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29:47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生學習指導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李艷霞 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在如何與身邊人相處問題上,有50.3%的學生選擇“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幫助別人”;23.1%的學生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事,積極幫助別人”;32.6%的學生選擇“為別人著想,熱情周到地幫助別人”。人生觀價值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在價值觀問題上,有43.4%的學生認為“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都重要”;27.4%的學生認為“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一致的”;17.7%的學生認為“社會利益重要”;11.4%的學生認為“個人利益重要”。在人生觀問題上,有將近53.7%的學生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奉獻社會,實現自我價值”;24.6%的學生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得到他人的尊重”;12.0%的學生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獲取金錢財富”;9.7%的學生認為人生的目的在于“吃喝玩樂,舒服瀟灑”。學生職業認知度職業認知是一個人對其從事或即將從事的職業的認識,即“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工作內容的了解,職業前景和事業目標的明確,對工作中個人和組織關系的洞察”[1]。為了解我院學生的職業認知水平,調查從職業了解、職業選擇、職業態度、職業發展等四個方面設置了五個問題。1.職業了解調查結果顯示:12%的學生對船舶制造行業工作內容不了解;56%學生對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船舶制造行業的工作內容了解不多,只略知一二,其中大一的學生占68.2%,大二的學生占31.8%。2.職業選擇在專業選擇問題上,有47.4%的學生是看好船舶制造行業的就業前景;12.6%學生是聽說船舶企業收入較高;23.4%的學生是自己喜歡船舶制造行業;8.6%的學生是家里人讓選的。在擇業主導因素問題上,看好船舶制造專業的就業前景,是學生選擇船舶專業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擇業主導因素從高到低依次為:發展前景(62.9%)、薪酬高低(19.4%)、工作性質(6.9%)、福利待遇(4.0%)、專業對口(3.4%)、地域(3.4%)。3.職業態度在關于職業態度的調查中,62.9%學生對所學專業表示喜歡,其中大一的學生占38.2%,大二的學生占61.8%。對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不了解,是大一學生對專業表示沒興趣的原因之一。隨著年級的增高和對本專業了解程度的加強,喜愛本專業的人數有所增加。在所學專業與理想職業是否一致問題上,30.3%學生認為一致;49.7%的學生認為自己還算適合這個職業;20%的學生認為將來工作不堅持專業對口,如果有機會就調換到自己喜歡的行業。4.職業目標在職業發展問題上,調查顯示:35.3%的學生做過職業發展規劃;55.4%學生沒做過職業發展規劃;還有9.3%學生還沒想過職業發展這個問題。
為了解我院學生職業道德素質,該項調查從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職業道德行為等四個方面,設置了八個問題,對船舶制造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進行了調查。1.職業道德認知調查結果顯示:20.0%的被調查者了解今后要從事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55.4%的被調查者了解一些,但不很明確。對企業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在企業發展中重要性進行調查,72.6%的被調查者認為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在企業發展中非常重要;19.4%的被調查者認為不太重要;有8.0%的被調查者認為不重要。2.職業道德情感對被調查者的職業道德情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7.7%的被調查者認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一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對“你認同的好員工應有的優秀品質”進行調查,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對企業忠誠、有團隊歸屬感(占68%);溝通能力強善于合作(占66.9%);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占62.9%);有組織能力,能帶領團隊有效率地工作(占68.3%)。3.職業道德意志對被調查者的職業道德意志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3.7%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有信心將來在船舶制造行業中有所發展;30%的被調查者認為一般有信心;10.3%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信心或沒有想過。對在實習實訓中身邊的同學是否始終按照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37.2%被調查者認為身邊的同學能堅持;62.8%被調查者認為身邊的同學不一定能堅持,理由是別人不那么做,自己做了會受到排擠,自己堅持按職業道德做事,自己就會吃虧。4.職業道德行為對被調查者的職業道德行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對待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中違約和工作中頻繁跳槽問題上,21.7%學生認為是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應有的權利;46.3%學生認為是畢業生自我發展的需要;30.0%學生認為是不講誠信,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在競爭對手向您打聽公司的商業秘密問題上,66.3%的被調查者選擇不告訴他;13.7%的被調查者選擇如果自己能獲益,就告訴他;20%的被調查者選擇不知道或其它。
誠信意識淡薄大部分學生的誠信缺失,有過作弊行為和在監考不嚴的情況下作弊的學生占被調查學生的一半以上;有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在就業時為獲取用人單位的青睞可以弄虛作假、偽造榮譽證書。這么多的學生無視誠信的價值,虛假之風甚囂塵上,值得全社會深思。社會責任感不強,個人利益至上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漠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為,把自己應負的社會責任推給其他人;七成以上的學生對社會責任都持比較現實與功利的態度,以自我為中心,對個人利益過度敏感,一切以追求個人利益為價值導向,把不損害自己利益和對自己有益作為幫助別人的前提條件。這樣的責任意識脫離了社會正確的價值取向,呈現出明顯的功利化和現實性的傾向,并有可能向極端個人主義方向發展。人生觀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傾向大多數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持有權勢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實用主義人生觀。他們強調自我與社會融合,索取與奉獻并重,關注社會利益而又比較重視自我,注重實際、追求物質享受。這是一種十分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傾向。西方社會各種利己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對高職學生已造成了嚴重的侵蝕與影響。缺乏職業規劃,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我院大部分學生對船舶制造行業了解不多,對自己將來所從事工作的崗位、內容及環境知之甚少。較好的就業前景和收入水平是學生選擇船舶制造行業的重要因素。大多數同學缺乏職業規劃,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職業道德認知水平較高,但職業道德行為能力較低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在企業發展中非常重要,對職業過程中的不誠信、不敬業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對高尚的職業道德人格表現出贊賞和欽佩。但是,在對待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中違約和工作中頻繁跳槽問題上,大多數學生認為跳槽是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應有的權利,是畢業生自我發展的需要??梢?,我院學生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認知水平,但職業道德行為能力不高。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情感,但缺乏職業道德意志我院學生有較強的職業道德情感,對于很多原則性的問題,如職業道德與個人成功關系問題、評價好員工標準問題等,認識很清,判斷準確,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合作精神。但是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意志,在按照自己的職業道德認知去做事碰到障礙和阻力時,許多同學選擇不一定能堅持。因為怕自己堅持按職業道德做事,受到排擠,自己就會吃虧,道德意志力不強。職業道德意志在職業道德素質的形成過程中至關重要,沒有職業道德認識和職業道德情感就不會有職業道德行為,但是如果沒有職業道德意志,即使有了職業道德行動,也不可能持久。對船舶企業的職業道德規范了解較少“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職業性,也就是說學校所開設的專業與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非常高的相關性”。[2]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了解其將來所從事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是非常必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院船舶類高職學生有七成以上不了解本專業所對應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即使了解一些,對具體內容也不十分明確。這一結果表明,我院職業道德教育的行業特色不夠明顯,與船舶企業員工職業道德規范結合不夠緊密,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依據船舶行業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道德培養,是當下船舶院校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既是有力的職業行為規范,又是開展工作的內在動力。作為高等職業學院,我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理論夠用、社會適用、上崗頂用”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扎根一線、發揮才干,除了需要專門的知識技術,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也必不可少。因此,加強我院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建設,是學院內涵建設的重中之重。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要為受教育者提供就業服務,通過就業指導工作,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目前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據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高職的初次就業率56%,2004年為61%,2005年為62.1%。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不能適應就業的市場化形勢,現狀令人堪憂。
1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1.1就業指導觀念的短視性
高職院校很多是由中等職業教育升格轉化而來,辦學時間較短,尚處于“增容”階段,學校的主要精力放在爭取生源、擴大招生規模上,即重視“進口”;有些老牌高職院校也受到新升格高職院校搶奪生源形勢所迫,也紛紛在招生工作上給予更多關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相對傾斜,但對于“出口”,即就業方面,重視程度則明顯不夠。俗話說:出口暢,進口才能旺。從學校長遠發展看,對學生就業工作不重視,將最終制約高校自身的發展。
1.2就業指導模式的滯后性
2002年前一般院校就業指導模式是“純就業中心模式”,只設學校一級就業工作機構和人員,直接對學生開展就業信息服務、指導與咨詢工作。主要是傳達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幫助畢業生辦理就業手續等。這種模式只能適用于畢業生很少、供不應求的情況。2002年以后,隨著畢業生的增加,大多學校進行了改革,由“純就業中心”模式改為“學校就業指導辦+系部就業聯絡員”模式,校就業指導辦負責為全校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指導與咨詢等服務,而系部就業聯絡員則主要為畢業生提供教育、輔導、咨詢等服務。這一模式較前雖有所改進,仍不能滿足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不斷增加的服務需求,亟待創新。
1.3就業指導工作的低層次性
目前,就我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隊伍來說,主要由輔導員及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兼代,這些人員流動性大,工作任務多頭,就業指導能力不強,管理人員更換頻繁,隊伍不穩定,大多沒有取得國家正規的職業指導資格證書,因此,就業指導工作處于低水平、低層次狀況。隨著大學生就業的市場化,原有管理機構的單純控制管理職能已不能適應形勢要求,就業市場走向、分析預測研究、專業化的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的職能越來越重要,因而這種狀況是很難適應的。
1.4就業指導內容的單一性
現有就業指導模式主要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的宣傳和就業信息的等,就業指導缺乏總體規劃,內容乏味,千人一面,沒有結合專業特點和專業發展前景來開設就業指導講座,因而專業針對性不強,效果不夠理想。從形式和手段上看,也是灌輸多,互動少;請進來多,走出去少;一般化教育多,個性化指導少;坐等用人單位上門多,主動搜集用人單位信息少等,所有這些制約了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
2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2.1強化實踐技能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從表面上看,是歷年擴招造成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的結果,實際上則是我國目前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結構、體制及就業途徑不暢等諸多方面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必然結果。通過對用人單位及往屆畢業生的調查,最受用人單位歡迎的人才是動手實踐能力強,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高職提高競爭力的砝碼。我們對揚州職業大學2007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有62.2%學生認為“就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技能、能力”,當問“畢業生目前最煩惱的事情是什么”,有48.7%人認為“沒有過硬的技術、技能。”因此,就業指導應圍繞實踐技能這個核心,培養受社會歡迎的高職畢業生,可通過以下途徑:
2.1.1圍繞就業指導主題,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例如,學習期間開展見習、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和職業體驗活動,舉辦成功人士求職報告會、往屆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會、追尋優秀畢業生成功軌跡的采風活動、開展招聘模擬活動等,增加畢業生對就業的感性認識和自信心,做好擇業的心理準備。
2.1.2增加就業實踐體驗性機會,提高實踐技能
就業指導工作單純依靠就業指導部門是不夠的,需要全校各部門的配合,需要學校政策措施的配套。因此,一方面,學校要根據社會需求,對原有的課程、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等進行改革并創新,特別是要改革目前高校專業設置過細過偏的弊端,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改變重傳承輕創新、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另一方面,要增加實踐課課時比例,增加實踐性環節的經費投入,提供學生充分的實踐體驗機會,提高實踐技能。
2.1.3建立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完善考核體系
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把學生實踐實習及畢業設計等放到相關的工廠企事業單位中去,充分發揮實驗實訓基地的優勢互補,讓學生在生產第一線尋找畢業設計課題,熟悉生產流程,接受工廠技術人員指導,實現學生實踐實習、畢業設計、學生就業三者統一。高職院校要正確處理職業性與學術性的關系,改變那種培養學生基礎理論不如本科,實踐技能不如中專,毫無高職特色的現狀。通過建立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完善職業技能考核體系,鼓勵學生參加技能考核鑒定,使之成為具有職業技能且被認可的、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體現高職特色,提高就業率。
2.2為地方經濟服務
堅持緊密貼近地方支柱產業和發展需求,拓展學生的就業之路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方向,以江蘇揚州為例,從1978年至2006年,揚州產業結構呈現以下變化:第一產業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有升有降,第三產業上升最為明顯,從輕重工業的比例來看,重工業高于輕工業。因此,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必須及時向學生介紹地方支柱產業的發展狀況,公布招聘信息,為學生就業創造條件。學校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制訂產學研、校企合作的長期計劃,使高職畢業生成為地方經濟主力軍。同時積極向外拓展,與本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要建立聯系,疏通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做好畢業生推薦工作。
2.3加強正確的職業觀、創業觀、誠信觀教育
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的現狀,關鍵是就業觀念的問題。高職院校培養的應是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廣大的企業、基層是他們大顯伸手的地方。學校必須圍繞高職人才定位開展正確的職業觀和創業觀教育,應該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同時,結合專業特點開設就業指導講座,并把就業指導與“兩課”課程相結合,與專業課相結合,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時間最多影響最深的專業教育渠道,全方位地滲透職業觀特別是創業觀教育。在對揚州職業大學2007屆畢業生的調查中,有39.1%學生認為“創業風險太大,有勇氣的人才能創業”,具有55.4%學生認為“先就業,積累經驗后再創業”,其余學生認為“人不一定創業”。因此,創業觀教育任重道遠,是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創造,將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分水嶺。誠信觀教育也是畢業生教育中必須重視的方面,如“對畢業生畢業后頻繁跳槽、任意毀約現象的看法”時,有10.7%的學生認為“很正?!?,有l8.2%的學生認為“人向高處走,很正常,無須指責”。因此,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對于學校樹立良好的人才品牌信譽,保持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4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學生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就業指導服務的方向,是就業指導工作的宗旨。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我們對2007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有83.7%學生認為“要加強就業指導”,有57.3%的學生認為“就業指導應貫穿大學階段的始終,而不僅僅是畢業前進行”,有93.7%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開設就業指導課程”,但是由于受到經費、課時、人員等限制,目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相對薄弱。畢業生就業不僅需要有形的物質準備,同時需要無形的精神、心理準備,如對就業政策、信息、技巧等方面的熟悉與了解程度。因此,要讓就業指導工作上升到一個層次,必須把握學生需求動態,這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思考
自2003年第一批高校擴招的畢業生陸續進入求職市場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連年上升,到2007年將達到495萬人。據初步預測,大學畢業生年增加的百分比將大于社會對大學畢業生需求年增長的百分比,這將加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求職難度將加大,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質量也將提出新的要求。對于發展變化的就業形勢和社會需求,原有的就業指導內容要適應新的形勢,為高校畢業生內練素質外塑形象做好充分的準備,必須增加新的就業指導內容、拓展指導空間,以完善就業指導工作。
一、了解職場需求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是以學生成功就業和為社會職場提供合格的從業人員為基本出發點的。調查社會職場需求將成為就業指導工作內容之一。根據本校畢業生的專業設置及就業傾向,有計劃地將社會需求劃分成幾大塊,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地了解社會職場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其中問卷的設計必須切合實際,內容要具體,具有實效性,語言要通俗簡潔,以增加問卷的可答性和調查的真實性;亦可采取走訪的形式,深入社會各界,近距離了解社會職場對畢業生的需求,進而獲得第一手資料,真實地反映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
二、充實大學生的內在素質。拓展就業指導工作內容
對調查內容要進行分析,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培訓,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意識,完善就業指導內容。
1.轉變就業觀念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延續著“精英教育”的教育理念,大學畢業生中也普遍存在著“精英就業”的錯誤觀念。據了解,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認為畢業之后到大城市中找工作或到經濟發達地區工作是就業地區的適當選擇,認為自己是精英式人才,畢業之后找一份受人尊重的體面工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普遍存在著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錯誤觀念,把從事體力勞動或服務性行業看成是“低賤”的工作。而把進事業單位、進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等少數部門、少數單位工作看成是理想的職業取向。由于上述錯誤的就業觀念,導致大批畢業生擁向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紛紛往事業單位和知名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應聘,使這些地區和單位的職位競爭過于激烈,造成人才浪費,從而形成“就業難”的假象,從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情況來看,需要大學生的職位有很多,特別是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西部地區等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仍然很大,那里有廣闊的空間可供大學生施展個人才能。但基于錯誤的就業觀念,許多大學生不愿意去那里發展,從而造成了用人單位“空崗”,大學生“失業”的反常現象。為此就業指導工作中必須增加“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的指導內容。
造成不正確就業觀念的原因來自多方面:一是社會,由于文化背景和社會對職業的偏見,形成了職業有貴賤之分的錯誤習俗;二是父母,大多數家長往往用自己的老經驗和陳舊的文化習俗,一廂情愿地為自己的子女選專業、定方向;三是同學,由于同學之間相互評論職業的好壞、工資的多少、社會地位的高低,在沒有實際了解調查的情況下,主觀地認為某某職業好某某職業壞,從而形成了一些錯誤的思維定勢。因此,在進行就業指導工作時,應幫助學生認識到職業無貴賤之分,只要能發揮個人的特長,實現自我價值就是可選擇的職業,在選擇職業時應堅持生存優先的原則,在有工作可做的情況下,才能考慮更高一層的要求。
2.合理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鑒于高校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專業設置與社會的實際需求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實用型的人才,缺乏社會需要的專業知識和適應社會的實踐能力,高校仍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辦學思路,只重視招生,不重視就業,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投入較少。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針對社會職場對各專業的需求進行詳細的調研,了解社會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適當地修改某些專業課程的設置,增加一些新的教學內容,優化專業課程計劃,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強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實力。
3.優化知識結構,注重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校學生大多數是從小學一直念到大學本科、念到研究生,其中沒有經歷社會實踐的鍛煉,沒有實際工作的體驗,用人單位不知道我們的畢業生能夠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從而形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社會因素。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應充分重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畢業實習這一教學環節,克服以往畢業實習形式大于內容、實習活動流于形式的做法,切實做好畢業實習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使畢業實習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學生真正得到實際工作的鍛煉。同時由于畢業實習的時間較短,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對實習的體驗不夠深刻。應倡導學生把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貫穿于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工作、了解社會,從實際工作中體驗思考自己將來的職業取向,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完善知識體系,重視工作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和未來職業的發展。
4.進行求職心理素質培訓
要培養學生求職自信心理,引導學生分析就業市場的各種情況,如學業優勢、職訓優勢等,了解職場的各種信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找回自信,增強自信力。
要培養并增強學生的行為能力。行為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當一個職業機會到來時,具有較強行為能力的人,才會牢牢抓住機會,并且能主動地創造機會。對于未來的職業,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從事過,既使是做過也是短時間的,對于一些職業所需的行為技能并不是十分了解,這樣就需要職業行為能力的心理素質儲備。首先要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實現目標的愿望,在實現職業目標之前要確定周密詳細、操作性強的方案,通過調查和實證確定所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一旦方案確定,目標明確,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在工作中要有持久性,要集中精力,遇到困難不氣餒,并有能力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其次要經常關注各行各業的專業技能,在日常行為中多鍛煉,做好行為能力的技能訓練。
5.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服務工作
【關鍵詞】應用 拓廣 引申 評價 答辯會 潛能
Hold the small oral defense meet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make the exploratory learning
Zhang Xianglong
【Abstract】The so-called small thesis means that students apply, develop, extend the meaning of what they have learnt at class and then write what one has learned according to one small certain dissertation. It not only can give prominence to the word “small” but also can show the sufficiency of the thesis. The finished small thesis is commended by the learning group first, then read at the class meeting, accepts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acher attending the meeting, then answers teachers’ question to the thesis at any moment and in the end is given the proper evaluation by the discussing group, this course is called the small oral defense meeting. This activity, not only has aroused students’ enthusiasm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the creationary potential, improved students’ exploratory 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has advanced the change of the class learning ethos. At the “small oral defense” meeting, as long as teachers ask students the question, they can think independently, can discuss actively, contest each other, doing which has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the autonomic learning.
【Keywords】ApplicationDevelopmentExtending the meaning of a wordEvaluationReply meetingPotential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發展創新素質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最大特點是問題性、開放性、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與傳統的學習方式有所不同的是,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在學生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索、班級共同討論來完成。學生通過實驗、調查、討論、查閱資料等方法對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交流,做論文答辯。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從2000年秋季開始,國家教育部已把研究性學習作為高中的必修課。然而,初中生能否進行研究性學習,尤其是對初中數學這門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學生能否進行研究性學習。為此,筆者以舉辦“小論文”答辯會的方式做了一些嘗試。
所謂小論文,是指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把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應用、拓廣、引申,就其中某個小專題寫出心得、體會的文章。小論文既突出了一個“小”字,又不失論文的充分性。撰寫后的小論文,經過學習小組推薦,在班會上宣讀,并接受與會者的評議,隨時回答師生對論文提出的問題最后由評議小組給出恰當的評價,這個過程就是小論文答辯會。
小論文答辯會,大體上分為四個環節:
1.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寫作小論文打好基礎。數學課上,老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對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進行探討,啟發學生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歸納、引申、拓廣。
例如,學習過與圓有關的角以后,引導學生研究兩邊和圓相交(切)的角的度數和所夾弧的度數的關系。
其次,注意結合學生所學知識,向學生推薦《中學生數學》、《中小學數學》(學生版)、《中學生數學報》等課外參考資料,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
再次,在每一章或單元教學結束時,指導學生寫單元小結。使學生理清知識結構,把握重點難點;注意前呼后應,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歸納習題類型,探求解題規律。并注意指導學生完成編擬單元測試試卷,相互交流。
2.選題與撰寫。這是小論文答辯會的重要環節。首先,以發表在報刊上的學生習作為例進行剖析,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信心,鼓勵學生寫小論文。其次,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介紹撰寫小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要求學生做有心人,收集自己和同學作業中易錯的習題和一些習題的創新解法,建立錯題集和習題創新解法集錦;做好讀書筆記和文章摘錄;布置一些小專題,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明確目的要求,不怕題目小,不怕字數少,不怕知識面窄。對學生的文字表達不必要求過高,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理明白就是好文章。
例如,一位同學以《巧算平方數》為題,根據面積與平方數的關系,推出兩位數的平方公式,進而推廣到多位數平方規律,并給出了平方數的一般計算方法。通篇不到一千字,觀點明確,說理清楚。又如另一位同學就習題:
已知:AB∥EF,∠BED=∠ABE+∠CDE,求:AB∥CD。
根據兩直線平行的判定公理和定理,給出了五種證法,寫出《幾何證明題的一題多解》的小論文,闡述了做題如何全面分析,尋求多種解法的基本途徑。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文章雖簡短,就題論理,淺顯易懂,深受歡迎。
在召開答辯會之前,老師要抽閱學生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見,再由學生本人修改,直到學生自己滿意為止。切忌,老師按自己的意思親自動筆修改,因為這樣做,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且失去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選題、撰寫、修改的過程,是學生翻課本、閱讀課外資料、請導師、跑書店、網上搜索查尋的過程,有利于形成濃郁的自覺研究的風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不少以往不愛看課外書籍的學生,通過這項活動,也對書店、閱覽室產生了興趣。
3.召開“小論文”答辯會。召開答辯會之前,學生先在學習小組里宣讀自己的論文,進行小組評選,較優的論文列為參加全班的答辯會。受活動時間的限制,一次活動以五六篇為宜。答辯會聘請其它數學老師和學校領導參加,組成評議小組,在答辯會的前排就座。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織會場。會上,由被推薦論文的作者宣讀自己的文章,然后與會師生對文章進行評論,即提出問題和質疑,要求作者當場解答。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研究與爭論,評議組的成員參與這個活動。
例如,一位同學提出題為《淺談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論文后,評議組老師問:“你是怎樣想到這個專題的?”這個學生當場回答:“學習過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公理和角角邊定理后,我觀察到,它們都是由邊角之中有三個元素相等,就判定了兩個三角形全等。我就想,是否邊角之中有三個元素相等,兩個三角形就一定全等呢?課后,我就此進行了研究,并對研究的問題進行了歸類,寫出了這篇論文”。接著,一位同學問:“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角角邊’定理,而你在討論邊角之中有三個元素相等,兩個三角形不全等的情況時,也提到了‘角角邊’,這不相混淆了嗎?”這位學生回答:“這只是表示形式,我在文中已經寫到,對于‘角角邊’,應該注意,如果相等的角與相等的邊符合對應關系,則兩個三角形全等,如果不符合對應關系,這兩個三角形可能不全等?!蓖ㄟ^這篇論文的答辯,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和定理,糾正了“邊角之中有三個元素相等,兩個三角形就全等”的片面認識,提高了辯證思維能力。
4.評選優秀小論文。這是小論文答辯會的最后一環,評選既是對學生的鼓勵,又是對學生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作出的正確評價。評議組(也可請學生代表參加)成員根據論文的科學性、創造性、應用性作出鑒定。鑒定要客觀,實事求是。對評出的優秀論文不僅發給榮譽證書,還鼓勵指導學生向有關刊物投稿,或在學校校報、黑板報上發表,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摘要:大學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輔導工作開展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和明確的工作思路.由于東西方經濟成熟水平和文化的差異,簡單地套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既不能合理地解釋和描述中國大學生的現實擇業行為,也不能有效地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分析西方職業理論的適用條件及中國大學生職業決策的環境和個人心理特點,為高校職業輔導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當前高校職業輔導工作主要存在經驗主義和簡單照搬西方職業理論兩種偏頗。經驗主義是指完全沒有理論指導的傳統工作模式。簡單照搬西方職業理論,特別是匹配理論,表現為過度依賴基于匹配理論的各種職業測驗,并直接根據測驗分數進行職業輔導。這既不能合理地解釋和描述中國大學生的現實擇業行為,也不能有效地實施職業指導。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源在于我們對西方職業理論提出的背景及適用的社會經濟環境缺乏理解,更缺乏能夠有效解釋和理解中國大學生擇業行為的、符合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階段的有效的職業理論。本文試圖通過分析西方職業理論的適用條件及中國大學生職業決策的環境和中國人心理特點,嘗試闡述大學生職業決策的生態模型構想,以期對改進高校職業輔導工作有所啟示。
西方的職業決策研究始于20世紀初,Parsons(1908)的開創性研究,至今已經形成了許多較為成熟的理論。圍繞職業決策的相關理論和研究可以歸納為5類:(1)強調結果的個人一環境匹配理論;(2)關注決策過程的職業決策研究;(3)關注職業決策困難(職業未決)的診斷工具研究;(4)關注決策因素的職業價值觀研究;(5)關注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特點的大學生擇業生態模型研究。
一、強調結果的個人一環境匹配理論
早期西方職業決策理論主要圍繞個人的視角展開,關注個人利益最大、效價最高、最適合及個人自我價值實現,強調個人心理屬性或特質與職業要求的匹配。以Holland理論為代表的匹配理論都是這一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職業決策模型。
根據個人一環境匹配理論,一個理想的職業決策基于決策者對自我的了解,對環境即工作世界的了解以及對兩者之間匹配關系的了解,其暗含的假設是:(1)自我是穩定的,并且當事人能夠有效地認識自我;(2)職業或工作世界是穩定的,并且決策者有充分的信息途徑獲取工作世界的信息;(3)自我特征和職業工作所要求的屬性之間的匹配關系是穩定的,并且決策者能夠有效地了解這種關系。而事實上,我們更有理由相信:(1)自我是發展變化的,特別是對于成長中的大學生而言,并且個體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重新認識自我和建構自我,對自我的了解也是相對的、發展變化的;(2)現代社會的工作職業本身也是不斷變化的,并且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獲取工作世界信息的途徑是有限的;(3)工作世界的變化將導致工作所要求的與之匹配的個人屬性的變化。因此,盡管個人一環境匹配理論被廣泛運用于職業輔導領域,但該理論總體上是一種靜態的人格觀和機械匹配的思想,其主要局限在于忽視了人的可塑性和職業選擇的變通性。從已有的實證研究結果看,個人一環境匹配理論假設匹配的職業決策就是好的或有效的職業決策,個人的特點和他所選職業的特點相一致將產生更高水平的主觀幸福感,像滿意、穩定和成就等,但這一假設并沒有得到實證的支持,適合與匹配并不是優化的職業生涯決策結果的良好預測指標。
總之,個人一環境匹配理論作為一種靜態的人格觀和機械匹配的思想,忽視了人的可塑性和職業選擇的變通性。它提出了一個理論上的理想職業的目標,但忽略了人的發展過程及在此過程中不斷深人的自我了解和對工作社會的了解。并且它所強調的能力和興趣與職業屬性的匹配本身也存在著內在的邏輯矛盾,如人們有能力做的事情往往是沒有價值感的,即缺乏興趣的。
二、關注決策過程的職業決策研究
學生抄襲論文導師“連坐”
作為山西省唯一一家“211”院校,太原理工大學出臺了《太原理工大學學術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其中規定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表或撰寫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有弄虛作假、抄襲剽竊者,除對學生進行處理外,根據指導教師負有責任的大小,對指導教師給予如下處理:通報批評,暫緩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等。
對于違反學術道德的教師,情節輕微者,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記過、中止項目并責令其改正。對情節嚴重者則要給予降職、解職、辭退或開除等,并要求其終止項目,收繳剩余項目經費,追繳已撥付項目經費,在一定期限內,不接受其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申請。違反學術道德特別嚴重而觸犯法律者,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另外,《規范》還要求在編的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有關工作的教師、研究人員、研究生(含博士后)、本科生,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均應注明出處;引文原則上應使用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凡轉引文獻資料,應說明轉引之處。引證的目的應該是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所引用部分不應構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實驗記錄用藍黑墨水鋼筆或簽字筆書寫,字跡清晰整潔;寫錯作廢的張頁,不得撕毀。學術成果不應重復發表,另有約定再次發表時,應注明出處。不準以任何方式抄襲或變相抄襲他人的學術觀點、學術思想、調查資料、實驗數據、專利產品等研究成果。
對有明顯違反學術道德行為者,實行一票否決。違反學術道德規定的學生,經查實后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理。對情節輕微者,可給予責令改正、批評教育、延緩答辯、取消相關獎項和取消申請學位資格等處理。對嚴重違反學術道德、影響惡劣者,給予記過、留校察看、勒令退學直至開除學籍處分。對已授予學位的學生,提交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判定,對授予的學位予以撤銷。
論文引用超30%就延遲答辯
山西大學較早地使用了同方知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該系統資料庫中儲存有大量的各學科期刊和論文,在將學生論文輸入時,系統就會識別出該篇論文引用內容所占全篇的百分比。山西大學近年來都是通過該系統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初審,如果論文引用率超過一定的百分比就會讓學生進行修改或延遲答辯。
“對于碩士研究生,一旦發現引用超過30%就延遲答辯,嚴重者重新開題,取消給學生再次修改、同批答辯的機會?!鄙轿鞔髮W研究生學院副院長張云波說,“這個百分比還要逐年下降?!背酥?,山西大學對碩士論文采用按一定比例進行匿名評審、博士論文全部省外匿名評審的方法,采取一票否決制,即只要有一個評審專家提出異議即宣布論文不合格。
張云波說:“這個檢測系統也不是判定論文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數據只能從一個側面來評定論文。不同學科的論文,引用量也不盡相同,例如法律專業,引用所占百分比就會多一些。”
論文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評審
同山西大學一樣,山西財經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也將碩士論文的作者和導師名全部匿名送往外省評審。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崔滿紅說:“論文作者和導師不知道論文送往何處,更不知道哪個人評審,這樣就能杜絕評審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對待博士論文會更加嚴格?!?/p>
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和撰寫論文,既是工作的需要,職責的要求,又是教育科研能力高低的一種體現。它不僅有利于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推廣先進經驗,也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因此,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和撰寫教育論文不同于專業理論工作者和專業研究人員,存在著時間緊、精力少、資料不足,接觸面不廣的局限性。本文試從教師的特點出發,談談教育科研課題選擇和教育論文寫作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課題的選擇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庇茖W家J·D·內納也說過:提出課題比解決課題更困難。這充分說明了選題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選好一個課題,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選題呢?下面談談課題的來源和選題的原則。
課題的來源
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和撰寫論文,課題一般有以下三個來源。
1、從教育實踐中選擇課題
這是課題的主要來源,它包括四個方面。
(1)教育經驗總結
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會在某些方面積累較豐富的經驗,掌握一定的規律,但這些經驗常常是零碎的、粗淺的。我們可以從中選題,進行專題研究,使這些經驗系統化、理論化,逐漸完善,形成某種有指導意義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我們也可以用教育理論去分析、論證、評價這些教育經驗,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從而更具有科學性、典型性。
(2)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矛盾、困難、問題,迫切需要分析原因,尋找對策,盡快解決。有的問題還有一定的普遍性,解決好了,不僅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幫助,而且對其他老師也有啟發和指導作用,這些問題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科研課題。例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有效地轉化提高后進生等等。
(3)教育實踐中的熱點和有爭論的問題
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地不斷深入,常常會出現了些教育熱點問題。比如:“如何克服片面升學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與對策”,“教師下?!保笆袌鼋洕鷮逃臎_擊”等等。這些問題,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時代特征,很值得進行研究。在教育實踐工作中,教師還會對一些教育教學理論、方法產生不同的看法,進行爭論。例如:“小學作文可不可以虛構?”“教師教案要不要檢查”“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市場經濟意識的培養”等等。
(4)一些教育現象引發的思考
教師在工作實踐中,每天可耳聞目睹各種教育現象,有的盡管很普通,很微小,只要有心,常常會引發我們作一些較深層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一些有普遍意義,反映本質問題的課題來。比如,小學生喜歡告狀,經常來找老師說×××同學怎么怎么,這是一種很平常的現象,但我們可以思考:為什么小學生喜歡告狀?如何對待學生告狀?如何引導他們正確評價別人?類似這樣的現象很多,只要有心,都可以從中找到我們科研的課題。
2、從教育理論文獻中發掘課題
我們經常要學習一些教育理論文獻,閱讀各種教育刊物,這些文章都是他人研究的成果。我們在學習閱讀時,不僅要了解學習掌握別人的教育思想,觀點和方法,還要結合實際進行思考,從中發掘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來。比如:別人已經研究了結果的課題,我們可以再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和觀點;對己有定論的觀點、方法,可以重新實驗論證;可以運用文獻的理論觀點來解釋,論證自己的教育經驗或剖析各種教育現象;還可以把文獻中的一些觀點方法遷移到另一方面,從而確定新的課題。
3、積極參加各個教育部門和教育刊物組織的論文評選活動
為了推動教育科研,許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刊物經常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論文評選活動,提出一些科研課題和論文題目。這些活動緊密結合當前教育實踐,結合教師特點,選題范圍比較集中單一,針對性強,很適宜教師進行研究和撰寫論文。
二、選題的原則
1、需要性。教師科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業務水平。因此,要選擇那些緊密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對自己工作改善和業務提高有明顯幫助,能幫助教育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質量的課題。
2、實用性。選擇的課題要有實際價值,對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有明顯的指導作用,可操作性強,容易仿效推廣。那種比較空玄的純理論性的闡述推導論證,不適宜教師去搞。
3、可能性。選擇的課題必須是自己具備了進行相應研究條件的。具有這方面的理論知識;熟悉有關這一課題的情況,有較豐富的感情認識和實踐體會;已經或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材料、數據等等。
4、專題性。教師進行科研的課題涉及的范圍不應太大,最好集中某一專題研究,容易鉆深鉆透。范圍較大的課題,對教師來講,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時間精力有限,難以占有眾多的材料,也沒有科研經費等等,不容易早出成果,甚至會中途而廢。
5、典型性。所選的課題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研究的成果對多數教師來說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啟發作用、推廣價值。
三、教育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1、理論性。要用理論統率材料,不是就事論事泛泛而談,不是堆砌材料,談談體會,而是注意用理論去分析教育現象、教育過程,把感性認識、經驗體會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揭示教育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有機聯系,概括出一些帶有規律性典型性指導性的觀點和方法來。
2、科學性。材料真實、數據確鑿,觀點正確,說理透徹,揭示了問題的本質特征,符合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3、新穎性。角度新、觀點新、材料新、見解新,發人所未發,見人所未見,充分運用新思想、新的成果、新的方法,揭示新的內涵。
4、邏輯性。論據充分,推理嚴密,因果相承,前后聯系,環環緊扣,渾然一體。
5、辯證性。實事求是,辯證分析,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防止觀點偏頗和絕對化,或是全盤否定或是全盤肯定,或是貶損別人以證明自己的正確。