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52
序論:在您撰寫測繪行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健詞:測繪新技術 畢業論文(設計)模式 測繪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項目: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11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47)
作者簡介:胡青峰(1980-),男,河南省汝南縣人,博士,講師。
1引言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計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綜合性教學環節[1],通過完成畢業論文,學生既能夠很好的對自己四年來的學習與實踐成果進行全面的總結,也能夠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工作方法,是一個學習深化和升華的重要過程。但不同的學科由于其學科性質不同,要想更好的體現以上觀點,其畢業論文或設計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測繪工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科學,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在現階段測繪新技術形勢下,如何更好的使學生達到“厚基礎、寬專業、強素質、重實踐和有創新”的培養目標,探討測繪新技術形勢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意義重大的。
2測繪新技術特點分析
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了彌補傳統測繪技術的不足和滿足現代測繪的要求,測繪科學涌現出了新的測量技術,主要有GPS技術、GIS技術、RS技術、攝影測量技術以及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等。其測量呈現如下新特點:
(1)作業模式數字化
測繪部門傳統的生產作業模式正被數字化技術所取代,如:地圖數字化、數字攝影測量、掃描數字化等。計算機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正逐步出現在測繪生產作業流程中的各個關鍵部分,傳統測繪生產工序正被簡化,新型測繪生產作業以及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這要求學生對計算機軟件要有較好的運用。
(2)測繪技術一體化與復合化
隨著計算機新技術的發展,測繪技術也出現了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如內外業數據處理一體化、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一體化、“3S”技術集成等等,這種一體化與復合化的特點將有利于網絡化觀測體系的形成,必將會大大提高測量作業速度和測量數據處理效率,并提高測量數據的精度。測繪技術的一體化要求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綜合能力。
(3)測繪設備的兩極化
新技術測繪設備的生產正向兩極分化的趨勢發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微型化和可攜帶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其功能和性能也更可靠。這一變化對我們的啟示是,在教授學生傳統測繪儀器使用的同時,必須加以強調和落實學生掌握和運用新理論和新儀器的能力。
(4)測繪信息的網絡共享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也飛速普及全球,這一工程不僅實現了資源共享和生產過程管理的網絡化,而且促進了網絡化由生產部門一直延伸到用戶。這種發展導致了測繪生產組織結構必須加大信息服務能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在生產組織結構中趨于專門化,這也就加強了學校和測繪單位和外界建立新的合作關系的必要性,以便空間數據資源的互補。
3建議
在測繪新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針對如何利用測繪新技術開展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達到我?!昂窕A、寬專業、強素質、重實踐和有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前面分析本研究給出以下建議:
(1) 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將畢業論文(設計)與生產聯系起來,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相關行業特點、現狀和發展前景,清楚社會對各種類型人才的需要,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會定位,進一步激發其刻苦學習與立志成才的積極性[2],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測繪新技術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其解決實際生產實踐問題的能力。
將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可以引導學生對測繪新技術理論的學習、探索、創新和應用,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能力,為以后學生繼續深造從事科研活動打下基礎。
(2) 與學生興趣愛好相結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我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厚基礎、寬專業、強素質、重實踐和有創新”。與其它專業相比,測繪工程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面專業性強、專業面較窄。因此,在開展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時考慮到教學大綱的同時,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所學到的各種基本理論和技術,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題目特別是與本專業相關的邊緣學科,且難度達到畢業論文(設計)要求,應該是被允許和鼓勵的。這樣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開展畢業論文(設計)的興趣,有利于獲取創新性的成果。
(3) 與學生就業方向相結合,為學生以后就業打基礎
對于有意向到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或繼續深造的學生,根據科研院所的具體情況,指導老師可以重點考慮為該類學生選擇與測繪新理論相結合的論文形式的相關課題,對于有意向到生產性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學生,指導老師可以重點考慮為其選擇與測繪新技術或方法相結合的設計形式的相關課題。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直接讓學生到意向單位實習,結合意向單位課題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為學生快速轉變角色、適應單位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礎。
(4) 注重交叉學科的選題,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隨著測繪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在選題時,還應注重交叉學科的選題,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測繪科學與技術大的學科框架下選題,即可以適當與新發展的相關專業相結合,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整個測繪科學與技術知識的全面掌握和運用;二是與學校特色相結合[3],多與相關水利專業相結合,一方面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學生對學校辦學強項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為學校特色專業引進了新的先進的測繪技術,促進了學校特色專業學科發展。
4結束語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綜合運用過程,是檢驗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對畢業生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自學專研能力以及各種綜合能力的檢驗和提高,是學生畢業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綜合實踐機會,是衡量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評價內容。針對測繪新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為真正把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培養成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其畢業論文(設計)模式仍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姚黔貴,張鵬飛. 測繪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礦山測量,2004(3):63-64.
關鍵詞:業主委員會 性質 問題 對策
所謂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物權法第七十條規定,業主對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即,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可分為三部分:所有人對其在構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獨立性的建筑物部分享有專有所有權,對由全體或者部分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建筑物部分享有共有權,及基于共同事務而產生的成員權。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同時含有了物法性因素和人法性因素。物業的所有人即物權法上的業主。由于業主所處“物”的特殊性,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所涉及權利的復雜性,及業主的居住利益,使得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出現成為必然。
1 業主委員會的性質
基于建筑物區分所有的事實,小區業主有需要共同維護和處理的事務,由此,有必要將業主聯合起來,組成業主大會商討、決定和處理小區事務。但是,對于人數眾多、背景各異的業主而言,每次業主大會的召集、召開和組織都是需要極大的精力和成本,業主委員會在這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勢。同時,不能忽略的是,業主委員會以一種草根的民主方式積極促進了人們的民主意識。
首先,業主委員會是業主自治機構的一部分。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是業主自治的核心機構,同時也是業主大會的常設執行機構。它代表全體區分所有人執行業主大會的決議,維護全體區分所有人的利益。具體的工作如召集業主大會會議,報告物業管理的實施情況;代表業主與業主大會選聘的物業管理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及時了解業主、物業使用人的意見和建議,監督和協助物業管理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監督業主公約的實施等。
依此,可將業主委員會的職責分為對內部分和對外部分。業主委員會依據業主大會的決議和相關章程,協調和處理業主內部區分所有人(使用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代表全體業主對外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簽訂合同,監督物業公司的工作;代表全體業主與房屋行政主管部門、居民委員會、派出所等各類管理部門打交道。
其次,業主委員會具有公益性。它并不謀求經濟利益。其工作范圍僅限于與物業相關的活動。不得作出與物業管理無關的決定,不得從事與物業管理無關的活動。但可以將屬于全體業主的公共設施、場地、房屋等物業委托他人經營或進行租賃,以其收益來補貼業主委員會的活動經費和物業管理費用。
2 業主委員會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業主委員會是業主自治的主要表現形式。但是在現實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業主委員會不按規定召集業主大會會議;或者業主委員會集體辭職;業主委員會在任期屆滿仍未完成換屆選舉;甚至業主委員會委員為了謀求個人利益挾制物業管理企業,或與其一起侵犯小區所有業主的利益。具體來看,主要有:
一是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取得收益范圍的界定。現行規定允許業主委員會對物業共用部位、設備設施從事一定經營,取得收益,但具體范圍不清,易與一般盈利行為混淆。如業主委員會將停車位出租給非業主使用人獲取收益,該行為看似利用共用部位取得收益,卻又侵害了業主的優先使用權。
二是業主委員會管理行為與物業管理企業服務行為、居委會社區管理行為的沖突。三者的權利界限不明朗,經常出現互相爭奪或推卸責任的局面。有些居民委員會將本應由自身完成的工作交給業主委員會承擔;有些業主委員會委員本身為物業管理企業人員,監督權名存實亡;有些業主委員會任意干預物業管理企業開展工作;有些業主委員會維權方式不當,如在物業服務微小瑕疵的情形下即鼓動業主拒交全部物業管理費。
三是在管理維修資金或其他由業主籌集的資金問題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矛盾較為突出。如部分業主委員會大權在握,擅自將維修資金出借給商業機構從中牟利,有的小區甚至出現業主委員會主任挪用維修資金炒股或購置房產。又如一些業主委員會怠于行使權利和職責,將物業管理資金、權利全盤交于物業管理企業,使得二者的職責更加不明。
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業主委員會運作制度不成熟。業主委員會是自治機構,法律不會更多地進行干涉,主要依賴于業主大會的授權及業主大會制定的各項議事規則及運作規則等。但是由于專業性水平不高等原因,業主委員會的運作缺乏一整套的機制。在目前的狀況下,業主委員會權力的運作和責任的承擔不對等。
第二,缺乏監督機制。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可依法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但這是非??辗旱?。有很多業主由于公共權利意識的淡漠,只要事不關己,往往就是高高掛起的態度。
雖然法律對業主委員會的違法侵權有所涉及,比如規定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違反法律、法規的,由物業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決定,并通告全體業主。但這一規定不痛不癢,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因為業主委員會產生的權利義務最終是由所有業主來承擔,缺乏對委員法律責任的規定。
3 建立健全業主委員會制度的對策
其一,對業主委員會的委員資格進行量化?,F行相關法規只是規定,業主委員會委員應當由熱心公益事業、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業主擔任。但是缺乏具體的考核標準。而且,在小區內,業主往往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遴選合適委員的難度。
其二,要求業主委員會嚴格按照規定運作,其工作情況應當定期以書面形式在物業管理區域內公告,接受業主的質詢。以最大可能的透明度接受業主的隨時監督。
其三,建立業主的救濟機制。如浙江省物業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業主委員會及其委員未能依法履行職責或者其行為損害全體業主共同利益的,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可以根據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提議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業主委員會不按規定組織召開業主大會臨時會議的,物業主管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應當指導業主召開。
業主大會臨時會議有權根據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提出質詢、依法撤銷業主委員會所作的決定或者改選業主委員會。
其四,提高小區業主的權利意識,加強小區的輿論監督。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44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8-99-02
隨著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作為會計學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理論還是在實際工作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帶來一個我們具體從業者們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我們這些從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人員有沒有能力來適應這種變化?這個是擺在我們面前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從整體上看還是比較薄弱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亟待規范和解決。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人員的綜合專業素質不高
會計人員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職稱偏低,業務素質不高。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在崗的會計人員中相當一部分是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培訓,系統的財會專業知識仍比較欠缺。他們由于對我國現行新的會計制度很不熟悉難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和滿足機關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要求。
(二)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不專
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根據“三定”方案及工作實際,沒有設立單獨的財務部門,很多單位的財務人員都設在辦公室。由于辦公室的編制有限,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工作量在每個月份內的分布并不是很均勻,因此很多單位的財務人員都是辦公室工作人員兼任。很多單位都有一種想法,“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多簡單啊,哪有企業會計復雜啊,只要不影響花錢,在單位內部找倆信得過的人能給記記賬就行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目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中牽扯的科目不多,全年的業務相對單一,通俗的來講就是一收一支,這種看似簡單的東西往往做起來就很考驗會計人員的基本功。因為你沒有機會去做很多華麗的會計分錄,你也沒有余地進行眼花繚亂的報表調整。要做好會計工作,需要的就是會計人員始終如一的細致與堅持。
(三)會計人員對自身的職業感不強
會計的職能是核算和監督,會計的核算職能就是為經濟管理搜集、處理、存儲和輸送各種會計信息;會計監督是指通過調節、指導、控制等方式,對客觀經濟活動的合理、合法有效進行考核與評價,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響,以實現預期的目標。這是我們在基礎會計中最基本的一個概念,但是我們發現很多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在這個方面做的還很不夠。很多會計人員都是在應付差事,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求甚解,不鉆研業務,總有一種“別那么認真”、“差不多就行了”、“領導怎么說我就怎么做”的想法。這種想法看似是一個很務實或者說很聰明的想法,但這是以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核算和監督能力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會計人員沒有進行合理的賬務處理,然后再有這種得過且過的想法就顯得有些不稱職了,甚至是有些愚蠢了。這么做的結果是本來很好處理的事,經過會計人員做賬后卻使問題更復雜了,給自己和領導都帶來了麻煩。
二、原因分析
(一)對會計工作的嚴肅性和專業性缺乏重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會計改革的不斷推進要全方位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本行,還必須具有法律、管理等相關知識。但從會計隊伍的實際情況看,大部分會計人員只了解簡單的核算知識,會計工作局限于記賬、算賬和報賬,沒有參與分析決策和管理。會計人員不能局限于單純的會計核算,而是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預測分析能力、綜合協調能力。作為單位來講,在這些方面對會計人員的培養重視的不夠,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存在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二)會計人員的培養和儲備體系尚未建立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隊伍是搞好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而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隊伍,除加強理論業務培訓,提高政治素質外,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保持會計隊伍的穩定性,使其在實踐中不斷磨煉,積累豐富的業務知識,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
此外,會計人員的個人發展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例如在不單獨設立財務機構的單位,財務常設在辦公室。使得從事會計工作人員的個人發展受到了影響,會計人員只能擔任辦公室相應領導或非領導職務而實現其發展和提高其工資待遇,而這些職務數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這樣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會計人員的積極性,不利于其發展。
(三) 會計人員的自信心還需加強
會計學作為一門基本理論應用學科,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通常來看,似乎想做一名會計的門檻很低,但是要做一名在行業中高層次的人才確實是很難的一件事。從事了會計工作就選擇了終身學習,會計知識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我們從事的是一份很專業、受人尊重、很有含金量的勞動,所以我們應該對自己充滿自信。會計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工作,既要掌握現代會計、財務、稅法、金融、財政、計算機理論和技術,又要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是需要付出長久而艱苦的努力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的。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原則,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單位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同時合理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從而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組建由單位負責人擔任組長的內部控制建設領導小組,并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者確定負責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工作的牽頭部門。牽頭部門一般應由各單位主管財務工作的部門擔當。內控部門或者牽頭部門在開展內部控制相關工作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財會、內部審計、紀檢監察、政府采購、基建、資產管理等部門或崗位的作用。
要建立健全財務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建立會計機構,配備具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會計人員。單位應當保障財務部門的人員編制,以便財務部門能夠實施必要的不相容崗位分離和輪崗。在會計人員的選用上,把好入口關,將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作為選拔和任用會計人員的重要標準,切實加強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素質。
(二)科學地開展財務集中核算
由于部分單位受到體制限制,科學地開展會計集中核算是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的有效渠道。建議在地方財政部門下單獨設立財務核算中心,可設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主要承擔本地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以及相關企業的記賬工作。人員渠道可以從現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選拔優秀的人才抽調。通過成立財務核算中心,可以對地區的財政資金進行科學和有效的核算與監督,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也是對加強廉政建設預防腐敗的一個有力抓手。
另外,也適當地解決了會計人員自身發展的問題,為會計人員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財務核算中心獨立于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設有完整的培養、薪酬和晉升體系,有效地解決了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
在會計集中核算中要注意健全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明確會計責任主體,規范核算中心的基礎工作,建立完善制度,提高核算水平,強化核算中心的監督管理職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化。同時各被核算單位要切實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完善內外監控制度,確保財政資金、財產物資的安全。
(三)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
知識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程度,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財務人員就必須具備相關的會計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并且還要具備熟練的會計實務技能。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財務人員不及時汲取與工作相關的新知識,那以前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就將被淘汰。對財務人員而言,學習會計知識不是在某個階段受一次教育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能力。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會計人員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從而去適應會計工作的需要。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不僅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必須通曉大量的政策理論知識,對于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會計人員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短期的培訓來得到業務的提升,從根本上掌握和了解國家財政規范、稅務和統計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單位還應對財務人員采取分層次、分期、分批的短期業務培訓,并進行認真考核。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既可以給財務人員一個再教育的機會,又可以通過培訓對財務人員產生激勵作用,并使他們產生社會認同感,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更加有動力投入到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Z].財預字〔1997〕288號.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不同國家、不同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行業對其界定的標準不盡相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動態變化。各國一般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定義,質的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的組織形式、融資方式及所處行業地位等;量的指標則主要包括雇員人數、實收資本、資產總值等。
中小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中小企業戶數占整個市場企業戶數的99%以上;在GDP中中小企業的貢獻約占60%,在稅收收入中占近50%;在進出口總額中占約50%;對就業的貢獻度約為75%。與此相比,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量僅占全部公司客戶貸款總額的40%左右,與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相比明顯滯后,發展空間巨大①。
二、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現狀
(一)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存在明顯不足
根據《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研究》課題組調查統計,認為融資環境較以前有明顯好轉的中小企業不足7%,稍有好轉的也僅為13.93%,而將近80%的企業認為企業的融資環境沒有變化或趨于惡化,其中認為融資環境與前幾年相比沒有變化的企業為59.02%,同時認為融資環境惡化的企業竟超過了20%,這一比例與認為融資環境好轉的企業的比例基本相當。在對現有融資方式滿意程度這一問題上,感到較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企業分別為19.84%和15.87%,而較滿意的為19.84%,非常滿意的為3.17%②。另外根據2005年7月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披露了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狀況:自我融資比例90%;銀行貸款僅為4%;非金融機構為3%;其他渠道為2.9%。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小企業主要以自我融資為主,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融資比例相當低,加之中小企業資本金較少,規模較小,其內源融資規模相當有限,迫切需要債務等外源融資,因此,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力度直接影響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較高的門檻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GDP的貢獻率已超過60%,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超過70%,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全部銀行信貸資產中,中小企業所占的比率不足10%。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貸款準入條件、貸款流程、貸款政策并沒有給予中小企業特殊的優惠政策。企業的規模越小,其貸款要求被拒絕的比率往往越高。據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調查,60.5%的中小企業沒有1—3年的中長期貸款,即使能夠獲得,僅16%滿足需要,52.7%部分滿足需要,31.3%不能滿足需要,貸款難的程度“可見一斑”。而根據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的調查,在我國,中型、小型企業貸款申請失敗概率分別為22.13%和23%,而大企業失敗概率僅為12%①。
2005年以來,隨著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被重視,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己在穩步增長。從絕對數量來說,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7.1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43.5%,比2008年末加快23.4個百分點。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含票據貼現)累計新增3.4萬億元;年末余額同比增長30.1%,比年初高16.6個百分點。其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長41.4%,比年初高34.2個百分點。全年累計新增企業貸款5.7萬億元,其中大、中、小企業新增貸款占比分別是40.9%、34.3%和24.8%。國家發改委對中小企業發展較好、信用擔保機構較多的省份的調查發現,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被拒貸的比例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實抵押而被拒貸的,拒貸率仍然很高,達到了56.1%②。當前中小企業大部分依賴間接融資,尤其是利用銀行信貸進行融資居于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成為目標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費用。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方面不僅與優惠利率無緣,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同時,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采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正規融資渠道的狹窄和阻塞使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從民間高利借貸,所有這些都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不足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融資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等級低,這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小企業自身規模有限、資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沒有完整的企業規劃、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中小企業一般是由具有血緣關系的人共同創立,大多實行家族式管理,產權結構不明晰,企業經營效率不高,開拓新的市場難,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場風險,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造成了其履約能力的下降。銀行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使得銀行難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導致銀行不愿放貸。中小企業對金融系統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嗅覺不靈敏,主動出擊意識不強,而且缺乏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對金融市場和融資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樹立和宣傳自身金融形象,從而束縛自身開拓融資渠道的可能性[1]。
(二)中小企業授信業務的單位成本較高
從銀行業務的角度來講,對大企業的貸款相當于批發業務,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只相當于零售業務。目前我國銀行業在貸款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上還沒有分開,對大額和小額貸款審查程序基本一樣。于是對任何一筆貸款,不管金額多少,銀行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于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放款和監控等完整的授信流程,由于中小企業貸款金額少、筆數多、手續復雜,這就使得中小企業授信業務的單位成本遠高于大型企業。過高的成本自然使得銀行不愿意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
(三)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
相對于大企業,中小企業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有限,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為嚴重,對于貸款項目的潛在收益和風險,作為貸款者的銀行通常比作為借款者的企業了解的要少?,F代貨幣金融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由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不僅會導致金融市場難以有效運作,形成資金配置的低效率,而且會增加銀行的貸款風險。從國際經驗來看,相對于大企業,中小企業總體管理水平低,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使得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經營業務、經濟效益、投資風險、還款能力的了解比較困難,加大了信貸過程中的信息搜尋成本乃至整個融資成本,提高了銀行系統面臨風險的概率。就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還有一個特殊的成因。即相對于大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企業),中小企業多是“新生代”,或是商業銀行的新客戶,二者之間業務往來數量少、時間短。
(四)商業銀行自我風險約束加強,堅持審慎的低風險信貸政策
銀行在進行信貸業務時,在風險管理上是“在政策規定的利差范圍內,開展適度風險的信貸業務,并且要求擔?!?而中小企業客觀上具有分布面廣、管理分散,不利于銀行對其行業、領域及交叉風險進行有效預警,風險管理成本較高;又由于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抵押品和可靠的擔保,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存在“畏懼”心理。中小企業的天然弱點和銀行追求“低風險,高效益”的經營目標之間的矛盾制約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開展[2]。
四、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信貸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商業銀行總分行之間的聯系,建立服務中中小企業的機制
統籌商業銀行總分行之間關系,采取分工協作,共同推動的模式。要加強總分行聯系,總行要充分發揮行際間的傳遞作用,牽頭組織管理全國的小型企業業務人才培訓,在全國推廣已經成形的模式經驗和產品,以推動全行小企業業務的快速發展。分支機構要確立“寧缺毋濫”的原則,主要營銷那些產權清晰、管理已具一定層次、自身經營積累相對較好、成長性好、銷售資金回籠正常、業主商譽度高、無不良記錄、有培育潛力的中小企業。
(二)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有效信用信息
一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企業和個人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在做好對企業和個人信息采集的基礎上,還要配合工商、稅務、公安、電信、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部門做好信用信息整合,建立一個分級開放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形成一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評級機構和企業多方協作、相互監督的信息共享平臺。二是改進商業銀行內部信用評級制度,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應改變目前按大中企業的標準評估中小企業資信的做法,進一步改進現有的內部資金評級制度,應盡快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評級制度,盡快制定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客觀評定中小企業等級,合理確定對中小企業信用授信額度。三是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公開制度。要統一行業標準,規范信息渠道、分析計算、信用評價等各個環節和操作流程,促進信用評級健康發展。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分散信貸風險
中小企業貸款難,主要是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資產質押和擔保,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有效分散銀行信貸風險,促進中小企業貸款難和擔保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一是加快市縣兩級信用擔保公司的組建。對已組建的市縣兩級信用擔保公司增加注資,落實財政擔?;饘χ行∑髽I擔保補償機制,提高其擔保實力;未組建擔保公司的縣(市)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的組建。二是鼓勵和支持發展社會商業性擔保機構。鼓勵有能力的大企業和行業協會與中小企業聯合組建商業性擔保公司,通過收取適當費用,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三是鼓勵支持成立中小企業互助的會員制擔保機構。借助行業協會或商會等組織牽頭行業內中小企業成立擔保公司,通過聯保、互?;蚴召M等形式,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提供服務。四是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探索建立中小企業風險補償機制。調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積極性,發揮公共財政的政策導向激勵作用[3]。
(四)商業銀行應構建相對獨立的中小企業核算機制
重點推行開展中小企業業務單獨核算的試點,逐步建立相對獨立的財務核算體系,對小企業貸款業務進行獨立的成本和利潤核算,以評價小企業客戶的優劣和利潤貢獻度的高低,考察小企業貸款業務的經營管理業績。在銀行內部要做到分賬,加強能夠衡量賬戶業績和盈利能力和利潤報告系統、財務分析系統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同時,還要加強和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建設,以便能夠正確衡量不同機構、不同部門、不同個人(產品經理、關系經理)對發展小企業客戶的利潤貢獻。建立經營人員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落實崗位,分解任務,將客戶經理、風險崗位人員的負責度、經營業績與個人收入直接掛鉤,對客戶經理在貸款定價中的超額定價能力和存款、中間業務等方面的組織營銷能力要給予特別獎勵。要完善不良貸款責任追究辦法,明確經營人員盡職內容和環節,既要防范個人道德風險,又較好地改變基層行對發展中小企業業務積極性不高、缺乏動力、怕承擔責任的情況,鼓勵客戶經理營銷,提高中小企業客戶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姜蘭.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8.
論文關鍵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對策
一、前言
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新農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完善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和農村人口養老問題緊密相連??紤]到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加速發展的城鎮化進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大背景, 面向大多數人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時期防范風險、防止農村老年貧困、調節農村人口年齡和性別結構,就必然持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至關重要的政策議題。
二、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不僅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也是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保證。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踐上是不完全成功的。
1.法律層次低,缺乏約束力
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法律法規層次低,缺乏約束力。特別是對養老保險金流失和挪用等行為,未規定有效的懲罰措施。目前農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違規行為相當嚴重。正是這種不穩定的制度和屢見不鮮的違規行為挫傷農民投保積極性,開展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困難重重。
2.自給來源少,吸引力不足
現行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支持”。集體補助不到位或數額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或只在部分地方或人身上得到體現;國家政策扶持,僅限于通過對鄉鎮企業支付集體補助予以稅前列支,除此,再無其他的扶持政策;地方財政,除經辦機構費用,也沒有其他扶持政策。在缺乏強制性的情況下,僅靠這些政策,難以發揮吸引作用。
3.基金增長慢,難以為繼
基金增長速度跟不上養老金發放的增長速速,出現負增長。農?;鹪鲋捣绞街饕谴嫒脬y行和購買國債。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國家債券利率和銀行存款率都很高,因而給農民承諾的保險給付率也高達12%,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債券和銀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調,致使基金增值緩慢。加上缺乏穩定的投資渠道,農?;鹑氩环蟪?,出現負增長。
三、完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對策
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養老將呈現出新的格局:新型的家庭養老將居主體地位,社會養老保險將得到新的強化,從而與其他養老保障制度一起共同為農民養老建立一道比較可靠的屏障。
1.加快法制建設,真正體現公平與效率
市場經濟本身是法制經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其實施。我們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根據中國實際情況,結合財政、金融和稅收體制改革,盡快制定并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對資金來源、運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標準、收支程序等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規范其操作行為,以法制的形式將這項合法權利確定起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社會養老問題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強化政府責任,加大扶持力度
社會化養老的主體是社會,是以社會運作的方式實現的。而能夠代表社會。管理社會的主導者是政府。在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時強調個人應承擔義務是對的,但不能以此為理由推卸政府應承擔的責任。針對目前集體補助過小,國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狀況,應當考慮如何提高集體補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發揮家庭養老的優勢,再造土地的保障能力
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和養老的優良傳統,這為家庭養老制度的實行和鞏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礎。現階段,由于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原因,農民養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會,家庭養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政府可以從制度上鼓勵農村家庭養老。
四、結語
從農村和整個國家現代化長遠角度看,建立農民養老制度是對農民利益最有效,最全面的保護。嚴峻的人口發展現實、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 以及有限的可供學習的國外經驗, 都迫使中國不得不用創新的思路、戰略的眼光來審視和構建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乃至整個社會保障制度, 走出一條城鄉之間相對獨立而又良性互動的、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障之路。希望本文能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近一步完善,有所啟示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桂世勛.關于探索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的思考[J] .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08 (7) .
[2]樂章.現行制度安排下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參與意向[J] . 中國人口科學,2004 , (5) .
[3]俞仁龍.浙江農村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可行性分析[J] .嘉興學院學報,2005 , (4) .
[4]王德文.我國已經具備條件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制[J] . 經濟要參, 2006 (44)
【關鍵詞】大學生;基層就業;意義;問題;對策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的“雙轉”時期,大學生就業是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緊要問題,但現實情況卻是高校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而廣大基層特別是艱苦行業和西部邊遠地區人才卻嚴重匱乏,需要優秀畢業生到這些基層行業和地方實現去工作和建設。因此,我們應努力引導大學生走上基層就業崗位。
一、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意義
(一)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利于農村及偏遠地區發展
大學生知識面廣、信息豐富、渠道多樣,可以更加與時俱進地對我國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發揮作用。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有利于實現高校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村先進的生產力、促進我國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基層群眾轉變固有觀念和致富理念,加速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二)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有利于加強農村基層建設
大學生進基層可以改變農村原有的管理人才體系, 促進農村干部隊伍優化, 推動人才資源向農村的流動和傾斜,改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提升基層干部整體知識水平。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帶來新的工作思路和想法, 有助于提升基層工作隊伍的整體工作能力, 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三)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有利于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就業平衡
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 是解決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現實選擇。我國勞動力總量長期存在供大于求的狀況。目前,受全球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用人單位需求和畢業生就業期望之間的偏差以及高校教育中存在的課程設置與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相脫節的矛盾等因素,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愈加困難。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緩沖大學生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基層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過于追求大城市、好地方
大學生畢業后總是帶著高期望值走向社會,對于就業起點要求高。權威調查機構麥可思對2011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7月底,即大學生剛畢業離校時期,大學畢業生工作的初始簽約率為49.5%,這一數據基本與麥可思對2010屆、2009屆畢業生的同期抽樣調查的就業率數據基本一致。不難看出,除去部分繼續深造的學生,仍然有大量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許多畢業生寧愿在大城市從事相對沒有社會保障的工作,也不愿到基層單位或偏遠地區從事受國家支持和富有挑戰性的基層工作。這就造成了目前大學生寧可在家待業也不選擇到農村基層工作,而農村基層的建設和發展卻急需大量優秀大學畢業生這樣極為尷尬的局面。正確引導和解決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必將有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這樣一個目前我們面對的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大學生擁有高學歷,可基層在世人眼中屬于低職位。學歷高與職位低之間的矛盾成為制約大學生基層就業的一個重要瓶頸。許多大學生片面認為在大城市、大單位工作體面、待遇好、有利于個人發展,去基層農村工作只能吃苦受累,難以實現個人發展目標。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念造成了大學生畢業生就業選擇時,不選擇到農村基層鍛煉自我的結果。從而造成了我國整體人才資源的配置不合理, 分布不均衡,層次差別大?;鶎訊徫缓推D苦地區、艱苦行業人才嚴重匱乏,急缺大量人才,但卻難以吸引大學生前來工作,這就形成了“人才匱乏—— 經濟上不去—— 對人才沒有吸引力——人才更加匱乏——經濟更加落后”的惡性循環。
從現實來看,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大都處于比較低的層次起點,需要長時間的磨練,跨越很多級別,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職務職位,這對渴望在較高發展平臺上起步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阻礙。此外,基層對人力資本的培訓不能足夠重視。許多基層單位由于資金和觀念的制約,為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提供的教育、培訓等機會極其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工作。
(三)理論知識與基層實踐的矛盾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雙向選擇市場化, 但人才培養單位的教育體制和課程設置改革仍相對滯后, 無法跟上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步伐。部分高校仍然未能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對本校的學科設置進行科學定位,專業設置與基層需求聯系不夠緊密, 完全了脫離市場需要?;鶎右痪€工作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缺乏, 無法滿足基層人才需要,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
此外,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大多是理論專業知識,而基層工作的性質決定很多學生在面臨此類工作時的不順心、不如意、不適應。同時,由于社會、家長等多方面的價值導向,部分學生在高考專業報考時已經表現出很強的留在城市工作的特點,導致大學畢業生形成了專業技能適合城市工作,無法適應農村基層工作。
三、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對策
(一)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大學生不愿到基層工作,很大程度上受“重城輕村”的就業觀影響。目前,大多大學生在就業價值觀上,表現出對物質回報的高期望,如追求高福利待遇,高社會地位、高社會認同等。這些要求是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是無可非議的,但現階段,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就業理想與就業現實存在的較大差距使大學生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壓力。我們應采取更加多樣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做好畢業生就業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抵御挫折的能力,轉變他們的錯誤觀念,使大學生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將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結合起來,使他們認識到走向基層既有挑戰又有機遇,不僅可以大有作為,而且可以大有收獲。國家應引導大學生明白,農村基層單位比生活壓力和成活成本小,且沒有非基層單位那么激烈的職業競爭,雖然成長階梯較長,但橫向發展空間大,職業上升前景更為廣闊。由于大學生在基層單位的比較優勢明顯,再加上現有國家、地方及企業傾斜性支持政策,許多大學畢業生一到基層就被予以重用,易獲得職業培訓和晉升的機會,并快速進入到高層崗位。
(二)國家應適時調整教育和政策方向
大學畢業生也應盡快實現從“高級專門人才”向普通的務實的具有專業知識的勞動者的轉變,對自我的精英意識、特殊身份意識應即時消除。國家也應盡快完成現行教育體制的改革,改變城鄉教育資源和水平差距大的局面,盡可能以人為本的設定新型教育政策,尊重人類趨利避害的人性本能,從個人現實需求角度出發,以實際利益吸引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
目前,國家對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進行幫助和扶持,極大的提升了基層崗位對畢業生的吸引力。各高等院校應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深化課程改革、完善就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為大學生赴基層就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條件。學校關于基層就業的指導必須找準定位, 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基層就業意識、工作能力和職業品德,尋求個人與社會、國家需要的結合點, 達到職業的要求與自身和諧發展的目的。它的起點是大學生的和諧發展, 它的落腳點, 就是發展一種和諧的職業, 力求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培養出更多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此外,高校應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到基層學習、實踐、鍛煉的機會。通過開展與基層黨支部的交流和共建活動,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到基層實習的機會,讓大學生在畢業前就能夠真正體驗和感受基層工作的實際狀況, 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了解我國新農村現階段真實情況,加深其對基層和農村的了解,增強投身基層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大力改善基層工作條件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諾(A.Maslou)發表的《人的動機論》一文對人性本能的探討,人的需求可分為五類,即: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實現的需求,或者說自我發展的需求。馬斯諾這個理論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人這種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需求本質上具有利己主義和“趨利避害”的特點。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該充分了解和理解人的自利性特征,借鑒馬斯諾有關人類“五種層次需求”的哲學理論,充分考慮人類“趨利避害”的生存本能,適時地調整和完善就業指導方針,吸引城市中過剩的知識人才流向農村基層單位工作,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但農村人才資源匱乏的尷尬難題。
近年來,中央為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做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努力。特別是2009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關于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號)》中指出,為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對畢業后從事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 基層農業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基層文化科技服務, 基層法律服務, 基層民政、托老托幼助殘服務, 基層市政管理, 基層公共環境與設施管理維護和其他類等基層崗位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人力社保部門將給予一定的補貼。但近兩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年上漲,先前的福利待遇已經難以滿足部分基層工作大學生的物質生活需求。地方政府部門可依據自身客觀情況和發展需要安排專門經費,用于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在基層就業,只有不斷改善基層工作條件,大學生才愿意走進基層,走上基層崗位。
(四)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基層自主創業。
創造、創新、創業是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的動力。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和希望,其智慧的頭腦和豐富的理論知識是創業必備的雄厚條件。農村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應探索適合農村基層開展創業的途徑,引導大學生畢業后前往基層創業,在解決就業問題和人才需求的同時創造獲取新財富的機會,為大學畢業生接受社會挑戰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
馬克思認為,人“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激情是人類創意的源泉,大學生到基層創業首先要充滿激情,才能提升和凝聚人氣,才能堅定開展創業。其次,大學生到基層創業還必須掌握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本領,有助于合理有效地進行創業工作。同時,還要認識到創業是一項過程艱苦復雜、時刻充滿挑戰的工作,要有足夠的恒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開展和實現創業目標。
在創業教育中,高校和人力部門應強化創業知識和能力的培訓,把握住實際、實效、實用的原則,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將支持轉化為商品。為創業學生在不同的創業階段提供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學校教育和自主學習的方式導入學習創業的教育模式,讓大學生通過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掌握創業的本領,培養創業精神。
四、結語
大學生應該樹立走向基層,建功立業的志向和抱負,這是我國現階段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目前,黨和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向基層傾斜,為大學生到基層工作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代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就業觀,敢于、勇于、愿意到基層去,為我國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柴劍.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機制探索[D].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25.
[2] 曾霞.確立以馬斯諾理論為哲學基礎的教育體制——論如何把城市知識人才引流到中國農村基層教育單位[J].河南社會科學,2011(4).
關鍵詞:公路企業 財務會計管理 解決對策
一、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含義及重要性
(一)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含義
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設實施中,加強對公路的養護、管理,對資金管理和項目投資進行科學合理計劃、有效控制、全面監督,包含了資金流動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財務預算、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等工作,通過預算編制實現財務會計全面調節控制目標,完善資產管控,有效控制財務會計事前預算、事中執行管控,事后總結完善,提升公路建設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通過對資產和成本的有效核算,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增強財務會計工作管理水平。
(二)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建設工程的發展程度象征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先進性,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公路企業的發展方向應該向著國際化發展模式前進,只有與世界接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飛猛進。而財務會計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財務會計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有利于優化公路企業資源配置,保護資產的安全性,提高投資回報率,促進我國公路事業快速發展,為市場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1、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意識薄弱
我國部分公路企業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高級領導層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不重視,宣傳和引領力度不足,致使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深刻認識到財務會計管理對公路建設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使得財務工作松散混亂,下級執行與監督力度不足。在經營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注重追求個人利益,目光短淺,財務決策沒有從公路企業未來發展方面考慮,損壞企業的整體利益,增加財務風險。
2、公路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能力有待提高
我國公路事業隨著國際化的發展方向越來越注重財務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技能和經驗。我國公路企業財務人員整體專業性不強,理論知識沒有根據新時展的需求而不斷改進。加上公路企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戶外工作,出差工作時間較長,工作環境較差,因此財務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公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不完善
1、預算編制不科學
公路企業建設項目較大,原材料、機械設備的購買和相關費用支出金額較大,做好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工作是公路項目有效運行的關鍵。但我國部分公路企業在制定預算編制的過程中,往往采用簡單的固定預算方法,僅考慮以往的編制經驗和歷史數據,然而對目前市場經濟現狀的調研數據分析不細致、不科學,或是不進行分析,導致企業預算編制標準與實際情況相脫離,忽視了公路企業的發展目標以及受市場經濟多變形勢的嚴重影響,減弱了預算執行和考核的意義。
2、預算執行與監督工作不到位
財務預算編制工作完成后,主要的還是執行和監督力度,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往往為了實現短期目標,容易出現不道德行為,沒有按照預算編制嚴格執行,一旦定期未達到預算目標,就會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減少對公路企業經營管理影響較大的費用支出,降低公路建設工程的質量。同時事中監督管控工作也不到位,監督人員崗位職責不明晰,沒有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對必要的預算調整工作也不重視。
3、預算考核機制不完善
公路企業對財務預算考核指標的設定不合理,財務指標考核較多,但是對非財務指標的選擇較少,如項目質量、客戶的滿意程度、市場競爭力等。公路企業所需工作人員較多,臨時人員流動較大,在預算考核及獎懲激勵措施方面仍不完善,企業考核標準無法做到一致統一,私人因素摻雜較多,影響了預算考核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形成員工的惰。
(三)資金使用效率低
我國公路工程項目資金投入較大,建設周期較長,工程施工單價越來越低,但是材料、機械、人工等價格卻不斷上漲,資金使用缺乏科學性,管理層對項目的投資決策隨意性較大,在公路的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階段,對于資金收付的管控也不足,應收賬款掛賬現象嚴重,回款速度較慢,無法保證每一份資金用到實處。專業賬戶開設過多,使得資金管理比較分散,資金使用效率低。
三、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人才隊伍素質
1、加強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意識
要做好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要樹立正確的財務會計管理思想觀念,從而改進不良的工作作風。要從公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做起,加強對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意思,大量宣傳其重要性,使財務工作人員緊跟時展步伐,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財務領導要根據企業目前的情況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并為之努力,不私自挪用企業資金,以公路企業的長期利益為發展目標。
2、提高公路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自身能力
財務工作要求財務人員具備一定的技能性、專業性,財務會計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吸收并合理運用新的會計理論知識,在網絡化發展的時代,要加強計算機系統培訓,通過互聯網系統、數據庫系統增強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提供外出學習交流機會,總結、借鑒有利于公路企業自身發展的方法,增強財務管理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從根本上促進公路建設的穩步發展。
(二)完善公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1、預算編制
做好預算編制工作,要結合企業過去的公路建設項目投資、基礎公共實施建設、市場整體經濟形勢,考慮公路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運用彈性預算方法,做好資金預算和預計報表編制工作,規范公路工程立項等環節的流程。加強工程造價管理,由工程、技術和財務等部門對預算編制進行審核,審查編制依據、項目內容、定額套用、工程量計算等內容。對市場數據進行細致分析,從公路企業整體發展角度來規劃可行性預算支出,降低資金支出大、回收期較長帶來的影響,減少非增值作業數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同行業競爭能力。
2、預算的執行與監督
公路企業財務預算的執行與監督是一個不斷循環實施預算執行、反饋和調整的過程。建立各項相關規章制度,確保預算執行與監督工作的有效實施,加強對公路建設工程的設計、規劃、建設施工、設備維護管理、工程驗收管控等各環節做好資產管理和成本管理。明確預算執行人員的崗位責任,建立預算反饋報告制度,及時發現預算循環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分析預算執行偏差的原因,將問題及時反饋到上級領導和項目經理,實現部門之間的信息數據資源共享、有效溝通,提高預算的執行與監督力度。
3、預算的考核
共同加強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考核,建立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重要維度,引入平衡計分卡考核方式。按照執行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制定客觀公平、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避免受績效考核私人因素的影響,加強責任獎懲執行力度,做好約束機制工作,將考核的結果與年終獎金和職位晉級相掛鉤,增強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對資金流進行合理調配,注重投標、材料、成本和非生產性開支等環節的資金管理,嚴格執行項目資金預算和審批制度,對于已經竣工或被撤銷的公路工程項目,必須及時進行清算,加快資金及時回籠。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制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收回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強現金流預算管理,減少成本費用支出,嚴格控制公路建設施工質量和施工人員安全保障。防止多頭賬戶的現象,將資金集中、統一管理,降低財務風險,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事業越來越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關注,對公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不斷提高人員素質,改變思想觀念,加強財務預算和資金管理,有效實施財務管理制度,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確保公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單明謹.公路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