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0:10
序論:在您撰寫大眾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女大學生在就業環節中遭受性別歧視日益突出這一社會問題.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大學生就業環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及其發生的基本原因,提出了預防和處置大學生就業中性別歧視現象的心理學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中性別歧視的界定
目前,在大學生就業中普遍存在的對女大學生的性別歧視現象已經引起了政府與社會的普遍關注。對我們來說,應深人分析形成這一社會現象的具體原因,研究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對策措施。這首先要明確兩個概念:即何為性別歧視?何為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對于性別歧視,聯合國在1979年經過廣泛討論和反復修改后通過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的公約》認為,所謂對婦女的歧視就是“基于性別所做的任何區分、排斥或限制,其結果和目的是損害或否認婦女(無論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這應該是目前關于性別歧視的一個最為權威而科學的定義,它準確地闡述了性別歧視的基本含義、內容。而對于“就業中的性別歧視”來說,我們則可以從1958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關于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規定中得到這樣的解釋與結論,所謂“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即是基于性別的任何區別、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損害就業方面的機會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區別、排斥或特惠,不應視為歧視”。由以上兩個概念的交叉、包容的部分,再結合大學生就業中女大學生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現象,可以這樣認定:所謂大學生就業環節中性別歧視實際上就是指用人單位在錄用大學生畢業生的各環節中,除妨礙正常生產、工作或依法不適合女大學生的工種或崗位外,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生或提高對女生的錄用標準而導致女生平等擇業機會的喪失及其它損害的有關情況與現象。
了解了就業中性別歧視的基本概念,既為我們正確識別就業中性別歧視的各種表現形式及現象提供了科學的客觀衡量標準,也為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當前大學生就業中所存在的各種形式的性別歧視現象提供了法律依據。一般說來,當前大學生就業中的性別歧視現象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I、女大學生求職經歷普遍艱難,找到工作所需的時間和心理成本較高。根據王小波對南開大學2000年應屆畢業生的調查表明,女大學生求職經歷要比男生艱難得多。女生尋找工作的時間和心理成本更是普遍要高于男生,女生投遞簡歷的份數多于男生而獲得面試的機會卻普遍少于男生。故往往心理壓力和挫折感也就比男生大得多。盡管在付出更大的求職成本之后,多數具有較高素質的女大學生也能找到較為滿意的工作,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就對此類問題有所忽視。
2、用人單位提高或限制對某些專業的女大學生的錄用條件。目前有兩類專業的學生遭受性別歧視現象較為嚴重。一部分是長線專業的學生,如生命科學、化學、電子等專業,另一部分專業是受前些年市場導向的影響,曾經是熱門專業目前則是普遍供大于求的專業,其畢業生心理落差大,而這方面女大學生所遭受的性別歧視往往也就會更多。
3、用人單位提高錄用女生的標準。在同等條件下許多企業通常先錄用男生,女生只有比男生優秀很多才會要。一些用人單位對女生的要求近乎百般挑剔與苛刻,常對女生提出了除職業要求以外的一些特使要求,如身高、體重、容貌的要求,甚至還在有無戀愛上大做文章。即使有女生能夠過關斬將通過面試,有的用人單位還往往額外要求在簽約的三五年內不得生育。有一項針對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女大學生認為“相貌身高”在求職過程中很重要和重要的比例為29.9%,高于男生的19.3%。女生對“相貌身高”的感受明顯強于男生,反映了用人單位對女性的外在形象等更加注重和挑剔。
4、女大學生為獲得工作機會時常在工資待遇方面做出讓步。廈門大學人口所葉文振教授等認為要全面反映女大學生就業時是否受到性別歧視不僅要估算性別是否造成男女生一次性就業率之間的明顯差別,還要分析性別是否明顯降低女大學生從簽約單位得到的包括協議工資在內的各種勞動待遇。他們對2002年1068名本科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的期望收人明顯低于男同學,但即使是偏低的期望收人與雇傭單位的擬付收人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對數據的多元回歸檢驗表明,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條件下,性別確實會減小女大學生落實就業單位的概率,降低簽約單位擬付的工資水平。簽約單位對男生擬付的月工資水平要高出女生10.9%。顯然性別對女大學生報酬率的影響比對大學生就業率的影響往往更為顯著。
二、大學生就業中性別歧視的社會心理成因
(一)不健康的自我意識導致矛盾心理
心理學家艾里克森認為,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期和青年后期的過渡與交叉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既要確立自我統一性,又要建立與他人親密的人際關系。然而,青年人在這一時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在迅速成長、發展,常常會感到冒出了一個與以往形象不同的自己,對自我的形象常常會發生懷疑、動搖或迷惑不解J。自我意識是指個人對自身的認識及對周圍事物關系的各種體驗。在當今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女大學生的社會性別觀念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傾向,自我意識仍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一方面,她們極力主張并努力追求性別平等,另一方面,傳統的性別觀念在她們身上又比較濃重。她們往往對一些傳統性別觀念表現出普遍的認同。比如對“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等觀念的認同。表現在事業觀上,一部分女大學生認為女性用不著在事業上太突出,對家庭和社會持有一份平和的愛心就足夠。當代女大學生是集濃重的傳統社會性別意識與濃厚的現代色彩于一身的矛盾統一體。她們從潛意識中渴望自強自立,得到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她們又從潛意識中壓制自己,降低自己的成就期待值,降低自己的發展目標,只求謀個穩定、輕松舒適的職位即可,從而抑制自身潛能的發掘。
(二)女大學生諸多心理矛盾是大學生就業中性別歧視的內在原因
大學時期是“心理斷乳”的關鍵期?!靶睦頂嗳椤币馕吨鴤€人離開父母的監護,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建立起自己獨立的心理世界。在這一過程中,諸多的心理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例如,在大學這個社會氣氛很濃的環境中,女大學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強。她們一方面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另一方面有些女大學生的依賴性強,工作要家人找,面試要家人陪同,就業要家人決定。這就使他們在心理上出現了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這一矛盾經常困擾著他們的心靈。又如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一方面,女大學生滿懷激情,期望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稱心如意、能最大限度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職位,許多女大學生在擇業中的就業期望較高;另一方面,她們在現實中,又不得不面對著就業市場上的種種性別歧視,這種過高的就業期望與現實社會人才擇用上男女差異往往使她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極容易使理想與現實相脫離。求職過程中的依賴心理和自恃過高心理則嚴重影響或左右了女大學生的擇業行為。
(三)社會消極因素誘發大學生就業中的性別歧視
其一、社會偏見使女大學生就業空間狹小。社會中對女生存在普遍的偏見和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認為“女生智力不如男生”,當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已經表明,男女生在生理機制上并無明顯的差異,也沒有優劣之分,除一小部分智力超常和低下者外,75%以上的人的智力都處于常態分布,不存在男性天生在智力上優于女性的問題。但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女性沒有男性能干,意志不堅強,承受能力差”的觀念,于是逐漸出現了所謂的“性別職業”,把女性可以從事的職業限制在教師、護士、辦公室秘書、助理等工作范圍內,而競爭強、待遇優的高層次崗位則成為女性工作的,成為女性難以進人和跨越的所謂的“男性領域”。其二、傳統觀念與大眾傳媒壓抑女性就業發展。傳統的性別歧視作為社會的潛意識,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女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不需要理由地”處于劣勢。人們一般都認為女性的工作能力總是弱于男性。雖然不再狹隘地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對女性的家庭角色期待仍大于社會角色期待。盡管社會發展要求女性具有事業心和競爭精神,但當女性在職場中、在社會生活甚至在政治生活中與男性一起競爭時,卻會遭致許多非議和詰難。
現在的大眾傳媒在消費文化的泛濫下,普遍復制傳統的性別角色,變相的宣傳傳統性別觀念,甚至于片面強調女性的觀賞價值與家庭角色。將女性塑造成“賢妻良母”和“成功人士太太”出現在婚姻家庭領域,這必將強化和支持民眾原有的傳統觀念,加劇女性在就業中的劣勢地位。
(四)大學教育的偏差是大學生就業中性別歧視的外在原因
其一、高等教育中缺乏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性別教育。從現行的高等院校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各科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內容上看,很少甚至基本沒有性別平等和專門的女性心理學的內容。由于長期以來缺乏運用女性主義的視角來分析女性問題,盡管今天的高等院校開放性、包容性都表現得很強,但是如果想在高等院校的課堂上大張旗鼓地開設女性心理學系列課程,仍然要面對很多問題,女性心理學在高校中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門類和體系?,F在盡管有的高等院校開設了一些女性心理學課程,但普遍都是作為選修課開設的,并沒有納人高校的主流課程中;一個針對高校領導和教師的調查顯示,有77.5%的被訪者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的人才,因而課程設置只需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不需要考慮性別因素。以上種種現象對于打破傳統的性別觀念和意識,實行性別公平,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都是不利的。
其二、高校在女大學生健康心理的指導教育方面所作的工作不能滿足就業需要。學校沒有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以正確引導,導致女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有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享樂主義傾向。在就業心理指導中,沒能主動幫助女大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轉變就業觀念,導致部分女大學生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就業心態和害怕競爭的保守心理。
三、大學生就業中性別歧視的心理學對策
(一)女大學生自身要更新觀念,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女大學生要端正就業觀、人生觀,突破“女不如男”的心理定勢,要拋棄“相夫教子”、“女性是弱者”觀念的束縛,要強化主體意識,發揮自身優勢,改變人們的偏見心理,確立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求職擇業的過程,是一個全面展示自我的過程,首先在心理上要有信心,女性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心靈手巧,耐心細致,溫柔體貼,在許多領域存在著男性不可比擬的優勢。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要勇于創新,敢于競爭,克服自卑、膽小、怯懦等不良心理狀態,把挫折看成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機會。
(二)社會要轉變傳統觀念,消除刻板印象,確立性別平等
全社會要致力于消除文化觀念中的性別歧視和性別偏見,廣泛樹立公平競爭意識,廣泛宣傳男女平等等基本國策和女大學生就業的戰略意識,提高對女大學生就業的認識。社會要引導媒體正面宣傳女性的社會作用,消除傳媒中對女性角色和作用的負面評價,為兩性平等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減小女大學生就業的阻力。媒體要加大對成功女性的宣傳,樹立美好、成功、多樣的女大學生形象,公正評價女大學生的工作能力,要改變社會對男女價值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女大學生的優勢。
(三)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女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心理素質
其一、對女大學生采取差別教育。女性由于心理特點,往往注重對書本知識的闡釋和記憶,忽略知識的運用,習慣于接受,不習慣質疑,因此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女性多參與、多實踐、多質疑、敢創新,以利于更多創新人才的涌現。同時,女性富于情感,而理性水平較低,這與女性的知識面較窄,缺乏對抽象理論的興趣有關。因此高等教育要重視提高女生的理性水平,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開設邏輯學等有關思維過程的訓練,開設各種知識講座,加強對女生的課外閱讀輔導等。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實驗室建設應用型課程
1完善規章制度,強化實驗室建設
規章制度是大學物理實驗中心運行的基本保障。為保證實驗室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運行[3],大學物理實驗室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大學物理實驗室應對突發安全事件處置預案》《大學物理實驗室設備的監測、檢測和維護制度》等一系列實驗室制度,并利用教研會、班會、上課等時間對教師、學生進行全面培訓,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規章制度,比如在《實驗室儀器借還制度》中,為突出強調實驗室在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等方面的作用,制度中說明了借還儀器的相關規定、程序及歸還日期;在《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中細化了在實驗室管理上的一些具體操作流程及細則,包括實驗教師、實驗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職責。為充分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熱情,營造一種積極的、和諧的、良性競爭的工作環境,更好地利用實驗室資源,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特別推出了《實驗室環境衛生管理辦法》,該辦法的出臺,使各實驗室的使用人認真負責,各間實驗室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室的資源共享優勢,增設了開放實驗室,同時出臺了《大學物理實驗室開放方案》和《實驗室學生守則》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實驗,使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和實驗項目來做感興趣的實驗。
2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
2.1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開放性實驗
對于無專業依托公共基礎課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而言,開設的項目如果以基礎類的驗證性實驗為主.不但學生覺得枯燥無趣,而且也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為這類實驗雖然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簡單地測量就能獲得實驗結果,學生認為實驗課老套死板,同時也缺乏挑戰性。為了使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動手實踐,筆者學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實行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通過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一些常用儀器的操作實驗,學生可以在實驗室與實踐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網上預約開放實驗項目,通過實驗過程管理,學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相關儀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逐漸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放期間學生積極主動申請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同時根據學生的層次、特點、實驗基礎、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實驗內容,學生主動通過教材、網絡教學平臺、網上查閱資料等參考資源來進行實驗的預習,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采用開放式教學,實現了實驗項目、實驗時間、實驗教師、實驗資源等方面的開放,真正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專業特點的教學模式。全面開放式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從實驗內容和實驗時間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自主選擇實驗項目、預約實驗時間,并按照所選擇時間去做實驗,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2注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更注重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的開展與研究,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我設計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實驗儀器、選擇實驗方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學生根據所選實驗項目進行自我選材設計實驗,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改進完善實驗,最終完成大學物理實驗的設計與研究。學生通過實驗知識的掌握進一步鞏固大學物理理論知識,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此同時,理論知識的理解也進一步提升了實驗技能,形成理論實驗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2.3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考核
傳統的考核方式較單一,我們的做法是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改革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授課組織形式和成績考核辦法,整個過程更加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以學生的整個實驗過程作為考核的原則,制定了以平時的各個教學環節為基礎,以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實際表現為第一手材料的實驗成績評定辦法。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課堂操作表現、實驗報告、實踐活動等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機制,科學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改革期末實驗考試模式,實行操作考試,考查學生操作能力的同時,也考查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平時成績中實踐活動這一項目的設計,體現在每個實踐活動評分標準的設計都體現結合專業的特點,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每一次實踐活動。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體現了服務學生成長的需要,也融入了服務學生專業學習的要素。操作考試的特點體現在:第一,時間的開放。學生可以在操作考試周的規定時間內預約進行考試,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備考,并在規定的時間來參加考試。第二,內容的開放。將該學期所學習的所有實驗項目設置為考試的內容,學生考試前10min抽簽來決定所考的實驗項目,這樣的設計使學生考前認真復習每一個實驗項目。第三,評分上的開放。根據學生的操作表現及數據處理過程,實驗老師現場給出分值,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自已的學習情況,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大學生擇業與求職中的心理健康
一、2006年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
1、勞動力供大于求壓力進一步加大。
2、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
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加大,就業服務急待加強。
4、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5、初高中畢業生繼續處于政策邊緣化狀態,退役軍人就業問題比較突出。
6、產能過剩、經濟波動和貿易摩擦所引發的就業風險增加。
二、擇業中的心理問題
(一)擇業的心理矛盾
1、有遠大的理想,但不能正視現實
2、想做一番事業,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
3、有較強的自我觀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4、渴望競爭,但缺乏競爭的勇氣
5、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難以決斷
(二)擇業的心理誤區
1、“學而優則仕”的自負心態
2、自認“白玉有瑕”,盲目自卑
3、求職過程中過于保守
4、“舉棋不定”,猶豫再三
5、信心不足
(三)擇業的幾種常見心理現象
1、焦慮
2、自卑
3、怯懦
4、孤傲
5、冷漠
6、問題行為
7、軀體化癥狀
三、擇業中的怎樣面對就業新形勢
(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1、拓寬思路,樹正確的就業觀
2、樹立“先就業,在擇業”的擇業觀念
3、樹立自主創業的就業觀
(二)擇業時應遵循的原則
1、服從社會需要的原則
2、積極參與與競爭的原則
3、爭取及時就業的原則
4、多渠道就業的原則
前言(就業指導課程開設的意義)
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目前,大家面臨的關鍵一步就是——就業。有人曾經對就業作過這樣的比喻:就業如同婚姻,一樁美滿的婚姻可以造就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份理想的職業可鑄造一個輝煌的人生。對面臨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選擇職業可以說是人生道路的緊要處,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擇業決定一個人未來事業和人生的目的、追求。但很多大學生對如何擇業,擇業中可能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等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針對目前大學生的現狀,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同時也是國家教育部開設課程的相關要求,我校就業指導中心特別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我們這門課程主要分為擇業心理、簡歷制作、職業道德、面試技巧、就業政策、就業途徑六個模塊,下面主要針對大家擇業心理這一模塊做一個比較詳細的闡述,讓大家在就業前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一、2006年我國就業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
2006年,我國勞動力供給增量達到峰值,供給總量快速增長。但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較低,勞動力需求難以大幅增長,勞動力總量仍然嚴重供過于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隨著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推進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業工作難度。
1、勞動力供大于求壓力進一步加大。
2006年16歲以上人口增長達到高峰,勞動力資源增量有1700多萬人。預計全年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總量約2500萬人,其中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約900萬人,下崗人員460萬人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40萬人,按政策需在城鎮安排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和退役軍人約300萬人。從需求情況看,如果經濟增長和就業彈性保持近年水平,今年可增加就業崗位800萬個左右,加上自然減員提供的就業崗位,預計今年城鎮可新增就業人員約1100萬人。勞動力供大于求將達到1400萬人,比2005年增加100萬人。因此,如何應對今年的就業壓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
目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還有60多萬人,集體企業下崗職工約400萬人,今后3年國企實施政策性破產還需安置360萬人,輔業改制約有300萬職工需要分流安置。在已實現再就業人員中,約有三分之一就業穩定性較差。資源枯竭型困難城市和困難行業中,由于傳統產業衰退,失業人員積累多,失業周期拉長,再就業矛盾更為突出。面臨就業困境的還有近年迅速增加的失地失業農民,亟需納入就業政策扶持范圍。
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加大,就業服務急待加強。
2006年全國勞動力供給增量中,約有60%是農村新增勞動力,其中絕大部分需要到城鎮尋找就業機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和服務亟待改善,特別是在農村勞動力較多的中西部地區,服務設施和設備短缺陳舊、教師和管理人員不足且素質較低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擴大和穩定
4、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上年增加75萬人,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地區分布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勞動力需求相對旺盛,而西部地區需求不足。從學歷層次看,就業困難者主要集中在大專和高職畢業生,重點院校、熱線專業供不應求。多數新增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層次趨于下降,薪酬、福利減少。非正規就業崗位比重增加,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崗位不足。部分東部城市開始討論人口控制政策,有可能造成東部就業空間的緊縮。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
5、初高中畢業生繼續處于政策邊緣化狀態,退役軍人就業問題比較突出。
2006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初、高中階段畢業生繼續增加,總量達到480多萬人。加上城鎮還有200萬左右的往屆初高中畢業生處于失業(受登記制度限制,多數未登記)或半失業狀態,就業矛盾不可忽視。他們普遍缺少職業技能,又難以得到直接的政策扶持,與下崗人員相比,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需要引起更多關注。近年每年約有30多萬退役軍人需要在城鎮安置就業,今年軍隊縮減員額,數量將有所增加。雖然安置人員總量并不很多,但是受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和體制政策不完善影響,其就業安置工作面臨較大困難。
6、產能過剩、經濟波動和貿易摩擦所引發的就業風險增加。
2006年,由投資過快增長、結構不合理引發的產能過剩以及能源、紡織、房地產、汽車等行業供求關系的變動,都將直接或間接對就業增長產生影響。特別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求整頓甚至關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大量人員的分流安置問題不容忽視。國際貿易關系對就業的影響將更加顯著。2006年,是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后的第二年,我國紡織業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來自美歐等國以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變相設限、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對國內就業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二、擇業中的心理問題
面對擇業,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畢業生都躍躍欲試或惴惴不安。在擇業過程中畢業很難免會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
(一)擇業的心理矛盾
1、有遠大的理想,但不能正視現實。
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時躊躇滿志,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希望到社會施展才華,成就一番事業。但是他們懷有遠大的理想和宏偉抱負的后面隱藏著閱歷較淺,實踐經驗不足,對社會和生活認識膚淺及自命清高等弱點。這種矛盾使他們感到理想與現實有著巨大的差距,過高的期望值和客觀的社會現實的反差,使他們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擇業前表現出興奮和惶恐,熱情和回信交織的矛盾心理。
2、想做一番事業,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
在擇業中,很多畢業生都愿意從專業出發選擇職業,準備干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愿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同時他們又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想走捷徑,想涉足層次高、工作條件好的單位,想一舉成名,一蹴而就。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去,不愿到西部去,到邊遠地區去,不愿深入基層。
3、有較強的自我觀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
即將畢業的學生,自我意識日趨完善,他們對自我的存在及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在擇業中,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迫切地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由于他們社會經驗不足,自我意識還不完善,還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有時評價過高,洋洋得意,目無一切;有時評價過低,自卑自賤,自怨自艾。
4、渴望競爭,但缺乏競爭的勇氣。
就業制度的深化改革,為畢業生提供了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他們已經認識到一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就不可能成就事業。但是,真正面對社會為其提供的競爭機會時,許多大學生又顧慮重重,缺乏勇氣,有的怕競爭失敗丟了面子,有的怕競爭傷了和氣,有的認為不正之風干擾太大,競爭肯定會失敗等。
5、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難以決斷。
擇業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種選擇的境遇。各種選擇各有千秋,倘若猶豫不決,往往會坐失良機。Eg:做教師待遇穩定,但收入不高;經商收入豐富,但風險大;留在原籍,人際關系熟悉,但缺乏新鮮感和挑戰性;去外地人生地不熟等等這些都是畢業生在擇業中經常遇到的難以決斷的問題。
以上種種矛盾心態,給畢業生順利就業帶來消極的影響,個別畢業生甚至發展到形成了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嚴重影響就業。
(二)擇業的心理誤區
1、“學而優則仕”的自負心態。
有些大學生特別是以優等生在擇業時眼光只盯著大城市、好單位,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眼高手低,一旦遇到挫折,找不到工作就萬念俱灰。
2、自認“白玉有瑕”,盲目自卑。
有些畢業生過分看重自己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害怕用人單位看不上,還有一些人因犯錯誤而抬不起頭來,也有部分人因為自己專業課程不好而信心不足,結果錯過時機以致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3、求職過程中過于保守。
一些畢業生缺乏社會競爭意識,害怕風吹秀木,不愿當出頭鳥。到了人才市場本可一試鋒芒卻總是退避三舍,不敢子薦,過分謙虛,擔心別人嘲笑自己“自賣自夸”,以致錯失良機。
4、“舉棋不定”,猶豫再三。
有些畢業生擇業時缺乏主見,常為家長、同學所左右,身不由己,以致彩球四飛,中了哪家算哪家,可一旦簽了協議后又后悔不迭。
5、信心不足。
在人才市場同樣遵循貨真價實這一市場經濟的基本特點,用人單位把要求薪水底的人視為“無用之材”,而對那些薪水要求比以前還搞一些或平等的人另眼相看。假如你對薪水要求明顯低于市場價格,那么你不僅沒有表達你的自信心,還可能給用人單位無真才實學的印象。另外畢業生過于看重在求職過程中自己的學歷水平,導致自己信心不足。
畢業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須沖破以上的誤區,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分析市場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其次要用于推銷自己,敢于競爭,“該出手時就出手”。要學做“當代愚公”,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不達目的不罷休。如此這樣,求職不再只是夢。
(三)擇業的幾種常見心理現象
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的心理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扭結和沉積在一起,往往會產生一些心理干擾。困擾畢業生擇業的心理現象主要有:
1、焦慮
畢業生擇業中焦慮心理的一種特殊表現就是急躁。在職業為最終確定以前,畢業生普遍有急躁心理。他們恨時間過得太慢,怨用人單位優柔寡斷,他們希望談判桌前就一錘定音,希望無需周折就如愿以償。急躁心理還反映在選擇單位上,在對用人單位信息掌握較少或不完全了解用人單位的性質時,就匆匆簽約。一旦發現未能如愿,后悔莫及。尤其在規定的期限內尚未落實單位的一些學生,心里更為焦躁。大學生在擇業中的這種焦躁心理,常使他們憂心忡忡、煩躁不安、心理緊張、無所適從。
2、自卑
一些畢業生往往過低估價了自己,總是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求職過程中他們缺乏勇氣,不敢競爭。在屢遭挫折之后,一些畢業生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變得膽小,畏縮,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這種心理不僅是一些學生悲觀失望,憂郁孤僻,不思進取,而且還有礙于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過度自卑,還會產生精神不振,心靈扭曲,以及沮喪、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現象。
3、怯懦
有些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過于怯懦,有一種“丑媳婦怕見公婆”的心理。有的在談判桌前不是面紅耳赤,就是語無倫次、張口結舌、支支吾吾、答非所問,辛辛苦苦準備的臺詞、腹稿在一急之下忘得一干二凈;有的謹小慎微,害怕說錯一句話、一個問題回答不好會影響自己在用人單位代表心中的形象,以致不敢放開說話,該表達的意思未能充分表達。這種怯懦心里多見于內向或抑郁氣質類型的學生。
4、孤傲
一部分學生對自己估價過高,自認為高人一等,非常傲氣;或認為自己學了很多指示,各方面條件也不錯,不會沒有好的歸宿,哪個單位錄用自己是其榮幸;或認為現時太落后,英雄無用武之地,瞧不起那種職業,橫挑鼻子豎挑眼,沒有自己滿意的。
孤傲心里是缺乏可觀的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的表現。一旦有了這種心理,很容易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孟胍坏┐骘@示,會使自己的擇業目標和現實產生很大的反差。
5、冷漠
當一些畢業生在擇業中受到挫折而感到無能為力、失去信心時,表現出不思進取、情緒低落、意志麻木等不健康的精神狀態。他們自認為看破了紅塵,決計聽天由命,任憑自然發落。冷模式遇到挫折后一種心理反應,是逃避現實、缺乏斗志的表現。這種心理與就業的競爭機制是不相適應的。
6、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既違背社會行為規范的不良行為。畢業前,一些大學生因某些主體需要不能滿足獲獎度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時缺乏應有的品德和個性修養,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行為,常見的有逃課、損壞東西、對抗、抱負、遷怒于人、拒絕交往、進行不良交往、過度消費、嗜煙、嗜酒等等。問題行為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學生順利擇業,還可能導致嚴重危機與違法。
7、軀體化癥狀
軀體化癥狀是指由于心理壓力和生活方式而導致的異常的生理反應。畢業生由于心理應急水平偏高、心理沖突強度大,挫折體驗多,加之一部分畢業生性格上本來并不十分健全,因此容易導致某些軀體化癥狀,如頭痛、頭昏、血壓不正常、消化紊亂、背痛、肌肉酸痛、口感、心慌、尿頻、飲食障礙等。這些癥狀若不及時排除,就可能危及學生的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
三、擇業中的怎樣面對就業新形勢
針對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及影響就業的因素多元化的特點,一方面我們要冷靜地面對激烈競爭就業形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完善自我,以適應快速發展的人才市場的需要。
(一)立正確的擇業觀
1、拓寬思路,樹正確的就業觀
2、樹立“先就業,在擇業”的擇業觀念
3、樹立自主創業的就業觀
(二)擇業時應遵循的原則
1、服從社會需要的原則
2、積極參與與競爭的原則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心理調適
大學畢業生就業是其跨出校門融入社會的標志,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在就業過程中,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個體的發展歷程中,處于較低水平,屬于心理疾病高發群體。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自負、自卑兩極心理
大學生對自我的評價能力的不完善和缺乏自我評價的客觀反饋 ,導致自我評價不準確。就業取向脫離現實。
(二)焦慮心理
焦慮是由心理沖突或個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
(三)沮喪失望心理
大學生容易出現沮喪、失望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畢業生面對就業時,不少畢業生對于能夠接收自己的工作崗位不滿意,認為環境差、待遇低,產生沮喪失望的情緒,導致就業不積極,甚至消極等待。
(四)嫉妒心理
現階段的大學畢業生往往都存在很強的競爭意識,但同時由于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五)依賴心理
在面對就業問題上,不能主動爭取就業機會,依賴學校、依賴家庭的心理突出。
(六) 功利心理重
急功近利,渴望高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在就業時往往希望自己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不現實地期望自己獲得此類工作。
(七) 就業期望與失落心理
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向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并一廂情愿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當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并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
二、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 大學生整體就業壓力的增大是直接原因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方向普及,大規模的擴招,從高等教育畢業生的數量上導致了向供給過剩的方向發展。
(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
從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一方面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層次較低,缺乏有針對性地專業心理健康輔導,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應用還處在很低的水平。
(三) 大學生自身的問題是內在原因
大學生處在心理成熟的過渡階段,家庭和社會對這一群體的期望值較高,導致大學生自我定位容易出現偏差,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
(四) 就業指導工作的不足是外在原因
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是停留在“產品推銷”階段,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輔導還是比較薄弱,專業心理輔導能力不足,長期的就業指導能力不足,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能力不足。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
(一)正視就業現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國家發改委官方網曾經消息說,200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10萬。因此,如何應對今年的就業壓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就業市場上的用人單位找不到人、大量的畢業生無處去的“錯位”現象普遍存在。因此,要順利就業就必須首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過去那種擇業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應采取“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辦法。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要改變錯誤、狹窄、扭曲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的能力培養,以平常心面對就業形勢,以保持冷靜的思維來進行生活中重大的抉擇;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就業觀念,建立新型的就業觀,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三)坦然面對就業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冷靜和坦然的對待挫折,客觀地分析失敗原因。首先,在就業市場化、需求形勢不佳、就業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出現求職失敗是在所難免的,要對可能出現的求職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自己求職失敗并不一定就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行。
(四)開拓進取,勇于創業
大學生要有自主創業的打算,不應單純等待安排就業被動地尋求就業崗位,還要立志創業,主動走向社會,去開辟新領域、拓展新市場、創造新崗位。
通過以上綜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新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臺和實施,社會對高素質人力資源的需求必將呈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雖然短期內無法根本消除,但必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茖W而富有成效的就業教育,而逐步得到改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和就業心理困惑,也將隨著日益市場化的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的轉變,而得到根本改變。因此,只要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好環境,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心態,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就業本領,大學生就業就困難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方成智 大學生就業的心理障礙及調適[J]. 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
2、楊小瓊 《當代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研究》 廣西大學碩士生論文 2007;
3、張尚兵 《大學生就業挫折心理及調適策略的研究》河海大學碩士生論文 2007;
4、楊英法 康建林 領導決策失誤的自我預防略論[J].甘肅社會科學,2005,45-47;
取消應試教育,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培養能夠與時代接軌、與世界同步的高校人才才是大學工作的第一目標。一直以來,大部分高校學生都是經過層層選的優秀人才,盡管他們各方面都具備了良好的素質,是優秀的代名詞。然而,目前全國高校的普遍情況卻是不容樂觀的,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有越來越多的心理障礙,潛伏著心理危機,自卑感強,自信心低,低落的情緒,經受不住打擊,適應力比較低,不善人際交往等。
丘吉爾曾說:“你若想嘗試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個真正的勇者一樣,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動,這時你的恐懼心理將會為勇猛果敢所取代?!惫?,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紓解,已經成為每一所中國高??滩蝗菥彽膯栴}。
從人類生理、年齡發展來看,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正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內心價值。在這一階段中,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容易出現考上大學后的驕傲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之間的矛盾沖突,現實中的孤獨感與想與人為善之間的對立等一系列問題。如果這些對立和矛盾有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在遇到某些特定情況下,便會爆發出來,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是生理上的健康。
從學校的學習環境方面來看,大學時代的生活、學習環境跟高中時代相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過于注重了學習成績和升學率,而沒有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問題,大部分中學根本沒有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問題有系統的規劃和疏導。中國現今的教育體制對中國的學生沒有什么好處,甚至還有一定的害處。當接受這種高中教育的學生進入大學后,隨著生活環境、社會地位以及角色的迅速轉變,大部分學生一定會不適應。進入大學后,與曾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后,學生的內心會變得更加脆弱、敏感。而且大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渴望友情、愛情,想與人為善,與人溝通,但是又缺乏了溝通的正確方法,這樣也必然會加劇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之更加不適應大學生活。大學生首先要學會獨立自主,獨立的一個人在家庭以外生活,但是大部分大學生并沒有將獨立自主擺在第一位;其次在大學中,并不是單純地以學習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還需要通過品質、特長等多個方面來判斷,這樣高中的“尖子生”會有一些心理落差;而且,現在大學學習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輕松,加之所有的學習都要靠自己,學生的心理壓力會更大,從而產生更多的心理負擔。
從家庭方面來看,人的一輩子都離不開家庭。眾所周知,每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樹立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今后的影響極大。家庭和諧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較溫和,而家庭關系較為緊張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較脆弱,敏感。而單親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自卑的心理。家庭的不幸也許會給學生未來的心理發展埋下一顆定時炸彈。而且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導致了學生們的內心往往很脆弱,容易受傷。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問題實質上十分嚴峻,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從學校方面來講,應該將傳統的固化的教育模式進行轉變,輔以科學的方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心靈變得更強大。
學校應該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可以享受到與每一位同學打交道的過程,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強大內心,舒解壓力,放松心情。同時要搞好心理咨詢的工作,讓每一位老師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幫助學生進行心靈的又一次升華。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課以及講座,使他們有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大學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一個專門的心理教研室,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中更好的得以展開。
大學生最常接觸的是輔導員,所以輔導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到大學后第一個見到的老師就是輔導員,輔導員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學生有問題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輔導員。所以,輔導員對于做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故輔導員可以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在學生孤獨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及時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中長跑;大學生;畏懼心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100-02
中長跑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運動項目,進行長期的訓練不僅可以改善人體的各項機能,還可以鍛煉人的意志,磨煉人的耐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然而,這項本該受大眾喜歡的有益運動卻在大學里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并不受大學生喜歡。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前很多大學生都不喜歡中長跑運動,并且對中長跑運動心存畏懼,產生一種抵制心理。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和中長跑的科目成績,且達不到鍛煉中長跑鍛煉身體機能的目的,更無法滿足素質教育里要求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
一、原因分析
大學生對中長跑運動產生畏懼抵觸的心理,已經普遍引起人們的關注,眾學者認真地進行了探討研究。筆者認為,導致大學生對于中長跑產生畏懼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這兩大原因是致使大學生畏懼中長跑運動,致使中長跑運動成績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就學生自身而言,一是學生本身缺乏對中長跑的充分正確的理論認識;二是學生在平時缺乏鍛煉,很少參加運動項目,因而對中長跑運動關注較少,缺乏興趣;三是現今的學生多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意志力薄弱,而中長跑是一項相對高強度的運動,而致使學生心存厭倦。就教師方面而言,教師教學手段的單一和方法的不恰當,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學生對中長跑的正確認識,降低大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使學生在訓練中產生過多的不必要的心理障礙,妨礙學生的正常發揮。
(一)學生對中長跑運動缺乏正確充分的理論認識
中長跑運動是一項有氧耐久的鍛煉運動,技術動作比較簡單枯燥,且要求一定的速度,要求有較好的心血管系統的代謝能力,要求有較好的耐力,生理負擔很大,所以它也是一項單調枯燥、劇烈費力的運動。在從事此項運動時,如果缺乏鍛煉或者方式不當,會容易出現胸悶氣短、全身乏力,甚至惡心頭暈等生理現象。很多大學生對于中長跑運動沒有完整的系統概念,缺乏正確足夠的理論認識,無法正確把握項目的根本屬性與特點。這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教師教學上的疏忽,另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不重視。很多大學生只是片面地知道中長跑容易使人疲憊,并會給人體帶來種種不適,他們不懂得如何去避免這些不良反應,因而不自覺地心存反感和畏懼,對中長跑運動不感興趣,學習動機不強,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學生的意志力薄弱
中長跑是一門要求耐力與毅力的劇烈費力的運動項目,其自身就是一種意志力的訓練?,F代的很多大學生在溫室長大,生活條件優越,缺乏艱苦的訓練,缺乏意志力,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運動量不足,鍛煉不夠,身體素質很差,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對體育鍛煉存在抗拒思想,特別是對于中長跑這種高強度的運動存在一種本能的排斥,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因而在訓練時總不自覺地恐懼,消極對待。
(三)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方法不當
興趣是引導人學習的最大動力,能夠使人積極自覺地學習。中長跑是一項相對比較枯燥的運動項目,由于技術動作比較簡單,因而教起來較枯燥。學生們更傾向于其他娛樂性強的運動,諸如打籃球、踢足球之類。此外,教師在中長跑實踐教學上,手段單一,缺乏有效的指導,也是影響學生興趣的重要原因。在中長跑訓練中,有的教師在教學指導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講解基本的理論,不講解技術要領,甚至省略基本的長跑前準備運動和長跑后的放松運動,就要求學生按時完成長跑。有時教學方法嚴重不當,批評、嘲笑,甚至打罵學生,對于學生進行過于嚴格的要求。這些不當的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日益心生疲倦、厭煩,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對中長跑的畏懼心理,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激發學生的動力,嚴重阻礙中長跑教學訓練的有效進行。
二、對策提出
要解決學生在中長跑運動中的心理障礙,關鍵是提高學生對中長跑充分的理論認識,教師加以正確的方法引導,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入手,游戲教學,營造良好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輕松訓練,才能真正達到鍛煉目的。
(一)提高認識,正確對待
中長跑是一項具有周期性大強度的運動項目,它要求運動者的中樞神經具備較高的機能穩定性,心血管機能與運動機能相適應。在長期的中長跑訓練中,可以自發提高心臟功能,調節呼吸功能,改善消化系統。掌握的方法得當,可以促進最大的攝氧量,提高身體的負荷能力,鍛煉人的意志及耐力。因而在教學中,要注重相關的中長跑理論教學,讓學生對中長跑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正確把握項目的本質屬性,明白中長跑給人帶來的好處,并且能夠正確面對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加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單純的中長跑很容易使人產生精神上的厭倦和生理上的種種不良反應,因而也要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給學生講解必要的技術技巧,不停地變換教學方法,能夠放松心態,減少心理恐懼。
(二)游戲教學,輕松訓練
傳統的中長跑教學手段過于枯燥無味,難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因而在教學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中長跑運動教學中應變換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手段,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訓練中注重樂趣的同時達到訓練要求。首先在長跑訓練中要以游戲學習為主,目的在于放松學生心理,達到心理上的放松,起到鍛煉的效果,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的游戲跑,即可改變傳統的長跑訓練中單調的向前跑,采取游戲追逐跑,計數往返跑,限時交叉跑,和著音樂跑,變速跑,越野跑等。然后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四種跑,一是在起跑的時候的”搶跑”,即聽到起跑口令的時候快速搶前跑,目的在于占據有利位置,從心理上給自己一種前進力。二是要學會放松跑,即在跑的時候學會輕松上陣,排除各種壓力,以自信的心態投入長跑中,以達到心理上的放松,使大腦輕松支配每個動作,達到生理上的放松,消除疲憊。三是要學會勻速加跑,即在輕松的狀態下逐漸均勻地加快速度,將跑速提高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值。四是要學會沖刺跑,在最后的時刻,應該調整呼吸,自我鼓勵,振奮自我,調整多種力量快速向沖刺。此外,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摸底與評估,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進行分類教學,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練習質量。最后是要分層訓練,因材施教。在長跑訓練教學中應該做到分層訓練,因材施教,目的在于尊重學生的心理,減少心理落差,以使心理平衡,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與提高自信心。分層訓練即把按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按好、中、壞編組,按照速度的不同而分組,按照耐力的不同而分組,對于每一組,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使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各有所獲。
(三)培養意志,提高信心
要消除學生對中長跑的畏懼,最關鍵的還是得端正學生的思想,從思想教育入手,思想教育即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即要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制力、自覺性、堅韌性、能夠自主確定自己的目標并據此而調節自己的行動,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任務。但意志力的培養不能一步而蹴,必須要慢慢培養,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要培養學生的意志力,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中長跑的實質,在教學中要講解關于中長跑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中長跑的本質特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克服對于在長跑中會遇到的種種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如所謂的胸悶、頭暈、發吐等現象。然后是要根據學生意志力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訓練。此外,針對缺乏恒心與耐力的學生,要強迫他們訓練,制定一些技術性較強的項目強制完成。對于膽小的學生則要從簡單項目入手,注重鼓勵為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后要加強人文關懷,適當鼓勵,在必要的時刻給予支持與幫助,使他們克服畏懼心理。
總之,要消除大學生對中長跑的畏懼心理,就必須深入大學生的心理實質,從端正思想入手,按客觀實際出發,科學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真正地成功。
參考文獻:
[1]齊麗雯,郭秀萍.談教練員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J].遼寧體育科技,2003,22(1).
一、微博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網絡文化浪潮沖擊下越發顯得力不從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快速發揮發展的社會節奏和文化潮流,局限性越來越多。面對當前這種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弱勢發展,微博的介人應用成功為其拓展溝通渠道、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徑。微博作為近年來新興網絡載體平臺,已經被眾多學者論證其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多重積極作用和巨大的潛在能量,可以說,微博的出現和微博文化的流行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對于當前稍顯落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積極應用微博這種平臺工具進行教育探索與改革,已經成為必然。應用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了當前教育事業發展高目標、多元化趨勢的必然。這種新型教育輔助工具的出現與傳統單一的、平面的、封閉的教育模式形成對比,通過將當前微博平臺上所能調動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形成立體化的教育網絡,從多個角度、多個途徑實現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施加全方位影響。這也是未來很長時間內教育領域所可能應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教育模式之一[]l。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當前的中國社會處于經濟、社會、文化的激烈轉型與動蕩時期,無論從近些年來國內外國際環境變化還是國內政經社探索、改革來看,我們國家無疑都經歷著異常劇烈的思想動蕩,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碰撞,大學生作為處在學校與社會思想碰撞最為頻繁領域的重要群體,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承受了越來越巨大的壓力[2]。縱觀近些年有關新聞報道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因為思想偏激、心理健康問題等走上了錯誤的道路,這些狀況的出現無疑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對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正確的思考引導,是確保他們正確看待各種問題、處理各種事件的保障,是他們重要人生階段的啟明星,所以,應用微博這種當前最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擁有強大影響力的社交工具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須也是必然。大學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帶有不少弊端,與學生心理脫節、與社會現實契合度低,學生不感興趣充滿抗拒,都直接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革當前教學模式,引人微博促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以一種更加優秀、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到學生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更好的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思想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微博介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現實意義與重要價值。微博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能夠在當前多元文化價值觀沖擊的情況下,抵御各種消極網絡文化和信息對學生們思想的消極影響,讓他們在充滿困惑、矛盾的時候不至于走上偏激的道路。高校通過經營微博賬號對關注學生推送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更好地促進資料的共享,通過介紹相關的心理論壇、網站或優秀電視電影作品等提升學生接受度,讓學生自主動手尋找和應用,通過總結學生們時常在微博上發表的各類心情、牢騷和壓力來源等組織相關心理專題,了解學生心理動態變化并給予專業化的建議,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微博作為大學生表達自己觀念的新載體,越來越多的與他們的生活狀況掛鉤,他們在這個平臺上能夠自由發揮,在內心出現問題時有可供發泄的途徑、可供求助的渠道,對于高校來說也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加強交流,更好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高校師生來說都是很好的嘗試途徑3]。
二、微博應用價值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揮
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突破了傳統教育空間與時間上的局限性,不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與局限,通過分析這些問題與局限從多種途徑強化微博積極作用的發揮、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當前主要實踐方向。微博介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間還較短,從目前實踐實踐情況來看,其具體存在以下三個問題,分別是內容狹窄、互動交流頻率低、更新速度緩慢。以內容來說,不少高校的微博平臺直接被作為學校官方網站的延伸,在運作模式上還偏向新聞化、固定化,缺乏吸引力,顯得僵化落后,內容上也較為狹窄,多數為一些專業的心理測試,學生們簡單看過就算,很少能夠保持長期興趣進行關注,可以說得不償失,并未充分發揮微博平臺的功用?;咏涣黝l繁帶來的樂趣是微博文化之所以深人人心吸引眾多用戶群的一大優勢特點,微博平臺溝通中各種圖文并茂充滿樂趣的語言是高校的融化劑,對于高校經營微博來說,以風趣生動充滿幽默的語言來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需要高超的微博管理、運營技巧,目前不少高校在這方面的嘗試成績還是不太理想的。微博作為信息更新節奏更快的平臺來說,對信息的更新有著非一般的要求,不少高校微博心理教育無論內容還是與時下新鮮新聞的契合度都十分低,因而無法吸引眼球,使得學生失去興趣,這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都會影響甚至限制微博能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發揮4。針對當前微博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應用的局限性,應該多策并舉以應對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搭建專門展開心理教育的微博服務平臺,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與時俱進,應用高超的微博管理、運行技巧,打造充滿趣味、吸引人的微博心理文化,吸引大學生們的關注度和參與興趣。針對大學生心理需求和心里特點,在內容上進行精選,比如自我認知方面的知識、情緒的調控、人際關系的經營、心理健康測試等,以春風化雨的方式貼近大學生生活,滲透他們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微博上學生們反饋的心理健康測試信息來完成學生資料的收集,以此為基礎展開相應專題教育指導。針對多數大學生不喜歡面對面心理溝通交流的情況提供微博私信溝通渠道,讓他們敢于積極抒發內心問題,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專業解答,并且不斷收集相關資料,整理成通稿,借由虛擬案例形式完成推送和教育,在解決大多數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過程中減少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消耗,對于特殊個案展開特殊幫扶。微博作為特殊的運營服務平臺,經營團隊工作人員的選拔也要具有微時代意識,能夠做到對微博資源的物盡其用,配合微博經營需求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工作人員,經常與在校師生展開趣味互動,提升辨識度和親和力,強化對這一新型媒介的高校運用,并配合校內心理健康講座、課程與專業咨詢中心服務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校方要積極重視微博上信息的監督與管理,在做好日常維護的基礎上,避免出現誤導性信息或者不當信息引發學生反感或抗議等,以一種成熟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的推廣與專業化服務閻。針對學生們的留言與反饋及時在微博經營方面進行靈活調整,滿足學生們心理需求的同時針對互聯網上大量流行信息進行針對性鑒別和普及,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兼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負面信息嚴禁傳播的同時也可參與辟謠等活動,充分體現高校文化的包容性與進步性,以獲得學生認同與喜愛??傊?微博作為當前流行的網絡交流服務工具與平臺已經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應用微博的這種影響力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展開各項工作,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同度,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
作者:王小寧工作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