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0:32
序論:在您撰寫和諧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近年來,本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在推進農村全面發展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在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1.本市歷屆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農村和諧文化建設。幾年來,全市文化建設出現了以城促鄉、以市帶鄉、城鄉協調發展的可喜局面。一是市域文化建設率先取得了新進展。2005年獲得了省級“文化先進市”的稱號。二是民族民間文化和歷史文化保護取得了新成效。經過幾年的努力,共普查公布了省級民族民間保護名錄4項、市級41項。三是群眾性文化活動呈現出群星璀璨的良好態勢。幾年來,群眾性文化活動方興未艾,近三年參與的群眾就達12多萬人次,開展重大節慶活動150場,組織民族民間藝術活動1l場,舉辦各類文藝展覽26場,免費放映電影440多場。同時,在全市廣大農村依托老年協會等群眾性組織,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活動更是開展得有聲有色,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老年表演隊在自娛自樂的同時,發揮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作用。四是不斷推出文藝精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出的《華溪春潮》、《麗州之夏》、《企業職工藝術節》、《新永康人》等大型載體和《十八蝴碟》、《九獅圖》等一些精品劇目,為本市贏得了榮譽,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五是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改善。
2.實施新農村文明創建工程,和諧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具體到農村就是提高農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一是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2005年推出的“十個示范,百村整治”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已不斷提高農民思想道德覺悟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小康文明村創建,促進和諧鄉村建設取得十分明顯的成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二是以“三清四改”為重點全市衛生大整治,并建立長效保潔機制,農村的文明整潔水平大大提高。三是農村文化活動設施迅速增加,有30%的農村修建了室內外活動場地,文化活動紅紅火火。幾年來,全市有近350個村的村容村貌、農戶家庭面貌、農村經濟和社會文化事業有了極大的變化,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產業結構的調整趨于合理,學校、衛生所(室)和文化室等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較快,促進了村里道德體系的建立完善和社會風氣的好轉,走出了一條以文明創建促進思想道德和諧的新路子。
二、和諧文化建設的主要啟示
和諧文化融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范、價值取向為一體。農村的和諧文化建設,無論是從農民本身,還是從農村社會來看,它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在思想政治、人文精神和社會價值等三個方面,給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中進一步推進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以諸多啟示。
一是在政治思想層面要突出先進文化的本質。農村的和諧文化建設要取得實質性成效,必須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進行,要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本市實施“文化名市”戰略和“文明創建”、“生態村莊”工程,推進農村和諧文化建設,就是用先進文化引領農村和諧發展的具體體現,是先進文化的本質所決定的。
二是在人文精神層面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生活在農村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交相發展的新時代農民,無論文化積淀如何,都應該有具備自身特點的符合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都應該表現出人類美好的精神品質和精神風貌。
三是在社會價值觀體系層面突出個體發展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共同理想。重建新時期農村社會的價值觀體系是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形成了符合當今農村發展要求的社會價值觀體系并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農村文化建設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引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作用,達到促進社會進化和社會教化的目的。
三、努力推進農村和諧文化建設
1.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構建和諧文化的思想共識。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廣大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重點抓好三項教育:一是開展堅持共同理想教育。二是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三是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講道德、有覺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推動形成誠信友愛、融洽和睦的人際關系,積極培育農村文明道德新風尚。
2.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努力改變農村文化建設落后的面貌。發展農村和諧文化重在建設。我市制定和實施的農村文化建設工程的目標任務:就是以建設和諧農村文化為總目標,以“村莊整治”工程為助推,以創建省、市“東海文化明珠”、“文化示范村”為龍頭、廣泛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到2010年,全市90%的鄉鎮和行政村完成文化建設任務。基本實現鄉鎮、街道有比較完善文化站,村村有基本文體設施,構建覆蓋全市農村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農村文化體育隊伍不斷壯大,農村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群眾參與文體活動蔚然成風,農村文化呈現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使廣大農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3.加強考核,嚴格獎懲。要建立科學的經濟、文化體制考核機制,把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作為市、鄉鎮、村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內容。要把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和文明單位創建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未完成文化建設基礎工程的村不能通過考評驗收。健全制度,長效管理,要制訂一套能切實保證各級文化陣地正常開展活動的管理制度,并落實專人負責,提高文化陣地的利用率。市、鄉鎮要經常組織開展轄區內鄉鎮、行政村參加的文體活動和對外文體交流活動,提高農民群眾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宣傳文化部門要加強業務培訓和指導,幫助基層培養業務骨干,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總之,農村和諧文化建設關系廣大農村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我們應充分借鑒已有的做法和經驗,既立足理論探討,又立足實踐總結;既立足時代特征,又立足地方特點。在新農村建設中,因地制宜地抓好全市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使建設和諧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關鍵詞:“和”文化;體育文化;文化建構
體育作為人類早期文化現象,其產生和發展與整個人類文明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體育所表現出的形態特征,無不帶有特定社會歷史與民族文化的印記。由于各個國家、社會的歷史文化影響,形成了不同國家、民族體育的本質特征。我國體育文化根植于博大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之中,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國體育文化形成的本源,其豐富的內涵和特質對中國體育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構建和諧體育文化的作用,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傳統“和”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其中有關“和”的人文思想,構成了中華文化最為亮麗的瑰寶。數千年來,“和”的觀念在凝聚中華民族過程中一直起著“軸心”的作用,輻射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逐漸泛化為中華民族普遍的社會心理。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和”是一種理想境界,是人生的極致。它蘊含了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思想理念,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修養、哲學思想和政治理想。
1天人合一
我國古代文化將“天人合一”作為人與自然關系的最高境界?!昂稀奔春秃?、和順。《莊子·天道》說:“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崩献印兜赖陆洝分v:“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抖Y記·中庸》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倍际侵v人與自然萬物相和以生的道理2營魄抱一
即主張身心之和。道家認為完美的人格形態應是形體與精神的合一,主張通過修身養性達到人的肉體與精神臻于和諧的境界,使人的本性與道的本體相契。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儒家主張以“中節”制約自我,達到內心之和,進而融入天地之和,形成人與萬物的自然和諧?!抖Y記·中庸》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狈鸺抑鲝埑撌浪祝非笮目杖f物的超然人格,主張通過修行達到身心平衡及其與外部環境的平衡,從而進入自由世界。
3尚中責和
“尚中”、“貴和”是中華儒文化的傳統精神。《國語》最早提出“和合”理念?!秶Z·鄭語》記載,周幽王八年,太史史伯向鄭桓公講述“興衰之故”和“死生之道”時說:“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萬物生者也。夏禹能水土,以品處庶類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闭J為萬物的產生是善于“和合”金木水火土五種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從而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鬃邮壮爸杏埂睂W說,視“中庸”為“至德”,提倡“中節”之“和”、“中和之美”。他說《關雎》是“樂而不,哀而不傷”,即體現了中正、中和。又說:“禮之用,和為貴”,以“和”作為治國之本和為人處事之道。
4相應相濟
《說文解字》說:“和,相應也?!毕?,相互也,即不是一味地順應,而是主動的、能動的相適相和,是以“執中”消解太過與不及的“中節”、“中和”,是陰陽互補、剛柔相濟的相互融合,是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的辯證統一。這種和諧理念,是積極、務實、友善的,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寬厚、包容、大氣的民族性格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二、“和”文化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和滲透
中國傳統“和”文化所體現的和諧理念,形成了中國獨特的體育價值觀。建立在以人為本基礎上的中華文化的和諧精神,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精髓,促進了中國傳統體育的創造性發展,使中國傳統體育呈現出一種融道德教化、競技娛樂、強身健體、講求事功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形態。
1崇尚禮儀
中國古代儒文化對于禮儀的注重,“禮之用,和為貴”,“克己復禮”,將“禮”作為社會秩序的規范。這種理念對古代體育的影響,突出表現在重視體育活動的程式,崇尚禮儀,以此進行教化。如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射箭中的“射禮”,其作為一種競技運動,同時亦是朝廷統治者進行禮儀道德教育的形式,有一套嚴格的禮儀程序和等級規定。這種禮儀規范的特征,在我國古代體育的輸出項目——日本的弓道中至今仍然保留著。
2表演娛樂
中國古代文化中原始樸素的和諧思想、中和融通的寬和精神,影響到中國古代體育,突出表現在其并不追求競技中的強烈刺激和對抗,而是將體育活動的競技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追求在競技表演中自娛娛人的文化氛圍。這也成為中國傳統體育的一個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古代體育項目逐漸突破禮儀的束縛,出現了娛樂化的趨勢,許多富有技巧表演性、游戲性、趣味性和觀賞性的項目大量出現。如蹴鞠,就包括有表演性和競賽性兩種形式。其中表演性的蹴鞠,就是在鼓樂伴奏下進行踢控球技巧的表演,是以“蹴鞠舞”的形式出現。再如武藝中的諸多器械演練,也多是以舞的形式表現,如劍舞、刀舞、戟舞等。尤其在民間流傳而演變成的中華武術,其所顯示出的造型美、體態美、節奏美、韻律美、和諧美、意境美,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體育的表演性的獨特魅力。
3修身養生
“和”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清靜淡泊、順乎自然的性格。受中國文化修身養性、形神兼備理念影響,重視養生成為中國傳統體育的又一個特征。產生了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達到祛病強身目的的體育活動,如五禽戲等氣功導引術。通過調理自身,“合于陰陽,調于四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使人的身體與天地自然和諧,與四季變化相適,達到與“天、地、神”相通的境地。在修身養生中培養自我特殊的生存能力和對外部世界的調理引導能力,追求生命的和諧與質量。
4文武事功
受中國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務實精神和人與社會和諧互動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體育具有立足現實、講求事功的特征。中國古代文化要求個體身心兼修是要達到“文武兼備”,以表現出“君子”的風采,進入或“仁”或“圣”的狀態,從而為社會、為國家建功立業。體現在古代傳統體育中,便是許多體育項目是以適應戰爭需要的練武強兵為目的。如一些球類、武藝、田徑運動,多與軍事訓練有密切關系。
三、中西體育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人類社會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體育文化——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體育文化和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文化。兩種體育文化在理論基礎、價值取向、表現形式、體育手段及功能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1文化差異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身心一元”理論之中,強調內外兼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及身心統一;西方體育文化基于西方哲學思想,重外在分析,重與自然斗爭,側重“競爭”與“超越”,追求競技性、驚險性、刺激性、功利性是它的特征。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重整體觀,重人體的自身協調及與外部的平衡,帶有某種經驗、直覺、模糊性質;西方體育文化重科學實驗,是解剖學、生理學、醫學等現代科技的綜合運用。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重節奏、韻律、神韻、內涵、和諧美,重朦朧、抽象、含蓄美;西方體育文化重陽剛、力量、速度美,重外在、形體美。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注重個人修養,使體育形成以追求“健”和“壽”為目的的內向發展,融進身心合一、動靜結合的導引養生、武術的發展,從而削弱了體育運動中的競爭性;西方體育文化注重人的全面發展,使體育始終向著競爭、驚險、公開、健美、趣味方向發展。并形成規范和體系。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主張通過身體鍛煉的以外達內、由表及里、由形而上的身體有形活動來促成無形精神的升華,從而實現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顯的重人格傾向;西方體育文化則重人體勝于重人格,注重人體本身的價值,更講究從人體的培養上體現體育的價值,通過人在肌肉的運動中、在各種力的交匯中去實現完美人體的塑造,進而實現理想人生。
2互補融合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體育文化在相互發展交流的同時,勢必吸收融合相互文化中的精粹部分。
西方競技體育所表現的競爭觀念,與現代社會的發展及形態相吻合,正被中華民族所認可和接受,并被吸收和體現在現代體育運動的開展和發展中?!案?、更快、更強”,這一體現現代體育力與美的普世價值理念,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也成為中國體育運動的追求和目標。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所體現的生命觀、健康觀和與此相適應的養生保健體育,蘊含著有關人體科學的豐富內容。其注重身心統一、內外協調、動靜結合的辯證思想,對指導當今的人類健身和體育活動,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深入研究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人文理念,是對“人文奧運”理念的拓展和延伸。西方一些知識分子已開始對東方體育文化精神進行研究,試圖從東方文化的處世之道和養生學說中,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東西方相互移植優秀運動項目。如氣功、武術、龍舟競渡、踏青、放風箏、秋千等東方古老的體育項目,開始向西方移植,使西方競技體育一統天下的局面融入這種寓動于靜的因素,而別開生面。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中華武術這一中國古老體育項目首次列入奧運會的競賽項目,從而使東方體育在國際舞臺展現。而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徑等源于西方的競技運動項目,早已深入中國各民族體育生活之中,而為中國人所熱衷。乒乓球甚至成為我們的“國球”,而統攬國際賽事的大多數金牌。
現代體育文化所展示出來的和諧本身不會是靜止狀態,而是包含著運動和變化。“現代體育文化不是一個脫穎而出、具有全新特質的文化,而是吸取了中西體育文化各自優良的特質,并在未來的文化運作中進行有效合作,形成互補,建立平衡、和諧而又富于創造性張力的體育文化生態系統。”
3異化走向
過度追求物質,忽視人文精神?,F代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高度關注,伴隨而來的是忽視人類社會的終極目的——對人本身的關懷,忽視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和諧與良性循環,忽視和諧秩序對人類行為和生活的意義?,F代奧林匹克運動繁榮的背后同樣存在危機,主要表現為:體育賽事過度商業化造成體育運動本身的人本價值的缺失,經濟利益驅動導致運動員職業道德異化,體育過度政治化、功利化抹殺了奧林匹克的人文精神。在“金牌至上”體育價值觀影響下,中國體育也出現相應的異化和扭曲。
文化霸權與文化弱勢。由于西方文明在經濟等領域的巨大優勢,今天的全球化相當程度上表現為西方化。“在體育領域,伴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全球化過程,西方體育文化逐漸成為世界的主導,世界各民族的體育文化都在向西方看齊?!睙o論是體育的內容、形式,還是體育的價值觀和意識,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東方文化正面臨被弱化和蠶食的危險。全球化的趨勢必然導致統一性的增強,但在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應以犧牲民族化為代價,而應以民族化進一步發展的形式體現出來。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認為,隨著現代化的推進,回歸民族自己固有的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現代化可以加固現存的傳統文化,使文化間的差異永遠共存。當今在文化多元發展的世界背景下,我們應守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文化融合中發展民族文化,進一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體育文化資源與內涵,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使之納入整個世界文化體系。
四、“和”文化對和諧體育文化建構的啟示
歷史文化的傳承,影響著社會政治、經濟、精神意識等各個領域,對文化的發展與走向也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傳統“和”文化所體現的原始樸素的人文精神和和諧理念,為構建現代和諧體育文化的設想與實踐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1人與自然和諧
生態環境惡化,是威脅當今人類生存發展的三大問題之一。體育的發展已被置于生態環境和體育自身這個參照系中,是對當代體育發展提出的新課題。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各國在申辦奧運、承辦大型賽事的利弊權衡中的兩大重要指標。自然環境凈化指標成為競辦奧運會等大型運動會的重要條件?,F代化、大規模的體育競賽,需要人與自然和諧的氛圍和條件。1994年奧林匹克運動百年大會把環境保護納入自身健康發展的議題,使現代體育的發展不再危及承載人類生存的自然,以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體育發展高度商業化的今天,提倡依附自然、保護自然、美化自然、回歸自然的綠色體育思想和行為,是實現體育運動中人與自然和諧的宗旨和目標。
2人與人和諧
體育精神是人與人和諧的理想支柱。參與體育的和平目的及友誼、團結、競爭、公平精神,是東西方體育的共同宗旨。奧運會的目標是“讓世界人民彼此相愛”。體育所體現的人類和諧精神,已成為東西方體育共同的精神財富,進而激發起超越體育自身的人類精神的高揚。
體育的創造力成為人與人和諧的凝聚力。現代體育已成為人類社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廣的國際文化,構成人與人和諧的最大時空網絡和通道。調查表明:體育已成為現代青年的第二語言。體育的公平性是人與人和諧的催化劑,體育開創的公平性原則已泛化成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準則。
21世紀的中國文化將是一種以大眾文化為主流的文化。在充分體現大眾文化的社會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中,中國傳統體育活動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扭秧歌、耍龍燈、踩高蹺、踢毽子、氣功、武術、太極拳等是城鄉居民體育活動的首選項目。大眾體育運動成為一種居民自發、自覺的公共活動,在活動中創建和增進了人與人關系的和諧。
3人與自我和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人類帶入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工業文明,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人類從未經歷過的現代文明綜合癥。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工作的單一化,使人的神經承受著日益加重的高壓。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促使人們尋求另一種生活方式來緩沖現代生活節奏。體育活動成為人們釋解壓力的最好方式。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大自然,向往那種與山水為伴的生活方式。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日益獲得人們的青睞。與現代體育相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歡身心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樂意在公園內、林蔭旁練武術、打太極,崇尚在崇山峻嶺中遠足、攀登,在江河中泛舟,調節身心,緩解壓力,修身健體,享受大自然,提高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
4人與社會和諧
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計劃”,大力開展以居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體育,不僅有利于促進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體格健美,而且有利于構建幸福和諧的社區文化生活。它不僅關系到社區居民個人的身心愉悅、身體健康,享受快樂、長壽與幸福的生活,也直接關系到國民社會福利與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社會的穩定,乃至整個國家富裕強盛和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同時,個體在參加集體活動中,勢必進一步加強人的社會化趨勢,促進人的社會化與現代化?!霸趶娬{和諧的現代社會,傳統體育文化的和諧意蘊潛藏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于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遏止競技體育出現的不和諧現象,引導人們形成身心和諧發展的整體健身觀有著積極的作用。”
5與世界和諧
作者:龔慧楓 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在學風建設方面,要大興學習之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著力建設與精神文化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建設與校園精神文化相一致,就可以彰顯學校自身的文化特質提供制度典范,做到外在約束與師生內在文化自覺的統一,有效地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反之,就會使思想認識和行為規范出現矛盾,制約校園文化的順利發展。高校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育活動中引導作為主體的學生主動自覺地協同發展自己的智能、情感、個性與行為,從而促進他們自主發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氛圍的創設中,自然離不開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發揮,要讓高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范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道德需求和行為方式。教師及管理群體作為制度建設的設計者和執行者、作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建設者,更要對學生中的流行文化、思想風氣加以引導。
高校是求學的場所,更是學生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的地方,相對而言,課堂教學是一種共性的教育活動,而校園文化活動則能使學生更充分地施展才華,發展個性。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發展興趣愛好,發揮特長,并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挖掘個體的潛在能力,充分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要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弘揚主旋律、高品位,受益面積廣、影響力大、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管理和指導,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使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活躍在高校校園文化陣地。
建設校園文化的意義,不僅在于高校德育教學的范疇,還在于它啟發人們開啟認識高校無形資產、教育資源的新視角,啟發人們去認識、探索高校集體教育中存在的種種現象:譬如我們常常會說某校的某專業很出人才,那里的學生某方面的才能很突出;某學校具有某種文化傳統,學生整體上有某種特征,等等,像北京大學民主科學愛國意識的濃厚,南京大學“淵默深穩,不激不隨”學風的悠長,武漢大學“沉穩持重”學術文化氣氛的綿遠,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悠悠哲思……實質上都是這些知名高等學府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體現,是不可多得的無形資產和教學資源。從校園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辦學傳統和特色,能使人們更加理性地認識、科學地開發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并不斷予以建設和完善。
就學校而言,對原有的傳統和特色故當如此,在未來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亦應著意于挖掘凝練,以豐富學校的無形資產和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效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保存正確發展方向和不斷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同時,我們應該對當前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所處的背景和任務的艱巨性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給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帶來諸多挑戰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當然。我們只要堅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遵循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則和規律,緊密依靠廣大師生的智慧和力量,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就一定會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和諧校園體育文化”指在學校育人環境中,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人們在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廣義的校園體育文化指學校師生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技、體育設施建設等活動中形成和擁有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狹義的校園體育文化則指學校師生的體育觀念、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它是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本文將從廣義校園體育文化層面來討論如何構建和諧校園體育文化。
二、和諧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
廣義和諧校園體育文化的理論構建分價值精神、制度規范、技術物質三個層次。
1.價值精神層面的構建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精神層面是校園體育文化最深也是最核心部分,是整個校園體育文化的生命中樞,有極強的滲透力、影響力,超越一切的體育現象,貫穿在每一個參與者的心中,又滲透在每一個體育文化現象之內,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靈魂。中國有句古話說:象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有什么樣的體育價值精神,就會反應出怎樣的體育文化規范和體育文化風貌?;谶@的個基本理念,我們必須構建立體的,全方位的體育精神文化。
(1)校園體育文化價值精神層面的構建
首先是校園內的體育工作者校園內的體育工作者由校行政領導,體育系部領導,相關協作部門領導和體育教師及學生工作處和學生輔導員共同組成。他們是體育精神文化的首要受眾者和宣導者,應該由體育系部領導牽頭,以體育教師為骨干,首先通過課堂引導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精神層面,并身體力行,以課外體育活動為載體,以社團、俱樂部及工會倡導的教師系列體育文化活動為依托來展現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精神層面,并帶動相關領導、協作部門,學生工作處及輔導員老師一起體驗校園體育文化價值精神層面為校園文化增添活力和色彩。以此來激發校園全體師生內在的體育精神并在此形成共鳴與互動,使校園體育文化精神從每一個參與者的生命中流露出來,傳遞給身體的人,使整個校園呈現出體育價值精神層面的“更高、更快、更強的自我超越精神;重在參與堅持不懈的艱苦奮斗精神;公正對待他人,公平參與競爭的團結協作精神;追求友誼勤勉互助的大同精神;道德至上、全面發展的和諧精神。
(2)校園體育文化價值精神層面的構建
其次是校園內的教師員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已經實施了近18年,這一綱領性文件對校園體育文化產生了深刻而又久遠的影響,校園內廣大教師員工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高漲,體育需求也不斷擴大,廣大教師員工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身體力行的積極參與,將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推向了更深更高的層次,校園體育文化的標準也高了。各種賽事在各校園間展開,如江蘇高校間的“校長杯”杯乒乓球賽已經形成傳統,各高校同職能部門間的賽事也意興闌珊,這為校園體育文化價值精神層面的構建添上了濃濃的一筆。
(3)校園體育文化精神層面的構建
基礎是在校的廣大學生校園體育文化更直觀、更活潑、全時間、全方位,更多地是通過學生的體育活動表達出來。所以學生體育價值精神的構建是校園體育文化精神層面構建的重中之重。學生體育價值精神的構建,不單是校園體育文化精神風貌的體現,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學生是祖國和社會的未來,他們對體育價值精神的體認就體現了未來社會對體育文化價值精神的體認。所以,學生校園體育文化精神的構建是基礎性的構建。校園體育價值精神層面的構建,是全院師生員工互動的群體生物鏈,如同一個有機生物體的彼此關照,協同配合。校園體育文化整體煥發生機,是體育工作者,教師員工,廣大學生積極克己堅守,積極參與的結果。
2.制度規范層面的構建
體育文化制度規范層面的構建,既是宏觀也是微觀的,既是立體也是具體的。體育文化的制度規范層面規定了體育文化價值精神層面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為體育文化物質層面的有序表達提供了和諧的基礎和保障。體育文化制度規范層面的宏觀性和微觀性主要體現在國家政府及體育職能部門頒發的綱領性文件,如《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青少年陽光體育工程》等以及各級政府和職能機關部門根據國家政府及職能部門頒發的相關文件制定的地方性指導性文件并實施的各種藍皮書、研究結果報告及所涉及的各種研究計劃項目等,更體現在具體的執行單位為貫徹執行這些綱領性文件所制度的執行制度和管理制度,還有并各種體育設施的使用指南和效果說明。這從宏觀到微觀的體育文化制度規范在執行中的由上到下的結構特征也體現了它的立體性和具體性,它甚至可以具體到一個人根據自身的狀況而擬定的鍛煉計劃。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立體到具體的體育文化規范制度的結構特征同樣適用于個體的校園。校園體育文化制度規范層面也可以仿效這樣的結構來構建。
3.技術物質層面的構建
體育文化技術物質層面的構建,是通過一切感官可以感知到的具有體育文化“標識”的體育現象,來展現體育文化文化的整體風貌。所以體育文化技術物質層面構建的重點是體育標識的構建。
(1)標識性的體育人物
“榜樣”在中國的語境中一直有著歷史性的影響力,宣傳榜樣的事跡,介紹榜樣的生平,為榜樣冠名塑像可以帶來無窮的影響力?!鞍駱印睘轶w育文化帶來的影響力是直觀又徹底的。在校園宣傳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為學校所爭得的榮譽可以加強師生員工對學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為和諧校園帶來正面的效應和影響力。
(2)標識性的體育建筑設施
體育建筑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學校體育文化最好的標識。體育參與者對體育建筑設施的認知和理解直接體現了該校園的體育文化特征。根據學校的特點建設有自身特色的體育標識性建筑設施是體育文化歷史傳承和歷史積淀的最好方式。
(3)標識性的體育口號
體育口號代表一個群體對體育的認知、理解和態度。校園內的體育口號一樣有這樣群體性的特征和效應。在口號中體現的人們對體育的態度也體現了人們對校園的態度,提出具有凝聚力和震撼性的體育口號一樣可以煥發人們對校園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和諧校園體育文化對和諧校園文化的影響
建設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必須清楚把握其價值定位,否則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就會目標不清、方向不明,難以真正收到成效。
(一)先進性和引領性和諧是人類美好的期望和永恒的追求,和諧校園文化不僅代表了高校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了高等教育的內在基本規律,而且也代表了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發展的未來走向,代表了時代的文明進步,因而具有極為突出的先進性。高校作為傳播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不僅是人類科技創新與的策源地,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守護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堅持真理、公平與正義,強調尊重、平等與博愛,倡導交流、理解與共享,反對霸權,鄙視權威,拒絕封建迷信和盲目崇拜;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始終處于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發展的前沿,以創造新文化的胸懷與氣魄引領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不斷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二)主體性和人本性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構建者是全體師生員工,其享用者也是全體師生員工特別是學生,因此其主體性和人本性定位就顯得尤為必要。為體現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主體性和人本性定位,其構建活動中要做到三點:首先,校長必須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承擔和諧校園文化承傳創新的神圣使命,使和諧校園文化構建成為學校提升辦學層次和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有意識地把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到學校管理活動之中。其次,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一方面要緊緊抓住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職責不放松,向學生傳遞優秀的人類文化,為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提供支撐;另一方面要重視自身知識素養的積累、能力素養與道德修養的提升及高尚人格的塑造,為和諧校園文化注入無言的榜樣力量。第三,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主體,也是和諧校園文化的載體,是和諧校園文化構建的價值與目的之所在。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斷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學生進行文化選擇、文化創新和文化內化,有助于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三)創造性和發展性高校不僅要把人類積累幾千年的知識經驗和文化成果傳遞給年輕一代,而且還擔負著科學研究和文化創造的時代功能。創造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所獨有的精神品格,離開了創造便不可能有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生成與發展。高校作為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的組織機構,其文化設施較為齊全,文化活動較為豐富,文化層次普遍較高,對當代社會文化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有著清醒的認識和靈敏的“嗅覺”,能不斷創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質量校園文化活動,為師生員工和諧校園文化意識的培育及創造性思維水平的提升提供廣闊的空間;高校和諧校園文化能突出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目標,彰顯高校的核心價值觀念和競爭力,激勵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教育教學的價值與方法路徑,穩步提升高校的辦學質量和效益。
二、和諧校園文化的結構分析
關于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結構,目前主要有“關系說”和“要素說”兩種觀點。所謂“關系說”,是把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看成是高校與其相關組織(社會、其他高校、二級學院等)的關系形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黨群與干群關系、師生關系、教師關系、學生關系等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和諧狀態[4]。所謂“要素說”,是把和諧校園文化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由諸多反映校園文化特質的要素(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理文化、生活文化等)所構成。這些構成要素相互依存、和諧有序,共同推動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完善。從我國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來看,“要素說”無疑更有助于認識和把握和諧校園文化的內容結構,但“要素”也不是分得越多越細越好。筆者認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和諧”、“制度文化和諧”和“物質文化和諧”。首先,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一所學校的個性與風貌,是學校文化價值理念的深層內核,因而精神文化和諧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最高層次。高校的“精神文化和諧”體現在高校要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能營造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育人氛圍,能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能激發和調動師生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能使師生員工獲得較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使其生命價值得到良好提升。其次,制度文化是指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它集中體現了一所學校所特有的管理理念、運行效度及人文情懷。高?!爸贫任幕椭C”體現在高校要有健全的規章制度,依法治校,有章必依,違章必究;高校要貫徹落實人本化管理理念,激發師生員工遵守規章制度的內在自覺性;高校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公開透明的議事原則,切實維護規章制度的權威性。第三,物質文化不同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一種有形的文化形式,是校園文化外顯的物質形態,也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重要載體。高?!拔镔|文化和諧”體現為高校校園設施和教學設備等要功能齊全、方便實用,充分體現高校以師生員工為本的精神追求;高校校園環境要突出人文氣息、生態理念和育人功能,使師生員工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受到陶冶;高校校園規劃要布局合理,整體有序,各種功能區域既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
三、和諧校園文化的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主要是指在人類社會有規律的運動變化過程中,影響運動變化過程的各因素的結構、作用及其相互關系,以及這些因素發揮作用的基本過程、主要機理及運行方式,是決定事物運動變化的各種內外因素以及其密切關系的總稱。靈活、協調、有序和高效的運行機制的確立,是保證人類社會各項活動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根本條件和重要路徑。高校和諧校園文化作為人類社會一種獨具特色的活動領域,其價值功能的實現和目的的達成是一個諸因素綜合作用、積極運動發展的過程,依賴于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的建立。從縱向角度來看,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運行機制是由心理層次、制度層次、思潮層次以及行為層次等因素所構成的一個由表及里、從低級到高級的系統結構體系。其中,心理層次是高校師生員工所表現出的心理過程及個性心理活動,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發生作用的基礎層次因素。制度層次是高校為保證教育活動有效開展所制定的一整套行為準則和規范,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實現群體心理認同與教育行為價值選擇相契合的層次因素。思潮層次是高校師生員工進行教育行為價值選擇的一種思想傾向,它是溝通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心理層次因素與制度層次因素的中介層次。行為層次則是高校師生員工在實際工作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外顯行為,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最終表現和價值旨歸,是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核心層次因素。從橫向角度來看,高校和諧校園文化上述四個層次因素的某些具體內容不僅存在明顯的沖突和排斥,而且又互相滲透、融合、促進,是在不斷否定和淘汰某些因素的基礎上傳承和創新人類優秀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適應和滿足了高等教育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要。
四、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策略
(1)群眾文化要遵循群眾性的原則。群眾是文化的主體,也是群眾文化的受眾,沒有群眾參與的文化就沒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創作和文化活動。所以,文化工作者要善于發現民間的優秀文化資源,培養更多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加大對群眾文化的扶持力度,發揮民間藝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傳統民間文化藝人的積極性、主動性。
(2)群眾文化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需要將群眾文化的傳播和群眾文化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將零散的群眾藝人組織起來,逐步建立起專業性的群眾文化社團,并且組織這些藝人進行廣泛的交流與溝通。
2和諧社會構建中群眾文化的發展趨勢
(1)群眾文化逐漸向社會化的方向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發展一直處于一個比較開放的狀態,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也逐漸使得我國的文化藝術發展逐漸呈現出時代環境下的開放性。一個地區群眾文化中,融入了當地的社會習慣和風土人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這種文化就會逐漸向周邊擴散,進而傳播到全國,但是當這一文化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之后就難以再發展了。其主要原因是群眾文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空間的局限。這時,當地的群眾文化就會逐漸的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與融合,這一群眾文化的社會化也就越來越明顯。(2)群眾文化逐漸規模化和產業化。在我國政治和經濟與國際接軌的情況下,我國的文化也逐漸地與國際接軌,群眾文化逐漸走出了國民,融入了世界。其市場化與產業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這在另一個方面也顯示出了我國的群眾文化已經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我國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與改革中,其已經逐步實現了規?;彤a業化。另外,我國的群眾文化是我國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與重點之一,群眾文化的發展也逐步朝向科學化、建筑化等方向發展,這促使了我國群眾文化產業鏈的形成。
3和諧社會構建中群眾文化的發展措施
(1)開拓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群眾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不能夠僅僅局限于一種方式,應該充分利用我國的政策支持和社會力量進行全方位的發展與傳播。例如,目前在社會中比較流行的街頭文化、青少年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以及商業文化等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新時期下群眾文化的發展形勢。這些形式均是群眾文化傳播和發展的良好載體,充分地利用好這些載體可以更加有效的促進我國群眾精神文明的建設,成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載體之一。
(2)大力發展通俗文化。通俗易懂的文化作品可以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更加生動形象的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感情,使得群眾更加切身地體會到群眾文化所表達的寓意。所以,群眾文化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也受到了大眾的歡迎。例如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小品、相聲,在為群眾帶來歡樂的同時也可以引導群眾對我們的社會生活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但是在某種意義上,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這樣就制約了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所以對群眾文化的發展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3)發展廣場文化。廣場文化是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的體現。廣場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四種,娛樂演出、廣場美化、健身文化和街頭文化。在建設廣場文化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廣場文化要以公益性為主,要避免出現過濃的政治色彩和經濟色彩。第二,廣場文化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審美趨勢和經濟能力,選擇適用于全年齡段的廣場文化,為人們提供一個優秀的文化氛圍。第三,廣場文化應該以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基礎,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改進落后的群眾文化,取締腐朽的文化。
4結語
“和諧”是指人類所處各種關系中的協調、平等和基于良性循環的社會發展機制與狀態。校園文化一般包括物質、制度、行為和精神四個層面的含義。和諧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綜合體,它以文化活動為表現方式,融思想觀念、道德風尚、價值取向、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為一體,通過積極建設和諧的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實現校園內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的和諧相處和和諧發展。其內涵可包括三個方面:
1.人自身的和諧
社會對教育提出的使命是在個體和社會統一中來把握身心和心智(知、意、情、行)的和諧發展。個體自身和諧主要指個體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智力與非智力平衡,身心健康、心態良好。
2.人與環境的和諧
人與環境的和諧一方面是指建設優美的校園風光、另一面是指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生活、學習等環境。優美的自然環境對于陶冶人們的心靈、進行自由的學習與創造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有序、高效、便捷的教學、科研和生活環境又會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影響師生員工的行為及其人格的塑造,激發廣大師生員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從而形成能夠使師生員工產生美好感受的校園文化,得以在思想品行、思維品質、學術科研、教書育人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人與社會的和諧
人與社會的和諧是指人與人的和諧,人際間的和諧,廣義上是指人與社會環境的和諧。在現代通訊、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際間的交往愈加頻繁,相互間的合作依存日益緊密。其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協調的能力,已成為人們取得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也日益成為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內涵。
二、藝術院校校園文化特點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專屬文化現象,是歷屆師生對民族文化和校園文化傳承和創造的結果。藝術類院校由于其自身學科設置等方面的特點,形成于不同于綜合大學的校園文化特點。
1.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優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泵烙菍W校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學校校園文化構建的重點。藝術院校作為研究文化藝術的專屬機構,擁有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風格鮮明的校園建筑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構建以美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突出校園文化美的特色,有利于對學生實施美育,培養學生藝術化的心靈、審美化的人生境界,全面提升校園文化的水準。
2.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欠缺
藝術院校學生都是經過長期的藝術教育學習,或是相關藝術院校附中考取,由于學習環境、個人興趣、時間精力等原因,導致學生偏于專業領域的學習,導致文化課學習投入不夠,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人文及自然科學類的活動較少,參與人數較少,人文素養底蘊不足。
3.校園文化構建面臨困境
國家在針對藝術院校大學生心理研究、培養方式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尚不具規模,各類校園文化導向性機構對藝術院校的關注及研究不足的情況。藝術類學生大多個性張揚、思維敏捷活躍、情感豐富、這給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難度。此外,當前教育市場化的背景下,藝術院校學生學習成本不斷提高,學生經濟意識不斷加強,價值取向日趨務實與功利化,這都對藝術院校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出了挑戰。
三、構建藝術院校和諧校園文化的對策
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明確育人理念
構建藝術院校的和諧校園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耙匀藶楸尽奔劝ㄒ詫W生為本,也包括以廣大教職員工為本。尊重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管理者之間的有效溝通,發揮起主體作用,提高管理效能。努力為廣大師生員工營造和諧、寬松的工作學習環境。作為教育研究機構,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想,獨立人格,充分尊重師生的學術自由,努力為廣大學生的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素質培養、專業素養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學校職能部門應建立健全相關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服務指導機制,使學生在體力、智力、心理和倫理各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從而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2.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藝術院校的學生大多個性突出、而且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為更好地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必須加強制度文化的建設。其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其一,制度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道德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其二;條例細。所制定的條例應內容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如學生宿舍管理規定、學籍管理規定、學生管理規定、學生資助管理規定等。其三;紀律嚴。制度透明,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從而在踐行制度過程中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3.加強學生黨團組織建設,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夯實群眾基礎
學生基層黨團組織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主體,無論是促進學校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增強創造活力,還是實現校園穩定有序,都離不開黨團的領導。其一,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發揮基層黨團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實現激勵和帶動作用,竭誠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其二,注重培養學生干部,加強班集體建設,發揮其團結、組織、教育學生的職能;其三,加強社團建設,發揮藝術類院校的優勢,組織成立高質量的藝術類社團,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精品文化,逐步積淀、締造和培育特色校園文化。
4.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搭建平臺
要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專業特點和人才智力的優勢,積極探索藝術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形式,創新校園文化展示的新載體,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途徑,舉辦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轉變學生輕視文化修養的錯誤認識。提高文化課的教學質量,加大文化課考試難度,開設相關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提高其學術素養;在藝術實踐方面,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發揮,要充分利用藝術實踐活動展示性強的特點,注重提高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人際交往、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為學生在情感認知、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綜合訓練提供條件,促進同學間的團結、信任與合作。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