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30:07
序論:在您撰寫關愛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既是師德規范的要求,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與能力狀況,兼顧學生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為學生量身打造最為合適的教學目標與過程體系,并整合資源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幫助,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我們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關愛學生。
首先,在教學目標方面兼顧學生的差異。無論是語文學習基礎較好的優秀生,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學困生,針對他們的學習基礎與實際能力,制定差異性的教學目標要求,優秀生的學習目標難度系數高一些,學困生的難度低一些,確保學生的能力基礎與學習要求相吻合,兼顧學生的學習情緒,防止學生出現畏難情緒。
其次,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給予每一個層級的學生均等的參與機會,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多參與、多思考。中等以上成績的學生在提問、探究等方面并沒有什么問題,關鍵在于學困生群體的有效兼顧。我們針對這一群體進行了單獨設計,課堂提問內容之中定向設計一些難度較低的內容,讓學困生在課堂上回答,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參與程度,也能夠增強學習成功的體驗。當堂檢測作業的設計方面也專門設計了難度較低的基礎性知識點考查內容,以保證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我們還要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營造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要求學生間結成幫扶對子,以相互幫助的形式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彌補教師在學生轉化方面時間與精力不足的缺陷。在學生轉化工作中,要求優秀生幫助結對的學困生制定補習計劃,針對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改進,同時給予學習技巧方法方面的輔導,提高學困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這也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成效提升的重要長效機制。
二、堅持自主原則,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實現能力提升
過去一段時期,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思維活躍程度不高,教師也沒有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結果導致高分低能現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方面的問題正在逐步被解決,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放在了較為重要的位置。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自主探究模式,將教師講解模式轉變為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我轉變了教學方式,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問題,了解《史記》的相關知識以及司馬遷其人,為教材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課堂教學中,首先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然后向學生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品讀相關詞句,體會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边@樣的教學目標在于將本節課的要求明晰化,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對照,拾遺補缺,同時這樣的目標也是整節課的線索與引領,保證整個教學活動有序進行、深入推進。
接下來,我向學生出示一組探究題,要求學生進行分小組研究:、課題中哪個詞最關鍵?司馬遷生長環境和寫《史記》有何關系?司馬談如何囑托司馬遷的?父親的話僅僅只是與兒子生死相別嗎?面對父親臨終的囑托,想象司馬遷會如何答應父親?他又是如何做的?寫作《史記》過程中遭遇了怎樣的飛來橫禍?司馬遷如何面對這樣的災難?什么樣的信念支撐他活下去?從哪些地方體現出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能否改為‘發奮’?從司馬遷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這樣的一組探究題濃縮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對照思考題進行小組合作,提出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與完善。
完成小組合作研究環節之后,我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發言,并在全班范圍內進一步補充完善,最后進行點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為了及時獲得學生學習掌握的反饋信息,課堂上還進行當堂檢測,便于教師及時對照反思以及調整、彌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相互交流的積極性也較高,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長此以往,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將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結語
認為師德為首位之說并不是今日才提出來的。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論語》中關于培養品德的論述俯拾即是。而孔子有顏回那樣學問淵博、品格高尚、以德著稱的學生,不僅僅是因為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能身體力行。當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張“以人教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如果教師在1堂課上教育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在另1堂課卻當眾辱罵學生,何謂師德?何謂為人師表?
熱愛、關心學生歷來是教師師德的1個核心問題。熱愛、關心學生是多方面的,在思想道德品質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循循善誘,耐心細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對表現較差的學生做好轉化工作;在生活上,教師要無微不至的關心體貼學生;在學習方面,教師要對學生指導有方。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2期課改的全面推進,關愛學生突出地體現在關心學生的學習方面。即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有趣,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既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為什么說減輕學生的負擔是師德的核心呢?我以為,在關愛學生方面,減輕學生的負擔難度最高,教師花費的精力最大。試想,如果教師的每1節隨堂課都備成公開課那樣,教師花費的精力該有多大?再說,備好課僅僅是上好課的1個方面,還要有教學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等綜合能力,要真正上好1堂課是很不容易的,并且還要利用業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尤其是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這就意味著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就得加重教師的負擔。由此可見,能否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是教師是否真正關愛學生的關鍵,是教師高尚品質的集中體現,是師德的核心。而要真正做到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就要發揚3種精神:1是拼搏精神,只有拼搏才有可能成功;2是奉獻精神,奉獻是教師的天職;3是鉆研精神,刻苦鉆研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必然途徑。
教育,就是從愛出發的,沒有愛,教育的陽光就無法射進學生的心靈。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笨梢?,教師熱愛學生是教育的需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正在健康成長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1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誠心誠意地接受教師的教誨。
1、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只有受到教師的尊重,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
1位學生小王,每次上課都不帶美術用具,總是趴在桌面上玩弄自己的橡皮擦,同學們開始繪畫、制作時,他就開始用作業紙折飛機,無論我怎么和他講道理他都保持“1貫作風”,為此我很頭疼。
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1節課上,要學的是折各種各樣的紙飛機,并用剪刀、彩筆等用具進1步加工美化。在講解、演示幾種紙飛機折法的過程中,我發現小王也認真地看,當我折好1架紙飛機時,他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接下來的學生活動中,只見他“1反常態”到處向其他同學借彩紙,然后認真地折起來。折好1架紙飛機時,他開心地笑了,并開始試飛,可是飛機怎么也飛不遠。他有點困惑,又有點著急,固執地1直試飛。看到他對紙飛機這么著迷,我想,這說不定是個了解他的好機會!于是,我走到他身邊與他談論他的紙飛機,和他1起尋找飛不遠的原因。他的興致顯然很高,很虛心地聽取我的意見,并在我的指導下將機翼進行調整。再次試飛時,他發現飛機飛得遠多了,開心得向我連說幾聲“謝謝!”。為了激發他更大的興趣,我又折了兩種不同的紙飛機,還告訴他美術課上還能學到許多比折紙飛機更有趣的內容,可是如果連用具都不準備,就無法學到本領。我還許諾只要他每節課都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準備好用具,就獎勵他1架小小紙飛機。在后來的課堂上,我欣喜地看到了他的轉變。
2、愛學生,就要留心細節,關愛所有學生。
教師要注意自己的1言1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善于觀察,熱愛所有學生。
曾經在我的班上有兩位特別愛發言的學生,小星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小敏思維敏捷,想象豐富,但總是不能流暢地表達。我提問常常叫到他們,小星的每次發言都能贏得同學們的支持,而小敏由于表達不夠流暢,常惹得其他同學哈哈笑。開始時,我總是實事求是地評價他們,對小星的表現加以稱贊,對小敏的發言加以鼓勵,雖然多次看到她帶著失望的表情坐下,但仍覺得自己挺公平的。
有1次,小敏回答問題之后,同學們又笑起來,于是他自言自語:“反正我是丑小鴨,你們就笑吧?!闭f完,就趴在桌上看著課本。我忽然意識到,平時對她只有鼓勵,沒有肯定,使這顆幼小的心受到了傷害!其實小敏的想法都很有創造性,只是語言表達不到位,我怎能忽略對她的贊揚!頓時,1種內疚涌上心頭。不行,我要讓她感受到自己也是“白天鵝”!課上,我請小星發言,待她發言完畢,就讓小敏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她的想象很精彩,雖然語言表達還是不夠流暢,但我對她的創造性給予贊揚,豎起大拇指夸他:“真棒!”同學們也用佩服、羨慕的目光看著他。我說:“沒有哪個小朋友是丑小鴨,只要肯用心,動腦筋,大家都是老師眼中的小天鵝!”小敏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此后,我更加留心孩子們的表現,盡可能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贊揚。我欣喜地發現,有些原本不愛發言的孩子也舉起小手了。
3、愛學生,就要嚴格要求。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放縱寬容、袒護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富有教育意義的愛。
小吳是個聰明活潑的男孩,每次繪畫或制作前的討論都表現得很出色,常有奇思妙想。他的作品張張都透著孩子特有的純真和靈氣。我1直很喜歡他,經常表揚他。漸漸地,我發現他對待同學有點傲氣。
有1次,他忘了帶水彩筆,同桌熱心地和他1起用。后來因為同時都要用到綠色,小吳不肯讓同桌先用,和他吵了起來,還說別人小氣,最后,還很驕橫地把同桌的綠色彩筆扔出了窗外。同桌急得哭了起來。我走過去,小吳還1臉的不以為然。雖然我1向很疼愛他,但1俊不能遮百丑,響鼓更要重錘敲,犯了錯誤,絕不能縱容包庇。于是,我嚴肅地批評了他,明確地指出他的錯誤,要他自己想想該怎么做。他顯然沒有想到我會對他這么嚴厲,眼淚吧嗒吧嗒落了下來。過了1會,他向同桌道了歉,并到走廊上把綠彩筆撿起來歸還同桌。從那以后,他對待同學的態度隨和了許多。
一、語文教師教學語言,體現尊重關懷的必要性
1、學生個體渴望關懷與尊重?!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尤其是小學生,關愛對他們而言顯得異常重要?!巴晔澜缡乔榫w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積極的情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也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 心理學認為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逐步產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們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們。在當今,留守兒童成為社會一個龐大的缺少親情的特殊群體,兒童的內心更需要關愛、溝通與尊重。
2、 課堂教學需要教學語言的關懷與尊重。學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教育接受者。善意的、充滿愛心和尊重的教學語言,會大大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產生向師性,熱愛老師教的學科,熱愛老師的授課過程。而關懷與尊重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民主的課堂中師生是互相尊重的關系,“蹲下來和學生交流”不在于蹲下來的形式,而在于教師語言、行為尊重學生的實質。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僅在于行為不歧視、不體罰,更在于言語不污辱,不諷刺。言語的傷刺有時候比行為傷害更令人難忘。因此,教師在課堂之上充滿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是在認真聆聽了學生的回答后所流露的真情,在智慧中包含了溝通與尊重,這樣才能讓課堂進入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境界。
二、教師語言體現關懷與尊重的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要尊重學生的見解,少用否定語言,多用肯定語言;少用批評語言,多用贊美語言。教師的語言不強求、不壓制、不誤導、不扭曲學生的見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學會欣賞差異,更要鼓勵差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張揚個性、發展個性。在課堂上,教師用充滿關愛、尊重的語言,如“能把你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嗎?”“能把你的勞動成果同大家分享嗎?”“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誰愿意幫助他?”這樣的語言,無形中會產生了一種感染學生的力量,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課堂上,學生才能得以言論自由,“百家爭鳴”。教師尊重愛護學生的語言自然就會塑造出鮮明的學生個性,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1、體態語言的親切和藹?!坝H其師”才能“信其教”。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學生總是希望老師喜愛自己。語文課堂上,教師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跟學生進行交流,會讓學生隨時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稱呼學生時,老師不妨親熱地叫他的小名,遇到名字是三個字的學生,老師可以只叫他的名,如“章雨思”,老師可以親切地叫他“雨思”,相信學生一定倍感親切,師生之間的距離自然會一下子拉近許多。面對學生,老師應常常把微笑掛在嘴邊,充分發揮體態語的作用。摸摸學生的頭,握握學生的手,每一次擁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是在無聲地傳遞著老師對學生濃濃的愛,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了。
2、教學語言的誠懇謙遜。過去的課堂中,常常會聽到這些聲音:“同學們弄明白了,聽清楚了嗎?”“聽老師把這個詞的意思再講講?”這樣的課堂語言把老師“神化”為教學主體,教學權威,無形中來開師生距離。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語言對話時,要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無論是對學生的表揚,還是善意的批評,態度都應誠懇。
在當前的教育大氣候下,老師們談"罰"色變,忌提"體罰"。但是我這里所說的"懲罰"教育并不是大家口中的"體罰",它完全不同于"體罰",兩者不可以劃上"="。什么是"懲罰"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指在關愛前提下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矯治的強制措施。這種教育方式是愛心關懷的另一種教育方式,說得時髦點,"懲罰"教育就是"另類愛心"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而且感到是一種責任。一個能承擔責任的人,才是現代人。他認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一)、實施"懲罰"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現在獨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長的注意力和愛自然都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對孩子過分的寵愛,無休止的滿足,漸漸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蕩不羈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會形成"只要我想的,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意識,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會毫無顧忌地去取、甚至去奪。有的家庭過分保護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辦代替,甚至把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看成具有潛在的危險的事情,因此孩子的全部創造都是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完成,沒有獨立的實踐機會,動手能力大大減弱。
另一方面,由于獨生子女雖然在學校生活中有一定的集體生活,也常聽到老師、父母教育他們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但在家庭生活中沒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訓練,他們還是小皇帝、家庭生活的主心骨,因此互相幫助等行為對于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概念,缺少真正的行動。試想,如果一味地用"表揚教育"來教育這樣的孩子,只會使他們更加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甚至可能會帶來以下不良的影響: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賴性。越是夸獎,孩子就越依賴大人們的選擇來決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二是會剝奪孩子的自豪感。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大人們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后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會很容易地接受大人們那種表面上的夸獎??梢娭皇且晃兜乇頁P孩子,必然滑向溺愛的沼澤,對孩子有百害無一益,結果會害了孩子。
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嚴格管教,是必要的。比如:孩子性格孤僻,就應該引導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如果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就應該鼓勵他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實際上,"懲罰"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種,是與表揚教育、挫折教育等手段并行的,只有其他教育相互配合使用才能發揮其教育功能。
(二)、把握"懲罰"教育的適度性。
雖然"懲罰"教育好處多,但是倘若一個不小心,往往會闖進"體罰"的。那么如何做好"懲罰"教育?掌握好一個"度"字,即科學地使用處罰。比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的懲罰就是別具一格:他罰犯錯的學生畫畫、罰寫作、罰做好事。這類彰顯學生特長的罰,與其說是罰,毋寧說是一種激勵。這么富有人情味的懲罰,哪個學生不樂意接受呢?因此我們在使用"懲罰"教育時需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是控制懲罰程度,避免粗暴的批評。粗暴的批評語言和行為只會起到諷刺、挖苦、打擊和傷害學生的惡性后果。尖刻的訓斥猶如利劍一樣刺傷學生,刺傷師生關系、更會把學生推向更遠,導致學生逆反思想的產生,最終導致教育失敗。
二是把握懲罰尺度,避免傷害學生自尊心。有些老師在批評學生時往往"殺一警百",以期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有部分老師當著其他學生、老師甚至家長的面歷數學生的斑斑劣跡。這種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行為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初中生較特殊的年齡特點是多反叛,有逆反心理,被批評后極易產生思想疙瘩,此時,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愛,通過找學生個別談話、慢慢疏導,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基礎上的批評,讓學生清醒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樂于接受師長的批評教育。
三是掌握懲罰的主動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老師在批評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調查事件的來龍去脈,不能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錯誤。因為了解、調查清楚后,就可以把被動批評變為主動批評。恰當、適時的批評猶如一帖良藥,使人幡然醒悟,催人奮進。不經調查的批評會對學生不公平,而犟學生會背上思想包袱,不服氣之余會繼續犯錯,而內向學生則會對老師產生意見,意志會極為沉淪。這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
(三)、嚴格懲罰與體罰的區分。
性質不同:教育所必需的處罰來自于學校的的規章制度,來自于法律法規,其根本目的不僅是為了簡單地制止某種錯誤的行為,更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刻認識錯誤并形成正確品行,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準。只要學?;蚪處煂`反校紀校規的學生處理得合理合法,不致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應是合理的。而體罰則往往發生于教師自己的情感化,它很可能是一種主觀的、超越法律限度的不當行為。懲罰是教育,而體罰則是傷害。可見懲罰教育和體罰(包括變相體罰)的嚴格區別,所有的依法處罰教育都不會有體罰。在教育中,體罰這種違背教育法規的行為是必須反對的。
后果不同:因為懲罰教育是以愛為中心,立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讓學生在老師的關愛性的批評中揚蹄奮跑。它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春風拂面式的教育,讓學生在老師關切的目光中走出錯誤。如有些孩子集體意識差,好吃懶做的習氣明顯,本該他做值日的時候一溜煙跑了。如果老師僅對他說教一番,并讓他補上,他極有可能拿老師的說教當耳旁風,下次依然如此??扇绻覀冊趯ζ溥M行教育的前提下,帶有懲罰性地再讓他做兩次,情況可能會大為改觀。所以,教育帶點兒懲戒手段未嘗不可。只要"懲罰"教育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寄之以望、使之受益,那我們的"懲罰"教育就是成功的。
論文關鍵詞:留守學生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激勵教育
安??h華泰實驗學校是一所民辦公助、寄宿制、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學校的生源主要由劃片內招生和全縣因父母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代管的學生(留守學生)組成,為方便管理和學習,學校特設有全托班(吃住由學校托管)。通過筆者,發現這些留守學生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差、厭學、愛上網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抓好這幾個方面的教育。
1養成教育
留守學生由于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感覺情感上虧欠孩子,想在錢物上給孩子更多的補償,而孩子由于年齡小、自制力差、自理能力更差,花錢沒有計劃,很隨意,有的學生每周花錢多則幾百元,少則也有上百元,而錢卻大部分用在吃零食和玩耍上。表面上看,花費錢財是小事,可是用零食代替主食,必然影響學生的健康。天天吃零食也影響其他學生的消費觀,破壞學校的環境衛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消費習慣,同時也對他人產生影響。作為班主任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首先要與家長或其代管親屬取得聯系,適當控制學生的“錢袋子”,把錢花在恰當處;其次,進行親情教育,引導其認識到父母的錢來之不易,應懂得珍惜;再次要在班上狠抓一個“嚴”字,為此,一要有婆婆嘴、天天講、經常講。課堂講、班會講、課外看到學生吃零食還要講;二要制定班級公約,讓學生了解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錯的;三是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配合班主任工作,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效果顯著。但也要注意的是“嚴”要有張有弛,“嚴”要有“人情味”,能讓學生接受;“嚴”也應該有“愛”,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考慮、為學生著想,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是真正保護他們、愛護他們的。從而養成學生生活自理、自覺守紀、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學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很多長輩是不懂教育,一味地寵著孩子。所以,在留守學生中存在著許多不良行為習慣,如:吸煙、喝酒、賭博、打架斗毆等,追其原因有很多,但心理不健康是一個重要因素。盲目模仿、攀比、放縱、好奇、呈英雄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作為班主任應及時了解情況,掌握有關信息,加強家校聯系,發現問題,就平等地與學生交流,要盡量多一些善意的笑容,少一些漠視的眼光。這樣,我們就能激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愛心和寬容,激發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和學習的認識,讓他們的心理偏差及時得到糾正。因此,每位老師就應該是一名心理醫生,醫治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3理想教育
在“留守學生”當中,“讀書無用論”非常流行,在這種錯誤的思想指導下,學生厭學、逃學,人生理想不明確也就不足為怪。作為班主任,一項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端正學生的思想,樹立他們正確的學習觀。因此,要讓學生明白,讀書不是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道精神枷鎖,而是實實在在的一種生活,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世界上沒有一種學習是讓人痛苦的,學習會使人愉悅,會催人上進的;其次,“留守學生”成績普遍偏差,作為老師應正確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用一順包容的心去對待他們,不能因為自己在年終考核中受影響,就去挖苦、嘲笑、甚至漫罵這些學生。如果這樣,只會加重這些學生不配合、對抗、厭學、逃學;再次,還可以通過班級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有關“知識改變命運”的真實事例到班上宜讀,或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講述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學知識的趣味性,讓他們在學知識中感悟人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4激勵教育
“留守學生”由于基礎差,成績不理想,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如果老師重視不夠,學生往往會破罐子破摔,成為“問題學生”。作為一個優秀班主任,不僅要上好課、教好書,也應該善于利用時間和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要做好這個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學生對自己的信任。為此,老師應放下架子,主動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點,有針對性地在不同的場合有的放矢地表揚他們,讓學生的內心感覺到老師的表揚是真心的、真誠的;另外,要多開展班級活動,調動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在同學面前感覺到自已也是有優點的,也是很露臉的。這樣做既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又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自強心,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體會學習的快樂。
1.兩種愛國觀的起源
狹隘民族主義的國家是通過暴力掠奪和征服而來的,需要有集中的權力來維持統治和存在,同時,本民族國家和其他民族國家之間是對立的關系,相互斗爭而產生更為強大的民族國家是宣揚狹隘民族主義的統治者的主要觀念。統治者一方面需要人民維護本民族的生存和利益,對外采取各種偏激的行動來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感。另一方面統治者也借此控制人民的思想,在內部鞏固其統治地位。從歷史上看,只要有暴力和征服,就勢必出現狹隘民族主義這樣的意識形態,這是統治者用以侵略和維持統治的外衣,而人民則在不知覺中成為被掌控的對象。不同的愛國觀通過教育傳播,最終在人民的意識中形成,因此不同的教育觀念,也會對人們愛國觀產生重大影響。
2.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愛國觀下的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觀念
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比起遺傳素質和自發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力要大得多,教育把遺傳提供的可能性與環境所提供的后天條件充分結合起來,促進人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針對大學生處于青年價值觀和認識觀的關鍵階段,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結合兩種愛國觀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自由主義者在教育觀念上依舊強調人的自由。其中典型的教育理論有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的教育理念。人本主義者認為,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應該是個性充分發展的人,是自主發展的人。教育并非是指導性的,而是幫助和促進型的,教育的作用是為受教育的對象提供資源,由教育對象自主選擇、自由發展。建構主義者則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教育不能把概念作為預先決定了的東西交給受教育者,不以社會性的權威去壓服教育對象,受教育者對知識概念的接收,只能由他們自己以自身經驗為背景,來分析知識的合理性。故此,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中,人民愛國情感也是自主選擇的。人民不受政府宣傳的“主流思想”左右,而是理性客觀地看待個體和國家的關系,根據自身的體驗來決定個體對國家的情感。而狹隘民族主義者則要求牢牢掌控國家的學校教育。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政治功能是其一項重要的功能。與社會中其他影響因素相比,學校中所傳播的政治文化一般是社會中的主流政治文化,即統治階級的政治文化。受這種政治文化的影響,人們容易形成與統治階級相一致的思想意識,從而自覺地維護民族國家所謂的整體利益。狹隘民族主義正是看中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對人民灌輸以“愛國”概念,同化民眾思想,打著“愛國”旗號掩蔽其統治的本質。更有統治者實行“愚民”政策,隔絕外來的文化和知識,使民眾置身于無從選擇的境地。教育本是使人能更好、更全面地發展,而推行狹隘民族主義的國家卻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利用教育推行其所謂的“愛國觀”宣傳,達到維護統治者地位的目的。此時,教育已成了統治人民的手段,而非服務人民的方式。
二、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愛國觀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導
1.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愛國觀的比較
自由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同為意識形態,都是政治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都反映一定經濟和社會關系以及階級或階層的根本利益,以哲學、宗教、政治、法律和經濟思想等形式表現出來。這兩種意識形態之下愛國觀作為政治意識在基本性質方面也有相同之處,它們同是時代的產物,是在一個國家特定的文化和歷史中誕生的,具有時代性。其次,這兩種愛國觀皆會對社會成員的思想、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具有調整性和指導性。但是,兩種愛國觀也有著根本不同。自由主義的愛國觀以公民個人為出發點,將國家視為契約條件下的工具,強調公民在私人財產和利益得以充分保護的前提下,自發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狹隘民族主義的愛國觀以民族國家為出發點,將國家視為民族的象征,強調民族國家的利益,成員被民族意志統一情感,被要求對國家絕對忠誠。
2.兩種愛國觀對現實問題的態度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隨機抽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腫瘤內科接受治療的100例腫瘤晚期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齡21~83歲,其中食管癌11例,原發性肝癌14例,胰腺癌7例,乳腺癌13例,肺癌17例,卵巢癌16例,直腸癌10例,鼻咽癌9例,喉癌3例?;颊呔霈F腫瘤遠處轉移,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并服用止痛藥物,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
1.2方法
1.2.1評價工具
采用國內學者潘蘭霞翻譯修訂Ferrell等制訂的“癌癥病人疼痛調查表”,量表重測信度為0.65,內容效度為0.95,內在一致性信度為0.74。該量表共有16個條目,前9條調查疼痛知識,后7條調查疼痛經歷,以回答問題的正確率計算疼痛知識得分,疼痛經歷采用0~10級數字評分法,其中0級代表“一點也不”,10級代表“極其嚴重”。
1.2.2疼痛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員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對我院腫瘤內科6名具有豐富疼痛管理經驗的高年資護士進行疼痛相關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癌痛的原因及特點、癌痛的正確評估方法、癌痛的常用鎮痛方法以及癌痛的護理措施,6名高年資護士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實施研究。對照組按照腫瘤內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實驗組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在患者入院當天由培訓護士了解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藥物情況,并發放“癌癥病人疼痛調查表”,隨即對患者錯誤的條目進行糾正并告知其原因,同時向癌痛患者提供疼痛知識教育包括自身疼痛程度的評估與報告、止痛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疼痛管理技能的培養等。住院第2周時對第1周的疼痛知識進行強化教育,以后以此類推,干預4周后再次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分析。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疼痛知識答對率、疼痛經歷級別以及平均疼痛時間,運用百分比調查患者回答問題的正確率,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2.1疼痛教育管理模式開展的勢在必行
癌癥患者對癌痛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本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展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前癌痛患者對疼痛知識的答對率平均為25%,其中錯誤率高的條目為認為止痛藥只在疼痛嚴重時使用(4%)、癌癥疼痛是不可能完全控制(5%)、剛開始使用止痛藥劑量宜小,以防疼痛加重時再增量(7%)、長時間使用阿片止痛藥會成癮(7%)。結果表明癌癥患者普遍認為癌痛是癌癥進展的信號,多數人不愿意面對,更不愿意向他人透露病情;相當部分患者認為癌痛如癌癥一樣無法治愈,寧愿選擇忍受疼痛;加之對止痛藥物相關知識的缺乏,癌痛患者表現出對止痛藥物成癮性和耐藥性的擔心,以及藥物的毒副作用等,嚴重影響癌痛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只有在無法忍受癌痛的情況下才求助于醫務人員,這與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疼痛教育是有效疼痛控制和評估的前提與保障。護理人員針對癌痛患者存在的誤區,向患者詳細講解止痛方案和麻醉止痛藥物的理論知識,告知其規律性服藥可預防疼痛發生或病情加重;向患者介紹癌痛得到有效控制的成功案例,告知藥物成癮性發生率不超過1%,以消除患者的恐隱心理。護理人員主動、客觀、科學地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按時、合理給藥,及時給予健康教育,改變患者用藥觀念,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通過4周疼痛知識強化教育的干預,癌痛患者的思想觀念發生很大程度的轉變,自愿改變以往的服藥方式,疼痛知識及疼痛程度均得到明顯改善。
2.2護理人員自身業務素質的提升
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是保證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關鍵。國外學者對晚期癌痛患者的質性訪談研究中發現護理人員在癌痛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癌痛患者渴望通過護理人員得到癌痛相關知識和應對技能,并獲得支持,但實際上他們獲得的相關幫助卻非常有限。本研究開展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多內容多形式的培訓,使護理人員不斷學習相關學科知識,更新護理工作理念。通過與癌痛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在糾正癌痛患者認知誤區的同時了解其信息需求,使護理人員可有針對性地提供適時、規范、循序漸進的個體化護理方案,及時滿足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從而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同時促進護理人員業務水平的提升。
2.3癌痛患者自我疼痛管理能力的培養
疼痛管理是指通過疼痛評估、記錄、治療和護理,以控制疼痛的過程,包括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和保持臨終尊嚴,是一個長期、持續、動態和可行的疼痛控制的全過程。國外有學者研究指出造成癌痛管理欠佳現狀的原因除醫護人員因素之外,患者對疼痛管理相關知識缺乏、對疼痛評估方法認識不足、對阿片類止痛藥的成癮性和副作用的擔憂等亦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過開展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教育管理模式,規范化疼痛管理的各個環節,使癌痛患者更新知識與觀念,掌握癌痛的正確評估方法,認識到正確報告自身疼痛情況以及與醫務人員溝通的重要性,強化自身的疼痛管理意識。癌痛患者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疼痛處理,主動向醫務人員提供維持及調整止痛藥物劑量的依據,從而提高自身對癌痛的控制水平。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