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50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健康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思想政治課具有心理健康輔導的內容,教材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名言警句可以供學生借鑒和思考。也有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人物形象豐富多彩,在這些人物中,有很多出身貧寒卻能刻苦學習,最終學業有成,實現理想和抱負。在讓學生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時時自勉。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感波動、心理體驗,發現問題及的給予心理干預和指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及敢闖敢拼積極進取的精神。
1.磨礪意志,戰勝挫折
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面對挫折,迎接暴風雨的堅強意志,教會他們“人生難免有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陽光總在風雨后,人生的挫折是磨礪意志的秘密武器,使他們明白“機遇永遠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做好迎接挫折和挑戰的心理準備。培養學生抗擊打、抗挫折的心理素質。利用諸多名人在逆境中迎難而上最終成就偉業的典型故事。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千手觀音》這個節目,就是一個典型的教材。那些聾啞人克服種種困難,給我們留下堪稱千古絕唱的舞蹈場面,震撼過后就是深思。經常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故事,從中汲取一種精神力量,樹立榜樣,使學生們擁有陽光的心態,快樂生活。
2.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熱愛生命,是因為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生命就要怒放,就要精彩。生命的意義在于價值,在于尊重生命,關注生命,珍惜生命。珍惜世間一切生命,因為每個生命背后都有靚麗的生命軌跡。熱愛生活,是因為生活需要一種積極心態,樂觀面對一切如意的,不如意的,快樂的,不快樂的,因為這一切都是生活的饋贈,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三、利用小論文寫作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
初中生自我意識較強,有獨到的見解,有心理承受力,利用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是必要的。教師可以利用撰寫小論文的方式,查找學生身上的不足,查找心理健康隱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本著積極、客觀的態度評價自我。例如面對初中生的早戀問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表達“我對早戀的態度”,可以根據學生的判斷和平時表現,及早洞察學生的早戀傾向,將學生的這種情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圍。除此以外,教師還要明晰學生們感興趣的,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話題,例如你對“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一觀點的理解。通過小論文開闊學生的視野,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愛社會等大愛情懷。
四、主題探究實踐活動是德育的契機
思想政治課程中設置了主題探究活動,方便進行學生心理輔導。教師教學中可以在獨立探究基礎上,團結合作,提升學生的判斷力和思辨力。學生通過自編自演小品、相聲等喜聞樂見的小作品,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健全的人格,也使思想品德教學落到實處,學生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領悟道理,增長知識。
五、結語
(一)中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這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成熟期與幼稚期的中心位置,為人處世方面相對于之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心理上更加需要社會、家長、老師以及同學之間賦予的信任與尊重,自信心對于他們來說是必要的,但是這對于他們還尚未真正成熟的身體特征、性格特點來說,自身所能承受的壓力遠遠不能順應思想的發展,所以,在這個時期就出現了叛逆期、反抗性、閉鎖性等等不良的心理問題,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必須對中學生進行良好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二)音樂課堂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利用音樂旋律的流暢婉轉、歡快輕盈,還有伽倻琴深沉的音色,是每個人心理上處于靜謐享受的環境下,被音樂深深吸引,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大家都有所感悟,在舒適的環境下我們自身愿意去學習、去傾聽很多事物,在音樂課上,避免了學生緊張心情的形成,放松的心情有利于學生學習激情的爆發,同時參與課堂活動。音樂課堂上,教師的管理方式也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教育,在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時機中插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無形中學習到重要的知識,音樂課堂就是為教師提供的學習環境,把握好音樂課上具有很好心情的學生學習時間段,對學生進行優質教育,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將音樂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借助音樂完成教學借助音樂課教學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借助上課設計音樂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在音樂課上,以激發學生設立人生目標為主要方向,設計雄偉壯闊的歌曲來學習,從而使學生產生想要了解該音樂的表現技能及音樂產生背景,無形中使學生學習到了歷史的英雄事件,再加上教師講述音樂的風格與特點,這樣富有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曲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擁有愛祖國的健康的心理品質。
2、借助音樂課上和管教與學習心理環境完成滲透;高質量教學需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正面的學生心理接受能力,緊張、枯燥的學習氛圍不適合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熱情,而音樂課上的學習環境是輕松愉快的,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學習一首抒情性曲目,使學生心情處于激動地情感之下,培養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親近感情,在感受音樂帶給自身的熱烈氣氛,鍛煉學生親近自然的心理特征。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優質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必不可少教學內容。這一時期的學生大都不明白理想與現實,都是活在家長的陰影之下,一味遵從家長及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但是從學生自身來講,這并不是學生自己喜歡這種事物,而是在完成別人給自己的任務,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中有激情、有浪漫、有磅礴、有積極的等等元素存在,學生一旦激發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就會從中感受到高雅的交響樂的魔力、雅尼電聲音樂的魅力,從而學習到進取、激情、執著等優良品質,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特征,為自己的將來努力奮斗。
(三)轉換教學環境,形成多方向教學模式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現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梢赃m時開展音樂會使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的氛圍當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是在感受音樂美的魅力,當學生聽到生動的語言用悅耳的音樂表現的淋漓精致的時候,自然產生的一種熱情是他們更多的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依靠,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音樂,教會他們使用動人的音符描繪自己的心情,使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更加迫切,這就有了學習音樂的上進心與激情,懂得自己努力自己收獲的喜悅,在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同時學會了以放松的、開心的心情面對學習,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三、結語
在學校的健康工作的進行中,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相關;已有的心理健康干預研究則證明,要從學生自身、學校教師和學生家庭三個維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學校心育環境營造,多學科滲透,開設心育課程,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等多途徑進行效果更為理想。但我們現有師資的實際情況是,能夠配備心理專業背景出身的專職心理教師的學校極少,大多數學校的心理教師都是中途改行的兼職,而教師整體的心理健康知識也極為有限。因此以往的這些研究成果在推廣上會受到學校教師心理專業素質的限制,這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為了更科學、更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校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課題同時開展。2007年6月我校與華北煤炭醫學院申報立項了《心理干預活動對改善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驗研究》市級“十一五”規劃課題,于2009年12月順利結題。2011年我校又與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系共同申報立項了《小學生學習倦怠狀況調查與干預研究》省級“十二五”規劃課題,于2014年7月順利結題。兩個課題的研究都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篩查,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低年級(一至三)采用兒童行為量表CBCL(家長版)對其社會能力及行為、情緒等進行評定,結果顯示在169份有效(11份無效)問卷中,篩查出12名小學生可能存在行為問題。高年級(四至六)采用華東師大周步成心理健康診斷量表MHT對其情緒、行為進行評定,在228名學生中有效問卷215份,其中35人可能存在一項或多項心理健康問題,總分檢出率為15.82%。其次,根據前測數據對篩選出來的部分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實驗。對二年級部分行為問題較多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共進行了6周。主題由團體意識、注意力訓練、愉快情緒和悅納自我等方面組成。四、五年級也分別對心理健康指數較低的部分學生開展了團體心理健康干預實驗,分別進行了8周和6周。通過課題的開展,我校學生在文明禮儀、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改進,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課題主持人還完成兩篇心理論文《小學高年級心理健康相關因素統計分析》、《談小學4-6年級學生學習倦怠狀況調查分析》并在《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上發表。
2豐富多彩的心育活動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完善心育設施,打造“愛心小屋”
最初的心理咨詢室十分簡陋,只有兩把椅子和一張茶幾,也沒有其他的相關設施。幾年來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對心理咨詢室進行了擴建改造。劃分了辦公區、咨詢區、閱讀區和情緒疏導區四大區域,添置了沙盤、沙具陳列架、宣泄人、團體輔導箱等設施設備,安裝了心理測評軟件,力爭做大做強學校心理咨詢室,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走進“心語小屋”這里是面談咨詢的主要機構,重點是解決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心理困擾;設有“心語”熱線,主要是針對部分不愿面談的學生建設的,同時也對家長開通,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或難題;設有“心語”郵箱、信箱,部分學生更愿意以信件的形式進行交流,也可回避部分學生的尷尬。
2.2健全心育網絡,加強培訓
學校倡導“讓心靈的天空一片蔚藍”的教育理念,提出給師生以綠色人文關懷,樹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保護學生綠色心理環境,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學校健全了心育網絡,成立了心理教育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完善了交互的立體的心育網絡,打開了全面鋪開、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障。因此,學校重視并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和輻射工作。學校積極邀請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高志華、張郢、王巖等教授對學校老師進行講座指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班級設置男、女兩名心理健康聯絡員,稱為“心語大使”,每兩周一次定期培訓,指導他們在學生中發現、識別心理困擾,并能對一些輕微的困擾予以簡單干預;對部分學生予以引見介紹來咨詢,并負責在各個班級內宣傳有關心理知識,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
2.3利用“陽光心語”廣播站,傳遞心語,播灑陽光
多年來,我校的“陽光心語”廣播站,一直成為孩子們的知心伙伴。廣播站里的“陽光使者”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正是他們,架起了一座學生間心靈溝通的橋梁?!瓣柟庑恼Z”里的“心語傳遞”、“我談我心”、“校園拾貝”、“成長煩惱”等專題欄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它們像一陣和風,更像一場細雨,撫慰滋養著學生的心靈。另外,把心理的問題以書信的形式寫給“陽光使者”,針對學生的來信,有些涉及學生隱私,就采用回信的形式,直接回復。有些不涉及隱私,反映的是一些共性化的心理傾向,就利用廣播站這一陣地進行專門的輔導。以期排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指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2.4發揮《春蕾》校報以及手抄報、黑板報的宣傳功能
我們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校報的編輯,我們還引導更多的學生撰寫“心育小論文”,讓他們成為小報“匿名”的主人公,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郁悶與苦惱。我們更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抄報、黑板報的宣傳效應,加大對學生心理教育宣傳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2.5開展相關的心育活動的主題班、隊會
各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寫心靈日記,設立心語本;學生和老師說悄悄話,班級設立“心語箱”;開展“我自信,我能行”、“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挫折是一道坎”等班隊主題活動。
2.6家校結合
除了常規的各年級家長會、每學期開展“家長學?!睂议L進行心理教育指導外,我們還舉辦了“家長日”開放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參與學習,親子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融洽度,而且還積極開發了“家長”這一有效的教育資源。我校多次聘請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心理系的高志華老師,來我校通過視頻直播就《家庭中如何進行心理疏導》等主題進行講座,指導家長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同時指導家長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孩子的潛能、動機和能力,來創建健康家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地發展。
2.7開設心理活動課
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看到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較多,我們除了按照課程設置由班主任完成每學期的4節心理健康活動課外,為了讓學生學習心理有更健康的發展,我校聘請了50名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的大學生作為我們的課外輔導員,來校深入課堂進行心理活動課的輔導,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些心理教育活動課的開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2.8創設安全和諧氛圍,培育健康心理
現在社會上對80后的大學生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草莓一族。具體而言,就是說外表光鮮,還疙疙瘩瘩的挺有個性,而內部卻蒼白綿軟,缺乏內涵,不堪壓力,稍有挫折,就會成為一團稀泥。這種狀態就對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邊面面對的是被冠之以“草莓族”稱號的大學生,另一邊面對的是巨大的學習壓力、人際壓力和就業形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覆蓋面廣,受眾學生人數多。因此,探討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的原則
(一)要立足于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立足于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查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壓力從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擾,如人際關系、學業問題、自我意識、情緒調控、親密關系、職業規劃等。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緩解他們在成長和成才過程中出現的困擾,提高自我認同感,曾強課程的實際效果。
(二)要立足于心理學理論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不能夠脫離心理學基礎、心理學理論的。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要貫穿心理學理論,讓學生在認知和理解層面上將知識系統化。通過學習心理學理論,掌握了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有效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要立足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要始終貫穿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原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視頻、案例、討論等多種方法,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
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案例教學法
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是通過對一個案例(具體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特殊情景)進行討論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1.現實性。案例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問題的真實再現,貼近社會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替代性。案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但不是發生在學生中間,能夠通過討論案例來學生自身帶來啟示,是一種間接的、非創傷性的學習,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選擇案例時,一定要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以利于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討論。2.案例要貼近大學生實際。選擇的案例,要和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能夠引發大學生強烈的興趣,從而開展深入的思考和探討。3.案例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觀念是發散式的,靈活的,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觀念。因此要及時對學生的觀念加以辨別和引導,避免案例帶給學生負面影響。
(二)心理測量教學
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廣義的心理測量不僅包括以心理測驗為工具的測量,也包括用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進行的測量。在教學中常用的是心理量表和問卷,通過心理問卷和量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征等方面。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專業的心理測驗或問卷的科學性強,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能夠客觀真實的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自己。同時,心理測量也不能在教學中過多的使用,要配合課堂教學的內容使用,它是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因為測量內容一般是由題目組成的,過量的使用會導致課堂教學氣氛冷淡,教學效果下降,指導性不足。
(三)視頻教學
在教學資源中,有很多的視頻資料。視頻通常的解釋為“連續的圖像變化每秒超過24楨(frame)畫面以上時,根據視覺暫留原理,人眼無法辨別單幅的靜態畫面,看上去是平滑連續的視覺效果,這樣連續的畫面叫做視頻?!北热纾F在的電視節目中有《心理訪談》、《社會廣角》等心理類節目,有《心靈捕手》、《雨人》等心理影片。這些視頻材料的內容豐富,表達信息全面,能夠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等特點。
選擇視頻材料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1.典型性原則。選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2.現實性原則。在選擇視頻材料時,要圍繞課程主旨和教學內容來選擇,使視頻材料為教學目的服務。3.引導性原則。視頻材料的使用一定要配合講解、討論等活動進行,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材料的內涵以及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現實指導意義。
(四)課堂討論教學
課堂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通過討論或辯論,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課堂形式。課堂討論式具有學生參與性強、互動性強等特點,易于為學生接受。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開展課堂討論,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在課堂討論式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問題:1.討論問題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教師選擇的討論內容應該是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引起每一位同學的思考,才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2.教師要在討論中及時把握學生的討論導向。在討論中,既要讓大多數同學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又要化解因為觀點不同而導致的感情上的傷害,使討論存在觀點層面,能夠達成“”的共識,把課堂討論作為一個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窗口,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宋健梅.“草莓族”耐挫力培養三部曲.教育科學論壇,2008,8.
[2]覃干超.加強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高教論壇,2008,4:95-96.
[3]李靜.心理學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4:19-24.
[4]周穎芳.案例教學在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培訓中的應用.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5(2):132-133.
[5]牟書,曾美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視頻案例的設計.中國電化教育,2008,7:67-6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補救性為主轉變為發展性為主,應站在激發大學生的心理潛能的高度上,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把重點放在面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時關注有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的學生的心理治療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解決“個性化”問題,也要解決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義,確立以學生為本、以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為服務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努力探索發展性心理教育模式,發展性教育并不排斥矯正性的服務,而是把矯正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是以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主、治療為輔的發展性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發展模式。同時應加強開展大學生積極心理的教育,充分開發大學生的潛能。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包括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社會環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開發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能量應該成為重中之重。
二、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正式納入到高校整體教育體系中,使之成為高校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切實了解大學生的內在需要,以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中心,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此應著重以下幾點:
(一)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根據大學生在校發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介紹大學生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以此為突破口培養他們的心理自我調適能力,例如:新生入學時期的焦慮、煩躁、彷徨、失落心理;在校中期可能產生的挫折心理;畢業前期的憂慮、不安心理等等。第二,教學課程設置的適應性。根據各個院校的特點,課程設置應突出“特色”,即與教育類型相一致,與大學生心理內容相一致,這樣有利于大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優化心理素質。第三,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后指導的結合,團體輔導與個別咨詢的結合,教師教授與學生自學討論的結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吸引學生興趣。
(二)通過各科教學滲透心理素質教育
無論是其它學科本身還是其它學科的教學過程,都蘊涵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所以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它學科教育中去,與其它學科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以人為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科滲透是指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幫助大學生提高認知、情感和行為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教師在德育教學中,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從而指導心理發展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強化理論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等。學科滲透是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由此可以營造師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后延伸低效或無效的表現
1.認識存在偏差,缺乏課后延伸意識
首先,有些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育價值缺乏科學的認識,缺乏對心理素質形成規律和特點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對課后延伸重要性的認識。比如有相當部分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緩解壓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態應對學習。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應異于其它課程,不需要也不能布置課后延伸作業,以免給學生增加負擔。第二,部分學校和教師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開設作為學校的點綴和擺設,既不重視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更忽略了課后延伸這一教學必備環節。在這些錯誤的認識下,教師缺乏課后延伸意識,課后延伸變的可有可無,致使學生缺乏學以致用的實踐和訓練機會,學生個別心理問題難以及時獲得矯正,課堂教學成效大打折扣。
2.課后延伸重預設,輕生成尤其是非預設生成
有效的預設可事先預見與提出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錯誤的解決對策,有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但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窮盡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問題和情況,出現非預設生成即課堂上偶發事件。及時捕捉和善于利用非預設生成的教育資源,可使課堂教學和課后延伸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但是,有相當部分心理教師只按照教學預設實施課堂教學與課后延伸,忽視了一些非預設生成的問題,比如隱性的心理傷害,比如集體輔導無暇顧及的個別心理問題等,課后延伸的實效性因此大打折扣。
3.課后延伸目的不明確,隨意性強
有些教師設計的課后延伸目的不明確,隨意性強,為設計而設計;活動的組織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活動的時間難以保障,活動既被動又低效,課后延伸的目的難以實現。
4.課后延伸目標過高,難于操作
課后延伸的目標過高,嚴重脫離學生的年齡、認知和能力水平等實際情況,活動難度過大缺乏可行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低,活動設計流于形式。例如上《走進教師》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教師的苦與樂,有個教師設計“我來當一日教師”的活動。這樣的課后延伸活動顯然對于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都有局限性的學生來說,缺乏可行性,更談不上有效的實施。
5.缺乏有效的檢查與反饋評價機制
有些教師僅僅將課后延伸當做教學的一個環節而已,對于活動的結果既疏于檢查,也缺乏恰當的反饋評價機制。結果,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如何,有什么樣的感受,教師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激勵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6.宣傳與溝通意識差,課后延伸活動缺乏系統性協作
有些心理教師單純地把課后延伸理解為學生單方的課外活動而已,忽視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協作與支持。實際上一個缺乏各方共同協作的課后延伸是孤掌難鳴,難以取得成效。
二、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后延伸實效性對策
1.澄清認識,轉變觀念
思想迎領人的行為,錯誤的認識和觀念必然帶來行為的隨意性,致使在實踐中對課后延伸缺乏有效的設計、指導、檢查與激勵,學生的有效活動也無從談起。課后延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加強對教師的教育與培訓。通過學習,幫助教師糾正錯誤認識,樹立教育新觀念。教師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的重要意義,要明白課后延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和必備環節,是課堂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它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用充足的時間進行反復的實踐、訓練、體驗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在這里,課后延伸不僅不是學生的負擔,反而是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態去學習的催化劑。
2.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目標是每一次課后延伸活動的導向與靈魂,也是課后延伸具體所要達到的結果。為達到良好的課后延伸效果,首先,課后延伸目標要明確。要明白課后延伸總體目標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是為了強化、鞏固與應用課上所學的知識、技能、方法,促使學生心理和行為的改善;另外,要明確每一項具體延伸活動的目的要包括每一次課后延伸活動的具體目的、具體任務、具體要求、具體的活動方法以及具體的活動計劃與方案等。第二,課后延伸的目標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分析學情,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課后延伸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狀況、能力水平、心理需求、年齡心理特征等來確定活動的內容與活動方式,確保活動形式多樣性,活動內容的挑戰性、趣味性、實用性和生活化特點。第三,活動目標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課后延伸活動目標應克服“假、大、空”的弊病,要將抽象的、泛泛而談的高遠目標,具體細化為可以訓練、培養、實踐和評定的目標。
3.內容的確定應立足課堂教學預設,同時要善于發現和利用非預設生成
課后延伸活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從活動的設計至實施都必須以教學內容為導向。面對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課后延伸內容的確定不僅要立足于教學預設,還要善于選擇非預設生成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尤其是那些在課堂上,受時空、學生認知水平以及課程性質特點限制的非預設生成的資源作為課后延伸的內容?;蛘呖茖W設計相應的實踐、訓練活動,或者及時跟進個別輔導,使課內輔導及時延伸到課后,課堂內外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增強課后延伸的實效性。比如在上《將友誼進行到底》一課時,面對“校園里幾個男女同學勾肩搭背地說笑著,他們認為這是思想開放的表現”。這樣簡單的判斷題,教學預設是:所有人都持否定態度。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一個班級有些同學卻持肯定態度,而且平時也有這樣的行為。面對這個非預設生成的教育資源,鑒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知識儲備的不足,我將這一問題設為課后延伸作業。要求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課后通過查閱資料、采訪家長、寫感受(“假如我的媽媽(或爸爸)經常與幾個男性(或者女性)朋友勾肩搭背地說笑著,我是什么感受?”)等途徑,引導學生寫出辯論稿,進行辯論。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4.建立與完善及時檢查與反饋評價機制
及時檢查與反饋評價,可以讓教師及時獲得學生課后延伸活動的情況,又能讓教師及時將自己對學生活動成效的態度反饋給學生。這樣,教師既可以對學生的活動過程進行檢查與監督,保證活動的質量,又可以及時鼓勵、肯定學生,使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去完成課后延伸活動。檢查與反饋評價的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前十分鐘的表演、演說、辯論、成果展示,也可以是書面的心得感悟與體會,還可以是心理小報的比賽、校園心理劇的編演等;可以是自評、小組評議和教師評價相互結合,也可以是學校的評價與家長的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
5.加強宣傳與溝通,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同作用。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堂教學一樣,課后延伸活動要取得成效,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配合,尤其是有些課外延伸活動需要在家里和社區完成,獲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告家長書等方式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主動配合孩子開展活動;同時加強與社區的聯系與協作,爭取社區對學生課后延伸活動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協作的社會支持系統,增強課后延伸的實效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老年科病區工作12個月以上的50名在崗護士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其中,24歲以下護士29名,25~30歲護士12名,30歲以上護士9名;護師的婚姻狀況中,未婚37名,已婚13名,無離異護士;護士的工作年限中,1~3年32名,4~10年13名,10年以上5名;護士的文化程度中,中專學歷17名,大專學歷31名,本科學歷2名;護士的職稱情況中,護士職稱40名,護師職稱6名,主管護師職稱4名。
1.2方法
統一發放調查問卷,并用相同的指導語進行說明,不記名獨立自愿填寫,在發放后7d之內收回調查問卷。護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采用中國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其組成內容主要包括35個條目,具有5個方面的子條目,即護理工作與專業、時間分配與工作量、工作環境與資源、患者的護理及管理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按照1~4級評分法進行評定,評分越高則壓力越大,其中,輕度壓力評分標準1.00~2.00分,中度壓力評分標準2.01~3.00分,重度壓力評分標準3.01~4.00分。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調查,將50名護士測評所得的評分值與中國常模進行對比,如抑郁自評量表評分>53分,則表明具有抑郁傾向,如焦慮自評量表評分>50分,則表明具有焦慮傾向。1.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從本組50名老年科護士的工作壓力源和壓力程度上看。50名老年科護士均具有不同程度壓力,從老年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上看,本組50名老年科護士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明顯高于中國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