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0:16
序論:在您撰寫初三化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化學已經在初中的教學課程中慢慢的收到每個人的重視,它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那么初三化學論文怎么寫呢?它也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今天學術參考網的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三化學論文怎么寫,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1.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
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以300~350字為宜。外文摘要內容及格式應與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約250個實詞。
關鍵詞
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時有中、英文對照,分別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錄
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要求標題層次清晰,標明頁碼。
4.正文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4.1緒論(前言、引言)
緒論(前言、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是畢業論文主體的開端。包括畢業論文的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意義、采用方法、理論依據和具備的條件、畢業論文構成及主要內容等。
4.2本論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實驗材料、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實驗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本論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對論文中出現的名詞術語、物理量、公式、數字、圖表、符號、計量單位等一律采用國際、國家通用標準。
4.3結論
畢業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為一章編寫。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是整個論文的歸宿。要求精煉、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5.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于參考文獻中(15篇左右)。
6.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畢業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7.附錄
對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
初三化學論文范例欣賞:初三化學探究性教學研究
摘要: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實驗的探究與推理,培養科學的認知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關鍵詞:初三化學教學探究性實驗創設學習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提倡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技能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把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化學知識為生活服務。
化學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說探究性教學是唯一的教學方式,也不是說每類化學知識的教學都適合采用探究性方法。如:教學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氧氣的性質時,可以采用講授和驗證性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那什么樣的化學實驗課題才適合探究性教學呢?我認為應該是內容源于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如探究燃燒的條件,怎樣滅火,怎樣逃離火災,鐵為什么會生銹等問題。還有,確定探究內容時應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為背景,可操作性強,不能超出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太多。
總體實踐下來,我認為教師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探究過程,培養探究意識。探究活動的基本模式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收集資料、實驗操作、分析現象和數據、形成結論、提出新的問題。
怎樣創設學習情境?它可以是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家庭小實驗、學生實驗,甚至是某些考題,都可以把它們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實驗。某年的中考題中有這樣一道題:有一包黑色的粉末,有可能是炭粉、氧化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把該粉末加入稀硫酸。
我曾把這道題改成一個探究性實驗。教育家陳鶴琴說:“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能夠自己想的應該讓他們自己想。”傳授式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老師操作、演示,學生觀察,得出結論。我把它改成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主動參與整個過程,親自操作,老師在必要時加以指點。下面我把設計過程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1.教師提出問題。
有一包黑色的粉末,有可能是炭粉、氧化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怎樣才能確定這包粉末的成分?
2.學生說出假設。
假設1:這包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設2:這包黑色粉末是氧化銅;
假設3:這包黑色粉末是炭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3.讓學生查資料、回憶整理碳和氧化銅的相關性質。
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碳與氧氣(充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在隔絕氧氣和高溫的條件下,碳會還原氧化銅等氧化物。
氧化銅的性質: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并且與酸反應生成藍色的溶液。
4.通過比較,確定用稀硫酸來鑒別黑色粉末的成分。
5.分析如果假設成立,看到的現象是什么?并把下表填好。
6.請學生到講臺進行操作。(此時老師要根據情景誘導學生,形式可以是老師提問,學生討論回答。不足之處,老師加以補充。)
①用什么儀器做實驗?(燒杯、玻璃棒、藥匙)
②取多少黑色粉末?(少量)
③加快溶解的速度有什么方法?(用酒精燈進行微熱)
④滴加適量的稀硫酸,怎樣判斷適量?(黑色粉末完全消失或黑色粉末不再消失)
7.實驗現象:部分黑色粉末溶解,無色溶液變成藍色。
8.得出結論,假設3成立。
9.提出新的問題:誰能對燒杯中溶液的溶質進行猜想?怎樣驗證?
同學們又討論開了,有的說只有硫酸銅,有的說還有硫酸??梢苑湃脘\粉,如果看到有氣泡,說明里面有硫酸,否則就沒有。
在實驗當中,叫學生到講臺操作與老師自己操作,教學效果很不一樣,看老師操作,學生不太注意操作動作,只注意現象,看同學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對馬上指出,而且學生親自操作,一旦錯誤,改正后記得牢,其他學生也能主動參加探究,情緒非常高漲。特別是對于滴加多少稀硫酸才算適量,同學們更是爭論不休,效果很好。
因此,教學中大膽地把演示實驗向學生開放,除了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觀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和對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把枯燥的習題變成可以觀察、觸摸、生動具體的東西,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并有效地把化學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與解決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
探究性教學除了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科學的學習方法之外,把化學知識生活化也是探究性教學的另一個理念。如:通過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燃燒的條件是:①要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會燃燒。由燃燒的三個條件推出滅火的三個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與可燃物隔離;②與氧氣隔絕;③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只要具備其中一個原理,就可以滅火。但僅知道滅火的原理還不夠,必須與生活結合起來。如發生火災,逃離時該怎么做?為什么要沿著墻角匍匐前進?這時教師可以補做一個實驗,點燃一高一低的兩支蠟燭,罩上一個大燒杯,這時先提問學生,哪支蠟燭先熄滅?大部分學生認為是低的先熄滅。因為他們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但實際上是高的先熄滅。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明白,在燒杯里面燃燒蠟燭,溫度上升,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也上升,所以碰到火災逃生時,要沿著墻角匍匐前進。
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創設學習情境。有一次,一家工廠的工人宿舍發生火災,結果兩間相鄰的宿舍,一間宿舍里的人全部活了下來,另一間的人全部死亡。當時情況是這樣:半夜起火,這兩間宿舍里的人都無法逃出去了,其中一間宿舍的工人,把被子撕開,用水濕潤,把門隙堵死,他們自己再把毛巾浸濕,捂住嘴巴、鼻子,最后終于被消防人員救了出來,另一間的人就沒有采取堵塞門縫的措施,結果都死了。請同學們就這一情況進行討論,這是為什么?同學們七嘴八舌,討論到最后,總結出著火時有大量的黑煙、有毒氣體、二氧化碳等,發生火災時,很多人是先被黑煙嗆死的。同學們越說越激動,把看過的偵探小說也搬了出來:以前有人謀殺人后,制造了火災現場,結果法醫檢查死者的嘴巴就知道他是被害的。通過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把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學化學既有用又有趣。
隨著新課標的穩步推進,我們應在探究性教學中大膽嘗試,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學生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教師才給予適當的幫助。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真切地體會到科學探究的艱辛,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逐漸把學生培養成擁有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人。
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后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的教師要注重上好第一節化學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課件,認真備課,要設置許多問題促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問。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首先,要盡可能地通過情景模式的創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熱情,情景模式的創設要具有新意,使學生既能體會到化學課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學課的趣味性,使他們在一開始接觸化學課的時候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有就是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堂提問。比如,“什么是化學?”由于剛開始接觸化學課學生們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大膽地通過實例來強化課堂效果,可以通過實驗,通過動態的課堂問答來解決這個問題。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二、利用化學實驗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對事物的探究精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學生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來加深學生對化學課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實驗課來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第一節試驗課是可以先拋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后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后可以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鉆研,去探究。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導學生化學知識生活化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強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情景創設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面以及他們的思維走向;在試驗中要注重學生把日常生活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么會生成銅綠?什么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么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動力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針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層面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學習動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培養具有很大幫助。
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問題,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素養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注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后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堿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于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通過這樣的辦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更能夠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的素養,使他們在生活中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鞏固化學學習知識,最終達到化學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興趣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參考文獻:
[1]劉知新.中學化學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2]陳耀亭.中學化學教材教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鄭長龍.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比較研究·初中化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后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的教師要注重上好第一節化學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課件,認真備課,要設置許多問題促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問。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首先,要盡可能地通過情景模式的創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熱情,情景模式的創設要具有新意,使學生既能體會到化學課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學課的趣味性,使他們在一開始接觸化學課的時候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有就是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堂提問。比如,“什么是化學?”由于剛開始接觸化學課學生們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大膽地通過實例來強化課堂效果,可以通過實驗,通過動態的課堂問答來解決這個問題。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二、利用化學實驗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對事物的探究精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學生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來加深學生對化學課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實驗課來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第一節試驗課是可以先拋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后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后可以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鉆研,去探究。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導學生化學知識生活化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強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情景創設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面以及他們的思維走向;在試驗中要注重學生把日常生活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么會生成銅綠?什么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么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動力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瘜W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針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層面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學習動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培養具有很大幫助。
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問題,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素養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瘜W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注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后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堿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于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通過這樣的辦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更能夠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的素養,使他們在生活中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鞏固化學學習知識,最終達到化學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興趣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參考文獻:
[1]劉知新.中學化學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2]陳耀亭.中學化學教材教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鄭長龍.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比較研究·初中化學.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一、抓住重點及時突破重點
第八章是初中化學重點,該章篇幅不多但知識點多,應用性和規律性強,因此,學生學習后并不易掌握,倘若立即轉入其他章節復習,則導致學生對第八章內容遺忘率更高。我在講授完第八章后,注意該章的及時復習和鞏固。具體做法:①運用列表法幫助學生梳理和識記,②強化酸、堿、鹽通性規律,③讓學生選做“水樣、土樣酸堿性測定”及“幾種鹽的鑒定”,并開放實驗室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酸、堿、鹽的性質”實驗。
二、抓住關鍵,歸納各物質相互聯系規律
化學方程式是學習化學的關鍵。歸納各物質相互聯系規律實質上是各物質間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歸類和總結。復習時注意:①掌握各物質相互聯系規律及其化學方程式應緊扣酸、堿、鹽通性,②運用多種形式和活動進行復習,如各物質間化學方程式書寫比賽等。
三、注重實驗貫穿章節復習
在章節復習中以實驗為主線貫穿各章知識點,實驗應以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實驗為主。在復習實驗過程中,還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復習效果。
四、強化知識結構進行知識點分類復習
整本書知識結構分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基本計算、化學實驗四大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可分為若干知識點。如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運用列表制圖法,以概念為基礎把學過基礎知識整理成“知識點”并連成“知識線”,梳理相互聯系與對比交織成“知識網”,盡量避免知識零碎。在這階段中以練習為主,通過訓練有針對、有重點地掌握四大知識板塊。
五、針對中招考試題型,進行專題總結及綜合訓練
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激發思維的動力,化學實驗中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使學生耳目一新,抽象的化學概念和化學規律通過化學實驗變得生動直觀,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與操作,親歷探索發現化學規律的過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探索化學世界的奧秘。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真細致的觀察能力是學習者的基本素養,實驗現象稍縱即逝,認真觀察,及時捕捉實驗現象,發現實驗中的變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在化學實驗中,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秘,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的能力,在科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化學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化學學科從實驗中發展起來,抽象的化學知識通過實驗直觀形象的展現出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思考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產生條件,發生的過程和特征。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教學,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鐵絲在燃燒前的顏色和狀態,在氧氣中燃燒時,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熱,燃燒后集氣瓶底生成的黑色固體,實驗結束后,分析探究實驗現象的原因,觀察伴隨整個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現象直觀生動,實驗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利用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學生通過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初三化學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的發展,培養他們科學素養。教師精心鉆研化學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探究性實驗,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學習化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直觀、生動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促進學生更深刻地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性化學實驗,依據探究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步驟,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實驗,通過觀察和比較,記錄實驗結果。例如,“酸堿中和反應”教學時,教師設計如下探究實驗:取一支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向里面滴入幾滴酚酞試液,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向里面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滴入鹽酸溶液,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第一個試管中溶液變成紅色,第二個試管中,隨著鹽酸溶液的滴入紅色逐漸變淺,最后消失。面對這一神奇的現象,及時提出探究的問題:“溶液變紅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紅色會消失?”步步設問,通過實驗探索和邏輯推理,化解了難點,得出結論。教師要樹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質,將探究教學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搜集資料,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把教學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情感體驗,積累經驗,建構知識,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教師為學生打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豐富教材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學科學魅力。
三、開發課外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家庭小實驗趣味性強,靈活可行,選用儀器簡單,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化學實驗課堂教學的補充,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探索解釋生活問題,體現了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目標,從生活中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設計開展生動多彩的家庭小實驗,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實驗,更要重視化學實驗的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創新思維素質。實驗教學實現簡單化、生活化和微型化,開展綠色化學實驗,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組織學生收集資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例如,“質量守恒定理”的實驗教學,教師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討論篩選出合理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及時調整實驗方案,通過探究得到“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守恒”的結論。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鞏固了化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盎屎侠硎┯谩苯虒W,教師發動學生到農科所訪問,了解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減少化肥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八釅A指示劑”教學,教師鼓勵學生自制酸堿指示劑,從家中帶來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堿指示劑,用制成的指示劑檢測學校土壤的酸堿性,尋找學?;▓@適合種植的植物。通過家庭小實驗鞏固了知識,開發了智力,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擴大了視野,培養了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學,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水的資料,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珍愛每一滴水,重視對水資源的保護,很多學生就節水和防止水污染問題提出了獨到的建議,通過實驗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總結
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后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的教師要注重上好第一節化學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課件,認真備課,要設置許多問題促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問。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首先,要盡可能地通過情景模式的創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熱情,情景模式的創設要具有新意,使學生既能體會到化學課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學課的趣味性,使他們在一開始接觸化學課的時候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有就是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堂提問。比如,“什么是化學?”由于剛開始接觸化學課學生們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大膽地通過實例來強化課堂效果,可以通過實驗,通過動態的課堂問答來解決這個問題。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二、利用化學實驗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對事物的探究精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學生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來加深學生對化學課的理解,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實驗課來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第一節試驗課是可以先拋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后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后可以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鉆研,去探究。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導學生化學知識生活化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強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情景創設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面以及他們的思維走向;在試驗中要注重學生把日常生活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么會生成銅綠?什么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么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四、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動力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針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層面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學習動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培養具有很大幫助。
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問題,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素養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瘜W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注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后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堿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于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于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通過這樣的辦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更能夠強化學生化學學習的素養,使他們在生活中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鞏固化學學習知識,最終達到化學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興趣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摘要】初三化學課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關鍵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非?,F實的價值與意義。由于化學教學相對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方法,在教學中有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學生在學習中由學習知識到學習素養培養的轉型。
【關鍵詞】初三化學素養興趣培養實驗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困生”初三化學教學興趣
一“學困生”之類型
每個學校都有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這是學校與教師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令許多教師頭痛非常的問題。這類學生往往被稱為“差生”,有些學生也破罐子破摔,喪失學習的積極性,不愛學習,不做作業,導致學習成績更差,教師對這類學生也非常頭疼,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有些學生迫切想改變這種現狀,雖然很刻苦,但收效甚微,導致心情焦慮,思想困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當前中學教育中,“學困生”已經成為學校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在城市、鄉鎮,各級各類學校普遍存在。而“學困生”的存在也嚴重影響了學校、班級管理,同時也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筆者將“學困生”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一)被動型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所講解的內容沒有興趣或是對老師所提問題不思考更不會積極回答,他們的學習是被動的。學生自身智力正常,學習困難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二)能力不足型
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空間想象力都比較差。但學習習慣較好,意志較強。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情緒,從而逃避學習的一種心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三之后,考慮到未來中考無望考個好的學校,對學習也尤其放任自流,學習成績驟然下降。于是學生開始對自己的學習缺乏信心,造成“學困生”。
(三)動力不足型
這類“學困生”獨生子女占多數。他們學習條件較好,但意志力較差,“追星族”多,對成才無熱情,因而學習上無動力。調查表明多數“學困生”對老師布置的化學作業不太當回事;化學課上注意力難以較長時間集中,不能認真聽課等。厭學心理的產生多數并不是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而是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較長時間困擾學生,使得學生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厭學心理的產生與發展已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成績,也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學困生”轉化之途徑
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這類學生的學習潛力,以讓熱門跟上班級的學習進度,從而培養更好的學習態度?這將是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由于“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復雜,我們不能把所有“學困生”都簡單歸結為“腦子笨”或“不用功”,教學中應針對“學困生”的特點進行幫助,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轉化效果。
筆者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已有多年,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經驗,總結出幾點經驗性的建議以供參考。
(一)教師要營造好的教室學習環境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是在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環境中發生的,好的心理環境可以促進學習,而不良的心理環境卻是學習的絆腳石。因此,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時的心理環境,而不同的教學方案會產生不同的學習心理環境。課堂上不可對“學困生”漠視,對之不管不問,這對這類學生來說會造成心理負擔,不利于激發他們想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堆這類學生關注。
(二)幫助“學困生”消除恐懼焦慮心理,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
化學學習本是一種有目的心理活動,要克服困難,但許多“學困生”由于前一部分的知識沒有掌握,導致知識斷鏈,久而久之,對化學望而生畏。因此教師應給“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消除恐懼感。根據“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確定本節課要達到的最低目標,使他們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一切,可讓學生給自己開個清單,把每個可能引起焦慮的潛在因素全記錄下來,然后對它們逐個進行審查、分析。這不僅可以預防焦慮的產生,而且可以阻止焦慮的擴散。
(三)創設曲折多變的問題情景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合理地創設問題情景,設置適當的問題懸念,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刺激學生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知識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學生的思維才會被激活,對新知的探索才會主動,才會在對化學問題的探索和獨立思考中有所發現。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要根據“大綱”要求和自己對教材的掌握和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去提出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且帶有挑戰性的問題,多角度的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去激發學生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比如在教學中,當疆界到硫酸的稀釋的時候,就要詢問學生,將水滴到硫酸中還是硫酸滴到水中以稀釋?為什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如在學習“金屬的活動性”時,教師先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古代的“濕法煉銅”技術,19世紀金屬鋁的發現過程和自然界中某些金屬存在的形式,然后讓學生思考討論并提出問題。在討論中學生逐漸發現和提出一些問題:為什么鋁的發現比銅要晚得多?為什么自然界中金是單質,而其它很多金屬都不是以單質形式存在?通過問題的提出可以把課堂教學不斷推向深入。
(四)實驗內容教學方法
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來源于對實驗的濃厚興趣,而實驗能激發“學困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實驗中能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興趣是指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瘜W教學中要培養學困生自主學習意識就要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把直接興趣變為間接興趣。
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該將“實驗”與“探究”聯系在一起,構成的教學模式則是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實驗教學功能的再認識,再開發。它遵循理科教學的規律,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實驗一探究”模式中,“實驗”是手段,“探究”是核心,這種對實驗教學功能全面開發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探索性、發現性學習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學困生”來說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能在試驗中不斷得到新的知識便是成功的教學方法,對激發他們更進一步的學習很有幫助。
(五)在化學活動課程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豐富多彩的化學活動課程,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和源泉。諸如對當地化工廠排放出的廢水進行試驗分析;運用神奇的化學反應來表演魔術等。在化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不僅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而且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個體不同,興趣的差異就不同?!皩W困生”的學習興趣比普通學生更弱、更難保持,因此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材制宜的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習成績非常重要。
(六)讓“學困生”充分展示自己
“學困生”在班級中往往很少獲得展示的機會,而更多地是受到批評,長此以往“學困生”自我觀念就會出現偏差。讓“學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獲得成就感,就會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比如,有的“學困生”體育技能較好,教育者就可以讓他多參加體育競賽;有的“學困生”音樂技能較好,就可以讓她多參加文藝演出。如果這些學生能在自己所特長方面展示自己,獲得同學的認同與老師的稱贊,會對他們塑造自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會因此而喜歡上別的課程,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致。
再深奧的理論和知識,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實際事例講清楚。何況化學科學、與實際結合得就很緊密。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生產實踐相結合,多舉一些生活實例,使學生不但理解書本知識,同時掌握生活中的化學。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又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聽你的課就是享受,更是一種提高。而那些照本宣科、死記硬背、平鋪直敘、死氣沉沉的教學,肯定效果很差,應該剔除。
三、優化“學困生”的初三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
(一)案例一
初三化學第八章《酸、堿、鹽》是整個初中化學的總結、歸納的一章,具有知識點分散、概括性強、化學實驗繁多、方程式多的特點,而且這一課程海域溶液的酸堿性、PH、金屬活動性順序緊密聯系,這一內容往往也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
因為內容重要而且難度大,對“學困生”來說他們接受的能力比較慢,那如何才能進行有效地教學,使得他們能從中獲得更多這方面的內容而不至于太過于疲憊呢?
對酸堿鹽的反應一般都是復分解反應,這就需要“學困生”對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有個透徹的理解,有水、氣體、沉淀生成都是復分解反應,讓他們在判斷反應方程式的時候要注意好這些內容。同時,針對一些有反應產生的顏色變化、加入了過量之后反應有如何的情況等進行具體的分析。
比如下面這一道題目:
要鑒別氯化鈉、氧化鎂、酚酞這三瓶無色溶液,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A硝酸銀溶液B鹽酸
C石蕊試液D氫氧化鈉溶液
這些備選的答案中,加入的這種試劑一定是要產生各種不同現象的,才能一次就可以鑒別出來。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具體分析,哪個能與這三瓶無色溶液反應而情況不相同??梢姶鸢钢兄挥袣溲趸c符合要求,氫氧化鈉與氯化鈉反應,但是沒有現象;與氧化鎂反應有沉淀產生;又因為氫氧化鈉是堿,遇到酚酞會變色。這樣來講解就能使得學生對酸、堿、鹽的知識結構建立了起來,學生沿著這三條線索學習,避免了盲目性,達到了盡快掌握酸、堿、鹽知識的目的。
該設計抓住了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由片面認識到全面認識的認知規律。抓住“學困生”認知過程中由己知逐步過渡到未知的學習心理體驗。
(二)案例二
化學中實驗占據著很重要的角色,而化學實驗也是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一門輔助課程。筆者在教學中,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就對“學困生”特別關注,這些學生有些手動能力差也不愿意嘗試,或是膽子小不愿意做實驗,這個時候筆者就盡量鼓勵他們,讓他們能體悟到化學實驗的神奇,并會在這些學生面前親自做一次實驗,以證明如果按照程序做,化學實驗并不可怕,相反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而當這些“學困生”愿意嘗試做化學實驗時候,他們就成功了一半。
酸、堿、鹽的溶液可以導電,知道導電的原因是它們在水中可電離出陰陽離子,并能夠寫出它們的電離方程式。另外,學生對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較熟悉?;谏鲜?,教師提出“不同的溶液混合后,這些離子還會存在嗎?”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通過實驗來探討這一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在實驗中找尋答案。實驗是一組對照實驗:硫酸銅分別與氯化鈉、氯化鋇混合,讓學生得出,同樣是四種離子的混合而現象卻不同的結論(即有的溶液混合后離子仍存在;而有的溶液混合后卻會導致某些離子的大量減少)。在獲得這樣的感性認識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理性分析:(1)A、B兩組實驗,哪一組發生了化學反應?為什么?(2)從微觀角度分析,B組電解質反應的實質是什么?(3)離子反應的實質又是什么?(4)在復分解型離子反應過程中,能使離子濃度大量減少的條件是?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學生在頭腦中自然建立起了離子反應的概念及反應條件。此時,來一個及時反饋,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放松自我,同時又有成就感的體驗。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處于一種知識自我建構后的滿足感,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
探究硫酸銅與氯化鈉、硫酸銅與氯化鋇混合是否反應以及反應的本質。
實驗編號現象結論
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氯化鈉溶液A大量存在()離子
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B大量存在()離子;()離子大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