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4 19:36:36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交流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量一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第四單位《面積》里的第二課時。本課旨在讓學生體驗到統一單位的必要性,感受到1厘米2、1分米2、1米2等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建立“面積”的空間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厘米、米、分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在本單元第一課時也認識了圖形面積的含義,學會了用不同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為本課學生的自主構建“面積單位”奠定了基礎,但教學中考慮到:對形象思維突出的小學生來說,面積的定義和面積單位的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實現由“線”到“面”的飛躍,力求做到:1、讓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自主地去構建知識,并力求讓能力和情感得到和諧發展;2、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數學生活化、活動化兩個顯著特點,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操行、比較中感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體驗、思考、構建“面積單位”。
二、學生分析
學生學數學的過程是一個自己“做”數學的過程,而有效“做”數學的前提必須做到:1、以學生已有經驗出發;2、過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3、有利于“三維目標”,甚至“多維目標”的實現?;谶@一考慮,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學生已有的經驗:這里主要從知識和生活兩方面來闡述。知識經驗:在此之前學生已認識了長度單位,會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在上一課時學生知道了什么是面積,會用數格子等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生活經驗:學生生活中有豐富的認知體驗,例如:知道學校操場面積比教室面積大得多,大約有10多個教室面積大等類似的情感體驗。知道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的有大拇指指甲、襯衫紐扣、作文紙的格子,表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有電腦軟盤、一張修正紙等,表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的有地磚、磁性黑板等。
2、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要建立正確的“面積單位”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不能靠紙上談兵,也不能靠幻想,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求我們必須以學生自己的空間知覺和體驗為基礎,必須通過一系列具體生動的活動來為載體,所以教學設計中設計了“量、比、估”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在“做”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3、教學的重難點:結合上面兩點分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教學重點是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教學難點是面積概念及常用的面積單位形成的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了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探究形式的學習方式,構建了一節有價值有突破的課。
三、學習目標
根據上面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學情的把握,確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會應用常見的面積單位。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動,使學生體驗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5分鐘)
1、師出示兩張紙。(一張長方形,一張正方形,面積一樣大)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張紙面積誰大誰小?
生1:我覺得長方形面積大一些。
師:為什么?
生:感覺它應大一些。
師:有什么不同感覺嗎?
生2:有可能正方形面積大!
師:(笑)光憑感覺能判斷吧,有科學一點的方法嗎?
生3:可以用重疊的方法。
師:你來?。ㄕ堅撋吓_將其重疊在一起,馬上發現了問題)
生齊說:這種方法也不行。
生4:我還有辦法,可以用我們準備的方格紙來量一量。
師:這個辦法不錯!為了節約時間我們請男生用自己的方格紙量長方形,女生量正方形。
生:進行了測量。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讓學生一開課就進入了思考,想出了不同辦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且在學生不斷的思考中感受到了數學的嚴密性,同時也為產生矛盾、激發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礎。]
2、學生匯報,產生矛盾。
師:都量完了吧!誰來說說你的測量結果。
生:長方形面積有6個大、有7個大……正方形有4個大……
師:噫,結果五彩繽紛呀,量了后能知道誰面積大、誰面積小了嗎?
生:搖頭。
師:為什么還不能看出來?
生:因為我們的小正方塊大小都不一樣,量了也無法比。
師:那怎么辦呢?
生:找一樣大小的小正方塊來量才行。
師:看來,要度量大小,必須要先統一標準。這個標準國際上已經有了,叫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學生在用自己的正方塊測量后發現還是無法比,矛盾引發了疑問,是什么原因?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出了“面積單位”,讓學生感受到統一單位的必要性,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構建、認識平方分米,“創造”平方厘米、平方米(22分鐘)
(一)探究“平方分米”(提供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塊)
1、師提問:既然我們知道了統一標準的必要性,下面請同學們在袋子中找一個比較合適的正方塊來測量這兩個圖形,并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請學生再一次用選擇的正方塊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①學生動手測量
②匯報:發現長方形里有8個小正方形,正方形里有9個小正方形,正方形面積要大一些。
3、學生研究小正方塊的特點,發現其邊長是1分米,師指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面積是1平方分米。
5、估一估:教材封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當學生知道需要統一小正方塊的時候,教師提供了大小不同的小正方塊讓學生選擇,并說選擇的理由,讓學生感受到測量不同大小物體面積時需要用不同的面積單位。而當學生比較出正方形與長方形面積大小,在感受成功的時候,教師將研究推向深入,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了1平方分米,并且在說一說、估一估活動中加深了認識,建立了空間觀念。]
(二)創造“平方厘米”、“平方米”
1、認識“平方厘米”
⑴、提問激起矛盾。師:認識了平方分米,老師這兒有一個不足1平方分米的物體,怎么測量?
⑵、學生討論認識到要用一個比平方分米小的單位。
⑶、引導學生結合以前學的知識想一想比平方分米小的單位是什么?
⑷、說一說:1平方厘米應有多大?怎樣準確描述它?
⑸、找一找:在袋子里找出1平方厘米
⑹、比一比:1平方厘米和什么物體大小相近?請舉例
2、認識“平方米”
⑴、師提問:如果要你們用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的正方塊來測量我們這間教室面積,你們說好嗎?為什么?你覺得應怎么做?
⑵、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準確表述1平方米。
⑶、出示1平方米,之后平放在地上,學生估一估大約可以站幾個小朋友?然后驗證,體驗估算成功的樂趣。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再加上上一環節對“平方分米”的研究,這里的活動讓學生在矛盾引發思考,提出了平方厘米、平方米,在思考后討論表述,講清楚了什么是1平方厘米、平方米,然后通過找、比等活動建立了正確表象。設計中概念由學生引出,概念的認識由學生自主發現,并且僅僅聯系生活實際來強化應用,整個過程集趣味性、探究性、應用性為一體。]
(三)、鞏固學習,深化認識。(8分鐘)
1、填一填,選擇合適的單位。
2、聽故事,找錯誤。
3、結合學過的知識思考:1平方米里有多少個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1平方米里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并說說理由。
(四)、全課總結,課堂延伸。(5分鐘)
說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習題設計
題1:練一練:用適當的面積單位(cm2、dm2或m2)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題2:聽故事,找錯誤
吃飯時,馬小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上吃午飯,要一不小心,咬到了一粒石子,馬小哈那顆表面約1平方米的大門牙被碰掉了,鮮血直流,馬小哈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醫院跑!哈哈哈,你信嗎?
要說自己覺得最滿意的地方,也有幾許,那就是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在逐步提高。這緣于我們課前2分鐘的訓練。雖然時間短暫,但精彩無處不在。
我們課前的訓練,就和電視臺的節目一樣,有總策劃,每堂課前都有不同的主持人,主持不同的節目。
比如:成語接龍。成語接龍組就有3個人策劃,兩個學生負責找成語,然后制成幻燈片,其間包括對生僻的成語的解釋。一個學生負責訓練?,F在孩子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成語,如果你發現一個孩子隨口說出一個成語,并不稀奇,說出一些你聞所未聞的成語也不足為怪,因為那是我們還沒涉獵的,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孩子們是我的老師。
歡樂“動動動”欄目,是孩子們在積累了成語之上自己創建的,主要內容是根據肢體語言猜成語,他們有自己的口號:好像是“歡樂動動動,你動我也動?!苯Y尾還有手舞足蹈的操。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策劃的,我只是給了點意見而已。具體是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表演一人猜,猜出的就為小組得一分,而且每天累計。孩子們的表演讓人啼笑皆非,但的確活靈活現,小主持人也蠻幽默的,每次到這個時候都讓人余興而歸。
演講,是鍛煉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捷徑。我們有一節課前安排的是演講節目,每天安排一個人。主持人前一天讓孩子們做了準備,要求把重點部分寫在黑板上。看了他們的演講真是各有千秋,有的孩子不敢抬頭,有的孩子緊張地總是重復,還有的孩子背的很熟練但是不能吸引學生,所以我就建議他們演講完之后做些評價,先說優點,委婉地提出建議。這樣孩子樂于接受。沒想到孩子們的評價也頗有見地,原來他們心目中也有完美的標準。學生對他人提出的建議有:請用眼睛看著我們,并微笑;如果能用肢體語言協助效果會更好;演講開始的語言要自然,貼近大家生活。我無意聽了一個孩子的演講,她的開頭是一個腦筋急轉彎。說:一個毛毛蟲,想過一條很寬的河,請問它是怎么過去的?孩子們馬上紛紛舉手,可答案都不對。然后她告訴大家:是化蛹成蝶后飛過去的。原來她講的主題是:遇到困難不退縮,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困難一定會踩在腳下。我聽后眼前豁然一亮,那個在前面侃侃而談,幽默風趣的不起眼的小女生就是我的學生嗎?我高興地第一個鼓起了掌,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
還有很多節目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有根據教材編排的有關質數、合數、偶數、奇數的游戲,有大家喜聞樂見的歌曲等。所有的主持人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他的學生隨時可以競爭,優勝者留任。新節目的產生或招聘,都有總負責人計劃和宣傳。我就成了幕后者,看到問題后及時給他們指出,以保證他們的活動步入正軌。
每堂課前的兩分鐘,給了孩子們展示的平臺。讓他們不再懼怕當眾講話,與人交往的能力會逐步提升。而且,豐富了學習生活。各位老師,您還覺得這兩分鐘是您的負擔嗎?
一、強化目標意識,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戰略目標凝人心。在第一學期第一次全校教職工會議上,校長就向大家闡明了**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務——實行“兩個聚焦”戰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學困生。聚焦尖子生,力爭08年中考考取重點高中并軌生指標“保30人,爭40人”,使大家對進重點高中人數有清醒的目標,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擴大學校的聲譽而不斷努力。聚焦學困生,使大家對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標,不拋棄,不放棄,為提升**的整體素養、提高**的整體實力而不斷努力。定目標有方向,此舉措及時地凝聚了全體教師的目標,凝結了大家的干勁,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細數起來,我們在“兩個聚焦”上抓了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優秀率;二是抓前200名,??既「咧新?;三是抓差補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穩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態;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緊密聯系,齊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導,保提高學習效率;七是抓復習策略,保鞏固復習效果;八是抓質量監控,保實現目標。
2.分解目標聚人氣。在分解目標上,我們因班制宜,分別采取“確保、力爭、合推”之策,設法讓每一位學生都成才。三個實驗班每班上濱中并軌生“確?!?0個指標,“力爭”12個指標,“合推”是關鍵,三個實驗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標上尋突破,共同研討方略。為了變壓力為動力,初三老師遠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調控,通過排隊摸底、分類指導,聚焦優秀生的培養,依次推進,奮勇爭先。初三年級全體成員能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把個人成就感與年級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分管校長薛天明同志和年級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時指導,適時整改,做好服務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級各備課組內部能精誠合作、資源共享,營造和諧、協作、共贏的教研組文化;不同學科之間能協調合作,相互鼓勵,相互借鑒,決不過重地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班主任老師與科任教師之間能加強交流,加強溝通,共同督促學生盡快提高;各科任老師能有的放矢,認真分析學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還能主動與學生溝通,指導學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3.落實目標激人志。中考目標的最終完成,取決于教與學兩方面的因素,光激發教師群體的積極性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學校的整體目標落實到學生人頭上。一是班級制定階段目標。班主任和全班討論制定期中目標、期末目標、中考目標,并在學校櫥窗里及時張貼,在交流中監督,在監督中前進。二是口號激勵。每天課間操期間,由值日領導組織學生進行口號呼喊,在口號中激發激情,在口號中激勵斗志,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和備考思想的培養。三是誓詞宣誓,每周升旗儀式上,尤其是百日沖刺大會上,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宣誓,使學生們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迎接中考,義無反顧,迎接挑戰,書寫人生的燦爛輝煌。四是張掛學習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現的優秀生的照相都張貼在櫥窗里,通過學生展覽和事跡介紹,讓學生學有榜樣。
二、強化質量意識,構建“三全”型的質量管理模塊
1.組織保證有力。“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初三年級一盤棋,初三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所有初三班主任和學校領導擰成一股繩,起早貪黑,與學生一起并肩戰斗到最后。一是根據我校以往的成功經驗,本屆初三開學之始,校長室就決定成立初三年級工作領導小組,由唐于海同志任組長,薛天明同志任副組長,徐偉、徐永盛、嵇為民、李功流四同志為成員組成初三年級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初三教育教學工作,以中考目標為動力,以責任狀為壓力,增強信心,集思廣益,齊心協力,榮辱與共,并以此貫穿教學、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我們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通過集體協作促進各項工作長足發展。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為中考的再度輝煌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二是細化中考目標責任制。學校與年級組簽訂“**年中考目標責任狀”;年級組與班主任簽訂“班級中考目標責任狀”,明確各班級的中考目標和任務;與科任教師簽訂“學科教學質量目標責任狀”。全體教師以中考目標為動力,以責任狀為壓力,增強信心,并以此貫穿教學、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全體教師能圍繞教學和中考目標而努力工作,能有大局意識,克服各種困難,服從學校整體工作安排并圓滿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三是做好服務工作,實施早晚餐免費制。學校為有早讀、晚自修、值班任務的老師和領導提供免費餐點,雖不豐盛但有溫情,雖不昂貴但有人情,使“**是我家,質量靠大家”的意識深入人心。
2.團結保障合力。初三年級組細化教學質量管理,一著不讓,走精細化管理之路,把常規管理變為管理常規。一是堅持教學常規工作周查制、學情調查制、學生評議制,向教學各環節要質量。從把好教師備課關做起,包括新授課、習題課及試卷講評課的教案,特別是理科的新課教學中的習題課,要以基礎知識鞏固和知識點的歸納為起點,進行適當提高,面向全體學生,拾遺補缺、彌補疏漏。二是師生同用教學案。一輪復習開始后,我們發揚傳統,在授課中使用教學案一體化。教學案由某個教師具體準備,上課前要上交到年級主任李功流同志處,經審查后符合要求方可使用。這樣保證了課堂精講。三是周周練促提高。從第6周結束新課后,初三進入周周練階段。要求周周練必須為綜合訓練,不得照抄資料,要根據材料進行“二度”加工整理。這樣通過教師的努力保證了學生的精練。四是質量分析求反饋。為了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學校要求課任老師在每次考試后3日內必須將成績報到李主任處,各班班主任及時做好每次考試成績的匯總工作,保證每位學生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績,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熱情。同時,每次考試后,年級組都對每班級的目標生進行跟蹤分析,如果有的目標生出現較大的退步,年級組要同相關教師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制定并實施促進的措施,全體老師要充分認識到提高目標生的薄弱學科成績對于完成08年中考任務的關鍵作用,把目標生的薄弱學科成績提高的責任落實給相關學科老師。相關學科教師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來切實履行幫助、促進的職責,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目標生的薄弱學科有較大改觀。:
一、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教學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挖掘身邊素材,讓學生輕松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師充分挖掘了學生熟悉的物品作為學習的資源,例如:出示“恐龍、鯨魚、輪船、直升飛機”等大宗物品,讓學生感受到用原來的千克作單位太小了,必須要用一個大的計量單位來表示,那就是“噸”;再出示“雞蛋、奶牛、純凈水、綿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估算或計算,深刻理解1噸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組噸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馬路的承載量、起重機的額定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等,把數學活動和生活應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和改造。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求最佳切入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用。
2.運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二、親歷過程,主動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近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一描述,明確了小學數學的內涵,即數學是一種過程。數學的學習,應努力讓學生親歷這一完整的過程。
然而,反思我們的數學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偏重于學生“眼看、心記、耳聽”的現象,孤立、機械地強化抽象概括,狹隘、生澀地解讀方法理論,忽視了小學生“操作中體驗、體驗中感悟、感悟中建構”的認知規律,使數學逐漸變成一門被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以前在教學“噸的認識”時,我們一般都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請學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著就得出1噸=1000千克,隨后的任務就是做很多的鞏固練習。從中顯現出來的教學方式為:單純觀察----機械記憶----克隆模仿,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
1噸是個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讓學生在頭腦中正確建立1噸的觀念?本課可謂獨具匠心。教師讓學生親歷完整的數學學習過程,觸摸數學鮮活生動的生命脈息,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得到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闭n堂中,通過學生的“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活動,1噸的大小在學生不知不覺的體驗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幾年以來,我校語文組踐行新課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校語文組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堅持多動腦筋,多搞教學研討,多多發揮眾人智慧,多多搜集各人的金點子,從而改善教學質量。我們通過實實在在的教學科研活動,為廣大師生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提供充分的活動途徑,創設更多的教學情境,提供一線的先進經驗,總結深刻的失敗教訓,讓“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落到實處,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在講授語文必修一課程之前,我們語文老師還特別加強了初中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強調“大語文”的觀念,引導學生對“語文”有全面而科學的認識。我們指出,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語文,也處處可學習語文?!罢Z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還教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即新課標之下的“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的語文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用的蘇教版教材,新課標里精美的文章,多彩的插圖,優美的散文,全新的編排方式,無不吸引著探索知識的中學生們。我們引領學生饒有趣味地來研究手中的課本。我們向學生介紹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模塊和學時,專題和板塊,評價和學分等等,與學生一起整體認識手中的語文書和即將開始的語文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培養語文的基礎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文化修養(內涵),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新課標之下的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學層次、知識層面上。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利用和開發新課程資源的理念,其實質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服務。從開放性、選擇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理念與原來的教學要求和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就更應該把學生放在一個更廣闊的地位,給學生更多的自然陽光,給學生更多的新鮮空氣。所以,我們就很注意分工合作地搜集信息,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料及豐富的網絡資源。備課中,大家能做到資源共享,統一備課,統一認識;這樣授課時,就能真正把我們的課堂變成“有規則的自由活動”。
比如,在授《鄉土情結》一文時,我們面對文中大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古詩文感到比較頭痛,學生的知識面有限??!怎么辦?只有大家齊心協力來解決這個問題才行。通過分工合作,我們多方搜集信息,最終做成“鄉土情結古詩文”的課件,交流使用,效果極好。又比如,在授“向青春舉杯”的“吟誦青春”的一組新詩時,我們也是分頭找資料,補充閱讀,激發興趣,拓寬視野,效果極佳。
所謂教無定法,語文教學更是如此。語文教學的方式曾引發過大討論,各種諸如啟發式、點撥式、討論式的教學法都曾一度流行教壇。可有些教法又流于形式,往往只是教師設定好思路,設計好一個圈套,通過暗示、誘導等方法,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最后歸結出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答案。其骨子里仍然漠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清除語文教學中多年相沿而形成的積弊。這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不是“引導”而是“拉拽”,不是“激發”而是“強制”,強化了授課的預定性和同意性,忽視了教學交流過程中的兩面性和多元性。而這些常規的做法與新課標的理念是相違背的。新課標提倡的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力倡創造性開展授課活動,創設全新課堂。
我們在授必修一之前,先在全組內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最終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授課計劃。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多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好奇心,提倡標新立異,培養學生從多種途徑、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還容忍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正常錯誤。課堂上,我們能真正做到師生互動,雙向交流,創造性地授課,自主性地學習。
教授必修教材的同時,我們還加強讀本教材的使用力度、加強美文時文的補充閱讀,讓學生接觸更多地學習資源,讓好的學習材料發揮其作用。在加強課內教學的同時,我們還加強傳統文化的熏陶,我們將名著的閱讀貫穿教學始終,并在同步檢測中有明確的考查內容、考查要求。
新課標之下的語文教學如何處理好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這兩者的關系,一直是我們深思并感到為難的。一方面,教材內容豐,課時任務緊;另一方面,學生基礎差,未來高考難。通過全組討論,我們得出既要熊掌又不舍魚的主張。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抓住語文基礎知識不放松,每篇課文里的字、詞、句等基本知識,都要求學生課后整理解決,并加強督察。我們還充分利用好學校配發的《創新教材課課練》。每個專題結束,我們都在全年級范圍內做精心設計的同步練習進行鞏固。
新課標之下的文言文教學如何教?也一直困擾著我們。學生文言文底子差,課本里文言文篇幅少,又沒有什么系統的文言文知識體系,真是讓人頭痛。后來,我們也想出了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辦法。在授文言文之前,我們先給學生作了系統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的介紹,我們還印發了《文言文學十點》來指導學生學習。
現在,我校更重視“走出去,請進來”了。學校除了大力加強本校的教學工作外,還切實加大了向外學習的力度。只要省里有新課標、新課程的相關會議、相關教研活動,我們就力
一、教師要精心地備課,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但是,有些課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它不僅有重點,還有難點和要點,而這些又是一個有機的辯證的統一體,備課時忽視不得?!段也皇亲钊跣〉摹返闹攸c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難點是疑問句和感嘆句的朗讀,要讓學生通過讀,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讓學生明白,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培養了孩子自信自強的人格。這些豐富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鉆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深刻理解。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還要有一個完整的清晰的教學思路。因為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遵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清晰,語文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睙o數實踐證明:激發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不管我們的備課有多充分,不管我們的講解有多細致,但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聽,那這堂課也等于是白上了,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們的學生正處花季年華,充滿了對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來的好奇與憧憬。天性好說好動,有銳氣不服輸,愿意表現自己,勇于接受挑戰和與人較量。語文教學,如讓學生僅憑書面語言理解課文,一則無趣,二則浮淺?,F實教學中要改變與消除學生的被動心態,激發出一爭高低的青春熱情,教師就要設計好課堂環節,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諸如借助作用于視覺、聽覺、膚覺等感官的圖畫、音樂、動作等手段,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思維活躍。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這樣說:正像沒有買主就沒有銷售一樣,除非有人學習,不然就沒有教學。所以,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語文教學,他們才能感情自然,自覺、主動地去理解課文,挖掘深意。
三、教師的講授需把握分寸,注重引導
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于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教師若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于“休眠”狀態;教師若引經考據,講得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于“茫然”狀態。因此,教師要把握個度。如:我在語文園地五的口語交際中,引導孩子說說地球上都有哪些動物,幫助他們分三類,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之后讓他們自己說。有哪一個動物是你們最喜歡的呀,在引導他們,先說說樣子,在說說生活習性,還可以說說你和它之間發生的趣事。這些我只是引導他們從哪方面去說,至于內容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說的非常起勁,最后把要說的話寫出來,也寫的非常好,就連最差的同學也能寫上幾句,因為那是他們自己想的,印象比較深刻。
四、注重對學困生的關注。
建國后,歷次的教學大綱都強調口算的重要性,指出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例如:1956年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中指出: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他可以發展兒童的思維、機智、注意力和記憶力。它是筆算的基礎。因此,發展兒童口算的技巧具有重要的意義。1963年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中指出:筆算和口算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計算的時候筆算和口算往往結合著運用。1978年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在四則計算中,筆算是重點,口算是筆算的基礎。要使學生先學好20以內口算加減法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要求準確、熟練。2000年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重視口算,提倡算法多樣化;……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法口算,每分鐘8-10題三位數的加減法,每分鐘2-3題。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什么樣的計算叫口算呢?口算和筆算有什么區別?口算就是不借助計算工具,不用書面表達方式計算過程,依靠記憶,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一般來說,口算和筆算有三方面的區別。(1)形式上的不同。用筆在紙上列出豎式,并寫出計算過程進行計算,這叫筆算。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說出或寫出計算結果,這叫口算。(2)運算方向不同。筆算是由低位到高位,而口算一般是從高位算到低位。(3)思考方法不同。筆算是嚴格按照計算法則進行。而口算則可依據數據的性質和特點,應用不同的思考方法進行??梢?,口算能使算法多樣化,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理解力。
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扎實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是沒有辦法學好數學的??罩袠情w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是一種幻景。一年級學生的口算是最基本的,口算在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因從娃娃抓起。再說一個人的能力和他的思維習慣有很大關聯,一年級正是學科教育的起點,所以我認為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必須從一年級開始。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試驗。
一、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從數一數開始就十分重視直觀教學。課堂上我讓學生借助擺小棒、看圖片、數手指、看實物等建立數感。在學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過程中,我在黑板上用吸鐵石擺,學生在下面擺小棒或鉛筆等,小組玩撲克牌游戲對口令等,學生在看、做、聽、想等活動中理解和掌握了10以內的組成和分解,為10以內的加減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為了能讓學生理解“湊十法”,我引導學生動手擺小棒,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建立了形,再結合數,從而達到了數形結合。學生在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閉上眼睛在大腦里面想擺小棒從而計算出結果。
形式多樣,強化訓練
根據兒童心理學,學生學習知識是螺旋式上升的。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訓練。但是單一的口算題枯燥無味,學生練了一段時間之后必能會厭倦。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開展了各種活動。例如: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闖關、送信等。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提高了口算能力。
二、錯誤歸納,對比練習
學生容易把3看成8,把6看成9,把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書寫錯誤,書寫不端正,寫完了連自己都不認識。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以下策略。布置學生書寫0、1、2、3、4、5、6、7、8、9和運算符號+、-。要求學生書寫端正,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速度明顯提高了。不但寫的端正,而且寫的快。對同一種類型的題目,我不滿足一種解題方法,而是引導學生嘗試多種算法。同時比較各種算法的優缺點。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制定表格,口算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