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5:49
序論:在您撰寫林業碩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旨在提高其臨床診療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應加強入學教育,讓其認識到醫學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培養的區別,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認識不夠、安排不合理而造成臨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兩失誤”。新生應盡早接觸臨床,盡快熟悉醫院環境、操作流程,了解醫學研究、醫療服務以及對整個醫學職業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在實踐中感悟,從而激發其熱愛醫學事業、獻身醫學事業的精神。傳統上,醫學院校研究生第一學期主要時間用在理論課程的學習,這樣會縮短臨床實踐實踐時間,不利于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為解決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開始試行新的培養模式:新生報到后便安排進入本專業臨床科室,跟隨導師或導師組成員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學習理論課程。這樣時間得到優化,使其快速適應醫院環境,熟悉各種操作流程,迅速由醫學生轉變到臨床醫生的角色,培養重點轉移到臨床實踐能力上。新生入學后,根據專業要求,結合培養目標及個人實際情況制定出培養計劃,并認真填寫培養手冊。導師是培養計劃的責任人,需要做出培養總體安排,如熟悉本專業臨床工作時間,輪轉科室及時間,本專業定向學習時間,論文預答辯、答辯時間等,然后統一送教研室、科研處審查,確保輪轉科室、輪轉時間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養方式與實踐
2.1突出臨床能力,強化“三基三嚴”訓練
美國國家醫學考試委員會認為,臨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體格檢查;③應用診斷性輔助檢查;④臨床診斷;⑤醫療決策;⑥執行醫療決策;⑦繼續治療護理;⑧正確處理醫患關系;⑨職業態度。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本質是職業型學位,臨床能力訓練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核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三基三嚴”培訓是改善醫務人員基本素養,加強基本技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是臨床綜合能力培養的基礎。“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即嚴格要求、嚴肅作風、嚴謹態度。把“三基三嚴”貫穿到培訓始終,建立研究生“三基三嚴”培訓檔案,可以幫助研究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各種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規范的考核制度
臨床專業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養過程中重要環節,也是研究生質量的保證。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單位采取多種考核方法,如自我總結,理論考試,帶教教師、導師組評論,專家考評意見等。評分有百分制法,主觀判斷法(優、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內容:①研究生階段理論考試。成績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為合格,若1門低于70分,可申請下一年補考,若2門不及格延緩畢業或退學處理。②臨床能力評價。每個輪轉科室結束后,科研處統一時間,統一地點舉行考試,內容包括:理論基礎(筆試)、臨床操作、輔助檢查、病例書寫及分析??荚囆〗M專家成員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學科常見病例的現成病史資料,或準備一位常見病病人(研究生未參加治療),由研究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分析資料、作出診斷、鑒別診斷、提出處理意見。在此過程中,考試小組提問,研究生答辯??荚囆〗M提問應注意了解研究生對本學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有關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知識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臨床分析及思維能力,以及對學科發展動向和新知識、新方法的掌握與應用情況。診斷治療技術操作考試,內科系統主要考輔助診斷方法或有關特殊檢查,如心電圖檢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線讀片等。外科系統各專業,主要考手術操作,無菌操作規范。醫療技術學科及專業(如影像、核醫學)則以考有關儀器的使用、操作和診斷為主。③階段考核。研究生應認真填寫《臨床碩士研究生培養手冊》及《臨床能力訓練手冊》,如實作好平時收治病人記錄,如門、急診就診病人數、病房分管床位數、所進行的診療操作、手術類型、術后并發癥、病例討論及參加學術活動次數等。輪轉結束時認真填寫統一制訂的輪轉小結表,對照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自我小結,業績記錄,然后由病房負責帶教的主治醫師審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結,根據研究生在該科室的學習、工作情況,寫出評語,并由科室考核小組,進行臨床考核、評分。④畢業論文答辯。第六學期,培養科室及科研處組織學生統一答辯。
2.3培養臨床思維與創新型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關鍵。在臨床上認真對學生進行臨床思維的訓練和培養,達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獨立工作的能力。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臨床思維是在臨床實踐中通過不斷積累得來的,因此,在臨床訓練中,如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主動分析解決問題,具備較強的分析、綜合、判斷、鑒別等臨床思維能力,這是今后在臨床工作中正確診療的根本保證。哈佛大學校長普西曾說過:一流人才與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在于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創新型思維是創新能力的關鍵,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創新思維。創新型思維需在廣泛積累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逐漸養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臨床瑣碎的工作,憑借個人經驗,機械地接受上級醫生意見,依葫蘆畫瓢,不善于獨立思考,缺乏臨床思維,更談不上創新思維,這樣使得其思維變的狹隘、固化,難以達到高層次人才要求。在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更應引導學生從被動中接受變為主動求索的學習方式,在掌握相關疾病診治的同時加強臨床思維鍛煉。
2.4增加人文素質和醫德醫風教育
醫學教育,德育為先。要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當前,患者對自身權利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直接面對患者及家屬,在利益與道德選擇上難免不會受到環境影響,稍有不慎便容易引發醫患糾紛。因此,醫學生不但要注重醫技水平的提高,同時要加強人文素養及醫德醫風培養。除在本科階段接觸醫學倫理學、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階段很少把人文學科納入培訓計劃內,形成一種重知識、技能,而偏廢人文素質教育。吳孟超曾說過:“醫德比醫術更重要,醫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備的醫生才能盡心盡責為病人服務,才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醫技水平。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應加設倫理學、醫療法規、心理學等人文學科,把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成臨床過硬,溝通能力強,具有高尚醫德、較強人格魅力的合格醫生。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替病人著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才能贏得病人的信賴,獲得第一手臨床資料,做出符合病人實際情況的診斷,制訂出合理的治療方案。
3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養高質量專業型研究生的關鍵。一支優秀的德才兼備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養諸多因素中,導師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動作用的因素,始終起著引路、督促、指導作用。導師的人生態度、學術作風以及思維方式,時刻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在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中考慮如下幾點:①研究生導師遴選與考核。研究生導師不僅要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較強科研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道德境界,對自己品行嚴格要求,恪守學術道德和教育規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培養出高層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為研究生導師并不是一勞永逸,還應加強考核,如:科研項目、學術水平、論文質量、研究生實踐與培養情況,對于責任心不強,自身素質差的導師,相關部門應給予停招或取消資格等處理。②培養研究生導師后備力量。把優秀青年教師吸納入研究生導師后備隊伍中,加強對他們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深造機會,從而形成較強研究生導師人才梯隊,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培養過程中的日常管理
4.1關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業壓力大,學習科研任務重,研究生內心脆弱,人生目標不明確、人際關系不協調等問題仍較突出。研究生導師及科研處工作人員應在研究生入學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狀況,每學期應與研究生直面交流,對其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及個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實際困難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生活上應給予關心和照顧,使其順利完成學業。
4.2規范培養過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強化院級對培養環節、教學環節的監控及規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力保障。醫學專業型研究生除其導師直接管理外,每個輪轉科室應配有教學秘書并與科研處相關人員共同執行培養計劃、監督,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記管理制度。認真填寫臨床培訓手冊及訓練手冊。研究生入學后根據培養計劃進入各個臨床學習,教學秘書應對研究生認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實登記,并監督研究生。②加強輪轉管理及階段檢查。據研究生培養計劃有12-18個月輪轉時間,須嚴格按照輪轉培養要求進行,加強輪轉期間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順利完成培養計劃。
5結語
數據和實例是碩士論文寫作中不可少的“血肉”。而緊跟材料的結果與討論是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主要介紹碩士論文寫作過程中,討論與結果兩方面內容。
首先是討論,這部分也是我國目前比較薄弱的環節,很多作者不愿意正視自身的缺點和遺憾。當然,這和碩士論文中對問題的發現、原因的歸納及圍繞其而展開的論述解釋有很大關系。不少人認為應用可以支持該碩士論文結論為文章會降低文章的創新性,其實這樣也可以獲得審稿人和所引論文作者的尊敬。
關于結果,一般情況下,在開頭用一句話就可簡單的介紹原理及實驗目的。然后按照正常的邏輯順序將圖表、數據、公式等體現出來。在結果的最后,應該概括主要的發現,并強調該碩士論文研究的重要性。如篇幅仍有剩余,可以展望一下該研究方向的前景。
在這里,舉例如下:
目前,針對于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問題,我國政府部門已經制定了較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并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當植物新品種育種人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可置于司法機關起訴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人,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提出相應的賠償要求,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障植物新品種順利推廣。
關鍵詞:生態設計原則,居住區室外環境,生態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9-0000-01
住宅環境質量優劣與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關系,不合理的居住環境設計已經給人類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直接威脅人類的身心健康。現在國內對于居住區生態設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內環境和建筑本身,而對于室外環境的研究涉及較少,以及在生態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如何通過設計進行室外環境改善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1.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國內外研究現狀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生態設計原則的相關內容和居住區設計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大量參閱國內外關于生態設計理念和居住區環境設計的研究成果,發現了有研究者已經對這些理念的結合進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究。
國內關于居住區室外環境生態設計的理論研究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興起,從90年代末開始逐漸升溫,這些理論雖然對居住區室外生態設計界定有所不同,但都從不同方面對城市住區的生態規劃設計趨勢、方向、原則等內容進行了探討。于2002年出臺了《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區環境導則》《上海市生態型住宅小區技術實施細則》等一系列住區環境建設標準。這些原則或評價標準的制定,顯示出我國城市住區建設的環境意識向正在向更高層次邁進,也使我國城市住區環境的生態建設開始有章可循。對城市住區外環境進行專門設計的方法研究始于經濟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從實際出發制定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方針政策認為居住與環境的設計必須達到4項要求:安全、衛生、方便和舒適,①這些政策的制定為居住環境設計奠定了早期的理論基礎。前蘇聯自50年代起開始研究居住與環境問題,,并設立住宅生態學來專門研究居住環境設計問題,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在生態平衡的基礎上保證居民健康,滿足居住區的功能要求,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②70年代后期以來,居住環境設計的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認識,人們也為居住區創造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同時重視居住區的社會功能和在精神、心理上的作用。
2.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中存在問題及設計原則
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設計缺少人文關懷;缺乏環境個性和特色;③盲目追求大型化、豪華化,為了追求氣派和宣傳效果,不少居住區內硬質鋪地、廣場泛濫,整體宏偉有余而親切不足,難以保證居住區開放空間應當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疏解精神壓力的作用。
首先,地域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原則。在設計時應該適宜這種特定的場所,應該挖掘其中反映了當地人精神需求與向往的深刻內涵,同時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要考慮所在城市的歷史文脈。其次,人性化的原則。居住區室外環境是為居民服務的,所以在設計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無論從室外環境的整體規劃,各種服務設施的配置、綠化小品等細部設計直到建設實施,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中要盡量加強自然環境要素的運用,恢復和創造城市中的生態環境的完美結合,改變現代城市中琳瑯滿目的瀝青、混凝土、玻璃、鋼材等工業化的面貌,讓人盡量融入自然,與自然共生共存。
3.國內外實踐案例分析
3.1 南京詠梅山莊綠色生態小區
詠梅山莊建于2001年,是建設部認可的綠色生態住區,該住區以維護生態平衡、堅持可持續發展為規劃設計原則,采用最新的生態環境技術,建立太陽能利用、管道直飲水、雨水回收和中水利用、生態綠化、綠色建材、土建裝修一體化等六大系統,營建住區良好生態環境。另外小區運用現代景觀設計理念,從各層面上由里而表的構筑社區景觀環境,按照景觀均好性強,使用度高,生態化優良,文脈承傳與發展的延續性適度,居住業主的歸屬感強,并滿足建設與后期維護成本的經濟型等設計原則,并引入區外環境,對于區外極其優越的自然環境,設計有通往仙鶴山的視覺走廊,并令大多單元向山體展開,形成現代都市山景住宅。④
3.2 英國倫敦拜得(Bed)零耗能小區
曾獲得2000年英國皇家建筑協會“可持續建設最佳范例”獎,并被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選擇作為2000年倫敦“可居的城市”展覽中心可持續開發的范例的拜得零耗能小區,位于英國倫敦西南的薩頓市,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拜得零耗能小區采用一種零耗能開發(zero Energy Development)系統,即小區任何方面的設計都以最大限度保護自然資源和最小限度地影響環境為目的,其環境保護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⑤(1)利用棕地(BrowfieldS):所謂棕地,就是城市地區中已經進行過開發,現在處于閑置狀態的土地,在英國,有大約20%的城市土地屬于這種類型。(2)綠色交通:以減少小汽車交通為目標,社區內提供一定的就業場所和服務設施以減少居民出行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聯系,包括兩個鐵路站點、兩個公共汽車和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提供替代小汽車的選擇,如小汽車共享。
4.國外城市住區外環境生態設計對我國的啟示
對以上國外居住區環境生態設計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總結,為我國目前開始進行的居住區環境生態設計提供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多角度、多層面、系統化的研究居住區環境生態設計;多種方式促進城市住區外環境生態建設;大力開展居住區環境生態設計的示范工作;提高市民環境意識,加強居住區環境生態設計的公眾參與。
參考文獻:
[1] 郭崢.從“健康住宅”看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的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5.6
[2] 胡安明.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5.5
[3] 張秀.后中小尺度下城市住區外環境生態設計探究[J].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5
[4] 劉家賢.新形勢下蘇州居住建筑生態設計分析[M].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0.3
[5] 何昕家 張子超.初論臺灣地區生態設計迷思[M].新建筑,2011.2
[6] 余世金 朱坦何.有關生態住區幾個問題的探討[J].工業建筑,2005
[7] 姚時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8] 鄧曉紅 李曉峰.生態發展:中國傳統聚落未來[J].新建筑,1999(3)
[9] 何靜.關于生態型社區發展狀況與趨勢的研究[J].同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1)
注解:
① 姚時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② 鄧曉紅 李曉峰.生態發展:中國傳統聚落未來[J].新建筑,1999(3)
③ 胡安明.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5.5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學位 培養質量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一、問卷設計與調查
(一)問卷設計
本問卷主要圍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監控和論文把關展開,過程監控包括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基地建設、導師隊伍配備、導師指導情況、教師實踐基礎,論文把關包括論文選題、論文形式、論文撰寫、論文答辯、論文審核。
(二)問卷調研與基本信息統計
本次調查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為針對學生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抽樣調查,定性為針對專任教師和導師的專家深度訪談;調查對象為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專任教師以及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導師;調查時間為2015年10月7日至11月5號,歷時30天,回收有效問卷539份。
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滿意度定量分析
(一)總體滿意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與全日制學術性碩士在教育方向定位上有明確的的區別,但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發現,仍然有329人認為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與全日制學術性碩士并無區別,這個比例占到了總人數的61%。
(二)過程監控滿意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過程監控對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至關重要,但從滿意度調查來看,滿意程度偏低。從圖1中得以得出,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基地建設、導師隊伍配備、導師指導情況、教師實踐基礎的不滿意比重(包括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分別占59%、28%、54%、26%、31%、48%。
(三)論文把關滿意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最后關口,是研究生的代表性學習結果,是培養質量的主要標志。從調查結果來看(圖2),論文選題、論文形式、論文撰寫、論文答辯、論文審核的不滿意比重(包括不滿意與很不滿意)分別占36%、39%、16%、9%、43%,其中論文選題、論文形式和論文審核不滿意程度較高。
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滿意度定性分析
(一)應用性目標被弱化,未與學術型碩士區分開來
從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培養目標來看,培養過程中要把學生職業化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向專門化、職業化和應用性方向發展。但在實踐過程中,專門化、職業化和應用性的目標并沒有得到落實,培養單位實際執行過程中,模仿學術型碩士人才培養方式,偏離和模糊了培養目標,弱化了應用型目標。其中培養方案的設置是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的,學位點設置具有鮮明的學科性,偏重理論研究和科學探索,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別就是要求寬松些。我國大多數高校在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置等環節仍然存在“偏理論,輕應用”的情況。
(二)雙導師制形同虛設,教學實踐未落實
師資隊伍作為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毋庸置疑。全日制專業型碩士采用雙導師制度,校內導師主要沿用已有學術型導師,校外導師主要聘任專業領域相關工作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沿用的學術型導師隊伍長期居于理論研究前沿,在指導過程中還是注重理論研究,遠離實踐。
實踐教學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內容,國家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實踐教學的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專業實踐只是流于形式。
(三)論文選題實踐性不足,缺乏論文審核標準體系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時間短,不少學生選題準備時間倉促,并且很多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還是按照學術型模式進行,導致他們學位論文仍然較大程度上地遵循學術型研究生的傳統形式,畢業設計內容及方法難以體現應有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論文審核上也缺乏區別于學術性碩士的論文審核體系。學生無法精確獲取專業型碩士論文的具體要求,教育部也無相應的規范,只能沿用W術性碩士論文的模式,這導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論文無法體現出應該具備的實踐性和職業性。
四、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滿意度提升的建議
(一)制訂實踐訴求的專業學位培養方案
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制訂中既要考慮與學術性學位之間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標準的顯著差異,又要結合其全日制教學方式的特點,突出其多元參與性與實踐性,尤其要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合理安排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專業實踐、論文撰寫的時間比例與內容銜接。
(二)培養實踐型師資隊伍,加大實踐教學投入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在教師隊伍,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全日制專業學位導師遴選標準,使得校內導師具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校外導師能夠充分深入學校指導學生實踐。為了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性,加強實踐課程建設勢在必行高校應制定適用于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業考核標準,穩打穩抓學生的實踐學習,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創新,將學生的學業考核焦點應放在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培養過程上,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和職業性。
(三)提倡論文形式多樣化,健全論文審核機制
高校應倡導專業學位的論文以應用為導向,論文選題必須來源于專業實踐或者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研究成果要有明顯的實際應用價值,論文的選題與在學期間的實踐學習相結合,并且在校內導師和校外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定題。針對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論文標準尚不明確的問題,相關部分應制定詳細的專業型碩士論文審核標準,使得導師在指導論文時有據可依,放心大膽的將專業型碩士論文往實踐性和職業性方向引導。
參考文獻:
[1]王健,曲魯平.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10).
[2]萬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3]李秀坤,李琪,高明生,孫鳳義,宋瑞琳.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因素及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電子通信工程學科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05).
[4]馬永紅,趙世奎,李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跟蹤研究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1).
1.ESP教學理念在旅游管理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2.新形勢下英語碩士點建設的幾點思考
3.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問題思索
4.英語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5.醫學碩士研究生互動式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
6.英語碩士論文文獻綜述中轉述動詞的對比分析
7.我國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標題的詞匯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語碩士論文轉述動詞對比研究
9.商務英語碩士學位論文撰寫情況分析
10.碩士研究生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
11.英語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能力現狀調查與培養途徑分析
12.主題-任務教學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為例
13.中國學生英語碩士論文引言部分轉述語使用情況的語類分析
14.中國應用語言學專業英語碩士學位論文文獻綜述體裁特征
15.“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
16.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科技英語翻譯能力分析
17.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
18.英語報刊與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課外英語閱讀
19.基于新媒體支撐的面向碩士研究生實用英語教學的探索
20.論英語碩士學位論文中的參考文獻問題
21.中國學生英語專業碩士論文“前言”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分析
22.碩士研究生EAP習得模式探索——武漢科技大學某研究所碩士生學術英語習得個案研究
23.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24.英語專業語言學類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
25.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學習構成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
26.批判性思維能力對英語寫作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以某大學2012級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例
27.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分析
28.中外大學生英語碩士論文中四詞詞塊的比較研究
29.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
30.中國與北美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以農學為例
31.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情況調查研究
32.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生為例
33.醫學院校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34.學習者英語碩士論文中的轉述動詞
35.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現狀調查及教學建議——對浙江工商大學的調查分析
36.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觀念的對比研究
37.香港與內地高校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38.法律英語在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的定位與教學組織
39.英語碩士研究生第二外語的學習策略探究
40.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探討
41.醫學院校碩士研究生通用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42.影響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因素的實證研究
43.英語碩士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
44.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核心、目標與措施
45.醫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及其教學啟示
46.人文社會科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英語標題句法特征的對比研究
47.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與啟示——以贛南醫學院為例
48.新課改下高校教育碩士(英語)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反思
49.英語碩士研究生教學之我見
50.英國TESOL專業碩士和我國英語教育碩士人才培養比較與思考
51.實施“流利領先法”,培養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能力——以報刊、學術雜志文章為課程材料
52.英語教育碩士教育實踐中課堂觀察現狀的調查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
53.波蘭華沙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及啟示
54.師范院校英語教育碩士培養問題與對策思考
55.少數民族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56.媒體英語素材在法律碩士專業英語教學應用中的探究
57.碩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之我見
58.中國英語專業和英語本族語者碩士論文題名的信息結構對比分析
59.“模塊+選修”:轉型期專業碩士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語方向翻譯碩士培養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語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養的課堂教學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學碩士TESOL專業課堂教學為參照
62.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分析
63.對比分析我國英語專業碩士與本科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
64.國內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現狀述評
65.在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66.論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
67.淺談碩士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程考試改革
68.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設置改革構想
69.英語碩士研究生科研閱讀現狀與能力培養途徑探討
70.從課程本質透視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學為例
71.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72.說寫并重 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
7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工程碩士英語教學的啟示
74.碩士研究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特點的實證研究
75.理工類院校英語本科與翻譯碩士(MTI)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76.論英語專業碩士論文致謝辭的語用失誤
77.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與自我認同關系的實證研究
78.試論工程碩士英語課程交際能力培養的若干問題
79.河北省高校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
80.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
81.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碩士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
82.車輛工程專業工程碩士英語教學存在問題及EPBEP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83.英語專業本科至碩士英語詞匯學課程三級分級教學設計
84.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實踐
85.廣西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論文調查和分析
86.淺談英語翻譯碩士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87.英語專業語言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創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89.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寫作中重述話語之語用功能習得研究
90.專業碩士學術研究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啟示——以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91.人際關系管理論與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模式
92.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與課程評析
93.英語碩士論文寫作方法論要
94.西華大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
95.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與自我認同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96.基于教育語言學對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思想與學術能力發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醫學碩士對醫學英語需求的調查分析
98.自助式講課學習模式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學習中的運用
99.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設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學理念開展公共衛生碩士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101.醫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
102.從中介語視角分析工程碩士英語會話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與EAP教學——以江蘇大學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為例
104.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改革與實踐
105.從英語教學法的視角探討碩士英語教學改革
106.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狀況調查研究
107.淺議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改革
108.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109.涉海院校碩士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110.農林院校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的優化——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
111.中國高校英語專業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引言的體裁分析
112.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英語入學水平綜述——兼談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113.關于提高理工科碩士研究生英語閱讀教學的想法
114.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思考與構想
115.論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
116.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環境的碩士研究生公共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研究
117.工程碩士英語實踐教學途徑探索
118.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初探
119.構建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的專業特色——關于西部地區英語教育碩士的培養
120.英語學科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調查分析——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
121.淺談英語專業碩士論文的選題
關鍵詞:景觀設計;景觀序列;道路線形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公路景觀設計理論框架是研究公路景觀問題的基石,因此在研究公路景觀相關問題之前,必須構建合理而且盡可能完整的理論框架,這對進一步深入研究公路景觀的細節具有重要意義。
1 公路景觀設計理論的基本含義
公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功能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公路的需求從運人載物轉變到保證安全條件下的出行,而目前正向追求滿足設施與自然和諧情況下的乘車舒適方向發展。正是這一功能需求的改變,公路景觀設計才日益被重視起來。這里界定公路景觀設計理論的含義:公路景觀設計理論是在公路可視范圍內,研究公路景觀規律并應用于工程實踐,如何保持與自然更好的協調,如何更好的服務用路者,以減少交通事故、增加司乘人員舒適性的理論。
2 理論的基本框架
公路景觀設計理論有著豐富的內容,它是以視覺原理、色彩學、美學等學科為基礎的,主體包括公路線形、公路景觀的表現手法、景觀地域分異規律、公路景觀構成、公路景觀序列和公路景觀評價等內容,其中待研究的可以量化的指標有多個,除了公路合理的線形外,其他基本的還有順直路段(所謂順直路段指直線路段和平曲線半徑大于某臨界值后的大半徑平曲線路段)單一景觀最佳長度、路側結構物距路邊的合理距離、立交橋空間尺度,對于路用綠化植物,例如中央分隔帶,植物的高度、冠徑、間距等都可以而且需要進一步量化。
3 高等級公路景觀的涵義和構成
景觀生態學的創始人C.Troll將景觀定義為一組以類似方式重復出現的、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異質性陸地區域?,F在一般定義為:景觀是指由地貌和各種干擾作用,特別是人為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結構功能和動態特征的宏觀系統。在認識上人們通過視覺、感覺(知覺)對景觀產生印象、生理及心理反映,其形成的綜合效應是“舒適性”。不同的建設(建筑)類型對景觀的要求或研究有所側重,道路景觀側重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運動時,視野中的道路及視線所及的空間四維景象。公路景觀是道路使用者的視覺所能看到的各種自然景觀與公路、交通要素的綜合體,是公路三維空間加上時間和人的視覺、心理感受等形成的綜合環境效應,即道路使用者在乘坐交通工具運動過程中對公路及公路環境的印象。
圖3-1 公路景觀包含的內容
4 高等級公路景觀設計原則
百科全書對公路景觀設計給出的原則是:因地制宜、風格鮮明、環境保護、兼顧效益。
4.1 功能性原則
公路首先是供車輛行駛的,進行高等級公路景觀設計,始終要把公路的功能性原則放在首位。要充分考慮公路的特點,以滿足公路的交通功能為首要宗旨。
4.2 自然優先原則
以生態學理論為依據,尊重自然,正視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歷史文化遺跡、植被、湖泊等,他們對保持區域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及保存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一旦遭到破壞,將難以恢復。進行高等級公路景觀規劃,必須考慮自然景觀資源。
4.3 可持續原則
景觀的可持續性可認為是人——景觀關系的協調性在時間上的擴展,這種協調性應建立在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和維系景觀生態整合性之上,人類的基本需要包括糧食、水、健康、房屋和能源;景觀生態整合性包括生產力、生物多樣性、土壤和水源。因此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高等級公路景觀設計也要遵循可持續的原則,把道路景觀這個由多個生態系統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進行多層次設計,使整個道路系統的結構、格局和比例與本區域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發展相適應,謀求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與同步發展。
4.4 地域性原則
高等級公路少則幾十公里,多則幾千公里,故穿越的地區較多,不同地區的自然景觀有不同的結構、格局和生態特征,因此修建高等級公路要統籌規劃,分段設計,因地制宜,景觀協調,注重特色,盡可能保持特殊地區尤其穿越少數民族地區時,要突出少數民族文化特色。
4.5 綜合性原則
高等級公路景觀規劃是一項綜合性研究工作,其綜合性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高等級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分析不是某一學科能解決的,也不是某一專業人員能完全理解景觀內在的復雜關系并作出明智規劃決策的。高等級公路景觀規劃設計需要多學科的專業隊伍協同合作進行不懈的努力,這些人員包括道路工作者、景觀規劃者、景觀建筑師、園藝師、地質工作者、生態學者等。其二,要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要在分析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同時考慮社會經濟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客觀的進行高等級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增強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5 高等級公路的線形與環境的協調
線形與地形配合是公路與環境協調的主要內容。線形與地形配合首先取決于合適的技術標準,從總體上看,公路路線線形的要求是隨著公路等級的升高而升高的,一般來講,公路等級越高幾何線形越流暢越美觀,而地形特征是影響選擇設計速度的主要因素。公路建設要盡可能減少人工痕跡,在所處環境中不但不刺目,不支配環境,而且要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與周邊的生物共生。公路要有合適的視覺比例,如視野中公路所占比例過大,也必然顯得生硬單調。與地形不協調的路線極難形成優美的景觀,因此公路與環境協調最重要的工作是抓住地形特征,避免對地形的任意分割,使路線與地形有機結合起來。
6 總結
現代的人們并不僅僅滿足事物的用途,還要求感受事物的美,這樣人們總是盡可能使事物的功能與美融合起來。能吸引人并能給人以樂趣的各種事物與美的和諧統一是人類創造性的產物,同樣交通也不能忽視功能與美的和諧統一。人們進行交通活動時,首先要求的是安全順利的完成空間位置的變更,同時也要求提供舒適的車內環境和良好的道路視覺環境。這些就是人們對道路美學方面的需求,也是公路景觀設計理論的出發點。
參考文獻:
[1] 張陽.公路景觀學.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4:3-48
[2] 張玉芬.道路交通環境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0-26
[3] 于勝男.高等級公路景觀設計與評價.北京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3.5
[4] 彭巍.高等級公路景觀設計與評價.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碩士論文,1998.5:3-62
[5] 黃笑鋒.公路綠化與公路交通問題的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0.4:40-54
[6] 張秀麗.道路建設與景觀協調性研究.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02.5:11-36
[7] 尹吉光.高速公路綠化初探.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3.6
[8] 崔文波.高速公路景觀研究初探.南京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3.6:15-55
關鍵詞:旅游風景區;旅游旅館;地域性;文化性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節假日制度的改革,外出旅游度假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在全國旅游大潮的影響下,旅館建筑作為旅游風景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關注。近幾年,旅游旅館的開發建設如雨后春筍般在各景區興起,然而這種興盛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目前,我國旅游旅館的設計都不能滿足旅游者對休閑娛樂或獨特生活經歷的追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歸于設計中地域性的缺失。
1 旅游旅館地域性設計的表達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屬性,建筑的地域性可以概括為: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因其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特定關聯下,建筑所表現出的共同特性。
從對地域性建筑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影響地域性建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①建筑所在地方的氣候條件、地形特征以及自然資源等構成的自然因素;②當地的社會生活、文化傳統、民風民俗、生活方式等所構成的文化因素;③當時當地的經濟條件、結構形式、構筑技術及裝飾工藝等構成的技術因素。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共同依靠,共同影響與促進地域性建筑的發生及其發展。
1.1 自然因素
旅游旅館地域特征的體現首先要考慮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特別是位于自然風景區的旅館建筑。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應遵循保護地方自然環境的這一設計原則,使建筑在形式、材料和色彩上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突出環境的自然特征、地域特征,更好地表達建筑與自然的有機關系。
1.2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指地域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地域文化、社會形態等。建筑總是和當地的文化聯系在一起,通過與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將當地的地方文化特質體現于建筑之中,從文化的角度塑造建筑的地方風格。旅游旅館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建筑所在地方的文化因素,體現文化特色,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旅館不僅更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能夠向旅客提供一種獨特、新穎的文化體驗。
1.3 技術因素
技術因素是指在地域環境中使地方建筑形式產生的技能、經驗、方法和工具的總和,包含建筑的結構形式、構筑技術和裝飾工藝等。技術是建筑的基礎和手段,也是推動建筑發展的動力,技術的運用只有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文化條件以及經濟條件,才能充分發揮技術的本質,給予建筑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焦作旅游風景區旅館建筑現狀
特殊的地質結構和氣候條件賦予了焦作獨特的自然山水旅游資源,形成了五大景區、十大景點。目前已開發建成的景區有云臺山國家級風景區,青天河省級風景區和峰林峽、青龍峽市級風景名勝區。
焦作旅游風景區中的旅館建筑,大多是一些新增的旅館建筑。隨著焦作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景區內旅館建筑出現超容量,與環境不協調,建設性的破壞,缺乏地域性、文化性等一系列的問題,使風景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據筆者調研發現焦作旅游風景區的旅館建筑設計存在以下的問題:缺乏地域性和文化性;亂搭亂建,與自然景觀不能完美融合;新建平屋頂建筑較多;忽視對客房的設計。
3 焦作旅游旅館建筑設計的地域性研究
如何處理旅館建筑這個人造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本論文的主要出發點,我們不僅要考慮焦作風景區自然環境的種種特征,還要考慮其地域的文化特征。
3.1 旅游旅館的整體布局
旅游旅館的整體布局除了要考慮建筑所處的場所環境外,還要考慮旅游旅館的等級、規模以及性質。焦作的風景區多位于山地,其建筑與自然的協調主要表現為建筑對山地地形的適應,整體平面應遵守“因地制宜、自由靈活”的布局原則。
3.2 旅游旅館建筑造型設計
旅游旅館建筑的造型設計除了要體現建筑的共同規律,還應彰顯其自身特點:建筑造型應具有地方文化性;建筑造型應具有時代感和環境意識。
焦作旅游旅館的建筑造型設計應體現焦作傳統地方特色,焦作的民居為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設計素材。焦作民居采用三進院和四進院落,平面呈“日”字形和“目”字形;大都是硬山式磚木結構,屋面較平緩,灰瓦覆頂;屋內木結構多為抬梁式七架梁,叉手為卷云紋,上置異形拱。利用焦作民居進行旅游旅館建筑造型設計,需要設計師對焦作民居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提煉出適合旅游旅館建筑造型創造的設計語匯。
3.3 旅游旅館建筑室內設計
旅游旅館室內設計應充分發揮各個地區、各種文化在當代室內環境中的作用,將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現出來。
3.3.1 旅游旅館室內設計意境的表達
地方傳統文化對塑造旅游旅館室內設計的意境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室內設計的地域風格設計應有主題,比如焦作的竹、瓷器、太極拳、四大懷藥等。通過以上主題突出空間環境的整體氣氛,表達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所有的設計都圍繞主題展開,創造室內空間獨特的意境。
3.3.2 旅游旅館室內設計的家具設計
家具是室內空間環境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家具通過造型、色彩和材質影響室內環境的氛圍和設計風格。在焦作風景區旅游旅館的室內設計中,應把家具設計的地域風格作為重點研究的內容,家具設計在風格形態上要體現明清時期家具的特點,在功能和形式上將明清傳統家具與現代家具相結合,使家具和整體室內環境氣氛相融合。
3.3.3 旅游旅館室內設計的陳設設計
室內陳設設計對室內空間形象的塑造、氣氛的表達、環境的渲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焦作旅游旅館室內的陳設設計可體現具有焦作當地特色的室內陳設品,如焦作的黑陶、竹制品等。設計師可將這些陳設元素置于室內,突出焦作旅游旅館設計的地域特征,營造地域的意境。
4 結 語
風景區的各類旅館建筑,應服從風景環境的整體需求,在充分尊重自然環境,理解地域文化、運用技術手段的前提下進行建筑設計,達到人工與整體風景環境地協調融合,這才是旅游旅館設計的成果所在。
參考文獻
[1]錢江林.西南山地風景區旅游旅館建筑設計研究,碩士論文,重慶大學,2005.
[2]胡衛華.旅游旅館設計的地域性研究.碩士學論文,南京林業大學,2009.
[3]叢麗.生態旅游住宿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東北林業大學,2006.
[4]沈樹東.論人建筑自然的相容思想――旅游區風景建筑之探討,碩士論文,北京建筑工程學院,1991.
[5]李金鳳.文脈?景觀?功能與風景區建筑的形式探討,碩士論文,北京林業大學,2006.
[6]鮑小莉.自然景觀旅游建筑設計與旅游、環境的共生[D].華南理工大學,2011.
[7]李金鳳.文脈?景觀?功能與風景區建筑的形式探討[D].北京林業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