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9 17:13:54
序論:在您撰寫營養安全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注重提高安防、責任意識,從“人防、物防、技防、聯防”多層面建立四道安全防線
(一)人作為風險防范的第一要素,其把握員工思想動態尤為重要。
在選拔、任用人員上把好“三關”,一是人員進入關。挑選政治素質好、思想品德高、業務能力強、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充實到會計、國庫等要害崗位,確保重要崗位隊伍人員素質過硬,工作作風過硬;二是人員思想關。關心要害崗位員工,既從靜態的角度掌握了解重要崗位員工的一貫表現,又從動態的角度掌握了解重要崗位員工的思想狀況,注意員工的心態變化,注重領導與員工的溝通,并將對重要崗位人員的思想關注延伸到“八小時”以外;三是人員教育關。開展多種形式的人生觀、價值觀、艱苦樸素作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增強員工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遵紀守法觀念。
(二)在風險防范設備等硬件的購置經費上,實行重點傾斜。
應投入資金對會計、國庫業務核算系統、監控防范系統、計算機安全防雷系統都進行大量的防護隔離改造,選配安全督導員,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各業務程序操作安全可靠,萬無一失。
(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規范日間操作行為,確保各重要崗位職責分明。
在計算機安全管理上,對各核算系統主機安裝屏幕保護,設置進機號令和密碼,對操作終端設置人離機后10分鐘自動退出,防止他人進入操作系統,對大額資金匯劃啟用掃描儀進行憑證預先傳輸,對辦公場所實施全方位監控布控。
(四)建立聯防互動機制。
應成立風險防范、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不定期組織對會計、國庫、等重要崗位進行檢查,定期召開安防例會,分析各股室崗位間存在的風險隱患,提出改進建議,形成書面報告。同時,與公安、金融機構建立金融安防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形成上下配合,協調一致的聯防機制,防止不穩定因素的發生。
二、規范操作行為,強化監督管理,構筑資金風險防范安全屏障
在重要崗位設置上,遵循不相容則相分離的原則,做到不該兼崗的不兼,不該代班的不代,避免出現混崗、替崗、亂崗,杜絕業務處理“一手清”行為;在賬務核對上,發行基金、行庫往來每天的發生額和余額由會計、國庫人員在營業終了后互相核對簽章,與所轄開戶單位、財政、稅務部門每月實行面對面對賬,由業務主管簽署核對意見,在計算機的使用管理上,對業務核算系統實行防護隔離和物理隔離,建立主機房進入簽到制度和計算機維護登記簿,防止非業務人員接觸核算系統,規定操作人員按要求設置口令、密碼,定期更換,填制《口令更換卡》。
三、嚴格制度執行,完善“四制原則”,預防和控制各類資金風險擴張
層層簽訂責任狀,將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直接責任、連帶責任通過責任狀形式加以明確。進一步完善“領導負責制、崗位責任制、事后監督制、責任追究制”風險防范四制原則,將風險責任分解落實到相關人員。要求各級業務操作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重要崗位人員考核制度,發現風險苗頭及時處理,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張。超級秘書網
四、在風險防范上實現“三個轉變”
(一)實現由事后被動防范向事前主動預防的轉變。
一改過去“亡羊補牢”的事后被動防范,運用事前預測,科技監測,事中評估等手段,對整個工作流程、操作環節、規章執行進行綜合評價,建立資金風險預警預報機制,將風險防范管理納入規范化、科學化管理軌道。
(二)實現由單一局部防范向立體全面防范轉變。
過去的風險防范主要以部門防范為主,沒有全局一盤棋觀念,缺乏整體聯防意識,體現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今的風險防范強調整體防范,以聯防群治為主線,從“人、物、技、聯”等多層面進行防范,做到事前預測、事中監測、事后檢測,確保支行從資金、發行基金到人、財、物安全。
【摘要】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病人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能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醫療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識的增強,醫療護理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護士是醫囑的具體執行者,承擔著疾病護理、病情觀察、健康教育等重要職責,每天與病人接觸的時間最長,擔負著重大的風險,因此,護理人員的素質對護理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護理人員素質對護理安全的影響分析
1.1職業道德、思想素質
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工作責任感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前提。護理人員每天面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擔負著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任務,有著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如果護理人員缺乏職業道德修養,不遵循醫德規范和規章制度進行工作,疏忽大意,就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和損害。常常表現為:責任心不強、觀察患者不細致、病情記錄不詳細、不及時匯報病情、延誤病情、查對不嚴格、不堅守崗位、、有章不循、工作態度不嚴謹、違反制度或技術操作常規、交接班不認真、服務態度差、缺少同情心等,這些都極易造成護理不安全,引發護患糾紛。
1.2業務素質
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是保障護理安全的重要基礎。患者病種各異,病情多樣復雜,需要護士具有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技術操作水平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及時果斷地采取相應措施,實施準確的護理。一些護士由于業務知識缺乏,經驗不足,護理技術水平不高或不熟練,操作失誤或錯誤,觀察不到位,對潛在并發癥預見不足,不能及時判斷處理,均可給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或額外增加患者痛苦,引發護理糾紛。有些護士缺乏溝通的藝術和技巧,護理過程中態度生硬,造成護患間溝通不良,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
1.3法律意識
護理安全與法律法規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而發生的護理缺陷或糾紛時有發生。如進行治療和護理時沒有注意遮蓋患者的隱私部位或隨意議論患者的隱私;漏記、錯記臨床護理記錄單;在做護理、治療前未充分做好解釋工作,征得患者同意,這些都可能侵犯了患者的權利,為醫療護理糾紛埋下隱患??梢娫谧o理工作中一些不在意的小事情都會隱含了法律的問題,護士若對護理行為缺乏足夠的法律認識,工作中侵犯了患者的權利,就可能引起護理糾紛。
1.4身體、心理素質
發生護理安全事故除了與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素質差、法律意識不強的因素有關外,還與護理人員的身體狀況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目前很多醫院普遍存在護理人員少,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護士是一個多元化、多角色的個體,多重角色的擔任及超負荷的工作,使護士身心疲憊,產生厭煩心理,有畏難情緒。造成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一旦不能很好地應對,即嚴重影響護理安全。
二、對策
2.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護理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是護理服務的首要前提。很多護理糾紛是由于護理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缺乏職業道德修養及服務態度欠佳而引起的。醫院要利用報告會、政治學習、觀看電影、錄像等各種形式對護理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護理人員的道德信念和慎獨精神,增加責任心,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業愛崗,認真負責,工作嚴謹、細致,對患者關愛、同情和理解,才能很好地完成護理工作,不出差錯。
2.2加強在職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護理人員良好的業務素質是保障護理安全的基礎,護士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熟悉各項護理常規和??谱o理,并善于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觀察和判斷病情變化,制定正確的護理對策與措施。因此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技術性護理缺陷的發生,促進護理安全工作的落實。護理管理工作者應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拓寬護士的知識面,獲得國內新知識、新觀念、新動態,強化“三基”訓練和考核,可通過組織護士業務學習、護理查房、護理競賽等活動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和積極性。對新畢業的護士要加強崗前培訓,實行專人帶教,加強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護理人員自身也要刻苦鉆研,勤學苦練,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還要有側重地學習心理、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提高溝通技巧和能力,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3加強護理安全性教育,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
醫院應對護理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教育應注意與規章制度學習、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做好護理安全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加強法制學習,特別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等與護理人員關系較密切的法律、規章制度,使護理人員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認識到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種潛在的法律問題。讓護士認識到違法的后果,加強責任心,自覺地以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其次,還要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即使發生了糾紛,處理時才會從容不迫,有理有節。
2.4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減輕職業壓力
護理人員配備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國際護士會將2006年護士節的主題確定為“保證安全的護士配置,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其內涵在于強調臨床護士的數量配置及專業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身體康復,強調世界各國要共同努力解決臨床護士的短缺和護士超負荷工作問題。護理人員編制、配備應以滿足臨床需要、保證病人安全為前提。護理管理者要根據每個科室的具體情況,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保證臨床一線護士的數量和素質,并注意結合學歷、職稱、年資及實際能力等綜合能力,對護士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分層次使用護士,倡導彈性排班,定期為護士進行體檢,為護士身心健康提供保障,避免超負荷的工作,減少護理人員疲勞、疾病的發生。
護士職業壓力問題也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近年來,一些醫院引入員工援助計劃(EAP)服務,對護士進行職業壓力和情緒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緩解了護士職業壓力,提高了工作積極性、適應性,使護士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發揮。醫院護理管理者要加強與護士的交流,了解她們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動態,為其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聘請專業人員對護理人員進行行為、心理的輔導和學習,培養其良好的行為和心理素質,提高護理人員自我控制和應變的能力,學會科學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以穩定的情緒和輕松的心態面對病人,才能保證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349.
[2]閻成美,翁廬英,李妮.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47.
[3]鄧健,李成琳.從潛在性護理法律問題看護理管理法制化[J].現代護理,2001,7(2):59.
【關鍵詞】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 食品添加劑課程 教學革新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生產中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因素,是食品工業的靈魂。食品添加劑課程立足于應用,讓學生掌握各類添加劑的性質及使用策略畢業論文,適當引入食品添加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食品科學技術和食品工業的飛速發展,許多新思維、新工藝、新技術、新手段不斷出現,人們對食品的安全、營養、功能更加關注,這些都對食品添加劑的發展,以及食品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我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食品添加劑的課程教學做了研究與探索,提出了相關革新倡議。
1.教學內容的革新
隨著高新技術在食品生產上的應用,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用量在不斷更新和增加。理論教學內容應有一定的穩定性,但 論文格式范文一成不變的,應隨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在此基礎上對食品添加劑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革新。
理論教學上,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增加和完善理論教學內容。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已經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由于多起濫用、超范圍、超劑量使用添加劑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些人談"添"色變,對食品添加劑沒有正確的認識。我在食品添加劑概述中增加了有關食品添加劑安全性方面的內容,補充了有關食品添加劑利弊的權衡不足,讓學生對添加劑的安全性有上一個正確認識;并及時補充和更新食品添加劑的有關新標準,使學生強化法制觀念,強化對標準的認識,強化職業道德,為日后從事食品行業打好基礎。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我結合食品加工工藝對各種食品添加劑介紹,如果凍加工過程中增稠劑和香精香料的使用,火腿腸加工過程中亞硝酸鹽的使用,冰淇淋生產過程中增稠劑、乳化劑等的使用,等等,使枯燥的添加劑特性和作用的介紹形象起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添加劑的作用原理和正確的使用策略畢業論文。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開展對食品企業、食品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利用到食品企業實習的機會,向技術人員了解產品生產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要點,了解生產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主要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使用量、適用范圍等。并針對調研結果組織討論,討論該添加劑的使用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作用是什么,為什么選擇該種食品添加劑,使學生能將理論與實際有機聯系起來。組織學生到當地的食品市場進行調查,通過查看標簽,了解食品添加劑在眾多食品中的應用,對添加劑的適用范圍和使用量有具體的了解。通過企業調查和市場調查,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到了實際,不僅增加了對本門課的感性認識及興趣,而且提高了淺析碩士論文不足分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2.教學策略畢業論文的革新
在食品添加劑課程內容不斷調整的同時,相應的教學策略畢業論文和手段也要不斷改善,這樣才能滿足新世紀對高素質食品專業人才的需要,才能推動論文范文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在教學革新過程中,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講授內容豐富,形式形象生動、直觀易懂,對增強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教學中過程中播放電視、影像資料的短片,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每周質量報告》,綜合頻道的《焦點訪談》等欄目中有眾多的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精彩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食品添加劑的理解。加大對網絡資源的使用,要求學生對影視資料中提到的熱點不足進行網絡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對熱點不足的了解,進行課堂討論,學生學習熱情高,教學效果很好。上網查資料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而且是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的一種手段。其次,由于食品添加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每一個內容都與應用息息相關。因此,采用案例教學可以強化基本知識的教學效果,也是推進學以致用、增進對食品添加劑直觀印象的一種手段,還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案例教學法是以真實案例為引導的教學策略畢業論文,其核心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即通過具體案例淺析碩士論文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與運用,豐富課堂內涵,激發教、學雙方的活力和效率。
3.考查形式的革新
成績考查是教學過程的 重要環節,運用得好,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達到教學要求。優化考核內容比例可加強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疾閮热莅ㄆ綍r成績、食品調查、課程論文、期終考試等。
結合考勤和課堂表現考查平時成績。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等考查學生的平時表現,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
組織學生進行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的市場調查,并完成市場調查報告,增強學生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并鍛煉學生發現不足和解決不足的能力,為撰寫課程論準備,食品調查報告占總成績的10%。
在講授完食品添加劑理論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撰寫課程綜述文章。通過撰寫論文,學生不僅更加主動深入地學習和掌握了食品添加劑知識,還鍛煉了查閱、閱讀文獻和寫作的能力。課程論文的成績占總成績的30%。
本門課程在內容全部講完之后進行期終考試,考試不是論文格式范文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可以促使學生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考試教師可以知道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借以改善教學策略畢業論文。期終考試的成績占總成績的40%。
總之,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革新與實踐,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提高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國華.食品添加劑應用基礎[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郝利平,夏延斌.食品添加劑[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3] 孫保國.食品添加[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自“有機農業”出現以來,其產品是否“更營養”的問題就一直爭論激烈。許多關于有機農業的研究也致力于比較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的差異,不過一直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美國農業部一直公開申明,不對有機產品是否更有營養和更安全發表評論,也不允許宣傳有機產品相對于常規產品的優勢。他們的邏輯是:沒有靠譜的證據,不允許想當然地亂說;如果消費者“相信”它更好,那是他們的自由。
盡管如此,廣大消費者還是希望有一個“是”或者“不是”的結論。前段時間,英國食品標準局委托倫敦衛生與熱帶醫藥學院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整理。該機構的幾位研究者廣泛地搜索了國際學術界最常用的學術文獻數據庫,并與該領域的主要研究人員聯系,請他們提供補充的研究論文,最后獲得了過去50年間發表的162篇比較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營養成分差異的論文。然而,這些論文中有許多存在著研究缺陷,研究者認為這樣有缺陷的研究不能說明問題,就把它們剔除了。最后,剩下了55項高質量的研究?!案哔|量”意味著滿足這些條件:清楚地說明了所采用的“有機”生產方式;提供了確定的物種名稱;清楚地說明了對什么營養成分進行分析;描述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說明了所采用的數據統計方法。
他們把這些研究中檢測過的幾百種營養成分分為11類,對所有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有8類營養成分的含量在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中沒有差異,而其他的三類營養成分中,常規產品的氮元素含量高一些,而磷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低一些。三種成分的差異都在百分之幾的范圍內。但是,這三種成分上的差異并不帶來營養意義上的差異――比如說,我們并不能說含氮量高或者含磷量低表示營養好還是不好。所以,他們的結論是“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在營養方面沒有差異”。
一、課程的重要性
飼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水產品品質的好壞,水產品質量的好壞又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衛生、無公害的水產品將會備受消費者的青睞,而正是動物飼料、水產品、人類食品這樣一條食物鏈,使飼料的質量安全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源頭。對飼料進行分析和檢測,則是飼料質量與安全的技術保障。
二、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存在的問題
無論是飼料原料,飼料的加工工藝還是飼料成品的保存都關系到飼料的質量,因此通過《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們既能掌握各項檢測技術及原理,熟知相關儀器的操作,又能根據飼料分析得到的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挖掘影響飼料質量的因素,成為一名具備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在現有的課程設置和管理模式下,該門課程的教學實驗以驗證型實驗項目為主,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一個實驗充其量有三個學時,學生們因為沒有全程參與,故對某些環節半知半解,質疑或改進技術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靈活應用的鍛煉機會較少。為通過飼料分析與檢測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在飼料質量安全評價和管理方面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有必要利用課余時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基礎上,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成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們在目前的教學實驗課程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飼料分析檢測課程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開放式實驗教學
開放式實驗教學,顧名思義即整合教學和科研資源,打破教學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內外資源,充分利用產學研平臺,讓學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論和實驗學習的基礎上,以創新實驗和畢業論文設計為契機,以創新思維培養為導向,在校內外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中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1)實驗內容的改革。根據飼料質量評價要求按部就班檢測飼料原料、配合飼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項營養指標、衛生指標,再與相應的標準相比較,得出待檢物是否符合質量安全要求,是本課程所應達到的最基本的培養目標。為順應創新人才的培養趨勢,結合課程學習進行科研成為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1]。建議采用由簡到繁的培養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原來的單一驗證實驗調整為綜合實驗,針對某一種飼料原料或配合飼料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的飼料質量評價實訓,鼓勵大學生進入專業教師的研究隊伍,開展相關創新實驗或畢業論文設計,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2]。①綜合實驗方案的確定:以3人小組為單位,首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撰寫針對特定原料或配合飼料質量安全評價的實驗方案,選擇針對性強的評價指標,再由教師修改實驗方案。②飼料原料的識別: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配合飼料學》等課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展示常見的飼料原料實物,給同學們最直接的感官認識。③檢測分析過程:每組派出若干名代表參與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熟悉實驗儀器使用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配合老師指導其他學生正確地使用實驗儀器[2];在實驗教學課堂上,老師給每個實驗小組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做實驗。④數據的處理:除計算檢測結果外,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實驗結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現非正常結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學生避免用實驗指導書上的“注意事項”代替可能原因。設置三人小組的目的是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確保每一小組至少得到三個“平行”數據用于統計分析,若條件允許,還可比較三人小組的實驗結果與同一名學生得到的三平行結果的異同,讓學生在教學實驗中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性。⑤安全質量評價:根據選定的單一指標和多項指標綜合評價飼料或原料的質量,并分析影響原料或飼料質量的可能因素。此過程須以熟悉原料及飼料標準,飼料及添加劑管理條例和相關法規為前提。⑥作業要求及反饋:實驗報告的撰寫,強調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報告中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及時講解分析。據筆者六年的教學經歷,發現學生盡管在實驗初期不能寫出規范的實驗報告,但只要經過2~3次針對性的反饋和輔導,就會寫得非常流暢。模仿小論文的結構和要求書寫實驗報告,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飼料分析與檢測質量安全評價實訓。校園內的教學不容易給人緊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學生派到公司或專門的質檢機構強化飼料分析與檢測能力、飼料質量安全評價和管理能力。據筆者幾年的帶教經歷,發現飼料企業是非常不錯的實訓平臺。與學校里比較枯燥的說教相比,在企業進行的現場教學顯得更為生動。在那里,學生可以親眼目睹各種飼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飼料的加工工藝。在兩周左右的實訓中,同學們除了鞏固、強化原料和配合飼料成品的質量安全指標檢測能力外,配合飼料半成品的車間質量監控也能彌補因校內無成套飼料加工設備而缺少相應學習內容的遺憾。實訓中,與一線工人同工,能讓學生快速高效地學習到多種技術;與相關部門領導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地學到針對性強的飼料質量管理方法。期間,邀請公司的技術人員開設專題講座,更能針對性地解答實訓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踐六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與水產飼料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或拔尖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聘請具有一線工作經驗的企業領導或部門經理作為校外兼職導師,能切實有效的為水產養殖專業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方向的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3)飼料分析與檢測的延伸。通過分析與檢測,獲知了飼料或原料的質量與安全性能,但還不能從根本上了解其對水產動物安全性的影響,為此,通過創新項目的開展以及畢業論文的設計均能使飼料分析與檢測結果用生物學的方法加以驗證,在科學研究中使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的內容得到升華。①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方向創新項目的開展。對于1~2年級的學生而言,專業水平有限,因此開展創新研究有相當大的難度[4]。筆者指導的幾名學生盡管當時沒有取得預期的研究結果,但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遠遠超過未做過創新實驗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大有提高。因為任何創新實驗的實施,學生們都經歷了項目申請書的撰寫,原料營養成分的檢測,飼料配方的設計,實驗室條件下配合飼料的制備以及飼養試驗;實驗結果的處理和項目結題材料的匯總,對飼料或原料的質量安全評價已經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級參加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的學習時,就會有較強的全局駕馭能力,也具備了多角度分析、解決課程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推薦優秀學生參加專業教師的課題研究也能起到異曲同工的效果。在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自身的科研思路會更開闊,這樣,教師與學生在教學科研活動中就能達到雙贏的效果。②畢業論文設計。盡管畢業論文設計是獨立于實驗教學的課程,但是從培養專業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畢業論文設計作為專業課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因為實驗教學課時數不夠,學生無法全程參與實驗,或創新項目限項申報,受益面不廣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養的整體性、邏輯思維的連貫性而言,建議結合專業特點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這樣的畢業論文設計不失為變零散的專業知識為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有效途徑。有良好的科研訓練基礎的學生,較易完成畢業論文設計,也較易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從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開放時間的保證。為保證學生能在課余時間參加實驗,就必須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指導老師和教輔人員也應該在開放時間內繼續上崗,這就需要學生層面劃撥經費給予勞務支持。另外,可適當安排研究生參加實踐教學指導本科生,實現大學生培養和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雙贏局面。允許學生跨學期完成該課程的學習也是不錯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轉變
考核方式是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難點,沒有標準答案可供參考,全憑指導教師主觀打分,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勞動果實,以高度的責任心,用伯樂識駿馬的慧眼發現學生任何可能的閃光點。任何一項能力的培養、實驗項目的實施都是以充足的時間保證為前提的,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投入是本課程的考核基礎。其次,在注重實驗技能考察的同時,把每一個實驗的方案設計、實施過程、結果的呈現和分析討論等環節都作為考察要素,將綜合實驗的整體性作為重點考察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過程體驗中接受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
所謂滲透,就是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時,對教學中涉及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適當的知識加深、更新以及思維拓展.通過畫龍點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既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對緊張的教學時間安排造成新的沖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1.3食品營養衛生知識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同國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家對國民的食品衛生教育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滲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種由5個苯環構成的多環芳烴,是含碳染料及有機物熱解的產物,具有強致癌性,在燒烤、燻制食品如烤鴨烤羊肉串中含量較多.對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結合芳香烴的學習,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在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以阜陽空殼奶粉事件為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或營養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樣會危及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這些知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杜絕陋習,改變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以防止學生在食用時或食用前的處理不當造成食品污染.
2進行專題知識講座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的食品安全知識,是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融合、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但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識,學生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識缺乏一種整體感.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由零星、分散走向整體、統一,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應對同類食品污染物進行歸納總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和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機污染物很多,通過調研我們得知,有毒重金屬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嚴重.由于重金屬常以慢性中毒的隱蔽方式危害人類,因此常被消費者忽視.而在有機教學中,重金屬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有機反應中,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金屬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視,我們以曾昭瓊主編的《有機化學》為教材,將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屬的有機反應進行總結.以此為平臺,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專題講座.相關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金屬汞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鉛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鎘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錳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鉻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等.通過專題講座,學生關于重金屬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體的認識.由于我們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學生反應強烈,在進行激烈討論時認為有機化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如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發展綠色化學,消除有機反應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現狀.
3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
通過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滲透以及專題講座的途徑,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同時,學生在上述途徑中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處于“被動”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來認知食品安全知識,從更深層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彌補前兩種途徑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與有機化學教學的融合.
課外討論和小論文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有選擇地布置課外討論作業,可以是具體的題目,也可以是一個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外討論或撰寫小論文.如2011年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劑風波,我們將其融入酯類化合物的學習過程,因為塑化劑的化學本質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了使學生對塑化劑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們讓學生撰寫與塑化劑相關內容的小論文,學生完成得很好.他們不僅通過文獻資料對塑化劑的化學本質、種類、在工業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劑的原因、對人類的潛在危害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那我們在實驗課上所制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劑的效果?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學生還設計出相關實驗來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劑的目的.更有的學生從塑化劑偶然被發現,感覺到化學專業的學生擔負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為有機化學中涉及的波譜分析是現在質檢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學習鹵代烴融合塑料的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塑料對食品安全影響.結果,同學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認為塑料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在焚燒塑料時,易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只要吸入一點點,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癥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溫情況下銷毀不會產生二惡英,提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課外討論和小論文撰寫,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起了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熱情.因此,通過課題討論,也間接培養了“專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類似小論文撰寫和課外討論的內容還有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峻.嚴峻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與普及,造成了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了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民眾宣教食品安全知識.該課題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滲透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平臺,將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來關注食品安全,從而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基于此,我們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社會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同學們積極將課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過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宣講過程中實現學以致用,使有機化學教學與食品安全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眾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為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做出貢獻.
5總結
論文關鍵詞: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癥狀,臨床護理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發生與遺傳、過敏、感染因素及某些藥物等有關。急性發作期時,由于細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伴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腫,腺體分泌亢進,產生呼吸困難、胸悶、氣急、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加劇,伴可逆性氣流受限,可經治療緩解。我院呼吸內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支氣管哮喘13例,現將其急性發作期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呼吸內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支氣管哮喘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齡53~79歲;急性發作期均表現煩躁、全身大汗、嚴重弊悶、端坐呼吸、心率110~140次/分,經皮測血氧飽和度80~90%,可持續數小時或更長時間,療程7~21天,經治療后均好轉出院。
2、護理
2 .1心理護理
哮喘病人急性發作期,病情重,情緒緊張護理論文,擔心治療效果,懼怕操作檢查。在進行治療時,應關心體貼病人,通過親切的交談,真誠的態度,消除患者的恐懼與不適應。動作輕柔,操作熟練,贏的病人的信任和安全感。訓練病人逐漸學會放松技巧及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穩定的情緒,利用自我調節的方法可以起到藥物難以調節的作用。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心理問題,有利于提高哮喘的治療成功率。
2.2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減低不愉快的程度論文格式。將患者安置在安靜、通風好的病室,病室內不宜放置花草;哮喘發作時,患者全身大汗,常采取強迫坐位,應給予及時擦干汗液,更換清潔衣褲、被褥;不能平臥者,給予適合的支撐物,如移動餐桌、升降架等,指導患者兩臂前撐,兩肩聳起,以助用力呼吸,發作過后可采用側臥位休息。至少2小時更換一次,避免骶尾部受壓時間過長,導致壓瘡。
2.3病情觀察
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人癥狀、體征的變化,詢問其呼吸困難的程度,觀察輔助呼吸肌的活動情況,有無冷汗、發紺、咳嗽、咳痰,胸部有無哮鳴音,測量和記錄體溫、脈搏和呼吸及哮喘發作的持續時間。配合醫生監測肺功能指標,進行動脈血氣分析,以便準確判斷療效。如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突然增多,呈黃色伴發熱,可能為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如病人突然出現一側胸痛伴嚴重呼吸困難,應考慮氣胸的可能;當PaO2<8kPa、PaCO2>6.67kPa時,說明病人已經進入呼吸衰竭狀態。 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護理論文,并做相應的護理;哮喘發作有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有窒息等危險,可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因此,床旁備好氣管插管的設備和物件及各種搶救物品,配合醫師搶救。
2.4.用藥護理
遵醫囑給予支氣管擴張劑、激素等藥物以緩解氣道炎癥和水腫。氨茶堿是有效解痙、止喘藥物,靜脈推注時,若濃度過高、速度過快,可導致惡心、嘔吐,甚至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導致死亡。故在使用時,應在觀察藥物療效的同時密切注意其不良反應。激素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有效藥物,但副作用較大,須注意觀察。霧化吸入治療可以濕化氣道,稀釋痰液,利于排痰。告知病人用口吸氣,用鼻呼氣。在霧化吸入治療結束后后,應注意幫助病人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時可吸痰,及時漱口。
2.5氧療護理
病人哮喘急性發作期、PaO2<6.67kPa、發紺,給予鼻吸氧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塞吸氧時氧流量2~4升/分,面罩吸氧時氧流量4~6升/分,吸氧期間15~30分鐘巡視一次,保證氧療安全,有效。使PaO2保持在9.3kPa以上即可。當PaO2>6.67kPa時,應改為持續低流量(1-2L/min)吸氧。因高流量吸氧會使氧分壓繼續上升,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化學感受器對呼吸中樞的興奮作用消失,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而誘發肺性腦病。吸入的氧氣需加溫濕化,以減少對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2.6飲食護理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間也營養消耗大,體內的水分、蛋白質等大量消耗流失,應及時給予補充,增強機體抵抗力論文格式。因此,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每天飲水1000~3000ML,并根據患者的飲食愛好護理論文,給予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同時,要向患者解釋合理飲食對增強抗病能力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盡自己的努力多進高營養食物。不能由口進食者,必要時可靜脈補充營養。
2.7排痰困難的護理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患者會伴有咳嗽、咳痰。痰液阻塞氣道,可增加氣道阻力,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難。因此,促進痰液排除是重要的護理措施之一。鼓勵病人主動咳嗽咳痰,幫助病人翻身,叩背。叩背時,手指并攏稍合拳,由兩側向中央,由下而上,必要時給予吸痰。霧化吸入治療可以濕化氣道,稀釋痰液,利于排痰。在霧化吸入治療結束后后,翻身叩背,引流排痰,必要時可吸痰,及時漱口。
3、小結
參考文獻:[1]安靜.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體會[J],社區醫學雜志,2006
[2]陽鳳華.117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