規范、全面考評等措施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專業能力發展,達到對學生職業內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身心素質建設
職業身心素質是會計專業學生從事會計職業工作的基本條件,全面的會計職業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和自我成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學生在會計事業中取得成功和成績的必要前提。當前,市場對會計專業學生除了要求具備強健的體魄之外,還需要會計專業學生具備健康、可控、全面的職業心理,因此會計專業建設和職業素質養成教育要以加強學生職業身心素質建設為重點,應構建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選用心理類課程、溝通類課程作為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會計專業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為主陣地、以各類心理社團活動為補充、以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學生工作人員為主力軍的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網絡體系,針對學生特點、會計行業實際和企業的基本心理素質要求,發展和完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體系,在確保會計專業學生人格健全和心理發展政策的基礎上,有效發展養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競爭的勇氣,培養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學會健康快樂地生活。同時,也應該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應該根據會計專業的實際需要,站在專業長遠發展和學生職業成長的高度,組織和規劃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與提升工作,挖掘會計專業工作中有利于發展身體素質部分的潛在價值,實現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保證與支撐作用。
(四)加強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中的職業發展素質
關鍵詞:專職;現狀;稅務會計;稅務成本
從筆者多年在企業從事財務和稅務工作的切身體驗以及在與稅務部門工作人員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當前企業對稅務的“重視”程度。但這種“重視”
并沒有體現在對稅務工作人才物的投入,尤其是人才的投入上,而是表現在對稅務部門的“擔心、害怕”上。當稅務部門檢查企業的稅務狀況時,深信自己沒有偷稅、逃稅的企業為什么會“擔心、害怕”呢?很明顯,這是企業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是企業稅務活動現狀的必然結果,我們認為,企業設置專職稅務會計能較好地解決自信心缺乏的問題(實際上是合法納稅的問題)。筆者將從分析當前企業稅務活動現狀出發,結合稅務會計理論以及企業和稅務部門稅務成本分析,探討企業設置符合企業規模的專職稅務會計的可行性。
一、當前企業稅務活動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絕大多數企業辦理各種納稅事項,都是由專職財務人員兼職辦理,沒有專門的稅務會計來專職處理與稅務部門的各種事項,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中尤為突出。這一狀況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企業十分“擔心、害怕”稅務部門,并且很可能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為,一方面企業沒有專職稅務會計,不能準確理解稅務政策法規而多計提多繳稅,另一方面是當企業不能準確理解稅務政策法規而少繳稅時,稅務機關一旦查出來,企業將面臨加倍的經濟處罰,甚至行政、刑事處罰,不少的企業在這方面是有經驗教訓的。分析形成目前企業稅務活動現狀的根本原因,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考慮,第一,有的企業甚至稅務部門的同志傳統地認為,財務人員辦理稅務事宜是順理成章的事,并無不妥之處,甚至認為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會有沖突,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第二,有的企業考慮,如果增加專職稅務人員(機構),企業的管理成本會增加。這兩方面的顧慮和考慮是造成目前企業稅務活動現狀的主要原因,本文將作重點分析。
二、成熟的稅務會計理論是企業設置專職稅務會計的基礎
稅務會計是以納稅人為會計主體,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依據稅收法規,運用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對稅務資金運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與策劃,目的在于使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及時、準確地繳納稅金并向稅務部門提供稅務信息的會計學科。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開始,企業稅務會計逐漸成為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相對獨立的會計分支。特別是進入上世紀80年代,稅務會計被當作一門學科加以研究。我們之所以認為稅務會計能夠作為設置專職稅務會計的理論基礎,并妥善解決稅務活動中的主要問題,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征:1、稅務會計要嚴格按照稅收法規和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和監督稅款的形成、繳納等行為;2、稅務會計有著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例如作為稅前扣除費用的確定、視同銷售收入的認定等等;3、稅務會計有著明確的目標:按照國家稅法規定的要求核算納稅人的全部稅款,正確編制、報送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進行納稅人稅務活動的分析,保證正確執行稅法,維護企業的利益;4、稅務會計有著特定的核算對象:包括營業收入、經營成本費用、營業利潤、應稅所得、稅款申報與繳納等等;5、稅務會計有著規范的操作程序:通過財務會計現有的會計科目,對企業所涉及到的各個稅種進行反映和監督,正確計算企業應交的各種稅金,其核算的數額通過財務會計的科目,最終反映到財務報表和各稅種的申報表中;設置"稅務調整"賬目調整應稅所得,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核算內容計入該賬目,該賬目只是作為備查賬目,不必登錄在財務會計賬簿中,在納稅時統一調整;6、稅務會計有著獨特的收入損益確認原則:財務會計的收入實行權責發生制,通過會計核算形成會計利潤;稅務會計的收入實行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的結合,并且修正社會福利、公共政策、期間費用和權益的扣除標準,強調"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不同,稅務會計堅持歷史成本,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變動,重視可以預見的事項;7、稅務會計強調進行合理的稅收策劃:納稅人在其投資決策和經營決策活動中,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以合理納稅為目的,運用科學方法,結合自身特點,合理籌劃企業稅收,充分享受稅收優惠的管理活動。
我們不難得出,稅務會計是一門成熟的會計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企業設置專職稅務會計后,在稅務部門的指導監督下,按照稅務會計的要求開展稅務會計核算,將完全能夠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同時稅務機關以及其他信息需求主體的要求也完全能夠得到滿足。
三、設置專職稅務會計后企業稅務成本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的有關規定,企業依法向稅務機關申報和繳納稅款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因此,企業在履行該義務時,發生與涉稅事項相關的費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將這些費用界定為企業稅務成本。在設置專職稅務會計前,企業的稅務成本是較高的。大家知道,目前我國實行的基本是財稅合一的會計制度,稅務會計事項采用企業先自行進行帳務處理,但是,由于稅收法規沒有明確的與之匹配的會計處理辦法,企業操作時無從下手;然后,在納稅時由企業按照稅法規定進行納稅調整,但由于涉及調整的事項繁鎖和復雜,企業可能顧此失彼,這些都導致企業的稅務成本居高不下。設置專職稅務會計后,企業就可以按照稅務會計的要求進行稅務處理和納稅。超級秘書網
由于稅務會計有著自己獨立完整的涉稅會計核算體系,能明確地對稅法與會計的差異進行界定、協調與處理,同時在納稅階段,減少了調整事項的煩瑣和復雜,這樣,企業的稅務成本會大為減少。當然,企業設置專職稅務會計或機構需要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但這種成本的增加是有限的。
因此,對比相關成本的增減,結合前文我們談到的涉稅處罰和多計提多繳稅,設置專職稅務會計仍將帶來企業稅務成本的明顯減少。
四、設置專職稅務會計后稅務部門的稅務成本分析
對稅務部門來說,稅務成本是指取得稅收收入而在稅收征管方面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征管成本和稽核成本。在財稅合一的會計模式下,由于稅務會計只是財務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獨立的核算體系,無法全面提供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增大了稅務機關征管和稽查的難度,必然耗費較多的征管和稽查成本。設置專職稅務會計后,在稅務部門的指導監督下,納稅人涉稅會計核算質量、納稅申報準確率將大幅度提高,這直接減少了稅務機關的征收成本;完善的稅務會計核算體系能為稅務機關提供全面、準確的企業納稅信息,為稅務機關展開稽查提供便利,大大降低稽查成本,從而降低了稅務機關的稅務成本。
這里我們要強調的是,對于小企業,如果不具備設置專職稅務會計(機構)的條件,那么可以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如稅務師事務所代辦涉稅事宜,由他們來充當專職稅務會計的角色,在這方面稅務機關可以積極提供各種幫助和指導,使小企業也能按此要求進行規范報稅與納稅。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企業設置專職稅務會計是完全可行的。作為企業要加強稅收法治觀念,要變“怕稅務知道”為“就怕稅務不知道”,因為,企業要發展壯大,不能以偷稅漏稅作為手段,而應當合理利用稅收政策,積極搞好稅收策劃,選擇最佳納稅方案,做出符合企業利益的財務決策,而這正是企業設置專職稅務會計的初衷之一。
(一)課程的設置
根據《教學要求》,通過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目標計劃安排就業的指導課程,限制最低的課程時間。通過開始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就業,每個課程院校要結合具體情況,課程要有則重點,通過課程的開設,再制定出具體的就業指導課程。
(二)完善教學模式
在課程中,要盡可能的凸顯出教師和學生兩方在課堂中的積極互動,創造出良好的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的去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有計劃的去規劃職業的最大意義,全面的認識職業的規劃意見發展的過程。課程的開展要注意與實際結合。
(三)從各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學情況看
課程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教學。就業指導的課程因其本身具有社會性、廣泛性、多變性等特點,就不能讓這門課程像普通的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社團活動等幫助學生學習。
二、各高職高專院校目前在就業指導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不夠。
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都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但是其課程的內容包含的不全面,不能全方位的為學生提供就業的方向及規劃,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必要的就業技能和技巧。
(二)課程能讓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
部分學校的課程設置只對畢業生,課程的體系不完整,能讓比較單一,指導的重復性,而在教育引導上較少,忽視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職業道德的培養,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心里素質。
(三)相對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都是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或者向外校應聘一些教師,他們即使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方法,但在就業指導上還是缺乏經驗,這樣會導致對學生的舞蹈的課程設置的不全面,課程的覆蓋面狹窄,內容不夠新穎。
三、對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思路
(一)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對以后的職業教育,也可以說是就業教育。其獨有的性質就決定它不能像普通的學校那樣一學科本位的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中國要重視就業的指導。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種: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學校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一起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學習和企業的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半學半工模式。
按照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育方式進行開展,最大的優勢是半工半學,讓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應用能力不斷的提升,能更好的與實際結合。
(3)結合地域經濟特點重點培養的模式。
將地方的經濟和模式相結合,在專業的培養中更加重視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重心放在培養地方人才。
(二)以社會需求和崗位需要為根據調整或設置專業。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內容單一,進行文理分科,高等學校也通過分科的方法,將各學科分成不同的專業。這種分科的教育,影響到高職高專的專業設置,對社會的發展也起到阻礙。所以,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出適合產業發展的模式,及時的調整專業的結構,高校要在人才培養中制定新的方針,更好的適應產業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要重視強調基礎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讓課程更好的適應當今的社會,具有現代化、理論化、多樣化、綜合化等特征。主要是分不同的層面,包括課程開發設計的層面、課程結構的設計層面、課程內容的設計層面和課程教學目的的設計層面等四大層面,更好的融入課堂。
(四)改革教學方式。
教學的內容要和教學的方式保持一致,教學的方式應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要從事的崗位、社會的發展、所學到的技能,將教學中的實驗、實訓、實習相連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除了讓課程更加豐富,還可以讓學生采取邊上班邊學習。為上崗提前做好準備。
(五)改革教學評估標準。
高等學校的教育其本身就是為就業做準備,所以,重點要放在社會或企業需要的人才,學生要必備的條件是教學評估的基本要求,根據職業的適應能力為基礎,整合其他的素質,具體的考核標準應該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心里素質、人文底蘊。除了這些標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
四、結束語
(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落后的教學手段阻礙著人才培養的轉型
高職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復雜、理論實踐和操作性強,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維。而目前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卻依然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納,反而使得學生缺乏對成本會計學習的興趣和樂趣,更談不上將所學理論聯系到實際,因此遠背于現代職業教育提出的“三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成本會計本身就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課程,而現行教育模式下,成本會計的教學依然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觀念還依然根深蒂固地駐扎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久而久之,必將影響學生畢業后適應崗位的能力。這也是目前許多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很難走馬上任會計崗位的重要原因。
(三)課堂教學內容的設定缺乏創新,且內容分散,缺少連貫性
俗話說:沒有創新何談發展?成本會計的教學更是如此,目前成本會計的課堂教學都是以課本案例為主,而課本上的案例只是僅僅為滿足某個知識點的需求來設定的,缺乏前后環節應有的連貫性,如若在講課中不能和實際相聯系,就更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時間長了,學生只會失去學習中思考的興趣,更談不上對知識的創新和發展。
(四)教師本身缺乏實戰經驗,不注重新知識的更新
教書實際是一個師范的過程,“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教師標準的尺度。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是知識的傳授者。而現行的狀況是,高職教師大多都是高校畢業生直接應聘從教,即便是多年經驗的教師也因扎身教育事業而與實際崗位脫離。而成本會計的實踐性很強,若教師本身就缺乏應有的實戰經歷,那么何以將最前沿的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再有者,有的教師本身就不注重新知識的更新,其何以能帶動和引導學生去追求創新?
二、高職教育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重視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
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的教育需求了,為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效地掌握并運用專業理論知識,教師必須重視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比如,在講授理論知識時,能夠通過設疑導趣、情景導入等方法,用和學生最貼近的案例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使得學生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地引領學生去創新、去發展。
(二)積極探索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做到實踐教學從“單訓練”到“雙訓練”的升級
項目教學法是以實踐為導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按照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結果等步驟,實現“教、學、做”三者融合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我們在開展實踐教學的同時,不僅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而且要強化他們的專業技術訓練。且我們的實踐教學不僅要再現生產過程或工作過程中應知應會的職業崗位要求,更要體現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中“高”的屬性。處理好“基于工作的學習”和“基于學習的工作”的關系,防止實踐教學簡單膚淺和低水平重復的弊病。
(三)創新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將分散的知識點集中化
知識點分散是成本會計課程的一大特點,這也是最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目的的絆腳石。因此,教師應該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有所創新,使得分散的知識點集中化。比如,我們在課前設置案例導入時,能引用企業的完整實例,引導學生按照生產過程一步步分析,使得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將前后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既實現了知識點的連貫性,又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新知的習慣,為后期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四)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加強教師實戰經驗的培養
眾所周知,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職院校用以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為使得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學校通常會通過從合作單位中聘請一些企業的專家作為教學顧問給學生講授所謂的高層次專業技術知識,從而忽視對本校專職教師實戰經驗的培養。孰不知,企業的教學顧問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會因缺乏教學經驗而達不到我們期望的效果。因此,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將我們的教師送去企業,通過開展“下企業實踐”的活動,達到提高教師實踐經驗的目的,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真正起到引領學生學習前沿技術知識的橋梁。只有如此,我們的“三型”人才的培養才更能付諸行動。
三、結語
廣泛的企業調研和畢業調查是確定企業崗位需求和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的基礎。在企業調研中,共調研廣西區內及珠江三角地區的大中型機電類企業50家,其中調研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22家,利用機電設備進行生產類企業15家,機電產品服務類企業13家。調研結果表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就業范圍較廣,不同類型的企業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提供的就業崗位有所不同。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和利用機電設備生產類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重合度較大,其主要就業崗位群是機電產品制造、檢測及自動生產線的維護和現場管理;機電設備使用、安裝、調試、保養與維修;普通機械加工設備操作。機電產品服務類企業主要就業崗位群是機電設備安裝、調試、保養和維修;樓宇的自動化控制、維護及維修;供用電線路運行和維護。企業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資格需求最多的是維修電工證和電工上崗證。此外,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對電梯安裝維修證、叉車證及電焊工證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機電設備生產類企業對電焊工證、鉗工證和吊車證有一定的需求,而機電產品服務類企業對電梯安裝維修證和電工進網許可證有一定的需求。在調查的108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中,在機電產品制造類企業工作的占44%;在利用機電設備生產類企業工作的占31%;在機電設備、產品服務類企業工作的占25%。畢業生的主要崗位分布為生產線操作崗48.3%,機電設備安裝維修崗16.7%,樓宇的自動化控制維修崗16.7%,維修電工崗10%。調研結果表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業生產一線工作,部分畢業生經過2~3年左右的生產培訓和管理培訓,能進入管理員、組長、線長、技術員初級管理崗位,再經過3~5年的生產實踐鍛煉,個別畢業生能進入車間主管、部門經理中層管理崗位。根據調研結果,筆者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具有機電技術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良好職業道德意識,掌握機電產品生產、管理和機電設備使用、安裝、調試、保養與維修技術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為依據確定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在企業和畢業生調研的基礎上,召開了由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組成的企業實踐專家研討會。邀請熟悉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流程的全國著名課程專家擔任主持人,通過企業實踐專家的深度交流,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職業崗位群進行認真剖析,從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崗位中確定,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以及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維修和維保為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兩個專門化發展方向。通過對兩個專門化方向的主要就業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內容、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根據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將工作任務進行歸類整理,確定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專門化方向的主要崗位群是機電產品生產操作工、機電設備維保與維修工。提煉各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從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明確了機電產品生產和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維保專門化方向的崗位能力需求。
三、以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為主線構建專業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