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49
序論:在您撰寫栽培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對杜仲研究的概況和景德鎮市杜仲產業發展概況進行了介紹,對景德鎮市杜仲產業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對當地如何進一步發展杜仲產業提出了建議。
景德鎮市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35.47萬公頃。屬亞熱帶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為千枚巖、石灰巖,土壤為黃紅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鄉村,是種植杜仲得天獨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氣候有利于杜仲生長,具有優良品種,又有一定規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杜仲栽培必將成倍增長,產量、質量和綜合開發的經濟效益也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發展。
1杜仲的用途與開發現狀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屬杜仲科(Eucommiaceae),僅1屬1種,是我國特有的名貴經濟樹種,全樹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杜仲作為中藥材,在中國、東南亞及世界華人當中長期盛行。近代研究發現杜仲在降低血壓、增強人體免疫機能、抗疲勞、抗衰老、抗癌、預防骨質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療效,被美國哈佛大學胡秀英教授譽為世界最高質量的天然降壓藥,美國、俄羅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為宇航保健品。據資料介紹,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產值近100億日元,杜仲葉2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銷售到香港市場,貴州遵義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歐洲等國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認識和接受。
杜仲膠用途廣泛,1993年我國化學家嚴端芳研究員和橡膠專家呂伯齡在美國召開的第二十屆國際橡膠會議上,分別宣讀了2篇論文,向國際橡膠界宣布我國開發出1種新的天然橡膠,并獲得了國際領先成就。
杜仲膠具有三葉橡膠和塑料的特性,又具有兩者皆不具備的特性。杜仲膠在醫用、工業、電子、國防、通訊、人民生活等行業中有著廣泛的利用前景,可用作摩托運動員護滕、飛行員護頸、護腰材料,抗沖擊性能極其優異。杜仲膠大力發展,將從膠種到種植地域改變國際天然橡膠的格局。杜仲膠已進入系統材料工程學的新領域中,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新材料。
貴陽某公司已建立了杜仲膠廠和杜仲保健品綜合加工廠,并建立世界上第1個精膠廠,這標志著我國杜仲膠的開發開始走向工廠化、規模化生產的道路,這對促進我國杜仲膠產業化進程具有示范性意義。
2調研目的與意義
目前國內在杜仲中藥、保健品、杜仲膠、杜仲葉飼料、果實、花粉和木材綜合開發等研究等方面均處于起步階段,國家林業局把杜仲綜合開發列為下個世紀重點開發項目,故杜仲綜合開發利用具有廣闊美好的前景。我市處于杜仲最佳種植地區,具有最佳品種,又有成套科學栽培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并有一定規模的杜仲基地。杜仲綜合開發利用對我市以林扶貧,繁榮鄉村經濟,加快山區群眾脫貧致富,都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3調研內容
通過對全市杜仲資源的調查,指導群眾充分利用山場,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根據杜仲生長習性,依靠科學,邊試驗邊示范邊推廣,擴大全市杜仲基地,更好地為營建杜仲膠廠和杜仲保健品開發等綜合開發利用服務。由初加工逐漸向深加工、精加工發展。
全市杜仲基地成倍增長的同時,必須抓好龍頭企業的建設,以龍頭企業帶領杜仲產業的發展。即在我市建立杜仲膠廠和杜仲產品綜合加工廠。針對杜仲在醫療、保健等方面需求量的與日俱增以及杜仲膠疏化高彈性體開發利用需要,近階段杜仲綜合工發利用在開發規模上要進一步擴大,各鄉(鎮)加快對杜仲發展,同時要注意選用良種,還要加強集約經營,提高現有杜仲的質量和產量。要立足國內、開拓國際市場,爭取以優質產品多創匯,促進我市杜仲事業的快速、穩步發展。
4調研結果與分析
我市氣候、土壤等立地條件因子適合杜仲生長、發育,且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有利于發展杜仲生產和杜仲綜合加工,這說明我市已具有綜合開發利用杜仲的基礎條件。
我市對發展杜仲生產及綜合開發非常重視,又有較強的科技力量,這將為我市發展杜仲生產和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一定領導基礎和技術儲備力量。
我國杜仲資源豐富,而且在杜仲應用的某些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搞好杜仲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并繼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把杜仲綜合開發與環境生態效益,以及貧困地區脫貧結合起來,是擺在我國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5對我市發展杜仲生產和綜合開發利用的幾點建議
通過對全市杜仲資源調查,我們認為景德鎮市發展杜仲生產是基本成功的,當前浮梁縣黃壇藥場已有小部分杜仲林開始投產,并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我市利用低丘陵殘次林地發展杜仲栽培,比憑借自然更新、人工封山育林等造價低,且成林快、經濟效益高、群眾容易接受。
發展杜仲基地,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是合理的,在經濟上是合算的,在實踐中是可行的。杜仲基地的大力發展對于促進山區資源優勢經濟轉化,加快山區脫貧致富步伐,對于振興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瓷都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促進作用。為了真正做到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全方位開發杜仲,走杜仲產業化建設之路,現對我市發展杜仲和綜合發展利用提出幾點建議。
5.1加強對杜仲基地建設的宏觀指導
杜仲林本身就屬經濟林,經濟林是林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振興也就是整個林業振興的一個標志。林業部門應根據市場體系建設和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經濟特征,有組織、有選擇地搞好杜仲基地發展規劃,并與區域的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杜仲基地的宏觀調控,對市場需求情況進行預測預報,主動搞好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
5.2搞好基地建設,促進主導產業的形成
杜仲林建設要成為山區林業綜合開發的突破口,成為山區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它不僅在于發展的數量,還在于實現建設規?;洜I和資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區林業的綜合效益。杜仲林分散經營,不利管理,更不利于科學技術的普及推廣和形成一定的商品優勢,影響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做好以下幾點:
(1)在基地布局上,應根據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特別是要選擇適宜杜仲生長的山地發展栽培,認真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選擇優良品種。
(2)在營造模式上,必須將立體結構與層次經營相結合,企業+農戶發展,股份制合作經營。
(3)在培育方式上,實行新造(包括更新造林)與培育有豐產潛力的幼林相結合,以加快建設速度,及早發揮投資效益。
(4)在基地建設上,按照規模經營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對集中連片,并有一定的面積,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規?!?,為國家提供較多的商品藥材和天然橡膠主要原材料。基地建設要嚴格按工程項目管理,強化集約經營,并建立一套從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規劃設計、作業方案、施工管理、檢查驗收到建立技術檔案等主要內容的科學管理體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重點投入,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豐產一片。
(5)在進度安排上,按統籌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根據資金的多少、需材緩急、先易后難、先急后緩、擇優安排、滾動前進。
5.3以科技為依托,堅持新發展和低產低效林改造相結合
發展栽培中藥材,實現山區資源優勢向商品優勢乃至經濟優勢的轉化,首先要依靠科技,提高杜仲林的建設和綜合開發產品質量,做到提高和發展相結合,質量和速度相協調,規模和效益相統一。當前我市栽培的杜仲林普遍存在產量低、管理粗放、效益差?,幚镟l有一片20世紀70年代造的杜仲,由于管理不當,如今已變成殘次林。為此,在新發展的同時,對經濟效益差的“劣、雜、散、殘”的杜仲林,應有計劃地分期分批進行補植,使之形成針闊混交林或得到更新改造,積極引進和吸收既符合當地自然立地條件,又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名、特、優新品種,使基地能與增產、增收、增效同步進行。
5.4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杜仲的綜合利用效益
杜仲的發展,必須走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系列經營之路。從目前看,由于受資金、技術以及傳統觀念的制約和影響,我市杜仲的發展仍停留在栽培方面,雖然群眾對杜仲發展積極性較高,但市場意識不夠強,且缺乏信息觀念,忽視了因產品銷售、加工渠道不暢而產生的風險。
杜仲的發展和綜合開發要成為山區林業資源的主導產業。在發展資源的同時,一要更新觀念,將產品的銷售、貯藏和加工統籌安排;二要充分利用本市林業行業自身的資源、人才、科技優勢,通過建成綜合開發加工廠和批發市場,形成既有資源規模又有系列加工,既有全方位銷售又有配套服務的社會化格局,努力提高杜仲開發的經濟效益。
5.5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杜仲開發利用效率
在我市發展杜仲及綜合開發利用,就是要建立起以科學技術為支柱的商品經濟體系,一個主要的支撐條件是加大科學技術投入的強度和質量。運用現代的先進技術使過去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得到解決,使產品質量和效益得到較大幅度的改善和增加。目前,林業生產中使用的科學技術水平還很低,無論是集體經營還是農戶經營都只求產生,不予投入;只講經濟需要,不顧社會、生態效益。技術管理毫無約束力,科學生產難于實現,造成現實資源和潛力在資源上的巨大浪費。因此,我市發展杜仲時必須做到:
(1)精造良種,應用先進配套技術,促進企業科技進步。
(2)要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切實解決生產過程中缺技術、少資金、物資不足和信息不靈的實際困難。
(3)抓好生產,計劃財經管理“三位一體”經費一定要做到??顚S?,促進杜仲發展機制的運行,把基地建成產品化、產業化。
(4)要高度加強對我市杜仲栽培及開發有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水平,使科技興林落到實處。
6參考文獻
[1]金先寶.杜仲播種育苗技術[J].安徽林業,1999(6):17.
西瓜從播種至第1片真葉出現的時間為種子發芽期,一般為7~13d。當前保護地西瓜種植以中早熟京新系列品種為主,如蓋世美、金農歡、臺灣靚佳等。西瓜在種植前首先要配好營養土,然后裝入營養缽袋內。營養土的配制方法:用1m3的土混50%多菌靈粉0.5kg、殺線1號400~500g、圈肥100kg、復合肥1.5~2.0kg。營養缽袋的標準為9cm×13cm(9cm為營養缽袋的高度,13cm指營養缽的袋周長的1/2)。為有利于西瓜種子的出苗,在播種前,先將種子浸在32℃的溫水中泡12~24h;然后將種子撈出用布擦干,將種子用濕紗布包好,放入28~33℃的溫箱里保持24h后種子開始發芽;最后將出芽的種子放入沙箱直至出苗。大拱棚西瓜的播種時間為12月20日至翌年1月10日左右,而小拱棚西瓜的播種時間為2月10日左右,地膜西瓜的播種時間在2月15日左右。播種前營養缽內要澆大水,待苗出齊后,再采用噴淋的方式補充水分。育苗期棚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0~23℃,夜間13~15℃,地溫保持在18~20℃,以免形成“高腳苗”。
2幼苗期
幼苗期指從西瓜的第1片真葉至5~6片真葉展開的時期,需30d左右。為了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當前保護地西瓜苗一般要進行嫁接。為保證嫁接成功,首先在營養缽內播種砧木(白籽南瓜)的種子,7d后開始浸西瓜種。待15d后,當西瓜苗2片子葉展開,砧木苗為2片子葉且1片真葉外露時,即具備了對西瓜苗進行嫁接的條件。當前,西瓜苗的嫁接多采用插接的方法,即將西瓜苗插入到砧木的生長點。用刀片將西瓜苗子葉以下保留不超過1cm的長度,在砧木的生長點處斜切3~4mm,然后將西瓜苗的莖直接插入到砧木(白籽南瓜)的生長點內。一般準備苗數為1.2~1.5萬株/hm2。西瓜苗期發生的病害仍以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為主。未發病前用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5%猛殺生600倍液葉面噴施進行保護。發病初期用52.5%杜邦抑快凈2000~2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西瓜生長的適溫為20~30℃,最高可達到35~40℃;喜光照;耐干旱,故不宜澆水過多。
3伸蔓期
從西瓜移栽定植至開花的時期為伸蔓期,指西瓜真葉從5~6片葉至15片葉,這一時期主要是西瓜的營養生長期,大約1個月的時間。西瓜苗移栽的標準為真葉3葉1心。移栽時間為每年的春節前后,即2月中下旬。株數為0.90~1.05萬株/hm2。西瓜定植時,一般行距為3m,株距為33cm。
定植前1個月大田要進行施肥,一般需施雞糞45m3/hm2,二銨750kg/hm2,鉀肥750kg/hm2。待施完肥后,要澆1次大水,并重新進行整地、起壟,壟高8~9cm。大拱棚西瓜多為南北走向,東西寬12m,高2m,長度因西瓜面積而定。西瓜為喜溫作物,耐高溫而不耐低溫。故西瓜生長的適宜溫度可保持在30~40℃,而低溫不宜低于5~10℃。西瓜定植后,要密閉保溫,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促進緩苗,緩苗后白天超過35℃放風,降到25℃以下時閉風,夜溫盡量保持在15℃以上。由于大拱棚西瓜苗定植時氣溫很不穩定,極易出現倒春寒,所以為了保溫,大拱棚西瓜多采用5層薄膜來保持適宜的溫度。移栽定植后15d,要澆緩苗水,且要澆大澆透。目前西瓜多采取三蔓整枝,即僅留1個主蔓,2個副蔓。每行所有主蔓均放在同一個方向,所有副蔓放置在另外一個方向,這樣有助于西瓜的田間管理與采收。主蔓為結瓜蔓,副蔓不結瓜,起到營養生長的作用。4結果期
結果期指從留果節位的雌花授粉受精開始,經過果實褪毛、變色至充分成熟為止,時間30~40d。西瓜定植后1個月即開花。由于西瓜為雌雄同株的異花作物,保護地內昆蟲少,目前大拱棚西瓜的授粉主要是人工輔助授粉的方式。西瓜幼果膨大期、成熟期為西瓜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西瓜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因此,在這2個時期,各澆1次大水,澆水時沖施37.5~75.0kg/hm2高鉀的沖施肥。西瓜坐果之后,需大的晝夜溫差,白天溫度25~30℃,夜溫14~15℃。
5主要病蟲害防治
在保護地西瓜的生長過程中,受溫、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會發生多種病蟲害,如不及時防治,將給西瓜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特別是在西瓜病害的防治上,用藥的指導原則仍以“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原則。主要病蟲害有西瓜蔓枯病、西瓜疫病、西瓜細菌性斑點病、西瓜炭疽病、西瓜白粉病、蚜蟲、棉鈴蟲等。防治西瓜蔓枯病,要及時摘除病葉,加強通風,降低棚內濕度;在病害未發生前,噴施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5%猛殺生600倍液進行保護,10~15d噴1次;在發病初期,用40%杜邦福星8000倍液或20.67%杜邦萬興2000~2500倍液全株噴施,莖部發病較重的,先噴施藥后再用高濃度的藥液進行涂抹。在西瓜疫病防治上,發病前,噴施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5%猛殺生600倍液進行預防,10~15d噴1次;在病害發生初期,立即噴施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或52.5%杜邦抑快凈2500倍液進行防治;同時盡量降低棚內濕度。在西瓜細菌性斑點病防治上,嚴禁澆水過多,加強通風以降低棚內濕度;發病前后,噴施77%杜邦可殺得500倍液或37.5%杜邦泉程600~800倍液進行預防和治療。西瓜炭疽病與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參考西瓜蔓枯病。蚜蟲以棉蚜和桃蚜為主,為害嫩葉和生長點,可用90%杜邦萬靈2000~3000倍液或40%杜邦萬靈將1000~1500倍液;當蚜蟲嚴重時,以上藥劑可分別與10%吡蟲啉1000倍液混用防治。在小拱棚西瓜與地膜西瓜的生長中后期,即5月中下旬,會遭受1代棉鈴蟲的危害。在棉鈴蟲卵孵化盛期,推薦使用15%杜邦安打懸浮劑3500倍液全株噴施,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論文關鍵詞西瓜;保護地;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結合生產實際,根據西瓜的不同生育期即種子發芽期、幼苗期、伸蔓期、結果期等介紹保護地大拱棚西瓜的栽培管理技術,以供西瓜種植戶參考。
參考文獻
1.1地塊選擇
無公害蕓豆地塊應選在生態環境良好且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種植區域。種植地要求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通風、向陽、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種植最為適宜。土壤粘性強,保肥差的易澇耕地、凹地、坡地,對蕓豆生長不利。由于蕓豆輪作能有效降低病害發生,要求實行輪作,周期三年一輪,最低兩年一輪。
1.2合理施用基肥
蕓豆種植施肥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配合;施肥與農業技術相結合。根據地塊肥力情況確定,在整地時畝施入優質腐熟的農家肥2000~2500kg和鈣鎂磷肥40kg,撒施于地塊中作底肥;播種時每塘施細碎潮濕的優質農家肥(廄肥、草木灰等)1.5—2kg和生物鉀肥0.6—0.8g合拌勻后作塘底基肥。切忌塘底基肥與種子直接接觸,點種后先蓋一層細地,然后再施塘肥,覆蓋一層細土,覆土厚度約6cm左右。
1.3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性廣、品質優良、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的蕓豆品種。一般海拔在2200—2800m的蕓豆種植區主要種植大黑花蕓豆品種,海拔在2200m以下蕓豆種植區以大白蕓豆品種為主,根據土壤、海拔、氣候等條件,進行合理配置。
1.4種子處理
播種前首先要人工挑選種子,適時曬種,應進行粒選,選用粒大飽滿,整齊度、光澤度一致、無病蟲害和破損的種子;其次要在太陽下曬種1—2天,促進發芽整齊,防止早春低溫期播種時爛種。
1.5適時播種
由于蕓豆屬于無限花序,生育期長,播種到始收140天左右,始收到完收需40天左右,蕓豆比一般菜豆耐寒,但對霜凍仍然敏感,遲播易受后期霜凍。一般冬閑田4月5日至25日為最佳播種期。下種時種子適宜平放,播種深度2.5—4cm,開墑、打塘、播種均在當天搶時種植。
1.6種植方式與密度
蕓豆主要以凈種為主,亦可與馬鈴薯、玉米等作物間套種,也有少數在玉米或馬鈴薯地周圍鑲邊,因通風透光條件好,豆粒大,單株產量高。蕓豆凈種時,平整地塊采用開墑打塘播種,一般行距為70~80cm,塘距40—50cm,每畝塘數為1400—1650塘為宜,每塘播種2—3粒,定苗后塘留苗2株,每畝株數以3300—3400株為宜,畝播種量一般為7.5—8kg。種植時打塘要深,蓋上覆土約6cm;偏坡地宜采用開塘播種,打塘對空呈三角形種植,以減輕雨水沖刷,塘距50—55cm,每畝塘數為1850—2000塘,每塘播種2—3粒,定苗后留雙株,每畝株數以3700—4000株為宜,畝播種量一般為8—10kg。
1.7大田管理
1.7.1水分管理。蕓豆苗期較耐旱,如水分多則苗黃葉弱。開花期需水較多,對風敏感,久旱無雨多風則生長不旺、花莢易落,但此期田間水分不宜過多,水分過多則造成爛根。
1.7.2中耕除草與插桿。在蕓豆出苗后應及時中耕除草、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結,有利于植株吸收養分,促進根系生長。蕓豆是蔓生攀緣作物,插桿支撐是提高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在豆苗長到25cm時,應離植株10cm左右及時插桿培土,并按逆時針方向引蔓上桿,每塘1桿,桿長1.8—2m左右。
1.7.3適時封頂打杈。蕓豆側枝較多,為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一般在抽蔓開花或結莢初期必須進行封頂打杈,同時要注意封頂打杈一般在晴天進行,而且打杈要早于封頂。
2.病蟲害防治
2.1草害防治:蕓豆草害主要是在幼苗期進行中耕除草,中期再進行一次人工除草進行防治。
2.2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和根腐病。豆類病害較易防治,可用種子重量的0.25%的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用種子重量的0.2%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進行防治,如已有病害發生,可用20g二氯異氰尿酸鈉20%可溶性粉劑兌15—20kg水噴施,連噴2—3次,間隔5—7天噴一次進行防治。2.3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跳甲、卷葉螟、豆莢螟。可用48%樂斯本乳油或用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地表噴霧進行防治或在犁地及播種等農事操作時人工捕殺害蟲。
關鍵詞:杜仲;栽培;管理;采收
杜仲為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樹種之一。杜仲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壓等功效;杜仲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及人體需要的10余種元素;杜仲除木質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業原料杜仲膠,其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粘著性,廣泛應用于電器工業、化學工業和電訊器材工業;杜仲干直,枝葉茂密,根系發達,樹姿優美,適應性強;既是優良園林綠化樹種,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經濟林樹種?,F將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術總結如下。
1播種繁育
杜仲播種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為多。播種的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種前要對圃地進行翻耕凍垡,并做成寬1m、高15~25cm的苗床。同時,結合翻耕,施腐熟有機肥30t/hm2。為了減少地下害蟲,還可適量施生石灰、福爾馬林等對圃地進行消毒。為保證種子純度和質量,提高發芽率,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并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將種用30℃左右的溫水浸泡2~3d,每天換水2次,待種子吸水膨大時,撈出晾干,即可播種。杜仲播種常采用條播方法,播種溝深3cm,行距20~25cm,用種量一般為150~225kg/hm2。播種后覆1~2cm細土,并澆水蓋草保墑。種子出芽后,要趁陰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行除草。當幼苗長出2~4片真葉時,要進行間苗,并進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結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漸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應在立秋前進行,以鉀肥為主。當幼苗形成5~6片真葉時,結合間苗進行移稠補稀,保留30~45萬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選擇和造林密度
杜種造林地應選擇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據作業方式和立地條件來確定,一般株行距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為深根性樹種,主根明顯,深達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實行大穴。對緩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帶狀整地;對坡度超過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墾外,一般應進行帶狀整地;對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墾,應進行帶狀或穴狀整地。帶狀整地必須沿等高線進行,帶間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狀整地要求規格為60cm×60cm×60cm,挖穴時,表土與心土應分開放穴旁備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進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漿。栽植時,先將表土與基肥混合后墊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細土,輕輕提苗,讓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滿,踏實,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處即可,切勿深栽。
3撫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淺。對土壤粘重、板結林地,從栽植后第2年開始,必須進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進行1次。同時,提倡間種豆科作物或綠肥,增強土壤肥力。
3.2追肥
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機肥加尿素混施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蟲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發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個月內,用0.5%等量式波爾多液每10d噴灑1次,1個月后用1.0%等量式波爾多液每15d噴灑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螻蛄等害蟲用毒餌誘殺。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發生根腐病,導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強排水。同時挖出病株燒毀,對樹穴用5%福爾馬林進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150g/株,施入樹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葉枯病在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
4采收與貯藏
4.1葉的采收和貯藏
4.1.1采葉時間。一般采葉時間可在7~10月,8月是采葉最佳時期。選擇無病蟲害和沒有噴灑過農藥的樹木,要采綠葉,忌采發黃的葉,因綠葉有效成分含量高,發黃葉含量少。
4.1.2樹葉采集后的處理。為防止腐爛,杜仲葉采收后要先攤放在室內,并及時進行殺青處理。常見殺青方法是以普通鐵鍋作為炒鍋,翻炒至葉面失去光澤、葉色暗綠、葉質柔軟、手握葉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貯藏。殺青處理后的杜仲葉要及時烘烤或晾干,去雜質裝袋。制膠用的杜仲葉也要晾干裝袋,存放于干燥、通風的倉庫里,注意防潮、防曬、防蟲、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貯藏
4.2.1剝皮時間。杜仲在生長季節的5~7月剝皮效果最好。剝皮宜選擇氣溫25~35℃、相對濕度80%以上的陰天或晴天16時后進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剝皮。
4.2.2剝皮方法。在水利條件好的地方,可在剝皮前7d將杜仲樹澆透1次水;不能澆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搶時剝皮。要選長勢旺盛、枝葉茂密、樹徑6cm以上的中齡樹為剝皮對象。剝皮時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處橫割1圈,深達木質部,再從地面上10cm處同樣橫割1圈,然后從上下兩刀口之間縱割1刀,深達形成層,注意不要損傷木質部表面的幼嫩木質部的細胞。輕輕將樹皮全部剝掉,再對樹桿木質部噴施杜仲“增皮靈”或杜仲“促生劑”,最后用地膜將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緊,下部稍松,剝皮40~45d后揭開地膜。
論文摘要介紹了保護地甜椒抗疫病的為害癥狀及發病規律,并提出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以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疫病是甜椒保護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該病一旦發生,發展很快,幾天內可使成片或整個溫室大棚植株枯死,損失慘重。筆者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發現,利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并且辣椒產量高、效益好。但在已發病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冶。
1為害癥狀
甜椒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疫病,尤以現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發病,莖、葉、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莖部受害,近地表莖基部和分枝交界處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擴展環繞莖1圈,病部表皮腐爛,容易剝除,僅病部維管束變褐,病健分界明顯,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極易落葉,直至光桿。葉上病斑圓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暗綠色水漬狀,氣候干燥時,病葉似茶葉。果實多從蒂部或果縫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病部迅速變褐軟腐,有時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稀疏白色霉層,氣候干燥時,病果干縮不易脫落。
2發病規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氣溫高于10℃就能形成發病中心,早春保護地栽培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病。當田間溫度28~30℃、相對濕度90%以上時,病害發展很快,植株從發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實從感染到整個果實腐爛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處、低洼積水處以及排水不暢的田塊都會加重發病,保護地澆水后,若不及時通風,病害會迅速擴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選用抗、耐病品種
可選用蘇椒4號、中椒5號、甜雜6號等。這些品種生長勢強,株型緊湊,不僅適宜保護地栽培,而且對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輪作換茬
選擇前茬為非茄果類、非瓜類作物的田塊,發病重的地塊應盡量與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輪作,非專業蔬菜區可與水稻輪作,效果最好。
3.3穴盤基質苗
選用4~5cm大孔徑的50~70孔穴盤以緩和苗期的爭光矛盾,培育壯苗;選用“美士杰”牌或“田糧”牌蔬菜專用育苗基質;播前曬種1~2d,然后進行溫湯浸種以降低病原基數,實現無病育苗。
3.4棚膜選擇
選擇高保溫、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霧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證溫室、大棚內透光率高、膜面無水滴、防霧性好,利于辣椒生長;同時,也可降低溫室、大棚內空氣濕度,有效減少或避免病害發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區根據品種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種植4.50~5.25萬株/hm2為宜。
3.6改畦作為壟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壟作,挖好田間排水溝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據溫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壟面凈寬1.8~2.0m為宜,以方便田間管理操作。
3.7地膜覆蓋
壟面覆蓋地膜,膜下鋪設微滴灌管道,通過膜下灌水解決澆水與保護地內降濕的矛盾。
3.8加強田間管理
3.8.1合理施肥。結合深耕(深20cm)施用優質腐熟有機肥30t/hm2、45%硫酸鉀復合肥375kg/hm2,耕后細耙1~2遍,使肥土混勻;定植前和花期分別噴施0.1%~0.2%硫酸鋅,以補充微量元素;門椒膨大前應控制肥水防徒長;門椒收獲后根據長勢,采收1~2次果實后追1次肥,追施有機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補充養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調整。始花期及時去除門椒以下部位的側枝和腋芽,結果盛期去除基部老葉,并適當疏去一些內膛枝,以增加透光率,減少養分消耗,穩定植株長勢。
3.8.3清潔田園。田間開始發病時,要及時清除病株、病枝和病葉,并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控制侵染源,減少病菌在田間傳播。
3.8.4溫、濕度管理。溫、濕度管理應以適溫、排濕,兼顧甜椒正常生長和防病控病為原則。根據天氣情況及發病情況靈活掌握揭膜、通風時間及通風量大小,生長中后期當田間發現病株后,上午溫室、大棚內溫度達到18℃即要開始放風,下午降到20℃時閉棚,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5~17℃,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應防止晝夜溫差過大,葉面結露而引發病害流行。
3.8.5適當推遲撤棚。5月中旬后,晝夜通風,如遇高溫在棚膜上加蓋遮陽網,適當推遲撤棚時間,以防雨水飛濺,控制土壤濕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和品質。
[論文摘要]通過調研和實踐,對陜西的鄉土干果樹種板栗的營養價值、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做詳細論述,很有推廣和實用價值。
板栗是斗科喬木經濟樹種,是我國特產的干果樹種之一,在陜西主要分布于秦嶺、大巴山、關中的秦嶺北麓、渭北的黃龍山區也有一定分布。在陜西栽培歷史悠久,約有3000多年歷史。果實富含營養,含淀粉67-70%,脂肪2-7%,糖分4%,蛋白質7%左右。既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能制成糖果、糕點等,同時又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
一、生物學特性
板栗是落葉喬木,一般樹高10-20米,樹皮呈不規則深裂,褐色或黑褐色。葉互生,矩圓狀披針形,疏生鋸齒為短狀尖頭,長7-15厘米?;▎涡浴⒋菩弁?,雄花序直立、細長、雌花序著生于雄花序莖部。板栗不僅耐寒力強,而且相當耐熱、耐旱。在年平均溫度為10-15℃,四月間氣溫在16-20℃之間,冬季極端最低溫度不低于-25℃的地區,都適應于板栗生長。一般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的地區生長最適宜。對土質要求一般是微酸性土壤,PH值為4.6至7.5。陽性樹種,最忌陰蔽,幼苗在遮光條件下會因光合作用受限而枯死。樹冠郁閉內膛光照不足,易造成枝葉細弱,甚至枯死,致使結果部位外移,降低產量。因此栽植建園時要注意光照條件,密度合理和及時修剪。
二、栽培技術
栽植穴一般深、寬各70厘米。春季栽植應在先一年秋季挖穴,使土壤充分熟化。栽植前拾盡大石塊,將表土、腐殖質、枯枝落葉填入坑內,有條件時取好施入綠肥。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莖低于地表5-10厘米為佳,栽植密度隨立地條件而定在荒坡上可適當密植,每畝40-60株,成林后間伐,最后每畝保留20株左右;退耕或林糧間作的山地,可按每畝16-20株的密度1次定植,未成活的及時補齊。栽植時間,春秋兩季均可。秋植在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進行;春植在土壤解凍后到發芽前進行。氣候寒冷的地區,以春植為宜;氣候暖和的地區,以秋植最好。秋植后根系與土壤的接觸時間長,根部傷口愈合早,能提前發生新根,因而成活率高,生長也好。
三、撫育管理
1、中耕除草和刨樹盤:適時中耕除草,有利于土壤疏松通氣,增強透水性,提高蓄水抗旱力。結合刨樹盤,可將落葉雜草翻入土內,或壓施草和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刨樹盤春、夏、秋均可,春刨宜淺,秋刨宜深,一般深15-20厘米即可。
2、合理施肥:加強肥水管理,是板栗高產穩產的基本條件。每畝施氮磷鉀混合肥30-35公斤,有機肥2000公斤。基肥能使栗樹恢復樹勢,增加養分積累,促進花芽分化,為爭取豐產打下基礎。追肥一般每年施兩次。第一次在4月下旬,此時為新稍速生期,可促進雌花分化,提高當年產量,追肥量每株氯化銨1公斤。第二次在7月上旬,此時為栗果增大,種胚形成期,追施肥料對植株生長和種胚發育有利,每畝施氮磷復合肥3-4公斤,可采用開放射溝施肥法,施后隨即蓋土填平。
3、整形修剪:板栗的樹形很多,但生產上以主干疏層形表現較好,其次是自然開心形。修剪時,一般幼樹經三年左右時間可完成“自然開心形”或“主干疏層形”樹形、投產后管理分生長期、休眠期進行。生長期:4-11月,春梢萌發后抹去萌蘗,春梢30厘米長摘心,選留2-3個分布均勻、方位叉開、生長勢強新梢,夏梢抽發后行摘心,培養充實的結果母枝和結果枝。休眠期:12月一次年3月前剪去病蟲枝、密生枝、纖細枝、交叉枝等對弱枝采取多疏少留,對強樹旺枝則多留少疏,徒長枝酌情剪留。對幼樹、新梢中的直立枝強行拉枝,可緩和頂端優勢,促進側芽萌發及花芽分化,有利于早結豐產。成年樹及高接樹適當進行回縮,以促發新梢,成立體結果。疏花疏果:第二季果往往偏多偏小,可在8月中旬做疏花疏果,1個果枝保留2—5個雌花或幼果,將此后開花全部抹去,使兩季結果獲得平衡并增大果型。
四、病蟲害管理及缺素癥防治
1、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干枯病、白粉病、炭疽病,可于初發期及花、果期用0.2%托布津500倍或多菌靈藥劑或代森錳鋅等強力殺菌劑噴2-3次治療。方法:第一次噴藥后間隔3-5天再噴一次,再間隔7天噴一次即可,還可結合防蟲一并噴藥。
蟲害主要有銅綠金龜子、栗紅蜘蛛、栗大蚜、燕尾水青蛾等,枝干害蟲以栗癭蜂、云斑天牛較嚴重,果實害蟲多為栗實象甲。生長季節發現葉片病蟲為害時,選用托布津800倍液加水胺硫膦或敵殺死1000倍液防治。5月中旬樹干環涂10倍氧化樂果,可有效地防治栗紅蜘蛛及栗大蚜。栗癭蜂主要為害新梢,春季被害芽逐漸膨大而形成蟲癭,嚴重影響開花發葉,削弱樹勢,生產上應及早剪除有癭瘤枝條并集中燒毀,并在栗癭蜂出瘤活動盛期6月中旬一7月上旬采用敵敵畏或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灑樹冠,消滅其成蟲。栗實象甲主要為害栗果,對栗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防治上除加強秋冬清園并深翻園土、及時采收成熟果等措施外,結果期間病蟲害防治建議用生物農藥。發現枝干有天牛為害及時采用鋼絲鉤殺或以棉球蘸敵敵畏原液塞入蟲孔毒殺。冬季進入休眠期,全園噴布一次波美3-4度石硫合劑五氯酚鈉,可明顯減少病蟲的越冬基數。
2、缺素癥。板栗種植過程中往往容易發生缺素癥,這多是由于施肥不合理、土壤缺肥及板栗生長對某些元素的特別需求所造成。本處僅對幾個重要元素進行說明:
(1)缺鉀,缺鉀時成葉邊緣呈黃褐色、焦枯上卷、葉面呈現黃褐色壞死斑塊、焦枯邊緣和斑塊易脫落,脫落后邊緣清晰,葉面呈穿孔狀。危害:花芽少、果實小、著色差。治療:增施鉀肥或葉面噴施硝酸鉀,濃度0.3%-0.5%,2-3次。
(2)缺鈣,癥狀為為害幼葉,幼葉出現黃褐色斑,主要在葉緣。危害:影響根系發育及果實。治療:氯化鈣或氧化鈣(生石灰)葉面噴施,濃度0.4%-0.5%或根外追施氧化鈣解決。
(3)缺鎂,癥狀與缺鉀相似。缺鎂枝條細而彎曲,出現壞死斑點,主要為害老葉,失綠是其顯著特征。危害:果實小,著色差。治療:以氧化鎂1%-2%或硫酸鎂1%噴施。
(4)缺硼,特征是枯梢,形成掃帚枝。危害:影響花器發育,直接出現板栗空棚,影響根系發育。治療:以硼砂0.1%-0.2%液面噴施。
論文摘要從苗木繁育、選地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新技術應用等方面介紹中華壽桃的高產栽培技術,為其在當地的推廣種植提供技術支持。
中華壽桃是新選育出的優質特晚熟桃品種,表現開花結果早、生長旺、喜光、抗旱、耐寒等特性。果樹專家認為,中華壽桃是國內晚熟桃中最優良的品系,宜在適合栽培的地區推廣種植。
1苗木繁育
中華壽桃屬北方桃品種,通過南方引種栽培,再加以苗木培育馴化,可增強其適應性和抗逆性,提高栽培的成功率。中華壽桃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嫁接育苗方法: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的地塊,用毛桃核在冬春季播種,培育實生苗。嫁接前注意做好苗地施肥、除草和防病工作,促進實生苗的健壯快長。嫁接時間一般在夏季5~7月或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采用單芽腹接,半個月成活后解綁、平茬。如果適當早接,加強管理,當年即可培育出合格大苗;春季枝接,多采用單芽切接或劈接方法,2a出圃,可培育出健壯大苗。
2選地建園
中華壽桃喜光、耐旱,根系需氧量大,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性能好、日照充足的山丘地上建園,若在平原、灘地建園,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不積水、不內澇的砂壤土地。在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澇洼、鹽堿地和山丘風口處則不宜建園。定植時期一般在春季發芽前,山丘地株行距以3m×4m、平地以4m×5m為宜。定植穴要求深度和寬度至少在80cm以上。將表土與腐熟有機肥混合填入穴內,上層為心土進行栽植。
3土肥水管理
中華壽桃栽培后1~2a,行間可套種一些豆類、菜類、塊根類、塊莖類經濟作物,以短養長,但不能間作高桿作物。在間作過程中及時中耕或利用化學藥劑防除雜草,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氣,減少雜草對養分的爭奪。施肥上要根據樹齡、樹勢、產量、土壤肥力等綜合情況決定。對幼旺樹,應少施氮肥,多施復合肥,控制旺長;對結果大樹和土壤瘠薄的山地、灘地栽植的桃樹,應增加施肥量。一般每生產100kg果實,需氮、磷、鉀分別為250g、100g、350g。產量在37.5t/hm2的施肥量為基肥75t/hm2,追施純氮肥240~300kg/hm2,純磷180~225kg/hm2,純鉀375kg/hm2。
4整形修剪
中華壽桃生長勢強,樹姿直立,對修剪反應敏感,易抽生長枝。整形時,對主枝角度要注意適當開張,利用其長勢強的特點,對主枝延伸不要強制性控制,可迅速擴大樹冠;利用其短截發長枝多的特點,修剪宜輕,多疏少截,特別多疏長枝,適當短截內膛枝,調節內外長勢、光照,減少小枝自疏現象。生產上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形,即定干高度60~70cm,選留3個主枝,主枝與主干垂直夾角約45°。每個主枝選配2~3個側枝,要互相平衡,避免上下交叉重疊;幼樹期修剪以輕為主,主側枝剪留長度70~80cm,充分利用二次枝,加速樹冠形成;結果期修剪要注意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維持樹勢,延長結果年限。
5花果管理
中華壽桃的自然座果率較高,花果管理上常采取“先保后疏、分期進行”的原則,先?;ǎ俜执问韫?。防止落花的措施是在開花盛期噴0.1%~0.2%硼砂,并及時摘心,減少旺長新梢的養分消耗。坐果后分次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生理落果期,疏除多余果,留足生產果。為了減少病蟲和藥液為害,防止裂果,保持果實色澤美觀,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應進行果實套袋,時間在第二次疏果定果結束時,對果實噴好殺菌劑,立即套袋。脫袋時間在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采摘前13~15d,脫袋后使果實轉色,達到商品外觀要求。
6病蟲害防治
中華壽桃休眠期的防治對象是細菌性穿孔病、潛葉蛾等,防治上要做好清園工作,對穿孔病較重的桃園噴1次高濃度等量式波爾多液;萌芽期的防治對象是縮葉病、細菌性穿孔病、冠心病和介殼蟲等,防治藥劑可用5°Bè石硫合劑加80%五氯酚鈉250倍液,消除各種越冬菌源;花前花后的防治對象是蚜蟲、紅蜘蛛和紅頸天牛等,防治可用滅掃利、蚜虱凈或功夫乳油噴殺;展葉抽梢期的防治對象是細菌性穿孔病、蚜蟲、潛葉蛾、梨小食心蟲和介殼蟲,可用代森鋅、功夫和滅幼脲3號的混合農藥防治;新梢及果實生長期的防治對象是細菌性穿孔病、白粉病和茶翅蝽等,防治上采用甲基托布津+滅多威或代森鋅+功夫等混合農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