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0:30
序論:在您撰寫法學課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課堂講述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時,通過結合案例進行教學,以便加深學生對法學理論知識的認知和了解,更重要是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被稱為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最早是由美國法學院使用。經調研發現,在提升現代法學教學質量方面,案例教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為什么在法學課程中要應用法學教學
案例教學具有具體性、實際性,在法學課堂引入這種方法,利于把知識性較強的法論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生活中,使學生理解法學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對法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2.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法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嫻熟運用法學知識和原理去分析解決相關法律問題。因此在法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求有三點:一是掌握教材。因為教材能為學生提供系統的法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法律基礎理論。二是熟讀法律法規。因為法律法規可以使得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法律實際情況。三是學習分析案例。因為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學生將法學知識和法律法規綜合運用通過邏輯去分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得學生體會所學法律法規應用的環境和時機。
2.2培養自主思考
在傳統的法學課堂上,授課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或者主導者,通過灌輸式的講授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只需被動接受,無需自主思考。案例教學是啟發式教學,它恰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和缺點。在法學課程中,授課教師通過法學案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學生個人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思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小組討論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討論、辯論對案例問題的認識從不清晰到清晰,對案例問題的理解從淺顯到深刻,對案例問題給出的解決辦法從不完善到完善。這使得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形成嚴謹的法律思維,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
2.3增強互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授課教師具有權威性,學生對教師的觀點不能質疑和批判。但是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如對現在社會中出現的幼兒園教師虐待幼兒實踐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可以針對案例發表觀點,學生也可以就案件發表個人觀點。在討論和辯論中,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最終使得學生掌握運用法學知識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的模式
案例教學法有多種形式,在法學課堂上授課教師可以依據講授的知識點的特征選擇適合的形式進行教學。
3.1模擬法庭
學生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檢察官、被告及被告律師、原告及原告律師等,以司法實踐中的法庭審判為樣例,進行模擬審判。這一形式被稱為模擬法庭。授課教師在講述訴訟知識點時,可以應用這一形式。模擬結束后,教師對模擬狀況進行總結和點評,讓學生進入司法庭審模擬狀態,感受真實的審判過程,使得學生對訴訟程序的印象深刻。同時,在模擬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重點及難點進行講解和分析。
3.2課堂講授
授課教師在對法學知識點進行基礎上加入法律案例講解,并對案例進行分析論證。這一形式被稱為課堂講授。課堂講授形式對授課教師有較高的要求,如在案例的選擇上應該有重點、有目的選擇,選擇發生在近幾年的案例,選擇難度由淺至深的案例。通過這一模式可以較為迅速地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知識點,并且通過法學案例與理論知識的相互綜合,便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3課堂討論
授課教師在講解完課程知識點后,針對教學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案例提出相關問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討論進行總結和點評。這一形式被稱為課堂討論。在法學課堂中使用這一形式,授課教師選擇討論的案例要明確選擇案例的選擇是為教學服務,是通過案例來闡明知識點。教師在總結和點評過程中,應該對案例中涉及的問題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運用法律依據將案例中的法律知識點講透徹,使得學生能夠真正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4網絡教學
授課教師通過網絡向學生傳遞法學知識點和法學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一形式被稱為網絡教學。教師使用網絡作為輔助工作進行教學,在課程開始前,通過網絡將法學理論知識點及問題發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閱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在課程之后,教師也可利用網絡向學生布置案例分析等作業。
3.5媒體教學
授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如電子教案、媒體視頻播放工具向學生傳遞法學知識點和展現應用法學的場景。這一形式被稱為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工作不但可以提升教學效率,而且可以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地展現法學案例和庭審等場景,這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4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點
在法學課程中如何成功的應用案例教學法?有哪些關鍵點需要關注?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4.1授課教師在課堂的定位是關鍵
在法學課程中使用教學案例法,教師必須準備定位,否則將會影響教學效果及質量。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模擬法庭和課堂討論形式下,教師的定位是指引者,指導學生討論案例,避免偏離討論方向和目標;及時回答學生的質疑和相關知識方面的回答,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這利于學生縝密分析案例并給出合理的結論。由此可以看出,在在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中,授課教師處于引導地位,同時也是一位導演,是一位策劃者,是一位主導者。在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中,學生在這一由討論到辯論再給出結論的過程中也會受益匪淺,因為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法律邏輯推理能力、把握案例關鍵點的能力、區分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的能力。
4.2選擇案例是關鍵
為什么要在法學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是為了課堂教學方式多樣?這些都不是根本目的。教會學生將特定的法學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聯系起來,通過運用法律知識、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去解決社會中的法律糾紛,這才是根本目的。這樣的教學目的要求教師選取的案例必須有價值,能夠連接前后的法律知識點,具有典型性,具有系統性,具有難度。首先,選取的案例應該包含較多的法律理論和法律規范,以培養學生在具備法學理論基礎上可以解剖案例,以切實地提高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其次,選取的案例要有時代性。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法律案例,具有時代性的法律案例,易于學生融入法律案例情景,進而通過案例掌握司法實踐出現的新問題。最后,選取案例要結合教學對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選擇不同難度等級的法律案例進行教學。
4.3平衡理論知識和案例教學時間是關鍵
在法學課程中,講述法學理論知識的時間和案例教學的時間改如何分配?全部課堂時間用來進行案例教學是不合適的,這樣不利于學生掌握法學理論知識。全部課堂時間用來講述理論知識也是不合適的,這會導致學而不用的結果。因此,時間應如何分配是一個教學關鍵點。經調研統計,大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普通的案例教學時間應該占據總課時時間的四分之一。對于特殊的法學知識點,如訴訟法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授課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增加案例教學時間,給予學生較多的時間討論案例,以培養學生成為學以致用的人才。
5結語
(一)期初任務的設置:分組與論文選題指導為幫助學生在學期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論文,教師應擬定完整的課程論文實施計劃,并在開學的第一周向學生布置論文寫作任務,說明論文寫作過程中各環節的時間進度要求。同時,向學生說明課程論文成績的評定方式,要求學生從選題確定、大綱撰寫、論文撰寫等各環節全程認真參與。
(二)過程的控制與管理:大綱撰寫和論文撰寫指導管理類專業的法律課程多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學期,即低年級階段,多數學生沒有寫過學術論文。教師應對論文撰寫過程進行嚴格控制與管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如果遇到案例和法條使用方面的困難,教師還要進行答疑,幫助并督促學生順利完成論文。
(三)論文的評價與交流:論文評閱和論文交流論文的評價應注重過程的考核。作者在課程論文中采用的評價方式由分組及小組成員分工得分(10%)、大綱得分(10%)、論文得分(70%)及論文展示得分(10%)四個部分共同組成,占課程總成績的20%。論文完成后,進行課程論文演講比賽。各組在論文基礎上制作PPT課件,每組演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全班同學和老師進行點評。
二、課程論文在管理類專業法學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改進
筆者在所教授的法律課程中堅持要求學生完成課程論文,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七年的課程論文寫作訓練過程中,筆者發現管理類專業本科學生在法學課程論文寫作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需要不斷完善。
(一)論文選題面窄,偏重理論研究課程論文能否做好,選題是關鍵。學生在論文選題方面最常見的問題是選題面偏窄、選題過大和選題偏重理論研究。對于選題,教師要提供具體指導??上驅W生提供參考選題,在布置論文之初就告訴學生課程每部分的重點難點及相關領域還未解決的問題?;蛘呓Y合當前熱點案例,直接提出一些實際問題,交給學生研究,或者結合立法的熱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輕視論文寫作,格式不規范從學生提交的課程論文來看,在內容結構和格式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學生仍按高中寫作文的模式來寫課程論文,不重視研究專業文獻,只是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感想,缺乏數據和資料的支撐。論文格式不夠規范。教師應加強引導,端正學生態度,指導學生正確查閱專業文獻,不僅關注論文內容,論文格式也要嚴格要求,還可在論文評分標準中適當增加格式規范的得分,引起學生重視。
(三)欠缺查閱學術文獻的能力,寫作能力有待提升筆者在開展課程論文的過程中發現,目前本科學生多數使用因特網搜索引擎查找論文資料,如百度、谷歌等,很少使用專業的學術數據庫資源。這反映出學生欠缺查閱學術文獻的能力,論文的學術性和專業性也不強。而對于本科學生來說,查閱科研文獻的能力是評價其是否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關鍵指標,教師應在大學階段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利用專業數據庫檢索科研論文的能力。
(四)案例和法條在論文中使用不當法學課程的課程論文寫作,鼓勵學生在論文中正確引用案例和法條,充實論文內容,突出論文的應用性。案例和法條的使用方法不當是課程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常見的問題是簡單羅列案例和法條,而未結合論文內容進行評述?;蛘咄耆苑l代替闡述,全文都是法條的堆砌。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選擇法學方面的科研論文,先讓學生閱讀和學習。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掌握案例和法條在論文中的正確使用方法。
(五)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隨著互聯網的使用和普及,學生能夠非常容易的通過網絡查找到大量的論文資料并直接使用。為嚴肅學術風氣,在確定課程論文成績前,學校應通過論文答辯掌握學生論文完成的真實情況,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受大班教學和學時數所限,讓全體學生進行論文答辯難以實現。建議教師根據論文完成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課程論文答辯。筆者在實踐中通常會選擇兩類論文進行答辯。一類是寫得非常好的論文。此類論文答辯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做了文獻研究和小組討論。檢驗各小組成員對論文思路的熟悉程度,判斷論文寫作過程的真實性。另一類則是可能存在抄襲行為的論文。對于這類論文,在答辯前可要求學生提供參考文獻進行比對,并對有疑問的部分進行標注,在答辯現場有針對性地提問。如有充分證據證明學生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則對該組成員的課程論文以零分計,學生將沒有第二次修改和提交論文的機會。
三、結束語
1.1課程建設的目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進行法學專業課程建設的主要目的。人才培養是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獨立學院法學專業課程建設目的趨同于母體學校或其他本科院校,以培養學科型人才或理論型人才為目的。但是實際上,法學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卻不那么令人滿意。大部分的專業人才既不精通法學知識,又不能進行法律實務操作,根本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1.2課程建設的重點注重應用型、實踐性課程建設。依據課程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法學專業應該要注重課程調整,強調課程的實用性,以滿足社會和學院自身發展的需要。學院要以“應用和必需”為原則,按照社會需要,進行課程調整和優化。
1.3我國獨立院校法學發展的現狀由于招生人數的增加,各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的開設都很好地促進了法學專業的發展。近幾年來,伴隨著高校法學專業的不斷壯大以及社會對于國家法治建設需求的輿論導向,法學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在廣大考生的眼里,法學專業是一門需求廣大、發展前景良好的熱門專業,受這樣一種心理的影響,許多考生在進行專業填報時都傾向于法學專業。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雖然社會對法學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應用型人才的缺乏,使得法學專業的就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
2獨立學院法學專業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優化
2.1進行課程改革與優化的原因當前法學教育的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既沒有掌握扎實的法學理論知識,又不能獨立地進行法律實務操作,因而很難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法律人才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對獨立學院法學專業課程建設進行改革與優化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
2.2如何進行法學專業課程的革新第一,對課程建設進行有效的組織、領導,確保課程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積極創建法學專業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對課程建設工作進行有效地、科學地指導,以保證革新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教師是教育事業的領路者,在教育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積極引進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使之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穩步發展。第三,改進課程教學條件,保障課程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在進行課程革新時,要注重大力加強校內實踐教學課程設施建設和專業圖書資料建設,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加強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我們需要踐行的科學方法。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第四,選擇并編寫優秀教材,促進課程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教材是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托,因此,選擇高質量的優秀教材至關重要。在進行教材選擇時,一定要慎重,要本著有利于教學和對學生負責的原則進行嚴格篩選。
3結束語
教育部制定的法學專業課程有14門,法學理論課程以法理學為代表,同時在各個部門法中也都涉及本部門法的相關基礎理論教學。法理學雖然不是具體針對研究某一部門法學或某一項法律制度的學科,但對學生以后學習憲法、刑法、民商法、訴訟法、經濟法、國際法等部門法學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就法學基礎理論本身的學科背景來看,它以人文社會科學為背景,在大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空白的情況下來講授這樣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基礎理論一直是法學教育的重點。同時由于理論教學內容本身的抽象化、理論化、體系化,使得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生動形象地講授法學原理理論成為教學時的難點。授課老師認為法學基礎理論難講,要講清楚,講得淺顯易懂不容易;學生認為法學基礎理論難學,抽象晦澀,內容龐雜,體系難以理清。在理論法學的教學過程中,是漸漸向學生展示法學理論自身豐富而深邃內涵的過程,格言似的語言展現的是精妙的原理和崇高的精神,曾有學生深深為博大精深的法學理論所著迷,并說法學的基礎理論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然而這件藝術品并非沒有瑕疵,一方面,我們看到了法學基礎理論作為以哲學為背景的法律中的基礎學科所展現的深奧理論;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法在社會實踐運行中與現實生活的沖突碰撞,司法、執法過程也時常遇到各種困難。應當清楚看到,法學理論課程是法學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將具有根本性、基礎性的作用,也是法律職業者要做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工作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二、法學理論教學的困惑所在
即使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確立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任務提出的當下,在法律體系日漸完善、法學教育日臻成熟的情況下,仍然避免不了在法的運行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困境和考驗,這些矛盾的出現同樣給法學基礎理論教學提出了課題。
困境一,法理學以哲學為背景進行研究,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這樣就不免與現實產生距離。法學基礎理論的學習可以為以后其他部門法學科的學習,提供一般規律性的法學方法論的導引作用。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法學基礎理論的導引性就顯得很乏力,各個部門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依托立法及司法解釋的運行來完成,反觀法學基礎理論對司法實踐的指導則明顯微弱得多,表現出處理各類問題層面上的滲透力不足。然而,法學基本理論作為一種指導性的學理,其干預力應當在廣度上、深度上都是完整的,但事實是法學理論在指導的深度上只停留在了理論層面,在進入實際操作層面發生了斷層。這就導致了法學基礎理論在作為法律職業準入資格的司法考試中處境尷尬。以每年全國性的司法考試為例,司法考試的應然狀態應當是法律人由理論層面向實踐層面發展的一個關節點,而恰恰在這個關節點處,法理學發生了斷層。從而發生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平時所學習的法學基礎理論知識在司法考試中通常不是標準答案,而司法考試中的參考答案在真正法學理論中又經不起推敲,這一點在法理學中表現尤為突出。擔負選拔優秀法律人才、意義重大的司法考試中的應試法學理論與真正的法學理論之間產生了的巨大沖突。而這種狀況的出現,也值得法學基礎理論教育進行深刻的反思。
困境二,我國法學基礎理論教育起步較晚,無論是在法律文化積淀層面、還是法律價值內涵、技術制度層面都與西方法理學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學活動中,許多法律著作通常的寫作模式都是:就一個問題列舉許多西方學者觀點,論述其優缺點,最后提出法理學是怎樣認識的,在批判其他觀點的狹隘性、局限性過程中提出后者怎樣具有超越性。但是,這種觀點無非是以上各種觀點的總結和捏合,并沒有太多的創新和高明,即所謂的“折中說”。誠如學者說:“所謂‘折中說’,即是沒有學說,因為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比绻覀兊姆▽W教育習慣在這樣一種亞健康的思維模式下發展,總是在批判他人觀點中尋找,在整合他人觀點中獲得成就感,那么,我們的整個法學教育就真的很難步入法律的理想家園。
困境三,法學基礎理論一向被認為是一位表彰權利的勇士,但是在權力面前卻失去了太多的骨氣。法律為政治統治服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突破法律所秉承的原則,唯政治統治馬首是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法學理論中許多優秀的價值理念,完美的技術制度,神圣的精神內核,當與國家的現實情況和政策意向發生沖突時忽然變得蒼白無力;而當政治統治發生需要時,卻動輒任意修改法學基礎理念,影響其價值取舍,撼動其基本根基。在我國法治化進程中,法學基礎理論作為其他部門法的基礎對法治精神的實質內核應當是一種堅持,而不是對政治的一種迎合。法學基礎理論作為各個部門法的基礎在我國法治化進程中應當充當開山鋪路的急先鋒,依法治國的過程是一個克服政治任性的過程,法學基礎理論應當為依法治國尋求更多的理論支撐點,而非為政治的任性提供自圓其說的依據。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法學基礎理論教學才能步入真正的良性循環。
三、法學理論教學的解決出路
以上,是筆者結合近幾年從事法學教學活動,基于和學生的深入交流、歸納總結的思考所得。這些方面的困惑應該說不僅是對當前法學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困惑,同時也是對整個法學教育發展的困惑,更是法學理論教學在法學教育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有鑒于此,結合法學基礎理論課程自身的培養目標和方向,在今后的法學理論教學活動及學習中,應該作出一一校正,教學手段及方法適時作出適當的調整。
首先,為了解決第一重困境,筆者認為法學基礎理論課在倡導學習運用法律原理的同時,應當注重對法律事實探知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對法律事實調查、搜索、歸納、提煉、分析、認證的能力。這并非是簡單的調查搜集客觀事實,而是法律人運用法律思維去判斷、分析、確認、選擇客觀事實,提醒學生對某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以法律事實的探知作為第一手材料的。從現實角度出發,對事實材料背后所蘊含的法律關系進行提煉、認證,最終獲得對事物的法律評價和價值判斷。借以試圖聯結法律基礎學科在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斷層,加強法學理論在司法實踐層面的滲透力。考慮到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浙江警察學院《法學導論》的授課計劃特意嘗試安排三次實訓課程,分別以讀書報告會、案例分析、主題辯論等方式開展,實訓內容豐富,貼近實際生活,學生參與熱情較高,教學效果反映良好。
其次,為了解決第二重困境,筆者認為法學理論課應當注重強調對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法學理論是思辨之學,法學理論課程當然應該是培養法律思維②的學科。通過對法學理論的學習掌握,培養學生形成運用法律思維的思考能力,把現實案件中各種要素轉換成法律要素,再通過各種不同思維模式將各種要素整合,最終形成對問題的看法和結論。法學理論課應當重視對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認識、辨別、解決能力,形成自己獨立的法律思維模式,面對問題有自己觀點,而非人云亦云。筆者提倡學生對問題大膽提出獨到看法,不要動輒適用“折中說”,禁止向“折中說”逃逸。應該認識到,法學理論這類基礎理論學科的教學宗旨是培養能提出問題和集中注意力尋找未知問題答案的人才。對法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法學理論基礎知識的夯實,培養其法律思維能力、形成法治觀念,引導其領悟法學智慧和掌握各種跨學科研究方法的能力。因此,建立在服務和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的能力培養,才正是優秀的法學理論教學方法。
因此在以追求務實的法學教育環境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已經成為一門漸趨弱勢化的學科。
運用講授教學法,系統傳遞核心知識
由于中國法制史這門學科是以中國法制發生、發展為基本線索,以大量史料為理論來源,具有時間跨度長、涵蓋內容廣泛且零散、文字艱深晦澀、專有名詞難以理解等特點,因此教師在采用講授教學法時,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一)優化教學內容,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在講授宋代法律制度時,教師先簡要介紹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使學生初步了解宋代在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地位,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不僅促進了科學技術的提高、文化教育的興盛和思想觀念的更新,還使得宋代法制文明依然居于世界的前列。隨后教師以重點和難點為主線系統講授核心知識體系,在兩宋法制指導思想方面,應重點講授程朱理學和永嘉功利學派對宋代立法思想的影響;在立法活動上,主要講授《宋刑統》、編敕、編例和條法事類;在行政法律制度上,應著重于兩府三司的中央行政機構、由御史臺和諫院組成的中央行政監察機關、宋代科舉制度改革和歷紙、磨勘等職官考課制度;在刑事法律制度上,應把重點放在《重法地法》等刑事特別法和折杖法、編配法等宋代獨具特色的刑罰制度上;在民事法律制度上,教師講授的重點是,宋代因佃戶、雇工、婢女等有了民事主體資格而擴大了民事權利主體范圍,婚姻制度受程朱理學的影響而進一步強化了夫權,宋代物權體系以所有權、典權、永佃權等為主要內容,契約制度以擔保制度、契約中介制度和競標締約制度為主要特色,繼承制度主要是宗祧繼承、戶絕繼承以及女性、遺腹子、私生子、義子、贅婿等的財產繼承;宋代經濟法律制度可結合王安石變法講授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和市易法等,此外還有獨具特色的禁榷律法;在司法制度方面,重點介紹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和審刑院,宋代臨時審判機構案議、制勘院、推勘院,還應結合《洗冤集錄》、《折獄龜鑒》和《棠陰比事》等著作講解宋代證據制度。
(二)從學生熟悉的背景知識人手,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
運用講授教學法,系統傳遞核心知識
由于中國法制史這門學科是以中國法制發生、發展為基本線索,以大量史料為理論來源,具有時間跨度長、涵蓋內容廣泛且零散、文字艱深晦澀、專有名詞難以理解等特點,因此教師在采用講授教學法時,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一)優化教學內容,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商法教學創新;實訓
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是,高職法律專業的現狀卻令人堪憂。據(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08年高職高專法律類畢業生就業率為75%,在所有高職專業中排名倒數第一,工作與專業對口率為29%,排名倒數第一。法學專業就業難,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但是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難以適應社會對高職法律人才的要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高職法律教育必須結合自身特點找準專業定位,切實強化實踐環節教學,提升其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商法是法律專業的主干課程,商法教學改革是法律專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結合自己的商法教學實踐,談一談商法的職業化教學問題。
一、高職商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職法律專業以培養具有法律實際運用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高職商法教學與本科商法教學應當體現出差異性,如果說法學本科應偏重學術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尚存爭議,對于高職法律專業是職業教育應當沒有異議。培養目標上的差異必然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教科書選擇等方面的差異。但實踐中,高職商法教學成了本科商法教學的縮編版,除內容簡單點,課時少了點外,沒有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多數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以講解法律條文、法學理論為主,缺乏與實踐的銜接。學生只重視法學理論的掌握,卻不知在實踐中如何利用這些理論知識,面對個案不知如何著手。而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模擬法庭、法律實訓側成了形式主義走過場,不是在課時上保障不了,就是資金保障不到位,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其次,商法是一門與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密切相關的學科,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商法的實踐化教學操作起來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多元化的知識背景。而現在高職法學教師隊伍基本是理論型的而且從發展趨勢看,越來越朝清一色的理論型、研究型發展,這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教師因為所學專業的局限缺乏對法律之外的經濟專業知識的了解,另一方面沒有律師、法官、公司業務等實務經驗,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難以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
再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扎實的民商法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律人才中的需求比例將越來越大,民商法是有利于學生就業的課程。因此在高職院校應當確立民商法學在教學中的基礎性地位,加大課程比重。但目前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高職院校,往往重視理論課的開設而輕視應用部門法課程的開設,在部門法課程中,民商法課程所占比重并不大。以我院為例,商法課程為64學時,內容包括商法總論、公司法、破產法、票據法、保險法,內容多,時間緊。教師在教學中講述原理和條文后,往往沒有時間進行實際操作技巧的訓練。
最后,是關于商法教材建設的問題。雖然一些學院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編寫了一些教材,但是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一些摘抄本科教材的痕跡,教材的內容根本不能突出高職的特點,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跟不上法制發展的步伐。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法的重心也發生轉變,從貿易法轉到企業法再轉到金融法。公司融資、并購、金融衍生工具的膨脹、電子商務等都成為商法的新課題。與此同時,傳統的票據制度已隨著交易電子化的發展而萎縮,在商法體系中的地位在逐步下降,為適應這種變化,高職商法課程在教材上應體現出來。目前的情況是,教材老化,授課重點不突出,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二、高職商法教學改革的建議
商法教學改革應體現出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其實際運用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并且應當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期間形成對未來工作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改善商法教學隊伍的知識結構
調整教師隊伍知識結構。高職法律專業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培養這樣的學生需要有既懂理論又會實務的法學教師隊伍。因此,要使法學職業教育適應這樣的教育目標,就必須改造現行的法學教師隊伍。因此,要加強教師培訓,與其他院校進行交流、合作、學習。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的商法課程是全國唯一的商法國家級精品課,江西財經大學的商業法律網絡模擬課程十分新穎,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同時我們要與其他高職法律院校合作,共同探索高職法律教育的發展路徑。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允許教師適度兼職,從目前我國的國情看,主要是兼職律師,從發展趨勢看也可兼職法官、檢察官。筆者主張有條件的學??梢耘嘤栆慌鷮B殢氖路蓪崉展ぷ鞯摹㈩愃评砉た频膶嶒灲處?,專門帶領、指導學生從事法律實務模擬訓練。除此而外,還可聘請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擔任兼職教師。
(二)大力加強教材建設
促進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與更新,教學內容要涉及學術前沿,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引起的法律問題,電子商務,法律全球化等問題。要鼓勵教材不斷更新,強化教材對實踐法律運用技巧的講解。推出更多、更適用的商法案例教材。關于教材編撰的問題,雖然目前統編和自編的商法教材數量很大,但是,深入反映商法實踐中的問題、信息量大、視野開闊、適合高職教學的教材卻為數很少。筆者主張高職院校商法教師應當與司法實踐部門合作編撰適合高職教學的經典化教材。推出符合職業化教育需求的特色教材,除傳統的基本概念說明、主要學說梳理外,特別需要突出判解研究的說理、示范功能,以及重大實務問題的指引和動態研究。
(三)改進教學方法
變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學生交互式教學方法,應提倡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進而改善學習態度,學會自主發展,提高實際能力。課堂講授要從純理論的講授方法向理論結合實際的講授方法轉變。商法教學中應當吸收實踐性的內容,商法教師應當注意收集分析司法實踐中具有新穎性、典型性、可議性的商法案例的裁判規則,把這些典型案例運用到商法教學中去。案例教學法的目標,不僅是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討論所得結論來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獲得這些法律知識的過程,體驗法律職業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具體運用,從而獲得職業技能方面的發展。改進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僅是解決學時少課時緊的方式之一,更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法學的內容包羅萬象,要加強高職法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時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如幻燈、投影錄像、計算機教學軟件等,這將會大大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超級秘書網
(四)進行商法課程設置改革,提高商法地位
目前看來,商法課程所占課時仍然偏少,急需加強。筆者認為應當把商法分為三門課,商法一(總論、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商法二(證口法、票據法),商法三(破產法、保險法)。每門課48學時,都是必修課,二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商法一,第二學期開設商法二和商法三,這樣可以把商法各部分講透,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除此以外,還應當在三年級開設金融法選修課,內容包括信托法、期貨法、電子商務法、銀行法等內容,以適應商法發展和創新的實際需求。還應當鼓勵開設實踐性、技術性強的法律運用課程,如律師訴訟技巧、商務法律實用非訟處理、談判技巧等課程。
(五)開展商法實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